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发展党员情况报告

2024-04-17

拟发展党员情况报告(精选9篇)

篇1:拟发展党员情况报告

篇一:拟发展预备党员报告 关于拟发展****同志为预备党员报告 ***党委:

****同志自2007年1月递交入党申请书,2009年12月被****室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012年10月被列为重点考察对象。入党培养人***介绍:该同志能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充分发挥党员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的精神,工作成绩较为突出,有强烈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尊老爱幼、团结同事、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符合发展条件。

入党培养人**介绍:该同志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工作中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和请教,服从工作安排,不讲代价、不讲条件,勇挑重担、工作认真负责符合发展条件。

不足之处:一是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二是要继续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三是要做好两手准备,做到组织批准与不批准都要正确对待,经受住考验。

2015年3月26日,*****召开党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大会应到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8名,实到会8名。经讨论认为,****同志已具备党员的基本条件,同意发展其为预备党员。请大队党委予以审查。

表决结果:8票赞成,0票反对,0票弃权。**********党支部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六日篇二:发展党员情况工作汇报 机电运输队党支部

2012年发展党员工作进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2年机电运输队党支部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定期谈话、长期培养、考查,发展了李正、高培军两名优秀的同志为预备党员。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严格发展标准,切实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不自满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学习,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精益求精,不断增强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明确措施,不断壮大申请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把党员发展工作列入了工作目标,每年培养做出突出成绩的各类优秀人才,向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建立并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加强对重点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的平时联系、培养、考察。重视重点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教育,着重加强对他们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重点引导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年来,在充分肯定发展党员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结合新形式和新任务和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我们在党员发展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许多青年职工对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还缺乏一定理解性,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信心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今后将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实施规划。继续制定党员发展规划,突出对党员结构、分布和重点发展对象等方面规划实施,明确责任。

2、大力弘扬导向。加强对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宣传表彰,同时结合保先教育,出台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对思想素质差,纪律涣散,表现不好的党员坚决予以清除。

3、严格发展程序。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程序上要严格按照有关制度执行,把好入口关。各基层党委在审批上要认真调查核实,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的程序,要进行抽查,以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机电运输队党支部

2012年3月27日篇三:2012年发展党员工作的情况汇报

中共神州市城区委员会组织部 2012年发展党员工作的情况汇报

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现对我区2012发展党员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城区现有基层党工委123个,党委71个,党总支120个,党支部866个,共有党员52563名。其中,女党员22377名,占30.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党员33426名,占43.6%;35岁以下党员22121名,占27.0%。近年来,区委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按照《发展党员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行“群众推荐、党委考察、支部票决、全程公示”的发展党员工作新机制,不断扩大发展党员民主,提高发展党员质量。2012年共发展党员1186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1145名,占78.0%;妇女党员186 名,占46.2%;大专以上党员1154名,占82.8%;生产和工作一线党员1166名,占89.2%;农民党员147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25.3%;少数民族党员13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1.6%;“两新”组织党员127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14.5%。总体来看,新发展党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加强指导。区委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并作为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区委组织部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宏观领导和具体指导,年初,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发展党员规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发展党员计划,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区属各基层党组织;“七一”前,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衡量党组织及其负责人“七一”表彰的一项重要指标;年底,对各基层单位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切实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

(二)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实行分类指导。农村发展党员,突出“四个倾斜”,强调“四个结合”。“四个倾斜”是指重点向发展非党的大学生村官和现任村级组织中的非党干部,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双带”能力强的优秀村民,复员退伍军人、回村知识青年、外出务工返村青年,生产和工作一线的女青年倾斜;“四个结合”是指发展党员与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与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相结合。在街道社区发展党员,重点从新招录的社区干部、团妇干、公务员中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在“两新”组织发展党员,重点在单位负责人、生产技术骨干、一线优秀员工中发展,侧重于解决职工在50人以上无党员“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问题。在机关事业单位发展党员,注重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带头作用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入党。

(三)严格程序,扩大民主。大力推行“群众推荐、党委考察、支部票决、全程公示”的新机制,切实扩大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全面实行“两推一讲”,即在确定重点培训对象和发展对象时,先召开由支部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推荐大会,组织全体入党积极分子在大会上进行入党演讲和党的基本知识竞答比赛,在此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荐发展对象。从而真正把群众信得过、作风硬、能力强、有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党内来。

(四)坚持标准,慎重发展。特别是在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注重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两新”组织业主发展对象,由区委组织部与街道党工委联合进行“五考察”,即考察其在重大政治问题和重大自然灾害中的表现、财产来源及守法经营情况、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和依法缴纳养老保险金情况、在社会公益事业和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在本企业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中的表现,对上述情况不符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在常规考察基础上,填写《“两新”组织拟发展入党对象审查表》,充分征求工商、税务、劳动保障和综治部门对发展对象的意见,并将这些部门的意见如实写入综合考察表中,通过严格的措施,切实保证了“两新”组织发展党员的高质量。

(五)拓宽视野,狠抓培养。为从源头上解决发展党员质量问题,近两年,我区各级党组织积极转变思路,拓宽视野,变“等上门”为“领进门”,主动发现和培养那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从事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将其纳入重点培养对象;同时吸收他们参与村务(居务)、党务的民主管理,参加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使之在实践锻炼和考验中尽快成熟;指定专人对他们进行培养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通过“设岗定责”,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通过以上举措,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目前全区共有入党积极分子441人,有527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六)健全制度,强化责任。一是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党(工)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党(工)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直接责任人制度,要求党支部书记在发现、引导、培养和发展的各个基础环节上认真履行具体责任人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二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前集中培训制度、发展前预审制度、团组织推优制度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三是坚持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制度、群众推荐制度、票决制度,要求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发展为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前,要充分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并进行公示,在此基础上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四是坚持“三反对、九不准”制度,即反对不执行计划搞随意性、反对平衡照顾、反对搞不正之风,党组织没报发展计划和没参加区集中培训的不准发展、培养考察期不达一年的不准发展、对党认识程度不深和党的基本知识掌握甚少的不准发展、入党动机不纯或没有突出贡献的不准发展、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准发展、政审材料不严不全和政审不合格的不准发展、违犯入党程序和没经过“三公示三票决”的不准发展、参与和信仰邪教的不准发展、28岁以下的共青团员没有经过团组织推优的不发展,从而有效地遏制了突击发展党员、“人情党员”、“近亲繁殖”等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发展党员还存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结构偏低。有一定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人数越来越多,造成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和综合素质偏低、后备队伍不足等问题。

(二)少数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着标准不高、程序不严等问题。少数基层党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不

篇2:拟发展党员情况报告

公示情况的报告

年定为培养对象,经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已经具备中共预备党员条件,并于年日至月本单位党内外群众进行了公示,公示情况为:。

中共委员会(盖章)

篇3:新疆红枣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1 新疆红枣主产区发展现状

1.1 哈密市红枣产业不断壮大

哈密市位于东疆地区的哈密盆地中部, 是哈密大枣的故乡, 已有近2 000年的红枣栽培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该市将哈密大枣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 大力推广枣棉间作、枣瓜间作模式, 实行连片种植, 标准化管理;至2007年底, 哈密大枣栽培面积达9 200hm2, 其中结果面积达6 666.67hm2, 年产量1.09万吨, 产值5 760万元, 农民人均红枣收入250元。

1.2 若羌县红枣产业迅速发展

2001年, 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 制定了《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纲要》, 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 全方位推进红枣产业发展。先后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的红枣主产区引进20多个优良品种, 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 确定灰枣、赞皇大枣和冬枣为主栽品种。从2004年起, 红枣基地每年以1 333.33hm2速度扩展, 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经过近7年的不懈努力, 红枣种植初具规模, 经济生态效益开始显现, 初步实现了红枣“十化” (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栽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有机化、管理集约化、枣农知识化、装备现代化、经营产业化、效益最大化) 的目标。至2007年底, 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到8 000hm2, 共1 400万株, 其中结果面积3 333.33hm2, 年产红枣1.05万吨, 红枣人均收入达3 923.38元, 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 076.16元的64.57%。

1.3 且末县红枣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且末县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2002年, 且末县提出超常规发展红枣产业的战略决策, 确定到2010年全县定植红枣6 666.67hm2。至2007年底, 红枣定植面积达到4 133.33hm2, 其中结果面积达2 333.33hm2, 年红枣产量2 200t, 年产值1 440多万元, 人均红枣收益达到375元, 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 114元的7.3%。栽培品种以赞皇大枣、灰枣为主, 其中赞皇大枣占40%、灰枣占60%, 这2个品种均为我国干鲜兼用的优良品种, 引入且末后, 其结果能力、枣果品质均优于原产地, 形成独具特色的枣中精品。

2 新疆红枣主产区发展红枣产业的经验和做法

2.1 上下合力, 全力推动红枣产业发展

新疆的红枣主产区均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 制定了红枣产业发展规划, 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红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包乡 (镇) 、部门和乡 (镇) 领导包村的工作机制, 签订目标责任书, 严格考核奖惩, 奖罚落实到包乡、包村领导及挂靠帮办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头上, 形成了全县抓红枣产业的工作氛围, 推动了红枣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2 政策激励, 大力支持红枣产业发展

新疆红枣主产区均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 并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 扶持红枣产业发展。哈密市政府出资为农户代办苗木安全越冬农业保险;对定植大枣株行距达到造林标准的农户, 第1年补贴3 000元/hm2, 第2年2 250元/hm2, 第3年1 500元/hm2。若羌县对栽植枣树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85%以上的农户给予每株1.5元的苗木补助, 重奖发展红枣生产的先进农户, 8年间兑现奖励资金230多万元。且末县为红枣定植户无偿提供苗木, 打井灌溉红枣的农户5年内免收水资源费, 新开发土地发展红枣的农户5年内免征任何费用。

2.3 技术指导, 切实保证红枣产业发展

为切实加强技术指导, 促进红枣产业健康发展, 各市县都成立了红枣科技推广中心, 大规模培训干部群众;每个种植红枣的乡镇都有技术指导组, 每个村都有技术服务队, 根据农时季节, 做好开沟、定植、沟灌、铺膜、施肥、喷水、开甲、疏花疏果、果品采摘、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组织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 帮助农民栽植树苗、嫁接良种、修剪枝条、采摘红枣, 保证了枣树栽得活、长得好、结果多。

2.4 科学定位, 积极引导红枣产业发展

新疆红枣产区为了走出一条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发展红枣产业路子, 确立了以发展灰枣为主, 冬枣、赞皇大枣为辅的优选品种结构;对劣质红枣全面进行嫁接改造, 强化质量意识和营销理念, 统一采收时间, 统一红枣包装, 规范红枣采收和红枣流通市场, 规范了红枣的收购、分选、清洗、杀菌、包装等各个环节, 提升了红枣品质, 培育了地方品牌。先后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楼兰”、“阿尔金”等系列商标, 申报了“楼兰红枣”绿色食品和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引进郑州奥星集团等有实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枣酒、枣饮品等红枣深加工生产线, 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相衔接的运行机制。

3 新疆红枣产区与临泽县红枣产区优劣势对比分析

3.1 自然条件对比

新疆红枣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疆地区的吐哈盆地和南疆地区的塔克拉玛干盆地, 属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区, 光热资源非常丰富;枣树生长季节平均日照时数达10h以上, 年日照时数均在4 000h以上, 4~9月累计日照时数达1 700~1 800h, 远高于一般制干品种1 500h要求, 全年≥10℃的有效积温在4 000℃以上, 远高于枣树对积温需求的上限;果实生长期的6~9月, 气温日较大, 平均为17.4℃, 最大可达27.8℃, 气温日较差在20℃的天数在20d以上, 无霜期达190d以上, 海拔低于1 000m。总的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 有效积温高, 昼夜温差大, 无霜期长。所产红枣色泽纯正、含糖量高, 制干率高, 是生产精品红枣的理想地带。临泽县红枣主产区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 年均气温7.6℃, 极端最高气温39.1℃, 年极端最低气温-29.1℃, 1月平均气温-8.8℃, 7月平均气温22℃, 年日照时数为3 045h, 全年≥10℃的有效积温3 085℃, 在枣果成熟期的9月, 昼夜温差为13.4℃, 无霜期156d, 海拔1 370~1 500m。尽管临泽县的自然环境也适于枣树的生长发育, 但同新疆红枣主产区相比, 表现为热量不足、有效积温偏低、枣树生长发育期短、冬季气温偏低, 不利于枣树安全越冬。尤其是从外地引进的枣树品种, 生长势强, 果实发育期长, 对温度的要求较高, 临泽县多年的枣树引种试验证明这一点。因此, 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的主栽品种必须以临泽小枣为主, 尽管其果个偏小, 但含糖量高, 品质优良, 是全国的知名品牌。

3.2 区位优势比较

枣树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农产品之一, 长期占据着世界枣业的超强地位, 主要出口对象是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80%以上在东南亚。同时, 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具有广阔前景。新疆红枣主产区处于南疆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外缘, 受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千里戈壁的分割, 交通异常不便;且新疆远在我国西北边陲地区, 尽管红枣品质优良, 但销售路途遥远, 成本较高。临泽县处于河西走廊中部, 交通便捷畅通, 劳动力价格低, 销售成本低, 有着新疆枣产区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3.3 栽培品种比较

新疆红枣主产区栽培的红枣品种除哈密市的哈密大枣外, 其余均为红枣古老产区引进的优良品种, 如河南新郑的灰枣、河北的赞皇大枣等这些枣树品种引入新疆枣区后, 其丰产性能、枣果含糖量、Vc含量指标均超过原产地。如若羌县引种栽培灰枣, 干枣的总糖含量达68.73%, Vc含量达154.1mg/100g, 分别比原产地河南省新郑市所产灰枣高21.62%和12.48mg/100g, 制干率达到51.8%。临泽县所产的临泽小枣, 是我国700多个枣树品种中的优良品种之一, 表现为含糖量高 (干、鲜枣果含糖量分别为72%~80%、33%) 、Vc含量高 (662.7mg/100g) 、制干率高 (56%) , 但果个小 (平均单果重9g) 、生长量小、树势稍弱, 产量偏低。

3.4 栽培技术比较

新疆的红枣主产区大多是2 00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 起步较晚。在红枣产业发展初期, 政府部门就对枣树的栽植、管理技术的落实非常重视, 采取建立示范园、出台优惠政策、严格奖罚制度、完善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等措施, 指导、帮助农民发展红枣, 并加强红枣文化的积累和对外宣传, 使红枣产业在短期内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此激发了广大枣农发展红枣的积极性, 推动了红枣产业迅猛发展。而在临泽县枣区, 由于红枣价格偏低 (临泽县为2元/kg, 新疆若羌为30元/kg) 、效益较低以及受传统栽培管理观念的影响, 使诸如枣树开甲、花期喷水 (肥) 、修剪、施肥等一些常规的丰产技术, 没有得到群众重视, 从而制约了临泽县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4 对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的启示

4.1 切实加强领导, 全力推动红枣产业发展

学习借鉴新疆红枣主产区推动红枣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制定科学的考核细则, 进行严格考核奖惩, 奖罚措施落实到包乡、包村、包户领导、干部及挂靠帮办部门和技术人员头上, 形成上下联动, 合力抓红枣产业的工作氛围。

4.2 出台优惠政策, 增强红枣产业发展动力

一是建立红枣发展专项基金, 用于枣树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种苗补助、栽植补助等;二是积极与保险公司协调, 启动枣树安全越冬农业保险;三是认真落实中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 实行“谁造谁有, 自主经营, 利益归己”的政策, 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和个体大户发展红枣产业。

4.3 依靠科技支撑, 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的红枣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科技承包制度,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鼓励科技人员领办红枣科技示范园, 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切实把红枣丰产栽培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三是建立涵盖红枣产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4.4 加强品牌保护, 着力提高“临泽小枣”的知名度

一是申请临泽小枣绿色食品标志, 与临泽小枣证明商标、临泽小枣地理保护标志共同构成临泽县红枣品牌保护体系;二是成立由企业、运销户、种植户代表参加的红枣产业协会, 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三是在国家、省级以上媒体开展广告宣传, 大力宣传展示临泽小枣, 进一步提高“临泽小枣”知名度。

4.5 做大做强加工企业, 带动红枣产业快速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积极引进新技术, 扶强红枣加工生产龙头企业, 带动红枣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优惠政策, 积极协调金融部门, 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 鼓励引导建设一批集收购、贮藏、贩运、烘干、优选加工等的红枣初级加工企业,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红枣产业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建等.名优枣树栽培新技术[M].香港: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2001.

[2]曲泽洲, 王永惠.中国果树志 (枣卷)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3]张新华, 李富军.枣树标准化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篇4:旬邑县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旬邑县位于渭北旱塬中部,地处渭北百万亩苹果优生区,县内塬面海拔960-1350m,年均气温9.0℃,年均降水量606mm,年日照时数2390.29h,无霜期180天,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富含钙、镁、钾、锌、硒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生产出的苹果,色泽艳丽,口味浓郁,无污染,这一得天独厚的立地条件使旬邑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

一、问题与差距

我县苹果在发展历程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我国先进果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建立在农业现代化基础上的国外果业更无法相提并论,经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产业结构问题

目前我县苹果种植主要以家庭为主,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而经营土地的农民都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妇女,他们观念落后,科技知识普遍偏低。常规技术掌握不够,更谈不上高新技术的应用,对新时期市场发展认识不足。多数果农只求产量不求质量的思想依然存在,难以适应新时期果品市场对质量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竞争应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苹果采收时期,农户急于将苹果出售,对市场信息不了解的情况下往往出现价格混乱,竞争无序,大部分苹果只能以散装或简易装袋形式出售,经济效益低。

(二)果品结构不平衡、单产低、优果率低的问题

在品种结构上,我县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主栽品种单一。红富士接近总面积的90%。二是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早熟缺、中熟少、晚熟过剩,导致成熟期过于集中,苹果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三是鲜食品种中,使用于加工的品种很少。

(三)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龙头企业带动力弱

我县苹果基本上处于地产地销,80%果品等待客商上门收购,龙头企业由于资金、经营等原因,年经营量少,把握市场不准,销售方向盲目,老市场不稳固,新市场开拓不够。

(四)果园栽后管理不力

近年我县每年都以5万亩左右的速度快速扩建基地规模,但在定植后的五、六年内,大部门果农任其自然生长,不注重各个时节的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导致挂果晚、难、树体大小参差不一,果农见效迟缓,

(五)宣传力度不够,信息不灵通

旬邑苹果虽然品味超群,深受各方赞誉,在一定范围和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品牌宣传不到位,长期以来就果抓果,对树立品牌有所疏忽,加之地处偏远,信息来源少。不能很好地指导果农适时顺价销售,使旬邑优质苹果在市场上名声小,占有率低。

(六)果农组织不健全

有名无实,服务体系瘫痪,群众统一技术管理不力,病虫联防措施不到位,产后销售环节非常薄弱,面对市场竞争应变能力显得特别被动。

二、措施与建议

为了促使我县苹果生产健康持续地发展,全面提升果业效益,把我县果业生产做强,现就我县的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以下措施与建议,供参考。

(一)苹果产业的发展。必须从品质入手。这是基础。多年前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下,全县苹果产业迅速崛起,广大果农抓住了市场机遇,有果不愁销,有果卖好价。在市场平衡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但在农产品市场转型,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之后,出现的是优果不愁销,优果卖好价,而多数果农生产观念还没有与市场同步转型,依然寄希望于不现实的市场投机,这就出现了市场变化,果业效益低靡的现状。所以说,现在苹果竞争的基础就是要有好的品质。如果在生产技术上不落伍,加上别人无法比拟的区域优势,旬邑苹果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现。因此,我们要从生产技术抓起,分层次请专家教授传授实用生产技术,坚定不移地推广应用“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扩大示范提高到位率,使所有果园全面普及,要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建设“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以沼气到户带动农户养畜,果园种革,实现果畜良性互动。从技术方面讲,具体有以下3点:

1增强树体光照是提高优果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是今后大改形应重点推广。推行在间伐基础上的提干、缩冠、疏枝、落头等技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优果率,减少病虫害,对果树个体刺激小,使根系和大枝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延长树体的经济寿命。二是进一步深化对红富士苹果结果习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其单轴延伸,结果枝组下垂的习性。

2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应常抓不懈

据测定,我县果园土壤有机质含最普遍不足1%,是导致苹果树势衰弱,花芽形成难,连续结果能力差,果个大小不整体,适口性愈来愈差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多年来,我们提出的果园种草,秸秆覆盖、秸秆深埋重施有机肥,建立“五配套”生态果园及大力发展果区畜牧业等培肥地力的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果农应长期坚持。

3加大常规配套技术的落实力度

一是在花果管理上。要重视人工授粉和放蜂,解决授粉受精不足,果形不正,果个不均的问题。二是坚持果园种草。改善果园的生态条件,逐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利用严格的疏花疏果、轻剪缓放、多疏少栽,调整枝干角度和方位的措施来促花,避免因造伤而导致树体的发育失调,诱发枝干病害大大降低果树的经济寿命。

(二)苹果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形成品牌效益。这是关键。从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保护全县苹果整体形象出发,应建立在“行业群学、销售模式”。叫响一个品牌,形成拳头产品。具体工作中,要培育好的果品经销企业,并以北山、南海、绿野果业等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识为企业形象,开展创名牌活动。同时要通过协会等组织加强果品企业和果农的行业自律,落实“绿色通道”的各项规定,塑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篇5:拟发展党员情况报告

1.填写人员:成绩排名位于班级前40%且无挂科、无处分记录的2012级学生。

2.日期:全部改为文本格式。且形式例如:1994.12

3.民族::“汉族”则填写“汉”,以此类推。

4.籍贯:不加“省”、“市”,且区域范围只写到市。例如:山东潍坊

5.申请入党时间:与入党申请书中填写一致。例如:2012.05

6.“团组织推优情况”:不填

篇6:拟发展党员情况报告

为了进一步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2015年 月 日——2015年 月 日我支部对 等同志拟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情况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未接收到广大党员群众反映问题,公示结果有效。

中共高家堡镇委员会

篇7:拟发展党员情况报告

主要简历:

1994.9—1995.9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湫山乡杨岸小学学习; 1995.9—1999.9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安洲小学学习; 1999.9—2002.9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仙居二中学习; 2002.9—2005.9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学习;

2005.9—至今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学习。主要表现:杨松铭同志大一在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工作一年,工作积极,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社团干事”称号。在班级担任文艺委员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责,配合其他班委组织各种活动,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与班级同学关系融洽,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学习认真努力,大二学年获专业四等奖学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各种知识,通过了计算机二级。在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一年来,杨松铭同志思想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近,经常向党组织汇报学习、思想、工作情况,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对胡锦涛书记的讲话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并获得感悟与理解。还与身边的党员同志一起交流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对我们党的认识、对国家发展的认识较为

深刻。经审查,杨松铭同志历史、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清楚。

主要不足:杨松铭同志语言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民主测评结果:发放民意测评表32份,收回32份,其中无效票0份。赞成32票,不赞成0票,弃权0票。

公示情况:公示期为2008年12月31日—2009年1月6日,公示期间没有反映任何问题和收到各种举报。

支委会意见:经过党支部充分酝酿和认真讨论认为杨松铭同志已基本具备了党员条件,同意杨松铭同志加入党组织,请上级组织审查。

数理与信息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

考察人:

篇8:德州市奶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1 德州市奶业生产现状

1.1 奶牛养殖情况

本市是个农业大市, 秸秆资源丰富, 养牛历史悠久, 发展奶牛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尤其近几年来奶业生产迅猛发展, 三鹿奶粉事件后, 本市奶牛生产未受到很大影响, 全市奶源销售情况正常, 群众养殖情绪稳定。同时本市群众抓住周边地区奶牛养殖效益下降、价格下滑的机遇, 纷纷引进或自筹资金购进外地奶牛, 填栏补栏, 全市奶牛数量随之增加, 引进购进奶牛较多的有禹城市、武城县、陵县、乐陵市等。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奶牛存栏量达到12.3万头, 其中拥有存栏300~500头的奶牛场33个, 500~1000头的奶牛养殖场24个, 大于1000头的奶牛场20个。奶业合作组合发展较快, 全市奶业合作组织80个, 吸收养殖大户1556个。奶牛加工企业3家, 其中大型加工企业为光明乳业 (德州) 有限公司, 年加工生鲜乳20万t, 其余为乳饮料加工企业, 年利用鲜奶5万t。

1.2 奶牛质量情况

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实施后, 全市奶牛改良成效显著, 奶牛体型外貌得到了改善, 生产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本市奶牛平均产奶量已由2005年的4.7上升到了5.6t。各奶牛场都建立了高产奶牛母牛群, 约占35%左右, 为下一步繁殖高产奶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生鲜乳收购情况

本市奶牛数量多, 生鲜乳收购形式有两种形式:一是奶牛场、奶牛小区建设大型机械化奶站, 统一挤奶、统一销售;二是依托养殖小区奶站收购周围散养户生鲜奶, 散养户一般是手推车式挤奶, 所占比例较小。目前全市建有55个奶站, 机械化挤奶比率达到100%, 年收购鲜奶26万余t, 其中优质奶占40%左右, 主要销往德州光明、济南佳宝、泰安蒙牛、平阴伊利、济阳旺旺等乳品加工企业。

2 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2.1 规模化养殖日益成熟

近几年来,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 以“建设京津济地区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这一中心任务, 积极组织开展“抓千区、带万户、促增收”活动, 在全市发展规模化奶牛养殖, 组织全市奶牛养殖户“进区入社”饲养。目前“进区入社”养殖率达到了100%。

2.2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市畜牧兽医局采取多种形式, 搞好畜牧科普教育, 全面提升科学饲养水平。每年召开一次奶牛生产技术培训班, 组织全市奶牛养殖户系统学习, 提高养殖水平。二是精心指导新建奶牛场科学选址、规范布局。三是建立标准化饲养基地, 2008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品质农业”的战略, 全市建成40个标准化奶牛场 (小区) , 16个品质畜牧业示范奶牛场 (小区) , 以此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2.3 奶业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增强

一是建立健全了全市奶业监管机构。市畜牧兽医局畜牧站负责全市的奶业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 县畜牧部门也相应安排了主要科室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管理, 形成了上下联动、各司其职的管理网络。二是建设标准化奶站。2010年在全市开展了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活动, 建立配套设施, 健全规章制度, 规范各项记录表格, 规范生产行为, 提高本市奶站管理水平, 实现奶站建设、管理标准化。三是严格监管。奶站都派驻有乡镇和畜牧部门监管员, 加强指导和检查, 常年驻场, 常抓不懈;同时市畜牧兽医局每年春季抽调各县市区管理人员组成检查组, 采取现场查看、现场打分的方式, 分片对全市奶站的生产经营、标准化建设、监督管理以及证件发放情况等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四是认真做好生鲜奶抽样监测工作。配合农业部、省两级畜牧部门抽查, 搞好抽样监测。据信息反馈本市生鲜奶合格率全部达标。通过对加工企业的走访, 均反映本市奶牛场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没有发生过质量事故。鲜奶生产收购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有效保证了原料奶的质量安全。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资金支持不够

奶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产业支撑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要发展现代奶业经济, 要有更多投入, 长期以来奶业的投入过低, 造成部分奶牛养殖场 (户) 发展受到限制。

3.2 饲养管理水平偏低

大部分养殖户不懂精细化饲养, 管理较为粗放, 多数养殖小区环境卫生差, 尤其是饲料配方不够科学、不够合理, 饲料结构单一, 达不到营养平衡合理供给, 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同时养殖设施简陋、生产记录不规范也是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4 发展建议

4.1 加大对奶业产业的资金投入

重点支持奶牛良种推广、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等方面建设, 进一步改善奶牛产业生产条件, 大力推进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 建成产业典型和样板, 真正起示范带动作用。

4.2 优惠政策, 促进发展

给奶业发展予以更加优惠的政策, 使这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给农民带来收入, 给社会带来效益。

4.3 依靠科技, 抓好技术培训

篇9:朝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聚集发展;存在问题

一、朝阳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

(一)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2010年以前,我市的文化产业以个体私营文化业户为主体,处于自我发展的阶段。2011年,我市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明确了主导文化产业、制定了文化发展规划、确定了文化发展目标、加大了领导力度和扶持力度,使我市文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6亿元,占GDP比重0.39%,平均增速为22%。2013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54亿元,占GDP比重0.75%。

(二)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主导产业发展迅速。以文化旅游发展为牵动的园区景区建设取得突破、以特色文化工艺品生产为主体的工艺美术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特色文化节为载体的文化会展得到发展,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朝阳市政府在2008年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朝政发[2008]4号),之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策保障。

二、朝阳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一)文化底蕴深厚

朝阳化石文化堪称世界之最,以年代最久、化石数量最多、属种最全、层位最多、未知领域最广等为5个世界之最,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牛河梁红山文化堪称中国之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距今约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的天坛、太庙和十三陵相似;朝阳的佛教文化在东北地区最为悠久,朝阳作为东北乃至东北亚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被誉为“东北佛教圣地”;朝阳历史文化遗存和民俗文化堪称辽宁之最。出土文物总量占辽宁全省出土文物总量的三分之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后燕、北燕定都朝阳,形成了长达百年的三燕文化。朝阳独特的地理形式和多民族融合的历史形成了稳定而不封闭的文化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文化。

(二)自然资源丰富

朝阳文化在地产品丰富,紫砂土储量丰富,紫砂土矿工业储量10亿吨以上;温泉资源水质上乘。尤其是凌源热水汤温泉被称为为全国著名八大温泉之一;山水风光景观以凸显了北方山地、山峰、植被、湖泊雄奇壮阔的景观特征而独具特色。

(三)区位优势明显

从地理区位看,朝阳市地处辽、冀、蒙三省交界,衔接着东北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从交通环境建设情况看,朝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经构建起了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三、朝阳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朝阳文化产业虽然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但与国内省内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资金投入总量偏小渠道单一

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我市文化企业处于规模小、质量低、总量少的发展状况,靠政府投入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巨大的投资需求,面临巨大的资金瓶颈。

(二)资源整合开发措施滞后

我市的文化资源整体较为丰富,但化石资源、自然风光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各类民俗文化资源在各个县区都有分布,资源整合不到位,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区域发展战略,缺少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能力较差。

(三)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低

一方面,朝阳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能力有限,没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园区),大部分为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产业核心带动力、联动能力差。另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产业业态和以在地文化资源为依托而发展的在地产品居多,缺少在线产品。缺少以数字技术为主的科技创意型文化企业,新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能力和水平偏低。

(四)文化产业政策尚待完善

我市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尽管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过于笼统,相关部门在政策解读、细则制定等方面又缺少具体措施,没有真正发挥政策引导和产业推动作用。

(五)文化产业人才匮乏

我市实用性创意产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的竞争也是对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的竞争,谁占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发展的先机。由于我市没有形成大的文化产业集群,对高端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传统生产和流通领域,而且整体水平不高。而我市尤其是缺乏文化创意、文化资本运营、文化经纪代理等高端复合型人才。

四、“十三五”期间朝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确定目标、做好规划

1.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国家有关“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意图,深入理解我市“文化旅游牵动”、“融入京津冀”新战略、新思维,对我市文化产业资源、业态、特色、分布及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等基础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充分认识到目前正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应从政府渠道和大众舆论两方面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大众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确定目标。我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基础,应当抓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明确定位,明确长、中、短期发展目标,努力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十三”五期间,全市要完成投资规模50亿元以上园(景)区3个,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园(景)区7个。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上下游产业链顺畅、对本地经济推动明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10个,以旅游业的发展牵动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把我市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产业大市。

3.制定战略。要坚持以“文化强市“战略为引领,加强协调,集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朝阳合力”。一是“文化旅游牵动”战略。牢牢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多以旅游、演艺、会展为突破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努力实现我市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有效牵动全市文化产业的重大突破。二是“融入京津冀”战略。我们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京津冀地区进行全方位的产业交流与合作,以加强基础建设为先导,倾力建设依托京津冀地区的休闲养生基地、文化产品的输出基地、文化服务项目的承接基地。

(二)依托优势、合理布局、聚集发展

依托朝阳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以及发展基础,结合全市文化产业结构和空间需求,在宏观布局上按照“一核、两翼、多园区”的格局展开,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1.建设朝阳文化产业发展核心聚集区。

以朝阳中心城区、双塔区以及龙城区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核心聚集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指导、引领和示范作用。

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的集聚、扩散、示范、带动功能,形成以核心聚集区强势引导的发展空间。

2.构筑朝阳文化产业发展东西两翼。

东翼着力打造自然风景文化旅游聚集区。以上园镇四合屯化石文化资源和清风岭生态旅游区为依托建设好朝阳文化产业的“东大营”。

西翼主要依托历史悠久的红山文化,打造中华文明祖源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文化厚重的产业聚集区。建设朝阳文化产业的“西大营”,向西辐射京津冀地区。

3.打造朝阳文化产业特色园区。

结合全市文化产业结构和空间需求,依托朝阳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以及发展基础,全力打造朝阳十大文化产业特色园区,让特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强化园区建设,加大宣传、提升质量、拉长产业链、建设精品产业园区,开发最能反映朝阳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要抓住契机,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朝阳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

[2]《辽宁省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30)》.

上一篇:早睡早起教案设计说明下一篇:描写细节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