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2024-04-26

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精选8篇)

篇1: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是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最终产品,也是检验质量的最终体现,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车主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形象和信誉。只有提高安检机构检验报告的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以及检定校准率,减少检验报告的差错率及车主投诉率,安检机构才能出具优质准确的检验报告,才能在社会上树起良好的信誉,安检机构才能发展。六安市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中心是一个经过资质认定和资格许可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主要承担市区所有注册、在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全市五县三区的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车辆、特种车辆的安全技术检验职能。其目的是实现源头管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怎样提高检验报告准确性,给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可靠准确的车辆安全技术检验信息,一直是摆在中心的一件大事。只有提高检验报告准确性和及时性。才能不断完善自已的管理体系。

要保证检验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就要做好在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所谓的质量控制,就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采取的检验技术活动,此目的在于监测检验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目前全省机动车安全技术监管平台建设正在安装,这也是质量控制之一,可监控检验数据的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管理层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不符合工作的发生。因此、在安检机构的质量管理中,强调对检验各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尤为重要,但受控不等于没有变异,通常变化的有人员、仪器、方法、环境、溯源等因素引起的,如何控制变异、找出变异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就等于抓住了提高检验报告准确可靠性的把柄。

一、人员

安检机构水平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业务水平。特别是管理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授权签字人是整个安检机构的技术能力、水平,检验报告密切相关的关健人物,也是整个检验技术水平最真实的体现。管理人员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专业技术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标准的理解等取于检验质量的关健。另一个层次就是在一线的检验人员,他们持省技术监督部门培训考核技术证上岗,能正确熟练地完成自已的本职工作,参加每年的技术培训,要求他们平时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已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安检机构应编制人员培训程序、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在实施过程中给予记录,使所有人员每年能接受至少一次专业知识培训,使技术人员整体业务水平逐年提高。

二、仪器

仪器设备是安检机构开展检验工作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检验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数据的基础。中心按照GB7258-2004标准配备了所有的仪器设备,基本满足安检工作的需要。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检验工作的保证,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程序和仪器设备保养计划,明确每一台仪器项目维护保养周期,定期进行维护并做好维护记录,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对仪器价值比较大的设备,必需通过专职维护员进行操作。

三、方法

检验方法是安检机构工作的依据,是开展检验工作必需的资源,也是安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需的作业指导书,要保证所有检验项目符合国家GB21861-2008标准。技术人员要细读方法标准,认真研究现有设备与检验方法是否有冲突点,是否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等。安检机构《作业指导书》也是检验工作的重要文件,它是按照现有仪器设备、根据国家行业标准编制的检验操作过程具体技术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是指导检验人员平时工作具体操作的指导性文件,做为检验人员必需对每项设备要应知应会,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检定校准规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检验工作中得心应手。

四、环境

设施与环境条件是检验工作重要基础。由于机动车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技术设备,需要作业空间、特别是机动车排放检验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环境条件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将直接影响检验报告。所以安检机构要科学设计,如大灯检验仪的位置要考虑太阳光的直射,汽车排放检验要考虑对检验人员健康的影响,如放在检验大厅内,有毒有害物质一时无法排出等,不同安检机构应满足不同环境的要求,安检机构要具备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和控制手段并得以有效实施,消除检验人员在操作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安检机构要编制环境安全管理程序,做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只要安全措施得当,就一定能够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从而就能够保证检验报告的可靠性。

五、溯源

做好量值溯源工作,是检验报告数据准确性的保证。安检机构要编制仪器设备表、量值溯源计划,按时检定、对校准仪器要进行校准确认,要确保所有仪器设备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和国际单位制,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对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中间核查,要开展设备比对、能力验证,以取得满意的检验结果。

总之、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来管理安检机构,确实能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多年规范、有效的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检验报告的合格率始终控制在体系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圆满地完成了车辆检验任务,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好评,同时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为我市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opyright(C)2010 六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

网站负责人:马长志 余春

篇2: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一、中国税收信用现状分析近几年,税务部门普遍开展了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活动,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民主评税、税务公开、执法责任制等,大大提升了税务队伍的信用形象。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目前整个税收领域信用缺失依然较为严重,可以说,不论是征税人、纳税人,还是用税人,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诚信。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而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税收诚信立法缺位或不足 虽然中国税收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不够完备,在一定程度上仍滞后于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实际。主要问题有:一是缺少专门有关诚信方面的法律,造成对守信者保护不够,对失信者惩处不力,也使得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性受到很大制约;二是税收立法时对有关信用方面的规定明显缺位,在立法过程中对税收诚信内容考虑不够甚至没有考虑,不利于和谐税收环境的营造;三是现行税收法律以及其他有关税收的法律对涉税案件的处罚规定弹性过大,容易造成税收执法、司法自由裁量权滥用,造成税收执法、司法不公,破坏了征纳之间诚信的法律基础。(二)权利义务观念错位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利与义务是对应的、相互的,比如纳税人既有纳税义务,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但长期以来,中国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舆论宣传上,都片面地强调纳税人的义务而忽视纳税人的权利,使得纳税人滋生逆反心理,甚至不惜违约失信进而偷逃税行为。对征税人和用税人而言,则过于强调其拥有的权利,而忽视了其应尽的义务,这不仅不能为纳税人所认同,而且在相当程度上阻挡了政府在税收与其关系问题上的视线,导致在纳税人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征税和用税中的行为扭曲现象频繁发生,使纳税人的契约观念和诚信意识日趋淡化。(三)税务机关执法诚信不足 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一些有违信誉、违法乱纪的行为时有发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甚至内外勾结,致使国家税款大量流失,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二是对纳税人重复检查现象较为严重,如国税部门查完了地税部门又查,甚至税务稽查人员调账检查时,一查就是几个月,检查缺乏效率,给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造成极大影响;三是有些税务干部素质不高,执法随意性大,在税收执法程序、执法尺度、适用法律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四是由于目前评税标准、双定户的定额核定标准均掌握在少数税务干部手中,一些税务人员凭借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捞取个人好处,人为地造成企业之间税负不公,直接恶化了税收信用环境。

二、建立税收信用体系的必要性(一)优化经济环境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根本立足点就是诚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信用的要求越来越高。税收信用,一方面要求税务机关依法治税,严格执法,营造诚信纳税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纳税人努力增强税收法制观念和依法纳税意识,自觉做到诚信纳税。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税务机关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需要 税收信用体系既包括纳税信用,又包括征税信用。从纳税信用看,纳税信用制度将纳税人按信用度分为不同的等级,实施不同的征管方式。对依法纳税的纳税人给予较高的自由度,取消或简化一些不必要的管理程序。把精力集中在纳税信用度不高的纳税人身上,强化征管力度,从而节约了征管成本,提高了征管效率。从征税信用看,要求税务机关规范纳税服务,文明执法,诚信地履行对纳税人的承诺,为纳税人诚信纳税创造条件。同时还要公平执法,使诚信纳税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使违法者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这些都有利于税务机关征管水平的提高。(三)纳税人提高和维护自身信用的需要 诚信意识就是财富意识,社会经济信用具有效益信用的一面。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可以使经济交换参与者方便、快捷地获取对方真实的信息资料,减少信用调查核实方面的费用、开支,防止因对交易者资信怀疑而减少的社会经济交往。守信者也会因良好的信用而在经济交往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税收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制的组成部分也具有这种职能。

三、建立和完善税收信用的政策建议(一)建立征税信用的政策建议 严执法、讲信用、践承诺、优服务是对税务部门的基本要求,征税信用主要体现在严格执法和优化服务上。严格执法是税收工作取信于纳税人的关键所在,在严执法的同时做好服务纳税人的各项工作,并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约束和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抓好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机制建设。要抓好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实行奖惩有别和严格的责任制,建立失信于纳税人的惩罚约束机制。在干部管理体制上,要建立充分体现奖优、罚懒、惩贪、治庸的管理机制。工作人员具体到每个人应定岗定责、职责分明、权责清晰,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优化税务服务,抓好办税服务的软硬件建设。在软件建设方面,有步骤、有计划地抓好人员教育、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在硬件建设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网络服务,统筹建设专业性税务网站并纳入电子政务系统;二是积极推广电话服务。3.完善税收征管机制。要注重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征管手段基础上嫁接现代化、信息化的最新科技成果,逐步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管理的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赋予税收征管新的时代内涵和特色。特别是要加强税源监管和税务稽查两个环节的工作,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二)加强税款使用信用的政策建议 加强税款使用信用,主要是转化政府职能,使政府由经济建设者的角色转化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进而弥补市场失灵。1.调整政府职能,加快政府角色的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要争取与市场机制建设协调进行,市场能做到的事放手让市场做,其中首要任务是加快财政资金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将政府由经济建设型转变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型,将其角色真正定位于弥补市场失灵。调整财政支出的范围和结构。主要表现在将支出重点放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尤其是广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在结构上压缩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增加社会科文卫、社会保障以及支援农业和农村的支出。细化预算,加强对预算安排和支出全过程的监督。编制预算时,在大的分类下尽可能分设若干款、项、目级科目,将支出项目细化,增加预算的透明性和监督性。(三)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诚信激励机制 针对失信纳税人追逐眼前经济利益,不惜损失信用的短期行为,应提高失信成本,增加诚信收益,促使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纳税者诚信纳税。这主要通过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诚信激励机制来实现。具体体现在:一是对企业或个人在税收信用上有了不良记录时,在税收征管系统(CTAIS)中自动划转为纳税信不过企业,重点稽查和监督;二是对待上述纳税信不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不得划转为正常有信用的企业,在此期间再次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的行为时,要从重处罚;三是建立对纳税信息不实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公告的制度;四是建立与工商、海关、银行等部门信息互通机制,实现税收信用信息共享。(四)降低纳税人遵从成本 遵从成本是指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时所花费的各种资源的价值,主要包括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务所花费的时间价值、非劳动成本和支付给税务顾问的费用。税收遵从成本越高,纳税人负担越重,也就越可能相应地选择应对方式逃避纳税义务。因此,征税人在依法办税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使纳税人遵从成本最小化,简化办税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纳税人承担的额外费用,给予纳税人申报和缴纳税款等方面的指导,并提供纳税援助等。(五)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 2003年7月29日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出台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规定了评定内容、评定标准、激励与监控措施、评定组织和程序等内容,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一是对不同级别纳税人在税收管理上给予不同待遇,实行差别管理;二是关注个体经营者、小型企业,尽快落实信用等级管理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可;三是国税、地税应尽快将信用等级评定信息实现共享,做到统一标准,给纳税人一个公正、合理的评定。参考文献:

篇3: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关键词:私募基金,监管,风控合规,全面风险管理,发展

一、引言

2016年上半年,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相继出台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等规范性条例及法规。从私募基金募集环节、信息披露环节、内部控制建设环节等多方面作出详细规定。

号称“史上最严私募新规”的出台是否会颠覆私募行业现有格局, 私募管理人如何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关键还在于管理人能否结合私募新规建立健全符合自身特点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 面向少数的社会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 其销售和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在私下通过协商进行的。

近几年我国私募行业经历了一轮井喷式的增长, 截至2016年5月底, 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3982家, 已备案私募基金达到30260只, 认缴规模高达6.45万亿元。如此庞大的规模可见我国私募基金目前正处在一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这说明其自身的发展契合了市场上高净值客户的巨大投资需求。然而私募行业前期一直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野蛮生长, 乱象频发, 问题类型大致如下:一是资金募集行为不合规。如未严格执行合格投资者标准, 向不具有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推介产品、尚未进行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即开展资金募集宣传业务、在公开场所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募集宣传并承诺保本收益、违规拆分转让私募基金份额、营销人员私自售卖飞弹、投资者人数超过法定人数限制等;二是登记备案信息不合规。如基金登记备案信息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 未按规定按期报送基金报告和重大事项;三是基金投资运作行为不合规。如管理人未能有效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 擅自挪用或侵占基金财产、将管理人固有财产与基金财产混同、涉嫌欺诈及涉嫌通过内部交易等手法操纵扰乱金融市场等;四是基金管理人内部治理结构混乱。如兼营P2P、股权众筹等费私募基金业务, 内部风控制度不健全, 公司管理结构混乱, 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没有合理建立利益冲突防范机制等。

究其原因, 以上乱象发生的原因在于私募领域一直缺乏有力有效的专门立法和管理办法, 许多私募基金缺乏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管理人很多操作都处于缺乏监管的灰色地带, 极易产生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并由此造成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力量出击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市场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同时政府做出适度有效的规范, 私募基金管理人摸索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组织形态和制度架构, 才能建立起最有效率的运作模式, 这也是私募基金行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此种市场环境下, 被称为“史上最严私募监管制度”的一系列私募行业新规的出台正契合了私募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私募新规的出台对整个私募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具体包括:

第一, 填补了私募行业的监管空缺, 完善私募基金监管框架, 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试图将私募行业打造成自律管理典范的重要体现;

第二, 维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实现对自然人投资者和专业机构投资者实行分类保护, 有利于加强投资者教育;

第三, 私募募集管理办法的出台, 使得募集环节的行业标准正式形成, 使成立和运营私募基金的门槛不断提高, 不只保护了投资者, 也保护了管理人, 行业优胜劣汰在即。同时为私募行业提供募集行为业务指导, 维护了行业声誉;

第四, 私募基金合同指引的出台, 使私募基金行业规则体系建设又向前卖出了重要的一步。合同指引结合吸收了各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经验, 强化了私募合同的规范性, 对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的出台, 对私募管理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利于私募基金管理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规模及内容的风控体制。

从一系列私募新规的要求来看, 私募基金管理人着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显得格外重要和及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根据风险导向理念设立的对整个机构内各业务条线, 各种类风险进行的通盘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将其持有的各种资产及其相关的各种风险进行组合, 并将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 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 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结合私募基金自身特点, 各要素的具体建设思路应有效结合新规的各项要求。

二、内部环境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健全治理结构, 防范不正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和内部人控制风险, 保护投资者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管理人应当设置负责合规风控的高级管理人员独立地履行对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评价、报告和建议的职能, 且该负责人不得从事投资业务。同时管理人应设立完善的治理结构, 以满足日常经营的需求。

三、风险评估

在经营业务允许的范围内, 风控合规人员通过尽职调查, 获取审计报告, 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系数测算等手段, 对拟投资标的进行风险评估。

四、控制活动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制定明确的组织结构, 建立必要业务隔离机制和授权分工标准。应当建立完善的财产分离制度, 并确保不同基金财产实行独立运作, 分别核算。应当建立健全防火墙机制, 防范管理的各私募基金之间的利益输送和利益冲突。应当建立健全投资业务控制, 提前明确项目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止损线、平仓线、投资限制等, 并保证投资决策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

五、信息与沟通

风控部门应及时取得基金产品相关的信息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以支持其他组成内部风险控制的功能运作。同时, 风控部门需及时向外部相关机构或个人沟通有关影响内部控制的发现。

六、监督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及评价, 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缺陷, 是否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执行,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并予以改进, 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七、结束语

私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实质是对私募行业市场特性的尊重, 既包含了对原有监管框架的重塑, 也体现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完善自身风险控制的进化过程。在私募新规的指导下, 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应该充分发挥风险控制在私募基金运作中的有效作用, 根据私金募行业融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全面N风险O.管7理, 2体0系16。Fi私n募an新c规e的出台看似是对整个行业 (的C当u头mu一l棒at, i但ve其ty本N质O其.实63是1探) 索私募行业的自律性管理, 目标是使得私募行业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私募基金管理人及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仅能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监管环境, 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其自身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陶莉.私募基金中全面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 2009.

[2]田晓林.我国私募基金:威胁、出路与前景[J].经济研究参考, 2006.

[3]殷洁.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及其风险控制[J].金融与经济, 2004.

篇4: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关键词:医学检验 专业实践 评价体系

医学检验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学校期间,主要依靠学校的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文以医学检验主干课程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为例,探讨医学检验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建立的方法与过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笔者学校2011级高职检验学生共159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2人,女生127人。

2.研究内容和方法

(1)考核方法。考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为实践技能操作,以某一生化检测项目为目标,测试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第二部为实践技能理论考核为主,检测项目的原理和结果以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核学生检测项目原理的掌握和对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评小组由2位专业教师组成,学生随机抽取考核的内容,平均得分为该学生的最后成绩。

(2)考核安排。依据教学大纲,从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选择适合手工操作的综合技能考核项目作为考核内容,具体考核内容见表1。

将质控血清进行不同稀释后进行编号,作为待测标本,并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每个项目的试剂放在试剂托盘中,由学生自由根据考核项目独立选取试剂托盘。学生抽取1份待测标本后进行考核,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从实验设计到最后提交分析报告过程。

(3)效果评价。采用自行設计的考核表,并根据临床要求,调整考核要点。主要内容包括:

①技能操作。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考核器材的选取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进行现场打分,满分50分。

②检测原理。根据分析报告中是否正确写出抽取项目的检测原理进行打分,满分15分。

③检测结果。分析报告上记录的结果与选取的标本的浓度进行比较进行评分,满分15分。

④结果判读。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写出相应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满分20分。

二、结果与分析

考核结束后,按照上述评分标准进行统计,制成考核成绩分布表2。

由表2可知,考核成绩及格率为100%,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技能考核时间安排在理论内容讲授完之后,学生对考核内容的原理和结果判读印象深刻,提交的分析报告中,这两部分获得较高的得分。

第二,技能操作部分通常安排在相应的常规实验教学之后,学生对操作较为熟悉,因此在技能操作和检测结果两部分均能获得较高的分数。

第三,技能考核时,排在后面的学生一般在旁边观摩、讨论,为自己技能操作时提供了参考。

三、小结

随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医学检验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实际工作的需要,更是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为具体案例,对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临床生物化学实践项目考核结果,可清楚地看到笔者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整体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动手能力强,具有独立完成基本检验项目的工作能力。这与日常实践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现象相符合,说明建立的考评体系有效地评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跃山,袁丽杰,陈英利等.医学检验本科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

[2]侯振江,李红岩,王凤玲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岗位需求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2).

[3]刘康声.企业对高职学生能力需求状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31).

篇5: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关键词:税收;信用体系;纳税人

税收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信用的缺失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款的流失,也打乱了税收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在新的形势下,人们呼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共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税收信用体系。虽然中国的税收信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构建科学的税收信用体系,这是中国税制健全及税收法制化的需要,是中国发展诚信经济、提高民族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税收信用现状分析

近几年,税务部门普遍开展了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活动,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民主评税、税务公开、执法责任制等,大大提升了税务队伍的信用形象。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目前整个税收领域信用缺失依然较为严重,可以说,不论是征税人、纳税人,还是用税人,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诚信。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而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收诚信立法缺位或不足

虽然中国税收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不够完备,在一定程度上仍滞后于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实际。主要问题有:一是缺少专门有关诚信方面的法律,造成对守信者保护不够,对失信者惩处不力,也使得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性受到很大制约;二是税收立法时对有关信用方面的规定明显缺位,在立法过程中对税收诚信内容考虑不够甚至没有考虑,不利于和谐税收环境的营造;三是现行税收法律以及其他有关税收的法律对涉税案件的处罚规定弹性过大,容易造成税收执法、司法自由裁量权滥用,造成税收执法、司法不公,破坏了征纳之间诚信的法律基础。

(二)权利义务观念错位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利与义务是对应的、相互的,比如纳税人既有纳税义务,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但长期以来,中国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舆论宣传上,都片面地强调纳税人的义务而忽视纳税人的权利,使得纳税人滋生逆反心理,甚至不惜违约失信进而偷逃税行为。对征税人和用税人而言,则过于强调其拥有的权利,而忽视了其应尽的义务,这不仅不能为纳税人所认同,而且在相当程度上阻挡了政府在税收与其关系问题上的视线,导致在纳税人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征税和用税中的行为扭曲现象频繁发生,使纳税人的契约观念和诚信意识日趋淡化。

(三)税务机关执法诚信不足

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一些有违信誉、违法乱纪的行为时有发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甚至内外勾结,致使国家税款大量流失,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二是对纳税人重复检查现象较为严重,如国税部门查完了地税部门又查,甚至税务稽查人员调账检查时,一查就是几个月,检查缺乏效率,给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造成极大影响;三是有些税务干部素质不高,执法随意性大,在税收执法程序、执法尺度、适用法律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四是由于目前评税标准、“双定户”的定额核定标准均掌握在少数税务干部手中,一些税务人员凭借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捞取个人好处,人为地造成企业之间税负不公,直接恶化了税收信用环境。

二、建立税收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一)优化经济环境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根本立足点就是诚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信用的要求越来越高。税收信用,一方面要求税务机关依法治税,严格执法,营造诚信纳税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纳税人努力增强税收法制观念和依法纳税意识,自觉做到诚信纳税。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税务机关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需要

税收信用体系既包括纳税信用,又包括征税信用。从纳税信用看,纳税信用制度将纳税人按信用度分为不同的等级,实施不同的征管方式。对依法纳税的纳税人给予较高的自由度,取消或简化一些不必要的管理程序。把精力集中在纳税信用度不高的纳税人身上,强化征管力度,从而节约了征管成本,提高了征管效率。从征税信用看,要求税务机关规范纳税服务,文明执法,诚信地履行对纳税人的承诺,为纳税人诚信纳税创造条件。同时还要公平执法,使诚信纳税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使违法者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这些都有利于税务机关征管水平的提高。

(三)纳税人提高和维护自身信用的需要

篇6: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试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作者:纪世雄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2期

[摘要]在当今社会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吸引各方关注的社会问题,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在当前农村社保尚未立法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纳入到社会保障的体系中去,实现城镇与农村社会保障的衔接,更加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022-01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显得十分紧迫。

一、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是对失地农民权益的有效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土地承包权等多项权利,但是在土地征用和土地使用权转换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却受到严重的侵犯,土地补偿费和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过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规定:土地补偿费和土地的安置补助费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产值的30倍,这样的标准由于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导致补偿标准过低,很多农民虽然拿到了这部分补偿费,但由于农民没有其他的技能,在以后就业和子女教育以及长期的发展方面,就显得明显不足,在补偿费用完之后,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显著下降,陷入困境。因此,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是对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

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由于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也形成了社会保障上的城乡二元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城镇享受的是高补贴、高就业的政策,享受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同时还有各种补贴包括粮食、住房等方面。在保障水平上,城市地区明显比农村地区高很多,而在土地被征用之后,仅仅依靠土地被征用的补偿费用明显不够。而且农村地区的以群众互助和国家救济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水平相对较低,很难维持失地农民正常的生活水平。但是由于户籍的原因他们又无法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保待遇,造成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保障。而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就可以弥补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对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保障。

三、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明确提出,解决农民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而“城乡统筹”是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空间,为农民增收开拓新途径。在当前具体情况下,一部分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变成了新的社会弱势群体,由于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仅仅凭借原来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这就使失地农民心理上产生极大的不平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土地对于农民不仅仅具有生产、生活资料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社会保障的功能。因此,政府部门在征占农民土地之后,不仅要对农民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还应当考虑到社会保障的问题,这也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四、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必要措施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城市化的进程,是当今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失地农民也是如此。但是,社会是进步的,经济是发展的,更不应该使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这部分农民失去土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理应合理安置,这也正体现出了社会公平与公正,而不应该使其沦为新的社会弱势群体,导致其合法权益屡受侵犯。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予以解决。

而最好的解决办法无疑是尽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立法的方式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让更多的人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障,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总而言之,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十分必要。虽然在全国的一些省份地区已经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了各种探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了很多标志性的试点,比如上海、广东、浙江等,但是由于地区间的差异性,全国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还未出现,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顺喜.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J].河南社会科学,2007.[2]李亚华.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篇7: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从意识形态创新,建立物业管理核心价值体系

----赴深圳、广州考察报告

2006年5月28日至31日,由徐汇区房屋土地管理局副局长罗鹏翀领队,“双十佳”物业小区经理和房地办负责人等一行18人赴深圳和广州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习考察。

深圳作为我国物业管理的发源地,考察期间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提问题、谈体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参观、学习、交流,并于5月30日上午在深圳中海华庭小区进行了一次探讨会,就如何加强对物业公司管理、完善物业公司的运营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深圳、广州两地的物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现对考察成果进行提炼和总结汇报如下。

一、深圳和广州物业管理基本情况

(一)、建立合理业主委员会组成监管管理机制

一是由各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及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二是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或社区居委会负责业主大会的成立及首届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指导监督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并处理物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相互关系。

三是由物业主管部门、政法委、维护办、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或居委会、派出所、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组织联席会,联席会由街道办事处召集和主持,主要协调解决物业管理中的疑难问题。

(二)、注重综合管理推动物业产业发展

1、加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培训。深圳市专门设有房地产和物业管理进修学院,为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创造了先决条件,学院每年不断循环组织物业管理人员培训,新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和物业管理理念不断从这里输出,提高员工的个人,进而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益得以提高,最终树立了良好的物业管理形象。

2、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企业的价值观和成长的方向。如中海集团这样的大公司,物业公司领导决策群并不闭塞,通过按期走访小区和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听取员工意见和收集小区信息;然后再以“头脑风暴”式的方式进行汇总,从而进一步完善了物业企业的管理机制,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的工作环境、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创新向上的学习环境,从而增强了物业企业的凝聚力。

由于物业管理涉及的面很广,每个员工都成为了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从观念上成为了企业“链条”中的一环,上行下效,使得企业在一种良性的机制中提供给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壮大,更使得员工在工作上更加有了一份责任感。

(三)、全方位、多角度解决物业收费问题

深圳市物业平均收费率达98%,这也是令我们每位考察成员非常羡慕的一个指标,主要通过以下五方面实现。

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物业管理的宣传力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消费意识,以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二是要求房产开发企业与业主签定的《物业服务合同》和《业主公约》内容必须明确到位,避免纠纷的发生。

三是公开服务项目,定期公布物业企业收支情况,敢于打破服务标准的约定,适时得提供给业主超值、特约服务。

四是业委会起到群体自治作用,协助管理公司搞好管理,业委会成员应带头交纳,不能拖欠,也不能领导业主集体拒缴或组织上访。

五是与业主进行必要的交流、沟通,对恶性欠费的业主要通过法律诉讼程序,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形态

(一)、业主委员会“三级管理”模式

依据“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深圳规定业主委员会的选举与日常工作划归到社区工作站或街道居民委员会,首次业主大会的筹备组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成立,筹备组由社区工作站或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的建设单位代表各一名,业主代表三名组成,组长由社区工作站或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担任。这种市、区主管部门、街道办的“三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业主(也是居民)与社区的联系与小区管理的协调,实行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有机结合。

(二)、物业企业参与开发项目建设全程模式

物业企业提早介入项目建设过程,可以从业主、物业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减少目前象上海许多商品房开发前期遗留的诸多问题。如中海物业在项目总平面规划设计已驻场,商务部在新开发楼盘为中心,半径1公里内进行调研,采集业主意见,分析定位后输入数据库,为项目的开发提供基础资料,提出的关于小区规划、设计和建设等意见或建议,把开发建设中的先天不足反映出来,贴近业主和使用人的实际要求,以防患于未然,寻找出物业管理和开发建设中结合点。深圳物业管理前期介入,既促进了开发建设项目质量的提高,也为项目建成后的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协调的物业管理机制和人性化管理模式

物业企业强调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是细节,而领导更着重于执行力,形成了一套网格化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小区的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对意见进行整合,制定出工作规划,依据规划各小区管理处分解出目标责任书,使得企业管理机制更加趋向合理化,使得各小区的意见和问题能够及时上传下达,使得与业主有关的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做到品质维持标准,意识形态上有创新。

(四)合理选择树种完善防台防汛模式

无论是在广州还是深圳,第一感觉的是绿化维护的非常好,同样经常要受到台风的影响的城市,特别是去年遭受台风连续影响,使得徐汇区树木大量倒、毁,这使得我们重点询问小区防台防汛的问题,从广州和深圳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栽种一些抓地力、抗风性比较强得品种,并在一些高大树木旁边栽种一些根须较长抓地力较强得灌木或者低矮树种,使得大树得根基更加扎实。特别在小区内种植高大树木时根基部分预留土方较大,使得大树根须更有伸展空间。

(五)创建一流物业品牌模式

物业品牌是物业管理企业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服务理念和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此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海物业BLUE--“深蓝”品牌,这种给服务贴标签的模式无疑在物业管理行业是一种开拓创新。物业管理品牌形象所形成的口碑效应不仅能给物业管理公司带来超额利润,而且有利于其经营规模的扩大。品牌表示物业企业给予业主以承诺,物业企业以履行承诺来维护其“品牌“,作为对业主的奉献和热情,推进国内物业管理行业加速向国际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发展。

三、思考与启迪

物业管理涉及面广、情况错综复杂,要走向成熟,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尽管我市与深圳、广州存在差异,但在物业管理理念、模式上留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迪。

(一)加强物业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

业主由于缺乏对物业真正价值的理解,从建筑功能确定、售后使用到物业资产运作没有跟着市场走、观念滞后,导致大量的物业问题积压。可以说,当前众多业主个人缺乏对物业管理的认识,更渴望得到关于物业管理方面的信息。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宣传形式使物业管理法规深入人心,不断转变人们对物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宣传树立我市市民物业消费商品观念,增强业主自治自律意识。

(二)注重物业管理行业的意见收集及反馈

物业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的向政府及有关部门作好工作汇报和意见反馈,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提建设性意见,争取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三)不断完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

目前我市出台的《上海市商品住宅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和《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等一批法规,为促进我市物业管理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着某些针对性政策缺陷,那么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构建和谐有序的物业管理发展环境,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建立物业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

一是应建立物业管理高层得议事和决策权威机构,指导政策法规的执行和研究超越信访部门、物业主管部门权限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一些有针对性得问题尤其是一些长期议而不决困扰政府部门工作秩序的问题;

二是根据目前徐汇区物业管理市场发展需要应尽快组建上海市徐汇区物业管理协会,提升物业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和发展空间,为繁荣物业市场,共创文明城市共负职责。

三是注重培养物业企业的人才队伍。过去物业管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现在物业管理是知识型、信息化产业,现代物业管理已经进入到个性化、网络化时期,没有富有经验的人才,现代化物业管理模式就是空谈。因此培养和锻炼一批素质高、业务强、政策精得业务骨干是当务之急。

(五)强化物业管理监管力度,全面提高物业管理质量

一是要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不定期对物业企业进行综合检查和抽查,尤其对经过等级评定的小区,更要从服务标准上严要求严管理,达到服务与收费相一致。

二是加快物业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从评定先进单位、文明小区活动中鼓励企业讲信誉、守信用。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宣传力度,使得企业信用制度在广大业主心中树立起来,创建上海物业的百年品牌。

三是加强企业资质管理,对业主投诉多服务质量差限期整改、坚持不改的企业降低资质等级或注销其资质证书。

四是要求物业企业服务行为公开化,接受业主监督,凡与业主签定的合同内容要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要公开。如条件允许每年公布一次本物业工程项目和明年的计划。

五是加大物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把持证上岗与上岗培训结合起来,使物业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物业管理产业发展需要。

篇8:从检验报告论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地加强医院的管理, 保证重大经济事项得到科学管理、高效运行, 建立起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是很重要的。建立起规范的经济活动机制和程序不仅有利于落实重大经济事项, 而且利于建立起领导负责机制, 真正地做到分清级次、责任到人, 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管理风险。

一、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的基础

(一) 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的基本原则

一般而言, 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法律法规原则

2、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二) 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的前提

建立起科学且合理的经济活动决策机构是保障和落实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讲, 经济活动决策机构由两部分组成, 即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构和科室经济活动决策机构, 从而对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常医院的经济活动决策机构应该涵盖所有业务的部门, 如采购、预算、基本建设等;而科室的经济活动决策机构通常是由科长、副科长、护士长以及一定比例的员工组成。

(三)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涵

一般而言, 重大经济事项是由医院管理和科室管理两个方面组成。医院在设立重要事项的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根据医院的规模来确定金额的多少, 但是要注意的, 在工作中要始终要坚持重要性原则。通常, 在确定重要性时是按照业务发生额的百分之十计提的, 包含有:采购、职工工资和福利、基本建设等不同方面。

(四) 医院管理的重大经济事项

在医院管理的过程中, 要始终落实货币资金授权的批准制度, 比如说一定金额以上的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开支;工资、奖金的具体计算标准;采购医疗设备所发生的费用;发生的成本和费用、取得的利润都应该严格遵守管理会计政策的规定;对审计活动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措施;为其他单位的外债所提供的担保;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招待费或者广告费;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应该纳入重大经济事项的项目等。

(五) 科室管理的重大经济事项

对于科室的管理也应该建立起货币资金授权的批准制度, 在预算、采购、工资和奖金的发放、业务招待费用等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 由于科室是医院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 所预算的金额都应该小于医院规定的金额。

二、经济活动决策机制的程序

具体来讲, 经济活动决策机制的程序可以分为日常经济活动的决策、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和科室经济活动决策三个方面。

(一) 在医院的日常经济活动的管理中, 要严格按照院级和科级制定出的制度实施

对于一些其他的经济活动, 但又不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可以通过不同科室的负责人员提出方案, 经不同科室的小组成员集中讨论, 然后向上级部门请示和批准, 最后由这个部门严格按照医院规定的制度实施。

(二) 对于重大经济事项要建立起集体审批的制度, 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于发生的重大项目都应该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经过集体讨论和研究后再向上级请示和审批, 真正做到级次分明、责任到人。

(三) 对于科室管理的重大经济决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程序来执行

首先由不同科室提出方案, 该方案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全员同意后则表示该方案通过, 然后经科室全体成员集团共同讨论, 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决定该项决策是否通过, 最后向上级请示的程序执行, 若符合医院管理的重大经济事项则表示通过, 就可以按照相应的决策程序执行。

三、建立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

(一) 建立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 是确保医院经济活动有效运行的保障

通常建立起医院经济活动的决策机制和程序也就建立起了相应的监督机制, 要真正落实医院经济活动决策机制, 医院就应该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比如说医院上级主管部门、医院监察审计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所授予其他部门的监督职能, 从而确保医院日常活动中开展的经济活动决策科学、民主、廉洁。

(二) 建立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 利于确保医院经济活动决策责任制

在医院建立起有效地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 对于重大的经济事项都实行领导责任制, 即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而且重大经济事项都应该落实集体审批制度, 要在集体的讨论后再做决定, 对于大家出现分歧的事项, 要采取民主投票制度, 票数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则表示该项决定可以通过。同时对于出现的不法现象也都制定出了相应的惩罚的原则和措施, 即级次分明原则、责任追究制的原则、领导原则。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建立起科学且有效地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对医院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提供医院的管理水平, 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可以达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摘要: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建立起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显得很有必要。建立起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 利于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提高市场监管力度, 从而确保重大经济事项都能够都能够有效运行, 真正做到责任到人, 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本文就对建立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医院管理,重大经济事项

参考文献

[1]田兆祥;《经济活动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统计与决策;1988年04期

[2]许正;《卫生经济活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87年04期

上一篇:林伟贤课程青少年bse下一篇:合同起草签订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