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论文

2022-07-03

【摘要】信息资源共享是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和载体。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业务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每一个经济实体的突发性事件都有可能诱发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稳定工作区域性的紊乱。本文就县域金融稳定相关的监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论文 篇1:

基层中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本文从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基层央行在履行金融稳定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了做好金融稳定工作的对策建议。如:尽快建立金融稳定报告模板和金融风险处置指引;切实发挥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作用;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人民银行与各金融机构的信息渠道畅通;加强对基层金融稳定研究人员的充实与培养;保证国家和总行为维护金融稳定而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基层得以有效的贯彻落实等。

关键词:中央银行;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是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神圣职责。实践中,各级央行认真履行金融稳定职责,不断探索做好金融稳定工作的新途径、新思路,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各级央行特别是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一、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来源渠道不畅

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要求掌握大量包括基本统计数据、监管数据等内容翔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且监管职能分离后,人民银行对风险的关注重点从单一的银行机构个体风险转变为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基层央行实际工作中,在现有数据统计系统基础上,获得完整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状况数据比较困难。一是取得保险、证券方面数据渠道不畅。保险业、证券业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后,基层人民银行基本不掌握这方面的资料,且目前要求保险、证券单位向人民银行报送有关资料的法律依据不明确,因此在金融稳定工作中需要的保险、证券业务数据如果对方不配合,将影响此项工作的开展。二是获得银行监管数据时效性滞后。虽然基层央行与银监会的派出机构建立了信息共享或协调沟通机制,但终究是两个单位,信息数据的共享经常因多种因素制约而不能及时实现。数据信息不完整、不对称制约基层央行对辖区风险的特别是金融机构整体风险做出正确判断

(二)经验与模式较为欠缺

对基层人民银行来讲,金融稳定职能既是国家赋予的一项新职责,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在既无参照,又无统一标准、模式的情况下,各基层行只能凭各自的理解履行职能,逐渐摸索适合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的方式、方法,形成各基层行自成一套、样式各异的金融稳定工作报告、金融风险处置预案、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等,并且由于基层行理论知识、工作经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局限,基层行制订的金融稳定报告、处置预案、协调机制等一些基础性资料,可能出现内容不周全、分析不到位、措辞不恰当、存在法律漏洞等情况,不利于上级行采集信息。在处置金融机构风险过程中,基层行一般都为初次接触此类事件,对于处置手段、方式、力度难以把握,难免手足无措,甚至会出现“过犹不及”或“错失良机”。

(三)责任及分工不清

《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国务院“三定’’方案虽然确定金融稳定为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对金融稳定只是做了概括性地表述,而未能进一步阐述它的工作要求,对维护金融稳定有着重要责任的各相关单位未做具体分工,未能明确责任,某些职能部门因不了解金融稳定的意义、作用及本身职责分工,可能会出现“缺位”或“越位”现象。

(四)权威性有所不足

部分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出去后,出于加强宏观调控等考虑,上级行又将基层央行原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如金融稳定再贷款、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对商业银行头寸再贷款、再贴现等上收省会中支或大区分行,使基层央行在金融机构、党政及社会各界中起到的作用产生质疑,弱化了基层央行特别是地市、县级机构在履行金融稳定职能中的权威。基层央行一定程度上存在“无所作为,无力作为,无权作为”的思想和观念,虽不可取,但值得关注。

(五)人力资源较为匮乏

一是基层央行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受人员分工、数量的限制,金融稳定岗的人员基本都身兼数职,为保证按时完成上级行安排的各项任务,质量方面难免受到影响。此外,地区中支以下,尚未单设金融稳定部门。二是银监局分设,相当一部分具有金融监管经验的人员分流到银监局,而人民银行目前注重风险监测、风险分析、风险处置的任务使得对金融稳定系统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比单纯的监管任务更高,更综合,不在同一层次,基层干部欠缺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为欠缺的是发现风险、分析风险、处置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二、保障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的相关建议

(一)尽快建立金融稳定报告模板和金融风险处置指引

全国金融稳定报告与区域金融稳定报告固然不同,而大区分行、省会中支、地区中支的区域报告更应有明显差异,从总行来说,应区别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金融稳定报告模板,同一级次的金融稳定报告的格式和指标应尽量一致,使之有可比性。如果不设定模板,基层报告可能会出现“五花八门”。在不设定模板的情况下,不如省去一些级次的报告,改为只提供金融风险中存在的活情况。由于基层行处置风险的经验缺乏,总行可以分析和归纳有可能影响一个地区或全局金融稳定的各类事件和可能的情况,据以提出各种处置方案和金融风险处置指引,供基层行参考。各基层行再根据模板、本地实际情况,制订辖区金融风险处置预案实施细则。

(二)切实发挥好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作用

目前,在总行层面,已建立部级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在进一步确立人民银行在金融稳定工作中主导地位的同时,总行应取得国务院的支持,明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各监管当局、金融机构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中所处地位及应承担的责任,发挥好部级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作用。以此为契机,要求各级机构也比照执行,避免基层行与当地监管当局在金融稳定协调工作中出现久决不下或相互“竞争”的情况,可以大大减少基层行的协调成本。此外,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地方经济、金融领域中的领导职能,突出政府在金融协调中的地位与作用,由高位推动,带动人民银行与监管当局各方联动,共同维护好辖区金融秩序、机构与环境的稳定。

(三)加强对基层金融稳定研究人员的充实与培养

一是将理论水平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金融稳定岗位,加强金融稳定究力量;二是建议上级行对辖区金融稳定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三是加强金融稳定队伍的思想建设,在目前工作任务重,履行职责的手段不够充分等困难条件下,更要树立做好金融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克服“无所作为,无力作为,无权作为”的思想和观念。

(四)出台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的保障机制

履行好金融稳定职能,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国家和总行为维护金融稳定而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基层得以有效的贯彻落实,否则,再好的措施也难以发挥作用。这就要求:1.应强调发挥基层央行作用的重要性,主动做好工作,通过具体的工作举措,得到党政及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的认可,而不是单纯发文件;2.应体现央行特别是基层央行的权威性,可以辅之以必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消除阻碍政策向基层传导的瓶颈;3.进一步完善保证金融稳定政策的实施保障机制和惩戒机制,为各级央行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完备的法规依据,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人民银行与各金融机构的信息渠道畅通。为保证央行依法履行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责,应明确规定包括保险公司、证券机构等单位向人民银行提供必要的资料,特别是在地区一级,在保险、证券监管机构未向下延伸、无法与有关监管机构信息共享的情况下尤为必要。

作者:王秀芳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论文 篇2:

基层央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难点及对策

【摘要】信息资源共享是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和载体。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业务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每一个经济实体的突发性事件都有可能诱发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稳定工作区域性的紊乱。本文就县域金融稳定相关的监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金融稳定 资源共享 难点对策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层央行已初步建立起人民银行和政府宏观经济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经济金融数据的共享,为基层央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地区金融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在现行体制下,由于经济金融信息不对称,基层央行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共享机制缺失,容易造成对突发事件和有问题金融机构的风险判断偏差,加大了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和实施最佳救助机会的成本,增加了基层央行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难度,亟需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现行体制下基层央行信息资源共享的做法

在建立經济金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方面,基层央行根据上级行要求,结合县域经济金融实际,与政府宏观经济、统计及银监部门、各金融机构确立经济金融信息资源的横向交流,初步实现了县域范围内的经济金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包括辖内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亏情况、机构及人员设置、存贷款数据及辖区主要经济指标等内容。信息资源公布实行“集中统一,分级审批”的办法,由人民银行统计部门按照信息共享制度每月与政府宏观经济、统计、银行业监管机构之间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为辖内金融机构提供有关统计资料,并向社会公布一系列可公开的统计数据。这种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充其量是一种经济金融数据的简单交流,还处在低层次的信息收集和汇总之中,根本达不到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层央行金融稳定工作的开展。

二、现行体制下基层央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难点

(一)制度缺失,导致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界定不清

共享主体之间交换什么、如何交换、交换信息失真的后果及责任如何确定,是实现信息资源公享的基本前提。在目前建立的信息资源共享体制下,由于制度的硬性约束不够,以上内容和责任界定不清,人民银行作为信息资源共享的载体和平台,在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汇总过程中处于孤掌难鸣的境地,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共享内容也仅局限于一些常规性业务报表,对金融创新产品、动态信息等却很少交流,有的虽然能够交流,但由于缺乏责任约束,在作用于金融稳定工作时利用价值不高。

(二)认知差异,共享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人民银行是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部门,在共享成员单位容易产生一种模糊的认识,即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建设工作是人民银行份内的事,其他部门提供信息数据是为人民银行尽义务。导致成员单位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出现只共享不尽责,缺乏有效的配合,给信息共享数据库的建立带来很大难度。如:与金融稳定工作关系密切的反洗钱业务,央行依法负有反洗钱职责,而银监部门也有组织协调反洗钱责任,双方在工作交叉中难免会出现掣肘或推诿等现象。

(三)权责失衡,基层央行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处于被动位置

央行依法维护金融稳定工作,对系统性、区域性、整体性金融风险都要承担责任,但监管职能分离后,央行保留的对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权有限,且在很大范围上受到了限制,基层央行一旦对相关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状况数据质疑,就只能向上级行“借权”或向监管部门行使“建议检查权”,不仅核查的时滞风险要由自身承担,而且还可能面临“借权”“用权”失效的尴尬。同时,在央行内部也面临着金融稳定职能分散化的问题,央行各个职能部门都或多或少地担负着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信息资源整合规则缺失,不能形成防化金融风险合力。

(四)需求差异,削弱了资源共享单位的共享积极性

央行在关注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兼顾风险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监管部门关注的是监管对象的微观风险,金融机构关注的是同业间存贷款变化情况,而政府部门则需要的是金融信贷投放的总量增幅。由于对信息资源需要重点的不同,往往会造成信息共享体制建设方面产生分歧,央行和政府及监管部门在风险提示和风险处置时机的选择上就有可能产生矛盾,在风险提示和风险处置方面的信息共享就会因缺乏必要性而受到影响。

三、现行体制下基层央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对策

(一)加快法制建设,尽快出台相关征信管理的法律法规,为基层央行推进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体制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金融市场的法律制度与金融市场的风险制度关系密切,制度缺陷往往是风险失控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尽快建立相关的征信管理法规,从法律上解决信息资源“谁供谁享谁负责”问题。人民银行总行及省、市中心支行应与上级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进行协商,制定出台明确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制度约束机制,为基层央行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加强沟通协调,继续巩固现有的信息资源共享成果

基层央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影响力,结合区域金融风险分布特点和防范重点,根据维护金融稳定和实施金融监管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利用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不断推进和加强业务协调与合作,以合作促共享,以共享推进合作,在良性互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走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共享之路。

(三)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信息资源共享体制

在现行体制下,基层央行应做到不等不靠,要立足原有的基础,积极主动,从扩大信息采集数量和提高信息采集质量入手,发挥信息平台的支撑作用。一是补充和完善辖区经济金融信息库建设,合理设计指标体系,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既有利于人民银行履行维护金融稳定,又有利于共享单位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二是不断完善政、银、企多方合作的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扩大信息采集范围,对采集到的信息系统资源进行分析,并定期按权限进行披露,提高信息资源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地方经济中的作用效能;三是充分利用手中保留的各项监管和检查职能,认真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积极开展金融调研,努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利用这些工作实践不断丰富和积累基层央行的库存信息资源;四是整合内部资源,形成自己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四)借助外力发展,形成多方联动的信息资源共享格局

基层央行要积极寻求地方党政部门的支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处置金融风险工作中的领导作用,由地方政府来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防化风险、确保辖区金融稳定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升信息资源共享的层次,为提高辖区金融风险处置效率提供充分的信息条件准备。

作者简介:付志强(1970-),男,汉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中国人民银行镶黄旗支行,党组书记行长,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金融管理。

作者:付志强 刘云 王志勇

央行维护金融稳定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面临的挑战、困境与对策选择

摘 要: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金融运行复杂性进一步加大,各国央行纷纷加大力量维护金融稳定。当前作为我国央行分支机构的基层人民银行在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时,仍然面临众多的挑战和困境。如何提高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履职能力,是当前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基层央行 金融稳定 挑战 困境 对策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国内外经济低迷增长,国内金融改革与创新加快,广大地市和县域地区各类经济金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和叠加,基层央行难以有效监测、化解、处置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困境。如何提高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工作的履职能力,确保辖区金融业稳健运行,显得十分重要。

一、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面临的挑战

当前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既有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风险隐患积聚,又有识别和化解风险的低效率,还有受金融改革和创新节奏加快的新冲击。

(一)当前基层地区隐藏着众多风险隐患,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一是部分领域和行业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大,风险突出。受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一些地市县域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有限,融资平台贷款偿付风险加大。在继续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部分控制成本能力较弱、资金实力不强的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有所恶化。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订单减少,生产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船舶、光伏、纺织等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出现停工、半停工情况,生产经营较为困难。

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农村法人机构管理不够规范,信贷台账缺失、贷款手续不全、合同管理不严、风险管理流于形式等现象依然存在,信贷资产质量出现下滑态势。一些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客户、行业贷款集中度、存贷比偏高,流动性风险较大。另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资金最终大都流向信贷政策限制领域,隐含风险不断积聚。

三是证券行业经营风险加大。受宏观经济下行,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市县域上市公司出现持续经营亏损。基层地区证券公司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盈利模式单一,经营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部分中小证券公司采用不正当竞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个别营业部违背监管规定,使用过低佣金争夺大客户,部分经纪人无执照展业或多人挂靠一个执照开展业务、代客理财。

四是保险市场秩序混乱。部分保险公司重业务拓展轻风险管理,人员变动过于频繁,险种结构不平衡,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业务增长不容乐观,违规经营现象较为普遍。部分保险公司不严格执行审批备案条款,费率、手续支付不规范。还有一部分公司不履行告知义务、高保低赔、银保销售不规范、给予客户佣金回扣和代客户签名。一些寿险公司因“保单受益低,到期给付慢”等,而引发的满期给付客户吵闹事件时有发生。

五是非银行融资机构蕴含风险隐患较大。近年来,地市、县域非银行融资机构获得快速发展,违规经营现象较为普遍。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外放贷违规募集资金,有的办理完注册验资手续后立即抽走资金,有的担保资金使用不规范,用于投资固定资产或民间借贷。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违规募集资金,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股东关联交易多、贷款集中度高。部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跨区域经营,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报表制度,未按规定提取风险准备,抗风险能力较差。一些典当行超范围经营,变相吸收存款或高息集资,违规发放贷款。

(二)基层地区监管体系不健全,降低了及时识别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效率

当前基层地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远落后于金融业实际发展。不够健全的监管体系,致使基层央行难以及时有效掌握风险信息,降低了及时识别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和效率。目前绝大多数地市和县一级没有证监会、保监会派出机构。银监会派出机构也仅设立到地市一级。跨行业、跨地区、跨机构的金融监管更是处于“真空”状态。同时,对于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受人员、专业经验和法律地位的限制,导致部分机构违规经营行为难预防、难调查、难取证、难监管,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基层地区金融风险。

(三)金融改革与创新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带来新冲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力度明显加大。随着市场规则、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环境的变化,必将进一步提高金融业活跃程度,但同时也必然给现有的金融体制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带来新的挑战。一是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利差收窄、盈利空间缩小,冲击中小法人金融机构传统的经营方式、盈利模式和生存空间。二是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银行业,村镇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小贷公司等新型银行和金融组织可望得到加速发展。民营资本大量进入金融领域,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及时跟进,加大基层地区风险隐患。三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将影响传统金融。信息科技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等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带来新兴金融主体的企业性质、资金来源、授信依据、准入门槛等多方面与传统金融较大差异,以及网络本身的风险,会加大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

二、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面临的困境

地市县域人民银行担负着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职能,但由于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履行职能时面临众多困境。

(一)现行金融稳定立法不够完善,增加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工作难度

一是现有金融稳定的相关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中国人民银行法》虽然明确规定了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但并没有相应地规定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有效、完备的配套措施或手段。人民银行内部也没有出台维护金融稳定的实施办法和操作规程。当前各级人民银行的金融稳定工作都在自我摸索,各具特色,还没有形成统一体系。这加大了基层央行依法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难度。

二是融资性组织机构的市场监管信息共享严重滞后。目前,典当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准入完全受制于地方政府行政监管,缺乏法律层面上信息共享和沟通的规定,导致基层央行难以及时准确掌握这些与金融业关联度极高的行业运营状态。

三是金融机构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在基层地区不健全。基层央行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凭借以往的监管经验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程度进行判断、分析和识别。这种粗略的工作方式,不能及时有效、准确地反馈风险信息状况,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金融形势要求。

(二)没有建立自上而下的协调机制,增加了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工作的协调难度

维护金融稳定是具有宏观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涉及领域广,需要协调的部门多,工作难度大。由于没有建立自上而下、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基层央行与当地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凭借“地缘、人缘”关系开展协调协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一是部分地区基层央行与地方政府的金融稳定工作协调还不顺畅。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重点关注地方经济建设,关注信贷资金对当地的投放量,而对金融业本身的发展没有建立有效规划,没有与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相融合,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人民银行为牵头,各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难以形成。

二是基层央行与监管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困难。只有微观审慎监管将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做好严格监测、预警约束、措施到位,宏观审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才能保证。但在基层地区实际工作中,由于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分析难以有效结合,定期信息沟通共享不到位。

(三)快速发展的金融业务与松散的联合监管机制矛盾,难以促成基层地区形成维护金融稳定工作的合力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金融改革力度持续加强,区域性银行、证券、保险业务法人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在基层地区分布增多,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出现,经济金融发展的跨区域性、交叉性加剧。这对金融风险联合监管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一个更加紧密的区域稳定联合监管机制。而目前联合监管机制松散,跨区域、跨市场的金融管理信息交流和风险预警通报不健全,难以形成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合力监管的工作局面,难以形成多部门联合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工作合力。

(四)金融稳定工作专业性要求日益提高,与基层央行工作人员素质结构存在矛盾

金融稳定工作不仅要分别对单家金融机构、单个行业风险开展风险评估,还要对各个领域监管信息进行整合和综合研判,而且要对金融创新业务的关联性风险及其传导影响进行整体把控,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但当前基层央行缺乏相应的制度配套,无论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还是在人力配备方面,均无法满足这一需要。一方面,由于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是货币信贷管理部门,没有单独设立工作部门,对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人、财、物投入不够,使金融稳定工作处于兼职、分散、非独立状态,难以达到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基层央行干部队伍,尤其是县支行,年龄老化,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欠缺,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三、新形势下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推动金融业稳健运行的对策选择

基层央行要在上级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树立宏观金融管理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一)加快完善金融稳定立法,为基层央行开展金融稳定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金融稳定法律的建立健全对金融稳定体制能否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一是完善金融稳定法律体系。构筑全面、系统的金融稳定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在为维护金融稳定工作中的权威性和主导地位,理清涉及金融稳定的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具体权责,并作出法律性规定。使各级人民银行在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依。

二是加强金融稳定制度建设。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可在金融机构经营困难或面临破产时,提供债务清偿保证,维护存款人信心。完善最后贷款人制度,明确对问题金融机构救助标准、操作规程以及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手段,降低道德风险,缓解中央银行压力。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规范市场退出的程序和方式,弱化政府行政干预,防止个别机构的风险演变成系统性风险。

三是增强金融稳定法律法规可操作性。明确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维护金融稳定职责的具体工作要求,对职能进一步细化。赋予人民银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的必要手段。明确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律责任,既要对人民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等行为作出明确规定,也要对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金融监管当局、社会团体、金融机构等在金融稳定工作中的失职、渎职、不配合甚至犯罪等行为的法律责任给予明确,便于形成金融稳定工作合力。

(二)构建一个平台、两大制度、三项机制,完善基层金融稳定工作框架

基层央行要争取地方政府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实现区域金融稳定地方政府负责制,逐步将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纳入地方经济建设中。

一是致力于金融稳定工作平台建设。构建一个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把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地方经济主管部门以及司法部门、媒体等各方人员联系在一起的金融稳定工作平台。能够开展定期化、制度化高层会议,交流对辖区经济、金融形势的看法,协商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分析金融风险状况,研究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在发现重大风险隐患尤其是跨部门、跨市场风险时,各成员单位能够进行联合检查、调查,避免监管真空。

二是建立金融稳定工作信息员制度和季度例会制度。通过信息员制度定期了解金融机构改革、运行和风险情况。如本年度出台的重大金融改革措施;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隐患;金融机构安全性、流动性等主要风险指标的变化及原因。通过季度例会,定期共同研判形势,交流沟通各自领域的情况,讨论下一步工作措施。

三是要建立健全风险处置、激励约束、打击非法金融工作机制。在金融风险的处置机制方面,及时识别并化解处置各类金融风险,对重点金融风险实施严格监控,有效防止风险传递和蔓延。在金融业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方面,运用财政奖补资金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督促和引导金融业自觉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机制方面,推动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牵头、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履行监管职责。

(三)加强经济金融风险监测,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基层央行要从国家金融安全高度加强对辖内经济金融整体风险的监测、预警和报告,及时分析研究辖区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对策。联合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关注担保、典当、小贷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等非银行融资机构的经营及风险状况。评估和研判非银行融资机构与银行存贷款及其表外业务、房地产市场、民间融资以及非法集资等之间的业务交叉和风险传导,以及对辖区金融稳定的影响。

(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夯实金融稳定基础

基层央行要致力于健全“地方政府领导,人行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创建工作开展。推动地方政府不断丰富创建工作机制和内容,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支持和帮助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法人机构改革、发展与稳定运行。杜绝行政干预,强化司法保护,形成依法维护金融债权的合力。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净化金融发展环境。

(五)健全工作机构,整合资源,增强金融稳定工作的保障

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也需要加强人民银行自身内部建设,健全工作机构,提升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尽快批准基层人民银行设立独立的金融稳定部门。将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员调整充实到金融稳定工作岗位,承担日常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风险预警及提示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充分运用和发挥“两管理两综合”作用。基层央行通过“两管理两综合”工作开展,加强内部协调整合,提升中央银行系统合力。适时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综合执法检查,通过现场检查和行政处罚,帮助金融机构规范业务经营,提升管理水平、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统筹运用金融统计、征信、支付结算、账户管理、反洗钱、经理国库、反假货币等人民银行相关金融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仙子.当前基层行维护金融稳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选择[J].吉林金融研究,2012(9)

[2] 方成岩.关于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责的问题探索[J].企业研究,2012(24)

[3] 张庆莲,张丽丽.基层央行履职新模式面临的困难[J].中国金融,2011(15)

[4] 人民银行资溪县支行课题组.基层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的难点与对策[J].金融与经济,2012(14)

[5] 朱远思.基层央行构建金融稳定机制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2(14)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 江苏南通 226007)

(责编:若佳)

作者:王磊

上一篇:电商企业信息传播论文下一篇:审计风险导向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