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2024-04-25

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东宝区农业局

为加快漳河库区优质柑桔板块基地建设步伐,提升柑桔产量和品质,做大做强漳河库区柑桔产业,推进我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根据《湖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省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标准果园创建和东宝实际,2009年我们在漳河库区开展了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一年来,通过宣传发动,科技推动,示范带动,使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

(一)背景

东宝区柑桔主产区集中在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库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温州蜜柑,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到2009年底,柑桔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近6万亩,柑桔年产量近5万多吨,年产值近亿元,桔农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二)示范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果生产情况

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位于漳河水库东岸的漳河镇迎接、苏院、苏集三村,共811户,2860人,国土面积31000亩,耕地面积3363亩,柑桔种植面积近10000亩。近几年来,三村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重点推广“猪-沼-果”生态种植模式,811个农户中,共建沼气池445户,沼气入户率达到54.9%,桔园沼液灌溉推广面积4900多亩,占柑桔种植面积的近50%。循环农业的发展,提升了柑桔品质,增加了桔农收入,桔农户均柑桔收入3万多元,人均柑桔收入5500多元。

(三)核心示范区面积及主导品种

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面积为1000亩,主导品种为温州蜜柑。

(四)示范区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情况

示范区有柑桔专业合作社2家,柑桔采后处理生产线4条,年处理销售柑桔3万多吨,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吸收社员500多人,营销人员近200人,带动农户6000多户,服务面积8万多亩,并联合开辟了北京、天津、丹东、石家庄等20多个省市市场,带动社员人均增收2550元,促进漳河镇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五)取得的成效

1、完成了产量目标:通过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明显提高了柑桔产量,示范区柑桔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

2、达到了质量目标:通过推广新技术和集成技术,使温州蜜桔品质特性得到充分表现,并符合绿色食品质量标准,柑桔优质果率达80%以上。

3、实现了效益目标:通过实施桔园“三建、三改、三挂、三洁”,实现桔园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品质销 售,高效益产出,使示范区柑桔亩平增加收入500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区委农办、财政局、农业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生产的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业局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成立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工作专班,人员由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能源办、植保站、土肥站等单位组成。

(二)积极宣传引导

在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树立一块长4米,宽2.5米的标牌,以“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名称,内容包括项目简介、建设目标、主要技术内容、主管单位、技术支撑单位、实施单位、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

(三)增加资金投入

为确保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整合各种支农资金针对柑桔种植技术和柑桔采后处理能力进行大力扶持。2009年,全区共投入资金480万元用于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其中整合农业项目370万元,区级资金5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60万元。这些政策和资金的扶持都极大的促进了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四)落实技术措施,加强技术培训

1、实施桔园““三改”

(1)改造树型:①密植改稀植:采取隔株间移和隔行间移方法,对株、行距3×4或2×3的桔园,实施隔行间移或隔株间移,将行距扩大到4米或6米,使每亩桔园保留柑桔56株左右。②大冠改小冠:对现有密蔽不透风、树体冠高幅大、田间管理不便、产量和品质下降的柑桔园,分将大冠改小冠,以1.5米的高度进行露骨更新,分两年将高度降到2.5米左右。当年将结果少的大枝回落到1.5米处,翌年再将余下的大枝回落。

(2)改善施肥结构:对创建中的标准果园,实施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按照每100亩桔园取一个土样的标准,抽取十个土样进行检测,制定施肥配方,适时进行施肥,并增施有机肥,喷施微肥,提高肥料综合利用效率。

(3)改良土壤:推广果园生草栽培和“猪-沼-果”生态种植模式,沼液入园率达到100%;推广覆膜控水栽培,改善土壤条件,提高果实含糖量,提高柑桔品质。

2、推广桔园“三挂”

(1)空中挂灯:按每30亩桔园挂一盏频振式杀虫灯的要求,在创建园区悬挂频振式杀虫灯30-40盏。

(2)园中挂板:每亩桔园挂诱杀黄板15-20块,诱杀趋性害虫。(3)树上挂虫:树上捕食螨,以虫治虫。

三、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从开展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以来,我区就高度重视柑桔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按源头柑桔生产基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制度,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A级产品的生产标准进行标准化种植和初加工,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大大提高了柑桔的质量。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以下工作。

(一)制定柑桔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组织专家编印《柑桔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资料1万份,分发到广大桔农手中,开展柑桔专题技术培训5场,1000人次,切实提高了桔农的生产管理水平。

(三)建立柑桔生产过程查询系统

源头柑桔园先后建立了农资定点供应制度、使用登记制度和生产环境情况检测登记制度,设立专人统一收集果农的生产记录档案。在水果采收期间,对水果原料的收购、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外销柑桔外观、农药残留等符合标准要求。同时,通过柑桔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可识别出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产品召回或撤销,获得更具可信度的信息。

(三)加强质量可追塑体系建设经验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建立柑桔可追溯体系的经验不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范例也不多,因此,我们与其他柑桔板块生产基地开展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交流,形成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提高项目实施成效,切实为柑桔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上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还是有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而且这些都是些长期性的问题。

(一)桔农对于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不够。由于去年发生经济危机和蛆柑事件,柑桔销售情况不理想,对农民的打击比较大,农民种植柑桔的意愿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速度。同时,农民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意识不强、柑桔标准化程度不高、漳河柑桔品牌未能体现其应有的价格,这些都是导致漳河柑桔销售情况不好的原因。

(二)柑桔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还不健全。东宝是果业生产新区,我们虽然在生产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但从整个果业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看,仍然是标准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较低,无公害生产技术的覆盖率较低,特别是那些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的零星果农,柑桔标准化生产管理的水平就更低,与“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相差甚远。

(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我区柑桔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在组织销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规模小,实力弱,部分组织不够严密,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其作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仅限于组织运销技术指导层面,距产业化经营之路的初衷还有一定距离。以去年柑桔销售为例,两个柑桔专业合作社分别亏损20多万元,农户、企业、市场三者利益联系不紧,农民自我服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同时,国家对合作社缺乏引导资金也是导致合作社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的原因之一。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与建议

2010年,我们将继续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学习和借鉴周边县市的好经验、好作法,再鼓干劲,再添措施,以加快建设高标准桔园,进一步提升板块规模为重点,以精品果园建设为突破,以推广普及柑桔各项技术为手段,以扶持协会发展壮大为补充,以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整合资金加大标准化生产建设力度。柑桔作为我区的优势产业,应继续统筹整合低丘岗地改造、低产林改造、农业板块、农业综合开发以及乡村公路建设等资金用到板块基地建设上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大做强柑桔产业,积极加强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建设,使我区柑桔 真正实现高产化、优质化、品牌化。

(二)进一步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继续加大柑桔无公害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有机肥使用、控水增糖等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加强技术培训,推广柑桔标准化生产,建设精品果园,落实柑桔设施栽培。年内组织柑桔专题技术培训5-10场次,2000人次;印发柑桔生产技术资料5000份,全程推广柑桔标准化生产。

(三)加强宣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目前,我区柑桔品牌有好几个。要下大气力加以整合,确立“漳河生态蜜桔”品牌,使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增加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大“漳河生态蜜桔”的宣传力度,加快商标注册,实行精品包装,彻底改变漳河柑桔“一流质量,二流品牌,三流包装,四流价格”的形象。

(四)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继续扶持“漳河柑桔产销协会”,“漳河绿盛柑桔合作社”,“漳河漳发柑桔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积极为柑桔合作社申报市级龙头企业,使之尽快做大做强。

2009年11月5日

篇2: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工 作 总 结

省农机推广站:

我县冯雷镇耀卓村国家级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在省局、省推广站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镇)、村、果农群众积极配合下,我站按照以示范推广果业农机具和农机新技术为目标,坚持农机化示范项目与苹果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建设和管理并重、经济和生态效益并重,加快果业机械化示范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多能互补,为项目示范区乃至全县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经一年来积极努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地点及规模

2009年继续在冯雷镇耀卓村180户果农群众1000亩连片果园内,作为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果业生产新机具的示范核心区,并辐射、带动周边尧禾镇安乐村、北井头乡上徐村、雷牙乡东方城村、收水乡五泉村、纵目乡群英村5个优质有机苹果生产基地2万亩作为推广区,总投入资金20万元。

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技术和机具

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核心区试验示范果园耕作、施肥、物理植保、割草等项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了开沟(覆土)。、压埋秸秆、中耕除草、高效植保果业机械。重点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太阳能杀虫灯、树枝粉碎利用机械,共投放果园各类机械15台,配套农具30部(件),太阳能杀虫灯50盏,树枝粉碎机3台,带动推广区果农群众积极购置各类果业机械350台(套),拉动资金达120万元。

三、示范核心区工作进展情况

初春我站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冯雷镇耀卓村果园示范核心区,帮助180户果农群众安装调试果业各类机械,现场演示培训果农群众达150人,让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果业机械实用技术,主要是解决开春后园内犁耕、施肥、植保防虫等项果园内机械耕作。五月上旬,我站课题组成员到冯雷镇耀卓村果园示范核心区果农户中,指导他们安装、调试太阳能杀虫灯和旋耕疏松机械,我站与企业现场指导培训果农群众达260人,主要是解决果园内病虫害预防和土壤疏松除草等项技术,提前预防病虫害和清除园内杂草。六月下旬,我站课题组成员到冯雷镇耀卓村果园示范核心区,指导果农群众安装调试割草机,并现场技术培训果农群众达 80余人,让果农群众现场掌握操作要领,解决清除果园内各种杂草,清除的杂草进行园内覆盖蓄水保墒。通过犁耕深翻、旋耕疏松、植保喷肥、喷水等项措施,改善园内小气候和保持土壤水份,为明年果园增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八月中旬,我站课题组成员到冯雷镇耀卓村果园核心区果农户中,指导帮助果农群众园内施加追肥、植保喷肥、喷水,为苹果膨大期及时补充水、肥,为果园增产增收打基础。十月上旬,苹果成熟期,我站课题组成员到冯雷镇耀卓村果园核心区进行调研果农户不同果品的质量、品质和果品的个型大小,各类机械使用效果,收集试验、示范技术数据、机具使用情况,对比分析结果等工作,(技术总结附后),为今后的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十一月下旬,果园进行冬季管理清园阶段,我站今年主要推广树枝粉碎技术,为了让农民群众提前了解掌握该技术,目前我站课题组通过宣传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培训果农群众已达300余人,为该项技术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主要工作措施及效果

1、成立白水县果业机械化示范核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农机局局长任组长,县农机局副局长、农机推广站站长为副组长,县农机推广站所有技术人员为成员,以冯雷镇耀卓村果园示范核心区180户果农群众为对象的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机推广站,推广站全面负责试验、示范各类机械的推广和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课题小组技术人员分为三组,按照农艺、园艺要求和苹果生长季节分别深入示范核心区示范点,进行技术指导和对比试验,积累第一手资料,为项目示范推广工作做好参谋。

2、为了促使各类果业机械在果园内的使用率,今年我站在冯雷镇耀卓村示范核心区先后召开了4次机具现场演示培训会,参加现场培训人员达1200人次,通过现场演示和技术培训,示范核心区的果农群众普遍掌握1—3项果业生产机械的操作要领,特别是太阳能杀虫灯和树枝粉碎机,现场直观,果农群众反响强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果农群众得到了果业生产机械实用技术。

3、实施果业机械化推广:一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由于果业机械的推广替代了人力、畜力耕作,使全县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50%以上;二是降低了果农群众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通过开沟施肥机械、病虫害防治机械、果园耕作机械、树体整形、树枝粉碎机械的推广与应用,使我县果园亩投入劳动力平均节约30个,降低了劳动成本的投入;三是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进行农机化果园示范项目建设,不仅使农民群众减少成本开支,同时能增加农民收入,使项目区果农户逐步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对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带动我县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2010年工作打算

2010年我站以果业示范区强果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果业机械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发展果业生产机械化新技术,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气动修剪机、树枝粉碎机、具体做法是:一是继续加强示范区果农群众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果农群众、果业协会成员的技术素质,使他们真正掌握果业机械化实用技术;二是积极发挥技术作业服务队的作用,让他们起到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三是切实搞好项目的实施组织管理、技术服务工作,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四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项目示范区资金的投入,让示范区购置比较先进的果业机械,提高示范区果业机械拥有量,提高示范区知明度,使示范区真正成为国家一流的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园。

篇3: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1 政府主导, 保障有力

一是成立创建领导小组。 市政府、乡政府分别成立绿色食品食用菌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领导带头抓、带领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面抓, 层层成立机构, 明确责任。 同时, 将示范区创建纳入市直部门和乡镇年度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 严格奖惩兑现, 形成工作合力, 确保创建工作实效。

二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科学制定绿色食品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重点规划建设张集、客店、长寿、洋梓4 个乡镇连片示范基地。 到2017 年, 力争将示范基地打造成全市绿色食品、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实现食用菌产值31.5 亿元, 综合产值40 亿元。 到2020 年把钟祥打造成集绿色食品香菇生产原料供应、加工、交易、出口为一体的专业大市场, 实现食用菌出口贸易额5 亿美元以上, 年交易总额100 亿元以上。

三是科学制定扶持政策。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钟祥市绿色食品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推进方案》、《绿色食品食用菌生产示范区管理规范》、《绿色食品食用菌生产示范区工作方案》等文件, 捆绑集中使用绿色食品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专项资金、退耕还林、水利等项目资金, “以奖代补”、“先建后补”, 千方百计扶持绿色食品食用菌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区建设。

2 强化企业管理主体责任意识

搞好示范区建设, 关键在企业, 重点在管理, 重中之重在产品。 我们积极引导食用菌生产企业在建设管理上做到“三高”。

一是高标准建基地。 对食用菌生产基地强化“五改”“三化”建设, 不断提升基地水平。 “五改”即改木质棚架为水泥棚架, 改秸秆棚帷为塑料棚帷, 改自制菌棒为统一菌棒, 改人工注水为自动喷灌, 改挪地换茬为覆沙栽培;“三化”即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用水净化。 同时, 在各专业村开展标准化基地建设, 引导菌农进入基地发展。 对全市所有基地按照面积和规模进行编号备案, 对菌农进行登记编码, 不断提升基地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二是高质量抓生产。 主要是完善三大体系: (1) 完善生产体系, 督促企业在培养基制作、点种、养菌、出菇、采收、晒干、储藏、加工、运输等生产环节过程中, 严格按照食用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完善可追溯体系, 对绿色食品食用菌生产企业建立质量责任追溯制度, 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 建立企业诚信档案, 确保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 (3) 完善服务体系, 市政府牵头, 积极开展打击违法使用农业投入品, 确保绿色食品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过程可控。 农业部门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技术培训、现场释疑等活动, 确保企业、菌农熟练掌握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确保食用菌产品达到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完善检测体系, 健全市乡企业三级检测体系, 随时抽检产品, 确保食用菌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3 监管及时、到位

紧紧围绕食用菌生产五大关键控制点, 大力建设企业自检室, 确保原材料、产品及时检测, 质量安全及时控制。 强化原料控制, 确保菌棒原料符合国家标准。 强化生产用水管理, 生产用水全部采用经检测合格的自来水和山泉水。 强化病虫害综合防治, 严格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登记备案和许可制度, 所有化学投入品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流通领域, 在示范区设立统一经销点, 实行统一购买、统一保管、统一施用。 强化食用菌采后加工, 建设3 个现代化食用菌集中烘干点, 确保食用菌的原生态品质。 强化绿色食品用标管理, 所有获证产品及其包装、标签、说明书上必须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所有获证产品在广告宣传、展览展销等市场营销活动中必须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4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产业发展快, 全靠科技带。 我们着力强化绿色食品技术支撑, 不断发挥科技在绿色食品食用菌安全生产示范区创建中的“火车头”效应。

一是优化研发平台。 2013 年6 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在我市挂牌成立院士工作站, 以此为契机, 结合钟祥实际, 重点开发草腐菌品种、驯化野生食用菌、食用菌保健食品等高科技产品, 配套完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不断提升我市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

二是优先技术转化。 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 全力推进绿色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转化, 不断提升绿色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 积极推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等绿色食品新技术, 食用菌生产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越。 大力推广黑木耳袋栽技术, 突破了传统生产易发病虫害、农药残留不可控的技术瓶颈, 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显著提升。 完善市、镇、村3级食用菌科技服务体系, 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形成了“按季生产、干鲜交替、全年有菇、四季上市”的良好局面。

三是优选运营模式。 按照“公司+基地+市场+农户”的产业发展思路, 实行“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载体、种植基地为基础、绿色食品标准生产为核心、技术服务为保障”的组织模式, 参展国内国际大型展销会, 优化品种、技术、设施、管理等要素配置, 提升产业运营科学化水平。 着力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 从菌种研发、培育、食用菌种植、仓储商贸物流、对内对外销售, 实现全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5 成效显著

篇4: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据了解,2013年12月,乐亭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项目,成为全国首批39个示范县(市)之一,建设期限为3年。“乐亭具有深厚的农业标准化发展基础。”谈到成为全省两家示范县之一,乐亭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刘丽茹认为“当之无愧”,“乐亭自1998年起就先后建立了贝类养殖、设施桃树无公害栽培、毛皮动物养殖等5个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自2014年起,乐亭全面启动建设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项目,以蔬菜、果品、毛皮动物养殖和扇贝养殖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一行一品”、“一业一品”为产业导向,坚持推动县域农业战略性调整,在全县掀起一场“绿色革命”。

“该项工作的基础是构建农业标准综合体。”刘丽茹介绍说,乐亭的农业标准综合体共有4大类总计93项产业标准组成,其中由乐亭承担制定的省、市级地方农业标准就有20余项。

“每一个标准,都要在在全省或全市收集大量数据,之后进行反复实验,还要经过省内权威科研部门和主产区农业部门的认可。”刘丽茹告诉我们,每一小项标准的制定都凝聚着乐亭各职能技术人员的大量心血。

据介绍,近年来,乐亭累计制定各类农业标准40余项,其中省级农业标准7项,市级农业标准达到了30余项,既展现出乐亭农业技术的深厚积累,又为农业综合标准化建设抢占了“制高点”。

建立标准综合体只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开端,与之紧密相连的,是将标准化综合体应用到全县农业领域的服务体系。“服务体系的核心是由全县农业技术精英组成的4个推广指导组,承担着推动全县农业标准化进程的使命。”刘丽茹介绍说,围绕技术推广组,乐亭还组建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安全检测和农业公共性服务等配套系统,共同组成了“面面俱到”的标准化服务保障体系。

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举办大型标准化培训班200余期,开展集中现场技术指导4000余场次,培训指导农户43万人次。

截止到目前,全县果菜种植示范面积达80万亩,扇贝养殖示范面积达44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7%,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8%。

随着农业标准化进程的推进,乐亭农业悄然发生着蜕变。乐亭县万事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育苗室员工冯敏楠切实感受到了农业标准化所带来的变化,“以前育苗大伙主要靠经验,实施标准化后才知道,育苗的学问深着呢。”冯敏楠说,“现在全部按照育苗规程生产,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循,种苗成活率和质量明显提高了。”

农业标准化使乐亭农业步入了现代化发展轨道,不仅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还对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模式、销售等一系列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丞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乐亭20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之一,丞起依托自建的“省级院士工作站”,开展果蔬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的新模式,实现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农户5000户,助农增收超千万。

位于胡坨镇的金畅果蔬专业合作社也受益于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该县两家省级示范社之一,近三年快速发展,组建了农技服务队、蔬菜销售中心和运输车队,建设了育苗、试验等多个专业基地。“农业标准化是我们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助力。”理事长谭景辉同时坦言标准化也是产品品质的可靠保障,合作社旗下品牌“金畅王”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依托其优质品质,畅销北京各大超商,日供果蔬量超10吨以上,成为社员增收“利器”。

篇5: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福建省南平市

2011年11月

中国 北京

福建省南平市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

示范区建设项目工作汇报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作为“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单位,在国标委和国家局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三年来,在标准化力量的推动下,南平烟叶生产标准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烟叶质量风格特色更加明显,特色优质原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下面,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汇报南平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一、南平烟区基本情况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辖区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

积最大的行政区域,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下辖10个县市,人口306万。拥有耕地面积314万亩,宜烟耕地面积128万亩,次宜烟面积101.7万亩,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烟区之一。南平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74.7%,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年平均气温17~19℃,无霜期250~300天,烤烟可利用大于10℃的积温为3300~38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0~2000小时,年降雨量平均1680~1900毫米,烟田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属烤烟适宜种植区。清人陆耀《烟谱》记载:“烟草,处处有之……第一数闽产,而浦城最著。其种较真,产亦独盛,非人力之所为,乃良田地气使然也。”清朝乾隆年间,浦城晒烟被列为贡烟,有“贡丝”之称。

南平烟叶生产从1988年开始起步。1996年,和全球最大的卷烟企业美国菲莫公司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五年中美技术合作取得提高烟叶成熟度、高茎壮苗标准、追施硝酸钾、白云石粉改良土壤等先进技术理念,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02年,南平烟区被列为全国31个重点产区;2004年,南平烟区相继承担了国家局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开发和国家局优质特色烟叶开发项目,并在多次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2008年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烟叶收购总量突破80万担,呈现出规模与质量、特色、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2011年,南平市标准化烟叶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国标委和国家局验收,成绩优秀。

二、主要成效

(一)实施标准化全面提升了烟叶生产水平

通过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带动,南平市烟叶生产整体水平进步明显。主要表现在:标准化示范面积不断提升,2009-2011年标准化示范面积比例分别为84.24%、95.77%、97.24%;集约化规模生产更加突出,户均种植规模保持在14亩以上,2011年达到18.68亩;烟叶收购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连续五年达到70%以上,均获得国家局通报表彰;特色烟叶面积不断扩大,占生产总量的30%以上;烟叶质量稳中有升,特色烟叶质量提升明显,在“

532、”“461”重要品牌配方比例稳步提升。

(二)科学制订了系统完整的综合标准体系

编制和发布了较完整的《南平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体系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编写格式规范,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引用了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制订并发布了67个企业标准,涵盖南平烤烟生产全过程,贯穿了生产收购经营各个环节,覆盖了产品质量、生产规划、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减灾措施、现代烟草农业、环境保护等内容,能够满足指导烟区标准化生产的需要。从内容和构成上实现高起点、全覆盖、广受用。南平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立足于烟区实际,是南平烟区多年科技成果和生产实践的梳理、总结和提升。

标准体系体现了五大特色和亮点:一是实践总结提炼13个现代化

烟叶生产方式标准,有效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二是以品牌需求为导向,建立5个烟叶质量特色化标准,全面构成烟叶质量管理监测体系;三是构建标准化落实平台,建立2个标准化烟叶工作站管理标准, 加强标准化烟草站的管理和烟草站的创建评先工作;四是围绕市场需求抓科技,建立2个科技工作标准,通过标准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五是注重生态文明,建立3个安全环保工作标准,体现了关爱烟农,安全生产的环保理念。

(三)实现烤烟生产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

在《南平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中15个生产技术标准的支撑下,涵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的11项生产关键技术标准到位率和普及率得到极大提高。品种布局良种化,以卷烟品牌为导向,100%推广符合企业需求的优良品种,翠碧1号、K326和云烟87三个品种种植面积基本持平,每个县市1到2个品种;土壤改良科学化,根据烟区土壤理化状况,推广白云石粉配合稻草溶田进行改良土壤面积达95%以上,100%施用有机肥等;育苗技术集约化,全面实行集约化漂浮育苗技术,培育优质壮苗,商品化供苗;移栽技术规范化,根据生产提炼高茎深栽标准,100%进行深栽技术,促进烟苗移栽后早生快发;施肥技术平衡化,全面实施平衡施肥技术,严格按照标准控制总氮,有机氮比例占20%以上,合理控制基追肥比例。施肥时做到以株定量,同时建立

烟农施肥档案进行动态监控;田间管理规范化,全面落实烟株开盘时揭膜、培土、除草,确保在旺长前全面完成揭膜培土工作。既减少化肥用量又促进了烟叶生长发育,效果显著;100%推广刀片斜削适时打顶技术,防止因多雨造成空腔病。做到了烟花、烟杈、病烂叶以及覆盖地膜等一律出田,积极开展了废弃地膜、烟杆回收与利用研究,进一步净化了基本烟田环境;病虫防治统一化,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无公害理念,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全面落实统防、统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烟叶采烤标准化,全面推广标准密集烤房,标准密集烤房烘烤率达95%以上,工场化烘烤率逐年增加。全面推行成熟采收和科学烘烤技术,100%采用三段式烘烤技术;收购交接标准化,严格按照《烤烟》国标收购、交接烟叶。烟叶收购全面推行预检制编码收购,烟叶工商交接全面实行“原收原调,一打三扫”。

(四)支撑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持续推进

围绕“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以工商合作、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以突出品牌导向、生产特色优质烟叶为重点,积极探索,形成了与现代化相关的13个标准,扎实有效推进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以建阳全国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县建设经验提升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规范,有效支撑了南平市基地单元建设的规划和发展。2011年全市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省级试点有5个,分别为红塔集团建阳麻沙

基地单元、江苏中烟建阳城关基地单元、上海烟草集团邵武拿口基地单元、浙江中烟浦城临江基地单元、福建中烟武夷山兴田基地单元,包含24个乡镇,238个种烟村。南平基础设施建设及验收规程促进烟田基础设施的又好又快推进。三年来基地单元试点共投入资金3.77亿元,建设项目数3620个。高标准进行烟水、烟路、烟机、烤房和育苗棚建设,搞好“田、水、路、机、房、苗”六配套,发挥整体功能。南平烟草农业科研制管理办法、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和农业机械管理规程三个标准有效支撑烟草机械的研发推广和管理。单元试点已示范推广烟叶拔杆机、培土机、覆膜培土一体机和剪叶机等烟用机械3000多台,有力推动烟草机械化作业程度。烟农专业合作社管理规程有力促进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推广。在土地流转、组织生产、机械化耕作、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发挥整体优势,体现规模效益,提高烟叶生产组织程度。单元试点共组建17支合作社,深化烟叶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耕、专业化植保、专业化烘烤、专业化分级和专业化运输等六个专业化标准为烟叶生产过程专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试点建设专业机耕服务队62支,专业植保服务队46个,专业烘烤户210户,专业采编队63个,专业分级队143个,散叶收购1.7万担,专业运输户(队)143支。积极有效引导生产关键环节关键环节的以烟农为主体的“三户五队”建设,实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

务、市场化运作”。南平农业信息化建设标准对完善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提供有效支撑。200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临武夷山星村镇黄村村视察烟农文化站,对烟草部门为农村信息化建设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运用省现代烟草平台,实现基地单元信息有效整合,信息化运用水平明显提升。在全市标准化烟草站实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提高烟草站收购管理水平。今年5月,国家局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验收评价组对建阳城关基地单元给予高度评价,“建阳城关烟叶基地单元建设成效明显,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经验收评价为优秀。自2007年姜成康局长视察武夷山时首次指出南平烟叶生产已经基本具备现代烟草农业特征以来,如今南平现代烟草农业工作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五)通过标准化加快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科研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示范期间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科研成果显著增加,科技转化率明显提高。2008-2010年,全市公开发表科技论文6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的23篇。自主研发专利8项,均获得国家实用发明专利,大部分专利产品已经在烟叶生产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一是栽培调制技术成果转化。通过开展解决南平烟叶生产实际问题的《红花大金元综合配套技术开发及烤烟新品种(系)筛选利用研究》、《特色品种采烤配套技

术研究与开发》和《南平市烟叶质量评价与特色定位研究》等三个项目,建立了南平优质特色烟叶指标体系。标准化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又转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目前,三个项目已经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研究成果均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翠碧一号和红花大金元烘烤过程中色素与水分变化规律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密集烤房节能降耗试验项目已经通过省级科技成果中期鉴定,而且在南平烟区示范推广效果显著。二是烟草农业机械成果转化。通过科技项目研发,烟叶拔杆机、旋耕培土机、畦垄施肥机、株距定位器四项烟用生产机械研发初步成功,并且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这些转化的产品已经在烟区示范推广,并形成相应的操作标准,推动了现代烟草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密集烤房优化成果转化。烟叶烘烤专利成果显著,通过科技研发获得气流上升式烤房专用风机、密集烤房供热装置一体式结构、烟叶烘烤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烤房余热交换器等产品,并提炼充实到标准体系中,目前示范推广面积较大。四是有机烟叶开发成效显著。在三年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的基础上,秉承生态、安全、健康、可持续的有机烟叶开发理念,2011年,南平开发有机烟叶740亩,三个县市作为试点,烟叶品种选用翠碧一号和红花大金元。有机烟叶生产严格遵循国家有机产品相关标准,开发比较顺利,并初步形成有机烟叶生产技术标准。至今

三个试点已经全部通过有机转换认证。有机烟叶经工业公司评吸,认为“有机烟叶清香风格突出,香气质好,香气量较足,甜感明显,烟气状态好绵柔细腻”。今年5月“通系列”生态创新成果汇报会上,国家烟草专卖局何泽华副局长视察武夷山市对“通仙”生态有机烟叶园区给予肯定,“有机烟叶园区生态环境好、烟叶长势好、烟茶在同一区域种植理念好”。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标准化项目实施以来,省市县各级高度重视,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和相关工作小组,职责明确,措施得力,制订了示范区建设三年总体工作方案和各项保障措施,并且每年制定指导性文件,着力实现技术标准化、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通过强化考核,形成完善的运行和监督机制。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较完善,烟水、烟路等配套工程标准化程度高,满足烟区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二)科学制定标准体系

重视标准体系分解编制。以市公司为主体进行标准体系的编制,将标准分解到市公司烟叶生产各部门,由工作的开展负责人担任相关

标准的撰写人,并抽调分公司的技术骨干形成标准编制组。将标准融入各部门的工作中,使标准成为各部门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标准化工作涉及到烟叶生产的全过程,市公司烟叶生产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各部门将标准化工作落实到专人,做好本部门全过程的标准化工作的落实及相关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强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已经组织大范围修订标准体系四次,邀请专家组评审一次,每次修订完成后都对标准体系进行更新和宣贯。迄今为止,已经形成四个不同阶段和版本的标准体系,保证了标准体系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高度重视标准宣贯

标准化宣贯对于落实标准化生产至关重要,南平市公司围绕标准体系积极落实烟叶生产各项技术和管理服务标准。建立了完整的标准化推广网络和技术培训体系,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分阶段的技术培训,采用现场会、技术手册、报纸宣传、示范牌、横幅、标语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宣传烟叶标准化知识和生产技术标准,提高了技术标准到位率及广大技术员和烟农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在示范区形成了学标准用标准,落实标准化生产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标准引领作用

加强各地烟叶标准化中心示范片展示载体的建设,促进烟叶大田

生产均衡度整体提高。一是中心示范片与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相结合,提升展示水平。二是严格按照各项生产技术标准操作,确保示范片烟叶生产高质量高水平。三是烟水、烟路、烤房等配套措施较好地满足了烟叶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通过核心示范片载体建设,烟叶生产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烟田整齐度明显提高。加强各地标准化烟草站展示载体的建设,促进站点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积极建设标准化烟草站,充分发挥烟叶生产收购培训管理的枢纽和载体作用。烟草站管理完全按照南平标准化烟草站管理规程抓落实。通过争先创优活动,切实提升烟叶生产服务水平,使站点建设达到“职责明晰、贯标到位、管理有序、内业规范、环境整洁、提升形象”的目标。2010年全市11个烟草站作为首批优秀烟叶收购站创建站,全部通过省局验收达标,其中8个站被评为“优秀站”,3个站被评为“达标站”。

(五)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我司主动加强了与郑州烟草研究院、福建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所、青州烟草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标准制修订、科技项目研究。为高起点、高水平开展标准化工作,市公司先后组织标准化示范区工作人员前往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云南大理、洛阳宜阳和山东诸城进行考察学习,对我市标准化工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司作为南平市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成员单位之一,加强了与南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联系与交流,有效促进了我市烟叶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六)注重标准创新机制

创新标准修订机制。在原有专门召开标准修订会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固化为结合每年生产技术研讨会进行标准体系的修订。成效明显:一是节约时间和集中资源;二是参加修订技术管理人员层次完善,有助于提升标准的适用性;三是形成了标准修订的机制,便于持续提升标准。创新标准转化机制。注重结合科技创新成果及经生产验证可行有效的经验做法转化为标准,并示范推广。如烤烟原收原调工作规程、烟叶生产土地流转模式、专业化烘烤管理规程和烟叶外观质量评价办法等。

四、工作体会和下阶段思路

经过三年的辛勤努力,南平市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回顾我市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完善技术标准,加快技术创新,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先决条件;二是完善科技网络,加强人才培养,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基础保障;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发展适度规模,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关键环节;四是完善制度管理,加强质量控制,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核心内容;五是抓

好基地建设,坚持农工商研结合,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有效途径。

标准化工作是烟叶生产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为了保持烟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标准宣贯是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下阶段,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及时更新,保障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行;二是继续强化标准宣贯,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三是对照国家局通报文件,认真排查完善,切实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和质量;四是建立健全烟叶标准化生产长效机制,在组织及制度保障、综合标准体系的优化完善及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主要环节加强研究,建立落地生根的长效机制。

篇6: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我国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管理,推动示范园建设,发挥示范园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全面推进热作生产标准化,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示范园是指在热作种植优势区域内,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标准化生产水平较高,起示范带动作用,经农业部认定公布的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包括橡胶、木薯、香蕉、荔枝、龙眼、芒果、咖啡、澳洲坚果等作物。

第三条 示范园创建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稳步推进”的原则。

第四条

示范园创建由农业部组织实施。

第二章

职责与分工

第五条

农业部负责全国示范园创建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全国示范园建设规划;

(二)编制年度工作方案;

(三)组织示范园创建的申报和审定;

(四)发布示范园创建单位名单;

(五)组织示范园申报与认定;

(六)公布示范园名单;

(七)负责全国示范园创建工作的指导、监督与管理;

(八)组建专家组,开展技术咨询、培训等工作;

(九)其他相关工作。

第六条

各省级农业(农垦、热作,下同)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区)示范园创建的组织与实施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省(区)示范园建设规划;

(二)编制本省(区)年度实施方案;

(三)组织示范园创建的申报和审核;

(四)组织示范园认定的申报和审核;

(五)负责本省(区)示范园创建工作的指导、监督与管理;

(六)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培训等工作;

(七)协调其他相关事项。

第七条

示范园创建单位承担本园建设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规范;

(二)推广优良品种;

(三)集成应用先进实用技术;

(四)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生产;

(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六)承担其他相关工作。

第三章

示范园创建

2 第八条

示范园创建准入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拥有长期合法稳定的土地使用权;

(三)位于热作优势区域内;

(四)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五)集中连片,有一定规模(原则上天然橡胶2000亩以上,香蕉、木薯、菠萝、澳洲坚果500亩以上,荔枝、龙眼、芒果、咖啡400亩以上,其他热作200亩以上)。

第九条 示范园创建申报程序。

(一)符合创建条件的单位自愿提出申请,填写《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创建申请书》(附件2),并于每年4月1日前报本省(区)农业主管部门;

(二)各省(区)农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创建单位名单于当年5月15日前报农业部;

(三)农业部审定后公布示范园创建单位名单。

第四章

示范园认定

第十条

示范园认定条件。

(一)农业部公布的示范园创建单位;

(二)技术规范。具有至少2名中级职称(含)以上科技人员或从事本领域工作5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科研、教学或技术推广单位作为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或依托单位;实行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有本园生产技术操作规范;

(三)制度健全。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投入品记录档案管理、财务管理、购销管理等内容。

(四)质量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有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报告;

(五)生产水平较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高于当地同类作物平均水平;

(六)示范带动。具有相应规模的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区,具备开展热作技术培训与推广服务的能力。

第十一条

示范园认定程序。

(一)符合认定条件的示范园创建单位自愿提出申请,填写《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认定申请书》(见附件3),报本省(区)农业主管部门;

(二)各省(区)农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将申报材料于当年10月15日前报农业部;

(三)农业部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的示范园经农业部审定后公示7个工作日,没有异议的,由农业部授予“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同等条件下,农业部在有关项目和资金上优先支持示范园建设单位。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三条 示范园实行动态挂牌管理。

4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示范园”资格。

(一)在申请认定中提供虚假信息。

(二)认定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

(三)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四)示范园业务、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建设主体等发生重大变化后,已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

(五)有其他严重违规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

出现第十四条情形之一的,由省(区)农业主管部门核实报农业部确定后,取消其“示范园”资格,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 被取消“示范园”资格的,3年内不再受理申报。

第六章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7: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二00九年十二月十日)

在鱼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县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阶段性成果,具体如下:

一、全程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我镇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需要3年完成,2008-2009年度我镇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509.67万元,其中:国家补贴150万元,农民自筹309.67万元,建立了18个农机大户、2个农机服务组织,其中:购置大型拖拉机25台,直走式小麦收获机13台,农机具119台,小麦免耕播种机50台,玉米收割机22台,插秧机25台,半喂入水稻收获机4台。

二、采取措施,保障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结合镇农机局《关于实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精神,我们迅速召开了两次由乡镇主管农机工作领导和乡镇农机站站长参加的专门会议,贯彻落实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政策、精神和安排部署,成立了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侯科才担任,成员由农机、财政、土地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以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实施。

2、科学谋划明确目标

根据《王庙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全镇农机化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认真研究,科学谋划,以全面提升我镇的 1 现代化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发展;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指导思想。以示范区逐渐实现机耕、机种、机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生产,建设完成后示范区机耕、机种、机收等主要生产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促进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

3、积极协调合力共建

(1)在鱼台县农机局积极协调配合下,于2008年4月25日召开了由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的“农机化化示范项目建设农机新技术及培训班”,由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等生产商派出的技术人员和农机校老师为参会人员讲解了拖拉机、玉米收割机、水稻收割机及农机具使用与维修保养相关技术。同时,积极与生产厂家、供应商协调,在货源十分紧张,时间又短的情况下,各方共同努力,终于在春耕整地的最佳时间,力保项目区的机械投入作业,农户深受感动。

(2)08—09年,先后在我镇召开了小麦秸秆还田现场会,水稻机械插秧育秧现场会,水稻机械插秧现场会,水稻机械插秧成果鉴定会,为我镇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及按时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科学调度强化监督

我们组织相关人员采取个别抽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全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情况包括机具购置使用、场库棚建设质量、进度、标 准进行监督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行的原则,及时调度,做到全面掌握情况,以确保我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全镇共计调度10次,抽检和集中检查9次。

5、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1)完善资金制度建设。示范区建设农机具购置资金自筹部分设有专户、专帐、专人管理、专人审批,阶段性结帐分别汇给供应商。由财政监管,项目办统一管理。(2)机具采购制度建设。为保障示范区建设农机具的产品质量、性能、功能、服务、管理等,机具采购采取目录选择、政府采购的形式,层层申报、层层把关、层层审批确保监管有力,阳光操作。(3)机具管理制度建设。示范区建设所有装备的机具,其产权为购机者所有,县农机局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喷涂统一标识和编号。所购机具2年内不得转卖。(4)标准化制度建设。加强示范区农机标准化建设,制定建设标准,作业质量、机务管理、机具报废、经营核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示范区建设健康发展。

6、树立农机典型。

为使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项目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充分发近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树立了有示范作用和影响较大的农机大户和合作组织的典型。以点带面,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探索了模式和途径,使我农机经营体制形成了新格局。特别是古李村农机大户李兴申同志依托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勇于探索,靠农机立业,敢于投入,靠农机增收,靠农机发展。先后购置了水稻插秧机20台、小四轮拖拉机以及整地机、播种机等配套农具。2009年,李兴申实现机械插秧1200余亩,收入可达15万元。存在问题

1、农用油料涨价,使得农民和农机大户难以承受的了。随着农用油料涨价,农机作业成本提高,机耕费上涨,农民用机的积极性下降。导至农机作业水平下降,农机户效益下降。

篇8: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1制定标准是示范园区建设的前提

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4], 解决标准化示范园区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是示范园区建设的前提, 即要制定相关标准。2015年初, 泸州市烟草公司就制定了《泸州优质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管理方案》和《标准化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明确示范目标、示范内容和考核依据, 并按照“区域选择—培育壮苗—栽前准备—科学移栽—平衡施肥—大田管理—绿色防控—科学烘烤—分级收购”等烟叶生产环节, 制定相关技术要求, 贯穿于整个标准化示范园区工作的每个环节。

2区域布局是示范园区建设的基础

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的重要意义之一, 就在于通过它的辐射带动, 提升整个产区烟叶生产水平, 故要做好示范园区区域布局工作。2015年度泸州市烟草公司在区域布局方面, 以“适宜的区域、适度的规模、适合的烟农”为主要原则, 在全市16个基地单元中进行分别筛选。

适宜的区域就是要避开地势低洼、常年遭水涝、抗旱能力弱、易发病虫害及烟叶种植连作时间长的区域, 尽量选择在森林覆盖率高、光温水肥条件较好、土壤质地疏松的区域布局。

适度的规模就是要以提高烟叶种植集中度为重点, 通过土地互换、转租、入股、合作等土地流转形式, 使土地资源向科技户、优质户集中。积极培育基本农户群体。积极通过烟农合作社实现推进烟叶适度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 支撑示范园区的建设。

适合的烟农就是要选择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讲诚信的职业烟农, 并且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

3宣传培训是示范园区建设的重点

标准化是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变革, 其科技含量高, 技术性强, 必须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5]。宣传烟叶生产标准化知识, 普及标准化技术, 使得广大烟农明白标准化, 并实施标准化生产, 通过集中培训和现场施训、入户指导等形式, 使烟叶生产标准有效落实到烟农, 完成烟叶生产标准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现场培训、发放小册子、多媒体讲座、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培训, 重点培训烟叶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等与烟叶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 提高烟技术员、烟农的整体素质, 使其自觉学标准、自发地按标准进行烟叶生产, 让制定的标准落地生根。

4强化执行是示范园区建设的核心

有标准可依,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标准培训, 就要强化执行标准, 彻底让标准落地生根。应全面落实生产技术及质量安全标准, 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开展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成熟采收、科学烘烤和分级等烟叶生产各环节。

在品种示范方面, 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和品种特性需求进行栽培;在施肥方面, 按照烟株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 精准施肥、平衡施肥;在育苗方面, 晒水晾盘、浅放池水, 推广培育壮苗新技术;在移栽方面, 推广小苗深栽技术, 促进烟苗早生快发;在田管方面, 合理留叶、统防统治, 实行田间精益管理;在烘烤方面, 分类编杆、科学烘烤, 提升烘烤质量。

5监督考核是示范园区建设的保障

2015年度全市共建设16个示范园区, 呈现 “ 覆盖广、 技术精、标准高”的特点。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监督考核, 依据烟叶生产环节分为4个阶段进行量化打分, 下力气、动真格, 把标准化技术和管理要求落实到位。把标准落实情况与分公司年度目标考核挂钩, 分阶段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检查和考核, 坚决杜绝重制定轻落实和重点不重面的现象。

6结语

烟叶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水平、稳定烟叶质量风格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能辐射带动整个产区烟叶标准化生产水平。准化示范园区建设要从制定标准、区域布局、宣传培训、强化执行和监督考核上下功夫, 高标准、严要求, 建好标准化示范园区, 提升烟叶标准化生产水平, 从而促进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杜传印, 王兆群, 周建, 等.烟叶标准化生产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烟草科学, 2008, 29 (3) :16-19.

[2]张云, 张晓妮.烟叶生产标准化及实施效果分析:以宝鸡市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 2013, 59 (2) :132-135.

[3]李青常, 范黎, 马明.烟草行业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标准导报, 2005 (5) :8-9.

[4]李朝平, 宋玲芳, 潘春丹.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南汇现代农业发展[J].上海农业科技, 2008 (1) :5-6.

篇9: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企业党建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要找准着力点,要造势、借势、用势,要“筑基、塑体、育魂”。筑基,就是要从组织建立、制度建立、流程再造、企业文化建设等加强基础。 “塑体”就是要规范、树立高铁标准,定标打样。 “育魂”,就是要使高铁文化、高铁标准真正扎根于员工之中,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血脉当中,让标准成为自觉行为。只有这样,党的政治优势才能更好的转换成科学决策的能力,组织优势更好的转换成攻坚克难的能力,群众工作优势更好的转换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加强思想教育,打造标准化理念

为有效解决员工思想问题,维管党的思想教育要围绕三个转变即从施工到维管的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从流动式到固定式的转变来设计,实施思想教育工作,针对此特点,公司结合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开展的“讲正气,聚合力、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讲正气、聚合力、树形象、转改念、改作风”主题教育活动,着眼于“转改念、改作风”,教育员工在维管工作中彻底解放旧的思想观念、管理模式、行为方式等传统的思维定式和习惯作法,以全新的精神状态和必胜的信念,完成京沪高铁维管标准示范线建设目标。思想建设中,提出要:

讲正气,提高三种能力。要教育各级干部首先要带头提高三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的能力;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部门负责人,都要加强业务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减少决策失误。二是沟通交流能力;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交流,防患于未然。三是服务监督能力;要有真心为民、甘心服务的思想,对工作安排要严格监督实施,不能只重布置,不管结果。对于员工而言,讲正气就是要提高自己的执行力,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做好自己的工作。自觉净化团队风气。

聚合力,处理好六种关系。一是党政一把手之间的关系;要互相尊重、信任、包容、补台,尊重不是害怕对方,信任不是放任自流,包容不是当老好人,补台不是帮倒忙。二是正职与副职之间的关系;正职要放手让副职工作,副职要尽心辅佐正职,互相信任,不争权好胜。三是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工作分工是管理的需要,做到事事有人管,分工不分家,彼此间还要加强团结协作,集思广益,才能办好事、办成事。四是信任与监督的关系;盲目的信任是对对方极大的不负责任,必将导致溺爱的恶果产生。只有在善意的监督提醒之下才是真正的信任。五是求大同与存小异的关系;由于每个人的人生履历、世界观、判断力不同,在处理问题的看法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识大体、顾大局,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求大同、存小异。六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系;批评他人要有理有据,耐心帮助,使之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完善自我。自我批评要真心实意,敢于解剖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意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只要大家多尊重、多支持、多沟通、多包容,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聚合力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树形象,实现管理、作业、设备标准化。树形象是目标。京沪高铁作为中国高铁的名片,其维管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中铁电化”品牌形象。这就需要我们在生产、管理、生活上努力实现标准化管理要求,即:管理标准化、作业标准化、设备标准化。一是管理标准化。就是要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岗位职责、标准化工作流程等。通过“典型示范、样板引路”的方式,建立一个标准工区,全线推广。 二是标准化作业。就是建立健全检修作业指导书,全面落实一日标准化作业,一次标准化作业。三是设备标准化。从设备监测、检测、检修三个方面进行标准化设备管理。依托高速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 “6C”系统,以动车组添乘检查为基础,及时撑握设备运行状态,全面推行设备精细化检修管理模式,细化一杆一档、一台一档电子管理台帐。坚持高铁设备寿命管理的安全理念,变“被动维护”为“主动预防”,及时消除设备隐患。

转观念,实现“精检细修”维管理念。转观念是关键,要打破过去旧的思想观念、管理模式、行为方式等传统的思维定式和习惯作法的束缚,要在责任上解放思想、在作风上转变观念;在维护管理上解放思想、在制度建设上转变观念;在安全保障上解放思想、在隐患排查上转变观念;在员工培训上解放思想、在方式方法上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精检细修”思想,增强责任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质量细节。

改作风,增强“四种意识”。改作风是要求。改作风就是要认真落实股份公司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二条措施”和集团公司党委要求的“八个提倡、八个做到”。首先要增强“四种意识”:一是大局意识;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二是责任意识;要勇于负责、精于尽责。三是为民意识;真正做到权为员工所用、利为员工所谋,要大力宣贯“八个提倡、八个做到”。各级管理人员要面对问题不推诿、面对困难不退缩,下大力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真心为员工做事、甘心为员工服务。广大员工要加强学习,学习书本上的维管知识、学习运管公司好的做法、学习各路局的管理要求。四要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意识。各级党员干部要重品行、作表率,严格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党委制定的关于规范廉洁自律和廉洁从业“20条”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现干部清正、班子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要求。

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标准化建设

在助力标准化建设中,制度建设是保障。要以党群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为抓手,要建立基本制度、检查监督、全面考核三大制度体系,形成闭环管理,来推进标准化建设。在基本制度方面,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与上级业务主管单位结合,与监督管理单位结合,与运营维管结合,如维管公司先后制定了党委、纪委、工会、团委等35个基本制度,同时,编制党群标准化管理手册,解决工作流程、制度范文、VI识别等问题,方便基层开展工作。在检查监督方面,要注重过程控制,通过每月、每季分配任务、现场检查、情况通报等形成压力,提升动力,日常检查与年终评比相结合。在全面考核方面,公司下属四个段分别属于北京、济南、上海三个路局管理,为达到统一考核目的,结合三个路局考核办法,制订下发《领导干部量化考核管理办法》、《标准化建设考核办法》《目标考核办法》等,每季度按照安全、质量、生产、综合管理四大项进行检查评分,兑现奖惩。要建立(PDCA)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再优化闭环管理模式。

针对三大管理制度,党的组织部门要归类整理,分为执行册、细化册编印成书,以方便基层操作。

3、加强基础管理,夯实标准化基础

基础管理是形象,如企业文化、标识形象、台账管理都是基础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如要统一标识形象,在员工的各种工作环境、生活环境里体现统一形象,统一标识,统一要求。要计划制订统一的《公司、段、工区环境形象标识》,以“样板引路”的方式进行推广;要进一步探索党群工作台账管理,如编制统一的党支部、工会支会、团支部工作台账,把党工团工作目标,相关会议纪录、相关活动记录、党团员花名册、党、团、会费收缴等汇在一起,真正作到统一格式,统一内容,统一填写方法,方便基层工作。

4、开展特色活动,促进标准化形象

(1)以家为中心促标准化。建高铁之家是京沪高铁党建的最终目标。要让公司上下兄弟姐妹有种家的温暖,让他们在这个大家庭中能够感受公司发展所带来的效益,要建设党员之家、职工之家和青年之家,全员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讲大局、讲正气、讲合力、讲奉献、讲责任;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企业、热爱岗位、热爱自己。

(2)以品牌活动促标准化。近年来,各级党委活动开展多,形式多,如党组织开展的“创先争优”、“创岗建区”、“党员先锋号”等;工会组织开展了“三工建设”“群安员活动”等;团组织开展的“青年突击队”、“青年优质工程”、“导师带徒”等,对于京沪高铁维管来说,要结合高铁维管“保安全、保畅通”实际,要探索开展具有高铁特色的“三号三岗”活动,即“党员先锋号”、“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号”、“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号”,“青年先锋岗”特色活动。达到树立党建品牌形象,保障安全畅通的目标。

(3)以特色活动促标准化。面对高铁维管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为提升员工高铁维管技能,公司党委要结合每月、每季、每年工作重点,开展每月一次大学习活动,如“高铁大学堂”活动;为使员工在工作中真正做到知规、守规、遵规,杜绝违规,杜绝事故发生,要开展“学规背规”竞赛活动。为使每位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业,融入企业,开展“我与企业同发展”征文活动等,通过活动进一步夯实基础,促进安全生产。

5、加强工作创新,助力标准化发展

党建工作创新是党建活动的源泉。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QQ、微信、电子图书、视频聊天走进了日常生活。工作交流通过QQ平台、微信平台,信息交流通过单位自办电子刊物,廉洁教育通过每月的手机短信等,都是创新的工作方法和方式。

党建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传统走创新之路,如党团员管理,可以做成美观实用的带个人头像的电子党员证,电子团员证,电子会员证,电子证的信息可以根据纸制版信息充实完善,组织管理部门只需在电脑上建立一个党员管理的文件夹就可以进行管理。

在京沪高铁,党员分散在各保养点、变电所,部份保养点只有一至两个党员,建立的是联合党支部,党员组织生活按传统方式开展存在诸多不便与困难,要通过创新方法解决。一是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在京沪高铁全线各保养点、各变电所都安装了视频会议系统,党员的组织生活可以充分利用视频系统召开,如基层“三会一课”制度,可以创新方式,启用视频讨论模式就可以召开。召开后,利用专门印制的党支部工作台账做记录,达到即有学习,又有记录的目的。二是充分利用集中休假开展活动。目前,京沪高铁正在推行集中检修和三分之一标准化设备检修制度,员工集中休假即将成为生活的常态,可以充分利用员工集中休假的前一天,分批次把附近保养点的员工召集起来,开展活动,召开会议、组织学习。

在培训工作中,实施业务“打包”, 培训“升级”。为了不影响正常施工,要充分利用高铁检修的相对“空隙”时间,对党群干部采取业务打包进行培训,如公司连续举办了入党积极份子、党支部书记、工会干部、团干部、 通讯员五个党群业务培训班。还特别邀请中国中铁报相关编辑、人民铁道部编辑、集团公司及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人授课,使课程高标准,高起点的同时,加强了与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联系,达到双赢。

上一篇: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868字下一篇:三场学校 幼儿园卫生保健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