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后记

2024-05-06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后记(精选4篇)

篇1: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后记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后记

在品读《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学生们对“……有……有……有……还有……”这个句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抓住这个训练点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这个句子写得多好啊!它不仅告诉我们这个民族小学的学生很多,而且还点明了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你能像课文中那样用这个句式练习说话吗?

生1:(想了想)清晨,水上公园的鱼真多呀!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黑色的,还有黑白相间的,它们在小池子里自由自在地游着,多快活!

生2:下课了,校园里可热闹啦!有打乒乓球的,有丢沙包的,有跳皮筋的,还有爬竿的,大家玩得真开心!

生3:我有一个温馨的家,有和蔼可亲的奶奶,有勤劳朴实的爸爸,有温柔能干的妈妈,还有活泼可爱的我。

学生们的发言十分踊跃,也很精彩。

反思这一教学环节,我觉得越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想表达的欲望也越强,自然说出的话也最能打动人。与此同时,句式训练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篇2: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后记

小学课文《黄果树瀑布》教后记

我感觉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从导入到品读,再到赞美小结,每一环节,环环紧扣,衔接自然。其中我认为这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是:

1、声音视频运用的恰到好处。

在让学生感悟瀑布声音的特点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比喻句去感悟,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知道了瀑布声音的变化,此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瀑布由低到高的声音视频,学生听得非常仔细,感觉瀑布很神奇,不由得发出赞叹,然后再让学生再读文本,学生读出了特点,读出了体会。这一环节我认为比较好。

2、思想教育渗透到位。

其中表现在两个环节上:

(1)通过学习本文,不仅要让学生领略瀑布的神奇壮美,还让学生感悟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所以在读到文章第七自然段时,我相机渗透这样的教育:“大自然实在是太伟大了,对我们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涤,以后遇到困难了不怕,遇到难题了想办法解决,跌到了再爬起来,别人误解了别放在心上,做一个坚强乐观心胸开阔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们感谢大自然!”利用大自然博大的胸怀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教育他们也要做一个胸怀开阔的`人。

篇3:课文《水》教后记

作者笔下,水是如此珍贵,但对于身处水资源充足的我们是很难体会到这一点的,因而,如何让孩子真切地感受水的珍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上课时,我紧紧抓住了课文的两条线索带着学生走入作者的生活,那就是“缺水所带来的苦”以及“用水所带来的乐”。让学生在自学划相关词句、交流体会、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学习课文。“缺水所带来的苦”主要通过“挑水难”“洗澡难”“盼开窖”等事情体现,“用水所带来的乐”则通过“雨中洗澡”和“洗凉水浴”这两件事体现。

教学时,我以一组有关“水”的成语导入,这些成语是生活在江南水乡孩子心目中的词语,继而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母亲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你们真是饿坏了”,这样形成强烈的对比。初步体会在缺水地区,水是很珍贵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对村里人取水的`描写,让学生画出令自己震惊的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以此体会到取水“人之多”“路之远”“水之少”“时间长”“量之少”,同时,让学生进行想象,从而体验到缺水之苦,进而明白水之珍贵,于是对“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最珍贵的东西”,随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样的说法也就很好理解了。自我感觉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位。

课文第二自然段,在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了“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一回澡。”让学生谈体会,同时让学生想象洗澡时的场景,并通过朗读,感受水成了村里人幸福的源泉。然后通过想象,水给人们带来痛快、舒服、幸福,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前、之后,分别是什么?以此来反衬缺水之苦。

第三自然段主要抓住“风干”这个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水的珍贵。并通过朗读、想象感受。第四自然段,主要通过朗读,来感受四兄弟被母亲一勺凉水淋漓的快乐。

篇4:《比尾巴》课文教后记

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例子,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凭借,因此,在课堂实际操作中,不能只抱住教材的内容或教参中的答案,而应教给学生活用教材,把教材作为向导。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能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发表自己不一样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将不断迸发。

在教学《比尾巴》一课,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背得朗朗上口。接着,我把课文延伸到课外,提出:“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吗?请按学习小组交流交流”。话音刚落,各个小组的同学有的摆起了自己的作品,有的铺开了动物图片,有的把从家长那边了解到的或从电视上看到的有关动物尾巴特点,从形状到颜色津津乐道地讲开了。然后进行组际交流,孩子们讲得可精彩了。如有的小组讲到小壁虎的`尾巴,描述道:小壁虎的一条细长的尾巴,它的尾巴能保护自身的安全,而且,它的尾巴断了,还能长出新的尾巴。有的小组补充松鼠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时候能当伞用,冬天当被子盖,从高处往下跳时还可当降落伞用。有的小组还模仿课文自编儿歌:

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卷?

谁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水牛的尾巴细。

小狗的尾巴卷。

燕子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课文教学除了灵活处理教材外,还应适当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教育,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中明理。如,讨论完以上各种动物尾巴特点后,同学们学习兴趣还是那样高涨,我趁势再抛出一个问题:“刚才,动物们比尾巴比得可认真了,它们懂得从多方面进行比较,有比颜色的,有比样子的,也有比用处的,等等。下面,我们也来比一比,好吗?那么,你准备和别人比什么呢?”经老师这么一点,孩子们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了,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要和同学比本领”。“我要和同学比学习成绩”。“我要和同学比谁的字写漂亮……”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从学校讲到家里,从学习上讲到文明礼仪,从现在讲到将来,真是无话不说,课堂上其乐融融。

上一篇:旅游职业道德概述下一篇:选煤工人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