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

2024-05-03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精选6篇)

篇1: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守门员”

——记全国人民调解能手何君

他勤调研、听民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始终都把群众的每一个“小困难”当做自己的“大事情”,他自创农村特色调解法,秉承着“两头多走走,磨破嘴皮子,干戈化玉帛”的工作原则,用“一听,二谈,三沟通”的工作方法,牢记“人情为水,原则是金,若要和解,万事退先”的工作基调,依法据理地通过耐心、细心、热心投入和不懈努力,始终脚踏实地地坚守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在平凡的乡镇司法行政岗位上,以敢担当、勇创新、争一流的主人翁精神,用心铺就了一条和谐之路。他就是“全国人民调解能手、陕西省柞水县司法局营盘司法所长何君。

营盘镇是商洛市近年来全力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的旅游核心区,先后有38个涉游招商项目落户或建成运营。在经济社会事业迈步跨越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征迁安置、企地利益冲突、失地就业、土地山林承包、家庭邻里矛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信访矛盾纠纷非常突出。面对困难和问题,他始终走在服务群众第一线,勤调研、听民声,勤下访、解难题,从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征迁安置到秦楚古道建成运营,从移民新村规划到美丽乡村建设,从农民增收到产业发展,从包村抓班子带队伍到保稳定促发展,从化解信访积案到解疙瘩止纷争修复亲情关系,不厌其烦地处理好每一件小事,想方设法地化解群众每一个疙瘩,创造性地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使很多难缠的“老大难”得到消化解决。

学法普法的带头人

何君当过兵,在乡镇从事过多个部门的工作,有30多年与群众打交道的实践经验。几年来,他坚持边学习边工作,自学了法律、心理、社会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让更多的村民成为“法律明白人”,他按照普法宣传教育要求,结合具体案例,编印了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讲稿、资料、彩页20余万份,召开报告会110余场,以法说理、以案析法培训干部群众上万人次,创建立了“农民学法中心户”制度,常年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曾荣获“五五普法先进工作者”。2009年首创的“重大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先行、预防化解联动”机制和方法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应用。

民事纠纷的“和事佬”

司法所几乎天天都会遇到不同的矛盾纠纷,许多看似细小的“难缠事”,一旦调解不及时或处置不当,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民间有句俗语:嘴是两张皮,咋说咋有理。这句话往往是无理当事人指责人民调解员的一句话。可是在多年的人民调解工作中,何君深深感到,人民调解员就是要用一张巧嘴,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法服人。针对新形式下的矛盾纠纷逐步增多的新特点,他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综合优势,加大调处力度,修补百姓心中的伤痕。

2014年8月份,营盘镇一谈姓民工在安徽务工工地发生意外工伤死亡,其父母年迈、妻儿因不懂法律到司法所寻求帮助,何君立即向县法律援助中心报告并陪同家属代表前往调处,当死者运加家乡安葬后,公婆与儿媳间却因赔偿金支配权争议闹上了法庭,一时间亲情关系到了破裂境界,何君知道后,一方面启动诉调联动机制,一方面征得原被告双方同意后通过调解方式化解了争议,即减少了群众诉累和经济负担,又修复了亲情让一家人和好如初。2013年,龙潭村武某与妻子杨某争吵中,妻子拿起菜刀追砍武某,何君接到电话,立即骑摩托赶到现场控制了事态,与随后赶到的民警一起,做双方的思想教育工作,经过几番努力,挽回了一场婚姻危机,事后杨某常对人说:幸亏何所长及时劝导和调解,我差点酿成了大祸啊。

每一起纠纷何君都是以法服人,结合“搬梯子、泼冷水、解疙瘩”这一具有农村特色的调解工作方法,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使双方当事人怒气冲冲来、心平气和走。2011年,朱家湾村民毛义青,在牛背梁公园内因突发疾病身亡,家人大哭大闹并抬尸堵道,要求政府给予赔偿。何君介入后,经过两天两夜调查商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向政府领导、用工单位和家属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意见,很快平息了一起“停尸闹访”事件。

项目发展的推进者

近年来,柞水县由突破发展迈向跨越发展,营盘镇也在打造旅游核心区的征程上,经济社会事业蒸蒸日上,何君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建设法制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林权制度改革中,他深入现场调处争议纠纷130余起;凡有党委政府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工程招标,一般都经何君进行合法性审核;为民代写法律文书80多份,起草各类合同协议310多份,有效防范了违法行政、违章办事和当事人诉累,大大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在项目征地方面,在党委支持下,老何组织推行了“防范化解联动、风险评估先行”机制,有效化解了企地矛盾问题160多件。九锦山庄是县政府2003年的招商项目,因故项目建设几度停工易主,应当兑付群众的248万元补偿款长达9年不能兑现,群众连年上访吵闹和阻工,2012年何君带领包村干部历时3个月,通过调查、协商,让项目方如数兑现了拖欠款项。2013年4月,陕西高校后勤集团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项目推进过程中,引发企地冲突性群殴事件,何君积极参与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化解了企地矛盾,合理解决了群众的医疗费用和误工损失。2014年5月26日,境内一家生态农业项目开发公司因租用集体土地,与村民吴某发生矛盾,通过中间人联系从西安等地纠集20名社会闲散人员到场强行拆除村民建房护坡挡墙,引发斗殴事件。何君接到群众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制止了事态,全程配合公安机关处置了社会闲散人员常某等人寻衅滋事伤害事件,并通过调解方式合理解决了村民吴某受伤医疗、装载机、车辆和被毁地面附着物损失20余万元的民事赔偿纠纷。

民工权益的守护神

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工作者,在突发公共事件和弱势群体面前,他毫不迟疑地伸出法律援助之手。2010年,农民工郑某带83人参与“十天高速”桥涵工程劳动,年底结算时应领劳务费23.1万元,而用工方提出要回扣7.5万元,余款一年后兑现。之后,郑某先后五次前往汉中讨薪四次被殴打。何君接受法援代理后,历时一个月终于为郑某等人讨回了全部劳务工资和损失。2012年“引汉济渭”工程“10.10”重大火灾事故和一起交通事故。镇柞两县6名农民工遇难,3人受伤。事故善后处理一度出现了疆局,死难者家属百余人围堵了周至县政府,何君接到县政府通知,带领两名村干部前往周至开展维稳和善后安抚协调工作,为4名遇难者依法讨回了62-70万元的赔偿,家属激动地为何君送来了“心系农民工、法援维民权”的锦旗。

2010年6月,陈某雇拥聋哑人金某在劳动中意外受伤引起纠纷,村组干部多次调解无果。国庆期间,金家亲友数十人围住陈某一家人吵闹,索要50万赔偿而引起肢体冲突,何君赶到现场劝阻中,右腿还替人挨了一棍子。劝散众人、稳定了双方情绪后,他说东劝西,讲法律,说案例,并帮金某办理了残疾证和农村生活低保,协助村上解决了陈某砖厂用地困难,在真情感召和耐心调解下,双方于春节前达成了和解协议。之后,两家主人曾多次邀请何君喝酒,均被婉言谢拒,这才有了“司法所长三拒感谢酒”的美谈。

浪子回头的引路人

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帮教工作,是法律赋予司法所的神圣职责,也是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核心旅游区和建设美丽乡村、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营盘镇2008年有刑释解教对象23人;到2013年有在册社区矫正人员13人,刑释解教对象36人。从2009年开始,何君协调、支持缓刑人员陈某办起了水泥砖厂,2010年依托砖厂建立了全县首个“阳光就业基地”(2012年更名为“营盘镇新航之家”)。累计培训“两类人员”55人,过渡安置就业36人次,引导8人栽培猪苓2000多平米喜获成功,3人从事个体经营摆脱贫困,1人办起了农家乐,4人依托开发项目转移就业……所有对象无一人脱管、漏管或重新犯罪。

勤政廉洁一党员

有着近30年党龄的何君,从事司法行政和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工作以来,不管是工作还是业余时间,只要有纠纷,总会第一个出现在事件发生现场,只要有人提出诉求,总能得到满意的帮助。一些得到过帮助的群众,总想给以回报,还有一些想让他偏袒偏裁的人,也常设法约他吃饭。但他却给自己定了一条“清规戒律”:“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收别人一分钱,自己就不值一文钱。”他时常提醒自己: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他也时常教育家人格守本份,办事他的为人办事勤俭、生活朴素、勤政务实、常年以单位为家,以工作为荣。熟悉的人都说:老何工作一辈子,是精神荣誉上的大富翁,物质生活上的贫困户,经济财富上的穷光蛋。爱人去年脑梗住院,还靠亲友借贷才捡回了老婆一条命,可在工作中,他一次次地拒绝了群众的谢礼和宴请。

何君在日记中写道:“人民调解员,是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守门员,要时刻牢记“民间纠纷无小事”,一定要把群众的“小难处”当回事,热心关注、耐心倾听、细心调研、尽力调处、事事 “一碗水端平”,对群众的谢意要用心去领情,谢礼和酒是万万不能受用的。

乡镇干部中的精英

五年来,何君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860多人次,主持调解各类冲突和矛盾纠纷763起,化解信访积案41件,防止“民转刑”21起,化解或制止群体性事件39起,受理法律援助案66件,调处复杂疑难纠纷和重大项目建设利益冲突78起,通过法律援助为农民工讨薪和追赔金额达1346万元,调解案件成功率达100%。探索了矛盾排查、信访研判机制,推行了重大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与公安派出所、景区管委会共创了高山景区旅游安全管理体系。在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稳定促发展的服务实践中,时刻把群众的“小难处”当作自己的“大事情”,精心守护着一方稳定,用热心、细心和耐心铺就了营盘旅游产业和美丽乡村的“和谐之路”。先后收到群众感谢信60余封(次),锦旗11面,个人连续五年考核优秀,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获市(县)政协文史工作先进个人,“柞水县十大平安卫士”,“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和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称号,2014年荣获了“柞水县首届五.一劳模”和“建国65周年共圆中国梦—新中国建设功勋人物” 称号。先进事迹曾被商洛日报、商洛电视台、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当代陕西、法制陕西、各界新闻网、中国法制网等媒体报道,近日荣登《祖国先锋》当代杰出人物贡献风采录。

篇2: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

王玉山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稳定的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发展。同时,发展与稳定又是一对矛盾共同体。发展可以促进稳定,但也常常会因为发展,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引发不稳定因素。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新旧体制的转换、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开放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当前,郊区农村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化,一系列的重要项目和重点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能否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是各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深入研究,全面分析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形势和问题

从桥梓镇乃至怀柔区近年来的情况看,影响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群众强烈的维权意识与偏低的法律素质不适应

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群众法律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群众用法律维权的实用性目的性较强,甚至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对自己有利的事就搬出法律,对自己没利的事处理起来就很随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当前的法律体系还不很健全,群众诉求的事情通过法律渠道解决较为繁琐,还存在一些事情无法用法律解决的现象。加之职能部门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良作风,影响了群众对执法部门的信任程度。因此在对一些事情的解决上,有相当部分群众宁访“人”不访“法”,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政府,而不是用法律维权,造成许多本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却引发了大量的信访和集体访事件。

(二)群众思想的开放程度与社会的进步速度不适应

在当前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各地都在加大开发力度,各级重点工程相继实施,征占土地、资源开发等情况越来越多。如桥梓镇2005年除区镇两级实施的垃圾场拦水坝、政府西路、中心市场等多项重点工程外,还涉及了大秦铁路扩建、京北电网高压走廊等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每项工程少则涉及一、二十户,多则涉及上百户。与此相对的是一些群众的思想开放程度不够,缺乏大局意识,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征占土地、安置就业、经济补偿等工作中,不顾客观实际,相互攀比,漫天要价,不满意就阻挠工程施工建设,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干部固有的工作方式与当前形势的要求不适应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推进职能转变,全程办事代理制的实施,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工作程序越来越规范。但有一些干部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的不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凭着所谓的工作经验“想当然”,存在随意性;有的工作招数不多,方法不新,想把工作做好,却不知怎样做好。特别是在征占土地等一些重点工程中,不注重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沟通,群众对政策不了解,不善于用说服、引导的方法做思想工作,而是习惯于命令、强迫、压服的方法要求群众,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工作推进。

(四)干部的主动服务意识与群众的现实需求不适应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乡镇所面临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把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我们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许多单位都提出了“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确实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容否认的是,个别的还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制度与落实“两张皮”的现象。特别是有的干部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访问题重视不到位,对信访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上访群众都是刁民闹事,不是深入实际调查情况,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而是采取推诿的态度,甚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管不问,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同时,有的工作网络不健全,不能有效地履行职能,一但出现群众集体上访或涉及群体性利益的突发事件,往往手忙脚乱,乱许愿、瞎承诺,给群众造成“以闹取胜”的不良印象,致使矛盾激化引发社会不稳定。

以上诸多情况的发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工作机制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二、创新工作,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及对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全党和党员干部提出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的要求,能否维护地区的和谐稳定,不仅是能否营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条件,也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检验和考验。只有主动适应职责和任务的变化,积极创新工作,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领导和推动本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才能让百姓切实得到实惠。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应从创新工作机制上入手,抓住“强化教育、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五个环节。

(一)强化教育,夯实化解矛盾的基础

社会稳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群众对政府满意了,就会理解政府的决策,支持政府的工作。可以说,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迫切需要。因此,首先要在强化群众教育,做好群众工作上下功夫。在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针对人民群众法律素质偏低、责任意识较差的问题,我们在全面抓好普法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双层双向承诺制”工作,加强群众的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针对群众对政府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参与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开展政策咨询活动和印发《致群众的公开信》、简明宣传册等形式,深入宣传全镇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赢得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搭建平台,创造化解矛盾的条件

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要有良好的机制和运作实施的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上,主要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镇级全程办事服务大厅和行政服务中心。为方便群众“办事”,我们对全程办事代理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将全镇47项服务内容全部入厅统一办理,并根据工作实际和群众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不断增强服务内容,缩短办事时限。群众来镇办事,当场能够办理的当场办结;需要时限办理的,转到行政服务中心限时办结,真正做到了“一门受理,一站办结,及时回复,公开监督”。今年以来,已为群众办理各种事项2200余件,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也进一步规范了干部的行政行为。二是矛盾调处中心。我们于今年7月结合区委有关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的意见,在深入落实双层双向承诺制、信访进全程等工作的基础上,整合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资源,投资20万元组建了桥梓镇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把全程办、综治办、司法所承担的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的职能全部转到矛盾调处中心,司法所与综治办人员合署办公,专门进行群众的矛盾调处工作;在村级建立矛盾调处站,组建了调处员和信息员队伍,形成了“镇级矛盾调处中心——村级矛盾调处站——调处员队伍——信息员队伍”四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网络。中心运行近三个月以来,已受理各种事项480件,其中,接待群众政策法规咨询350件,矛盾纠纷调处46件,办理各类信访33件,帮助约见镇领导25件,引导当事人走诉讼或其他程序依法解决的11件,法律援助案件4件,信访事项全部办结,办结率100%。三是村级便民服务室。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多数情况都是基层对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不恰当,对群众的事情办理不及时、不到位,造成群众不满意引发的。为此,我们在完善镇级工作的同时,狠抓了村级工作的规范。在完善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的同时,结合镇矛盾调处中心的建立,在村级建立矛盾调处站,设立矛盾调解员。要求村级干部坐班办公,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基础上,随时接待群众来访,解决群众问题。目前我镇形成了以全程办、行政中心、矛盾调处中心为龙头,各科站室为支点,各行政村为基础的为民办事、调事网络,上下协调、配套连动的工作机制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畅通渠道,把握化解矛盾的关键

维护社会稳定,关键是要处理好群众的信访问题。信访是群众向党委、政府反映心声的主要形式,必须要确保渠道畅通。总结教训,我们发现过去许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都是因为群众有意见不知道去哪反映或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造成的。为此,我们结合双层双向承诺制,通过约访、下访、接访形式,畅通群众的信访渠道。一是电话约访。通过双层双向承诺书向全镇公布12部电话,群众有问题可以直接打电话,向相应科室工作人员咨询或约见镇领导反映。为使工作得以落实,我们专门制定了电话约见单,接到群众约访后,由书记、镇长亲自批办。被约见人要在7天内亲自或安排人员和群众见面,否则将受到责任追究。二是干部下访。我们要求,一旦发现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分管领导和具体人员要主动下访,直接与群众见面,沟通解决问题。否则如果由此产生不稳定因素,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三是干部接访。自2004年起,我们始终坚持镇村两级信访接待日制度。其中,每周六为镇级主要领导接待日,书记、镇长亲自在机关接待来访群众;每周五为村级领导接待日,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坐班接待本村群众,解决问题。通过实行“三访”,增强了群众对镇村两级的信任。目前,群众有问题,基本都能够按照双层双向承诺制的规定,由村到镇逐级反映。群众到镇村两级反映问题,经常说的话是“我们签订了承诺书,就得按承诺办,你们解决不了我们再向区里反映。”我镇的前辛庄村有一个上访老户,几年来曾多次到市、区越级上访。自从签订承诺书后,有事就到村里、镇里解决,没有再发生越级上访。

(四)健全制度,强化化解矛盾的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严格镇村干部管理,使镇村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上有章可循,我们结合矛盾调处中心的建立,将原来的《三项原则》和《十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定了约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矛盾纠纷联动联调等十二项制度。为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早调处,我们规定每月的25日为村级不稳定因素排查日,次月的第一个周六为镇级不稳定因素排查日。为发挥各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制定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制度。“分级负责”是指重要信访和群体访件由党委书记批办,副书记牵头组成调查组调处,个体访、联名信访由镇长批办,相关科室承办调处;“归口办理”指按信访反映类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批转到主管领导,由相关科室承办。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杜绝了工作的随意性。实施信访工作制度后,维护社会稳定在干部的头脑中由“份外事”变成了“份内事”,干部不管工作多忙,只要接到群众求助和信访就要抽出时间下村入户解决,机关干部牺牲休息时间入村办公成了常事。

(五)落实责任,抓住化解矛盾的根本

为调动每名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使镇村干部在信访工作上连成一条责任链,改变了以往对待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镇里急,村里不急;领导急,干部不急”的现象。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划分工作责任区。将全镇划分为十个责任区,分别指派一名副职担任包片领导,同时,挑选基层工作经验多、能力强的机关干部担任各村的包村干部。对一般信访问题,由相关包片领导、包村干部与村干部共同解决。二是成立信访包案组。遇有群众反映强烈,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首先召开班子会,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分工,成立由副书记、副镇长任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包案小组,进村入户深入解决。为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对包案实行终身制管理。目前我镇的三个党委副书记分别负责一个重点村的包案工作,有效地加大了工作力度。经过深入调处,这三个村的信访问题都基本得到了有效化解。三是加强责任追究。根据本镇实际,制定了双层双向承诺制责任追究办法和村级便民服务室责任追究办法,对因工作

篇3: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

一、农村社会矛盾现状

据调查, 近三年来永登县社会矛盾呈逐年上升态势, 从矛盾纠纷的主题看, 随着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 公民与法人之间的纠纷递增;从矛盾种类看, 包括婚姻纠纷、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村级财务纠纷、征占地纠纷、赔偿纠纷、合同纠纷、劳动纠纷等。包括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 土地承包及婚姻纠纷尤为突出, 均占年纠纷总数的20%左右。农村社会矛盾调处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在人民法院的统揽下开展工作, 村级设调解员、乡镇设司法所,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在行政调节的同时依法开展仲裁。

二、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社会矛盾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前提下不断凸显,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㈠多元化由于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 农村矛盾纠纷由过去的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纠纷, 发展为公民与基层行政村、公民与企事业单位、公民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矛盾纠纷等。其当事人已不再仅仅是公民个人, 包括了许多经济个体和行政组织及部门, 矛盾纠纷的主体呈现多元化。

㈡群体化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二轮土地承包中由于基层行政组织工作疏忽, 经营权证书内容填写不全, 发放不到位引起的土地承包纠纷越来越多, 众多农民成为纠纷当事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 由于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废水、废气、废物的治理, 任意排放, 污染了附近的农田、水源和空气, 给农民造成一定健康损害和经济损失, 企业驻地周围有关群众成了纠纷当事人;在引大灌区移民过程中, 由于土地管理的不严谨, 造成所有权属的争议纠纷, 有共同利益的群众成为纠纷当事人。因矛盾纠纷当事人的群体化而使其规模不断增大, 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㈢多样化以前,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主要以家庭矛盾和邻里矛盾为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导致农村矛盾纠纷多样化, 复杂化。经济纠纷、合同纠纷、土地征占拆迁纠纷、土地承包纠纷、土地流转纠纷、土地所有权纠纷、历史遣留问题、婚姻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成为主流, 其范围包括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呈现多样化。

三、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成因

社会矛盾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 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自然条件引发的不稳定状况。地处边远山区的乡镇, 资源匮乏, 自然条件恶劣, 由于长期的干旱, 造成农民大多数欠收甚至绝收, 再加农业基础设施差, 许多村的农民吃水问题得不到解决, 农民生活得不到保障, 思想动摇, 怨言较大, 上访不断。二是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 缺乏政治敏锐性。部分基层干部素质低, “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思想严重, 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较差, 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 不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三是基层民主化、法制化管理不够健全, 与群众的需要不相适应。随着居民法制意识的增强, 关心集体经济, 要求村务、财务公开的人越来越多。四是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级组织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村基层干部专业结构单一, 村级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不够, 法律知识欠缺, 处理问题时主观因素影响大, 少数干部法律意识差, 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在群众中失去了信任。五是由于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矛盾纠纷。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以口头协议为主, 有些出租土地协议过于简单、内容不完善, 对弃耕的土地流转时与村上签订协议, 主体错误等。埋下矛盾纠纷的隐患, 随着流转业主经营状况的改善, 农户要求收回土地使用权, 因此导致此类纠纷的现象普遍高涨。六是林权改革中出现的山林权属之争。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 广大农民群众对山林、土地倍加珍惜, 由于历史原因, 存在县乡、乡乡地界不清问题, 群众争议大, 意见不统一, 处理不当, 可能引发较大规模的上访。七是招商引资过程中长远考虑不足, 造成企业与地方群众的矛盾。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引进一些“三高”项目, 致使企业驻地的空气、浅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使当地群众深受其害, 矛盾纠纷不断。

四、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对策和措施

为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依法、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农村社会的能力。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㈠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健全教育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要以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教育为出发点,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二是要加强法制教育。要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采取送法下乡、逐村讲法、赶普法大集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 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㈡健全组织机构, 规范农村土地、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是当前农村矛盾的热点和焦点, 且矛盾数量较大, 牵涉面广, 有效解决此类矛盾, 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实县级农业承包合同仲裁机构, 与乡镇农经、司法部门联动, 及时掌握农村土地承包的矛盾, 按照法定程序, 积极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依法公平、公正的调解和仲裁工作。二是建立县、乡两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心, 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 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指导签定内容详实、条款清晰、责权明确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 并做好鉴证备案工作, 杜绝订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时的随意性和粗放性, 从源头上消除土地流转的矛盾隐患。三是进一步完善乡镇村级财务代管中心, 切实发挥其职责, 管理使用好集体资金, 开展惠农专项资金审计、干部离任审计和工程项目审计, 及时公开村级财务, 接受群众监督, 给群众一个明白, 还干部一个清白。

㈢拓展民意表达渠道, 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了解社情民意, 是迅速化解矛盾的主要措施。一是在各项政策和决策出台前, 要广泛征求和听取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减少和防止随意性, 让政策和决策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 从源头上预防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的发生。二是拓宽民意表达途径, 为人民群众的诉求提供畅通、便利渠道。要向社会公布信访行政机构和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的联系方式、工作程序和标准等相关事项。

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一是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确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二是坚持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 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 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 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三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切实搞好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疏导和化解工作。

篇4: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

1.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财务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缺乏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地方虽有一些所谓的制度,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约束体系。在现实中,不少地方的农村财务收支都是村支书或主任“一支笔”审批,存在极大的个人主观随意性。再加上现行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许多地方的乡镇农经管理机构难以及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履行监督职能。

1.2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缺乏内容 公开不及时,不少村庄没有能够做到定期公开,有的村甚至一年半载也难以公开一次;公开内容不规范、不全面。有的村只把收支余额进行公布,没有逐笔逐项公布。更有甚者把一些重要的收支内容隐瞒不公开;财务公开的形式单一,对群众的意见不采纳,对反映的问题不及时进行整改。

1.3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尚没有形成有效的财务人员配置机制。农村基层组织的财会人员一般都是就地选用或由村干部指定,这些人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培训,其中的大部分人员缺乏应有的财会和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懂得国家农村政策和有关规定,根本无法胜任财务会计工作。

2.导致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原因

2.1对农村财务的监管力量薄弱 由于目前正在进行乡镇机构改革,一些地区削弱了乡镇农经站的力量,不少农经机构和人员被撤并,导致农经队伍涣散、工作积极性下降;农村审计机构队伍建设长期滞后。不少地方甚至存在“三没有”现象,即没有设立农村审计机构、没有落实审计经费、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现有的乡镇会计代理机构性质不明,工作经费没保障,代理会计兼职多且流动性大。这些都影响了农村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2.2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执行不到位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是新时期党的农村工作中一项重大任务。其中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是这项制度的核心内容。许多地方虽然名义上设置了理财小组,但成员大多不是民主选举的,而是村两委班子指定。许多人不具备必要的业务知识,也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职能,根本起不到相应的财务监督作用。

2.3农村财务人员配置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农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是由村干部指定。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业务素质低下甚至根本不具备财务资格的人员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这些人在会计岗位上,连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都不能胜任,更不可能起到会计监督的作用。

3.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3.1提高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财务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真正把农村财务管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3.2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在村组日常的财务支出活动中,制定明确的“一事一议”和专项开支一票否决制度。对于具备公益性、生产性的专项开支和大额开支预算,必须首先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核;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定期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各种形式列项公布,以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篇5: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

一、当前社会稳定现状

全处辖 33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 5.4万人,其中党员 1949人。2010年,全处共受理群众信访 83批(次 ,群众集体上访 16批 57人次。当前影响我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征地拆迁补偿分配、环境保护等城乡建设管理问题引发的矛 盾纠纷突出。随着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和 拆迁补偿、环境污染矛盾纠纷出现的案件有愈加严重的趋向。据近年 信访统计,这类信访纠纷案占总量的 30%。

二是涉法涉诉案件信访问题突出。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利 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诉之法律的纷争不断增多。但受传统观念影响, 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 “ 法 ” 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 “ 私力 ” 解决,认 为信访告状比诉讼解决问题快, 不愿支付律师费和诉讼费, 认为司法 机关办事拖拉,徇私枉法,当自己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缠访缠诉,致 使涉法涉诉信访不断发生。

三是企业破产、改制引发的遗留问题突出。上世纪 80、90年代, 我处膏矿企业改制工作由于资金欠缺, 改制成本不够, 历史遗留问题

多, 难以解决下岗职工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上访告状的原因是 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参与上访人员多是下岗职工,群体上访、越级 上访,案件有所上升。

四是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不健全,村级换届选举上访隐患大,引 发矛盾纠纷突出。农村集体组织内部主要存在因村务公开问题引发矛 盾纠纷, 表现为农村两委等基层组织在处理村务尤其涉及集体经济财 产时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有贪污腐化、滥用职权等,同时,换届选 举也引发村民集体上访告状,形成了不稳定因素。

二、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原因

(一思想文化多元引起的价值取向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物质 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但受 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变化的影响,使利益关系越来越呈现 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 这种利益关系必然触及到人们的认识标准, 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上,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上 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浮躁、激进、盲目攀比、不理智、不冷静 等。一个人或群体利益无法满足时,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采取 聚众闹事,扩大事态等方式,使矛盾更加激烈。同时,有的群众法制 观念淡薄,遇到问题 “ 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 ” ,使本该在法律程序 内得到解决的矛盾纠纷逐步升级,形成多年越级缠访、闹访。有的片 面强化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讲权利得多,讲义务少,受利益驱动, 以上访闹事等方式追求不合理的个人利益,使矛盾激化。

(二 行政简单化和干部作风问题加剧了一些矛盾。少数党员干

部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扎实,方法简单粗暴,官僚 主义严重,忽视群众实际困难,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究其 根本:一是群众观念淡薄。没有树立起 “ 群众利益无小事 ” 的思想,对 群众利益、合理化建议重视不够,解决不力,把小事拖成大事。二是 作风不实,没有树立起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的思想,不愿做深入 细致的思想工作, 对群众的误解不解释不说明, 对群众错误不教育不 批评,对群众的情绪不引导不疏通,把小事拖大。三是能力不强。主 要是一些基层干部对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清, 政策 法律水平不高,依法办事能力不强,缺乏应对复杂局面、处臵突发性 事件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控制力、执行力、协调力和号召力, 方法简单粗暴, 甚至知法犯法, 执法不公, 导致问题升级, 矛盾激化, 以至酿成群体性事件。

(三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处在加强社会治 安防范管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 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治安防控网络建设还没有达到预 期效果,警民联动、协作有序的整体防控运行机制尚未有效形成;社 会防范的长效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对重点人群、重点部位的防

范措施 不到位,安全防范制度落实不严;治安死角还比较多,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措施落实不力, 群防群治网络还未真正形成, 从而使社会治安的 压力增大。

三、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践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

组织,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继续发扬党内民主, 扩大群众参与, 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 力。要建立健全村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 选好配强调委会主任, 充实人员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他们的 地缘、人缘优势, 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发挥派出所、社区保安队,作为治安巡防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本辖 区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工作。同时完善健全农村群防群治网络。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卫生 示范户评选, 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 推进村级文化活动中心 建设, 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 推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 健康发展。加强学校教育, 注意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 预防违法犯罪, 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社会稳定 也就有了保障。当人民的民主权利没有保障时,社会就陷入混乱。要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完善村级组织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决策 水平,深入实施村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务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的自治 权利和民主权利。

(三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要以开展民主法制村建设为契机, 针对农村和农民的特点,以普法为先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 教育活动,在普法的内容、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首 先在普法的内容上,应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 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活动,以提高农

村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其次,在 普法的形式上, 对村干部和普通村民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对 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可以采

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 对普通村 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广播、宣传 栏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 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最后,在农村普法的组织领导方面,农 村基层组织应落实相关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 如落实一个固定的普法 教育场所, 建立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栏, 每年要有一定的普法经费等, 从而推动普法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四 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 保障、五保等孤寡老人的救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城乡居 民合作医疗, 缓解和减轻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提高农村居民健 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解决群 众后顾之忧。推进城镇爱心助学基金建设,扩大受益面。

(五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推进平安村(居创建工作,巩 固创建成效,在创造特色、探索经验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农民安居乐 业的社会治安环境。加强司法所建设, 强化为农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 做好重点人群管理,落实防范控制措施,防止、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做到“底子清、台账齐、责任明”。开展 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坚持从重从快的的“严打”方 针,对农村各种黑恶势力团伙及其成员,进行全面及时的打击,彻底 摧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及其残余分子。同时, 要提高广大群众的

自我防范水平。

篇6: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

当前,农村稳定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大多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相当一部分是因农村土地征收、移民搬迁安置、各种工程建设用地补偿标准不

一、部分司法不公、社会治安处置不力、应该要关护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关护、部分工作部门处理问题不及时等引发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不得漠视。要建立和完善充分的民意表达机制,一是要在各项政策和决策出台前,应征求有关专家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减少和防止随意性,让决策和政策的制定得以更加科学合理。二是拓宽民意表达途径,民情反映渠道。三是要完善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机制,明确职责,热情接待,指明出路,坚决堵绝“冷、横、硬、推”。各相关部门应向社会公开信访部门和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的通信地址、联系方式、工作程序等相关事项。

二、体现公正,及时处理各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维护稳定的基础

三、深入实际,说服教育和政策宣传是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

农村社会矛盾涉及的行业多、领域广,但就此本质而言,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农村条件所限,对各类政策法规理解不透、明白不了而引起的。对此,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首先我们要深入到各家各户,去面对面地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社情民意,切实掌握影响本地区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其次是建立有效的政策宣传和普法教育机制,特别是乡镇要转变政府职能,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好一线作用,把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宣传到位,把一切关系到维护农民利益,保护自身权利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土地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行政诉讼法、民法、计划生育法等)普及到位,使其明白一旦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应根据实际情况该走信访的走信访,该走法院的走法院,该走复议的走复议,该走劳动仲裁的走劳动仲裁,多渠道解决矛盾,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群体性事件。再次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两个结合、两个区别对待、一个优先和三个不漏”,两个结合是“说服教育与依法惩处相结合,以说服教育为主;兴办实事与维护稳定相结合,以疏导为主”。两个区别对待是:“合理要求与无理要求区别对待,合理要求必须解决;多数人的利益与个别人的要求区别对待,优先考虑多数人的利益”。一个优先是:“在企业利益与群众利益产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群众利益”。三个不漏是:“宣传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不漏户、不漏人、不漏事”。四是要未雨绸缪,注重苗头性的问题,对于农村稳定,不论是部门和乡镇一定要做到防于未然,发现苗头及时处理,不使其蔓延。

四、多方联动,建立起高效的矛盾排查调处体系是维护农村稳定坚强保证

农村社会矛盾,依靠一两个部门是无法完成排查调处义务的,必须多方联动,共同出击,才能取得实效。一是应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二是要强化信访职能,应在信访部门实行派任律师制,对信访者给予必要的法律指导,该走法律程序的走法律程序,避免行政越权或以权代法的现象。三是要强化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合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矛盾突出,己引起大规模群体事件的现场,所在乡镇、县(区)领导、涉事单位、业务主管部门、信访工作机构、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相互配合,做好接待、劝返和答复工作。四是要依靠群众,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化解矛盾,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层党组织、富有正义感且有威望的群众代表、矛盾纠纷当事人的亲属和亲戚朋友的作用,对当事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五是要建立有效的司法救助机制,客观地说,有些群众上访是因为司法成本过高引起的,因此要建立司法救助组织,对那些无力支付司法成本的人提供司法援助服务。

五、强化督查,建立社会稳定责任追究制是维护稳定的长效措施

上一篇:类似塞翁失马的故事下一篇:愁倚阑/春光好,愁倚阑/春光好石孝友,愁倚阑/春光好的意思,愁倚阑/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