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2024-04-29

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通用8篇)

篇1: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84,例题5.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可以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班同学准备去参观科技馆,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2、理解题意

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有2名老师和30名学生。

问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

3、解决问题

怎样解答呢?

看看车上有多少个座位。

你准备怎样计算座位的个数呢?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4、检查

解答正确吗?

2、小结: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四、总结

篇2: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

【教材分析】

例5是教学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教材是结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用一步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为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连贯地思考问题,教材以美术兴趣小组为背景,一次提出了两个具有连续性的问题,并在审题时就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两个问题”。

【学情分析】

连续两问的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学生还不习惯于连贯地思考,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连贯地思考,为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作准备,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能正确运用加减法计算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培养应用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掌握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算一算。

12+30-23= 56-42-8=

56+43-90= 23+65-10=

98-76-14= 63-48+26=

63+17-28= 63-28+17=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能用简便方法做的就交流简便方法。

2.利用第一题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什么情况下可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叙述不完整或回答错误,师生共同反馈纠正。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境图吗?

生:是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画画。

师:请你仔细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生1: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14名女生。

生2:男生比女生少5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男生有多少人?

生2: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会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算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列的算式。

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14+9=23(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列式很正确,计算得也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例5中的两个问题,以及与两个问题相关的信息。

2.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尝试列式计算,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必要的提示:

(1)能一步计算出男生有多少人吗?

(2)能一步计算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吗?如果不能一步算出,需要先算出什么?

3.请学生结合刚才的组内交流,第一次检查修正自己列的算式。

4.请学生代表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而不要只说“几加几”。

投影展示问题答案。

男生的人数是:14-5=9(人)

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9+14=23(人)或14-5+14=23(人)

5.师生评议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男生的人数由题目中的条件“男生比女生少5人,女生有14人”直接列式求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由两种方法得出。第一种是利用求出的男生人数加女生的人数得出,第二种是列加减混合算式得出。鼓励学生放开思路,多向思维,在解题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6.请学生结合刚才的汇报和评议,第二次检查修正自己列的算式。

7.归纳总结: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知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然后再利用已知条件解决要求的问题。

【巩固应用】

1.教材32页做一做。

这道题的数量关系与例题相仿,要求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后完成。

2.教材练习六第1、2题。

(1)请学生先独立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

(2)请学生说一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学生列式解答。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已知条件:女生有14人,男生比女生少5人

要求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

(2)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列式解答:

(1)14-5=9(人)

篇3: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妈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课件演示服装专卖店,一位营业员正挂出一套服装。营业员介绍说:每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句话怎么理解?(如果说把裤子的价钱看作1份的话,那么上衣的价钱就是这样的几份?)

有时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线段图”来“画数学”,来帮助我们发现数量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想了解吗?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那么你能画出表示上衣的线段吗?让学生尝试练习。(在表示裤子价钱线段的下面画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是1份,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要画这样的3份)追问: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

那现在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买一件上衣要多少钱?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等)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的问题要用两步计算来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提问:“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怎样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呢?(教师示范,学生在图上用问号标出。)

谈话: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互相讨论。

反馈: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的解法可能有:

①28×3=84(元)84+28=112(元)

②1+3=428×4=112(元)

比较: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种解法,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突出一种解法是先算上衣的价钱,另一种解法是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

2.教学“试一试”。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出了“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那么,怎样求“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呢?

引导:用线段图怎样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结合线段图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要求:请同学们先画出线段图,再独立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反馈:你是怎样解答的?能把你的思考过程介绍给大家吗?(着重说一说线段图的画法和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的解法可能有:

①28×3= 84(元)84-28=56(元)

②3-1=228×2=56(元)

要求:请同学们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看一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分别出示带子图,要求:先说说带子图所表示的意思以及问题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解答,最后在小组里交流。汇报时要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我们不知道?你会解决吗?(学生独立填表,全班共同校对)

提问:看着这张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四人小组合作,互相提问并解答)

3.谈话:商场里刚刚进了一些卷笔刀(课件同步演示),已知一个小猫型卷笔刀是6元,一个兔子型卷笔刀是12元,一个大象型卷笔刀是16元。请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编题后,组织交流,并有选择地呈现实际问题,学生一起解答。

4.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4题。

四、全课小结

篇4: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首先是通过复习导入,引出新知,然后创设情境,学习新知,接着开放练习,拓展提高,最后课堂总结,学用结合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蓝带子和红带子长度之间的关系,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求解方法,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片搜索信息,得出结论。同时,在学生熟知问题的基础上将彩带简化成线段,目的在于引出线段图及其画法与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一边看线段图一边复述问题的内容,这样,使学生渐渐熟悉线段图在数学问题求解过程中的作用,感受它的优越性。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在新课的开始部分,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话将图中的信息表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对信息的搜索、整理与反馈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我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教授学生如何在线段图上标出数据,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我画的线段图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图,利用小学生敏锐的模仿力教学线段图的画法,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画完线段图后,我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解的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线段图中给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给出的问题,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这既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活跃了课堂氛围。

在接下来的教学里,带领学生重点学习了如下两个问题,即“买一套衣服多少元?”以及“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在求解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时,先要让学生明白“一套衣服”的含义是什么,接着请同学在原先画好的线段图中标出这个问题的所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线段图所表达的含义,教学反思《“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同时,请同学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交流看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沟通能力,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完整的将自己的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听、说、读、写、画全面发展。而在复述的过程中,也使得同学对利用画线段图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析:数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有趣的,步步深入,设计了“上街买衣服”等生活实例,激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诱发出“我参与,我收获,我快乐”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尊重学生个体思维,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书本上的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在这个环节里我准备了5个问题,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我将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排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

(四)课堂总结,学用结合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这一节课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并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与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互相交流了心得与体会,更深入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时,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任何难题都难不倒我们的!

篇5: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要求:第一行画两个圆,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学生动手画圆)提问:第二行有多少个?两行一共有多少个?

2、根据问题说出所需要的条件。(1)香皂和肥皂一共有多少块?(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主题图)

第 1 页 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课件出示: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提问:(1)这样的题目,你能解答吗?为什么不能解答?(2)你能给这道题补充一个用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问题二: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三、探索交流,学画线段图

1.谈话:我们把从图中了解的信息,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组合成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提问:你能画线段图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想怎样画呢?(学生讨论、交流)引导 :大家想出了许多画线段图的办法,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试着在课本第43页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1)如果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28元怎么标在图上?

(2)对着上面的线段左端,在下面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条线段要画多长?为什么?3倍怎样

第 2 页 标在图上?

(3)在图上怎样表示要求的问题? 28元

一套衣服要?元 裤子 上衣

是裤子的3倍

师生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

归纳: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知道这个线段图由上下两条线段构成。上面的线段表示一条裤子的价钱28元,下面线段的长度应是上面线段的3倍,表示一件上衣的价钱。这样两部分线段的和就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借助直观线段图,组织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理清解题。

(1)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2)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不知道?(3)解答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几步计算呢?(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要求一套衣服的价钱,要先求出一件衣服的价钱,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3.让学生把这道题独立解答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解法。

第 3 页 解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283=84(元)28+84=112(元)解法二: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再算一套衣服的价钱。1+3=4 284=112(元)

让多个学生说明两种解法不同的解题思路。

4.出示修改后的问题: 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讨论:(1)你怎样根据题目的变化来改动这个线段图呢?(学生改画线段图)◆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28元

比裤子贵?元元 裤子 上衣

(2)独立列式解答,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多个学生说)5.引导:上面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

第 4 页 方?

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同点:

(1)题目提供的条件和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相同;(2)都是用两步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第一步都应求买一件上衣多少元或先算出所示问题有几份。

不同点:(1)两题所求的问题不同,表现在线段图上也不同;(2)第一题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 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和,用加法计算。第二题要求买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 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差,用减法计算。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想想做做第1~6题。

2.看线段图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红布 花布 多?米 8米(1)26米 12米 一共修路?米 第一天 第二天

第 5 页(2)

3、先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1)王奶奶养鸭有18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王奶奶养鸡比鸭多多少只?

(2)李明每分钟走45米,比陈红多走8米。两人一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说明

只有两个条件的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课设计力求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突破这个难点。

第一,重视知识铺垫。课始复习中,通过动手画圆的练习,提示了基本的倍数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画线段图作好准备;同时还安排了问题说出所需要的条件的练习,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途径。

第二,探索解答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是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把握相关信息,主动提出问题,组合成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尝试画出线段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线段图的画法,体会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合理性,重视借助线段图理清解题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倡导解决问题方法的多

第 6 页 样化;最后对改变后的问题与原问题进行比较与反思,从整体上把握这两个问题数量关系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逐步学会合理地选择问题的方法。

第三,强化应用练习。有层次地安排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不仅巩固了例题中学习的基本解题方法和策略,而且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6: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说课稿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两步计算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在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从简单应用题到两步计算应用题是一个质的飞跃,解答两步应用题需要分析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找出解答的中间的问题,正确地选择已知条件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扎实的掌握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分析和解答策略,可以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会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②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③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习惯。

4、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用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直观教学,运用谈话与讲练、导与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视、听、思、议、说、做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参与中不断感知发现寻找策略,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学法

我采用让学生画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动手实践、相互评价,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问题,并让学生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理清思路,同时学生也会在活动中品尝到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喜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的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情境引入;(二)解决问题;(三)拓展辨别;(四)练习提高;(五)全课小结五个教学环节,整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就从这五个教学环书 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l、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发现小朋友穿的衣服都很漂亮,注重说衣服的数量是按照什么做单位来计算的?(请一个小朋友站起来),问:“你的上衣和裤子是一起买的?还是分开来买的?”“你的呢”

(这样的谈话提问,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实教学资源解决“件"和“套”的区别,同时为问题的提出埋下伏笔)。

2、问题的提出

首先是播放课件,情境是妈妈带着小玲去买衣服,售货员告诉她们:“裤子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问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放完后提问:

①你从片子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②他们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生:算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回忆起已有的生活情境,顺理成章地提出问题,并激发去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

l、教学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师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让学生互相讨论后,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

2、引导学生理解线段图的图意。

3、提问:这个问题需要几步来解决?说说你的想法,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或者相互评价。

4、总结两种解法,并引导学生比较。

(这样设计遵循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体会成功的过程,同时通过自主探索,自由发言,相互评价,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拓展辩别

1、如果把原来的问题改为.“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小朋友会解决吗?

2、这跟原来的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通过问题的变换,在设计上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四)、练习提高

l、P43.1、出示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

2、P44.2、指名说出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并说说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3、P44.3、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学生各自填表,集体订正。

4、P44.4、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每步计划所表示的意义。

(通过这些练习既可以让学生达到巩固新知,反馈纠错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材安排了解决一套衣服价钱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明确解决问题要找相关条件,渗透解决问题基本思路的训练。

二、探索解答方法。

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是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线段图的画法,体会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合理性,重视借助线段图理清解题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倡导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最后注重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逐步掌握方法。

三、重视识图能力、解题思路训练。

“想想做做”的第1、2题是看图列式计算,练习时首先安排看线段图说条件、问题及思路的针对性练习,再通过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不仅巩固了例题中学习的基本解题方法和策略,而且让学生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道习题中说问题的环节比较重要,因为学生习惯算了第二条线段的长度就认为是两条线段的总和了。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是:

1.线段图是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学生在认知上由直观具体的“图”文,向较为抽象的“线段”过渡是一次,将重点放在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教师先亲自示范画图,再让学生尝试画图,使学生充分感知,能很好完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篇8:用两步以上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广西藤县东荣镇中心校坡头小学

吴勇庆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P80——81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对策:一方面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小朋友们,我们学校的体育室没有了乒乓球,我们一起去商店买乒乓球。

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有几个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 找出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条件并说出可以求出什么?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问: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试一试,做完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汇报交流: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方法? 方法

一、5×2=10(元)10×6=60(元)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谁能说一说他的方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问:和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你和他不一样,能说说你的方法吗?请同学汇报。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谁能再说一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归纳反思

(1)-提问:刚才这道题我们用两种方法都可以解答。谁能再来说一说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

师: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利用这个窍门互相检验。(2)提问:看黑板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吗?(板书课题: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师小结: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自己观察图,认真阅读文字,找到已知的信息,然后找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1 刚才我们去商店买了东西,现在一起去动物园逛逛。

⑴收集信息,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⑵问: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先求出什么?

⑶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教师依据学生汇报出示答案,并重点问不同的方法先算的各是什么

2、想想做做2

在动物园里兔子会乱跑,管理员就把它们关在笼子里养,一起去看看养了多少只?

从画面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在小组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重点问不同的方法先算的各是什么?。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收获吗?

2、学习了数学知识,就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在课后请留心观察,找出数学问题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解答进行解答,再想想从中学到了什么。相信你的数学会越学越好,你也会越来越聪明。板书设计: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方法一:先算一袋要多少元。

5×2=10(元)

10×6=60(元)方法二:先算一共有多少个。

5×6=30(个)

上一篇:《倔强的贝多芬》说课稿下一篇: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