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与说课

2024-04-16

试讲与说课(精选6篇)

篇1:试讲与说课

试讲与说课

来源: 刘红梅的日志

试讲与说课

摘 要:试讲与说课是师范毕业生必备的技能。试讲就是给指定班级的学生教学用人单位指定的内容。说课是阐述特定教学内容的备课思路和教学安排及其理论依据。师范毕业生应该了解这两大技能各自的流程,并通过一些方法强化训练。关键词:试讲;说课;训练



师范生是一个特殊的高校学生群体,其特点是就业目标相对明确、专业对口的可能性较大。近年来教师待遇的逐步提高,加上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促使师范生就业竞争越来越厉害。自主择业,又对师范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师范生在接受师范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形成扎实的学术专业功底和教师基本功。这是从事教师工作的起点和保证。就中文系的师范生为例,学术专业知识包括语言、文学、文艺学、逻辑以及教育学、课程论等;教师基本功就传统的师范技能而言,是指“三字一话”(即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以及普通话),还包括板书、语言 表达、课堂控制等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了师范生在新形势下必须具有的另一技能。“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师范生必须平日认真、刻苦的“养兵”,到应聘单位面试时才能进行成功的“综合演练”,并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目前师范生的面试模式主要有两种:试讲和 说课。师范生在求职过程中,最少必须经过其中一关。这两者能很好的展示师范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给用人单位一个直观而全面的印象。因此认识清楚这两者,并 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相应的能力,是师范毕业生必须完成的工作。这两大技能都需要的理论指导和更多的实践,所以学校和教学法专业的教师应该合力摸索出合理的 实施模式,为师范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笔者结合中文专业师范生的试讲与说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试讲

试讲,顾名思义,就是试着讲课的意思。应聘者在一定时间的准备后,直接给一个班的学生教学用人单位指定的内容,一般是一教时。作为初上讲台的师范生要注意的方面很多。

首先是备课环节。应聘者必须尽快的镇定下来,认真阅读研究教学内容,寻找课堂探究的切入点。比如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应聘者必须在读透文本的基础上,理清本 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设适当的教学策略以便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最后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整理成一目了然的教案。其次是上课环 节。应聘者一般尽量提前几分钟到教室,与学生简短的直接接触,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正式上课的时候一定要镇

定,按照规范的教学流程 完成课堂教学。“大不了我重找工作,这次当是锻炼了”之类的自我安慰,可以使你摆脱对应聘结果的过多注意。一般而言,真正认真学习了教学法一系列课程的毕 业生对教材的处理、对课堂的把握都不应该是茫然无措的。比如语文课堂教学。如果是新课教学,那么常规的教学流程是:(1)新课导入。可以从课题、作者、文 章内容等很多方面入手设计导语,也可以以问题、故事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融洽课堂气氛。(2)作者介绍。可以先提问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情况,教师再 适当补充。要注意简明、有用的原则,而不是面面俱到。(3)写作背景介绍。这部分很灵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决定。可以没有,也可以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补 充说明。(4)课文学习。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可以分为逐步深入的三步进行。一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是给学生自己阅读、初步感知文本,获得自 我体验。教师可以站在全文的高度,提一些大方面的问题,比如文章叙述了怎样的故事,反映作者什么情感,你读后有什么感想等。鼓励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 程中“创造性的建构文本的意义”。二是精读课文。师生协作,共同完成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学习。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提问,不在于多到满堂问,重要的是质量。问 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促使学生去认真研读课文。另外,问题尽量形成逐步递深的系列。三是拓展延伸。“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观要由“教教材”向“用教材 教”转变。所以对课文的学习,既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在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后,教师可以设计短小的语文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入、更广阔的境界,也可以 设计口头表达,训练学生的能力发展。

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七颗钻石》的教学过程简述如下:从星座故事或是爱心导入,学生四人一组朗读 课文。通过复述故事或者谈读后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初感。通过:水罐神奇在哪?是怎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三个依次出 现的问题序列,在教师、学生、文本等多重对话的基础上,完成对本文的深入探究。最后设计给大熊星座另编童话故事或者就某一事物展开想象等,发展学生的想象 力。也可以设计“爱心”的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爱,学会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从而强化本文的情感价值观教育目的。

当然,以上种种可 能对一个教学老手而言,有套路、模式的嫌疑。但我认为,对初上讲台的师范毕业生而言,这很重要。因为他们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还很不熟悉,要兼顾的方面太多,基本上很难上出多有新意的课。掌握一定的套路最少可以上出一堂完整、没有太多不足的课。当然,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讲课要有激情,不会抑扬不足,起码声音要 大;普通话要标准一点;要恰当的和学生进行语言和目光的交流等等。

二、说课

试讲有时会受到 时间、地点、学生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师范生应聘还有一种主要形式就是说课。与试讲不同,说课是介于备课与上课之间、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先进的教育理论 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指导、教学程序等方面展现教师备课的思维过程,也显示了教师对大纲、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换言之,说课是教师(应聘者)以语言为主要媒介来讲述,所教的课以及怎么教。应从三个层面上展开,即,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对应聘者而言,说课少了试讲过程中学生以及课堂实际方面的变动因素;却要求说课人不仅要熟悉课堂教学的程序,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所以师范毕业生必须了解说课的一般程序和目前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开头: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某某,是某校某专业的毕业生。今天我说课的课文题目是什么,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1、说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这部分内容包括:①说明说课篇目所在的具体版本、册数、单元;②概述教学内容;③单元教学要求;④本篇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表述;⑤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定及理由简述。

2、说教学设想。说明具体的课时安排及各课时的具体内容。

3、说教法。教师熟悉教材后,选择恰当的教法引导学生学习。本环节要简要地说明: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手段及理由。课堂教学往往要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4、说学法。包括基于什么理由选择了哪些学习方法;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哪些学习能力和习惯。

5、说教学过程。本环节就是说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教案及试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简略地说明设计的理论依据。

6、说板书。交代清楚板书的具体内容以及设计依据。

(结束: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请各位评委指正!)

比如《七颗钻石》的说课简述如下:

1、说教材。《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单元教学重点是培 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本文体裁是童话。《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受到一 定的启迪。本文讲述的是小姑娘的爱心故事,“爱”的主题很鲜明。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童话的体裁特点;(2)读懂故事,理解其寓意:(3)感受生活中的爱,学会关爱他人。由于联想和想像在上一课《天上的街市》中已重点学习过。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目标(2),教学的难点是目标(3)。

2、说教学设想。因为本文语言浅显,故事简单,所以安排1课时。预设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自主归纳故事情节,探索小姑娘爱心的伟大。在师生对话使学生能走出文本认识生活中的爱,并学会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3、说教法。“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等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阅读课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4、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以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总体思路,采用了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及联系生活感悟法。使学生自主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完成情感的自我教育。...

篇2:试讲与说课

“说课”与“试讲”的概念,大多数同学可能还存在很多困惑。各个省份的教师招聘面试考试形式中,大多是以这两种形式为主,作为面试备考的第一步,我们必须了解一下说课和试讲究竟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样的区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说课和试讲,中公资深讲师就简单介绍一下二者的主要区别,从而为考生们在考试中提供有针对性的复习。

一、说课

“说课”既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又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那么,究竟什么是“说课”呢?

“说课”就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教学课题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打算这样上的教学分析。也就是说,“说课”是讲课教师对教学课题的设计与分析。这就说明了在“说课”中,教师招聘考试中考生需要将其面对的考官当做其“同行”的概念,二者来共同探讨本课题是怎么上效果好,或者“说课”者自己设计如此上课的意图,以及贯穿的课程理念。

二、试讲

“试讲”主要是现场模拟上课的情景,教师招聘考试中,考上是需要将下面的考官当做自己的学生,同时给他们一定的互动、交流。与“说课”相比,“试讲”的课堂最有特色的就是“演”,需要有提问环节等。

从对“说课”和“试讲”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说课”难在“背”,而“试讲”则难在“演”。“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讲课”是一种课堂行为。同时作为即将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来说,一定要清楚,在规定时间内的说课中,一定要完整呈现一个课时,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用具(手段)、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等步骤,完整呈现。但是当要求以“试讲”的形式来面试的考生需要明白,“试讲”如果在规定时间没有讲完,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试讲”中,考官更加看重的是你是否能够非常好、较完美的呈现出

一、两个知识点。

既然二者有本质的不同,那么是否有何联系呢?

篇3:课程改革与说课的研究

说课是一项源于教学基层,面向学校,扎根教师,服务实践的教育教学活动。新世纪伊始,课程改革作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被重要而紧迫地提出来,同时也指出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诸多的期待。本文通过对说课的再认识、说课活动要遵循的几个原则以及说课内容在实践中的创新的论述,分析了说课对教师理解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作用。

一、选题依据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依据新的课程改革和课程理念,在说课的创新和服务于课改上下功夫、求发展,紧密围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开展富有个性化的说课研究,使说课在推动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该课题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说课研究的再认识

新形势下的说课活动,需要找到新的生长点。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求发展,才能使说课及其成果长久不衰,保持旺盛的活力。正确的开展说课活动的指导思想,是说课研究良性发展的基点。

目前教育教学中依然存在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教而不研,研而不教,导致教师的工作失去科学研究的创造性。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本身具有共生性。理论不是远离实践的纯粹思辨,它需要一个实践上可证明的架构来说明其意义。说课可以使教师的观点和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检验、证明和提升,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任何一门学科的科学水平都是以其理论的成熟度为重要标志的,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上的突破。然而,当前很多教师还只是停留在经验性认识的层面。要完成从经验到理论的转化,教师不仅需要相应的对教育事实的科学认识,而且需要了解从经验性认识到理论性认识转化的过程与实质,提高自己的分析、抽象、概括、综合等认识能力,努力掌握和善于使用理性思维的工具和方法。说课使教师增加了理性思考,促进了教师认识的转化,由量变引起质变,促进理论素养的提升。

(二)说课活动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说课动机体现内需性、自主性的原则

内需性、自主性是推动说课活动的内动力。说课实践的动力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即教学的优化是研究起点,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课题的归宿。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组织教师开展说课活动,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说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个体,使说课显出生机和活力。

2、说课对象体现层次性、目标性的原则

层次性、目标性是推动说课活动的必需。踏上教坛的教师,缺的不是学科专业知识,而是对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把握,是对教材的理解、表达能力乃至师生关系的理解等。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是青年教师从毫无经验到迅速积累经验,再从拥有经验到经验丰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由之路。

(1)基础型说课的运用:新的或青年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多来源于间接的书本知识,对这些陈述性的知识的把握是抽象的,缺乏具体实例的支撑。他们更需要在师德修养、教学基本功、教材教法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加强提升。通过让他们参与说课活动,从而规范其课堂教学行为,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此模式虽然要求面面俱到,有繁杂冗长之嫌,但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却不失为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

(2)研究型说课的运用:教龄在五到十年之间的青年教师,已经基本掌握说课的本质特征,能熟练地运用说课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并以此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和学生全面、主动、个性的发展。开展研究性说课活动,目的为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写出自己的教学体会,深入剖析各种策略的各种实施要求,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让他们的在教学策略掌握,在问题研究与反思的过程中获得提升,逐步引导他们向艺术型说课发展。

(3)艺术型说课的运用:十五年以上教龄的中青年教师,能准确地把握说课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他们灵活恰当地运用说课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研究活动,而且教学风格鲜明。此时的说课已从“说本有法”上升为“说无定法”。

3、说课过程要体现科学性、说理性的原则

科学性、说理性是说课研究和推进过程中的灵魂。科学性原则是说课活动的前提,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说理性原则是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展示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能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4、说课内容凸显开发性、生成性的原则

开发性、生成性的原则是推进说课的外驱力。参与说课活动的教师既要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加以猜想推测,又要在说课研讨时,敏捷地捕捉活动中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同行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研讨内容。

(三)说课形式在实践中的构建

通过对说课研究的不断深化,按照行动研究法的几个环节,不断修正、反思说课活动,使说课形式更具针对性、开放性和操作性。

1、名师引领式

陶行知先生说:“要有好的学校,先要有好的教师”。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师资,我们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作用,实施名师带教制。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实现创办发展型学校的目的。

2、活动探究式

此类说课与授课紧密结合,课后再深入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形成书面材料,指导教师写教学经验、论文、教后感或是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等。

3、质疑反思式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

4、网络交流式

把来自教师在教育教学好的经验材料上传专刊,对教师制定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要求指标,促使教师上网、看报、读书,搜集整理信息,传播信息,使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眼光与时俱进。

(四)说课内容在实践中的创新

说课的内容包括自己怎样进行备课和教学中实际是怎样处理的,侧重面有所变化。结合上述要点,重点说明上课过程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备课意图,包括对学生达标情况的分析,说明自己作了哪些改变和调整,作调整的意图和效果,包括对自己上课的效果和感受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改进的设想,进行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说课教师在专家评议后作进一步修改,成为集体备课的结晶。内容包括,自己备课的特点和发生的疏漏,自己讲课的效果和感受,学生达标度的分析与实际达标度的区别和可能的原因。同时,对专家们评课的感受进行必要的说明。说课的组织者借此研究平台或为载体进一步展开讨论,进行理论性的反思,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炼研究成果,提高说课的理论层次。

三、结论

说课不在于解决某个教学难题,知道了某节课该怎么上,而在于说课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将学习、思考和实践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必将能打造校本研修的新型平台,推进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发200121号).

[2]季晓华.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适应性问题的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02).

篇4:中职教师说课与说课技巧

曾淑萍

幻灯片2 幻灯片2 主要内容

一、说课的缘起

二、说课的含义

三、说课的分类

四、说课的内容

五、说课稿的撰写

六、说课的技巧

七、说课常见问题

八、说课的评价 幻灯片3

一、说课的由来

20世纪50年代,孕育了“说课”的雏形。

80年代,“说课”活动应运而生,适应了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全国较早开展说课活动的是河南新乡教育部门,据说1987年就推出了教改实验活动——说课。

2000年之后,说课同优质课评选、论文评选一样,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比赛形式,说课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和运用。

幻灯片5

二、说课的含义

一般来说,所谓说课,就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达自己执教的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日趋完善。简言之,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

说课活动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即解说和评说。我们日常教研活动一般侧重于在解说。

幻灯片6

三、说课的分类(说课的目的)

(一)课前说课

(二)课后说课 幻灯片7

(一)课前说课的主要侧重点——重在说理 1.教学设计理念

2.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教学程序

5.教学设计说明

幻灯片8

(二)课后说课主要侧重点——总在说效果和依据 1.教学达标情况

说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要根据学生的学评价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2.教法运用情况

教学中你所选取的教法组合是怎样实施的;

在教法组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

运用教学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的情况;

运用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的情况。

3.学生活动情况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如何;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参与态度如何;

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到位。4.教学实施情况

评价教学程序的设计合理性;

分析教学预设与教学实施出现偏差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5.教学反思 幻灯片9

四、说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

(五)学法指导

(六)教学程序

(七)附加说明

1.时间分配 2.说明板书设计

(八)教学效果分析或者教学反思 幻灯片10

(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是核心

1.分析本节内容在教学大纲、整册教材及整个单元中的地位。2.分析教材编排意图与编排特色。

3.分析主要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4.分析本课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及理由。5.分析对教材做处理、加工的依据。幻灯片11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旧知基础和生活经验。

2.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3.学生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幻灯片12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是结果性目标 目标动词

1)了解水平:陈述、回忆、再认、说出

2)理解水平:解释、说明、比较、区别、推理、估计、计算、会、学会 3)应用水平:执行、实施;区分,组织;核查,评判;生成、计划、产生 2.过程与方法——是体验性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体验性目标

目标动词

1)经历水平:观察、经历、体验、感知、学习、调查、探究 2)反应水平:关心、关注、乐于、敢于、勇于、善于 3)领悟水平:形成、养成、具有 幻灯片13

说教学目标要注意:

一说目标的完整性,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三个方面的目标; 二说目标的可行性,即教学目标要符合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三说目标的可操作性,即目标要求具体、明确,能直接用来指导、评价和检查该课的教学工作。

幻灯片14

(四)教学方法

1.说教法组合及其依据。

组合:以一二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

依据:要从教学目标、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知识基础与年龄特征、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学校设备条件等方面说明。

常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2.说教学手段及其依据。

教学手段: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选择一是忌过多;二是忌过简;三忌流于形式。

依据:要联系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设备条件、主要教具的功能等方面作出解释。

常用:多媒体、投影仪、录像带、挂图、实物模型、新闻图片

最适合教师自身特点,有好的教学效果就是好方法 幻灯片15

(五)学法指导及其依据

学法就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方法。

学法指导就是通过教学及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种能力?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科学的学法指导,是教学目标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

常用的学法有:预习法、练习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社会实践法、参观法、读书指导法、研究性学习等,学为中心:自学质疑、互助释疑方法等等

幻灯片17

(六)教学程序——要说清楚以下几个方面 1.说明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教学思路主要包括各教学环节的时序安排及其内部结构。如课堂怎么开头?新授内容分几个环节?各环节的教学分别是先讲再练,还是先练后讲?(这个跟你的教学理念关联性很大)如何提问和组织讨论?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如何小结?最后怎样结束?等等。

2.说明双边活动安排。

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幻灯片18

(七)补充说明 1.时间分配 2.说明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介绍这堂课的板书是类型是纲目式、表解式、还是图解式?什么时候板书?板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板书的展现形式是什么?等。

板书设计要注意学科知识科学性、系统性与简洁性,文字要准确、简洁。说依据可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本身特点等加以解释。

幻灯片19

(八)教学效果分析或者教学反思 说理念 说落实 说成败 说改进

幻灯片20

五、说课稿的撰写 1.简析教材

2.阐述教法

3.指导学法 4.概说教学程序

5.教学效果分析或者教学反思

幻灯片21

常用的说课稿格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主要知识体系与主要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前后联系)3.学情分析(学生具体情况分析)4.关于教材难点和重点的确定 5.关于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学法方法分析

1.关于教法的分析:老师应该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2.关于学法的指导:对学生做学生帮助其学习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三、教学过程(怎样教的步骤——变数最多)

1.导入;

2.新课教授; 3.讨论交流(重点); 4.练习巩固; 5.课堂小结; 6.布置作业

(也可以根据教学理念采用五步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等等)

四、关于本教学设计的补充说明

1.课时安排;2.板书设计;3.设计思想

五、教学效果分析或者教学反思——课前说课与课后说课不同

幻灯片22 说课方法 五说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说反思 二展示

展示板书设计、展示教学课件

幻灯片23

六、说课的技巧

1.仪表庄重,气质高雅。2.充满激情,慨慷自然。3.紧凑连贯,简练准确。4.自然有效地使用媒体。5.精心设计说课稿。6.认真思考设计依据。7.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8.给自己录音录像,纠偏纠错。幻灯片24

突破教学难点的主要方法(1)时间化难

与突出教学重点一样,突破教学难点也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2)慢速化难

慢速化难是指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放慢讲解速度和教学进度。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边听、边思考、边记忆、边消化吸收。(3)教法化难

对于由于学生感到知识抽象和实验操作复杂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加强直观教学、补充感性知识和经验这种方法去加以突破。(4)分解化难

对于由于教学内容复杂使教师难以讲清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分解难点、各个击破这种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5)温故化难

对于由于旧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使学生难于接受新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教学难点,可以采用温故知新这种方式方法去加以突破。幻灯片25

七、说课常见问题。

1.说课成为上课的浓缩。2.说课缺乏理论依据。3.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4.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条化。5.说课程式化、表演化。幻灯片26

七、说课常见问题(简言之)1.说课等同备课。2.说课等同讲课。3.说课等同背课读课。幻灯片27

八、优秀说课的特征

1.突出教学理念——说课的灵魂。2.诠释教学思想 3.体现教学能力 4.展现教学境界 5.展示演讲才华 幻灯片28

篇5:教改与说课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说课、教师职业技能

论文摘要: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课前或者课后行为,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说课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促进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促进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加速教师的角色转化;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实现教师的自我完善;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使教师群体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大大地促进了教学改革。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的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教师发展也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发展特指教师在智能、经验以及教学态度方面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学科知识的丰富、教学理念的更新、职业技能的提高以及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说课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客观再现,具有可操作性;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说课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从而提高其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将教学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说课推动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根据说课的要求,说课教师首先要“说教材”,就是要阐述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具体包括说明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相关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说明本节课内容在单元、章节、年级乃至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具体、明确地说明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即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另外要说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等。

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评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应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人理解教材,弄清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相关内容的要求、本节课内容在单元、章节、年级乃至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等,还要具有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的能力,具有开发新教材的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只有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才能得到加强,这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完成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化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对“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在说课过程中,说教材不仅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人理解,而且需要教师有深厚的课程理论基础,不是把教材作为必须忠实传递的官方文本,而是作为可以灵活取舍的范例;说学生不仅要求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起点状态,而且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说教法不仅要求教师能说明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求教师能说明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这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教学论理论基础;说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而且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深人研究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说教学程序不仅要求教师介绍教学步骤,而且要求教师反思设计这些教学程序的理论依据,而其理论依据来自教师对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等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促使自己完成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化。

三、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

在说课过程中,要求教师“说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深人研究学生,说明学生的学习风格,即认知风格、成就动机、学习归因、焦虑水平、学习坚持性等;说明学生的起点能力,即认知、技能、态度起点等;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即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智能及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等。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要想实现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到“自主的学习者、知识的建构者”的成功转变,教师必须对学生情况有正确的把握,这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四、教学改革需要教师自我完善

从本质上讲,说课过程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反思是一种自省、思考、探究和评价,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言行的过程。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把自我或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进行审视、深思、探究与评价,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没有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过程的反思,就难以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说课,特别是授课之后的说课,就是教师进行有效自我反思的过程。在说课过程中,教师要反思自己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研究的得失,反思自己对教学程序设计的成败,反思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情况,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旧我所包含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对未来发展图景的规划,是一种自我超越。通过这些反思,有效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实现教师的自我完善,推动教师的自我发展。

五、教学改革促进说课与教师的合作发展

教师发展可分为自我发展与合作发展。自我发展指教师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把教学作为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的经验进行交往的过程,并且能够从自身的教学问题出发进行研究与评估,从而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合作发展则需要教师进一步开放自己,即在学校中进一步强调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互助和合作,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通过互动、彼此支持以减少教师由于孤立而导致的自发行为。这就需要在学校建立一种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以滋养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说课过程是一个说者、听者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过程。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说课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过程。而在听取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的评议以及进行答辩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不管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还是为自己的教学辩护,都要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及其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对于听者来说,不仅通过听授课教师说课,可以吸取说课教师的长处,而且要对说课教师的教学及其理论依据进行评议。而要评议别人,首先自己就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功底,这就促使听者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自己从而得到发展。因此,说课也是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篇6:抽屉原理的教案与说课

抽屉原理的教案与说课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例1、71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晓明整理书柜,有所发现。 出示发现:有3本书,放到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要一个抽屉里放2本或2本以上的书。 有4本书,放到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要一个抽屉里放2本或2本以上的书。 师:晓明的发现有道理吗? 引入新课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验证刚才的发现,用小棒代替书本,用杯子代替抽屉。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同桌摆放)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3,0)(2,1) 2、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你发现晓明的发现正确吗?(指若干名学生) 3、再次验证: 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那么,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并把你的摆放结果记录下来。(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3,1,0)(2,2,0)(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通过刚才的摆放,你能发现什么? 生:晓明的发现是对的。不管怎么放,总要一个杯子里放2根或2根以上的小棒。 师:2根或2根以上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反馈,引入“至少”。教师将结论改为不管怎么放,总要一个杯子里至少放2根小棒。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根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4、总结: 师:对了,就是不能少于2枝。(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发现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里,和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那么,大家想想如果5根小棒放进4个杯子里,有什么结果。我们还用将所有的摆法一一罗列吗?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次,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5、用“平均分”来演绎“抽屉原理” 师:请同学们思考,同桌讨论。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汇报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1:我们发现如果每个杯子里放1根小棒,最多放4根,剩下的1根不管放进哪一个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桌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学生自己操作)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反馈5÷4=1……1 师:第一个1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1呢?学生反馈 师:把6根小棒放进5个杯子里呢? 生:,把6根小棒放进5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师:把7根小棒放进6个杯子里呢? …… 你发现什么? 生1:小棒的根数比杯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 把5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 把7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里,如果每个杯子里先放2根,还剩1根,这根小棒不管放到哪个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3根小棒。 出示: 5根 2个 2根…… 1 根(总有一个杯子里至有3根小棒) 7根 2个 3根…… 余1本(总有一个杯子里至有4根小棒) 师:3根、4根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板书: 5÷2=2……1 7÷2=3……1 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杯子里的至少有几根”只要用 “商+ 余数”就可以得到。 3、出示题目: 如果把5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 师:怎么放? 生:“总有一个杯子里的至少有3根”只要用5÷3=1……2,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根小棒平均分放到3个杯子里,每个杯子里先放1根,还剩2根,这2根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不是3根。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不是3根。 生2:先把5根小棒平均分放到3个杯子里,每个杯子里先放1根,还剩2根,这2根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不是3根。 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根小棒平均分放到3个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用小棒的根数除以杯子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商加1根小棒”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小棒 杯子 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商+1 3 2 2 (3,0) 4 3 2 (2,1) 5 ÷ 4=1……1 2 5 ÷ 2=2……1 3 (4,0,0) 7 ÷ 2=3……1 4 (3,1,0) 5 ÷ 3=1……2 2 (2,2,0) 10 ÷ 4=2……2 3 (2,2,1) 《抽屉原理》说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 教材和学情分析: 1、理解教材: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例1和例2。 例1介绍了较简单的“抽屉问题”: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个物体。它意图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种存在现象: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2根小棒。例1呈现的是2种思维方法:一是枚举法,罗列了摆放的所有情况。二是假设法,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虑“至少”的情况。通过例1两个层次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至少”的情况,能用这种方法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解释证明。 例2在例1的基础上说明: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因此我认为例2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尽量平均分”,能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维的过程。 2、分析学生: 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以前的奥数班已经解除了抽屉原理,他们在具体分得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 还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触,所以他们可能会认为至少的情况就应该是“1”。 设计理念: 1、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放进2根小棒”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杯子中至少放进2根小棒”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2、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手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我们的教学不同奥数,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抽屉”和“物体”。 目标定位: 知识与技能: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法和学法: 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采

上一篇:新颖创卫宣传标语下一篇:最具智慧力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