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随堂练习题

2024-05-01

《小石潭记》随堂练习题(精选13篇)

篇1:《小石潭记》随堂练习题

《小石潭记》随堂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②水尤清冽。( )

② 全石以为底。( ) ④参差披拂。( )

⑤佁然不动。( ) ⑥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⑦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⑧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⑨四面竹树环合。( ) ⑩寂寥无人。( )

11悄怆幽邃。( ) 12以其境过清。( )

13 不可久居。( ) 14乃记之而去。( )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三,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从游鱼、 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 ,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 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 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 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 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如鸣佩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9、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 的语句: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鸣佩环(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B___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文言知识

相似词句

《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作为(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篇2:《小石潭记》随堂练习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yǐ然不动;ch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 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此文段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所写( )的片段,该文选自( ),作者贬永州,写下了有连续性的游记多篇,合称( )。

2.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影布石上,yǐ然不动(映照)

B.以其境过清(认为)

C.乃记之而去(离开)

D.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

3.正确一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A.心神凄凉,骨头寒冷,静悄悄的,十分幽深,十分悲哀。

B.心神凄凉,骨头寒冷,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C.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D.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幽深极了。

4.从内容上看,第一段写了( )和( ),“似与游者相乐”流露作者淡淡的( )之情,当作者观赏第三段小石潭四周( )的环境景物时,又涌起( )之情。

参考答案:

1.《小石潭记》《柳河东全集》《永州八记》

2.B

3.D

篇3:《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写的文章《小石潭记》。 (板书课题) 什么是“记”?哪位同学知道?

生:“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写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师:我们以前学过《核舟记》是记什么的?

生:记物。

师: 《小石潭记》呢?

生:写景抒情。

师:那么柳宗元描绘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致,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读课文, 正字音, 明停顿

师投影重点字词检测学生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三.读通文意

师:学习文言文, 疏通文意是前提。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小组交流, 再不明白的标记出来。

生读书。质疑, 举手提问。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了解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向读者展现小诗潭景物。

四.读赏美景

师:如果让你把其中一个画面画下来, 你最喜欢画什么?结合写景的句子谈谈你的想法。

师:我先来说。 (投影:示例我想画水:从“闻水声, 如鸣佩环、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翕忽、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这些句子中我觉得水很纯净、很清澈。我想画两幅:由“水尤清冽”句, 我想从正面画水的清;由“潭中鱼可百许头”句, 我想从侧面写它的清澈。)

请同学们按照这种方式, 小组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后展示。

一生:我喜欢画鱼, “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写出鱼的敏捷、活泼等特点, 我很喜欢。

师:你准备画几幅游鱼图?

生:两幅。

师:怎样的两幅?

生:画一幅静态的游鱼图, 一幅动态的, 还要有石头和水草的映衬。

师:你的构思好极了!还有喜欢画鱼的请举手, 构思有不同吗?

二生:我喜欢画竹树:“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作者对竹树的描写, 突出树的颜色、形态的特点, 也写出树繁茂的特点。我想画一幅, 用绿色画出树的繁茂, 还要画出它随风摇摆的姿态。

师:你真是一位丹青高手啊!

三生:我喜欢画石:“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 为堪, 为岩、影布石上、其岸势犬牙差互。”写出石头“奇”的特点, 先写近处的, 在写远处的。我画的石头有大有小, 有远有近, 千奇百态, 应该很美。

……

师:大家谈得都很好, 千奇百怪的石头、遮掩缠绕的藤蔓、生动活泼的游鱼, 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就是这些美景构成了作者笔下的小石潭, 大家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一下小石潭的特点吗?

生:幽美、幽静……

师:你在画这些的时候, 心情怎样?

生:高兴、快乐……

五.读悟感情

师过渡:柳宗元看到这些的时候, 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吗?

生:“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师:你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感情?

生:作者应该是触景生情吧?

师:说的好极了!但是同学们不觉得作者的感情变化也太快了吗?一“乐”一“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

师投影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

生:啊, 原来是因为作者被贬了, 心情郁闷。

师: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目的是什么?

生:排解心中的郁闷。

师:李白是“举杯消愁”, 作者这是“借景消愁”啊!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生:没达到, 应是“借景消愁愁更愁”吧?

师:说的太好了, 作者在大自然的美好景物面前也乐 , 但是这种“乐”最终掩盖不住内心的悲苦, 只能“借景消愁愁更愁”。他这种郁闷的心情在文中到处可见。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生机, 却人迹罕至, 无人赏识, 这不正像作者的处境吗?你还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一生:“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应该是作者对前途茫然的写照……

二生:“皆若空游无所依”应是作者被贬后无所依靠的写照。

师:同学们理解的都很深刻。这是情中有景, 景中有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作者的这种郁闷失意之情在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 如《江雪》

生齐背《江雪》。

师:一个“独”字, 一个“孤”字足以说明作者内心的孤独无助、寂寞失意之情。

六.师小结

《小石潭记》这篇文章, 作者以简练的文笔, 按照游览观察的顺序, 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描绘, 文字充满诗情画意, 同时又寄托作者凄苦忧伤的感情。让我们再次来读文章。

篇4:赏析《小石潭记》

【关键词】清幽 悄怆 离去

《小石潭记》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含蓄隽永。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把小石潭和小石潭周围景物描写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在眼前。作者不断变化视角,采用不同手法写出了小石潭形状的奇特、潭水的清澈、环境的清幽、景色的优美,把作者被贬后痛苦郁闷孤凄悲凉的心情表现了出来,这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甚远。

柳宗元被贬来到永州担任司马这一闲职,情绪低落,但他并未消沉不作为,而是用闲暇时间足迹踏遍永州的山山水水,给后人留下了“永州八记”这一组精美散文,全面反映永州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游历观感。他这种自强不息,敢于跟命运作斗争的精神令人钦佩。今天读他的山水风光之作,依然令人感到亲切,爽心悦目,受到鼓舞。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它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奇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借鉴。由于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多年来一直作为传统篇目选人中学语文课本,供世世代代华夏儿女学习。

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第一段,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向大家介绍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周围景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作者开门见山地表达自己听到水声后的快乐心情,给读者营造了一个愉快舒适的气氛。怎么听到水声的?隔着竹林听到的,水声跟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一样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极富音乐美感。说的就是比喻句“如鸣佩环”。这一句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景及情,写得极为自然,为下文进一步写水做了铺垫。接着循着水声发现小石潭,“伐竹取道,下见水潭,水尤清冽。”作者及游人费了些周折,砍倒一片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才看到小石潭,可见小石潭所处地势之僻远,竹林之茂盛,是一个静谧安详的世外桃源,自然潭水就非常清凉。“伐竹取道”四字,用行动写心情,体现了前面的“乐”字。再写小石潭边沿形状千奇百怪,“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岩。”小石潭的底部是一块完整的石头,在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头弯曲露出水面,形成各种样式。“坻”,是水中高地;“屿”“岩”是不平的岩石。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这就是它起名为“小石潭”的缘由。“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看到青青的树木碧绿的藤蔓,相互缠绕盘结在一起,随风下垂摆动,勾勒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绿色屏障,引人驻足观赏。潭上描绘仅12个字,句式整齐,朗朗上口,便将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们感觉到它的奇妙。作者采用打开画轴法,把小石潭及周围景色慢慢拉开展现在大家眼前,尽情领略观赏。

第二段,变移步换形为特定聚焦手法写小石潭水清和鱼儿活动情况。是本文最精彩吸引人的一段。作者视线由环视转为俯视,紧密照应第一段“水尤清冽”和“心乐之”。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潭中鱼大概有一百多条,在空濛透明的水中,没有一点依靠,阳光透过水面,把鱼的影子照在潭底的石头上。这是写潭中水的清澈明亮,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侧面描写手法来体现。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继续写鱼儿,“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鱼儿静静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动作非常轻快敏捷。用正面白描手法,动静结合,写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看到这,作者不由兴致大增,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这时,人鱼合一,文章境界升高一层,使得本来清净明澈的小石潭增添了无穷生机和活力。这几句绘形、绘神、绘影,勾勒出一幅“鱼戏图”。

第三段,作者视线由俯视变为远视,探究小石潭溪水源头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从小石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前行,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隐隐约约,时隐时现。用两个比喻“斗折蛇行”来写溪水的弯弯曲曲,形象逼真,给人以丰富想象。再写小溪两岸的地势“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溪两岸的地形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错落起伏,让人不知道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又用了一个比喻“犬牙差互”来形容小溪两岸地势的复杂,凹凸不平,错落有致,倍感真实生动。至此,小石潭的方位、内形、外形、周边状况逐渐清晰起来:它在一个小山丘的底部,由整块岩石构成,潭中水清鱼欢,周围草木茂盛,潭边溪水缓缓,四周幽寂。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体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坐在小石潭上,四面都是竹子和树木环绕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心中不免悲伤起来。这是作者由刚开始“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的情绪一下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触景生情,引发了被贬谪后的难受失意之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凉,不能长时间停留,题了字后就离开了。交代自己离开的缘由。至此,作者把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交待得清清楚楚,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而且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交融,展现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是作者被贬后的心情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介绍同游的人。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已。”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这是游记的一般写法,不必过多的纠缠。

篇5:小石潭记练习题附答案

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水尤清洌”“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依次写了水、竹、石、树、鱼、溪流。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的。从发现小石潭写起,写潭中景物,先写“近观”,再写“远望”,井然有序。

3.烘托凄清寂静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忧伤的感情。

篇6:小石潭记原文和练习题

一、【小石潭记练习题】原文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小石潭记练习题】练习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_________。

(2)“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

(3)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写其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

2.文中依次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①因以及手其避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②人之有一能,③使后人尚之如此,④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1.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且②夫③而④虽B.①而②盖③且④况

C.①而②盖③而④况D.①而②夫③而④况

2.解释文中的词语。

①推王君之心:②推其事:③遗风余思:

3.“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句中三个“其”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他(指王盛)他的(指王盛的)那些

B.莫非它的(指州学的)那些

C.莫非他的(指王羲之的)那些

篇7:小石潭记习题

1、解释句子中画线的实词: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络:_________________

参差:_________________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佁然:_________________

翕忽:_________________

⑶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寂寥:_________________

悄怆: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句子中画线的虚词: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无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___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⑴怎样描写小石谭的石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怎样侧面描写潭水的清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前文与第五段中的.四面竹树环合相照应的句子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

络,缠绕。

参差,不齐。

⑵佁然,愣住的样子。

翕忽,轻快敏捷。

⑶寂寥,静悄悄。

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2、⑴无所,没有依托(的东西)。

⑵以,因为。

而,连词,表示顺接。

3、⑴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⑵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

⑶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4、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篇8:小石潭记课后习题

1.huáng quán chí yí liào xī shuì cī

2、略

3.①抒情议论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4、(1)玉环、环绕 (2)清凉、凄清 (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5、C

6、B

7、

1.略 2.C 3、略 4、略

5、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略

10、D

拓展阅读:课文艺术手法分析

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此文的语言极为精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而 “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并不深奥。“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篇9:《小石潭记》随堂练习题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①梁欐②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选自《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睥睨:城上的矮墙。 ②梁欐:栋梁。 ③箭:小竹子。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

①日光下澈( ) ②影布石上( )

③窥之正黑( ) ④良久乃已( )

(2)下列与“投以小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愈以为诚有B.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C.卷石底以出D.何不试之以足?

小题2: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写“水”各具特色,它们分别是怎样描写“水”的?试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4分)①向下 ②映 ③看④停止(2)(2分)D

小题2:(2分)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小题3:(1)一条向西走,我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

(2)小石潭中有大约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小题4:甲段文字写水主要通过“潭中鱼”侧面烘托写出潭水的清澈,乙段文字主要通过描写水声的激越写洞中水。

小题1:试题分析:“下、布”是两个活用字,词性都发生了变化,要特别注意,平时要进行积累。“窥、已”是常用字,用法比较固定。

小题2: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本句的意思,根据语意将其划分停顿。“楚之南”是主语,“少人而多石”是谓语,中间应停顿。“故”是句首的连词,一般要停顿。即应为“故∕楚之南 ∕少人而多石”。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西”“可、许” “空游”等。“西”应译为“向西”,“ 可、许”都是文言文中的重点字,也是易错字,“可”是大约的意思,“许”表约数。“空游”应译为在空中游动。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篇10: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屡跋①屡歇,抵欢喜台。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②,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栏楯③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余不能悉记也。

(节选自《上方山记》)

[注释]①跋:行步。②自汲井中:自己在井中取水。③睥睨:城上短墙。栏楯:栏杆。

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D )

A.潭西南而望 B.隶而从者

C.跳而东西 D.而他峰又复跃出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B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斗折蛇行(北斗星)

C.方叹峰之奇(正当) D.余不能悉记也(全部)

1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佁然/不动 B.乃/记之而去

C.仰视/白日 D.其/峰峦变幻

1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甲]文描写小石潭的周围事物,表达了被贬后的无法排遣的孤凄悲凉之情。

B.[乙]文描写上方山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喜爱和游历山水的闲适恬淡之情。

C.[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蜿蜒曲折;[乙]文用“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狭促。

D.[甲][乙]两文都是山水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美景。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2)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2分)

篇11:《小石潭记》基础知识练习

1、注意加粗字的发音,反复诵读这些句子:

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⑵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⑶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⑷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⑸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⑺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⑻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不同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粗词的含义:

⑴心乐之

⑵凄神寒骨

⑶斗折蛇行

⑷犬牙差互

4、散读课文,体验幽美意境:

经过合作学习与交流,横亘在学生面前的语言障碍已被基本消除,我要求学生在诵读时努力想象自己与柳宗元一起来到小石潭,尽情欣赏眼前的美景,用心体验作者游览时所流露的情感及其变化。

5、理清游踪,明确作者的观察对象:

在完成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后,开始进入游记阅读的具体分析。我将预习中所提示的阅读方法“寻游者踪迹,赏石潭奇景,读作者心语”书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就前两项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抽学生答题。

6、把握景物特点,领略景中意趣:

通过诵读和分析交流,学生已经把握了柳宗元的观察视角并初步能以作者的眼光来欣赏景物了,因此,我让学生按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为序,逐段朗读、品味,并分别概括小石潭的景色特点。在交流中,特别要引导学生体会小石潭整体的构图美和潭水的清澈、景观的幽深和寂静以及静中有动、动静交互的特点。

7、读景中情语,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以作品中作者流露的情感印记为线索,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际,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整个游览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应当说是水到渠成的事。重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此前的探究所得,就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一感受的产生原因,作一番交流。作为思维训练,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让学生讨论并理解小石潭幽美独特的风光、寂寥无人的环境和往来翕忽的游鱼,与作者的身世遭际、性格和心绪之间的某种联系,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心灵世界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当然,这可以点到为止。

8、与作者对话,激发人物研究兴趣:

《小石潭记》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审美享受,它还展现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才华和人格魅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的心已经与柳宗元靠近,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如果你是柳宗元的同游者之一,那么,在柳宗元寄情山水、寻求心灵慰藉而忧伤之情终不得排遣之际,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际、文学才华和政治上的作为等史实,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他进行或儒或道或释等五花八门的劝慰,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课外进一步去探究这一人物。

9、教学总结,强化单元学习重点:

⑴梳理并归纳游记的特点和阅读游记的一般方法。

⑵肯定和表扬在完成自读与探究型作业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并重申这两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这天的语文课,要教学《小石潭记》一文,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地捧着教案走进教室,心中有一丝不安,因为,由于连续几周监考工作的忙碌,我对这一篇课文没有好好地钻研,只是大致地看了一下教学用书上的内容。虽然有一丝不安,但我还是在自我安慰自己:今天是第一课时,只要教学生字新词,了解一下文言文的大意,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更何况上过这么多课了,课堂上出现什么问题也是应该能应付的。带着这样侥幸的`心理,我跨进了教室门。

可是偏偏事与愿违,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师:谁来读读课文?

(我想检查一下孩子们预习课文的情况。“唰”,教室里一下子举起了很多小手,我随意叫了几个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生:青树翠蔓(màn)。

生:不对不对,这个字应该读(wàn)。

生:不对,我认为……

生:我认为……

教室里一时争论得不可开交,真该死!我这才想起我只顾及到文言文的字面意思,但根本在课前没好好地去读过一遍课文。学生的争论使我也一脸茫然,犹豫不决,是呀!到底这个字该如何读呢?我暗暗责怪自己:课前为什么不去读课文呢?为什么没去确定一下这个“蔓”字的读音呢?课前还在侥幸,现在问题出现了,我该怎么办?短暂的思考后,我对学生坦陈:“同学们,很对不起,老师也一时确定不了这个字的读音,下课后,我们一起来查字典,好不好?”“好!”学生们大声地回答着。好在孩子们是通情达理的,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孩子们继续读着下面的自然段,我的愧疚心理随着孩子们的朗读愈来愈深,孩子们读的“蔓”字(有的读成了 màn,有的读成了 wàn,而我都不敢肯定真正的读音。)都像针尖一样刺痛着我的心。一堂课终于在我焦急的等待中结束了。

这是一堂失败的语文课!极其失败!

一下课,我赶紧查阅字典。终于我了解到,“蔓”读成 màn 只可当动词用,是延伸的意思;“蔓”读成 wàn 才当名词使用,指植物细长而不能直立的茎。这个问题搞清楚之后我又拿起书默默地读了两遍。我想,我应该把课前没读的遍数补回来。

这堂失败的语文课带给我深深的思索:

思索之一: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课程改革后,新的理念,新的课程,新的教材,给所有的老师以机遇和挑战,没有哪一个老师可以凭借着以往的知识储备来进行教学。“学则进,不学则退”,要适应课程改革,要能在课改的浪潮中搏击前进,学习是不可缺少的,惟有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天的课上,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应该与新课程共成长,应该与学生共成长”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今的教材上,多的是我们以往很少接触的字,多的是我们以往认为不是成语的成语,多的是教师以往都不够熟悉的内容,什么《红灯记》呀,爱滋病呀,姓氏歌呀,等等等等。时代在进步,我们真的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向做真正的观念新、业务精的“学者型”教师这个目标努力、奋进。

思索之二:教师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时,首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也就是正确地理解、掌握具体的文本知识,这是教学的基本点。所谓“课本、课本、一课之本。”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要想教得好,全在于灵活运用;要想运用得好全在于吃透教材,只有熟悉吃透教材,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上课时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做到教的轻松、学的愉快,因此,深入钻研教材,正确使用教材非常重要。课堂上,教师惟有心中有本,把教材烂熟于心,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思索之三:教师应当正确看待自己。今天的课上,唯一使我略感欣慰的是我很坦率地向学生承认了我的“不知”,而我的这一行动也得到了学生的谅解。俗话说:“人无完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和学生同样是需要学习、需要提高的“学习体”,在教学中,教师存在一些“不知、不懂、不会、不了解……”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此时,教师如果一味地掩盖自己的“不知”,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不信任的情感,相反,坦陈自己的“不知”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实可信,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受到教育,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地看待自己,真正发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榜样示范作用。

篇12:《小石潭记》随堂练习题

一、2007安徽省池州市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参考答案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三、2008年荷泽市小石潭记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② 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 :①

因为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 :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 :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四、2008深圳市小石潭记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答案 :6.(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7.(1)水格外清凉。(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8.此题答案 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六、(09浙江衢州)

(二)(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17.(1)向西

(2)砍伐

(3)呆呆的样子

(4)参差不齐 18.A 19.(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0.孤独忧伤(凄凉)

七、(09上海)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答案 :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B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答案

一、(16分)

5.(1分)

柳宗元

6.(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 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小石潭记

(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记

乃记之而

去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

以其境过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A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

②潭西南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消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及记之而去。

12.用课文原句在横线处填空。(2分)13.解释文中加点字意思。(2分)

(1)许:_________________(2)去: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符号画出限定句子。(2分)

(1)用“~~~”画出第①段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2)用“()”标出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大意。(2分)16.选文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并表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及被贬后凄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篇13:《小石潭记》随堂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义,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理解作者以景寄情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感情。将小石潭景色描写和作者情感相结合,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作者贬居生活中的情感状态。

教学重点:

1.识记字词,背诵课文。

2.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作者心情由乐转悲的变化过程、深层次原因,写作此文的目的。

教学关键:作者的身世经历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读讲议练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三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游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无情的山水间寄寓着怎样情感?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纠正读音。

参差 寂寥 摇缀 隶 怆

四、再读课文,点评。男女比赛读。

五、分组学习,疏通文意。 并进行归纳。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乐:心乐之(形容词 高兴)

似与游者相乐 (动词 取乐)

3、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 (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斗,蛇,名词作状语,想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4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那样)

4、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③似与游者相乐。( ) ④天涯若比邻。( )

六、课堂练习

1.读,背。

2.翻译课文。

七、课后作业:

1.读,背。

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一、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精读课文,巩固。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作者这样描写潭上景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6、“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这句话与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应。

三、赏读课文。把握主题,学习写法。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chu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①游鱼的“怡然不动”及“chu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②小溪。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乐”与“凄”

作者观鱼时见到鱼儿自由活泼,自己的心情也欢愉起来。鱼与人之间情趣相通。作者一时忘记了忧愁,表现出了纵情山水的乐趣。但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当他环顾四周,静寂无人的凄冷之情勾起了久封内心的痛苦。为国为民却被贬。身处荒野,心中的愤恨油然而生。于是,忧伤悲凉代替了短暂的欢愉。

6、文中的“景”与“情”

点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描绘了小石潭景物的幽美静寂突出景物的凄清,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失意愤满之情

7、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四、学生自读、齐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

五、课后作业:

1、课后习题

2、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习效果: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 ) 冽( ) 坻( ) 缀( )

翕( ) 怆( ) 邃( ) 佁( )

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如鸣佩环( )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④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

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 )

⑥隶而从者( )( )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表达自己感情的句子。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 )

斗折蛇行( )

其境过清( )

6.初见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

7.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8.游览到最后,作者怡乐的心情起了变化,是什么心情?我们怎样理解?

(二)

山中与裴秀才书

王 维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②者,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注:①辋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从前。③仄迳:狭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水边的高地。⑥雊(ɡu):雉鸡叫。⑦傥:同“倘”,假使,如果。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近腊月下( )

②当待春中( )

③白鸥矫翼( )

④从我游乎( )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②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③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11.通过与《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请简析王维夜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三、作文

12.以“____________记”为题写一篇写景散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huánɡ liè chí zhuì xī chuànɡ suì yǐ

2.①使动用法,使……鸣响 ②动词,成为,变成 水中高地 ③表约数,来 ④……的样子 ⑤使……凄;使……寒;深 ⑥作为随从 跟从

3.①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②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望”的方向,向西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那样,像蛇那样。③名词作状语,像犬牙那样。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一)5.互相交错 曲折 凄清,冷冷清清

6.“心乐之”,心里很高兴。清澈的潭水、峥嵘的潭石、青翠交结的潭树。

7.自由自在,活泼天真。物我同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的境界。

8.愁苦心情。萧森的景色,触发了作者内心的隐痛,以致终“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由暂时的解脱而跌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二)9.①农历十二月 ②春天里

③强壮的羽翼

④跟随

10.①寒冷的山间那远处的火光,在山林外忽现忽隐。②村落里传来夜间舂米的声音,与稀疏的钟声相间。③不是你这样天资聪颖而又清闲的人,哪能用这样并不急的事情相邀呢,可是这里有无穷的趣味啊。

11.作者游华子冈虽然在深冬寒夜,却给我们描绘了众多的景物:湖水、明月、远山,林木、灯火、村落,还有吠声、舂米声和寺钟声。这些景物动静相映,音响和谐,极具活力。这才引起作者对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这才想到再邀朋友重游此地。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王维当时是充满激情而富于朝气的。

三、12.提示:要融入个人真实情感。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幽静凄寒小石潭

整体赏析法:石、水、清、动与静、景与情、乐与凄

思路: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潭中景物(特写镜头)→小潭源流(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交代同游者

景物:潭水:清流见底 游鱼: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气氛:幽深冷寂

上一篇: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下一篇:定州市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