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消息稿写作要求

2024-04-26

广播消息稿写作要求(通用11篇)

篇1:广播消息稿写作要求

消息的写作要求

写好一个消息,使之有更高的新闻价值,选材要“好”、事件要“新”、事实要“真”。消息写作要注重“六性”:真实性、具体性、新鲜性、及时性、重要性、短小性。

写好一个消息,使之有更高的新闻价值,选材要“好”、事件要“新”、事实要“真”。消息写作要注重“六性”。

1、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符和,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夸张。除了消息写作中的五个“W”要真实准确外,新闻的背景材料介绍也要做到真实、客观、全面。

2、具体性

新闻的具体性,主要是指新闻写作中涉及的人和事,如:人名、地名、现场、情节、数字、时间、原因、结果,都必须写清楚、写准确,绝不能含糊不清。要做到这些,必须对事件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采访,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而不是作者自己说话。

3、新鲜性

新鲜,就是指事件发生是“新近”的事。俗话说,一则好消息第一天报道是“金”,第二天在报道是“银”,第三天再报道是“铜”。

新闻就像一条活蹦乱跳的“活鱼”,要争分夺秒进行“加工”,尽早端上社会“大餐桌”,奉献给社会的应是“鲜鱼”,而不是“干鱼”、“臭鱼”。

4、及时性

及时性与新鲜性密不可分。它指新闻既要讲究时效,又要速写、速发,只有在媒体上发出的才是新闻,要抢新闻。否则,新闻成了旧闻,一文不值。每个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新闻的敏感性,增强时效性观念,这很重要。

5、重要性

是指具体、新鲜、真实的事件,在社会生活或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或是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

6、短小性

新闻力求短小精悍,文字简练。历年来“好新闻”奖获得者,都是500~800字左右的短新闻。对于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快讯等,更应该十分强调讲明事实,该短则短,越短越好。

篇2:广播消息稿写作要求

一、交代清楚新闻基本要素

1、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结果怎么样。

2、时间要素一般只写几月几日,一般情况下不写年、上午、下午、几点几分,除非特别需要。

3、活动地点不用过于详细,一般只写到办公楼会议室、某学院(系)会议室、教学楼即可。

二、内容简明扼要 1、300—500字为宜,最好不要超过1000字。

2、突出“新”,新情况、新成就、新问题、新气象等,突出亮点、特点,避免写成流水帐。

三、只需通过一定技巧交代清楚客观事实,写作中应尽量避免以下两点:

1、除非必要,否则,尽量避免在新闻末尾增加阐述或总结性质的语言。

例如,通过这次活动,如何如何;我们相信将怎样怎样。

2、在导语中,一般应该避免一开始就是“为了……为了……为了…..”诸多活宗旨的罗列,活动是否达到好的宗旨,应以新闻事实说话,让新闻人物说话。

如写学生活动“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此种表达无必要出现在消息中

四、人称、名称使用要求

消息报道要客观,一般使用第三人称。单位名称第一次在稿件正文中出现,应使用准确的全称,之后可以使用规范的简称。稿件中,不要使用“我院”、“我系”、“我部”等词。标题受字数限制时,可用简称。

五、某些词汇的使用要慎重

1、除全校性大型活动、会议外,其他活动、会议一般应避免使用“隆重”、“热烈”等词汇;报道学校各级领导讲话时,一般应避免使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等词汇。领导讲话主要使用“指出”、“强调”、“表示”等中性词汇。

2、报道学校各级领导参加活动时,不要使用“亲自”、“亲临”等形容词,学校领导与来访客人见面时,避免使用“接见”,应用“会见”一词。

六、消息中涉及人物姓名的列署要求

1、全校性重要活动和重要工作的消息,人物姓名一般只写到校级领导。院(系、部、处)的活动,可酌情写出相关单位负责人或关键人物姓名。一般情况下,单位负责人一般只提“XX单位负责人”即可,如校外来宾出席的会议或活动,可根据需要介绍人物姓名。

2、部门组织的一般会议,如有校领导在会上讲话,部门负责人部署工作可提及姓名,其他人布置工作则一律使用“会议要求、会议对XXX进行了部署、会议安排了XXX等工作”等词句。

七、消息行文顺序可根据主次关系来安排

消息的行文顺序不必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要考虑哪些为重点内容和主要内容。如某会议先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后面多位领导讲话提出要求,应抓住重点,按重要程度排列先后顺序。

八、关于人物的称谓

消息中涉及的人物 一般只在新闻前面首次出现时介绍职务(或职称)、姓名,后面再出现时只写姓名即可。写法一般应采取“职务称谓 + 姓名”的方式,如“校党委书记××、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学院党总支书记××、××处长××、中科院院士××、××学院教授××”等,尽量避免“姓名 + 职务称谓”和“姓 + 职务称谓”的方式。

特定事件需涉及某人物两个或多个职务称谓时,若是行政职务,一般可酌情使用“主职务称谓 + 兼职务称谓 + 姓名”的方式,若是议事机构职务、临时机构职务等非行政机构职务时,可酌情使用“临时机构职务称谓+正式职务称谓+姓名”的方式;学校领导职务的列署,根据活动性质列署。

社会知名人士、文教界人士等,在文稿中出现时可适当在姓名后加“先生”、“院士”、“教授”等;军界人士姓名后可加“将军”、“少将”、“大校”等;如无必要,新闻稿中一般不在姓名后加“同志”称呼。

多个校领导参与的活动,可采用“校领导×××、×××等”的简略形式。

一般情况下,学校领导统一不列署个人职称、学位等,但在出席学术、教学、科研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或对外交流中因对等需要时,可出现个人职称、学位等。

九、新闻标题的制作

篇3:广播新闻消息的写作特点

广播新消息的写作与一般写作有所不同, 它有时包括某些制作环节, 如录音材料、解说的剪裁和合成。但无论写作还是制作, 其实都服务于同一目的, 遵循共同的要求, 因此为叙述的方便, 这里统称为写作。广播消息的总体写作要求是由它的“以快见长、先声夺人;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结构简单、主线单一”等特点决定的。

1. 以快见长, 先声夺人

以无线电波作为载体的广播消息, 相比较于报纸、电视, 更具有传递迅速、播报及时的特点。西方新闻界称新闻是"易碎品", 认为新闻忽视时效性, 就像被打碎的器皿, 变成了一堆废物。

过去, 中国的新闻缺乏时效性, 许多新闻“出口转内销”。改革开放后, 按新闻规律办事, ”抢新闻”, ”抓活鱼”成了广播记者的头等大事, 把新闻的时效性提高到“今天”、“一小时前”、”“几分钟前”, 甚至与新闻事件同步进行的现场直播状态, 是必然趋势。1996年7月21日7点30分,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现场同步报道《乐靖宜勇夺金牌》, 就是通过手持电话, 从亚特兰大发回的直播报道。这种“广播连线报道”, 现在已在中央电台和各省市电台报道中普遍采用。

2. 短小精悍、言简意賅

广播消息必须“短”。“短”是对新闻写作的一般要求, 更是生活节奏加快, 受众接触媒介时间减少而信息需求量加大的必然要求。在广播消息写作中, “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是“新”、“快”、“活”、“强”的集中体现。

“短”和“快”密切相连。广播消息的主要用途在于尽快告诉听众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 尤其是不可预知的突发性事件。打断正在播出的节目、插播最新消息, 是广播常有的事。由于事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 因而“快”比详细更重要。发扬广播优势, 让听众“先听为快”, 就必须短。由于无法预知, 不可能对采访做深入细致的准备, 报道也不可能详尽。俗话说, “萝卜快了不洗泥”, 要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的几分钟之内就把消息传送出去, 不必倶全, 只要把最主要的事实讲清楚就行了。

“短”是广播消息写作的一大特点。但是, 也不是越短越好。信息论的奠基人香浓提出一个论点:信息量是应当限定在传播渠道的容量之内, “假如你要传播超过接受者的渠道容量的信息, 噪音的量和错误的机会就会迅速增加”。试验证实了香浓的观点。广播节目一次播20条新闻, 符合听众记忆的最佳值。也就是说, 听众最多能记住20条信息, 信息再多就会记不住或记忆不准确。如果缩短广播新闻节目中单条消息的长度, 以增加新闻的条数, 听众中能记住的条数会略有增加。“短”更适合于突发性事件。对于可预知的事件, 对于发生、发展较为平稳的事件, 广播消息仍须有一定的长度, 这样便于体现广播传真性和感染力, 克服广播清晰度较低的弱点。

3. 结构简单、主线单一

广播消息要在几百字的短小篇幅中传达信息, 还要保证让听众听懂、记牢, 安排好其结构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还要严格按照听觉的接受规律梳理材料。

广播消息的结构属一维线性结构, 信息以声音的形式依时间顺序进入听众的大脑。听众需要先把一个个语音组合成字词, 再组合成句成段, 最终理解整句的意义。收听过程不是被动接收的过程, 听众听到前面的话, 并不是消极等待下面的内容, 而是积极地解释、作出推论, 有所期待。广播消息在段落层次上应“单线推进”。材料有自身的逻辑结构, 广播消息要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错综复杂的事件纳人一根主线。一篇广播消息只能讲一个问题, 不要面面俱到。围绕着中心意思, 把主要事实讲清楚。讲的时候, 一段讲一个意思, 层次之间不要互相牵扯。

总之, 广播消息因为它的传播特性, 必然有其特殊的写作要求。除简讯外, 一则广播消息通常由导语和新闻主题构成, 它们的写作要求实际上是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在广播传播条件下的体现, 是共同要求与特殊要求的统一。

摘要:作为广播新闻中的一种体裁, 广播消息需要遵循广播的传播规律, 以利于声音传播, 用有利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描述新闻亊件, 并以此区别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的消息体裁。广播消息的总体写作要求是由它的“以快见长、先声夺人;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结构简单、主线单一”等特点决定的。

篇4:广播消息稿写作要求

【关键词】 新闻导语 新闻写作 广播谈话节目

1.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新闻导语就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一条新闻,记者想表达什么,往往通过导语来“定调”,常用的导语有三大类型:①叙述型导语:用叙述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的事实作导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写法。②描写型导语:就是对新闻里有某一意义的特殊的场面作简洁而有特点的描写。③议论型导语: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尖锐而有新意的语言,或者提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沉思。

在写导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1要有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要素,导语的事实要新鲜而又富有意义。

1.2要抓住事件的核心,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导语有确定全篇报道的主题,确定写作范围的作用,应在导语中首先交代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或有价值的东西,以引起听众的关注。如:毛主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个导语寥寥数语,就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事件及作者本人的万丈豪情,概括的不模糊,简略而包含深意。

1.3要简明扼要。在语言的运用上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规范使用口语。注意尽量多用短语,多用简单的句式,多用主动的语态,少用或不用长句,复合句,被动语态和书面语言。

1.4吸引和诱导受众听看新闻的其余部分。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一篇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炼主题以吸引受众听完全文的头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必须把导语构思得对所要表达的稿件主题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1.5写导语最为重要的一点,导语要写得短些,再短些。能用20个字表达清楚,就决不要用21个字。能用一段表述,就绝不用两段。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中的“黄金点”,将最有价值的东西立于篇首,以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 谈话节目是众多广播节目中受听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式,但各家电臺的谈话节目,在各有所长的同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2.1把握节目的选题。

谈话节目的选题——话题,是整个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的基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选题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2.1.1要有社会价值。新闻事物话题的社会价值,在节目中往往表现为某种倾向,某种精辟而深邃的见解,并通过在谈话节目中的议论、评述的形式予以揭示,表达这一新闻事物的社会价值,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达到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但在众多的广播谈话节目中,能够深入挖掘新闻社会价值的精品并不多见,很多节目仅仅是就事论事,没有把新闻事物蕴含的社会价值充分地揭示出来,没有在谈话过程中表明所评述的事件对于听众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因而使人无法了解新闻事物的本质与真谛。

2.1.2要具有共鸣性。在一次新闻课上,老师曾讲过这样一句非常深刻的话:现在办节目的思路应从过去的“请听众注意”改变为“请注意听众”,你在选择话题时,一定要揣摩听众在关心什么,他身边在发生着哪些事情;什么事情对他们最重要。一般来说,听众总是关心和自己有关联的事物,越是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越能够引起关注。因此,好的选题要找准社会意义与广大听众利益的关联点,如果不善于发现新闻事件与广大听众利益的关联之处,仅从领导层面、工作角度来进行报道(谈话),就不能真正赢得听众欢迎。

2.1.3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公众对某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集中、突出的议论和反映。任何历史阶段都不可避免存在着社会热点,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新闻媒体应该重视的领域,也为谈话节目选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热点问题跟其它事物一样,也是矛盾的综合反映,因此我们在选择热点问题作为谈话节目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舆论。

2.2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2.2.1学会倾听。一个好的谈话节目主持人,不仅仅要会谈,而更重要的是要会听。主持人倾听要做到:a.不随意打断。打断嘉宾谈话会让人感到很不礼貌,并且造成语意不完整;b.不无理插话;c.不要听不及义。听不及义就是没有听懂对方话语的意思或言外之意,就自顾自答,显示出回答的话语不合逻辑;d.要给嘉宾自己正在倾听的信号。例如“对”,“是吗”,“喔”等等,传达出理解、接收的信息;e.一边听一边思考,并会继续追问。因此,要做一个好的谈话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要学会倾听。

2.2.2主持人要有个性 。如今的主持人,可以说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一个尊重人的个性的时代。要想节目脱颖而出,夺人耳目,就必须把自已的个性体现在节目里,或者睿智沉稳、或者机敏应变、或者娓娓道来、或者幽默风趣,凡是有鲜明个性的主持谈话,都会使谈话节目好听,也会增强节目对听众的影响。但强调个性并不是提倡主持人出言随意、口无遮拦,置节目的政策性和原则性于不顾,把自己主持的节目当作是表现个人的舞台。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将个性与理性相结合—一“理性思考是主持之根”。

2.2.3主持人要有情感投入。没有感情的、冷冰冰的节目是不会有听众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讲述一件事或者讲述一个人,其实都是在用声音传情。如果主持人在所做的节目中缺乏情感的投入,那么这个节目也就不会让听众动情。主持人必须将自己放在节目当中,进入角色,甚至可以通过想像描述一幅场景,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2.2.4注意节目节奏。节目内容决定节目的节奏。比如谈话节目,它的节奏就要随谈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热门话题与家长里短的话题就要用截然不同的节奏来驾驭。对于广播节目而言,节奏是美,节奏是节目运行的规律,更是每一个广播人应当不断探讨和领悟的道行。

2.3谈话节目的风格。

节目的风格是经过长期探索而形成的,是这个节目给予听众的印象。作为谈话节目大致上具有三种风格:第一,重要性。所选话题必须是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和法规,能满足听众关心和了解国家、省市政府大事的需要。第二,贴近性。听众用一定的时间收听广播节目,这个节目必须与他们的生活、工作贴近,这样节目才会有吸引力,才能引起百姓的关注。第三,关怀性。不同的节目有不同的风格,或轻松、或亲切、或活泼。谈话节目比之其它广播节目,不是“我说你听”模式,而是一种双向交流的传递模式,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应当适合作为服务者、倾听者、交流者的需要。为达到与听众平等交流的目的,必须使语言、语调贴近生活,显示出对人的关怀。

2.4节目的音响补充。

广播节目没有画面,所有一切都是用语言来表达、说明,如能有适当的音响补充,节目也就更能表达出主持人的意图。因此主持人与嘉宾在对话交流过程中,穿插相关的音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谈话节目是众多广播节目中受听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式,通过分析谈话题目的选择,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节目的风格以及节目主持之外的因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好的广播谈话节目,要选择好的话题,通过主持人的表达,建立公众交流信息的平台,实现对舆论的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国播音主持网.

[2]《传播学总论》(作者: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篇5:通讯稿 写作格式要求

写作格式要求 字体:宋体

标题 三号,小标题 小三,通讯员名字 四号,主体部分 小四 段落:行距

篇6:通讯稿的写作要求及范例

1.字数在400--800。

2.通讯稿的主标题要新颖,可适当应用副标题(例:生命因你而动听——记电子学院义务献血活动)。

3.内容要充实,精炼,语言尽可能做到书面化。

4.通讯稿最后要注明通讯稿的撰写者和拍照者的名字。

5.活动过程中拍照要能突出此次活动的内容(不少于5张)。

6.形式上最好不要使用类似于活动策划的形式,人称上最好使用第三人称撰写,切记使用“我认为”等字眼。

7.通讯稿具有实效性,最好当天晚上或是第二天上交(特殊情况除外)。

综上:首段简介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可适当讲述活动背景等;其次介绍活动的经过,做到简明扼要,详略得当,突出主体事件;最好叙述活动的意义,对我们的影响或重要性等问题。

范例:

【XX学院青协】正能量与青春同行

——XX青协之“青春正能量”主题演讲比赛

20XX年3月20号,由XX学院青协主办的“青春正能量”演讲比赛于晚上六点半在XX校区顺利开展,此次活动由校青协主席XX,XX学院团委副书记XX,XX学院青协主席XX,XX学院青协主席XX,XX学院学生会秘书长XX等学生领导担任评委。各位选手用激情澎湃的演说来征服评委,现场也是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活动为此取得了圆满成功。

六点半比赛正式拉开序幕,首先由主持人致开场词,之后播放了一段视频,向大家展示了XX青协在上学期所做的志愿活动,让大家可以走进志愿者的生活。之后,支持人由视频引出此次演讲的主题,并宣布了演讲比赛正式开始。选手按照之前抽签的顺序依次登台演讲,演讲者慷慨激昂的演说让大家都沉浸其中,每一位选手的演讲又都独具特色,或幽默诙谐,或庄重严肃,或激情四射,可谓是精彩纷呈。时间在观众一阵阵的掌声慢慢流逝,在志愿者为选手统计分数的同时,评委依次为此次活动作出点评,XX学长点评说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正能量也不是整天挂在嘴边,而是要大家用行动去不断践行。

历时近两个小时的比赛接近尾声,最终XXX同学那激情的演讲打动的评委,夺得桂冠,其次XX和XX夺得亚军XXX三位同学获得亚军,评委们依次为获奖同学颁发奖状与奖品,并合影留念。其次,其他未获奖同学也得到了纪念品,最后,主持人对评委及观众表达了感谢并宣布了此次活动的圆满结束。

篇7:广播消息稿写作要求

最近一个单元,要写班干部竞选稿。班干部竞选稿我还是

干部考核会议主持词

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院副科级以上干部在此召开“***市中级人民法院2xx-x年党风廉政建设暨县处级干部年度考核测评大会”,接受市委副

书记、市纪委书记***同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同志带考核组一行6人,对我院xx-x年度党风廉政

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和党组领导班子及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测评。

参加我们会议的考核组的领导有:

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同志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同志

市纪委副书记***同志

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同志

市纪委廉洁自律办公室副主任***同志

市委组织部市直干部科科长***同志

在此,我代表院党组及全院干警对市委考核组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此次考核是市委对我院xx-x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和党组领导班子及县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综合考评,是提高广大干警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要求的一项具体举措,充分体现了市委领导对我院干警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法院全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全院干警要密切配合、全力保障、虚心接受考核和测评,并以此推进我院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审判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今天上午的会议主要有三项议程:

一是由我院党组书记、院长***同志代表中院党组作2xx-x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二是由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同志就考核测评工作作重要讲话;

三是由我院到会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对院领导班子、处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同时,对我院xx-x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篇8:广播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求

1 题材上的贴近性

写好广播评论的关键之一是要看选择评论的新闻题材具有多大的贴近性。贴近性就是选取的材料要反映民声民意,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尖锐矛盾和问题,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医疗保险、学校收费、住房改革等这些对百姓衣食住行切身利益相关,现实意义都很强。如临沧人民广播电台采写的评论《发展靠实力关键看环境》中写到:“临沧市全面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大刀阔斧地进行清理和改革,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424项减少为现在的69项,重点解决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服务水平差、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

记者迅速瞄准老百姓关心的行政审批这一热点问题,及时写出的《发展靠实力关键看环境》新闻评论,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群众,是广大民众关心的热点。评论播出后,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这一选题给人们的启示是:一篇新闻评论价值的大小,反映如何,是否具有可听性,不只是在文字上,更重要的是是否评了群众关心的事,是否从生活的角度去报道,评述事物就会受到听众欢迎。因此,选题就要贴近群众、贴近行活,才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2 结构上的单一性

广播评论要适听,结构必须线索单一,紧凑连贯。最好一落笔就提出中心论点,因为广评论篇幅短小,不允许迂回兜圈。为了避免结构线索单一可以带来的单调感,可以在论证手法和语言表述上有所变化;在简单的层次关系上虚实相间,错落有致;在道理与事实的结合上形成恰当的说理层次。例如,临沧人民广播电台写的《谁早转变谁早富》中是这样写到:“在临沧还有许多乡镇还处于贫困线下时,临沧双江县忙糯乡却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

忙糯乡是怎么富起来的?不是靠天,不是靠地,而是靠转变观念,面对种粮食种一山坡,收获一箩筐的临沧现状,双江县忙糯乡面向市场,率先在本地种起实销对路的蔬菜,贫困地区种菜致富的成功实践,给人们一个重要启示是:谁早转变谁早富。

忙糯乡富了,可以说是靠种菜“种”富的,但更重要的是靠转变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富的。这两个转变是个法宝,不但在工业、商业很灵,在农业也同样灵。忙糯乡的事实,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过程,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使人民群众一步步富起来。不转变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出路的,区别只是在于是主动地转变,还是被动地转变;是早转变还是晚转变。这同时也就决定了谁早转变谁早富,谁后转变谁后富,谁不转变谁不富,这是一个规律。

这段开头评论,论述有起有伏,引人入胜。开篇提问题,但是作者并不急于回答,却用了一个凝问名和一个反问句,使听众先思考再认识。然后,笔锋一转告诉听众,不是靠天也不是靠地,而是由于转变了传统的观念。三百多个字的话语此起彼伏,有悬念、有埋伏,笔墨浓淡相宜,结构清晰单一。

3 语言上的适听性

广播评论的语言尤其要讲究适听,惟其简明动听才可能引人入胜。这就要求广播评论的语言既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又要注意文采,形象生动,使评论具有感染力。

在讲通俗的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力度,以增强评论的说服力;注意到语言的格调要与内容和谐统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做到事、情、理三位一体,评论要夹叙夹议,以情化理。在议论和叙述中都渗透着写作者的情感,以唤起听众的共鸣,强化评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评论的观点。

4 标题上的震撼性

广播评论一定要有一个足以震撼听众神经的标题。如果广播评论的标题不能抓住听众,接下去的内容是难以抓住听众的。除了“编前语”“编后语”,三言两语无须标题外,大多数情况下,记者、编辑都要根据评论的内容,精心设计、制作一个画龙点睛式的标题。

制作广播评论标题的基本原则是:虚实结合,写实传神,片言居要,引人入胜。只须用几个字或者一个短语,就能点出评论的要旨,引发人们的联想,激起人们的收听愿望。虚实结合,要求虚中有实。实,是抓住事实的特征;虚,就是传神,给语言注入神韵。如《森林也能“唱”出绿色“歌”》《文伟村农民“种”文化种出精神新面貌》《请站到绿化临沧的行列里》《加快临沧生态屏障的建设》等广播评论的标题,既有虚又有实,虚实结合,富含韵味,鲜明生动,有振聋发聩的效应。

要求标题“震”住听众,关键在标题要与内容有必然的联系,要传内容这神韵。离开了内容,便无神韵可传。如广播评论《大家都来关心罗金勇》,提出了全社会都有责任爱护揖毒英雄这样一个严肃和紧迫的命题,标题的语言虽然平实无实,却同样能使听众感到耳目一新。

篇9:消息写作的特有规律

总结新闻工作实践和探索,我认为消息写作要始终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主题要大。主题,即新闻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消息思想内容的核心。在写作消息时,作者选择的题材要重大,要符合时代特色,符合上级宣传精神和报纸近期的宣传重点与要求,符合现实的工作实际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能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当前,报纸新闻宣传重点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国企改革、农业产业化、城镇建设等。这些,就是我们说的大题材,抓住大题材写消息,见报率就会高。1995年6月,桐柏县企业改制是在学习山东诸城“先出售,后改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它又不拘泥于诸城的做法,而是结合本县实际,有借鉴又有创新。当年全县乡以上工业税利增长35.6%,改制企业效益实现新突破。于是,我及时写成消息稿《桐柏企业改革实现新突破》,在《南阳日报》发表后,《河南日报》也及时在一版头题位置予以发表。为什么?就是因为题材重大,反映了国企改革这一大题材。意义新,桐柏县的做法是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有所创新,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角度选准。角度既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新闻构思、立意的出发点。一篇消息稿能否出新,是否见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度的选择,角度制约着新闻的价值与成败。我写的《桐柏企业改革实现新突破》一稿,之所以很快能在《河南日报》见报,并刊发在一版头题加短评,是因为桐柏县是刚刚被省里定为全省中小企业改革典型县,且改革成效明显。这说明,作者采写消息稿件时,选择角度非常重要。处于不同的角度,见解就不同,消息所表現的主题思想就会有所不同,其价值也迥然有别。

三、内容出新。内容,是指新闻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意义。所谓内容新,有几层含义:一是新闻事实的本身新,二是新闻所反映的意义新。所谓新闻事实的本身新,即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次发生的事实,是记者或通讯员独自发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谓意义新,即新闻事实早已发生过,新近又有所变化,或者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意义重大,有新意。这里,“早已发生”是过去时态,是已经结束了的事件,且新近又有新发现;“正在发生”是现在进行时态,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这好理解。而“早已发生且新近发现”,是说有些早已发生过的事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知,虽已时过境迁,但一旦发现它发生了变动着的事实,仍然有很强的报道价值,仍然可以被作为新闻报道出去,给人以新鲜感。在消息写作实践中,记者或通讯员不可忽视从“早已发生”过的事实里去发现正在变动着的具有新意的新闻来。

四、写法宜活。消息写作方法千变万化,但有一条不变,即消息所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不变。人们常说:“文有定法,但无定势”。这是说,作者提笔作文时,应当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具体怎么写,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则是灵活的。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写作形式,但整个新闻中所涉及的内容一定要体现出新闻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这是把新闻弄清楚的起码条件。有人认为缺一就不成为新闻,这种认为不妥当,但至少也不能少了何时、何地、何事这三个基本要素。近几年来,各家报纸都对消息的表现形式有所探索,《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消息大多写得比较活。‘我认为,运用散文式结构,笔法自然就灵活些。这里所说的“活”,并不是说原来消息采取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模式过时了。我们应当以消息所反映的事实内容来决定。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法,是把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去写,这一点原则上是不过时的,它既反映了新闻事实的重点,又节约了读者的时间。一件新闻事实,不论其内容的重要与否,都要按头大脚小的形式去排列,未免让人觉得有凑新闻之嫌。不管怎么说,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方法,有时的确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篇消息稿,究竟如何写才显得灵活,要视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和内容的可读性来定。

五、语言求精。新闻报道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消息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首先是准确、具体,其次是鲜明、生动,然后是简洁、明快。它要求作者用尽可能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最主要方面告诉读者,同时又要求有具体性与可信性,给读者以真实感,还要求尽可能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如何把消息语言写“精”,我的体会是在写作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准确。消息语言一定要准确,在一篇消息稿里,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丁是丁,卯是卯,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可生搬、乱造词汇。它要求消息写作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其要素必须精确无误。人名、地名、事实、数字等一定要准确,不可凭空想象、捏造。

二是生动。它要求作者在写作消息时,要努力做到形象具体、新鲜活泼,叙述、描写要形象,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要多运用富于人情味的词汇与细节,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尽量使纸上反映的人和事有动感和色彩形象,不允许用一些陈词滥调,或者是过了时的语言,还要多用点群众语言,如:方言、谚语、歇后语等。

三是明快。作者要尽可能少用字词,以短句、单句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长句,每句最好不要超过10个字,尽量能在10个字左右把话说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人快语”,别吞吞吐吐,拖泥带水,句式要有起伏,富于变化,讲究节奏。

篇10:消息写作之浅见

消息分为会议消息、人物消息、事件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等。

会议消息属于动态新闻, 记者要抓住召开会议的新闻点, 跳出会议, 挑选出受众最为关注的信息写出新闻报道。会议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经验交流会, 现场办公会、研讨会、座谈会、汇报会等, 万变不离其宗, 记者要善于从会议中抓住重要的动态新闻, 呈献给读者, 就会议写会议的新闻已不被受众欢迎。

首先, 会议的规模和规格不同, 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的位置也不同, 分量不同。在中央及省召开会议时, 在新闻报道中一般都会做突出处理。记者在写这类消息稿件时, 应把领导的职务、排序写清楚, 同时, 将重要领导的讲话内容分清主次, 突出重心, 排列得当, 记录清楚, 切莫想当然, 妄加评论。

在遇到不经常接触的领导出席会议时, 一定要向主办方问清楚领导的职务, 不要听信口传。我做记者期间, 在2001年到七台河市某局的一次采访中, 险些出现报道错误。当时, 省局的一位纪检书记前来调研, 在调研期间, 相互介绍时听到相关人称其为某局长, 我当时记录下某局长, 在整理采访手稿时, 发现在其走访过程中, 该领导详细了解的大都是其职能涉及到的范围, 于是又打电话详细询问其具体职务, 得知是纪检书记, 长期称其为局长, 一种习惯而已。而被白纸黑字的出现在我的这篇新闻报道中, 将是一个不小的错误。

《七台河日报》在2013年9月2日一版刊发的本报记者迟向宏的“《七台河日报》代收代订工作启动”一文中一改程式化、老套路, 全文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记者爱写, 读者爱听、爱看。

文中写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七台河日报》作为市委机关报, 是我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 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流权威媒体, 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确保全面完成2014年《七台河日报》征订任务。”这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占力在9月10日召开的全市《七台河日报》代收代订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

“《七台河日报》作为地方党报, 写的是七台河的人, 反映的是七台河的事, 与七台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最贴近七台河实际, 是七台河人民自己的报纸。各级党组织要把《七台河日报》发行工作作为长期的政治任务, 扩大发行量, 拓宽覆盖面。只有不断扩大《七台河日报》的发行量, 才能把市委、市政府的声音更为广泛地传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 才能更好地发挥党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郭占力在会上强调, “全市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七台河日报》发行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抢前抓早, 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征订工作, 确保全面完成2014年《七台河日报》征订任务。”

按照市领导的具体指示和要求, 带着使命和责任, 16个部门全面启动代收代订工作, 2014年《七台河日报》征订工作由此拉开序幕。

创新, 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往往因会议的重要而占据着重要版面、重要时段, 既要写得有分量, 又要让受众接受, 会议消息写作的创新迫在眉睫。有人认为只要是重要的东西, 不往长写, 就不足以显得重视, 这往往是一个弊端, 面面俱到, 主次不分, 繁冗拖沓, 看了半天不知其所云。

在2003年7月, 中央和各省都陆续出台了改进会议报道的相关规定, 各新闻媒体也都结合各自实际, 制定了改进会议新闻报道的具体办法, 这就为改进会议新闻报道奠定了基础。

总之, 报道好会议新闻, 不拘一格是出路之所在, 不能人云亦云, 寻着老套路走下去, 就会走进“死胡同”。要在写法上不落俗套, 语言清新明了, 修辞与众不同, 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 让会议新闻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亮点, 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 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典型代表人物层出不穷, 人物报道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 人物消息经常见诸报端。人物消息是指以新闻人物的事迹、言行为主要内容, 用消息的形式来表达的作品。报道主体是人, 但并不是与人相关的新闻都适合写人物新闻。平常人做出了不平常的事, 可以写成人物消息。如最美教师张丽莉, 她是佳木斯市的一名普通教师, 车祸来临的那一刻她舍身相救, 学生得救了, 自己却永远的失去了双腿, 她的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其中不乏有人物消息的体裁。此外, 知名人士的最新动态受到普遍关注, 也可以以人物消息的形式报道。比如:2012年, 莫言成为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此新闻也被以人物消息的形式报道出来。

在报道时, 应注意要短小精悍, 典型性、时效性要强。文章表述的是人物, 不同于通讯那样, 可以全方位的展开, 面面俱到的报道。而是通过细节的描述, 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裁小, 但内涵丰富, 新闻价值高, 指导性强。人物消息必须要有新闻事件做体裁, 否则也写不成人物消息, 在写人物消息时, 不要就事论事, 要注意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 体现人物生动的内心世界。著名记者希晨说:描绘一个人的形象, 如果只限于用细笔描写他的眼睛、眉毛、衣服, 写得无论多细, 人物也活不起来。如果从他的行为语言上刻画的话, 人物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仿佛嗅得到他的气息一般。因为有了语言, 有了动作, 表现出了他的内心世界, 他的思想、灵魂被具体化、形象化, 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触手可及。

事件消息, 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

突发事件, 是指事先没有征兆, 常常一出现就让人感到震惊。现如今, 动荡的国际形势、频发的恐怖活动、突发的各种灾难, 使得突发事件日益增多, 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日趋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达, 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然而无论怎样, 受众关注的是一个“新”字, 这就要求媒体人在“变”上下功夫, 要“直击现场”, 更要“第一时间”, 要时刻保持“抢新闻”的意识, 要使出浑身解数, 掌握第一手资料, 抢占新闻先机。这一点上,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彰显出来。同时, 要发挥人物在事件消息中的突出作用, 通过人物的刻画, 丰富事件的内涵。

经验消息, 是指介绍、推广经验的新闻报道。读者从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

经验消息首先注意选题, 要选取有价值的经验, 要具有普遍意义。经验消息要与经验材料区分开来, 经验材料更注重理性的分析, 有议论在其中, 而且文章冗长。而经验消息无需理论的分析, 无需议论, 要求用新闻的语言, 叙述的方式, 文字简洁生动, 给人清新之感。此类文章最忌讳照抄照搬材料、文件, 干巴巴, 空洞枯燥, 丝毫没有可读性。要突出导向作用, 用事实阐述经验, 将经验寓于典型事件中, 赋予鲜明的个性, 既不夸大也不盲目照搬。

参考文献

[1]朱彦.浅谈如何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1, 5

[2]施伟萍.高职文秘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才智, 2013, 9

篇11:广播消息稿写作要求

关键词:电视 消息类新闻 导语 写作技巧

观众看电视新闻,主要是为了获知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新鲜而有意义的事情。通过电子媒介,在几分钟内,传遍全世界。由于消息往往是简明扼要地、直截了当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变动,广大受众用很短的时间,便能够获得有关的新信息,了解核心的新闻事实内容,它是其它任何传播渠道都无法匹敌的。消息是报纸的主角,也是广播和电视节目中的主角。

一、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的重要性

新闻界往往把新闻五要素甚至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把侧重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为了更适宜于激烈的竞争,导语要写得简明扼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看电视的时间不充裕,要求消息的节奏也要快,要求尽快地获得主要新闻事实。而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便适应了这种需要,于是“第三代导语”诞生,也叫软式导语。

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新闻报道能否抓住读者,取决于新闻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导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软式导语要灵活多样 新颖别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丹尼斯说:“好的导语可以简短而明快,可以细细道来,将读者徐徐引入正文,也可以热火朝天、气势如虹。导语可以产生悬念,也可以蓄力而发,导语应当适应稿件的特殊需要。它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可以传达信息,而且可以为稿件确定情绪与基调。”因而导语在其写作手法上应灵活多样,切忌陷入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使一些套话、空话、老话充塞其间。在新闻导语中运用求异思维,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指向一种岐途寻觅,意在设计出不同寻常、新颖别致的导语,才能满足观众收看的心理需求。

浏览国内外的优秀新闻作品,大多都有一个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导语,这些导语或抒情、或描写、或政论,其灵活多变的笔调紧紧抓住观众,使受众欲罢不能。下面,我就列举几个常用的软式导语:

1.数字对比式导语

许多新闻导语,由于受“导语必须用事实说话”、“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等规范约束,又不得不渗入一些说明问题的数据。特别是有的反映成绩方面的报道,离开了数字,可以说新闻将不能成立。所谓数字对比式导语,就是把新闻中主要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如《【回眸2009】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导语:

央视消息(新闻联播): 2009年,全球经济寒冬的冷意尚未褪去,我国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暖意融融。2009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高达17%,高于GDP增长速度。文化产业不仅成为经济领域的“新亮点”,更为全年中国经济“保八”的顺利实现贡献了重要力量。

2、概括式导语

概括式导语,它是围绕主题概括,把新闻内容精华先告诉观众,在两三语之间感染和吸引读者,起到提示要点的作用,尤其在短新闻中,导语就负有揭示主题的责任。一条优秀的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了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住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写作新闻导语、提供新闻背景需要概括叙述;新闻语言要求凝练准确,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概括语言。

3、议论式导语

议论式导语,这种导语是对新闻事实作开宗明义的评价,可以将消息内容的结论直接告诉观众,然后再阐述和交待议论的论据和论证,充分提示新闻事实的内容,恰到好处的“画龙点睛”式的议论能使新闻增色。

4、参与式导语

参与式导语,就是消息开头就说明记者参与什么新闻事件或活动,以其耳闻目睹的方式报道新闻,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它既可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更容易吸引观众了解新闻事件和活动的过程。它是目前电视新闻采用较多而且又适合电视新闻特点的一种较好的导语形式。如特写:《寒夜中坚守新年第一班岗》的导语:

央视(新闻联播):辞旧迎新之夜,除了欢乐与激情,还有对工作的坚守与奉献。我们的记者和这些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一起,体验了他们新年的“第一班岗“。

5、悬念式导语

悬念式导语,对读者来说,既像一份菜单,写有具体的事实,也是一种承诺,预告好戏在后头.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看下去。正如新华社记者郭铃春所说:“平实、缺少个性的导语会使新闻流于一般。文章刚起头我就想把经过我观察得出的结论或看法告诉读者。”在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能激起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和欲望。在导语中设置悬念,能在引起读者思考的同时,激发了解新闻事实的欲望。比如《浙江德清:民间自设“草根”奖》的导语:

央视(新闻联播):浙江省德清县日前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颁奖,说它特别,是因为设置奖项的人,是当地的一位普通老人。

三、软式导语的入手技巧

1、从突出最新的时间上入手

对于事件性新闻,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新闻,在导语中要突出最新的具体的时间点。比如《内蒙古:因雪滞留近30小时旅客列车 今天平安抵达终点站》的导语:

央视消息(新闻联播): 现在是5号凌晨的3点30分,受大雪影响,由哈尔滨到包头的1814、1815次列车在途中经过30多个小时的滞留,今天终于安全抵达包头,列车上1400多名乘客全部获救。

这篇消息的导语几乎概括了整个事件所有最新,最重要的信息,观众由导语引发关注。

2、从运用散文化的笔法上入手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运用散文化的白描笔法写导语不仅可以使新闻的开头部分更加灵活,而且还能够把读者带入现场,令人长久难忘。因此,高明的记者总是在许可的场合,一落笔就运用白描的手法,用生动的形象吸引读者。如:《各地装扮一新喜迎新年》的导语: 央视(新闻联播):火红的灯笼,璀璨的灯光,各地装扮一新喜迎新年的到来 。

3、从突出观众关注点上入手

突出观众关注点,把与观众利益相关或观众关心的、感兴趣的事写出来,能抓住观众,这是导语设计和写作的技巧之一。

比如《河北保定:高科技让百姓享受低碳生活》的导语:

央视消息(新闻联播):这里是河北保定的一座普通的旅游饭店,看起来它和其他的饭店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它的確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能够发电,秘密就在于它的玻璃幕墙上。

此导语找准观众想知道玻璃幕墙秘密的心理,引导观众探索这普通饭店不同之处的欲望,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

4、从“为耳朵而写”入手

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内容,除开画面传递外,还依赖声音传送。在写作电视新闻导语时,要考虑听觉因素。为耳朵而写是电视新闻导语的一个特点。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化。口语化不等于不加选择地使用日常用语。口语化写作仍然要讲求语言艺术和技巧。

(2)朴实自然。观众用耳朵接受信息,往往不那么全神贯注。如果拐弯抹角,卖弄文字游戏,观众就会感到费解。朴实无华,自然顺畅听起来才能使观众易于理解。

(3)形象生动。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汉语中同义词非常丰富,有较大选择余地。比如,将“气候”改成“天气”,将“立即”改成“马上”等。多用双音词。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一闪而过。双音词两个音节,音波存在时间长,给人印象深刻一些。例如:“曾”换成“曾经”“虽”换成“虽然”等。

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读者是否愿意继续往下读,导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美]威廉.梅茨 ,苏金琥等译,《怎样写新闻》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2] 孙世凯,《新闻记者入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3] [美]杰克.海敦,伍任译,《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4]海德.格兰.特米尔纳 ,《新闻报道》。

[5] [美]约翰·钱塞尔、沃尔特·米尔斯,《记者生涯》,新华出版社。

[6] 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

[7]洪天国,《现代导语写作技巧》,1985 年版。

[8] 贾刚为,《 新闻采访技巧》,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3年版。

[9] 南振中,《我怎样学习当记者》新华出版社,1985 年版。

[10] [美] 罗.彼.克拉克《美国优秀新闻写作选》,新华出版社,1986。

[11] [美]威廉.梅茨 ,苏金琥等译,《新闻写作:从导语到结尾》,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12] [美]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广播出版社,1981。

[13] [法]贝尔纳.瓦耶纳,《当代新闻学》,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14] [法] 安布诺斯·拜厄斯,《疑难问题辞典》。

[15] 尹德刚、周胜 ,《当代新闻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作者单位:嘉鱼电视台

上一篇:论自由下一篇:写防盗门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