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县柑桔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4-05-13

对全县柑桔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共8篇)

篇1:对全县柑桔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完善管理体制 振兴**柑桔

**县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位于长江**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境内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土地肥沃,发展柑桔生产得天独厚。

**种植柑桔已有2000多种的历史,素有“桔乡”之称。早在公元前270年间,屈原就写下了举世闻名的《桔颂》光辉诗篇。

建国后,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柑桔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了1956年、1978年、1986年三个时期大发展,种植范围、生产面积、柑桔产量得到了快速扩大和增长。

一、基础现状

全县12个乡镇,186个村,1150个村民小组,385368人,农村劳力177062人,土地总面积364万亩。现有12个乡镇129个村,38962户116886人种植柑桔。2008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到185715亩,柑桔总产达到144255吨,实现产值(现价)18320万元。柑桔产区人平柑桔面积1.59亩,人平柑桔产量2130斤,人平柑桔产值1567元。

全县现有行政事业技术管理单位特产中心1个,现有技术干部13人,乡镇有农技服务中心民间组织12个,从业技术人员83人,主要采取“以钱养事”办法,抓柑桔生产和相关农资经营服务。

二、发展构思

根据全县柑桔资源现状情况分析,着眼长远发展,建议在全县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带建立“三橙柑桔”基地23万亩,实施“2012”柑桔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到25万亩,柑桔总产达到250000吨。

一是建立20万亩脐橙基地。我县自1978年以来,柑桔生产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脐橙生产发展很快,在全县迅速形成了脐橙基地。罗脐35号、纽荷尔脐橙产品先后于1985年、1989年、1992年三次获得全国果品鉴评第一名和中国第二、三届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全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建议全县以归州、郭家坝、水田坝、沙镇溪、两河口、梅家河、九畹溪、杨林桥、茅坪9个乡镇为载体,建立20万亩脐橙基地,力争2020年实现脐橙总产200000吨。

二是建立1万亩桃叶橙基地。桃叶橙是我县自选的地方良种,风味甜香可口,品质上等,曾两次参加全国良种鉴评名列前茅。建议全县以屈原镇龙马溪、长江、链子岩、天龙、**峡、凤凰溪、屈原等村为龙头,辐射邻乡邻村,建立1万亩桃叶橙产业基地,力争2020年实现桃叶橙总产10000吨。

三是建立2万亩夏橙基地。夏橙产品是主要的夏令消暑水果,深受消费者喜欢。夏橙是我县1975年从中柑所引进的优良柑桔品种,在泄滩乡陈家湾村柑桔场试种成功,现已在泄滩乡海拔600米左右的沿江和溪河两岸地带广为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440亩,2008年夏橙总产达到5962吨,发展趋势良好。建议以泄滩乡陈家湾、万家、棋盘岭、黄家山、坊家山、水田湾、篙子坪、陈家坡等村为重点,建立2万亩夏橙基地,力争2020年实现夏橙总产20000吨。

三、复兴建议

(一)完善行政管理机构。根据外省外县行政机构设置经验,建议**县委、县政府召开四大家领导会议,研究**柑桔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成立**县特产局(确定为副科级单位),隶属**县农业局管理,并配备配齐局领导班子,内设人事股、脐橙股、特产股、办公室。确定职能负责全县脐橙为主的柑桔产业、茶叶产业、桑蚕产业、菌菇产业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指导,制定相关行政管理办法和技术措施,促进**以脐橙为带头的特产业复兴和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组纳新技术队伍。根据中发【2009】1号文件“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按照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尽快明确职责、健全队伍、完善机制、保障经费,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精神,建议县委、县政府召集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农业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乡镇农技中心机构重组设置,成立乡镇特产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站,隶属**县特产局和**县农业局分别管理,确定为行政事业单位。技术干部采取竞争上岗和公开招聘择优纳用,其技术干部工资、福利待遇、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定特产技术推广、生产发展、长远规划等相关产业职责,促进**脐橙产业走上专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道路。

篇2:对全县柑桔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我认为当前我县柑桔产业的现状可概括为三句话,即:“基础较好,问题不少,机遇看好。”

所谓基础较好,是指我县柑桔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积累了较多的栽培经验,目前已初具规模,初见效益。一是有较大的栽培面积。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大力发展,我县柑桔面积现已达7.4万亩,全县100亩以上的成片桔园已有63个,许多农民的房前屋后、空坪隙地都栽种了柑桔。据县农业部门统计,全县有一半以上的农户栽种柑桔,柑桔年产量达4万吨。柑桔已成为我县水果产业的“龙头老大”。二是掌握了比较过硬的栽培技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许多桔农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有的技术人员还走出会同到其他地方担任技术顾问。特别是县园艺场拥有一支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影响的技术队伍,他们发明的“两面三刀”嫁接法领先全国,蒋坤毅同志曾作为种植技术专家参加了湖南省脐橙栽培标准的制订。县科协甄继海同志发明的“果园竖筒施肥法”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三是引进、选育出了一批适宜栽种的优良品种。纽荷尔、朋娜脐橙和特早熟蜜桔等优良品种在我县广为栽种,夏橙、杂柑、官溪蜜柚等引种成功,特别是怀化市农业局在我县建立的柑桔采穗圃,从中国柑桔研究所引进了许多优良品种,如卡拉卡拉、富本红等。四是培育了有一定影响的柑桔品牌。我县属无检疫性病虫害柑桔产区,加上生产中较少使用化肥和农药,生产的柑桔属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口感较好。据中国柑桔研究所和华中农业大学评定,其含糖量、水份、维生素等均高于其他地方同类产品。在1997年以来的全省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我县脐橙年年荣获大奖,并在1998年荣获农业部检测中心优质证书,在全省第一个拿到了出国通行证。县园艺场注册的“会同神脐”在全国许多市场(主要是北京、香港、东北等地)小有名气,产品往往供不应求,有时甚至有价无市。

所谓问题不少,是指当前影响我县柑桔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十分突出,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产品多而不优、优而不多。全县7.4万亩柑桔中,橙类2.8万亩、产量0.9万吨,分别占柑桔总面积、总产量的37.8%和22.5%,其中优质脐橙面积仅5000余亩,进入盛果期的XX亩,仅占全县柑桔总面积的2.7%;市场上滞销的宽皮柑桔面积、产量分别占柑桔总面积和总产量的62%和77%,其中比较好销的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1.2万亩,仅占16.2%;在市场上竞争力最差的中熟蜜柑3.4万亩、产量1.9万吨,分别占柑桔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6%和47.5%;椪柑、血橙等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品种所占比重很小。由此可见,我县柑桔市场竞争力差、经济效益低的品种占多数,加上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失调,鲜果又集中在10-11月成熟,与市场需求周年均衡供应的矛盾比较突出。市场行情较好时,这些普通柑桔的价格可卖到0.8元左右/公斤,市场低迷时仅0.4元/公斤,有时甚至几元钱一担,效益十分低下。二是技术力量不适应现代生产的需要。我县广大农技人员知识普遍老化,急需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全县农技推广网络不健全,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重农资经营、轻技术服务,为民服务难以落到实处,许多先进的技术难以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三是产业化链条非常脆弱。全县既没有专业的水果批发市场,也没有柑桔加工企业,大部分产品以鲜果形式销售;柑桔产后处理、加工手段落后,“柑桔卖筐”的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弃园抛荒、毁园改种现象突出。近年来,由于出现柑桔“卖难”问题,昔日的“摇钱树”变成“赔钱树”、“伤心树”,桔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有的地方出现弃园抛荒、毁园改种现象,全县桔园面积呈逐渐减少之势。据县农业部门估计,全县有近万亩桔园抛荒或改种,县金实公司的600多亩桔园已全部改为种苗基地,岩头乡东风、墓脚、溪边等村就抛荒桔园1000多亩。

所谓机遇看好,是指我县柑桔产业虽然暂时步入低谷,但也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复苏机遇。比如,农业特产税取消后,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柑桔产业的复苏。又如,随着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统一市场,国外柑桔采后包装及品牌创意、营销宣传等都会使我国业界大开眼界,取优汰劣,引进吸收,特别是一些国外大型果品加工企业必定会抢抓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利用我国丰富的柑桔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在我国投资办厂,这对改变我国“柑桔罐头王国”的局面,为我国果品加工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带来许多良好机遇,促进我国果品加工业的飞速发展。再如,我县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均匀,无霜期长,土壤富含磷、钾成份,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我们生产优质柑桔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县出产的柑桔甜酸适中、口感较好,具有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据介绍,我县栽种的纽荷尔脐橙,其口味甚至超过了原产地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种植的脐橙。

二、发展我县柑桔产业的对策

1、正确认清形势,形成发展柑桔产业的共识。当前柑桔市场低迷,既有柑桔总量相对过多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结构雷同、产品没有特色、加工严重滞后的问题。发展柑桔产业,除了要认识和抓住前面所讲的难得机遇外,还必须正确看待这种暂时的“饱和”,切实统一思想认识,防止因噎废食,形成发展柑桔产业的共识。要看到当前普通柑桔市场饱和,但特色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在我县占绝大多数的中熟蜜桔尾张,一般售价每公斤0.3-0.7元,而特早熟蜜桔每公斤售价1.3-2.2元,优质脐橙的售价每公斤3-5元,连过来被我们作为劣质柑桔大量淘汰的南丰蜜桔也“咸鱼翻身”,每公斤售价达2-2.6元,且供不应求。这就充分说明,在柑桔市场普遍饱和的情况下,一些特色品种的市场潜力却不断上升,只要我们努力提高柑桔品质,柑桔产业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产业。要看到当前鲜果市场饱和,但加工潜力巨大。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柑桔总产量已达900-1000万吨,基本与我国目前的gdp和消费水平下的柑桔产量平衡点持平。从鲜果市场来看,当前柑桔生产正处于量的“过剩”阶段。但从加工来看,目前我国加工原料用果仅占总量的10%左右,而巴西(世界第一大柑桔产国)和美国(世界第二大柑桔产国)的加工用果比例高达65-70%。人口远远少于我国的美国,柑桔年产量达1500多万吨,但每年还要进口冷冻浓缩橙汁(fcoj)110万吨,相当于鲜果1650万吨。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如果把加工搞上去,我国柑桔市场仍有很大的空间。要看到柑桔产业暂时趋于滑坡,但恢复性增长的潜力巨大。当前因柑桔市场价格低迷,许多地方开始对柑桔进行砍伐或疏于管理,势必会对柑桔产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根据货盈价跌、货紧价扬的市场规则,如果我们巧抓“冷门”,加大柑桔管理和品改力度,就会在柑桔总量普遍减少的机遇中获得走出低谷的生机,且有可能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2、加大品改、低改力度,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发展我县柑桔产业,必须对现有劣质、低产柑桔进行品改和低改,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一是要因地制宜地推广一些优良品种。发展柑桔产业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我县已引进选育了许多适宜的优质品种,如特早熟温州蜜柑、纽荷尔脐橙、杂柑等品种。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不断扩大优良品种的规模,提高优质柑桔的产量。在品改时,我们要多采用高接换种的方式,少栽新树,尽量缩短生长周期,抢先进入市场,获得优先效益。二是要鼓励适度规模经营。零零散散成不了气候,提篮小卖做不成产业。我们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促进农村土地向柑桔种植大户集中,大力扶持柑桔大户的发展,促进柑桔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要制订柑桔品改的激励措施。可考虑借鉴80年代开发柑桔的一些做法,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移民资金中调剂部分资金,建立专门的柑桔品改基金,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对品改大户和为品改作出贡献的技术人员、乡村干部进行奖励,在全县上下形成抓柑桔品改的强大合力。

3、加强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柑桔产业的科技含量。在当前开放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缺乏科技含量的柑桔产业是很难立于不败之地的。针对制约我县柑桔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健全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按照强化县一级、稳定乡一级、延伸村一级的要求,配齐、配强农业技术人员,鼓励他们开展技物结合的有偿服务和技术承包,鼓励他们以技术入股或其他方式参与柑桔产业开发,既解决自身的生计问题,又为柑桔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要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突出抓好套袋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生产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树立会同柑桔品牌形象。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在柑桔生产中,除了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技人员的作用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技能培训,培养大量的农民技术人才,为柑桔产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只有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普遍增强了,科技素质整体提高了,柑桔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篇3:对全县柑桔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1 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随着全国柑桔面积的急剧扩大及标准化果园的建设, 产量迅速提升, 柑桔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而柑桔产业在北缘产区, 尤其是山区规模小, 零星分散, 市场竞争力小, 且近30年来普通柑桔销售价格基本没有变化。

2008年, 四川省广源旺苍县的“蛆柑事件”给柑桔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不散, 从而使一部分懂技术会管理的青壮年经营者或承包大户弃园而外出务工, 使部分柑桔园出现撂荒, 甚至荒废。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和房地产的过度开发, 务工收入的提高与种植柑桔的可比效益下降, 是影响柑桔产业发展的困境之一。

2 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存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 对土地流转、家庭农场、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组织有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但山区农民受传统观念“田地不让人”的影响, 对土地流转接受困难。同时受种植规模品种、效益的影响, 愿意经营者并不多, 也不那么迫切。虽然也有企业老板, 有资金实力的人承包柑桔园, 但各自的心态并不同, 由于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所建的柑桔园地理条件、区位优势较好, 经营者大多数都准备或者从事二、三产业或自己开发, 或等待上级开发, 以从中谋利, 真正以经营柑桔产业为主者较少, 因此, 村组干部对外来承包者持疑问态度, 对土地流转更是持观望态度, 这样也影响柑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3.1 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为了使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 郧县县委政府从2012年开始, 在稳定面积适度发展的基础上利用整合资金和专项资金支持柑桔产业, 改善生产条件, 经营条件, 以促进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1,2]。

2012—2013年利用有限整合资金在杨溪镇刘湾村建千亩柑桔示范园, 已建成33.33 hm2, 修筑园区道路2 000 m, 建旱地水窖20口, 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5盏, 整理果园内垄带20 hm2, 安装微喷滴灌设施20 hm2。

同时, 对汉江沿岸柑桔产业乡镇的10个重点村提供数量不等的改造管理资金, 利用退耕还林后扶资金对柑桔生产重点村进行技术培训。连续3年把柑桔种植大户、合作组织负责人送到十堰科技学校进行技术培训, 为柑桔产业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3.2 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为了有力地推进柑桔产业持续发展, 县主管部门正积极引进有资本实力的人士进行柑桔园经营[3,4,5]。由村、组做好农户的土地流转工作, 相关配套项目向经营者倾斜, 2013年10月某有资金实力的人士经营杨溪刘湾千亩柑桔示范园, 目前各项管理工作正有序进行。

在2013年10月下旬, 湖北省果业协会组织的优质柑桔评审及展示会上, 郧县农业局选送的6个柑桔样品中有5个样品获湖北省“优质水果”荣誉, 其中4个样品是柑桔种植大户选送。

2013年11月, 郧县“汉江牌”柑桔在国家柑桔延续注册。同时郧县被列为湖北省2013—2017年全省三大重点推广区之一“丹江库区特色柑桔生产区”之一 (另有长江中游柑桔带清江流域柑桔带) 。

县柑桔产业办已连续5年派出5名中级以上职称每人包2~3个乡镇抓3~5个重点村进行柑桔生态栽培技术和柑桔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目前, 正在积极引进柑桔深加工企业入驻农产品加工园区, 为果农增收拓宽了渠道。

核心水源区柑桔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 提升管理效能, 对保持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持一江清水永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发展壮大柑桔产业是各级各部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姜长云.解决“谁来种地”问题需要新思维[N].经济日报, 2014-02-18 (16) .

[2]王平杰.调水源头幼龄桔园基础建设与清洁生产[J].现代园艺, 2012 (19) :77-78.

[3]王平杰, 曾佳.影响郧县幼龄桔树适时结果的障碍因素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 2013 (4) :289-290.

[4]赵美琼, 李冬云, 董德祥, 等.华宁县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果业信息, 2013 (9) :21-23.

篇4:对全县柑桔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江西;柑桔出口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6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11-1

1 江西柑桔产业基本现状

目前江西省的柑桔类水果品种主要有赣南脐橙、南丰蜜桔、新余蜜桔、靖安碰柑、遂川金桔、寻乌蜜桔和新干三湖红桔等,主栽品种和出口品种主要为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和新余蜜桔。

1.1 桔种植情况

江西气候土壤适宜柑桔类的生长,其中赣南地区脐橙种植面积超过180万亩,年产量达210万吨;抚州的“南丰蜜桔”甜酸度天然黄金比例搭配,品质优良,现种植面积约60万亩,产量达80万吨;新余蜜桔经过20多年的筛选、培育、中试和推广,成为继南丰蜜桔、赣南脐橙之后的第三大主推柑桔品种。

1.2 桔出口情况

2008-2009年度,江西柑桔出口11.6万吨,货值6246.6万美元,比2007年度分别增长30.3%、90%、44.1%,出口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0%,出口国别达23个,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加拿大、欧洲等水果高端市场销量也在逐年增加。其中,南丰蜜桔对印度尼西亚连续两年出口量创下新高,2008-2009年度出口量达116200吨。

2 柑桔产业出口遇到的问题

江西柑桔出口起步晚,底子薄,要大量出口还需解决诸多问题。

2.1 遭受国外技术壁垒

作为农产品,柑桔较容易遭受国外技术壁垒影响,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不断颁布新的技术法规,扩大管制范围;不断对农产品增加检验检疫项目,要求更加严格。同时,各国对农药残留关注的项目多,农残检测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耗费了时间,延缓了通关速度,出口贸易风险加大。因桔小实蝇因素,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至今未对我国开放柑桔市场。

2.2 企业规模小,标准化水平低

江西柑桔生产模式多为松散式、粗放型经营,果农的安全、绿色生产意识总体不强,病虫害和农药的施用得不到科学控制,产品质量因标准化水平低,无法树立自己的品牌。目前,江西以“公司+基地+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的大型龙头企业较少,51家出口柑桔包装厂中,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不到10家,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同时,行业组织发展滞后,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出口市场风险和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不强。

2.3 外销市场过于集中

在销售区域上,江西柑桔的出口产区主要集中在南丰县和赣州地区,外销市场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和俄罗斯等非柑桔产区,近几年由于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其消费水平降低,影响了江西柑桔的出口。而在销售时间上,由于两个出口产区的防腐保鲜技术落后,只能以鲜果出口为主,而鲜果的上市时间短而集中,因此出现了产量越大,企业的销售压力越大,价格越低,利润越薄的现象,严重打击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4 意识不强,市场秩序不规范

江西柑桔习惯以地域或产地作为品牌名称,如赣南脐橙和南丰蜜桔。但是,以地域或产地作为品牌名称排他性弱,不利于竞争,也不利于消费者甄别产品。加之两地的柑桔生产企业的原产地标志保护意识较弱,导致市场中假冒产品层出不穷,鱼龙混杂,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削弱了竞争力,难以与外地柑桔相竞争,更难以与国外品牌柑桔相抗衡。同时,大量对外供货导致逃漏检现象依旧存在,达不到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以次充好,通过非法渠道出口,扰乱了柑桔市场正常秩序。

2.5 配套不完善

江西柑桔产业起步晚,从种植到出口的产业化体系还不完善。许多柑桔生产企业为中小企业,甚至相当部分企业仍处于原始作坊状态,种植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生产完全受制于自然环境,加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资金投入不足,灌溉和施肥得不到保障,柑桔品质不稳定。

3 柑桔出口的建议

3.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确保质量安全

一是对化学投入品严把准入关。对农药、化肥、保鲜剂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加强监管,杜绝高毒、假冒的化学投入品使用。二是加强对果园周边环境和有害生物的监控。加强对果园和包装厂用水污染的监测,定期抽查土壤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情况,禁止果园周边建立高污染工厂。开展有害生物监测,将疫情遏制在萌芽状态。三是推广柑桔标准化种植和产后商品化处理。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保鲜和包装、贮藏设施设备,鼓励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生物肥、生物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四是加强对出口企业法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和诚信守法意识水平。

3.2 发展自有品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强化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的出口龙头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护赣南脐橙、南丰蜜桔等地理标志产品,支持发展自有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品牌声誉和固定的消费群体,为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3.3 产业配套设施,开拓新市场

加大对果园、包装厂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使用冷藏、低温和臭氧等方式仓储、运输和现代化分选设备的企业给予一定支持,提升产品后续商品化处理水平。对出口柑桔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制度,对诚信度高的企业按规定给予检验检疫便利措施,并实施口岸直通放行。

3.4 信息收集,稳定国际高端市场

及时掌握和收集输入国检验检疫信息,指导出口企业根据输入国SPS 协议的实施动态,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全面开展植物疫情监测,针对美、日、韩等水果高端市场,对这些国家关注的有害生物的非疫区进行划定并对外公布,对疫区产品制定检疫处理方法和标准,在国家层面主动与这些国家协商谈判,促使这些柑桔高端市场尽快对我柑桔产品解禁。

参考文献

[1] 张红燕,李莲英,陈志国.良好农业规范在农业中小企业的实践与推广[J].农业考古,2009,(3).

[2] 彭小如,肖秋云,罗少林.江西柑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南方园艺,2010,(4).

作者简介:张红燕(1967-),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学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经济法律教研室主任,教授,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方面的教学工作。

篇5:农信社支持柑桔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六里坪镇柑桔产业发展情况

调研组通过与六里坪镇政府农业办公室、农技站、柑桔服务中心有关领导座谈,深入到六里坪镇杨家川村、狮子沟村走访柑桔种植大户、柑桔农户、柑桔打蜡厂,对六里坪柑桔产业发展情况和信用社支持柑桔发展运作情况进行了了解。六里坪镇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试种柑桔,是全市最早引进种植柑橘的乡镇。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目前柑橘已成为六里坪镇一个著名的农业产业品牌,也成为丹江库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导产业。,六里坪镇作出了《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其中勾画了到的柑桔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推进产业化经营的任务和主要措施。六里坪按照产业化思路,扎实推进柑桔这一优势产业的开发,柑桔产业的发展已初步呈现出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点,桔农对产业化经营有了直接感性认识,使农业迈出了由传统向现代的第一步。基地规模和质量,产品产量和效益,开始初具产业化经营的特点。

发展现状:传统产业欣欣向荣。

(一)产业规模已经形成板块。六里坪镇近年来柑桔连年丰收,销售形势良好,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被列入湖北省优质水果板块基地。到底,全镇桔农总户数8035户,柑桔面积已达5?4万亩,年产量3300万公斤,产值1.98亿元,桔农每户平均年毛收入达24600元以上。其中种植规模10亩以上的户数204户,4327亩;种植规模50--100亩的户数22户,1525亩;种植规模100--300亩的户数8户,1030亩;种植规模350亩的户数1户:种植规模400亩的户数1户。

(二)标准示范工程作用初显。六里坪镇大力推广标准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发放《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挂药瓶、挂杀虫灯、套果袋和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等方式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先后改造低产园1万多亩,加强了果园路网建设和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全镇已形成了五指山园艺场示范基地,实现了自动喷灌和水利设施配套,推进了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六里坪镇被国家质检总局和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全国第五批和湖北省第二批柑桔标准化示范区,镇属五指山园艺场向上申报柑桔绿色食品认证,以“武当”品牌为代表的丹江柑桔不仅打人北方市场,而且走出了国门,出口到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

(三)良种繁育建设开始起步。针对前些年柑桔产业出现的苗木乱引、乱繁、乱栽等突出问题,六里坪镇注意狠抓良种引进,加强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近几年六里坪镇开始建立全镇良种繁育体系,规范苗木市场经营行为,先后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了一些脱毒优质新品种,新建良种采穗圃50亩,通过建立苗木招标难度,进一步规范了全镇苗木市场秩序。

(四)龙头企业建设开始建立。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全镇已引进柑桔打蜡和分级包装生产线5条,建立柑桔打蜡厂4家,以此为龙头,带动了全镇柑桔档次的提升;二是依托大型果园场组建龙头企业,如五指山园艺场,由生产经营大户和专业场组建了十堰市级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柑桔产业的深度开发,促进了产品销售,开拓了市场,增加了桔农收入。

(五)协会组织初步发挥作用。六里坪镇已经成立了一个柑桔协会和一个柑桔合作社。虽然在营业执照,注册资金,协会章程,规范运作等方面还有待规范,但还是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柑桔产业的产业化经营,在企业和桔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各地产业协会积极外出联系开拓市场,帮助桔农外销产品,促进了柑桔的销售,增加了桔农收入,促进了桔农科技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了桔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合作意识,产销协会为柑桔的产前管理、产中服务、产后加工及销售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和指导,帮助桔农开展桔树修剪、基地翻土、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治及销售信息的发布、市场联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等具体工作,为柑桔发展和桔农增收起到了强有力的导向、保障作用。

(六)初步建立起科技推广队伍。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六里坪镇柑桔产业已初步培育了一支科技推广队伍,一年分几次,以科技小分队的形式,以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场为重点扶持对象,以标准化生产操作为重点培训内容,深入桔农家中和田间地头,发放资料、指导生产,狠抓了关键技术的落实,提高了桔农的科技应用能力。产业示范基地,在引进新品种、培训新技术,引导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存在的问题:产业链条有待形成。

一是品种比较单一,上市时间比较集中,贮藏保鲜技术不成熟,同季内大量上市,使得价位压低。

二是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比较陈旧,建园标准差、规划起点低。主要表现在:密植园比例过大;品种布局与结构杂而乱;生产配套设施不完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混乱等等,严重地影响了产品品质。

三是缺乏统一的技术管理,全镇5.4万亩柑桔具有相当规模,但在栽培管理技术上众说纷纭,尤其是在修剪、病虫防治、施肥与地力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因而导致产品品质连年下降。

四是检疫性病虫害严重威胁着产业的安全,主要是柑桔溃疡病和柑桔大实蝇,这“一虫一病”,虽然通过多种控制手段使该病受到了最大限度的遏制,但终究没有得到根治,依然严重威胁着产业安全。特别是受病桔影响,使整个柑桔销量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五是市场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桔农的生产情绪。六里坪镇柑桔在鲜果销售环节上出现了暂时滞销现象,产地平均每公斤售价下滑0.3元左右,严重措伤了桔农的生产积极性,采后培管桔农不足10%,春节清园率不足30%,春肥施用量不足正常年份的40%,桔农在培管上的瞻前顾后,势必将导致该产业产量和品质的再度滑坡,成为该产业发展的新的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六里坪镇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以扶持。一是编制了柑桔产业5年发展规划,详细规划了全镇—柑桔产业发展计划,计划改造低产园30000亩,发展精品园10000亩,新建基地10000亩。二是更进一步的探索柑桔鲜果保鲜技术,最大限度的延长鲜果市场持有期。三是加大品种更新换代力度,寻求抢占市场的品种优势。四是采取有力措施,围歼检疫性病虫害,却保产业安全。五是创办柑桔鲜果深加工企业,打消桔农卖难的顾虑。六是在产品经营方面虽然采取了大量的补救措施,如:举办柑桔节,承办全国柑桔学会年会和各种以柑桔为主题的联宜会、组建柑桔调运指挥部等一系列措施,全力促进柑桔形成一条龙化产业。

二、六里坪信用社支持柑桔产业发展中呈现的问题

近年来,六里坪信用社为了满足和适应辖内“三农”以柑橘为主体的生产发展的需要,依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小额担保贷款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截止4月底,六里坪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为15889万元,比年初增加375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9625万元,其中农业贷3549万元,占贷款总额37%,不良贷款总额为1885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9.6%。调查发现,信用社支持与柑橘发展需求之间的不相适应亟需解决。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的偏差导致信用社支持定位转移。近年来,随着六里坪镇工业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得六里坪信用社在支持服务的定位上侧重于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支持,而出现了抓大放小、重工弃农的倾向。

二是桔农贷款额度小而难成信用社农贷重点。据统计,目前用于支持农户发展柑桔产业小额贷款户数109户,金额273万元,仅占贷款总额的2.8%。调查中我们得知,目前六里坪信用社有5名信贷客户经理,在服务上要承担该镇20个行政村10856户,39455人的金融服务与咨询,工作担子比较繁重,工作精力不够,加之桔农贷款大多采用的是桔农小额信用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小,投放的户数分散、管理难度加大,对贷款的用途和额度限制较为严格,导致了信用社对桔农贷款的支持积极性不高。

三是金融机构追责力度加大使得小额贷款营销热情走低。由于近两年来,各级金融机构对违规违纪信贷人员追责力度不断加大,负责六里坪区域的武当山信用联社先后为此开除了几名严重违规违纪的信贷人员,使得很大一部分信贷人员对贷款营销存在恐贷、惜贷、惧贷的顾虑,怕承担责任、怕责任追究,对小额贷款营销签订的“四包一挂”存在很大的消极思想,特别是对桔农贷款态度消极。

四是桔农贷款风险高驱使信用农贷投放谨慎。由于柑桔产业受病虫害、自然气候等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低下,使其对信贷投入上容易出现到期贷款逾期率占比较高的现象,加大了贷款风险。如:四川柑桔出现的“大虱蝇”现象,导致柑桔滞销、难卖、价格低下进而引起到期贷款逾期难还的问题尤其突出。据统计截止目前,六里坪信用社发放的桔农贷款,因发生的病虫害、干旱导致贷款无法按期归还和已经形成不良贷款的还有78万元,占当期支持桔农贷款总额的28.6%。由于逾期率高,使得信用社和营销人员对桔农贷款投放持谨慎态度。

三、加大六里坪信用社支持柑桔产业发展的建议思考

经过调研发现,六里坪信用社在支持柑桔产业中形成的“两大两小”的反差突出:一边是整个六里坪镇柑桔年产量3300万公斤,产值1.98亿元,存款市场巨大,贷款商机巨大;一边是柑桔贷款金额273万元,占比2.8%,投入小,支持小。如何解决这“两大两小”矛盾,就六里坪信用社而言,关键是要改变思想观念,立足“三农”定位,抢抓市场机遇,强化措施,大力支持六里坪柑桔产业化,在支持柑桔产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坚持以支农为己任,在“转、提、扩”上找突破,提高战略定位。就是要通过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贷款额度,扩充小额贷款市场。“三农”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农村信用合作社赖以生存发展的立足点。就六里坪镇而言,在制定的全镇《—柑桔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在五年中全镇柑桔发展将需要投入4600万元,其中上级扶持3320万元,自筹1280万元。这对六里坪信用社来说,无疑是一个较大的存贷款市场。对此,信用合作社首先要在思想定位上进行校正,克服当前对桔农贷款“饱和论”、“低效论”、“无用论”的.思想,迅速调整经营策略,要把当前农信社的改革、发展与支持服务三农的信贷投入有机联系起来,把支持柑桔产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加大对柑桔信贷的有效投入,去赢得广大桔农朋友、地方党委、政府对信用社改革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二)坚持以柑桔产业为依托,在“产、供、销”链条上找突破,提高服务层面。六里坪信用社要依靠地方政府对柑桔产业的支持力度,依托柑桔产业整体发展来寻找信贷支持的突破。一是要在规模种植、加工大户上找突破。调研组通过对六里坪镇杨家川村、狮子沟村柑桔种植大户、加工大户的调查走访情况来看,他们对信贷资金需求还是比较迫切。如:通过座谈得知,对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来讲,他们年投资化肥、农药、管理费在10万元左右,年实现毛利润20万元左右,净利润在8一10万元之间;对柑桔打蜡加工户来讲,他们对资金的需求集中在收购其他散户柑桔加工和支付人工工资方面的临时周转,这些户需求资金在10万元左右,年经营利润在16万元左右,因此抓住柑桔种植大户、加工户是实现信贷资金的有效突破口。二是政府加强农村产业引导是关键。要通过政府的调节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基地建设,支持农副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进“公司+基地+桔农”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尽量减少桔农的投资风险。加大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支持桔农自愿结合,民主办社,让更多的桔农主动参加专业合作社,并在财政投人、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倾斜。运用市场信息、政策引导、龙头带动等多种手段,扶持“三高”农业、个体民营及私营经济发展,实现六里坪镇柑桔深加工、精加工,拓宽桔农的投资领域,多方增加桔农收入。出台更有利于柑桔发展的优惠政策,引进技术、开拓市场,在税收、费用等诸多方面利农、惠农,防止急功近利,进一步激发桔农的投资创业热情。信用社要加强对柑桔整个产业链条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桔农,支持柑桔协会,支持柑桔合作社,支持打蜡厂,全方位支持柑桔产业链条。要配合政府加强农村信用建设,培养桔农的诚信意识,努力营造区域内诚实守信的金融生态环境,形成资金、技术、市场的“洼地效应”,创造有利于向农业投入的大环境。

(三)坚持以信用社绩效考核为手段,在“权、责、利”机制上找突破,提高服务激情。一是完善信贷管理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信贷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信贷人员在合理的制度约束下营销柑桔贷款。二是改进业务运作机制。要在工效挂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实施信贷人员业绩和报酬的捆绑式经营,大大调动信贷人员开展柑桔贷款营销、管好柑桔贷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三是要结合桔农小额信用贷款将柑桔贷款额、贷款面、贷款质量等指标作为度量和考核六里坪信用社经营成果重要指标,要对柑桔贷款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检查,落实有关部门和个人的柑桔贷款管理责任制,要把柑桔贷款的发放和管理质量、桔农对其服务的满意度同个人的收益水平直接挂钩。

(四)坚持以金融信用流程为核心,在“简、快、便”手续上找突破,提高服务品质。一是扩大评审面。结合市联社开展的“进千家,入社区,走百企,访千店”活动,深入桔农家庭,大力推行《桔农贷款证》,实行和扩大桔农评级授信面和发证范围,可将信用、抵押、保证三种贷款方式因贷款对象的不同分类使用改进为一体化的综合使用,即通过对桔农家庭资产、经营项目、经营能力、经济收入、信用程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估测算,评定信用等级,每年评定一次,发放《桔农贷款证》,并根据信用等级,一次性核定信用贷款额度,年内在贷款限额内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使发放桔农贷款像支取存款一样方便。二是延伸贷款用途。要根据大部分桔农贷款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的特点,进一步扩大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范围,积极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林果业种植贷款,满足不同桔农的贷款需要;对桔农的生活消费性贷款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根据桔农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给予大力扶持,以不断提升桔农的生活层次和质量。三是优化服务机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电子信息系统,为桔农提供急需的致富技术和信息;要建立信贷联系户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当好桔农的致富参谋和金融顾问;信贷人员也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整体素质,不断增强信贷支农本领;要建立绿色通道,设立专职窗口、专职人员,做到桔农随到随贷,随用随贷;要借鉴邮政小额贷款、农行惠农卡等管理经验,在有效防范贷款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程度,减少贷款环节,降低贷款门槛,提高服务效率。

篇6:对全县柑桔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林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而且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各项产业的培育提上了日程,其中,林木产业发展很快由小到大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成长阶段。尉氏县在这方面也取得较大成效,林木产业已成为全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一、发展现状

尉氏县林木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25万多亩,林木4500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4.6%。全县木制品加工企业250多家,年加工木材4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20亿元,创利税2亿元以上。目前,该行业的企业已发展到256家,龙头企业有河南阿凡达精工家具有限公司、尉氏县森腾木业有限公司、开封市新茂森木业有限公司、尉氏县华誉木业有限公司等,一个新兴的豫东最大木材加工基地正在形成。目前,产品已由最初的板材加工发展到精细的高档家具、装饰材料、建筑材料、防腐材料等四大类,十几个品种,产品远销欧洲、日本、韩国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受到了海内外广大客商的赞誉和好评。2011年,全县木业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37391万元,同比增长25.9%;河南阿凡达精工家具有限公司实现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37.4%;尉氏县森腾木业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9亿元,同比增长23.4%。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但企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抗风险能力不强。近几年来,尉氏立足当地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特色产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区域特点日益突出。但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少,全县木业企业中规模企业不到1/10,缺乏和大企业抗衡的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缺少和国外大客户谈判的砝码。

(二)受人力资源的制约,经营者队伍还不十分适应发展的需要。在调研中发现,少数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其经营者的素质往往相对较高,他们对行业发展的前景有信心,能较好地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管理上也比较科学,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比较好。但有个别企业因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科学管理水平低下,造成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并基本上采用原始的家族式管理,在管理层次上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产业链初具雏形,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从产品结构看,尉氏在杨树综合利用上处较高的水平,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但由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设备引进能力还不够强,造成林木产业链条不完善,距离产品生产的高端还存在相当差距,产品附加值不十分高。同时产品加工单一,主要是对杨木资源的加工利用上,并且中低档产品比例大,高质量、高档次、环保型和功能型林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没有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企业规模不大,融资渠道单一。虽然尉氏县林木产业近

年发展迅速,但目前规模以上企业不十分多,大多数是小型个体经营,相当部分企业多为有厂无证,因固定资产难以得到核算,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企业想在做大做强方面得到进一步扩张,却在得到商业银行资金支持方面比较困难,金融部门怕贷、惜贷的情况严重,利用民间资金成本又相对过高,融资难阻碍了尉氏县林木产业集群的整体快速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确立产业发展战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当前和今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尉氏林木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面对复杂的产业发展形势,关键是要利用好自身的林木产业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确定符合县情的、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即以板为心,多元发展。力争在3-5年内,形成以板材为核心的多系列、多品种、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庞大的家居装饰用材和高档家俱产业集群。根据发展战略,要成立尉氏县林木产业发展专门机构,制定出涉及产业发展所有要素、结构完整、前瞻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二)加强队伍建设,夯实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尉氏县的大部分林木产业企业即没有管理团队,也没有技术团队,职工队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产业人才队伍已经不能满足和支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虽然政府出台了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但在林木产业中,就现状而言,人才队伍建设形势不容乐观。当务之急,为实现尉氏林木产业的长足发展,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走引进和培养并重的人才战略,在加大产业急需的科技、管理、营销等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统筹县内外培训资源,建立优惠政策与培训实绩相联系机制,建立培训评价制度,明确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责任和任务,加大在岗人员的培养力度,逐步解决优质人才资源不足问题。

(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企业在大环境影响下,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生存状况的差距,充分说明了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原来的资本竞争逐步转变为管理竞争。目前尉氏县林木产业中的大部分企业管理科学化水平不高,集中体现在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品牌管理等环节,直接影响着产业的整体发展,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管理强化培训,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和模式,通过标杆引路、行业推动、骨干先行和带动一批的办法,使一批综合实力较强、发展前景广阔企业在管理水平有一个新的提升,实现行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四)加强对外合作,提升行业竞争力

积极广泛而卓有成效地对外交流与合作,是增强中小型企业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的有效方式。县农林、科技、工信等有关部门要主动发挥职能作用,有针对性引领尉氏林木企业和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进行信息、科技、管理合作和共建工程(技术)中心,提升的行业竞争力;要靠强靠大,密切与有核心竞争能力或综合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开展产品和技术等紧密合作,形成紧密型经济共同体,利用他们的优势发展壮大尉氏县林木产业企业;要积极参与内外地林木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加强对上下游供应链等的整合力度,促使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五)实行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力度

篇7:对全县柑桔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安排,12月上旬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李甲中的带领下,县人大科教文卫委主任吴玉梅,县人大农工委主任李留俊等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到县自来水公司,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调研方式收集掌握情况,对全县土地管理工作现况有了基本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积极开展用地服务与资源保障工作

一是加快用地报批,保障城市发展用地。紧紧围绕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民生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开展用地服务;

二是严格实行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目前,已成功出让土地11宗,面积336亩,出让价款2.23亿元;划拨土地3宗,面积107亩。完成新一轮城区和建制镇基准地价更新。

三是深入推进土地闲臵浪费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积极把土地闲臵浪费专项治理与“双清”工作相结合,对2011至2012年新发生的“四类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2、扎实推进各项基础业务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已全部完成,并经省市验收通过;正在启动全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是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分别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把耕地保护列入政府目标和个人实绩考核,增大耕地保护在年终目标考核分值和系数,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4.27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11.34万公顷以上。

三是稳步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工作,成果已上报至省国土厅审查,可增加产业集聚区用地空间7700亩。

3、狠抓土地执法监察与信访稳定。

配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中共正阳县委、正阳县人民政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2012违法用地案件依法向县法院移交,并申请强制执行。今年共集中组织拆除22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60多座,恢复土地面积12000平方米。认真落实领导带案下访制度,今年以来,我局共接待来访190起,291人次,受理12336举报电话11起,并全部妥善处理,信访人对案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二、存在问题

1、关于供地率问题

报批征收土地较多,而土地供应量较少是目前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大量的土地未供而闲臵,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继续扩大建设用地面积,造成大量土地空闲、粗放浪费,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和恶性循环。据统计,仅2011-2012我县共上报省政府累计14个批次,总报批面积366.5146公顷;止目前,仅供应土地24宗,供地面积81.9587公顷,批后供地率只有22.36%;还有将近3000亩的土地可以直接用于项目建设。分析其原因:一是没有合理的用地计划。二是城市规划随意性较大。没有严格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往往为了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调整或修改规划,追求招商引资的成效,忽视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土地开发利用布局粗放分散。三是产业区功能分区不明确。很多建设项目没有产业归属感,企业自己提出用地方案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挑选土地,造成用地局面混乱,既没有连片,又没有集聚,项目安臵区不明显。四是招商把关不严。很多项目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利用政府急于招商的心理,吹嘘自己的投资额度,实则根本没有投资,占据有利位臵是为以后的变相开发打下基础。造成大量项目效仿,形成了恶性用地循环和空闲土地。

对策和建议

一是重视土地利用计划。在土地报批中,充分认识土地利用计划的指导作用。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批供两条线的指标均衡,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计划,量入而出,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用地报批,从源头上把控土地的报批量,减少供地基数。

二是加快供地工作力度。对条件成熟的土地要尽快履行供地手续,为提高供地率,要加快土地供应速度,优先利用存量的已报批土地。

三是科学规划,系统分区。系统科学的产业分区对于形成规模化经营、产业集聚和共同发展,增强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根据产业区规模,确定科学的功能分区和产业规划。功能区内严格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建造标准化厂房,加强招商引资力度,节约集约用地。

四是要严把招商引资关口。招商引资工作不要一味的追求“量”的增加,而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真正把一些有实力的能起到带动性的产业项目引进来,提高用地质量和效率,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五是加大宣传推介工作。在供地前,加大对拟供土地的宣传力度,举办土地出让推介会,让更多的有用地意向的人和企业了解并参与到我县的土地出让工作中,增加招拍挂出让土地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供地市场,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土地竞买上来。

2、关于旧城改造工作

一是拆迁难度大,致使项目进展缓慢。目前旧城改造项目大多位于我县的腹带,这些地区建筑密度很高,但配套设施配备较差,在此片区居住的居民拆迁补偿要求高,致使旧城改造拆迁成本不断上涨,带来拆迁工作量大,任务重,进展缓慢的问题。二是土地收储难度大。我县旧城改造涉及范围广,面积大,涉及居民和单位众多,土地收储前期工作量大。

建议和对策

一是旧城改造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采用适当的规模,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城改造。

二是黄金地段尽量多建商业、服务、办公、娱乐等经营性房屋,以增大再开发的价值,收回资金,用于贴补经济效益差地段的旧城改造。

三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政府要制订与旧城改造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技术标准来管理和约束旧城改造行为,减少开发活动中的盲目性和投机性;政府要加大对旧城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改造好旧城区的基础设施环境。

四是加强规划引导。规划部门要对旧城改造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系统的改造规划,协调解决空间布局、用地调整、等问题。

3、关于加快供应道路、绿地的问题

目前我县大部分的道路和绿地虽然已经建成并使用,但未履行供地手续。分析其原因:一是政府不够重视,道路和绿地未完善供地手续,便开工建设。二是没有政府部门充当业主。道路和绿地属无偿划拨,履行手续并不复杂,但却不知道具体划拨给谁。县建设局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均不愿意充当业主。

对策和建议

政府要高度重视,抓紧时间确定道路和绿地用地的业主,按照核发《划拨用地使用权决定书》的程序和要求,完善规划和用地手续,尽早实现供地。

4、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由于农民的心态比较复杂,有的认为统一搬到集中至居住点,生活方便,交通便利;也有的认为现在责任田离家近,耕种方便,搬到中心村后,耕种不方便,因此不愿意搬迁。另外,经济补偿很难让所有人满意。对于那些房舍比较旧的农户和那些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已是半工半农或半商半农的农民来说,这是好事;而那些房屋比较新、以种田为主的农户认为,给经济补偿也不划算。

对策和建议

一是群众自愿原则。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始终把农民的意愿、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乡镇政府的名义在项目区显著位臵向社会公告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内容,同时组织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让广大群众了解拆迁的有关事项并进行监督。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宣传标语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了解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意义,了解复垦的目的、复垦步骤和相关政策,争取群众理解、支持、配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三是加大组织力度。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意见与拆旧区补偿方案,成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镇长具体负责,国土所、村镇中心、司法所、财政所等为成员单位,负责协调解决拆迁安臵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四是落实奖惩机制。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建立一把手领导总负责机制。在年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结束时,对各乡镇拆旧复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比,任务完成较差的乡镇,不能参加评优评先。

5、关于企业违法占地问题

由于多数企业都是招商引资过来的,又是我县的支柱产业,所以面对他们的违法占地行为处臵起来比较棘手。

对策和建议

一是通过政府对企业的领导谈话,向他们通报违法用地情况,讲解有关法律、法规,阐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立场。

二是责令违法用地企业全部停工,下达法律文书,限期补办用地手续,并将违法用地典型案例进行电视曝光。

三是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对违法占地企业进行断电停水,不许其开工建设。

四是组织对企业违法用地进行测量,取得第一手图件资料和勘测定界资料,掌握违法用地的全面情况,以便处理。

6、关于小产权房清查问题

目前小产权房数量众多,且待建、在建、完工和已经入住等各种形式都有存在,不可能全部拆除或没收,也不可能短期内将其占有的农村集体土地全部征收为国有土地,将小产权房全部转变为大产权房。若仅仅采取强制拆除的办法,也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一是拆除后的小产权房所占有的农村土地未必能很快复耕,且复耕质量也未必能保证与建房前一样好;二是造成大量在建、已建的住房建设资金和建筑材料被浪费,这是对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三是拆除后使得部分购房者“无家可归”,很可能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要及时组织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精通的同志,统筹安排,合理分工,抓紧开展小产权房清查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重点对在建、在售的“小产权房”项目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二是是突出清查重点,确保数据真实。坚持“属地管理、乡镇主体、部门配合”的方针,各乡镇要对本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小产权房”项目逐宗清查、登记造册。要把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乡镇集镇街道(市场)等为名义,违规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行为作为重点,实事求是地摸清各类“小产权房”底数,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对本辖区内“小产权房”清查底数不清、瞒报漏报迟报、隐瞒事实、纵容包庇、的,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实行责任追究。

三是把握政策界限,分类处理问题。要按照“自查为主,突出重点,重在整改,区别对待”的原则,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把握政策界线,坚持分类处理,对已建、已售的“小产权房”,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的,要依照《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等规定,补交相关税费后,依法完善相关手续。对乡镇新型农村社区、集镇街道建设及在建、在售的“小产权房”项目,无论目前有无手续,一律坚决“叫停”,从现在起严禁乡镇违规收取耕地占用税,违法违规用地一律不得收取耕地占用税,凡发现乡镇默许纵容违法占地建房或对农民空地收取耕地占用税的,凡出现乡镇辖区内因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和“小产权房”问题引发信访问题的,对乡镇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坚决严肃问责;各乡镇对辖区内顶风违法建设、销售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小产权房”案件,要公开曝光处理,该拆除的坚决予以拆除到位。

7、关于“双清”工作

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多数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清查处理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建议和对策

一是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要严格按照规定依法接受处理。对手续不全但符合城市规划的,限期补办手续并补缴规费;对轻微影响城市规划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处理意见限期整改,并补缴规费后办理手续;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住建局下达责令限期拆除的决定,逾期未执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是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未按规定缴纳规费的,由有关部门下达追缴通知,县“双清”办负责督促落实;对仍逾期不缴纳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对不按“双清”通知要求办理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由“双清”办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其在规定期限内接受处理,逾期仍未接受处理的,有关部门依法暂停办理其房屋销售、抵押登记和新建项目的规划、用地审批等手续。三是各责任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凡本单位责任范围内的工作不得推诿敷衍、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部门或个人,由县纪检监察部门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8、关于违法用地查处工作

一是土地执法制止权难以执行到位。现行法律赋予国土部门的执法权力和手段十分有限,没有赋予任何切实可行的强制执行权。即使个别条款所规定的制止权和执行权,也都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二是土地执法查处权难以落实到位。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法定程序,案件办理时间一般需2-3个月。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土地违法行为人往往加快施工进度,造成既成事实。待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非法占地建筑物早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法院对强制执行的土地违法案件往往久拖不决,甚至拒绝受理,使得违法用地状态无法消除。久而久之,违法用地越积越多,呈蔓延态势。

三是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土地管理法》对于拆除或没收的方法、途径与具体实施人,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国土部门既没有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又没有强制执行的手段,结果往往是以罚代法,收取罚款结案了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违法行为人产生了只要缴纳罚款就算代替办理合法用地手续的错误观念。

建议和对策

篇8:关于三峡库区柑桔产业发展的思考

1.1 库区发展柑桔的现状

2001年重庆市政府开始实施“百万吨优质柑桔深加工产业化项目”, 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和“把重庆三峡库区柑桔产业做成中国柑桔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随后, 国家三峡建设委员会的“三峡库区柑桔产业化项目”和农业部的“柑桔优势区域规划发展项目”进一步助推了重庆柑桔产业的发展柑桔产业作为三峡库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各级政府已经形成共识。

1.2 库区发展柑桔的优势

1.2.1 地理环境良好。

三峡库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常暖湿东南季风气候, 雨量充沛。土壤为砂壤、黄壤和红壤, 磷、钾含量丰富, p H值6.0~7.5, 有机质含量1.0%~1.5%。气候状况、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适宜柑桔生长, 而土壤类型及其P和K含量则对果实品质形成有利。

1.2.2 资源环境丰富。

重庆市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既有利于降低柑桔生产成本, 从而获得市场优势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又确保了库区农民安居乐业, 社会稳定。

1.2.3 生态效益明显。

柑桔产业在三峡库区发展, 全市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43.2万t左右, 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在0.74个百分点。另外, 三峡库区还有经济效益较高、基础配套设施齐全、竞争优势突出等优势。

2 三峡库区发展柑桔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生产规模仍然偏小, 单产水平不高

重庆市的柑桔园普遍规模狭小, 专业大户的比例较低, 大多缺乏科学管护, 果树生长缓慢, 果园杂草丛生。而且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三峡库区, 新品种和新技术难以推广, 造成柑桔品质低下、单产水平不高。据调查, 重庆市柑桔平均生产规模为9.4 hm2, 最大为133.33 hm2, 最小仅有667m2;单产仅为7 680kg/hm2,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3%, 仅为美国的1/5。

2.2 品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

2.2.1 种类结构失衡。

重庆市的自然条件最适宜发展以锦橙、脐橙为主的优质甜橙, 但目前甜橙产量仅占柑桔总产量的一半, 而且其中包括大量劣质滞销的普通甜橙。

2.2.2 熟期搭配结构失衡。

绝大多数柑桔都是在年底成熟的中熟品种, 早、晚熟品种不足10%。熟期过于集中不仅带来巨大的运销压力, 而且加重了市场竞争, 桔农难以获益。

2.3 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迟缓, 桔农组织化程度低

据统计, 目前重庆市参与合作社的桔农只占柑桔种植总户数的1/4, 且大多为松散型组织, 没有紧密的利益关系, 重生产轻管理。因此, 加工企业在与桔农合作时, 往往因为高昂的交易成本而大大阻碍了企业做大做强。

2.4 加工企业与桔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

在龙头企业加工产品利益丰厚而果农收益较低的情况下, 需要对龙头企业和基地果农之间的利益进行调整。如果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将挫伤果农积极性, 更将影响柑桔产业发展大局。

3 政策建议

3.1 加强组织引导, 完善柑桔产业发展规划

柑桔产业带各区县要按市政府的统一要求, 明确职责、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强化柑桔产业的组织引导。努力为柑桔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2 抓好柑桔协会建设和合作经济组织培育, 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

引导和鼓励柑桔企业、农村能人、柑桔大户以及经纪人等组建市级及区县的柑桔产业协会, 完善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管理与服务运行机制。同时, 兴办加工型、营销型、服务型等桔农合作经济组织, 将分散的桔农和销售、加工企业以及科研、推广部门有机联合起来, 加强柑桔产、加、销各个环节的协作, 使基地桔农和企业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提高重庆市柑桔的组织化水平, 形成市场竞争合力。

3.3 拓展融资渠道, 多元化筹措产业建设资金

一是整合资源, 建立有效的政府投入机制;二是项目区县要积极申报重大工程项目, 争取国家和市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三是实施金融创新工程, 尝试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减轻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品不足的障碍。

3.4 加强柑桔疫病防控, 推进质量标准化进程

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等规定, 禁止在疫区调运柑桔苗木、接穗和果品, 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引进、繁育、使用、销售疫病产品的行为。抓紧构建全市柑桔疫病预警体系, 积极争取国家首批柑桔无规定植物检疫病示范区建设。

摘要:重庆三峡库区柑桔产业既是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 也是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的支柱产业, 是我国甜橙发展的生态最适宜区, 该产业经过6年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 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库区柑桔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并提出了对策。

上一篇: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钱学森》教学设计下一篇:大家论坛一级建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