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知识

2024-04-23

鼓乐知识(精选8篇)

篇1:鼓乐知识

鼓 乐 队 知 识

一.组织鼓乐队的意义

1.鼓乐队是对少先队员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鼓乐队训练很辛苦,能够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磨练意志,有利于儿童身体发育。在组织与训练鼓乐队队员的活动中,需要他们协同动作、相互配合,从而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守纪律的习惯。鼓乐队认真的演奏,能使少先队员产生一种庄严的自豪感,增加对组织、对生活的热爱。

2.鼓乐队可以使队员受到美的熏陶,陶冶美的情操。在少先队的集会上,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在星星火炬旗帜下,伴随着庄严的少先队鼓乐声行进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美感,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自然美的浩瀚无比的壮美!它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人们的影响特别强烈,能激发人的思想、情感,使之升华到一个崇高的境界,令人精神振奋、奋发向上,产生美好的情操。

3.鼓乐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增强节奏、韵律感,使少先队员增长音乐知识,发现和培养音乐人才。

二、鼓乐队的组成和规模 第一,各声部音量配比合理;

第二,队列编制整齐划一,在完成重大礼仪任务时,可按预定位置参加大方队演奏; 第三,便于各学校调队和设计花样队形。

少先队鼓乐队一般由五种乐器组成:大军鼓、小军鼓、大镲、小镲和号。有的大型鼓乐队还使用中镲。大军鼓,音响巨大,构成整个乐队演奏的骨架;小军鼓,音响密集,用以充填节奏;大、小镲与大、小军鼓同步,为鼓乐演奏添加辉煌的金属撞击音色;号担当全部旋律声部的演奏任务。

三、鼓乐队队员的选择

要选择学习刻苦、积极向上、身体健康、节奏感强的学生担任鼓乐队员。

1、鼓(镲)手:

(1)音乐感觉好,节奏反应敏锐;(2)身体好,没有生理缺陷,身高差不多;

(3)学习成绩一般以上;(4)大鼓大镲以体魄健壮的男同学为宜,小鼓以心灵手巧的女同学为宜。

2、号手:号手的条件和鼓乐队队员的条件大致相同,但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吹号时的肺活量需求较大,所以身体素质要好。一般以男生为主;

(2)队号的发音主要取于嘴唇的振动,所以,应尽可能地选择薄型嘴唇的同学;

(3)前牙齿是号的重要发音部位之一,因此,不应考虑那些门牙患有明显毛病(如掉牙、矫牙等)的同学。

3、指挥:

(1)演奏水平较高,聪明好学,乐感较强,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2)能迅速掌握所有乐器的一般演奏技巧。熟悉各声部分谱,并能掌握节奏;(3)对速度的控制,反应良好;(4)身体素质较好。

四、演奏姿势和练习方法

1、大鼓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演奏大鼓时将背带套在双肩,用小钩子挂在大鼓的铁环上,背带松紧适度,使行走时双腿不会碰到鼓身。自然立正站好,双脚分开了肩同宽,两眼平视看指挥;右手握鼓槌,左手扶住大鼓防止鼓身摇晃。

2、大镲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演奏大镲时左手托住一面镲,倾斜45°角,镲面朝右上方,左臂自然弯曲,将镲置于胸前。右手握另一面镲,镲面朝左下方,右臂挥动时由小臂带动大臂动作不能僵硬。双眼平视指挥。

3、小鼓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演奏大鼓时将背带从右臂和头上套过。斜挂在左肩然后背带上的小挂勾挂住鼓上的挂鼻儿。利用背带的松紧来调整小军鼓在胸前的高度。小鼓鼓面往右倾斜10至20度,高低以能使双臂自然弯曲、双手自然敲击为准。演奏时,双目平视前方,立正站好。左右手各持一根小鼓槌,双臂自然向外。略呈“八字”形。

4、小镲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演奏小镲时队员左、右手各持一面小镲,将镲放在胸前衣服第三个纽扣位置前方约20厘米处,左、右来回合击。练习时,要借用合击小镲时产生反弹力,使小镲演奏出活泼悦耳充满生机的音响效果。

5、号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号一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注意持号姿势的正确。口腔两侧肌肉的动作体会。当然,无论怎样咬两侧的肌肉都是咬不住的。你会发现咬的动作会使肌肉滑动,这就是吹奏时的正确口形。试吹号时采用一般的立正姿式,将号嘴放在嘴唇中央,上下各半的位置上。静止状态时,舌带在口中平放,舌尖自然舔住上牙尖。吹气时,将舌尖后拉,嘴厨“tu”音即可以使号成声。吹号时,一不要过分地用号嘴压迫唇部肌肉,二不要用气过猛并尽量保持喉头部位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样就可避免初学吹号时,容易产生的牙齿松动,头晕眼花,胸及咽喉部位疼痛等身体不适症状。

6、指挥的姿式:指挥站在乐队的前头,负责整个乐队的演奏组织工作。

不演奏时指挥右手持指挥棒,扛于右肩,大小臂夹角 90度,左手五指并拢,拇指按住食指第一关节,前后自然摆动。演奏时其主要的指挥姿式有:将指挥棒向上举至头上方4为全体队员拿好乐器;将指挥棒移至斜前方上45度为“各就各位”;将指挥棒移至正前方上450为“预备”;此时小军鼓手两手分执鼓棒置于鼓面,号手起号;指挥棒第一次向右斜下方下落时显示演奏速度,第二次垂直下落时起乐:乐曲进行到强拍时指挥棒上下跳动幅度较大,进行到弱拍时上下跳动的幅度较小;鼓乐演奏途中插入队号时,需在前一段鼓乐的倒数第四小节处左用做出相应套数的动作,整个演奏结束前四小节处重复前述的“预备”动作。前两小节处在空中划一圆圈并于最后一小节处下落,全体队员恢复演奏前的立正姿式。五.队列与步伐

(1)向左、右转:以左(右)脚为轴,向左(右)转 90 度,不能自由左转弯、右转弯。向后转时按向右转动要领向后转 180 度。队伍行进中不能倒退,横着走。

(2)踏步走:抬脚时,脚尖自然下垂,距地面约 10 公分,踏步速度每分钟 116 拍至 120 拍。

(3)走位时间:行进走位总时间以 3 至 5 分钟为宜,时间过短不能完成图形的调度,过长会给人以拖沓的感受。每个设计图形定位时间以 8 秒至 16 秒为宜,定位时间短,图形连续变换,看不出图形要点,定位时间长,视觉单调。

(4)鼓乐队列队的方法有多种、分为大型编队、中型编队、小型编队、横队、纵队、弧型编队、八字型编队、一字型编队等。行进走位原则为宁紧勿松,多方少圆,动作敏捷,速度稳定。

(5)整场演奏一般不超过 8 分钟,以 0 套为间奏曲,上下场可打 0 套间奏曲,也可以直接奏指定套曲。

篇2:鼓乐知识

各位评委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六节 《鼓乐铿锵》。我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流程七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说课标

《课标》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的艺术实践,感受和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了解其音乐内容和社会功能。

二、说教材:

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第六节。所教的内容为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以及基础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三、说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聆听《童谣》、《锦鸡出山》、《滚核桃》,想象乐曲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表现手法。

2、由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较难,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四、说学法

1、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采用阅读课本结合讨论作品的方法,老师小结和补充。

2、通过典型节奏型的练习,体验打击乐器表现出来的音响效果。

五、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锣鼓音乐,然后谈话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二)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1、从《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中选出部分锣鼓经进行师生互动。

[让学生对锣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2、视听《锦鸡出山》,之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情节,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实质表现了什么?(这个环节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3、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4、视听《滚核桃》,师生共同交流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乐曲的组成部分:头、身、尾三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这个环节也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5、根据《滚核桃》总结出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鼓吹乐”,又称“鼓乐”。

6、视听乐曲《童谣》:

(1)先熟悉音乐主题并练习口噙子数板的节奏。

(2)带问题聆听乐曲《童谣》,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它们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3)根据乐曲《童谣》总结出一种以吹管乐曲为主,打击乐曲为辅的一个类别“吹歌”。

7、老师引导学生对《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三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进行归纳。

[以上2、3、4、5、6、7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1小题)

1、先让学生熟悉节奏谱。(可以师生互动)

2、分组或自由组合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3、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尽可能多一些鼓励)

篇3:浅谈晋南鼓乐

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 产生于新绛县, 绛州鼓乐以花敲干打著称, 利用鼓的各个部位以及鼓槌, 鼓架的最佳声音进行演奏。

花敲鼓又名花腔鼓, 因在演奏中只有鼓、板两类乐器, 俗称干鼓, 是新绛的鼓乐独有特色, 花敲鼓的乐器其中共有28件, 其中24面多面形制不同的鼓代表24节气, 两幅夹板象征牛、虎、两幅梆子象征狮子、麒麟。花敲鼓在绛州鼓乐中最具特色, 它的敲奏技法有:抽鼓皮、蹭鼓面、碰鼓架、击鼓边、磕鼓环、敲鼓边、槌相打、捶相挑、单槌滚等十几种形式 (夹板是拍板的俗称, 花敲鼓打用拍板、梆子打节拍, 充分利用鼓的不同部位以及鼓槌、鼓架的声音进形演奏) 而这些技法也构成了绛州鼓乐特有的地方色彩, 他的代表作有《秦王点兵》《滚核桃》《老虎磨牙》《牛斗虎》《老鼠娶亲》《杨门女将》等。

《秦王点兵》是在《秦王破阵乐》的基础上、融合了《花敲鼓》、《老虎磨牙》等鼓种的优秀曲牌成分创作而成。全曲包括引子、鼓边段、鼓心段、锣鼓段、华彩段、尾声段六部分。采用独奏、合奏、对奏、干敲、花打;快、中、慢、速度的变化, 拍子的拉长等缩短, 华彩乐段的出现等不同演奏手法, 使民间锣鼓乐表演形式跃上了新的高度。

《滚核桃》是绛州鼓乐的典范之作。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 在自家房顶上、场院里晾晒核桃的情景。整首乐曲由头、身、尾三个部分组成。“头”为散板、兼有引子的性质。演奏时, 十名鼓手先合奏, 而后轮流滚奏鼓梆, 渲染晾晒核桃的场景。“身”为乐曲为主体部分, 此部分节拍鲜明:为四分之四、四分之三、四分之二拍, 演奏采用合奏的形式。其演奏技法复杂多变:有敲击鼓梆、鼓面, 双手交叉敲击鼓梆, 单手滚奏等多种技法。由于演奏技法和敲击部位的不同, 所造成的音响和音色也不同, 从而使音乐情绪复杂多变。既表现晾晒核桃时的动作与心情, 又模拟了晾晒核桃时的不同声音, 同时表现了丰收后的欢乐心情。“尾”与头呼应, 也是散板。但节奏松弛自然, 表现劳动后的闲适与愉悦心情。

《老鼠娶亲》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相传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 是老鼠嫁女的日子, 鼓乐通过多变的演奏技法, 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小老鼠趁着月黑风高, 蹑手蹑脚、悄然出洞, 一路簇拥着大花轿, 兴高采烈、活蹦乱跳, 正为迎娶送嫁欣喜若狂, 突然扑来了一只大花猫而仓惶逃窜的情景。整个乐曲灵动欢快, 演奏惟妙惟肖,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这一民俗情景。

二、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主要分布在晋南地区, 尤以临汾地区流传最广, 因其鼓声如春雷, 锣声响亮, 钹声清脆, 故称威风锣鼓。临汾境内的霍州威风锣鼓被称为“华夏第一鼓”。

威风锣鼓是由鼓、锣、铙、镲、四件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传统打击乐形式, 其中鼓为指挥、锣为主奏、铙和镲自成两个不同的声部, 交替对奏。威风锣鼓的曲牌俗称“锣鼓经”, 既有独立章节, 又有套曲形式。套曲由“帽头、主体、收尾”三部分组成。节奏、句法以进行曲式为主。曲牌名多来源与战争场面。如:单刀赴会、四面埋伏、七擒孟获、八面威风等。威风锣鼓演奏时, 可达数百人摆开架势, 表演时随鼓点节奏变化, 做各种舞姿, 加上鼓花、锣花、铙花和捶腕上彩带装饰形成的花纹, 整个场面既庄重又浪漫, 颇具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威风锣鼓始于尧舜时期, 历经变迁, 长盛不衰。它的表演特点可概括为:场景宏大、阵容威武、激情感人、旋律优美, 使人的情感为之震撼。它将音乐节奏、民间舞蹈、表演技巧融为一体。表演时, 排序列队, 象威武的将士即将出征, 锣鼓齐鸣时又如万马奔腾, 摄人心魂, 加上表演者彪悍的身姿, 豪放的风格, 生动地再现了北方汉子豪迈奔放的个性。间接反映了北方汉民族的理想追求。

威风锣鼓有两种表现形式:

垮鼓表演:鼓手在身前垮一面圆形大鼓, 双手击打进行表演。表演时讲究造型和阵容的变化, 主要用于场地表演。

架子鼓表演, 主要是适用于行进时表演, 队形变化很小。

三、翼城花鼓

翼城花鼓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是山西鼓类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它的节奏欢快、动作粗犷、情绪热烈。表演技巧娴熟, 形态憨厚朴实, 变化巧妙自然, 而这些表演形式都以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沉淀于花鼓的击打技巧中, 被当地的百姓不断加以传承和创新, 翼城因此被称为“花鼓之乡”。

翼城花鼓在当地被称为“打花鼓”, “花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有人根据鼓的外形和装饰的不同把鼓叫做“花鼓”;有人则根据花哨的鼓点而得名“花鼓”;也有的人认为参与表演的“女苗子”很好看, 因此得名“花鼓”。但几种说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翼城花鼓的独特之处。

花鼓表演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一人多鼓表演, 即表演者在头、肩、胸、腰、后背、腿、脚等部位系鼓进行原地表演, 观众只看见表演者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飞舞缠绕, 身体左右旋转, 扭腰甩膀, 踢腿跺脚, 而鼓声始终绵绵不断, 这种表演方式被形象的称为“满天星斗”。花鼓的另一种表演方式是将鼓斜挎于腰部, 手腕与手臂转动速度与腰鼓打法相似。花鼓的表演形式以场地表演为主。

四、洪洞金鼓乐

洪洞金鼓乐俗称“金鼓子”。出自春秋时晋国音乐大师师旷之手。这种鼓乐以鼓、唢呐为主奏乐器, 集吹奏、敲击、舞蹈于一体是民间礼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表演形式。它的表演可分为文武场。文场以唢呐领奏, 其他乐器伴奏, 辅助乐器有二胡、笛子、扬琴等, 现又增加了电子琴。武场以鼓为主, 辅助乐器有锣、镲、梆子等、表演曲目多为地方小调, 洪洞道情等。

金鼓乐现有十多种敲奏技法:击鼓面、打鼓边、滚鼓边、扫鼓边、单槌滚、槌相打、双槌滚击等技法。其中老虎磕牙, 鸭子拌嘴等形式为金鼓于技法的代表。

老虎磕牙以鼓面、鼓边、鼓梆相结合, 用双槌轮或点鼓边、鼓帮完成艺术形象。鸭子拌嘴则是利用镲的明亮音色, 形成欢快的节奏感, 利用音的高低强弱演绎鸭子扑食、争食、分食、游戏等活动情景。

代表作《五虎爬山》是在传统曲目《五鼓穿心》、《五福捧寿》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是金鼓乐的灵魂曲目, 它完整的展现了洪洞金鼓乐的全部艺术特色与特点, 并将各种技法用于曲中, 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可即兴发挥。因此看过五虎爬山的表演, 就看到了洪洞金鼓乐的全部。

《五虎爬山》分虎嘻、虎跃、虎猎、虎归四部分。五虎分别是指五个击鼓手, 身穿虎衣, 分别扮演虎妈妈领着四个小老虎, 打闹嬉戏、翻山越林、搜捕猎食的表演过程。虎嘻表现虎妈妈出洞探视, 四只小老虎随后追逐打闹着出洞的情景。虎跃表现老虎穿林跃间、攀坡登崖寻找猎物的情景。虎猎表现老虎发现、追捕猎物以及全家共享没事的过程。虎规则展现了老虎归山前的欢乐心情和欢腾景象。中间的大平鼓为领奏, 四个中平鼓齐奏, 唢呐、锣、镲等乐器伴奏。乐曲气势磅礴, 格调清新, 舞姿粗犷, 显示了浓厚的洪洞地方特色。充分展现了金鼓乐在人民生活中的社会地位和欣赏价值。

愿晋南鼓乐这支技艺术奇葩, 在中华文化宝库中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彩。

摘要:锣鼓音乐音色丰富, 节奏性强, 擅长表现热烈活泼的生活场景。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山西鼓乐的种类繁多, 特别是悠久的晋南鼓乐, 扎根于民间, 以优美的曲牌深受大众喜爱。是广大民众生活、礼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如:绛州鼓乐、丁陶鼉鼓、万荣软槌鼓、曲沃拨浪鼓、稷山高台花鼓等。现主要介绍几种耳熟能详的晋南鼓乐及其代表作, 让我们一起去品味不一样的晋南鼓乐。

篇4:鼓乐板眼作大声

要有自己的文化

落座之后,他显然很快就寻找到了谈话的头绪,因为涉及文化的问题的确很空泛,但吴院长出口的第一句就是有关文化的自主性的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思考了很久。他说,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能够代表着这个国家和民族主流文化,那样这个民族才能够真正地立起来,比如法兰西文化的考究、英格兰文化的端庄、德意志文化的理性、中国文化的儒雅,这些民族的文化特征就是他们的立世之本,他反问道:“一个民族失去了这个本,那他是什么?”

这个问题当然是不置可否的。然而,他不无忧虑地表示,我们的文化之本在当今市场条件下是否越来越模糊了,娱乐至上搞笑至上的理念正在疯狂地污染着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资源。然而,中国的京剧艺术却在国外受到相当的重视,这种现象说明人家认可的是他代表的是中国的精神,中国的文化特性。如他所言,社会的道义就是主体文化的晴雨表。大量的事实说明极度的重商主义极大地摧残着中国优秀文化的核心,毫无疑问,这个文化核心的偏离必然是通过社会道德的缺失体现出来的。

透明的窗玻璃后面就是城市的天空,北京多雨闷热的夏季一直是灰蒙蒙的。看得出,说到道德的问题他的神情迸溢出激情来,对着外面的天空俨然是一个准备出征的战士,构筑国人的主体文化意识是至关紧要的事情,搞好自己的分内事就是在回归主体文化的建设中作硬功。

在日本一部描写《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戏两个月连演67场每场爆满,说明了什么,说明日本人是在从戏里传递的信息吸收中国优秀的文化营养;说明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敬重。然而,在京剧艺术的故乡却遭到了人们的冷遇,无论如何,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所以从他时而凝重眉宇间感受到了他的使命意识。

他进一步阐释了他的观点,必须复兴优秀的中华文化,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都说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这个文明怎样继承和发扬光大,文化的主体一直在延续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所以,文化主体的氛围能够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这样也就是所说的文化回归。他话题一转,马上表示,作为京剧院院长扎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让京剧艺术承载的民族精神更广泛的传播,在回归中国主体文化的巨大工程中添砖加瓦。从他的谈话中你很快就能触摸到京剧艺术直接承载的中华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如果将所有的戏码连接起来,那简直就是一道中华历史的连环画卷。

营造一个根据地

吴院长面目清瘦,一双明眸闪烁出后面的营造者的人格。看到他信心十足的样子,我有意识挑出了有关京剧不景气的话题,看看作为中国京剧龙头的掌班有什么高算。他没有回避这个事实,肯定这是一个现实,依据这个现实他首先设问并回答了这个问题,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你不能不问一问原因,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市场转型初期,一方面是社会要求演出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演出单位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的滞后,使之没有在改革的初期很好的接轨,现在当然还要补上这一课。 对于中国京剧院的改革,吴院长有自己的长远规划。国家为了扶持京剧艺术的发展,中国京剧院被特别保护起来,因而,如何利用中国京剧龙头的位置,发展这一国粹艺术,一定要有一个清楚的定位。于是,他这个掌班决心在面对媚俗演出大行其道的市场上打上一颗钉子、建立一个根据地,然后逐渐扩展自己的地盘,扩大京剧的影响,他戏称“这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吧。”将中国京剧院历史留下来的资源优势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使之成为科研、创新、实验、扩展的基地,不断的向全国的演出市场输送“血液”。攒指而列,背倚北京浓郁的文化基础,档案资源加雄厚科研人才资源,不管是从曲目、剧本、舞台、唱腔、武打等都有实力推出、打造优秀的剧目,加上三个演出团的市场出击,这就是根据地的活力。一个是产品的精良,一个是市场的扩展。这是两个有力的拳头。中国京剧院正在有条不紊地磨练这双拳头,营造这爿根据地。仰视坐落在平安大道上的这桩紫红色的中国京剧院的大楼就颇有意味,现代化的包装和着里面京韵古调既有云移舒展看阴晴的品味。

坚持出新才有活力

传统艺术的保留与发展一直存在两种观点的争论,有人认为只有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才能反映传统艺术的存在。当然,另一种观点就是不断的求新以发展的态度对待传统艺术。吴江认为,保护与发展传统艺术实际上一直是一个变的过程,只有求新才能够提到发展,这是一个辩证关系,在变化的历史过程中,京剧的核心部分自然的保留下来,因而,由于随时代的变化而求新使之有了生命的活力。很多外人以为京剧的市场不好是不求变化带来的,吴院长用事实澄清了这个看法,从徽班进京,喜、富连城社科班的建立到新中国成立系统的戏曲学校,京剧艺术不管从规模还是表演形式一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曲调上它既有继承汉剧曲调的特点,也吸收了徽调和四陕曲调的板式特点。从原始的站立式演唱到完整的舞台形式,道具、服装、置景、舞台效果、乐队等臻于完善的京剧艺术形式一直是在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变化的。他反对将京剧艺术博物馆化,那样的态度只能使京剧艺术窒息而亡。回顾京剧艺术的发展不管是从表现形式还是表现内容一直随时代的脉搏完善和充实。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巧妙的演进就是时代催生出来的结果。她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欣赏资源。求新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吴先生清楚地画了一张路线图;以市场为导向用过硬的艺术占领市场。如何产生过硬的艺术、求新的艺术,无疑这个科研试验基地就是酝酿求新、过硬艺术的母细胞。他特别提醒,以市场为导向决不是以牺牲严谨的艺术核心向时尚靠拢。因为那是危险的,将牺牲京剧艺术的主体。他相信,人们终将认识到京剧的魅力。

信心来自实力

与吴院长的接触给人的印象就是他很忙,在办公室几乎找不到他的身影。他是搞戏的出身,排演场上的每一个招式他都要把关;他是京剧院的“管家”,连离退休的人员加演职员一千多号人的口粮要从咚咚作响的家伙点里敲出来;他是京剧艺术改革的推动者,紧盯着剧场和市场。看到他不住地吸烟,我忍不住提醒他注意自己的健康,然而,对于自己他一笑而过,他不知疲倦的泡在工作上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信念——打造一支实力过硬的演出队伍,打造国家剧院的品牌。随着一大批老艺术家的退出,京剧舞台出现了更多的年轻人。磨练这支年轻的队伍懈殆不得,他要四处奔波多联系演出,现在光是北京市场每月的定点演出就占了他们演出任务的50%。现在光演出收入几乎占到预算的一半,由原来的年不到100万收入越增到700多万。他自豪地表示,问问演职员他们原来的演出待遇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收入的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大家的工作条件。记得我认识的一位演出团长以前向我讲过他是怎样在外地演出时节衣缩食的经历。他反复地叮嘱年轻的演员要耐下心来夯实自己的功夫才有光明的前途。他向我透露一个计划,除了每年要新排二三个大戏还要利用将要建立起来的演出基地——梅兰芳大剧院,加大演出力度争取年出演300场,从而培育出雄厚的受众环境。

当我们行走在二环路车公庄段一幢豪华的演出大楼正在紧张的收尾,这就是“梅兰芳大剧院”。在不远处中国京剧院的那座暗红色的大楼与之毗邻,这个根据地将要蓄发的文化能量显而易见,一聊起这两座建筑,老吴就眉飞色舞,这是他关照成长的两个孩子,他说还有一个孩子更令他倾心,那就是京剧。

未来属于真正的艺术

面对消费文化的垄断环境,吴江以达观的态度踱之,他坚持认为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京剧艺术诞生200年不管世事如何变化,连绵不绝、蓬蓬勃勃到今天这样完善就是有力的明证。是的,如老吴所言:好莱坞大片培育不出莫扎特和达·芬奇来,真正的大师要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里溢出。

篇5:鼓乐铿锵教案

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崔传青

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打溜子”与“鼓吹乐”两首清锣鼓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初步掌握绛洲大鼓和打溜子的打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代表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等音乐要素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音乐的多元与大同,培养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兴趣。教学重点:绛州鼓和打溜子钹的基本演奏技法 教学难点:关注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

组织教学

一、导入:视频导入(课件播放鼓乐视频)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由红罂粟女子鼓乐团演奏的《中国龙》,乐曲通过变化丰富的灯光、振奋人心的鼓声为我们展现了蒸蒸日上的、闪闪发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龙的形象。这是一首中国现代鼓乐。说到中国鼓乐,它的历史非常悠久。鼓是最能表现激动热烈场面的打击乐器之一。在中国鼓乐当中,山西绛州大鼓是最具有表现力的。(出示绛州大鼓图片)

二、新授

1.绛州鼓乐《滚核桃》。

说到绛州鼓乐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了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破点兵》因此这个绛州鼓就成为山西当地的民间文化之一而名扬天下。绛州大鼓,鼓下有架,鼓后有夹板。夹板的作用是用来为鼓打基本拍的演奏者用各种演奏技法去表现乐曲。在绛州大鼓中有这样一首乐曲叫《滚核桃》。是最具代表性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听一下这首《滚核桃》,注意观察这段视频中鼓的演奏技法。等会我请同学们上来演示一下你所观察到的。(1)观看视频 这是由绛州当地老百姓自发组织的一个农民鼓乐团,她们演奏的非常棒。就演奏技法来说我觉得《滚核桃》要比《中国龙》精彩的多。刚才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很多同学都认真看了。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出示幻灯片(绛州大鼓几种演奏技法)(2).体验、感受绛州大鼓的演奏技法。

老师总结了绛州大鼓的几种演奏技法 ① 双手敲击鼓面 ② 敲击鼓梆 ③ 双手交替敲击鼓梆 ④ 闷击 ⑤ 双手交替敲击鼓槌 ⑥ 刮击鼓梆(介绍核桃滚落在地面上的声音)⑦ 单手滚奏

学生依次敲击,教师加以指导。

(3)介绍《滚核桃》结构并通过体验节奏、速度、力度变化感受其特点。一种演奏技法就能表现一种乐思,可见演奏技法整个民族打击乐器中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滚核桃》中除了演奏技法还有一个是非常有特点的,就是它的结构。

滚核桃的结构分为头身尾三部分。(出示幻灯片)《滚核桃》结构 头——身——尾

头:先听一边。问学生这段鼓乐有什么特点?速度、力度?

速度先慢再快,再由快到慢。力度上渐强再减弱。学生双手击掌打一遍 身:骨干节奏 ⅩⅩ

Ⅹ ⅩⅩ Ⅹ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与其再次的欣赏一边《滚核桃》不如我们自己来段袖珍版的《滚核桃》,“头”尾部用跺脚来变现核桃滚落的声音会比较像一些,“身”部用手击掌。骨干节奏打四遍,由慢到快。最后尾部再用跺脚来表示。学生练习。

2.音乐常识之一——民族器乐分类 刚才我们欣赏了民族器乐中的鼓乐,同学们还了解民族器乐中还有那些乐器呢?学生回答

出示幻灯片 民族器乐的分类 拉弦乐器

弹拨乐器 吹管乐器 打击乐器

3.湖南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

① 介绍打溜子

今天我们除了学习鼓乐之外,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少数民族湖南土家族。出示土家族幻灯片。土家族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湖南的土家族的居民更是把玩乐器打高手,他们仅用两个锣两个钹,采用了丰富多变的演奏技巧,就可以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许多劳动场面和动物形象。(出示幻灯片打溜子图片)打溜子是由四件乐器组成,马锣、大锣、头钹、二钹。打溜子通常在婚礼、农民丰收等喜庆的场面演奏。

② 听赏《锦鸡出山》 ③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打溜子的经典作品《锦鸡出山》。锦鸡出山说的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春意盎然的下午,一群锦鸡在首领的带领下出来觅食。走着走着它们都感到又些累了,这时突然发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锦鸡们都争先恐后的去喝水。这是小溪边蹲着一只狐狸,正在用垂涎的目光看着锦鸡。接下来就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发生了什么呢?同学们听,然后给我讲。

放音乐众御顽敌一段 请同学来说一说

教师示范乐曲片段引导学生想象情景

同学们有谁注意到老师的打法了吗?请学生上来演示 ④总结打溜子演奏技法

闷打

亮打

侧打

刮边

揉打 在《锦鸡出山》中除了刚才我们欣赏的众御顽敌这一段中丰富的演奏技法之外,乐曲中还蕴含着一种音乐创作手法。比如这段《山间春色》节奏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ⅹ |ⅹⅹ ⅹ | ⅹⅹ ⅹ | ⅹⅹ ⅹ | ⅹ ⅹ

我们来打打看,看看有什么特点没有?教师打一遍学生跟打。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打手,一组打桌子。两组交替打节奏 问:这组节奏有什么特点?上下句节奏一样,节奏越来越简化直到最后只有一拍 ⑤.介绍螺蛳结顶创作手法。

所谓螺蛳结顶是指将原有的乐句逐步紧缩,直至最后形成简洁的顶端。刚才我们听了《锦鸡出山》两个段落,现在完整的听一遍,当听到熟悉的节奏时跟着音乐打。(出示结构图)听音乐。

4.介绍清锣鼓和鼓吹乐概念

我们今天听了两首乐曲,这两首乐曲都是属于清锣鼓。什么是清锣鼓呢?在民间把纯打击乐曲称之为清锣鼓。清锣鼓又是鼓吹乐的一种。鼓吹乐有哪些呢? 鼓吹乐指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

三、课堂小结

篇6:《鼓乐铿锵》教案

《鼓乐铿锵》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本课选取了“鼓吹乐”与“吹歌”两首乐曲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器乐,由于小学初中阶段对打击乐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本课倾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鉴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一)聆听《滚核桃》、《童谣》及《龙腾虎跃》,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清锣鼓”“鼓吹乐”及“吹歌”的概念,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书中给出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四)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

聆听《滚核桃》、《童谣》及《龙腾虎跃》三首作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了解其创作手法及所表现的音乐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把握节奏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击乐的演奏方法。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教学方法及策略: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滚核桃》中的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口噙子数板等。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教学内容:

1、《勇往直前》片段

2、《龙腾虎跃》

3、《滚核桃》

4、《童谣》

教学准备:

录音机、光盘、磁带、鼓、碰铃等打击乐器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听《勇往直前》片段,思考:刚才我们聆听到的这段热情洋溢的音乐,是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

2、学生活动,回答提问(打击乐、鼓乐)

3、教师归纳并提问:

这是,中国女子十二乐坊的作品《勇往直前》。中国民间器乐历史悠久,演奏形式丰富多样、特点鲜明,合奏、重奏形式分为四大类型,是哪四类?分别有哪些特点?(书中第40页)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①、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情活泼的生活场景。

②、弦索乐:文雅抒情、优美质朴,适合室内演奏。

③、丝竹乐:细致轻快、多表现活泼愉悦的情绪。

④、吹打乐:风格粗犷,适合在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5、教师总结:我国浩瀚的民族器乐曲中有很多丰富的民间器乐曲,除了娱乐性,民间器乐多用于婚丧嫁娶、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还与古代的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其中锣鼓乐又分为“鼓吹乐”和“吹打乐”两种。在民间将纯打击乐合奏称作“清锣鼓”。下面我们就来聆听一首“清锣鼓”。

二、听赏体验《滚核桃》:

1、乐曲简介: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设立绛州鼓,并下令创作乐曲“秦王阔点兵”,从此绛州鼓乐被誉为天下第一鼓而扬名天下。成为山西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化之一,并被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奏时用十面各种形制的鼓和十名鼓手现场表演,因而不仅好听,而且十分好看。下面我们一起聆听一首山西绛州的民族鼓乐《滚核桃》。秋天,核桃熟了,在黄土高原晋南一带的农民将其沤烂脱皮,晾晒于房瓦之上,干透之后随风沿屋瓦滚落而下,坠地有声。这首乐曲分为头、身、尾三部分,表现手法有敲击鼓梆、鼓面;闷击鼓面、交替敲击鼓棰和鼓梆、单手滚奏等。并用“花敲”击法,不断变换鼓面鼓梆和鼓棰之音色,生动地模拟了这一特定的生活场景。

2、设问:(结合46页拓展与探究2)

听前考虑一个问题:乐曲中哪段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的生活原型?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提问。

4、教师归纳:

①、头,十名鼓手轮流演奏鼓梆,渲染出晾晒核桃的生活场景。

②、身,十名鼓手采用合奏的形式表现了农民晾晒核桃时的动作和心情,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各种响声,从而唯妙唯肖的表现了丰收后的一派欢乐景象。

③、尾,节奏松弛下来,表现了人们休息后的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三、吹打乐赏析:

1、音乐知识学习:

前面我们欣赏了两首清锣鼓的演奏,下面来了解一下鼓吹乐中的一种音乐形式----“吹歌”。找个同学来说说什么是“吹歌”?

2、学生回答(吹歌是是鼓吹乐的一个类别,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之以打击乐器。因演奏曲目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所以有吹歌的名称。)

3、乐曲简介:

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童谣》。(讲述乐器演奏姓名的故事,从而导入作品)这首作品中有一段数板,是北京当地的儿歌叫做《打花巴掌》。

4、学生诵读口噙子数板。(引导学生模仿北京方言口语,例:正月儿正,闹花儿灯,土豆儿萝卜等)

(数板:打花巴掌呔,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打花巴掌呔,二月二,老太太要吃白糖棍儿;打花巴掌呔,三月三,老太太爱逛万寿山;打花巴掌呔,四月四,老太太爱逛白塔寺;打花巴掌呔,五月五,老头儿爱吃大白薯;打花巴掌呔,六月六,土豆萝卜烧牛肉;打花巴掌呔,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

5、带问题聆听乐曲:(结合46页拓展与探究3)

①、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②、乐曲中最能表现生活情趣的手法是什么?用什么表现的?

③、乐曲所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6、学生活动,回答问题,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①、乐曲的音乐主题有一个,在乐曲中出现八次(学唱音乐主题)

②、乐曲中最能表现生活情趣的手法是口噙子数板,管子在其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③、乐曲表现了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

四、听赏乐曲《龙腾虎跃》

1、设问:

①、这首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形式?

②、有哪些乐器演奏?

③、乐曲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2、聆听乐曲片断

3、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提问,教师引导学生。

4、教师归纳:《龙腾虎跃》——以山西民间器乐曲牌《撩单子》的音调为主要素材进行改变创作的一首锣鼓乐作品。乐曲表现了在盛大节日中,人民群众那种欢腾、热烈、生气勃勃的情绪。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歌颂了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龙虎精神,并有无限的创造力。

五、节奏练习:(结合47页拓展与探究4)

1、教节奏。

2、一起打击基本节奏。

3、分组合作,打击乐合奏。

4、根据《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打击出各种动物的形象。

(例如运动员:兔子和乌龟;起点裁判员;终点裁判员;发令员等动物。)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课的内容,我们认识了解了民间器乐的风格特点,十分贴近人

们的生活,反映着人们的生活,从而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篇7:鼓乐队计划

鼓 乐 队 兴 趣 小 组 活 动 计 划

梁智锋

2015年9月

龙湖学校鼓乐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少年鼓号队是少先队礼仪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少先队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培养少先队员的群体意识,增加集体主义荣誉感。鼓号队的精彩表演,能体现少先队独有的特色,能扩大少先队的声势。参加鼓号队的队员,展示出他们的朝气勃勃、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少年鼓号队能推进少先队组织的基础建设,提高少先队礼仪活动的整体水平,将成为少先队开展活动、实施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和组织纪律训练的有效载体。

二、训练目的:

少先队鼓号队是统一光荣的集体,六年级的学习任务加重,鼓号队的培养目标转入新一届四年级、五年级学生身上。继续发展我校鼓号队队员,完成鼓号队新队员的培养目标。能代表学校、代表少先队争得荣誉。针对我校鼓号队的这一长期发展问题,为更好的进行鼓号队生源梯队形的替换,现就训练时间及地点与学生名单与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协调。我少先队将面向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学生进行培训。

三、鼓号队简介:

校鼓号队是从三到五年级的队员中挑选出来的,个个精神抖擞,仪态端正。目前,有指挥1人,大鼓手2人,小号手6人,小鼓手4人,他们是被称为校园中最“先声夺人”的一支队伍。

四、演奏曲目要求

1、定时训练。训练的内容有:节奏的讲解、队列队形的训练、演奏表情的练习等。训练时,必须注意训练内容的联系,不能盲目的去练习,要注意各种乐器的谐调发音。每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练习。不过要注意号手每次训练不能超过半小时,以保护学生的嗓子。

2、讲悟结合。指导老师讲解乐理要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谱子和鼓点节奏知识必须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具体的音乐情景,通过一些音乐表演和音乐游戏来获取知识。如我讲解1拍、2拍、半拍鼓点时,分别叫学生模仿大象走路,咚、咚(×

×),狮子吼叫,吼(×

-),小鸟的叫声,叽叽,叽叽(××

××),再让学生用乐器敲打出节奏,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这三种鼓点地演奏。

3、示范规范。要求演奏的各种乐器,指导教师必须都能熟练,这样才能给学生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如果教师不会演奏,专门讲理论的东西,学生还是得不到要领的。作为一名鼓号队指导教师,学好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实践。指导教师最好在指导之前,把曲谱多练几遍,做到心中有数。

4、组织有续。训练鼓号队时,鼓和号应该经过“分”“合”的训练过程。“分”,把鼓和号分开来练习,避免相互的干扰而影响训练,但指导教师要注意有续组织进行;分别训练好了号和鼓,又要把鼓和号合起来练习,做到各种乐器演奏的和谐统一。

5、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在练习过程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善于在失败中找到自己的缺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这时,队员们会出现意志消除、灰心丧气的情绪。指导教师更应该认真分析,认真总结,更要给队员鼓气,使队员从失败中重新树立信心。使他们加紧练习,进一步把基本功打扎实,直指下次的成功训练演出。

五、实施措施:

1、与学校领导﹑各班班主任协调沟通,争取支持与帮助;

2、召开相关人员(训练老师、鼓号队队员)会议,引起重视;

3、制定奖罚制度,以班级量化评比为到位保障,以评优评先为动力源泉。

六、注意事项:

1、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有病有事要向老师请假。组长每天进行点名,并做好出勤记载。

2、爱护乐器,做到轻拿轻放,训练结束后放于指定位置。

3、认真训练,不开小差,不懂的地方虚心请教。

少年鼓号队的组织、指导与训练工作是繁重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必须在讲求方法的基础上不断苦练,一遍,两遍,三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不断地、刻苦地练习,鼓号队才能获得极大的成功。

梁智锋

篇8:辽南鼓乐艺术特征分析

一、表现手段呈现多样化

辽南在地域上主要指的是辽宁的南部。辽宁是一个濒临海洋的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石油的城市。近几年来,辽宁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这个城市虽然地处我国的东北部,但却给人一种南方城市的气息。这个城市看上去非常的现代化,但却有着2400年的历史,辽南的鼓乐就是随着辽宁的悠久文化发展起来的。首先鼓乐,不同于其他的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是因为它的表现手段。鼓乐虽然称之为鼓乐,并不是因为它在演奏中只使用鼓这种乐器,恰恰相反,鼓乐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是运用多种乐器的,只不过在演奏的过程中,全程以鼓作为主要乐器进行演奏。一首完整的鼓乐,在演奏的过程中至少需要运用三种乐器,比如唢呐,笙等,其他的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也广泛的使用着,就比如鼓和锣。一首完整的鼓乐作品是需要打击乐与吹管乐结合起来的。辽南的鼓乐是辽宁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在发展的早期,它主要应用于婚丧嫁娶。辽南的鼓乐虽然只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但它却是非常复杂的,首先不同乐器的参演,使得鼓乐给人的整体感觉不同,其次,同一乐器参演,随着音调的高低,节奏的变化,给人带来的感受也不同。所以说,辽南鼓乐的表现手段多样化,也正是因为辽南鼓乐的表现手段多样化,所以这门艺术才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且在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具有活力。

二、表现内容繁多

内容,是艺术表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艺术对人的影响主要就在表现内容上。其实,这与我们平时看影视剧相类似,我们在看影视剧的过程中,我们所关注的不是影视剧的名字,也不是影视剧的特效手段如何,而更注重它内容与情节的设置上。鼓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也不例外。辽南的鼓乐艺术是在发展中形成起来的,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可供选择的内容非常丰富。辽南的鼓乐艺术即使是按照流传下来的门类看,都非常的齐全,比如,汉曲、大小牌子曲等。在有着悠久鼓乐历史的辽宁,人们从小就受鼓乐的影响,因此,在辽宁的这片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的土地上,出现了很多鼓乐的艺术家,他们有的是进行家族鼓乐的传承,有的是因为热爱鼓乐这么艺术形式。传统上的辽南鼓乐主要用于婚丧嫁娶,鼓乐演奏者会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选择的,比如在进行丧事的过程中,多数才采用“大哨”和锣板曲,这些曲子节奏较慢,在进行喜事的过程中采用大牌子曲。辽南鼓乐内容的选择上有非常大的空间。随着,如今,的改革开放,高科技的手段日益普及,各种艺术形式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辽南的鼓乐也在新的形式下,对其他艺术进行过滤,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辽南鼓乐的表现内容。

三、表现情感夸张化

情感,是艺术中必不可少的。艺术的创作总是以情感为基础,艺术的创作者只有在生活中有了情感感受,才能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同样的艺术作品也只有富有情感的解读才能更有意义。辽南的鼓乐艺术也是如此,鼓乐的创作者们已经很清楚的认识到情感对于鼓乐艺术的重要性,所以鼓乐的曲调一般浮动比较大,鼓乐的内部段落比较清晰,这样听众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鼓乐中的情感变化。辽南的鼓乐在进行情感的表达上,主要运用夸张的手段,也正是因为鼓乐艺术一直在乐曲的情感上进行夸张的演绎,所以,鼓乐乐曲的感染力都非常的强。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婚丧嫁娶中一直选择这种艺术样式。在丧事上,演奏鼓乐。可以增加人们的哀伤之情,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在喜事上,选择鼓乐进行演绎,传递给所有人一种喜悦愉快的信号,使所有人都处在喜庆热闹的环境中。辽南的鼓乐艺术在辽宁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也在发展中不断丰富新的内容,成为当地人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我们今天所听到的秧歌曲就是鼓乐艺术的一部分,辽南的鼓乐艺术在发展中越来越成熟,丰富了我们的艺术样式。

四、结语

上一篇:为初中撑一支长篙作文下一篇:合建房屋产权分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