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2024-05-02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精选10篇)

篇1: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法律加大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其中对醉驾行为一律吊销驾照,并在5年之内不得重新取得,而酒后驾车肇事者可能将面临终身禁驾。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删去了对醉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人拘留的规定,同时,将暂扣驾照的处罚改为吊销驾照,且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对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将暂扣驾照的处罚改为吊销驾照,且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重新取得驾照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同时,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大幅提高了对饮酒后驾车的罚款额度和暂扣驾照期限:其中,罚款从200元以上500元以下提高至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暂扣驾照期限从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改为6个月。因酒后驾车被处罚后,再次酒后驾车的,处10日拘留和2000元罚款,并处吊销驾照。

此外,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明确,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除了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大了对酒驾的处罚,从今年5月1日起,新修改的刑法修正案

(八)也要开始施行,这就意味着“醉驾”入刑将正式生效。根据最新的修改,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是否造成后果,都将按照“危险驾驶”定罪。

篇2: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第四十八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对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按照以下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八十;

(二)机动车一方负同等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六十;

(三)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四十;

(四)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百分之十;

(五)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责任的,承担百分之五。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与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交通事故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方在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对超过最低保险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第一款的规定赔偿。

第四十九条交通事故造成人员受伤,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篇3: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随着我国核能和核技术在工程、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特别是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政策的实施, 放射性物品运输的规模和种类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由于核电站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等高风险放射性物品运输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放射性物品运输的环境风险也随之增大。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进一步加强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规范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行为, 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组织起草并制定了《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部令20l0年第6号) , 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为配合《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的贯彻实施, 正确运用《规定》做好放射性物品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由刘浩学、严季、曾嘉、沈小燕、赵炜华等组成的编写组编写了《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解读》一书。《解读》对《规定》逐条、逐款、逐项进行了解释, 有利于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从事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活动的企业和单位理解和掌握《规定》的内涵和实质, 对做好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同时, 《解读》也可以作为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的工具书, 供社会各界认识了解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的有关规定。

本书由人民交通出版社编辑出版, 是从事放射性物品运输与管理工作人员的必备读物。

篇4: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规定》出台的背景:

游艇业在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就拥有一艘游艇,挪威、新西兰等地更高达每8人拥有一艘。专业人士认为。当地区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就开始萌芽了。这也印证了我国目前游艇业的发展状况。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200多家游艇制造企业,产值超过1000万的企业就有30多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青岛、天津、厦门、珠海等城市。沿海有游艇100多艘,主要集中在青岛、深圳等地。游艇业作为新兴产业受到很多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纷纷对游艇业的发展寄予厚望,把她作为城市品牌。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和内陆水上旅游资源丰富且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游艇业已有所发展,其中以深圳、上海、青岛、日照等地发展较快。青岛、日照由于有20D8年奥帆赛和世帆赛的因素,游艇业发展非常迅猛。深圳毗邻香港,且四季如春,发展游艇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上海加快发展游艇经济。要将奉贤区打造为游艇城。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71人拥有一艘游艇相比,我国游艇的人均占有量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可以预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步转变,游艇业将会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法规主要是针对营运船舶来制定的,很多规定对游艇安全监管不适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游艇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按照游艇的特性,制定包括游艇的登记、检验、航行规则和游艇驾驶员的培训、考试以及游艇俱乐部的运作模式等内容的管理制度。

游艇安全监管和立法的原则:

游艇作为一种私人性质的、非营运用途的休闲船舶,主要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商务接待,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建造风格上追求个性化,不参与公共交通运输,如果完全套用营运船舶的管理理念来管理游艇,会阻碍其健康发展。

游艇不同于营运船舶,除了遵守国际避碰规则外,其他国际海事公约,如《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大多对它不适用。属于非公约船,因此国际上缺少一致的标准和规范。在登记和检验制度上,有的国家不需要检验,有的需要检验但不需要登记,甚至有的完全不需要登记和检验;在游艇驾驶员的配备要求上,有的由主管机关主导培训、考试、发证,有的完全由行业协会承担培训、考试、发证工作,各国的要求和做法各不相同,但共同的一点都是实行较宽松的管理。因此对游艇的管理,一方面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在现行海事法律、法规框架下,借鉴国外游艇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除必须严格遵守航行规则外,应当简化游艇的登记、检验手续,对游艇驾驶员不能按照《船员条例》的要求进行注册管理,不实行船舶签证、安全检查和安全配员制度。建立一个宽松的、有利于游艇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

结合国外游艇管理经验。审视我国游艇管理现状,游艇安全监管和立法坚持以下原则:

(一)保障游艇安全与促进游艇业健康发展相结合;

(二)游艇自身安全与公共安全兼顾:

(三)实施有利于保障游艇安全的特殊管理制度的;

(四)实行海事管理机构监管、游艇业主自主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游艇的定义和《规定》的适用范围:明确游艇的内涵十分重要。在起草《规定》的过程中,我们对加拿大、新西兰、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或者地区的游艇定义进行了研究。加拿大航运条例规定,游艇系指仅用于个人娱乐而非商业目的船艇。新西兰有关法律规定,游艇系指仅用于船东娱乐或作为船东住所的,且不被用于出租或取得报酬的船舶。香港商船(游艇)规例规定,游艇系指符合以下条件的小轮、私人游艇、充气式船只、中式帆船、西式中国帆船或其他船只:1、已装备或者载有引擎,或设计为可装设或载有引擎。藉以使该船只能靠机械设备推进;2、纯为游乐而拥有或使用的;3、并非为收取租金或报酬而出租(根据租船协议和租购协议的条款租出者除外)。

结合有关国家或者地区对游艇的定义,《规定》将游艇定义为:“本规定所称的‘游艇,是指仅限于游艇所有人自身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具备机械推进动力装置的船舶”。考虑到游艇俱乐部所有提供给会员使用的船艇,游艇使用人用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等非盈利活动,也属于《办法》所称的“游艇”。

在起草《规定》过程中,曾经有一种观点。建议将游艇界定在长度20米以下、乘员定额12人以下的范围,超过这一范围的一律按照营业性客船进行管理。因游艇在检验、登记、签证、船舶配员等安全管理上较营业性客船宽松,采取这一限制措施有利于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但是大多数游艇业主、游艇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有些主管部门对这一限制措施表示了不同意见。因为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家都不会生产和购买超过限定长度的游艇,导致游艇向中小型规模发展,这与促进游艇业健康发展的立法初衷不协调。同时。考虑到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所以《规定》规定,“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按照客船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游艇的检验和登记:

游艇作为非公约船舶,没有专门针对它的统一安全和防污染要求,其检验管理由各国国内法规定。有些国家和地区对游艇管理比较严格,如欧盟和英国。有些国家和地区对游艇管理比较宽松,如加拿大、新西兰和香港。

在欧盟,2003年出台了2003/44/EC指令,要求无论是本地制造还是进口欧盟的游艇(主要对98年以后制造或进入欧盟的船舶),长度在2.5-24米之间的,其设计和建造,必须符合指令要求。经检验符合指令标准的贴CE标志。在英国,其《大型游艇法》出台后,要求新大型游艇从设计阶段就将如何符合该法考虑在内。对于已建成的游艇。通过改造也要符合该法要求。

在加拿大,游艇作为小船的一种,主要由《小船法规》规定,其他法规如《碰撞法》及《运输法》中也有涉及。《小船法规》第3、4、5、6条,要求游艇配备救生、安全设备、航行设备等。对这些设备的检验不是强制的,游艇主可自愿申请检验,经检验合格的贴标。该标不具有法律效力,仅能证明在检查时,船舶的安全设备符合相关要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游艇管理法规仅要求150GT以上,载客60人以上及形态比较怪异的游艇必须申请检

验,检验内容主要是安全设备。新西兰不对游艇进行检验。

不难看出,游艇检验的宽严是各国对本国游艇业管理方针的体现,游艇检验的项目和程度应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也取决于各国游艇管理的方针。

我国游艇检验管理立法也应立足国情。目前,我国游艇业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游艇制造还是使用都不够成熟,现阶段对游艇检验管理不宣过于宽松,以免影响游艇自身及公共安全;同时,也不能过于严苛,以免影响游艇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规定》在游艇检验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游艇应当经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交通运输部批准或者认可的游艇检验规定和规范进行检验,并取得相应的船舶检验证书后方可使用;二是游艇应当申请附加检验。

关于游艇的登记。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对游艇的登记采取不同的态度,有的要求登记,有的不要求登记,即便是要求登记的,一般情况下也不要求提供游艇检验证书。在香港船舶注册登记与牌照申请是可以分开进行的。领取牌照是法定要求:无论营业性质还是非营业性质的船舶,只要在香港水域活动而非临时靠港都需要取得牌照。但只有具有香港身份证的个人或香港公司方可申请。申领牌照手续比较简单,只需填写“游乐船只牌照申请书”,提供船长、颜色、厂商名称等船舶概况即可,无需提供技术证明。对特殊游艇,即150GT以上,载客60人以上及形态比较怪异的游艇必须申请检验后方可发牌照。船舶注册登记是自愿的:经过注册登记确认所有权的船舶可挂香港旗航行,同时有物权证明的性质,注册对申请人没有限制。在新西兰,政府不要求游艇进行登记。一艘新的游艇应有一份Coastguard与船舶工业协会签发的安全证书,而所谓的安全证书实质上相当于游艇出厂时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通常游艇主均会参加一个游艇俱乐部,并自觉到Coastguard或找验船师对游艇及其设备进行定期检验。

我国对游艇登记,采用基本等同于商船的管理制度。

游艇操作人员的管理:

不同的国家对游艇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一样。

加拿大1999年《游艇操作人员适任管理法规》颁布之后,新出现的游艇操作人员均须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加拿大游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和发证均由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机构要经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对其授课、考试及发证过程进行评估。在香港,游艇操作员由香港海事处认可的机构进行培训,相关人员可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也可参加海事处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后,向海事处申请签发《游艇船长(轮机员)证书》。新西兰海事局未对操作员证书做法定要求,仅要求艇上有一人履行船长职责并具有良好“船艺”即可。英国按船舶大小对游艇操作人员职位作了分类要求。乘员定额12人以上的游艇,视为客船,要求按照商船配备船员。乘员定额12人以下的游艇,若长度在24米以上且80GT以上3000GT以下,要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分别配备甲板部和轮机部的人员;对小于24米或者80GT的船舶在配员上没有强制要求。

《规定》对游艇操作人员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游艇操作人员不是职业船员,不需按照《船员条例》的规定进行注册管理,只需要取得操作证书(类似于船员管理中的适任证书)。另一方面。游艇操作人员应当接受培训、考试,取得游艇操作人员证书,方可上船。在培训、考试科目上,有别于营运船舶,特别是不需要掌握货物配载等方面的要求。

游艇俱乐部的管理:

游艇俱乐部是实施游艇业自主管理的主要组织。对游艇俱乐部管理的如何。直接影响游艇水上交通安全。《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规定;第一,游艇俱乐部应当具备法人资格,具备一定安全和防污染能力。并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第二,游艇业主与其加入的游艇俱乐部之间通过协议,明确游艇俱乐部对游艇的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责任,确保游艇处于良好的安全、技术状态;第三,除了游艇的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责任可以由游艇俱乐部与游艇业主协商明确责任外,以下责任和义务,必须由游艇俱乐部承担:对游艇操作人员和乘员开展游艇安全、防治污染环境知识和应急反应的宣传、培训和教育;督促游艇操作人员和乘员遵守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污染管理规定,落实相应的措施;保障停泊水域或者停泊点的游艇的安全;核查游艇、游艇操作人员的持证情况,保证出航游艇、游艇操作人员持有相应有效证书;向游艇提供航行所需的气象、水文情况和海事管理机构发布的航行通(警)告等信息服务;遇有恶劣气候条件等不适合出航的情况或者海事管理机构禁止出航的警示时,应当制止游艇出航并通知已经出航的游艇返航;掌握游艇的每次出航、返航以及乘员情况。并做好记录备查;保持与游艇、海事管理机构之间的通信畅通;按照向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内部管理的应急演练和游艇成员参加的应急演习。

篇5: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现场处罚

第二节行政强制措施的现场适用

第三章非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非现场处罚

第二节收缴机动车、牌证和强制排除妨碍

第四章处罚的执行

第五章其他规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下简称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本规定实施。

第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应当给予处罚的,依据违法行为的事实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罚决定。

第四条对交通警察执勤、执法中当场发现的违法行为的处罚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对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可以由违法行为地或者机动车号牌核发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第五条对违法行为人处以罚款或者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对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

对违法行为人处以行政拘留的,由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

第六条对管辖权有异议的,报请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确定管辖主体,并通知争议各方。

第二章现场处理程序

第一节现场处罚

第七条交通警察对于当场发现的违法行为,认为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和安全的,应当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依据,向违法行为人提出警告,纠正违法行为后放行。

对个人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交通警察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对违法行为人按照一般程序给予处罚,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并兼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对违法行为人按照一般程序给予处罚,不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由交通警察当场制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第八条对违法行为人当场处以罚款处罚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三)制作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

(四)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应当由被处罚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五)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当事人拒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简易程序作出处罚决定的,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实施。

交通警察应当在二日内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一式三联)存档联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存档。

第九条对违法行为人按照一般程序给予处罚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制发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一)口头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三)制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四)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应当由违法行为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上注明;

(五)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收的,交通警察应当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上注明。

制发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实施。

交通警察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一式二联)存档联交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二节行政强制措施的现场适用

第十条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因制止违法行为、避免危害发生、防止证据灭失的需要或者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满12分的,可以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扣留车辆;

(二)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篇6: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为了维护校园内的道路交通秩序,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创建”平安校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凡在校园内行驶、停放的各种车辆(特种车除外)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 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在学院院领导下,依法实行归口管理。保卫处是学院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其它各部门(单位)应主动配合主管部门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 校内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落实校园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要加强对师生员工的道路安全知识教育,严格落实道路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第二章 机动车管理

第四条 机动车凭”xx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机动车通行证”进入校园,按指定的路线行驶、停靠。

第五条 外来车辆应主动接受门卫检查,履行登记手续,按指定线路通行。

第六条 机动车在校园内行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每小时,校园内限制机动车鸣号,禁止超限速行驶。

第七条 禁止驾乘无证无牌汽车、摩托车、助力车、电动自行车驶入校园、停放。

第八条 禁止各类营运车辆进入校园;禁止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开办教练场、试刹车,严禁酒后驾车。

第九条 为学院施工、生活服务及在校园内举办各种会议、活动的外来车

辆临时进入校门,由主办单位事前向保卫处申请办理有关手续。超大、超重的货物运输车辆需按指定时间和路线行驶。

第十条 执行公务的公安、消防、救护、工程救险等特种车辆进校时,门卫应主动疏导确保安全通行。

第三章 非机动车管理

第十一条 非机动车应在交通标线确定的道路内安全行车,进出校门时应主动接受门卫检查。

第十二条 校区内禁止骑自行车带人(婴幼儿除外),违反者批评教育。

第十三条 校区内禁止骑车猛拐、骑快车、骑车追逐和做危险动作,违反上述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由骑车人负全部责任。

第十四条 非机动车的铃、闸、锁必须齐全有效。

第四章 道路交通管理

第十五条 机动车进入校园后须服从执勤人员的管理、检查、指挥,按

照指定的路线或校园交通标志行驶。

第十六条 校园内设立的各种交通设施,未经保卫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移动或损坏。

第十七条 因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挖掘校内道路,设置管线时,须持有学院相关单位的施工证明,施工部门要设置警示标志牌,竣工后及时修复路面及有关交通设施和清理施工垃圾。

第十八条 严禁擅自在道路上设置障碍堵塞交通,不准擅自占用道路、堆放物品、设摊经商或进行其它活动,以免妨碍交通。

第五章 车辆停放

第十九条 教学楼、办公楼及学生宿舍内不准停放自行车、电动车及摩托车。

第二十条 禁止在非停车点乱停乱放。停车区域等指定地点、应按先后顺序,自觉摆放整齐,对不服从管理的行为,按校园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学院举行大型活动,校外来宾等临时车辆,由保卫处负责指定临时停车地点及指挥调度。各部门、各单位举行讲座、报告会、文体活动或出租体育场所,举办单位必须落实专人负责活动安全及保证交通畅通。

第二十二条 对于停放在校院内的车辆,其驾驶员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关好车门、车窗,车内不得放贵重物品。

第六章 事故处理及道路交通设施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校内道路交通警示牌、灯、线、减速带、隔离桩等交通设施建设由保卫处拟定方案,办理有关立项、审批事宜,并组织日常维护管理。

第二十四条 对损坏校内公共设施或道路的将追究其责任,并按所需价值赔偿。

第二十五条 校区内发生交通事故要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学校保卫处协助公安机关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 轻微事故,一般由保

卫处调解,也可由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解决,重大、恶性事故须报公安管理机关处理。肇事逃逸者报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外来车辆不服从学校管理规定的,拒绝其进校或责令其驶离学校,持有学校机动车通行证的予以收回,如造成交通事故的由公安部门处理。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处罚分三种:

批评教育、收回xx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机动车通行证、其它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篇7:厂内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确保厂内运输安全,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特制定本规定。

1、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不得在行驶时吸烟、饮食、攀谈或做其他有碍行车安全的活动,身体过度疲劳或患病有碍行车安全时,不应驾驶车辆。驾驶员不应开赌气车,不应带个人情绪开车。

2、车辆应该按维护保养制度进行保养、维护、确保技术状况良好。

3、车辆必须标出车辆所属单位名称、牌照放大号、车辆为上牌禁止使用。

4、喇叭清晰、灵敏;各种灯光装置齐全完好,如制动灯、转向灯、照明灯等;作用两侧后视镜位置、角度适宜,能看清车身侧后方50以内的交通情况。

5、车辆应保持清洁,无漏气、漏油、漏水现象;车厢应整齐、无破损变形;挂钩安全有效,行驶中无松动异响。

6、装载的货物应均匀平稳,捆扎牢固,车厢侧板、后栏板应拴牢。对能移动的货物应使用支杆、垫板或挡板固定,高出栏板的货物,应使用绳索或其他方法固定,防止物件在运输途中移位。货物不应遮挡转向灯和尾灯。

7、机动车辆在厂区行驶时速不得超过10公里,进出厂门(车间)限速5公里。上下班前后10分钟内不得在主干道上行驶,不得进出厂门。

8、经过吊车轨道时,应注意避让吊车,车辆应减速慢行,防止发生碰撞,导致人身伤害事故。

9、严禁在要道和消防通道上堆集物资、设备,禁止在路面上进行阻碍交通作业。车辆严禁停放在吊车轨道及其它禁停地段。

10、机动车辆请按道路标示行驶,任何时段不得将车辆停放在大楼区域。

11、晚间充电应将三轮车置于本单位办公室或工具棚附近,严禁将车辆放在分段

下方、生产现场及行驶通道。

12、送货车辆应靠边停放,卸货完毕后必须及时离开施工现场,不得在生产区域长时间逗留。

13、以上规定违者处罚100—500元,屡教不改者将其车辆清除出厂,所属单位

篇8: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建设全国统一的道路运输市场, 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健康发展, 不仅有赖于道路运输车辆装备水平, 客、货运输站 (场) 环境, 机动车维修技术等硬环境的改善, 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这一核心支撑力。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是道路运输市场的主体, 决定运输市场秩序的好坏, 只有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作用,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运输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目前, 我国已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800万人。道路运输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业、择业、就业机会的同时, 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经营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实行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制度, 是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2 关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和从业资格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定义为六类, 即经营性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道路运输经理人和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

以上六类人员其中客、货运输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才能上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从业资格证是国家对公民发放的一种行政许可。

其它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取得从业资格的比例是相关企业获取行政许可的必要条件之一。从业资格证不是行政许可, 但是国家鼓励和引导这些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 获取从业资格证。

3 关于营运驾驶员从业类别的调整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将营运驾驶员分为旅客运输驾驶员、货物运输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三类。舍去《营运汽车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中要求的, 大客运输驾驶员、汽车列车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 (列车) 驾驶员三类。

这种调整既符合管理权限, 也符合不同职业驾驶员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允许驾驶什么样机动车型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 在驾驶执照上区分。从业资格是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特定岗位职业素质的基本评价。根据客、货、危险货物运输业务知识要求的不同, 确定为三类驾驶员。

4 关于管理权限

交通部负责全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 并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从业人员 (除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 管理工作。

这就是说, 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权在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 考试权、发证权在市级交通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在同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 具体实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工作。它包括日常监管和行政处罚。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行政法规授权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行政执法主体。因而是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赔偿的主体。

5 关于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

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与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资格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资质。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资格是获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资格, 而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是获准驾驶机动车从事经营性道路运输活动的资格, 要取得经营性驾驶员从业资格, 应该首先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因此, 可以说驾驶资格是从业资格的前提, 从业资格是驾驶资格的延伸。

此外, 驾驶资格与从业资格两者在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与普通驾驶员相比, 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除了比普通驾驶员更娴熟的驾驶技能和更高的职业素质外, 还要求了解掌握相应的道路运输法规和道路运输业务知识, 这是因为经营性道路运输驾驶员承担着公共承运人的任务, 在运输生产第一线为旅客和货主服务, 其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到运输质量, 承担着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

6 关于培训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培训工作由具备经营资质的培训机构负责, 属民办非学历教育, 使用交通部统一编制的教学大纲, 聘用有准教证的理论教师和教练员任教。各级交通主管部门,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从事从业资格考试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得参与培训经营活动。

道路危险运输从业人员实行强制培训, 持培训证明报名参加考试。其它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实行自愿的原则, 自主选择有经营资质的培训机构。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便于管理部门对培训机构的监督。鉴于危货运输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 要求危货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后, 参加考试。其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采取自愿的原则参加培训是根据许可法的要求制定的。

目前, 相当一部分管理部门, 在利益驱动下, 产生了执法偏差。一是培训机构设在自家部门;二是强制实行培训。没有严格执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7 关于考试

国家对公民发放的行政许可实行考试制度。《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对考试工作规定四统一, 即统一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核标准、考试工作规范和程序。

为保证考试工作的有效性和严肃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把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准入关

严格按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规定的报考条件报名, 严格审查所需备件, 认真填写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申请表, 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一律不准报考, 把好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关。

(2) 做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运行监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应严格遵守各项运输法规,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安全驾驶, 文明服务。管理部门要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 对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罚。做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每年信誉考核工作。

(3) 实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退出制度

对发生重大事故, 累计计分超过规定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证要及时给予吊销;对符合注销条件的从业资格证要及时给予注销, 把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退出关。

(4) 从严考试制度

按照许可法的要求, 对公民发放行政许可国家实行考试制度。考试合格是发放行政许可的重要依据。一是要严格按照管理权限和时间组织考试;二是要严格按考试程序组织考试;三是要从严执行考试纪律。

为确保考试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首先要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考核员队伍。有这样的考核员负责考试, 才能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原则。只有公平才能公正, 只有公正才能公开。一要实行计算机考试, 计算机随机抽题, 弥补笔答考试的缺欠;二要公开考试成绩;三要杜绝“人情证”。

摘要:就如何认真贯彻执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进行了阐述。

篇9: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五明确

1、明确了交警办案应有相应资格。

2、明确了涉及两个管辖区的事故的管辖问题。

3、明确了事故现场调查的内容。

4、明确了驾驶证的吊销时机。

5、明确了由交管部门书面通知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

深读:交警办案应具相应资格

“新规”明确,交警处理交通事故,应当取得相应等级的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资格。

深读:交管书面通知保险付费

“新规”规定,投保交强险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用的,交管部门书面通知保险公司。抢救受伤人员需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交管部门书面通知相关机构。

六取消

1、取消了财产损失较大的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协商规定的规定。

2、取消了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的规定。

3、取消了当事人自行选择检验鉴定机构的规定。

4、取消了检验、鉴定周期超过时限的,须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的规定。

5、取消了交通事故立案后,当事人在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询问时,可以请委托的律师到场的规定。

6、取消了查获交通肇事逃逸驾驶人后,应当按原范围发出撤销协查通报。

七拓展

1、拓展了简易程序适用范围。

2、拓展了回避范围。

3、拓展了交警严重违规责任追究范围。

4、拓展了认定人身伤害程度依据。

5、拓展了可扣押物品范围。

6、拓展了重新检验、鉴定机构范围 。

7、拓展了需要由当事人或证人签名现场签名的法律文书范围。

八增加

1、增加了自行协商程序。

2、增加了复核程序。

3、增加了人为造成交通堵塞可罚款200元。

4、增加了驾驶人当场死亡要验血。

5、增加了外国人肇事可禁其出境。

6、增加了对涉外人员进行调查时提供翻译的规定。

7、增加了逃逸案件要告知的规定。

8、增加了驾驶人和乘车人“疏散”责任的规定。

深读:自行协商前要撤离现场

“新规”增设了“自行协商”程序,即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在进行“自行协商”时,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画事故车辆现场位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深读:抽血化验更具强制性

此规定对肇事当事人进行抽血检验更具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结果的认可。

九调整

1、调整了名称。

2、调整了检验、鉴定委托时间。

3、调整了取证原则。

4、调整了登报认尸时限。

5、调整了对无主车辆经通知仍不领取的时限。

6、将当事人未在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交通事故事实由当事人提供调整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查。

7、把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中“交通事故基本事实”调整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

8、把简易程序处理和一般程序处理的事故认定责任时统一调整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9、把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清的,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调整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

当事人应立即报警的8种情况

(一)造成人员死亡、受伤的

(二)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以及虽然对事实或者成因无争议,但协商损害赔偿未达成协议的

(三)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的

(四)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源體等危险物品车辆的

(五)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六)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七)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篇10: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ΧΧ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

第三条 交通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确保交通安全。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驾驶员(不含厂内机动车驾驶员),是公司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辆有效驾驶证件,并持有内部准驾证,驾驶公司所管理车辆的从业人员。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车辆,是指公司所有及租赁的各种机动车辆。第六条 本规定所称道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道路和公司管辖的厂区、生活区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公司内部道路。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工作职责

第七条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综合办公室为公司交通安全归口管理部门。

第八条 综合办公室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公司关于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2.建立和完善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落实。3.负责公司交通安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4.负责对公司较大及以上交通安全隐患的监督整改。

5.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调查结论基础上,组织对一般事故A级及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进行内部调查,并向公司安委会提出处理意见。

6.对一般事故A级以下交通责任事故进行备案,对事故处理意见进行审核,督促事故责任单位及时对责任事故进行处理。

7.负责公司一般事故A级及以上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的起草并组织落实。

8.负责公司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公司交通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九条 公司应在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总体工作之中。

第十条 公司职责:

1.公司总经理对公司交通安全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交通安全主管领导,建立并不断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并检查落实。

2.综合办公室必须指定专(兼)职管理岗位,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制定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监督管理人员职责,全面管理公司的交通安全工作。

3.配备给基层队(站)的车辆由基层队(站)行政第一责任人负管理责任。

4.安全总监对公司交通安全负监督管理责任。第十一条 公司专(兼)职交通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建立和完善公司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和监督实施。2.按规定对公司驾车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3.督促落实车辆出、回厂检查和维护保养制度。

4.建立健全车辆和驾驶员档案,完善各类交通安全管理台帐、报表资料,并按规定上报。

5.对驾驶员实施动态分析和定期考核。

6.组织交通安全检查,对交通违章人员及时进行教育和处理。7.组织或协助上级职能部门调查处理交通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找事故原因和应吸取的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并检查落实。

8.推广科学的交通安全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控制、监测技术,对安装了监控设施的车辆进行监控,确保GPS终端处于完好状态。

9.对长途车驾驶员进行出车前安全教育和道路风险识别,落实长途车辆出车前安全检查。

第三章 交通安全教育

第十二条 公司必须把全部驾驶人员(包括专职驾驶员、非专职驾驶员、聘用驾驶员和租用车驾驶员)纳入交通安全教育范围,按本程序进行教育。

第十三条 公司要建立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实施定期、定时的安全教育活动,节假日及特殊气候及时组织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公司对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每月一次,车队(班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安全活动,并要坚持出车前的安全讲话。

第十四条 交通安全教育的对象: 1.车管干部、安全管理人员。2.各种机动车驾驶人员。3.其他与交通安全有关的人员。第十五条 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 1.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2.交通安全常识。3.安全行车经验。4.交通事故案例。

5.车辆行驶中的各类风险及削减措施。

第十六条 公司、车队(班组)要保证交通安全教育的时间、人员及内容的落实,并做好记录,因故未能参加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的人员必须由活动组织者进行补课,确保每一名驾驶员都接受全面的交通安全教育。

第十七条 公司要设置相对固定的安全教育场所,保证安全教育活动的落实。

第十八条 车辆管理部门和专(兼)职交通安全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公司至少每月检查一次落实情况.第十九条 公司应定期、不定期组织交通肇事或违章驾驶员学习班,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研究确定安全行车的保障和预防措施。

第四章 驾驶员管理

第二十条 专职驾驶员是指以驾驶公司车辆为工作岗位,没有兼职其它岗位的驾驶员,经考核取得公司颁发的准驾证的驾驶员,包括按规定程序聘用的驾驶员。

第二十一条 非专职驾驶员,是指公司其他从业人员因工作需要,经考核取得公司颁发的准驾证,驾驶规定车辆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

第二十二条 公司实行《准驾证》制度,驾驶员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可的驾驶培训学校专门培训后,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由公司人事部门组织培训、考核、审查合格后,并进行内部注册,并报分公司统一申请办理后发放内部准驾证,取得准驾证后,方可驾驶岗位工作用车。严禁无准驾证驾驶公司车辆。

第二十三条 非专职驾驶员应按专职驾驶员的管理规定,每月至少参加一次公司的安全学习和安全活动,因工作缺席的要进行补课,无故不参加安全教育学习三次以上的,取消准驾资格。

第二十四条 专职驾驶员应选用情绪稳定、技术熟练、安全经验丰富、待人热情的驾驶员担任。

第二十五条 运输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必须经政府指定的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方可驾驶。

第二十六条 公司要建立完整的专职驾驶员档案,认真记录驾驶员的主要履历和安全行车状况。

第二十七条 公司对专职驾驶员应实行动态管理,实施车队HSE管理措施。

第二十八条 公司车管、安全、人事部门每年对驾驶员进行一次能力评价和身体状况评价,经医院体检,身体状况不符合驾驶车辆的人员,或在当年内多次出现严重违章以及发生事故的有责人员,给予调换工作岗位或取消内部准驾资格。

第二十九条 驾驶员驾驶车辆时,须携带驾驶证、行驶证、车辆保险卡、养路费凭证、准驾证等有效证件,驾驶特种车或危险物品运输车须携带相关有效证件。

第三十条 驾驶员驾驶车辆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提示或帮助乘车人系好安全带。

第三十一条 驾驶员应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做到: 1.严禁酒后驾车。2.谨慎驾驶,不准超速行驶,严禁强超抢会。3.专职驾驶员驾驶的单位车辆不得交给他人驾驶。4.不准驾驶未按规定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车辆。5.工作期间不准驾驶外单位的机动车。

6.不准在驾驶车辆时有吸烟、饮食、闲谈、使用手机等妨碍安全行车的行为。

7.不准驾驶不符合装载规定的车辆。8.未履行长途审批手续不准长途出车。9.车辆超员、货运车超载不准驾驶。10.不准搭载与执行任务无关的人员。

第三十二条 运输生产过程中,应坚持“谁操作、谁保证”的原则,驾驶员有权拒绝车辆使用单位的违章指挥,严禁违章作业,禁止从事各种非法活动,用车单位和乘车人要对驾驶员的安全行车进行监督,发现违章要立即制止,保证运输生产平稳运行。

第三十三条 非专职驾驶员在遵守第三十二条的同时还应做到: 1.非专职驾驶员保管使用的车辆,根据车辆的技术状况、行驶里程应委托有资质的车辆检验单位定期进行一、二级车辆维护。

2.非专职驾驶员确需从事公务长途,严格执行长途车审批手续。

第五章 车辆管理

第三十四条 车辆的行驶证等证件必须有效齐全,车辆性能符合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车辆必须按规定参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织的审验,取得审验合格证方可行驶。未经审验的车辆禁止上路行驶。第三十六条 公司应建立完整的车辆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车辆的履历、历次大修时间、车辆事故损坏修复情况以及车辆运行状况等。

第三十七条 公司要建立机动车维护保养制度,对车辆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

第三十八条 外部车辆不得挂靠公司从事各类营运活动。第三十九条 岗位工作用车必须在厂区指定的专门停放点停放,在生活基地停放时必须停在划有停车位的地点,停放车辆必须关闭电源、锁好车门,采取防火、防盗措施,严禁乱停乱放。公司车辆必须在指定的停车场或车库停放。

第四十条 公司应建立车辆回场检查制度,及时消除设备隐患。第四十一条 公司租用及自有特种车辆须安装车载GPS监控设备,公务车辆宜安装车载GPS监控设备。

第六章 外租车及聘用专职驾驶员管理

第四十二条 外租车是指公司因工作需要租用外单位的机动车;聘用专职驾驶员是指因工作需要,按照本人自愿、单位同意的原则,聘用到公司从事驾驶员岗位工作的短期劳务员工。

第四十三条 车辆租入单位和租用单位负有对租入车辆和聘用专职驾驶员资质审查的责任,负有对相关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

外租车辆驾驶员和聘用专职驾驶员均有接受租入单位和聘用单位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有保证行车安全的责任。

第四十四条 租用车辆的管理按照“谁租用、谁负责、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出租方对租赁车辆及随车驾驶员资质审查和车辆技术状况负责,按合同规定定期对驾驶员进行教育,对车辆进行检测。租用单位对车辆使用过程负有安全监督管理义务。

第四十五条 用车单位要负起以下使用管理责任: 1.按照规定合理调派车辆。

2.对驾驶员的安全驾车情况及车辆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及时提出批评教育及处理意见。

3.对行车安全和服务质量差的驾驶员提出辞退意见和建议。4.组织外租车驾驶员参加本单位交通安全会议,接受本单位交通安全教育。

第四十六条 租入车辆的行驶证、营运证、保险卡等证件必须有效齐全,车辆性能符合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七条 对外租车辆及驾驶员实行动态管理,公司在调派车辆时,应根据其工作性质,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严禁超时行驶、疲劳驾驶,保证交通运输安全。

第四十八条 公司聘用专职驾驶员驾驶企业车辆时,驾驶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公安部门颁发的正式驾驶执照,未发生过一般A级以上交通事故。

2.年龄在50周岁以下,具有高中或职高以上文化程度,经体检身体健康。

3.必须有当地常住户口或暂住证,并由单位人事部门进行资质和履历审查。

4.中、小型车辆驾驶员须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大型货车或特种车辆驾驶员必须具有5年以上驾驶经历。

第四十九条 公司对聘用驾驶员的资格考核由公司人事部门负责,安全部门参加,经考核合格的人员由公司安全部门备案。

第五十条 公司必须与聘用专职驾驶员签订交通安全合同,合同中要明确双方在交通安全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教育责任、管理责任、经济责任、违纪责任和事故责任等具体事项,聘用专职驾驶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公司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恪守职业道德。

第五十一条 公司车管部门须建立聘用专职驾驶员档案,并报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备案。

第七章 公务车长途审批派放

第五十二条 公务长途是指因工作需要,经公司批准驾驶岗位工作用车从事公务活动的长途。

第五十三条 公务长途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凡离开办公驻地行车单程超过200公里,必须履行长途审批手续;未履行长途审批手续的车辆禁止出车;公务长途车不得搭乘与工作无关的人员,因违规搭载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安排人承担全部责任和损失。

第五十四条 长途行车,日行程不得超过600公里或日行驶不得超过10小时,每行驶150-200公里或连续驾驶1.5-2小时,须停车检查车辆安全状况,并休息10分钟以上。特殊情况日行车需超过600公里,且日行驶需超过10小时,须向长途车批准人请示并征得同意,批准人必须制订相应的安全措施。因执行紧急任务需要日夜兼程的车辆,必须配备两名驾驶员,每名驾驶员在道路上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第五十五条 遇大风、大雾、冰雪、沙尘暴等恶劣气候,对长途安全行车构成严重影响时,不得审批和派放长途车,因违反规定造成事故的,要追究派车人和审批人的责任。

第五十六条凡涉及跨区用车的情况,公司需上报分公司生产运行部,由分公司生产运行部上报总公司总调度室审批备案,经总调度长审批同意后,方可出车。跨区派车审批采取审批单方式,以传真形式上传下达。如遇突发事件可口头请示审批事后补办的方法。

第五十七条 未办理长途审批手续的车辆发生事故,由驾驶员和派车人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损失。

第五十八条 应急抢险车辆必须由工程部门调派,可不办理长途审批单。

第八章 车辆行驶

第五十九条 公司应根据不同行车环境,制定保障安全行车的制度和措施。

第六十条 小型客车或商务车实行交通安全乘车人负责制,乘车人中职务最高者为安全负责人。乘车人有监督和保障安全行车的义务,并要为安全行车创造条件,乘车人因违章指挥发生事故,要根据事故的性质,追究其责任。

第六十一条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职责范围内的车辆进行交通安全路检路查,驾驶员应服从检查。

第九章 特殊天气交通安全

第六十二条 遇大风、大雾、冰雪等特殊天气,原则上不允许各部门派车,严禁审批和派放长途车。因违反规定造成事故的,要追究派车人和审批人的责任。

第六十三条 因生产抢修等紧急任务确需派车的由安全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派车,公务派车可以搭乘出租车、公交车方式代替。

第六十四条 极端天气下,因突发天然气中断事件需调运CNG、LNG作为应急气源的,应充分考虑特殊天气、极端天气因素,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派车前进行风险识别与培训。

第六十五条 针对特殊天气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提高驾驶员紧急情况下应对能力。

第十章 事故报告与处理

第六十六条 发生交通事故须按下列规定向公司安全车辆管理部门报告:

1.事故现场人员立即电话报告公司车辆管理部门负责人。2.公司安委会电话上报分公司生产运行部和质量安全环保部。3.后续情况按照公司《安全事故管理规定》,按时报告信息。第六十七条 发生各类交通责任事故,须按照事故统计报表的上报规定,在当月24日向分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填报。

第六十八条 发生一般事故A级以下交通责任事故由公司负责调查、处理,处理文件上报备案;发生一般事故A级及以上交通责任事故,按照总公司事故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六十九条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要保护好事故现场,积极抢救受伤人员,并立即报告当地公安交警部门,配合事故调查。根据事故等级大小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第七十条 发生道路交通责任事故参照《公司安全事故管理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若为次要责任,则按事故级别降低一级进行责任追究,按所付责任比例进行处罚;若为同等责任,则按事故等级从轻进行责任追究,按所付责任比例进行处罚;若为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则按事故等级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

第十章 岗位工作用车从事公务活动安全责任的界定

第七十一条 岗位工作用车从事公务活动,是指员工在生产工作时间和生产工作区域(路线)或经过公司批准,而驾驶自有车辆从事公务活动的情形。

其它情形均不属于员工驾驶工作用车从事公务活动。

第七十二条 生产工作时间是指,始于到达岗位开始工作至离开岗位的时间。特殊情况的生产工作时间认定以单位批准为准。

第七十三条 生产工作区域(路线)是指,员工驾驶岗位工作用车完成岗位职责所必需经过的区域和路线。特殊情况下生产工作区域(路线)的认定以单位批准为准。

第七十四条 岗位工作用车从事公务活动发生事故的处理原则 1.公司把员工驾驶自有车辆从事公务活动发生事故纳入对公司的考核。

2.岗位工作用车从事公务活动发生事故,造成员工个人或其他由单位派出的工作人员伤害的,按照公司事故管理规定和国家工伤管理规定处理。其它与工作无关人员的伤害赔偿由事故责任者承担。

第七十五条 公司对驾驶岗位工作用车从事公务活动的员工负有安全教育的责任,员工有接受安全教育的义务。

第十一章 处罚与奖励

第七十六条 公司交通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考核中,对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十七条 公司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制定交通违章处理相关规定。

有下列违章行为以及由此而造成事故的,应加重对驾驶员及有关责任人员处理。

(一)无证(包括无驾驶证、无准驾证)驾车;

(二)酒后驾车、违反职业道德以及严重违章等;

(三)擅自驾驶车辆办理私事;

(四)私自将车辆交给他人驾驶;

(五)明知车辆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不报告、不检修或不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第七十八条 因下列情况造成交通事故,除按规定对驾驶员做出处理外,还应对进行责任追究:

(一)未按规定明确交通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交通安全管理人员的;

(二)违反交通安全法规,违反有关安全生产决定、规章制度的;

(三)管理松懈,明知车辆存在事故隐患而未及时消除的;

(四)发生事故后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事故扩大或同类事故在一定时期内重复发生的;

(五)发生重大、特大交通事故,有意隐瞒不报、谎报或不及时报告的;

(六)违反本制度及公司有关安全管理规定,造成重大、特大交通事故或严重后果的。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七十九条 本规定所称危险化学品、其名称分类以国家颁发的《汽车运输危险货物品名表》为准。

第八十条 本规定由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八十一条

上一篇:残疾人作文下一篇:版苗木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