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次生命作文

2024-05-15

我的三次生命作文(共13篇)

篇1:我的三次生命作文

我的三次生命作文

人生常说“猫有九命”,我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因为我虽然不是猫,却也有三次生命。

我的第一次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从小生活在幸福而小康的家庭里,身体健康,衣食无忧,与家人和睦相处。长大成人后,我有一个漂亮贤慧的妻子,两个懂事可爱的女儿,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一幢宽敞舒适的小楼。生活就像一个甜美的梦。

然而,有一天我的美梦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可怕的噩梦。我患上了严重的运动神经方面的疾病,病魔首先侵蚀了我的右半身,继而蔓及全身。

我的第二次生命开始了。

尽管疾病缠身,但是我没有被击倒。我积极与医生配合,保持乐观的心态。我没有放弃工作,坚持每天自己开车上班,由于行动不便,我需要比常人花更多的时间和毅力。我家后门有十五级台阶,这成了我进行康复锻炼的地方。十几年过去了,虽然我依然行动不便,但我基本能生活自理。医生说,这简直就是奇迹,因为一般的人早就瘫痪卧床不起了。

接着,在一个八月的晚上,我开始了我的第三次生命。

那一天下午,我驾车下班回家。当时,天降暴雨,我的车子在行至一条人迹稀少的道路上时突然不听摆布地向路的右侧冲去,几乎同时我听到了一声可怕的.爆响。车子撞在路阶上停了下来。我意识到是车胎爆了。我感到不知所措,因为我觉得我的身体状况是不可能允许我亲自更换轮胎的。

我静静地在车里等待,希望能有车辆或行人经过,但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什么人也没有见着。这时天黑了,我看到路边不远处,有一处明亮的灯光。我心中大喜,赶忙发动车子,缓缓地将车子摇摇摆摆地往这户人家开去。我在门前停下车子,打开车灯,按响了喇叭。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小姑娘站在门口看着我。我放下车窗,探出头,冲着小姑娘大声喊了起来。我告诉她,我是一个需要依靠拐杖行走的残疾人,现在需要有人帮我更换爆裂的轮胎。

她走进了屋子,没过多久,她穿着雨衣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年长的男人。

我是一个残疾人,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我坐在舒适的车里,对这个男人和小女孩冒着暴雨替我更换轮胎心中并没有太多的不安。只是雨实在是太大了,我盘算着事后要多给他们一些报酬。但是,他们的活儿似乎干得太慢了,我渐渐地变得不耐烦起来。

终于,他们干完了活儿,走到了我的车窗前。这个男人驼背,岁数大概已过花甲,虽然油布雨披帽子罩住了他的眉眼,但却挡不住他一脸的疲惫。小女孩看上去在九岁左右,笑嘻嘻的,很快乐的样子。

老人说:“这个鬼天气车子坏了可真麻烦,不过现在问题解决了。”

“谢谢,”我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他摇摇头。“不要钱。我的孙女告诉我你是一个需要依靠拐杖行走的残疾人。很高兴能给你提供帮助。我知道,如果我们对换一下,你也会对我做同样的事的。”

我有我的做人方式,我从钱包里掏出一张五美元的票子,递到了老人的手上。

“这是什么?”老人低头摸着手里的钞票问。

小女孩上前一步,悄悄地对我说:“我爷爷是一个盲人。”

我一下子怔住了,惊讶和羞愧。一个年老的盲人和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在暴风雨中摸索着为我修车子!我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自怜和自私。我只关心和同情自己,而对别人的需求和想法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从此以后,我不但继续为战胜病魔进行不懈的康复锻炼,而且尽我所能给别人提供帮助。这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还需要耗时、费力、花钱。

但我觉得生命因此才有意义和价值。也许有一天,我也会为一个坐在车里的盲人更换轮胎,尽管他和我曾经一样是一个只关心和同情自我的人。

篇2:我的三次生命作文

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却无能为力来回报!但我们能让他们开心!

题记——

“沙沙沙”,风雨交叉的早晨,我正在甜甜的梦乡里,正吃着我最爱的披萨。猛地一声怒吼,排山倒海,雷公怒吼:“你咋还不起床,嫌早是吧!看看多少点了!六点半了你在睡。要迟到了!”我猛的惊醒!“哈呼!我的披萨,哎!”我小声嘀咕!“还不快刷牙洗脸去。”又来了一声狮子吼。

我知道,爸爸是为了我好,让我早点去学校早读,读熟课文。为了让我早起,自己却五点多起来给我煲粥吃!我想到这,不禁流下了泪水。

“吼吼吼”,一声又一声的吼声,爸爸在教我做题,因为我完全听不懂,所以爸爸生气了!可我真是听不懂!爸爸知道,所以说:“你去学校听什么课啊!哎!”从爸爸的“哎”这个字眼中,我体会到了爸爸对我的失望。

爸爸每天辛辛苦苦地上班,我却让他失望了!我真是的.,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哗啦呼啦”地流了下来。“呜呜呜”我对不起您!

“刷刷刷”,天正下着大雨,“轰”地一声,雷电打下!我正在学校的一楼等着爸爸。不一会儿,爸爸举着伞——一路狂奔过来。爸爸终于来到了我的身旁!我走进了“爸爸亭子”下的空间。爸爸为了不让雨水滴到我,而让伞挡住了我的整个人,而爸爸却被淋湿了半身!

爸爸生病了!

爸爸为了我不要被雨淋,不想让我感冒,却害了自己生病了!想到这里,我的眼泪“飞流直下三千尺。”

篇3:我的三次教学飞跃

上个世纪80年代, 我的代表课例是《跳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他的著作《教海漫记》中有这样的描写:“靳家彦饮誉四海的《跳水》, 我听了三遍, 就像听梅兰芳的《霸王别姬》一样, 韵味十足, 百听不厌。它的内涵很难用语言说清楚。因为艺术, 包括教学艺术是不可能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他在实录了“取乐”一词的教学实况后感慨地说:“靳老师显然不仅仅是在解释词语, ‘我就不问了’‘请注意’里面所蕴含的内容不是更耐人寻味吗?”于老师在分析了“谁跳水”这个问题之后, 针对我在课上所说的“不要忘记大家”这句话, 做了这样的评价:“这句话是一字一顿地说的。靳老师说完这句话, 目光注视全班学生至少三秒钟。我为这句话和说完这句话的短暂停顿拍案叫绝, 绝就绝在这句话在这里是多么熨帖, 多么自然!不动声色, 却能打动人心;没有刀斧痕迹, 却深深地刻在人们心里。这是点睛之笔。不点, 不活而且不亮, 点多了便有了画蛇添足之嫌。这就是大家手笔!道理不是不要讲, 我们要研究的是, 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样讲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灵。”

对于于老师的赞誉, 我受之有愧。其实, 当时教《跳水》一课, 在那个年代, 我主要想体现三个想法:一是把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思想熏陶统一起来, 即我所提的“语思统一”;二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重视学法的指导;三是注重课文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注重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联系, 注意综合, 不要割裂。这些观点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但是, 于老师从更高层次上的点拨, 我觉得这些观点已经与新课程提倡的理念相吻合了。

《跳水》一课, 千锤百炼, 以不断创新的目标, 讲授过百场, 师生受益极大。不去亲自实践, 只在那里空谈, 能行吗?道理是明摆着的。

上个世纪90年代, 我的代表课例是《田忌赛马》。广西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在《广西教育》 (1989年第10期) 撰文中说:“在杭州举行的中国语文精品课观摩会上, 天津特级教师靳家彦的阅读课《田忌赛马》, 以其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扎实的训练风格赢得了听课者的高度赞誉。”黄老师在评析该课的导入时说:“教者的导入既紧扣题旨, 又有机地进行了智能开启训练和随机的文明道德教育, 正可谓激趣入文, 开篇不凡。”他在实录了词、句、段训练的实况之后点评道:“引导学生对成语‘垂头丧气’和‘目瞪口呆’进行语素分析, 使学生具体切实地了解了词义, 习得方法进而运用方法。”“教师始终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的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黄老师对朗读的重要形式———品读, 特别提出了这样的见解:“所谓品读, 就是品味性的反复多次的读, 要读出真情实感, 要读出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气语调, 要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读得是否到位, 又要用文中的‘提示语’做检验标准。概言之, 依据提示语进行品读训练并以之检验效果, 这是靳老师指导品读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行之有效的语感训练途径。”

黄老师不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家, 他不但能够上课, 还能鞭辟入里地评课。他的真知灼见, 比起那些空头的“理论家”, 不知要高明多少倍。我执教《田忌赛马》, 就是想在《跳水》一课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导读法”———“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实施;语文课的“读”, 究竟在语文学习中占据什么地位, 起到什么作用;如何改变少、慢、差、费的现象, 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后来, “小学语文导读法”这一教学模式, 荣获了天津市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被收入了《中国当代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语文卷) 》, 我的专著《小学语文导读法》, 也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进入21世纪, 我的代表课例是《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这是我在走进新课程过程中执教的一节有标志性意义的阅读课, 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我执教这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 莫被传统束缚头脑;科学发展, 不为时尚放弃永恒。为了使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具体生动的体现, 我在课的设计上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课题的提出到教学目标的设定, 从对课文的感受、理解到欣赏和评价, 都努力体现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是课堂的主人。比如, 小村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消失→我们要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这样的读、思、练中, 学生的认识不断升华, 语文素养逐步提高, “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2.三维立体地确定语文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形成, 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融合与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汇提升, 不但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点、线、面、体的发展, 而且这点、线、面、体的发展是有机整合的。

3.师生间是情与情的交流, 心与心的沟通, 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师生间热烈的情绪, 健康、真挚、深厚、细腻、持久的情感, 圣洁高尚的情操和情怀, 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每个学生都得以体验成功的快乐。

4.积极主动的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恰当地结合。这节课在不排斥传统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同时, 努力探究具有活力的新学习方式。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思维活跃, 语言训练丰富多彩, 情趣盎然。

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一课, 我自始至终都遵照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 在思考中学会思考, 把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如这节课最后一个环节进行的“记者招待会”, 使学生既深化了对课文的领悟, 又拓宽了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 不是看评委给了多少分, 也不是依据得了几等奖, 根本的评判标准应是学生收获的多少。那些为了参加“汇演”, 甚至取悦评委而排练过许多次的课, 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成功的课。我主张语文的“家常课”应当因势利导、多方诱导、即时引导、巧妙指导,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高。比如, 在这节课上我专门找那些不敢读、不会说、不愿写、不能画的学生去读, 去说, 去写, 去画, 手把手地辅导他们直到成功。随着教学的进展, 这些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读书、发言、表演、绘画, 成了学习的骨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与提高, 这正是新课标追求的美好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学专家周一贯, 对我执教的《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一课做了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语文课, 是真正的师生共建、共享的语文课, 它使教学过程完全演化成学生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于是, 语文不再是‘唯理性’的语文, 而是充满了诗意的激情, 成为了充满情趣、充满灵性的语文。这是真正的绿色语文课堂。” (周一贯《课堂教学经典设计》)

篇4:我的三次婚姻

王熙凤不仅名字和《红楼梦》里的那个重名,而且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人。曾是一个乡政府的办公室主任,现退休在家。她热情、开朗,口才好,向笔者聊起曲折的3次婚姻经历。

为上大学,我嫁给村支书的弟弟

父亲小的时候上过几年私塾,喜欢看古书,尤其是《红楼梦》,他最喜欢凤姐,所以给我取名王熙凤。从小到大,我在家里都挺能干。从小学一年级我就当班干部,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毕业时,已取消考大学,尽管学习好,我也只能回村劳动挣工分。当时农村青年要想出头,要么当兵,要么招工,要么上大学,我一直没有放弃上大学的念头。我们家当时成分很好,是贫农,但衬里上大学的名额非常有限。

村支书有个弟弟,与我同岁,跟我小学同班。他外表还行,只是没念完初中,一直在家务农。因为他哥是村支书,村里好几户的闺女都想嫁给他。

我不想一辈子在农村苦熬挣工分,不想放弃原来的学业,所以,我做出人生的一个重大决定:嫁给村支书的弟弟,条件是让他哥把大学名额给我。

1967年22岁时,我和村支书的弟弟成亲。第二年3月,我来到北京上大学,在一所农学院学习。我们婚后在一起只有半年。 上大学的时候,正赶上“文革”,接着是“大串联”。串联后回到北京,我就给家里去了信,决定结束婚姻。本来我和他的结合就是一个错误,是一种交换,我们之间既没有感情,也没有共同语言。对方当时坚决不同意,我的家人也反对,因为在农村,离婚不是件光彩的事。

为离婚的事,父亲和他先后两次来北京,好言相劝加胡搅蛮缠。但我离婚的主意十分坚决。这样僵持了一年时间,婚终于离了。

后来听说不久他又结婚了。

我和有病的他有过短暂的幸福

转眼到了1969年,上边突然传来消息,说要解散我们农学院。我当时急了,这样一来我岂不是又要回到那个贫穷而尴尬的农村家里?当时有人提醒我,只要嫁给城里人,就可以理所当然地留下。

因为情况紧急,我一下子想到了大学室友的哥哥。我曾见过她哥哥,比我大10岁,一直没结婚。个子很矮,刚够一米六,长相也一般;但是他很有才华,在一家研究所工作,会6国语言,口才也特别好。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男人没结婚的原因,是因为肝脏不好。

尽管他身体不太好,但精神状态特别好。我见过他两次,很欣赏他身上那种朝气蓬勃的感染力。我俩在一起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我离过婚,又来自乡下,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学校宣布要解散后,我直接去找了他,向他说明了来意,并坦白了我过去有过短暂的婚姻。他并没有嫌弃我,说:“我愿意。”

很快我和他结婚了。我们在他单位附近租了两间房,过日子。那段婚后生活是幸福的,只是太短暂。他是个有才华又有情调的男人,心地也善良。外面乱哄哄,可他总是带着我去香山、颐和园、天坛、北海。婚后半年里,我们几乎跑遍了京城有名和无名的公园。他有一架德国相机,每次出去,我们都会拍许多照片,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

就这样,我留在了北京。婚后第二年,我们有了一个女儿。

在这期间,因为我的第—次婚姻得罪了当时的村支书,父亲在家受到牵连,被批斗。父亲为此两次自杀;幸好都被抢救过来。为此,家人骂过我;恨过我,但忠厚善良的他们并没有记我的仇,并最终接受了我的第二次婚姻。女儿出生后,我们一家三口回老家探亲。尽管丈夫相貌平平,但他真诚、热情,知书达理,很快就赢得了我家人的喜爱。可能是老天爷与我作对,幸福总是短暂的。女儿刚满一周岁时,他肝硬化住进医院,没几天就告别了人世。

无奈的第三次婚姻,我如愿有了新工作

第二任丈夫去世时,女儿才一岁,我们娘儿俩突然没了依靠。我只好带着孩子,回到农村老家。

在农村,一个年轻女人带着孩子过日子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家里近10口人挤在一起也实在不方便,于是他们考虑让我再嫁。那时登门给我说媒的人不断,我最终选择了现在的老伴。他比我大两岁,刚死了媳妇,有一个在公社当书记的舅舅。

结婚之前,他答应我,可以托他舅舅把我调到公社工作。毕竟我念过高中,也在北京读过一年大学,只身带着女儿,我不愿意在地里干一辈子农活,况且家里实在困难。这才让我下定了嫁他的决心,打算以后安安稳稳过日子。

1973年初,我开始了第三段婚姻生活。婚后,我们又有了两个孩子。我经常跟丈夫去他舅舅家走动,联络感情。时间久了,他舅舅相信了我的能力,终于让我到公社上班。一干就是20多年,我成了乡政府干部。

老伴是个没有太大志向的人,他参加村里建筑队,干活认真勤恳,手也巧,只是钱不多。有时候我说他没出息,他却说自己是知足常乐。我们就这样平静走过了30多年。

回想我的3次婚姻经历,其中无奈颇多,也有年轻时的冲动和固执,但难得的意外和幸福也让我难忘。

篇5:我的三次求职面试总结

1.第一个面试我的是 湖南卫视金鹰网的手机3G前端开发,他需要我精通js,我只能老老实实地说js不精通,而且不太想写代码。然后他知道我喜欢flash,推荐我去flash部,做电视台的抽奖系统。虽然说表面我觉得做抽奖系统的工作很闲,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没有挑战性,其实我知道,开发系统以我现在的水平是不能胜任的。

2.第二个面试是56com的UE策划,我很喜欢这个职位,他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面试时我聊地很开心很过瘾,而且他没有问什么太专业的问题,都是生活上的,性格上的。但是最后没有通过筛选。我严重怀疑是我给 56提建议时,表现得太自信过头了。对啊,问题肯定出在这里,想想当时的状况,好像我是领导,他是下属,我在给他挑毛病似的。

3.第三个机会是腾讯的,

9月28号,腾讯的兰姐给了我电话,说招页面重构的,还是社会招聘。我当时很惊喜,就答应做她发给我的题目。可是我很奇怪,我投的明明是校招的交互设计,于是在云天的招聘群里面问了一声,没想到,云天哥马上找到了打电话给我的兰姐。貌似兰姐以为我根本不想做前端,而很勉强地答应她,还没做出明确的回应给她,也不发邮件给她。于是,我感觉到我做错事了。第一,简历写得吹了点,精通css+div。精通是何等程度啊,起码不是我们这种学校里学的程度。况且自从做了80后的比赛,我再也没碰过css了。

为了表示我是尊重兰姐对我的信任和赏识,我硬着头皮把页面重构搞完了,29号晚上做到4点,今天早上9点挣扎着起床发邮件给她。

4.今天中午接到振烨数码科技电话,是做flash的,也是我喜欢的方向,可是。。。可是。。。每次的作品都是我要猪写的,

AS3.0对我来说早已生疏,临阵磨枪都来不及。

篇6:老师的三次道歉作文400字

今天是星期五,不知是怎么了,一连串趣事在我身旁环绕。一件事发生在早上,一件事发生在放学,一头一尾,真有意思。

趣事一:

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学了《朝代歌》和12个关于《水浒传》的成语,老师给了我们10分钟时间,让我们背出来。我只用了挠头发的力气,就把它们全部背了出来。“好,时间到,下课后我选十个人来背,自己报名。”“哗”一张张手都举了起来,顾老师点了十个人说:“这些人免背,把书拿来,我签字。”轮到我时,顾老师说:“你让我有点不放心,你跟韩沅序来背,谁背的好,我给谁签字。韩沅序先背,我相信他一定行。”韩沅序开始背诵,他在背成语的地方打了二次咯愣,轮到了我,我一口气全背了出来,只中断了一次。韩沅序败下阵来。顾老师见此情形说:“对不起,侯朴辰,我小看你了。”签完字,老师又说:“对不起,老师再次向你道歉。”同学们都笑了。

趣事二:

今天下午,有我的小说专题,给我二十分钟,我特别高兴。到了作文评讲课,老师让我们看看以前的周记大赛,可是电脑不争气,页面老是打不开。浪费了大约10-20分钟。还有20分钟,老师让几个同学读了作文,只剩下2分钟了,老师发言了:“我答应用20分钟的.时间来读侯朴辰的作文,可是只剩下2分钟了。”老师看看我,下面同学们又有了笑声。2分钟!有没有搞错,20是2的几倍啊!10倍!我的心情很低落,老师又说:“对不起,不要读了吧!”我只好无奈地点点头。

篇7:关于名人马云的三次高考的作文

淘宝扬威触点铁,天猫耀武自成金。马云曾说过许多流传已久的神言论,其中有三句最经典:1、我对钱,没有兴趣2、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创立了阿里巴巴3、我还是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马云显然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他的长相经常被大家调侃,柳传志曾当着众多企业家面,调侃马云:“现在所有人都觉得马云长相不比郭广昌差,你觉得呢?马云听了,并没有发怒,而是十分机智地说:“帅哥,您第一眼看,觉得长得挺好,但时间长了,就看腻了,越看越不好看,而长的难看的人,虽然第一眼确实难看,但越看越觉得好看,这个回答,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天猫双11一天得912亿,节节高;双11一天获1207亿,步步高;双11一天1682亿,涨高高,双11一天2135亿……一路势不可挡!

而就在209月10日马云宣布退出阿里巴巴,决定重返课堂,当老师这对马云来说,真是蓦然回首。以英语老师出现的他,真是回味无穷,现在的他可以继续追求以前的明星金庸,可以留出大量的时间打太极、下围棋,留出大量的时间陪家人。

决定你人生高度不是你的才能,而是你的态度,努力见不些结果,可不努力就一定看不见结果,不得不说,一个成功人士并不仅仅在商业上取得成就,更是要有折服人心的人格魅力。风清扬一遍遍喊着他的花名,就仿佛他的那一股子劲儿,灌穿到了你那里。

篇8:我的三次投保经历

首保人寿险

到了一定岁数(男同志50岁左右,女同志45岁左右)。就不得不考虑养老,生病医疗费用等问题。会把注意力转向保险以抵御风险。那些年轻的保险推销员看准了这一点。常往这种年龄段的人群里跑。会有人“上钩”。让他收获“上钓者”,这叫双赢。10年前的某一天。在我快50岁的时候,在单位里遇见了一位上门推销保险的小青年。他为我们办公室的其他3位同龄人。介绍了一款养老保险产品——以每年交800元左右的保险费连续交10年的投资。换回从退休后的第一年起可领取1000元,年的生存养老金直至自然死亡的保险利益。我当初有点犹豫不决,见办公室里其他同事都投了。我开始对买保险存有抵触的

心理有所松动。接下来是一种人云亦云的随从心理占了上风。和家人通了电话、征得家人同意。当即签下保单。

谁知,这就开始一发而不可收。不但我自己买了太平洋人寿险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产品,而且又到做推销保险的老同学那儿让我爱人和女儿买了其他人寿保险公司的产品。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选择没有错。我们夫妻俩和女儿的保险预期利益相当可观,而且我们俩到2008年即可享受。实现了投资增值和获取养老储备金的预期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我的头脑里萌发了金融投资和理财的意识的时候,保险并不被普遍看好。我为自己具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胆识而喝彩。

误中分红险

转眼间,与第一次投保时间已相隔了9年。9年中,我家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在单位升了级。工资长了几次,提前还清了房贷,期间为女儿办了婚事;另外。除了每一年度按期交付保险费外。还有些许存款。对于弟妹们投资股市的理财方法,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股市风险太大。一直未敢涉足。不过也不是一点想法也没有——毕竟将余款存入银行,生成的利息还没物价涨得快,拿一句时髦的话来讲,叫做负利率。

到了2006年年底。小区里有个保险讲座。邀请我们夫妻俩参加,讲座内容是推销名为“国寿美满一生年金保险(分红型)”的保险产品。我们俩听了之后一动心就买了。尽管此保险的回报率相当高。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拿你的钱去投资。你获取部分投资回报。不会有风险。但保险期限太长(长达15年)。这一点我们当时没有注意到。忽略了。不管怎么样。自己认定的事情去做了。就不会后悔。人民币持久走高的现状和趋势。作为长期投资的这款保险产品将获得丰厚的回报。以此颐养天年。足矣!

转向投连险

今年是股市的“翻身”年。牛气冲天,带动整个基金市场火爆得疯了。年初买基金发财的人很多。不过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不发财的人还是比发财的人多。我就是其中一个。正巧这个时候,我的一个黑龙江农场战友老同事。在一个大型聚会活动见面了。经她介绍(也可以讲是推销)。知道有个叫“基金的基金”的投资机会。开始因为刚接触。觉得太陌生。不敢买,结果错失了三四个月的最佳投资时机。

后来由于我的执着。我爱人说我跟你一起去,再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下。该出手时就出手。经实地考察(还有通过上网查看)。我们的意见马上取得一致。我的同事当初买了5万元现在翻了一番变成10万元。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买了N万接着又追加了N万。这个投资项目究竟是什么呢?是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财富工程——稳健人生投资连接保险。

据保险代理人介绍,这是一款投资保障两不误的保险产品:一是交费方式灵活。允许投保人不必按约定日期交费。不会因为超过60天宽限期而导致保单失效。同时还可以随时追加额外投资金额。二是保额调整灵活。可以根据自身的家庭风险状况。增高或降低风险保额。三是账户转换灵活,可以通过账户转换的形式对不同投资账户的资产进行重新配置。四是部分提取灵活。可以根据自身的不时之需,变现部分投资账户内的投资单位。支取现金。五是选择附加险灵活。如果投保人想获得其他方面的保障。可以灵活搭配附加险进行补充。

篇9:马云的三次创业

马云创业故事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当时是1992年,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青年教师,28岁,工作4年,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

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当时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劝马云别瞎折腾了,就连几个合作伙伴的信心都发生了动摇。但是马云没有想过放弃,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

整整三年,翻译社就*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永不放弃。

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马云创业故事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

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网站,虽然是极其粗糙的一个网站。网站的建立缘于马云到美国的一次经历。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马上决定回国做互联网。

创业开始,马云仍然没有什么钱,所有的家当也只有6000元。于是又变卖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这才凑够了80000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区区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万上千万是玩不转的。又有人说,如今的环境跟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那时10万可以,现在肯定不行。我说,这全都是借口。说这样的话的人,这辈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都是困难。

对于中国黄页来说,创办初期,资金也的确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帐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是马云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

当然,后来中国黄页被杭州电信收购了。但是我以为,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依然是成功的。

马云创业故事第三次: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那是。19,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马云的成功绝非单单因为他比我们早创业!也许你认为马云恰逢时运,你生不逢时;也许你认为马云资金雄厚,你身无分文;也许你认为马云运气高照,你霉字当头,但你不要忘了马云二次高考落榜,做过搬运、蹬过三轮、当过小贩;你不要忘了阿里巴巴创业之始35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大家要集资才能创业,马云要靠借贷才能发工资;你不要忘了马云身高1米62,体重仅100出头,中国黄页推出之初很多人说他是骗子。马云的创业成功绝非偶然,那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那是信心与实干的结果,那是领袖与团队无间结合。

马云给我们的意义更在于马云说过“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中国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你能像马云一样敢思、敢想、敢说、敢做、敢为天下先,那你也可能实现自己的阿里巴巴帝国。

看过马云创业故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不甘落后、永不放弃。三次高考,二次失败只是更加激励马云坚持不懈,必须成功的信念。

2、反应敏锐、思路清晰。善于发现和把握网络发展规律。从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到淘宝到支付宝到阿里妈妈都验证了这一点。【点击免费领取创业秘籍】

3、胆大心细、一往无前。先是作为杭州十佳教师辞职下海,然后离开和杭州电信合作的中国黄页、离开和外经贸部合作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一是大胆,一往无前、不留退路,二是心细,虽然离开其实心中已经酝酿了一盘更大的棋局。

4、激情四射、魅力服人。马云先后离开与杭州电信和外经贸部合作的公司,手下员工都愿意放弃更好条件甘愿吃苦受累追随马云重新创业,当年创业的18个人至今仍然追随马云发展。更能通过个人魅力和激情吸引某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的亚洲代表蔡崇信放弃工作追随,六分钟搞定软银孙正义投入2000千万美元的风投。

5、相信自己,理智分析。马云对自己有超级的自信,在阿里巴巴创业的第一次会议上马云就预告了未来,要求全程摄影,以此作为历史见证。很多人说马云狂妄,但马云说过自己创立海博网络的时候靠的是勇气而眼光。阿里巴巴创业初期马云要求合作伙伴“用闲钱投资,不允许借钱,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马云很狂很自信,但相信这是他基于理智分析的结果。一个人成功一次是偶然,但马云99年自阿里巴巴创业成功至今的不断发展,我们不能说马云只有大胆和自信,这里面肯定还包含了智慧和理智。

篇10:改变人生命运的三次机会

一、靠家庭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出生环境,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出生在哪里?然而,在这个贫富差距如此大的社会中,出生环境决定你的竞争优势,有的人出生在农村,有的人出生在城市;有的人出生在富人家,有的人出生在穷人家。由于出生背景不一样,家庭环境不一样,人生的起跑线就不一样。农村孩子至少要比城市人多奋斗十年,八年才能赶上城市娃娃。对于财富来说,就更不用说了,有的人出生就是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的家庭,而有的人出生就是贫困家庭。穷人家的孩子也许奋斗一辈子也赚不到千万,亿万财富。这就是现实的社会,我们别无选择。你只能接受,谁也无法改变。因为这次出生机会是上天决定的,我们只有听从上天的安排。谁也不可能在出生前问问自己的老爸是谁,如果老爸是富翁就出来,如果老爸是穷人就放弃。不可能,你能够降生到这个世界就是最大的幸运了。何况,富翁毕竟是少数人,出生贫穷不是我们的过错,人生还有另外两次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嘛。

二、靠伴侣

如果说第一次机会我们别无选择,那么这次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只不过你选择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选择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选择好了对象,也许你的命运会随着另一半的生活而改变。可遗憾的是,好的往往是稀缺的。如果每个女孩都想嫁有钱人,可富人也只能娶一个老婆啊!因此,也注定了只有极少数人可以通过伴侣的选择来改变命运,多数人是没有机会,更何况还有那么多有钱人的女孩,她们也等着出嫁啊!谁又愿意嫁给一个穷小子呢?毕竟婚姻都是门当户对的,

女孩子也许有一部分人可以通过嫁入豪门而改变命运,毕竟富翁比富婆多啊!然而,男孩子指望通过找老婆改变命运,机会就很渺小了,他们就只有选择第三个机会了。

三、靠自己

如果说前面两个机会靠不住,那么一个人要成功就只有靠自己了。为什么成功那么难?原因就在这里,因为穷人家的孩子只有三分之一的成功机会,而富人的孩子同时具有三个机会。所以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比他们付出三倍的努力也只能打个平手。如果穷孩子要超越他们,那么他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然而,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能力又如何让穷人的孩子追赶甚至超越他们呢?除了改变自己的能力、思想、观念、意志、决心以外,别无他法。因为他们无法改变现实的环境。所以穷人家的孩子在单个的竞争中,他们拥有了很多后天性优势,这种积极好学,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富人家的孩子无法拥有的。虽然富人的孩子,城市的孩子在起跑线上有了很多的资源优势,先机优势。但是他们不会珍惜这些拥有的机会。特别是啃老族的80后,90后他们更没有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所以富人的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被这些穷人的孩子追赶上。一旦穷孩子赶上来了,那么他们要超越富孩子就变得很简单了,这就是所谓的竞争法则吧!拥有的往往不珍惜,没有的设法去争取。因为生活环境不一样,所以生活方式不一样,穷人的孩子往往是先苦后甜,富人的孩子往往是先甜后苦;这也是算是一个平衡吧!否则,也不会有人去奋斗了。

篇11:弟弟的三次尖叫日记900字

周六晚上,我很想找弟弟玩儿,就打电话看他有没有时间。

电话一接通,我就试探地“喂”了一声。

礼貌的人也同时“喂”了一声,很惊讶,愣了一下:“姐姐?!”

听到弟弟的声音,我也愣了一下,我原以为是爷爷来接电话。

“弟弟,你的作业写完了吗?”我轻声问他。

“那我去找你玩一会儿?”我高兴地问他。

“啊”电话里突然传来弟弟一声莫名的尖叫,疯狂惊喜,半天才接上“行啊!”后半句好像应先被说出;像瞧见他那惊喜的样子,我被逗得笑起来。

“咱们还玩上回你喜欢的游戏,我还没学会呢。”我被感染愉悦地提议。

“啊”弟弟疯狂的尖叫声再次骤然又畅快地响起,仍像刚才的尖叫拖了好长的时间,仍充满着突如其来的惊喜,“姐姐,我一定教会你,快点来!”

“我一会儿就到,弟弟!”我不由自主地提高声音、迫不及待地加快语速回应他,可我一时还是无法把最后一个“弟”字变短,那样显得很不亲。

“啊”弟弟第三次爆发出那激烈欢快的尖叫声,这一回,我依然听出了惊喜,还有前两回所没有的模仿、渲染与夸张的味道,“快点儿!”

催完我,爱搞笑爱玩的弟弟就迅速地挂断了电话。

......

听筒依然贴在我耳边,听筒里不再有弟弟的声音。听筒里没有弟弟的声音了,可是,我依然把听筒贴在耳边。突然的安静。突然,眼泪一下子涌进我的双眼,我紧紧闭着嘴,欲哭又不知道为什么得强忍住,就像我不知道,为什么弟弟那热烈的欢呼声与欢迎声让我那么高兴后却突然又那么想哭!

妈妈走来,紧抱着我。挨着妈妈的那一瞬,我的泪像潮水汹涌而出,一旦感觉到妈妈怀抱的温暖,我的泪很快退去,奇怪,像弟弟好似夸张得莫名的尖叫!

待我平复,妈妈说:“赶紧去吧,忙着上一天半课外班的他哪有时间玩?”

“我周末有时间,却找不到伙伴玩儿。”我似有所悟地对妈妈说,“我们是不是都挺孤单的?”

去爷爷家的.路上,我想“我要好好陪弟弟玩,弟弟忙、孤单,尤其是叔叔婶婶在外上班时”。耳边又响起活泼可爱的弟弟那一次次激烈略微刺耳的尖叫,我的心里又暖暖的,有喜欢我的弟弟真好;我趴在妈妈身后,忍不住小声笑了。

篇12:我的三次幸福感

第一次大概是3岁左右,我父母回家过周末,我被允许睡在他们的房间。一张床上,左边是妈妈,右边是爸爸。他俩都在逗我玩。我記忆中这是第一个幸福时刻。最近在看Diana Vreeland(戴安娜·弗里兰,著名时尚专栏作家与编辑)的传记,她实际上在纽约长大,但是她跟所有人说她成长在巴黎,以至于她自己都承认,她的幻想其实比现实更重要。我一直有种感觉,我的第一个幸福时刻也是我自己捏造出来的,我根本不确定是否发生了,但是在我的记忆中有各种细节,比如在哪个房间,被子是什么颜色的。也许作为一个离婚家庭的小孩,我需要有这种幸福时刻。至于是否存在过,这个并不重要。

第二个幸福时刻是当我对生活作了决定,舍去了很多包袱时。我在城里把最后的一些事情处理完毕,下午3点多钟开车回家。那天阳光灿烂,下了高速的路上,我可以看见远处的山脉,是难得的一个大晴天,正好又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处理掉旧日的烦恼,轻装上阵新生活的感觉让我特别幸福。大部分人都认为只有得到才是幸福的,而那个春天我的确感受到舍弃能带来自由,而自由绝对能带来幸福。

第三次是最近,我老公和闺女在房间里玩耍,他们每人拿着一把玩具剑在瞎比画。夏天,老公光着膀子,头发扎了一个小辫,他故意做出一副武士的样子,追得闺女笑着叫着满屋子跑。我在旁边看着,突然有一种幸福感,马上用手机把两个人插科打诨的样子照下来,让幸福有了一张照片。可惜不能跟大家分享,老公和姑娘都只穿着睡衣,坚决不同意让这张幸福的照片毁了父女俩的光辉形象。

所以我觉得,第一,幸福不是常态,是生活中的一瞬间,这种瞬间多一些,人就有幸福感。我有过三次已经非常满足。持久的幸福感可能是很累的事情。第二,幸福不一定是真实的。即使生活很苦,也不要失去对幸福生活的想象力。最后,是我们的选择决定我们的幸福。

篇13:《现代性的三次浪潮》读书笔记

作者:任远

--《现代性的三次浪潮》读书笔记摘要

说明:以下的读书笔记是刘小枫在广州开办斯特劳斯读书班的产物。这个班先后读过斯密特的《政治的神学》、开尔森的《法和国家的一般理论》、斯特劳斯的《如何研究中世纪哲学》、《雅典和耶路撒冷》、《政治的概念评注》及《现代性的三次浪潮》。下面短的是我后来的整理的摘要,长的是最初的读书笔记,《现代性的三次浪潮》摘要

1政治哲学是现代性的中心问题

2以统一性方式和“浪潮”的形式解读现代性:以回到传统来推进现代性

3政治哲学的基础是人性论,要害是对人的自然状态的理解。现代性转折源于摆脱神性的目的论框架和命运系于上帝的古代传统,在此基础上,重新诠释人的自然本性。例如,人的自我保存权利,人的历史可塑性。人从秩序中的一个角色到秩序的创立者。以意志代替秩序。从普遍意志到权力意志。

4善的内容与自然、人性的关系。从实质善到形式的普遍性。

5哲学史:古典: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现代1: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斯宾诺沙

现代2:卢梭、洛克、康德、黑格尔、浪漫派、马克思

现代3:尼采、海德格尔、德里达、韦伯、哈贝马斯

6中心问题是:善如何可能?实现基础是,对人的自然本性与善的关系的解释。在古代,善由自然秩序保证;马基雅维从理想回到现实,霍布斯里用自然权利替代自然秩序后,人性假定为恶,善实际上不再成为追求的目标;卢梭批评了对德性的漠视(但继承了对自然状态离开神性的设定),用普遍意志重建善,用历史理性来达到善(卢梭意识到这种方式善依然是相对的,只有奠基在生存情绪上的善才是绝对的);尼采强调了人在历史中的自由,对生存情绪做出了悲观解释,又取消了善的问题,而以权力意志(人的等级差异)来取代普遍意志(人的平等性)。

补充:自由主义是近代以降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在20世纪,自由主义由于战胜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挑战而得到巩固。

--作者:任远

--发布时间:2002-3-20 21:42:00

--《现代性的三次浪潮》读书笔记

《现代性的三次浪潮》

1现代性危机的表现:政治哲学可能性的丧失(我们不可能知道何为好坏对错)

一种看法是:只有科学知识才是有效知识,但科学知识仅局限于事实判断,不能赋予价值判断以效力,后者正是价值哲学的领域。另一种看法是:评价原则是历史可变的,不存

在政治哲学所要求的解答对错问题的普遍有效方式。

关键在于,现代文化是理性主义的(相信理性的力量),而当理性的能力(赋予自己的最高目的以效力)遭到怀疑,现代性则陷入危机。

2现代性的特点:圣经信仰的世俗化(在人世间建立天堂)。何谓世俗化(这意味着在圣经信仰萎缩后,对具有圣经起源的思想习惯予以保留。)

现代性是对前现代政治哲学的拒绝。前现代政治哲学具有某种统一性。

3现代性的第一次浪潮:马基雅维里

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首先明确质疑了传统政治哲学。后者接着前者展开。

马基雅维里有两重说法。其一,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臣民与朋友。在这点上,其它人关注应然问题(理想主义),而马基雅维里关注实然问题(现实主义)。其二,furtuna(命运女神)是个女性,可以运用力量加以控制和征服。

根据古典政治哲学,最佳政治秩序的实现依赖于不可控制的命运或机会。古典政治哲学追寻的是最好的政治秩序和制度和对于德性的实践,德性就是人们应当如何生活。在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那里,最好政治秩序的实现是对德性实践最具指导性的秩序,其实现依赖于哲学与政治权力的和谐,而这一点只能靠机运。靠机运的原因是,政治秩序的好坏还依赖于质料,即人民或人民的自然本性。马基雅维里同意这一原因。但马基雅维里认为,质料可以改造,杰出人物可以克服此困难,机运可被驾驭。

马基雅维里以前的学者所构想的共和国的基础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提供标准规定人的完善状态,这个标准独立于人的意志。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无法突破本性的界限。善的生活就是按本性的界限生活,德性在本质上就是适度。因而,古典政治哲学与古典快乐主义是一致的:快乐依赖于对我们欲望的限制。古典哲学与圣经(雅典与耶路撒冷)也有这种一致性:在圣经里,正当性是遵从被神圣地建立起来的秩序;在古典思想里,正义乃是遵从自然秩序。马基雅维里拒绝了上述神学-哲学传统。马基雅维里认为传统观点有下述结果:伊壁鸠鲁主义(不认真看待政治事务的结果)或上帝之国(假想完善状态来理解政治事务)。马基雅维里要求回到实际生活中,从而重新解释德性:不是国家为德性而存在,是德性为国家存在。国家为因,德性为果。所以,政治生活的恰当性不应受制于德性,囿于德性则无法建立和维护政治社会。进而,最佳政治秩序的建立,并不依赖于机运,因为机运可被驾驭,质料可被改造。由于政治问题的目标降低了(只要求与大多数人的实际愿望相协调),以及机运的可驾驭,政治问题的解决获得保证,并且就成了技术问题。(如康德所说,正当社会秩序的建立不需要什么天使之族,即使对魔鬼之族,也可以建立正义国家)。需要的不是质料和德性,而是精巧的制度。只要有人民自觉,基本政治问题仅是“人实际能够接受的国家的良好组织”的问题。

马基雅维里身后的两个革命与他的这个精神相符:其一是现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新自然科学重新理解科学和自然。知性“拷问自然”,为自然立法,一切真理与意义均出于人而不是藏在独立于人的某个宇宙秩序中。科学的决心是征服自然(自然是敌人),自然是无价值的物质材料和有待建立秩序的混沌。相应的,国家则是人工和习俗的产品。人的完善不是人的自然目的,而是人自由形成的理想。其二是霍布斯用自身保存来理解自然法。此前,马基雅维里已经给出了政治与自然法(或自然权利(自然的正当性),即独立于人类随意武断的正义)之间的联系。在霍布斯以前,自然法是借助于人的诸目的之等级秩序而得到理解的,其中自我保存占据的等级位置最低,相应的,自然法首先被理解成自我保存的权利。最终,用人的权利取代了自然法。在霍布斯那里,自我保存的自然权利包含了“身体自由”的权利和舒适生活状况的权利。这即得到洛克“舒适地自我保存的权利”。于是,结论是,普遍的富裕和平是完善正义的充分必要条件。

4现代性的第二次浪潮: 卢梭

现代性的第一次浪潮的两个特点是,将道德和政治问题还原为技术问题,把自然披上人工的文明的外衣。卢梭批判了它们。

针对第一点,卢梭以非功利德性的名义抗议现代共和制的重商主义。但他无法恢复古典的德性概念,他接受和发展了现代的自然状态(人的本来状态)概念。卢梭看到自然状态中的人是亚人性或前人性的,人在历史(而不是自然)中获得人性或理性。而且,这个历史过程不是目的论的(非意向的),目的不可预见,但一旦接近人性之充分实现的可能性,目的或顶峰又是可在望的。但何以知道哪个阶段就是顶峰?我们如何区分自然本性和自然状态(两者都是亚人性的)中人的善恶?

(在历史中)人具有近乎无限的可塑性,而这不能仅靠自然本性的指导。自然本性的指导仅限于:人依靠建立公民社会来保存自己。然而,人若未能确定公民社会的特定结构(这个结构对保存自己有指导意义),就会危及自身生存。因而,所有成员必须服从法律,法律为保证统治的有效性和自身权威,不允许由当下法(实证法)向高级法(自然法)上诉。实证法的来源是(当地社会的)普遍意志,而自然法是超越的。

现代性的起点就在于对实然与应然、实际与理想之间的鸿沟的不满。现代性的第一次浪潮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降低应然的标准(如设想应然就是与人最强烈的激情相一致),使之俯就实然。但是,即使降低应然,应然(自然法或道德律)与实然(既定秩序)的根本差异依旧没有消失。卢梭的普遍意志概念表明了两者之间的鸿沟可以得到怎样的克服。

将普遍意志学说与历史过程学说联系起来,那么,合理或正义的社会必然通过历史过程得以实现,而无须人们对此实现有何意向。

卢梭意识到这一点:普遍意志由于其普遍性(将特殊意志普遍化),因而是合理的,从而必然是善的。保证一个意志的善仅仅由于它的普遍性(而不是自然本性和自然状态),这一划时代的思想在康德的道德学说里得到明确表达:对行为准则之是否为善的充分检验乃是查考它们是否可能成为普遍立法之原则;保证内容的善的仅仅是合理性的形式,即普遍性。道德律,作为自由的律令,不再被理解为自然法。当人摆脱了自然的监护,道德理想的建立就无须考虑人的自然本性,而人的自然本性只是人的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性)。人的行动指导不是由人的自然本性(历史的、变化的)来提供,而是应当由理性来提供。卢梭看到,应然(应当)的根基绝不在实然(存在)之中。

卢梭的上述关于普遍意志的思想被康德和德国观念论所继承和深化,但是卢梭对这一理路的限制却被康德等抛弃(在现代世界另一个地方结出果实)。卢梭指出,自由社会(特征是普遍意志的实存)与专制社会的差别是合法枷锁与不合法枷锁的差别。自由社会(不管这社会多么好,多么合法)本身也是枷锁。人只有从社会回归自然,才能找到自由。这就是说,自身保存、基本自然权利(社会契约的来源)的内容是派生的而不是基本的。如果生活和生存本身不是善的,则自身保存也不是善的。德性(责任感、努力)不是善(善感、同情)。自然人(善、自然、自然自由的世界)和德性人(德性、理性、道德自由的世界)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差别某种意义上可理解为现代与前现代的对立。《浮士德》体现了现代性与古代性的冲突。浮士德的善(虽然与卢梭的善不同)不是德性。斯宾格勒将现代

人称为浮士德式的人。

5现代性的第三次浪潮:尼采

以卢梭为代表的第二次浪潮刻画了自然(生存情绪的快乐之源)与社会(以及理性、道德、历史诸方面)之间的矛盾。按卢梭的观点,人性问题无法作为社会问题来解决,人能获得的最高成就与快乐毫无关系。生存的最高快乐在自然一侧,与理性和社会无关。

第三次浪潮提出了对生存情绪的崭新理解,它是对恐惧和灼痛的体验,是历史性的生存情绪(对悲剧性生存的体验)。

尼采认为,历史感的缺乏是所有哲人的遗传缺陷,历史的本质一向遭受误解。

在黑格尔那里,历史过程是合理的、理性的、不断进步的过程,顶峰为合理国家和后革命国家(建立在对人的权利的认可之上)。基督教是真正的绝对的宗教,基督性就在于在世俗化中与人世达成和解。在黑格尔个案中,现代性的本质就是世俗化了的基督性。黑格尔认为存在历史的顶峰和终结,后来的思想家拒绝这一想法,而将历史理解为不可完成的过程,但依然残余历史过程的合理性与进步性的无根基信念(思想与行动原则在历史中进步,历史过程有内在的意义与方向)。

尼采的批判是,一切思想和行动原则都是历史性的,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果,是自由的人类筹划的结果。一切理想宣称有或是自然、或是神、或是理性的客观支持,但这些理想都被历史性洞见所否定。尼采说,重估一切价值,意即认为一切理想的真正源头是人类的创造或筹划。尼采认为自己最终发现了真理,发现了人类创造性与一切存在者的根本统一性:价值重估的根基是最高的权力意志。只有超人才能够依据重估一切价值来生活。

尼采与马克思都认为终极洞见为实现终极理想开辟了道路。他们的差别在于,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社会必然到来,而尼采认为超人的到来依赖于人的自由选择。(而且,马克思的未来人是末人。)。尼采和马克思的共同点在于,在人类的顶峰阶段,人将(首次)成为自己的主人,机运的统治终结了。尼采认为,未来的最高文化依据的是人的自然等级秩序,为避免人在自己的权力巅峰时寻求一切人的平等,尼采假设作为有权威的东西的自然或过去,即永恒轮回。人的自然本性就是权力意志,即超越他人的意志,人不会希望平等。因此,自然人在卢梭那里是有同情心的,在尼采那儿则是残酷的。尼采之于法西斯主义,正如卢梭之于雅各宾主义。

6三次现代性浪潮的政治哲学意义

上一篇:《美丽的夏牧场》评课稿下一篇:税务工作人员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