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写作的格式

2024-04-08

消息写作的格式(精选8篇)

篇1:消息写作的格式

(1)标题 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导语 导语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消息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4)结尾 是对消息内容的小结。有些消息可无结尾。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最后,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一、怎样观察观察时,要巧妙。五感官,都用到。先用眼,仔细瞧,形色态,分辨好。触形态,善比较,观颜色,浓淡晓;看姿态,静动找。听声音,动脑筋。嗅气味,多闻闻;有顺序,抓重点;时间变,地点换,观察时,多体验;巧联想,抓特点;观察好,得用脑;多感官,结合好。

二、怎样收集材料材料多,文章好;多读书,佳句找;勤观察,笔记好;多用心,善思考,勤摘录,多剪报。分条记,整理好;使用时,方便找。

三、怎样审题要作文,先审题。明范围,知题义;扣题眼,重点记;知数量,不离题;明人称,好下笔;附加语,须重视。写真情,出新意。

四、怎样选材选材料,须扣题。熟材料,反复比;选新颖,是第一;选真实,要牢记;选典型,有情趣。材料多,细琢磨;多比较,用心计。

五、怎样构思先构思,后动笔;定中心,宜扣题。一文章,一中心;无须多,不偏离。想开头,思顺序;明重点,具体叙;线索明,思路清;巧过渡,会照应;时间变,按顺序;地点变,合事理;首和尾,要一致;立好意,才下笔。

六、怎样列题纲构思好,列题纲;搭架子,行文畅。定顺序,理思路;明详略,细琢磨。首和尾,要贴妥。

七、怎样开头开好头,是关键。直入题,时地点;设悬念,趣味见;描绘景,抒发情。借故事,吸引人;好诗句,引入文;借哲理,巧议论;先概述,再具体;要成功,须新颖;方法多,灵活用。

八、怎样结尾结尾好,味无穷。自然收,渠自成;巧总结,中心明;善启发,留余声;要赞美,巧抒情;发议论,要点睛;象征景,味无穷;呼开头,暗照应;成一体,结构整。

九、怎样过渡巧过渡,文无缝;衔接段,思路清。句过渡,用词语;巧铺路,很有趣。段过渡,句子好;架设桥,连接巧。篇过渡,用段落;妙连接,好处多。过渡处,要自然,忌生硬,忌死板;忌跳跃,忌突然。

十、怎样写具体写文章,要具体。叙事文,重过程,细节处,须注意。写人物,动语神;细刻画,须用心;人物活,要逼真。状物文,抓特点,多形容,多修饰;善分解,巧对比。写景文,形色态,细心描,大胆想;静动态,重点忆。写活动,要注意:从整体,到部分;先场面,后聚焦。写联想,多比喻;可夸张,可排比;情趣浓,文具体。

十一、怎样绘景描景物,怎下笔?写形状,须具体;绘颜色,浓淡宜;描形态,写情趣;多联想,多比喻;并列写,可排比;引诗句,妙无比;抓特点,按顺序,融入情,精描绘。

十二、怎样状物状物文,要牢记:选好物,先熟悉。写植物,形色味,枝叶花,果实美,拟

人化,用比喻;写成长,分四季,抓特点,重点记。写动物,描外形,分类描,要具体;写习性,抓特点,联生活,细节全,述感情,要自然。写物品,明来历,描外形,按顺序。形与色,要看清。写结构,知用途。抓重点,细描绘。人与物,用事例;生活趣,要典型。建筑物,远近看,抓特点,有重点;分层写,视点变;多联想,古今全;人物情,融其间。

十三、怎样叙事叙事文,有人称;六要素,要记清;时地事,交代明;环境清,有人物;起因前,脉络连;写结果,别含糊。有重点,有详略;有细节,变化多;生活趣,人物情,事三折,文入胜。

十四、怎样记人写人物,抓特点;描肖像,有重点;记衣着,不一般;言与行,要逼真,有细节,点神态;察心理,见精神。具体事,表特点。

十五、怎样修改好文章,改百遍。读中改,细增删;多推敲,严把关。标点号,用恰当。调并换,文意畅;热加工,冷处理,互批改,互借鉴。改中写,技能练。

十六、怎样改写改写文,有借鉴;改人称,语气变;改体裁,结构变。通读文,明要求;细比较,差异找。增删换,细推敲;多联想,要巧妙;多修改,达目标。

十七、怎样扩写扩写文,有重点;明中心,抓要点;善想象,多描写,添细节,事不变;抒真情,巧议论;首尾新,故事全。

十八、怎样缩写缩写文,意不变。理思路,明要点,抓中心,留主干。去枝叶,注意删。有首尾,有重点。

十九、怎样续写续写文,要联想;人不变,事要变;新时间,新地点,新人物、新事件。变原因,变环境,变故事,变人称。新发展,结果变。合情理,出意料;故事妙,主题好。

二十、怎样写看图作文看图文,是创新。对照图,看仔细;一看人,二看景,三看事,分主次。推前因,想结果;多联想,想合理。看中想,求创新;写文章,要具体。

十一、怎样写应用文写日记,有格式,见闻感,都可记。自由写,随意记;天天写,要坚持。写书信,按格式,言得体,分层次;有中心,述真意。板报稿,要快捷;选材新,标题切;言简明,扬新风。应用文,格式明,多实践,活运用。

篇2:消息写作的格式

一、消息(新闻)一般由五部分组成的。

(一)结构

1、标题:它是消息的眼睛,写作时要求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有时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标题也会由引题、正题、副题三部分组成;

2、导语:它是作者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的有关于消息的最主要、最新鲜的事

实;“导语是以简单而生动的文字表述新闻最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性或诱惑力的消息的开头。

3、主体:它在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展开事实的部分;

4、背景: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大多穿插在主体之中,有的也用背景提炼标题。

5、结尾:以分析、议论的方式对消息作点评。

标题、导语、主体是构成一则消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背景和结语,可根据消息内容而定,有时需要,有时没有,有时还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二)成功条件

1、报送信息的格式(三号黑体、三号仿宋gb)

2、报送信息的数量(多)及图片(处理好)

3、报送信息的范围(上级要求:安全、队伍、教育教学、合作交流、学前教育、简讯)

4、主题鲜明,一事一议

4、报送信息的要求

(1)报送信息要突出“新”、“实”、“快”(提前)、“精”。即信息要有新情况、新内容;信息内容要真实,主题明确,文题相符,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信息报送要及时、快捷,重、特、大、突发性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报送;信息内容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能够做到概括、提炼和总结。

(2)文章统一采用第三人称方式。不要出现“我镇”、“我校”等字眼。

(3)提炼主题要集中、正确、鲜明、深刻。主题要有一定的高度或深度不能记流水帐。

(4)要选好角度突出主题。着眼要高取材要精体现在一个“新”字。

(5)整体上做到求真、求实、求新、求深。要关注新事例、新经验、新情况、新变化和对这些问题的新认识要在全县乃至更大范围内有一定的参考或推广价值。

二、简讯

简讯的撰写要求

简讯要写明时间、地点、内容等,不要用第一人称写。语言要求简洁明了,但是得把事情说清楚。一般不少于半页或一页。

1、标题:标题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结合简讯内容,给简讯 取个好听的名字(题目)。

2、导语 :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 简讯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 :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4、结尾:结尾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

篇3:谈谈人物消息的写作

河南信阳市淮滨县民政福利公司的37名转业军人在企业改制和新项目上马中大显身手。这些转业军人中有退伍多年的老同志, 也有刚退伍的新同志, 有生产一线的工人, 也有身居要职的干部。工作不同, 职务不同, 但他们退伍不褪色却是相同的。他们不仅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带到了企业, 而且积极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 很快成为公司的生产能手和管理骨干 (1) , 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公司保卫科的同志们全是退伍军人, 他们以老班长王重点为榜样,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配合有关部门多次破案, 并经常坚持夜间值班、巡逻, 他们牺牲了多少个合家团聚的机会, 有多少个节假日, 他们都是在公司值班室度过的, 从不计报酬 (2) 。四车间的转业军人们, 都是退伍不久的新同志, 刚来公司时, 什么也不懂。但他们凭着一股钻劲, 刻苦学习, 虚心请教, 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多次在青工达标和技术比武中取得好成绩 (3) 。

(在这里我们同样不讨论文中时间及语言等问题。)

(1) 介绍退伍转业军人的情况是有必要的, 但显得太干巴了。他们把军队的什么优良传统带到企业的?效果如何?“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是怎样学的?向谁学?克服了哪些困难?解决了生产中的什么难题, 只有把这些问题交待清楚, “很快成为公司的生产能手和管理骨干”一说才能成立。

(2) 保卫科如何帮助破案, 破了多少案件?他们的老班长王重点是怎样鼓励退伍军人发挥作用的?有无感人的人和事?这是其一;其二是:究竟“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在什么情况下“牺牲”的?他们怎么想?其家属对这一问题又怎样看?

(3) “刻苦学习, 虚心请教”, 怎样个“刻苦”法?向谁请教?有没有具体的人和事?在“达标”和“比武”中取得了什么好成绩?是第一, 还是第几?

这篇人物消息通篇找不到一个具体的人, 一件具体的事, 更看不到人物的思想仅轻描淡写地提到一句以老班长王重点为榜样就一笔带过, 老班长王重点是谁, 他是怎样以部队传统鼓励大家干事创业的?这样的报道有什么意义呢?

人物消息主要是写人。人, 总是有个性的, 有的忠厚, 有的开朗, 有的坚强, 有的善良, 有的豁达大度, 有的坦率直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个性, 人才是具体的, 活生生的。写人, 必须把个性写出来, 只有这样, 所写的人才会有血有肉, 生动感人。

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一般是抓住典型人物的最有特点的典型事例, 或某个侧面, 用简练、概括的语言, 报道其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概括而不抽象, 简练而不简陋, 具体而不琐碎;要“因事现人”, “以人帅事”, “以人帅文”, 不论是标题、导语, 还是整个写法上, 都要体现这一特点, 使人一看, 首先就有人的形象, 对“这个人”产生深刻印象。

著名国画家刘继卣临终前献出巨幅国画《双狮图》的消息, 就是一篇典型的人物消息。看看它是如何报道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的。这篇人物消息, 曾获1983年新华社好新闻。

著名国画家刘继卣临终前献出巨幅国画《双狮图》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著名国画家刘继卣今日凌晨辞世。将一生心力付于美术事业的这位艺术家, 临终前完成了他的一桩夙愿:将巨幅国画《双狮图》献给了国家。

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幅作品, 绘于今年8月中。作品显示了画家独特的创作风格, 而作品的立意, 正如他本人所说, 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神力无比。人们曾议论过这幅作品的价值, 但是他回答说, 艺术是不能以钱来衡量的。当他自知病将不起时, 于10月20日在病榻前口述, 写信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将《双狮图》献给国家, 信中说:“吾自幼绘画, 半生艺术生涯, 贡献薄淡”, “吾生于民, 则应重报于国”。

人大常委会四天后复信表示深切感谢, 并对他在病中仍关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振兴中华大业的精神表示敬意。

刘继卣在年画、连环画和中国人物画、动物画方面卓有成就。他继承传统的笔墨技法, 又吸收西洋油画色彩及技巧, 融会贯通, 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五十年代创作的《武松打虎》和《闹天官》组画, 在国际画展中得到重视和好评。

去世的前三天, 当他从昏迷中醒来时。要求起床题字。家人问他写什么。他说:“中国画要为民族文化争辉夺彩。”但他已经没有精力握笔了, 这便成了画家六十五年生命中给人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郭玲春石志民)

这篇名人逝世的消息, 为我们勾勒了画家的动人形象。

记者抓住艺术家刘继卣临终前这一人生长河的最后瞬间里的言行, 着力刻画了艺术家崇高的精神风貌。文章之感人, 决非有华丽动听的词藻, 而在于描述的事实本身, 在于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

文章一开始, 作者便“以事显人”, 写艺术家的爱国思想——“临终前完成了”“一桩夙愿”:将巨幅国画献给了国家, 使人不得不看下去。紧接着, 作者通过对《双狮图》有关情况的介绍, 借艺术家之口, 分析了作品的立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神力无比;论及作品的价值——艺术是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这些笔墨, 较好地烘托了艺术家的高尚情操。接着, 作者又抓住艺术家“病榻前口述”信件、醒来“要求起床题字”等富有特点的典型事例, 把主人翁“吾生于民, 则应重报于国”、“中国画要为民族文化争辉夺彩”的思想境界推到了高峰, 画家的感人形象跃然纸上。可贵的是, 在体现艺术家的这一精神风貌时, 作者并没有站出来直接说话, 而是在字里行间、在所描述的事实之中让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就增强了消息的感染力。

这篇消息结构精巧, 跌宕有致, 自始自终突出一个“人”字, 由“人”来帅“事”, 由“人”来统帅全文;而且在材料的取舍上也颇见功力, 概括而不抽象, 简练而不简陋, 层次分明, 立体感强。

人物消息写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人物消息中宣传的人物, 一般是感人的英雄人物和典型人物, 也就是新闻人物。人物消息中的事迹必须是新闻事实, 没有新闻事实的老的典型人物, 不宜写人物消息。新闻人物过去的事迹也不宜作为人物消息的事实材料, 只能作人物消息中的背景材料。人物消息中反映的思想、事迹应对受众目前的思想、工作、生活, 有现实的直接的指导意义。新闻人物的事实如果没有现实意义就不宜写人物消息。

(二) 人物消息要力求写得生动活泼, 具体感人。它不要求什么故事性, 也不需要过多的细节和具体过程。它只要求用消息的形式和消息的语言, 抓住问题的实质, 简明扼要地把事情叙述清楚即可。在反映一个人的一件事时, 也往往有些细节描述, 但必须是事件的关键的地方, 问题实质的地方, 加以少量的情节描述。如1981年被评为《好新闻》的《邹振先惊人的一跳》只有370字, 却一气呵成, 形象鲜明。其导语是:“22日晚10时许, 布加勒斯特华灯初上。‘八·二三’体育场四周看台上观众的视线, 一齐随着水银灯的光束, 投向三级跳远的沙坑。‘哗……’一阵阵雷鸣股的掌声, 电子记分牌上显示出中国运动员邹振先的成绩:‘'17.32m’!”这则消息抓住邹振先惊人的“一跳”这一关键的事, 描述了看台观众的反应及情绪, 现场感很强, 人物也“活”了起来。

(三) 人物消息往往需要介绍人物的经历, 文化程度, 职务等, 但不能写成“履历表”, 堆积大量与主题或叙述事实无关的历史材料, 把人物消息写成人物介绍。人物消息对人物某一方面的介绍要和叙述事实紧紧地结合起来, 不要为介绍而介绍。

那么人物消息和人物通讯有着什么区别呢?

人物消息和人物通讯的区别在于:1.选材有别。新闻性强者宜写成消息;故事性强、情节曲折者宜写成通讯。人物消息的材料以“精”见长;而通讯则以“丰富”见长。2.时效有别。时效性较强的, 宜写成“人物消息”, 先发为快。一般影响较大的人物, 也是先抢发消息, 后采写人物通讯。3.重点有别。人物消息虽然也要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但并不展开。它主要是报告谁最近做了什么, 完成了什么, 主要事迹是什么。人物的精神境界是通过它的重要表现、成果、贡献来显示的。对人的品德、情操的表现, 也不全面展开, 而只突出其最富有特色或最精粹的东西。一般是写一件或少量最精彩或有特色的事例或总体性成果, 有时甚至只写其某一重要行为。而通讯则不仅要交代“谁干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揭示他为什么这样做, 从其思想发展过程及对某种矛盾的处理中, 揭示行为的逻辑性、必然性。并要求在较为深广的背景上, 较充分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4.表现方法有别。人物消息叙述精要, 常以白描或特写式为主, 轮廓分明, 线条粗犷。通讯则要求调动更多的表现手段, 尽量使人物丰满起来。5.篇幅长短有别。人物消息一般都是四五百字, 千字以下;而通讯则可以几千字甚至上万字。

摘要:以消息的形式宣传新闻人物, 反映人物的思想、事迹和精神面貌, 起到树立榜样和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

篇4:消息写作的特有规律

总结新闻工作实践和探索,我认为消息写作要始终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主题要大。主题,即新闻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消息思想内容的核心。在写作消息时,作者选择的题材要重大,要符合时代特色,符合上级宣传精神和报纸近期的宣传重点与要求,符合现实的工作实际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能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当前,报纸新闻宣传重点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国企改革、农业产业化、城镇建设等。这些,就是我们说的大题材,抓住大题材写消息,见报率就会高。1995年6月,桐柏县企业改制是在学习山东诸城“先出售,后改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它又不拘泥于诸城的做法,而是结合本县实际,有借鉴又有创新。当年全县乡以上工业税利增长35.6%,改制企业效益实现新突破。于是,我及时写成消息稿《桐柏企业改革实现新突破》,在《南阳日报》发表后,《河南日报》也及时在一版头题位置予以发表。为什么?就是因为题材重大,反映了国企改革这一大题材。意义新,桐柏县的做法是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有所创新,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角度选准。角度既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新闻构思、立意的出发点。一篇消息稿能否出新,是否见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度的选择,角度制约着新闻的价值与成败。我写的《桐柏企业改革实现新突破》一稿,之所以很快能在《河南日报》见报,并刊发在一版头题加短评,是因为桐柏县是刚刚被省里定为全省中小企业改革典型县,且改革成效明显。这说明,作者采写消息稿件时,选择角度非常重要。处于不同的角度,见解就不同,消息所表現的主题思想就会有所不同,其价值也迥然有别。

三、内容出新。内容,是指新闻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意义。所谓内容新,有几层含义:一是新闻事实的本身新,二是新闻所反映的意义新。所谓新闻事实的本身新,即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次发生的事实,是记者或通讯员独自发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谓意义新,即新闻事实早已发生过,新近又有所变化,或者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意义重大,有新意。这里,“早已发生”是过去时态,是已经结束了的事件,且新近又有新发现;“正在发生”是现在进行时态,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这好理解。而“早已发生且新近发现”,是说有些早已发生过的事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知,虽已时过境迁,但一旦发现它发生了变动着的事实,仍然有很强的报道价值,仍然可以被作为新闻报道出去,给人以新鲜感。在消息写作实践中,记者或通讯员不可忽视从“早已发生”过的事实里去发现正在变动着的具有新意的新闻来。

四、写法宜活。消息写作方法千变万化,但有一条不变,即消息所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不变。人们常说:“文有定法,但无定势”。这是说,作者提笔作文时,应当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具体怎么写,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则是灵活的。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写作形式,但整个新闻中所涉及的内容一定要体现出新闻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这是把新闻弄清楚的起码条件。有人认为缺一就不成为新闻,这种认为不妥当,但至少也不能少了何时、何地、何事这三个基本要素。近几年来,各家报纸都对消息的表现形式有所探索,《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消息大多写得比较活。‘我认为,运用散文式结构,笔法自然就灵活些。这里所说的“活”,并不是说原来消息采取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模式过时了。我们应当以消息所反映的事实内容来决定。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法,是把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去写,这一点原则上是不过时的,它既反映了新闻事实的重点,又节约了读者的时间。一件新闻事实,不论其内容的重要与否,都要按头大脚小的形式去排列,未免让人觉得有凑新闻之嫌。不管怎么说,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方法,有时的确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篇消息稿,究竟如何写才显得灵活,要视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和内容的可读性来定。

五、语言求精。新闻报道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消息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首先是准确、具体,其次是鲜明、生动,然后是简洁、明快。它要求作者用尽可能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最主要方面告诉读者,同时又要求有具体性与可信性,给读者以真实感,还要求尽可能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如何把消息语言写“精”,我的体会是在写作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准确。消息语言一定要准确,在一篇消息稿里,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丁是丁,卯是卯,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可生搬、乱造词汇。它要求消息写作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其要素必须精确无误。人名、地名、事实、数字等一定要准确,不可凭空想象、捏造。

二是生动。它要求作者在写作消息时,要努力做到形象具体、新鲜活泼,叙述、描写要形象,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要多运用富于人情味的词汇与细节,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尽量使纸上反映的人和事有动感和色彩形象,不允许用一些陈词滥调,或者是过了时的语言,还要多用点群众语言,如:方言、谚语、歇后语等。

三是明快。作者要尽可能少用字词,以短句、单句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长句,每句最好不要超过10个字,尽量能在10个字左右把话说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人快语”,别吞吞吐吐,拖泥带水,句式要有起伏,富于变化,讲究节奏。

篇5:消息写作的格式

HART协议数据格式

如果传送的命令不成功,那么响应中就不包含数据。然而响应值是从现场设备内存中取出的,是一个近似值。数据所占的字节和格式视不同的命令而定,具体的规则可以查询相关的资料。

看实例了解HART协议消息结构

例1:主机到从机

FF FF FF FF FF 82 A6 06 BC 61 4E 01 00 B0

上面是主机到从机发送的一条消息。前5个字节值都为FF,显然他是导言字节。接着的82起始字节,表示主机到从机发出的长结构的消息。后5个字节 “A6,06,BC,61,4E”是地址字节化为二进制表示如下:

A6

06

BC

61

4E

1010 0110

0000 0110

1011 1100

0110 0001

0100 1110

可见首字节A6的最高位为1表示主机,次高位为0表示非突发模式,后面的38 b表示设备的惟一标号:“100110”是生产厂家代码,值为38,是Rosemount公司的代码;后一字节06是设备型号代码,06代表的型号是3051C;后面的3个字节是设备识别号,本例中的值为12345678;再接下来的01是命令字节,表示1号命令,即读取PV值后面的00是表示数据的长度;本例中无数据,值为0;最后是校验字节B0,

例2:从机到主机

FF FF FF FF FF 86 A6 06 BC 61 4E 01 07 00 00 06 40 B0 00 00 45

HART协议的从机到主机的例子,表示的是从机到主机的一条消息。本例大部分与例1相似,不同的是数据字节不再为0,其中的06表示单位PSI;后面的4个字节是用浮点数表示的值, 为5.5。并且由于本例是由从机到主机的应答消息,所以存在着状态位,即本例中的00 00表示OK。

例3:突发模式

FF FF FF FF FF 81 53 03 04 E6 D7 03 1A 00 60 41 3F A0 00 27 41 3F A0 00 39 42 47 60 00 06 BF 06 60 00 39 41 95 00 00 D4

上面是突发模式HART协议发出的一条消息。

篇6:消息导语的写作

□翟河贵

● 导语的作用与重要性 ● 导语的形成与发展 ● 常用的五种导语样式 ● 几点技巧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一、导语的作用与重要性

导语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直接揭示消息的主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是整篇消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是新闻的核心。导语在消息写作中,占有非常关键的位置和非常重要的份量;消息成功与否,精采与否,导语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导语决定消息的成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曼彻尔说:我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琢磨导语。

新闻界有一个共识:编辑最见功力的是标题制作;记者最见功力的写好导语。美国新闻学家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要想写好消息,就必须先写好导语。导语是写消息的门槛,也是写消息的神龛;导语是写消息的最低要求,也是写消息的最高境界。美国报业巨子赫斯特说:“如果你写的第一句话打动不了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

正因为导语的重要,琢磨和研究导语的写作技巧,就成为了名记们的不懈追求,以至有了样式纷繁的导语,也有经典和现代的第一、第二、第三代导语。

二、导语的形成与发展

导语的写作形式源自电报。1844年,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了电磁电报。1851年,美联社率先将它用于播发新闻电讯。1861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因战火与电讯的原因,逼着记者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从而诞生了消息导语的形式,促成了消息“倒金字塔”结构模式的形成。消息早先有五要素,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re(何地)、when(何时)、why(何故);后来又发展为六要素,即增加了how(如何)。不同时期的导语,对这些要素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第一代导语,要求五要素齐全。

例: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从一艘澳大利亚轮船上发回一条消息,其第一段就是五个W俱全的导语:

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17日横扫萨摩亚群岛。结果有6艘战舰和10艘其他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碎,要么被摔到海滩上搁浅。与此同时,美国、德国的142名海军官兵全部葬身海底。

这条导语被当作第一代导语的经典,一直沿袭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一代导语要素俱全,因此又称为全型导语。

人们因嫌第一代导语冗长,重点不突出,于是诞生了第二代导语。其特点的是,在导语中只交待最重要、最新鲜的部份要素。于是,又被称为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假如对上面的导语进行变通,则成为:

3月16、17日,美德两国的6艘战舰和10艘其他船只遭猛烈风暴袭击,全被掀到礁石上摔得粉碎或被摔到海滩上搁浅,142名官兵全部遇难。

现在又有了第三代导语。它是在第二代导语的基础上,着意突出要表现的要素,将其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因此,又称为丰富型导语。假如,再修改上面的导语,则成为: 飓风将美德两国的6艘战舰和10艘船只像树叶般抛向空中,而后重重地摔碎在礁石上,或像一堆废钢铁散落在海滩上,142名官兵葬身海底,无一幸免。

导语在要素上结构上的演变,决定了在形式上也呈现多样性,主要有:1.叙述式、2.描写式、3.提问式、4.评论式、5.引用式等。

在此五种形式中,也有人归纳出导语的20种写法,它们是:1.一语破的法、2.设置悬念法、3.欲擒故纵法、4.化静为动法、5.拟人修辞法、6.数字对比法、7.速写勾画法、8.巧用背景法、9.古诗名句法、10.烘云托月法、11.抑扬顿挫法、12.特写镜头法、13.曲径通幽法、14.一张一弛法、15.小中见大法、16.先声夺人法、17.拉近时间法、18.提问作答法、19.有意重复法、20.化整为零法。

三、常用的五种导语样式

导语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很多,各有特色,各有妙处,但万变不离其宗,统而观之,也就五种基本样式:

1、叙述式

也有的将它称为直述式。它用叙述的方法,把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捷明了地概括叙述出来。叙述式导语优点是开门见山,直接展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语。

例:《玉屏箫笛博物馆成功注册登记》(张炜)

近日,我县玉屏箫笛博物馆设立申请获得省文物局批复,同意设立并予注册登记。至此,贵州省内唯一以箫笛为主的专题类博物馆,终以合法身份正式跻身全国博物馆行列。

这是一条典型的叙述式导语。除日期模糊外,其余都清晰醒目,读者一目了然。

又例:《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罗厚裕 汪承宏)

11月18日,县委书记王俊铭,县委副书记、县长安孝荣等四大班子领导率各乡镇、县直部门负责人组成党政代表考察团,赴黔东南州丹寨县考察学习。

叙述式导语容易把握,又直观醒目,以至成为报纸的最主要导语形式。因其平铺直叙,相对就显得苍白乏味。

2、描写式

也称渲染式,它采用文学的手法来描写、比兴、烘托环境氛围,营造一种让读者亲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直接置身于现场。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较大场面的描写,其场面与氛围轻松且亲切,易被读者接受。

例:《田坪镇头花蓼喜获丰收》(李方红 郑周刚)初冬时节,正是中药材头花蓼的收获期。

11月18日下午,田坪镇党委书记张勇带领班子成员一行人深入头花蓼种植基地指导收割工作。在冬日的暖阳下,一派红花盛开的田园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收割药材,有的在搬运,一片丰收景象。

无论视觉还是感觉,都比叙述式来得爽快,而且,作为导语要表现的内容和传递的信息,并没有因文学描写而受影响。

又例:《扮靓农村新画卷》(罗厚裕)秋高气爽稻翻浪,依山傍水啁啾声。

近日,笔者在村支书姚元文的带领下,走进位于七里塘村的贵州种猪养殖厂。一进厂门,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清洁的水泥地面、整齐划一的猪圈厂房。正在调配母猪食料养殖场老板张吉平,忙着蹭去手上的粉屑,笑呵呵地大步迎向我们。

真像展开的一幅画卷,一幅新农村的秀美图画。天空,秋色,稻田,溪流,鸟声,猪场,还有笑呵呵的养猪人„„描写式导语,也是使用较多的一种导语形式,因为文学的修辞手法很多,所以相对而言,它的形式就更显得灵活,也就更容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提问式

也叫设问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

例:《舞阳河岸的曙光》(奚旺)玉屏能够再度崛起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一问,拨动了多少玉屏人的心弦。这问话,积压在玉屏人心中已是好些年头。看下去,为什么肯定说玉屏能够再度崛起,求索这个中的奥秘。

又例:《送去一片温暖和问候》(任坚琴)

当中秋月圆家家都在沉浸天伦之乐的温馨时,是谁在牵挂着那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非常人性的提问,揪住了读者善良与关切的心。不禁往下看去,在这特殊的时候,是谁将温暖将关爱送到了他们的身边他们的心上。

设问式导语,可以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无论导语中答与不答,在主体内容中都是有答案的,而且一定是确切的答案。

4、评论式

也叫议论式,它从议论入手,或把议论与叙述结合起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说。这种评论应言简意赅、干净利落。

例:《十字路口的‚美丽风景‛》(龚永文 王绍莉)自我县交警首支女子协管中队的警花们正式上岗以来,人们在经过城区七眼桥路口、北门桥头路口时总是可以看到,马路中间英姿飒爽的女协警,用优美利落的手势和标准洒脱的动作,指挥着来往车辆通行,成为十字路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警花本来就是一道特殊风景,而玉屏突然冒出一支女交警中队,警花们在城市的中心区英姿飒爽的表现着她们的风采,的确让市民们眼前一亮,似觉猛然间真的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作者肯定的语气,透着赞许,也流露出欣赏。

又例:《妇女小贷为勤奋妇女再添新衣裳》(姚玉娥)提起大龙镇草坪村的杨木珍,村民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个致富不忘众乡亲的种植致富带头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她 7 从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柑桔种植大户。

这种评论式导语,语气非常肯定,也非常坚决。其实,这种开头太过直露,往往是初学写作的人用得较多,熟手和资深的写家一般都不太用这种写法。严肃的道理,铁定的判断,有时是可以在轻松的微笑中说出来的。

5、引用式

也称引语式,是指引用他人或文章的话语来提示主题或引出主要事实。这种导语引经据典,说服力强,观点鲜明,主题突出。

例:《亚鱼乡:危房改造暖人心 百姓笑颜住新居》(张高 洪佑文)

‚如果没有政府的帮扶,我一辈子可能也住不到这样的新房。‛11月17日,初步建好新居的亚鱼乡瓮袍村低保户老人杨精树在自家新房里激动的对笔者说着他的乔迁感言。

危房改造,利民慧民,造福百姓,益于社会。乔迁新居的农户有感而言,发自肺腑,可信可亲,吸引读者看这新旧两种不同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变迁。

又例:《友好合作红纽带 架起南北彩虹桥》(潘晓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多岗位锻炼、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作为后备干部实践锻炼的主要方式‛。10月25日,我县选派了10名干部远赴河北省曲周县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踏上异地学习锻炼的新征程。异地挂职锻炼,玉屏早已有过,的确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与锻炼干部的途径,然而眼前,到河北曲周挂职锻炼却与往日有截然不同之处。河北曲周,是现任县委书记的成长地,两地干部交流挂职锻炼,远非他地可比,一定会有更大更实在的收获。

导语写作,写法是各式各样,有人认准一种就一成不变,有人则在时时练新,摸索新的奇的美的巧的写法与效果。不管看样出新,基本上都是由这五种派生,或说是在这五种的大框子内。

有一种理论是将导语分为“硬式导语”、“软式导语”和“复合式导语”。其实,这三种形式,并没有超出上述五种导语的范畴,只不过是划分的方法不同而已。“硬式导语”,意思是导语来得直白一些,情感色彩要重一些,观点更鲜明一些;它大体上倾向于叙述式导语。“软式导语”,则曲折与委婉一些,更接近于描写式导语。“复合式导语”,也就是二者的因素都考虑,只看更侧重于哪个而已。持这种理论的人倾向于,硬式导语适合时效较强的报纸类媒体,软式导语适合时效不很强的杂志类媒体。

四、几点技巧

1、突出新闻价值

导语凸显的是消息的新闻价值,至于消息的要素是不是全,或是占有几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最关心和最想看到的。这里,以威 9 夷大学新闻学教授弗兰克尔在“中国记者培训班”上写的三个导语为例:

例1:今天早上7时,4辆救火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北草木街871号,火被扑灭,无一人伤亡。

例2:一个寡妇和她的5个孩子,于今晨7时从熊熊火焰中的北草木街871号二楼破窗而出,母子安然无恙。

例3:今晨7时,北草木街871号被熊熊烈火所吞噬,而户主卡琳娜和她的5个孩子站在一旁眼看着自己的房屋被火毁掉。

通过比较能明显发现,例2选准了最关键的“WHO”(谁)。寡妇从熊熊火焰中的二楼破窗而出,且安然无恙。这样的关键词句,摄人心目,简洁传神,突出了最核心的新闻价值,自然是最佳导语。

2、言之有物,实际实在

导语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力避满是概念和口号,不能有太多人名、头衔、单位名称,避免因此冲淡重要的新闻事实。如:

12月10日上午,县农牧科技局地震观测台、政策法规股、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农机中心、种子站、土肥站等13个站股16人,利用休息日到县工商银行门前开展了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制精神’的2011年‘12.4’法制宣传日农业法制宣传活动。

罗列太多的单位名称,看着就累与烦。“13个站股16人”、“利用休息日”,这样的数据和时间,完全没必要在导语中出现,它不是这条新闻的核心内容与价值。再如:

10月31日,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孔锦率省文化厅社会处处长王德文、副处长虞奇勇、人事处处长王宁一行,到我县检查指导文化工作。

同样是罗列太多的官名,一长串官名于导语并无实际意义,没有作用与价值。有用的仅仅是“10月31日,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孔锦率队到我县检查指导文化工作。”

3、灵活安排词序

重要词语放在前面与放在后面,于导语的份量会有相当大的差别。位置得当,醒目富有视觉冲击力,位置失当,则效果大打折扣。

例一:体育馆里挤满了前来观看演唱会的热情观众,他们都为一睹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风采,现场欣赏她的原声真唱。

例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第一次来到玉屏演唱,整个体育馆里挤满了的热情观众,以一睹她风采,现场欣赏她的原声真唱。显然,例二的效果更好一些。将宋祖英放在开头醒目的位置,同时强调她是第一次来玉屏开演唱会,以至出现轰动的效果。

4、巧用动词

动词是让消息变得生动的词汇。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即使是动词,但只有一个是最准确与最生动的,比如我们常说的“推敲”。例:

今天下午格林尼治时间7时,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路透社北京1964年10月16日电)

这条导语的后半部分本来可以写成“从而成为又一个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或“从而使中国加入到核技术领先的行列中”,“成为”“加入”虽然是动词,活性却不强,而“闯”字一下子就显得形象化,动感十足,也人物性格化了。

5、多用短句

在消息写作的“十大规则”中,有这样一句话“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就是强调要多用短语。如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就非常干脆利落:

日本投降了!

五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具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还有一些需加以注意的地方,这也是写作的技巧之一,如:不要把导语写成全篇事实目录,导语只写主要的、又能引出全文的事实。导语要少写细节和附属事实,至多只用一个细节,而且要有典型性。导语里不要堆满数字,数字太多,给人以枯燥感,让人厌烦。

篇7:消息与通讯的写作

一、消息:

1、什么是消息?消息是以简要文字及时迅速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最为广泛、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文章样式。

在新闻大家族中,消息处于主力军地位。没有消息,也就没有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络的存在;所以,要想搞好宣传报道工作,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把撰写消息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多写、写好消息。

2、消息的特点:(1)时效性。现代社会变动迅速,五彩纷呈。作为反映这种变动中的客观事实的消息,它能快速敏捷、及时迅速为新闻受众提供多方面的新消息。它的时效反映在这种变动一般不隔天,有时就是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或几分钟,就加以报道。因此,有人说:新闻就是指消息“新”、内容新、时间快、报道快。

(2)存在性。消息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没有存在着的事实,就没有消息的细胞和生命。用事实说话,以事感人是消息的特点。

(3)简练性。消息要求以最简练的语言文字,报告最重要的、最新近的事实。消息一般几百字,有的就是一句话,或叫“标题新闻”。

3、消息的基本特征。

(1)让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2)简短精练,文约意丰。

4、消息的组成。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组成,有的消息还要介绍背景。(1)标题要求简明扼要;(2)导语是消息开头的一句话或一段话,一般由五个“W”和一个“H”组成:他必须交代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和如何(HOW),即新闻“六要素”,但简短的新闻,有时不一定要求六要素齐全。

5、消息的写作:(1)消息写作首先是新,其次是快。现在,网络为消息的传播带来了最为便捷的通道。在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见稿,已经不是梦想。就拿我们基层企业来说,很多信息要求我们第一时间掌握,用最快的速度将文稿写好。需要领导审阅的,也尽可能在最短时间送审。(2)消息写作要短,简练,除了必须要交代的背景材料,一般只是报道发生事情的真实情况即可。(3)消息贵在标题,要做到直接、醒目、生动、形象。例如我曾经写公司的云泉纯净水:《云泉纯净水流出国门》、又如《电视、空调、咸汤——铁运夏季餐饮文化别开生面》、还如《国家轨道衡专家说:“连云港轨道衡——真精确”》。(4)修改,初稿写好后,要修改,虽然要求尽快发稿,但是,修改是必须的,要为稿子起个好名子(标题),写个精炼的导语,删除正文部分多余的语言,不要以为文字多就好,消息就是告诉读者一件新近发生的事,或者还没有结果,但是,你不要凭借主观想象,甚至臆测结局,或者画蛇添足。但是,必要的背景材料是必须的,以增强消息的厚度和力度。我多次为公司部门写稿,他们也只是提供新近发生的事,我写好后让部门看,他们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些呢?”(5)审稿。涉及单位、部门经济、内部资料、科技信息、财务数字、人事动态、个人隐私等,必须要报送主管领导或者主管部门审阅。(6)发稿。有些稿件必须尽快让读者见面,由于稿件的性质、分量,要求作者在发送电子稿件后,尽可能地通过自己掌握的渠道与用稿新闻部门联系,不要我发我的,你用你的。有的时效性很强的稿件,就是因为过期而没有被采用,因为新闻部门也有忙碌、疏忽的时候,也有事我们的稿件标题不醒目等。(7)要注意新闻背景,就是说最近上级要求什么?还有就是时间节点:年初岁尾、首季、上半年,夏季安全生产、安全月、百日安全生产、生态港、班组调研等等。不要盲人骑瞎马,更不要以为捡到蓝里都是菜。

二、通讯:

通讯的性质:通讯是新闻文体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是一种以及时、真实、具体而形象地报道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常用新闻体裁。

在写作上,通讯通常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与消息相比较,通讯在写法上比消息活泼,容量更是消息所不可比较的,但在时效上,通讯相对于消息,要迟一些,通常是先及时地进行动态消息的报道,然后再进行大容量、多角度、广层面的综合报道。

通讯与报告文学比,界限不是十分明显,比较而言,通讯在写实,尤其是事件、工作通讯方面,而报告文学则在写人,尤其是在抒情、描写、议论方面,动用多种文学手段,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肖像,特别是大段的抒情、议论和惟妙惟肖的肖像描写,是一般通讯所不具备的。所以,对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徐迟的《哥的巴赫猜想》等文学较浓的作品,靠哪都可以。

通讯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通讯的生命在于真实。通讯不同于文学作品,作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甚至是虚构故事情节,塑造典型形象,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

2、时效性。以上讲过,相对于消息而言,通讯要在时间上迟一点,晚一步,往往就是消息在前,通讯在后。

3、形象性。通讯的形象性是它和消息区别的重要标志。消息主要报道事件,而通讯,特别是人物通讯,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以及环境的描写,充分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就是一些事件通讯,许多人物和情节描写也是非常生动感人的。

通讯的种类及其写作特点:

1、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这种写人的精神面貌,通过生动、典型、感人的事迹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写作上主要是抓真切感人的细节和情节,突出时代气息和背景,在比较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崇高品格。(注:倘若我们在这方面做到了,那么对于写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也就方便了)

2、事件通讯:即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或突发事件(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事件通讯在写作上是以写事为主,但事件是离不开人的,所以事件通讯与人物通讯在写作上是相互补充,互为一体的。

3、人物专访:是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人或事件专题采访的一种通讯报道。与人物通讯比,人物通讯侧重写人的“行”,而人物专访侧重写人的“言”。其他还有: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

通讯写作基本技巧:

1、直接叙说,开门见山,突出主题。

2、直观描写,把过程、情节、场面、人物写得生动形象。

3、恰当的议论和美妙的抒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从而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三、人 物 通 讯

人物通讯:以报道先进人物为主,通过记述人物活动,颂扬人物精神和思想风貌的新闻体裁。主要特征:

1、新闻性:是以真实事件,典型人物为写作对象,具有新闻价值;

2、典型性:选取典型环境、典型事件中的典型人物;

3、文学性:与一般事件、工作通讯不同的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可以适当地运用文学手段,对人物进行艺术加工。故人物通讯又与报告文学非常之相似。

写作要领:要写好、特别是写活人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形与神:

形即外在形象、形态;神乃内在精神、气质。古人云:形、神兼备,是为上品,写形不易,写神更难。人物通讯不仅要写出先进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现人物高尚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首先,人物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人不应该简单地分为好人或坏人,同时,好人也不是单一的,好事、好思想、好品质不是靠空泛的表述,而是必须挖掘产生的深层次背景,完成对人物全过程的追踪。

其次,共性与个性,共性是一个时期或者一个时代人物展现的共同精神风貌(六十年代的学雷锋,现在的拜金主义等),而个性则是反映在一个相对特定时期的揭示本质性东西的人物特征。写人物通讯主要是抓住在这个特定时期下的个性特征。例如: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又如反映科学家《歌德巴赫猜想》(徐迟),还有报告文学《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等,(我过去曾经写了几篇,如《港口科技进步的领军人——记铁运公司电气仪表班班长王军》、《吴同祥——一个很有点思想的老兵》、《郑浩——一个把理想写在铁道线上的年轻人》、《大厨——苏晓波》、《张义松——不要以打工者的心态做事》、《梁冬冰——一个精打细算的女管家》、《李炳——在微笑中为党争辉》)等。

2、选材:

选材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关键,选材要遵循以下原则:A、围绕既定的主题选材;B、选取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事件、事实;C、选材的艺术加工(可以调动文学手段,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加以提炼、集中、拔高)。此外,还要注意个性化、哲理性的语言,特别注意细节的描写。

个性化的语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王进喜)小车不倒只管推(扬水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许振超);别人不愿干的活,我们干!(王绪芝——原港口集团一公司全国劳模)

注意:有些语言并不一定是主人翁亲口说的,而是作者根据合理的逻辑推理,整理加工提炼出来的。

选材还要注意不要小而全,面面俱到。同时,选材要避免总结式的铺衍,如经验介绍那样面面俱到。

3、结构:

一般而言,结构有横式——并列式(例1和例4)和纵式——层递式(例2、3、6)两种。初学者先选用横式,便于操作。例如《李炳——在微笑中为党争辉》的四个段落:

一、党员的觉悟就要比普通群众高一码。

二、党员的追求起点就必须要高一筹。

三、党员的奉献始终就不能讲价钱。

四、党员的眼界就要盯在远大理想上。

结构要有逻辑性,一般是以事件的发展为顺序,或者以事件多表现人物的需要为顺序。如写焦裕禄,就是以事件发展为顺序。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烫剩饭”,即内容间的彼此相融,重复或者相近(类似)。在运用横式结构时,可以采取先将文章的段落标题确定下来,然后写作内容的方法比较容易。注意,结构基本上要对称,内容在逻辑上不要相容、交叉,语言要凝练。

4、加工、润色:

写人物通讯,要注意语言的风格,一要用鲜活的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个性化语言,特别要注意人物的身份,既不能无限拔高,也不可太土太低级。

同时,要运用多种文学手段,比如典型环境的描写(焦裕禄的开头,看过电影的都知道,也可能后来拍的电影就是根据这篇通讯),人物的肖像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还要在叙述同时,运用修辞手法和抒情、议论等写作手法,将语言与气氛加以渲染。

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开头就要抓住读者,而结尾要给读者一个“交代”——主题的升华与深化,给读者以什么样的启迪?所以,结尾的任务相当重要:

1、进一步深化、升华主题;

2、提炼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进一步从人物嘴中“说出活生生的话来;

3、必要的抒情、议论、夸张和富有文采的语言,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穿透力。

在结尾写作时,不妨将正文部分阅读后,根据表达和气势需要,构思结尾。

如我为《火车头上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江苏)》在结尾写道: 东方大港的梦想,正在一代青年人心中冉冉升腾。港口铁路,这道被集团总裁称之为“铁流引导物流”的绿色大动脉,正在以其年轻勃勃的生机,强劲的机车牵引着美好的大港之梦,向着理想的前方奔驰!江苏,以他矢志不渝的拼搏,走在了火车头的前列。荀子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人生的道路上,江苏用他那无悔的青春,坚毅的选择,在建设东方大港的漫漫征途中顽强跋涉,勇往直前!

5、细节描写: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要“因人而宜”,也就是说这样的细节只能或者也只有会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虽然我们提倡“杂取法”,但是,要把一个群体发生的故事通过集中、加工、提炼到一个人身上,其难度是相当大的(不是不可取);我们还是提倡从被叙述的人物本身找“闪光”点,这就要求我们的作者不要概念化、想当然地“臆测”细节发生的过程,而要潜入人物所在的特定的环境,甚至是他的家庭、亲友、工友、领导。(2000年,我刚从原一公司调到铁运公司几个月,就接到为王延金写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写材料的事,我非常为难,应该说,我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之前公司工会为他写过材料,集团工会有底稿,现在是上报国家一级先进生产者的材料,我当时真是不敢接这只“烫手的山芋”,领导说,非我写不可!我是硬着头皮接下来的。要有新突破,就必须有新材料,方可从中发掘新“亮点”,我召开班组会、段领导会,走访他身边人,甚至我还去了他的家,从他爱人、女儿嘴里,“掏”出了感人的情节)。

6、注意事项:

人物通讯要避免以下几点:(1)结构零乱。直叙式人物通讯最会出现结构零乱,像在讲故事,有时一句话就成为一行或者一段,有点像写小说那样,给人的感觉是不具体。(2)选材不注意提炼、筛选,一个先进人物,并不是事事、样样都先进,也不是随便做出的事就具备先进性,而且,就写作的基本要素看,也必须是围绕既定的主题而展开写作,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3)写人物通讯一定要注意写好写活“这一个”,也就是说这样的事迹,这样的表现,这样的想法只有,也只能是在这个人物身上出现,发生,产生,否则就失去了典型性,也就没有彰显和示范的价值(我写人事科李炳,抓住他的微笑做文章;写物质科已经退休的王斌,抓住他份内份外不讲价钱的个性;写财务科梁科长,难度比较大,因为关系到公司的经济,敏感数字要格外慎重,可是,没有这些关键数字,又很难说明问题,刻画人物如何精打细算的。);可以采用“杂取法”,集中法等手法,艺术性地塑造“这一个”这一点,我在写一个先进人物事,将班组发生的事情、成绩艺术地归结到这一个人身上,其实,也正是班长的榜样力量,才有了班组的骄人业绩,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也符合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原理。(4)人物通讯不是写总结,千万不要“面面俱到”,把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写好就行,这一点往往是初学者的“通病”。(5)主标题与内容的分段不协调,各短落之间出现“概念相容、交叉”关系。

7、写作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哪种文体,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在这方面,是几乎没有“捷径”可走的。具体是:一看、二写、三改、四坚持、五总结。一看是要用心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动态,捕捉瞬间事情或事件,从新闻角度加以提升、提炼。二写是要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将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整理成为文字。三改是在写好后从标题到导语,从正文到结尾,特别是语言的简练、优美、流畅;还要看看有无赘言,通讯稿还要在主题的提炼上推敲、深化、升华。四坚持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文章是练出来的,所谓久练久熟,靠一曝十寒,浅尝辄止是不会有成就的。五总结就是即要总结自己的过去,也要在总结中借鉴别人的优点长处,同样是一件事,为什么别人写的稿能被采用,而我的稿却“石沉大海”?在一般情况下,编辑是有眼力的,不会有“遗珠之惑”。

在写作上,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非常有必要套用商人的理念: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奇,这就要求我们潜心留意我们身边瞬间发生的事情或者事件,独具匠心地发现与众不同之“新”处,发掘其带有时代特征的“这一个”来。即使别人已经领先一步,自己要在速度上快半拍;如果别人已经占先了,则要下功夫在“奇”上做文章。

此外,多读书,多分析名家作品,多探讨沟通,是我们写好文章的内在和外部条件。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学和文字功底,决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而要下一番硬功夫,尤其是在青年时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年学知识犹如石头上刻字,经久不去;而到了中老年,就形如沙滩上写字了,写得快,被海水冲洗得也快。因此,在信息高速发展时代,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耐着性子,静下心来,以饱满的激情,酣畅的笔墨,敏捷的思维,讴歌我们身边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业绩,赞美他们的品格。

党的十八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未来十年,将是港口大繁荣、大发展、大有作为的十年。

我们这个时代,是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成长,辈出的时代,作为宣传工作者,就要及时运用笔墨来发现他们的轨迹,赞美他们的事迹,讴歌他们的品质,放大他们的内涵,通过情节和细节的描写,将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现给我们的读者,以先进的事迹感召我们的港口,彰显海港工人的优秀精神风貌!

篇8:会议消息写作的技巧探讨

一、会议消息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 只要有重大会议召开, 媒体必将报道。但反复的报道日益让群众厌倦并忽略会议消息, 新闻消息的最终目的完全没有达到。

而在众多会议中, 信息量不大的会议消息更是无法吸引到群众的注意力。其报道内容一般局限为罗列会议的召开地点、时间以及参会人员, 照搬照抄部分讲话内容, 形式空洞枯燥。由于记者在报道的时候仅仅是机械地复述会议的内容, 并没有对其加以润色或是总结, 所以对普通群众的吸引力十分有限。因此, 只有改变现在的会议消息报道形式, 才能推动其发展。

二、提高会议消息写作的关键技巧

(一) 了解群众的需求

为改变工作作风和文风, 中央作出决定, 进一步精简会议和会议报道, 将妇联、工商等部门的消息移出会议消息的范畴, 媒体可以自主选择会议消息的形式与内容, 甚至能够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报道。在此项决定下发之后, 各媒体均收到显著的效果。笔者认为, 媒体应当贯彻上级部门的精神, 主动承担媒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各地的媒体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发展办法, 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同意与赞成。政府等机构通过制定草案的方法对其予以支持, 相关媒体部门有效缩减了会议消息的数量, 提高了会议消息的质量。

(二) 提高记者行业的整体素质

在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有力支持之后, 相关媒体部门改革会议消息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当前的会议消息重视对会议内容的选择。传统的报道形式以引用会议核心内容为主, 在改革之后, 媒体仅仅通过简讯来报道, 摒弃了以往复杂的报道模式。除此之外, 媒体机构还对记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参加会议的时候, 记者要仔细记录会议的主题内容、主要思想, 并要善于发现会议中的闪光点, 在消息中围绕闪光点与重点进行报道。

(三) 提升记者发掘新闻的水平

新闻不是自己产生的, 要靠记者主动进行发掘。所以, 一个优秀的记者要有发现新闻的能力, 要能做到在聆听的过程中将会议的细节详细地记录下来, 有必要时开展即兴采访, 丰富自己的消息内容。

(四) 拥有一双发现亮点的眼睛

会议中的亮点就是会议的核心所在。会议消息要以群众为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会议消息。例如在农村医疗保健会议的消息中, 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看似不值得报道, 但是经过了记者的润色与修饰之后, 消息的内容就变得十分有吸引力。例如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昱的报道当中, 就将自己的想法较好地融入会议消息当中, 报道形式收到了热烈欢迎。作者在撰写消息的过程中就注重了对亮点内容的把握, 让人印象深刻。

(五) 适当增加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会议现场的动态, 所以在报道中适当使用能增加消息的内容, 通过特写等形式来让观众自行理解会议现场的状况。这种方法中镜头语言的使用必不可少, 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随州日报》对第三届科技周科普报告会的消息当中, 就使用了大量特写镜头。不仅将会议领导的身影收录到了镜头当中, 还从侧面反映了领导们的心理反应。通过镜头来组成新闻, 这种新的报道形式应当得到有关各方的大力推广。

三、结语

要做好会议消息报道, 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虽然会议消息不是新闻报道中的重点所在, 但是不意味着媒体就要忽略会议消息, 而是应当采用新的方法, 提升报道的质量, 将会议的闪光点报道出来。

参考文献

[1]朱惠民.电视会议新闻的创新艺术——第20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会议消息获奖作品赏析[J].新闻研究导刊, 2011 (9) .

上一篇:广东中考英语作文预测下一篇:南川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