认星争优成长记录袋

2024-04-20

认星争优成长记录袋(精选3篇)

篇1:认星争优成长记录袋

“传统驻我心,孝心入我魂”演讲稿

古寺郎中心小学 李永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古寺郎中心小学四年级的杨晨曦。今天,我代表我校参加“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活动,争做一个享有五星的美德少年。今天,我所演讲的题目是“传统驻我心,孝心入我魂”。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孝亲尊师传统,感谢父母给我生命,哺育我长大成人。他们疼我,他们爱我,他们不让我遭到一点儿风吹雨淋,不让我受到一点儿寒冬酷热,不让我有一点儿口渴,不让我有一点儿饥饿,不让我受一点儿委屈,不让我看到别人的一点儿脸色。让我吃好,让我穿好,让我玩好,让我高兴,让我快乐!只有亲人的爱付出不再期待回报,但还有一种不期回报的爱,那就是恩师的爱,老师就像蜡烛一样,默默的燃烧着自己,把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孩童培养成一个个有用的人才。这里面凝聚着老师多少的心血,凝聚着老师多少的汗水,凝聚着老师多少的爱啊!

老师无私的爱中透露着平凡,像一股暖流渗入我的心田,像一阵春风,给我温暖和温馨。我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奉献的战场。当我怀着害怕的心第一次跨进校门时,老师您阳光般的笑容给我以安慰。您将我那颗恐惧的心带进了学校,带进了丰富多彩的校园,也带进了学习的殿堂,今天我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老师您的帮助。不论我遇到了什么,您都会与我一同面对。老师,在我的眼里您是神奇的,您是伟大的。

同学们,孝亲尊师是我们必备的美德,我们都要做到懂得感恩父母,尊敬长辈,尊敬老师,争做一个有道德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2:认星争优成长记录袋

缘起一:

现代学校教育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阶段, “数字化校园”已逐渐在改变着传统学校教育模式, 网络环境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局限, 对学生的道德法制、心理健康、理想信念、科学技能等的教育, 正逐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全员参与、实时互动交流。

为此, 我校探求构建一种能促使学生自主展示、积极协作的平台;能为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所要求的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自评和互评提供最好条件的平台。

经过多年的尝试与探索, 我校开发了“电子成长记录袋”网络平台, 并纳入校本课程建设, 以此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德育与教学空间体系, 以期有力地促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促进课程反思与重建, 为师生提供一个“反思—改进—提高”的契机。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 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同时推进学校的发展。

缘起二:

目前, 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还是一门较薄弱的课程, 每周一课时的教学, 仅仅能完成教材上的教学内容, 而缺乏循序渐进的教学与练习, 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 更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养成。

本着对现行课程的缺陷进行修正、补充和发展的意图, 我们寻找一个新的教与学的载体, 能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 切实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经过我校一线教师多方试用、甄选各种软件平台, 我们发现:在“电子成长记录袋”的建设过程中, 学生需要综合学习、运用各种信息技能。需要使用输入法录入汉字、编排文档格式来发表网志;需要上网搜索资源, 如图片、动画、音乐、Flash、视频等, 需要学会对这些资源的下载、上传与发布, 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成长记录;需要同学之间对彼此的成长日志、记录袋进行评论, 学会网上交流等……所有的操作是对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综合运用, 在综合运用中培养信息素养。为此, “电子成长记录袋”被我校作为全新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载体。

“电子成长记录袋”的实施教学

1. 互动课案, 引领学生的网上学习

我校研发的中小学数字校园系统中的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最大的功能, 就是能与教师在线备写的“教案”、“学案”无缝连接, 当教师采用在线备课, 不仅可以把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乃至PPT课件等素材以超文体格式编入课案, 重要的是, 能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类生成功能, 加入让学生操作的互动栏目:论坛、投票、填空、测试等, 让学生在线互动学习, 并记录下学生在线测试的成绩、上传的作业、发布的论帖、老师的评价等。

在线作业:如我校老师利用在线课案《秦兵马俑》进行教学时, 通过图片、视频与课文诵读, 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秦兵马俑的姿态万千, 而且也领略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感染力。在线学习时, 通过观察秦兵马俑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图片, 充分形象感知后, 在“在线练笔”模块中写一写, 并以博文日志发表在网上, 老师回复评点, 学生交流互评。这样的“在线练笔”为学生提供了从模仿走向创作的平台, 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欣赏评析, 并以此把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向课外拓展延伸。

在线测试:如我校老师利用在线课案《走进古诗》进行教学时, 充分利用了图形、声音、文字、动画等结合来组卷测试, 形成一个“古诗森林”的测试场, 大象、小鹿、蝴蝶、小鸟等可爱的动物各自链接着一套检测题, 并配合种种动画帮助与背景, 使测试内容表现手法形象化、多样化, 学生的感官接受多种刺激, 可谓趣味盎然。测试时间一到, 屏幕上立即显示他们的得分情况。学生还能点击“电脑帮助”, 查看正确与错误的具体情况及答案。

在线交流:如我校教师利用在线课案《跟着唐僧去西游》 (见图1) 进行教学时, 在学生进入印度的“独特的生活习俗”在线学习后, 教师指导学生进入“小小论坛”, 利用交流模块进行讨论, 在论坛中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对于印度独特习俗的见解——

“我觉得不能理解这样的风俗, 这么多人在一条河里沐浴, 既不卫生也不文明。”

“对呀, 我从网上看到每次恒河沐浴都有人被挤死或踩死, 怎么还有人要去呢?我觉得他们有些盲目。

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奉牛为神了, 他们怎么会这么愚昧呢?”

“我也同意。动物是为人服务的, 怎么变成人是他们的奴隶了呢?

我虽然不欣赏他们的做法, 但却能理解。这是他们的祖先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呀, 就像我们过年要请祖宗, 放鞭炮, 贴春联一样。”

……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教和学是双边活动, 师生双方都要获得反馈信息。学生“电子成长记录袋”中的“互动课案”, 使教对学的反馈和学对教的反馈这种双向反馈得到真正实现, 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智力劳动过程。

2.博客主页, 建立学生的网上家园

“电子成长记录袋”中另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网上博文。这是一个支持博客群功能的工具。可以让学生发表博文, 随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活动计划、支持学习的资料、成长反思等, 分栏管理有关学习成长的各类信息, 建立“思想集”、“作品集”……, 并将自己的创造发挥与老师和同学共享、互评。

我校每个班级, 均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网络博客, 所有本班学生的个人博客汇聚在班级博客主页 (见图2) ;所有班级主页, 又汇聚在全校博客主页上。那是学生自己的天地, 里面有学生自己喜欢的音乐、Flash、生动的个人相册和成长日记。所有的媒体素材均为学生自己从网络收集、整理、发布……同时, 这里还是师生间交流的平台, 师生间在网志上真情对话……这样的学生博客, 既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个性空间”, 又同时能聚合全班同学、全校同学的博客。学生们的“网上家园”, 以此汇聚人气。目前, 我校的学生博客, 已有近两万篇博文, 数十万次的浏览量。

如我校小安同学的电子成长记录袋 (见图3) , 那是属于他自己的天地, 有他自己喜欢的音乐, 生动的个人相册和成长日记。《北京之旅》、《如果我当爸爸了》、《流浪猫苦儿》, 一个个生动的题目, 让我们看到孩子多彩的生活, 美好的心灵。打开他的文章, 我们还能看到, 这里还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有学生对他说:“你也太不懂事了!不过, 知道自己错了还是好的。”有老师对他说:“有你那一句‘爷爷, 我错了’, 爷爷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这里的成长记录, 不仅吸引着本校师生, 还吸引着“游客”、家长的关注。有一位家长这样说:“我异常感谢学校为孩子们构筑的这个展示的舞台, 以及从校长到教师、家长、学生等共同参与研讨的氛围。”这样的“网上家园”, 记载着学生成长的足迹!

正如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我们交换一下, 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 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我们交换一下, 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网上博客家园”给了学生、老师彼此对话, 相互交流的空间;在这里, 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 独特的体验、情感在这里交融;这里, 引领着全校师生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这里, 是全校师生共同成长的心灵家园!

“电子成长记录袋”的实施保障

1.学时保障

在教学课时上, 我校从三至六年级, 在原有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时的基础上, 再增加一节地方课程的课时, 专

门安排教师辅导学生建设自己的网络“成长记录袋”, 并在中午开放机房, 让学生自主上机练习。

从三年级开始, 每个学期, 信息技术老师都会结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上网登录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修改个人信息、学习设置、管理的相关网络操作。并结合汉字输入、格式编排, 网上资源的搜索、下载、上传、发布等技能的教学, 指导学生进行发布网志、交流评论, 增加相册, 查看成绩等来建设自己的网上成长记录袋。

2. 职责保障

上表是我校基于“电子成长记录袋”校本课程的教学职责设置。

3. 鼓励保障

正如上文所述, 各学科老师利用平台的课案制作功能, 制作互动式的网上课案来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学生在网上学习活动中所获的学分会自动累积在其成长记录袋中, 同时教师输入相关评语;语文、科学等老师布置让学生在成长记录袋中发布网络博文, 如作文、实验观察记录等。

另外, 作为鼓励措施, 将学生成长记录袋集成在学校网站首页, 学生的网志实时呈现, 班主任老师看后, 便可以直接在管理后台将本班学生的优秀成长记录袋和优秀网志设为“推荐”、“每日之星”等, 以此鼓励学生。全校教师、学生及家长也都可以参与网上评论。同时, 德育处老师组织在全校性开展电子成长记录袋评比, 评比班级, 评比个人。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推荐, 让家长也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建设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4. 技术保障

学校自主研发系统平台, 将老师与学生互动性的操作无缝接合, 数据内容同时呈现在一个前台界面上, 共享共看, 形成氛围;而在管理后台, 师生各有自己的管理界面, 且只要在自己的界面上就能实现所有的操作, 非常方便快捷。

我校电子成长记录建设三年以来, 学生汉字输入速度大大提高, 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都能熟练使用微软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 最为可贵的是, 这是全校学生对汉字输入水平整体性的提高。同时, 学生网络应用技能大大提高, 涌现了无数优秀的成长档案袋。每个档案袋, 都记载着学生成长的足迹。

基于“电子成长记录袋”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施, 我们总结出以下的实践价值。

第一, 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使学生学会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新型学习环境, 获取、分析、处理、应用、发布信息, 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发现探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达到现代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和信息意识。通过评价策略, 学生能关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性发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反思、交流表达等能力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并不断完善自我。

第二, 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电子成长记录袋构建了适合发展性评价的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 既是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 更是观念、思想的创新。有利于促进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环境, 拓展教学外延, 丰富教学内容, 深化教学内涵, 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实践, 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产生一次革新, 形成新的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体系。

第三, 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内容、方法, 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实时化、网络化、过程化。通过以关注课堂为主线, 成果展示为基点, 老师、学生、家长反馈为协调的评价体系, 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教育功能, 发挥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四, 改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物质条件基础, 使得学习的时空与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为学生实现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促使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拥有者, 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 师生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真正实现教学民主, 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第五, 促进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发展。为学校办出特色, 打造品牌, 快速发展提供成功案例。2006年7月28日至8月4日, “首届全球ET学术峰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峰会是华东师范大学、中央电教馆、中央教科所、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和美国西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等共同主办的第一次全球性的教育技术学术会议, 吸引了来自五大洲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农村中心小学, 被大会邀请作主题发言, 成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一个样例, 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赏。其后又在多次全国性的信息技术应用会议中作主题交流汇报。

篇3:让成长记录袋引领成长

一开始,有不少班主任担心:成长记录袋做起来会不会很麻烦?工作量会不会因此增加很多?但试行一学期以来,我不但没有觉得负担加重,反而发现自己可以从冗杂的班级事务中抽身而出了。对此,我的经验是:培养学生习惯小组管理和自我管理,班主任只需适时给予引导,实施过程可总结为五步。

第一步,对每个人进行编号,这个编号会一直伴随学生度过整个小学阶段。然后分组,选定小组长。这一步很关键,小组长最好会使用电脑,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位组员。

第二步,建立班级网络平台——班级空间,每个人用“编号+姓名”的格式确定名称。组长和班主任担任后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点击学生姓名进入学生的个人空间。

第三步,请学生完善自己的空间资料(基本信息),将自己的空间当做一块“责任田”,尽快丰富其内容,例如发布说说或自己写的文章(语文和英语)。

第四步,“两表”记载学生的成长痕迹。

一是课堂即时学习的量化评价表,张贴在班级管理栏(按照学生编号的顺序排序),凡是上课表现积极,回答问题新颖,课堂作业正确率高,或有其他进步的同学,上课老师就在该学生姓名后面的栏里,用记号笔打个勾,如果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可以打两个勾,一周一统计(组长完成)。

二是课外痕迹跟踪记录表,如在班内帮助同学,主动参与班内服务,满足“心愿栏”里他人的愿望等,以及在班外受到校值日生、校值日教师、校领导加分或表彰的行为,如拾金不昧、参与集体活动获奖等,均加两个勾(集体活动中人人可得一个勾)。

另外,老师、家长可以对学生空间里展示的作品进行点评、点赞,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点赞,“赞”的多少也纳入评价标准。

第五步,组长每周定时录入、统计信息,在周五的班会课上汇报该小组成员一周的学习情况和纪律情况总结,随后全班进行评比,按“勾”的多少评出班级“周星”“月星”“季度星”“年度星”,每次结果都归入成长记录袋。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第一周评出的“班级之星”中,除了八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外,还有大部分都是成绩属于中等偏下的学生。这一结果,给全体学生都带来了震撼,更极大地鼓舞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群体。

在这一学期里,班级始终萦绕着积极活跃的气氛,学生之间你争我赶,组与组之间竞争激烈,相互监督中也增进了集体荣誉感和团体协作意识。家长会时,学生父母不再只会问:“我家孩子成绩怎么样?”他们也主动参与到了班级的活动中来,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让家长会更有实效。

成长记录袋解脱了老师,解放了学生,紧密了家校关系,传递了教育的温暖。

(作者地址: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黄荆庄小学)

上一篇:高考记叙文结尾17大法则下一篇:锅炉安装监督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