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稳定工作的报告

2022-08-28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维护稳定工作的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维护稳定工作的报告

街道维护稳定工作报告

街道结合本辖区实际,不断强化“四项排查”要求,全力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消除治安隐患,切实做好十八大前夕社会稳定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近期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 排查重点信访人员,避免发生重大事件

街道对所有重点信访人员上访事由,逐一梳理,落实专人,明确任务,强化责任,限期化解。对于近阶段难以化解的重点信访人员,努力做好宣传、解释和教育工作,逐一落实稳控措施,确保不发生因信访引发的重大事件。

二、 排查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稳定

街道全体蹲村干部、各行政村和社区干部、社区民警深入村(社区)、企业、农户,逐个进行调查走访,深入进行不稳定因素大排查,摸清实际情况;确保重点人不脱离视线、不形成组织、不造成危害。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千方百计将群体性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和最小范围,防止矛盾激化、事态升级。

三、 排查民间矛盾,预防民转刑案件发生

街道各行政村、社区分片划分责任区,村干部、社区民警主动发现矛盾、及时化解矛盾、预防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全面收集掌握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的矛盾纠纷线索,进行梳理剖析,采取上门调处、现场调处、取其调处的工作方法,及时有效控制化解矛盾,努力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四、 排查重点部位,集中整治突出问题 街道政法中心同派出所加大对暂住人口及暂住地的清查力度,切实摸清外来人员基本情况。对辖区宾馆、出租户、网吧、工地等外来人员集中地进行拉网式清查,并及时网上比对,对各类犯罪人员起到清理、震慑作用。

第二篇:街道办事处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市东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东北部,版图面积26.7平方公里,5个社区,26个居委会,4.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600余人。建设和谐、稳定、安全的政治环境,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乡镇办事处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如何创新理念,强化措施,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重大的课题。近年来,市东街道办事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把抓好辖区稳定、推进城市化进程,做为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全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有力的促进的全办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近年工作开展情况

随着全国上下改革开放,以及东区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辖区稳定工作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由原来的邻里纠纷、干群关系转变为追求经济利益、民主权力和政治地位为主的矛盾体系。即是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转变为利益杠杆为调节体系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于是围绕村务、财务、政务公开,宅基地、承包田、农民负担、计划生育以及开发商与占地群众等利益冲突已成为当前矛盾的主体。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东党工委办事处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从五个方面入手,做好辖区稳定、安全工作

(一)倒序选村,重心下移,合理配置包村工作资源与力量

办事处紧密结合东区开发实际,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落实一岗多责,合理配置包村(居)工作资源和力量配比,职务越高的包情况越复杂的村(居)。即将现有26个村(居)分类、排队,确定现有14名班子成员和副科级干部任包村组长,再由班子成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在优秀中层中,选出其余12名包村组长。这12名包村组长,得票少的先挑村,班子成员和副科级干部排名在后边的再挑村,以此类推,职务越高的任务越重。同时,经党工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包村工作落实一个“包”字。对村(居)班子调整、纳新党员,旧村改造、项目开发,特别是对重大经济活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表决会议,包村干部要参加,搞好会议记录,参会人员要签字。同时要求工作重心下移,包村干部、社区书记,分管领导,各负其责,改变以往凡事即找主要领导要解决办法的无序局面,既提高了办事处干部在村(居)中的威信,又不断锻炼、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及时发现,适当调整,集中开展重点村居整治行动

今年以来,办事处加强了重点村居整治工作,将解决近年来东区开发次生出的积压遗留问题,当做当前首要任务来抓,对天王堂、郭集、北张、郑家等遗留问题较大,群众集体反映强烈的6个村(居),配强力量,集中开展重点村(居)整治活动。目前,对郑家、北张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对天王堂因开发商造成的烂尾楼工程,一方面拨付部分资金安抚受骗群众,一方面走司法程序,市中级人民法院封存58户楼做为财产抵押,维护了居民的合法利益。办事处原办公楼也已经启动司法程序依法解决。几个重点村(居)群众的情绪稳定了,班子也更团结、有力。

(三)规范程序,严格纪律,努力促进工作开展有秩序、有实效

办事处结合近期发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做了工作程序和纪律方面的要求。一是针对近几年多个村(居)因开发占地,资金数额较大易出现问题的实际,在进一步修订完善村(居)财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以办事处文件引发了《市东街道办事处村(居)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各村(居)每月必须到核算中心下账,并与每月5日民主议政前张榜公布。一次性支出在2万元以上的,需召开由包村组参加的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形成会议记录,到会人员签字,再由办事处分管领导审批后,到财务核算中心提取款项;凡是牵涉兑付到户的款项,由村(居)班子提供出分配方案、到户明细表,再由核算中心统一协调银行以存单的形式支付。二是以文件的形式引发了《市东街道办事处统一收款收据管理办法》,建立专门帐簿,登记收据的购、用、存、销、数量及号码,收据要由村(居)会计专人负责,规范管理,并负直接责任。管理人员有调动的,需提前上交收据并结清核消。三是办事处内部也规范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每月开支情况由办事处主任在班子会议上公布,凡是较大支出、项目付款等均由承办人员提交预算,主要领导同意方可支出,办公费用在报销时,均需提供费用清单,否则不予办理。四是负责重点工程项目的要全权负责工程监管(工程质量、进度、拨付工程款,工程验收、养护、维修、决算、结算等)。工程款对付原则上由办事处召开专门会议确定。该项目负责人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五是进一步强调了值班制度和信息畅通制度,要求班子成员、社区书记,村(居)班子、主任严格24小时信息畅通。发现一例手机不开或不接的立即告诫,两次的通报批评直至撤销职务。严格落实特殊时期值班制度,无故不到岗的,严肃处理。

五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个别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私营企业,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意识,虽然也配备了安全人员,制度也上了墙,但是,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真正实现安全管理。

六是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旧村改造也像雨后春笋一样显出勃勃生机,一部分村(居),也确实得到了实惠,象我办的宣家村,几乎是整体改造,而且是开发商与村(居)民互惠互利的成功典范,但是,有些村(居)缺少房地产开发知识,在与外商联合开发项目时,自身利益难以保障,大部分利益由开发商所得,甚至个别村居在合同签定上,缺乏专业知识,掉进开发商设下的陷阱,让村居集体和群众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群体性事件。加之最近开发建设项目逐年增多,个别开发商克扣、截留农民工工资,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村(居)组织建设,完善综治配套组织

实践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继续发扬党内民主,扩大群众参与,深入实践和推进村(居)党组织班子的“直选”工作,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村(居)治保会、村(居)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选好配强治保会主任、调委会主任,充实人员力量坚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他们的地缘、人员优势,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组建治安义务巡逻队,充分挖掘民力资源,利用广大群众参与治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组织志愿者队伍,结合各地实际,开展重点部位、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治安巡逻。要发挥派出所、社区保安队,作为治安巡逻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工作。同时,完善健全辖区群防群治网络。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组织

通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卫生街道办事处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街道社区,社会稳定,调研报告的文章,由大全编辑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全文复制造成的版权问题,本站概不负责!如果本站没有您要的文章,我们免费帮您找,请留言求助

示范户评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村(居),推动辖区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学校教育,注意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预防违法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完善村(居)组织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深入实施村(居)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居)务的透明度,保障村(居)民的自治权力和民主权力。

(三)加强法治宣传,完善普法教育体系

针对辖区群众的特点,以普法为先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在普法的内容、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要有创新。首先在普法的内容上,着眼提高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围绕农业、农村、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活动。着重抓好五大类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一类是民主政治类的法律知识,二是维护稳定类的法律知识,三是民事经济类的法律知识,四类是基本国策的法律知识,五是生产类的法律知识。通过这些与辖区工作、农(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辖区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居)干部和普通村(居)民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村(居)干部和村(居)民代表可以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式进行,对普通村(居)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有线电视、远程教育、广播、宣传栏、图片展览、印发法制宣传资料,举行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传教育,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最后,在普法的组织领导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应落实相关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如建立村干部定期学法制度、普法考试制度,落实一个固定的普法教育场所,建立一个固定宣传栏,每年要有一定的普法经费等,从而推定普法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加强村规民约的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控制。

(四)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完善保障措施

实施农村低保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缓解和减轻群众因致病和因病反贫,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切实推进零就业工作,扩大就业面,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推进慈善分会和爱心助学基金建设,扩大收益面。

(五)加强司法介入力度,深化平安创建工作

推进平安村(居)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效,在创建特色、探索经验上下功夫,努力使每一个地方和单位、每项活动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经验,营造辖区居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创建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村(居)委会、调委会、治保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加强司法所建设,强化为农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做好重点人群管理,主要包括“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落实防范控制措施,防止、减少重新犯罪;加强对“xx”及寺庙、教会等组织的引导和监控,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心建设,做到“底子清、台帐齐、责任明”。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坚持从重从快的“严打”方针,对农村各种黑恶势力团伙及其成员,进行全面及时的打击,彻底摧毁农村黑恶势力。提高防范水平,特别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技防促防范,通过安装电子监控装置等高科技手段,对要害部位和要害部门实行全天候监控,提高专业防范水平。

(六)加强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建设,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加强领导,提高科学判断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矛盾纠纷的现状、性质和形势,是正确化解矛盾纠纷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前提。总体上看,目前全办社会相对还比较稳定,各类矛盾纠纷处于可控状态。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的加快,新问题、新矛盾还会不断产生。有的群众之所以“集访”和“缠访”,是一种对改革和发展引发出来的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上访。要根据不同性质的矛盾纠纷,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法律手段,坚持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侵权、谁补偿的原则,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整合资源,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新机制。由于体制的原因,调处矛盾纠纷的部门较多,形不成合力,导致有些群众“宁访人不访法”,大事小事找党委和政府,甚至长期“缠访”。因此,应建立市、区、办、村四级民间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集中排查,综合分析,分类指导,明确责任,以政策和法律的形式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启动信访、行政复议、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程序,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法律途径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处理不同群体之间,各种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遵循“案结事了”的原则,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预案,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摸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坚持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司法信访联动中心建设,完善163机制和调处网络,发挥综合优势,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稳定评估预警体系。创新解决矛盾的体制改革技术手段,探索建立纠纷双方自主谈判协商制度,由乡镇办或村为纠纷双方提供一个平台,鼓励纠纷双方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并使之形成制度(章程)。探索从法律服务市场寻求解决办法,即政府面向社会将纠纷作为标的进行招标,由中标的社会法律中介机构负责解决纠纷。

第三篇: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情况报告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乡党委政府于2012年5月12日召开专题会议,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综治办、维稳办、信访办、派出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党委书记殷鉴同志主持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江稳(2012)2号文件和县上有关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与会人员切实提高了做好2012年省第十次党代会期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一把手”负总责,逐一分解落实各项维稳工作的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维稳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求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强化维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保持高度的政治硬惑性,把各种风险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各司其职,做深、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努力维护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确保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平安顺利召开。

二、强化涉稳因素的排查,认真解决诉求。

按照“局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落

实了包案制度,加强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控措施,最大限度地把涉稳隐患和苗条解决在基层,稳控在本地,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排查,全乡共排查出涉稳因素3件,矛盾纠纷5件,正在调处未完全化解的3件,并逐一按照责任进行了分解,责任落实到了人头,力求在近期得到化解,确保不发生

到县、市、省上访事件件和不稳定的事件。

三、切实加强情况信息工作力度。

认真落实信息制度,加强乡、村、组维稳信息员的联

系、沟通,随时掌握动态,特别是对重点人员,重点案件,重点工程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研判工作,定期不定期研究可能发生不稳定因素的原因,宁可多想一些,多考虑一点,把问题想得复杂一点,研究对策和措施多一点来防止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对重点人员要实行“人盯人”的办法,强化管理、控制好不出问题。

四、强化责任,狠抓值班备勤。

乡党委政府重申了值班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值班责任,要求各值班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着力加强涉稳情报信息工作,严格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值班人员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掌握本地、本单位的稳定动态,确保信息灵通及时上呈下达,要求各村(社区)、各单位实行要报告制度,要求每天在12时前报告本单位当天的情况,对工作不落实、不到位、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篇:维护稳定和安全防范工作整改报告

中国联通克拉玛依分公司维护稳定和安全防范工作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为全面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强化当前维稳安保工作各项措施,我单位针对维稳安保工作进行了全面整改,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进一步明确了公司主管领导的责任,成立了维稳安保工作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2、对门卫、值班、巡逻及内部安保等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了整改,调整了门卫的值守范围,要求门卫对进入公司的人员必须进行登记,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不得擅自离岗。

3、组织召开维稳安保工作会议,安排公司维稳安保负责人员、值班人员,并对市政府下发的维稳安保文件进行学习,加强员工的防范意识。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第五篇:柏林镇维护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针对当前维稳形势,按上级统一部署,我镇就维稳工作作了仔细调研,现就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困难、如何抓好维稳工作等方面作如下探讨。

一、近几年我镇维稳工作的经验体会

(一)以“责”维稳,强化平安建设。一是把政法综治工作纳入了全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构筑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户的层层包干责任制,形成了镇、村、组三级联动。二是坚决按照市委政法委文件精神拨付工作经费,改善了办公条件,解决了群防群治经费和工作人员津贴。三是层层落实工作责任。镇与村、村与组、组与户层层签订责任状,充分落实工作责任。

(二)以“育”维稳,夯实农村平安基础。

1、加强道德教育。开展“平安家庭”、“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评选创建活动,表彰好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2、加强法制教育。以政法机关开展“大下访”和“警民连心、共安共治”等活动为契机,组织政法综治人员进村入户、进学校,围绕“三农”问题、越战退伍兵待遇问题、刑释解教人员、原法轮功重管人员以及不良青少年等,开展面对面交谈、上法制课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

(三)以“调”维稳,消除农村平安隐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和“三调联动”作用,加大了对各类纠纷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在结合县政法系统“大下访”和“警民连心,治安共治”活动的开展,组织我镇综治干部、驻村干部进村入户搞摸排,针对一些积案、新矛盾、重点人口等利用明访、暗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下发《矛盾纠纷登记表》、《征求意见表》、《治安突出问题登记表》、《案件当事人走访情况表》、《为民办实事登记表》、《联系村情况登记表》等形式,一一建立了台帐,做到了“九必访”。对排查出来的纠纷案件,按照“四谁”和“五个一”的要求,“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努力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排查化解了一大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集中处理了一批涉法涉诉上访案件。

四、以“打”维稳,强化农村平安保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平安和谐柏林的重要保障。“打黑除恶习,除恶务尽”是镇党委、政府一贯坚持的主张,深入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问题,集中力量配合公安部门侦破一批大案要案,捣毁黑恶团伙组织。镇里成立了由9人组成的治安巡防队每天在全镇巡逻,把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

二、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困惑和困维

(一)综治维稳力量薄弱,未配务专职综治维稳工作人员。各乡镇虽然设立了综治维稳办,但工作人员偏少,多的乡镇有

三、四人,少的乡镇只有

一、两人(司法所一人,综治办一人),综治维稳人员绝大多数是兼职,大部份时间都用在了驻村或线上的工作上,没有时间专门抓综治维稳工作,并且,现在的督查和检查相当细,每个方面都要有资料体现,这不得不让综治维稳人员注重各项资料的整理和搜集,有时天天围着资料转,而实际的维护稳定工作又做得较少。

(二) 经费紧张。现在,乡镇综治维稳部门都是自收自支,人员兼职又偏少,待遇和其他乡干部一样,加上处罚的权力较少,因此,大部分综治维稳办由于经费拮据,连必要的办公用品都难以购置,严重影响了综治维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对基层综治维稳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力度不够。基层综治维稳人员,绝大部分是由乡镇安排,没有统一规范的专业培训,人员素质参次不齐,工作能力不一定突出,有时培训也大多是以会代训,专门培训又缺乏经费,工作起来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四)综治维稳环境受大政策的影响,综治维稳机制有待健全。现在什么工作都要围绕“以人为本”的大政策进行,什么事都要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为主,针对一些坏人坏事、违法乱纪也是一样,严重束缚了综治维稳人员的手脚。比喻说一些无理非法的上访,不管有理无理,必须要由乡镇人员到上访地去做耐心的思想工作,这就是所谓的接访,有时还要追究综治维稳工作人员的责任。并且有的上访问题不是乡镇能够解决的,也要由乡镇来处理解决。

三、如何抓好当前维稳工作

(一)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制定落实工作的措施、任务及目标。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这就要求我们要提前思考、超前谋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符合本乡镇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说,政法综治工作我们重点要抓些什么工作?重点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办法?从而做到大局在胸、做事不乱。对此,一要加强“学”。“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习会落后”,只有思想上的保证,才能带动行动上的正确方向。不管工作有多忙,一定要挤出时间来加强对中央省市县关于综治维稳工作有关文件的学习,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的部署上来;二要善于“思”。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善于思考工作,这也是体现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党、对群众是否负责的问题;也体现我们的能力和水平。三要着重“行”,也就是抓好落实。“说千句道万句,不如真正干实事”。要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抓好各项维稳工作措施、任务的落实,做到“多做贡献,少添麻烦”。

(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落实责任,共同承担起维稳的责任。维护稳定,政法综治战线的同志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但仅仅靠政法综治部门的力量,是无法抓好的,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一是要切实落实好党政领导班子维护稳定的“一岗双责”;二是要落实好成员单位领导的维稳责任,充分发挥好他们在综治维稳专项工作中的作用;三是要落实好村(居)委会的维稳责任;四是要依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有威望的优势和影响力,积极动员他们参与到维稳工作中。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研判,准确掌握各个时期的稳定形势。

1、制定和严格落实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机制。坚持治安形势月分析制度,定期召开形势分析会,研究治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展整治,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制定和严格落实突出热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定期排查,及时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3、制定和严格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减少事故的发生,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4、制定和严格落实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做到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综合梳理,获取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使我们的工作掌握主动权、把握先机,有重点地开展下步工作。

(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加强乡镇综治维稳办的建设。要重点解决好“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可循”上下工夫;二是推进村级治安调解治保等群防群治组织建设,以此来构建农村治安防范网络;三是深化平安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平安乡镇、村、单位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四是加强综治维稳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流动人口管理等专项工作落实的力度,积极开展源头治理、源头防范。

(五)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当前日趋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做好群众工作,对减少和缓和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极为重要。

(六)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要严格落实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法制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宣传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形成维护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力度,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扎实做好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儿童、闲散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如何发挥基层党委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征地补偿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群体性事件。从我镇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土地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2191.cn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们在处理涉及征地事件时,一定要千万谨慎。

2、农村村务公开问题。

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农民对于这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关心。但是,在有些村组,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4、农村干部的工作问题。

一方面有些镇村干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虚作假,要么侵犯农民的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向农民的对立面。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农村文化的相对缺乏,赌博迷信、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农村地区发展蔓延,已成为诱发多种犯罪的社会毒瘤。

6、劳资矛盾问题。

我镇属于工业经济发展镇,基本上每家农户都有人在企业工作,农民与企业主之间因工作、报酬引发的矛盾逐年增多。同时由于目前办企业的门槛较底,“开关”厂比较多,劳动法律制度执行不彻底,企业职工(农民)的权益不能有效保障,导致了群众性事件的加剧。

7、外来人员管理问题。

近几年,我镇的外来人口逐渐增多,由于制度和力量的缺乏,我们明显感觉到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主要包括流氓恶势力、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等。

二、引发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上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加上外来人员大多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来,巨大的差异特别是暴富的榜样激发了人们对财富的欲望,与此同时,人们的致富能力却显得不足。这种欲望与能力的不相称,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这就导致不讲信用、坑蒙拐骗和偷盗抢劫丑恶现象的增加,引民不稳定因素。

2、政治上的因素。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没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来大民主。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要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总之,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有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群众把气出了,问题尽可能解决了,怎么还会有在民主呢?”而从目前来看,镇村干部下组入户少了,针对农民的会议也开得少了,与农民面对面的沟通少了,群众直接向干部和组织反映情况的机会也少了,农民参与政治的渠道相对变窄了。这就使得农民对政府的了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寻求正规渠道、手段解决问题,造成群访、围堵公路等群体性事件的增长。

3、文化上的因素。

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农民的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农村社会分化带来多元化的社会形态,农民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亦面临分解与重建的过程。但是由于规范的制定远远落后于变革的速度,旧的价值观念丧失对大众的内在约束力,而随着外来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播,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将会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致使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频发。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实际生活中人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在许多方面相背离,使得人们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义与利等重大问题上愈来愈向后者偏移,农村各类关系的调节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演变为利益杠杆为主,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于是在围绕宅基地、承包田、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投工投劳等利益,产生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等诸多矛盾体。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导致经济、民事纠纷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

4、组织上的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的改革极大地震撼和冲击了我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各结构要素之间恒定的关系不复存在,分化与整合之间难免会出现失衡与失调现象,从而导致农村社会稳定难以持续维持,大量非稳定因素产生。进入社会转型期之后,组织结构也由一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了大量新型的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其结构模式多样化及异质性特点十分明显。实际情形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仍处于滞后状态,作为国家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组织,及农村自治组织的村,在农村政治结构中仍未健全和完善,特别农村自治还在试验阶段,不能有效地整合农村新兴的各种社会力量,就无法相应提供足够的参与管道,致使冲突和摩擦不可避免,极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农村的稳定。

5、制度上的因素。

村级组织对社会稳定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治保会、调解会力量不足、战斗力不强,护村队、护厂队作用没有发挥,各项工作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基层安全措施不能落到实处,重宣传轻管理。许多措施和制度在制定或者评比、挂牌后,就不注意加强经常性工作,出现号召多,过硬措施少,指导、推动、督促、检查的力度更加不够,造成责任不落实、工作没人抓,引发安全责任事件。

三、发挥基层党委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措施

1、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实践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继续发扬党内民主,扩大群众参与,深入实践和推进村党组织班子的“直选”工作,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治保会、村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选好配强治保会主任、调委会主任,充实人员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他们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组建治安义务巡逻队,充分挖掘民力资源,利用广大群众参与治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组织志愿者队伍,结合各地实际,开展重点部位、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治安巡逻。要发挥派出所、社区保安队,作为治安巡防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工作。同时完善健全农村群防群治网络。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卫生示范户评选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推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学校教育,注意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预防违法犯罪。

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民主和法治的社会里,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履行一样,都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稳定也就有了保障。而恰恰是当人民的民主权利没有保障时,社会会陷入混乱。我们一定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完善村级组织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深入实施村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务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的自治权利和民主权利。

3、加强农村法制宣传。

要以开展民主法制村建设为契机,针对农村和农民的特点,以普法为先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在普法的内容、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首先在普法的内容上,应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活动。着重抓好五大类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一是民主政治类的法律知识,二是维护稳定类的法律知识,三是民事经济类的法律知识,四是基本国策类的法律知识,五是农业生产类的法律知识。通过这些与农村工作、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大提高农村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农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干部和普通村民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可以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对普通村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有线电视、广播、宣传栏、图片展览、印发法制宣传资料,举行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传教育,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最后,在农村普法的组织领导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应落实相关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如建立村干部定期学法制度、普法考试制度,落实一个固定的普法教育场所,建立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栏,每年要有一定的普法经费等,从而推动普法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加强村规民约的建立完善,从源头上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控制。

4、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

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缓解和减轻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推进镇慈善分会和爱心助学基金建设,扩大受益面。

5、深化平安创建工作。

推进平安村(居)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效,在创造特色、探索经验上下功夫,努力使每一个地方和单位、每项活动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经验,营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创建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村(居)委会、调委会、治保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加强司法所建设,强化为农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做好重点人群管理,主要包括做好“归正”人员、涉毒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落实防范控制措施,防止、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心建设,做到“底子清、台帐齐、责任明”。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坚持从重从快的的“严打”方针,对农村各种黑恶势力团伙及其成员,进行全面及时的打击,彻底摧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及其残余分子。提高防范水平,特别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技防促防范,通过安装电子监控装置等高科技手段,对要害部位和要害部门实行全天候监控,提高专业防范水平。

6、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要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预案,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摸机制,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坚持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司法信访联动中心建设,完善调处网络,发挥综合优势,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稳定评估预警体系。

创新解决矛盾的体制改革技术手段,探索建立纠纷双方自主谈判协商制度,由乡镇或村为纠纷双方提供一个平台,鼓励农民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并使之形成制度(章程)。探索从法律服务市场寻求解决办法,即政府面向社会将纠纷作为标的进行招标,由中标的社会法律中介机构负责解决纠纷。

总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既是保一方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对我们基层党委执政和工作能力的的检验,我们一定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好维护农村稳定各项工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委员讨论发言之十一 ——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形势不容忽视

(一)土地问题。主要是“征地补偿”。 征地补偿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征地主体,项目的补偿政策标准不统一,极易引起被征农民的不满情绪,往往造成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

(二)农村村务公开问题。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农民对于这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关心。但是,有些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村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三)农民法制意识问题。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四)农村干部的工作问题。一是有些乡村两级干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二是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虚作假,要么侵犯农民的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向农民的对立面。三是有的村干部素质差,尽管三令五申,还是有各项惠农政策、专项直补资金、民政救灾救济金落实不到位或不公平公正的现象。

(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农村文化的相对缺乏,赌博迷信、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农村地区发展蔓延,已成为诱发多种犯罪的社会毒瘤。许多青年不参加就业培训,不愿学一技之长,凭劳力挖煤求生,空闲时间没有正常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就三五成群聚众赌博。

(六)矿民纠纷问题。凡是产煤乡镇都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纠纷,就是矿民纠纷。煤矿的开采带动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但确是会造成山塌水断屋垮,污染当地环境。尤其是个别企业业主财大气粗,与周边群众邻里关系不和,视群众利益不顾,对造成的损失不予赔偿,老百姓常常会为其生存环境的改变,为其权益不能有效保障而发生上访。

二、有关建议

(一)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发扬党内民主,扩大群众参与,夯实党组织的群众基础。要建立健全村治保会、村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选好配强治保会主任、调委会主任,充分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组建治安义务巡逻队,开展重点部位、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治安巡逻。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五好家庭、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卫生示范户评选。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

(三)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稳定也就有了保障。完善村级组织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深入实施村务公开工作,提高村务的透明度,保障村民的自治权利和民主权利。进一步完善村无职党员参政议政的渠道。注重收集民生民情,采纳好的建议意见。

(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在普法的内容上,着重抓好民主政治类、维护稳定类、民事经济类、基本国策类、农业生产类等五个大类在普法的形式上,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可以采取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的方法进行;对普通村民则可由村干部带动学法,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并利用电视宣传、文艺汇演等经常性、形象化的方式,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特别是要用案例和真人真事教育警示他们。在农村普法的组织领导方面,农村基层组织应落实相关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如建立村干部定期学法制度、普法考试制度,落实一个固定的普法教育场所,建立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栏等。

(五)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合作医疗,缓解和减轻群众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解决外出务工人群后顾之忧。

(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恶势力。坚持从重从快的“严打”方针,对农村各种黑恶势力团伙及其成员,进行全面及时的打击,彻底摧毁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分子及其残余分子。同时,加强司法所建设,强化为农服务的法律援助职能,做好重点人群管理。

(七)加强乡镇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培训。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策、措施都必须通过乡镇贯彻落实到广大群众中去,乡镇一级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乡镇干部必须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管好用好。

关于加强对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建设的思考

[日期:2009-7-16 发文机构:祝强 文号: 点击:1726 评论:0]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信息流通的高速化,经济社会的大变革等等,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条件、新的形势也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治安形势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夯实基础,是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积极措施,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基础性作用的有力举措,是进一步深化基层平安建设、巩固政权基石的有效抓手,而综治维稳中心(站)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镇(村)维稳的指挥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参谋中心和运转中心,切实加强其规范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盐津县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党对基层基础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综治组织在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中的职能作用,2007年,盐津县委办、政府办下发了《关于成立基层综治维稳中心(站)的通知》(盐办通〔2007〕37号),将乡镇综治办、维稳办、矛盾调处中心合并,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中心(简称“综治维稳中心”),村(社区)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站(简称“综治维稳工作站”)。全县10个乡(镇)分别成立了综治维稳中心,87个村(社区)成立了综治维稳站,建立健全了综治维稳工作制度,制定了各种统计台账,在化解了大量的民间矛盾纠纷,维护一方稳定,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各乡镇在2007年虽然设立了综治维稳中心,并进行了挂牌,但作用发挥不尽如人意,有的形同虚设,只是应付相关考核了事,究其原因,是认识上出现偏差,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同时,相应的综治维稳人员很多时间往往安排参与到一些中心工作中,而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综治维稳工作上。

(二)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不到位。按照2007年7月13日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对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专职人员名额作了明确规定,即:盐井镇、普洱镇和庙坝乡各在内部调剂解决3个行政编制,其余7个乡镇各在内部调剂解决2个行政编制,作为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专职干部专用编制,纳入专编管理。但由于各乡镇普遍存在受编制数的制约,只能在现有其他岗位工作人员中兼职;有的虽有编制,但长期缺少工作人员,而无人员调剂,这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 经费紧张。大部分综治维稳中心由于经费拮据,缺少必要的投入,连必要的办公用品都难以购置,严重影响了综治维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对基层综治组织、人员的指导、培训力度不够。基层综治维稳人员培训,绝大部分是由派出所进行,由于缺乏培训经费,没有统一规范的培训资料,培训内容单一,大多是以会代训,加之综治维稳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五)综治维稳机制制度落实不好。虽然县综维稳治委制定了一些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规范的制度,但最基本的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等问题未行之有效解决,加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事业感有待加强,而导致落实不好。

三、几点思考及建议

当前,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期,近期,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加强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意义重大。当前要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紧紧围绕“领导、编制、人员、经费、工作”五落实的要求,加强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真正做到层层有人领导,层层有人办事,层层真抓实干。

(一)解决好认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没有高起点的认识,一切工作无从谈起,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其丰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人与人的生活方式差异越来越大,从而造成人与人的思想方式、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要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首先要在领导层统一思想,将认识提高至一个全新的高度,牢固树立面向基层、固本强基的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把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基层综治工作水平的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来抓,不断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解决好“有人办事”的问题。正确的决策,好的工作思路,必须要有人来抓落实,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来保证其贯彻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基础工作做扎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才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针对当前实际,乡镇在配齐配强1—2名中心专职干部的基础上,可在政法系统副科级后备干部中选拔文化程度较高、政策观念强、熟悉法律、肯于吃苦奉献的干警充实到综治维稳中心工作1—2年,担任中心专职副主任,严格进行考核考评,与晋级晋职挂钩,这即使干部得到锻炼和成长,又加强和充实了基层的力量,解决了有人干事的问题。

(三)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必要的经费保障是工作长期开展的先决条件,经费保障到位,可吸收大量的年青优秀人才加入了综治维稳人员队伍中,可适时组织相关培训及训练,以增强他们的法律业务素质,可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各乡镇务必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将综治维稳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好村(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工资报酬、基本的办公经费和必要的装备,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应加强科技投入,在主要路段、复杂场所、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备进行全天候的动态监控,以达到检查、防范、打击及弥补工作时间所形成的治安防范空隙的目的。

(四)解决好“有章可循”的问题。乡镇综治综治维稳中心作为协助党委、政府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职能部门,要在乡镇党委、政府和综治委领导下,牵头组织协调,整合公安、司法行政、民政、社会保障、信访、人民法庭等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资源和力量,通过各有关部门集中办公,建立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的工作平台,落实工作例会、首问责任、情况报告、分流督办、检查考核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信息联享、矛盾纠纷联调、区域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合创的工作机制。同时,各乡镇要按照县里的要求,认真研究落实与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流动人口管理站合署办公,集村(社区)警务、治安联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铁路护路、流动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刑释解教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禁毒以及情报信息收集等职能于一体的村(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机制建设,做到规范运转。

(五)解决和落实好“奖与惩”的问题。县综治维稳委和纪检、组织、人事、监察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及时通报情况,将综治维稳中心(站)纳入考核,共同检查落实,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挂钩,与评先评估挂钩;进一步健全完善督导检查、黄牌警告等具体办法和程序,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给予一定得物质奖励;对落实不力的,要给予惩罚。

上一篇:卫计委扶贫工作总结下一篇:我和书的故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