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学会文件

2024-04-27

中国物流学会文件(共8篇)

篇1:中国物流学会文件

中国物流学会文件

物学字〔2009〕3号

关于召开“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学会特约研究员:

为贯彻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物流院校、研究机构与物流企业的工作交流和业务合作,推进物流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特决定召开“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与地点

时间:2009年4月17日(周五)报到,18日、19日开会。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027— 87540068)。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院内)

(二)参会人员

1.中国物流学会首批产学研基地代表(列入考核、务请出席);

2.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列入考核、务请出席);

3.拟申请产学研基地、特约研究员代表;

4.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负责人、学术带头人;

5.物流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物流企业(园区);

6.邀请部分地方政府物流工作主管部门代表。

(三)主要内容

1.解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关内容;

2.研究落实2009年中国物流学会重点工作;

3.布置2009年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

4.交流产学研结合工作经验及做法;

5.讨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有关问题;

6.参观。

(四)所带材料

1.《中国物流学会首批产学研基地交流材料》(务请首批产学研基地于4月9日前报送电子版,作为大会交流发言及基地考核的必备材料);

2.《2009年中国物流学会及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1.《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参会确认表》

2.《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参会接站及订票确认表》

二OO九年三月十三日

篇2:中国物流学会文件

(2008)中煤会字第26号

关于表彰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

技术创新优秀论文的决定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煤炭学会[(2008)中煤会字第11号]文件精神,经各单位推荐,评选办公室组织专家认真评审,确定以下100篇论文为“全 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优秀论文”,特予表彰。

企业(88篇)

神华集团

神东分公司

1神东煤炭分公司短臂开采工艺的研究迟国铭神东分公司 2浅埋深薄基岩近水平大采高加长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实测研究周海丰 神东分公司 包头矿业公司

1全站仪三架法导线测量及其在生产矿井测量中的应用王永志阿刀亥煤矿 准能公司

1抛掷爆破—拉斗铲工艺作业方式探讨王桂林黒岱沟露天煤矿 乌达矿业公司

1提高煤矿机械维修性设计的研究胡泽祥苏海图矿 蒙西煤化公司

1全煤巷道锚网支护技术及应用郭永红蒙西煤化公司 金烽煤炭分公司

1韩家村洗煤厂重介浅槽 选煤介质消耗相对较低原因分析陈永旺韩家村洗煤厂 万利煤炭分公司

1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建的煤矿调度监控自动化系统牛云鹏万利煤炭分公司 中煤集团

大屯公司

1综放工作面快速回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冯胜利生产管理部 2预拉力钢绞线锚杆支护技术在深部巷道中的应用张永进孔庄煤矿平朔煤炭公司

1安家岭露天矿北帮滑坡区边坡稳定性研究与治理崔文斌安家岭露天煤矿 2计算机模拟在降低露天矿综合运距中的实践应用刘如成安家岭露天煤矿 龙煤集团

鸡西矿业分公司

1加强掘进管理 提高单进水平保障生产接续齐伟杏花煤矿 2论深井巷道保护煤柱宽度留设方法张军亮东海煤矿 3光面爆破是煤巷提高锚杆支护质量可靠性的前提聂玉龙魏俊友张文山正阳煤矿 七台河矿业分公司

1薄煤层采面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实践宋文财新兴煤矿 福建煤炭工业集团

天湖山能源实业有限公司

1毫秒电雷管应用于岩巷掘进爆破的若干技术问题郑淑勇铅坑矿 永安煤业公司

1软启动技术在斜井长距离胶带输送机上的应用郑培飞仙亭煤矿 湖南省湘煤集团

金竹山矿业公司锚杆注浆联合支护大断面煤仓硐室围岩稳定性研究张华伟彭文庆 金竹山矿业公司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

1浅谈大型设备联轴器的拆装方法王琢贵挖金湾煤业公司 2四台矿极近距离煤层采空下大断面一次成巷技术匡铁军四台矿 3综采工艺回收 强冲击矿压盘区残采煤柱的研究李光勇同家梁矿 4石炭二叠纪全煤动压巷道围岩控制实践王爱午大唐塔山煤矿公司 5小窑破坏区域上覆综采安全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王峰晋华宫矿 6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及其应用王新成煤峪口矿 7 浅谈MGTY750/1800-3.3D型电牵引采煤机部件结构的技术改进章名东大斗沟矿 8谈多种方案在斜井井筒维护中的实践应用王自卫雁崖矿平顶山煤业集团

1创新防突管理技术全面提升矿井抗灾能力代志旭八矿 2综采工作面回收采用下行通风的实践与认识刘彦涛十三矿 3戊9、0—31020工作面断层中过上分层煤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万军一矿 4波雷因有机高分子双液型注浆材料治理破碎顶板研究谢中强天安五矿 5大直径长距离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棘理想四矿 6复采下分层掘进工作面水患分析及防治措施王刚高庄矿 7复合顶板倒梯形断面锚秆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张国川朝川矿 8深井煤层冲击地压型煤与瓦斯突出特殊区段防治技术张建华十二矿 9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刘照辉二矿 开滦集团赵各庄矿深部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杨占秋赵各庄矿 2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作面收尾技术研究石增柱唐山矿 3 钢丝绳芯胶带运输机接头硫化与断带保护白亮范各庄矿 4 大采高大采长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实践卞立国吕家坨矿 5 综采工作面技术管理浅谈丁华东欢坨矿 6 国内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现状探讨王仁龙钱家营矿 7综放工作面应用∏型钢梁收尾工程实践韩国文唐山矿 8大倾角煤层轻放开采实践常进海荆各庄矿 皖北煤电集团锚注技术在煤巷掘进过断层的应用唐红星祁东煤矿 2 改进支护技术控制巷道破坏王海龙任楼煤矿7123抽放巷水力挤出瓦斯量的测定及分析刘建华王佰顺钱营煤矿 4 关于综采工作面反向铺网安全收作的技术与经验孙学荣百善煤矿 徐州矿务集团

1旗山煤矿基于工业以太环网的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研究构建董 超 刘 利 旗山煤矿 2复杂地质条件下寻找可采煤炭资源技术研究林光堂张集煤矿 3大倾角动压影响下的沿空掘巷技术蒋世杰张双楼煤矿 4“刀把式”不等长综放工作面快速缩面的技术实践王军权台煤矿 郑州煤业集团

1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谢东力供电处 2矿井供电保护整定程序化方案设计冯新军告成煤矿 3煤矿井下保护接地系统的现场应用与技术探讨朱胜利规划发展部 4瓦斯防治导航系统可靠性运行研究刘辉林秋珍朱春香集团公司 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矿奥灰水综合防治技术初步探讨李伟张兴磊姜月协庄煤矿 2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公建祥协庄煤矿 3 综采工作面高效充填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佟强刘端举翟镇煤矿 龙口矿业集团易自燃厚煤层综放开采煤炭氧化规律研究与治理孙 胜梁家煤矿 2资源枯竭矿井储量挖潜减损技术研究与应用曹思云杨风成朱同祥洼里煤矿 肥城矿业集团隔水层高承压水体上煤层开采突水因素分析房孝春地测处 2注浆改造机理研究及应用实践王则才张兆强集团公司 枣庄市2JK-2.5/11.5绞车滚筒裂纹的分析及处理李伟王晁煤矿 212下 煤层顺槽主要支护参数试验研究叶召明留庄煤业有限公司 临沂矿业集团

1邱集煤矿综合水文地质条件探查研究林英良邱集煤矿 淄博矿业集团

1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施现院集团公司 2岱庄煤矿建筑物下遗留条带煤柱矸石膏体充填开采温国惠周华强岱庄煤矿 3智能低压组合开关电器监控系统研究与实践廖玉波许厂煤矿 兖矿集团

1阻尼式矿车减速装置研制与应用刘波鲍店煤矿 2综采工作面远距离供电(液)系统的研究及应用张 立东滩煤矿 3热释电探测技术在综放面生产安全中的研究应用康丹鲍店煤矿 4利用中深孔爆破技术提高岩巷单进刘承志王英德南屯煤矿 5厚煤层采区边角煤开采实践罗广利张云宁兴隆庄煤矿 6济三煤矿163下04综放面来压冒顶事故的处理陈勇济宁三号煤矿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公司

1变频调速电控系统在煤矿井下提升机上的应用王军平中马村矿 2落地式摩擦提升机更换主提升绳方法与步骤谢小展古汉山矿 3提高掘进巷道防突抗灾能力的技术与途径李学臣科研所 4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支护技术在焦作矿区的应用李学成生产管理处 大雁矿业集团公司

1大断面综采切眼掘进、支护技术探讨付永志雁南煤矿 2第二煤矿掘进工作面“三专”与双风机、双电源及自动切换的综合应用

朱德山第二煤矿 抚顺矿业集团公司

1锚、喷、架支护在83002#工作面中的应用高永山老虎台矿 2煤泥水闭路循环及混煤工艺改造谷庆明西露天矿 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大倾角俯采高架综采防倒防滑防侧翻与开采技术研究李冬红东庞矿 2大倾角走向长壁开采液压支架的防倒防滑及防矸李峰总工办 淮南矿业集团

1顾北矿井筒揭煤过程中瓦斯压力测定有关问题的研究李进军顾北煤矿 2保护层开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研究刘结高张集煤矿 3掘砌后井筒地面安全补注浆堵水技术探索王起宏王洪理谢一矿

大学、科研院所(12篇)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上海研究院

1基于总线通信变频多点驱动控制系统在长距离下运式带式输送机上的应用谭栋才 2基于数字调频技术的采煤机遥控系统设计(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石勇 西安研究院

1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与应用唐汉平蔡文芮李林元朱书阶 重庆研究院突出松软煤层螺旋钻进技术的研究林府进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1编制伊敏一号露天煤矿节能分析篇章的体会张洪 煤炭工业济南设计院

1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崔信国 中国矿业大学

1时变时延不确定网络控制系统的容错保性能控制郭一楠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防治煤炭自燃的三相泡沫新技术及应用秦波涛王德明安全工程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矿井火灾时期烟流动态传播过程及温度分布仿真研究贾进章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

1解析采场岩层运动规律的电磁辐射方法研究赵同彬相啸宇谭云亮 华北科技学院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瓦斯含量预测及其与影响因素间定量关系的分析由伟

西安科技大学

1深井伪俯斜综放面自然火灾防治技术研究马砺杨子祥 刘玉斌

中国煤炭学会章

篇3:中国物流学会文件

在一定意义上, 两业联动, 制造业是“因”, 物流业是“果”, 没有制造业改革传统生产方式, 改善自身业务流程, 集中资源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物流业也难以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 在配合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是外向型企业受到影响, 继而波及到整个制造业, 作为生产型服务业的物流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国家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以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四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 今年上半年又陆续推出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令国内物流界人士为之欢欣鼓舞的是, 物流产业入选十大振兴产业, 产业重要性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新层次。相关人士认为, 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既有促进物流业自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 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物流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巨大拉动作用。

其实, 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已非新鲜话题。早在2007年, 国家发改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上海市政府就曾经组织召开过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大会来推动此事。对“两业联动”的倡导与推介更是被列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但在市场的具体运行中, “两业联动”究竟是一种什么现状?存在哪些问题?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 制造业与物流业应怎样共同努力、放眼未来、形成合力、共渡难关?为此, 本刊记者就此话题特别采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 请他为我们全面解析“两业联动”中的是非曲直并给出答案。

回归本源

目前, 国内很大比例的制造业从原材料到产成品, 80%~90%的时间处于物流过程, 80%~90%的成本属于采购和物流成本, 这反映了现代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两个产业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的关系。有人把中国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关系形容为“制造业大国与物流业小国”。中国内地的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超过12%。但我国制造企业实现物流外包的比例还很低。一些专家认为, 一方面, 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 没有转化为社会化的需求, 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 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 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不高, 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应能力不够并存的矛盾。

《中国储运》:物流业跻身调整和振兴规划, 很多人认为这是促进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 实现中国制造业与现代物流良性发展甚至更上一层楼的重要举措, 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 “两业联动”又被特别提及。在您看来, 两业联动的本质是什么?

何黎明:“两业联动”的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降低企业成本, 改善客户服务, 带动制造业水平的提升, 最终使得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在一定意义上, 两业联动, 制造业是“因”, 物流业是“果”, 没有制造业改革传统生产方式, 改善自身业务流程, 集中资源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物流业也难以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 在配合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两业联动”最早是制造业对物流业提出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国制造业抓住了世界经济重新配置资源和产业大转移的机会,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也要正视, 我国虽然已经是“制造业大国”, 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世界分工体系的较低层次, 简单的加工制造不仅利润水平低, 而且消耗了巨大的资源, 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管理模式和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 当今的国际竞争已经从成本、资源、技术的竞争上升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我国制造业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将管理重心向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转移, 从而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和服务的稳定提升。物流业作为从流通中分离出来的生产型服务业, 天然具有衔接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 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的能力, 因此, 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加强对物流业务的整合、分离和外包, 由此推动自身供应链的调整、优化, 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增强业务服务水平, 最终达到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两业联动”也是物流业实现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从国外物流发展看, 制造业物流的高度发展, 是物流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也是物流社会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比如日本丰田物流的发展就是与日本丰田生产方式密切联系的, 首先是满足丰田制造的物流需要, 逐渐扩大到满足全社会其他制造企业的物流需要, 并逐步向专业化物流转型。近年来, 国内物流业的专业化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 综合型、创新性业务模式不断涌现, 随着制造业物流需求的加快释放, 物流业与制造业展开全面合作。合作领域从销售物流向生产物流、采购物流扩展;合作内容从传统物流外包向工位配送、代理采购、融资监管等新兴服务领域渗透;合作范围从单一物流环节向全程物流, 供应链一体化延伸。“两业联动”带动了物流业自身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

最近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充分反映了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密切关系。《规划》通篇贯穿的主线, 是通过“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这次列入调整振兴的十大产业中, 前九个产业集中在生产领域, 属于第二产业, 而物流业是服务于上述九大产业的生产型服务产业。把物流业列入十大产业, 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从而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 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选定, 充分体现了制造业与物流业相互融合、联动发展的思想。

《中国储运》:提及两业联动, 更多的人认为是制造业对自身物流业务整合外包给社会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对此您的看法是什么?您如何理解两业联动中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个运作主体的关系?

何黎明:随着大家对物流业认识的提升和地位的重视, 往往又会陷入另一个误区。有些人会认为, 企业自营物流不够专业, 是一种落后的经营方式, 实际上这也不能一言以概之。我认为, 作为制造企业, 采取自营物流方式, 还是选择物流外包方式, 关键取决于哪种方式是否更适合企业自身的需要, 更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 提高整体效益的目的。

据我了解, 我国大部分连锁企业的物流业务没有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物美集团董事长吴坚忠博士就认为, 物流配送是现代连锁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目前由连锁企业自己来做, 主要原因还是物流企业的服务不能完全满足连锁企业的需求, 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前, 我国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专业化程度不高, 服务能力普遍不强, 大部分企业只能提供单一的运输和仓储服务, 缺乏开发高附加价值增值服务的能力, 难以满足制造企业日益复杂的物流需求。只有随着物流企业业务能力的稳步加强, 制造业自营物流的成本逐渐高于外包物流后, 物流外包才会变得越来越普遍。

当然, 由于制造业特别是一些精细制造业业务流程和工艺要求复杂, 物流解决方案已经内嵌到企业核心竞争力中, 难以剥离外包, 自营物流成了必然选择。几年前我去日本东京考察参观一个烟草物流中心, 其物流运作水平非常高, 所以该企业物流功能都未外包, 而是企业自己做。这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抓物流?我认为, 我们发展物流一定要跳出物流业的小框框, 要站在更高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 不能为抓物流而抓物流, 提两业联动也不能为了外包而外包。我们发展物流一定要回归物流的本源, 无论物流外包还是企业自营, 都要归结到要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国家产业链竞争力的根本目的上来。

物流突围

2008年,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89万亿元, 其中, 工业品物流总额79.86万亿元, 同比增长20.8%, 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88.8%。这充分显示了制造业物流仍然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2009年, 中国制造业将面临金融危机环境下全球经济萎缩的进一步冲击, 制造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在总量下滑的情况下, 自营物流造成的高成本问题将更加突出, 物流企业同样受到实体经济萎缩的传导影响。在此关键时期, 减少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内耗, 共同提高整体物流效率, 降低整体物流成本, 是否能够成为两业联动的动力, 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储运》:金融危机的爆发正处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随着实体经济受到冲击, 制造业与物流业都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您认为金融危机是否为两业联动创造了机会?

何黎明: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制造业和物流业带来了重大影响。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快速下滑, 传统制造业靠“数量扩张的高速增长模式”受到重大打击, 处于国际产业链最底端的中国外向型企业面临坚持亏损生产还是关门倒闭的艰难抉择。2008年下半年, 国内大批中小企业顶不住压力, 纷纷破产倒闭, 退出市场。而活下来的企业也加快向“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稳定发展模式”发展, 加快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两业联动”的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降低企业成本, 改善客户服务, 带动制造业水平的提升, 最终使得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

为增加灵活性和主动性, 制造业原有的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开始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生产和大规模定制转型。这些都对我国制造企业的传统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形成巨大挑战, 传统物流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为了适应变革, 如何引入现代物流、发挥其“第三利润源”的作用, 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 制造企业纷纷开始重视将供应商、分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直到最终用户整合成供应链网络;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关系开始突破简单的交易方式, 向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方向发展。

《中国储运》: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 我国制造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运营模式受到巨大挑战, 已经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亟需引入现代物流、挖掘制造业“第三利润源”, 那究竟如何进行两业联动,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何黎明: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下, 我国制造企业为提高整体效益, 增强核心竞争力, 已经开始接受现代物流理念, 加快物流能力和业务的整合、分离和外包。

第一种模式较为简单, 也是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方式。制造企业将货物运输委托给专业运输公司或者向仓储公司租用仓库存放货物, 仍然没有脱离交易的性质, 业务分散, 效率较低, 无法形成物流资源的集约利用。

随着制造企业对物流职能的重视, 一些企业开始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中心, 或者由企业高层领导负责, 对制造企业物流管理职能和设施进行整合, 在此基础上将部分物流业务外包。这种模式也比较普遍, 大家熟知的海尔集团就是典型代表。海尔集团物流业务整合起始于1999年, 通过成立物流推进本部, 统一集团分散在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配送及成品分拨, 整合内部资源, 大幅度地降低了物料的采购成本和成品的运输成本。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要求制造企业进一步集中资源, 促使企业将物流业务从主营业务中分离出来, 与符合要求的物流企业合作组建物流公司。2001年,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全国进行销售物流规划方案的招标, 最终与招商局物流集团建立了“一体化供应链伙伴关系战略”。2002年双方合资组建物流公司, 从成品销售物流入手, 由合资公司实施青啤的物流改革, 使青啤腾出更多的精力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随着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 部分现代制造企业最终实现了物流业务全部外包。该模式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化物流模式, 制造企业将本企业的物流业务全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 物流企业可以从供应链角度对制造企业的物流流程进行整合。如, 为上汽集团服务的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 其物流服务已经覆盖到上汽集团的零部件供应、整车组装、整车销售等多个关键环节, 实现了全程供应链管理。

此外, 制造业与物流业还通过多种方式的联盟合作来加速联动发展。最近, 福田汽车与远成集团结成战略联盟, 根据双方协议约定, 远成集团优先采购福田汽车集团旗下产品, 福田汽车为远成集团提供“保姆式”维修服务;而作为对物流服务首次采购的回报, 福田汽车集团的物流业务优先对远成物流开放。这种跨界合作、交互营销、联动发展模式, 值得倡导和推广。

合作的瓶颈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被比作是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 而现实中演绎的版本却是商业合同关系, 主要问题在于, 制造业更关心其成本降低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即使是外包的物流更多集中在仓储和运输等环节, 对于一体化运作还是掌控在自己手中。而物流业提供不了低价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 不能深入客户的需要, 为其打造个性化的服务。由于制造业物流外包层次的限制, 物流业也根本上没有突破传统物流服务的范畴, 不能深入到制造业的供应链整体物流服务, 继而对之进行整合。

《中国储运》:一直以来, 在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过程中, 大家期待中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外包的案例为数不多, 部分已经开展“两业联动”的企业更多的也仅限于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外包, 您怎么看待其中的问题?

何黎明:制造业物流由自营到外包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尝试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 制造业外包物流业务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

一是观念制约, 传统制造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 使得部分制造企业很难认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作用, 导致有的制造企业主观上排斥社会化物流方式;二是机制制约, 许多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是分段管理的, 如采购部管理进货物流、制造部管理生产物流、销售部管理出货物流、配件服务部管理服务物流, 物流企业进入工业企业要面对多个部门的沟通, 成本也难以准确计算, 打消了物流企业进入的念头;三是体制制约, 许多制造企业尤其是国有制造企业在瘦身、转型、跨越的过程中, 希望能够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但是, 由于企业自营物流退出成本高, 使得这些企业对物流外包可望而不可及。

《中国储运》:那么相对于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物流业自身的短板又是什么?

何黎明:尽管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物流企业取得快速发展, 但同发达国家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相比较, 我国物流企业整体水平弱, 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 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我国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 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 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此外, 我国物流市场无序竞争依然存在, 一些物流企业在竞争中仅以压低价格为主要手段, 导致和竞争对手两败俱伤;一些物流企业为抢占市场而不顾自身能力限制, 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影响了制造企业对物流企业的信任。

专业化方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08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 工商企业物流业务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物流费用支出增幅提高。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 企业物流费用支出比上年增长26.5%, 增幅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随着国内产业升级和竞争加剧, 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要求提升, 从传统的仓储运输等单一功能向一体化、全方位服务转变。包袱较重的传统国有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物流社会化道路, 通过多种途径剥离物流业务, 集中精力抓好主业。

《中国储运》:据了解,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既有像中远、中外运、中储这样的大型综合型物流企业, 也有众多的中小物流企业, 在这种参差不齐的发展状态下, 如何发挥好物流企业自身的真正潜力更令我们关注, 您对此有何好的建议?

何黎明:制造业和物流业两业联动不能脱离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 但也要认识到两业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长期来看不会改变。因此, 物流业要做好承接制造业物流需求释放的准备, 加快专业化能力建设, 弥补物流供给的短板。物流企业要深入了解制造企业供应链生产模式和物流模式, 积极开发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特别是要针对行业客户需求, 开发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使企业自身从简单的规模扩张向能力升级模式过渡, 从运输、仓储、配送等单一环节向供应链管理的各个领域渗透, 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结合《规划》要求, 我们更要认识到, 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 关键是带动制造业的振兴, 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释放制造业物流需求, 提升物流业服务能力, 充分发掘物流业作为制造业“第三利润源”的作用。

当然, 不可能所有的物流企业都要朝中远、中储这样的综合性企业的方向发展。中国更多的是中小物流企业。中小企业确实面临着硬件设备、资金、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但是发展的方向仍应该是专业化。中小企业要发挥自身灵活性优势, 做精做细, 争取在局部环节和某些领域获得竞争优势。中小企业也可以选择加入到以龙头制造企业或物流企业为核心的物流服务体系中, 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贴身物流服务。

据了解, 2009年, 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动两业联动发展, 各省、市、自治区也将陆续出台促进两业联动发展的有关政策。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有利, 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促进物流业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部署的重要任务之一。生产型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要顺应世界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抓住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机遇, 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 显著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篇4:文件操作学会三板斧

一、灭迹不留活口——粉碎文件

如果希望彻底删除一个文件,要求删除后的文件不能被任何数据恢复工具恢复,可以用该软件内置的“文件粉碎器”来解决问题。该软件的文件粉碎器采用美国Dod 55220.22-M安全标准方法删除文件,能保证文件粉碎操作万无一失。

平时我们删除文件或清空各类垃圾箱,都并不能真正地使文件完全被删除,它们可以很容易地被恢复删除文件工具所恢复。如果你认为自己编辑完的文件已经从硬盘上删除了,因而以为秘密不会泄露,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仍存在于硬盘空闲空间中的数据,随时都可能被别人恢复。因此,为了使你删除的文件能够更具安全性,你应该定期擦除硬盘空闲空间。使用了擦除空闲空间操作后,已经被删除的文件将永不可能被恢复。

二、文件固若金汤——加密文件

如果又想让文件保密,文件又不得不留在电脑硬盘上,该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用Glary Utilities的文件加密功能加密文件,没有密码将不能访问文件。

1. 加密文件

延伸阅读:

Windows系统本身提供给用户的管理功能有限,因此,一些系统设置优化的工作还要靠一些专门的工具。除了上面我们介绍的这款工具外,平常使用最多的软件还很多,例如,比较有名的Windows优化大师、超级兔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更多案例,请参见本期光盘“延伸阅读”栏目收录的如下系列文章。

《超级兔子不一样的个性设置》

《系统补丁可一键下载安装使用》

《Windows优化大师整理工具的妙用》

三、文件大也不怕——分割文件

高清时代来临,大文件也是屡见不鲜了。遇到有大文件需要移动,而你手头上的移动设备的容量又正好不足,不能一次性拷贝一个文件,又该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用Glary Utilities的简易文件分割功能来分割文件,然后分次拷贝文件,最后再将文件合并成原来一样的文件。

1. 分割文件

2. 合并分割后的文件

篇5: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文件

中环学„2010‟12号

关于举办首届“全球华人科学家环境论坛”

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厅(局)、科研院所、监测站、监察支队、信息中心、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各分支机构、团体会员单位,各高校环境学院(系),各有关单位:

为广泛联系全球关注环境问题的各学科领域的华人科学家团体和科学家个人,吸引海外智力和人才建立一个长期合作的国际平台,近两年来,我会与海外多家海外华人环境保护及科学组织联系,经多次磋商,拟设立一个由华人科学家为主体的高层次环境保护论坛,利用学术交流这一平台整合全球华人环境科学家的人力和智力资源,引进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为我国环境问题献计献策。论坛将每两年举行一次。

首届“全球华人环境科学家论坛”拟于2010年5月5-7日在上海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适应低碳社会的环境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拟邀请来自北美100多位华人科学家和国内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主要围绕环境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

济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热点问题开展深入讨论。会议征集的论文和成果将汇编成册,为我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建言献策,提供咨询建议。

为了充分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现就会议有关征文和报名通知如下:

一、论坛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工程院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

海外联合主办: 美国南加州华人环保协会(SCCAEPA), 海外 华人环境保护学会(OCEESA),中华海外生态学者协会((Sino-Eco),国际电除尘协会(ISESP),华美环境保护协会(CAEPA),华人环境学者工程师协会(CESPN),北美华人岩土工程师协会(NACGEA),国际华人交通运输协会(ICTPA-SCC), 美西华人协会(CAPS),美国南加州华裔教授学者协会(CSA),中国学生学者环境与公共健康合作会(ENCSS),中国旅美科技协会洛杉分会(CAST-LA),交通大学南加卅校友会(CTUAA-SC),中国科技大学南加州校友(USTCAA-SC),英国蓝橡控股(Blue Oak Global Holdings)等

国内联合主办:待定(详见论坛网站)

二、会议时间及地点:2010年5月5-7日 上海

三、征文内容

(一)论坛主题:适应低碳社会的环境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

(二)主要议题:

议题一:污染防治与管理

(1)水污染防治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

(2)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3)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管理与利用

(4)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

(5)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

(6)海洋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

(7)生态修复技术

(8)城市噪声及其他物理污染控制技术与管理

(9)环境突发事故及灾害的预警及应急技术

(10)相关的环境技术标准

(11)环境税收、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机制等环境经济政策

议题二:循环经济与绿色产业发展

(1)新能源、清洁能源技术及产业

(2)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及产业

(3)环境友好技术及产品及产业

(4)清洁生产机制

(5)环境产业发展

议题三: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政策、法规及策略

(2)气候变化可能诱发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与评估

(3)建设低碳社会的新能源、新技术和绿色建筑

(4)适应低碳社会的经营、消费与生活方式

(5)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

(6)低碳发展的标准、规范和考核制度

(7)低碳产品研发、“碳足迹”产品的标示和认证

议题四:中国的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

主要围绕“十二五”期间应该关注的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及关

键技术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三)征文要求

1.本次论坛语言为中文;

2.提交论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3月31日;

3.会议只接受在线提交论文的方式,请所有论文作者登录论坛官方网站完成论文提交工作。如不能完成在线提交,请与论坛秘书处联系。

四、参会报名

所有参会代表请登陆论坛官方网站(, aiawu80@gmail.com

六、有关会议的具体日程、会议费用、环境生态考察内容路线等 事宜,将于会前一个月发给报名参会人员。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主题词:全球华人科学家论坛通知

篇6: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会员申请表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奖办法

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章程、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计划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教研究成果评奖工作安排,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繁荣高等教育研究、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宗旨,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开展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选和表彰活动。

二、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评奖工作。学会秘书处代行评奖办公室职责,负责成果评奖的日常工作。

三、推荐参评范围

各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分会、工作委员会)和会员单位的教职工,自2009年2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获得的下列成果均可以申报参评:

1.在厅局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省级及以上学会(包括国家级学会和省级学会所属的二级学会)、高等学校(校级)举办的论坛、学术年会、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的有关高教研究的论文。

2.被厅局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高等学校(校级)采纳或推广的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实验成果等。

3.在国内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3000字以上)。4.在国内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有关高等教育研究的专著(不含论文集)。

5.通过厅局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及以上部门(包括国家级学会及其二级学会、省级学会,不包括省级学会的二级学会)、高等学校(校级)鉴定、评审通过的有关高等教育的课题研究成果等。

6.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研制的湖北高职“十一五”规划教材、湖北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各单位、各高校应结合改革发展实际,重点推荐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较高实用价值的创新性成果,特别是体现新理念、新方向、新方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实际作用的成果,使本次评奖发挥应有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已获得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教育厅等厅局级及以上奖励的成果不得再申报参评。

四、成果参评条件、奖励等级划分与评选标准

(一)推荐参评成果的基本条件

1.成果来源真实,成果产生的时间符合评奖时间的规定。2.成果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政策导向。

3.成果内容有创新,有独到见解,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一定的被引率和转载率。4.成果具有一定的社会实用价值,能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起促进作用,对高等教育的科学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5.成果观点鲜明、文字流畅、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二)奖励等级划分与评选标准

1.一等奖:成果在观点、内容、方法上有创新,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或者具有较高的社会实用推广价值,对解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具有较大的实际促进作用。

2.二等奖:成果在观点、内容、方法上有新突破,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或者具有一定的社会实用推广价值,对指导实际工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

3.三等奖:成果在观点、内容、方法上有独立见解,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或者对实际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五、奖项设置及奖励

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类分别设一、二、三等奖;教材类设优秀教材奖。具体奖项数量另定。

对获奖成果,由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共同颁发证书和表彰。对获得一等奖的成果,将推荐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奖。

六、推荐参评程序及申报要求

由各会员单位、各专业委员会(分会、工作委员会)在本单位、本系统内组织申报(同一项作品不能同时跨单位、跨系统参评),进行初评,将获选成果推荐到评奖办公室参评;湖北省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结果经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审核、湖北省教育厅审定后公示和公布。

申报推荐要求:

1、推荐参评的成果均需填写《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奖申报表》,《申报表》须经推荐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推荐单位公章。推荐申报单位对所推荐的成果的真实 性和合法性负责。

2、成果为会议交流论文的,必须提供会议举办者的书面证明原件;成果为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的,必须提供采用、认定单位的书面证明原件或专家鉴定与评审意见的原件。

3、《申报表》一式3份、所涉成果原件或复印件1份(申报材料不退还,申报者自行留底),由推荐申报单位统一报送评奖办公室。成果为复印件的,必须加盖推荐申报单位的公章。各单位的所有成果《申报表》电子版由推荐申报单位打包统一发给评奖办公室专用邮箱:hbsgjxh@163.com。

每一项成果及其《申报表》单独用一个档案袋分装。档案袋正面必须粘贴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成果名称、成果形式、申报者姓名、推荐申报单位及联系电话等信息。不符合规范的材料不予受理。

4、各单位必须将拟推荐的成果按“成果形式”分类,并按分类填写《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奖申报汇总一览表》。《一览表》纸质版一式一份和电子版由推荐申报单位报送评奖办公室专用邮箱:hbsgjxh@163.com。

5、各高校的申报推荐材料由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报送。学会各分支机构的申报推荐材料由各分支机构的秘书处负责报送。本次评奖不受理以个人名义申报的成果,不受理用外文表达的成果。

《评奖通知》《评奖办法》《申报表》《一览表》等的电子版可在湖北教育信息网、湖北省高职高专教育网、湖北职业教育网上下载。

评奖办公室专用邮箱:hbsgjxh@163.com

七、时间安排

申报推荐材料集中受理时间:2012年6月11—22日。2012年7—8月完成评审工作并公示评审结果,2012年9月公布评审结果。2012年10月召开表彰大会。

八、为保证本次评奖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着自愿原则,请推荐申报单位在上报材料时交纳评审费,每项成果200元,由学会秘书处出具正式发票。

九、联系人与联系地址:

1、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青春,***。

2、常务副秘书长李友玉***,027-87868919、87640191(办)。

3、工作人员周颐***,027-87868321(办、传真)。

篇7:中国物流学会文件

11月中国物流学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会上发表演讲。

他先是回顾了过去五年学会的工作情况,肯定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采取的措施,为政策提供的建言,对人才的培育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过去五年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然后对今后五年学会的工作计划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他对下一届理事会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学术研究,突出重点,提升科研质量,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二是做好政策研究,改善行业治理,产生一批见实效的政策成果。三是深化产学研结合,推进成果与产业对接,促成一批示范性的合作项目。

下面是他的工作报告全文:

一、过去五年学会工作回顾

中国物流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2010年11月在南京召开。五年来,我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按照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聚人才、上水平、求实效,打造中国物流首选智库”的工作要求,紧密围绕行业发展实际,团结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开展物流理论研究、政策建言及行业创新,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在推动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人才队伍,促进我国物流业产业地位提升和全行业创新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进展。

第一,理论研究取得新成果

五年来,我会着力推进学术理论研究创新,无论是组织方式的改进,研究规模的扩大,还是成果质量的提升,都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

组织方式不断改进。本届理事会期间,我会共组织召开了五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每次参会人数都在千人以上,参与演讲嘉宾上百人。围绕行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共设立90多场专题分论坛。通过“专家论坛”分享新思路、新观点,“创新成果论坛”交流新业态、新模式,“青年论坛”促进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学术年会已成为国内交流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理论,指导行业实践,促进产学研结合和学科体系建设最受关注的年度盛会。此外,我会还举办了各种专题研讨会20多场,拓展了研究领域,深化了专题研究。

成果数量持续增加。五年来,我会累计征集论文4320篇,其中1644篇获奖;共下达研究课题925个,其中447个获奖;加上政府部门委托研究课题,学会组织和参与的研究课题总数接近1000个;“中国物流管理创新成果案例”,共收到参评成果550个,其中202个获奖;100多本学术价值高、实践应用好、社会效益显著的物流类图书被授予“物华图书奖”。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学会扩大物流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研究质量稳步提升。五年来,我会组织研究的论文、课题学术水平突出,应用效果显著。如,对物流发展规划、战略、政策及标准的研究,多次被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文件采纳。对物流网络、区域物流、电商与快递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国际及跨境电商物流、物流集聚区及物流园区、货运改革、军事及应急物流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效推动了相关领域物流实践发展。对物流供应链及服务链、互联网及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了行业管理、服务和技术创新,在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去年开始,我会选择行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分别设立了重大研究课题和重点研究课题,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承担单位。对于集中优势资源,聚焦热点问题,提高研究质量的作用逐步显现。

研究成果广泛发布。五年来,我会每年通过《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中国物流管理创新成果报告》,选编发布研究成果,扩大了研究成果的影响力。陆续推出《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中国应急物流发展报告》等系列报告,加强对细分领域的研究指导。我会主管主办的“中国物流与采购网”《现代物流报》和《中国物流与采购》、《中国市场》杂志等媒体,成为发布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

第二,产学研结合推出新举措

本届理事会期间,我会新设中国物流产学研基地103个。自2008年以来,累计命名产学研基地166个。其中,企业和院校联合主办的99个,占59.6%;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主办的56个,占33.7%;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主办的`11个,占6.6%,产学研深化融合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五年来,学会每年组织召开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共有50多家基地作了经验交流和示范推广。组织产学研供需对接活动,累计100多家单位提出了项目需求,部分单位已经开展了深度合作,有的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有的达成了合作意向。更多的基地利用产学研工作平台,走访互学,交流互鉴,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产生了一批有专业特色的产学研基地。如大庆油田的石油产业物流、长春一汽的汽车物流、山东荣庆的冷链物流、北京交通大学的铁路货运与物流、西安交通大学的电子商务物流、上海海事大学的港航物流、北京工商大学的供应链物流系统管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物流工程管理、后勤学院的军事物流与应急物流、重庆工商大学的绿色物流等在业内已有一定知名度。这些基地专业研究能力的提升,也为学会承接行业、政府研究课题提供了重要资源。

二是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如,北京物资学院产学研基地以“中关村智慧物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依托,开展以智慧物流为目标的科学研究及产业服务。天津大学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依托,进行物流管理创新研究,深入推进物流工程教学改革。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组织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骨干教师短期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提升师资水平。一些单位创造的“校企合作”、“共建共治”、“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学徒制”“企业家进课堂”“教师下企业”等多种新模式,成为产学研基地创新发展的新机制。

篇8:中国物流学会文件

物流业发生新变化

“十三五”规划的即将实施, 物流业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其中也不免出现迷茫与困惑。对此, 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表示, 物流业转型升级架构有两个背景, 一个是需求, 现在的需求正在走向差异化、个性化、多面化、小批量的需求形态, 跟传统工业时代大规模批量的讲效率、讲规模、讲标准这样的时代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用传统的这套模式无法去应对我们今天的这种需求, 现在的需求模式是传统工业无法解决的。另一个就是我们当前出现了一个机会, 这就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机会, 这个机会有可能解决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出现的矛盾。

戴定一认为, 这一机遇背后有三条线, 第一条是组织方式。就是用互联互通的组织方式, 去逐步补充、替代传统的靠资本纽带、权力架构来形成的那种组织。我们过去的组织都是垂直结构、分层结构, 它的基础一个是权力, 一个是资本, 这两个纽带构成了社会资源的组织方式。今天我们发现这种互联互通的组织方式是有可能替代的。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组织方式与资本无关, 与权力无关, 大家是互利的、平等的、比较弹性的, 社会的组织架构变成无中心化、扁平化、多元化, 这种组织方式会带来组织上的弹性, 来解决小规模多批量的需求, 而这又是大企业很难做到的。因此大企业、大的资本结构、大的权力结构是非常担心受互联网冲击的, 小企业反而很有希望突破。当然小企业是需要整合的, 但不是资本纽带的整合, 而是以一种互联互通的方式实现合作。这是物联网给我们提供的转型升级, 给我们带来的经济组织方式、资源组织方式、流程组织方式等等的改变。

第二条线, 从流程上看, 业务也好、产品也好、服务也好, 要求多元化, 要求不断的创新。而创新是什么?现在看来, 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界, 只要跨界连接就会创新。过去被权力被财务分割的边界, 是影响我们创新的障碍, 所以只有跨越边界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创新。所以从物流上我们就会看到, 有物流+金融、物流+贸易、物流+制造、物流+农业等, 只要跨界, 就是业务创新的基础, 而不再囿于在物流操作上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种传统思维。跨出物流边界当然也会有风险, 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但是这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物流业务的创新就在跨界。现在客户的价值在变, 客户不是只要求你降低成本, 只降低成本挽救不了客户的命运, 客户也要去创新, 而作为物流企业必须要有帮助对方创新、跨界的服务。从业务角度来讲, 跨界创新是业务转型的一条思路, 一个方向。

第三, 从技术上来讲, 我们过去的技术从替代我们四肢方面改进, 主要解决的是效率问题。现在面对这种多元化差异化需求的时候我们会发现, 面临的不仅是效率问题, 更是一个识别、判断、感知、优化、区别对待等等很多要通过人来完成的。但是人脑无法做到精准精细, 效率又不高, 所以必须要让科技来解决。因此我们的技术装备, 我们的信息化不只是替代我们的四肢, 还要辅助我们的大脑。我们的信息化不再是停留在透明化的要求上, 而是要有智能。整个技术的智能化将使我们的物流升级到智能物流或者说智慧物流。智能物流的基础是数据, 靠数据实现对智能的挖掘。

这三条线———组织方式、业务创新、智能技术就是互联网给我们提供的可能性, 用这三条线有可能使物流转型升级去满足新的需求如差异化、多变化所带来的困惑。这种新的需求必须要靠弹性的组织、创新的业务、智能的技术去支撑, 而这三个方面都是来自于互联网。

智慧物流应运而生

谈到近期业内热议的“十三五”的计划中的物流部分, 戴定一坦言, 我觉得这一部分还应该进一步补充完善, 要冲破传统思维的窠臼。我们以往的规划是把物流定位在传统的效率上, 即使是引入了互联网+, 依然是从提高物流效率来对这一行业定位。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了转折的时候了, 效率对于客户来讲价值开始下降, 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的生产与服务已经不是批量化规模化的了, 这就不是效率所能解决的了。客户在创新, 在讲究柔性, 讲究差异化, 我们物流跟不上, 就会出现新的矛盾。当然不可否认,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是很重要的, 在差异化过程中仍然要提高效率, 在快速变化的过程中仍然要降低成本, 但这只是一个不言而喻的约束条件, 应该是物流自身的基础。现在我们已经不能在传统的方式下讲规模讲效率, 因此还在提高效物流是我们物流发展的目标的话, 我认为难免有些过时。在当前, 讲高效物流不如讲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标志着它的组织方式是互联互通的, 它的业务是跨界创新的, 它的技术是智慧的, 能代替人的大脑功能的。要用智慧物流来迎接一个新的时代, 这比高效物流表述得更清晰。

那么什么是智慧物流呢?戴定一说, 智慧化现在国内很多领域都有提及, 包括城市的智慧化、某个行业的智慧化等。过去的智慧化概念一般是指机器本身, 而今天谈到的智慧化则包括人在内。比如, 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都是为人们服务的。在物流、仓储领域的智慧化是怎样的呢?要想厘清这一问题, 必须了解物流、仓储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基本规律。这要从制造业的变革谈起, 制造业目前正面临新的产业革命, 其中德国工业4.0的影响最大。工业4.0有两个基本概念:“智慧工厂”和“智慧生产”。智慧工厂是指对资源的组织管理方式, 并不是靠资本, 而是靠信息化、标准化、商业模式等将产业链上的沟通合作有效地组织起来, 组成一个企业群。这是新型的资源组织方式, 与传统的依靠资本垂直整合不同。智慧生产是指对流程的分工、合作组织方式, 是柔性化的、达成快速响应的个性化组织方式。对于物流来说, 没有特别独创的技术, 更多是注重将资源用信息化的方式重新进行组合, 将流程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分工与协同。智慧物流就是资源组织方式要按新的方向, 流程的协同和分工合作方式要按智慧的方向调整。

上一篇:精算部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高明乡2010年统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