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实验小学教师茶话会流程

2024-04-08

英华实验小学教师茶话会流程(通用6篇)

篇1:英华实验小学教师茶话会流程

民主评议

英华实验小学教师茶话会流程

一、主持人上场,宣布开始。

开场白:(豪勇七蛟龙)(音乐1)

兔展玉颜拂面去,龙行天下驾云来。(才闻兔岁凯旋曲,又唱龙年祝福歌。)

伴随收获的喜悦,满怀奋进的豪情,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与期待的2012年。新的钟声,新的祝福,新的期待。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首先祝在座的领导和老师身体健康,龙年吉祥。

老师们这学期是收获的一学期,我们的成功来自于每个人的勤奋努力,也来自于大家之间的相互协作。是我们的齐心协力使得我们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那么下面我们就拿起笔,将我们的感激之情写在感恩卡片上,我们可以感恩我们的团队,可以感恩我们的学校,可以感恩我们的同事,可以感恩我们可爱的孩子们。。

二、写感恩贺卡,做感恩树。(音乐1)今天,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记录自己的感恩。填写感恩卡,写完后张贴在我们的感恩树上。

因为校长的慧眼,让我们这些人才聚集英华园;因为校长的活力,让我们这些美女充满激情!下面,我们就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校长用她一双妙手抽取今天的第一位幸运之星。

三、幸运之星,宣读感恩卡片。(读到写卡片的和卡片上所感恩的人是下轮游戏的参与者)(3对为一组,可以组织7次游戏,游戏中如有人员重复上场时可以让重复人点幸运教师上场)(读卡片时有感情读,配乐2)

四、互动游戏:移动接球(配动感音乐4)

准 备:提供3个小筐,30个乒乓球。一人在胸前戴着筐,另一人在规定的线后往框中投乒乓球,两人配合,看哪组进的球多,那组获胜。有奖品的。

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乐,才能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心存感恩的人,才会朝气蓬勃,豁达睿智,远离烦恼。祝我们的老师每天幸福快乐!

五、颁奖:优秀教研组

任何一次成功都来自于集体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研组姐妹的帮扶,在开学初,每一个教研组集思广益制定了计划,在期末之际,我们也都在默默盘算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根据开学初制定的《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现公布优秀教研组评选结果:

获得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优秀教研组称号的是“”。(颁奖曲)

六、新年新目标,新愿望,写愿望卡,做愿望树。(配音乐安妮的仙境)

七、游戏:

智力大比拼:出各种类型的智力题,老师来猜,最早猜出答案者就为幸运之星,幸运之星获得幸运奖品并随机宣读1-2篇新年愿望卡。智力题控制在6题左右。

顶橘子比赛。(配乐5):抽取幸运之星,3人一组,参加游戏,胜出者有礼品,并宣读1-2篇新年愿望卡。大约6组比赛。

规则:比赛者从规定的地方出发,中途闯三关,中途中句子不掉,速度快者为胜,手不允许碰橘子。第一关:做起3次。第二关迈过障碍,第三关,转身三圈。

八、颁奖:我最喜欢的老师(配颁奖曲)

九、校长祝贺词(配乐6)

十、布置假期要求。(备课、安全、返校时间:正月十八九点)

最后结束语:又闻爆竹声声,期盼来年花香,难忘今天欢聚一堂,难忘今天共叙情长 让我们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再创辉煌。英华实验小学新年教师茶话会到此结束,最后祝大家新年愉快,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篇2:英华实验小学教师茶话会流程

一、活动目的: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在全体老师和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行动口号:

行动起来,争做绿色小使者!

三、活动时间:

2011.3.9——2011.3.17

四、活动内容:

1、我为班级添绿:学生自愿带绿色植物进班级,进行养护,为班级增添一份绿色。

2、我为校园添绿:各班成立添绿小队,在各班认养区域内开展拣垃圾、落叶、养护绿化等活动。

3、我为家庭添绿:在自家房前屋后栽种一些小树木,养殖一些小盆景。可以将护绿的过程拍成照片,也可以与自己喜爱的绿色合影。

4、各班出一期“绿色环保”的主题板报,进行评比。

5、各班开展有关植树节的主题班队会,进行评比。

添绿、护绿活动优秀照片大征集,照片背面写注明照片名称以及作者的班级、姓名,请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于3月18日放学之前上交学生处,进行评比存档。

英华实验小学

篇3:小学科学实验探究课的流程探索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的方式很多,实验探究是重要的探究方式之一。上好实验探究课是上好科学课的基础,上好实验探究课的关键是指导学生进行好实验,观察、研究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和变化,得出科学结论,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科学知識,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要想保证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必须弄清楚实验探究课堂的教学流程。下面,对实验探究课堂的教学流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钻研教材,准备材料

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为学生精心选择、提供足够的材料,这是上好实验探究课的一个重要前提。材料的选择要因地制宜,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要突出教学重难点,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到有结构材料的准备活动中来,通过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准备材料,应准备哪些材料,以及如何准备材料等。

二、激趣导课,提出问题

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是上好科学课的基础,兴趣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上课伊始,老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诱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明确目的。明确目的,即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清醒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干什么。“目的”的提出,一般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提出问题是实验探究课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如《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一课,一上课,教师拿出几个气压不同的球。“想玩吗?”“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于是学生会兴致勃勃地玩起皮球来。在玩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自然地产生了,“谁的球弹得高?”“怎样才能弹得高?”“皮球为什么能弹起来?”……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下一步的研究中去。

三、猜想假设,拓展思维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假设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动手实验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猜测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假设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果猜测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获得难以名状的愉悦感。因此,不论猜测成功与否,学生总能享受到实验探究的乐趣,促使学生认真地学科学,研究科学。

如《水流有力量》一课,小组同学在探究“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有的小组猜测可能与水流的大小有关,有的猜测可能与水位的高低有关,有的猜测可能与水流的快慢有关……不同的猜想引出不同的探究目标,而一旦有了探究的目标,实验探究就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有利于学生找准目标,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是保证实验探究成败的重要因素。实验的设计是指正式进行实验探究之前,根据一定的要求,运用有关的科学原理,预先制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等。也就是说,实验的设计,即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确定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分工,怎样安排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要求。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提出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方案充分征求小组成员意见后,展开全班讨论,探索各种合理的方法,设计各种可行的实验方案。

如《杯子变热了》一课,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思考: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你们小组准备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小组讨论后汇报:有的小组想研究热是怎样在铁片中传递的,想用酒精灯给铁片加热;有的小组想研究热是怎样在铜丝中传递的,打算把铜丝固定在支架上,用凡士林粘上火柴棒,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铜丝的一端……然后,让全班对这些方法展开讨论,探索并制定出几种可行的方案。

五、分工合作,实验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学生在自行设计好实验方案后,实验是他们迫不及待想做的事情,是学生心理上的兴奋高峰,这是对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训练的最好时机,但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前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注意事项,实验中要注意观察的现象,思考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在实验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实验小组中去,认真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必要时进行示范。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细致观察,忠实记录,全面整理材料的习惯。

六、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交流汇报是实验探究的升华,得出结论是实验探究的关键。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获得共识,然后让学生在全班内交流,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讨论、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如《岩石的风化》一课,在探究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时,有的小组选择“温度变化对岩石的作用”进行探究;有的选择“水流对岩石的作用”;有的选择“酸雨对岩石的作用”等等。在有限的课堂探究活动中,每个小组不可能对所有的原因进行探究。在交流中,每个小组将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大家点点滴滴进行融合,形成了对岩石变化原因的总体认识。

七、巩固运用,适当延伸

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的结论,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掌握的初步认识阶段,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结论,揭示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进行密切结合。“巩固运用,适当延伸”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答辩,或者提出一些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进行课外的探究活动。科学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他们带着更多的科学问题出课堂,使实验探究活动得以不断地延伸。

篇4:文苑英华特别版

我们做的:先从成百上千稿子里挑选出优秀文章,然后再挑出文章里最精华的部分。文章不限题材,不限风格,既有唯美抒情的,也有幽默搞笑的,有生活中的琐事也有奇妙的想象;节选的位置并不固定,开头中间结尾都不落空……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你啦。

你们要做的:发挥你们天马行空的想象,选取你认为最好发挥的一段,扩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这小小的一段激发你创作的灵感,看看这段文字在你笔下能盛开出怎样的花朵……佳作完成之后,别忘了寄到我们杂志社(《初中版·花季故事》“妙文接龙”栏目组收)。优秀作品我们会在后面几期杂志中刊登。

有一个探险队十分出名,世界的几大奇迹都被他们发现了,他们这次的任务就是寻找一座古城,这座城市早已被大片森林所覆盖,现已成为原始森林了。

他们决定出发,在途中,有许多的巨蟒、野兽,许多的沼泽地,一路上存在着许多的危险。许多队员被野兽吞食,或陷入沼泽地中……经过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找到了这座“城市”(原为古代一座城市)。

但这座古城令他们十分失望。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早已成为了废墟,他们希望寻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文物,这时,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洞口。他们拾了一堆枯柴,点燃之后进了洞,洞壁十分光滑,上面画了一些图,走近一看,原来是现代化的一些高科技产品。依照年代的推算,那时科技应该十分落后,怎么能绘出现代的一些高科技产品,莫非……

突然,洞中刮来了一阵强风,犹如黑洞一般把他们吸了进去。这时,火把已经熄灭了。耳中传来了“嗖、嗖”的风声,探险队员只有靠着手的触摸才能感觉到对方的存在……

摘自 林静[重庆合川市钱塘镇钱塘中学2007级(4)班]《另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贴心提示:这个开头让大家发挥的空间很大哦,如果你是这支探险队中的一员,你期待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很小的时候,坐在老屋的院落里,墙角布满苔藓,安静蔓延的藤蔓,那棵高大的古树下,听你给我讲故事。

你微微一笑,天然卷曲的头发,肆意地披散着,衣服的颜色朴素,一尘不染,听你的叙述沉静而清晰。你说,孙悟空用金箍棒挥画出一个圈,让唐僧呆在这个圈里,很安全地休息。如果走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那唐僧走出去了吗?我天真地提问。

嗯,还好。孙悟空及时赶回来了,你低头,抚摸我的手势很轻。

后来的对白已经被时间漂洗得很淡,回忆渐渐斑驳,童年老屋的围墙,又高又深,便是你为我挥画下的栖息地吧。只是,我没有问你,如果不经历一番惊涛骇浪,又怎能拨云见日?

摘自 陈 萌[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大江厂一组团1125栋1-21室]《请你让我独自走》

贴心提示:首先你得确定这个“她”是谁,然后再向我们讲述你们之间温馨感人的故事……

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很短暂,仅仅只有两年,但我们却很快乐,彼此珍惜。两个小女生在一起谈着属于自己的小秘密,在学校形影不离。下课的说说笑笑,上课的“飞檐走壁”,整天像麦芽糖一样黏黏糊糊的,着实让许多人既羡慕又嫉妒。

一起喜欢上JJ的歌,Jay的歌,并一起买下他们的所有专辑,为心目中的偶像捧场,追求自己的崇拜。

我们一起疯疯癫癫地过了两年,直到有一天Y对我说: “我要去别的地方读书,和我爸妈在一起。”我以为Y是和我开玩笑,就不理她。结果那一天真的来了,是那么快,那么令我来不及思考……“冻结那空间,冻结有你的世界,冻结那画面,冻结不让它溶解,我若是疲倦,你的项链在我身边,发光在我胸前,你的项链在我身边,陪伴着我过每一天……”

摘自 天使的折翼[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校初一(4)班] 《两颗糖果的天空》

贴心提示:喜欢JJ和Jay的两颗糖果,她们的天空,请你试着描绘一下吧……

别看“火鸡”上课时那副老实样,老师前那副乖巧样,下课后,你将会看到“火鸡”的本来面目:曾和她同桌的我,文具盒常被她“借去”K人,长期借用之后,文具盒变得凹凸不平,我拿着文具盒找她理论,她瞟了一眼说:“不要紧啦,你看,我给你打造了中国地形图。”晕……无奈之下,只好将文具盒换成了文具袋(文具袋是由布做成,打了人不疼)火鸡发现后,倒是不借文具袋了。可是,我的眼镜盒又被她“借”去了,天……

叫她“火鸡”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她还有一张火都烧不烂的厚脸皮,她常于课间、日记本里自称淑女,救命呀……看得全班狂吐隔夜饭不说,还让我们对淑女的定义有重大的改观。对此,“耗子”作诗一首:

曾经我面前有一堵厚厚的墙,我没有好好珍惜,于是,我后悔了/但是现在我不后悔了/因为我看到了火鸡的脸皮。

摘自 黎 树[江西省南城县建昌镇凤凰路邮电小区第3幢301号]《“火鸡”外传》

贴心提示:此“火鸡”可并非周星星《食神》里面那个臂力惊人的“双刀火鸡”,不过也算是个性鲜明,在她身上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接着侃……

说起我的战“痘”史,真是悲哉。在下是在初二时的某月某日某个早上,和周公大人约会一夜的我,正处在“警惕松懈状态”突觉敌情有异,额头“战区”有异样,很痒很不舒服,像是在地壳运动下新隆起一座火山。我察觉定有敌军出没,遂从床上跳起,以闪电般的速度跃到镜子前,仔细侦察,情况如下:

在额头正中央偏左15°25’处,有一座“火山”,海拔1000m,面积900m2,色淡红。“火山口”处有白色堆积不明物质,有微痒、疼痛感。

我凭借多年观察的经验,此不明物质乃是在青少年中泛滥的无敌杀手——青春痘。也叫痤疮。男女同胞们深受其害,轻者“泛如星点”,重者则“山花烂漫”,可使毛孔变粗,更甚者可以留下“冰川遗迹”,甚至毁容。

摘自 李文昌[江西省遂川县五斗江中学三(1)班] 《战“痘”的青春》

贴心提示:这个年纪,相信同学们都有战“痘”的经历吧。把你的战“痘”史放到他的开头下面,看看是不是浑然天成……

我总是喜欢穿一身淡蓝色的衣服,趁着午休校园安静的时候披散着一头黑色的长发,静静地看蓝蓝的天空,感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忧郁。我喜欢蓝色。每当我望着蓝天发呆时,沫沫就会啃着鸡腿跑过来冲着我大吼:“兰兰啊兰兰,你又一个人跑来这里!阳阳、文文,快来帮我揍她啊!”然后我回头,就可以看到阳阳和文文懒懒地朝这边走来。她们走到我身边躺下,陪我看淡蓝色的天空和那漂浮着的朵朵白云,沫沫啃着鸡腿继续喋喋不休,直到睡着为止。

摘自 吴兰兰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四中学二(6)班]

《蓝色的青春畅想》

贴心提示:我的青春是淡淡忧郁的蓝,她的青春是浓烈奔放的红。再加上她的,她的……世界的色彩便丰富了起来,现在也请你畅想一下,青春该是什么颜色呢?

这个域市的夏季似乎沉闷了一点,每天都是阳光。天上的云如水中的泡沫。

今天终于下雨了,下午醒来房间黑乎乎的。窗外传来稀疏的雨声,原本的真实已被透明的玻璃所隔绝。雨水覆盖了窗外的风景,天空哭了,雨滴是她的泪水,雨痕是她眼角的皱纹。空气变得湿润起来,水珠在指间跳动。我在想,这场雨会不会把海中的海鲜也带来,那样就好了。

我想打电话给阿舟,问问他有何感想。但电话那头没人接。哦,原来是一片空白。

雨渐小了,我的心依旧平静,没有滑落的痕迹。

摘自 罗学雅[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二(1)班] 《一路向北》

篇5:新版《英华大词典》略评

作为目前最具规模的“英一汉”词典,《英华大词典》(修订第二版)有下面几个主要特色:

1.收词多、广、新、精。《英华》收词十二万余条,这在中型词典来说已是其中佼佼者。(试比较:《美国传统案头词典》(The AmericanHeritage Desk Dictionary)十万条,《简明牛津词典》(The ConciseOxford Dictionary)第七版七万五千条,《朗文新环球词典》(LongmanNew Universal Dictionary)十万条,《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Chinese Translation)五万条,《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五万五千条。)毫无疑问,它已包罗了现代英语的核心词汇。《英华》还收录了许多种学科和专科的较常用词汇,诸如工业、农业、政治学、经济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历史、原子能、军事、体育、电影……以至星卜、神话、股票、牌戏等等,所接触的层面非常广阔,足供一般查阅之用。

鉴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新词新义的涌现,《英华》的编辑人员对此给予相当注意,一些已确立的新词新义都已收录,如ablator(防烧蚀材料)、access time(存取时间)、acid(麻醉药物)、icebreaker(出租汽车的首里收费)、ICU(特别医疗单位)、IDDD(国际直通长途电话)、jawbone(利用权势对……施加压力)、jet set(喷气机旅行界)等。

除了把重点放在收录正规的英国和美国英语外,《英华》也酌量收取一些方言和英语世界中其他地区的用语,如澳大利亚语、爱尔兰语、苏格兰语、南非语等。此外,更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外来语,这方面当然以拉丁语和法语为主。近年来,由于日本和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见强大,英语中吸纳了不少源于日语和汉语的用词,《英华》也酌量收录,如ikebana(插花艺术)、judoka(柔道家)、jin(斤)、RMB(人民币)等。总计外来语的来源共三十多个。

由于要控制整本词典的量,词条的挑选收录必须严格。《英华》的编辑参考了大量的英语词典、词汇表、研究报告、专科词典,积累了可靠的数据。故此现在所收录的十二万余词条可说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2.词条按单一字母顺序排列。纵观近年出版的英语词典,除《韦氏新大学词典》(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和《美国传统词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沿袭使用分列法外,其余的都采用单一字母顺序排列法,《英华》也不例外。所谓单一字母顺序排列,即把所有词目,包括缩略语、人名、地名、外来语等都排在词典正文内,然后按英语字母顺序排列。这种排列法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把用法特多的动词短语、复合词、有特别用途或含义的派生词等作独立词目编排,如《科林斯英语词典》(Co1lins English Dict-ionary),或单把复合词和部分派生词作独立词目编排,如《蓝灯大学词典》(The 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另一种是把所有动词短语、复合词、简单派生词都收于主要词目下,如《简明牛津词典》。《英华》采用的是后一种,这种排列法的好处是能节省篇幅。

3.释义详尽、准确。释义是词典,特别是双语词典最重要的部分。《英华》以规范化现代汉语为其释义的标准,不象过往的“英—汉”词典的释义中往往采用方言、土话或半白不文的用语,这对于净化语言有一定作用。《英华》除了力求以汉语对应词作释义外,必要时还加上补充解释或用法说明,使读者能更深刻地了解原文的含义和使用的方法。例如:

immaterialist的释义是“非物质论者”,后加补充解释“〔英国崇奉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人〕”;

immerse的第三释义前加用法说明“〔主要用于~oneself或被动语态〕”;

ill第一释义后加补充说明“★英国此义作定语时是用sick,美国无论作表语或作定语通常均用sick。”

《英华》对人名地名的释义也颇简明扼要,足见编辑人员曾下功夫。详见下例:

Jack.sonksn〕n.杰克逊〔姓氏,男子名〕。①Andrew~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美国将军,于1829—1837任美国第七任总统〕。②HelenMaria Hunt~海伦·玛丽安·亨特·杰克逊〔1830—1885,本姓Fiske,美国女小说家〕。③Robert Houghwout~罗伯特·霍伍特·杰克逊〔1892—1954,美国法学家〕。

为了使读者能从对照中加深了解,《英华》在某些词的某一释义后标有“cf.”(参看)或“opp.”(反义词)以及应参看或含义相反的词目,如idealism第二释义②【哲】唯心论,唯心主义,观念论(opp.materia-lism);immigrant形容词释义:(从外国)移来的,移民的,侨民的(of.emigrant)。

4.例证、习语搜罗甚丰。旧《英华》的优点之一是例证和俚俗语词较多,这次作二度修正时,《英华》的编辑保留了这一优点并加以发扬。在翻阅词典时,用者当会为本词典丰富多采的例证和数以万计的习语(包括俚、谚、俗、口语)所提供的信息称便。

除了上举各点之外,《英华》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优点,这里就不多说了。

编辑词典,特别是双语词典,是一种高度技术性和高度专业性的工作。《英华》的编辑人员中有经验丰富的字典词典编辑,有专攻英语及汉语的语言学者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及研究人员。他们自一九五七年起就在旧《英华大词典》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工作,经二十多载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修订第二版。

词典应是帮助使用者解决疑难的工具。词典的编辑在着手编写词典前应有明晰的读者对象,然后尽力使所编纂的词典满足这些人的需求,而且对词典在整个系列的同类词典中所占的地位亟需明确。这一点,《英华》的编辑以及商务印书馆京、港二地的编辑部门是心里有数的。在他们庞大的“英-汉”词典编纂计划中,《英华》只是其中一只棋子。

按目前《英华》的收词及编辑路线,这本词典的容量略高于英、美的中型词典(School,Concise or Desk Edition:收词在七万到十万之间),但却略低于大学版词典(College or Collegiate Edition:收词在十三万到十七万之间)。在例证与用法说明方面,《英华》的做法类似中型词典,在释义方面,则较近似大学版词典。采用这种编辑方法自有其理由,因为《英华》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中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外籍人士(包括外国人及华裔人士)为其次。就目前的收词而言,《英华》已可满足上述使用者的一般要求。可以这样说,《英华大词典》(修订第二版)是令人满意的一本词典。

作为第一本由中国词典编纂家所编写的、收词数量超过十二万的“英-汉”词典(过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综合英汉大词典》和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的《远东英汉大词典》都是以一本英语词典为蓝本,然后翻译加工的),《英华》的编者面对的困难的确不在少数。缺乏更大型的同类词典作参考之用、资料和数据得依靠人家发表的东西、技术设备等条件不很理想、对海外情况了解不深等等,都是造成困难的原因。

出于对《英华大词典》的关切与期待,谨列出以下数点待改进之处供《英华》的编辑参考研究:

1.《英华》缺乏一篇有份量的导言或专论,现有的前言份量太轻了。按照词典编辑界的惯例,中型以上的词典应有一篇导言和一篇或多篇专论,探讨本国在研究该种语言上的成绩或写出撰述者一己的心得。导言和专论可以由词典的编辑执笔,更可请大学教授、语言学家、语音学家、语法学家或其他在这些方面卓然有成的学者撰文。这样,除了可以使词典生色不少外,还可引起使用者的兴趣。现今的趋势是:词典不仅要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书,还要成为使人读起来觉得是趣味盎然的、有教益的书本。

2.本书虽然已注意收录近二十年出现的新词新义,但仍然免不了有失。一些原属学科的专有词语,由于产品被广泛使用,甚至已渗入每个家庭中,已成了家喻户晓的日用词语。《英华》对于这部分词语的收录是不够的。例如词典收录了microcomputer(微型电子计算机),却没有收minicomputer(小型电子计算机);收录了data bank(数据库,资料库),却没有收同义的data base。一些在海外流行的用词或常见的新事物名称,《英华》也有所缺漏,如audience rating(收视率;收听率)、consumer council(消费者委员会)、jetfoil(喷气水翼船,喷射船)等。由于篇幅所限,对新词新义的选择采纳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但常听常见者宜予收录。

3.不单是《英华大词典》,其余的较大型的“英一汉”词典的编纂者都应考虑是否可以在他们的词典中增加或加强以下三个内容:词源(etymology)、插图(illustrations)和用法说明(usage)。英、美出版的词典,中型以上的都有词源,因为了解字词的来源,能帮助记忆它们的基本含义。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英—汉”词典具备这项内容。插图能帮助理解字词含义,这点是人所共知的。近年出版的英语词典,附插图的占大多数。这说明了即使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亦需插图帮助理解,其他国家的读者更不用说了。至于“用法说明”一项,《英华》已作了一定努力,但若能独立列于词目之后,详加说明,对学习者当更有裨益。

总的来说,《英华大词典》(修订第二版)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编辑“英—汉”词典事业的一大进步。当然,这仅仅是起点而已。按照词典编纂界的做法,一本词典的出版之日,亦即开始收集资料准备修订之时。一般中型词典,大概每十年出一新版,以赶上时代的需求。愿《英华》也能这样做。

篇6:人生如戏周英华

当新闻发布会开始时,周英华本人显得和视频中有些不一样,1月寒冷的北京,他穿着一件黑色的短袖体恤,肩上披着一件长袖薄毛衫,满是白色斑点的牛仔裤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把画画时的工作服穿到了开幕现场,坐在穿着正装的田菲宇和杰弗里·戴齐中间很不搭。虽然年届76,但是他的身材保持的很好,很有活力地和大家打招呼,说起话还不时开个小玩笑。听过他名字的人都知道,眼前这个随和的老人可不仅仅是“存在”那么简单。

人生就是一部电影

在采访中,周英华依然穿着他参加新闻发布会的那套衣服,采访大部分以英文进行,因为他的普通话已经十分蹩脚,但是无意间说出的一两句上海话却乡音未改。台下交流,周英华显得比之前更加有激情,他会随手拿起桌子上的矿泉水瓶来演示他所说的道理,说到激动处还会站起来,甚至会做几个京剧动作。整个对话都有些戏剧化的气氛,但却让人感到顺其自然,因为在采访的最开始,周英华就已经如此描述:“我的人生就是一部电影。”

1939年,周英华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父亲周信芳是中国最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大师,也是“麒派”京剧的开创者,京剧界常有“北有梅兰芳,南有周信芳”和“南麟北马”之谓。上世纪20年代,身在梨园的周信芳和上海社交圈名媛裘丽琳因为相爱而私奔的事情闹得轰轰烈烈,在遭受了无数的流言蜚语后,两人排除万难终于结婚,成就了一段佳话。裘丽琳是周信芳的一生挚爱,也是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她为他生下了6个孩子,其中次子便是周英华。因为儿时体弱多病,所以周英华深受母亲宠爱,直到现在,他还对上海法租界的家宅记忆犹新。

13 岁的时候,周英华被母亲送往英国伦敦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在那里,他失去了他所熟悉的一切,包括爱他的家人、他赖以交流的母语和家乡话,以及他从小就从父亲那里耳濡目染的传统文化,“周英华”这个名字再无人提起,取而代之的是如今被西方人所熟知的“Michael Chow”。从少年时代开始,周英华就展现出对艺术的热情,这一点没有因为他生活于文化和艺术传统迥然不同的西方就有所减弱,17岁的他先后两年在圣马丁艺术学院(Saint Martins School of Arts)和汉默史密斯房屋与建筑学院(Hammersmith School of Building and Architecture)学习,那时他开始尝试创作,梦想有一天能够做一名艺术家。但在那时,西方人对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还停留在居高临下的审视角度,伦敦是欧洲的一个中心,也是世界的一个中心,在这里,经历过食不果腹的周英华明白生存是第一位的,而艺术可能只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想,他转而开启了人生的一条至关重要的道路。

1968 年,周英华在伦敦富有时尚气息的骑士桥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餐厅MR CHOW,精致的中国食物获得了西方人的青睐,周英华也凭借着餐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继而在纽约、洛杉矶和迈阿密等地设立多家分店,继续扩充着自己的经营版图。在MR CHOW的饭店内,经常会出现商界精英、政坛显要和时尚名流的面孔,比如比尔·克林顿、英格丽·褒曼、麦当娜、帕丽斯·希尔顿等都成了这里的常客,他那前两段备受瞩目的婚姻也为时尚名流界的八卦提供了不少谈料,一切都显示,周英华和他的MR CHOW已经被西方上流社会所认可。与此同时,周英华一直没有离开建筑、设计戏剧和电影等等这些和艺术有关的领域,作为建筑师他为乔治·阿玛尼特別设计了精品店、设计了自己他的餐厅和洛杉矶的私邸,他当过电影演员,甚至还当过电影制作人投资电影。时隔将近50年后,也许是年少时未完成的梦想终究有些遗憾,年逾古稀的周英华又做了一个让周围人大吃一惊的举动:他又重新拿起画笔,做了一名艺术家。

命运的回归

作为一代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儿子,周英华自然而然地以不同的方式把传播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他说,其实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努力把中国文化中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西方,很久以前在西方人眼里中餐还很廉价,他就拿出最好最精致的中国食物给他们,他想把那些以他的姓氏命名的餐厅打造成一座戏院,在这里面,每一处细节都有着几十年的功夫。然而,在他眼中,不管自己在其他领域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艺术仍然是中国文化中最高贵的专业,他终将回到这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被他称作是命运的安排。

2012年,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前馆长杰弗里·戴齐通过一名艺术家认识了周英华,并和他一起在博物馆进行了一场公开对话。有一天戴齐来到周英华的家里,他发现墙上有一幅很小的具有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的绘画,他还以为是周英华的某件藏品,细问之下,才发现原画的作者就是周英华本人,之后周英华还给戴齐找来了一本上世纪60年代在伦敦ICA出的展览画册,那里面有周英华年轻时的作品,戴齐非常惊讶,没想到周英华有如此的才华,当即表达了对他作品的欣赏。没想到,他的这些话成为了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周英华心中创作的冲动。几个月后,戴齐又来到周英华的家中,发现其中多了一个特殊的工作室,里面都是周英华2012年创作的作品。戴齐回忆说,他当时很激动,也很震惊,周英华的画非常有野心,也有精湛的技巧,虽然他有近50年没有从事创作,但是他依然非常有自信,把年轻时的绘画能力自如地拾起并进一步完善。

于是,就有了周英华此次在尤伦斯艺术中心的个展——“麒派画家周英华”。在尤伦斯展览大厅的甬道,艺术家创作的3組平行作品依次排开,这些大尺幅的作品具有一致的表现主义风格,每件作品内部、以及作品与作品之间都充满了一种持续的张力,走近作品,你会发现画面的“内容”如此之丰富,其中混杂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比如金叶子等贵金属,还有钱币、塑料、盘子、艺术家穿过的衣服的布料以及各种废物,甚至你还能看到一颗鸡蛋的蛋黄,你随时能感受到周英华带给观众的惊喜。作品中,一组近20米长的“四季”系列大型联画是这一部分的核心,艺术家运用了后现代的技法去解构“时节”这一传统的中国主题,四幅分别以不同的颜色基调和象征元素来强调春夏秋冬给人不同的感觉,而带来的视觉效果也十分震撼。

nlc202309051506

在周英华那丰富的画面中,融汇其中是他一生的生命历程。他说,从少年时代寄居异国他乡时起,为了生存,他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丝毫没有停歇的时候,就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背后那精神动力则来自和同样曾被主流社会排斥过,最终获得认可和尊重的父母,这种DNA就存在于他的血液中。他学得很快,也创造了自己的学习体系,他说,他总是希望自己20分钟就可以成为一个问题的专家,他的诀窍就是,抓住问题的中心,找到突破口。所以,当他把50年来的个人经历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思考都凝聚在同一张画面中时,他创作的中心便显露无疑。

“麒派”画家

即使在西方生活了六十余年,周英华仍然把中国文化视作其艺术创作的精神核心。“麒派”这个词,已经被他从父亲的京剧艺术中提取出来,以内化的方式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或者说,这是周信芳的“麒派”在绘画这另外一个艺术领域的延续和传承。周英华说,西方的哲学思想讲究的是与自然的抗争,他们突出人的力量;与之相比,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講求的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此建立起的文化结构下,中国的饮食、中医、太极、书法以及京剧等都建立了各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系,从全球文化的角度来看,西方文化在近现代历史中无疑是主流文化,而曾经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却由于种种原因衰退下来,直到近些年,中国文化才随着国家实力的强大而越来越多地被世界关注。而周英华的父亲所创立的“麒派”的核心,就是为了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按照周英华的话说,“麒派”精神象征着一种中国精神,至今仍存在于中国的各行各业中。出于父亲的影响,那种对文化认同感的寻求和渴望,不仅仅是周英华生活的动力,也正是他创作的动力。

有意思的是,在作品的形式和语言上,周英华自然而然选择了西方的拼贴画,他说,拼贴允许人们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像他那从中国到西方、又在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东西混杂的生活一样。所以,他的绘画中除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带有起源于欧洲的表现主义,以及战后在美国兴起的各种艺术流派的影子,他那表面参差不齐而凌乱的视觉形式,会让人想起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滴画”。周英华使用了一些非常个人化的材料,试图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从“190度”的方位来展现他的生活。他生于二战,所以他的表达中也带有多种历史和艺术史的元素,比如他专门画了一幅画以此纪念特纳的一副历史题材的画作;在有些作品中,他试图做一些社会性的批判,比如使用一些灰暗的画面元素来表现出现在全世界的环境污染。

在此次展览中,还展示了一段记录周英华工作的视频,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周英华创作中一种即兴的激情。然而,周英华的创作并不是随性而行,他认为所有的偶然都必须由艺术家控制,也就是在特定的范围内的偶发,周英华说,这种偶发性和应变能力的结合和“麒派”精神有密切的关系。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的过程中,他并不是随意把它们堆砌在画面中,其中蕴含了许多技巧和思考,也就是他所谓的“控制”。

大师们的友情

早在做艺术家之前,周英华就和西方艺术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餐厅老板,也是一位眼光独到的收藏家。在此次展览中,周英华除了展出自己的作品以及父亲周信芳的一些历史图片外,他还带来了艺术家为自己画的肖像画收藏,这个系列始于他与英国波普艺术家彼得·布莱克的友情——艺术家给周英华创作了一幅个人肖像,回报是取得了餐厅的座位;此外,观众还可以看到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ael Basquiat)、凯斯·哈林(Keith Haring)这些世界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家的名字。由于和周英华交情匪浅,沃霍尔直接按照周英华的要求使用了银色和黑色取代他那标志性的颜色鲜艳的波普画像;而巴斯奎特的画则带有少见的一丝温柔,甚至还写了几个让人难以辨认的汉字。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想到,这位艺术品位不一般的餐厅老板,日后会成为他们的同行—一位艺术家,把自己的作品和他们曾经的画作放在一起展出。

上一篇:菊梦原文及赏析下一篇:遇见初三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