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规定

2024-04-25

道路交通安全规定(共9篇)

篇1:道路交通安全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法律加大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其中对醉驾行为一律吊销驾照,并在5年之内不得重新取得,而酒后驾车肇事者可能将面临终身禁驾。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删去了对醉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人拘留的规定,同时,将暂扣驾照的处罚改为吊销驾照,且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对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将暂扣驾照的处罚改为吊销驾照,且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重新取得驾照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同时,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大幅提高了对饮酒后驾车的罚款额度和暂扣驾照期限:其中,罚款从200元以上500元以下提高至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暂扣驾照期限从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改为6个月。因酒后驾车被处罚后,再次酒后驾车的,处10日拘留和2000元罚款,并处吊销驾照。

此外,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明确,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除了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大了对酒驾的处罚,从今年5月1日起,新修改的刑法修正案

(八)也要开始施行,这就意味着“醉驾”入刑将正式生效。根据最新的修改,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是否造成后果,都将按照“危险驾驶”定罪。

篇2:道路交通安全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现场处罚

第二节行政强制措施的现场适用

第三章非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非现场处罚

第二节收缴机动车、牌证和强制排除妨碍

第四章处罚的执行

第五章其他规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下简称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本规定实施。

第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应当给予处罚的,依据违法行为的事实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罚决定。

第四条对交通警察执勤、执法中当场发现的违法行为的处罚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对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可以由违法行为地或者机动车号牌核发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第五条对违法行为人处以罚款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对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的,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

第六条对管辖权有异议的,报请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确定管辖主体,并通知争议各方。

第二章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现场处罚

第七条交通警察对于当场发现的违法行为,认为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和安全的,应当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依据,向违法行为人提出警告,纠正违法行为后放行。

对个人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交通警察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对违法行为人按照一般程序给予处罚,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并兼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对违法行为人按照一般程序给予处罚,不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由交通警察当场制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第八条对违法行为人当场处以罚款处罚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三)制作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

(四)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应当由被处罚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五)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当事人拒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简易程序作出处罚决定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实施。

交通警察应当在二日内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一式三联)存档联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存档。

第九条对违法行为人按照一般程序给予处罚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制发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一)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三)制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四)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应当由违法行为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上注明;

(五)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上注明。

制发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实施。

交通警察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一式二联)存档联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二节行政强制措施的现场适用

第十条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因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发生、防止证据灭失的需要或者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满12分的,可以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扣留车辆;

(二)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篇3:道路交通安全规定

随着我国核能和核技术在工程、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特别是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政策的实施, 放射性物品运输的规模和种类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由于核电站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等高风险放射性物品运输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放射性物品运输的环境风险也随之增大。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进一步加强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规范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行为,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组织起草并制定了《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部令20l0年第6号) , 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为配合《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的贯彻实施, 正确运用《规定》做好放射性物品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由刘浩学、严季、曾嘉、沈小燕、赵炜华等组成的编写组编写了《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解读》一书。《解读》对《规定》逐条、逐款、逐项进行了解释, 有利于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从事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活动的企业和单位理解和掌握《规定》的内涵和实质, 对做好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同时, 《解读》也可以作为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的工具书, 供社会各界认识了解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的有关规定。

本书由人民交通出版社编辑出版, 是从事放射性物品运输与管理工作人员的必备读物。

篇4:道路交通安全规定

《规定》出台的背景:

游艇业在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就拥有一艘游艇,挪威、新西兰等地更高达每8人拥有一艘。专业人士认为。当地区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萌芽了。这也印证了我国目前游艇业的发展状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200多家游艇制造企业,产值超过1000万的企业就有30多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青岛、天津、厦门、珠海等城市。沿海有游艇100多艘,主要集中在青岛、深圳等地。游艇业作为新兴产业受到很多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纷纷对游艇业的发展寄予厚望,把她作为城市品牌。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和内陆水上旅游资源丰富且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游艇业已有所发展,其中以深圳、上海、青岛、日照等地发展较快。青岛、日照由于有20D8年奥帆赛和世帆赛的因素,游艇业发展非常迅猛。深圳毗邻香港,且四季如春,发展游艇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上海加快发展游艇经济。要将奉贤区打造为游艇城。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拥有一艘游艇相比,我国游艇的人均占有量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可以预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步转变,游艇业将会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法规主要是针对营运船舶来制定的,很多规定对游艇安全监管不适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游艇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按照游艇的特性,制定包括游艇的登记、检验、航行规则和游艇驾驶员的培训、考试以及游艇俱乐部的运作模式等内容的管理制度。

游艇安全监管和立法的原则:

游艇作为一种私人性质的、非营运用途的休闲船舶,主要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商务接待,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建造风格上追求个性化,不参与公共交通运输,如果完全套用营运船舶的管理理念来管理游艇,会阻碍其健康发展。

游艇不同于营运船舶,除了遵守国际避碰规则外,其他国际海事公约,如《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大多对它不适用。属于非公约船,因此国际上缺少一致的标准和规范。在登记和检验制度上,有的国家不需要检验,有的需要检验但不需要登记,甚至有的完全不需要登记和检验;在游艇驾驶员的配备要求上,有的由主管机关主导培训、考试、发证,有的完全由行业协会承担培训、考试、发证工作,各国的要求和做法各不相同,但共同的一点都是实行较宽松的管理。因此对游艇的管理,一方面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在现行海事法律、法规框架下,借鉴国外游艇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除必须严格遵守航行规则外,应当简化游艇的登记、检验手续,对游艇驾驶员不能按照《船员条例》的要求进行注册管理,不实行船舶签证、安全检查和安全配员制度。建立一个宽松的、有利于游艇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

结合国外游艇管理经验。审视我国游艇管理现状,游艇安全监管和立法坚持以下原则:

(一)保障游艇安全与促进游艇业健康发展相结合;

(二)游艇自身安全与公共安全兼顾:

(三)实施有利于保障游艇安全的特殊管理制度的;

(四)实行海事管理机构监管、游艇业主自主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游艇的定义和《规定》的适用范围:明确游艇的内涵十分重要。在起草《规定》的过程中,我们对加拿大、新西兰、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或者地区的游艇定义进行了研究。加拿大航运条例规定,游艇系指仅用于个人娱乐而非商业目的船艇。新西兰有关法律规定,游艇系指仅用于船东娱乐或作为船东住所的,且不被用于出租或取得报酬的船舶。香港商船(游艇)规例规定,游艇系指符合以下条件的小轮、私人游艇、充气式船只、中式帆船、西式中国帆船或其他船只:1、已装备或者载有引擎,或设计为可装设或载有引擎。藉以使该船只能靠机械设备推进;2、纯为游乐而拥有或使用的;3、并非为收取租金或报酬而出租(根据租船协议和租购协议的条款租出者除外)。

结合有关国家或者地区对游艇的定义,《规定》将游艇定义为:“本规定所称的‘游艇,是指仅限于游艇所有人自身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具备机械推进动力装置的船舶”。考虑到游艇俱乐部所有提供给会员使用的船艇,游艇使用人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非盈利活动,也属于《办法》所称的“游艇”。

在起草《规定》过程中,曾经有一种观点。建议将游艇界定在长度20米以下、乘员定额12人以下的范围,超过这一范围的一律按照营业性客船进行管理。因游艇在检验、登记、签证、船舶配员等安全管理上较营业性客船宽松,采取这一限制措施有利于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但是大多数游艇业主、游艇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有些主管部门对这一限制措施表示了不同意见。因为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家都不会生产和购买超过限定长度的游艇,导致游艇向中小型规模发展,这与促进游艇业健康发展的立法初衷不协调。同时。考虑到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所以《规定》规定,“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按照客船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游艇的检验和登记:

游艇作为非公约船舶,没有专门针对它的统一安全和防污染要求,其检验管理由各国国内法规定。有些国家和地区对游艇管理比较严格,如欧盟和英国。有些国家和地区对游艇管理比较宽松,如加拿大、新西兰和香港。

在欧盟,2003年出台了2003/44/EC指令,要求无论是本地制造还是进口欧盟的游艇(主要对98年以后制造或进入欧盟的船舶),长度在2.5-24米之间的,其设计和建造,必须符合指令要求。经检验符合指令标准的贴CE标志。在英国,其《大型游艇法》出台后,要求新大型游艇从设计阶段就将如何符合该法考虑在内。对于已建成的游艇。通过改造也要符合该法要求。

在加拿大,游艇作为小船的一种,主要由《小船法规》规定,其他法规如《碰撞法》及《运输法》中也有涉及。《小船法规》第3、4、5、6条,要求游艇配备救生、安全设备、航行设备等。对这些设备的检验不是强制的,游艇主可自愿申请检验,经检验合格的贴标。该标不具有法律效力,仅能证明在检查时,船舶的安全设备符合相关要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游艇管理法规仅要求150GT以上,载客60人以上及形态比较怪异的游艇必须申请检

验,检验内容主要是安全设备。新西兰不对游艇进行检验。

不难看出,游艇检验的宽严是各国对本国游艇业管理方针的体现,游艇检验的项目和程度应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也取决于各国游艇管理的方针。

我国游艇检验管理立法也应立足国情。目前,我国游艇业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游艇制造还是使用都不够成熟,现阶段对游艇检验管理不宣过于宽松,以免影响游艇自身及公共安全;同时,也不能过于严苛,以免影响游艇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规定》在游艇检验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游艇应当经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交通运输部批准或者认可的游艇检验规定和规范进行检验,并取得相应的船舶检验证书后方可使用;二是游艇应当申请附加检验。

关于游艇的登记。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对游艇的登记采取不同的态度,有的要求登记,有的不要求登记,即便是要求登记的,一般情况下也不要求提供游艇检验证书。在香港船舶注册登记与牌照申请是可以分开进行的。领取牌照是法定要求:无论营业性质还是非营业性质的船舶,只要在香港水域活动而非临时靠港都需要取得牌照。但只有具有香港身份证的个人或香港公司方可申请。申领牌照手续比较简单,只需填写“游乐船只牌照申请书”,提供船长、颜色、厂商名称等船舶概况即可,无需提供技术证明。对特殊游艇,即150GT以上,载客60人以上及形态比较怪异的游艇必须申请检验后方可发牌照。船舶注册登记是自愿的:经过注册登记确认所有权的船舶可挂香港旗航行,同时有物权证明的性质,注册对申请人没有限制。在新西兰,政府不要求游艇进行登记。一艘新的游艇应有一份Coastguard与船舶工业协会签发的安全证书,而所谓的安全证书实质上相当于游艇出厂时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通常游艇主均会参加一个游艇俱乐部,并自觉到Coastguard或找验船师对游艇及其设备进行定期检验。

我国对游艇登记,采用基本等同于商船的管理制度。

游艇操作人员的管理:

不同的国家对游艇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一样。

加拿大1999年《游艇操作人员适任管理法规》颁布之后,新出现的游艇操作人员均须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加拿大游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和发证均由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机构要经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其授课、考试及发证过程进行评估。在香港,游艇操作员由香港海事处认可的机构进行培训,相关人员可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也可参加海事处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后,向海事处申请签发《游艇船长(轮机员)证书》。新西兰海事局未对操作员证书做法定要求,仅要求艇上有一人履行船长职责并具有良好“船艺”即可。英国按船舶大小对游艇操作人员职位作了分类要求。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视为客船,要求按照商船配备船员。乘员定额12人以下的游艇,若长度在24米以上且80GT以上3000GT以下,要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分别配备甲板部和轮机部的人员;对小于24米或者80GT的船舶在配员上没有强制要求。

《规定》对游艇操作人员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游艇操作人员不是职业船员,不需按照《船员条例》的规定进行注册管理,只需要取得操作证书(类似于船员管理中的适任证书)。另一方面。游艇操作人员应当接受培训、考试,取得游艇操作人员证书,方可上船。在培训、考试科目上,有别于营运船舶,特别是不需要掌握货物配载等方面的要求。

游艇俱乐部的管理:

游艇俱乐部是实施游艇业自主管理的主要组织。对游艇俱乐部管理的如何。直接影响游艇水上交通安全。《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规定;第一,游艇俱乐部应当具备法人资格,具备一定安全和防污染能力。并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第二,游艇业主与其加入的游艇俱乐部之间通过协议,明确游艇俱乐部对游艇的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责任,确保游艇处于良好的安全、技术状态;第三,除了游艇的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责任可以由游艇俱乐部与游艇业主协商明确责任外,以下责任和义务,必须由游艇俱乐部承担:对游艇操作人员和乘员开展游艇安全、防治污染环境知识和应急反应的宣传、培训和教育;督促游艇操作人员和乘员遵守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污染管理规定,落实相应的措施;保障停泊水域或者停泊点的游艇的安全;核查游艇、游艇操作人员的持证情况,保证出航游艇、游艇操作人员持有相应有效证书;向游艇提供航行所需的气象、水文情况和海事管理机构发布的航行通(警)告等信息服务;遇有恶劣气候条件等不适合出航的情况或者海事管理机构禁止出航的警示时,应当制止游艇出航并通知已经出航的游艇返航;掌握游艇的每次出航、返航以及乘员情况。并做好记录备查;保持与游艇、海事管理机构之间的通信畅通;按照向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内部管理的应急演练和游艇成员参加的应急演习。

篇5:青阳镇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规定02

第一条 为落实道路道路交通责任制,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镇域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镇各有关部门领导本区域道路交通责任制的组织实施。

镇人民政府根据道路道路交通情况,制定交通事故防范对策,实行目标考核,对道路道路交通考核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

根据镇人民政府制定的交通事故防范对策,制定道路道路交通工作方案和处置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公安机关负责全镇道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组织道路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

安监、交通、教育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做好道路道路交通相关工作。

第四条 镇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实施道路道路交通责任制的指导协调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协调和督促全镇道路安全责任的落实;

(二)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整治方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的制订、实施提出意见;

(四)指导开展全镇道路道路交通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第五条 镇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公安、安监、交通等相关部门建立道路道路交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具体工作内容是:

(一)协调指导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管理、维护以及涉及道路道路交通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通报道路道路交通状况和重特大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工作意见;

(三)对道路道路交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第六条 每年6月份为本镇道路道路交通宣传月。

第七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所属人员进行道路道路交通教育,制定本单位道路道路交通责任制和机动车辆的使用、保养、维修、检查制度,落实奖惩措施,保证机动车辆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严格控制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发生。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建立、落实道路道路交通责任制工作负责指导。

第八条 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与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的从业条件和有关道路道路交通的相关规定。道路运输经营单位应当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定期对车辆行驶记录仪记载的行驶状态进行检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九条 客运出租汽车的企业应当加强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监督管理,为营运的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建立技术档案,按规定淘汰不适合从事客运服务的营运车辆。

第十条 教育部门、学校应当组织对学生进行道路道路交通常识和相关法律

知识教育。

第十一条 单位接送人员的班车应当经安全技术检测合格,其驾驶人员应当有3年以上驾龄,并在每个记分周期内违法记分均未达12分。

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机动车辆和驾驶人员的管理,健全和完善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档案信息,及时公布机动车违法信息,并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机动车驾驶人员的交通违法行为或者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及时通报其所在单位。

第十四条 因下列因素危及道路交通,导致重大、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依法追究责任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交通设施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毁损后未及时更新、修复;

(二)道路出现坍塌、水毁或者严重的坑漕、隆起等损毁未及时修复;

(三)对事故多发地段、重点路段未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或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四)单位接送人员的班车及其驾驶人员不符合规定条件。

第十五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其所属机动车驾驶人员发生重大、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依法追究其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篇6:厂内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本公司内部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各类车辆安全行驶及每名员工的交通安全,保障生产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作业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一、车辆

1.经公安交警部门检验、登记注册、核发行驶证的机动车辆可在社会道路行驶。

2.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检验、登记注册、核发行驶证的机动车辆仅限在公司内部道路行驶,不得驶出厂外。

3.无公安交警部门或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检验、核发车辆行驶证的车辆不得行驶。

4.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应保持良好,制动器、转向机构、喇叭、雨刮器、转向灯、刹车灯等安全装置齐全有效,车容整洁。

二、机动车辆驾驶员

1.机动车辆驾驶员必须持有公安交警部门核发的机动车辆驾驶证。2.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必须经国家技监部门安全培训、考核,取得《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证(厂内机动车辆驾驶证)》。持有国家技监部门核发的《特种设备操作证》的司机不得驾车驶出公司。

3.因工作需要,公司配备摩托车的驾驶员,可由公司组织,经当地公安交警进行桩考合格认可,公司核发内部车辆驾驶证。

4.机动车辆驾驶员有效证件应随身携带,接受安全管理人员检查。5.机动车辆驾驶员应驾驶指定的车辆。未经批准,不得把车辆交给他人驾驶或驾驶他人保管的车辆,防止由于车况不熟悉而发生事故。

6.机动车辆驾驶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公司场内行驶时,同时遵守公司有关规章制度。认真做到: 6.1不准驾驶安全设施不齐或失灵的车辆; 6.2不准驾驶装载不符合要求的车辆; 6.3严禁酒后驾驶; 6.4严禁其它违章驾驶行为。

三、车辆行驶

1.机动车辆载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1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人数; 1.2不准人货混载。

1.3电瓶升降车在行驶时,升降平台上不准乘人。1.4其他工程车辆除驾驶室外不得载人。2.机动车载物行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2.1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重量;

2.2装载物品均衡平稳,捆扎牢固,重量分布均匀。行驶前,司机应在确认装载情况后方可启动车辆;

2.3装载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品,应有防护措施;

2.4装载不可解体的超宽、超高、超长物体时,须有专人在车辆前、二侧指挥,避免碰撞,超长超宽物件在两侧或尾部挂示意标志; 2.5装运炽热物品,必须有防止炽热物品抛撒措施。3.厂内道路车辆限速规定:

3.1货车在直道和视线、路况良好的情况下限速30公里/时;转弯处限速10公里/时;进出厂门、通过交叉路口和在码头区域内行驶限速为5公里/时;进出车间或在车间(库房)内限速为3公里/时;铲车最高时速为10公里/时。3.2二轮摩托车在公司内行驶限速为30公里/时;三轮摩托车限速20公/时里。

3.3小客车、公司大客车限速40公里/时。

4.接近铁路平交道口,应减速了望,服从道口管理人员指挥,确保安全通行。

四、机动车拖带损坏车辆,应遵守下列规定 1.被拖带的车辆,由正式驾驶员操纵; 2.小型车不准拖带大型车;

3.拖带车辆时不得倒行,每车只准拖带一车;拖带制动失灵的车辆必须用硬牵引。

五、工程车 1.铲车

1.1铲车行驶时,铲齿应离地面30cm,铲件提升高度不得超过车高的2/3,铲齿上不得站立人员;铲齿提升后,下方不得有人员通过或停留。停车时,铲齿应平放在地上。

1.2铲车铲运庞大货物,无法降低高度并影响司机视线时,司机开倒车应缓慢行驶。2.吊车

2.1吊车作业时,禁止人员进入吊车旋转危险区域内,必要时应有专人监护。作业时遵守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2吊车行驶必须收回吊杆,固定好吊钩才可行驶。3.装载车、挖机

3.1装卸车在车厢起升前注意空中有无障碍物,禁止边走边降落车厢。料场收货员在车厢未下落到位,不给予开具货物签收单。3.2挖机在道路上短距离行驶时应有保护路面的措施,长距离移动可加载在其它车辆上运输,加载在其它车辆上运输时,应装载牢固。4.车辆装卸货物时驾驶员应下车配合,否则不予装卸。

六、交通班车

1.交通班车须规定路线行驶,按规定站点停靠上、下客。

2.乘车人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行车时不要与驾驶员谈话。行驶中不准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

3.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4.车辆不允许超载。

七、道路

1.厂区道路应设置各种安全警示标志,在主要道路上应有交通标线。2.任何单位未经公司批准,不准占用厂内道路作业。

3.因工作需要开挖道路,施工单位必须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并与道路设施管理部门原料厂制定落实安全措施后方可施工,挖掘道路影响交通的作业场所,由施工单位设置标志和安全防范措施,夜间有警示灯。收工后及时清理现场,修复路面,恢复交通。

4.开挖道路时需与总调、水、电、光缆等管理部门进行联系,必要时由总调通知相关部门派专人负责现场指挥。

5.道路两侧和交叉路口,不准有妨碍安全视觉的物品堆放。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挖掘、移动指挥交通标志和设施。7.各种车辆应在指定位置停放,不得随意乱停。

8.保卫部门应维持公司大门区域的交通秩序,特别是对上下班高峰期间的管理,确保行人、车辆有序通行。

八、铁路

1.机车作业前,司机必须对机车行走部、机械部、安全装置系统等部位认真检查,确保部件作用良好,符合要求。

2.液体金属罐车、熔渣罐车的罐体应保持正位。连接和调运液体金属罐车、熔渣罐车时,禁止冲撞和猛力拖动。

渣罐车进入作业场所时,调车人员应对好车位,做好止轮措施后,方准机车摘钩。

3.装运热锭、液体金属和熔渣等灼热物质的车辆,严禁在煤气、氧气管道下方停车。

4.有人看守的铁路道口应有手动或半自动栏杆或警戒拉绳。无人看守的铁路道口必须设置小心火车警标、呜笛标。加强对道口防护设施的维修。

5.铁路调度应随时了解现场情况,车辆在行驶中不得上下车、不得进行挂车脱钩动作。

九、摩托车、电动自行车

1.公司配发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须经企管部登记编号,实行定人定车,未经领导批准,不得转借他人使用;使用范围仅限在公司内部厂区道路行驶。2.驾驶和乘座摩托车者必须戴好头盔,后面人员应骑跨乘座,不得侧身乘座。3.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应保持车况良好。4.三轮摩托车后车厢严禁坐人。

十、员工摩托车、电动自行车

1.员工私有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不得驶入公司,只能到指定的车库存放。2.驾驶摩托车者应持有效机动车辆驾驶证和行驶证,严禁无证驾驶车辆。3.如未办理相关证件的须尽快办理,户口不在靖江市的可以回户口所在地办理。

4.驾驶摩托车等机动车辆上下班者必须佩戴头盔,企管部保卫人员和安环部不定期组织检查,发现未佩戴安全头盔者考核20元/次。

5.安环部每月组织对全厂摩托车查核“双证”一次,发现缺证者第一次考核100元,第二次责令其办理好相关证件后方可上岗。

6.在交通事故中未持证驾驶的、负主责以上的及违反法律规定的引起后果一切自负,公司将不承担一切责任。

7.员工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存放在车库,应按指定停放地点有序停放、上锁,服从车库管理人员的管理。

十一、管理部门及职责

1.原料厂为公司厂内道路(铁路)设施管理部门,负责道路安全设施的安装、维修、管理及外来施工单位车辆的车况检查及安全协议的签订、落实; 2.企管部(保卫科)为公司厂内道路秩序管理部门,负责车辆行驶及人员行走的安全管理;负责车辆(含外来机动车辆)停放的管理;负责一般交通事故的处理;重大交通事故及时上报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3.安环部为公司厂内道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和组织人员安全培训;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要求落实整改;协助有关部门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

篇7:道路交通安全规定

关于印发定西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规定的通知

定政办发〔2012〕24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省驻定各单位:

《定西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定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定西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定》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包括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段。

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是指在一条道路上,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或者特征与该道路其他正常位置相比明显突出的某些地点或者路段。

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段是指在山岭重丘区公路的急弯、陡坡、临

—1— 水、临崖、临岩等危险点段以及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公路损毁,难以保证车辆正常通行,危及行车安全的某一地点和某一路段。

第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由分管领导为主任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相关事务;办公室主任由公安交管部门负责人兼任。协调委员会成员由公安、交通运输、安监、公路、建设、财政、农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四条 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要职责:

(一)市、县(区)人民政府是当地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责任主体,总体负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组织协调和资金筹措等工作,对重点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整治进行挂牌督办;

(二)市、县(区)协调委员会负责组织成员单位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路段进行会审,研究制定整治方案,计划安排项目立项,落实责任部门,组织检查验收;

(三)公安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提出需整治的公路事故多发路段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并将详细资料按程序报送同级协调委员会会审;

(四)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管辖路段内的事故多发路段和存在隐患路段的整治工作;

(五)建设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城市道路危险路段和隐患点段的整治工作;

(六)安监部门负责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查,重点公路危险路段整治工作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挂牌督办;

(七)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五条 排查内容:

—2—

(一)低于规定标准或符合规定标准但叠加、连续使用极限值设计的公路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路段;

(二)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安全防护设施缺失以及设计、渠划不合理的道路平交路口;

(三)国、省道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特别是平交路口指示、让行标志,弯、坡及通村过镇等人口聚集区路段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

(四)农村公路特别是乡村道路线形未与路面同步改造、安全设施缺失以及事故多发点段;

(五)城市道路交通渠化、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以及行人过街设施缺失等点段。停车位等标线设置是否合理;机动车辆停车场是否配建到位等;

(六)新建、改建后的道路投入使用后存在事故频发路段的排查以及道路配套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排查。

第六条 市、县(区)协调委员会分制定整治计划。每年1月底前,由县(区)公安部门牵头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收集隐患路段交通事故数据、公路技术参数和道路基础设施资料,并报县(区)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根据排查资料,召集成员单位进行研究,制定整治计划,报县(区)人民政府审批。确需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按照规定逐级上报。

第七条 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资金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筹措。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在每年的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专项用于非经营性公路危险路段的排查整治。具体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与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整治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协调安排。

第八条 经营性公路危险路段和隐患点段整治立项计划,由各级公路经营投资公司制定并出资整治。

—3—

第九条 省管公路危险路段和存在隐患的点段整治立项计划由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制定,报省协调委员会。

第十条 市、县(区)协调委员会应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整治计划,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实用高效”的原则,分解落实整治任务,制定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责任单位或者公路管理机构应在整治项目完成后,报请同级协调委员会组织工程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整治工作完成情况、工程措施、安全设施、交通管理措施等。验收合格后形成验收报告。

第十二条 对不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职责或者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单位,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进行责任倒查;对查证属实并负有责任的领导和责任人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一)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不力、制度不落实,受到上级领导批评、新闻媒体曝光的;

(二)对应该排查出来的隐患没有排查出来,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

(三)对排查出来的隐患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

(四)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存在其他严重失职、渎职问题的。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限五年。

篇8:道路交通安全规定

建设全国统一的道路运输市场, 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发展, 不仅有赖于道路运输车辆装备水平, 客、货运输站 (场) 环境, 机动车维修技术等硬环境的改善, 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这一核心支撑力。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是道路运输市场的主体, 决定运输市场秩序的好坏, 只有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作用,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运输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目前, 我国已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800万人。道路运输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业、择业、就业机会的同时, 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经营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实行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制度, 是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2 关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和从业资格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定义为六类, 即经营性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道路运输经理人和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

以上六类人员其中客、货运输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才能上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从业资格证是国家对公民发放的一种行政许可。

其它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取得从业资格的比例是相关企业获取行政许可的必要条件之一。从业资格证不是行政许可, 但是国家鼓励和引导这些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获取从业资格证。

3 关于营运驾驶员从业类别的调整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将营运驾驶员分为旅客运输驾驶员、货物运输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三类。舍去《营运汽车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中要求的, 大客运输驾驶员、汽车列车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 (列车) 驾驶员三类。

这种调整既符合管理权限, 也符合不同职业驾驶员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允许驾驶什么样机动车型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 在驾驶执照上区分。从业资格是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特定岗位职业素质的基本评价。根据客、货、危险货物运输业务知识要求的不同, 确定为三类驾驶员。

4 关于管理权限

交通部负责全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 并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从业人员 (除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 管理工作。

这就是说, 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权在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 考试权、发证权在市级交通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在同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 具体实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它包括日常监管和行政处罚。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行政法规授权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行政执法主体。因而是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赔偿的主体。

5 关于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

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与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资格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资质。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资格是获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资格, 而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是获准驾驶机动车从事经营性道路运输活动的资格, 要取得经营性驾驶员从业资格, 应该首先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因此, 可以说驾驶资格是从业资格的前提, 从业资格是驾驶资格的延伸。

此外, 驾驶资格与从业资格两者在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与普通驾驶员相比, 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除了比普通驾驶员更娴熟的驾驶技能和更高的职业素质外, 还要求了解掌握相应的道路运输法规和道路运输业务知识, 这是因为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承担着公共承运人的任务, 在运输生产第一线为旅客和货主服务, 其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到运输质量, 承担着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6 关于培训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培训工作由具备经营资质的培训机构负责, 属民办非学历教育, 使用交通部统一编制的教学大纲, 聘用有准教证的理论教师和教练员任教。各级交通主管部门,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从事从业资格考试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得参与培训经营活动。

道路危险运输从业人员实行强制培训, 持培训证明报名参加考试。其它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实行自愿的原则, 自主选择有经营资质的培训机构。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便于管理部门对培训机构的监督。鉴于危货运输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 要求危货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后, 参加考试。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采取自愿的原则参加培训是根据许可法的要求制定的。

目前, 相当一部分管理部门, 在利益驱动下, 产生了执法偏差。一是培训机构设在自家部门;二是强制实行培训。没有严格执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7 关于考试

国家对公民发放的行政许可实行考试制度。《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对考试工作规定四统一, 即统一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核标准、考试工作规范和程序。

为保证考试工作的有效性和严肃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把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准入关

严格按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的报考条件报名, 严格审查所需备件, 认真填写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申请表, 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一律不准报考, 把好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关。

(2) 做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运行监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应严格遵守各项运输法规,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安全驾驶, 文明服务。管理部门要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 对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罚。做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每年信誉考核工作。

(3) 实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退出制度

对发生重大事故, 累计计分超过规定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证要及时给予吊销;对符合注销条件的从业资格证要及时给予注销, 把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退出关。

(4) 从严考试制度

按照许可法的要求, 对公民发放行政许可国家实行考试制度。考试合格是发放行政许可的重要依据。一是要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和时间组织考试;二是要严格按考试程序组织考试;三是要从严执行考试纪律。

为确保考试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首先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考核员队伍。有这样的考核员负责考试, 才能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原则。只有公平才能公正, 只有公正才能公开。一要实行计算机考试, 计算机随机抽题, 弥补笔答考试的缺欠;二要公开考试成绩;三要杜绝“人情证”。

摘要:就如何认真贯彻执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进行了阐述。

篇9:道路交通安全规定

五明确

1、明确了交警办案应有相应资格。

2、明确了涉及两个管辖区的事故的管辖问题。

3、明确了事故现场调查的内容。

4、明确了驾驶证的吊销时机。

5、明确了由交管部门书面通知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

深读:交警办案应具相应资格

“新规”明确,交警处理交通事故,应当取得相应等级的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资格。

深读:交管书面通知保险付费

“新规”规定,投保交强险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用的,交管部门书面通知保险公司。抢救受伤人员需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交管部门书面通知相关机构。

六取消

1、取消了财产损失较大的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协商规定的规定。

2、取消了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的规定。

3、取消了当事人自行选择检验鉴定机构的规定。

4、取消了检验、鉴定周期超过时限的,须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的规定。

5、取消了交通事故立案后,当事人在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询问时,可以请委托的律师到场的规定。

6、取消了查获交通肇事逃逸驾驶人后,应当按原范围发出撤销协查通报。

七拓展

1、拓展了简易程序适用范围。

2、拓展了回避范围。

3、拓展了交警严重违规责任追究范围。

4、拓展了认定人身伤害程度依据。

5、拓展了可扣押物品范围。

6、拓展了重新检验、鉴定机构范围 。

7、拓展了需要由当事人或证人签名现场签名的法律文书范围。

八增加

1、增加了自行协商程序。

2、增加了复核程序。

3、增加了人为造成交通堵塞可罚款200元。

4、增加了驾驶人当场死亡要验血。

5、增加了外国人肇事可禁其出境。

6、增加了对涉外人员进行调查时提供翻译的规定。

7、增加了逃逸案件要告知的规定。

8、增加了驾驶人和乘车人“疏散”责任的规定。

深读:自行协商前要撤离现场

“新规”增设了“自行协商”程序,即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在进行“自行协商”时,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画事故车辆现场位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深读:抽血化验更具强制性

此规定对肇事当事人进行抽血检验更具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结果的认可。

九调整

1、调整了名称。

2、调整了检验、鉴定委托时间。

3、调整了取证原则。

4、调整了登报认尸时限。

5、调整了对无主车辆经通知仍不领取的时限。

6、将当事人未在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交通事故事实由当事人提供调整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查。

7、把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中“交通事故基本事实”调整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

8、把简易程序处理和一般程序处理的事故认定责任时统一调整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9、把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清的,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调整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

当事人应立即报警的8种情况

(一)造成人员死亡、受伤的

(二)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以及虽然对事实或者成因无争议,但协商损害赔偿未达成协议的

(三)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的

(四)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源體等危险物品车辆的

(五)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六)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七)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上一篇:关于珍爱生命,关爱父母下一篇:写参观动物园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