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学素养调查

2024-04-09

教师科学素养调查(共8篇)

篇1:教师科学素养调查

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为研究我区当前科学教育的现状,把握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更好地推进我区的科学教育改革,我们将对您进行问卷调查。本问卷调查的形式为匿名,所获得的数据不涉及对学校和个人的任何评价问题,仅服务于研究之目的。您的回答对我们的研究至关重要。谢谢合作!

一、基本信息部分(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

1.您的教龄为:①1-10年②10-20年③20-30年④30年以上

2.您的性别为:①男②女

3.您所在的学校是:①城区小学②乡镇小学

4.您所执教的学科为:①语文②数学③英语④其他

二、科学常识部分(请对下面的命题进行判断,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

1.DNA是提供人体营养的主要物质。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2.分子是将某种物质分割到不能再分割的时候就得到分子。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3.地心的温度非常高。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4.最早期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5.父亲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性别。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6.您是否能够说出家用空调器的工作原理。①能②不能③不确定

7.太阳有八颗行星。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8.冬天冷夏天热是由于地球离太阳远近的原因。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9.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0.植物开什么颜色的花是由基因决定的。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1.所有细菌对人都是有害的。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2.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于二进制。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3.在地球上,静止的物体是没有惯性的。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4.纳米是一种高科技材料。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6.转基因的动植物是人改造的生物,而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种。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7.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普通塑料在常温的大气中短时间内不能彻底降解为无机物。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8.汽车的ABS指的是防锁死刹车系统,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9.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碳。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20.在过去的20世纪,人类有很多重大的发明,比如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激光等。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二、科学方法部分(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

1.如果要确认一种高血压药物的疗效,最好的方法是:

①征求患者的看法②用医药知识来进行证明③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组不服,然后观察、记录、比较两组的结果④不清楚

2.爱迪生发明电灯是通过什么方法:

①灵机一动②许多次实验③借鉴他人的做法④不清楚

3.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是:

①分析论证②提出问题③猜想假设④不清楚

4.在您看来,实验研究的关键是:

①提出假设②对自变量进行操作③控制无关变量④不清楚

三、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1.您对算命之类:

①非常相信②有点相信③说不清楚④不太相信⑤不相信

2.您的家里出现了简单的电路故障,通常是:

①自己检修②请电工检修③不清楚

3.酸雨使土壤酸化,建筑物受腐蚀,动植物受损伤,人体健康受影响。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总量逐年增加②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增多

③大气中氯氟烃类物质的长期排放与积累④不清楚

4.随着克隆羊“多利”的诞生,现在有些科研机构正在进行“克隆”人的研究,对此,您的态度接近下述哪一项:

①“克隆”人能达到优化人种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②人世间瞬息万变,对“克隆”人定论为时过早

③“克隆”完整的人影响人类秩序,应被制止,但为了缓解人体移植器官的紧缺,可以适当的“克隆”人体器官

④不清楚

5.二战后,核电站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给人类的能源供应带来了质的飞跃,但核污染也成为当今人类苦恼的事情。您对核电站的看法属于下列哪一种:

①危害人类的后果难以消除,应关停核电站建设②提供巨大的新能源是人类的福音

③应纳入可持续发展范畴,合理建设核电站④只要防核泻漏工作,就可大力进行核能开发

四、科学教育观

1.您在教学中习惯于:

①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②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传授给学生

③既传授知识、又将科学方法和精神传授给学生④说不清

2.对于下面的几个判断,您最倾向于哪一种观点?

①科学是真理的体现,是书本中凝结的知识 ②科学就是尊重事实,要获得证据并加以证实

③科学回答有关“对”与“错”的问题,与价值判断无关④对于什么是科学,我说不清

3.对于“科学素养”这一概念,您:

①非常熟悉②熟悉③一般④不太熟悉⑤不熟悉

4.您每年阅读的科普文章篇数是: ①0-10篇②10-20篇③20-30篇④30篇以上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抽样方法:分层抽样 题目分类:

篇2:教师科学素养调查

随着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美国科学界和专业从事科学素养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认为,必须定期对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以便能够及时了解公众的科学素养发展的状况,及时了解公众对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和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的看法和态度。这些调查数据对于美国国会制订科技政策和对公众进行科学技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内,美国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在调查理论、调查指标体系、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处理和应用等方面日趋成熟,尤其是以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主任米勒先生领导的调查对世界范围内的调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所创立的指标体系和调查手段为各国的调查所普遍采用。我国在1990年引入他的调查思想和调查方法,对我国的调查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和帮助的作用。

一、调查思想

美国人和大多数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公民都生活在科学技术的时代。大多数美国人生活在由电脑芯片控制的自动恒温调节的居室内,通过卫星转播的彩色电视观看世界各地新闻节目,吃由多种技术进行处理的储存的食物。这一切是他们的父母那一代人所闻所未闻的。当他们生病时,服用最新生产的药物。这些药品是由20世纪的抗体研究、病毒学或基因工程中先进技术研制而成。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为了上班、娱乐或与家人团聚,经常乘坐飞机往返于国内各地或地球另一边的某个国家。无论是杰弗逊、林肯,还是西奥多·罗斯福都无法预见到当今科学技术的十分之一。

现在的儿童,即下一代人,毫无疑问将生活在更为重要的科学技术文化之中。电脑和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预示着人类将从大量机械和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农业和植物遗传学的最新进步表明,人类花费在养活这个地球上的人而付出的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越来越少。医药、通讯和运输方面的进步使人类的寿命大为延长,使世界上的人类的聚居区可以互相走访和交谈。科学技术进步的曲线继续呈上升的趋势。

21世纪的民主政府,只有在公众理解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得以生存。这与经济上的问题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内,需要有效地借鉴科学技术知识才能得以解决的公共政策议题越来越多。50年代和60年代,在美国的社区进行的关于加氟作用的争论和公民投票说明了选民具有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进入90年代以后,关于建造核电站、核废料处理设施和重组脱氧核糖核酸实验的争论再一次说明具有科技知识的公民参

与公共政策的制订是很有必要的。在20世纪的后几十年时间内,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主要技术争论是关于能源生产中核能的作用的辩论。随着辩论的话题扩展至继续使用矿物燃料对全球生态所具有的潜在的影响时,掌握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必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美国政府和专家认为,如果要保持决策的民主程序,就需要有足够数量的公民具有理解议题、选择方案和确定公共政策的能力。

因此,提高公众的基本科学知识需要不断加强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教育工作。而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调查和了解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

二、科学素养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米勒教授认为,界定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的概念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而是一种评价。科学素养应该被看作是社会公民和消费者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科学素养的概念并不是指公众对科学已经达到很好的理解程度,而是指一种基本程度。他认为,科学素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理解基本的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2)理解对现实的设计进行科学检验的过程和方法;(3)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素养的首要标准就是要理解科学技术基本术语的含义。如果一个人不能理解原子、分子、基因、引力或者辐射这些基本术语,那么参加公众对科学成果和科学技术政策的讨论几乎是不可能的。总而言之,如果一个人要掌握科学基本知识,首先要理解科学词汇。

科学素养的第二条标准是要理解科学的探究过程,或者说,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一个公民对科学研究工作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分辨科学和伪科学。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在50年和60年代展开的那场对氟的作用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养,是否有能力分辨出在科学基础上写出的论文和报告与用其他思维和探索方法编撰出来的东西的能力是值得重视的大问题。

科学素养的第三条标准,就是要理解科学对社会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和对消费者和公民的个人影响。

三、调查手段

米勒设置了与指标体系相对应的调查题,以了解公众的科学素养的基本程度。他设置了以下9个问题了解公众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掌握程度:(1)我们吸入的氧气来自植物(对);(2)我们生活的陆地几百万年来一直在移动,并将继续移动(对);(3)光和声音,哪个速度快(光)?(4)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5)最早期的人类曾与恐龙同时期

生存(错);(6)人类是从最早期的动物种类进化而来(对);(7)电子比原子小(对);(8)激光利用集中声波进行工作(错);(9)宇宙产生于大爆炸(对)。

米勒用无限制提问的方法要求被调查者对占星术是否科学或科学程度进行回答,以了解公众对于科学研究的含义的理解程度。按照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的最低标准来衡量,被调查者必须能够对科学研究的定义做出令人满意的无限制解释,并要指出占星术是毫无根据的。美国的学者还设计出“三部分指标”作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衡量标准。被调查者如果能够回答抗菌素不能杀死病毒、能够说明4个里有1个的概念、任何辐射现象都不是人为造成的、并能清楚地了解“电脑软件”这个术语的意思就可以被算作达到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具备基本了解的水平。

根据测试的结果,美国在1990年达到具备科学素养的标准的公民达到6。9%,没有达到标准的为93。1%。

另外,美国的学者还通过其他手段了解了美国公众对科学技术政策的态度、获得科学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对科学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利弊等重要的问题进进行了调查和了解,从而了解到美国公民中科学决策人、政策领导人、科学热心公众、感兴趣公众和非热心公众的中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

美国的调查方法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并在各国的调查中采用。

四、公众对生物医学的理解程度调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核能利用、空间探索、军事工业、生物遗传技术、生物医学、防止污染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使得美国人对于这些技术到底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为了弄清楚美国公众对于科学新发现和新发明所持的态度,米勒等科学家于90年代初开始对公众对有关科技态度问题开始了专项调查。公众对生物医学的理解和公共政策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米勒认为,20世纪是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特别是在本世纪过去的30年时间内生物医学的发展更为引人注目。从1953年华生(WATSON)和克里克斯(CRICKS)发现了DNA中的双螺旋结构到8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的出现人类对于基因的结构、基因密码与疾病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关心程度急剧上升。人类正处于广泛利用基因治疗方法医疗疾病的时代。20世纪的后50年,医学和生物医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新医药和治疗手段给许多人类疾病提供了医疗办法。美国公众对所导致癌症和心脏病的环境因素的日益增加的了解,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饮食、吸烟和其他行

为的习惯。20世纪的最后10年,人类将亲眼目睹生物医学重大的发展和对人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美国公众对生物医学的理解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消费者和病人,大多数成人要面对数量众多的生物药物和生物医疗方法,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程度的有关知识,才能作出有效的 选择。在最近的10年时间内,各种有关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的政府议题将需要更多具备相应科学知识的美国公民参与讨论,美国政府同样需要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公众支持医学事业的发展,生物医学市场的成熟与开拓同样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鉴于以上原因,了解当前公众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所具备的知识程度和态度是十分重要的。调查内容涉及公众对生物医学政策的理解、公众对生物医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公众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公众对研究中使用动物的态度、政府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的态度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1)大约15%的美国公众具备分辨科学报道中不准确的科学报道内容以及公众讨论中的观点是否是科学的基本程度。他们基本具备识别生物医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的知识。(2)尽管美国公众理解基本生物医学概念和术语的程度比较高,但是大多数美国成年人基本不懂DNA或基因结构的基本知识。他们也不太了解有关病毒的基本知识,他们将细菌和病毒混为一谈。(3)调查结果发现,公众对于生物医学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程度与他们所受的正规教育程度的高低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接近50%的具有大学毕业或学位的美国成年人能够对科学研究的概念作出基本正确的回答。而只有13%的只有高中文凭的成年人能够作出同样的回答。但是令人十分失望的是,将近3/4的获得过学士学位的美国人不能说明科学研究的概念。根据这个调查结果,一些美国学者认为,应该对学院和大学中非科学专业的科学课程进行重新考察。(4)男性和女性在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5)美国公众对生物医学概念和科学研究的理解程度与他们对重要的生物医学政策议题的态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在研究中使用动物的看法上,公众的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公众对于科学研究的本质的理解程度也是影响公众对政府有关政策的重要因素。

篇3:教师科学素养调查

研究表明, 儿童的早期教育对以后教育过程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的成长历程, 充分地印证了这一观点。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 对幼儿的学习与生活起到了直接与关键的作用。因此, 学前教育的教师, 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优秀儿童。那么, 在目前学前教师普遍出身文科的背景下, 其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科学素养要求, 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本研究选择绥化市北林区的17所幼儿园的183名教师作为调查的对象。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

对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在科学知识得分上, 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差别不大。问卷中科学知识设计了15道问题, 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都能正确回答9道以上的问题。对于不同学历教师科学知识得分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学历教师科学知识得分差异不显著 (F=2.780, p>0.05) 。在科学方法得分上,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 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方法得分差异极其显著 (F=31.976, p<0.001) 。均值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 高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方法得分显著高于低学历教师科学方法得分。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上, 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不同学历教师的得分差异极其显著 (F=40.353, p<0.001) 。均值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 高学历教师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显著高于低学历教师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在科学素养总分上,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 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极其显著 (F=42.936, p<0.001) 。均值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 高学历教师科学素养总分显著高于低学历教师科学素养总分。

2. 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

对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在科学知识得分上,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 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得分差异非常显著 (F=5.529, p<0.01) 。均值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 小高以下职级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小高及以上教师得分, 小高及以上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无职级教师的得分。在科学方法得分上,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 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方法得分差异极其显著 (F=10.814, p<0.001) 。均值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 在科学方法上, 获得职级的教师 (包括小高以下、小高及以上) 得分分别显著高于无职级教师, 但是小高及以上教师的得分与小高以下教师的得分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上, 明显地存在职级越高而平均分越低的趋势, 经过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差异显著 (F=3.346, p<0.05) 。均值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 无职级教师得分高于小高以下教师得分, 小高以下教师得分高于小高及以上教师的得分。在科学素养总分上,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 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总分差异不显著 (F=0.838, p>0.05) 。

幼儿园教师中无职级教师占绝大多数, 获得职级的教师只是少部分。从整体上看, 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表现出了差异, 但是却出现了高职级的教师得分比低一级教师低的情况 (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 这种情况表明, 目前幼儿园教师评价制度并不是很科学。获得高职级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并不一定比低一级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高。

3. 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对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随着幼儿园教师年龄的不断增长, 科学知识的均分在不断地变大, 但是这种均分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性的水平。而在科学方法上,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的得分差异并不显著。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 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得分出现了显著差异 (F=4.644, p<0.01) 。均值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 20~30岁教师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显著高于41岁以上教师的得分, 而其他的两两比较差异都不显著。在科学素养总分上, 均分也出现了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 但是差异并不显著。

从整体上看, 幼儿园30岁左右的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从科学素养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的情况看,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具有年龄的差异。随着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大,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得分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 随着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加, 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 但是在认识论上, 一般倾向于比较保守, 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对新理念也不敏感。另外, 随着年龄的增大, 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取性下降, 对于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方面也不是很重视, 因而出现了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下降的趋势。

4. 不同教龄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

对不同教龄的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具有五至十年教龄的教师科学知识得分最高, 但是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教龄教师科学知识得分差异不显著。在科学方法得分上, 出现了随教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但是差异检验不显著。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 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差异极其显著 (F=15.439, p<0.001) 。均值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 五年以下及五至十年教龄教师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分别显著高于十年以上教龄教师的得分, 其他两两比较差异都不显著。在科学素养总分上, 不同教龄教师得分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F=12.368, p<0.001) 。均值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 五年以下及五至十年教龄教师的科学素养得分分别显著高于十年以上教龄教师的得分, 其他两两比较差异都不显著。

在教龄上,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和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显著。具有五至十年教龄的教师的科学态度得分和科学素养总分是最高的, 其次是具有五年以下教龄的教师, 最后是具有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具有五至十年教龄的教师年龄一般都在30岁左右, 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幼儿园大部分的课题研究工作都是由她们负责实施的。这部分教师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经验, 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注重了解科学方法, 而且还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同时, 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辉煌时期, 对于工作有更高的目标, 对于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因而十分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因而, 他们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及科学素养总分明显高于其他教师。

5. 公、私立幼儿园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的差异。

对公、私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得分进行T检验, 结果表明:调查结果显示, 公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总分、方法总分、科学素养总分的均分比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均分高, 而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出现了相反的情况, 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均分比公立幼儿园教师的均分高。

分别对公、私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及总分进行T检验, 结果显示, 公、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得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t=4.595, p<0.001) , 科学方法得分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t=5.946, p<0.001) , 而在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上, 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t=-0.067, p>0.05) , 在科学素养总分上, 公、私立幼儿园教师得分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t=2.041, p<0.05) 。

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 从整体上来讲低于公立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这一方面是因为, 私立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 主要强调的是硬件设施的建设, 但是却忽视教师素质这一最重要的“软件”建设。而另一方面, 尽管很多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工资水平比公立幼儿园高, 有可能吸引一些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但是从总体上讲, 私立幼儿园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比较缺乏, 教师缺乏安全感, 而私立幼儿园在教师聘用上的随意性也很强, 教学工作及教师发展缺乏长久的计划性和稳定性, 这些因素造成了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动性极强, 不利于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除科学知识外, 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显著, 高学历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学历教师。不同职级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各维度得分差异显著, 但科学素养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段幼儿园教师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差异显著。不同教龄幼儿园教师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显著。公、私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总分差异显著。公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总分分别高于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得分。

2. 建议。

根据调查情况,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 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二, 改革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第三, 促进私立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第四, 幼儿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2]魏冰.西方科学素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3, (6) :16.

[3]梁英豪.科学素养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12) :60.

[4]王晞, 黄慧娟, 许明.PISA:科学素养的界定与测评[J].上海教育科研, 2004, (4) :49.

[5]王素.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目标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 1999, (2) :6.

篇4:教师科学素养调查

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解小学生科学素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我校组织了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校3-6年级学生及部分家长。

2、方法:问卷调查、家长访谈。

二、问卷分析

我校以纸质问卷的形式,从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兴趣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多次调查,现就问卷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归纳如下:

1、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充分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去探索自然。

如:问题“课余时间你经常阅读的是哪一类书籍”,很多同学选择“A.课外辅导类”,显然这与他们的真实兴趣是相违背的。

2.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但很少花费时间去实践中探索。

如:问题“当你遇到某种有趣的或是令人惊奇的现象(比如鸡蛋能承载一个人)时,你是:”,多数同学选择的是“B、觉得很有趣,很想知道原因”;却不选择“C、觉得很有趣,很想知道原因,并且自己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如果你看到蚕宝宝吐出了黄色的丝,你会:”,多数同学选择“A、觉得很惊奇”;却不选择“C、觉得很有趣,并且会尝试着研究出其中的奥秘来”。

3、对长辈的依赖性强,老师、家长永远是正确的,而缺乏自己的判断力,这是一种传统性、习惯性的误区。

如:问题“当同伴的回答与自己的发现不同时,你是”,多数同学选择“D、等待老师作出判断”。

4、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

如:问题“13、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很少有人选择“A、喜欢自己一个人解决。”

5、对是非的判断不是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而是寻求更多人的支持。

如:问题“有几个孩子在分辨三个灯泡中哪个最亮,你觉得谁的做法对?”多数同学选择“D、哪个灯泡最亮,大家投票表决吧”。

6、迷信学校、老师的权威。

如:问题“你对参加科技制作或科技竞赛的态度是”多数同学选择“B.老师叫我可以参加”。

7、科普知识比较贫乏,科学课上除老师讲的外其他很少知道,信息来源少。

8、高年级比低年级没有明显的提高,我们的科学课程只是传授了一些课本上的知识,学生的科学素养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提高。

三、家长访谈

内容:⑴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认识;

⑵对孩子上网是否支持;

⑶希望孩子将来从事何种职业;

⑷对学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

家长认识:希望孩子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先过考学这一关再谈职业的选择问题,对当前课堂改革认识模糊,对小学科学学科的重视程度远低于语、数、英。

四、几点思考

1、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素质的发展

社会的人才选拔和考试制度,控制着学校教育的走向,引发恶性竞争。“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时”等传统文化思想也深深的影响着家长和部分教师,以至于把考试成绩作为孩子上学的终极的也是唯一的目标,把过重的课业负担视为必然。繁重的课业使他们本来阳光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同时也使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失衡。

尽管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却无暇问津,有许多亲历科学,认识自然的机会擦肩而过,过多过滥的教辅材料充斥着整个校园。

2、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自己探索的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形成更牢固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在多次获得成功的体验中逐渐摆脱对老师、家长、同伴的依赖,形成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目前,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在中小学开展的轰轰烈烈,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校急功近利,为了表现出自己站在了教学改革的前列,花费大量时间排练一堂公开课,博得上级领导和同行的好评。而平时在常规教学中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考试成绩,还是在扎扎实实的用满堂灌的方式加快教学进度,然后节约出大量的时间做各种复习资料,这种现状显然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获取知识的途径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过程不同,对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读课外书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这一点毋庸置疑,时至今日,互联网又为我们敞开了一扇大门,它以海量快捷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信息,然而,有很多家长和老师“谈网色变”,诚然,网络的开放性,对某些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可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事实证明,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网络的学习方式受益多多。

4、动手实践能力差

现在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动手实践能力却不容乐观。首先,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试教育需要的是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抽象的语音来完成试卷,而动手实践的能力在试卷上不容易体现出来,尽管有些试卷上也出现了一些操作题,但是,和实际动手操作还有相当的距离,一个实践能力很弱的学生可以把操作题用记忆的方式答成满分,所以,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其二,现代优越的家庭环境,也促成了孩子们“动口不动手”的习惯,他们不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清楚的用语音表达自己的需要,然后就可以心想事成了。科学源于实践,培养孩子的科学素质,仅靠文字、图形、符号等抽象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用他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去亲身感知自然。

调查的分析结果让我们感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任重道远,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分析结果,客观上也反映出我国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如何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5:第八次全国科学素养调查

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该怎样看待这一数据?中国人的科学素养究竟怎样?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议论。1992年以来,中国科协在参照国际通用调查题项的同时,结合具体国情,在大陆地区对18—69周岁的公众展开调查,形成了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比较这8次调查结果,尤其是解读2010年的最新数据,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人的科学素养状况。

普遍崇尚科学精神,但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不够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何薇是唯一参加了全部8次调查的研究人员。据她介绍,2001年,具备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是1.44%,2003年的数据是1.98%,2005年是1.60%,2007年是2.25%。

2010 年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 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但在何薇看来,并不能简单地作数字对比,应该更关注中国的语境及调查数据背后透露的信息。

在这三个测量维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何薇称,以9道国际通用的科学知识测试题的平均正确率来看,2008年美国的水平为64%,2010年中国的水平仅为41%。

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上,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缓慢。2005年为7.4%,2007年为6.9%,2010年仅达到9.8%。何薇分析,这主要源于我们长期以来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过程的教育重视不够。

对 于“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这个维度,国际上没有统一的题目和标准可供对比。何薇说,“历次调查都显示,中国公民不相信迷信的比例是很高的,而且不同人群之 间的差异很小。”此外,中国公众对科技发展充满信心与期望。以2010年的调查为例,有84.5%的公民赞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给我们的后代提供更多 的发展机会”,而在欧盟,这一说法的赞成比例为75%。在对科学研究的支持态度方面,77%的公民赞成“尽管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 的,政府应该支持”。

对科技信息的兴趣不输发达国家公众,超八成被调查者最关注“医学与健康”

虽 然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并不十分明显,但公民对科技信息的感兴趣程度显著增长。第八次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公民对与科技有关的新闻话题感兴趣的比例增长 较快,其中,科学新发现为71.6%,医学新进展为71.1%,新发明和新技术为68.2%,均比2005年的调查结果提升了一二十个百分点。

何薇表示:“虽然中国公众与美国和欧洲等国公众在科学素养水平方面还存在差距,但是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感兴趣程度基本相同。”比如,对“新发明和新技术应用”话题,有49.2%的中国公众表示“感兴趣”,而欧盟的这一数据为49%。

在所有与科学相关的信息中,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更受关注。2010年的调查显示,中国公众最感兴趣的科技发展信息是“医学与健康”,选择比例为82.7%。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认为,这些数据正体现了中国人对科学感兴趣,有科普需求。“科普就是要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满足大家的科学欲望”。任福君认为,科普既要遵循普惠制,也要注重差异性。“比如城市老年人更关注保健信息,年轻人可能对于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更感兴趣。”

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进科技场馆,新媒体日渐成为科普主力军

除 了对科学技术信息感兴趣外,几次调查还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公民主动参与科普活动和参观科技场馆等的意愿在增加,参与机会和比例也在增高。以科技馆等科技 类场馆的参观情况为例:2010年参观过的公民比例为27.0%,比2005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2010年因“本地没有”而未参观过的公民比例为 37.6%,比2005年降低了18.1个百分点。

任福君认为,这些数据体现了这几年间,中国科普场馆的建设速度加快,数量大大提升。但不能忽略的是,有些场馆缺乏资金,空壳化运作,展品和陈列方式多年没有变化,无法满足公民的需求。

让 任福君印象最深刻的数据是新媒体对于科普的巨大影响。2010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87.5%)、报纸(59.1%)、与人交谈(43.0%)、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与2005年的6.4%相比,公民利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提高了20.2个百分点。

根据2009年的《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截至当年3月,我国网络科普设施达到600余个,181个全国学会网站开设了科普栏目,科学松鼠会等民间科普网站更有针对性,新媒体日渐成为科普主力军。

篇6: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网络)

亲爱的同学:

你们知道吗?在21世纪,无论社会还是个人想要成功地发展,全民及个人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相信通过你们的学习,你们都可以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回答问卷中的各个项目,你的回答将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谢谢你的支持!

1.当你遇到某种有趣的或是令人惊奇的现象(比如给你一个杠杆就能撬动地球)时,你是:()

A.当时觉得很有意思,过后便将它放在脑后了;

B.觉得很有趣,很想知道原因;

C.觉得很有趣,很想知道原因,并且自己尝试着去解决。

2.当你发现问题(如铁块会沉入水中,而铁船却能浮在水面?)时,你是:()

A.直接寻找答案;B、自己先思考,并作出假设,然后再寻找答案。

3.老师布置的制作作业,一般情况下,你是:()

A.用现成材料进行组装或拼凑;

B.材料是自己动手找,然后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制作。

4.在进行实验时,你是:()

A.喜欢自己设计实验;

B.先参考书上的实验方法,然后进行改进;

C.完全参照书上的实验方法;

D.看着其他人动手。

5.你会使用下列哪些仪器:()(可多选)

A.直尺、量角器、圆规;

B.量杯、量筒;

C.测力计、温度计;

D.天平。

6.你的知识、信息主要来源是:()(可多选)

A.课堂上学到的;

B.课外书上来的;

C.网上得来的;

D.根据活动的需要,检索、查阅和筛选书刊、上网及其他信息源。

7.如果让你研究一种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A.你会在饲养过程中研究它;

B.上网或上图书馆查询资料了解他。

8.当你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时,你会()

A.把新的发现藏在心理,生怕说错;

B.把新的发现及时告诉同伴;

C.进行多次实验得到证实后,再告诉同伴。

9.当同伴的回答与自己的发现不同时,你是()

A.否定自己的结论,赞同别人的观点;

B.对自己的结论产生怀疑,不知谁对谁错;

C.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能寻找支撑的理由;

D.等待老师作出判断。

10.如果你看到蚕宝宝吐出了黄色的丝,你会:()

A.觉得很惊奇;

B.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C.觉得很有趣,并且会尝试着研究出其中的奥秘来;

11.当别人否定你的意见时,你会:()

A.你会对提意见的人怀恨在心;B.觉得很不屑;

C.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12.如果需要你长期观察某种动物(如蚕)的生长过程并做好观察记录时,你的态度是()

A.不愿按时观察;

B.偶尔观察和记录,事后补一份;

C.能经常观察,但懒得记录;

篇7:教师科学素养

自古以来,人类对自然的探索从没停止过,人类基于好奇心,基于问题的解决,对自然的科学研究就成为人类的一大乐趣。可以说,人类的科学研究能力有多强,我们的社会就会发生多大的变化。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位现代人必备的生活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面对的是富含科技含量的社会空间,我们面对的是面向21世纪的接班人,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自然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光荣职责。

教师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成为怎样的人,所以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需要学会终身学习。不管是教什么课,如果不会研究,只会按着教材按部就班的教学,相信这样的课是低效而乏味的,教师和学生都不会得到很好的成长。教师要成为思考着,研究者,这样课堂才会富有实效。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研究,思考生活难点等都应该成为教师的研究内容。站在不同的立场,和学生之间肯定存在着思想、感情、管理、教学上的矛盾,很多时候,处理不好会成为冲突,形成隔阂。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心理入手,不伤其自尊,让学生在取得认可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认识到错误。用包容的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用意,这也是一种人文关怀。除此之外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习更多,包括心理的、哲学的、历史的、人文的以及各种网络知识。理解、尊重、关爱学生,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师生一起体验、一起感受。

总之,教师要站在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高度,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尊重学生的文化个性,把握住育人过程中的人文教育因素,使育人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中去,不断探索和总结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为学校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和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学习,虽然能学到很多东西,但自己离书中的要求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继续努力,尽力做到更好。

篇8:国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综述

为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 2002年我国政府颁布了《科普法》,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近年来 , 我国的科普事业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步增长。2010年, 中国第八公民科学素养调查 , 中国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27%, 高于2005年的1.6% 到1.67%。虽然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 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的性别、职业、城乡、地区差异显著

1.1 不同性别的公民之间科学素养存在明显差异

半个多世纪以来 , 中国妇女的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1931年到1931年 , 只有780多名妇女接受初等教育 , 女性文盲率的90% 以上。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 , 2000年 , 15岁以上文盲的比例约为13.5%, 3.6% 的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在2001年调查报告显示 , 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素养的比例 , 女性为0.98%, 男性为1.7%, 男女相差0.72%。[1]而在2003年调查报告显示 ,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虽然因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 男性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3%, 女性的比例为1.7%, 男女相差0.6%。差异在进一步的缩小。另有调查显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女性越来越高 , 但从结果的角度分析 , 妇女的教育水平明显低于男性 , 性别差异的文化水平 , 这表明男性和女性的自然人口的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性别差异的社会地位。也表明文化程度的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是一个重要方面。在最近的“第二阶段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 发现女性教育水平大大提高科学素养的专业水平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

1.2 不同职业的公民之间科学素养存在明显差异

2010年 , 调查显示 , 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 (15.6%) 。企事业单位 (8.2%) , 和专业技术人员 , 下一个主管 (7.4%) ;三是列 , 主管机关、党和群众之间的组织 (5.4%) 和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4.1%) ;第四列是生产工人、运输、设备运行积极有关人员 (2.5%) , 商业和服务人员 (2.3%) 、家庭工人和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节水生产人员的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低于1% (分别为0.7% 和0.3%) 。在此选取领导干部、公务员、教师和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具体说明。

据统计 , 2009年基本科学素养的数量在我们内部员工的比例8.2%, 县级人员的数量基础科学质量百分比为12.2%。虽然 ,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的科学质量高于平均水平 , 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2]甚至官员迷信 , 党员信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3]

以教师行业为例。从湖北省一项对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可以看出 , 缺乏科学的教师。例如 , 66.7%的科学教师应该认为科学是大脑的产物科学家主观建设 ;95.8% 的教师认为科学可以解决宗教信仰的问题。教师科学素养存在着好的和坏的都是杂居现象 , 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重视。

绝大多数的农民工能理解试卷第一类概念 , 和87%的人都知道“人类呼吸氧气的植物”, 89% 的人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 , 94% 的人认为“π是大约3.14”。同时 , 需要更高水平的知识理解的第二个问题 , 农民工能回答正确的比例在山东更低。只有11% 的人“激光由于收集声波 ( 错误的 ) , ”深刻的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 , 77%的城市工人“早期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

1.3 不同地区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差异明显 , 变化比例不同步

我国幅员辽阔 , 中部 , 东部 , 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 , 地理环境 , 生活观念人口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 受这些差异影响 , 不同地区城市居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也存很大的不同。以2005年为例 , 在东部城市中 , 以上海为首的国际化大都市在科普素质调查中高居榜首 (10.7%) 。而在西部地区 , 除了成都市以4.55% 的水平位列全国第四 , 兰州、银川、西宁 (2.63%) (0.67%) 是未知的。向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在2010年中国东部 , 中部地区的2.0% 为2.3%, 西部地区是1.5%。与2001年相比 , 东部地区下降 (2.3%) , 2001年 , 中部地区长大的 (0.9%) , 2001年 , 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时期2001年 (0.7%) 。[4]

虽然由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施行 , 西部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 2009年西部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 高于东部、中部城市经济增长速度。[5]但是由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 地势偏远 , 教育落后 , 开放程度低 , 地域广袤的西部多数城市在各次科普调查中榜上无名 , 公民整体科学素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4 城乡公众的科学素养差距较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 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人口 , 农村科普不仅是整个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工作。而目前 ,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落后 ,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 我国城乡公众的科学素养差异巨大。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工作难度、复杂性。

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 , 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 高于2001年的1.4% 降至1.98%。然而, 城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4.1%。的科学素养水平, 0.7% 的农村人口的差距是非常大的。2010年11月25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新闻发布会上 , 第八届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表。结果表明 , 城市工人的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2005年的2.37% 增加到2010年的4.79%。农民的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2005年的0.72% 增加到2010年的1.5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科学素养水平提高 , 但从另一组数据可以发现 , 农村居民科学素养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据悉 , 中国农村劳动力4.9亿人 , 高中学历以上仅占13%, 小学文化水平的36.7%, 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不到5%。可见 , 科学普及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在客观方面 :一个是地理因素。农村相对城市位于偏远和分散 , 交通不便 , 使科普工作是极其困难的。第二是缺乏经济的承诺。落后的农村经济发展 , 资金的缺乏阻碍了科普工作。三是缺乏农村科普工作的机构。在主观方面 :一个是农民的认知水平不高。大多数农民自己文化程度低 , 缺乏主动学习科学和技术的能力 , 不利于大众科学教育和科学和技术推广。二是农村科技人员和缺乏整体质量相对较差。三是科学对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重视农村男性劳动力 , 教育水平越高 , 农村干部、职业和年轻人的流行 , 而忽略了农村家庭妇女、低教育水平、百姓的流行和青年工作。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 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公众科学素养。

2 我国科普事业的有效化建议

尽管2010年中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由2005年的1.6% 增加到3.27%, 但水平的发达国家如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和美国在1980年代末。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低且职业 , 城乡 , 地区方面的差异显著。

同样我们也给出了加强科学普及工作 , 提升公民科普素养水平 , 缩小公民科普素养水平差异的一些建议 :首先 , 科普工作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会公益事业 , 无疑政府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建立长效机制 , 增加对科学的投资基金 , 引导并确保科普工作的发展。几年前 , 一项调查显示1.5每百万人口只有科学专业在我国 , 科学普及活动每年人均只有1.18元。那么几个人 , 这样一个低投资 , 显然这样一个大型经济体 , 与美国相比不成比例最多的国家。其次 , 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有效的科普教育方法与模式 ,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作用。最后 , 更加重视 , 扶持低科学素养水平公众的科普工作 , 逐步减小公众学科素养水平在性别 , 职业 , 地区 , 城乡方面的差异。

3 结论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 在这个时代 , 科学知识的价值将发挥到新的高度 , 科学普及将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国民的终身社会教育。科技的创新 , 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 , 也需要普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 , 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攀登科学事业新的高峰 , 迎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明天。

摘要:近年来,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结束了长期停滞, 实现了稳步快速发展。但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性别, 职业, 城乡, 地区方面的差异显著, 并且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公众科普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分析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差异,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关键词:公民科学素养,调查,述评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2002.

[2]玄凤女, 徐莉.关于提高我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思考.2009 (09) :47-48.

[3]孙钦伟.“官员迷信”是一面镜子.上海人大, 2013 (9) .

[4]宝胜.基于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科普工作策略研究.科技管理研究, 2010 (9) .

上一篇:敬老院社会实践活动下一篇:架一座心灵的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