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机制制度建立

2022-07-04

在当今社会,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对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制定一般制度?以下是小编收藏的《决策机制制度建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决策机制制度建立

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是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策程序中贯穿“试错-反证-质询-复核-惩处”的纠错机制,可以很好地防止不当决策的出现,预防重大决策失误,提高决策的可行性、操作性和正确率。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建立和完善试错机制。试错蕴藏着巨大的

创新机会,是提高决策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创新,因此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不要急于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而要仔细分析出错的原因所在。试错机制的重要性在于,对组织而言保持开放心态,对领导干部个人而言则鼓励创新。试错机制的意义在于,在现有的管理框架内,不断审视目前管理行为背后的假设,同时提出并验证新的假设。事实上,没有当年建立经济特区的试错勇气,就不会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试错机制要得到有效执行,关键在于破除想当然的障碍。首先,要允许领导干部在决策中试错。在小范围内的试验,既追求成功,也允许试错。其次,要用制度保障试错。使领导干部勇于试错(也即勇于创新),使试验完成之后不至于面临追究试错责任的危险。然后要考虑试错的成本。试错不是面越宽越好、数量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成本越少越好。企业的试错成本可能是短时期的资金周转困难,但作为公共管理部门的党政机关试错,其成本就可能是相当部分群众生活、工作长期受到影响,因此,试错必须要考虑成本,要在群众可承受的范围内试错,以保证决策成本的最小化。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建立和完善反证机制。“不能被反证的理论就不能被称作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决策态度应该是,不能仅靠一些正面的论证就认定某一命题是绝对的事实,而是要承认其中存在可能被反证的地方,不仅要做“可行性论证”,而且要做“不可行性论证”;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行性论证”比“可行性论证”还要重要。有不少所谓可行性论证只讲前景如何乐观、方法如何可取、条件如何成熟,就是刻意规避不可行因素,成了某些领导欺人和自欺的华丽外衣。因此,善于组织反证,就成了提高决策判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证要在决策前进行。在提出预案的同时就要组织反证,越是反证有力,对决策越有利,即使最终采取的方案仍然是“正证”方案,但从反证方面吸取的有益因素恰恰可以弥补原有方案的不足,达到降低决策风险的目的。反证要相对独立。设计反证方案的人应当相对独立,反证环境应当尽可能宽松,不要受到原有预案的影响。反证要与预案充分沟通。在决策作出之前,反证方案要与预案充分沟通,互相吸取优点,不断改进自身方案。领导要平等看待反证方案和预案。正反方案都应当成为决策依据,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两种对立方案的优缺点,选择优点较多而弊病较少的方案施行。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建立和完善质询机制。质询是监督机关和决策相对人的权利,良好的质询机制能够保障决策符合多数人的利益,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质询可以是事前、事中或事后,对特定决策的出发点、实施过程、预期目标等从决策机构外部进行咨询、审视、监督的行为。质询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可以保证决策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决策过程和具体决策带来的效益,保障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促进各级组织不断提高决策辨析能力。

要明确质询对象、主体和内容。质询主体可以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也可以是党员、公民、普通群众,质询的对象是负责决策或执行决策的部门,质询的内容是某个具体事项的决策。要明确质询的方式。可以召开质询评议会、专题质询会、听证质询会等形式,质询主体就决策主体在重大决策中的问题进行当面质询,决策主体代表现场解答。要通报质询结果。应当广泛公布质询结果,强化质询反馈,让全体决策相对人都了解质询的处理情况,增强决策的透明度。要整改质询出的问题。建立限期整改制度,对经质询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修订原有决策方案,保证质询的严肃性。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建立和完善复核机制。良好的复核机制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的重要内容,主要针对关系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环境保护、重大资金投入或对将来产生长远影响的决策进行复核,主要核查决策的准确性、实效性和经济性。通过有效的复核机制,督促领导干部在“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从而提高各级组织针对自身决策的审视能力。

复核应当成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复核可以由上级监督部门组织进行,也可以由同级的人大、纪检监察部门组织进行。复核应当坚持申请-调查-复核-反馈的程序,确保复核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各级组织和领导者个人作为决策者,必须具备强大的纠错功能,以随时审视由本级和下级作出的决策,根据决策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使决策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

过复核,决策者可以冷静思考决策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操作程序,可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理解,提供一个审视自身决策、检索决策正误的机会,从而提高决策水平。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建立和完善惩处机制。严肃查处错误,是建立健全纠错机制的关键和核心。良好的惩处机制既包括对错误责任人的惩罚,也包括对正确决策人的奖掖,既有对错误

决策行为的制止,也有对后来者的警示。惩处机制应当有灵敏的预警措施,防止积小错为大错、积小病为大病;惩处机制应当有严厉的震慑措施,防止继任者在同一类型的决策中再次犯错;惩处机制应当有严格的处置措施,对错误决策者依法惩处,强化决策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惩处是为了决策更加科学。在完善惩处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错误产生的动机、时机、步骤等,在严厉查处错误的同时,保持环境的宽松和谐。有些错误产生不是决策本身的原因,而是决策实施的时机、实施的步骤和落实的手段等的原因,在惩处的时候,既要保证正确决策的继续实施,又要改进实施的方法手段,找准实施决策的时机,不能因为时机、方法、手段的失误而影响整个正确决策的实施。

第二篇: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机制的实施办法

国知党组发〔2013〕第4号

为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中央和我局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确保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012〕29号),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明党的纪律,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局提供有力保证。

第二条 基本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取得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效果;加强统筹、协调行动,形成联系紧密、运转协调、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完善制度、严密程序,推动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拓展成果、形成机制,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规范化、透明化。

第二章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组织领导机制

第三条 局党组和局领导班子要切实承担起贯彻落实中央和我局重大决策部署和开展监督检查的双重责任,加强对监督检查工作的领导。

第四条 各部门各单位领导班子要积极参加统一组织的监督检查活动,并做好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和我局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局纪检监察部门要根据局党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协助做好中央和我局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章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科学运作机制

第六条 制定工作方案。要在准确把握政策、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明确监督检查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方法步骤,规范监督检查的内容、标准和程序,细化工作任务,优化工作流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监督检查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第七条 突出检查重点。要抓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我局重大决策部署,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

第八条 创新检查方式。要坚持集中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上级检查与自查自纠相结合,传统检查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确保监督检查不留空白、不留死角,避免一般性重复监督检查、多头监督检查和层层监督检查。

第九条 督促整改落实。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被检查部门单位进行整改,并要求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

第十条 及时总结推广。监督检查结束后,要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并加以推广,适时将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惩戒激励机制

第十一条 加大问责力度。对贯彻落实中央和我局重大决策部署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行动迟缓的,对行政管理活动中把关不严、弄虚作假、随意变通的,对因滥用职权、监管不力、敷衍塞责给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的,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

第十二条 严查违纪行为。坚持严格执纪执法,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要及时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认真受理、核实。突出办案重点,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从严查处以权谋私和索贿受贿等行为,从严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行为。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切实做到查处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

第十三条 表彰先进典型。要对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先进典型给予表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正确的政策导向和用人导向。要将贯彻执行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并作为部门单位评先评优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关于建立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情况的汇报

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在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工作中,把工作重心放在全局性大事、要事的研究和谋划上,放在重大决策、重点部署的推进落实上,放在重要问题的解决上,有效保证了市委、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一直以来,满洲里市委、市政府注重健全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使市委、政府的决策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统筹兼顾、高效务实的决策制度体系,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实行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为切实提高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办公厅下发了《中共满洲里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厅发〔XX年〕87号),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满洲里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对市委、政府的决策事项进行了科学分工,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完善市委常委会集体领导制度,明确和落实市委常委分工负责制,建立和健全了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工作协调机制,要求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要严格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凡按规定应由常委会议事决策的事项,必须由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个人或少数人无权做出决定。凡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须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涉及多个部门职能和权力的事项,必须经过充分协调会商,确保市政府决策的顺利执行。以上规章制度的制定从行政决策的范围、权限、程序、效能、反馈、评价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了我市行政决策的体制和机制,为推进我市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XX年和XX年年,市委共召开了36次常委会议,政府共召开97次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议题包括: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换届选举,完善财政体制,干部任免,“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为民办实事工程,招商引资,大额资金使用,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扎煤公司退休职工工资问题,XX年我市重点工作、国庆节期间有关工作部署,XX年年建设任务安排及城市基本建设项目、造林绿化、城市新功能区规划,XX年年中国北京—满洲里国际青年节,俄罗斯中国年筹备,工业重点项目,查干湖旅游景区项目及扎赉诺尔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全市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及出口加工园区环境污染治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扎区XX年年弱势群体脱贫,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筹建,解决南区居民饮用水、成立满洲里市航空产业发展管理局等重大事项。在决策过程中,始终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充分保证了决策层每一个成员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决定权,体现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在重大决策的实施和召开常委会的过程中,要求人大和政协领导同志列席会议,同时,市委定期向市人大、政协通报工作、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如重大项目的实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都组织专家学者和有关研究咨询机构论证评估,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参与重大决策,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实行决策责任制,落实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为规范重大决策行为,提高重大决策效能,我市下发了《关于实行贯彻落实重大决策责任制的规定》(厅发〔XX年〕91号),明确和落实了市委常委分工负责制,市委书记主持市委全面工作,对市委作出的各项重大事项决策负总责,各常委对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决策负责,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对部门的决策负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市委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处级以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市政府印发和转发了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说明。

近年来,市委牵头做好全局性的工作,并按照工作和职能的分工,将贯彻落实重大决策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提出要求,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市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也按照责任范围内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深化和具体化,制定可操作、易落实的实施方案。在制定方案的同时,市委书记及各常委能够身体力行,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工作,XX年和XX年年,共召开书记现场办公会议21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推动了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此外,市委对落实重大决策的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调查,以市委督查室名义组织,组成四大班子联合督查组,对重大决策及重点项目的实施进行定期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督促检查实施情况,促进决策的落实。

政府逐步健全行政问责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等重要行政行为进行重点监控。特别是针对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处罚以及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经营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等行政决策行为,建立了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性和不当性的审查认定等制度。对因违反决策程序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部门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三、建立科学决策程序和机制,努力实行专家咨询制度

XX年年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的通知》(厅发〔XX年〕94号),明确规定了论证范围,即凡使用我市战略性资源,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以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规划和建设项目,都事先进行专家咨询。建立了咨询论证专家库,明确定位了专家顾问组为市委实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咨询机构。借助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重大行政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确定了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专家咨询论证的事务性工作。专家论证制度,就是把专家对决策方案的意见作为可行或不可行的重要依据,使决策形成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专家顾问组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为领导决策搜集和提供第一手的信息,成为市委、政府重大工作决策程序的重要一环。如南区改造、污水处理厂等各部门提请市政府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建议,都是以全市发展规划为依据,经过专家或研究、咨询、中介机构的论证,由政府法制机构作法律分析,为保障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推进决策监督,大力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

社会听证和社会公示制度既是决策公开制度的要求,也是提高行政决策质量的保证。因此,市委十分重视决策的公开,并下发了《中共满洲里市委重大决策听证制度(试行)》(厅发〔XX年〕98号),规定了市委在制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出台重大政策规定的决策阶段,为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应采取听证的办法。

一是要求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前深入基层群众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举行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行政决策的群众参与度,增强决策的民主性。二是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从群众那里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作思路。政府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的桥梁作用,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政府在每次重大决策之前,都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保证决策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认可。

三是认真落实市政府领导公开接待日制度、信访包案制,面对面地听取群众意见,及时采取对策化解矛盾和问题。

四是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阳光作业、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责成执法执纪部门公开向社会作出服务承诺。

五是为切实落实社会公示制度,市委、政府充分发挥我市综合网站的作用,设立市委信息公开栏,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需要领导机关做出选择或者决定的事务、决策的规定和制度、决策的权限、决策程序等都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及信息公开栏向社会公示。XX年和XX年年两年来共发布了9份公告,对54名同志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任职公示。社会听证和社会公示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实行,不仅起到了社会监督的作用,而且通过各种方式实行了政务公开,完善了群众参与和市委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六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收费、水电气暖收费、行政处罚等,按惯例通过邀请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群众召开座谈会、向社会公示并举行听证会,

五、加大监督制约力度,保证民主科学决策的贯彻执行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加强了同级的横向监督、下级的逆向监督和社会的舆论监督。

一是强化了强化社会监督网络建设。政府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各界群众的社会监督,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机制,把监督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为便于群众对市政府工作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一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全部实行公开,为群众参与监督提供条件,有效保证了市政府决策的贯彻执行。

三是建立督办落实制度。市委市政府为了保证决策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在班子内部实行了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者和完成时限,加大督办力度,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只争朝夕、苦干实干、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不断改革和完善市委、政府决策机制,确保把握正确的决策方向,不断提高决策效率和质量

第四篇: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机制

一、培训师的选择

1、熟悉成人教学安排

2、精通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赢得受训的尊重

3、善于信息沟通,而不仅仅是表达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4、善于语言表达态度友好、幽默而自信。

二、培训设施的准备

1、培训基地 :能够使培训者有与工作现场的实践工作相同的感觉,适应真正岗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实践;

2、培训教室,而不是会议室代替;

3、配备相应的培训设备和设施:如桌椅板凳,白板、电视、投影仪等;

三、建立员工激励机制 :

1、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对通过培训二取得优异成绩的人给予奖励机制,对落后的人给予适当的处罚,兼顾员工的绩效与薪酬挂钩,习惯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2、人事管理的精华在于“激励”,完善激励是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是激发员工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措施。

3、最适合中小企业的激励办法有:信任激励法、职务及立法、知识及立法、情感激励法、目标激励法、荣誉激励法;

四、取得高层的配合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

1、公司领导底培训的重视和支持,是企业培训工作的起点,也是对培训工作人员的激励,是培训工作的政策保证;

2、为了培训更加有效,受训者的上司可以一同参加培训,这样可以更加了解培训相关内容,

3、受训者的同事对受训者的支持,可以方便受训者的练习、研究和实践,且同事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对双方都将受益匪浅,

4、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参与,对强化培训效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 保障培训资金:按照国家政策,提取不少于员工工资的1.5%t提取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五篇:建立机制 完善制度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源动力

作者:肖娟 编辑: 来源:当代先锋网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8日 摘要:笔者通过深入调研,认真查找了当前干部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表现形式,深刻剖析导致干部庸懒、散漫、拖沓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解决干部作风问题的七项措施:一是建立学习教育机制,让庸政懒政者奋发有为;二是建立谈话谈心机制,让思想懈怠者提振精神;三是建立问责问效机制,让得过且过的者腾位让能;四是建立能上能下机制,让不换状态者日子难混;五是建立挂号销号机制,让平庸懒散者受到警示;六是建立综合监督机制,让违法乱纪者无处藏身;七是建立绩效奖惩机制,让干事创业者脱颖而出。

关键词:干部作风建设教育和管理机制创新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广大干部的作风状况如何,能否以优良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已成为党的历史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性因素。只有下大力抓好干部的作风建设,才能使党的路线、纲领和历史任务变为现实。

一、干部作风建设决定事业成败,必须认识清醒

一个地方的发展,干部是第一要素,成也干部、败也干部;在干部队伍建设中,作风是关键,好也作风、差也作风。当前,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主要存在庸懒、散漫、拖沓等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作为。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岗不在状态,在位不谋公事,上班懒洋洋,下班喜洋洋。工作缺乏激情,整天暮气沉沉,当太平官、逍遥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办事不用心、工作不主动、服务不到位、责任不落实。上班迟到早退、串岗聊天,把办公室当成“休闲中心”,上网聊 QQ、炒股、看网络电影电视、“种菜偷菜”等。

(二)慢作为。工作上散漫拖沓,做事情慢人半拍。平时不注意调查研究,对业务情况不了解、不熟悉,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瞻前顾后,拈轻怕重,不敢担当负责。对群众的诉求应付了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甚至放任不管,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掩盖推诿、能拖则拖,小问题延误成大问题,

简单矛盾演化成复杂矛盾,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局。对项目审批和百姓关注的民生,不按规定时限办理,拖而不决、决而不行,贻误发展。

(三)假作为。嘴上讲先行先试、实际上不行不试。形式上天天在忙,实质上碌碌无为。习惯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批示办理批示,至于贯彻落实进展如何、效果怎样则不闻不问。当“二传手”、“传声筒”,上级来任务转下级落实,下面来情况报领导指示,工作一推一转,就是不在自己手中停留,干干净净,轻轻松松,成事时成绩有自己一份,出问题时责任与自己无关。

(四)乱作为。不下基层,不作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办事想当然,不遵循科学规律,听不进意见,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为追求短期的政绩,不顾群众的意愿和利益,乱铺摊子,乱上项目,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指标。

二、干部作风问题原因错综复杂,必须深刻剖析

干部作风问题,既受大环境影响,又有小气候原因,既有体制机制弊病,又有管理上的问题。总之,导致干部庸懒、散漫、拖沓问题,原因错综复杂。只有找准干部作风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铲除滋生干部作风问题的土壤。

(一)从社会大环境上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其他不良风气等各种社会现象、观念思潮对干部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少数干部理想丧失,信念动摇,精神松懈。加上在干部教育、管理工作上存在不足,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放松了世界观改造,革命意志衰退,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从管理体制机制上看。一是行政体制弊端。过去,一个人办一件事,主动干事的多,闲着没事的少;现在一件事几个人办,会干事的少,闲着没事多,人浮于事的现象较为突出。究其原因是岗位职责不清,单位职能交叉,机构臃肿所致。二是用人机制不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没有普遍建立,干部如没有犯严重错误,现实中基本不会“下”、不会“出”,更不会降低待遇。三是制度执行不力。单位制度一大筐,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多,真正抓落实、一抓到底的少。领导对干部作风问题不敢抓不敢管,整治庸懒干部得罪人怕丢“选票”,处理违纪干部怕闹事影响团结。四是绩效考核办法待完善。对干部的考核没有一套系统完善的考核办法,考核走形式,凭个人印象和好恶,没有达到考核的目的,考核结果没有很好体现干部实绩,也没有很好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五激励机制不科学。奖的多,惩的少,虚的多,实的少,吃大锅饭现象依然普遍。

三、干部作风建设重在建章立制,必须强化执行

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状态不佳、事业心不强、约束不力等原因引起的庸懒、散漫、拖沓现象,必须从健全机制上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散的问题。

(一)建立学习教育机制,让庸政懒政者奋发有为。坚持从加强教育着手,铲除机关庸懒产生的思想根源。加强权力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公仆意识,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参观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基地,加强《公务员法》和党纪政纪教育,使各级干部增强对法纪的敬畏,明确哪些该为、哪些可为、哪些不能为,规范从政行为。加大对勤政廉政典型的正面宣传和庸政懒政典型的反面教育,把构建勤政、廉政文化和营造干事创业的机关氛围,作为机关治庸治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使广大干部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不想庸、不愿懒。

(二)建立谈话谈心机制,让思想懈怠者提振精神。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干部相结合的谈话制度,将谈心谈话作为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重要抓手。采取“勉励谈”、“ 疏导谈”、“ 鼓劲谈”、“ 提醒谈”、“ 鞭策谈”、 “诫勉谈”等方式与干部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掌握干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帮助干部理清工作思路,引导干部增强自警自省意识,关心他们的政治诉求,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对干部的努力和成绩多指导、多鞭策、多鼓励,对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通过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进一步搭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与干部互动交流的平台,有效理顺干部思想情绪,提振干部思想状态、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

(三)建立问责问效机制,让得过且过的者腾位让能。为切实解决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问题,必须摒弃“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的错误观念,坚持“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有错要问责,无为也要问责”的理念。不但追究干部乱作为这种“显性”责任,也要追究以不作为、慢作为等形式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威信的“隐性”责任,将纪律、法律管不到的“空白地带”用制度管束起来。对失职、渎职等有错行为,要追究纪律和法律责任。对不正确、及时、有效地履行规定职责,导致工作延误、效率低下的行为,或因主观努力不够,工作能力与所负责任不相适应,导致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任务完不成的,或应作为而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作为效果不好的干部必须问效问责。

(四)建立能上能下机制,让不换状态者日子难混。对干部忠诚履职状态不佳、“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采取群众评议、公开举报、组织查访、目标考核等方法,视程度依程序分别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书面检讨、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换状态”;对“不换状态”者,视情

况给予取消评优评先资格、调整领导班子和交流换岗、降职、降级、责令辞职、免职、辞退等处理,违法犯纪的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对典型案例或有重大影响的案例,通过新闻媒体定期进行通报和公布,进一步畅通干部“下”的渠道,真正让状态差的干部有所畏、有所愧,让状态佳的干部有机会、有地位。同时,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解决部门之间、单位之间职能交叉问题,不断优化单位内部岗位设置,科学制定每个干部的岗位职责,切实改变机关内部忙闲不均、职责不清的状况。

(五)建立挂号销号机制,让平庸懒散者受到警示。对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庸懒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行挂号,限期整改,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和避免小问题滋长发展成大错误。被“挂号”的干部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的按时销号,逾期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则进行“不换状态就换人”。同时,对挂号的干部经整改销号后规定时间因同一事项被挂号的,当年考核不得评定为称职以上等次,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让监督关口进一步前移,给那些混日子的“太平官”敲警钟,遏制干部“庸懒”行为的发生。

(六)建立综合监督机制,让违法乱纪者无处藏身。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日常监管,促使领导干部增强自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力。建立干部任前任后财产档案,实行干部任前任后财产公示制度,严格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着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宣传、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采取党内监督与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有效防止了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等现象。对工作不力、为政不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问题要坚决查处。

(七)建立绩效奖惩机制,让干事创业者脱颖而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进一步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考核办法,严格考核程序,真实反映干部工作成效。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评估结果在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和责任追究中的运用,对在考核评估中位居前列的党政领导以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给予奖励或提拔重用。探索建立干部慵懒降级机制和末尾淘汰机制,对综合考核成绩挂末的领导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对评估考核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的干部要给予降低工资待遇、调整工作岗位、待岗、直至解聘处理,真正让慵懒干部从内心有所触动。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程序,增加干部考察推荐中工作业绩的权重,真正凭能力凭实绩任用干部,让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受激励。

常言道“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再好的制度,只有严格执行,方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源动力,提振干部精气神,保障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得到贯彻落实。(作者系中共印江自治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上一篇:基层文化活动方案下一篇:纪昌学射课时安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