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

2024-04-25

1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通用8篇)

篇1:1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

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

(2009级适用)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指导教师校内:方建文(副教授)校外:吴水芳学生信息 学号:3090228205 姓名:陈芳 专业班级:09计算机信息管理2班岗位名称:办公室文员岗位职责:文书档案工作,后勤管理工作

一、岗位的能力要求:

1、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或工作经历;

2、形象气质佳,普通话标准,具有亲和力,做事认真仔细;

3、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

4、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5、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

6、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服务意识以及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7、身体健康,品行端正。

二、毕业设计课题名称:

某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维护管理

三、毕业实践完成条件:

1、公司及所在系实验室具备开展系统设计的软件和硬件条件。

四、毕业设计课题任务要求:

(一)技术应用设计要求

1、熟悉应用业务特性,参与软件开发过程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等;

2、参与拟定切实可行的软硬件系统构架,参与完成系统结构总体设计;

3、借鉴其它类似案例经验,完成本项目的开发任务;

4、和本项目其他成员联合完成相关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任务。

(二)实践操作技能要求

1、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承担文件管理工作;

2、具备文书处理、档案管理、收发传真、必需品的采买、招待客人及后勤管理的能力。

五、毕业综合实践材料要求:

(一)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1、学生公寓管理发展现状分析和综述;

2、本设计课题开发的目的和任务;

3、项目开发涉及的技术、方法和软件工具综述;

4、总体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案;

5、文献综述。

(二)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

1、书面的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摘要、正文、结语、致谢和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

2、提供可演示的软件光盘。

(三)毕业综合实践总结材料要求

1、学生实习工作申请表、计划书;

2、实习周记;

3、实习总结(岗位分析、实习过程、实习收获、努力方向)。

六、时间进度安排:

 第1-3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11—13周):

1、开展项目调研,了解本设计项目相关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及应用现状;

2、文献资料查询: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查阅与本设计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果,系统了解具体的实现技术和手段;

3、完成需求分析,拟订课题设计总题方案;

 第4—10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14—20周):

1、完成设计任务,出论文成果,上交纸质及电子版设计(论文)说明书;

2、填报顶岗实习申请表、计划书等材料;

3、联系落实顶岗实习单位。

 第11—24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1—14周):

1、前两周对毕业设计进行修改,回校注册、办理顶岗实习手续;

2、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性短期实习;

3、在实习单位开展顶岗实习;

 第25-26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15—16周):

1、整理设计说明书和毕业综合实践总结报告等材料并上交相关材料;

2、答辩准备与答辩,资料整理并上交。

篇2:1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

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

专 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级___电子1101学生姓名 高俊弘

一.课题名称:通信机房智能温控系统

二.原始资料要求: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知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结构、技术教材,C语言教材,相关元器件资料,keil C51、Proteus

7、Protel99SE等软件。

三.课题要求:实物制作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测温散热系统;学生应具备较好的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PLC、电子线路CAD及单片机等知识;在课题中,能

综合运用专业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四.课题内容:

直流供电部位),线路图;

五.课题完成时间:

2014年1月10日至2014年4月12日

指 导 教 师:纪忠宝

教研室主任:

篇3:1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而丰富多彩地开展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作为一线语文老师,进行了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颇有心得。在这里抛砖引玉,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界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定义为: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9种基本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它们之间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吸收知识、明晓哲理。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生活与学习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地探究文化生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社会,不具有特定性的学科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是与语文、数学等课程并列的一门学科,而不是从属于哪一科,但它具有“跨学科性”。

1. 从国家教育的高度来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每周3课时。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的未来的课程。

2. 从课程本身的角度来定位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国家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将综合实践活动立为必修课,为此类课程的推行与实施奠定了基础。语文课堂上,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在慢慢整合中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变成了课堂的主导者,民主、自主、自由、合作之风吹进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由以前的“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变化。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性的、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将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课题及学生关心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起来,通过学生主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谐统一地发展。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不是在同一个层面,而是4个方面在一定程度的综合。

1. 从学校的层面上来说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个主阵地。只有从学校整体发展和民族语言文字综合实践水平发展的高度上总体规划,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走得更长远。

2. 从课程的层面上来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简而言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就是:“给学生一次成长的机会,一个发展的平台”。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目的出发,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3. 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说

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心中有目标和方向,以“自主、开放、实践”的综合性学习为主线,使学生获得独立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还改变了教师灌输式的授课形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训练,也更新了教师的“讲中学”教学观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动手动脑能力,也加强了教师间知识共享和能力共享的合作。

4. 从学生的层面上来说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空间,引导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当学生们从课堂上走出,走进生活的语文里,才能真正明白“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这句话。实践活动中,通过用心、专心和细心的实践,才会有6“得”:“做得、学得、记得、想得、讲得、悟得”。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才会在做中学、学中做。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展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生成性、开放性及综合性等。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研究与探索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以主题研究为形式展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证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是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保证。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主任曾说,所有学科课程都能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式去实施,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只有各学科课程用灵活的交叉的方式,与生活中各个“点”相结合,并与公民意识的培养相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才有可能完成得比较彻底。

1.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形式

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特长、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语文课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选择一种合适的形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操作式、讲座式、调查式、阅读式、编报式、汇报式、即兴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知识竞赛,等等。

(1)从学情出发,结合教材,让学生进行有深度和广度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任务。语文课本里有比较多的有关于历史的课文或情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历史故事类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或是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情节生动的故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就可以形成3个小故事表演。或是直接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如经典话剧《雷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揣摩人物性格的过程中,认识到社会的悲剧与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能很好地加深对人物性格与矛盾冲突的理解。

(2)从学情出发,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开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在阅读之中,采取启发诱导。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也可以是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呈现,如兴趣小组与课外阅读等。如在学习了《我有一个梦想》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理想”的关注。以张丽钧的《你的理想还在吗》作引子,以教师自己的作文《二十年的理想》作辅料,让学生畅谈自己理想的变化,来调查理想一直没变的还有几人。

2.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活动形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形式有:影视、读书报告会、读后感、名作推荐、发表、作品展示、课本剧改编,演讲比赛、读后感征文比赛、即兴发言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等。如讲座式综合实践活动,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一个同学对“三国”非常熟悉,我们就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让他开了一个“蔡捷品三国”论坛,虽然没有易中天先生品三国那么深,但同学们也感受到了其知识的广博,更重要的是了解了那段纷乱的历史。

但不论是哪种具体的活动形式,均不应提倡淘汰制,而应注重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大多数学生在竞赛中都能体验成功感,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在活动方式上,学生可以是个人活动,也可以是集体活动。

(1)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比如参加当地报刊组织的一个“年货的故事”为话题的征文比赛;

(2)打造经典主题:“四月里的歌唱——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才华和脸面哪一个更重要”;

(3)建构多样课型:影视欣赏课,读书报告课,名作欣赏课;

(4)锤炼个性品牌:“诗名牌”背名诗比赛;“青春作伴好读书”;“我是演说家”。

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途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因其周期长、学科的整合与交叉性,其任务途径可分为系列化、地域化、校本化、时代化等。下面笔者将以实例的形式呈现:

(1)系列化:记住我们的文化传统故事。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设计系列性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中。以《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为例,在“我们的春节故事”这一活动中,我们尝试组织了以下的一些活动:

春联的故事:为什么要贴春联?搜集5副春联;“写”春联。

门神的故事:为什么贴门神?我所知道的门神的来历。

年夜饭的故事:年夜饭的来历。

年货的故事:为什么要准备年货?

窗花的故事:为什么要剪窗花?窗花的来历。

祭祖的故事:为什么要祭祖?祭祖的习俗?我见到的祭祖场景

上述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把搜集到的一些文化传统习俗以文字或口语的形式呈现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过程中,促进其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促进其对文化传统的继承。

(2)时代化:思辨能力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如开展一场关于“读书的目的”讲座式讨论会:读书的目的是——为了选择!为了成就感和尊严!当有些同学说读书是为了考大学,为了生存,为了父母,为了工作时,老师并没有否定,而是把龙应台曾经对儿子安德烈说过的一段话用PPT呈现出来: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由眼前的“生存之本”到思考成就自己的尊严和快乐,已经上升到了“精神之本”和对自己前途的思辨上,且在潜意识里,也在培养学生们的公民意识:有担当,有成就,更有尊严!

当2015年3月初,柴静的《穹顶之下》在各大网站铺天盖地地涌来时,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她一直是新闻界的公知。从写顾准的纪念文章(《顾准逝世三十五年祭——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到为野夫的《乡关何处》做序(《日暮乡关何处是》),再到《看见》,再到《穹顶之下》,她一直高贵,一直深刻,一直理性,一直坚守道义。”也能记住柴静的那句:“小人物也有权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学生有了思辨的大脑,有了公民的意识,我们这个社会才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发出小人物的声音,才会不断地发出我们每个公民的真正的、有尊严、有力量的声音!

(3)校本化:母爱里的感恩力量,关于母爱,与校本课程《感恩的力量》相结合。先是漫画展示《妈妈是个美人,岁月你别伤害她》。

童稚的画面上,配上诗意而温暖的字句,很好地诠释着对母亲的热爱与感恩。

接着是几位名家写自己母亲的故事。贾平凹的《写给母亲》:“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到坟上,现实告诉我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

史铁生的《合欢树》:“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俩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张晓风的《母亲的羽衣》:“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这些或伤感或悲情或温暖的关于母亲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就是在这样的欣赏与体悟里,在对生活多方面的理解里,学生会随着文字的力量而悲伤流泪或是温馨一笑,然后想到自己的母亲。那么,对于校本课程“感恩的力量”也就理解得更透彻了。

(4)地域化:关于一座小镇的前世今生。这是笔者的一篇关于一座小镇的下水习作:“初次踏上‘古堇大地’是惶恐的:我是说语言和饮食上。语言上我一直用‘鸟语花香’来形容一那是真正的什么也听不懂,有着雄壮的音乐的旋律:的的的的的的一的的的的一的的的的一……语速急促而有力。声音高亢,情绪激昂。有些中年妇女可以不换气地说很长的话,暗地里想:如果练美声的话,倒是有不错的底子的呢。

他在长长的餐桌前吃自己的一份/带鱼丝、醩虾和各种贝壳组成的食谱/折磨着一只北方的胃。带着浓重海腥味的越地俚语/和难以消化的人际关系

这里,请允许我再提及一座小镇。我一直把它称为‘我的小镇’,从几年前开始。这个盛产马鲛鱼、腌咸蟹和各种海鲜的小镇,在十年前以‘晒盐场’的热忱容纳了一个北方女子行走的脚步,却以‘鸟语花香’的方言让一个北方人的耳朵和嘴巴变成‘聋子’‘哑巴’。

是的。我生活在这里,这个叫‘咸祥’的小镇。年了。我不得不爱它。”

通过我们生活的这个小镇,引导学生在历史中、书本里找到它的前世今生。这就牵涉到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除了平常的学校活动、观察和兴趣以外,应当有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少年期。”有了阅读的底子,然后开展一场对小镇的前世今生的挖掘——“我是演说家”。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一直给学生灌输这样的一个观念:“青春作伴好读书”。周国平的《如果我是语文老师》: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文学作品。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会鼓励学生写日记。我主要就抓这两件事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在阅读里,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整合与重组后,再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呈现学生“说”的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这场地域文化挖掘中,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它的任务。

4.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评价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学习的开展意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学习语文,在涵咏我们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反映,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花费的时间、精力太多,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不说,还弄得教师疲惫不堪,学习效果有时不能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根据这一指导意见,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积极评价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综合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当成果展示出来后,还应看到学生形成这个过程中看不见的付出,更应该做到多元评价。教师应当构建自主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建立课程评价的规范往往要兼顾到两个层面:

(1)从学生层面。把每个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作为学期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写进成绩报告书中,制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评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互评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表》,从态度、目标、情感等方面设定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可以从评价要点等具体的赋分进行量化评价,做到公正、公平。

成果展示可以是摘录读书笔记,也可以按照新课程标准里的“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文字加工和简单的美术编辑,编成文集”,编纂成自编作品集。

(2)从教师层面。教师的晋升、晋级必须要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经历,并且得分的高低按照个人指导学生活动所取得的成效而定。

评价体系的等级:

①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

②A表示好;B表示较好;C表示一般;D表示尚可。

③评价注重”三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

篇4:1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

【关键词】  初中 综合毕业实践项目 实施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7-069-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一系列发展目标。(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创新科技教育的形式,丰富创新人才培养的手段,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初中部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广东实验中学初中综合毕业实践项目”来进一步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模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我校科技教育品牌具有重大的意义。开展初中综合毕业实践项目活动实施模式,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开拓了学生的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开展综合毕业实践项目实施模式

实施模式包括:学校管理策略/课程图谱和课程实施策略/“双师型”教师团队形成与发展策略/学生参与动机激发策略/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拟达到的目标

(1)通过开展校园性的“综合毕业实践项目”,可预防丰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及探究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模式;(2)进一步促进学科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结合;带动学科教学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提升学科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有效开展;

(3)以学生学科研究部性开展的项目推进,提升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和项目的指导能力,可以涌现大批优秀的科技教育成果。

(4)实现科技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发展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开展初中综合毕业实践项目,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与检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展示自我能力的一个活动平台;也是体现了我校培养全面素质学生成果的一个重要的窗口。综合毕业实践项目凸显省实科技教育模式:“教师—课程——学生”、“教师——社团——学生”、“教师——基地——学生”、“教师——专家——学生”四种创新教育模式。鼓励同学们“参与科技,融入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去学习,发现学习的兴趣。

项目创新之处

(1)开展初中综合毕业实践项目,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

(2)开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和教师参与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互动交流。

(3)广东实验中学初中社团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丰富,搭建了一条“社团课程研究学习——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师项目指导——学生发展(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式。

项目实施的基本内容

我校初中部开展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学生科技社团、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各种科技兴趣活动等;开展初中科学毕业实践项目活动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借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它包括“选题与开题、前期研究、中期评估、后期研究、结题”五个环节。综合毕业实践项目是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的实施模式,要求学生在两个学年的时间内如完成了项目研究,达到结题标准,通过评比环节中,结题答辩合格,则获得学校颁发的结题证书;答辩优秀者将获得学校颁发的荣誉证。

答辩及评审要求

(1)评审团由学校相关教师或校外专家组成,采取计分制。

(2)申报表、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由教学处统一编制,在填写完成后需导师签字确认。

(3)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申请答辩学生必须自行或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4)研究论文及附件资料:除填写申报书外,还应提交完整的研究论文,如果需要提交附件材料,复印件即可。

(5)参与答辩时,需准备ppt讲稿或实物,对自己的项目进行说明。

(6)答辩包括公开展示、项目问辩、资料呈现。

(7)后期研究阶段。研究小组按照中期评估指导老师建议,及时修改调整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终结性成果材料。

(8)终期评审阶段。每年下学期5月末。以每年5月科技节活动期间作为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结题,各研究项目需提交研究成果及研究报告,组织学校评委与导师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终期评审,通过公开展示评比。对于优秀的项目,给予表彰和奖励等。

结语

篇5:1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

毕业综合实践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必要的教学环节。在全部课程教学环节完成之后,通过开展毕业综合实践,可以进一步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实现专业综合能力的有效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一、毕业综合实践的基本内容

毕业综合实践的基本内容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两部分。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是毕业综合实践成果的体现,具体表现形式是毕业实习日志和毕业实习实践总结报告。

(一)毕业实习

结合具体的实习岗位,提高学生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的综合,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实习具体专业方向为四大类:软硬件技术类、计算机设计类、IT办公及管理类、IT营销类。实习工作岗位由实习单位具体安排,实习生应根据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的、有重点的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软硬件技术实习

对应岗位:电脑公司、品牌维修站、企事业单位电脑及相关设备软件与硬件维护岗位(如: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综合布线与系统集成、智能小区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

专业要求:通过实习,结合校内所学内容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装、各种常用操作系统安装与维护,熟练掌握常用软硬件工具的用法,了解和掌握局部网络的安装与调试、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置与调试,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中数据备份的方法和措施,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常用件外部设备(移动设备、音箱、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等)的使用、安装和调试。

2.计算机设计实习

对应岗位:电脑软件公司、广告公司、装饰公司、印刷厂相关岗位(如:企事业单位网站设计、管理与维护工作)

专业要求:了解和掌握平面及相关设计类的软件应用,了解和掌握相应公司业务中的设备使用,熟悉相关业务流程,在工作中能够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在电脑软件公司中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常用集成开发环境(IDE)的使用,熟悉软件的设计流程和业务流程,能够与同事合作或者在技术主管的安排下进行软件开发、网页设计及相关专业应用软件的推广。

3.IT办公管理实习

对应岗位:企业、事业单位、公司办公及内务管理岗位(如:企事业单位网络设备维护、网络安全、网络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工作;)

专业要求:了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等)功能、使用、安装,熟悉常用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了解和掌握电子化办公运用。能够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在实际岗位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能够解决电脑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4.IT营销实习

对应岗位:电脑公司、设计公司、贸易公司、电器公司及其它公司的业务岗位(如:计算机硬件与网络产品的销售、服务、管理及技术推广工作)

专业要求:具备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强,了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功能、使用、安装,了解并掌握相关设备的市场规律和发展趋势,了解IT行业相关的市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办公应用软件、报表文件、统计分析文件的使用,了解并掌握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够结合专业特点拓展市场,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公司业务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自己在实践中提高。

(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具体表现形式是综合实践总结报告和实习实训日志。

毕业综合实习/实训总结报告应主要反映实习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实习实训的心得体会等。要求结合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实际,主题突出,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分析现象探索实质,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实践总结报告大致的文章结构为:

一、毕业实习/实训概况;

二、毕业实习/实践内容;

三、毕业实习/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四、毕业实习/实践总结(心得体会等)

二、毕业综合实践时间安排

毕业综合实践时间为第五、六学期,时间不少于六个月。

(一)第五学期,教学处统筹制定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办法和各专业毕业综合实践实施细则;

(二)第五学期中,教学处组织召开毕业综合实践动员大会和师生见面会;

(三)2011年11月21日前,指导教师督促学生按“学生自择毕业实习单位为主,学校统一安排为辅”的方式落实毕业实习单位;

(四)2011年11月21日——2012年5月31日,学生参加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并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按要求认真撰写实习日志;

(五)2011年11月21日——2012年5月31日,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撰写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六)2012年5月31日前,指导教师督促学生做好毕业实习单位鉴定;

(七)2012年5月31日前,学生提交《学生实习(训)手册》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八)2012年6月10日前,指导教师评改毕业实习日志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评定毕业综合实践成绩。

三、毕业实习单位安排

1.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落实采取学生自择为主,学校统一安排为辅的方式进行。

2.学生自择实习单位:学生可结合就业的需要,通过网络求职、亲友介绍、学校推荐、参加招聘会等多种形式选择毕业实习单位,所找单位或岗位尽量与本专业对口,并办理毕业实习审批手续。

3.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对到期未落实毕业实习单位的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在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

四、实习学生的主要职责

1.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落实毕业实习单位。

2.服从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认真参加毕业实习,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完成实习任务。

3.实习过程中服从领导,听从分配,自觉遵守企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不迟到,不误工,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院系声誉的事情。

4.按时完成毕业实习日志(每周一次,累计不少于24篇)。

5. 经常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认真撰写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从提纲到初稿直至定稿)。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定稿后打印并上交给指导教师。

6.实习结束,请实习单位做好实习鉴定,并向学校指导老师提交学生实习手册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7.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8)保持与学校指导教师的沟通联系,联系方式或实习单位变动时要及时告知指导老师,确保全程接受指导。

五、成绩考核

毕业综合实践共12个学分,其中毕业实习占总成绩的70%,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占总成绩的30%。毕业实习与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实行百分制,双及格方可取得毕业综合实践成绩。成绩考核如下:

(一)毕业实习成绩鉴定(满分100分)

1.毕业实习申请占10%

2.毕业实习日志占20%

3.毕业实习单位评价占30%

4.指导教师评价占30%

5.参加毕业综合实践动员大会10%

(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成绩鉴定:

满分为100分,由指导老师视学生写作态度和写作质量评分,要求必须及格(60分)以上。抄袭者,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作不及格处理。

具体的评分标准为:(1)是否实事求是;(2)专业水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能否用专业知识和理论去解释实际问题,对现实问题能否从理论高度加以抽象。(3)文体形式要求:要素是否齐全、布局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完整;(4)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明确,说理是否清楚,能否用论据说明观点;(5)文句是否通顺,措辞是否得当;(6)材料是否翔实、体会是否深刻、文字字数是否达到要求。

(三)毕业综合实践成绩评定

由毕业实习成绩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成绩按比例合成,按合成成绩确定等次。

1.90分——100分为“优秀”

2.80分——89分为“良好”

3.70分——79分为“中等”

4.60分——69分为“及格”

5.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毕业综合实践成绩评定见附件4,由指导老师填写。

六、资料归档

实习完毕,学生的实训日志与毕业实习鉴定装订成册,毕业综合实践报告与毕业综合实践成绩评定装订成册,一起交给指导老师。所有资料由教学处负责归档。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工商学部计算机教研室

篇6: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1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08级(2008届)法学081班 学生:吕昌辉

论文题目:论医疗事故罪 研究基础:

我国在97刑法典中首次对医疗事故罪作出明文规定,这为部分医疗事故的刑法处理提供了法定依据。但其中部分问题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仍存在有很大争议。

主要内容和要求:

本文将本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等原则,重点从医疗事故罪的犯罪构成和司法认定以及该罪的刑事责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正确认定医疗事故罪,对于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化解医患矛盾,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日程安排:

(1)2011年11月30日之前选题;(2)2011年12月30日交开题报告;(3)2012年3月10日之前交论文初稿;

(4)2012年3月20日由指导教师提出对初稿的修改意见;(5)2012年4月12日学生结束毕业实习返校交论文二稿;(6)2012年5月中下旬15日左右进行第三稿修改完善争取定稿;(7)2012年5月底6月初进行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1刘宪权:《刑法学》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第735页。○2梁华仁:《论医疗责任事故罪》,载《法学前沿》1997年第一辑。○3侯国云:《过失犯罪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8页。○4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第三版,中国方正出版社○1538页

5高铭喧主编:《新编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91页.○6刘宪权:《刑法学》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第735页。○7梁华仁著:《医疗事故的认定与法律处理》,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64○页。

8曹子丹、侯国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5—306页。

9梁华仁:《论医疗责任事故罪》,载《法学前沿》第1期,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64—65页。

10樊凤林、周其华、陈兴良:《中国新刑法理论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779页。

11赵秉志:《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01页。○12何秉松:《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953页。○13谭晓莉:《医疗事故罪客观要件分析》,载《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 年第 14 ○卷。

14叶高峰:《略论医疗事故罪》,载《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版,第33卷第2期,第47页。

2007年版,第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教学院长签字:

篇7:综合实践任务书

毕业设计综合实践任务书

岗位名称:操作员

课题任务名称:基于MasterCAM车削编程的零件加工

本课题完成的条件

1.按照自己所学的MasterCAM知识进行设计和操作

2.学校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此零件的设计和操作

3熟练得运用MasterCAM系统

本课题的目标:

根据图纸通过用MasterCAM车削编程后熟练掌握MasterCAM编程,以及能对其工艺分析,刀具选择,切削参数选择,相关刀具路径对话框设置。

本课题任务要求

<一> 技术应用设计要求

1、熟悉MasterCAM系统的操作和编程;

2、从设计实际需要出发,选择设计方案;

3、编写完整的零件制作程序;

4、撰写试验操作书一份。

<二> 工艺操作技能要求

1、MasterCAM车削编程的零件图纸实现,并验证通过;

2、设计与论文相关参考文献资料。

<三> 时间安排

1、毕业综合实践单位以及岗位的落实(2011年8月1日开始)

2、上传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2011年9月30日前)

3、毕业综合实践相关岗位顶岗实习过程并撰写实习周记(2011年8月1日-2012年4月20日期间)

<四>周记撰写与系统录入

1、每周每周登陆系统提交实习周记,内容要求与实习期间工作、生活相关,不少于200字;每月在其中一篇周记内包含一次企业所跟师傅或直属领导评价(20字以上,包含评价人联系方式)。

篇8:1毕业综合实践任务书

一、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主要措施

机械制造专业原有的专业方向课程有“机械制造工艺学”(48学时)、“数字化制造技术”(48学时)、“先进加工技术及装备”(48学时)。这些课在内容上重复较多,占用学时也多,不利于学生挤出较多的时间学习新技术,比如“机械制造工艺学”和“数字化制造技术”都有关于加工工艺和典型零件加工方法的内容; “数字化制造技术”和“先进加工技术及装备”都有关于机床、刀具、夹具等的内容。并且,有些课程内容已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革新,比如“机械制造工艺学”主要讲的是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而对当今流行的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却很少涉及;“数字化制造技术”虽然针对数控机床和数控技术,但对当今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仿真等软件却很少涉及;“先进加工技术及装备”也需要增加一些当今新兴的加工技术(如3D打印、绿色制造等)的内容,同时删减一些较为陈旧的内容。

专业方向课的改革措施是将三门课的内容进行整合,最后形成两门,分别为“数字化制造工艺与装备”(64学时)和“先进加工技术”(32学时)。其中,“数字化制造工艺与装备”是对原来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数字化制造技术”和“先进加工技术及装备”(部分内容,计32学时)内容的整合,摒弃了原有教学计划中关于普通机床结构及加工工艺的介绍,而代之以数控技术、数控机床、数控工艺、数控编程、计算机辅助检测等内容。同时,授课学时也由原来的合计128学时压缩为64学时。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数字化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数控工艺和数控程序的编程以及现场质量检测的方法。

在实践类课程方面,机械制造专业原有两门专业实践类课程:“专业课程设计”(80学时)和“综合实验” (80学时)。这两门课程不仅内容陈旧、急需革新,而且两门课程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造成了课时的很大浪费,授课质量和授课效率都很低。

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改革措施是将原来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和“机械制造专业综合实验”统一为一门课程,即“机械制造专业综合实践”(80学时)。也就是说,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设计的零件还要在综合实验中加工出来,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连续性。 授课学时也由原来的合计160学时压缩为80学时,并且在两周内集中完成。在实验条件上摒弃了现有教学计划中关于滚齿机、插齿机、磨齿机等早已过时的设备,而代之以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数控磨床等,这也同时带来了夹具的革新换代。

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改革方案如图1所示,整个课程体系以数字化制造为主线,由理论到实践,内容精练,避免重复。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理论—仿真—实践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的改革必然要带来教学方法的改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的教师只负责课堂授课, 其中也会穿插少量的实验,但这些实验只是验证性的,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课也是自成体系。这种各自独立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教学计划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业方向课缺乏应有的课外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2.专业综合实践课学时太少,实际可操作性差。按照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要在集中两周的时间内完成给定零件的工艺过程设计、工艺装备设计、数控编程与零件加工等整个实践环节,内容多,时间紧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3.专业方向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脱节。从新教学计划对机械制造专业课的整合可以看出,“数字化制造工艺与装备”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数字化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综合实践课是它的后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两门课之间相对独立,缺少一个应有的联系纽带,使授课质量和授课效率都受到影响。

针对此情况,提出基于任务驱动的理论—仿真— 实践教学方法。其基本思路如图2所示。

在讲授“数字化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的过程中, 引入CAD/CAM虚拟仿真环节,学生以所学理论作指导, 针对某一典型航空零件, 利用UG、Pro E等CAD/CAM软件完成数字建模、工艺过程设计、工艺装备设计,然后在CAM环境下生成NC加工程序,并利用Vericut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仿真和参数优化。利用仿真软件直观、实时的优势,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得到可以直接用于加工的数控工艺、数控程序及与之相应的组合夹具。

在专业综合实践课中,可以直接利用CAD/CAM虚拟仿真环节得到的数控加工工艺、程序、组合夹具等用于实际零件的加工。在数控加工中,对每道工序进行精度测量,验证虚拟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并对数控工艺和数控程序进行修正,丰富和完善组合夹具单元库和机床加工参数优化库。这样,不仅保证了专业方向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之间的无缝衔接,还节省了大约40学时的课程设计时间,将其分配到专业综合实践课的其他环节中,保证了专业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质量。

采取任务驱动的理论—仿真—实践教学方法,可以收到如下的显著效果。

1. 初步建立接近工程实际的虚拟制造过程体系, 并在本科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2.在专业方向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之间搭建一座衔接的桥梁,保证机械制造专业新教学计划实施的质量。

3. 帮助学生建立现代设计与制造的思维模式,加深对设计制造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利用先进手段开展机械设计、分析和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论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引入CAD/CAM虚拟设计/加工仿真环节,打破以往单一的数字化建模与加工仿真形式,采取以专业方向课理论作指导,经专业综合实践课验证,使学生在真实的任务问题下学习和应用知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迁移,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较好地解决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

摘要:为了适应当今制造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于2013年开始对原有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全面改革。将原有的3门专业方向课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两门专业方向课;将原有的专业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实验课合并为一门专业综合实践课。新教学计划对专业方向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的课时压缩了近一半,不仅要求教学内容精练,而且要求教学内容能够革陈出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课时和内容的限制,很容易造成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脱节。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某一航空典型零件为加工案例,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引入CAD/CAM虚拟设计/加工仿真环节,在后续的综合实践环节直接利用CAD/CAM得到的数控加工工艺、程序、组合夹具等用于实际零件的加工。通过任务驱动方式,按照理论—仿真—实践的教学步骤,实现了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的无缝衔接,解决了新教学计划中课时少、内容精的矛盾。

关键词:任务驱动,CAD/CAM,加工仿真,无缝衔接,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德仿,王旭华,阳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85-87.

[2]姚华平.建设具有载体和目标性的理论课程体系[J].中国科技博览,2014,(25).

[3]高葛.《机械CAD/CAM》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87-90.

[4]曾宇丹,杜柳青,黄强.“机械CAD/CAM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C].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9.

[5]张旭,张学昌,李建新.以创新设计为主导、以图学素养为本位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4):138-143.

[6]张玉新,张瑞珠,李勇,等.《模具CAD/CAM》教育教学实践[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6):174-176.

上一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下一篇:黑龙江省对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工作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