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影视观后感

2024-05-20

爱国主义影视观后感(共14篇)

篇1:爱国主义影视观后感

爱国主义影视观后感

视《小兵张嘎》后感

递铺三小503班指导教师:王颖

张嘎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他与自己的一群好朋友胖墩、佟乐、英子一起打鬼子。他们都一个个机智勇敢、鬼灵精怪,而且在危急时刻总能想出很多的好点子。

《小兵张嘎》这部电影主要是讲述了在抗日时期,嘎子与他的奶奶相依为命,不料在一次日寇的扫荡中,嘎子的奶奶不幸地被鬼子杀了,嘎子一心决定要当八路,打倒鬼子为奶奶报仇。终于他当了一名侦察兵,但钱队长认为嘎子年龄太小不太适合,不过他并没有因钱队长的话而灰心,在他的坚持下,终于获得了钱队长的信任,还拿到了老钟叔的一把木头枪。而在一次与日寇的激烈交锋过程中,不幸被捕了关在了敌人的碉堡中,他不但不害怕,还勇敢地寻找机会逃跑。最后当小嘎子得知八路军要来营地救他时,心里十分开心,也十分担忧,怕八路军被鬼子发现。这时看守的人不注意时,嘎子飞快地打昏了他,将煤油灯里的煤油浇在了稻草上,一把大火烧着了整个碉堡,不但救了自己还立下了大功。为此所有人都对嘎子另眼相看,也是一个出名的小英雄。

嘎子和他的伙伴们都是人民小英雄,那么勇敢、机智,多令人佩服啊!小小年纪有着大人都没有的志气,也有着小孩应有的活泼可爱。

大家千万要记住张嘎和他的朋友们,他们是人民小英雄,他们为抗日出了一份很大的力!

篇2:爱国主义影视观后感

“一条长虫转砖堆,转了砖堆钻砖堆。”咦,是谁在说什么转砖堆,钻砖堆?哈,这就是1943年鬼不灵小村里的少年——小嘎子。 小嘎子才十三岁,却只和年近七十的奶奶相依为命。可在鬼子扫荡那会儿,跟嘎子相依为命的奶奶给鬼子打死了,从此,嘎子一下变成了孤儿。因此,嘎子立下重誓:参加八路军,为奶奶报仇。 要报仇,嘎子首先想到要有枪。刚参军那会儿,他就打心眼里想弄到一支枪。不知怎么,他弄到区队长的盒子枪,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刻就是一顿大拆大卸。五粒子弹也给他打开了研究去了。这还不算,还有一回,他又找到俩手榴弹,若不是被人看见,连雷管都给他剥开了。你瞧,他是不是个“捣蛋鬼”? 虽说爱“捣乱”,可在真正的战斗中,他却特别灵活。像那次用挂鞭引白脖,鬼子进伏击圈的事,嘎子没能成功地混进鬼子宴厅,他便眼珠骨碌一转,想到一个好办法:把守门员的注意力引开,再伺机把挂鞭引爆。鬼子、伪军慌慌张张,正好逃进了伏击圈。

你说,嘎子是不是个小机灵? 嘎子才十三岁,却是胆子大得惊人。那次从打囚车中拯救老钟叔,车上没准还有几个“白脖”,他却勇敢地跳上车找人,当时的嘎子腿严重受伤。你想,嘎子是不是特勇敢? 没有嘎子的聪明才智,没有他的勇敢战斗,还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现在的我们已经没有机会为祖国战斗了,但我们要学习嘎子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长大了报效祖国。

篇3:利用网络影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 精选网络影视内容, 上好网络影视课

开展网络影视教育首先要解决片源问题。选择影视内容时, 要紧紧围绕影视教育重点, 有针对性地筛选, 以保证影视教育有目的地正常开展。影视材料尽量选对学生教育帮助大、学生又喜欢看的内容, 并能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及接受能力的差异, 在确定播放内容上做到有所区别, 可适当多选一些纪录片、新闻、报道剧、故事片等。在内容安排上与学校德育教育、班队活动协调起来, 统一行动, 相辅相成。对较长的影视片可采用“删节播重点段”的方法, 删去的内容由老师简短讲解加以补充, 留给学生的还是一个完整的内容, 以解决较长的影视片不宜在影视课内播放的矛盾。像《开国大典》可播放10月1日大典盛况这一场面。有些七八十分钟的故事片可用两节影视课合起来的办法, 全部播给学生看。一节课还可安排30分钟的影视内容, 余下10分钟留给老师指导和学生讨论消化, 这样内容更充实, 气氛更活跃, 效果更理想。

学校网络影视课以班为单位, 在多媒体教室, 班主任坐在旁边, 纪律容易维持, 加上有专门的影视指导, 比在电影院、家里看有更正规、完整的步骤, 效果也会更好。在每次播放前, 由指导老师先观看一二遍, 在熟悉影视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出教育目的、片名片长、内容简介、思考题、行为训练、活动提示等, 以此作好观前、观时或观后指导。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 学生容易看懂影视内容, 理解影视主题, 提高鉴赏能力。

2 写谈观后感, 深化网络影视教育

学生每次看了影视片后, 心里总有一些喜怒哀乐的感想, 把它写下来或谈出来就成了影视观后感。写谈观后感时要做到实事求是, 看了之后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怎么谈, 即使不太正确的想法也不要紧, 但不能说假话。这样使教师能较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有效地加强思想教育。学生观后采用书面的形式表达观后感想, 这样在提高认识的同时,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班级、学校可开展影视征文比赛, 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 或选择较好的观后感在学校影视专栏窗里张贴, 在校园广播站里广播。这样, 既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观影积极性, 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深化了影视教育, 达到了影视教育的效果。

3 搞好“三结合”, 把影视教育落到实处

3.1 网络影视教育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

网络影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爱国主义思想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上。学生每次看了影视片后, 教师总要通过影视中所反映的主题, 结合学校德育教育, 有意识地开展一些班队活动。影视教育也为班队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素材, 给搞好班队活动增添了活力。如观《长征》这部电影后, 可以长征精神为主题办黑板报, 或开展《长征精神代代传》主题班会, 或开展长征知识智力竞赛, 开展每人讲一个长征故事、背一首长征诗、唱一首长征歌的团队活动。看革命故事片《太阳帝国》后, 可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的团队主题会等。影视教育定会给学校团队活动搭起一个崭新的活动舞台。

3.2 网络影视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

网络影视色彩丰富、真实传神, 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存, 加上扣人心弦的音响,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课堂中运用生动形象的网络影视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有助于学生记忆、想象、理解, 是一种很好的愉快教学。随着新教材的实施, 影视与学科教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新教材中许多学科都有配套的影视教材, 这些配套的影视教材限于目前的条件, 不可能大面积使用, 只能在一小部分的公开课里使用, 大多数学生看不到这些影视, 影视课就能把这些配套的影视播放给每个学生看, 这也是对新教材的一个贡献—个支持。影视把静止的文字变成活的画面, 学生对该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课文的主题。

3.3 网络影视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目前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平时娇生惯养, 任性不听话, 家长普遍反映自己的孩子双休日整天沉浸在电视之中, 过度地无选择地看电视将会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很多家长还反映, 家中收看电视节目常常被自己的孩子所左右。针对这些情况, 可在影视课里加强校外影视指导并及时与家庭联系。在影视课里我们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如何观看校外影视, 哪些该看, 哪些不该看, 一星期应该看多少时间, 逐步引导学生多看如《开心辞典》《幸运52》《动物世界》等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强的节目, 尽量少看或不看打斗片、枪战片、言情片等易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影视片。与此同时, 必要的校外影视指导, 能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消除一些校外影视的不良影响,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篇4:影视音乐与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影视音乐 爱国主义教育

电影是一门综合视听的艺术形式,在听觉这个层面上,它包含有人声,噪音,音乐。人声是剧情当中的人与剧情发生关联的人以及第三者发出的声音,有对白、旁白、独白等。噪音是物体发出的声音,如关门声、枪声以及一些效果音。音乐是包括声乐、器乐。早期的电影是一种有画无声的默片。或许是电影工作者意识到当时电影的缺憾,但又迫于当时条件的制约。往往在电影放映时在旁边放一架钢琴.由钢琴师在现场演奏一些现成的名家音乐,用以弥补视听上的平衡,这种名家音乐与影片的剧情甚至没有任何的联系,纯粹是增加些声音的元素而已。可见声音与影片的结合(不管两者是否有联系)还是从音乐开始的,随着电影进入有声时期以后,声音与画面才真正结合在一起。但音乐方面,电影音乐家仍是以纯音乐的形态来构思,这种构思方式脱离不了古典音乐的气息,到了后面随着电影的广泛深入发展,电影音乐家才注重电影音乐的研究,才开始专门为电影写专门的乐曲,这样才产生了相对独立的电影音乐形成。电影音乐才表现出明显的特征,随着电影艺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影创造者对电影音乐的重视,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像《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往前走》,《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海外赤子》中《我爱你,中国》等中外优秀电影歌曲,将亲情、爱情、友情,对祖国博大深远的爱国感情抒发出来。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部电影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渲染影片整体气氛上显得得心应手,对推进剧情的发展也不可否认,在表达和传播情感上更是音乐的长项,音乐是一门抽象艺术,在动作、语言、文字、表演不能再表达什么的时候音乐就开始释放它的能量,发挥它的功效,他的出现弥补了动作、语言、文字、表演方面的欠缺。我们可以借助超越时空的音乐,它作为一种精种载体释放片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使用电影音乐特有的语言将友情、爱情、爱国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作为抽象的音乐元素所能表达的功能。

影视音乐是具有艺术性、娱乐性、教育性三者合一的艺术,在本文中我们只对它的教育性做出分析:它的教育特点在于它不是强行灌输的方式对观念进行说教式的教育,而是通过音乐的传唱,从而让观众不自觉的喜爱并接受,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悄悄的流进观众或者听众的心里的效果。因此它是一种教育范围广泛,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对于影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创作出有更好教育意义的影视音乐作品和如何有效的利用影视音乐进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影视音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影视音乐和音乐一样,它超越了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中时空的限制,用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唤起人们的情感和调动人们心灵的联想,影视音乐使观众从听觉上的幻想转到视觉上的联想,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在一些主旋律的影视音乐作品中,普遍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情感,观众在对这种作品的欣赏审美过程中,又加深了人们对影视作品的感受,溶入了自身爱国热情。如我国早期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从歌词到旋律,充满着一种广阔的爱国情怀,经历了半个世纪,仍然焕发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人们还一直对它传唱,它所流露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人们所接受^《闪闪的红星》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纯真激昂词曲和童声的演唱,至今让人流连忘返。爱国主义精神随着它的传唱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中。因此,影视音乐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影视音乐能让观众在影片中产生共鸣。使影片传递的爱国情感更加自然地渗入观众心田,更容易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

影视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部分,它能帮助渲染影片的整体气氛,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特别是电影主题音乐还能丰富,深化电影主题的功效。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往往是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伴随着音乐的出现进发出来,观众的情绪与影片产生共鸣,两者在情感上产生前所未有的统一,影片的思想毫无阻挡的涌入观众的心里。如南斯拉夫电影楼《桥》,音乐创作者专门为桥设计创作了一小段主题音乐,当桥在画面中出现时,主题音乐也就响起,表达了游击队员对这座大桥及祖国河山无比的热爱,观众的情绪与音乐产生共鸣,抒发出无限的爱国情怀。电影插曲是电影情感的集中爆发,观众在欣赏电影插曲时能与电影产生相同的情感共鸣。如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战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雄壮的乐曲,激昂的歌声,再不易动情的观众也会为之所感动,然而最主要的还是音乐中表现的爱国激情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在观众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以至过了几十年后的今天,每当唱起《英雄战歌》仍然是心潮澎湃。

三、影视音乐比影视的受众更广,且更容易传播

影视受条件影响,必须在影院或电视上才能观看,但影视音乐就方便多了,离开影院和电视等媒体,人们在口头上也可以传唱,且不论男女,老幼都具备传播条件,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即使没有看过影片,但它的歌曲响遍大江南北,如《便衣警察》插曲,“……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须言愁……”曾经唱遍祖国大街小巷,家誉户晓。歌曲隐含的爱国主义情操随着它的传唱也传遍祖国各个角落。

四、影视音乐本身具有的民族化特性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范例

影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成一样都具有民族化的特性,各国的影视音乐都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有丰富的民间音乐形成,独特的乐器,它是繁荣我国影视音乐的丰富资源,影视音乐创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将民族音乐倾注到影视音乐的创作之中,这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使用和挖掘,这本身就是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一种高尚行为。

篇5:爱国主义影视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篇6: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征文

关于开展第二届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影评活动的安排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中小学影视教育育人功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县局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影评活动,现就具体事宜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时代风采为宗旨,通过学生影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活跃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对象 全校所有学生

三、活动主题

弘扬爱国主义,展现时代风采

四、活动的形式与基本要求

(一)、征稿内容

1、在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视作品,进行爱国主义影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所观看的影片,各语文老师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影评座谈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撰写影评,并参加影评比赛活动。

2、评论角度可以是主题精神、时代主旋律、拍摄技法分析、导演手法剖析、叙事结构、光影构图、场景运用、演员表演等与电影主题和艺术有关的所思所想。

3、参加影评活动的影片应为全省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开展以来,省教育厅推荐的影视教育影片,其他影视作品的影评不参与本次活动。

(二)、稿件要求

1、文体不限、3000字以内

2、上交稿件时需按要求详细填写作者姓名、班级、学校及指导教师等信息。

3、指导教师对影评作品要有针对性的评语。

(三)、收稿要求

1、各班推荐1——2篇优秀稿件参与评选,上交稿件必须有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

2、稿件截止日期:2016年4月30日

五、评选表彰与奖励

1、学校成立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影评活动评委会。

2、各班推荐的优秀作品将进行专版展出并向县局推荐5篇优秀影评作品

3、本次影评活动分别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8名,对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学校将予以奖励。

六、几点要求:

1、各班主任、语文老师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对本次活动要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组织指导好学生观看影片,写好影评

2、各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紧扣活动主题,调动生活积累,选取独特视觉,写出真情实感,切忌内容浮泛,杜绝抄袭。

篇7:爱国主义影视观后感

关键词: 影视剧;女权主义;解放

一、女权主义发生的根源分析

人类刚开始出现在地球上,是以氏族形式集聚生活的,而母系氏族为维系部落繁衍兴盛等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有着统治地位的,但随着部落扩大需要进行区域外的物质经济交换后,面临着野兽袭击和开荒等力量型活动时,女性的统治地位就被以力量著称的男性所替代,并且一直延续至今,虽然近两个世纪以来女性的地位得到一定改善,并有与男性分庭抗礼的趋势,但如果有些意识问题,比如教育观念,女性意识,社会制度没有得到解决,那么离女性与男性和谐相处就仍有一定距离。

之所以会出现女权主义这一诉求就意味她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那么先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

(一)教育观念

从小,父母对男孩与女孩的教育就显得有些不一样。教导女孩,若要讨人喜欢,就要表现出文静的性格特征,对于男孩,父母则要求其要勇敢,坚强,独立的人格特征。而其所受到的启蒙教育则是白雪公主、睡美人以及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女主角最后都是依靠王子或者七个小矮人等男性而摆脱困境,从而得到自身地位的提升,而有着这样潜移默化的宣传后,女性只要表现得足够乖巧,美貌,那么他的王子将会拯救她于水生火热中。由此可见,男性与女性的气质不是天生的,与他或她幼年所接受的环境等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二)身体的限制

由于自身身体的因素,导致男性与女性在进行力量型活动时不具有有优势,只能转而求助男性,渐渐的就成为的了男性的附庸。为了求助男性,女性从小被教导重物等是提不起来的,身体的纤弱使他们被要求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从平日的待人接物到穿着打扮都被要求、被限制,慢慢地,她们习惯了将自己的的自信建立在男性上,从中国古代的“女为悦己者容”到现如今的市场经济下,女性在择偶方面更是面临双向选择,面临压力更大,绝大多数是以钓到金龟婿为目标,对身体的要求就有了更高的目标。正是这种过分在意自己的身体,而失去了自主的意识,成为了男性的客者就不显得奇怪了。

(三)生育与生产的不等同

在延续后代的过程中,女性的身体不可避免地充当了生育工具,但生育不等同于生产活动,生产活动可以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而生育功能更多的将女性限制在家庭这一更大的限制中,人们意识观念的关注点从单纯的繁衍后代转移到个人生产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价值上,而女性在之前的生育及生产并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这让女性的生育地位,无形中又下降了一等。

二、角色互换的结果

《床》这部电影,以“大女人”和小男人的角度进行展开,通过角色职位的互换,得到的结果却是男性偏向女性化,女性偏向男性化,由此可知,简单的职位功能互换并不能解决两者的不平等地位,《假》这部电影中女权主义者们极力想要摆脱男权的束缚,但仍然逃不出男权的影响。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以下三点解决措施:

(一)教育观念的改革,父母应该给孩子公正的教育。

(二)女性主观意识的确立,从主观意识出发,明确自身是自己的主体的地位。

(三)全社会制度的反思改正,社会制度消除对女性的限制,以公平的进行男性与女性的优胜劣汰。

三、对中国女性走向解放的启发

中国的教育观在城乡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面对农村人口基数大的现状,这一教育观念也是亟待改变的。在父母提供给女性教育机会这一举措中,有一句俗语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没法带来经济价值的事物,与之对应的投入就不会很大,而良好的教育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机会,这都意味着以后的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从源头上,女性已经输给了男性,并且从现行的一些影视剧作品中,女性是想当然的认为男性具有养家的责任,经济上不能获得独立恰恰将自己置于客体地位。

经济上获得了独立并不意味客体的地位发生了改变。除去自身努力外,同时需要全社会的观念的改变,历史是前进的,社会同时也是变化的,历史课本告诉我们刚开始,人类社会是母系社会,然后通过两者的斗争,改为父系社会,并一直延续至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男女平等,两者的斗争一直持续在,从未断绝。有了斗争,必将会出现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局面,与其这样,还不如大家坐下来,共建未来。当然在此期间碰撞是难免的,正是这些相互的碰撞,让各自意识到自己的所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两者的未来也会越发精彩。

四、结语

篇8:爱国主义影视观后感

陕西省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2009年, 陕西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 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加强影视教育建设、加大影视教育保障力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实施办法。

陕西省教育厅将中小学影视教育列入工作要点, 对此项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并进行系统工程建设。陕西省教育厅要求全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讲究实效, 必须做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进一步落实教学环节、落实设备、落实放映机构和人员, 落实经费使用办法。

在启动仪式上, 陕西旭日飞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向陕西基层县 (区) 教育局、电教馆捐赠电影大棚150套, 以推动陕西中小学影视教育发展。

篇9:爱国主义影视观后感

[关键词]《亮剑》 爱国主义 信息化 创新

电视连续剧《亮剑》播出以来,收视率屡创新高,稳坐2005年央视收视冠军宝座。地方各台纷纷购买播出,一些观众反复观看了三、四次。碟市、租赁市场也十分火爆。连续数月在北京、深圳、成都等地,稳居碟市销售榜和音像店租赁榜第一名。《亮剑》还成为了网友博客中的主角。可以说《亮剑》播出后对大陆社会带来的影响之大,引出的社会话题之广,远远超过了这个电视剧本身。

一、《亮剑》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价值

1.《亮剑》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导向和教化作用。

(1)《亮剑》增强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影响着他们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选择。

《亮剑》再现了战争的真实性和残酷性,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和抗日英烈英雄行为对民族存续的价值,给人们以极大的心灵震撼。网友们评论说,“他们都是民族英雄,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正是有了李云龙、孙德胜、魏和尚等等一批抗日先烈,才铸造了我们的民族之魂。”与此同时,人们对自己也开始了反思。“试想今天社会,我们灵魂是否高尚?能不能做到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不谈过去,我们现在真是该敬仰这些先烈,不能只知道歌星,球星……”

(2).《亮剑》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

《亮剑》播出后带动了一波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浪潮。在网络留言中,不少人表示被骑兵连的悲壮所感动,“一句一句‘骑兵连,进攻!’让我热泪盈眶,尤其是连长孙德胜只剩自己时的那句‘骑兵连,进攻!’然后单刀匹马杀入敌阵。悲壮!!!!”“自己的爱国之情在那一瞬间被激发出来了!热血沸腾!”“我真希望是孙连长身后的兵!”“如果我们活在那个时代,也应该如此:我们在这个年代,更应该如此”。《亮剑》成功地通过一个个情节和鲜活的人物个性塑造,通过人物的喜怒哀乐、战争场景的烘托,使观众在忘我的状态中与银幕上的故事和人物认同,进而唤醒观众的内在激情,有效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3).《亮剑》鼓起了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亮剑》中令人最难忘的一句话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郭运德说,它唤醒了中国人一度遗忘的“不服输精神”。在网络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贴子:“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是工作生活的压力好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正是要有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在遇到困难时要坚定信念、不怕苦不怕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勇敢积极的面对。……让我们一起拿出这种亮剑的精神理智勇敢的面对你的生活、你的未来吧!要相信自己,因为生活永远属于强者!”可见,《亮剑》对子增强人们的意志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亮剑》强化了人们的爱国行为

据新华网2005年11月18日报道,在18日以3:2战胜日本队之后,中国男排的队员们纷纷表示,正是新任主师周建安大力提倡的“亮剑”精神帮助球队顶住了压力。替补上场结果拿到全队第二高得分的崔建军说:“这是一场团结的比赛,周指导一直在队里提倡亮剑精神,我想我们今天做到了。日本队实力上强于我们,但是我们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我们赢了。”“亮剑”精神广泛深入各领域,从Google上随便用“亮剑精神”搜索,便可看到五万多条这样的标题:“中国房地产需要亮剑精神”、“新时期中国汽车业自主创新需要亮剑精神”等等,效应似乎还在发酵中。

2.《亮剑》等主旋律影片对于捍卫民族文化,抵御西方的文化侵略具有积极意义

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发生了一次意义深远的重大转折,“从传统意义下的文化,即民族性、地域性、历史继承性的文化向超越民族分隔、地域封闭,即一种非历史性、开放性的媒体文化转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视听语言正以其特有的优势和能耐渗透到文字语言曾经涉足的各个社会文化领域,成为人类的又一重要的文化媒介。同时,影视文化因其受众面广、能够影响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众,因而大大改变和提高了人类的认知方式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提高和扩展了文化的渗透能力和参照系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国家、民族和语言的界限,形成了一种带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先发优势,在影视上取得了文化霸权地位,对我们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西方价值观念渗透,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有50%的人会“少部分地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25%的人会“基本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5%的人会“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只有20%的人对此表示反感,“不会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一结果说明西方国家利用影视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渗透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亮剑》热说明。这些主旋律影片是主动应对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以积极的姿态抵御西方文化侵略,捍卫民族文化的成功尝试。

二、《亮剑》对于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1.必须进一步重视影视等现代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新的传播媒体和文化娱乐场所吸引了大量群众;随着大量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出现,以及社会成员流动的数量、范围、方式的不断扩大和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手段、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现代人的历史使命。

影视文化以其视听直觉性、兼容性、传播的迅捷性、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和全球性、大众化的消费特点,使其成为当代文化的主体形态,成为亿万观众获取知识、信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源泉。据统计,2005年年末,全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8%,达到12余亿人,居民平均每天有2小时39分钟用在看电视上,占总闲暇时间的46.22%,占全天的11.04%,看电视是闲暇时间里占有时间最长的活动。在21世纪里电视将与互联网、多媒体融合在一起,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根本变化。

《亮剑》的成功说明,发挥影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大有可为的,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方向,值得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克服对影视的片面认识,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

片的实施计划,并积极利用网络等阵地,开展影评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引导人民大众树立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

2.高度重视教化与娱乐、教化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一位网民在评论中写到:“亮剑的播出产生的反响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媒体的力量。突然醒悟,所谓哈日哈韩,其实不是那些青少年的错,而是我们电视电影编导的错,谁把阵地丢了??是他们每年搞出些烂片自然让别人不爱看,转向日、韩片,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给别人去做。现在年轻人不喜欢看抗日的片,不是不喜欢这个题材,而是不喜欢五六十年代的说教,那么,投其所好,做些隐含中的爱国主题的电视。既然他们要崇拜,就合理的塑造一个人物让他们崇拜。”这一评论道出了问题的实质,主旋律影片不是没有市场,没有观众,而是如何实现教化与娱乐、教化与审美的和谐统一问题。

(1).影视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教化民众的责任,正确处理娱乐性与思想导向性的关系。艺术家创作文艺作品,都不是无目的的。巴尔扎克坚信:艺术家的使命是“教育他的时代”。著名导演谢晋认为:“我喜欢影片能拨动人的心弦,引起人们的思索,我希望文艺作品真正发挥艺术的力量,使它能够起到提高广大人民思想境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亮剑》的效应进一步说明,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的教育功能是无可估量的。

但是,现在影坛和电视剧出现太多物欲横流、追求消费的创作主题,其对民众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必须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强化影视事前、事后的审核制度,支持主旋律影片、健康影片的生产、发行和播放,对不健康的影片则视情况进行限制、打击。

当然,这种教化,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坚持用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对群众进行教育,是我们党的好传统,问题在于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运用,特别要研究和探索如何增强这种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群众乐于接受。”因此必须遵循影视创作规律,使作品充满魅力。剧评家冯磊指出,艺术创作必须讲究规律,这个规律的核心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毫无疑问,《亮剑》中的李云龙是一个不好管理的角色。但是这个李云龙,对国家、对民族、对抗日大业有着无比的忠诚。这个人的“粗口”不仅不让人感觉反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这个人的大大咧咧也给人一种视死如归的大将风度。相反,如果一味要照顾什么“高级干部的整体形象”,采取了与此相反的处理方式,那么,这部电视剧的魅力至少会降低一半。因此,必须重视让观众在欣赏影片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否则,教化与娱乐将两败俱伤。

(2).必须重视教化与人们审美倾向的有机统一。

《亮剑》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是人物的真实、鲜活与个性。许多观众说,从《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石光荣,到《历史的天空》的姜大牙,再到如今的李云龙,他们都是“人性化的英雄”。他们就像是身边人,触手可及,小毛病一大堆,却生动有趣,某种程度上,正好印证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想象。“过去的战争剧常常是只有战争没有人,英雄人物被空洞化、理想化,如今英雄们终于‘落地’了。”《亮剑》的军事顾问、刘少奇儿子刘源评价说,“这个人物集中了他们那一代特有的、在许多人身上司空见惯的弱点和缺失,不完美,却更可敬、可亲、可爱。”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游飞教授所认为的,“对英雄的界定离不开时代环境,李云龙、姜大牙虽都是过去的人物,但他们的个性却符合当代的审美趣味”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创新个性张扬的平民化时代,李云龙的缺陷英雄形象,恰恰适应了当代人敢于张扬个性、追求个性表现的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审美趣味和人性评价尺度。

人们观看电影、电视都包含着一种审美活动,电视画面的构图、光影、色彩、线条、叙事结构、情节、表演、布景等都具有审美特性,都能给观众以视听觉享受,唤起观众的审美经验。这种审美体验是人的内心活动与审美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从而使感观视觉的美升华为精神的美,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因此,要想取得教化的作用,影视创作必须根据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发生的新变化,在符合当代人审美倾向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因此影视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观众审美的倾向,实现教化与审美的有机融合。

篇10:影视观后感

在当代这个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经济是第一驱动力”的时代;爱的字眼早已被抛弃。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大部分人并没有感觉到应有的幸福感,也就是所谓的满足感。好多人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愈来愈富足的生活怎么就弥补不了精神上的那种实质的归属感?就连早上在阳台晒太阳,都感觉说不出的忧伤。望着远方有些荒凉的风景,温热的泪水浸满眼眶。

每一个人都有如何选择生存的权利,而我选择的是以金钱为中心,年轻时从顾客身上谋取最高利益就是我的工作态度。现在却穷到只剩下钱。如果时光倒流,我会选择这样。

作为一个顶级运动员经纪人,我一直认为我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面对所有的客户,我只是单枪匹马,就能够从客户身上获取最大的利益。这一直是我引以为傲的资本。然而有一天我突然因为一个小孩的话,而良心发现。我在网上写了一些我的工作感言。我提出对于公司方案的错误纠正,对于球员,因为利益,而造成的伤害,让我们无法真诚相待。我们应该减少客户,减少工作量,关心自己,关心比赛,关心球员健康,好好面对生活,用心体验它。感言中的想法让我豁然开朗,我好像一下子又找到了父亲期望的自己。忠于自己才是我最想要的,于是我连夜把我的感言打印了100份,并做了好看的封面,好像真理一样。其实我的文笔不是很好,写不了那么多,但这都是我的肺腑之言。在上班的时候我把他发给我的每一位同事。我积极热情的给每一个人问早安,早上的阳光一缕缕的照进我的办公室,我以为我的想法可以被大家认可,我的计划可以很快被实施;但是真实感受被说出之后,就被大众无情的所抛弃,也被公司所讨厌,一个星期之后,我被辞退,而且不留一点余地的挖光我原来的所有客户群。在离开公司的那一天,我站在人群中发了疯的咆哮,嘲讽,愤恨那些世俗的可怜人。为了公司的品牌,自己的名誉,银行里的钞票;做不超出本职的一点工作,只要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不会对造成的严重后果而有一丝内疚,是我的责任,还是客户的责任分的很清楚。从公司里走出来,我被所有人议论成失败者或者疯子,因此女朋友给我分了手,而且被女朋友狠狠地k了一顿,说实话我当时的心情真的糟糕透顶,因为这让我痛彻心扉的明白了在这个社会里,笑容只是符号,交流也只是一种工具,金钱才是实际,以往的人情全是真空。可是我是一个不屈不饶,热情慷慨的人,既然决定把爱投入工作,选择爱我的运动员,即使最后自己失败,我也是忠于自己的。

在以后的每一天里我为那仅有的一丝希望所奔波和奋斗着。我唯一的客户,杰克。虽然他只是红过时的运动员,而且也很啰嗦,有好多次我们都会因为意见不和,而闹掰,但是我和他除了只是经纪人与客户的关系之外,我们也是朋友,是用真心的那种朋友。刚开始杰克,在赛场上完全一味的只是在用脑子在比赛,一心想着别人盈利如何如何高,而自己却就那么一点钱,甚至连张合约都没有。这种情况下完全没有任何的爆发力跟感染力。所以在赛场上一直很被动。与此同时我与我的现任妻子,出现了相敬如宾的尴尬局面,孩子和她束缚了我想要飞的冲动,而且她更怕的是我们会由”相敬如宾“变成”相敬如冰“。因为她知道我对于她我过多的只是因为她对于我的忠诚,我想要负责任,而并非是因为爱。最后她提出了离婚。这样以来我没有了任何的包袱,我全身心的投入到让杰克一炮而红的工作中去。在比赛当中,我担心着杰克有没有把我的话听进去。与此同时我不在把杰克当成我的客户,而是朋友一样的在台下更担心着他的安危,会不会因为意外而受伤,比赛结束,我们终于成功了,而杰克也终于做到了,看着他被那么多媒体记者围着,和他还不忘给老婆用电话分享。这一幕突然让我明白,对于我的妻子我又何尝不是?转身我奔走与回家的路上,我要对她说,我的世界没有她,并不完美,我需要的不仅仅是事业,更需要的是她的爱。

多美好的结局,却始终不是属于我,因为当年我并没有真正的站出来过。

篇11:影视观后感

小市民在这个功利的,物质的社会里是尴尬的。先来看看男人们的遭遇吧。

苏淳也算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但是在这个社会里,这样的毕业生太多了,如果他选择自己的老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至少也混了个处级的干部了,但是在这里,他是最底层的。他的生活是拮据的,大钱不敢化,最后连饭也吃不上,只能靠方便面,而那也是争取来的福利!如果说他不买房,不生病小日子还算过得去,但是当他们一旦决定买房起,生活便水生风起,处处捉襟见肘。

先是首付款**,他被老婆逼的不得不去借贷,成为这个家庭的沦落的导火线。郭海藻与小贝浪漫而温暖的爱情生活开始出现了裂隙,郭海藻无意的向宋思明借了钱,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近了与他年龄差一大截的郭海藻。后来因为苏淳借贷,郭海藻向宋思明借了6万块钱,这是她很难还的清的一笔钱。她半开玩笑的说人情债用身体来偿还。可以说是苏淳买房事件把一对爱情鸟给拆了。

苏淳不敢反抗妻子的要求,尽管这看起来很无理,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女人的要求总是那么无理和过分,在很多男人眼里是这样的。

郭海藻是个很单纯的女子,对名利是看淡的,她一心要守着自己的爱人过一辈子。但是命运捉弄了她。姐姐家买房事件一步步的把她推向了命运的深渊。身体堕落了,精神堕落了,爱人失去了,清白失去了。

小贝这个人也是悲剧性人物,但是导演给他一个美好的遐想的结尾,当郭海藻无助的奔跑在街头的时候,他和他的新爱人出现了。命运无情的嘲弄了郭海藻,而给了小贝一条生路。

宋思明也没个好结果。他玩弄权力,结果玩火自焚。

郭海萍是唯一得利的,她最后买了房,家庭生活水平,收入不断攀升,还开了她的中文学校。

篇12:影视观后感

地震来临时,如果你在家,你必须躲在马桶或硬床下面,用软枕头保护你的头,不要躲在窗户下面,也不要从窗户跳下去。如果你在学校,你应该躲在桌子下面,用手或包保护你的头,按照老师的指示,快速有序地从教室里出来,蹲在操场上。

夏天,天气很热,一些孩子会在游泳池边玩耍,这非常危险。我们应该在成年人的`指导下去游泳池游泳,我们不应该在游泳池玩耍。

在路上行走时,你必须靠右走。过马路时,你必须看清红绿灯,走人行横道,不要跟车赛跑,也不要过马路。

火灾发生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疏散到最近的安全通道。如果你逃不掉,呆在一个有窗户的大房间里,这样你就可以呼救了。此外,不要在宿舍里点燃蜡烛看书或随意做作业。

篇13:爱国主义影视观后感

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口语运用到实践的重要性, 所以听说课上上什么, 如何上, 也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关注的焦点。而在听说课上利用英语电影教学已在许多高校中开始实施。

1 英语电影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通过笔者观察和对一些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 对于英语电影教学, 就其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

1) 主观方面, 许多高校教师未能合理, 有效地使用英文电影, 从而没有有效地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比如, 很多教师对要放映的电影没有进行细致的筛选, 对“哪些是适合学生观看的”“学生观看后会有什么收获”等因素都没有考虑周到。在课堂上放映的时候, 也只是从头放到尾, 没有对影片背景进行介绍, 也没有在放映中做适当的暂停。对一些词语俚语用法也没做任何解释。对于同学们, 很多人反映对这门课不感兴趣, 有些是因为觉得老师教的不好, 完全没有效果而对此课十分失望, 认为再开下去也是浪费时间;

2) 客观方面, 首先是由于目前还没有形成关于影视教学的理论体系, 对英语影视课程应该教什么, 怎么教, 没有形成系统, 导致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随意性很大;其次, 英语影视课程缺乏统一规范的教材;此外, 就是学校资金, 设备的不足, 校方对此也不够重视, 这些种种因素导致影视课程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2 影视教学是否有必要成为真正的语言教学手段?

2.1 英文电影与克拉伸输入假说的关系

克拉申认为, 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可理解性。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 只是一种噪音。

2) 既有趣又有关。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 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 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 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

3) 非语法程序安排。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 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 而且不可取。

4) 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 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 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2.1.1“可理解性”与英文电影的关系

影视作品结画面与声效为一体, 学生可根据影片当中演员的肢体语言, 面部表情以及屏幕下方的字幕来理解台词的意思, 由于影片又具有更浓的情节性, 所以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话语的意思, 甚至是隐含意义。

2.1.2“有趣又相关”与英文电影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拿着各种听力材料反复地听, 反复地说, 而这些材料的内容通常都比较枯燥, 从而导致学生们对其丧失兴趣而无法保持下去。而影视作品其画面带来的生动形象感无与伦比, 再加上, 影视作品资源丰富, 题材包罗万象, 易于被学生接受,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当然教师在选择影片上要尽量与该阶段的学习内容衔接起来。

2.1.3“非语法程序安排”与英文电影的关系

英文电影为学习者提高真实, 自然的语言环境, 电影中的素材都是源于生活, 生活化的口语没有严禁苛刻地语法束缚, 通过生动的情景,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而在自然的场景中学地道纯正的英语。

2.1.4“足够的输入量”与英文电影的关系

一部普通的英文电影一般有八九十分钟, 也就是看一次电影等于浏览了一位演讲者八九十分钟的演讲稿, 当然前提是这个演讲者是以正常的话语速度不停地说上相当的时间。如果一周看一部电影, 一个学期下来也就能看十六部电影, 这还不算学生们利用课外时间观看的数量。所以, 在相同的课时比较下, 影视教学无疑比传统教学的输入量大很多。

2.2 电影教学的其它优势

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载体, 它展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 生化方式, 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以及思维方式, 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懂得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电影也是一部很好的语音矫正器, 学生可以根据演员角色, 语音语调, 节奏快慢结合演员面部表情, 所处的情节场合进行模仿, 练出地道纯正的发言;最重要的是, 影视教学可以创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有助于减轻学生焦虑情绪, 克拉申提出的情感过滤说认为, 焦虑感较强者, 情感屏障高, 获得的输入少;反之, 则容易得到更多输入。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影视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有极大的优势, 应值得作为一门专业的教学手段来发扬。

3 英语电影教学对策

3.1 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3.1.1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 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3.1.2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所以,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情景式, 任务式和合作式的教学。

3.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教学策略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情景式, 任务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上英文影视课程中应尽量将影视课中的各个步骤与以上三种模式结合起来, 哪个步骤适合运用哪种教学模式应做到心中有数, 下面笔者将结合课程的各个步骤论述一下具体的教学策略。

3.2.1 构建情景式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 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也就是说学习者学到的知识必须是实用的, 有意义的。这就要求学生能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情景中, 展现真实的生活情景。所以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英文电影所具有的真实, 生动的情景。

然而, 英文电影种类繁多, 有喜剧片, 恐怖惊悚片, 言情片等, 教师选择合适的观看影片至关重要, 选择情节过于紧张刺激的影片, 会让学生太过关注情节而忽视了影片中的精彩对白;选择语言对白太难的影片, 学生会难以理解进而丧失兴趣;太简单则让学生收获甚微。所以在选择影片时, 尽量选择与学生现阶段语言水平相符或者略高于其水平的作品, 同时要把影片内容与课程内容结合, 要让电影为教学服务。比如, 教师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A Good Heart to Lean on”时, 在视听说课上可以同时引入《阿甘正传》这部电影, 由此引发学生们进行关于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教育的讨论。且要选择长度适中的, 一般应控制在60分钟左右, 由于课时有限, 内容太长, 导致看不完会打断学生的思维。总之, 让学生们尽可能地接触最真实, 最能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的影视材料。

3.2.2 构建任务式的教学模式

“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思维过程并由教师控制和调剂这个过程而得到建构知识的结果, 其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不是预先设定的语言项目。“任务”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中是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枢纽, 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任务加以实践, 发展和改进, 布置任务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并通过学生的反应来识别学生的特点进而因才施教。将任务教学模式应用到影视课堂上来, 就需要老师在选好影片后, 设置一些任务, 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观看电影;

1) 在放映前, 要求学生课余时间自己搜集影片背景。并设置一些问题, 要求学生在观看完后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 比如总结一下该影片涉及到哪些中西方文化差异, 或者是与影片故事情节相关的问题;

2) 放映中, 若遇到精彩镜头, 教师可暂停影片, 要求学生口头叙述该情节或猜测接下来的情节;

3) 放映结束后, 让学生谈谈观后感, 哪怕是几个关键词, 或者是几句简短的句子。教师可以将字幕隐藏, 让学生根据画面和声音, 进行笔头听力填空, 这里给出的填空必需是常见的, 能体现影片中心思想的词,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加深了他们对台词的印象。并告诉他们一些听力技巧, 比如听到不熟悉的词的词要快速略过, 而不能停顿, 以免影响对下文的了解。当然更多丰富有趣的观后任务要运用合作式教学理论。

3.2.3 构建合作式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 “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吸取不同的观点,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完成布置的任务。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开展讨论与交流, 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合作式教学应用到影视教育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 前面提到的教师应认真选择影片, 对学生进行提问, 布置各种任务都是教师作为促进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活动主体是学生。合作式教学最主要的教学特点是以小组形式组织活动, 尤其是在学生观看完影片后, 教师应该设计各种活动, 比如配音。要求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配音, 要尽可能地模仿演员的语音语调, 还要与画面保持一致;角色扮演, 鼓励学生对经典场景进行表演, 学生不仅需要背台词更需要把感情演到位,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角色扮演由于耗时长, 可采取每月一次;以小组形式对影片突出的主题进行探讨, 选代表起来发言。以上活动结束时, 还需要学生对每组的表现进行评论, 最后老师进行总评, 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扬长补短。

3.3 影视教学拓展到课外

由于课堂教学的课时有限,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一个网络课程论坛, 提供一些值得观看的影片及文化背景作为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学生们可在论坛上面发表观点, 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 从而营造一个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的氛围。教师可在线回复学生疑问, 或一起参与学生讨论。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论坛相结合避开了面对面的交流, 减少了真实课堂所带来的局促感, 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 从而使影视教学不间断, 很好地保持了其教学效果。

课外观看影片由于没有老师引导, 为达到电影对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效果, 针对学生课下观看电影, 教师应提供学生一些要求和技巧, 比如复述和跟读。有人曾做过实验, 结果表明:“一个语言点信号竟只达外耳道, 在大脑中理解记忆的可能性假设为一, 那么经过口头复述在大脑中理解记忆的可能性为三, 因为同一信号经过外耳道传入大脑, 而另一部分声音则直接从口腔经过内耳道传入大脑。所以, 复述1次的效果是不复述的3倍。另一种方法是跟读, 一边看电影一边重复目标语言, 学生要求模仿电影中说话者的语气, 节奏和语速。跟读训练需要精神高度集中, 它是提高语速, 纠正发音的最好方法, 特别适合学生在单独看电影时进行自我训练。

4 结束语

目前影视教学课程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没引起各界人士的足够重视, 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各级学校都没能很好的发挥影视教学对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作用。要发挥英语影视教学的作用, 就需要更多的教师及研究者关注这个问题, 希望能尽早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英文影视教材, 对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及模式有明确的规定, 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样的教学课程是符合复合型人才发展需要的, 是摆脱传统刻板教学, 启发学生形象思维, 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值得广大研究者积极投入研究。同时, 我们应该意识到该门课程对老师以及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需要老师尽心尽力投入其中, 学生全心全意积极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它。

参考文献

[1]何克强.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7 (51) .

[2]郑银芳.从构建主义角度看二语习得中输出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 2005 (4) .

[3]张明霞.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影视文学, 2009 (21) .

篇14:爱国主义影视观后感

一、凝铸民族精神,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创作主旨

文化价值取向支配着文化的运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给文化指明了方向,而且从传承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提倡真善美与抵制假恶丑的有机结合上为文化标示了方向。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创作者应当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创作主旨,多样化、艺术性地展现当代产业工人的内心情感和价值取向,增强文化认同。

工业题材影视剧行业性很强,创作者必须以积极乐观、真诚热情的态度,沉下心去体验并深入生活,才能真正还原工人群众真实的内心世界。《大工匠》的编创者们在工厂前前后后蹲了3年,深入车间与工人们亲密接触,感悟工人们的生存状态,熟悉产业工人的工作流程和生活环境,创作出展现当代产业工人精神面貌的力作。只有掌握这些最鲜活的创作素材,才能以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影视作品还原当代产业工人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震撼人心、启迪人心的作品。

电影《郭明义》所引发的观影热潮及广泛好评并非偶然,其原因在于电影采取常态生活的视角观照平实的大众人生,展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干一行爱一行素朴的职业道德和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实际上,郭明义所引发的热议及其所带动的群体性助人风尚,基于大众向善的本真和美好的人性,这些真诚的价值关怀凝固于点滴的生活瞬间,不放大,不矫饰。正如在雷锋纪念馆中,一位参观者问郭明义——怎样才是学习雷锋?郭明义的回答很简单——参观后马上回到工作岗位,把属于你的每一件事做好。把每一件事做好,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平实的呈现方式。在工作中,郭明义严格按照标准把路修好,公路维修任务紧迫,天气恶劣时,坚守工作岗位;在生活上,帮助工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劝导工友,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郭明义践行着自己的人生理念:力所能及地多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社会就能多一份和谐。在公益事业上,郭明义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爱,只不过需要一个火种去点燃它,而他就应当做这样一个无惧风雨的火种。20年的时间里,郭明义以54本鲜红的献血证,6万毫升的义务献血量守候其他生命的呼唤。一个人做好事容易,难的是坚持做好事,更难的是带动身边的人坚持做好事。这份无私的坚持,正是对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坚守,正是这份朴素而赤诚的坚守,让社会的和谐圈无限扩大。

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切行为的根本,一切创造力的源泉。只有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在工作和生命中的价值。电视剧《钢铁年代》将时间定位在1949 年到1965 年之间,承载那一时期特有的激情和信仰,“反右”、“大跃进浮夸风”、前苏联釜底抽薪撤走专家、三年自然灾害非但没有击垮这些钢铁卫士,反而使他们以国家强盛为己任的民族精神得以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用坚定的意志力克服种种困难,意气风发地为国家建设尽心尽力,直到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炼出了特种钢,为钢铁企业培养了近万名的技术工人,支撑起中国钢铁工业的大厦。《钢铁年代》是那个社会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我们可以正视历史,向那个年代的人致敬。[2]电视剧《大工匠》所塑造的技术工人身怀绝技,视技术如生命,视国家利益为最崇高的责任和信仰。这些工业题材影视剧将核心内涵凝定于火红年代中集体性的民族精神,父辈们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大爱通过铮铮铁骨、自立自强的工人群像传递出来,书写了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豪情壮志和民族精魂。

二、内化核心价值,以人文情怀渗透人物创作

价值观决定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的主动选择,既与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情趣爱好有关,也与其自觉接受的价值引导有关,因此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应当以人文情怀为常态人生作传,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式新颖、内容充实、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将爱与善良融于人物的一言一行中,在增强作品观赏性和感染力的同时,适时适度地传递核心价值内涵,引导受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导演高希希说“要想拍好工业题材,首先要深入理解,不能认为工业题材就一定是喊口号、主旋律,工业题材的主题思想要落到一个个普通的剧中人物身上。”[3]《钢铁年代》把关注视角从冰冷的机器转移到个性鲜明的人本身,用普通人物不平凡的事迹彰显和诠释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巨大的人性丰碑面前,纯真的人性和超越世俗的大爱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可以坦然面对严酷的现实,可以对抗沉重的命运。尚铁龙、杨寿山在面对共同的爱人春草时,谦让、成全、奉献成为写就三个人物的关键词。电影《钢的琴》用一种轻松调侃的方式,讲述一群小人物以自我抚慰的人生态度不懈追求幸福,传达对待亲人、朋友不离不弃的责任感和乐观坚强的人生信仰。陈桂林面对人生困顿与无奈时坚韧乐观:女儿抱怨假琴弹不出声时,他将贝多芬搬出来安慰女儿;为了留住女儿,他用木头做琴、与众工友偷琴,最后造出钢铁做的琴。这一切看似荒唐,却折射出他对女儿深深的爱。众工友为帮助朋友抛开自己的事情,在集体造琴的过程中,他们找回了集体荣誉感和浓浓的兄弟情义。冰冷的钢的琴融注进平凡的情与爱、善良与美好,谱成心灵之曲。

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以贴切平实的方式,将责任与道德、理想和信念蕴藉于人物的一言一行;在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中内化核心价值,将爱与善良传递给每一个人,将人文关怀植入人心。

三、创新叙事视角,以普世关怀延展叙事空间

艺术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需要创新叙事角度,给传统的工业题材以崭新的观照视点,给当下的工业文明寄予未来无限可能。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传统的叙事角度有以下两种:

展现工业化历史,将工厂、车间、技术等工业生产元素作为展示前景,个体与工人群像作为重要的叙事支撑。《大工匠》以工厂生活和技术比武贯穿全剧,讲述产业工人在工业化历史进程中的心路历程,全方位展示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工人群众的生存状况及精神面貌。《钢铁年代》以鞍钢建设历史为主线,讲述了一群小人物在各种困境中顽强奋进建设鞍钢的故事。传统的叙事视角将关注点更多置放于工业样态与元素的现实性与历史性架构,通过展现工业元素、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工业时代的兴衰与变革,从而完成对工业化历史进程的节点式重要阶段的回放,启人回望并正视工业文明的时代精神。

工业化历史仅作为背景出现,正面展现身处工业时代环境中的个体或工人群像。电影《钢的琴》将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虚化为生活背景,以工人的生存问题作为叙述重点,以父亲为留住女儿而造琴为主线,展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信仰。

在传统的叙事视角基础上,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不断摸索新的叙事走向,《漂亮的事》以观念革新为叙事视角,以巧妙的叙事结构突破了工业题材的传统叙事方式,将镜头对准企业自主创新,展现面对市场冲击和变革呼声时,现代企业所选择的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工业化道路。《漂亮的事》的主创人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唤起人们对国企改革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发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历史强音。

除了上述叙事视角,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应重视对工业文明的历史反思。生产力的过度发展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贫富悬殊、心理问题、道德问题、家庭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等问题,都是世俗化、工业化所引发的热点问题,因此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应将人文关怀、责任感和使命感融于叙事线索,以独具魅力的影像叙事,反思工业文明,为工业社会的发展提供普世关怀的能动力。

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应从鲜活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不断创新叙事视角,将核心价值融入人物和叙事主轴中,凝铸民族精神,实现文化认同,使其成为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自觉推动者,真正发挥讴歌时代、弘扬正气、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实现辽宁全面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注释

[1]光明日报:“新东北风”掀开辽宁文化新篇章,北京,2011年10月11日12版

[2].新浪娱乐:《〈钢铁年代〉持“普世”价值立场致敬产业工人》,新浪网(http:/ / ent.sina.com.cn/ v/m/ 2011- 01- 12/09053204720.shtml),2011 年 1 月 12 日。

上一篇:小学作文有趣的外婆下一篇:幼儿养成教育该如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