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英实验小学

2024-04-24

冠英实验小学(通用4篇)

篇1:灌南县实验小学

校园景观廉政文化教育优师资队伍悦纳教育研讨会校长时良忠苏电视台教育频道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均曾对学校的特色文化进行过专题报道, 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创新型学校、江苏省书法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连云港市首批名校、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领航学校、连云港市艺术教育窗口学校等200多项荣誉称号。.|®1汇园景观——书卷浮雜豳龜•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坐落于黄海之滨、灌河沿岸, 现有81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5000多人。学校始建于1960年, 占地5.5万平方来, 是一所集小学、学前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省级实验小学。多年来,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 从灌河入海、海河成潮的自然景观中凝炼出“悦纳如海勇进如潮”的文化主张。在“教育让梦想成真”的哲学思想引领下, 以“办一所具有海的胸怀、潮的精神的世界学校”为愿景, 以“培养胸怀宽广、外圆内方、勇于进取的海之子”为目标, 践行“有规则的自由”人文管理理念, 全面构建悦纳教育特色文化。-建设悦纳环境文化。学校以千年灌河为背景, 在校内建设灌河园、润园、汇园、悦纳文化园等景观, 雕球悦纳广场, 开放悦纳大厅, 全力打造悦纳的环境文化;建构悦纳课堂文化:学校深入课堂改革, 建构以“怡情导学、悦性主学、悦动互纳、快乐展示、博采善思”为基本操作策略的悦纳课堂, 制定悦纳课堂集体备课范式、悦纳课堂评价表等雕琢悦纳的课堂文化;打造悦纳课程文化:学校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科技冲浪节、校园艺术节、海韵阅读节、体育冲浪节、智慧数学节、英语冲浪节等节曰活动, 开展骨乐、体育、美术、书法、棋牌、魔术、科技、阅读等数十种社团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冲浪, 感受奇幻的漂流之旅, 营造悦纳的课程文化丨3在悦纳文化的浸染下, 学歡师生在国家、省、市级活动巾&奖1GGG乡央电视纟少儿频道、江&

篇2:冠英实验小学

一、小学实验室的建设

1. 建设实验室的目的

实验室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场所和平台。实验的目的是对小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即培养小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以及正确使用仪器工具等技能。

2. 实验室的一般要求

实验室建设一般要具备以下几项基本条件:

(1) 干燥:实验室应该建立在比较干燥的地方, 避免因潮湿导致标本、仪器等损坏而影响正常实验。

(2) 通风:实验室周围环境应该保持整洁, 室内要经常打扫干净, 不积尘土, 空气流通, 无异味, 避免影响学生健康和标本的使用培养。

(3) 透光:透光面积与实验室的面积要适当, 其比例一般是1∶4~1∶6, 过小则不便于实验观察。窗户的位置应向阳, 使光线充足, 便于学生观察实验, 原则是要使光源从学生座位的左侧射过来。为了亮度合适, 最好悬挂浅色窗帘, 有条件时还可以安装黑红色窗帘, 便于兼放映幻灯片、电影等。

3. 实验室的面积及布置面积一般根据人数而定, 平均每个学生至少应占有约1.4平方米, 才便于活动。

以50人为一个班, 应该为70平方米。如果准备在实验室放置一些实验柜或标本, 面积就要大一些。当然, 限于条件, 要求可以适当低一些。实验室的布置除了必要的实验桌、学生凳和教师用的演示桌外, 还应设有电源、照明灯、上下水道 (包括水槽) 、黑板及展览橱窗等。

实验桌:是实验室的主要设备, 一般实验桌是长方形的, 长多为150~230厘米, 宽85厘米, 桌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身高, 便于实验操作。

学生凳:一般为三或四足的小圆形凳, 有螺旋, 可根据学生的身高升高或降低高度。

演示台:要高于实验桌10~20厘米, 桌长要大于实验桌, 可与黑板长度略等, 宽约80厘米, 形状可为长方形或半圆形。

物品柜:样式和大小多种多样, 可根据实验室的大小、所放物品的种类和所放的位置而定。一般实验用品多置于实验室黑板的两侧;标本、仪器多置于实验室的后面或两侧。一般也可用公文用柜代替物品柜。

展览橱窗:专门陈列标本和模型, 供学生在实验前后、课外复习观察。可以固定在实验室后壁上, 也可以用一般的玻璃柜代替。

其他设备:水槽应放置在实验室前面, 并设上下水道, 水槽大小要适当, 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干净。墙壁上悬挂实验室学生守则、学生实验的一般要求等相关制度。

二、一些常用仪器药品的保管与维修

1. 仪器药品的一般保修要求

各种仪器和药品必须分门分类, 标明品名、编号, 收贮在固定仪器柜和药品柜里;一般药品与剧毒药品或危险药品要分开存放, 剧毒药品、危险药品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 放在学校指定的地点, 由专人负责, 并定期检查;常用的仪器和不常用的仪器应该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 常用仪器要放在容易取放的地方;怕潮的仪器柜 (如显微镜等) 应该放一些干燥剂, 如氯化钙、生石灰或硅胶等, 吸收湿气, 硅胶应装在布袋里, 吸水变色, 烘干还可再用;怕腐蚀仪器 (如显微镜、金属制品器械等) 的柜橱里不要同时放硫酸等腐蚀性强的药品, 以免腐蚀损坏仪器, 最好仪器和药品分开存放;要定期检查维修标本、模型和各种实验仪器。生物标本要放入适量的卫生球以防虫蛀, 对浸泡的生物标本要每年检查封口, 及时补充药液。对仪器中的金属制品或部件, 如解剖器、剪刀等, 应定期涂抹凡士林, 以防生锈。一些老的生物模型要保持清洁, 清除灰尘。以上工作要在不同的季节里进行 (春季放卫生球、暑假前涂凡士林、秋季检查浸泡制品的标本等) 。仪器药品要登记入账, 配合学校总务部门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登记, 登记时除要记清来源外 (如新购、上级调拨、他处赠送或自制等) , 还要根据实物的性质用途分类 (如标本、模型、仪器、器材、工具、玻璃器皿, 以及药品等) , 根据物品的价值高低、使用期限的长短分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等。每登记一种物品或药品, 都要填写清楚, 如编号、品名、规格、数量、单价、总价、产地、制造厂、来源及收到的日期等。平时消耗、损坏应随时填表记载, 每学期末总结一次, 便于账物相符。

2. 光学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光学仪器的种类很多, 有简单的如放大镜、解剖镜, 有复杂的如显微镜, 这里重点谈一下显微镜的使用和保管。

学校实验室里使用的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 由于它由几组透镜组成, 因此也称“复式显微镜”。显微镜是小学实验室里比较贵重的仪器, 因此在使用和保管中必须特别小心。显微镜的结构较为复杂, 放大倍数也高, 可由数十倍至二千倍, 小学生目前使用的大多在600倍以上。许多学校还备有一、两台放大倍数较高的显微镜供老师备课时使用。显微镜的构造这里不再赘述, 现就使用、保管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说明:

(1) 保管显微镜:显微镜不用时应放在显微镜箱里, 保存在专门的柜橱中。有些较好的显微镜在镜箱底部有六角螺栓, 为固定显微镜之用, 避免镜子在箱中晃动。学生用毕, 必须装箱。存放处所, 应防止剧烈震动, 因为震动后会造成光学系统光轴的偏斜而影响观察, 平时不得随便拆动零件, 以防松动损坏。

篇3:冠英实验小学

科学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在科学探究前, 只有教师进行充分准备, 才能保障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规范指导, 才能提高课堂探究效率。

1. 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养成

科学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课程, 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 要求教师的素质比其他学科教师更高。因此, 作为科学教师, 一定要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在科学探究中, 很多实验仪器的使用, 比如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物体, 用胶头滴管做量化实验, 还有天平的使用和温度计的使用等, 都需要我们科学教师课前认真查阅相关资料, 掌握相关仪器在科学探究中的正确使用方法, 并做到规范、熟练地使用。

2. 教师的课前备课

上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 教师只有深入教材、吃透教材, 并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才能用好教材。开展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实验探究活动, 科学教师课前都要下一番苦功, 通过备教材了解教科书编者设计这项实验活动的意图, 清楚实验活动要达到的“三维”目标。同时为了使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 教师还要做好“下水实验”工作, 即科学教师只有亲历了实验探究的过程, 才能对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做到心中有数, 也才能对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所了解, 并对可能出现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思考, 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例如教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冷热与温度》一课时, 要引导学生探究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的实验。只有课前教师自己尝试探究了温度下降实验过程, 才能发现实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如何减小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如热水的起始温度不同, 所画曲线的弧度也是不一样的, 当热水的起始温度在90℃时, 它在10分钟内温度下降所画出的曲线图是最明显的;另外, 实验时所使用的杯子不一样, 温度下降所画出的曲线图也不一样, 因为实验中玻璃器皿的效果要优于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 它的导热性能更好, 更利于热量的散发。如果教师在课前掌握了这些材料, 课堂上对盛热水的水杯加以特别关注, 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3. 结构性实验材料的准备

科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教师提供结构性的实验材料, 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验活动, 在解决科学问题中获得科学知识。俗语说得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科学实验教学中, 科学教师要根据实验探究活动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 精心准备实验探究活动中所需的典型材料。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中的《叶和花》一课时, 笔者结合家乡季节特点, 选择在春季教学。为了让每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安排两人一组, 并为每名学生准备一朵完整的油菜花、一份记录单及两人共用的镊子等探究材料。又如教学《摩擦起电》一课时, 为了不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理解的偏差, 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提供给学生的探究材料有玻璃棒、丝绸、橡胶棒以及干燥的毛皮。因为丝绸、毛皮潮湿时与玻璃棒、橡胶棒摩擦不会起电, 即使会起电也很微弱, 不能吸引纸屑, 影响教学效果。

二、实验操作有效指导

1. 引导学生拟定探究计划

科学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拟定探究计划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 而不是纯粹的“玩”。因此在动手实验之前, 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实验活动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恰当选择, 对所需的实验材料、实验仪器等做好准备。同时对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能收集到的证据的范围与要求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对探究活动还不熟悉时, 拟定探究计划要从简单到复杂, 指导过程要由“扶”到“放”。在实际教学中,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规范地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让他们有一个从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 从生疏到熟悉的学习过程, 从而规范实验操作,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课, 教学中遇到探究问题时, 可先给学生提供表格式实验方案, 让他们进行口头设计, 随着教学的深入, 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实验方案设计。对于四年级、五年级的科学实验教学, 教师就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笔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 并引导学生在汇报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对方案加以修正与完善, 还要引导学生把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写在方案上。对于六年级的学生, 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在自主设计中提高实验能力。

2. 对实验仪器的认识

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一般都是借助实验仪器进行的, 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了解程度, 直接影响着探究实验的成败, 也影响着探究实验的质量。因此, 在实验活动开始前, 引导学生认识实验仪器、了解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例如引导液泡温度计认识与使用:为了测量精确, 其中就有很多严格的要求:在测量液态物体的温度时, 要注意温度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 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液面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等。又例如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引导:使用酒精灯前, 要先检查一下灯芯, 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 就要剪去少许;还要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的多少, 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过满容易因酒精蒸发而在灯颈处起火;熄灭酒精灯的火焰只能用灯帽盖灭, 还要趁热将灯帽再提起来, 放走热酒精蒸气同时进入一部分冷空气, 然后再盖好, 以保持灯帽内外压强一致, 以便下次使用时容易打开灯帽。绝不能用嘴吹灭, 因为不仅不易吹灭, 还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 引起着火或爆炸等。又如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 要注意不能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烧杯、量筒等都是玻璃仪器, 要轻拿轻放……

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要领都需要教师在实验前教给学生, 如果是第一次使用的仪器, 除了告诉学生这种仪器的名称外, 还要告诉学生这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同时让学生反复练习, 逐渐掌握这些技能。

3. 实验记录单的使用

实验记录单是实验探究活动过程积累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归纳实验成果的依据。因此, 实验记录是否规范、数据是否真实等, 都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效指导, 这样才能提高科学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如果实验记录单操作性不强, 容易造成课堂混乱。学生探究记录的实验单, 大部分可以用科学书本或作业本里的记录单, 如果书本或作业本里的记录单不合适, 教师就要自己设计实验记录单。例如在《磁铁有磁性》一节的教学中, 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铜片、铝片、铁片、铁钉、纸片、棉线、订书钉、塑料片、曲别针、钢锯条。笔者第一次使用“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记录单 (见表1) :

由于以上的记录单指代性不强, 课堂书写量较大, 不利于学生进行课堂活动, 故修改为:请根据你的经验判断, 下面哪些物体可以被磁铁吸引, 并在它的下面打“√”, 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并在它的下面打“×” (见表2) 。

由于修改后的记录单指代性强, 适宜学生操作, 根据实验记录单能较快总结出磁铁有磁性的性质。同时, 借助实验记录单, 学生很容易发现“磁铁两端吸的物体多, 中间吸的物体少”的现象, 为教学《磁铁的两极》一节打下了基础。

4. 课堂巡视, 确保实验探究有效进行

课堂巡视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优化教学的过程, 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实验探究课堂并不是“放羊式”的,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指导, 在巡视中提示学生如何进行思考, 或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对聪明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提高操作水平,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巡视能控制实验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以免造成课堂的混乱。

三、加强小组合作, 体现探究价值

在科学课上, 许多探究实验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为此, 科学教师必须强化以“实验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体现探究价值。科学实验课虽然追求自主探究, 但也不能放任自流, 课前师生必须共同制定实验小组合作规则。俗语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实验小组合作规则是学生有效地进行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的保障。

笔者的做法是:每学年开学初拜访授课班级原班主任教师, 对学生有了全面了解后, 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 把班级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确立四人实验小组, 安排实验过程中的分工问题。实验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 规定小组长一个知识单元轮换一次, 小组成员的分工按照座位顺序每节科学实验课轮换一次。这样, 不仅让学生明确了自己在科学实验探究中所承担的任务, 还激励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验探究, 使科学课堂“活而有序”, 更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锻炼不同的能力。

四、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几个方面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 只有重视并认真做好科学实验, 充分发挥科学探究的教学功能, 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才会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也看到, 平时在科学教学中, 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 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是很到位, 有待进一步改进。

1. 教师包办太多

在教学过程中, 有很多探究实验, 为了节省时间, 提高探究的效率, 很多探究实验的材料都是以半成品的形式提供给学生的, 这剥夺了学生的动手机会。例如开展《过滤实验》一节教学时, 在准备过滤实验装置中, 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过滤纸都是事先折好湿润后放入漏斗里的, 而缺失了让学生自己组装的过程。

2. 教师指导不到位

学生的实验操作习惯对于他今后的科学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学生操作之前, 教师有必要做细致入微地指导。例如实验要求用量筒取30 mL的水, 要想取水准确, 最后一步要用滴管往量筒中滴加水。而这一步, 往往教师上课时没有规范指导, 有的随手加一点, 有的口头说明甚至没有说明, 造成学生操作不规范, 影响科学素养的培养。

3. 教师关注度不高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 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实验的结果, 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关注得较少。例如“解剖油菜花”探究活动, 在解剖活动开始前, 师生共同商量解剖的方法与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教师没有关注学生操作中的失误, 如镊子的错误使用等。课堂上在学生汇报正确答案后, 教师没有给操作错误的学生再练习一次的机会, 学生也就没有纠错的机会。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只要规范实验教学, 有效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就能让学生有效掌握科学知识, 使他们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段丽英.基于课堂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9.

[2]李雁冰.科学探究、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 2008, 37 (12) :14-18.

[3]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Z].2008.

篇4:冠英实验小学

一、传统实验方法的优势

(一)传统实验能让学生亲自读数、记录,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学生在做《测量液体的温度》的实验时,学生自己动手拿起温度计,去测量液体的温度,用肉眼观察温度的变化,从而知道液体的温度是多少,他们还能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见解:为什么第二个同学、第三个同学测试同样的一杯水与第一个同学测的温度不一样?只有亲身经历,学生才会发现、提出疑问。

(二)传统实验能让学生亲自组装实验材料,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学生在做《电磁铁磁性强弱研究》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实验器材漆包线、铁芯、电池、回形针等制作一个线圈匝数较多的电磁铁和线圈匝数较小的电磁铁,并通电观察电磁铁吸引回形针数量的多少,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的动手组装实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传统实验能让学生画出实验图像,并判断分析图像,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例如,学生在做《电路的研究》实验时,由于学会了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很多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画出串联电路图和并联电路图,懂得并联连接的两个小灯泡比串联连接的两个小灯泡更亮一些。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传统实验方法的弊端

(一)部分传统实验存在着探究用时多、实验效率不高的问题

有一些传统实验因为过程复杂、步骤繁琐,往往使学生在实验中必须把大量的经历和时间花费在操作过程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 例如,在做《空气的热胀冷缩》,学生需要一大堆的瓶瓶罐罐,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三种水(热水、常温的水、 冰水),同时还要保证气球与锥形烧瓶接口的密封性, 学生操作时费时间,印象不深、复杂有余、效果不足。

(二)部分传统实验手段存在着操作技术上的许多障碍[1]

笔者发现,现在很多传统的实验仪器,例如弹簧秤、 托盘天平、温度计等普遍精确度低、误差大、可重复性差, 影响学生对小学科学实验现象规律的深入理解,导致学生用不好、用不准、不会使用等问题,从而使实验效果不佳。

(三)部分传统实验的数据的误差较大,造成实验分析的错误[2]

部分传统实验受其他外界影响,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可能会有些出入,虽然最终得到结论,但在学生心目中,却有一个问号。比如在学生做《热的传递》实验时,很多学生没有留意每根火柴所醮凡士林的量要大致相等,每根火柴的距离要差不多时,就出现第一根(最近) 火柴没有掉下来,第二根先掉下来的结果。这样影响学生的判断,很难有说服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部分传统实验在观察微小实验现象受到限制[3]

小学科学探究的成功经验表明,让学生“看到现象” 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往往我们在小学探究实验中涉及光学、声学、力学等实验所要求的基本数据较难获得,只能通过看视频、仿真代替的也是纸上谈兵。比如我们在 “声音的大小”实验时,我们靠的是耳朵听,看不到它的变化情况。怎样将微小的现象放大、变得直观,这是传统实验需要克服的。

三、数字化实验的优势

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中逐步引入数字实验系统后, 使一些传统实验无法想象的变得可视、可听、图文并茂, 为学生的亲自探索、亲身体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小学科学探究数字实验系统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 数据分析软件、实验教程构成的一套完整的实验辅助系统[4]。数字化实验的应用是实验的革新,我们看到它的优势。

(一)新型的实验仪器,促进学生由实验验证向实验探究转变[5]

目前,小学很多实验室使用的实验器材比较落后, 比如温度计、测力计等,在开展实验活动时多数是进行让学生进行验证实验,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探究实验开展比较少,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实验仪器对学生来说也不陌生,比如一些常用的电子温度计、电子称等,如今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可以用到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p H传感器、MGA采集器、分析软件等, 这些新型的仪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实验的探究效率。

(二)数字化实验数据精准,促进学生更专注于实验的讨论和分析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传统实验的数据采集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干扰,导致测不准。比如我们做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实验时,在调节天平平衡时, 我们发现如果周围有风或天平部分零件生锈等问题都会影响调节平衡,使得测量结果不够准确。课堂引入高科技数字设备后,可以让数据采集避免人为、自然的干扰, 使采集的数据更精准、可靠。比如我们用温度传感器、 MGA采集器来测试液体的温度时,很快就知道液体的温度,而且能把液体在30秒、1分钟、2分钟水温度的变化情况清晰看到,这是传统实验做不到的。

(三)数字化实验结果更直观、形象,促进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6]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大多数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例如“声音”这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声音的特征,利用自己的感官分辨出声音的高低和大小的差异。但通过一番的辨别分析,因学生感官的差异和局限,他们对声音的高低、大小规律无法形成一致的结论。当我们借助数字化实验仪器声音传感器、 功率放大器、采集器进行实验时,学生很快测量出声音的大小、高低,轻松采集到丰富的实验数据,克服实验仪器的局限。并且呈现出5秒、10秒、30秒等声波传感器的曲线图,学生通过观察曲线图,可以找到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变化规律,直观的图像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事物的表象和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四)数字化实验数据处理智能、省时、高效,促进实验效率

利用传感器、采集器、软件等组成的数字化测量实验系统,能快速、精确、 实时的采集数据,并自动记录和分析处理。比如做《白天到夜晚的温度变化》的实验, 只需要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器,设置好采样和时长, 采集器就会每小时记录数据,并把一整天的温度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形成曲线图和每小时的温度值。学生就不用每小时用气温计进行测试、记录,这样不仅花人力、 时间,也可能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缺乏准度。要充分发挥数字实验实时采集、实时记录的优点,让学生在数据梳理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四、数字化实验的弊端

(一)数字化实验仪器经费投入较大,在小学的普及不高

数字化实验仪器比传统的实验仪器价格高很多,需要学校投入较大经费;目前大部分小学还没有相关经费投入购买数字化仪器,制约了数字化实验的研究和在教学中的普及应用。

(二)数字化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使用不多

目前,我们开展数字化实验更多在课外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在课堂的应用率还不高,这需要数字化实验器材与传统实验器材互补,将数字化实验和传统实验相结合融入小学科学课堂中进行教学,开发更多符合小学生的数字化探究实验。

(三)小学数字化实验教材、课例、设计等教学资源还不足

当数字化实验进入小学课堂时,利用网络、报刊去搜索数字化实验方面资源还比较少,而不像新加坡、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方面的资源比较丰富,因此我们推行课改、 铺开数字化实验的同时,要注意积累经验、整理资源、 构建数字化实验精品资源库。

五.结束语

上一篇:美丽的竹海作文下一篇: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