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电脑的方法和流程

2024-05-12

组装电脑的方法和流程(通用9篇)

篇1:组装电脑的方法和流程

看书和看电脑的方法(转自南怀瑾大师《老子他说》)作者:李昱辰

我常告诉大家,看书不要盯着书看,要把书放到面前,用眼睛把书的字拉回,在脑子里面反应过来。比如自己就是个录影机,最后把书一合,这句话在哪一页、第几行,那个印象就已留在脑中了。所以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其光”。就算现在已经近视了,如果晓得用光,眼睛看东西时,用意念把物象拉回来,近视就会减轻。眼光愈向前面直射,愈会伤害眼睛。

只有几个字“用其光”,看东西尽量少像探照灯一样直射出去,要收回来物的形象,把一切光芒的影像吸收到自己的眼神经里去,慢慢你的视力、脑力、聪明、智慧会恢复过来,这样才会“复归其明”。

许多戴眼镜的近视朋友,看起来很吃力!眼睛鼓得好大,像个探照灯一样外射,这个眼睛当然愈来愈坏。正确的看法,像看电影时,眼睛半开半闭,让电影的画面影像近进来,看完了也就晓得了;充其量,爱哭的跟着电影哭一场,可笑的就笑一笑,过去就算了。所以,不要把眼睛瞪着,眼神投到银幕上去盯住看,那个物理的电波光波的刺激,把眼神经都破坏了,脑子也不灵光了,反应也笨。戴眼睛的人,反应都是这样迟钝

南师教如何增强记忆力2011-05-01 09:27学禅宗人经常问一个问题,禅宗祖师喜欢用一句话:“离心意识参!”现在最近有个同学问:老师啊!什么叫心意识啊?这三个名称硬不同,逻辑范围不同。

譬如我们讲八识,整个八识包括第八阿赖耶识、第七末那识、第六意识、前五识,八个识合拢来是一个总体,叫做心王(心)。“心”是个总代名称。换一句话,我们中国佛学由梵文翻译成中国的佛法以后,这个“心”字,我们常常*****,因为中国佛经里头词汇不够,有时候佛经里头那个“心”字翻译叫***;现在思想的就是唯识讲心所的妄心,也用这个“心”字。有时候我们佛学里头,(尤其是)禅宗里头特别多,提到这个“心”字,指本体的,也用这个“心”字。所以本体心同现象的能所、这个所起的心,两样的;可是一个名词在代替。所以我们常常这一个名词搞错了的。但是这个是叫“心”,就是这个心——本体,这是代号。意是第六意识。

所以前两天我告诉两个同学,他懂了以后,今天有一位同学告诉我,昨天懂了以后,心理上、做事情也大概好了。我说你不要用脑,你知道吗?西方人讲用脑。第六意识的用在脑里头。我们常常思想、妄想在脑里头用;“心”,硬是心脏部分啊!你心脏并没有思想的,但是心的确是一部分。我说你平常做事,把心沉到心脏这一部分来做事,少管脑;你就不同!记忆力增强了,定力够了。这位同学马上懂了,去试用一下,到今天为止告诉我:老师啊!好了!懂了。

是真的呀!第六意识是脑意识。所以西方人只认到意识这一层,心(心脏部分)还没有搞清楚。

篇2:组装电脑的方法和流程

第一种情况:电脑处于静音状态,同时任务栏右下角又没有显示音量图标,导致的电脑没有声音

由于很多小白同学们无法从任务栏中查看到音量图标状态,容易使同学们误以为是电脑出了问题,但实际上是电脑处于静音状态

其实你只需要点击“开始”菜单――>选择“设置”――>打开“控制面板”――>单击“声音、语音和音频设备”――>点击最下方的“声音和音频设备”――>在弹出窗口的“音量”选项卡中,把“将音量图标放入任务栏”前面打上勾――>点击确定退出――>在任务栏右下角单击音量图标,然后取消静音前面的勾即可。

第二种情况:音量控制中有其他设备处于静音状态或音量过小

如果音量控制中将“波形”项目音量设置的过小或处于静音状态也会导致电脑没有声音。

解决办法:双击任务栏右下角的音量图标(或鼠标右键点击后选择“属性”)――>弹出的“音量控制”窗口中,先点击左上方的“选项”――>选择“属性”――>在“属性”窗口下方“显示下列音量控制”中,将“音量控制”、“波形”、“软件合成器”、“CD唱机”这四个项目前面都打上勾――>点击确定――>在回到“音量控制”窗口中,检查所有项目下方(特别是“波形”)是否处于静音状态,如果有,取消静音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第三种情况:声卡硬件被禁用

点击“开始”菜单――>选择“运行”――>在运行中输入“devmgmt.msc”(不含引号),点击确定打开“设备管理器”――>展开“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前面的+号――>查看下方任意项目上是否出现小红叉――>如果是,则说明声卡被禁用了

解决办法:在显示小红叉的项目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在弹出窗口的最下方“设备用法”中,将其设置为“使用这个设备(启用)”――>点击“确定”后,启用声卡就可以了。

第四种情况:声卡驱动程序异常或未安装声卡驱动

鼠标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系统属性”切换到“硬件”中――>点击“设备管理器”――>在设备管理器中先看看是否有带问号或感叹号的项目,或展开“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前面的+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下方的第一行直接显示“传统视频捕捉设备”,另一种是某一行出现感叹号或问号――>主要出现上述情况则说明声卡驱动不正常,或根本就没有安装声卡驱动程序

解决办法:下载安装“驱动精灵”,打开驱动精灵软件之后,在“基本状态”中软件会自动检测硬件驱动程序,一旦发现有驱动程序异常或有未安装驱动程序的硬件就会显示在“基本状态”中,然后点击“升级驱动”,至到升级完毕,重新启动计算机就好了。

第五种情况:Windows Audio后台服务(声音服务程序)被禁用

Windows Audio服务管理基于 Windows 的程序的音频设备。如果此服务被终止,音频设备及其音效将不能正常工作。如果此服务被禁用,任何依赖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解决办法:点击“开始”菜单――>选择“运行”――>在运行中输入“services.msc”(不含引号),单击确定打开“服务(本地)”窗口――>在右边名称中找到“Windows Audio”服务――>双击打开该服务后,将其“启动类型”设置为“自动”――>再点击“服务状态”下方的“启动”按钮――>最后点击“确定”退出就OK了!

好了,现在电脑没有声音的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讲完了,希望能帮到遇上这个问题的同学们。。

篇3:组装电脑的方法和流程

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应用,电脑相关肌肉骨骼疾病(Computer 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已经成为电脑使用健康问题中的焦点[1]。有研究证明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越多,强度越大,患电脑相关肌肉骨骼疾病和出现症状的风险越大[2]。键盘和鼠标是电脑操作者最主要的输入工具,高重复性的操作动作会增加患肌肉骨骼疾病(如腕管综合征)的风险[3]。

办公室工效学干预手段能够有效预防控制电脑相关肌肉骨骼疾病。目前,常见的办公室工效学评价方法有:人体测量调查法,劳动姿势负荷调查方法(动作捕捉,调查表等)、肌肉生理调查方法(表面肌电和负荷)和心理学方法评价等[4]。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办公室工效学的研究,本文论述了一套键盘和鼠标使用的工效学评价方法的研发过程,并且使用该评价方法评价键盘和鼠标的使用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人体疲劳。

1 方法与对象

1.1 评价方法设计

首先,借助软件设计技术,研发一套“键盘鼠标使用统计软件”。该软件能记录键盘和鼠标的每一个动作,动作发生的时间以及其他相关工效学信息。该软件的特点是:不收集任何与研究无关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软件运行过程中,不会影响电脑的正常使用。

其次,在上述软件中,嵌入了一套自动的“疲劳问卷系统软件”。问卷以BORG CR 10 scale为基础,设计了对左右手、左右手腕、左右肩膀和颈部的自述疲劳程度问题。对象通过在标尺线上标记数字,表达自己感觉到的疲劳程度。由“0”到“10”表示由“不疲劳”到“严重疲劳”。该问卷可以完全由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和实际情况自定义。

最后,设计一套数据处理和评价结果可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关于键盘鼠标使用情况、电脑使用者疲劳程度、工作与休息特点等数据,进行工效学分析,并将结果可视化。

1.2 对象

为了验证本评价方法,选择文职工作人员作为评价对象。对象工作时间为8:30-12:00,13:30-17:00,中午午休。对象主要在办公室内从事电脑文字处理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如接听电话,复印,传真等)。

在了解该研究的目的、过程和作为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后,评价对象自愿参与研究。评价对象进一步回答关于电脑使用的问卷。问卷主要了解对象基本信息和电脑使用基本情况。对于完整回答了问卷的人员,为了排除混杂因素,进一步依照电脑使用熟练程度、使用强度和未患肌肉骨骼疾病标准筛选合适的对象。

1.3 实验步骤

主要使用纵向研究方法(Longitudinal Study):以每个对象为评价个体,进行参数的重复测量,以对象作为随机因素(Random effect)。获得对象允许后,在其使用电脑中安装“键盘鼠标使用统计软件”和“疲劳问卷系统软件”。对象正常使用电脑并且在工作日的上午开始(8:30-9:00)、结束(11:30-12:00)以及下午的开始(13:30-14:00)、结束(16:30-17:00)回答自述疲劳程度问卷。问卷以对话框形式供对象回答,如图1所示。对象在标尺线上标记数字,表达自己的疲劳程度。问卷在各时段分别持续半小时。对象可以选择方便的时候回答问题,不影响正常使用电脑。整个数据采集过程持续8周共计40个工作日。最后汇总数据,分析数据,得出键盘鼠标使用和使用过程中疲劳的结果,完整方法如图2所示。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最终选定评价对象25人。其中10名男性,15名女性。年龄范围26-54岁.平均年龄为42.2岁。使用电脑历史3-10年,平均使用电脑5.6年。一天使用电脑4-8小时,平均使用6.2小时。1人习惯手为左手,1人习惯手为双手,其余人习惯手为右手。在过去一年均没有受过上肢的肌肉骨骼损伤。没有对象中途退出,但是由于有些对象当日不使用电脑或者不能完成疲劳程度问卷,实际得到了每个对象最少31天,最多40天,平均每人37.6天的完整数据。 所有对象使用统一配发的电脑软件和硬件,并且有专人负责维护。办公环境有着足够的照明,适宜的温度、湿度。

2.2 “键盘鼠标使用统计软件”结果

由于使用纵向研究方法,键盘鼠标使用随电脑每日累积使用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并且通过软件进行可视化。主要基本数据见表1。

包括以上基本数据,还建立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派生数据描述键盘鼠标使用情况,见表2。

注:以上数据均为单位时间内的动作次数。

注:打字速度为每小时按键数目,错误率为删除键和总按键数的比值,鼠标移动速度为每秒钟鼠标移动距离(假设屏幕对角线长为100)。

运用JMP 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ANOVA),对象为随机因素。结果发现:打字速度在10:00-11:00和14:00-17:00之间显著大于其他时刻打字速度(P<0.05);错误率在15:00-17:00达到最大;鼠标相对键盘使用时间比在中午12:00-14:00达到最大(P<0.05),鼠标移动速度没有显著差异。同样的,也研究了这些参数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并未发现性别之间显著不同。但是35岁以下对象(共7人)打字速度、错误率显著大于其他年龄组,30-45年龄组居中。鼠标移动速度在年龄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此外,通过方差分析还验证了每一个对象的数据在不同工作日内的重复性。

2.3 “疲劳问卷系统软件”结果

疲劳问卷原始结果为每个对象根据自己疲劳感觉在0-10之间回答的数值,经过统计检验发现个体之间主观差异显著。在分析这类主观数据的时候,为了保持数据之间的相对关系和数据结构完整性,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正规化(normalization)[5]。这里采用min-max正规化方法,将实验数据的取值转换到[0,1]。0=最小疲劳程度,1=最大疲劳程度。

=-min()max()-min()

对疲劳程度标准化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其在各个时间点和不同身体部位之间的变化,其中评价对象作为随机因素。结果见图3。

由图3A、B所示,左右手、左右手腕上午结束时候疲劳程度比上班开始时显著上升,在下午开始时刻显著下降,下班时候显著上升。右手上午结束时疲劳程度显著大于左手;右手腕上午结束和下午开始疲劳程度显著大于左手腕。由图3C、D所示,肩膀和颈部均随着电脑使用时间的累计疲劳程度显著增加;但是在上午结束(11:30)问卷以后无显著变化;左右肩膀疲劳程度无异。此外,颈肩部疲劳程度标准化数据在年长年龄组(>45岁)中显著大于在年轻年龄组(<30岁),但是没有性别上的区别。

3 讨论

该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不同于实验室中的工效学评价方法,本方法可以精细、准确的捕

捉使用键盘鼠标的动作,发现电脑实际使用过程中疲劳的发生和发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接近实际情况的结论。此外,整个评价过程都是非创伤性的,评价对象容易接受,并且不影响键盘鼠标的正常使用,减少了混杂因素,有助于达到研究目的。

其次,与目前其他的电脑使用工效学评价软件相比,本评价方法创新的嵌入了一套自动的“疲劳问卷系统软件”,集合了键盘鼠标使用的客观评价和使用者主观疲劳感受两种评价方法于一体。同时充分利用电脑软件技术,实现:大规模进行问卷调查,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问卷形式与内容的灵活应用,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和实际情况自定义问卷;由于不需要调查人员,避免了调查者问询时产生的信息偏倚。总之,该评价方法搭建了一个强大的办公室工效学研究平台。

最后,未经过正规化处理的原始疲劳程度数据取决于对象的主观感受,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其绝对数值研究价值不大,而作为使用电脑键盘和鼠标的暴露后的反应,疲劳程度在对象个体水平的变化和相互关系则有研究价值。在分析数据时候采取了表面肌肉电研究中常用的正规化方法。该方法的基础是承认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保持数据之间的相对关系和数据结构完整性,使得疲劳程度的研究成为可能。

通过对“键盘鼠标使用统计软件”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比较精确的反映对象一天工作中键盘鼠标使用的典型情况。此外,键盘鼠标结果在同一个对象不同工作日内具备很好的重复性。这证明了“键盘鼠标使用统计软件”评价键盘鼠标使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疲劳程度的分析,结果符合并且得到了实验室结论的支持。比如手和手腕比肩膀的疲劳程度更容易变化。这符合电脑相关肌肉骨骼疾病症状通常起于肢端位置如手腕、手指等,而且对这些器官的功能影响显著的结论[6]。颈肩部疲劳程度标准化数据在年长年龄组(>45岁)中显著大于在年轻年龄组(<30岁)也符合在使用电脑过程中,相对于键盘鼠标的使用,颈肩部的疲劳程度受年龄影响更大的结论[7]。

该评价方法还需要在混杂因素的控制上进一步的完善。这些可能的混杂因素包括:对键盘鼠标的熟练程度;对软件的熟练程度;个人使用键盘鼠标的姿势与位置;工作的内容;休息方式等。其中,工作内容既是重要的混杂因素,也是重要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需要兼顾数据的正常采集和保护研究对象隐私两方面。随后的深入研究会着重完善评价方法,使之更科学,合理且能够被评价对象接受。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发展该评价方法:比如在该平台上整合表面肌电,电子角度计从而更客观、准确的研究肌肉的生理学和动作姿势的变化。还可以研究职业紧张对疲劳程度的影响。

总之,本研究成功研发了一套创新、有效的电脑键盘和鼠标使用的工效学评价方法,并且利用了这套方法对25个对象键盘鼠标使用以及使用过程中疲劳程度进行了工效学评价。

感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Peter W Johnson的指导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Jens Wahlstrm.Ergonomics,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and computer work.Occupational Medicine 2005 55(3):168-176

[2]Tittiranonda P.Burastero S.Rempel D.Risk factors for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mong computer users.Occu-pational Medicine 1999;14:17-38.

[3]Mircea Fagarasanu Shrawan Kumar.Carpal tunnel syn-drome due to keyboarding and mouse tasks:a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Volume31,Issue ,2February 2003,Pages 119-136.

[4]彭开良,杨磊.物理因素危害与控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Codd,E.F.The Relational Model for Database Man-agement:Version 2.Addison-Wesley(1990),p.271.

[6]F.Pascarelli et al.Understanding Work-Related UpperExtremity Disorders:Clinical Findings in 485 ComputerUsers,Musicians,and Others.Journal of OccupationalRehabilitation Volume 11,Number 1 Mar 2001.

篇4:电脑硬件维修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电脑硬件 故障 维修 原则 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052-01

1 电脑故障产生的原因

1.1 正常使用故障

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由于正常的机械磨损使硬件老化造成寿命降低。随着近几年电脑元件更新速度加快,这样的故障基本上很少出现了。

1.2 人为引起的故障

使用电脑的人不懂使用方法或者粗暴使用,造成电脑硬件人为地损坏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的不正确导致主板“烧坏”等。

1.3 硬件故障

在电脑的硬件系统中由于制造工艺拙劣或材料的质量不合格、插件接触不良、主板的焊点虚焊、脱焊、连接的导线断裂等原因,虽然电脑在最初的使用中看似是正常的,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尤其是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就会出现受潮、粉尘、发霉、振动等问题,以上这些都是导致硬件故障的主要原因。

1.4 使用环境的影响

电脑对环境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从电源的可靠性、环境的温度、灰尘的多少以及电磁辐射等其他因素都会对电脑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不稳定的电流会对电脑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要求选择的电脑电源最好是品牌的并配置一个UPS稳压电源;一旦电脑的使用环境温度过高,会使电脑的电子元件老化损坏速度加快,也会造成芯片管脚的焊点脱焊;灰尘对电脑的伤害是无形的,堆积的灰尘会影响散热,导致电脑元件散热困难,遇到潮湿的天气容易造成短路,灰尘的增多会对电脑的机械部分造成功能障碍,不能正常工作;电磁辐射会使电脑出现系统的故障,所以电脑应该与冰箱、空调等电气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不要与这些设备共用一个电源插座。

2 电脑维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先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简单的事情,主要是指仔细的观察,通过对仔细的观察电脑故障现象,对电脑出现故障的原因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就能避免盲目的动手,不至于导致故障的进一步扩大,有时可以通过观察对电脑的假故障给予排除。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一般指下面这些事项:

首先要观察电脑电源的位置、是否连接到其他设备、电脑周围的温度与湿度等;其次要对电脑性能上表现出的现象以及它们在正常情况下的异同进行比较;最后对电脑的硬件和软件配置进行了解,安装的是什么样的硬件,使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都有什么应用软件,硬件安装的驱动程序版本以及电脑的资源资源的使用情况等。

2.2 要先想后做

在进行电脑硬件维修前,首先要充分考虑怎么做、从哪里开始,计划好后再实际动手,做好认真的分析、充分的识别、仔细的维修;其次要研究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多的获得此类信息,看是否有对应的技术、功能要求等,之后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并结合查阅到的资料,对电脑进行维修;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在自身电脑维护和知识运用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对故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判断,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对于自己不能解决或者不了解的故障,一定要先去请教维修方面的高手后,得到解决的办法在进行维修。

2.3 先软后硬

根据电脑维修的正常流程,首先要确定是否是软件故障,先去检查软件是否存在问题,确定软件没有问题后,加入故障依旧存在,那就对硬件进行检查,直到找到故障为止。

2.4 分清主次

进行故障维修,很有可能碰到的电脑存在着多个故障需要进行修理,这个时候,就要先去解决电脑存在的主要故障,有些时候处理完主要故障,一些次要故障也就相应的解决了,没得到解决的次要故障,可以继续处理。

3 电脑硬件维修的基本方法

硬件维护,必须首先确定故障是否是由硬件引起的,这个一般时候可以通过启动电脑界面来进行简单的区分。正常情况下,在开机以后,不能正常启动到Windows系统的界面,那出现的故障基本就是由硬件方面引起的。

3.1 观察法

所谓的观察法就是通过维护人员自身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去判断电脑的故障原因,并找出故障位置进行修理。一般视觉就是靠眼睛去观察电脑的外观以及电脑相关元件的完好情况,是否有原件歪斜、烧焦、开裂、烧断等情况出现;听觉就是在电脑运行中或启动过程中,通过维修人员通过耳朵听取电源风扇、硬盘、显示器、变压器等设备的声音,通过声音是不是正常来判断故障的位置;嗅觉就是维修人员通过电脑气味作出的判断,确定是否有烧焦的气味,以便去发现故障以及短路的位置;触觉就是用手去触摸,以确定活动芯片是否松动或接触不良,采用触摸CPU、显示器、硬盘驱动器以及其他设备的外壳,根据其温度,判断电脑的运行狀况是否正常。

3.2 最小系统法

最小系统是系统能够保持一个最小的环境正常运行,就是电源、主板和CPU组成的系统,如果有报警声音,就表示主板没有任何问题,运行正常,假如没有报警声,就说明主板可能存在问题。

3.3 逐步添加去除法

逐步添加方法,是以最小系统为基础,逐个把基础设施添加到系统中进行检查,用最合理的时间判断故障的所在,如果症状消失或改变,就可以确定故障部位。例如,插入声卡后电脑不能启动,故障就是由声卡导致的。逐步去除法检查原理和逐步添加法大致相同,但是检查方式却是逐渐去除基础设施。这种方法还要结合替换法,即发现疑似故障设施后,找一个没故障的相同元件进行替代,以便准确地确定故障部位。

3.4 拔插法

通过关机后逐一拔出插件板,并观察电脑的运行状态,就可以判断出故障原因。进行拔插法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通过对所有插件的拔插,可以使一些松动的或者接触不良的插件恢复良好的运转功能,有效解决插件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

3.5 替换法

就是用好的设备来替换疑似的故障设备来确定故障位置方法。选取的替换设备可以是同一类型的,也可以是不同模式的。在进行更换时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进行替换,正常替换顺序为显卡、声卡、内存、CPU、主板,需要确定打印存在的问题,就先判断打印驱动程序是否有问题,然后再考虑电缆连接是否正常,最后考虑打印机本身或并行端口是否有故障。

3.6 升降温法

就是通过人为地增加或减少运行的电脑的环境温度,引发的故障的发生,以便观察和确定故障产生的原因,并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

3.7 敲打法

敲打法一般就是对疑似某些接触不良的设备,采用敲打、振动、扭曲等方式确定设备故障的方法,也可以解决接触不良或虚焊造成的电脑故障。

参考文献

[1]刘长青.关于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3).

篇5:电脑速度慢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电脑速度慢的原因

一、硬盘坏道

电脑长期使用后,对硬盘形成的磨损会很大,尤其像网吧一类长期开机和非正常关机的电脑,其硬盘损耗会更大,硬盘损坏通常都是从一小有些坏道开始的,然后逐步的越坏越大,还有的硬盘是因为电源供电欠好或硬盘质量欠好而形成硬盘马达工作速度下降,也即是硬盘主板有些损坏。

咱们平常要养成杰出的习气,不要“非法关机”,要让体系自己关机,尽量减少对硬盘的损伤,若是你着急关机,也能够用“快速关机”的软件,或者用“使命管理器”然后按住CTRL键再点使命管理器里的关机,这个速度是十分快的,大概2-5秒就会关机,并且也不会损坏硬盘。硬盘有坏道时要将分区分好,用分区工具查找并隔出相应坏的有些,不要让其继续扩展。别的硬盘若是突然间噪音过大,也很有可能是坏掉的先兆,快些拿到专业当地检修一下。

二、内存太小

当今的体系都是很吃内存的,比方XP体系最少也得256MB,若是是128的话那将是十分卡机的,而打大型游戏就得512MB的内存甚至更多,而愈加吃内存的体系是VISTA,体系基本工作就需要512MB,若是想流通工作就需要1G的内存,打大型游戏可想而知......没有2G是会很卡的。

三、注意散热

夏天到了,散热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咱们知道电脑在工作后CPU会温度升高,在酷热的夏天CPU内部的温度十分高,CPU的制造厂商为了维护CPU,会在CPU温度过高的时分主动降低频率以不至于烧坏CPU,别的主板也有高温维护,在CPU温度过高时会主动断电,所以要注意CPU的温度,当温度太高时CPU会主动变的“卡机”。别的在冬天也要注意不要让电脑太凉,温度过低会致使起不来机。

解决散热的方法,定时将电脑内部的灰尘清理洁净,尤其是CPU电扇一定要擦好,抹好硅胶,真实不行就换个愈加强劲的电扇,但有些人习气于翻开机箱,这样散热效果是比拟好,但有可能会伤到机箱内部,所以轻易不要这么“豁亮”!

电脑速度慢的解决方法

在装置程序时,除十分重要的以及有必要具备的软件装在C盘,比方杀毒、防火、OFFICE这类软件。其它的软件都能够装在其它分区比方D盘,像QQ、媒体播放器、各类游戏等待,而有一些在重装体系后就不能工作的程序也能够装在C盘,比方有的网络电视就得装置在C盘。其实只需程序不大,都能够装在C盘,一起要看C盘空间容量,关于XP体系而言,体系自身3G以内,5G的硬盘空间基本够用,再点缀程序通常8G空间完全能够,要是程序占用很大空间比方C盘用了10G的空间,那就要注意了,C盘体系里的东西太多了。别的自发动的程序要拾掇一下,有些不需要随体系发动的就不让它自发动。在开始菜单>程序>发动里能够删去像QQ这类自发动的程序。还能够在工作里输入msconfig这个程序,翻开右侧发动管理,将没有用的发动程序的勾勾去掉。

篇6:组装电脑的方法和流程

1 、检查声卡、连接线,以及音箱等设备是否连接正常;运行杀毒软件进行杀毒;

2 、右击 “ 电脑 ” ---- 属性 ” --- 硬件 ” ---- 设备管理器 ” 打开 “ 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 ” 有无问题,即看前面有没有出现黄色的感叹号,如有,重新装置这个设备的驱动顺序进行解决;

3 、有声音但不见小喇叭时,打开控制面板 ---- 声音和视频设备 ---- 音量,将音量图标放入任务栏 ” 前打上对号;

4 、无声音又无小喇叭时,打开控制面板 ---- 添加与删除程序 ---- 添加删除 Window 组件,附件和工具 ” 前打对号,点击 “ 下一步 ” 然后,关机重启,系统会提示安装新硬件,依照提示进行装置即可;

5 、双击小喇叭 -- 选项 -- 属性 -- 把 “ 麦克风 ” 前面的钩打上即可调节 双击右下角的小喇叭,然后找到麦克风选项。设置一下就好了声音界面点击选项 — 属性,里面有麦克风,打上对勾就有了

6 、卸载声卡驱动程序,重新进行装置或升级声频驱动程序;

7 、当装置声卡驱动程序时出现 “ 找不着 AC 晶片 ” 提示,有可能是电脑中毒,或者因违规操作误删了声卡驱动程序,抑或是内部软件抵触 解决的方法是重装系统和驱动程序;

8 、干脆不予理睬,关机后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开机,有时声音问题会自行解决 无妨你可以试;

10 、开始 — 控制面板 — 声音和音频设备 — 声音,看看是不是调成无声的然后选 window 默认;

11 、点击开始-运行,输入 regedit 回车,这就打开了注册表,点几 HKEY-CURRENT-USER 再点击其中的 ControlPanel 项,再击其下的 Sound 中的 Beep 将它值由 No 改为 Ye 重启,不是又听见久违了开关机声音了;

篇7:电脑和移动硬盘同步方法

① 打开程序、见下面对话框

点击左面的浏览出现你的文件夹或文件对话框,这是你的源文件,要将这个内容与硬盘同步。在对话框下面点击确认。

点击右面的浏览,出现你的硬盘对话框,选取你要与电脑同步的文件或文件夹并在对话框下面点击确认。

比如我在左面点击,要将F区的文件要与硬盘G区中的F文件夹同步(这个文件夹是新建的,没有内容,是要将电脑的内容复制到这个文件夹)点击对话框下面的确认。

②进入同步设置、出现下图,:

看到浏览中出现了建立的任务。点击NEST(继续)。

③出现同步类型选择对话框:

点击1即让上述两区的文件同步,点击2继续。

④出现文件命名对话框:

点击finish(结束)即同步设置结束。

篇8:组装电脑的方法和流程

18世纪英国经济家学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劳动分工原理”, 提出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加产量。1911年, 弗雷德里克?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并很快被世界范围的管理者们普遍接受。分工理论和科学管理理论在企业的实践和发展的主要代表为:亨利·福特将其应用于福特公司, 形成了汽车流水作业线并使生产效率倍增;阿尔弗雷德·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构建了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组织结构, 加强了部门管理。管理学家钱德勒则认为, 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事业单位即可称之为现代企业。现代企业有两个特点:包含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 且由各层级支薪的行政人员所管理。无论是斯密的分工理论还是钱德勒的经理式资本主义的观点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分工与管理层级的建立所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是,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全球化的浪潮日益增强, 基于3C (顾客、竞争和变革) 为特征的三股力量使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有的“科层制管理”造成的流程分工过细、追求局部效率、流程环节冗长、部门壁垒森严、忽视顾客利益等使其越来越难适应企业的发展。金字塔式的结构使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与公司客户的距离越来越远, 而来自客户的需求可能在到达公司高层时也已经面目全非。另外, 市场也由卖方转向买方。因此, 企业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管理的实践成为了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催化剂。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因此诞生。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提出后, 在企业和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掀起了再造的热潮。在其后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 业务流程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流程管理成为新的风向标, 流程成了企业通用的语言。

2 企业生命周期、流程复杂度、流程变革方法

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把企业的成长发展看作一个有若干阶段的过程,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问题。根据前人的研究统计, 迄今为止, 已有二十余种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模型问世。不同的学者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的依据主要有企业的规模、组织、管理、年龄、产品、技术、所有者等, 即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的阶段在上述不同因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尽管划分的阶段数有所不同, 阶段与阶段间的边界界定也很难定义。但总体而言, 企业一般要经历初创、成长、成熟、衰退或再兴的过程, 其中衰退可能出现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任一时点并很难预测。因此, 本文研究将采用初创、成长、成熟、再兴四阶段模型。

2.2 流程复杂度

不同的流程其复杂度不一样, 因此, 本文试图按流程复杂度的高低将流程划分为低、中低、中高和高共四等级。

判断流程复杂度的依据主要有:流程活动的多少;流程所跨越的岗位、部门和企业的广度;流程由技术导向到社会与文化导向的深度;流程执行者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等。

哈默 (2001) 将流程准确地定义为:有组织活动, 互相联系, 为客户创造能够带来价值的效用。这一定义说明流程是一组活动, 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活动, 活动之间是互相关联、结构严密的, 所有的活动整合起来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 流程涉及的活动越多, 活动之间的关联和结构以及活动的整合难度就越大, 其复杂程度必然越高, 反之亦然。

就流程的广度而言, 在企业内部, 一般要跨越活动、任务、岗位和职能, 在企业间, 要跨越供应商和客户实现无缝连接。因此, 流程依次从活动、任务、岗位、职能、企业间, 其跨越的广度越广, 流程的复杂程度必然越高, 反之亦然。

流程的深度也是判断流程复杂程度的依据之一。技术性的再造一般涉及流程的技术和步骤的改变, 但更深层次的再造是社会与文化导向的再造, 涉及支持流程的高层领导及以客户价值、团队合作、责任和使命、变革意愿为主的文化因素。哈默 (1996) 指出, 企业的深层系统监视、支配、调节以及改革创造顾客价值的表面系统。深层系统的主要流程有三个:学习、重新设计和转变, 学习流程决定了要创建新的工作方法, 重新设计发明了这些新方法, 转变流程则使这些方法按部就班。故流程所涉及的深度越深, 其复杂程度也随之加大。

不同的流程对流程执行者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说来, 复杂的流程对流程执行者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较高, 而简单的流程对流程执行者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较低。

2.3 基于变革幅度的流程变革方法

业务流程再造的经典定义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 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 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业务流程再造一度成为了革命性变革的代名词。但是, 所有的企业都需要管理流程却并非企业所有的流程都必须通过再造来实现绩效的提升和突破。

后来, 在流程变革的方法上, 主要发展为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观点。在早期的理论探索方面, 以哈默和钱皮为代表的“激进派”反复论证了“根本性再造”的 必要性, 而以达文波特为代表的“改进派”则强调以流程改进的方法进行变革。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后, 大多数的学者主张渐进式的变革。主要的研究有英国Crandfield管理学院的Joe Peppard (1995) 根据几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再造不能采用激进的方式, 而应该采用渐进式的方法。Davenport (1993) 认为, 彻底变革和渐进性变革的两分法是错误的。完全彻底的变化、企业需要超越渐进的变革, 反之亦然。Joe Peppard和Philip Rowland (1995) 将流程再造的方法分为两类:系统改造法和全新设计法。系统化改造法是指辨析、理解现有流程, 在现有流程基础上系统地创建所需流程。全新设计法是指重新考虑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式, 零起点设计流程。综合上述文献, 大多数的学者倾向于渐进式的变革方法, 也有学者建议将两者结合。

因此, 有必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划分流程变革的方法和手段。本文试图按照流程的转变和变革的程度将流程方法划分为自然的流程、流程设计、流程再设计和流程再造四种不同层次, 同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和流程的复杂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流程变革方法。

流程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任何企业, 从它的创立的瞬间开始, 流程就与生俱来。假设企业是沿着生命周期不断成长、成熟, 流程是由简单向复杂发展, 那么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 在其初期, 流程是天然的, 缺乏事先设计的, 但却是灵活、能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和客户需求的。故本文称之为自然的流程。

一旦企业的业务和规模迅速成长, 简单的自发的缺乏事先设计的组织和流程就变得难以与日渐成长的企业相匹配。简而言之, 这一阶段的企业亟待规范和设计, 在流程方面, 主要的任务就是建立流程, 在简单优化的基础上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描述和规范, 即流程设计工作。第一次设计的流程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现状描述、简单优化、实用为主, 但普遍缺乏前瞻性和全面系统的流程框架梳理与规划。

流程再设计是企业流程的一种不断进化与持续改善。但流程再设计不同于一点、一点的局部流程改进, 也不是推翻一切从头来过的再造。流程再设计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提升企业绩效为主要目标, 在企业流程规划和框架下超越现有流程提升流程运营效率和质量的过程。

哈默等就流程再造给出了经典的定义。故不再赘述。

3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和流程复杂度的流程变革方法选择模型

结合上文所述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本文认为, 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组织方式、组织特点并面临不同的危机, 同时在流程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如表-1所示。

注1:“危机”栏参考了Greiner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资料整理制表。

本文采用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创、成长、成熟和再兴四阶段模型。沿着这四个阶段, 企业的组织由简单、功能型、事业部型、向创新型组织演变, 组织特点由松散不规范、规范化管理、协调与授权向优化与协作演变, 在各个阶段面临的危机分别为领导力危机、自主权危机、控制权危机和官僚作风危机。

同时, 本文认为, 流程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并在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 具有不同的特点。初创企业的流程一般都很灵活, 能快速地响应客户和环境的变化。在成长阶段, 因为业务的扩张、规模的扩大、组织的膨胀, 流程一般表现为不规范并处于混乱和亟待规范的状态。在成熟阶段, 企业已具有支持业务的流程但一般表现为与企业发展的不匹配, 因此, 流程的再设计是该阶段流程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企业的再兴阶段, 企业官僚作风严重、流程僵化, 难以适应竞争、顾客和变化的需要, 因此, 该阶段的流程面临的是再造的任务。

因此, 本文从两个维度, 即企业生命周期和流程复杂度的维度并结合流程方法选择的四个层次构建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和流程复杂度的流程变革方法选择模型 (见图1) 。

本模型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判断流程变革方法选择的框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和企业流程的复杂程度判断并选择企业的流程是需要设计、再设计、再造还是维持自然状态。

从模型可以看出, 可以就流程方法选择做如下分类:

再造:处于成熟或再兴阶段且流程复杂度中高或高, 共四种情形。

再设计:处于成长期且流程复杂度为中高或高;处于成熟期或再兴阶段且流程复杂度为中低, 共四种情形。

设计:处于初创期且流程复杂度为中高或高;处于成熟或再兴期且流程复杂度为低;处于成长期且流程复杂度为中低, 共五种情形。

自然:处于初创期且流程复杂度为低或中低;处于成长期且流程复杂度为低, 共三种情形。

以上流程方法选择模型适用于企业, 也适应于单个的流程。

4 结论与启示

如何选择变革方法是企业在实施流程变革时面临的难题之一, 本文认为处于不同企业生命周期和流程复杂度不同的企业需匹配不同的流程变革方法。在回顾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界定采用初创、成长、成熟和再兴四阶段模型;按流程复杂度的高低将流程分为低、中低、中高、高共四层次;同时将流程方法按变革幅度依次分为自然的流程、流程设计、流程再设计和流程再造;然后以企业生命周期、流程复杂度、流程变革方法为维度构建流程变革方法选择模型。

本模型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判断流程变革方法选择的框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和企业流程的复杂程度判断并选择企业的流程是需要设计、再设计、再造还是维持自然状态。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郭大力, 王亚南, 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 2004:8.

[2]斯蒂芬.P.罗宾斯.黄卫伟, 等译.管理学 (第四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26.

[3]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重武, 译.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第1版[M].商务印书馆, 1987:2-3.

[4]凤进, 韦小柯.西方企业生命周期模型比较[J].商业研究, 2003 (7) :179-181.

[5]迈克尔.哈默.赵学凯, 等译.企业行动纲领:第1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2:46.

[6]迈克尔.哈默.沈志彦, 等译.超越改革——以流程为中心的组织如何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第1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205-211.

[7]迈克尔.哈默, 詹姆斯.钱皮.胡毓源, 等译.改革公司:企业革命的宣言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29.

[8]陈启申.供应链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

篇9:内部控制流程优化的原则和方法

摘要:大型企业规范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深化经营管理,防控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实力的重要管理手段。本文作者在大型企业集团具有丰富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经验,从实务中体会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深化应用必然以风险为导向,以流程为核心。企业面对多变的内外部环境,需要适时调整内部控制流程的,本文根据实务经验,总结提炼出内部控制流程优化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供业内外人士应用参考和理论研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流程优化

国内大型企业近年来顺应新时代的管理要求,大都开展了以流程梳理为先导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成果固化,提升了企业管理,防控了经营风险。但是由于一方面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内部控制标准流程需要适时完善优化,动态调整,保持活力;另一方面,受制于初始工作的边界制约,已有的流程常常会存在跨业务壁垒的端到端流程未能全面落实、各类业务颗粒度不统一、流程与制度衔接不足、流程在信息系统的固化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根据实务经验,总结提炼出内部控制流程优化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一、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原则

1.风险导向

依据国内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实践,内部控制的意义首先在于规避风险,实际上是组织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因此,内部控制流程作为内部控制的载体,其优化设计应围绕公司既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以风险辨识和评估为切入点,确定业务关键控制环节,制定有效防范风险的控制措施,保障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

2.提高效率

实施内部控制必须权衡内部控制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合理成本实现有效控制。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工作越周密、越细致,控制效果也越好,但同时也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导致成本上升,工作效率下降。因此,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必须做到详略得当,在满足重要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效率。

3.流程唯一

在设计控制流程时,必须保证控制措施具有唯一性,即不重不漏。公司在设计具体的内部控制活动时,是按照业务流程来进行的,许多流程之间的业务存在交叉,为使控制责任能够具体到人,针对交叉业务的控制就必需要贯彻唯一性原则,使得所有该管的事情有人管、管起来。

4.价值优化

企业管理关注价值链,内控流程也必然围绕价值管理进行设计。公司主要包括战略、市场、研发、生产管理等基本价值活动和人力、财务、物资、法律等支持性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将企业内部与外部、各业务环节等以价值链的形式连接起来,通过价值管理实现价值增值。内部控制是散布在这些价值活动中的一连串行动,通过管理和控制这些价值活动,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因此,优化内部控制流程的价值驱动因素并加以管控,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价值作业的控制,提升企业价值。

5.持续改进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涉及企业组织架构、控制环境和业务活动流程三个方面,忽视企业的组织框架结构和控制环境,单纯考虑业务活动本身进行内部控制方案的设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将大打折扣。如果将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成为一套完全封闭的控制体系,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修正和完善,将导致内部控制与企业运营实际严重脱节,最终致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因此,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流程的后续建设问题,结合组织架构、控制环境的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梳理,及时修订完善,保证内部控制流程对企业运营的管控力。

二、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方法

目前,实施流程优化的工具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标杆分析法:将现有财务管理流程与标杆企业进行比较,从而寻找不足并予以改进。

六西格玛方法:借助六西格玛的DMAIC模型对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

ESIA方法:尽一切可能减少流程中非增值活动调整流程中的核心增值活动。

ECRS分析法:该方法是工业工程学中程序分析的四大原则,用于对流程进行优化,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从而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

SDCA循環,即“标准化、执行、检查、总结(调整)”模式,包括所有和改进过程相关的流程的更新(标准化),并使其平衡运行,然后检查过程,以确保其精确性,最后做出合理分析和调整使得过程能够满足愿望和要求。

这些技术方法综合来看,虽然具体构成要素不相同,但都涉及到待优化流程的界定、评价、分析和改进等过程。

三、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步骤

1.内控流程评价

1.1 目标

完善风险体系,确认流程设计缺陷及运行缺陷

1.2 内容

环境评价,评价传统业务流程的上游和下游是否有业务流程的调整,例如居于财务资金流入流程上游的收入业务流程是否有所调整,公司经营领域新的扩张是否能够走通现有业务流程;评价业务本身是否拓展了范围,例如基建工程加强对其他费用的监控措施,是否在流程中体现。

风险评价,评估现有政策、营运战略以及信息披露各方面的风险变化状况,对于风险等级有显著变化的,评价现有流程是否能满足风险管控目标。例如上游价格调整,企业即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需评价现有的流程是否都考虑和反映了该项重大风险。

控制缺陷评价,根据近期重大内外部检查的结果,评估检查发现存在问题领域的流程所存在的缺陷。例如检查发现某项业务领域存在问题,需评估相关各项流程是否存在缺陷,如不相容职务分离等控制措施是否到位。

制度和信息系统评价,评价当前在行的制度是否与内部控制措施一致,当前在用的信息系统是否有效衔接。是否满足信息加工的要求,如不满足则存在业务规则和数据规则的集成断点,需重新明确要求并固化要求。

1.3 方法

个别访谈、调研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比较分析

2.内控流程框架初步优化设计

2.1目标

形成新的流程框架

2.2 内容

确定内控流程优化的范畴,根据步骤一评估得到的流程设计缺陷及运行缺陷,确定需要调整二级还是三级财务流程。例如假定某业务流程存在设计缺陷,需分析确定控制措施是否包含在其他二级流程中,能否与该业务流程衔接,三级流程调整哪几项。

确定调整后的内控流程包含的各要素:流程名称、步骤名称及说明、责任部门及岗位、授权类型、相关印章、相关文档、涉及系统、相关制度、控制点、控制频率、控制方式、控制目标、风险点描述

2.3 方法

个别访谈、调研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比较分析

3.内控流程优化测试

3.1 目标

测试初步调整后的流程

3.2 内容

确定测试样本量,根据步骤二确定的流程控制频率,确定测试样本量。例如存货出入库业务,如果每天都有发生,应确定不少于15个样本量。

执行穿行测试,即用一个样本模拟该流程,并检查其是否符合流程控制标准,据此评價该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充足样本测试,在穿行测试通过的前提下,应当设置工作底稿以详细记录一定样本量的测试情况;检查内控活动的执行人员、过程、结果、频率、文档的流转和保存等是否如内控活动所述展开。根据充足样本的测试结果对该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3.3 方法

观察、获取并检查文件资料、访谈、重新测试

4.内控流程改进固化

4.1 目标

完善并固化调整后的内控流程

4.2 内容

完善流程各要素内容,根据步骤三的测试结果,如果了解到的实际控制活动与初步设定的关键控制活动有所变化,相应调整流程中各要素的内容。

固化实施内控流程,根据调整后的控制措施、岗位职责的变化,提出细化控制文档、制度规范以及调整信息系统的要求并予以实施。例如强化了存货出入库控制措施,相应的应细化出入库单的交接要求。

4.3 方法

专题讨论、实地查验、比较分析

5.内控流程持续改进

上一篇:物业客服礼仪培训总结下一篇:努力奋斗的励志短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