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免疫规划考核方案

2024-04-18

县免疫规划考核方案(共13篇)

篇1:县免疫规划考核方案

***县免疫规划综合管理考核方案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根据《**省卫生厅关于试行2011年**省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估的通知》(卫发[2011]427号)、《2011年**省基层合格预防接种点评估标准(试行)》要求,切实加快我县全面实施免疫规划工作和规范化管理进程,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一)免疫规划项目综合管理考核领导小组 组 长 *** 县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 *** 县疾控中心主任

成 员 *** 县卫生局业务股股长

***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 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 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卫生局业务室,负责项目日常事务,由业务室主任***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免疫规划综合管理考核的具体工作。

二、考核依据

(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

(二)2011年云南省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估标准

(三)2011年云南省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估指南

(四)2011年云南省基层合格预防接种点考核标准

三、考核原则

(一)分级负责、逐级考核的原则;

(二)客观、公正、合理、量化的原则;

(三)全面考核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四)奖励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四、考核对象

(一)考核单位:12个乡镇卫生院、两个农场医院及村卫生室、分场医院;

(二)考核人群:0-6岁组儿童。

五、考核内容

免疫规划工作综合管理考核内容,详见附件1、2、3。

六、考核办法

(一)考核步骤

1、各乡镇卫生院、农场医院每月进行一次全覆盖的自 查考评,自查内容详见附件2。当月考核结果于次月10日前上报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

2、县卫生局免疫规划项目综合管理考核领导小组每季 度派出考核组对各乡镇卫生院及农场医院开展考评,前3季度的考评采取抽查考评的形式,第4季度考评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及农场医院。考核结果于考核工作结束后1个月内报市卫生局。

(二)考核方法

县卫生局免疫规划项目综合管理考核领导小组组织成立综合管理考核组,考核组成员由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按照免疫规划工作实施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兑现预防接种补助的依据。具体方法为:

1、考核方法:采取听取汇报、查看相关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

2、人群抽样:每个乡镇按照0~、1~、2~、3~、4~、5~、6~等7个年龄分组,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10名儿童入户查看预防接种情况。

3.计算绩效值:对考核情况按照统一标准计算出疫苗 接种率及综合管理量化考核评分。

(三)考核周期

考核以上的10月1日至本的9月30日为一个考核。县级对服务机构的考核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乡级每月开展自评一次。

七、考核结果及运用

(一)免疫规划项目综合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对考核单位单位考核结果采取百分制记分,综合评分90分以上及接种率达90%为优秀,综合评分80分以上及接种率达90%为合格,综合评分60分-80分及接种率达80%为基本合格,综合评分60分以下及接种率低于80%为不合格。合格的单位,绩效值计为1;不合格的单位其绩效值按照考核实际得分值除以80计算。

(二)结果运用

免疫规划项目综合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对考核单位的考核结果是兑现预防接种补助的依据。考核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全额兑现考核结算资金;考核为优秀的,给予适当奖励;考核为不合格的,按照考核合格的补助标准乘以考核绩效值兑现补助资金,并对该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必要时县卫生局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行政问责。

***县卫生局 2011年*月**日

附件

1、免疫规划综合量化考核评分表1、0-6岁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现场抽查表 2-

2、0-6岁儿童疫苗接种率调查表 2-

3、0-6岁儿童疫苗接种质量抽查表 2-

4、0-6岁儿童预防接种建证情况汇总表

3、儿童预防接种率考核入户调查表

篇2:县免疫规划考核方案

考核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计划免疫工作,贯彻《贵州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1年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确保我乡2012年计划免疫工作的得到有序开展,以及保证我乡计划免疫工作在开展中取得一定的成果,特制定了本考核方案。

一、考核目的(一)、对各村卫生室执行《贵州省村医免疫规划工作考核量化测评表》的情况进行考核。

(二)、了解我乡当前的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推动免疫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考核内容

1、目标儿童摸底、建卡、建证工作;

2、常规运转工作;

3、例会、培训;

4、疫苗、注射器使用;

5、接种率调查;

6、临时性工作;

7、入学、入托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

三、考核组成人员

组长:金朝魁

成员:杨晓军、杨秀平、罗剑

四、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将作为2012年预防接种费发放的依据。

附件:

《贵州省村医免疫规划工作考核量化测评表》(试行)

方祥乡卫生院

篇3:县免疫规划考核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制定免疫规划工作质量评估方案

从政府职能和业务与管理职能两方面设定指标。政府职责包括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行政重视;业务与管理包括常规运转中上卡与接种率,安全注射,AFP监测与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的控制,免疫接种四室建设以及宣传培训和督导等,并根据实施情况和结果对方案逐年加以调整完善。

1.2 检查评估并实施黄牌警告机制

自2002年起,下发免疫规划工作质量评估方案自查,并根据各县自查,各市筛选推荐,国家审评和自治区督导和常规监测资料,对疑似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县进行挑选,然后自治区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疑似免疫规划薄弱县按免疫规划质量评估方案进行检查和综合评估,对低于85分的非贫困县和低于80分的贫困县(国家重点扶持县和自治区重点扶持县)进行黄牌警告并进行跟踪监测,责令其1~3年时间全面彻底整改,整改完成后申请专家组再次检查评估,分数达标后由自治区宣布脱帽,解除黄牌警告。2002年首次对10个计划免疫落后的非贫困县和15个贫困县进行重点跟踪监测。2003年脱帽4个进入3个,共24个黄牌县;2004年脱帽17个进入5个,共12个黄牌县;2005年全部脱帽。2002~2005年间,共有12个市(玉林、北海除外)的33个县因免疫规划不力被黄牌警告,其中贫困县23个,非贫困县10个。

1.3 对比

将广西实施免疫规划综合评估与黄牌机制前后全区免疫规划变化和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发病进行对比,分析改进与方案实施及其变化的关系。

1.4 资料来源

人口及出生资料引自《2006年广西统计年鉴》[1]。

2 结果

2.1 黄牌警告机制实施前的广西免疫规划背景

实现了三个85%的目标后出现了徘徊不前甚至严重滑坡:1997~2001年估计接种率均徘徊在68%~83%之间(表1);1996~2001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7.63/10万、9.64/10万、13.0/10万、8.00/10万、12.12/10万和13.32/10万,呈现回升势头,而且爆发疫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0%。更为严重的是存在局部免疫空白,对马山县2003年1例未服苗的AFP病例为纸上接种,该村免疫接种放任自流,实际接种率仅为50%。80%的市、县防疫站原有独立免疫规划科被撤并到其他科室,乡、村级人员素质不高,机构队伍不稳,工作网络破溃不堪。经费投入严重不足,1999~2002年全区人均冷链经费只有0.08元,村医生报酬多年无法解决,各地不仅需通过创收补充工作经费,而且仍需上缴比例不一的预算外资金,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广西免疫规划形势相当严峻,遏制下滑趋势已刻不容缓。

2.2 免疫规划综合评估方案项目分类与指标设计

工作促进有赖于问题的发现,以期针对性地解决,而问题的发现又有赖于科学可行的评估方案。免疫规划综合评估方案要从行政和业务与管理两方面入手,找出问题,双管齐下扭转局面。因此,从行政和业务与管理两大体系设定指标,行政的政府分值从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行政重视、到村医报酬等9项,业务与管理常规运转上卡率、接种率、安全注射、AFP监测和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控制,免疫规划四室建设以及宣传培训和督导等18项,单凭任何大项都无法超过85分和80分的分值。因此,必须两方努力方可保证不被黄牌警告。反之,被黄牌警告后也必须两方努力彻底整改方可过关脱帽。先以行政打开缺口,充分表达政府行为的意愿和力度,有机构有人员做事,有经费办事,然后引入业务与管理的整改,从责任入手,上下齐心,把住上卡接种这一核心,最后达到保护儿童健康,降低发病率的目的。对每年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指标的权重存在不利于工作改进时要进行修改完善,力求全面周到,使整改能引导出关键人物,关键措施,尤其是政策和资金投入的保障,达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成效显著。广西免疫规划综合评估方案中政府职能分值在2002~2004年开始时分值仅为19%~36%,2003年整改脱帽县中经费没有根本性改变。为克服这一缺陷,2005年以后将之升至47%,以加大全额基本工资、冷链经费、强化免疫经费、村医报酬的投入和预算外收入返还;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系统本身可以努力克服免疫规划业务和管理指标分值由2002~2004年的64%~82%之间的降至2005年以后的53%。由于县级督导已能促进乡级工作,因而取消乡级督导分值,接种门诊规范化四室建设和接种率这些常规工作容易能重视的指标,其分值也降低,将其让给更优先或难度更高的指标如AFP监测和麻疹控制等,以使整改力度更大,工作更认真,落实更扎实,效果更显著(表1)。

2.3 综合评估方案实施和完善及其对黄牌警告县整改的引导效果

2002年广西刚刚尝试重点免疫规划薄弱县跟踪监测,2003年升格为黄牌警告机制。针对当时业务较差,尤其是接种率较低的状况,为敦促薄弱县免疫工作的改变,将业务指标权重较大,但经2002和2003年实践,发现对行政促动还不够大,经费增加不明显,机构人员没有得到加强,乡村医生报酬没有解决,因此,2005年后在经费投入上权重加大,增到47分,使得单纯业务改进很难脱帽,迫使地方政府动真格,在资金方面大量投入,并至少按人口万分之一配备县中心编制和乡卫生院防保人员,按人口十万分之一配备县中心计划免疫科人员。2004年后不但黄牌县冷链经费比黄牌警告机制实施前的2001年翻了一番,达全区人均0.15元以上,黄牌县分别达县乡两级人均0.1元,县级疾控中心计免人员达标率从2001年的76.7%增至2004年后的93.1%,乡卫生院防保组计免人员达标率从2001年的64.8%增至2006年的98.2%,县级疾控中心全额工资县比例从2001年的60.9%增至2006年的89.7%,乡卫生院防保组全额工资乡比例从2001年的39.1%增至2006年的81.6%,黄牌县尤为明显,增加率都超过了非黄牌县。乡卫生院防保组四室建设达标率从2001年的33.5%增至2006年的96.8%。这些支持环境明显改进,不但形成了免疫规划的浓厚氛围,而且也使业务机构和专业倍感压力,进而主动出击,严格把关,从培训人员到查漏补种资料整理以及宣传动员都彻底变化,管理更加严格,各项业务指标迅速改进。当年底本区出生儿童上卡数估计接种率2004年后达93%,经过查漏补种后2001年也达86%,2004年后达100%。查漏补种后当年末儿童上卡人数(含外来儿童)从2001年的60万增至2005年的75.5万,麻疹发病下降至2006年1.85/10万。黄牌县多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当年出生儿童及时接种率达到上升并赶上了条件较好工作较易开展的非黄牌县(表1),黄牌县工作力度大而且常抓不懈,漏卡较少,因而补卡儿童数在2005年后比非黄牌县为少,说明工作走上正轨,及时高水平接种率已常规化。相反非黄牌县2005年后却比黄牌县多,提示常规工作还不够细致扎实,需以半年一度的突击查漏补卡来弥补,2001年后黄牌县麻疹发病率持续稳步下降,而非黄牌县下降不明显,而且2005年有小幅回升状态也佐证了黄牌警告对黄牌县触动更大,整改更彻底,效果更显著。

3 讨论

免疫规划工作包括业务运转和管理,业务运作需要政府投入和政策环境支持作为保障,人群上全面覆盖,技术上纵深实施,业务运作表现出以硬科学为主,管理一方面监测反馈实施情况,另一方面则需做好政府参谋和领导开发,表现出以软科学为主。后者对免疫规划工作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做好政府参谋和领导开发才体现政府行为,才摆脱疾病控制系统单打独斗的困境。免疫规划综合评估方案是上级政府和业务部门检查督导必备的工具。检查能否发现问题有赖于方案是否全面,能否得到改善有赖于方案科学可行,能否触动整改还有懒于是否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广西在硬科学方面研究开发了较为完善科学可行的免疫规划综合评估方案,在软科学方面主要探索并采取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的责任惩罚机制,历经5年实践,收到良好效果,表现在及时接种率大幅提高的基础上,漏卡和外来儿童得到及时补种,本地儿童维持在95%以上的接种率,外来儿童占总上卡儿童6%以上。麻疹发病持续稳步降低,2006年又创历史新低,发病率仅为1.85/10万。广西免疫规划综合评估方案设计时从行政和业务与管理两方面入手,而且权重分别达43%和57%。不但能发现当地的业已存在的问题,又因其单凭任一大项都无法超过85分和80分的分值,工作中忽视任何一方的弊端,从而能引导其积极有效彻底地整改。免疫规划需要根据当地实际创新工作。从省级而言,除积极落实国家各项要求外,还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估方案,督导当地薄弱县整改和非薄弱县的工作一起推进。对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计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政府主导行政推动和经费保障,业务与管理上只要肯学肯钻努力去做都能进步。因此,政府职能在评估方案中作为首要项目,并在权重上给予43%的权重,以争取政策资金等保障性环境支持。在业务与管理促进上,一般卫生系统甚至疾控系统在外环境的行政、经费得到支持后,本身即可认真整改并能不断推进。广西2002~2006年计划免疫综合评估方案中尤其是2004年后经费机构人员取得最明显改进,而上卡查漏补种也最好,各种针对性疾病也降至最低水平,充分佐证了评估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4:2009年免疫规划督导考核报告

督导考核报告

根据县卫生局工作安排,我们严格按照《渑池县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和《渑池县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考核细则》,对2009年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了检查,下面就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建议三个方面通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各乡配备有2-3人承担计划免疫工作,各种档案资料管理进一步规范;

2、预防接种的预诊、接种、登记及儿童信息化管理工作能有序开展;

3、主动监测工作及时、准确,扎实。

4、能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

5、每个乡镇有专兼职防保人员,有固定的防保办公场所。

6、儿童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逐步规范。

二、存在问题

1、大部分防疫人员没有执业医师或护士证。

2、个别乡主管防疫领导及防疫人员对业务不精。

3、防疫人员对儿童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不熟练。

4、多数乡免疫规划培训资料不完整;儿童卡、证、册不完全一致;对村级的计划免疫督导记录不全。

5、个别乡对辖区管理儿童底数不清。

(三)下步工作建议

1、各防保站必须按要求固定专职计划免疫接种人员,有执业医师证或护士证,并经培训取得预防接种上岗证,不能随意更换。

2、计划免疫的基础底册分村、分年龄必须完整,卡、证、册与儿童信息化管理系统资料必须统一。

3、儿童接种必须按照计划免疫接种程序进行,预诊、登记、接种及信息化输入分步进行,资料登记完整。

4、重视对村医的培训,并加强督导管理,使日常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确保基础资料完善,报表数据一致。

5、、及时掌握新生儿童数,提高接种率。

6、严格操作规范,杜绝接种事故发生。

篇5:县依法行政考核方案

为做好2014年度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根据《湖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湘政发〔2010〕3号)和《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要点>等文件的通知》(州政办函〔2014〕30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考核对象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栖凤湖管委会。

(二)县直相关单位: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计生局、县民族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畜牧水产局、县农机局、县商务局、县卫生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安监局、县审计局、县物价局、县食药监局、县烟草局、县统计局、县旅游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文广新局、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县体育局、县档案局、县粮食局、县气象局、县残联、县移民局。

二、考核内容

重点是《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湖南省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的贯彻实施情况。考核具体工作由县政府法制办会同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具体按2014年度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单位依法行政考核内容分解表(附件

1、附件2)分类进行考核。

三、考核方式

(一)动态监测。由县政府法制办建立考核对象档案,及时收集依法行政工作资料,动态记录依法行政工作完成情况。考核对象完成本方案考核内容中的单项工作后,应及时向县政府法制办报送有关资料或信息(联系电话:472****)。

(二)自查自评。12月1日前,考核对象对照本方案确定的考核指标开展自查自评,形成依法行政年度报告,并将自查评分表和依法行政年度报告报送县政府法制办。

(三)组织考核。12月底前,县政府法制办会同县直相关单位对考核对象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四、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按考核内容分解表进行考核,并将考核得分作为县人民政府绩效评估考核中相关依法行政工作项目评分内容折算记分依据。

(二)县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将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考核单位并督促整改,对考核评为不合格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三)对实行双重管理和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结果,由县政府法制办通报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并作为县人民政府对该部门行政执法或依法行政绩效的考评结果。

篇6:免疫规划项目整改方案

针对区疾控中心对我单位免疫规划工作提出的督导意见,我们经过认真讨论,提出如下整改办法,以期辖区免疫规划工作做的更好。

1、利用预防接种客户端,筛选出应种未种儿童名单,编辑打印后,发到各村村医手中,抓紧时间通知。

2、利用10月份村医工作例会,强调及时接种的重要性。要求村医一定及时通知适龄儿童来中心进行预防接种。

3、要求村医对月通知单中的5岁、6岁年龄人群务必通知到。

4、月通知单发出后10天务必交回,以便检查通知情况,及时更正儿童信息。

5、造店村两个卫生所必须分开通知。因为漏种儿童,造店村所占比例较大。

6、对于迁出或临时外传的儿童,一定在通知单上详细填写去向目的地。

7、中心及时利用短信平台进行通知。

篇7:紫云县猪瘟免疫情况及分析

紫云县是一个农业县, 2009年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达56.71%, 养猪是紫云县畜牧业中的主要产业。猪瘟是危害养猪生产的主要疫病之一,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猪瘟免疫注射工作, 80年代推广猪瘟免疫程序, 对控制猪瘟的发生和流行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基本上控制了县内猪瘟的大面积流行。但是, 在农村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 时常出现免疫失败及猪瘟亚临床感染等情况, 猪瘟在紫云县仍呈零星散发流行态势。1995年至今15年间, 有资料记载的就有8年发生猪瘟, 发病10次, 涉及9个乡镇, 28个自然村, 疫点内存栏猪发病率2.58%, 死亡率2.15%, 病死率83.5%。

1 猪瘟的发病和流行特点

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 特别是90年代以来, 紫云县猪瘟的发病和流行特点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 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 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温和型, 症状明显减轻, 发病率不高, 死亡率降低, 病理特征不明显, 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亚临床持续感染。其次, 流行形式已从原来的频繁大规模发生流行和高致死率, 转变为地区性散发流行, 死亡率降低, 疫点明显减少, 多局限散发于少数地方。

2 免疫情况调查

2.1 规模养殖场

养殖场大都重视和主动实施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从表1可知, 2005—2009年县二元母猪扩繁场猪瘟疫苗免疫合格率为70%左右, 具有较高的保护水平。但从2007年开始, 猪瘟免疫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并且近年来部分猪场发生温和型猪瘟, 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猪瘟免疫工作。

2.2 散养户

从表2可知, 2005—2009年农村散养户的猪瘟免疫合格率为19.1%~53%, 免疫质量差。

2.3 屠宰场

从表3可知, 从2005年起, 对城关生猪定点屠宰场外进来的待宰猪实施每季度抗体水平监测, 2005—2009年免疫合格率为12%~40%, 远远达不到免疫保护率。

注:县二元母猪扩繁场养殖场

注:城关定点屠宰场

3 免疫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3.1 基层防疫体系薄弱

由于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乡 (镇) 畜牧兽医站“三权”归乡镇, 部分兽医的主要工作已从抓畜牧业科技推广转为抓乡政府的其他“中心工作”, 大部分时间从事的是非本职工作。每年只是在“春秋两防”的时候, 乡政府才安排一部分兽医抓防疫工作。

3.2 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 村兽医一直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力军, 免疫注射工作基本是由他们来完成。由于资金不足, 村兽医待遇较低, 很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在这种情况下, 要提高生猪群体免疫密度和质量, 难度很大。

3.3 养殖户对防疫工作有抵触情绪

在农村, 广大养殖户普遍文化水平低, 对兽医防疫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 不愿接受免疫注射。另外就是这几年进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 免疫反应和反应死亡较多, 造成养殖户对免疫工作有抵触情绪。

4 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4.1 操作不规范

防疫人员在进行免疫注射时操作不规范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看疫苗说明书, 不按规定的份量进行稀释, 注射剂量不准确;二是注射部位不准确, 没有注射到规定的组织内;三是打飞针, 注射深度不够, 或根本就未注入。

4.2疫苗的运输、保存、使用不当

疫苗的运输、保存、使用不当也易影响免疫效果。防疫员在进行疫苗稀释时不进行认真检查, 出现瓶体破碎失去真空、乳块变色、长霉斑、结块等情况仍然使用。有的甚至不看有效期, 使用过期疫苗进行注射。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当的地方, 疫苗运输、保存条件不符合要求, 从县站到乡站, 从乡站再到村防疫员手中这个过程, 由于没有冷藏车运送, 疫苗是在常温下运输的, 造成疫苗效价降低。在使用的过程中, 因为农村住户稀散, 养殖密度低, 防疫员有时稀释1瓶疫苗要打1天, 稀释后的疫苗乱摆乱放, 有时甚至就放在火炉边, 疫苗效价严重下降, 造成免疫失败。猪瘟冻干弱毒苗应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和保存, 稀释后应立即使用, 不能存放过久。稀释后的疫苗如不能立即用完, 应放在冰瓶内低温保存气温在15℃以下时, 6小时内用完, 气温在15~27℃时则应在3小时内用完, 过时则弃之。

4.3疫苗本身的原因

紫云县使用的猪瘟疫苗都是国家正规厂家生产, 在质量上应该是有保障的。但是我国目前核定的猪瘟免疫量以防止临床感染为标准, 每头份150个兔体反应单位, 远远低于国外核定标准每头份400个兔体反应单位。因此, 在我国每头猪1头份的猪瘟免疫剂量偏低, 常有部分猪免疫后, 抗体水平不能达到防止亚临床感染水平, 导致免疫失败。这部分猪感染强毒后常可引起亚临床感染, 发生温和型猪瘟, 可长期带毒、排毒, 传播猪瘟。

4.4母源抗体的干扰

新生仔猪可通过初乳获得免疫母猪的母源抗体, 在给仔猪接种猪瘟疫苗时, 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 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4.5药物的影响

在免疫注射前后使用某些药物, 对猪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有资料记载, 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或抑制T、B淋巴细胞的转化, 从而影响免疫效果;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对疫苗造成直接破坏。在防疫工作中, 免疫注射前后使用上述药物的情况大量存在, 影响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导致免疫失败。

4.6免疫程序的影响

篇8: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案

我镇的儿童免疫工作取得了不错成绩,实现了以村为单位

儿童免疫初审接种率目标,免疫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及脊髓灰质炎等多年无病例报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儿童不断增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对难以落实,成为影响我镇免疫规划工作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加强我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根据县卫生局印发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方案》要求,加强对我镇流动儿童管理,摸清和掌握流动儿童规律,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我镇免疫规划工作深入、持久地向前发展。

二、流动儿童概念

(一)流动儿童概念:指随父母在未改变原居住地户籍的情况下,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居住、入托、入园、入学儿童。

(二)流动儿童特点:居无定所;居住、生活、学习等环境相对集中,节假日、农忙季节相对流动大;经济较困难;流动儿童家长对疾病预防知识普遍缺乏;小年龄组儿童流动比例大。

(三)儿童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较高:据国内资料研究证实,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动儿童中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脑发病率显著高于常住儿童。

三、管理措施

(一)卫生院专干,各乡村医师应加强与街道、居委会、派出所及村干部领导的联系,随时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的流动儿童数,对查出的漏种儿童,应及时给予补种。

(二)医院预防接种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计免常规管理,建立流动儿童计免登记簿、预防接种卡(证)转索和接种报告制度,以防止重复接种和漏种。

(三)切实加强与各学校的合作。对入托、入园、入学的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流动儿童未接种者,要在进行登记补种后方可报名入学。

(四)针对流动儿童的流动规律,利用流动儿童相对集中性和节假日相对流动性,在流动儿童较集中的砖厂、集贸市场、等地定期对流动儿童摸底调查。

(五)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种方法对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宣传教育,调动他们自觉参与计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利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糖丸、麻疹强化免疫宣传活动,在砖

篇9:2011年免疫规划综合评审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免疫规划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省卫生厅关于免疫规划工作实施黄牌警告制度的通知(黔卫发〔2007〕7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年初的工作安排,确保我县达到免疫规划的工作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审工作领导小组

本次评审工作由县卫生局组织实施,抽调县疾控中心计免科专业人员和乡镇骨干人员参加本次综合评审工作。其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为:

组 长:田忠权 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副组长:张传慈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成 员:郭副江 吕德彪 韦家院 王建伟 李占远 王伟 韦香娟刘亦雄 王尚荣 邓国忠 邓礼刚 黄维 黄安杰

二、指导思想及目的

(一)、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6〕90号)及省卫生厅关于免疫规划工作实施黄牌警告制度的通知(黔卫发〔2007〕72号)文件精神进行综合评估。

(二)、为迎接2013年免疫规划工作实施黄牌警告检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各乡镇相互借鉴学习交流达到共同进步为宗旨。

(三)、为了解我县一年来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有关策略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县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全面发展。

三、评审内容

2011年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具体内容包括:

(一)乡镇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和政府保障情况。

(二)免疫规划专业队伍的建设情况。

(三)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实施情况,主要包括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疫苗与冷链管理、安全注射、社会宣传动员、免疫规划管理、培训与督导等。

(四)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建卡、持证情况,免疫规划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情况。

(五)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情况。

(六)资料的整理、归档情况。

(七)冷链设备的管理情况。

四、评审方法

(一)免疫规划工作情况调查

1、调查对象:卫生院、村级接种点(如以乡为单位接种、调查乡镇接种点)、乡镇教育辅导站、小学和幼儿园。

2、抽样方法:(1)每乡镇把所辖乡镇按免疫规划工作平均分为好、差两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村作为评审对象,即每个乡镇评审2个村。

(2)随机抽查2个接种点和2所小学或幼儿园(原则上查接种率调查的村。

(3)评审方法: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和填写评审调查表(附件1)。

(二)接种调查

1、调查对象:

每村调查1岁组(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1日)

2岁组(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1日)

每个年龄组查儿童5 名,即每村调查10名儿童,每个乡镇调查20名儿童。

2、调查内容:儿童建卡、持证率、基础免疫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乙肝首针接种率以及卡证符合率,接种袋使用率(以挂上墙计算)。

(三)记分方法

按照贵州省2011年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评审乡级评分标准评分。

五、评审时间

于2011年12月8-13日作为现场评审,12月15-18日汇总。

六、资料汇总、分析 报告

12月18日前由评审小组将评审工作总结,包括接种调查资料汇总、评分和排名报县卫生局。

篇10:2014年免疫规划宣传工作方案

一、活动的主题

4.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是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

二、宣传活动的安排

(一)展开大型集中宣传咨询活动

4月25日9:30分,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开通镇中心卫生院、开通镇中心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在县门前设立宣传点,集中展开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各乡镇卫生院要在在门诊楼前悬挂以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为主题的横幅,出一期板报、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或宣传画,展开宣传咨询活动。

各单位要以保护儿童健康为核心,以传播健康知识和提倡健康理念为重点,针对活动和留守儿童,采取出板报、挂横幅、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宣传画等多种情势向百姓宣传有关免疫规划政策和专业知识。县疾控中心出一台宣传车,围绕我县繁华街道进行宣传。卫生部已组织设计了一批宣传海报等宣传资料模板,并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网站发布,供各单位下载使用。

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当天,各单位要以世界肝炎日为契机,在宣传病毒性肝炎防治常识,进步公众对防治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号召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的同时,宣传预防接种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

(二)展开多种情势的宣传活动

各医疗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深进辖区内人口密集的社区、学校、集市进行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举行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要加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以群众脍炙人口的情势,将预防接种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县疾控中心要组织免疫规划专家深进学校,展开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和现场示范等多种情势的宣传活动。向同学们介绍水痘、流腮、风疹和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传播途径、具体症状和预防措施等知识。使同学们对春季疫苗相干传染病的了解、熟悉与预防意识有相应进步。

(三)利用相干媒体进行宣传

县疾控中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台、短信等媒体,展开预防接种科普知识传播;通过公益广告、专题讲座、专家访谈等多种情势广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和预防保健能力。

三、工作要求

1.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实施免疫规划是党委、政府关注民生、关怀儿童健康的具体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儿童免疫规划的宣传工作,认真安排好本单位的免疫规划宣传活动,主要领导要亲临宣传现场,并为宣传周活动提供物资和职员保障。

2.各预防接种单位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展开免疫规划常规疫苗接种,落实免疫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人群的查漏补种工作。

篇11:县免疫规划考核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 1 麻风疫苗补充免疫的组织实施

1.1.1接种对象

按照《延安市2013年麻风疫苗补充免疫实施方案》, 在志丹县、安塞县、子长县、延川县对所有8月龄~4岁儿童 (即2008年3月1日—2012年7月25日出生的儿童) 接种麻风疫苗。

1.1.2麻风疫苗及接种

麻风疫苗为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为201209234和201209235, 失效期为2014年3月24日, 所有接种对象均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接种1剂麻风疫苗, 0.5ml。一次性注射器由山西新华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监测对象

补充免疫前及免疫后1个月, 每个县随机抽取2个乡镇, 每个年龄组每个乡镇调查25人, 分为1、2、3、4岁4个年龄组。通过查阅接种证、接种卡及询问监护人等调查目标人群免疫史, 采集末梢血20μl进行血清学检测。

1.3实验方法

延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 G和风疹Ig G抗体, 试剂由江苏华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4统计方法

接种资料来自各县 (区) 上报的补充免疫报表和现场督导资料。所有资料均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报告接种率

4个县8月龄~4岁麻风疫苗应种儿童43 540名, 实际接种42 438名, 报告接种率为97.47%。

2.2调查接种率

在补充免疫接种结束后, 省、市督导人员调查学校、市场、农村1 561名适龄儿童, 接种麻风疫苗1 527名, 接种率97.82%。

2.3血清学监测结果

本次补充免疫在4个县进行了血清学监测, 在接种麻风疫苗前和接种后1个月采集925名8月龄~4岁儿童双份末梢血标本。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由补充免疫前的90.70%、86.70%上升到免疫后的98.38%和99.35%。麻风疫苗补充免疫前后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79, 114.07, 均P<0.01) 。4个县及各年龄组免疫前、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讨论

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是减少和消除麻疹易感人群, 进而降低或消除麻疹病毒传播的机会。强化免疫是控制乃至消除、消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有效策略, 能及时阻断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在实现无脊髓灰质炎中已得到了成功运用[1]。贵州省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 其效果已得到证实[2-3]。

延安市麻疹报告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各县 ( 区) 控制麻疹工作不平衡, 城镇流动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没有完全落实, 存在局部免疫空白人群[4]。2007年9 月延安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显著, 人群经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使易感者由21. 51% 减少到零, 麻疹抗体阳性率由78. 49% 上升到100%[5], 2013年延安市部分县麻风疫苗补充免疫后, 麻疹Ig G、风疹Ig G抗体阳转率分别达到98. 38% 和99. 35% ; 说明开展麻风疫苗补充免疫对控制麻疹及风疹效果非常明显。

据资料报道, 接种麻疹疫苗的女性所生婴儿母传抗体水平较自然感染麻疹的母亲所生婴儿母传抗体水平下降得要快, 大于80% 婴儿到8 月龄时母传抗体已消失[6-7]。所以, 在实施麻疹控制规划中, 开展麻风疫苗补充免疫后, 仍然要加强常规免疫, 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 提高麻疹病例监测报告和实验室诊断能力等综合措施, 可以有效地控制麻疹发病。

参考文献

[1]付清培, 方刚, 罗湘蜀, 等.四川省近4年高危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发现与处理[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3, 19 (6) :493-495.

[2]朱青, 童亦兵, 张大勇, 等.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 14 (1) :23-26.

[3]俞雪莲, 刘全民, 关静, 等.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 2006, 12 (5) :373-375.

[4]张发信, 贺江, 吴蓉巧, 等.延安市2007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 7 (2) :60-61.

[5]张发信, 贺莉, 武继守, 等.延安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观察[J].医学动物防制, 2010, 26 (1) :16-18.

[6]刁连东.麻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163-177.

篇12:县免疫规划考核方案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粮食局关于201x自治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1x〕98号)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x中卫市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卫政办发〔201x〕147号)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考核内容

结合我县农业生产特点和粮情,按照“突出重点、切实可行、注重实效”的原则,深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对自治区确定的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保护种粮积极性、增强地方粮食储备能力、完善粮食调控体系、保障粮食质量安全、落实粮食安全保障措施等13项重点考核事项41个具体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二、考核评价

(一)考核评分。考核采用评分制,满分为100分,采取县人民政府自查评分、督查考核、部门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1.自查评分。县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上简称粮考办)对我县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自评打分,并形成书面报告。

2.督查考核。市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组(以下简称考核工作组)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我县进行实地督查考核。

3.部门评审。市考核工作组各牵头单位会同配合单位,根据我县粮考办汇总的自评报告和佐证资料进行综合评审。

(二)计分方法。根据自查自评、督查考核、部门评审,综合计算我县考核成绩。

各成员单位自查评分、督查考核、部门评审分别按照30%、10%和60%的得分权重计算。计算方法:县(区)考核得分=县(区)人民政府自查评分×30%+督查考核评分×10%+部门评分×60%。

(三)评价结果。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对县人民政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目标任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得分95分以上的,评为优秀;

80分以上95分以下的,评为良好;

60分以上80分以下的,评为合格;

60分以下的,评为不合格(“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三、考核安排

(一)自查自评。201x年11月30日前,各成员单位按照《201x海原县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细则》确定的考核目标要求(见附件),完成各部门201x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自查自评和总结报告,备齐佐证资料报送到县粮考办(县粮食局),由县粮考办将自查报告(纸质)和佐证资料光盘报送到市粮考办和其他各成员单位。自查报告要全面客观反映201x各部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情况,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对自查自评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二)督查考核。市考核工作组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进行中期督查。

(三)部门评审。2019年2月20日前,市考核工作组各牵头单位会同配合单位结合日常监督考核,将完成对我县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考核评审。

(四)综合评价。2019年3月15日前,市考核工作组办公室根据市各成员单位考核评审和抽查我县对口部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考核等次和考核结果建议。

(五)考核通报。2019年4月15日前,考核结果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由考核工作组向县政府通报,作为对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

(六)考核资料的整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资料整理工作,按照考核细则分工要求,由牵头部门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并及时报送县粮考办,相关配合单位要积极支持牵头单位,及时提供相关考核资料。

四、考核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各部门履行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是切实推进国家粮食安全各项改革政策措施落地的重要保障。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刻认识和领会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实质要求,突出工作实绩,杜绝形式主义,达到考核和业务融合促进的效果。要加强对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

(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影响粮食安全的“短板”和风险隐患,对201x考核和中期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逐条梳理、认真整改,凡对上考核反映出的粮食安全突出问题未整改到位的,在本督导抽查中加倍扣分。

篇13:市免疫规划工作攻坚工程实施方案

我市自1985年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广大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分别在1988年、1990年、1996年如期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85%以上目标,疫苗针对性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并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目标。但我市的免疫规划工作仍然存在经费投入不足、机构不全、人员不足、冷链设备缺损严重、部门配合不协调等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免疫规划工作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确保实现消除麻疹、维持无脊灰状态的工作目标,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免疫规划管理机制,充分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围绕为适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的总体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施免疫规划能力建设、健康宣传、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流动人口管理、接种服务网络建设等5个免疫规划专项工程,争取在机构人员经费、宣传、信息化管理、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至2012年底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以乡镇(街道办)为单位达到90%以上;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实现预防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实施率达到100%,为95%以上的新生儿建立电子档案;100%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的要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三、组织领导

(一)为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对原南宁市免疫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 分管副市长

副组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市卫生局局长 市财政局局长

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编委办、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房产局、市人口计生委、市广电局、市政府采购办、市妇联、市食品药监局、市工商局、市流动人口办、南宁日报社、各城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分管领导及市疾控中心主任、市卫生监督所所长、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卫生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疾控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地点设在市疾控中心,联系电话:

各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对应成立免疫规划领导小组,负责落实本辖区免疫规划工作。

各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要指定专门联络人负责联系工作。

四、工作步骤

城市免疫规划管理攻坚工程分5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年6-7月中旬,起草、印发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启动城市免疫规划管理攻坚工程项目;

第二阶段:**年8月-2011年8月,具体实施城市免疫规划管理攻坚工程项目;

第三阶段:2011年9-10月进行中期评估;

第四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深入实施攻坚工程; 第五阶段:2012年11-12月,进行终期评估考核验收。

五、工作任务和责任

(一)加强免疫规划能力建设 1.加强免疫规划机构建设(1)工作内容

在城区疾控中心建立免疫规划科,按照1/10万的标准配备专业人员,基数不少于4人;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1/万标准配置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基数不少于2人。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编委办。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城区免疫规划机构和人员编制。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市卫生局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方案的通知》(桂卫疾控〔2009〕79号)人员配置要求,提出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配置方案报市编委办,市编委办负责审核报批,各有关配合部门共同协作,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机构人员编制。

(3)工作要求

各城区疾控中心要建立免疫规划科,业务人员按标准配置;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标准配置。从事免疫规划业务工作的自治区级地段医院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建议由自治区卫生厅协调落实。相关人员要于2010年12月底前到位。从事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获得相关执业资格。

2.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1)工作内容。

建立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总体协调。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政府采购办。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南宁市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经费预算商财政局,市政府采购办配合做好相关硬件、软件设备购置的招投标工作。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好配套资金。(3)工作要求

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相关硬件、软件在于2011年6月完成采购,2011年9月底前完成调试,2011年12月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3.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1)工作内容

落实冷链经费;加强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市卫生局、市政府采购办。

贯彻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财政厅、卫生厅《关于落实计划免疫冷链经费的报告的通知》(桂政发〔1989〕119号)精神,相关经费按辖区人口每年人均0.1-0.15元,纳入年度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到位。

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开展免疫规划冷链设备情况调研,落实免疫规划业务单位购置冷链设备所需资金;由市政府采购办负责冷链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购置冷链设备的资金。

(3)工作要求

冷链经费按按照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2010年12月底前完成冷链设备调研工作,2011年3月底完成冷链设备的招投标工作,所有设备必须在2011年6月底投入使用。

4.免疫规划培训(1)工作内容

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市免疫规划人员业务培训。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组织制定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专家逐级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进行免疫规划业务技术培训。

(3)工作要求

按照逐级分期培训原则,结合岗前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等方式对疾控机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从事免疫规划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实行全员培训,每年至少进行2次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培训。

(二)免疫规划宣传 1.工作内容

大力开展免疫规划大众宣传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制定我市免疫规划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作,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具体落实。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广电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

3.工作要求

(1)报纸、电台、电视台每2个月刊播1次免疫规划公益广告或新闻报道。

(2)印制免疫规划相关宣传材料、宣传挂图。

(3)辖区内100%的村卫生所设立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栏,并有1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有5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标语要在2011年6月底前制作完毕。

(4)在小学、托幼机构设立专人负责单位内的卫生保健工作,设立卫生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落实。

(5)报纸、电视台、电台刊播所涉及的免疫规划宣传材料由市卫生局负责提供。

(三)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1.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1)工作内容

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2)部门职责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负责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组织实施。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我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组织编制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各室上墙资料(制度、图表、公示等)、规范门诊及示范门诊牌匾统一标识等。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做好业务用房设置、布局,设备配备、工作流程,保障预防接种工作安全。

(3)工作要求

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落实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用房,配备足够人员。要求接种门诊设置、布局合理,工作流程清楚,建立有接种门诊各项管理制度、告知制度,并上墙公示。上述工作要求在2010年10月底完成,市卫生局在12月份组织评审验收。2.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

(1)工作内容

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相关部门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相关工作。

(3)工作要求

各城区疾控中心、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整理。要求免疫规划办公室至少有2个以上资料柜用于存放相关资料。相关资料柜、文件柜要在2010年12月底购置完毕。

需收集资料内容及保存期限参照自治区卫生厅要求,由基础资料、冷链设备和生物制品、新生儿及接种情况登记簿3个部分组成,各自成册。基础资料包括预防接种程序、辖区内免疫规划相关本底资料、文件和例会登记、查验预防接种证以及预防接种统计表;冷链设备和生物制品包括冷链温度记录、生物制品及注射器领发记录;新生儿及接种情况登记簿包括新生儿出生登记表和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等。

(四)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1.工作内容。

通过多部门协作,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确保居住在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能够及时建卡、建证、按照免疫程序接受预防接种;建立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定期查漏补种和追踪流动儿童接种状况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流动儿童全程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组织实施;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公安局、工商局、教育局、人口计生委、房产局、建委、人力和社会保障、市流动人口办,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3.工作要求

市卫生局要将流动儿童纳入本地免疫规划常规管理,负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做好牵头联络工作,根据市政府要求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免疫规划协调会议;疾控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区域内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不断完善和改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定期到当地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收集流动人口儿童资料,督促未接种人员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公安机关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流动人口居住证等手续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向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同时,应和市场开办者一起协助辖区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动员入场经营者的适龄流动人口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将查验接种证制度纳入学校传染病防治重要内容。在办理流动人口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手续时,学校、托幼机构应查验其预防接种证,发现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或儿童居住地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并督促其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对流动人口实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时,应查验其家庭内儿童的预防接种证,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房产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租用房屋申请登记备案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各类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要积极配合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建设管理部门应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加强对单位内流动人口的管理,督促单位内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时,应进行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市流动人口办要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报对流动人口儿童的迁入、迁出情况,并做好记录,随时掌握其变动情况。

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内的街道办(乡镇政府)通过社区、居委会(村)及时收集并向当地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资料、信息。切实发挥公共卫生协管员和社区(村)公共卫生联络员作用,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督促其监护人前往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办证或补种疫苗,使流动儿童享受常住儿童同样的免疫服务。

(五)完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 1.工作内容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将免疫规划工作从城市地段医院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卫生局负责完善预防保健区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整合医疗资源,重新调整城区预防保健区域,将城市地段医院免疫规划工作转移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工作要求

在市区开展预防接种的地段医院中选择1-2个作为试点,试点工作在2011年8月底前正式启动,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后逐步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由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免疫规划攻坚工程专项经费,用于免疫规划能力建设、健康宣传、流动人口管理等。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制定经费分配方案,由市财政直接拨至各城区、各有关部门,用于各项工作支出。审计部门要加强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审核。各城区政府要将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根据工作开展情况需要加大投入配套资金。

上一篇:我眼中的传统节日清明作文下一篇:火电厂节能降耗运行与措施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