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才有家——2011年家庭美德教育材料

2024-04-15

有爱才有家——2011年家庭美德教育材料(共4篇)

篇1:有爱才有家——2011年家庭美德教育材料

有爱才有家

——记家庭美德先进个人鱼贵侦同志

在石河子国税局一提到鱼贵侦同志的家庭,无人不羡慕,不是因为这个家庭有地位——老鱼的职务是个没实权的主任科员;也不是因为这个家庭富有——老鱼的妻子在石河子下岗工人最多的困难企业八一棉纺织厂工作,还要供一个上大学的女儿读书,家里就靠老鱼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之所以羡慕这个家庭,是因为这个家里有着金钱买不到的和睦和温暖。

“有我的一口,就有你的”

俗语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但在爱情坚定、品格高尚的人跟前,这句俗语就不灵了。老鱼是当兵时和爱人结婚的,在那时他在部队当排长,工作十分忙碌,加上老鱼工作勤勉、责任心强,一年到头没空回家。妻子在家里又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要带孩子、干家务,大小事情,全部一个人包揽,从没给老鱼拖过一次后腿,是老鱼所在连队有名的“好军嫂”,妻子的无私付出赢得了老鱼深深的敬意。而爱与理解总是相互的。1998年石河子纺织业受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石河子经济支柱企业、老国营企业——八一棉纺织厂经营状况全面下滑,几年间近4000名企业职工陆续下岗,就算在岗的老工人连每月500元的工资也常常无法按时拿到。老鱼的爱人吴宝霞看着企业久不见起色,想着黯淡的生活前途,心里十分焦急,她对老鱼说:“我都是40多岁的人了,如果有一天我没有了工作,这个家该怎么办啊?”老鱼擦去妻子伤心的泪水,安慰她说:“别怕,还有我呢,嫁给了我,就算没有肉吃,喝碗稀的还不成问题。有我的一口,就有你的。”一席暖人的话语,倒让妻子哭得更厉害了,但这次她流的是感动的泪,是欣慰的泪,是爱的眼泪。这就是老鱼,他与妻子结婚二十多年,生活的困难遇过不少,但他们之间你敬我让,从没为了钱、为了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架,是大家眼里公认的好夫妻。

“爱人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

生活的困难谁都会遇到,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果,和遇事的人品格和态度有着极大的关系。鱼贵侦就有着一个能够化解艰难困苦的宽广胸襟。妻子吴宝霞娘家是工人世家,父亲、母亲、弟妹全都是困难企业职工,岳父母、小舅子等人家庭生活都较为拮据,时常会来老鱼家借钱、借物。老鱼是个有侠义心肠的男人,看到妻子娘家过得困难,总是主动地想着帮帮他们。凡是妻子家的人看上他家的什么东西,老鱼毫不打壳,拎起来就给送到家去;单位逢年过节分发的大米、清油、红枣、卤肉、鲜菜等物,他都会平均分给几家,不够分了就把自己的一份“砍掉”。有时老岳父过意不去,对吴宝霞说:“东西都给了我们,他老鱼没意见吧?”了解丈夫的妻子安慰老人说:“老鱼心眼好,外人有难找到他,他都会伸手帮一把,更何况他还是您的半个儿子呢?”不仅是东西、钱物,岳父常年身体不好,老鱼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给老人送油、送米、送营养品,还把自己医疗保险卡上的钱全部给老人买了治病的药,提起这些老人从心眼里感到选了个好女婿。

“这点事不算啥,因为我们是邻居”

老鱼是单位久负盛名的劳动模范,1995年因为他工作出色,还被自治区评为先进工作者。他在工作中的踏实、勤劳,也无不体现在他的生活中。在物业公司还未兴起时,他住的那栋楼的过道、门前卫生几乎让他一个人包了,每逢公休日,他就会起个早,拿起扫帚打扫过道,还顺道帮别人扔垃圾袋;起先是他一个人默默在干,时间一长,左邻右舍的人都参加进了他的队伍,老鱼用无声的行动唤醒了大家爱家园、爱别人的心。有一次夜晚,老鱼楼顶的住户小孙请朋友来家搞聚会,又唱歌又跳舞,噪声惊人,老鱼女儿小荣没法温习功课,就上楼去敲门提醒,谁想一个前来参加聚会的小青年,出言不逊和小荣吵了起来,还把小荣关在了门外。小荣气得哭着回了家,楼上的聚会声浪不减地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才结束。第二天,搞聚会的小孙突然想起放在楼的自行车没进车棚,赶紧往楼下奔,心想:这下车子肯定是丢了。但是当他跑到楼下时,看到自己的车被老鱼用一条粗铁链和自己的自行车锁在一起,一时感动和愧疚让他不知说什么好。老鱼也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这点事不算啥,因为我们是邻居。”小孙以后也变成了一个体谅他人、热心公益的青年。

多年来,鱼贵侦同志正是凭着自己的一身正气,用实际行动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信赖,以他憨厚、朴实的性格,正直、实干的作风,用润物无声的人格魅力,让每一个和他生活过、工作过的人难以忘怀,大家都说:“老鱼的家能过得这样好,和他这个人是分不开的。”

篇2:有爱才有家——2011年家庭美德教育材料

家是什么?家是妻子温柔的目光,家是丈夫宽厚的臂膀,家是孩子甜美的笑脸,家是厨房飘出的阵阵饭香,是累了、困了休息的地方。

家,有多少人渴望拥有,又有多少人充满厌倦;有多少人孜孜以求,又有多少人唯恐避之不及?不用我在这儿嗦,聪明的姐妹们必须深深明白个中滋味。是阿!人在旅途,如果家有知心爱人守候,我们会风雨无阻地往回赶,家有娇憨爱子的期盼,我们更会日夜兼程、归心似箭。爱在哪里,我们的心就会跟到哪里。爱是家的灵魂:丈夫的疼爱、骄子的专爱、父母的宠爱、兄弟姐妹的手足之爱,因为爱的光华轮罩在家的上空,让家有了巨大的引力,无论身在何方,家永久是每个人毕生的牵挂。

在缺少爱的家庭里,有多少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又有多少孩子为了逃离家庭而走向极端,在四川某师范校园有一名学生叫卢若冰,在第一学期结束时从寝室的五层楼上跳下来。为什么?为什么他宁愿到一个冰冷的世间,都不愿回到多少孩子向往的家?原先若冰六岁时父母离异,当时若冰的妈妈想带若冰走,但是他爸爸坚持要独生子,妈妈没有办法只好放弃。可若冰的爸爸脾气又不好,平时对若冰不闻不问,动不动就拿若冰出气。若冰要是成绩差一点儿立刻就挨打,所以他很怕爸爸。之后若冰有了后妈,他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挨打受气简直是家常便饭,致使导致杯具的发生。

听了这则故事,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做母亲的心都会隐隐作痛。孩子是我们心底最柔软、最娇嫩的部位。我们宁愿自己受伤都不愿孩子受到半点磕碰,我们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孩子的安全。但是,家庭的裂变却给孩子带来如此巨大的伤痛。这让我们深深震惊一个家庭所背负着什么?职责!人们常说:爱是关心、爱是信任;爱是宽容、爱是理解,我觉得:在家庭中,爱,更是职责,没有职责的爱,就像风中的柳絮,飘浮不定;没有职责的爱就象没有根基的大厦,看似富丽堂皇,实则外强中干,经不起岁月的雨打风吹。

有爱才有家,家不是奢华的占有,也不等同于富足的金钱,物质上的优越充其量但是是生活得更有保障,而不能再给家带来额外的东西,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家庭虽然经济条件极差,但一进入这些家庭时,相

濡以沫的和谐、浓得化不开的亲情,立刻能够体会到家的温馨;而有些家庭虽然经济条件极好,当进入这些家时:丈夫冷漠的眼神;妻子无言的叹息;孩子茫然、无助的神情,这时的家是什么?是冰冷的床;是束缚的枷锁;是让人窒息的空间。这就是有多少人宁愿在外面流浪,都不愿回家的原因。

我想我们在座的姐妹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恋爱时,我们的梦想多于现实,我们对未来的企盼多于对现实的分析。而一旦组成家庭,婚姻中的职责让我们理智了许多,爱不是小时候的过家家,不好了能够重来分配,爱是一份厚重的职责,她让我们从浮华的炫耀中变得朴实;她让我们由柔弱的女子转成坚强的母亲;她更让我们在岁月的沧桑中懂得珍惜。珍惜我们拥有的,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珍惜夫妻间平淡中的温情。

篇3:有爱才有家

有风才有雨,有云才有霞,漫漫人海的你和我,有爱才有家。

有你才有家,有家才不怕,不管心漂泊,漂泊到哪里,爱是唯一的家。

有爱才有家,有家才融洽,不管心迷路,迷路在何方,爱是永久的家。”

这是由王静茹编剧、王小康导演、杜淳、姚竿羽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中国家庭(第一部)》主题歌的歌词。从这首歌词中,我们似乎听到了对“家”的渴望,对“爱”的呼唤。

八十年代曾轰动一时、家喻户晓的50集电视剧《渴望》,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那时,《渴望》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都想找一个像慧芳(凯丽扮演)那样温柔善良的好媳妇阿。

时过20多年之后,电视剧《中国家庭》又进入了我们的家庭,虽然时代变迁,但家庭的“实质”没有改变,家庭的“好处”没有改变。这是一部21世纪的中国新《渴望》。

近日,看完BTV影视频道播放的这部长达30集的电视剧后,留给我的强烈感受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家”,正如歌词所言“有爱才有家”。

什么是爱?电视剧《中国家庭》告诉我们:夫妻之间的爱是携手共进的信任,相互支撑的呵护,宽以待人的包容,不弃不离的坚守。有了这个爱,家庭才能稳固,事业才能成功,子女才得以健康成长。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男女之间有两种情感,一种叫相濡以沫,另一种叫相忘于江湖。和能爱的人相濡以沫,和不能爱的人相忘于江湖。“原配”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走到一齐的人。一个女人一生中能够扮演很多主角,但只有一个主角永久属于女人,这个主角就是“母亲”。唯独这个主角是永恒的,其它主角如过眼烟云。

现实生活还告诉我们:爱,是不必喧嚣的,有时务必选取静默的付出,只有这样做,才贴近了爱的本质。爱,实质上是对生命的尊严的最高敬重。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爱,就不会是一个秀丽的世界。同样,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为别人付出过爱,无论他为自己创造过多少,都不会活出有好处有价值的人生。

日子是过出来的。过日子就是平平淡淡、粗茶淡饭,不需要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更不需要山盟海誓的宣言,它需要家庭每一个成员的默默付出,它更需要用信任、理解、宽容的心态去包容和尊重对方。

什么是家?电视剧《中国家庭(第一部)》也告诉我们:家是挡风遮雨的港湾,享受亲情的天地,放松情绪的园林,沟通感情的桥梁。家就是锅碗瓢勺、油盐酱醋、粗茶淡饭。一个家庭的中心是夫妻两个人的感情结晶——孩子。有了孩子才使家成为一个完整的家,家才有了自身的实质和事业。如果没有孩子,家至少是不完整的,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场有点过分认真的感情游戏。所以人们说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天使”,是连接夫妻情感的`纽带,是一个家庭融洽的粘合剂。

人生就是向前移动的画卷,而画卷的色彩和秀丽则取决于自己。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就是“家”的好处。

我们要感恩大千世界,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多彩的生活;我们要感谢天下所有的母亲,因为她付出的爱才使这个家变得五彩缤纷,母亲在,家就在。

篇4:有爱才有家——2011年家庭美德教育材料

她是一位好党员,对党无限忠诚,将人民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勤勤恳恳地坚守在乡镇福利院艰苦的工作岗位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她是一位民政好干部,爱岗敬业,视福利院如家,为大家舍小家,敬老如父母,爱孤胜子女,无怨无悔为福利院的孤寡残幼撑起一个温馨的大家。

她是一位福利院的好院长,呕心沥血,负重克难,将“只长草不长花”的陈旧农村福利院建设成花园般瓜果飘香、菜田繁盛的省级先进农村福利院。

——她就是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福利院原院长刘德芬。

3月16日、17日,以她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歌剧用大量的细节、悠扬婉转的曲调,讲述了刘德芬从事基层福利工作的23年里,用细心、耐心和爱心为孤寡老幼撑起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家。

这部歌剧,艺术地再现了23年里曾经发生的感天动地的一幕一幕——

刚上任的刘德芬面对福利院的孤寡老幼“我想有个温暖的家”的期盼,油然生出“你们也有亲情滋润在心田”的温情,毅然留下,成为老人和孩子们的依靠。

1998年特大洪水袭来,老人们不忍转移离开家园,刘德芬慨然发出“人若在,家就在”的深情呼唤,说服大家安全转移。

为了筹集舒悦的学费,刘德芬四处奔走。舒悦心疼妈妈而离家出走打工,寻觅途中,刘德芬怆然迸出“最怕无娘的孩子哀哀的哭”的至爱真情。

寒冷冬日的大雪中,刘德芬收留遗弃的.残疾婴儿时,含泪吟出“残缺的生命再弱小,也是世间命一条”的动情心声。

面对把自己误当为女儿的失忆老人的故去,刘德芬像送走所有离去的孤寡老人一样,饱蕴“天涯路远我送您,补我缺憾送亲妈”的人间至情。

刘德芬忙里忙外,赶回家中为小孙子过生日迟到了,不由愧疚地感动于“身不由己我停不下,多亏背后有这个家”的情感支撑。

被查出罹患绝症后,刘德芬在病房中动情咏叹“就只为那千金一诺,就只为那痴心一颗”“让亲情天上人间洒满心窝”表达对所挚爱的福利事业及所有亲人的深深眷恋。

…………

这部歌剧,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现场观众掌声阵阵,很多人潸然泪下,无不为刘德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

剧中刘德芬饰演者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丹丽认为,这部戏之所以打动观众,是因为它是真实的故事,来源于生活。

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乔佩娟说:“刘德芬真是了不起。我觉得写这样一个人来展现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展现我们当代人的精神,太需要了。”

为了宣传刘德芬的先进事迹,以她的事迹为原型,2014年公安县文化部门创作编排了歌剧《好人刘德芬》,巡回演出近百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2015年公安县又邀请省内外权威艺术家加盟,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创作编排了大型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经过精心打磨,2017年7月,被文化部列入2017年“中华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18年1月,该剧成功参演江苏省常州市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再次引起轰动。

民政部把组织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观看歌剧《有爱才有家》,学习刘德芬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主题教育的内容之一,安排800多名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观看了这次承载着更多情感和意义的演出。

“虽然刘德芬院长走了,但大家永远记得她、敬重她。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要学习她博大无私、一心为民爱民的情怀。”5年前,中国社会报记者陈华曾经采写刘德芬的故事,现场观看歌剧表演,让他觉得十分亲切和感动。

同样从事福利事业的郭秦阳认为,刘德芬的事迹通过歌剧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具感染力,更具教育意义。她说:“从刘德芬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党员的初心,体会到她对孤寡老人、残疾儿童发自肺腑的爱,看到她对民政的事业尽职尽责。不仅民政系统,全社会都应该学习她的精神。在以后养老服务工作中,我要学习刘院长的精神,不忘为民服务的初心。”

上一篇:大学生雷锋月学雷锋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给谁拆除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