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自己也是一种进步

2024-04-08

认清自己也是一种进步(精选8篇)

篇1:认清自己也是一种进步

认清自己也是一种进步!

去年大致这个时候,我也写了一篇日志,对我去年大一生活做了一个总结,现在我也将对我进入大学以来的生活做一个总结。

进入大二以来,我越发地感觉时间过得有点快了,感觉自己天天过得是毫无计划,虽说是天天都在忙,但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感觉一无所获。每天自己都是重复地做着差不多相同的事,东一榔头西一棒,什么事都在做,但是感觉什么事都没有做好,都做得不如人意。有些人可能看了我的qq相册后会说我的大学生活真的太丰富了,还会说我太谦虚了。呵呵,这完全让我无地自容啊!这也绝对不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太高,而是我对自己的了解太深了,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我大一下学期竞选外联部副部长职位时的竞选词,那就是我要认认真真地把外联部的事处理好,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让人信任的人。但是感觉一年下来,我是完全践踏了自己当初的承诺,把自己的信誉毁得一个钱都不值。很多时候,我确实是去认真做事了,但是我却没有用心去做,没有尽我的最大的努力去做,把我以前培养起来的责任心都慢慢的磨灭了,以至于自己感觉自己的责任心现在已经消逝了。在外联部和国贸足球队这两者之间作选择,我永远是矛盾的。作为一个成年人,很多时候,我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选了中午去操场踢球,那么自己就不能和部员们一起去参加学生会组织的集体活

动了,而且还把外联部那么重,那么繁琐的工作都压在了刁晓萍和文静的身上。我和她们的工作任务是此消彼长的,我少做了一点,她们必然就要去多做一点。对于自己的这一行为,我是一直感觉到不好意思,作为外联部唯一的一个男生部长,我居然选择了逃避。一旦选择了外联部,那么我的守门员位置就需要有人补,而在这个处处都是前锋,人人都是前锋的球场上,还有谁愿意去长期守门呢!我这样说并不是在为自己歌功颂德,把自己夸得多么多么高尚,而只是想说明:我的岗位比较特殊!可能我一个人不去,我的那群队友就会多一份疲惫,因为他们得更加拼命的回防。刚接触足球的时候,我对守门员这个位置完全是抱着一种好奇的态度,完全凭的是兴趣;而现在对于守门,我感觉那完全就是一种责任,完全是出于我们这个团队的团队精神。说话实话,守了两年门了,现在完全是一见守门就不高兴,很多时候下去踢球时,我都不愿意带我的守门装备,因为一旦把装备带下去,那守门员必定就是我。

其实,我当守门员是有初衷的,那就是因为守门员可能要随时准备做扑救动作,所以他必须要具备那种敢拼敢抢的精神,而我自己却是很缺乏那种精神。去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今年必须学会倒地扑,经过十几天的不断锻炼,我终于战胜了自己,终于可以轻松自如地倒地扑了。现在,守门员这个岗位已经让我肉体上的完全具备了那种敢拼敢抢的习惯;但是对于精神上的磨炼,我感觉我还没有领悟。

在精神上,我感觉我还是缺乏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遇事老是强调与世无争,遇到什么时候都不愿意去争取,在大脑里完全就是缺乏一种竞争意识。总是想着人生苦短,何必让自己为了那些利益分配而让自己伤神费时呢!就这样慢慢地自己为自己找借口,时时刻刻都是在给自己的心灵放假,自己确实在心灵上没有什么束缚,过得其乐融融。但是再看看自己每天做的那些事,感觉这完全就是一个60多岁退休后的老头过得日子,而不应该是一个正处在朝气蓬勃的年龄的大学生应该过的日子。慢慢地,人未老,心先老了。以前一直想不通别人那北大高材生为什么要去出家当和尚,想不通中国的那位著名的哲学老师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跳楼自杀,但是现在,我感觉我完全能够理解并接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心同此情,情同此理!

我一直清楚地记得陈虹扬跟我说过的那就话:作为一个男孩,就必须要有担当;我也清晰地记得学生会主席朱江涛推荐我去参加那个计算机系的那个模拟招聘大赛时,被我婉言拒绝了。像这样的例子确实是太多了,多得让自己看不起自己!这些天好好地反思了一下,自己也客观地评价了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感觉自己在大学里还是做了很多事,但是很多事自己都没有尽全力去做,没有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自己!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自己一直在规避竞争!

竞争不可避免,改变自己那种想过世外桃源日子的思想是时不我待的!明天的我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挑战,做一个有

担当的男生!

跳一跳,够得着!没有第二,只有第一!给自己一个不后悔的明天!

篇2:认清自己也是一种进步

喜欢一种心态时候的自己,喜欢安静里的温柔自我,喜欢嘻哈瞎闹的没长大的孩子,但我已不是这个年纪的女童。

其实幸福很简单,哪怕就是一秒钟。

关乎自己心态也是一种逆向的成长,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恢

复正常。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我们的不自由,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

良情绪左右了我们。女人记住了,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

不要轻易和人发生争执,当有人和你无关紧要的争执时,你就让他赢,因为你并没有损失什么。其实人生的幸福,一半

要争,一半要随。争,不是与他人,而是与困苦。随,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后安。争,人生少遗憾;随,知足者常乐

。最怕该争时不争,该止时不止,总在纠结中痛苦着。随遇而安,随缘而止。

放下即是快乐,随缘就会心安。放得下,放不下,最终都是被放下,何不快乐的放下,何必累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

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有缘而来,无缘而去。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勉强终归不能如意,强求

势必不会甜蜜。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

什么样的男人才真爱你?他也许无法立刻给你最好的生活,但他一定在为美好未来而努力。他也许不能立刻迎合你的习

惯,但他一定在为你做着改变。两个人相爱着,就一起努力,一起梦想。

有个人,爱过了就结束了;有句话,说过了就后悔了;有道伤,痛过了就麻木了;一段爱情,过深了就剧终了;有些东

西,放久了就会变质的;有些感情,因时间距离而贬值;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

生命中有风有电,也有阳光,爱情就是一场冒险,赢了,厮守一生;输了,那个比朋友更近的人,连朋友都不是。世上

最痛苦的事之一,不是落单,而是身边有一圈人,让你感觉自己孤身一人。

有时候,爱你的人近在咫尺,而让你柔情深陷、牵肠挂肚的却是另一个人。你因他落泪、因他感伤,为他付出所有也在

所不惜。你以为这便是爱情,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而咫尺的温暖,却不懂得珍惜。爱,本来就是一件百转千回的事,但

愿某一日你能幡然醒悟,怜惜眼前人。

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哪怕一个人生活,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一个又一条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见证一次又一次别离。然后在别人质疑你的时候,你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虽然每一步都走的很慢,但是我不曾退缩 过。

喜欢一个人是种感觉,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事实容易解释,感觉却难以言喻。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

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

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诠释了不堪一击的爱情。

我们如何相爱,唯有我们自己知道,是不可以拿来标榜和炫耀的,如果爱仅是一种形式,我们会在无形中忽略它的质地

。情至深则爱无言,情至切则爱无声。因为有爱,我们不畏惧生命的漫长,不担心落日后的暗夜。轰轰烈烈难以长久,细水

长流难以坚守,但有了相濡以沫的支持和理解,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有一天,当你跟你爱的人发生争执,你就让他(她)赢,这时他(她)又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

掉了什么?失去什么?其实,争执在很多时候,没有留下任何输赢,却失去了很多本应珍惜的感情。

原来只要分开了的人,无论原来多么熟悉,也会慢慢变得疏远。

不要等到了一个笑容,才面露慈善;不要等被爱了,才去爱;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明白朋友的价值;不要等到一份最好 的工作,才要开始工作;不要等拥有许多,才开始分享;不要等别人受伤了,才乞求原谅;不要等分开了,才想到挽回。不

要等待,因为,你不知道等待需要花费多少的时间。

爱情,像长不大的孩子,一旦一段爱情被称为成熟,事实上它已经不是爱情,而是由时间定位的一种习惯。爱情,又像

是一颗萌芽的种子,经历风风雨雨变成了果实。没有最初的感动,没有最初的朦胧,没有最初的难舍难分,它以一种叫拥有 的形式推远了那份珍贵。

很多人都说,只要女人愿意将就,很多人都可以与之携手走过幸福的一生,生活本来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妥协,许多人都 是这样过来的。—辛夷坞

你喜欢我,因为我是个不错的人,但你爱他,哪怕他是个错的人。

修养是怎么来的?是在面对一切挑衅又压抑住自己爆发的念头,开导自己得来的。这简直是一万能公式。无论发生什么

事第一念头一定要抑制爆发然后安慰自己,总能找到一个出口的,光明且温暖。之后再遇见同样的事情,你已不用再故作克

制,笑一笑对方就败了。修养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一段不被接受的爱情,需要的不是伤心,而是时间,一段可以用来遗忘的时间。一颗被深深伤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明白。

你可以委屈,可以痛哭,但不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脆弱。

女人至少要有一项能养活自己的技能,有一个召之即来挥之不去的闺蜜,还有玩不腻的一项爱好,这样你的爱情会更稳 固。

喜欢长裙,因为很温柔。

孟夏时分,我偶然闯进一家装修布景别致、品味不俗的服装店。近观才发现,它大体如同许久以前少女手边密缝细挑的

绝妙女红:娴熟的针脚,不言自明的柔情,郑重其事的选择。我享受着这早染铅华的美丽,难以弃置的情怀。心中不由得欣

悦。数条绽放斑斓印花、配饰异域风情甚浓的长裙,在衣架钩上,舒展自如地悬撑着。简直就是另外一幅丽人行。真是天生 的尤物。

我停留了许久,未买也未试。因身高限制。那时我尤其羡慕海拔高的女子,至少能让这尤物鲜活起来,而非纯粹的摆设

。当然让它变得有韵味就得看女子有无足够的底气,有无年久的修炼。这绝非易事。当然,也有一定比例是天生的。从那以

后,我对长裙就有一种明晰的印象,它依赖的底色是各种层次的绿,不论由来。

曾想过,长裙是否会同黑白搭配一样永恒经典„„不得而知。短裙也曾风靡数时。

这种勿忘的情结,让我屡次梦到自己“蹿”得以下长高十厘米。同时一袭理想的长裙裹身,风媚顿生,万种迷恋„„

人还是不能那么容易陶醉,不然这类无关真实的梦醒将是留恋,心也无辜的跟着受罚,换得的是渴望的遭罪。

但是,在另一种与长裙的相遇中,赏心悦目,则不由分说。

街巷里的相遇是一阵阵的曲度回旋,裙袂生风,落叶苏醒。当我走过这样的风情路段,这样的一个丰饶女子,我内心膨 湃着唯一的骄傲,由始至终的认定:这种美只许女子来诠释。我自诩能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街口等来诠释的载体。

有一次我坐车,由于是中午,人少,身旁的位置是空的。没多久,一袭长裙坐下了。檀紫的渐变,由浅入深的聚集,就

像一场日久的暗恋,熔炼成难以拒绝的两情相悦,过于艰难的过程,过于宁静的表达。她上来时,一枚杜鹃花花瓣,轻倩的

身姿随同裙底生的风,落在阶梯上。这曼妙的提示。她就像长裙一样澄净。

再一次在外吃饭,一位面容亲善的服务员身着蛋黄色的长裙,让我吃得很愉快。曾有一位广告演员说,拍食品广告时,黄颜色的衣服首选,因为黄颜色能引起人的食欲。看来这位服务员大概明白这个细节。随后有几次,我在那里遇到这位—— 懂得一些的服务员。

长裙不单是有美感,它的重量虽不及一束玫瑰花的重量。它流淌的美繁若花开四季,灿若夜幕的晨星,静若一番呢喃蜜

语„„漫过凝脂般柔软的肩胛,漫过一页页排列的字符,女子就是女子,不可避免的“低头羞涩”。有些女子的一生,像极

了长裙虽有结束,但情愫上正在继续纺布编织。如《红楼梦》一类;但另一类女子,一生从未让长裙浣洗褪色,不间断的用

她们自创的染色剂着色,似新如旧,如《镜花缘》一类。

一类类千差万别。滤过之后,得知,定要修炼成——自由地摆弄精神长裙的一类,一生不为其所困。

你的心态决定你奔跑的力量。

如果你碰到一个雨天,很大的雨,最要命的是你没有伞,你会怎么样,是努力奔跑?还是漫步雨中?这让我想起了一个

表面上很有哲理的故事:有两个人在街上闲逛,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其中一个路人甲拔腿就跑,而路人乙却不为所动,还

是坚持原来的步调,路人甲很是好奇的问:你为什么不跑呢?他回答说:为什么要跑,难道前面就没有雨了吗?既然都是在

雨中,我又为什么要浪费力气去跑呢?路人甲哑口无言。

易地而处,你会是谁,是努力奔跑的路人甲?还是淡定如初的路人乙?他们两是谁错了?其实他们都没有错,他们唯一

不同的只不过是人生的态度不同而已,其实人生并没有对错,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也会带来相应的结果,而不同之处就

是在于,我们要为我们自己造成的结果负责而已,而这个结果就是我们的不一样的人生。

路人甲的人生相对是比较积极,他最后的结果可能也是全身湿透,和路人乙没有区别,但不同是他努力去争取了,他也 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那就是衣服只是湿了一点,还可以继续穿,也不影响他正常的交际活动;而路人乙的人生态度就显

得消极和堕落很多了,他对不努力奔跑的结果了如指掌,但是他选择了接受,你期待什么样的结果,你就会得到,你的心就

是你想要的,所以路人乙湿身的可能性事百分百,他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这就是他们的不同,路人甲还有机会,路人乙命 中注定了悲剧,你认为你又是谁呢?

奔跑的路人甲意味着:没有后悔,没有抱怨,勇敢的面对,接受挑战,努力争取,无所畏惧,心中充满理想,对人生充

满希望,懂得为自己创造机会,积极主动。漫步的路人乙意味着:消极被动,逃避挑战,未战先输,忍让妥协,丧失机会,一眼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逆来顺受,不思进取等。

人生之所以存在不同,是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同,是因为我们对机会和挑战的定义不同,是选择勇敢的面对,还是选择消

极的逃避,就结果而言,我们不敢绝对的判断,但是这两种生活却告诉我们一个很明白的道理,第一种人还有希望,第二种 人却只剩下失望。

佛说:预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你今天得到的生活和成就,就是你昨天努力的结果;你明 天想要的生活和成就,今天的努力和进取就是他们的决定因素。这就是佛家常说的因果报应,天理循环。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如你我一样,都是没有伞却刚好碰到大雨的孩子,我们都很平凡,一如我们的父母一样,平

凡到这个世界简直感觉不到我们的存在,那不是我们低调,而是我们没有高调的资本。

我们的老爸不是李嘉诚,也不是李刚,更不是TM的托塔李天王,我们只是一个平凡生活中的张三李四,通常来说,老天 爷对我们这些P民总是特别的“照顾”,我们在人生的路上碰到的雨都会比别人大一些,而很多牛逼过来的人告诉我们说这 是老天爷在考验我们,叫做:“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于是我们还很

高兴的去迎接每次挑战,去接受每一个让我们死去活来,刻骨铭心的考验,一次又一次,成功、失败如影相随,泪水和汗水

交织体会,不是我们没有选择,只是我们选择了一条更难的的路,没有伞的孩子,我们选择了努力奔跑。

我们没有傲人的学历,更没有显赫的职业背景,就连供职过的企业也不过是不入流的小作坊,我们没有那些动不动开口

就中英文都往外蹦的得瑟,我们更没有那些整天扛个笔记本电脑到处给别人放PPT的瞎屁,我们的每天都过得很平凡,但是 我们在向着不平凡而努力。

有人告诉我说:人生要学会知足,但是不要轻易满足。知足的人生会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幸福,什么东西才值得我们真

心的去珍惜;而不满足会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也许我们还有更大的机会,一如在雨

中奔跑的孩子,我们的知足是我们至少还可以奔跑,这比起很多坐轮椅的人来说,无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但是我们 不要满足于此,我们更希望有自己的一片晴空,我们努力的向前奔跑,奔向那片自由的天空。

有错过,才会有新的遇见。缘分就是,不早不晚,恰恰刚好。

总要经历一些背叛一些心酸,才能把人心看明白。

不是每件事都注定会成功,但是每件事都值得一试。

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精彩。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有时候,我们一瞬间失去的东西就是永恒。

只有等到物是人非之后,人才会懂得怀念。

生活一定要五颜六色bctck.com 博彩通,但绝不能乱七八糟。

最好的时光,就是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可我们都还没表白。

人生是一场一个人的旅程,无人可替代。总有人离开,总有人到来。

有时候,受了委屈,本来不想哭,可是只要别人一问你怎么了,就会忍不住地流眼泪。

看清自己比读懂他人,更重要。

篇3:认清自己也是一种进步

获此讯息, 网民对此的反应主要有三派意见:有人强烈反对, 认为栏目走到今天很不容易, 怎么能说停就停呢?有人认为已经厌倦, 早该停播;还有人认为应该保留品牌, 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全面改革。

无论如何, 这些都说明观众对《超级大赢家》是有感情的。但是, 必须清醒地看到, 越来越由市场主导的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竞争相信的不是情感, 而是影响力和收视率。

如何看待《超级大赢家》的停播

《超级大赢家》于1999年4月开播, 曾经与《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被权威媒体并称为国内综艺娱乐栏目的“三驾马车”, 可以说是过去多年来安徽电视台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在全国都能够叫响的屈指可数的本土品牌综艺栏目。《超级大赢家》曾经为安徽卫视在国内电视平台上打响了第一炮, 红火过、繁荣过, 这是事实。但是, 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多样化和全民娱乐时代的到来, 《超级大赢家》这种常态综艺栏目的优势在竞争中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 尽管后来也曾多次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升级改造, 然而, 历来喜新厌旧的广大观众已经出现“审美疲劳”, 加之内部诸多原因使栏目的创新步伐收效甚微, 栏目走向衰落难以避免。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电视节目作为电视传媒生产的特殊产品, 也必然要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存在着由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完整过程。相对于严谨的新闻节目而言, 充斥着现代时尚元素的流行娱乐节目往往寿命有限, 由盛及衰的时间很短, 有的栏目存续的时间甚至可能只有数月, 可谓昙花一现。两年来, 《超级大赢家》多次改版并没有扭转收视上的颓势, 在此情形下, 栏目是生存还是死亡不仅取决于收视市场的走势, 更考验着决策者对于全局的认识和把握。

自办节目必须创新

安徽卫视可以说是国内电视剧领域的“小岗村”, 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已经尝到了甜头, 多年来, 安徽卫视靠独特的电视剧战略挤进了全国电视媒体的第一集团, 但是, 安徽卫视自办栏目的原创能力不强、影响力有限也是公认的事实。

从经营收入来看, 与安徽卫视一样排位靠前的上星台, 无一例外均有着一批全国知名品牌栏目, 体现着很强的节目创新实力, 其中以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最具代表性。常态品牌栏目暂且不说, 就拿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两件大事来看, 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总能做到快速反应和有效应对, 研发出相应的“时令”节目来抢占全国的收视市场, 令安徽卫视“相形见绌”。

前些年和安徽卫视不相上下的江苏卫视, 近年来通过策划推出《名师高徒》、《绝对唱响》、《人间》和《1860新闻眼》等自办栏目, 扩大了影响力和收视份额, 拉开了与安徽卫视的差距, 从2008年上半年的收视排名看, 安徽卫视由2007年的第二掉到了第四, 而江苏卫视则从第七上升到第二。

一直在电视剧方面赶学安徽的江西卫视, 尽管一样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 但前些年搞了个《传奇故事》, 竟然引领全国电视媒体都来学习, 一时间故事类节目风行天下。近年来, 江西卫视又以《红歌会》这样的大型电视活动独辟蹊径, 把频道的品牌一下子打响了。

相比之下, 安徽卫视除了原有的已步入衰退期的《超级大赢家》, 近年来也相继推出《剧风行动》和《周日我最大》两档新的综艺栏目, 但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与《超级大赢家》有不少雷同之处, 而且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影响力也不够大, 难以形成引领全国娱乐风尚的竞争力。

面对不进则退的现实, 电视淮军的领军人张苏洲明确提出了“电视剧与自办节目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 他指出:“安徽电视台自办栏目的节目研发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是一个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话题。因为自办栏目的研发与创新, 既是打造安徽电视台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又是培养安徽电视台队伍创新能力与水平的重要途径。” (1)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 一场有关创新节目方案的征集、评选活动面向全国展开, 其中50万元年薪招聘优秀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更让人看到了安徽电视台自办栏目奋发崛起的魄力。

退出也是一种进步

电视产业是一种创意产业, 创新是自办栏目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争创一流, 栏目才能保持较长的成熟期;而栏目的创新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作, 要从战略高度和整体角度出发, 正确处理现有栏目的进退去留, 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收视兴趣的改变、同质化竞争的加剧以及新栏目的不断涌现, 曾经辉煌的节目不可避免地将走向没落。娱乐节目已经步入了“各领风骚一两年”的快餐时代, 因而, 创新也已成为不断引领电视娱乐新潮流的唯一出路和行业共识。

《超级大赢家》曾是安徽卫视多年来的创新产物, 但它已经落伍、在走下坡路;现实也已经证明, 近年来的结构性改版收效甚微, 占用了大量的有效资源。如果仍然幻想通过“小打小敲”式的改进来延长寿命的话, 无异于“作茧自缚”, 最终可能错过自办栏目升级换代的良机, 不利于安徽卫视整体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 电视栏目同样如此。对于《超级大赢家》这样一个从内容到形式均已步入衰退阶段的栏目, 经过一定时期的谨慎分析和科学论证, 选择整体退出不失为明智之举, 它可以为更具开拓潜力的新栏目“鸣锣让道”, 是节目的新陈代谢和创新的一种升华。《超级大赢家》是安徽卫视在全国最知名的品牌栏目, 曾是一个标杆, 停播不是全盘抛弃, 而是扬弃, 栏目运作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培养的人才以及现有的各种优良资源仍会在新栏目开发中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优胜劣汰提升创新力

在“诸侯争霸”、电视栏目百花齐放、日新月异的今天, 要想在全国收视市场继续占据先进位次, 安徽卫视自办栏目的研发和创新绝不是仅仅解决栏目生存的问题, “定位吻合、全国视野和创意独特”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些特点已经在2008年安徽电视台创新节目方案征集活动中明确规定出来, 目的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打造全国独家品牌, 提升全国竞争实力, 争夺全国收视市场”。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按照收视市场规律办事, 把自办栏目尤其是非新闻类栏目看作自己生产的一个产品, 当这种产品不能满足受众的消费需求时, 必须优胜劣汰, 推出新产品、打造新品牌, 去占领更大的市场。

随着栏目末位淘汰制度的普遍建立, 优胜劣汰在电视台已经不是新鲜事物, 娱乐节目的此消彼长更是司空见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到今天, 短短十几年时间, 已经历了晚会、游戏、竞猜和真人秀四个发展阶段, “落花有意, 流水无情”, 随着各种新颖节目和活动类型的层出不穷, 曾经脍炙人口的《综艺大观》、《玫瑰之约》等娱乐栏目纷纷退出荧屏, “三驾马车”中的《欢乐总动员》已经落马, 为中国电视掀开娱乐新篇章的《快乐大本营》几年来也被迫多次“换颜”寻求新生。包括央视在内, 国内常态综艺娱乐节目基本上都呈现出了相当的疲态。

“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 安徽卫视拿《超级大赢家》开刀, 是一种魄力的体现, 更是优胜劣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诉求;只有瞄准国内一流目标, 以更新的理念、内容和样式来提升自办栏目和大型活动的内在品质, 方能不断增强安徽卫视在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超级大赢家》停播的启示

安徽卫视近十年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但应当看到, 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 安徽的省级地面电视媒体在创新意识、运作机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总体上还是有较大差距的;从省内来看, 城市电视台与省级电视台在各方面的差距则更大。

自办栏目是安徽各级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尽管已经有了安徽经视《第一时间》这样能够叫得响的品牌民生新闻栏目, 有了安徽公共频道这样自办栏目实施频道制整体运作的榜样, 但不可否认的是, 省级地面频道目前仍处在借鉴和模仿外省先进电视台的阶段, 本土原创仍然乏力, “一招鲜、吃遍天”的特色自办栏目还很少, 需要进一步“全面激活”;而省内地方电视台的自办栏目种类单一、形式落伍, 几乎是“千人一面”, 有的甚至十几年不变, 满足于“小富即安”。当然, 客观因素很多, 但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魄力是主要原因。

思路决定出路, 魄力决定成效。作为电视台, 尤其是安徽地方电视台的决策者们, 创新不能只停留在标语口号上, 要学习安徽卫视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 结合自身特点, 居安思危, 把握机遇, 动真格、出实招, 积极行动, 创新观念、管理、机制和人才的选拔, 在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 做足本土, 对自办栏目进行优胜劣汰和升级换代, 打造更多的省级和地方知名品牌栏目, 主动适应瞬息万变的收视市场, 只有“水涨船高”才能逐步提升安徽电视媒体的整体实力。

《超级大赢家》的停播或许是一面镜子, 为那些“不思进取”和“老气横秋”的平庸栏目敲响了警钟。安徽电视媒体应该如此, 我想, 全国其他地方也概莫能外。

注释

篇4:范敏:每天进步,也是一种创业

在携程上海总部一楼,方框格子框着的企业目标、企业文化、国家领导训言,颇有点国企或传统民企的味道。但穿梭在大厅里的,却又是年轻人居多,没有统一的服装,没有严肃的表情——就在一楼前台工作人员旁,却有一个装修精致的咖啡厅。

这是个有点矛盾的企业——严谨务实,却又创新、积极、敢作敢为。这样的风格或许来自于它的CEO范敏:几乎所有见过范敏的人,都会留下言行谨慎的印象,甚至范敏的谨慎在记者圈和旅游业圈子里出了名。但还是这个小心谨慎,自言不会轻易冒险的上海男人,在携程扎根十年,不断拓展着公司规模——携程可不是谨慎地踏着小碎步前进。

而这家创办仅十年的企业,为中国旅游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领军人物,三年里,两次敲开了纳斯达克的大门。

携程当年的四个创始人并没有携手走到今天,他们各自在擅长的领域别有成绩,而范敏,仍然坐守携程,看着它从创办时的四五十人,发展成为国内旅游行业大鳄,占据着在线旅游市场50%以上的份额。

耕耘十年,留守者范敏已经不甘于让携程只限于一个在线旅游公司,他说:“以前我们可能只有酒店和机票预订2个支点,现在至少有4个支点。”另外两个支点,是范敏自2006年就开始全力扶持的休闲旅游与商旅管理。

看似平静的范敏其实从来就没平静过。

在携程十周年的时候,与当家人范敏再聊起离开携程的创业者、曾经的携程高层,范敏坦然笑看。

《风尚周报》:您认为“携程系”真的存在吗?他们身上有什么共性?

范敏:很难说是否真的有“携程系”,但确实这十年携程有很多员工、经理人走出来创业,携程成了一个人才高地。携程出来的人身上一个共性是务实,同时有创新精神,对事业执着追求。所以看见那么多创业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努力、追求,同时出现了很多经营模式上的创新。

《风尚周报》:携程浓烈的创业氛围会不会影响员工工作?

范敏:不会有影响。携程鼓励创新,但同时在企业内部培训时,我们也经常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今天我们大家看见的是成功案例,事实上携程也有一些很优秀的人才创业失败了。但总的来说,创业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

《风尚周报》:成功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范敏:因为刚才说到的务实和创新并存。在携程,我们说创新不是无极限的,也不是推翻所有前例才是创新,而是一种有序的创新,在遵守企业和行业规则的前提下进行。这样的思维应该也追随创业者走出了携程。

《风尚周报》:您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员工,或者高管直接找到您面谈,说打算辞职创业?您会怎么办?

范敏: 有遇到过。一般我会先听完,然后给出建议:“你再考虑一下?在携程做也是可以的。”如果我认为他确实不适合创业,或者他即将创业的项目,就会直接说:“我认为你在携程做更好。”如果他还是要坚持,我会尽量帮助他,也祝福他。除了对客户,我对员工还是比较直接的,不是一个委婉的人。

《风尚周报》:身边的创业伙伴,还有过去的一些高管都出去创业了,您没有动心过吗?

范敏:确实有一些基金来找过我谈,我也想了一想,但还是选择留在携程。你说“创业”这两个字该怎么理解?其实不是非要去从头做一个事,非要去挑战什么才是创业。每天努力工作,也是创业;不断拓展业务,也是创业;每天都有进步,也是创业。但有一点很重要:在心态上必须保持创业的冲动。

《风尚周报》:现在会不会和携程系的伙伴们联系,关心他们的公司进展?

范敏:大家都还是商业伙伴,有事的时候还是联系的,但大家都很忙,没有一个固定时间来见面了。

《风尚周报》:如果携程系当中成员创立的公司,在市值上超过了携程,甚至冲击到携程,携程会不会感到尴尬?

范敏:目前还没有公司有这样的能力抗衡。当然,继续发展下去后,肯定有人会做得更好,肯定还有后起之秀,但目前还没看见。如果真的有一天一个公司做得特别好,作为携程人,我们都会很自豪的。另外,旅游业这个盘子大得很,空间无限,机会无限。

《风尚周报》:那您作为携程系中的一员,您认为这个群体对行业和社会的贡献是什么?

范敏:携程出来的伙伴们,对中国的旅游行业生态有很大的冲击,他们当中很多人对旅游商业的形式进行了创新,我想这是最大的贡献。而作为携程来说,这些年所做的很重要一件事就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阳光的、没有陷阱的服务。

《风尚周报》:十年后,携程将是一个怎样的规模?会有怎样的影响力?

篇5:认清自己也是一种进步

序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也许,做最好的自己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初冬的午后,阳光依然很灿烂,可终究抵不过寒流的来袭。小雪过后,天气变得又干又冷。总是想慵懒地宅在房间里,读书、写字,把心事敲击成文字,将心情渲染成一首古朴淡然的小诗,不会太张扬,也不要太颓废,让幽幽情愫在静默中流淌,对于我来说,便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我总想,从岁月中剪下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时光,独坐在阳光斑驳的窗下,泡一壶香茗,想我所想,爱我所爱,守着清幽的年华,让思绪游荡在天涯,让心灵开一朵芬芳的快乐之花,让从指间划过的日子简约恬淡。

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确实如此,我们总渴望理想能够展翅飞翔,总渴望幸福塞满人生的行囊。然而,不经意间,苦难和烦恼便破门而入,原本平静欢愉的心,被这些烦人的的琐事侵扰,心情瞬间便乌云密布。

也许别人喜欢国色天香的牡丹,而我们却是独自芬芳的幽兰;也许别人喜欢浩瀚壮阔的大海,而我们却是蜿蜒清冽的小溪;也许别人喜欢伟岸挺拔的白杨,而我们却是其貌不扬的小草。

茫茫人海,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满意,没办法去迎合每一个人的审美眼光。

当你珍惜自己的过去,满足自己的现状,乐观自己的未来,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处。

当你修炼到足以克服一时的不快,看中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权力,关注他人的不幸而专注于拯救和安慰时,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

当你以无憾之心向后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宽厚之心向下看,以坦然之心向上看,你就站在了灵魂的最高处;

当你明了成功不会造就你,明了失败不会击垮你,明了平淡不会淹没你,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站到生活和精神的最高处并非易事,站在灵魂和生命的最高处也实属不易。有时,我们太在乎自己的荣辱得失,是非成败,心中总会压着几块重重的`石头。

其实, 往事悠然一笑间,不知不觉中已走入下一段风景,倘若让忧伤和烦恼填满了生命的空白,每一天都郁郁寡欢,那真的是亵渎了生命。不管怎样,还是要打开窗,迎阳光进来。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云转,云不转风转。错过了夏花的绚烂,还可以拥有秋叶的静美;错过了白昼的繁华,还会有夜晚的静谧;错过了大道的宽敞,还会有阡陌的清幽。

篇6:善待自己,也是一种教育

虽然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可是谁都不愿面对这类沉重的事件, 尤其对于逝者家人而言, 这种失去亲人的痛苦会成为一辈子无法抹去的伤痕。诚然,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遗传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等主客观因素以及各种不可控制的意外情况综合作用影响了一个人的身体状况, 尤其是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 “亚健康”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情况, 甚至成为一朵可怕的“乌云”笼罩着各行各业。

而“猝死”、“倒下”这类敏感的字眼与教育联系起来的话, 则更容易触发到我们的神经。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带病上课”成为一种“正能量”的体现, 尤其在不少地方被塑造成“师德模范”的榜样人物, 报告中总离不开“虽然身体不好, 但一直坚守课堂”这样的例子。从个人的情感角度而言, 每每听到这样的报告, 笔者总是不由自主的心生感动, 感动之中还带着敬佩, 觉得这样的“楷模”是行业精神的体现, 他们代表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的这一名句成为很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春蚕”、“蜡烛”更是代表了教育的形象, 本该充满温情和人文气息的教育, 在不少地方生生被引导为“牺牲”。这种非常态的教育形象的生成和强化固然与我们的传统思想有关,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缺少“自我”这一真实的存在, 个人的价值需要从他人身上得以体现, 这一点在教育上显得尤为明显。教育本身就是师生在特定情境中交往的过程, 尤其对教师而言, 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劳动成果的显现。教育本身意味着“奉献”, 意味着“甘为人梯”的无私, 这种精神在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育工作者, 笔者看到很多身边的榜样, 他们不惜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一些孩子补习, 从来不去计较得失, 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能够真正学有所得, 也见过一些默默无闻的老师, 硬是撑着羸弱的身子完成手头上的工作, 至于那些患有教师职业病的老师更是比比皆是。究竟是什么力量会促使这些老师自愿顶着伤痛还坚守讲台, 除了教育者本身的责任外, 恐怕就是对于学生的爱吧?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和强化, 在教育领域, “自我牺牲式”的教育行为逐渐被淡化, 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教师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其实就教师而言, 在工作中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 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但是在生活中, 同样需要面对自己的亲人, 也同样肩负着责任和担当, 两种责任和担当尽管对象不同, 但实质都是一样, 是“自我”对于“他人”的一种联结。善待自我不仅是在生活中关注自身健康, 包括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 也要在精神上注重提升和完善。作为教育人, 站出来本身就代表了教育的形象, 因此我们更有理由要做“最好的自己”。这种善待, 传递的不单单是努力向上, 也是一种真实的人性展现, 它本身就是教育。

篇7:觉得自己丑,也是一种病?

最近,在微博上有一条流传甚广的消息称,觉得自己丑可能还是一种病——“想像丑陋综合症”,学名叫“躯体变形障碍”。在这条消息的评论转发中,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大概已经不幸中招。不过且慢,这“躯体变形障碍”究竟是什么?

“躯体变形障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概念,从属于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这一类型。也就是说,与“密集恐惧症”这样尚有争议的概念不同,它确实是一种专业人士认可的、货真价实的心理疾病。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上的定义,躯体变形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4项:

1.过度关注一处或多处自认的外表缺陷,但实际这些缺陷并不会被外人所观察或注意到;

2.在发病的过程中,处于对外表的考虑,个体会表现出重复性行为(如:通过镜子检查自己、过度修饰自己、抓挠皮肤、询问他人自身形象)或是重复性心理活动(如对比他人形象与自身形象);

3.这种过度关注对个体的社会功能、职业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等造成了显著的困扰或损害;

4.以上症状并不是由饮食失调(eating disorder)造成的自然体重增加引起。

不少人也许会在前两条中找到共鸣,而事实上,真正辨别这种情况是否属于病态的是第三条标准,也就是对形象的烦恼是否对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很多人可能都为自己相貌的缺陷郁闷过、抱怨过,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可以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社交。而真正的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则会把自己的外形缺陷放大,并陷入焦虑和强迫行为的泥潭。他们往往要面临强迫性整容、强迫性地以第三视角观察自己的外表和举止,以及强迫性地怀疑他人注视自己等不适应行为。

对于多数人来说,对外貌的不满并不会达到“躯体变形障碍”这样严重的程度。不过,在普通人当中,“我很丑”的想法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阻碍。经常产生这样想法的个体往往要面对低自尊、不自信、缺少安全感的困扰,他们也有更高几率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有统计显示,10名女孩中有6名会因为自己长得不好看而不去做某些事,31%的青少年因为害怕别人关注到自己的外貌而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

人们贬低自己外貌、产生心理负担的原因中,流行文化与大众媒体是一个值得一提的因素。我们的审美标准是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形成的,“美”与“丑”的界定,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与外部信息的对比,而各种形式的大众媒体则是普通人接触这些信息的主要来源。大众媒体中的女性都有着纤细的肢体和层层修饰的精致妆容。这种“美”的形象其实是非常单一的,而且与现实生活相比更加夸大了对精致容貌、纤细身材的追求。在看过这些“完美形象”之后,人们会更容易对现实中不完美的自己产生不满。

虽然“觉得自己丑”的人里心理健康的占了大多数,但躯体变形障碍症其实并不罕见。有数据显示,躯体变形障碍症在人群中的流行率约为1%~3%。由于患者常倾向于掩饰自己的苦恼,它实际的发生率可能还会更高。这种心理问题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在对美的理解较为单一的社会中,青少年(尤其是少女们)可能会出现由控制自身形象而产生的认知扭曲,逐渐形成不可控制的行为及思想模式。有研究认为,这种疾病可能与一些生理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在发病中也起了一定作用。而另一方面,童年经历、文化因素也是重要的诱因。

(转自“果壳网”)

篇8:“冷漠”也是一种爱

回家的路上, 我忐忑不安, 担心着李晓会出事。可是, 想着李晓, 我又说不出的生气。平时他所有的缺点似乎全在这个时候拉响了警报。他倔强, 懒散, 不诚实, 常常与同学发生口角、生事端, 就因为他, 班上引发了多起吵架、打架事件。可老师处理问题的时候, 他又显得异常冷静。他一有空隙时间, 就钻进网吧, 与一些品行不良的人打交道。同样, 他在学习方面也令人忧虑:学习成绩较差, 对待学习的态度是极其不端正, 上课从不听讲, 好动, 好讲话, 爱接老师话, 扰乱课堂纪律, 经常被老师、班干部点名, 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和同学的正常学习, 不完成作业简直是他的家常便饭。

针对他的这些情况, 我把自己绝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到了他的身上。平日里, 我做了很多工作, 与家长了解家庭情况时, 知道到他从小就失去母亲, 因忍受不了父亲极端的教育而在小学三年级就跟着失明的伯伯一起生活。想想也是很可怜, 后来, 我主动与他多次单独谈话交心。不管是专门在办公室的私下交谈, 还是在校园内相遇时的问题交流, 我都希望能让他感受到关心和重视, 用爱触动他的心灵。我也积极发动班干部和其他同学, 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让同学用爱帮助他, 充分尊重他的自尊, 不在同学面前对他进行批评, 即便需要单独批评时也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更多的希望, 尽量维护到他的面子。对他喜欢给老师开关电脑、提录音机等优点大加表扬。在学习上, 我们几个老师都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辅导作业等等。绞尽脑汁, 该尽的办法都尽了, 可他却仍然是我行我素, 似乎一点也不领老师的情, 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 我真的有些失望了。

我摇了摇头, 长叹了一口气。还未走到家门口, 李晓父亲来了电话, 说李晓还未到家。我刚松弛的弦一下子又绷得紧紧的, “我得赶快去找李晓”我想, “不可能出什么事吧?”, 一颗心“咚咚”地跳个不停。就在这时, 刚才报信的女孩也来电了, 说是在车站附近看见了他。我马上联系了李晓的父亲, 分别沿着路途径直找去。我一边小跑步, 一边四处张望, 希望能看到李晓那瘦瘦弱弱的却又一身反骨的精干的身体。街上几乎已经没有人影了, 尚未熄灭的霓虹灯无力地一闪一闪的, 风呼呼地刮着, 拍打着我僵硬的脸, 树枝也在不停地摇曳, 在惨白的路灯的映照之下, 树影张牙舞爪, 似乎想把我一点点地撕裂。“李晓, 你千万别有事!千万别有事!”我一边不停地祈祷着, 一边睁大眼睛四下张望……可和他父亲碰面时, 我们谁也没有发现他。冷冷的风灌满了全身, 我不觉哆嗦了起来。我们无力地站在原地, 身子却不停地转着圈, 真希望能在哪棵树下或是哪盏灯下或是哪道门边一下子捕到他的瘦瘦弱弱的身影。我看了看时间, 已经10点多了。哎!难道我平时对他太热心以至于他觉得是理所当然?可对于他这样的家庭来说, 他也正需要这样的关心呀。我脑子里一片混乱, 不想再想。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 李晓的伯伯突然打来电话说他已经回家了, 我们赶紧赶了过去, 一路上我设计着我的开场白:我不会压抑我的愤怒的, 我一定要拉长声音, 放高声调好好地训斥他一番, 哪怕是声嘶力竭。我酝酿着我的情绪, 等待着马上的火山爆发。一进了屋, 我却没有顾上动怒, 而是把目光关注到了他的身上, 从头到脚, 从左手到右手, 没有任何伤痕。压在心头的石块总算落地, 刚刚设计好的怒吼现在居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他父亲问到他前因后果时, 他心态很平和、若无其事地说自己也不清楚, 只是被他们踢了几脚。从他的眼神和表情中, 我怎么都觉得不对劲。我一言未发, 既没有发火, 也没有厉声斥训。只是单独把他父亲叫到一边, 嘱咐他在近段时间一定要对李晓有接有送。无奈, 我只好先离开。临走时, 他给我道了声再见, 我仅仅点了点头而已, 仍未说话。在他的再见声中, 我似乎又觉察到了那熟悉的只有犯错后才有的语调。难道这次又是他遭惹的吗?我不敢肯定, 毕竟他还挨打了呀!我该怎么办?逼问他, 他肯定不会说, 我必须得平静下来, 控制自己的情绪, 认真处理好这次的事情, 否则, 我以前的功夫不是都白费了吗?甚至比以前还恶劣?我决定将计就计, 让他在没有老师的以前的那种关心下认识、反省。我希望是这样的效果, 我默默期待着……

第二天, 我看到他就像没看到一样。上课时, 我没有用眼神搭理他, 下课后, 我们即使擦肩而过, 我也装着没看见。

第三天, 上课时, 他没有被其他老师点名了。下课也没有在教室追逐打闹了。我很想把他像以往一样拉到办公室, 问他事情经过, 但是我没有这样做, 这次我一定要让他先开口。

第四天上课, 他听课了, 似乎还想举手发言, 我仍然视而不见。下课时, 他还有意识地靠近我, 但又有些胆怯。这时我会故意和其他学生说说这个, 讲讲那个。

第五天, 我在班上讲了两个有关打群架的真实故事, 同学们都很积极踊跃, 各抒己见, 有的还为某个话题争论不休。我用余光看了看李晓, 他低头不语。

他做了四天的“透明人”, 实在忍不住了, 主动来帮我关电脑, 找我讲话, 而我也只是应付地回答。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见我搭理他了, 便随即向我说了那天的经过, 原来那些人是他叫人带信叫来的, 原本是想打班上另外一个他看不顺眼的同学, 现在他不仅认识到了错误, 还给我道了歉。我心里很高兴, 但表面上还装做一脸的平静, 说:“你没有对不起我, 你对不起的是……”抓住这次机会, 我给他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在此期间, 我也多次地与李晓的父亲交流沟通, 让他先把孩子接回家住, 然后在教育上达到共识, 建议不要用武力惩罚孩子的过失, 给他多一些生活上的关爱和学习上的帮助, 不要心急。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李晓, 是在慢慢地转变过程中。

上一篇:成都参观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会计日常工作中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