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小组应建立哪些制度

2024-05-05

党小组应建立哪些制度(共11篇)

篇1:党小组应建立哪些制度

企业应建立哪些设备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国家法规和《条例》的要求、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特点,建立健全各项设备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设备管理的体制及机构设置的规定,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改造与更新管理制度,进口设备和重点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制度,设备检修技术管理制度,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统计考核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设备使用、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动力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检查评比和奖惩制度等。

设备的操作规程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设备操作规程是操作人员正确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术性规范。其内容是根据设备的结构和运行特点,以及安全运行的要求,对操作人员在其全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一般包括:

1.操作设备前对现场清理和设备状态检查的内容和要 求。

2.操作设备必须使用的工具。

3.设备运行的主要工艺参数。

4.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5.开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6.润滑的方试和要求

7.点检、维护的具体要求。

8.停车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9.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和调整方法。

10.交、接班的具体工作和记录内容。

设备使用规程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设备使用规程是根据设备特性和结构特点,对使用设备作出的规定。其内容一般包括:

1.设备使用的工作范围和工艺要求。

2.使用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3.使用者的岗位职责。

4.使用者必须遵守的各种制度,如定人定机、凭证操作、交接班、维护保养、事故报告等制度。

5.使用者必备的规程,如操作规程、维护规程等。

6.使用者必须掌握的技术标准,如润滑卡、点检和定检卡等。

7.操作和检查必备的工器具。

8.使用者应遵守的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

9.对使用者检查、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设备的维护规程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设备维护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坚持执行设备维护规程,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

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设备要达到整齐、清洁、紧固、润滑、防腐、安 全等要求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具及材料、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2.日常点检及定期检查的部位和方法。

3.检查和评比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程度的内容和方 法等。

设备检修规程有哪些主要内容

1.检修前设备技术状态的调查,包括设备缺陷、故障、事故、隐患及功能失常等情况。

2.检修前预检测记录,包括设备的各项性能、精度参数、噪音、震动、泄漏、磨损、失效及老化、灵活程度等。

3.设备进行时所需的更换件、工检研具、修复件的明细表。

4.设备修复件及设备具体修理的程序和工艺。

5.设备修理的质量标准和 有关规定。

6.设备修理后的试运行、时生产的规定。

对复杂的关键设备,还应绘制设备修理工程网络图。

什么是设备档案

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更新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记录等及相应电子版的文件资料,通过不断的收集、整理、鉴定而建立的设备档案,它对搞好设备管理工作可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要为每台主要生产设备建立设备档案。档案卷目、编号、分类、整理应符合档案管理部门的规定。

设备档案资料有哪些主要内容

1.设备选型和技术经济论证报告;

2.设备购置合同;

3.设备购置技术经济分析评价;

4.自制设备的设计任务书和鉴定书;

5.经验合格证;

6.设备装箱单和开箱检验记录(包括随机备件、附件、工具等资料);

7.进口设备的索赔资料;

8.设备安装调试记录和验收移交书;

9.设备使用初期(保质期)使用记录;

10.设备登记卡;

11.开动台时记录;

12.使用单位变动情况

13.设备故障分析处理报告;

14.定期检查和监测记录;

15.定期维护和检修记录;

16.大修理竣工验收记录;

17.设备改造记录;

18.设备封存、启用、调拨单和转卖手续;

19.设备报废处理记录;

20.成套的图纸和使用说明书(含电子版的);

21.其它。

什么是设备改造

所谓的设备改造,是指按照生产需要,用现代化的,技术成就和先进的经验来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改善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使之全部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技术性能。设备改造时克服现有设备技术陈旧状态,补偿无形磨损的重要方式。是促进现有设备技术进步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改造不经济或不宜改造的设备应予以更新。

什么是设备更新

所谓设备更新,是指采用新的设备替代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效益差的原油设备。

设备更新可对设备的有形和无形磨损进行综合补偿,以保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同时对扩大再生产起到一定的作用。设备更新一般不应是原样和原水平的设备去旧换新,而要根据需要,尽可能以水平高的设备替换技术落后的老设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

设备更新的两种方式

1.原型更新: 即用同型号新设备把使用多年、大修多次、再修复已经不经济的旧设备更换下来。这种方式适宜在能够满足生产和工艺要求、暂无新型号设备可替换、或市场上一时买不到新型号设备的情况下采用。

2.技术革新:即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好、效率高、耗能少的设备,替换技术性能落后又无修复、改造价值的老设备,这是设备更新的主要方式。

篇2:党小组应建立哪些制度

问:农村党支部应建立健全哪些基本制度?

答:根据党章的要求和农村的实际,农村党支部一般应建立健全以下基本制度:一是建立学习制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农村党员、干部的头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二是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坚持和完善支委会、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和党课的”三会一课”制度,保证党内组织生活的制度化、经常化。四是加强党风廉政自律、公道正派,认真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五是建立健全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强化党内的民主监督。六是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坚持党员目标管理、党员活动日、党员联系户以及流动党员管理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国农村幅员辽阔,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和各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如何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委员会的作用?

由村支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的支部委员会,是村党支部的领导班子。领导本村的工作,支持和保证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党支部书记主持支部的全面工作,但在工作中不要包揽一切,要注意发挥支部委员会的作用,放手让其他支委大胆开展工作。遇到重大问题,要按民主集体制原则,及时与支部委员商量,听

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就党支部委员来看,每个成员分工不同,其个人的素质、修养、知识和经验有差距,往往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实行集体领导制度,才能集思广益,弥补个人经验和智慧不足,为形成正确的领导提供保证。充分发挥党支部委员会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每个支部委员会动脑筋思考问题,关心整个党支部工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使党支部工作更深入、更全面。

发挥村党支部委员会的作用,需要注意三点:首先,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一票表决制”明确在支委会内,党支部书记和其他委员一样,只有一票权利,而且这一票在分量上没有丝毫和特殊。讨论决定问题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事。党支部书记的意见被否决,不能以任何借口拖延决议的形成,这样,就能从制度上保证”一班人”平等相处、共同承担起党支部的领导责任。其次,党支部书记要当好”班长”,热情支持各委员的工作,主动搞好相互间的关系。当支部委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党支部书记要主动关心,具体帮助,协助解决;当支部委员在工作发生磨擦时,党支部书记要从各方面帮助指导,命名他们尽快成熟起来;对有意见和不同看法的同志,党支部书记要主动谈心,交换看法,以消除隔阂。再次,党支部书记还应有宽阔的胸怀,勇于承担责任。

村党支部党员大会和支委会决定的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党小组去贯彻落实,通过党员去完成。所以,做好党小组的工作,发挥党员的积极性,是搞好党支部工作的基础。党支部书记要重视党小组的建设,选好党小组长,有计划地做好对他们的培训工作。党支部书记关心党

篇3:房产档案查询应建立分级制度

随着房产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现在各地房地产档案管理基本实现了从手工管理到微机管理, 进而使用网络化管理模式的跨越发展。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为档案查询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让房产档案的价值也日益凸显, 但很多时候对查询内容和查询范围的把握, 仍存在异议。

《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第24条规定: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房地产权属档案, 及时为房地产权属登记、房地产交易、房地产纠纷仲裁、物业管理、房屋拆迁、住房制度改革、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服务。

《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第6条、第7条、第10条规定:查询机构应建立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制度, 方便当事人查询有关信息。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对房屋权利的记载信息, 单位和个人可以公开查询。房屋权属登记信息, 单位和个人可以自己查询, 也可以委托他人查询。

《房屋登记簿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个人和单位提供身份证明材料, 可以查询登记簿中房屋的基本状况及查封、抵押等权利限制状况;权利人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利害关系人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和证明其属于利害关系人的材料等, 可以查询、复制该房屋登记簿上的相关信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屋登记信息系统, 实现全国登记簿基本信息共享和异地查询。

《物权法》第18条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复制登记资料, 登记机构应当提供。

从这些法律、法规来看, 登记部门有对外提供房屋登记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应该提供房屋登记信息, 以供利用。但对外提供利用是否无限制, 是否只要有关人需要登记部门就得提供?

《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第25条、第26条规定: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档案管理的保密规定, 防止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散失、泄密;定期对房地产权属档案的密级进行审查, 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调整。查阅、抄录和复制房地产权属档案材料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并登记备案。

《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第8条、第9条、第11条都对房屋查询条件做出明确规定。查询房屋权属登记信息, 应填写《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申请表》, 明确房屋坐落 (室号、部位) 或权属证书编号, 以及需要查询的事项, 并出具查询人的身份证明或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6.1.4规定, 登记资料不得仅以权利人姓名或名称为条件进行查询。

《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第15条、第16条规定:查询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房屋权属登记信息的内容保密, 不得擅自扩大登记信息的查询范围。查询人对查询中涉及的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不得泄露给他人, 也不得不正当使用。涉及军事机密和其他保密的房地产权属档案, 以及向境外团体和个人提供的房地产权属档案应当按照国家安全、保密等有关规定保管和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房屋登记信息里面很多内容都属于这个范畴, 身份信息属个人隐私, 军产属国家秘密、很多企业房产属商业秘密, 此类信息一旦从房屋登记部门泄漏, 房屋登记部门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严重者可能被刑责。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房屋登记信息是允许有条件进行查询的, 并且对公检法等国家权力机构也是允许以姓名索引的形式进行查询的, 实际上这就是档案查询的分级, 不同登记, 需要提供的内容不完全一致, 这个制度目前在房屋登记部门面基本能够执行。但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容易形成信息泄密。因此, 笔者认为房屋登记信息在内部管理方面应该和对外查询一致, 建立分级制度。

第一, 完善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对人员的教育培训, 让工作人员认识到泄漏信息的后果及危害, 建立登记资料内部利用管理制度, 明确利用登记资料的条件和申请程序。其次, 出台内部资料查询操作手册, 对涉及身份信息、用姓名索引等查询要严格操作程序, 从思想、制度上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最后, 在证明出具等环节, 要双人审核, 尽可能避免一人完成的环节。

第二, 设置查询权限。房产信息系统的建设, 让不同人员拥有了不同的权限, 登记部门可以依托数字信息系统的优势, 对不同人员赋予不同权限, 能够利用姓名进行索引的人员, 以及能进行模糊检索的必须是档案管理人员, 并且要明确范围。对非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利用登记资料, 必须提供座落或者产权证号等内容, 不允许进行模糊检索。

第三, 建立利用“痕迹”。解决登记资料的泄漏问题如仅仅从制度和查询人员自身约控上入手, 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督手段。在业务系统中形成资料利用日志就是重要的环节。在什么时间点、哪些人员以及对哪些内容进行了读取是必须留存的关键。档案证明的出具, 建议选用自动生成的模板, 因为这样出具证明的时间点, 就可以精准到分, 首先解决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另外就是可以留下“痕迹”, 可以追责。

篇4:党小组应建立哪些制度

刘先中在《编辑之友》中撰文说,小型专业社面对图书选题策划、图书编辑加工和装帧印刷及图书营销和发行三个环节,应创新三大业务管理机制。在选题策划上应引入“选题策划小组负责制”。小型专业社规模很小,在选题机制上与大社存在根本的不同,大社每年几百甚至上千个选题主要从中层编辑部产生,小社几十个选题则应该主要从上层社领导产生。专业出版社为了突出其专业特色,应该集中全力做本专业的微观市场。但事实上,在很多小型专业社,编辑都要策划选题以完成一定的经济指标。如果全社的编辑都在经济指标的驱使下,各自分头去抓选题,这必然导致选题散乱,很难专注于本专业的微观市场,只有建立以社长牵头的选题策划小组才能更好地保障出版社的专业出版方向。

张文洲:很多连锁经营名存实亡

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图书分公司总经理张文洲在《新华书目报》撰文说,由于基层连锁店迫切需要生存,很容易导致“连而不锁”的局面:较大的订书量时会考虑从民营供货商或出版社直接采购,最终目的是为了多赚取几个点的利润来养活本店的员工。在信息系统没有实时连接的情况下,连锁店可以不进入店面销售,不入账来处理这类业务,而连锁总部在没有实际证据的情况下也束手无策。这样,连锁总部业务人员每天处理的订单就是那些各店没有办法单独采购回来的零散单子,各个出版社也就会每天收到连锁总部的多张小数量订单,结果是大家都没有了积极性。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的书业连锁总部扎扎实实地做好总部物流配送、经营引导、总体宣传营销、信息系统规范、人才培训等各项基础工作。

潘凯雄:12字描述文学书市场

在规范出版物经营活动座谈会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潘凯雄说,目前文艺图书的市场现状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第一“下不去”。在部分省会城市很难买到文艺图书。第二“呆不住”。销售周期、销售时间太短。第三“回不来”。回款周期太长。第四“打不尽”。盗版猖獗,打不胜打。谈到供销规则的时候,可用9个字来描述,第一叫“全寄销”,基本上就是一种寄销关系。第二是“包退货”。第三是“零合同”。这样的市场现状不尽如人意,这样的规则也不尽合理。加上出版社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产品的认识,审计结构的问题等等,造成了整个文学图书市场的不理想,或者说市场秩序的不规范。

刘进社:出版社核心竞争力三特征

刘进社在《编辑之友》上撰文说,一个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明显的战略竞争优势,是超前意识和战略构想的综合,有着极其远大的前瞻性和发展空间;二是扩展应用能力,即极具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时刻与市场相联系,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并引导着出版社朝着未来的愿景迈进;三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即在市场上买不来的。因此,出版社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必须明确:(1)核心竞争力是出版社的一种战略选择,需要以战略的眼光来对待,而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能当做短期行为来筹划。(2)将出版社放在竞争的市场中进行磨砺,找出自己的的强项和弱项。(3)提炼出版文化。核心竞争力的生存土壤是文化,没有文化的竞争力不是核心竞争力,不和企业文化相联系的竞争力不具备创新性和成长性。(4)核心竞争力需要有远见的出版家,也需要出版社全体员工的参与支持。

朱红:口述史学让历史平民化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朱红在《出版科学》中撰文说,口述史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和现实密切联系,由此产生的出版物便多了几分平民色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今许多口述历史类图书的口述者并非都是出自上层社会或名人、要人,他们许多是来自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普通人,这样的大众视角无疑吸引了更大范围的读者群,他们无需再高高仰视史书中清一色的帝王将相、文化精英了,下一步口述历史图书的主角也许就是他们。

李红强:畅销书是一种妥协的产物

篇5:村民小组长任免应遵循哪些程序

村民小组长任免应遵循哪些程序

村民小组是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最基层组织,是村委会联系村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村民小组长作为村民小组的主要负责人,村民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选举产生。选举时,先由村民小组村民提名确定候选人,由村委会支持召开由本村民小组村民参加的村民小组会议推选或者直接选举产生候选人,然后采取举手表决或者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本村民小组由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户的代表投票,选举有效。采用无记名投票或者举手方式进行表决,获得多数选票的当选。居住在本村民小组的村委会成员经过村民小组村民选举,可以兼任村民小组组长。

村民小组长的罢免,由村民小组会议进行,村委会无其他理由,应当主持会议。村民小组内五分之一的村民提出罢免建议时,村委会应在二十日内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进行表决。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时,应当有本村民小组有选举权或的户的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罢免有效。

篇6:中国应建立立法助理制度

立法助理制度是随着近代各国立法工作专门化和立法职能不断强化而发展起来的、协助立法机关工作的一项立法制度。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立法助理制度。仅以美国为例:早在19世纪代,美国国会就开始着手雇佣助理人员;1946年还专门通过立法改革法规定国会常设委员会助理的数量及薪金支出等事宜;到目前为止,美国众议院议员私人助理有8000人,常设委员会有助理2200人,参议院有私人助理4000多人。为了加强我国人大的立法工作,提高立法的质量,我国也应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立法助理制度。

篇7:应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主要分析

应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主要分析

新股上市过程中遭遇举报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据媒体统计,近两年的举报案件涉及股权变更、关联交易、内部控制、税收、行政处罚、专利等方面。

有相关知情者的`举报,使IPO公司在上市前多了一道过滤网,可以减少相关公司企图蒙混过关的几率,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所以笔者认为,应建立奖惩制度,一方面鼓励知情人举报,另一方面,对涉嫌造假和违法企业及中介机构予以警示和惩处。

篇8:党小组应建立哪些制度

“保本微利”的厘定及其相应的盈亏动态调整机制,关乎大病保险基金的有效使用,关乎保险公司必要的费用支出补偿,是影响大病保险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问题。当前,大病保险相关部门对“保本微利”的内涵理解不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还不规范,没有落实大病保险业务单独核算、封闭运行、公开透明的要求,相关部门对保险公司列支的成本不认可,对费用支出存在较大质疑。

为进一步贯彻“保本微利”,保险公司应建立大病保险或健康保险事业部,设立独立的大病保险保费收入、赔款和费用账户,与其他保险业务彻底分开核算。在财务核算方面,保监会应针对委托经办型和保险合同型等大病保险模式,出台统一的大病保险合同和委托管理业务确认标准。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计提方面,保监会应明确采用权责发生制还是现收现付制的标准,明确各项准备金计提的方法,降低保险公司在财务核算方面的差异性。保险公司应据实列支经营大病保险所发生的人力成本、硬件设备、软件开发、医疗管理、案件调查、办公运营、宣传培训等费用支出,其他不相关的费用一律不得分摊。保监会应出台大病保险专属费用分摊细则,引导保险公司不断加强费用管控力度,降低大病保险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参考保险业经办交强险的专题财务报告披露制度,建议保险公司每年定期披露大病保险专题财务报告,由具有资质的审计机构出具保险公司经营大病保险的财务报告,提升大病保险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和经营管理公开性。准确和公开的财务核算,是贯彻“保本微利”原则的重要保障。

篇9:国企应建立董事宣誓制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树立宪法权威。”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分析我国依法治国的客观现实和需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大制度创新。四中全会没有直接要求国有企业建立董事宣誓制度,我国这方面制度建设也是空白。但是,国有企业资产属于全民,国有企业董事受委托履行的也是涉及公众利益的职责,综合考虑,国有企业董事宣誓制度,建立比不建立好,有这个制度比没有好。

第一,建立国有企业董事宣誓制度,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树立宪法权威。” 宪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国有企业的董事在企业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是受国家委托,履行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责,本质上也是公共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董事宣誓制度,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法治教育,完全符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也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法治国企的一个创造性实践。

第二,建立国有企业董事宣誓制度,有利于完善委托代理机制。国家和国有企业董事的关系,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契约关系,国家委托董事为其提供服务,并根据董事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支付报酬。国家的利益依赖于董事的行为,董事以国家委托人的名义行使权力,无论好坏,董事行为的结果要由国家承担。国有企业天然具有委托代理链条长的特点,从全民所有到企业经营管理者,存在着全民—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国资委—国有企业五层委托代理关系。一般来说,委托代理关系层级越多,信息就越不对称,责任链条越容易“掉链子”。

实践和研究证明,经济人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委托人与代理人在激励目标并不一致,由于委托人不可能直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导致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背离委托人的利益或不忠实委托人意图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怎么完善委托代理关系,是国内外企业都面临的共同问题。21世纪初,美国发生了安然、世通等公司造假丑闻,经理人严重损害了股东利益。2002年7月,为了保护股东利益,加强监管,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法案(要求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对财务相关的内控负责,如果出现问题,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将为此承担刑事责任,即面临处以最高20年监禁、最高500万美元的罚款。按刑期而论,这相当于美国持枪抢劫的最高刑罚,作假账与抢劫同罪),其中一条明确要求,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必须共同宣誓保证所提交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建立国有企业董事宣誓制度,有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栓牢委托代理链条,有利于增强董事依法合规意识,有利于加强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有利于强化董事履行职责践行的压力。

第三,建立国有企业董事宣誓制度,有利于构建反腐倡廉的道德基石。无论是行政官员,还是企业董事,甚至是黎民百姓,道德都是应遵守的第一铁律。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史上,凡是涉及品德品行、忠诚信用、价值信念,都有宣誓传统。中国古代有歃血盟誓、折箭盟誓,以誓明志。《周礼》中记载“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把宣誓作为自证真实的形式约束。甚至男女爱情也要盟誓。《书经》所载的多是传颂千古爱情誓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西方古代医生执业要宣读医生道德誓词,保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凭着良心和尊严从事医生职业,病人的健康应是最先考虑。可以说,个人品德、职业道德是文明的基石。

当前,中央企业反腐败形势严峻复杂,大多数董事道德情操是高的,但还存在着董事不“懂事”问题,有的敷衍懈怠,有的徇私舞弊,有的缺乏职业道德。深究腐败根源,道德基石坍塌是根本。综合治理腐败问题,需要通过严打老虎、苍蝇,建立“不敢腐“的法律威慑;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建立“不能腐”的制度体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道德教育建立“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国内外优秀企业,都有利用宣誓仪式,构建反腐败道德基石的经验。人类法治文明证明了宣誓的价值(《摩奴法典》第八卷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在没有人证的案件中,法官不能彻底了解真理在诉讼哪一方时,可利用宣誓取得认识。”在阿拉伯国家中,以《古兰经》为代表的伊斯兰法律也把宣誓作为一种重要的证据调查手段,法官一般先让被告人宣誓,不得欺骗真主安拉。现在许多国家对于证人的宣誓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英美法系国家,美国的《联邦证据规则》第603条规定:“证人在作证之前一般都被要求以宣誓或者陈词确认的方式,宣布将履行诚实作证的义务。”第601条规则规定:“在作证前,应通过旨在唤醒证人的良知,使他想起应该这样做的责任。以宣誓或郑重声明的方式,要求每个证人宣布他将真实作证。”)。华为公司通过董事会反腐败宣誓,强化道德约束,成效显著:2013年1月15日,华为公司召开“董事会自律宣言宣誓”大会。董事会全体成员宣誓:“我们必须廉洁正气、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带领公司冲过未来征程上的暗礁险滩。我们绝不允许‘上梁不正下梁歪’,绝不允许‘堡垒从内部攻破’。我们将坚决履行承诺,并接受公司监事会和全体员工的监督”。

强化董事职业道德,匡时救弊,意义重大。建立新任董事在履职时宣誓制度,在公众瞩目之下面对国旗和宪法宣誓承诺,使承诺公开化,必然提升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可以使宣誓者从庄严的仪式中体验神圣承诺,激励其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宪法,激励其产生神圣的责任感和强烈的道德感,激励其为了个人的声誉而忠诚勤勉,时刻受到誓言和自身道德良知的约束,而违背誓言和法律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第四,建立国有企业董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增强董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孟德斯鸿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说:“誓言在罗马中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没有比立誓更能使他们遵守法律了,他们为着誓言常不畏一切困难。” 古今中外的宣誓都证明,宣誓者可能忘记法律,但是不会平静的忘记自己的誓言,宣誓仪式对宣誓人践行诺言产生精神动力,为抵御敷衍懈怠设置了心理防线,极大增强了宣誓者的责任感。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使责任压力不衰减,传导机制不隔断。广东在董事宣誓方面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2002年4月3日,广东省举行仪式,60家上市公司的400多名董事宣誓诚信尽责,400多名董事,站在巨幅“董事诚信誓词”牌前,齐声庄严宣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会上,广州证管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广东上市公司董事诚信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公司组织全体董事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

建立国有企业董事宣誓制度,使董事在履行职责之初,以庄重的誓约形式宣誓承诺,符合我国公司法要求董事要履行忠诚勤勉责任的本质要求,必将在董事心中催产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有利于董事强化“言必行、行必果”自我约束,强化董事责任权由法授、有权必有责、有诺必兑现的责任压力,有利于董事的自警自律,有利于职工民主的监督,更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鉴于以上原因和考虑,我建议,各级国资委要尽快建立国有企业股东宣誓制度。国有企业股东宣誓制度主要内容如下。

一、宣誓主体。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委托国有企业董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由此形成法定的契约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依法享有法定的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按照法律关系界定,宣誓主体应该是,国家聘任的国有企业董事、外部董事,需要依法宣誓。

二、宣誓对象。宣誓对象依照法律关系不同而不同,民选的应向选民宣誓,国家机关依法任命的应向任命机关宣誓。按照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董事、外部董事,国务院任命的,应该向国务院宣誓;国资委或者其他出资人机构任命的,应该向国资委或者其他任命机构宣誓。

三、誓词内容。纵观古今中外,总统或者其他选举的行政官员,宣誓内容主要包括效忠选举者、遵守国家法律、维护选举者利益、道德承诺;法官宣誓内容主要包括忠诚义务、尊重法律、维护权益、职业道德等内容;医生宣誓主要内容包括对知识传授者保持感恩之心,为服务对象谋利益,干自己会干的事,绝不利用职业便利做缺德乃至违法的事情,严格保守秘密尊重个人隐私等内容。誓词应当朴素大方、高度凝练,成为抑恶扬善的行为规范。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实际,国有企业董事宣誓应当包括价值观,职业责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违规惩戒四个方面的内容。综合考虑法规规定和职业要求,国有企业股东誓词可以如下:

我宣誓:忠于国家,忠于人民,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履行董事职责,忠实勤勉,恪尽职守,谨慎尽责,诚实守信,维护国有股东权益,不以权谋私,不损害企业利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全心全意为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服务,全心全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宣誓人:姓名。

→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 诚信义务,诚实信用是公司董事法定的、默示的、附随的义务,即使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也不能免除。它要求董事应当在强行法律规范与公序良俗允许的范围内,忠诚于公司的利益,始终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护公司利益作为自己执行董事职务的标准,全心全意为公司(最终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服务。

四、见证人或者监誓者。参加国有企业董事宣誓仪式的见证人或者监誓者,应当包括董事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国有企业董事的任命机关,企业职工代表,特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

五、宣誓效力。根据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践,应当把举行宣誓仪式作为宣誓者开始执行董事职务的必要程序,宣誓仪式应在宣誓者开始执行董事职务之前或者就职时进行,可以将宣誓看作宣誓者就职或者履行职务的开始。如果董事拒绝宣誓,或者作出附带保留的宣誓,可以取消董事任职资格,或视为放弃董事职权。

六、宣誓形式。应当明文规范程序、地点等具体规则。宣誓组织工作由董事任命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宣誓地点应在委任机关办公场所或者任职企业办公场所;宣誓场所应悬挂国旗、国徽,放置宪法;宣誓人应面对国旗、国徽,立正站姿,举起右手握拳过肩,或者右手按在左胸,郑重宣誓。

建立国有企业董事宣誓制度,并非完善企业董事会建设的唯一措施,还要配套其他措施,比如加强党的领导、激励约束制度、有效制衡制度等综合治理,才能达到成效。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披露等措施,辅以对董事致问询函、约见谈话、向有关方面通报,公开批评、建议更换等具体措施。要切实防止宣誓制度形式大于内容,制度流于形式。

篇10:入世后应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无论是根据世贸组织关于信息公开的要求,还是根据我国民主与法治的发展需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应当成为我国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倡导行政公开原则、公开办事制度、行政机关政务公开、检察机关检务公开、审判机关审务公开等方面已经出现情报公开的发展趋势。尽快制定《情报公开法》应成为加入世贸后我国立法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形成的封锁信息和妨碍信息传播的许多观念和做法必须改革。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被认为属于“内部文件”、“内部材料”的所谓“内部情报”实际上许多都是应当向公众公开的。直到今天,法藏官府、密不可知的现象依然很严重。明明是应当向利益关系人和公众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却偏偏作为内部规则或内部材料对待。企业和公民在许多情况下不知道应当遵守何种规则,而此种规则又偏偏存在,且由政府机关内部掌握。为查明一份文件关于企业和公民利益的规则,往往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像80年代初有人同外国人结婚遭到有关部门拒绝后到处查找有关规定而没有结果的现象在90年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并不罕见。不仅行政机关应当公开的规则往往得不到公开,甚至法院在司法解释中形成的许多规则也是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情报。至于政府会议的公开问题,人大会议代表发言记录的公开问题等更是谈不上。公民所在单位建立的关于公民个人的档案中究竟有些什么内容,只有从事人事组织工作的有关人员能看到,当事者本人通常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当事者提出修改和补充的权利问题。企业在贸易经济活动中面临的政府信息欠缺和信息歧视的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

我国关于政府行为的立法空白太多。至今立法法还在审议中,行政程序法的制定还未开始,如果按现行立法规划,情报公开法还根本未予考虑。在此,笔者不得不再次呼吁有关部门应紧急重视情报公开法的制定问题,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保障企业和公民的知情权的发展要求。同时,加强法院对政府制定规则等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篇11:我国铁路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内容摘要:铁路企业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任重道远,国家亟需对铁路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并完善相关立法。

关键词:铁路法,现代企业制度

一、重新界定我国铁路企业的法律地位

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企业兼有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集民事主体和行政主体于一身,带有浓厚的计划性、垄断性和军事化管理性。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上述性质仍然有所保留,严重束缚了我国铁路企业的角色定位和市场化步伐。1990年的《铁路法》规定,铁路局和铁路分局既是铁路企业,又是行政机关。

由于铁路局和铁路分局的双重法律角色,致使立法者很难在《铁路法》中明确铁路局和铁路分局是独立的企业法人,还是法人的分支机构。《铁路法》对这问题未置可否,就为铁道部与铁路局、铁路分局、铁路段、站之间法律关系的理顺带来了难度。这涉及到是用公司法,还是用行政法来解释上述法律关系。

选择后一思路,用行政层次和行政级别调整铁道部与铁路局、段、站等之间的法律关系,势必会冲淡其作为市场主体的法律色彩;选择前一思路,将铁路局、段、站纳入公司法的调整轨道,则不仅法律关系明确,而且有利于推动铁路企业的市场化、法人化过程。现行立法在界定铁路企业的法律地位时,不仅条文过简,也没有指明铁路企业的改革方向。

现实中,铁道部既是铁路行业的主管部门,享有行政权力,也是具有垄断性的企业,对于运输行业的经营管理享有一系列民事权利。因此,铁道部的法律地位既不能单纯地界定为行政机关,也不能单纯地界定为民事主体。这种亦官亦商的法律角色成为我国的一大特色。

铁路运输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支柱性作用。我国的铁路企业需要大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必须按照民事主体 与行政机关角色分离的原则,大胆推进铁路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把铁路企业从亦官亦商的行政性公司改造成以营利为目的民事主体和市场主体。

二、积极推进现有国有铁路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并明确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国有铁路企业也要毫无例外地投身于公司制改革。问题在于,把国有铁路企业改组成哪种形式的公司?

我国《公司法》第64条规定,国务院确定的属于特定行业的公司应当采取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但是,何为特定行业,铁路运输算不算特定行业,立法上缺乏明确规定。因此,:口果把铁路运输理解为特定行业,那么国有铁路企业就要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不能改组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更不能改组成为上市公司;如果把铁路运输理解为非特定行业,那么国有铁路企业就不必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而可以改组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上市公司。

笔者认为,铁路运输企业不属于《公司法》第64条所称的特定行业。理由是:(1)铁路运输也是运输产业一种。既然我国的公路运输企业和民航运输企业可以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也可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2)铁路运输业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更适合于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式。(3)在许多西方国家,铁路采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方式,不少原先采取国有公司形式的铁路也在施行民营化或私营化。日本的国铁实行股份公司化即是一例。其中主要原因是,国家经营铁路企业往往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而铁路企业的效率低下也是我国国有铁路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4)限制国有独资公司适用范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方向。《决定》指出,“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将铁路运输企业理解为非“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既有利于增强国家实力,也有利于保持市场活力,又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铁路运输行业也应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大力调整铁路运输产业中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具体说来,在铁路运输业竞争性较强的地区和亚产业,国有投资可以适度退出,不持或者少持铁路企业的股份,鼓励社会公众的资本踊跃进入该地区和亚产业,这样既可减轻国家的投资负担,盘活国有资产,防范国家的投资风险,也可以刺激社会闲散资金转换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创造财富的机会。在铁路运输业竞争性较差的地区和亚产业,国有投资力度可以适度加强,乃至实现100%的控股,设立国有独资公司。

当然,国有铁路企业改制成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乃至上市公司,并不意味着公司的经营行为自然而然地规范化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就一劳永逸地科学化、民主化了。实际情况是,我国少数已经改制的铁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不少违法违规现象。仅有公司之名,而无公司之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公司法》、《证券法》和相关的商事、经济法规。

三、推动我国铁路企业职工持股制度

为了实现职工持股,不少国家专门通过了立法,或者对现有的公司立法进行了修改。

我国在国企改革的实践中推出的职工持股试点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支持和拥护。我国铁路企业目前有职工30万。为了使铁路企业不仅实现制度上的创新,而且实现科技进步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有必要采取积极而稳妥的措施,在铁路行业推行职工持股。

至于职工持股的方式可以考虑以下两种:一是由职工个人自己出资购买铁路企业的股份,二是将铁路企业存量净资产中与职工直接贡献相对应的一部分量化到职工个人名下。笔者认为,第一种方式固然无可厚非,第二种方式也有其合理性。我国铁路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到今天,是与广大铁路职工的忘我劳动和无私奉献密不可分的。将广大职工创造的铁路企业资产价值的一部分折算为职工的出资,并赋予其相应的股东权,不仅不是蚕食国有资产,分光吃尽的行为,而是调动铁路职工积极性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增强铁路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杠杆。

在铁路企业推行职工持股,要注意协调好职工根据其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与职工根据其股份获得的股息红利之间的比例关系。因为,如果职工的劳动报酬在其个人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过高,职工持股对于职工来说也就没有任何动力;但是,如果职工的股息红利在其个人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过高,职工就会丧失作为劳动者的应有动力和压力。笔者认为,职工劳动报酬与其股息红利之间的关系确定为6:4似乎较为可行、公平。

为了鼓励铁路职工最大限度地为企业、个人和子孙后代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保护财富,应当允许职工持有的股份可以继承和转让。

此外,在铁路企业推行职工持股,还要妥善解决好下述法律问题:职工股代表如何进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行使其股东权的问题;职工持股会的地位如何界定的问题;职工持股总数占公司股份总数的股权结构问题等。

四、铁路运输主管部门的角色定位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对铁路运输业的依法干预,包括宏观调控。铁道部无疑是代表政府对铁路运输业行使宏观调控和其他干预职能的最佳人选。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越是发达,就越是要加强铁道部对全国铁路运输产业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因此,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铁路主管部门完善行政干预职能是并行不悖的。

为了保持铁道部作为行政机关的独立性、公正性和纯洁性,应当剥离铁道部的企业职能,恢复铁路企业的私法自治,实现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的实质是,区分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企业与作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行政机关。铁路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既为股东创造最大限度的投资回报,也对股东之外的利害关系人承担社会责任。要彻底斩断铁路企业与铁路主管部门之间的脐带,必须实现各级铁路主管部门同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直接管理的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强调政企分开,不仅不是削弱了铁道部的职能,而是保障了铁路主管部门的超脱性、独立性、公正性,有利于铁路主管部门集中精力行使行政权力,从而规范和保护铁路运输行业的经营活动。

当然,铁道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全国各地设立派出机构,行使铁路运输监管的行政权力。

五,设立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思考

铁路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仅仅强调铁路主管部门行政权与铁路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分离是不够的,还必须强调铁路主管部门行政权与国家股东权的分离。因为,股东权属民事权利之一种,与行政权有着本质不同。在我国长期不区分国家行政权与国家所有权的特殊背景下,为避免因行政权与国家股东权的错位而导致权利与权力的滥用,尤其是权力寻租现象,必须强调铁路行政权与铁路企业的股东权由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分别行使,铁路主管部门只享有对铁路运输行业的行政权。至于国家投资设立国有独资铁路公司,或者参与投资设立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作为出资者享有的股东权则应当由作为企业法人的国家股东权代理机构代为行使。

为避免在体制转换期间由于权利主体和代理人的缺位或虚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建议国家成立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国家股东权的代理人之一,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统一行使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独资、控股或参股铁路企业中的国家股东权,包括参与公司利益分享的自益权、以及参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共益权。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必须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用够用足股东的各项权利,尤其是独立代表国家股东推荐董事候选人和监事候选人的权利,以及代表国家股东取得股利的权利。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既可适时出售国有股份,也可适时买入具有投资价值的股份,做到进退自如。

为配合国家发展“四跨企业集团”的战略,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应当按照母子公司的投资链条,作为大股东参与发起设立或组建子公司,然后再由子公司控股或者参股孙公司、曾孙公司等,从而形成以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核心以铁路运输公司为骨干、以股东权为联结纽带、以横向经营与纵向经营相结合为经营战略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界的公司集团。但是,为防范国家在铁路运输行业的投资风险,有必要限制铁路国有资产经 营公司的投资链条。

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作为民事主体的国家之间是一种基于委托合同而产生的代理关系。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应当严格履行作为代理人的各项法定和约定义务,包括忠实义务与注意义务。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由于过错而导致国家股东权受侵害固有资产流失的,应当象普通的代理人一样,对国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损害赔偿的范围坚持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赔偿原则,有多少损失,就应当赔偿多少。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承担赔偿责任之后,有权向有过错的公司董事和经理行使追偿权。

同时,为了鼓励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创业精神,应当适度导入经营判断原则。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获得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之后,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出现决策失误时,即使给国家股东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也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六、结 论

当前,调整国有铁路企业法律地位的法律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铁路法》。鉴于国有铁路企业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指现代公司制度,而调整现代公司制度的《公司法》与调整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膊DC铁路法》在企业产权结构、企业内部治理机构等方面存在许多重大区别,有必要将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纳入《公司法》的调整轨道,并根据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抓紧修改《铁路法》。

上一篇:永远在快乐的路上优秀作文下一篇: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