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高村选派工作规划

2024-05-03

军高村选派工作规划(共4篇)

篇1:军高村选派工作规划

庙岗乡军高村选派任职工作规划

庙岗乡军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唐军

2012年度是第五批选派工作的第一年,为切实做好任职期内的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变现状,围绕选派工作“六句话”的目标要求和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谋划开展好任职期间的工作:

一、进一步理清和谋划村发展思路

(一)通过开展“小学教”活动为契机,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常态化,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学习和管理,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团结凝聚班子。

(二)围绕中央提出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个“三农”工作主线,紧密结合村实际,重点在继续壮大“巢湖祥慧”湖羊养殖基地建设、现代化规模生产、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常态化,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学习和管理,提高湖羊品质等做文章,充分利用2012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项目与资金兴修军高到斛塘段道路。同时,结合军高地理实际,着力加快军高村的土地流转,引进种植大户发展大棚反季节西瓜种植,最大幅度的增加村内农民收入。

(三)通过召开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创业能人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村发展意见建议,结合中央及地方“十二五”规划以及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制定符合村情的五年发展规划。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突出抓好“六

大载体”,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的作用,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动力源”作用,为党的十八召开献上厚礼。

(二)进一步抓好建章立制工作,突出抓好 “四议两公开”、党员议事会和党务公开等制度的完善与落实,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形成一套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

(三)按质按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任期内计划发展正式党员三名、预备党员名五名、入党积极分子四名以上。

(四)健全党内激励关怀“一对一”帮扶机制,做好关心老党员、困难党员和离任村干部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做好群众工作。

三、全方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抓住乡内村级招商奖励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任期内引进招商引资项目一个以上。

(二)进一步盘活村集体和组集体资产资源,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采取合作或者出租资产资源,积极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创收的渠道。

(三)抓住“十二五”开局的契机,着力做大做强“巢湖祥慧”湖羊养殖基地,在优化湖羊品种、创新生产营销经营模式上取得突破,大力推广湖羊养殖,充分发挥“祥慧湖羊养殖基地”的引导示范作用,并加强对湖羊养殖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四)完善党建“互帮互助”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联合机关党组织工作成效。加强与选派单位市司法局、帮扶单位市卫生局及旅游局的联系,争取选派单位、帮扶单位对军高村的帮扶。

四、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农田水利投入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水利项目落户实施,争取在任职期内维修水渠一千米以上,修建开挖当家塘5口,硬化部分道路及维修机耕路。

(二)认真实施各项民生工程,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进一步做好村内文明创建工作,巩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果,争取在任职期内打造新农村示范村两个(小钟村、大叶村)。

五、推进其他各项工作

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森林防火、社会综合治理、征地拆迁等各项中心工作,促进全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为村今后的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2年5月

篇2:军高村选派工作规划

庙岗乡军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唐军

2012是第五批选派工作的第一年,为切实做好任职期内的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变现状,围绕选派工作“六句话”的目标要求和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谋划开展好任职期间的工作:

一、进一步理清和谋划村发展思路

(一)通过开展“小学教”活动为契机,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常态化,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学习和管理,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团结凝聚班子。

(二)围绕中央提出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个“三农”工作主线,紧密结合村实际,重点在继续壮大“巢湖祥慧”湖羊养殖基地建设、现代化规模生产、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常态化,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学习和管理,提高湖羊品质等做文章,充分利用2012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项目与资金兴修军高到斛塘段道路。同时,结合军高地理实际,着力加快军高村的土地流转,引进种植大户发展大棚反季节西瓜种植,最大幅度的增加村内农民收入。

(三)通过召开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创业能人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村发展意见建议,结合中央及地方“十二五”规划以及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制定符合村情的五年发展规划。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突出抓好“六

大载体”,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的作用,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动力源”作用,为党的十八召开献上厚礼。

(二)进一步抓好建章立制工作,突出抓好 “四议两公开”、党员议事会和党务公开等制度的完善与落实,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形成一套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

(三)按质按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任期内计划发展正式党员三名、预备党员名五名、入党积极分子四名以上。

(四)健全党内激励关怀“一对一”帮扶机制,做好关心老党员、困难党员和离任村干部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做好群众工作。

三、全方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抓住乡内村级招商奖励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任期内引进招商引资项目一个以上。

(二)进一步盘活村集体和组集体资产资源,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采取合作或者出租资产资源,积极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创收的渠道。

(三)抓住“十二五”开局的契机,着力做大做强“巢湖祥慧”湖羊养殖基地,在优化湖羊品种、创新生产营销经营模式上取得突破,大力推广湖羊养殖,充分发挥“祥慧湖羊养殖基地”的引导示范作用,并加强对湖羊养殖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四)完善党建“互帮互助”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联合机关党组织工作成效。加强与选派单位市司法局、帮扶单位市卫生局及旅游局的联系,争取选派单位、帮扶单位对军高村的帮扶。

四、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农田水利投入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水利项目落户实施,争取在任职期内维修水渠一千米以上,修建开挖当家塘5口,硬化部分道路及维修机耕路。

(二)认真实施各项民生工程,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进一步做好村内文明创建工作,巩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果,争取在任职期内打造新农村示范村两个(小钟村、大叶村)。

五、推进其他各项工作

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森林防火、社会综合治理、征地拆迁等各项中心工作,促进全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为村今后的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3:太高村居民点休闲农业规划

农业(agriculture),作为为人类生存提供消费资源的第一产业,它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由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形成的供需状况,一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传统农业主要是比较原始的农业,大部分的人还是使用牲畜耕作、人工收种、靠天吃饭等,或者采用了一些现代设备进行耕作,但劳动力仍然在土地上从事劳动,形成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形式。现代农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为支撑,运用科学的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早在一百年前,英国学者霍华德就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他在其所著《明日之田园城市》(Tomorrow,the Garden City)一书中,充分表达出城市与乡村相结合的思想,实际已经是现代农业的雏形。最近中央强调,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所以发展现代农业,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使城市与农村更好的结合。

2 休闲农业的定义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典型,休闲农业有多种称谓,如观光型农业、都市型农业、观赏休闲型农业、观赏型农业等,国内许多学者甚至称之为农业旅游(agritourism),将休闲农业与农业旅游不加区分。事实上,休闲农业和农业旅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休闲农业只是农业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农业而言,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形态;从旅游业来讲,是旅游活动在农业领域的拓展;从规划角度来讲,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

3 休闲农业的形式

休闲农业的形式是以“观赏、劳作、娱乐、住宿”为主,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一定的成果和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体验农村生活,从中得到乐趣。旅游者通过体验农家休闲、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以获得一定的满足。

近年,休闲农业已成为一种时尚,视其为今后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契机,各地政府也相继发展休闲农业,目的是提升农村建设标准,丰富农村内涵,同时依托各地的开发建设,培育打造多个休闲农业发展辐射极,有效吸纳城区功能的延伸,充分起到现代农业的提升和带动作用。

4 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休闲农业规划———太高村居民点规划

4.1 现状概况

太高水库居民点位于太高村的西北部,西北两面靠山,东南两侧面田,东部紧邻京珠高速公路,居民点内部有太高水库,总面积约为51.1 hm2,常年蓄水,水质较好,现已开发为垂钓中心。居民点内有一条3.5 m的村道,从太高小学环绕水库—北边高速公路涵洞。居民点内有农户54户,村民住宅依水库,沿道路而建,大部分住宅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砖瓦房,外观装饰丰富多样。居民点内山林和水面较多,整个地势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太高水库居民点自然环境良好,规划建设为具有旅游休闲特色的新农村示范性居民点。太高村居民点生态农业园区位优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使生态农业园区内各功能区与农业、植物产业区有机结合,创造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休闲、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激发园区发展潜力,带动太高村的发展,在更大层面上打造“自然生态生活区、高效生态农业核心区”,形成独有的农村景观特色,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品位,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4.2 在对现状和规划要求进行分析后形成的几点构想

4.2.1 住宅建设思辨

太高水库居民点内的住宅相对密集,新宅多旧宅少,因此规划中注意控制新建住宅的数量,多数住宅进行整修,另外居民点内也实现组团式发展,其结果既规范了村民的住宅管理,也对水库的发展实现了可持续化。

4.2.2 住宅建筑风格思辨

居民点内最大的特色就是拥有太高水库,居民点的发展依托于水库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因此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规划目标。太高水库有丰富的水资源,近期开发垂钓休闲,远期则发展为度假山庄,因此居民的住宅也要符合山庄的远期规划。住宅以中式民居为主,灰白为主色调,集古典与高雅于一体。

4.2.3 景观组织思辩

居民点内自然环境较好,注意保护原有的山体和基本农田。居民点内的主要景观点就是太高水库,结合种植和旅游,该居民点内有五大景观区:登山休闲区、休闲垂钓区、水上娱乐区、特种蔬菜种植区、苗木果园种植区。总体以自然景观为主加上人工景观点缀。水库以外的景观主要是沿村道的绿化带和每户前草坪的绿化。

4.2.4 交通组织思辩

居民点以环形村道为主,内部是水库风景区,外围是村民住宅区。居民点内的车流量较大,村民停车主要结合道路两侧停车和庭院停车两种方式。旅游区的停车将独立规划停车场。环形村道将降低交通压力。

4.3 休闲形式:“观赏、劳动、娱乐、住宿”

观赏———景观环境设计以“新农村,新生活”为主题,结合该居民点的现状特点,规划形成“靠山面田环湖”的总结构。居民点西部倚靠天然山体,东面生态农田,中间环绕水库,结合居民点内的人工景观,突出绿色生活理念。

劳动———太高村的特种蔬菜种植区、苗木果园种植区为观光者提供了体验劳动的场所,从劳动中充分享受种植和采摘等的乐趣。

娱乐———太高水库有丰富的水资源,近期开发垂钓休闲,远期则发展为度假山庄,因此居民的住宅也要符合山庄的远期规划。山林地的登山休闲区、水上娱乐区、休闲垂钓区、特种蔬菜种植区、苗木果园种植区,本居民点的五大功能区也是风景优美的景观区,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景观,构成居民点灵活多变的景观。

住宿———位于规划区的中部,水库的东侧,是太高水库远期规划的旅游接待中心,接待中心配备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将构成整个村庄人气最旺的中心。

5 结语

休闲农业规划对于精神的享受要求是高于物资享受的观赏劳动·娱乐·住宿式的休闲农业规划模式是以第一产业生产为主、第三产业为辅的规划,是结合当地特点进行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有高度内涵的规划,是一种多样性的消费平台,提供让观光者忘记城市的喧哗,全身心的进行休闲的环境。同时,能让人深刻的领悟到并从中得到学习和启发的环境,才是发展休闲农业最有力的保证

摘要:鉴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首先概略地阐述了现代农业产出的必然和定义,随后介绍了休闲农业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太高村居民点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构想。

关键词:现代农业,休闲农业,规划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2]张丽安.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8.

[3][美]唐纳德.沃特森.城市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洪铁城.城市规划100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4:军高村选派工作规划

一、“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

“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的背景。为了提升“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简称)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文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等联合启动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活动[1]。按照云南省的部署,云南省文化厅计划从2013—2020共8年的时间里,每年选派一批文化工作者到云南省的“三区”开展文化工作指导、提供文化服务[2]。在玉溪市文化局的牵头下,玉溪市也随即拉开了“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的序幕,玉溪市图书馆自2014年起至2020年,按照“三区”基层的需要,每年选派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馆员到“三区”进行文化服务,深入基层担任文化指导员。

玉溪的“三区”受援县。玉溪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省南部,境内山峦连绵、谷壑纵横。按照中央、省、市文件的精神,将玉溪半山区的华宁、易门两县以及山区的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作为“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的受援地,支持的重点是基层乡(镇)文化站、行政村,部分兼顾县级文化单位。

二、玉溪市图书馆“三区”选派馆员的任务

玉溪市图书馆“三区”选派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调研“三区”基层文化建设与发展状况,培训基层“两馆一站”人员,帮助开展乡村文化建设规划,辅导基层开展读书活动,推广基层文化建设的“云南经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3]。

调研基层文化状况,帮助建立基层文化建设规划。玉溪市图书馆选派的馆员深入到“三区”基层文化单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了解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状况,摸清基层文化发展的困难与机遇,掌握当地群众的文化追求和文化意愿,找准阻碍基层文化发展的桎梏,并深入到群众中倾听推动当地文化发展的建议,形成具有可供参考的调研报告。在熟知基层文化的基础上,和当地文化工作者一起,建立当地乡、村文化建设的规划,并积极向当地政府、上级部门协调、争取资金,以推动基层文化场馆的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和更新。

引导、培训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开展文化服务。“三区”选派馆员带着服务城市群众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深入到基层群众中进行文化服务,旨在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促进城乡的文化均等。但是要注意“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不能生硬地将服务城市读者的方式方法搬到基层群众面前,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群众的情况及读者的需求开展服务,和当地文化工作者一道,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现实哲学,虚心地向他们学习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和方法,在实践的文化服务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群众、把工作方法和经验“传染”给当地文化工作者,不经意间培训了当地的文化工作人员。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读书活动是以图书为载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它可以是少儿的绘本阅读,也可以是以书会友;可以是农村科技知识的讲座,也可以是书画摄影展览;它可以融入载歌载舞的文艺表演,也可以融入民族民间的祭祀活动。读书活动是各级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乡村农家书屋(农村图书室)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吸引群众使用文化设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而展开的一项特色服务。“三区”选派馆员作为文化指导员深入基层,将省、市、县(区)图书馆具有一定特色的读书活动带到基层农村,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活动:邀请理论宣讲员、农技专家、致富能人等举办讲座,让当地百姓明白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开阔生产思路、增强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抓住传统节日、农闲时节等,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心理辅导等活动和各类才艺大比拼,营造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农民书画、摄影作品、农家农具等展览,增强基层农民的文化自信;积极开展计算机培训,使农民朋友学会使用电脑,让留守老人、妇女、儿童通过网络视频经常与远在他乡打工的亲人“见见面”、聊聊天,增进相互理解,巩固家庭的凝聚力;在寒暑假期間,积极吸收放假的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成为“图书管理员”,让“大朋友带小娃子、小朋友管大读者”,特别是在暑假里积极吸引留守儿童走进图书室,让他们远离河流、水坝等,把图书室、文化站营造成少年儿童的文化“绿洲”、假期里的文化“乐园”;整合“三下乡”等活动的资源优势,进行农村政策解答、农业技术问诊、艺术团体演出、心理健康咨询、医疗专家义诊等,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对阅读的喜爱和对基层图书室的认可,活跃基层群众的阅读氛围。

盘活农家书屋。图书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部分;图书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实现图书服务均等化,重点在基层;而基层实现图书服务均等化,重点在农村。玉溪的“三区”农村土地广袤,人数众多,然而却是图书服务最为薄弱的地方。农家书屋(村级图书室)在山区农村的出现,犹如“星星之火”,2011年底就在全市的667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并逐步向自然村推进,截止至2014年3月,玉溪市共有农家书屋716个。“三区”选派馆员要高度重视农家书屋作为山区农村进行图书等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积极引导基层文化工作者深刻意识到农家书屋是乡(镇)文化站的“节点”,充分发挥文化站在乡(镇)范围内这个“总”的功能,除了时效性极强的报纸和期刊由农家书屋自己订购外,将全乡(镇)所有农家书屋和文化站的购书经费集中起来,按照群众的意愿和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集中采购,然后将图书分批地在文化站与农家书屋、农家书屋与农家书屋之间进行定期流转交换,使图书在图书室、农家书屋之间流动起来,将“死”书盘“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图书陈旧、更新缓慢”、图书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以有限的经费,让老百姓“月月有新书、天天有书看”,感觉是增大了图书这个文化产品的供给,吸引更多的群众飨食“新书”,活跃农家书屋,进一步发挥其在山区农村文化服务的主阵地。

活跃“农文网校”。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简称“农文网校”)是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作为教材,利用乡、村文化站(室)的活动场地作为课堂,文化站(室)的管理人员作为辅导员,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设备、人员、信息等资源而建立的。“农文网校”是共享工程在云南发展、创新的产物,从文化的层面解决“三农”问题:“文化乐民”搞好群众娱乐活动,“文化育民”抓好农民知识培训,“文化富民”推进农业产品、农村文化产品开发,是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的“云南经验”。截止至2014年3月,在玉溪市的432个行政村建立了共享工程阅读点。在阅读点的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农文网校”的功能,创新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的运行方式,增强农村文化设施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区”选派馆员深入基层,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基层农村共享工程阅读点的覆盖、完善阅读点的“农文网校”功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次“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活动中文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同行深入基层的大好机会,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协调文化辅导员负责“农文网校”的培训工作,为农民群众开设一个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手段先进、教学灵活的课堂;充分利用文化志愿者深入群众、走近群众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向农民群众宣传“农文网校”,做好学员联系,进行“农文网校”日常事务的管理。以殷实的课程、深入的宣传,吸引更多农民群众走进课堂,活跃“农文网校”的气氛,将培训逐步进入常态化。

从“物力”支持到以“智力”支持为主、“物力”支持兼顾,玉溪市“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对“三区”基层的文化建设具有更加现实、更加直接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玉溪市图书馆选派馆员深入“三区”基层,对推动基层群众阅读、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具有更加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共同推进玉溪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

(作者何流系玉溪市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上一篇:七年级下期中考试作文:古诗文引领我成长下一篇:安全过马路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