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妈妈的三个孩子作文

2024-04-12

木妈妈的三个孩子作文(精选14篇)

篇1:木妈妈的三个孩子作文

妈妈有了第三个孩子,才一个多月大,我给它取了个艺名,叫“小菲”。

妈妈很疼爱它,总是把它抱起来,哄它玩。每餐都按时给它好吃的。小菲很听话,每顿饭都吃得干干净净。小菲总是缠在妈妈身边,有时候,小菲还打滚,表演节目,撒娇呢。它特爱舔脚或舔手。它很调皮,老爱抓老爸的裤脚。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它。

刚开始,我和哥哥只敢远距离地逗它玩,扔线团啊,扔球儿啊,滚纸筒啊。它非常喜欢玩会滚动的东西,它总是很兴奋地跑来跑去、窜来窜去。它的本领可大啦!它可以爬到铁丝门的最顶端。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敢跟它近距离接触了:摸摸它,抱抱它,哄哄它。它成了我们的心肝宝贝。它对我们也慢慢有了感情,它像我们的小跟班,一直在我们左右。妈妈夸我们是有爱心的哥哥姐姐。我跟哥哥异口同声地说:“妈妈,小菲是你的第三个孩子。”

小菲还蛮懂事的嘛!它总是睁着雪亮的大眼睛,盯着我们,仿佛在说:哥哥姐姐,不用来看我,安心学习吧。

其实,妈妈的第三个孩子,不是男孩,也不是女孩,而是一只可爱的棕色小猫咪。它是我们家一个新的成员。它给我们家带来了快乐!我真爱妈妈的第三个孩子!

篇2:木妈妈的三个孩子作文

猪妈妈有三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了。猪妈妈想让他们独立生活,学会照顾自己。于是,他们每人拿着一百元钱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过去了,猪妈妈想去看看三个孩子。她先来到老大家,他的家是自己设计装潢的。原来老大“老实”已经是森林里小有名气的.设计师了,他设计的房子不但美观而且结实,很受欢迎。“老实”告诉妈妈,他当初离开家后,先用三十元钱去设计学院学习了两个月,然后用五十元买了稿纸、画笔……开始帮人设计房子。“现在我有好几百元积蓄呢!”老大自豪地说。

猪妈妈对自己的大儿子“老实”很满意,但不知道二儿子“机灵”过得怎么样,就立即赶往二儿子家。

猪妈妈到“机灵”家后,立即呆住了。眼前是非常气派的洋房,车库里还有一辆大汽车呢!猪妈妈没进门,就已经知道了“机灵”过得比他哥哥还好。儿子出来迎接,她问“机灵”:“你怎么这么富裕?”“机灵”回答说:“我先用了十几元应聘去了大公司,在那工作了几个月后,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然后辞职离开了公司。我又用几十元钱租了个写字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经过我的努力,公司进入了轨道,业绩也越来越好了。现在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最后,猪妈妈来到了小女儿“美美”家。美美已经是一个专业模特大明星了。“美美”看见妈妈来看她,笑得合不拢嘴。“美美”告诉妈妈,她去模特大赛参加比赛,后来,拿了冠军,一举成名,成了万人追捧的大明星。

篇3:木妈妈的三个孩子作文

由于种种原因, 未成年人在对其所生活的世界进行理解, 以及为了自身成长而进行间接经验传承时, 可能存在着种种信息不对称——他们应知道的和他们实际上已经知道的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巨大的反差。为了化解这种信息不对称, 从古至今, 人们先后请出了几位化解者, 依次是父母、老师、大众传媒。

在“前大众传媒时代”, 父母和老师在化解孩子们的信息不对称方面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而进入大众传媒时代, 父母与老师虽然仍然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但他们的影响力与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呈“此消彼长”的趋势。2005年、2008年、2011年, 笔者委托相关调查机构先后随机抽取全国近百所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进行“信息、知识、技能获取渠道调查”, 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调查数据。调查结果见下表:

数据来源:北京央视科技有限公司

从上面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 大众传媒 (尤其是方兴未艾的新媒体) 对孩子在认知世界, 获取间接经验方面不仅有着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正在呈逐年递增态势。

二、大众传媒怎样影响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

传媒学有个“议程设置”理论, 说的是在大众传媒时代, 芸芸众生都生活在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里, 媒体虽然不能影响人们怎么想, 但至少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有专家曾经做过相应的统计, 近年来, 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 往往都集中在娱乐方面, 而且有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因此, 国家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如国家广电总局近段时期以来多次下发文件限制过度娱乐化节目的播出。

美国著名的大众传媒学者尼尔·波兹曼曾经在《娱乐至死》序言中指出“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年》中预言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 失去自由, 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 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 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可怕的是, 可能成为现实的, 是赫胥黎的预言, 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 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 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话还是非常深刻的, 而缺乏“把关人”的网络传媒, 更是问题多多。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自2007年开始, 每年发布一次《中国青少年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007年的调查表明, 有高达73.7%的青少年玩过网游, 而发达国家如美国, 网游的普及率只有35%。2008年青少年使用网络游戏的比率为67.4%, 2009年增加到77.2%, 2010年虽然回落到74.8%, 但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 仍是许多家长和社会有识之士对青少年在网络时代上网行为的担心。

数据来源:CNNIC

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 2010年青少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6.4小时, 折合成课时计数, 约为22节课, 有约3成的青少年承认自己有网瘾。

过度的娱乐往往会导致受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对真实世界的不正确理解, “想唱就唱, 唱得响亮”, 为了一夜成名, 不惜走上邪路。

而大众传媒的传播者的审美情趣、价值偏好往往也潜移默化地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以前经常听人说起过, 某某人是看了一本好书而因之走上革命道路的, 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也曾经说过“是书籍使我在黑暗的年代没有沉沦”。但近年来, 似乎越来越难找到类似的典型案例, 倒是诸如“女粉丝狂追13年见到刘德华, 债台高筑老父自杀”, “富士康员工因媒体报道连环自杀”之类的负面信息不绝如缕。

上个世纪70年代, 美国社会学者大卫·菲利普斯 (David Phillips) 通过分析1947-1966年美国自杀事件的统计数据提出了一个概念, 这就是所谓的“维特效应”, 是指大众传媒中的主人公自杀, 渲染描写可能招致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效仿。菲利普斯和肯尼斯·伯伦 (Kenneth Bollen) 的研究证明, 报纸与电视上的自杀新闻报道是与随之而来的自杀数量成正比。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 包括微博在内的新媒体正在成为对青少年产生重大影响的新的强大推手。

三、媒体应当做什么

(一) 遵循“外化”与“内化”两种路径, 实现文化自觉。

前不久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自觉”写入全会公报, 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在最高级别的文件中提到“文化自觉”。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日前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说文化自觉乃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基础, 在我看来, 文化自觉也是媒体充分履行应尽职责, 紧扣时代脉搏, 勇担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随着六中全会公报写入“文化自觉”, 这个词汇已进入公共话语体系, 怎样建构媒体的“文化自觉”, 我认为至少可以遵循以下两个路径:

一是“外化”。毛主席曾经说过, 人的正确思想既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也不可能为人的头脑里所固有。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同样的道理, 媒体的文化自觉也不可能来自天上或是自己头脑固有, 要想建构它, 相应的外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外力包括但不限于来自相关法律法规的压力, 来自党和政府部门的压力, 来自社会公众的压力, 来自特殊社会群体的压力等等。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以上几种压力又都有所欠缺:来自法律方面的压力往往失之于“突”, 来自党和政府方面的压力往往失之于“粗”, 来自社会公众及特殊群体的压力往往失之于“忽”。“突”者, 亟需突破之谓也。到目前为止, 我们还没有一部与媒体有关的、规范媒体行为的法律;所谓“粗”, 就是有关方面对媒体的管理往往失之于宏大叙事, 粗放式运营;所谓“忽”, 则是指有关方面往往自己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自己的权力, 没有利用“场效应”对媒体形成“围观”压力。为化解上述这几个方面的欠缺, 还应呼吁有关各方能够充分认识到媒体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性, 尽快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职责, 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和相应的监督, 使媒体只能向善, 不能、不敢去做不负责任的恶事。

二是“内化”。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产生作用。伟人说过的这句话同样值得深思。外在压力如不能转为内驱动力或内生动力, 恐怕媒体的崇高感、责任感、使命感也不一定会可持续。“内化”的前提是内化者对外部现象或行动的发自内心的认同, 内化既是手段, 也是目的, 更是一个过程, “内化”过程中应避免将手段、目的与过程割裂开来, 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是一个不断逼近、不断修正的过程, 不能也不应期望可以一蹴而就, 周总理所说的“活到老, 学到老”实际上就是强调了“内化”过程的终身性。当然, “内化”之路虽然漫长, 但关键处只有几点, 筑牢几个基本的根基, 才能够使自己海纳百川, 这几个根基就是责任感、使命感、神圣感。

(二) 盯准“精英”与“草根”两个阶层, 借助并培养“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又称“舆论领袖”, 是个大众传播学概念, 其含义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 同时能够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 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 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 形成信息传递的两极传播。在传统大众传媒时代, 意见领袖往往与精英阶层挂钩, 而在泛媒体时代, 意见领袖则有从精英向草根阶层漫延的趋势, 所以我们在今天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就要盯准“精英”与“草根”两个阶层。

——精英阶层的意见领袖。精英阶层的意见领袖又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方式进一步划分为“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 “以建设性为主要诉求的”和“以质疑甚至是批评为主要诉求的”等不同类型。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都是以实名的方式进行舆论传播, 对于他们更多的应当是因势利导。中央最近提出要善用媒体、善待媒体、善管媒体, 其实将这三“善”后面的“媒体”换成精英阶层的“意见领袖”也完全合适。

——草根阶层的意见领袖。由于自身所处的位置, 使得草根阶层天生就对精英话语层具有非常复杂的情感, 他们自身也往往愿意以极端的行为方式或话语方式吸引公众的注意。在传播渠道多样化, 甚至对每个人都唾手可得的时代, 草根阶层不断会产生新的意见领袖, 对于他们的影响力同样不能忽视。与精英阶层的意见领袖不同, 对于草根阶层的意见领袖应当采取早发现、早培养的方式, 引导他们进入主流话语层和主流价值观所期盼的轨道。

(三) 依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种路径, 促进传播渠道的联动。

任何有影响力的传播者如果失去了赖以传播的路径, 他的影响力都会成倍地下降。在多媒体乃至泛媒体时代, 单一的传播路径已很难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多种媒体互动、联动, 才能使传播效果最大化。这里所说的“多媒体”, 其实概括起来说, 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种。二者可谓“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各有千秋。要想在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就不应“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 而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在内的新媒体寻找新闻传播线索, 征集受众反馈;新媒体则可以借助传统媒体为自己加上“V”字认证———解决受人怀疑的信息源可靠性等问题。而作为有意在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过程中发挥良性作用的媒体人, 则应尽快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是从立足于信息的发布权到立足于信息的解释权;二是从意见的表达者到意见的平衡者;三是从“社会守望者”变成“社会对话”的组织者。

(四) 感悟“选择”这两个字, 把传播当成一门艺术。

韩非子曾经慨叹过, 说服别人是门技术活。为此, 他专门著有《说难》。要想当好孩子的“第三个老师”, 在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就有必要感悟两个字:“选择”。大众传播学的研究表明, 同样一件事情, 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 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传播效果, 这就是著名的“正反之选”、“先后之选”、“明暗之选”和“情理之选”。

四、几点建议

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全媒体语境下青少年的心理、行为特点, 思维特点、价值取向, 以便对症下药地对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进行引导。

二是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全媒体语境中“意见气候”的形成, 关注局部性优势意见的形成与扩散, 以便确立主流话语层希望的媒体总体“意见气候”的形成。

三是建议有关部门以变应变, 巧用3T原则, 做好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青少年舆论引导工作。

篇4: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我小的时候,只有一个姐姐,而且年纪比我大很多。我童年时,家长都很忙,没有时间陪我,我和姐姐年纪相差太大,基本玩不到一起,很多时候孤单、寂寞地长大。那时候,我看着邻居家小孩多,可以一起热热闹闹地玩,心里真是特别地羡慕。

结婚以后我一直有个理想,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太可怜了!他将拥有一个孤独的童年,如果我有三个孩子该多好,拥有三个孩子一直是我的梦想,之前还以为不可能实现。因为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再生第三次。没想到老天这么眷顾我,让我在24岁那年拥有一个可爱的大儿子,8年之后,还能一次拥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宝宝!

当产检医生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当时真的很惊讶,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老公特别激动,知道这个消息的所有亲戚和朋友都非常开心!

双胞胎宝宝出生的感受:我终于拥有三个孩子了,这是真的吗?感谢老天的眷顾!

双胞胎宝宝的名字是谁起的啊?男宝宝和女宝宝的名字是什么含义?

我和老公共同起的,我的本意是:这俩个宝宝真是让我聊卧如意,可我的心意,可心可意。老公希望以后我们的大家庭能够更加温馨安逸就改成了可馨、可逸,女儿张可馨,儿子张可逸。长辈、亲戚,朋友们都很喜欢可馨、可逸这两个名字。我们也很高兴。

新生儿成长过程中,最感动的瞬间是什么?

宝宝成长过程中感动的瞬间太多,说也说不完,他们第一次吃奶、第一次睁开眼睛专注地看人、第一次叫他们的名字有特别的反应,第一次翻身……每一次细微的变化都会让我感叹生命的神奇。

大儿子喜欢这两个新宝宝吗?他现在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龙应台在一本书里写过:家里有了小宝宝,大一些的孩子一般会觉得失落。我记得有一个特别清楚的细节,一对德国夫妇有天外出回来,看到老大正在用铅笔戳躺在摇篮里的老二的小屁股。

可是,我们家里的大儿子没有这样的表现,他非常喜欢这两个小宝宝,放学回来先跑去亲亲他们!弟弟和妹妹只要一看到我们大儿子就会笑!大儿子看到弟弟妹妹也是特别开心。

还有一点是我和我老公都没有想到的,自从弟弟妹妹来到这个家庭,大儿子懂得心疼妈妈了,知道妈妈带他们三个很累,会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以前调皮的大儿子,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

对于三个宝宝,你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现在最关心的是老大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多的精力照顾到他,以前的足球班和声乐班部因为两个新生命的诞生,我无暇照顾而停了;对两个小宝宝最关心的就是健康。我自己以前做过护士,小宝宝这个阶段是很娇嫩、很脆弱的。

这么可爱的小生命,要一天天长大,对于爸爸妈妈来说能做的就是营养和疾病预防,比如及时接种疫苗、加强锻炼,现在宝宝很小,只能经常带着出去晒晒太阳,等他们会走路以后,我觉得保证他们每天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多做户外运动,是很必要的。

由于我专业学习过护理知识,自己也把大儿子带大了,所以在带孩子方面,还是有经验的。只是大儿子和双胞胎之间差了八岁,在疫苗接种方面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的大儿子在两岁以前,国内根本没有针对肺炎球菌疾病的疫苗,但是我们可馨、可逸出生时,就有这种全进口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可以接种了。

对于我这样从事过医务工作的妈妈来说,呼吸道疾病还是宝宝健康的大敌。尤其是肺炎球菌疾病真的很可怕,因为较小的宝宝肺炎体征有时候不明显,容易被家长忽视,当成普通的感冒对待。我曾经有一个外地朗友的孩子得了肺炎在当地误诊,后来转到市儿童医院,连续收到了几次病危通知,后来总算抢回一条小命,那时看到她终日以泪洗面,人憔悴得不成样子,真是让人揪心。朋友的宝宝生病时还没有专门给宝宝用的肺炎球菌疫苗。现在听说有了这个疫苗,我赶快给两个小宝宝及时注射,感觉心里踏实多了。

现在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现在的生活和原来预想的一样吗?生活有哪些改变?

我现在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因为之前有带大儿子的经验,所以生活尽管忙乱,还是在预想之中的。现在的生活跟以前当然是大不一样,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孩子的奶奶和姥姥齐上阵,还请了个阿姨,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朋友们经常问我,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压力大不大?我的回答是压力确实大!我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因为这对双胞胎一个是早上5点多就醒,一个是7点多再醒,只要他们其中一个宝宝醒了,我就要起床!7点多我要送大儿子去上学,回家以后再照顾家里的家务,精心照顾可馨、可逸。不过,我现在的原则就是家里大人的饭菜我不管,但是两个小宝宝的辅食,我一定要自己亲手制作。

我和老公已经结婚十年了,认识他的时候,我们还是同事。十年了,我对我们的婚姻依然充满信心!作为三个孩子的爸爸,我老公的压力比我还大,毕竟他要挣钱、要养家,我很体谅他的辛苦,也很感谢他对这个家庭的付出。给我的三个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给他们最好的营养、最好的疾病预防、最温馨的亲情,就是我和老公最大的目标!

篇5:猴妈妈的三个孩子童话作文

一眨眼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眼看就要到了。

猴妈妈先去猴老实家,猴老实有气无力地说:“妈妈,我去菜市场买菜那个卖菜的人看我老实10块的东西卖给我要花20元才能买到,我就只剩80元了。我去买鸡鸭原本一只要20元,买给我要25元,我买了2只,,只有30元了,我就拿着30元和鸡鸭回家,谁知路上碰到一个强盗,我的30元鸡鸭和菜都被抢走了。

接着猴妈妈又来到猴机灵家,猴妈妈看见猴机灵门口有一棵苹果树,还有一个小菜园,屋后有一些牲畜,有鸡,有鸭,有小羊。猴妈妈看完这一切满意地离开了。在她心里猴机灵用这100元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有声有色的一个家。

猴妈妈又来到猴美丽家,只见猴美丽家门口鲜花朵朵,走进去一看,猴美丽瘦的跟火柴似的,身上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好看的发卡,还不停地问妈妈:“我美丽吗?”妈妈见了失望极了,就走了。

篇6:熊妈妈的三个孩子作文750字

海边的森林里住着熊妈妈一家人。熊妈妈有按个孩子,老大叫听话;老二叫机灵;老三是个女孩,叫美美,长得十分漂亮。有一天,熊妈妈把三个孩子叫到跟前,给了每人100元钱,叫他们离开家独立生活,看谁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一年后,熊妈妈重新见到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得志他们过着不同的生活。

老大提着一大包药材和补品先回到了家。一进家,就走到妈妈身边,亲热地说:“妈妈,我回来了!”

“呦!乖儿子!回来啦!”

“对呀!妈,我还给你带礼物啦!”

“回来就好,还带什么礼物?”

“妈,这一年来,我终于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真的!快给妈讲讲你的经历。”

“我离开家不旧,遇见了山羊伯伯,便拜他为师,跟他学习医术。我十分用功,不久就掌握了高超的医术,用您给我的100元开了一间小诊所。认认真真为大家服务,救死扶伤,帮助了许多人,成为了一名声明远扬的医生。每天慕名而来的人真实络绎不绝。”

“真棒。。。。。。”熊妈妈想夸几句,门零响了。

老二机灵回家了,他送上手里的水果和肉。就自豪地说:“亲爱的妈妈,咱家的大富翁回来了。”

“你也赚大钱了?”

“是的!我都成大老板了!”

“真是我的`乖孩子!”

“妈,我一出门,找不到工作。便去了股市,这几个月,股票在狂涨,我就用您给我的100元钱买了一种股。它一路狂涨,我赚了十多万。我又用十万开了一间服装设计公司,那赚起钱来就叫一个爽啊!很快我就成了一个人人皆知的大老板!”

“真是个有出息的好孩子!”

正说着,老三也提着大包,小包进了家门。

“妈妈,妈妈,您女儿回来了!”

“女儿,女儿,回来啦!您大哥,二哥都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你怎么样?”妈妈笑着问。

美美一边把从上海带来的最新款的衣服送给妈妈,一边微笑着说:“妈,我也没让你失望!”

“这么说,你也过上好日子了?”

“那当然!我离开家后去了上海,先用50元钱租了一间房子住。第二天,我就出门找工作,别一家模特公司的大老板看中了。他让我去他的公司做模特。我便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写化妆品和几身衣服去那家公司上班。没过多久,我出名了,很多杂志都请我当封面模特。因此,我赚了很多钱,轰动一方。”

老大听话,老二机灵和老三美美相约每年都回家来看妈妈。

篇7:妈妈的三个孩子

老大是个聪明的孩子,有一天放学,他发现一个小偷伺机偷取一个妇女的钱包,这是,老大灵机一动,随口说一句:“年满三旬魅力无穷引一人贼眉鼠眼弯腰驼背!”于是小偷红着脸逃跑了,那位妇女便夸他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老二是个孝顺的孩子,但他却有点傻。一天,一个坏人想要骗他,于是对他说:“小朋友,要吃糖吗?”老二看了他手中的棒棒糖,便说:“这棒子太小,连钉子都锤不动,换个大点的吧。”那骗子说:“这是吃的!”老二说:“你是玩的。”骗子见他有点傻,便骂道:“你有病吧你!”那老二先是一愣,然后说:“我妈会帮我买药的。”……回到家后,他开始帮妈妈做饭,做家务,还帮妈妈捶背,特孝顺!

最小的老是让妈妈头疼,因为他很调皮,打小时起就这样。有一天,(他8个月时)妈妈去买菜了,他在床上玩,不小心滚在地上,但却不哭,说:“妈妈不在家,等她回来后再哭!”……长大更不得了,上学时惹老师生气,一周要被叫家长8次!五个老师被他气晕过去。他妈妈也对他无话可说,渴望有像孙悟空一样保姆出现。

篇8:孩子眼中的“坏妈妈”

这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经历课改, 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很高, 思维也很活跃。在这种气氛里, 孩子们的表现格外出色, 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 这节课就可以结束了, 这时我发现一个男生正在哭泣, 我有些不解, 赶忙问他怎么了, 这时他的同桌站起来告诉我说:“下课的时候, 他和同学吵架了, 因为有的同学说他讨厌他自己的妈妈。”

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在作文里把自己的妈妈描绘得很丑, 班级的很多同学都知道, 语文老师也说了他。”

我有些不知所措, 面对一个不喜欢自己妈妈的孩子, 我该说些什么呢?这节课马上结束了, 我一走了之, 也不为过。可是对于这样的一个孩子我能装作没看见吗?我走过去, 用手摸了摸他的头, 安慰他说:“不要哭了, 你愿意跟老师说一说为什么吗?”一直哭泣的他抬起了头, 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 我知道孩子是怕从我这里得不到安慰, 我微笑着点点头。

他的声音很小, 却很清晰, 语气里充满了仇恨:“老师, 我的妈妈从不关心我, 从不给我零花钱, 饭费也是提前计划好的, 不多给一分, 每次多花一分钱, 她就会说我。换季的时候, 同学们都买了新衣服, 可是我还是那件旧的, 有的同学买了件名牌, 我让她给我买, 她不给买还说我。和同学们闹矛盾她从来不向着我, 每次总说我的不是。长这么大我从没过一次像样的生日, 放假回家, 她总是让我和她一起去地里干活, 遇到困难她从不帮我, 让我自己去克服, 再看看别人的妈妈, 她还是我妈妈吗?”

我有些诧异, 我似乎不能相信这番话出自一个初一学生之口, 就因为这些, 她的妈妈就成了一个坏妈妈, 应有的那份亲情就变成了仇视。我真想教训他一顿:只知道自己享受, 一点苦都不能吃。我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 理智告诉我, 这是一个心态需要调解的学生, 如果我不帮他解开心结, 这种心态足以把他推向“悬崖”。

我把他带回了办公室, 我给他讲了我成长的经历, 告诉他我们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我引导他要认识母亲的良苦用心, 办公室的其他老师也帮助我教育他, 渐渐的我发现他的眼睛里有了一丝悔意……

事情过后,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现在的教育气氛不得不令人担忧, 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不管什么条件, 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一味地迁就, 生活中总怕孩子吃亏, 和那些与自己孩子有矛盾的学生斤斤计较, 缺少宽容的胸怀。家长的这些做法, 导致了孩子的认识误区, 正确的教育反而成了错误的。

如何教育现在的孩子呢?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成长可谓是煞费苦心, 参加补习班, 培养业余爱好, 钢琴、书法、舞蹈样样不落, 自己吃再多的苦, 也不会亏待孩子。现在看来, 如果孩子心态不健康, 拥有再多的知识又有什么用呢?

同样,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肩上的担子也不轻。但是我们在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 是否把孩子的思想素质放在了首位呢?孩子的一点错误认识对孩子的成长似乎没有大碍, 可是一旦发展下去, 会使他误入歧途, 毁了他的一生。

篇9:木妈妈的三个孩子作文

袁清杰1955年出生于大连市金州新区三十里堡街道一户普通人家,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袁清杰自幼聪慧好学,为减少家庭负担,便早早工作,24岁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

袁清杰结婚后,与丈夫非常恩爱,1980年儿子出生,他们的生活更加甜美,家中时刻充满欢声笑语。

1985年6月的一天早晨,袁清杰得到消息,妹妹住院了。袁清杰赶紧去医院探望,得知妹妹患了脑癌,已经是晚期。听到这一结果,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她哀求主治医生救救妹妹,她才28岁,还有年幼的女儿。此后,袁清杰便肩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除去工作和照顾儿子,她把全部时间都放在医院。做妹妹喜欢吃的菜,帮妹妹擦身子,鼓励妹妹战胜病魔。

可妹妹的病情很重,不到三个月,已经消瘦不堪,而且还双目失明。看着病床上面目全非的妹妹,袁清杰心如刀绞。1985年底,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那天,妹妹气息微弱地拉着她的手,叮嘱她:“姐,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我最担心女儿琳琳,她才1岁半,你一定帮我照顾好她啊!”袁清杰听完妹妹的话,泪流满面答应妹妹,她会照顾好琳琳。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袁清杰心里还有最惨烈的痛苦。原来,这几个月来,她为了照顾妹妹,疏忽了对儿子的照顾,一个月前,年仅5岁的儿子玩耍时不小心误喝了有毒饮品,等发现时为时已晚,不幸身亡。刚刚处理完儿子的后事,又面临妹妹临终遗托,袁清杰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痛,每时每刻都在受煎熬。

让袁清杰感到宽慰的是,丈夫体谅她,也支持她。在妹妹离世后,丈夫和她一起来到妹夫家,真诚地表达希望照顾琳琳,因为这是妹妹的嘱托。起初,妹夫不同意,袁清杰非常理解妹夫的心情,刚刚失去妻子,不愿女儿离开自己,可一个大男人带着孩子,会很艰难,便劝慰:“我妹妹虽然不在了,但咱们还是一家人,等你想明白了,就把琳琳送给我们,大姐帮你!”

第二年,妹夫又要重新组建家庭。考虑到再婚家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袁清杰再次提出将琳琳接回家抚养,这一次,妹夫同意了。

把琳琳接来后,袁清杰就像疼自己亲生女儿一样疼她。家里有好吃的,她第一个想着琳琳,看到左邻右舍的孩子穿了好看的新衣服,她会打听在哪儿买的,然后也给琳琳买一件。就算后来,她自己先后生了两个女儿,她对琳琳的爱依旧不变。

可袁清杰没想到的是,他们一家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1993年初,袁清杰弟弟的婚姻亮起红灯,弟媳态度坚决地向弟弟提出离婚,并一个人去了德国。家庭裂变,使袁清杰弟弟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重创,一下病倒,经检查患上严重心脏病,无法工作,更难以照顾6岁的儿子,孩子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

面对这一突变,袁清杰立即担负起照顾弟弟的重任,同时决定:将侄子小浩接到自己家中生活。

视如己出精心抚育,给外甥女和侄子一个温馨的家

小浩来到袁清杰家时,琳琳已经快10岁,她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6岁,一个5岁。袁清杰在心中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让这两个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家的温馨,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才。

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抚养两个孩子已经不易,要抚养四个,吃苦受累自不必说,孩子们的衣食等日常花费就是一大难题。当时,袁清杰和丈夫都是企业工人,每月收入加起来不到1000元,经济压力很大。加上孩子们年幼,正长身体,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成长,袁清杰把大部分收入都用在孩子们的饮食上。

饮食上花销大,其他方面就要节俭。为了省钱,袁清杰特地学了裁剪,凡是孩子们穿的衣服,不论内衣外衣,冬装夏装,她都自己做。自己和丈夫的穿戴,能省则省,俩人从不乱花一分钱。此外,她还到理发店学理发,然后帮孩子们剪头发。

袁清杰更关心孩子们的成长。除了教导孩子好好学习外,袁清杰最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她经常教导孩子们:“一个人只有道德品质好,才能为社会、为家庭多做贡献,要想做事,首先要先学会做人!”她还经常给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讲先进模范人物的故事,教他们洗衣做饭干家务,同时,她和丈夫还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

袁清杰的父母和公婆身体都不好,她便跑前跑后精心照料,从吃穿住行,到抓药熬药,袁清杰都亲力亲为,左邻右舍都夸她。她这样以身作则的教育,像雨露一样潜移默化地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田,几个孩子也像她一样孝敬长辈,放学回家或周末,主动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而且,还都非常勤俭。

和所有母亲一样,袁清杰不怕日子过得累和苦,她最怕孩子们生病,尤其怕琳琳和小浩生病,万一照顾不好,对不起逝去的妹妹和备受疾病煎熬的弟弟。一次午夜时分,小浩感冒发烧引发支气管炎,小脸烧得通红,呼吸也有些困难,袁清杰心急如焚,那天丈夫也不在家,她便一个人背着小浩去医院。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幸好送来得及时,否则可能会落下哮喘病根。听完医生的话,袁清杰一身冷汗,她宁愿自己病倒,也不能让孩子们留下病根。

在袁清杰精心照料和抚育下,孩子们都茁壮成长。虽然四个孩子有三个姓氏,但他们都相处得非常融洽,亲如手足。琳琳和小浩既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更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他们也从最初的“回大姨、姑姑家”,渐渐改成“回家!”

为子女读书,背水一战去创业

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袁清杰有一個心愿,让他们都多读书,接受高等教育,有一个美好前途和未来。但四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凭她和老公做工人的收入,根本支付不起。为此,袁清杰常常发愁。

见袁清杰每天愁眉不展,丈夫劝她:“发愁是没有用的,要想办法解决才行!”袁清杰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于是,夫妻俩绞尽脑汁想赚钱的点子。

一个周末,袁清杰去市场买东西,听着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她突然想到自己也可以做生意呀。想到此,袁清杰一阵兴奋,到家后便和丈夫说出自己的想法,丈夫听后觉得可行。但是做什么生意呢?去哪里找本钱?

“我已经想过了,本钱先和亲戚朋友借,不做倒买倒卖的生意,找投入不大又力所能及的小项目。反正现在也付不起孩子们将来的学费,不如背水一战,博一把!”袁清杰自信满满地说。

丈夫思索一会,同意袁清杰的想法。随后,袁清杰四处打听合适的小项目,很快,朋友帮她找到一个给水泥厂加工编织袋的项目。与此同时,袁清杰的丈夫也了解到,做长途货运也能赚钱。于是1993年底,夫妻双双辞去工作,从亲朋好友处借了12万元,袁清杰筹办小工厂,以图日后发展,丈夫去跑运输,以保证家中的基本收入。

从下决心办厂那天起,袁清杰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决定四个孩子命运的事业中。工厂厂房选择、建设,各项手续办理,设备的购买、调试,以及工人招聘,事必躬亲。为保证生产质量,她多次跑到临近乡镇一家加工编织袋工厂参观、学习,向技术人员请教,每天忙到四脚朝天。等工厂投产后,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连节假日都不能休息,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有时,人手不够,她自己还充当搬运工。

凭着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袁清杰的小工厂逐渐发展起来,不到半年便有了盈利,一年后还清所有借款。四个孩子知道袁清杰这样辛苦是为了自己的学费,他们学习更加刻苦,每个人都是班级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且,纷纷考上大学,没有辜负袁清杰的期望。

外甥女琳琳考上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侄子小浩考上辽宁科技大学,袁清杰的两个女儿,大女儿考上大连外国语大学,小女儿考上辽宁大学。

外甥女琳琳是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接到录取通知后,袁清杰特地摆了两桌酒席,请亲戚朋友一起庆贺。席间,琳琳面对众人激动地说:“我妈妈去世早,这么多年,是大姨用她的爱一点一滴温暖我,没让我受苦,今天,我想真心地喊大姨和大姨夫一声:妈妈,爸爸。”

这一声发白肺腑的“妈妈、爸爸!”字字饱含真情,在场的所有亲戚都红了眼睛。袁清杰更是泪水盈眶,一把抱住琳琳。这一刻,她觉得她没有辜负妹妹的遗托。

2011年,小浩大学毕业前给袁清杰写了一封信,他这样写道:“妈妈!20多年来,我每天看到的都是您忙碌的身影,您一直以18岁的生命状态面对生活,一天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却从无怨言。是您塑造了我健康的心灵,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家,我心永远都在您身边!”

现在,四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袁清杰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她的特殊家庭也先后被评为“大连市和谐家庭”,她荣获“大连市十大杰出母亲”、“辽宁省优秀母亲”称号。

她二十多年的付出,也必将得到四个孩子的真情回报。

篇10:生态木品牌建设应避免三个误区

回顾生态木行业的2012年,经过一轮的市场淘汰赛后,生态木品牌建设再次被厂家视为头等大事。时下,请人设计专卖店,请明星来拍图片„„一时间,厂家蜂拥而上,都开始争先恐后地打造自己的品牌。

在行业里曾流行“不做品牌是等死,做品牌是找死”一说,确实做品牌而没有整体规划无异于“找死”。建设品牌之路就像一条长途公路,是一个漫长的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分段铺设,每一段的铺设都必须在总体规划的条件下形成独立的完整路面。当前,品牌运作应避免走入“找死”的误区。

一、个人主观导向

生态木品牌构设非市场化、非制度化,而是以老板主观喜好为导向是第一误区。如今以顾客为导向,这已成为当今品牌竞争的共同战略。然而目前,许多厂家在品牌决策的过程中却是以总经理或老板自己的喜好为导向,致使产品推向市场,顾客不买“账”,严重影响了品牌长期的发展。

二、定位广而深

目前国内许多厂家在品牌定位上舍不得牺牲,认为将目标市场定得越庞大,成功的把握也就越大;在实际操作中,不清楚目标市场、顾客的所思所想,缺乏市场比较和分析,直接导致了品牌难以形成和发挥应有的竞争力。

三、品牌结构空洞化

品牌结构空洞化即是品牌结构缺乏文化内涵,品牌文化是指品牌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是一种超越了商品本身却更能令商品区别于其竞争品的赋予,可以成为消费者完成购买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

目前,很多厂家大都还停留在品牌知名度层面的操作,而忽略品牌形象塑造中不可或缺的深层内涵。而从价格及工艺品质的表面来看,比内涵更容易表现,所以即使有表述文化成分的理念,可在实际操作或表现形式上并不能完全表达。

在市场竞争高度激烈的趋势下厂家应解决品牌经营“面”问题,避开上述四大“沼泽地”,从多方面综合规划,使自己的生态木品牌脱颖而出。

篇11:我的三个妈妈作文1000字

我有三个妈妈,她们对我的关心、影响和帮助都很大。

我的亲妈在山区,当我两岁时,她把我给了在城里工作的叔父,每年我都从城里回老家一次。亲妈中等个,又黑又红的脸上长着一对细长的眼睛。老家人口多,地也多,爸爸一个人忙不过来,妈妈便也长年累月地在地里劳动,很少休息。但每当我回到家后,她就不下地了,抱起我问长问短,用她那粗糙的手不断摸着我的脸。妈妈的劲儿真大,每次抱起我时,我都觉得身上好疼。每次回去,她都给我做好多菜,炒鸡蛋只许我一个人吃,而把我的姐、哥赶得远远的。妈妈也不吃,只是看着我吃,有时眼睛里还挂着泪珠。妈妈总是鼓励我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

我与叔父和婶婶一同生活了9年,我也叫他们爸爸、妈妈。爸爸和妈妈不知为什么总吵架,有时还破口大骂。每当他们吵架时,我很害怕。但是妈妈对我却是很关心。妈妈30多岁,瘦高个子,白白的脸上嵌着一双大眼睛。她在银行上班,是会计股长。妈妈对工作十分负责任,她每天总是提前上班,先把办公室打扫干净。工作时妈妈总是集中精力,一丝不苟,账目清清楚楚,从未出过差错。妈妈下班总是最晚。有一次,已是9点多了,还不见她回来,我便去找她。一进营业部,传来一阵阵清脆的算盘声,声音是那么悦耳、动听。很大的房间里只有妈妈一个人在打着算盘。她的.面前放着很厚的发票,她正一张张地核算着。核算一遍,她就用笔记下数目,接着又核算起来。我的腿都站酸了,妈妈还不停地打着算盘。看着她那消瘦的脸庞和疲倦的神态,我忍不住心头一热,差点儿掉下泪来。我叫了一声:“妈妈!什么时候了,还不回家吃饭。”妈妈抬头看了我一眼,平静地说:“你什么时候来的?吃饭了吗?”“我早就来了,也早吃了,您赶快回家吃饭吧!”妈妈说:“快算完了,你先走吧。”我生气地说:“您不是算过一遍了吗?怎么还算?”妈妈认真地说:“干什么事都要细心,如果算不对要给国家带来多少损失啊。你在学习上也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妈妈对工作认真负责,年年都被评为模范和先进个人。我在学习上也总是以妈妈为榜样。但是,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和我在一起生活了9年的妈妈,再也不回家来了。我是多么想念她呀。

前几个月,爸爸又为我找了一个新妈妈。她年轻,有时很温和,有时却很严肃。她每天晚上都要检查我的作业,有了错题,就耐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算正确为止。每次放学回家,她总是给我做好可口的饭菜,晚上也总是和我睡在一个被窝里。有一天下午放了学,我走到街上,听到一阵敲锣声。我往前一看,有好多人围成一个圆圈。我想一定是耍把戏的,反正太阳还没有落,看一会儿也没什么。走近一看,果然是耍把戏的,我就挤进人群看起来。回到家,一看表,啊!已经8点多了。我怕妈妈责问我,便到屋里写作业。写完作业,妈妈叫我去吃饭,吃完饭后,妈妈和蔼地对我说:“小飞,你今天下午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我怕妈妈批评我,便低声说:“数学老师说,要举行四年级数学竞赛,把我们几个叫去讲了几道数学题,我就回来晚了。”妈妈认真地说:“你在骗我。”我大声说:“您不信去问老师。”我知道妈妈不会去问老师,便故意装着不满的样子。妈妈的脸色有些严肃了,说:“刚才都快8点了,还不见你回来,我便骑着车子到学校找你了。学校里每个教室门都锁着,不见一个学生。拐回的路上见到有一群人在看耍把戏,走到跟前一看,发现你站在前边的一排,睁着眼睛看得正出神。本想叫你,又一想,看你诚实不诚实。没想到你真的不诚实。”我这才明白了真相,流着眼泪说:“妈妈,我错了。”妈妈说:“认错就好,今后一定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养成诚实的好习惯,听清了吗?”我咬紧嘴唇,使劲地点着头。

你们说,我的新妈妈好吗?

篇12:三个妈妈作文

我的第一个妈妈,就是我原原本本的妈妈。她给了我生命,是她把我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是她教我牙牙学语,是她拉着我的手让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妈妈对我的爱永远是无私的,妈妈的付出永远是不求回报的,十几年里她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上至学习,下至吃喝拉撒,都离不开她的照顾。妈妈是我最爱的人,也是我最想报答人,以后我一定要像她曾经照顾我那样去照顾她。

我们经常会把老师比作妈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比喻,是因为老师绝对是天底下除了妈妈外,最无私对待我们的。所以我的另外两位妈妈就是我的老师。

一位是语文老师DD荆晶。记得我以前刚上学时,字就写的不好,老师总是鼓励我能写好,虽然有时为此批评我,但是我知道那正是老师爱我的表现。每当学习上一点进步,老师总是第一个发现,总会及时的表扬我,肯定我。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于秀出自我,不再是那个有什么事都不敢表达的内向小男生了。

还有一位妈妈就是数学老师DD闫静。我是马虎大王,作业总因为马虎而错题,老师为此没少为我伤神,但是老师没有放弃我,而是默默为我想尽一切办法,帮我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每天放学,老师都要为我加班,直接陪着我做作业。每次考试前,老师总会在考场上叮嘱我仔细点,总会鼓励我能行。这本是妈妈要做的事,老师为了我成绩的提高,做到了前面,所以这声妈妈,是我对老师对我付出的感谢。

篇13:木妈妈的三个孩子作文

关键词:老舍,布莱希特,话剧,比较

中国戏剧在新中国建立时期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与创造。在当时的剧坛环境中,多是受苏联戏剧的影响所创作出来的积极干预生活的剧作。甚至老舍也有过《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这样附和时局的剧作。在新中国剧作完全倒向苏联的情形下,1956年中国剧坛的春风使得老舍有了很大的触动,1957年创作的《茶馆》就是这一短暂时期的果实。老舍的《茶馆》,其艺术性与创造性都不可避免地透露出其对西方近现代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二度关注与借鉴。这一时期虽然短暂,但是老舍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由于不符合当时“写政策”、“赶任务”的风气,《茶馆》在完成以后紧接着就受到“反右派”运动和“左”倾教条的批判。对于老舍当时是对西方近现代戏剧、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学习以及对“五四”戏剧传统的借鉴与继承,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由于这一时期极其短暂,所以学界大都认为,老舍所受到的西方的影响大都来自于契诃夫、高尔基、易卜生、果戈里、萧伯纳以及席勒等戏剧家。很少有人注意到,同样在这一时期,布莱希特已经进入中国戏剧,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在1929年时就有了对布莱希特的译介,三四十年代时虽然还没有提及布莱希特的戏剧体系,但已有布莱希特的《第三帝国的恐惧与灾难》中的两场戏(《告密的人》、《两个面包师》)的译介。五六十年代时就更受到重视,1959年时出版了《布莱希特选集》,并在上海戏剧院演出了《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这与1957年上半年创作完成的《茶馆》在纵向时段中有了重叠。使得我们不得不合理地怀疑布莱希特在老舍《茶馆》的创作中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值得推敲的是,老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期,就于美国与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奠基者贝尔托德·布莱希特有过畅谈。而后,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茶馆》剧组赴欧演出,人们在评论时,一再将《茶馆》与布莱希特戏剧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茶馆》一剧在形式上的异国情调要比内容上稍少一些,这是因为该剧在很大程度上效仿了西方话剧,特别是叙事诗剧的讲述方式与贝尔托德·布莱希特的剧作十分相似。”[1]我认为,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老舍在创作《茶馆》这一时期受到了布莱希特戏剧的影响。国内虽已有学者注意到了老舍与布莱希特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但仅局限于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与老舍的作品进行分析与比较或单纯地将两个戏剧家个体进行比较与分析,且多数是在大的历史或理论框架下进行。鲜有将其两者的单独作品进行深入具体的文本比较。原因在于,人们只是意识到了两者潜在细微的联系,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与探析。正是这种过浅的意识,使得人们没有注意到老舍与布莱希特的具体作品之间的联系。

本文之所以选择《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来与《茶馆》进行具体文本的比较,是多方查阅布莱希特对老舍以及老舍《茶馆》影响的史料积累上产生的。西方的评论不仅将《茶馆》与布莱希特的某些戏剧特点联系起来,更联系到具体作品上,评论《茶馆》是“来自中国的‘大胆爸爸’”。这不仅仅是由于两出戏剧内容上的相近、形式上的相似,更是其深层的艺术价值与美学理念的互通。本文将通过两者的主题思想、戏剧结构以及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其价值在于使得我们更好地理解两者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并对分析理解老舍的其他作品开辟新的视角。

一、相似的题材,不同的主题

关于《茶馆》主题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埋葬三个时代”的一片附和已被打破。虽然老舍也曾承认自己的带有“埋葬三个时代”的创作意图,但是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干预,老舍的话存在“言不由衷”之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界对于《茶馆》的主题研究不再局限于“埋葬旧时代、迎接新时代”这一老旧观念,而是趋于多元化。“老舍的名作《茶馆》的主题,人们历来认为是“埋葬三个时代”。笔者认为,《茶馆》主题是揭示从清王朝至蒋政权的专制政体高压下的国民性。”[2]“与其说《茶馆》的主题是“葬送三个时代”,不如说《茶馆》的主题是凭吊被旧时代葬送的美好事物。”[3]

对于主题的多元研究,能更好地诠释《茶馆》的价值与特性。但是无论主题是否局限于“埋葬三个时代”,其题材带有历史性与反战性都是不可否定的。这就与布莱希特的《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的题材不谋而合。首先,从整体上来看,《茶馆》重现了三个历史时期的国情真相,横跨了从晚清到抗战结束五十年的时代变迁。这样长时间的历史跨越,很难不具备历史性。而《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剧本的时代背景也横跨了三十年,描述了十七世纪德国的战争。其次,从三幕中所选择的时代横截面来看,《茶馆》第一幕交代的背景是一八九八年,戊戌运动失败。“大清帝国”早已病入膏肓,社会丑态百出与有志青年、爱国者以及小市民的憧憬与期盼交相呼应。第二幕的背景与第一幕相隔十年,为军阀混战的时候。虽然清王朝已退出历史画面,可是封建军阀让不太平的社会更加动荡。时代改变了,老百姓却依然没办法过安稳的日子。龌龊、反动的力量依旧横行,令人寒心。第三幕则是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时期。场面更是凄凉,怀有期盼的国人虽摆脱了外敌的侵略,却仍然走到了命运的尽头。虽然三幕戏中所涵盖的历史侧面各有不同,但是这三个时代的截面,清楚地向大家展示了清晰的历史脉络以及战争之苦。而《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有十二场,也都是采用了选择时间横截面来作为每一场的背景,如第一场是在一六二四年春天,沃克森斯契拿将军进攻波兰。战争似乎还会给人们带来实惠,人们都还对战争抱有幻想,企图从战争中得到些什么,正如大胆妈妈。可是战争中途,大胆妈妈先后丢了大儿子,死了小儿子,甚至把小女儿也弄丢了。她卖货的篷车更加破旧。最后一场是一六三六年,皇家军队威胁着新教城市哈勒。战争还是长久不能结束。战争、瘟疫、饥饿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曾经的村庄与城市已经在战争的蹂躏下,满目疮痍。大胆妈妈走向了乞讨的边缘。同样,剧作历史脉络清晰且批判了战争的危害。再次,《茶馆》选择的场景、人物以及事件,无不与战争牵连且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底蕴。《茶馆》中的茶馆用老舍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作为将每个时代的三教九流展现的艺术窗口,更是五行八作的精神纽带,是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浓缩,选取的人物也都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含义。而在《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中,大胆妈妈经营的“篷车”与“茶馆”有异曲同工之妙,“篷车”到哪,战争就到哪。无论是大胆妈妈还是一路上遇到的士兵、将军、厨师等,无不深陷于战争。

虽然《茶馆》与《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的题材具有相似性,但是所揭示的主题还是有些许差别。1939年布莱希特通过《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给在希特勒统治下“勇敢”、“诚实”、“忠于职守”的德国普通百姓们发出了警告:大人物发动的战争给小人物带来的决不是幸福,而只会在战争中失去一切,有的只是无尽的灾难与死亡。妈妈在剧终的时候仍然没有想明白,战争到底给谁带来了好处?这在布莱希特创作此剧的三十至四十年代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在《茶馆》中所不断提及的战争的元素却不仅仅是揭示战争,更倾向于揭示战争背后的深刻复杂的社会。《茶馆》主题的深刻性与多元性在摆脱其政治桎梏后更加多角度,尤其老舍还带有特殊的满族旗人的身份,所以《茶馆》的主题意义则在于它的多义性、不确定性、无限阐释性。值得指出的是,之所以这两部作品在题材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与老舍与布莱希特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两人都经历过战乱,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中。早在布莱希特上中学时就有了强烈的反对战争的意识。他曾写过这样的作文:“为祖国而死无尚荣光,其乐无穷!这种说法只是恶意的煽动!不管在床上还是在战场上,死亡总是痛苦和难受的,对韶光正美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只有傻瓜才会一味追求虚荣……”[4]

二、创新的戏剧形式,不同的戏剧结构

亚式戏剧也称为戏剧性戏剧,在传统戏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这样的戏剧结构都有一个贯穿全剧的中心戏剧事件,围绕这一中心事件,结构上往往按照序幕、情节上升、高潮、情节下降、结局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没有跳跃式。亚里士多德强调戏剧在情节上应当“有始有终”,在结构上注重情节发展,且具有贯穿首尾的戏剧冲突。这一理论后又与文艺复兴时期卡特尔维屈罗的“三整一律”在戏剧史上占据着统治地位,是中外戏剧家创作的首要原则。《茶馆》创作时期,中国国内的戏剧创作理论仍是以“三一律”为准,在结构上注重情节的发展,讲究时间、地点与情节相一致。曹禺的《雷雨》、《日出》就是这一传统戏剧结构的典型代表。《茶馆》与《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的戏剧结构显然都不符合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表述。虽然同样呈现出“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特点,但是两者还是有较大的区别。

布莱希特的非亚式戏剧,也被称为叙事性戏剧。《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具有典型的非亚式戏剧的特点。首先,整部戏剧不分幕,只分场,每场只叙述一件事。在剧中并没有一个贯穿全剧的中心事件,只有大胆妈妈与她的几个孩子在战争中推着一辆篷车卖东西。也没有一场扣一场来达到情节的连贯。而是以一种场与场之间的松弛关系作为结构,篷车到哪,故事就讲到哪。没有突出动人的戏剧性情节与悬念来吊人胃口,使观众仅仅只关注于主人公大胆妈妈与她的几个孩子的命运。其次,整部剧没有一个贯穿全剧的“戏剧性情节曲线”,一场只叙述一件事,没有全剧性的戏剧高潮。例如《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第一场叙述大儿子哀里夫怎样被骗去当兵。第二场叙述厨师要弄阉鸡给长官吃,大胆妈妈如何乘机敲竹杠,把鸡卖个大价钱。第三场则讲述了大胆妈妈的小儿子司瓦尔卡斯如何为了保护一只军队里的钱箱而丢了性命。第十一场叙述了大胆妈妈的哑女,为了不让新教部队袭击全城的孩子和人民,击鼓通报,结果壮烈牺牲。最后一场叙述了大胆妈妈家破人亡却仍然独自一人拉着篷车,还幻想着能够靠着战争做生意发财致富,执迷不悟。仅仅是通过这每一场的每一件事启发观众,突出主题:谁靠战争为生,谁就会被战争所毁,在“大人物”倡导的战争中,“小人物”只会得到灾难与不幸。还有,在剧中戏剧的表演人物会与观众进行交流。例如《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这部戏剧就是以老妇人开头唱的那首歌结束的。

而老舍的《茶馆》所采用的结构,也没有按照传统的亚式戏剧结构的戏剧形式,用情节来结构戏剧这一传统手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5],而是大胆改革戏剧结构,用人物带动故事的结构来构成《茶馆》的戏剧冲突,从而呈现出极其独具特色的戏剧结构。首先,茶馆没有一个完整的中心事件,“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心故事”[5]。为了突出《茶馆》的主题,让这样松散的结构能够巧妙地编织起来,就不得不将人物塑造起来。《茶馆》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即王利发、康顺子、常四爷和秦仲义,他们一直贯穿全剧。这是三个阶层中的四个典型人物。“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人物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5]“次要人物父子相承,……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连续。”[5]至于其他人物,“虽然也许只说了三五句话,可是的确交代了他们的命运”[5]。作者独具匠心地选取了上述四个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冲突,作为全剧的基本冲突,这就相当典型地反映了整个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共同命运。无论是底层人民、剥削阶级的遗老遗少,还是新兴的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无法摆脱自己的噩运。

三、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吸收与创新

董健指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不管什么新思潮、新流派、新方法,都要投到‘现实主义的熔炉’中炼一炼。”[6]老舍在这样特殊的历史与文化环境下,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正如斯泰恩所说:“实际上,想要找到一出赤裸裸的现实主义戏剧或纯粹的象征主义戏剧,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而那些最杰出的剧作家在风格上总是丰富多彩的。”[7]所以同样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老舍与布莱希特,他们的这两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色彩,不仅仅放在“看得到的现实”上,更着力表现“认得清的现实”,不再把逼真写实视为现实主义的本质。

从老舍的《茶馆》中就能看出其在创作上借鉴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形式、技巧、手段等表现手法都呈现出多样化。首先,布莱希特主张大胆打破旧的艺术传统的束缚,创造了“史诗戏剧”流派。《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就是通过叙事在戏剧舞台上表现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历史趋势,完整地表现了历史的进程,具有“史诗戏剧”的特点。《茶馆》“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和《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的要求达到了一致。《茶馆》三幕剧重现了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末、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混战期的民国初年,以及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前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国情真相,横跨了从晚清到抗战结束五十年的时代变迁,且人物众多,力图揭示社会发展中的某些规律和历史动向,极大地扩大了戏剧的容量和表现力。有外国人评论说:“看了这出戏,理解了中国为什么要爆发1949年的革命。”其次,在表现手法上,《茶馆》吸收了“间离化”效果等表现主义的艺术技巧。在《大胆妈妈与她的孩子们》中,布莱希特为了将众多的人物、不同的时代场景连接起来,通过把幕前说明、旁白、歌队或者歌手等介入说明的手段引入剧中,进行带有主观判断的叙述。例如大胆妈妈、哀里夫以及随军牧师都出现了唱歌的部分。还有第十场,一整场都是歌队的演唱。这与老舍在《茶馆》中安排的在每一幕之前和最后代替作者叙述介绍评介故事、打竹板的“大傻杨”,起着同样的“间离性”效果,使观众自然跳出戏外,能够在场与场叙述的故事之间作出理性的判断。还有《茶馆》的时间跨度达五十来年,老舍仅仅截取了三个时代侧面,靠舞台上的幕间转换展现时代的连续,观众在这种幕间距离中就能够品味到总体氛围中所体现的意境和情趣,展开深沉的哲理思索,造成一种“间离化”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老舍的《茶馆》虽然借鉴了布莱希特的一些表现手法,但在形式上仍然有自己的创新。比如他在设计每一幕之间的介绍性人物时,有意识地选取快板这一充满民间艺术特色的民族艺术形式,使剧作充满强烈的民族气息,还有《茶馆》所用的纯粹北京话,以达出神入化、无懈可击之境地,带有浓厚的京味儿。在《老舍剧作选·自序》一文中,老舍回顾自己的话剧创作时也说:“……从形式上看,我大胆地把戏曲与曲艺的某些技巧运用到话剧中来,略新耳目,百花齐放嘛。”[9]在《对话浅论》一文中,老舍说:“为写好对话,我们须向许多文体学习,取其精华,善为运用。旧体诗词、四六文、通俗韵文、戏曲,都有值得学习之处。”[10]

篇14:有三个“父母”的孩子

2009年,美国科学家曾利用卵细胞间DNA转移技术,炮制出了4只拥有3个“生物学父母”的短尾猕猴。这意味着炮制出有3个“生物学父母”的人类婴儿也将不再是幻想。

科学发展的速度让人惊讶。如今,美国姑娘萨里嫩已成了世界上少数携带3种DNA的人之一。萨里嫩是借助一种名叫细胞质转移的不孕症治疗技术出生的。具体方法如下:把一名捐赠女性的细胞质移动到萨里嫩母亲的卵子内,然后使之与其父亲的精子结合受精。依靠这种治疗技术诞生的生命,他们的体内会包含捐赠女性的线粒体,即比普通人多出一位“母亲大人”。

按照常理,一个孩子只拥有两个生物学父母。之前,谁要是说自己有两个妈一个爸,准保被人想成是他老爸违法“纳妾”了,但现在,全世界大约有30到50个孩子靠细胞质转移技术出生了。

利用细胞转移技术,婴儿们无疑会变得更健康,因为可以“绕开”一些遗传病,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许多伦理上的困扰。显然,让一个婴儿同时拥有3个“亲生父母”,违背了大自然的繁衍法则。不得不说,科学比我们预想中走得更快、更远。冥冥之中,科学家已经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了。

上一篇:自贸区企业税务情况登记表下一篇:【必备】参观兵马俑作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