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分班英语考试

2024-04-10

新七年级分班英语考试(共5篇)

篇1:新七年级分班英语考试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一起来看看七年级英语教学计划,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新七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1一、指导思想

根据初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用新课标理念,结合新课标精神,进行课堂改革,实行教与学的互动。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努力用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二、基本情况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部分学生掌握了英语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积极主动认真地学习。但还有少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少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自觉性较差,相应的学习习惯也差。主要原因是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连基本的单词听写也不过关,导致看不懂,听不懂,学不懂。学生的听力也还有待提升,在这方面失分也较多。主要是听的时间太少,接触英语的时间不多。针对种种问题,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采取多种措施,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记忆单词、听力、写作等英语学习技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初一下册共10个单元,加上复习单元1个。全书采取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还有self check部分,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 Goal,采用听、说、读、写,自我检测等手段,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本学期主要是继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要求学生懂得课堂上的用语和一些基本的对话、短文,能够看图说话,以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1.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升学习效率;

2.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3.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

4.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

5.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共同提升。

方法:任务型教学:教师提出指令,学生规范操作。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综合训练,扎实双基。抓好英语的常规教学,确保基础知识过关

1、单词过关 利用自习时间、早读时间,由科代表主持听写、默书。

2、词组过关 把学过的词组归纳,方便学生记忆。用词组造句和中译英训练。在各个教学班内进行竞赛。

3、句型过关 组织学生结对子,一有空就你问我答,营造学习氛围,同时加强笔头的练习,使学生能熟能生巧。

4、课文过关 把课文分段,按学习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对学过的课文尽量做到人人会背,有些课文还要求学生会默写。

五、教学目的1、抓好英语的常规教学,确保基础知识过关

2、抓好语法学习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抓好阅读能力培养

5、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6、抓尖子培养,努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教学工作及课时安排

第一周:Unit

1第二周:Unit

2第三周:Unit

3第四周:复习月考

第五周:Unit

4第六周:Unit

5第七周:Unit 6

第八周:复习期中考试

第九周:Unit 7

第十周:Unit 8

第十一周:复习7、8单元

第十二周:Unit 9

第十三周:Unit 10

第十四周:复习9、10单元

第十五周:复习考试

新七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2一、指导思想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至八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教材分析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全书共有十二个单元,另两个复习单元。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本册书将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间接引语、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反意疑问句等。同时每个单元后都提供了一篇阅读文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四、学生情况分析(略)

五、教学设想

1.认真专研教材和课标,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确定每堂课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3.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需求,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提升学生兴趣。如英语演讲比赛、单词听写比赛、朗读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课前五分钟活动等。

5.注重个别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培优补差。

6.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进度安排

Unit 1 6课时 第一周----第三周Unit 2 5课时 第三周---第四周Unit 3 5课时 第五周---第六周Unit 4 5课时 第六周---第七周Unit 5 5课时 第七周---第八周Unit 6 Review and Mid-Test 5课时 第九周Unit 7 5课时 第十周------第十二周Unit8 5课时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Unit 9 5课时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Unit 10 5课时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Unit11 5课时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篇2:新七年级分班英语考试

(2)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将某一名著的内容从侧面表达出来。长大后我不再满足于童话带给我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我时而在鸟语花香的花果山上嬉戏,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第7题。(6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情感。(1分)

(2)发挥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 “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二)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一文,完成8—11题。(14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郑板桥开仓济民()②曾任范县令()..

③值岁荒().④上有谴().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或阻之

A.观之正浓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D.至之市

9.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译文: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译文:

11.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阅读《细菌与安全》一文,完成12一14题。(10分)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

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2.文中第②段加点的“到目前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3.你认为细菌与安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3分)

14.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4分)

(四)阅读鲁迅的《社戏》一文节选.完成15—17题。(10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5.从人物欣赏的角度,说说你阅读了第①段划线句子后的发现。(3分)

16.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4分)

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7.第2自然段中“两岸的豆麦……但我却还以为慢”属于景物描写,对于其作用,有4种不同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丽景色用以衬托船航行得快,表现出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行的速度及“我”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五)阅读周海亮的《春光美》一文,完成18—2l题。(20分)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⑪“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⑫“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⑬“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⑭“您是说,用爱吗?”

⑮“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⑯“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⑰“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

着人们的手心……”

⑱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⑲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⑳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8.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

些方面?(4分)

19.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6分)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20.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4分)

21.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6分)

三、作文(60分)

22.请以“我的节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篇3: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 分班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 相应措施

引言

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无视学生的差异,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束缚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的局面,严重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公共英语“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过于强调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教材变化和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的现状,高职高专学生英语的情况是非常严峻的。学生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了被动学习,习惯了被动接受,习惯了老师填鸭式的英语教学,缺乏主动性;进入高职院校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方向,更是失去了自主学习、积极学习英语的动力。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表现在对未来迷茫,没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而且对自己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地自我定位,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这种状况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有一定的困难。基于以上各方面原因,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教师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推行各种有针对性的分班教学,以此改变陈旧的英语教学模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分班教学是一种针对班级授课制中出现的无法顾及学生个体差异、难以因材施教等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英语分班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班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较好的发展和提高。目前,不少学校对英语课程进行分班教学。英语分班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学生现有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并分班进行英语教学与管理,目标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1.我校英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

我院首先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将一个班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一般是1∶1)分成A,B两级,分别重新组合成一个教学班,由不同的老师教授,采取不同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课堂任务和课后练习,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我院英语教授课时是三个学期,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A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则要求他们在第一个学期能通过高职英语B级;在学校的几年学习中最好能够拿到英语四级证书。而B班学生则期望能在第一个学期打好基础,巩固复习,要求在第二学期能够考过高职英语B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材难易程度不一样,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A班授课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他们,要求他们掌握听、说、读、写、练等所有技能。在课堂提问中让他们回答难度大的问题。B班授课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处理容易的内容,同时选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果对话中生词不多,可让他们读,为其他人树立榜样。有个别词读得不正确,及时加以纠正,并鼓励他们大胆读,给这些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教与学很好的沟通起来,使这部分学生有成就感,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和译能力。分班教学突出“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英语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在工作中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班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强化整体教学效果。

2.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的实践

为实现高职教育目标,近几年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上作了一些改进,但相当多的高职院校依然是“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基于《要求》明确地指出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即“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因此,高职教育在强调基础知识讲授同时,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就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可作以下切实可行的改进。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真正把提高学生英语语言习得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实际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矛盾:学生因为基础弱、习惯差等因素而赶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管学生掌握情况如何,继续“赶”教学进度。的确,我们最初设置教学目标及内容时应该更科学,但客观事实是我们往往同一年级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赶不上”的事情已经发生,该如何选择?笔者认为,作为负责任的教师,我们应该调整教学进度,转变教学理念:我们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课,我们应该看重学生是否掌握所传授的知识。

2.1实行分班教学模式。

分班教学指的是高职学生从大一开始,按照他们高考成绩分为A,B班。A班为高层次班,突出听说训练。A班教学目标为除熟练掌握国家统一大纲中必学部分外,还须增加选学部分,使教学与学生将来参加高职升学考试接轨。B班要求掌握大纲中必学部分,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力争通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分班教学”的宗旨是在承认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进行“因材施教”,以“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寻求最佳发展”,把某些特征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类或同一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寻求全体学生最优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1]。其教学目标是针对多层次的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标准,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教学目标灵活性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逐层提高。分班教学是使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条件,从而达到增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分班教学”是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及个人发展的需要,针对生源质量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课程教学的冲击所设计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这种分班教学,能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模式,加快教学进程,还能提高不同基础学生水平,在课堂教学上取得良好的成效。

2.2实施好分班教学,课堂教学是关键。

所谓分班教学,就是教师承认并充分考虑学生间存在的差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控制教学速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为此,教师就应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高职英语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最有效、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北京外国语大学吴祯福认为:“学生成为课堂中心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任务在于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3]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方式。教师要采取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把语言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教学中的任务通常是要求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如安排晚会、参加面试、洽谈业务等),通过查找资料、调查、与别人交流、协商、进行访谈等方式运用语言,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完成任务对学生非常重要。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设计项目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决策的能力及进行调查实验的能力。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要突出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孔庆炎等认为,“实用能力”必须经过针对实际使用场合的语言交际训练与实践才能培养起来[4]。这就要求教师把实用性原则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模拟情景,创设情境,尽最大可能提供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与学生经历相关、兴趣相符的课堂英语交流常常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师布置的交流活动,由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语言交际中的积极参与者。同时,这样做能满足高职生乐于与人交流和沟通的需要[3]。因此,在教学的举例中应尽可能地联系高职生较感兴趣的时尚话题或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等进行讲述,并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行适当的点评,以给予学生一些鼓励。此外,教师可在这个过程中穿插一些单词和语法的讲解来巩固学生较薄弱的基础。联系学生熟悉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式教学容易实现师生之间成功的交流,这种交流会使学生在获得成功感的同时增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并把学习本身当成一种乐趣和享受。除此之外,还能使学生体会到他们付出的努力所获得的回报和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这必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心中除了有总体教学目标外,针对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小”教学目标也要熟记于心,根据学生知识习得情况调整其教学目标。以之前对学生基础和能力的了解,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能够活学活用、通顺地朗读并理解课文、理解并掌握单元语法项目;第二层次的教学目标:能够通顺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中等难度的内容、理解单元语法项目、尽力做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第三层次的教学目标:能够通顺地朗读并理解每个单元的对话、背记基本单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整个班级的每个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和掌握的英语学习内容都或多或少有些不同(他们的课业也不尽相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动态调整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永远都是要尽一点儿努力才能“够得着”[5]。

3.分班教学的成效

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分层次教学已初步显示了它的优越性。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分层次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水平基本一致的班内学习,缩小了差距,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听不懂、彼此迁就、互相耽误时间的情况,增强了自信,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其次,对于教师而言,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班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班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能够有针对性地备课,有利于组织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同一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灵活授课,从而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尽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在承认学生层次差别的前提下,教师把“灌输式”的教学活动变成学生自觉学习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变不知学习、不会学习为乐于学习和自觉学习,使得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吸收课堂所学知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成就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6]。分层教学法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效率,而且使教学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后,从期末考试及我院学生参加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可以看出,分班教学有利于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分班教学法的实施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强化参与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有利于对其全面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鼓励优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

结语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要让学生学好英语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循序渐进和长期训练。分班教学承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实现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给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足够自由和空间;实践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分班教学实践带给我们启示、引发我们思考[6]。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应灵活将考察点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水平,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导向,深化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六荣.高职高专分层次英语教学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12).

[2]原媛.实施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4).

[3]孔庆炎.新编实用英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4]杨应梅.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与学[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

[5]廖丽英.对大专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篇4:新七年级语文教案

1、反复诵读课文,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海市蜃楼的现象,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许多人都听说过海市蜃楼,却无缘目睹这种神奇的现象。有道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我们写下的《山市》,描绘了山中蜃景,与我们所说的海市蜃楼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种科学现象,它到底有怎样的奇观呢?让我们走进这山市,去感受这山市的奇妙吧!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研讨与练习”所列字词:孤塔耸起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2、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字词,学生识记,并自学课__释。

三、教师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导读:阅读文言文须掌握合理的方法步骤。方法适当,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大屏幕出示方法)

1、通览全文,了解全貌:识记生字词、断清句层次、朗读按标点、难句找出来。

2、逐词逐句,通懂其义:分析理解词语、省略补出翻译、精读分析理解、画批圈点小结。

对以上方法加以解释指导,引导学生懂得好文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多诵读的道理。引导学生“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

学生在自由诵读和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自由地进行初读、再读、三读后开展竞读。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各组对每组参读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习过程。

2、学生看注释讲内容,直译即可。各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

3、学生讲述内容后,各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解答。教师适时点拨,并加以补充。

五、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探究想象,学生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2、为什么那时候有人把“山市”称为“鬼市”?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3、怎样欣赏感受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学解释其中的道理?

4、想象一下,山市是怎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后,教师可帮助明确:纵观山市的出现分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楼出现。结尾照应开头,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那时的人们缺乏科学知识,称它为“鬼市”。此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所写,令人回味无穷。山市到底会是一幅什么美景呢?可以让绘画好的同学画出,在班里展示欣赏。

六、拓展练习

1、请用自己的话向别人描绘一下美丽神奇的山市。

2、继续收集有关山市或海市蜃楼的故事。

3、读读蒲松龄的其他文章,了解其创作风格。

教学建议:

1、教师课前可搜集有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导人中或结束时能讲清“山市”形成的原理。

2、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爱好美术的同学可用绘画展示“山市”的美景。

3、文章语言精炼生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揣摩、理解。通过研读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探究。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流

探索月球奥秘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2、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3、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科学现象;

4、能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二、活动准备

1、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此项内容要在本单元开始学习时就布置学生课后准备)。

2、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流、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3、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4、教师准备与月球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和录像资料。

三、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__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1、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2、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3、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__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4、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5、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6、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7、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8、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9、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10、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

1、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

2、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

3、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4、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5、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

6、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7、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8、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9、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10、我国战国时代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

第三轮

相互提问。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1、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

2、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

3、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

4、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

6、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

7、《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

8、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

9、《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

10、《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

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家”。

第二课时艺术荟萃

第一轮

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第二轮

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说多少算多少,每个一分,男生先说。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月明星稀、__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

第三轮

在5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背出一句给一分,组内谁都可以背,但不能两人一起背。__先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篇5: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精美隽永,玲珑剔透、蕴籍丰富的亲情散文。文章篇幅不长,写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家人一起散步,却于小小的一次散步中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籍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或许是久居繁华的灯红酒绿的都市,很少看到全家老小一同散步的情形,或许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很少看见全家老小外出时和谐相处的情形。因此,每每看到这篇散文,总觉得有些东西触动我的心灵,总会引起我们的向往和思考,就算看百遍也不厌倦,仍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于是,面向七年级的学生教学《散步》,首先是朗读,带着学生美美地读,进入散文中描绘的优美情境,感受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然后是概括故事情节,欣赏人情美;难点在于探究美,即探究美的根源——家庭和谐幸福的秘诀,学会创造美。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会通过语音、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表达情感;

二、概括文章内容,品味欣赏精美隽永语言;

三、体会亲情之美,培养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步本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出来散步,却并不多见。你和全家人一同散步过么?能否说说全家人一同散步的故事?(几个人一起?在哪散步?开心么?)

鼓励学生大胆、主动的表达。

师:听了大家刚才说的的散步故事,在孩子们看来确实很有意思。那么,在成年人看来,散步是否也很有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同当代作家莫怀戚一起散步去!

二、诵读

(一)自由读。

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把握好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二)分角色读。

数名学生依次有感情地朗读1-8段。读完后师生共同评价字音、停顿、语调等是否恰当地表达了情感。

(三)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可以了解到:

1一家人有哪几个?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散步?

明确:一家四口。母亲、我、妻子、儿子。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

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散步时怎样的心情?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感受到的。

明确:一家人散步很高兴,从“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以及描绘春景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以感受到一家人高兴的心情。一家人去散步心情很愉快。从文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可以体会到。

景物描写如: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细节描写如: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忽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可见一家人和谐相处,在春意盎然的田野散步,其乐融融。

三、解读

(一)读分歧

1一家人在一起,总会有一些矛盾、分歧。“我”一家四口也会有。这次散步有什么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分歧的解决由谁决定?为什么?

明确:分歧的解决由我决定,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分歧最终怎样解决的?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办法?

明确:最后,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母亲又改变主意了,说走小路。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母亲改变主意,是因为关爱孙子,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孙子开心。

4通过这个分歧的解决,你发现这一家四口人各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不,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沉着果断

妻子——贤惠

母亲——慈爱,疼爱孙子,信赖儿子

孩子——乖巧、聪明活泼

(二)鲜花送给谁

我们常把鲜花送给最可敬的人。这里只有一束鲜花,如果是你,你会把这束鲜花送给这家人里的哪一个?你送鲜花给他时,能否说出送她鲜花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师集中学生的意见。一般学生都集中在把鲜花送给母亲或“我”。因此教师适时把学生分为两组。

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母亲?请你来说说送母亲鲜花的理由。

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我”?请你来说说送“我”鲜花的理由。

归纳学生的理由: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母亲能听从而子的劝告来散步等,可见母亲很善良,无私,关爱家人。而且培养出了这样懂事、负责任的儿子——“我”,所以把鲜花送给母亲。

“我”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所以鲜花应当送给“我”。

其实,文中的“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处——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却是一位贤妻。

四、美读

(一)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一家四口如此和睦相处的秘诀是什么?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有过矛盾、分歧,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正是这个共同点使分歧顺利解决,你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共同点?

明确:这个共同点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怀有对家人真诚的——关爱。

(二)你从哪些文字体会到他们之间真诚的关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文字,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如:第三段“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品析:

两个“太迟”,看似重复、啰嗦,其实是有用意的,正因为春天来得太迟,才会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才会有春来后的庆幸“我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又”字,包含了欣喜;一个“熬”字,只有在“煎熬”“熬药”中用到,一般是指在漫长的痛苦中挣扎才用“熬”字,可见母亲在冬天多么难受,终于盼到春天了,又多么欣喜!看似平常的一段话,其实蕴含了儿子对母亲、对老年人很真挚很深沉的关爱之情。因此这四句话,前两句读春天太迟读得较为沉重、缓慢,最后两句读出春天来了,母亲熬过来了的欣喜,要读得轻快、昂扬。

(三)齐读最后一段,边读边想像、思考:

1“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明确: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都是尽力想让背上的母亲、儿子更稳当、更舒适。

2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问题分解:

(1)“我”背上的是谁?妻子背上的是谁?仅指这两个人么的躯体么?

明确: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不只是两个人的躯体,而是说我和妻子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

(2)为何说这两样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就是中年人的神圣使命。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幸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他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家,赡养好自己的老人,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中年人的整个世界。这一点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就是中国人做得。有培根的名言为证: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

五、拓展延伸

上一篇:写听写的作文600字左右下一篇:剪对称鱼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