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心得体会:一场心灵的洗礼

2024-04-22

拓展训练心得体会:一场心灵的洗礼(通用13篇)

篇1:拓展训练心得体会:一场心灵的洗礼

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心得:一场心灵的洗礼

春风又绿江南岸。三月的杭州,已是吹面不寒、桃红柳绿的时候。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很荣幸来到景仰已久的浙江大学,聆听以“专业品质与细节完美”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

两天的研讨会上,我先后听取了高金英——《做有价值的老师》、任小艾——《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走向》、高谦民——《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操作系统》以及桂贤娣《用情、用智,做快乐的班主任》等四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专家们妙语连珠,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新时期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致力于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品质”与“细节完美”。报告现场,掌声、笑声此起彼伏,老师们或认同或欣赏,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不经意间,我踏上工作岗位已经7年,做班主任也7年了!虽然没有某些教师说的“七年之痒”症状,但这些年来,还是没有发现教师的真正价值究竟在哪里。为此,我不断思考着。

全国优秀教师高金英,在讲座的一开始,就与大家分享了海波的一篇散文《老师的价值》,让年轻懵懂的我豁然开朗:原来老师的价值——是永恒!

是的,教师的工作是一时的,产生的意义却是永远的!

两天的专家报告,印象最深的,可能要数高金英老师了。高老师是一个“充满阳光味道”的老师,阳光的味道就是人情味。中等偏胖的个子,黑色边框的眼镜后面,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你甚至还能感受到,无论是在讲课,还是互动,她的眼睛一直关注着你,与你对话。

“宏志班”,这三个字在班主任中一定是如雷贯耳!而高老师,正是鼎鼎有名的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管委会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她把宏志班办成了全国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甚至成为许多地区仿效的标兵。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面对今天这个到处充斥着物欲和浮躁的社会,高老师对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显得十分珍贵和特别。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的社会,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教师所缺失的不是专业,不是知识,而是静下来的习惯。高老师给我们指出,今天的教师需要一股静气。我们要能够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我们的学识、我们的人品,我们的态度,直接决定我们的事业的成败;也直接决定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成败。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教师自己。

周国平先生说:“孤独比交往更重要,一个人如果不能和自己相处的话,我认为他真的是没有灵魂的。”这个观点,与高老师的看法是不谋而合的,我都十分欣赏。教师工作是琐碎的,甚至是烦躁的,只有“静得下来”,才能“展得开去”,才能有所作为。工作是美丽的,奉献是无悔的。我们的工作平凡而普通,却可以唤起无数学子渴求知识的激情。让我们静下心来,用心、用情,释放我们的光与热,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如果说,两天的培训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金英老师,那给我思考最多的,就是任小艾老师了。任老师是国家教育部《人民教育》杂志社管理室主任,全国模范班主任,全国科技教育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或许是做过几年主持人的缘故,她的普通话特别精准,报告也更有亲和力。听她做讲座,更像是在参加她的《综艺大观》,亲切、随意。

任老师做过许多工作,但她说最喜欢最满足的,还是做班主任。因为,她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像着了魔似的,深深地喜欢上了她,这是做老师最大的骄傲。任老师说,她的教育并没有诀窍,如果真说有,那就是她一直努力践行着霍懋征老师的四个“从没有”——

第一,从教60年,从没有和学生发过一次火;

第二,从教60年,从没有请过一个学生家长;

第三,从教60年,从没有惩罚过或变相惩罚过一个学生;

第四,从教60年,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过队。

这四个“从没有”,是霍老师60年教育生涯的生动写照,也是任老师走向成功的最美诠释!单说第一条,从教60年,从没有和学生发过一次火。老师们,60年太长了,咱们说少点,一年,一年不和学生发火行不行?有的老师笑了,一年又太长,咱们一学期行不行?一学期不和学生发火行不行?一学期还长,那一个月,一个月不和学生发火行不行?有的老师,恐怕六天也未必能坚持。

看到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对教师来说,“爱之深,责之切”,想要发火是正常的冲动。任老师说,每当她这个时候,霍老师的话就会在她耳边响起:“我不跟学生发火,是因为我教过的都是小孩子,小孩子是不懂事的,犯错是正常的。(班主任

)那么,我对一个不懂事的的孩子发火,是我老师无能的表现。”于是,就化“生气”为“方法”。长久以来,就养成了习惯,遇事“找方法”,而不是“找气生”。再以后,方法越来越多,微笑越来越多,甚至忘记了怎样去生气。

任老师说:“对每一个老师来讲,你的学生可能在你的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老师们,如果我们都能从心底认同这句话,相信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少生气,多找方法,让教育事业多一份和谐!

叶澜教授曾这样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听了任老师讲座,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任何名师的成长,与反思、总结、写作是分不开的。

任老师教了17年的书,做了15年的班主任,94年调入《人民教育》做教育记者,她从自身的成长,以及采访过、经手过的名师的成长中,研究出了一个名师的成长规律,这个规律是七个步骤:

这七个步骤中,我最认同的是学会反思和学会读书。学会反思,是做好每一份工作所必需的。今天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需要怎样的改进?任何行业任何工种都需要反思的精神。否则,对他而言,工作只是枯燥生活的简单重复。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十分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他针对青年教师开设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投保条件:每日三醒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去该公司。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济身成功者之列,该公司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这充分说明,撰写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专家、名师相比,我们一线教师,最不缺的是丰富的实践和案例,最欠缺的是反思和写作。教而不研、思而不写、必将行之不远。

再谈学会读书。“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现在是知识经济大爆炸的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身仅有一桶水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流,这就要求广泛阅读。一名教师终身要与书为伴,在书籍中汲取养分,才能使大脑中知识宝库长盛不衰。让我们以经典阅读为依托,用“满腹经纶”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兴盛起来,逐步形成“阅读社会”!

参加研讨会回来,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了。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该用什么,去促进学生与自己的成长呢?

对,文字!

我们要学会用文字记录我们的生活,鸟儿飞过了,天空没有留下痕迹,我们老师做过了,成长了,为什么不留下些痕迹呢?我们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为名师,但作为教师,必须人人学会反思,人人学会写作。

老师们,让我们都投身于班主任专业化成长道路中来吧!用我们的努力和坚持去涂抹属于自己的七彩天空,用我们的青春和激情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锦绣前程!

篇2:拓展训练心得体会:一场心灵的洗礼

一场心灵的洗礼作文600字

3月12日,一个震憾人心的日子;3月12日,一个令我心情复杂的日子,一场心灵的洗礼作文。在今天,全校师生一起聚集在室内体育馆,观看“心灵之声残疾人文艺表演会”。在所有精彩节目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四川羌族的大姐姐,这个大姐姐穿着身民族衣服,长着一头又黑又密的头发,眼睫毛长长的,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显得那么温柔、大方。只是,她在四川大地震中不幸失去了双腿,看着她,让人感到隐隐心疼。大姐姐为我们高歌了一曲《隐形的翅膀》, “我终于看见所有梦想都开花……”,在场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美妙的歌声里。唱完歌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但,最令我赞叹不已的不是她的歌喉,而是她那乐观的品质。

羌族大姐姐面对没有一条腿的世界,总是用微笑面对一切,是多么的坚强不屈呀!看到这种品质,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赞叹!还有那个没有手的大哥哥。虽然他失去了双手,但是他人残志不残!没有了双手写字,但他认为嘴巴也可以写字,终于,经过长年的`摸索与观察,在这次表演,他以用嘴巴写的“腾飞”二字赢得了在场所有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当然,还有许多像他们这样顽强不屈的精神。比如:表演《千手观音》的聋哑哥哥姐姐们、歌唱《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阿姨……看到今天的这一出表演,令我深有感触:残疾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台上表演得如此轻松,但是,我可以想像在台下,他们得付出多少常人想不到的心血与汗水呀!他们的成功都是用努力换来的,他们残疾人都这么顽强,功夫都如此好,那么更何况我们健康人呢?他们之所以会获得今天这样辉煌的成绩,是因为他们虽然身体残了,但那颗不屈的心还在,他们这种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行动起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3:拓展训练心得体会:一场心灵的洗礼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由著名音乐家谭盾谱曲, 编剧、导演和舞蹈设计分别由知名编剧梅帅元和舞蹈艺术家黄豆豆负责, 释永信和易中天分别担任少林文化顾问和禅学顾问, 舞美、灯光及音响设计、制作均由国际一流专业设计师负责

一流的制作班底缔造出来的当然是一流的演出内容,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共分《水乐·禅境》、《木乐·禅定》、《风乐·禅武》、《光乐·禅悟》、《石乐·禅颂》五个乐章, 生动描述了山涧风景、雪夜古刹、女童牧归等情景。《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演出规模宏大, 音画一体, 近600人的禅武演绎, 为中外旅游者提供了一把解读禅宗文化奥秘的钥匙, 也为众多的朝圣者提供了一方觉悟人生、洗涤心灵的净土, 成为中国实景演出的扛鼎之作和河南文化旅游“新名片”。

记者体验:在淡淡的暮色中, 汽车驶进了位于登封市南的待仙沟山门, 开始了我们的“朝圣之旅”。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悬挂的灯笼上的“禅”字, 字体苍劲有力, 灵动飘逸, 让人已然有了几分脱离俗世的感觉。

拾阶而上, 进入剧场, 愈发叹为观止。演出现场绵延数公里, 依山就势修建的庙宇、拱桥等景观与原生态的溪流组合在一起, 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观众席内放置着金黄色的蒲团, 观众在观看演出时可以盘腿而坐, 感受禅宗的博大精深。

。20点15分, 伴随着沉浑而悠扬的钟声, 演出正式开始, 清新的梵唱在耳畔响起, 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清冷的光束定格在坐禅的达摩和撞钟的僧人身上, 让人忘却了时空的差异, 恍如置身于1500年前的嵩山。蓦地, 有清脆的空谷滴水声传来, 滴水声渐大渐密, 最终汇成潺潺水流声, 原来是几位乐僧在水盆和水池边击水奏

“”……木鱼声声, 将人从空灵的意境中拽回, 原来是一群童僧练起了木鱼功……正为之凝思间, 光柱照射下, 一群训练有素的山羊依次登场, 与此同时, 空灵的禅乐如醍醐灌顶一般涤心见性:风风幡动, 荡荡心箜……原来是放牧夜归的牧羊女在歌唱。眼前这恬淡空灵的一幕不正是对禅的最佳诠释吗?

场面宏大的少林武术表演过后, 激越的鼓点响起, 振聋发聩, 催人觉醒, 这就是轮回的鼓声了。鼓声停息后, 在石磬、石鼓、编钟清脆悦耳的音乐中, 数百高僧顶礼膜拜, 高颂“南无阿弥陀佛”, 为天下苍生祈福, 天地一片祥和之气, 让刚经受了一场心灵洗礼的观众回味悠长。

篇4:一场心灵的洗礼

“我們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路要保持通畅,党和政府各种救灾物资才能到来。”映秀镇是此次受地震破坏最严重的乡镇之一。震灾后,村民相互帮助搭起各种临时避难棚和帐篷,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10多岁的孩子,都扛着铁锹镢头到村口抢修山路。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我还是会在政府的帮助下自救,开展生产。”面对被巨石砸烂、房顶坍塌的民房,映秀镇的一名村民说。

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灾区人民临危不乱、平稳有序、从容乐观的精神状态,也看到了他们积极主动自救抗灾、为国分忧为政府解难的拼搏热情。灾难并不可怕,怕的是沉浸于丧亲之痛难以自拔,怕的是饱受苦难之后无法振作,怕的是迷茫于惊吓之中慌乱以对。面对严重的灾情,灾区人民没有被吓垮倒下,没有失去美好的信念,他们正擦干泪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明天。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升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这些纯朴、勤劳、勇敢的灾区人民表达敬意呢?

在此次映秀一行中,类似的镜头还有很多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众多的灾区人民正在用自己的真情实举,书写一部展现中华民族人性光芒、与灾害斗争的抗争史。也让我深深体会了灾区人民身边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温暖和巨大力量。一个“情”字却让我们潸然泪下,让我们由衷地敬佩众多灾区人民展现出的人性光辉。“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温总理在灾区现场的话语,依旧回荡在我的耳边。让我们真诚地为灾区人民祈祷,向灾区人民致敬!

篇5:拓展训练心得体会:一场心灵的洗礼

7月9日到10日,单位组织我们全体党员踏上七一红色学习参观考察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受积淀深厚的革命精神。9日一大早,我们踏上红色旅程。经过3个多小时,到达湖南长沙,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当天下午参观了铜像广场、故居和纪念堂,感受革命伟人故乡风韵,聆听伟人儿时的记忆...下午抵达省会长沙,9号品味岳麓书院底蕴,一睹爱晚亭风采,下午三点开始返程,至此结束整个学习考察过程。

两天的行程短暂而紧凑,在几天的旅程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重要的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诗国长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绵延的历史脉络令人赞叹折服,岳麓书院深幽的景致意境和悠久的文化沉淀令人流连忘返,但是这些都不及韶山的烙印韶山的精神那般令人敬仰乃至朝圣。韶山之行对我们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一、瞻仰伟人神姿,感受缅怀情思。

韶山之行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瞻仰了毛主席铜像,向毛主席的铜像献花、敬礼,向毛主席三鞠躬,像全国各地奔向韶山冲的人们一样,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站在巨大的塑像脚下,一种自豪而激动地情怀油然而生,不禁让我想起毛主席那豪迈飘逸的诗篇《沁园春•雪》,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脍炙人口的词句。毛主席铜像微笑着望着前方,时时刻刻注视着祖国和人民,庇佑着中华儿女守护着祖国的疆土。他是在为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吧,是在为国家的安定繁荣保驾护航吧。

韶山人民已经把毛主席当成神来供奉和朝拜。据导游讲解,1993年12月6日毛泽东铜像揭幕时,天上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金色的阳光穿透弥天尘雾变成红通通火球,银色月亮被远天沙尘虚掩着变得洁白晶莹,所有人都惊叹于日月同辉的壮丽奇观;韶山往常在三四月份开放的杜鹃花,傲雪胜放,鲜艳喜人。这些美丽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主席无限的崇敬和深深地怀念之情。在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冲,乃至在湖南,随处可以领略到伟人的风采,可以感受到人们的缅怀情思,他是无可争议的一代伟人。

二、解读历史沧桑,领略革命情怀。

在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从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的故事中,我们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到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通过参观我们知道,毛泽东出身于富农的家庭,杨开慧烈士出身于教授的家庭,他们的条件在当时应该说是很优越的。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危亡,他们都舍弃了这些。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环境真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祖国的情怀,值得我们永远地怀念和学习。

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斗争精神,就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好体现,也就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体现出来的“韶山精神”。“韶山精神”是我此次参观学习体会最深之处,他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民族之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主席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众多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三、品味故居风韵,追忆似水流年。

这是一个山青水秀、空气鲜美的小村庄,有宁静淡泊的悠远味道,与喧嚣隔绝,与尘世无争。这里有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扁担型的土木结构建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泥砖墙、小青瓦,背山面水,掩映在绿树翠竹中。这里就是毛主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随涌动的人流前行,天井、杂屋、厨房、毛主席父母的卧室以及毛主席的卧室,历历在目。那些旧物,书桌、衣柜、石磨、水车,都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如晦、哀鸿遍野的乡村,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居、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昔日韶山养育了主席,今日却因为主席韶山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故居前人潮涌动,来参观学习的人很多,给本来幽静的乡村增添了许多生机,大家纷纷合影留念,让这一刻的激情定格成永远的回忆。

四、珍惜现在,努力工作

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抚今追昔,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安定祥和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由衷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当前瞻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重温他们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深切的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2天,却使我们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韶山之行,是精神和灵魂的洗礼。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以最高的热情,最高的效率,切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韶山红色之旅有感

韶山红色之旅有感篇一

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4日下午14点钟左右,旅游车终于踏入我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韶 山;在旅游车慢慢地开往韶山冲的路上,我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

公路两旁的景色,以及韶 山冲的变化,述说毛泽东当年是怎样从这里走出韶山冲并走 向革命道路的;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被那特有的历史文化 和红色底蕴深深吸引住了。我们首先来到铜像广场。广场的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巨 石,上面刻着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8 个字。通往铜像广场的大道两旁分别立着六块巨大的石头,每块巨石上都雕刻有一首毛主席的诗词,据说每块巨石各代 表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中逝去的六位亲人。进入广场的最 里面,一尊高大的青铜制伟人毛泽东铜像屹立在广场的台阶 上,广场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毛泽东铜像重 3.7 吨,高 6 米,花岗岩石基,座高 4.1 米,全身高 10.1 米,象征 着 10 月 1 日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基 座上是江泽民为纪念毛泽东 100 周年诞辰题写的“毛泽东同志” 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铜像中身着中山装的毛泽东主席,手握书卷,面带笑容,神采奕奕。我们在铜像前敬献了花篮,鞠躬敬礼,缅怀毛主席他老人家光辉一生的丰功伟绩。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故居。这是一套普通的两 家合居的湖南民居,前门有一个大池塘,背依青山,大家排 队依次进入房内参观,可以说人人都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渴望在此寻觅伟人的踪迹。离故居不远处有许多池塘,在里面种有许多莲藕,这时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给韶山增 添了不少美景。第二天早上我们还参观了刘少奇故居及纪念 馆,中国革命的两位领袖,家乡竟然相距如此之近(坐车用 时半个小时左右)。韶山是一个风景独特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 一代伟人。此次韶山之行让我们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接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 统教育;革命先辈把他们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韶山红色之旅有感篇二

8月5日,读书会组织全体成员踏上了红色之旅,寻找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次的活动让我们既感受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受益匪浅。

韶山是毛主席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1598位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仅毛主席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韶山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我们穿上军装为毛主席献上鲜花,举行了庄重的纪念仪式。在两位解放军同志的带领下,我们绕主席铜像一周,缅怀主席。一代伟人毛主席开启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以其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伟人的崇高地位,他的崇高精神、伟大品格、科学思想、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民族人民不断奋勇向上。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向主席铜像敬献花圈、鞠躬,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

没有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虽然由于台风“梅花”的光顾,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辗转动车至武汉再到上海,但也许正是这种磨练才能锻炼我们,使我们能勇于面对现实所给我们带来不可预期的困难。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以后工作中的永久动力。

韶山红色之旅有感篇三

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21号怀着无限的向往,来到了万人敬仰的韶山。韶山是湖南人民的韶山,也是全国人民的韶山,韶山,树木葱茏,满眼翠绿,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一大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带着朝圣的心、虔诚的心、感恩的心、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缅怀这位缔造新中国的伟人毛泽东。

触摸伟人故里,亲临其境,心灵无比震撼,这真是一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啊!有人说,毛泽东是山的儿子,他是从韶山走出来的,现在依然是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山。是中华民族的一位巨人,他那巨大的肩膀担当起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如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旅游纪念品商店,细致观看了陈列的照片和很多纪念品,听讲解员说了许多从前不知道的东西——领袖奇闻,我们静静地听着,可以感觉到,韶山人把毛主席神话确实是真的,几乎家家户户都供着毛主席铜像,买的时候不能说买而要说“请”,就像民间请神一样,“请”的价钱不菲,怀着朝圣的心情,我们几个同事都花了298元钱“请”了毛主席铜像祈祷安康,并且捐款100元支援韶山建设。据说19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日的10时许,江泽民总书记为广场铜像揭幕布,天上竟同时出现日月同辉的景观,方圆九里之内,本应是三四月开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又说起铜像的传闻、天文地理上五龙朝奉乃产天子之地、还有龙脉、风水祖坟之说……当然这些是为了吸引游客而编还是真有其说,我们凡夫俗子不得而知,但是那种被神话了的故事在我的心中却是那么神圣和不容亵渎,毛主席早已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头脑悠然响起国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深深的鞠躬再鞠躬。就是怀着这样浓烈的敬仰之情,排着一公里长的队伍,缓缓前行瞻仰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故居在韶山冲中部,坐北朝南,土木结构。门前通过小平两口相连水溏,就像养龙池一样,也是毛泽东少年时游泳的地方。周围山上竹林苍松茂盛,就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孕育了一代天骄毛泽东。走进屋内,一间间小屋黑暗狭窄,触摸伟人用过的桌子,我注意了那小小的油盏,遥想当年,一个心存大志的少年,在这里面对黑暗的中国,萌生了要改变世界的雄心,一盏油灯点亮了他的心灯,最后燃遍了全中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怀着豪迈的心情,步行沿着瞻仰大道,来到毛主席铜像前。毛泽东同志铜像高101米,身着中山装,手握书卷,面向东方,似在高瞻远瞩,在青松、鲜花、红旗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毛泽东广场上游人如织,人头攒动,不时响起庄严的宣誓声。面对雄伟壮观的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并深深三鞠躬,纷纷照相留住这神圣的一刻,只感到个人是如此渺小,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是如此的声势浩大,震撼人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将永垂不巧!

经过20分钟的车程,盘山而上,来到了毛泽东乡间别墅滴水洞,这颗被人们喻为湖南“山水明珠”的“西方山洞”已开放20多年来。滴水洞长约2.8公里,洞内有小溪,曲曲弯弯,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夹杂着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种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长着。山路的一侧是小溪和水库,毛泽东曾在水中游泳,游出了湘江、长江、中南海,在世纪的惊涛骇浪里遨游。龙头山沟坨中葬着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据说此处风水绝伦,是一块难得的宝地。自1932年起至1949年春,国民党曾派特务三次来掘毛泽东主席的祖坟,因当地百姓的保护而均未得逞。滴水洞景观集造化之神秀,萃人文之盛事,因而蜚声海内外。

告别神奇瑰丽的滴水洞,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刘少奇的故乡花明楼。参观了刘少奇铜像、纪念馆、故居、花明楼景区。追寻刘少奇革命的足迹,缅怀刘少奇神奇而伟大的光辉人生,沉甸甸载满的感慨总是萦绕心头,稀嘘不已。

两天的旅程结束了,红色之旅收获的精神财富,荡涤灵魂,使人神清气爽,虽身居陋室,觉富比王侯。和平世界来之不易,我们虽不能在乱世中欲血奋战过,继往开来,珍惜现在,开创未来,我们仍然任重道远。古人孔老夫子曾想建立一个理想国度:在这个国家里,人人礼尚往来,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幅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景象。然而时至今天,中国人仍艰辛走在求索的路上,为事业奋斗不息,在为革除积弊而孜孜努力。寄望阳光遍洒每一个角落的日子,不会太遥远。踏着伟人的肩膀,我们上路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下定决心,为壮丽事业奋斗终生。

关于湖南红色之旅心得体会作文

湖南红色之旅给了我们一次全新的洗礼。我们党的事业来之不易,我们的先辈们打下来的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英雄先烈如此光辉照人,我们的幸福生活如此不易。以下是湖南红色之旅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湖南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这次考察更加坚定我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力量,更加牢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确立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雄心大志。我深深地的爱着我的党,深深地敬仰我的先烈,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此次考察,也使我们团干部之间加深了感情,从上了同一辆车我就能感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是一个团队。湖南之行给我们创造了多方面的机会,非常感谢团区委为我们争取的这次机会。下面我对为期六天的考察做一个简要的汇报.长沙,是一座有两千余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是历史、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橘子洲是浩荡湘江历经数千年冲积而成的水陆之洲。1914年至1918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经常与同学登临橘子洲评判时局、纵论国事,从此,橘子洲成为青年毛泽东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热土。在1925年的橘子洲头,胸怀天下的毛泽东,朗声吟诵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长沙》,赋予了橘子洲独特的灵性,铸就了橘子洲永恒的灵魂,更使橘子洲烙下毛泽东同志独特的印记。橘子洲从此美誉风传,名扬四海,成为天下名胜。

在09年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之际,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揭幕,雕塑总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寓意1925年毛泽东32岁时写下了《沁园春·长沙》。以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突出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做到了与橘子洲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艺术地再现了毛泽东当年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宏伟气概。雕像上的主席眼窝深陷,目光深邃地遥望湘江,仿佛依然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在刘少奇故居,我深深感到无比的亲切,好像来到了自己的家,就像在与我们的老党员谈话,来到我们党的指挥中心,我感到渺小、感到幸福和自豪,接受着党对我的深深教育。刘少奇主席为我们党和祖国的贡献是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深深明知的。他在新中国经济上的探索更是不可磨灭的,刘主席是我们青年人,更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和指明灯。

在现代中国革命史上,湖南曾经产生过众多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我们怀着对已故革命领袖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一代伟人毛主席、刘少奇的故乡——韶山。

毛泽东故居座落在竹林繁茂,翠色欲滴的韶山冲里。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是毛主席1959年夏天回到阔别了32年的家乡韶山时留下的诗词,字里行间流露出主席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

走进故居,里面的摆设一切依旧。主席少年生活痕迹历历在目。横屋里摆放着的方桌、板凳;卧室里的方形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帐;天井边房中陈列的农具、水车、蓑衣、风车,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褪尽了它们原有的色彩。一切都显得朴实而清幽。置身于毛泽东同志的故居里,留心观看着每一件留有毛泽东同志生活、学习、劳作的文物,体会到一代伟人成长的足迹,人们把毛泽东故居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

对毛泽东故居的参观和学习让我们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他又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

篇6:一场台风的洗礼小学作文

冲冠一怒,大抵就是一场台风的洗礼。它在遥远的海面尽情一舞,大地便颤了又颤,万物失色,风中似乎夹杂着它的嘶吼,凄厉。雨中似乎夹杂着它的悲啼,哀绝。浓浓的悲伤漫天漫地袭来,心中多了一种凄然之意。农历八月,应该是月光如练,清辉若玉。在这赏月的时节,我却未曾见着月。夜色一片漆黑,沉沉的不见一丝光亮。雨一直在下,哗啦啦有一种磅礴之势。

这是唯一一个中秋,我觉得离月很远,远到跋涉万水千山依然觉得无法一睹它的容颜。也许,是因为这哀怨的雨;也许,是因为异乡的夜。一身孑然,再想不起去赏月。我挂念的亲人都在千山之外,那月光却不会跋涉千里而来。它也许在赌气,气我怎么不回去看它。去年中秋,我与母亲在月光下携手漫步,絮絮私语。那一轮月如此清亮,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它的清影还在心底招摇,甚至于跃然纸上,化为清浅的`墨香。

此刻,窗外水汽迷蒙,雨声滴答。这样一个雨天的夜晚注定是没有月的了,大抵它余怒未消不想这么快便相见吧。那便由得它耍小性子,我继续聆这秋雨,沐这秋风。因着没有见面的关系,中秋竟然也变得恍惚起来。这样一个节日,我听说了,也过了,却似乎没有过。团圆,团圆,原来必得要团圆才算中秋,要不然便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日。否则,便如此刻,它恍惚了。

它的身影在濛濛的秋雨中迷离,缥缈,如淡烟流水。依稀来过,又似乎从未邂逅。此刻,它已远,可却在我心中勾勒了一个印子,再清再浅依旧无法抹去。便是那淡淡一个印子氲开了绵绵的情思,几分婉转,几分缱绻,到最后都化为岁月挽出的一个水花,一刹绚烂,一刹寂灭。

墨色的天空,又是谁沉沉的心意?飘洒的雨丝,会是谁缠绵的心事?零落的花瓣,是谁的旖旎哀思?秋心拆两半,一半是风,一半是雨。风雨如晦换另一个风雨如晦,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刻,才恍然秋为何总惹一身愁。凉风,冷雨,自然销魂。

篇7:心灵的洗礼

新年之际,合家团聚。在父母眼里,孩子长大成人了,也还是长不大的孩子。孩子童年时的天真、稚嫩一向会定格在父母心中。在六一儿童节前夕这个特定的时刻。我能读到这篇很有创意的美文。感觉是向阳同学述说了我们这一辈人对孩子的共同心声。解读这篇立意新颖而高远的文字。我有很多收获。最突出的有三:

其一,作者并没有始终把自己放在做父亲的角度,居高临下和孩子交流,而是以朋友的角度,畅诉心里话。个性是我读到作者:“孩子你虽已长大成人,但每当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你当年憨容可掬的神情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回放,心中顿时充满了甜蜜与温馨。同时还有对你的感激之情。”眼睛一热。父亲感激孩子。这在常人一般想不到,能够想到并诉说给孩子听。无疑这是很感人的。其实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也就应孩子最可信赖的朋友。向阳同学做到了。让我钦佩和感动。

其二,作者叙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难忘故事。个性是作者冒着倾盆大雨去接孩子,让我感悟到什么是风雨同舟。我们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是一种精神。

其三,我很欣喜地看到向阳同学的女儿明事理,肯上进,有自信,在父亲关注的目光中,一路走来,进入名校,并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孩子的茁壮成长和点滴成就,是父母最大的骄傲。有着这样的骄人成绩,我想,这是父母最欣慰和引以自豪的事情。

向阳同学这篇文章中的最后一段激起我十分强烈的心理共鸣。“你是我心灵的归宿。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岁月也洗去我的青春韶华,过去的辉煌也将渐行渐远,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也懂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望天外云卷云舒”,但是我毕竟为凡人,做起来其实很难。伴生的失落感,甚至还有的迷茫和惆怅会与日俱增。我想,唯一能够慰抚我的心灵,给我带来欢乐的仍然是自己的孩子。”读着这段话,我感觉好像也诉说自己藏在心里的话。是啊,走过了大半生风风雨雨。惟有最欣慰的,就是看到孩子健康成长。

篇8:经典阅读与心灵空间的拓展

有学者认为, “人的心灵空间”有纵横两轴:横轴指向于生存处境的日常感受和当代思潮的广泛接纳, 纵轴指向于历史文化的认同与归属。当然, “心灵空间”越宽广, 越能容纳、承受, 处世越能“游刃有余”, 而这个境界的获得, 又取决于一个人的眼界, 但更为重要的是见识。常言“站得高, 看得远”, 可见眼界和见识对扩充“心灵空间”至关重要。然而, 眼界、见识又是由人的经历、学识、文化积淀所决定的。扩充自己的“心灵空间”, 纵轴有多种多样的方式, 但最有效的方式, 莫过于阅读文学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描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表现复杂的人性, 其中包含许多历史、人类的睿智, 我们在阅读中去经历前人的、我们未曾经历过的丰富的生活:去认识《朱丽叶》《复活》还是了解各种人物的复杂经历、情感和个性。

青少年读文学经典作品, 拣一本自己感兴趣的, 抱着平和的心态, 以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体验它, 可以不必顾及前人所设定的“主题思想”之类, 更不必被那些浩繁的研究所吓退。读书是个人的事, 只要自己读得酣畅, “觉得心灵受到净化”就自然会有功效。而这是那些“文化快餐”所办不到的, 那些来自网上、屏幕的光怪陆离的、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 尽管能使人愉悦一时, 终因缺乏内涵, 少品位, 难说会给人带来多少帮助。中国人从小爱读“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知不觉中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 体验到自然、生命发展的思考。这些修养和哲理毫无痕迹地渗入到人的心灵中, 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漂洗、提升人们的志趣, 即所谓打好了人的“精神底子”。

篇9:李超群:志愿生活是一场心灵洗礼

很快,江西团省委下达会议精神,决定全力援助灾区人民。李超群立即组织募捐。几天后,他带着募捐到的2000多万资金和一批救援物资,以及由3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团体,急速奔赴重灾区——青川县。

5月19日大清早。火车到站时,李超群才知道因为连日暴雨,前日被打通的通往青川县的公路因塌方再次中断。于是,他们一行改往什邡县。

行进在因地震而断裂的公路上,两边的房子已完全倒塌。车行越远,志愿者们内心越发沉重。

“你都不知道,每一处废墟里到底埋葬了多少生命?”曾有过8年军龄、参加过无数抢险救灾的李超群,止不住泪流满面。因为经历过,他比一般人更能深刻地感受到灾民的痛苦,也更能理解眼前的一片疮痍对于那些生活在此处的人们意味着什么。

三个多小时的跋涉之后,他们到了什邡县的一个镇子。极度的疲倦和颠簸之后,仍然无眠。那晚,想到当天所经历的一切,在悲痛和感动交织中,好几个志愿者都哭了。

灾区:给废墟播撒希望

很快,这批由心理咨询组、医疗组、防疫消毒(专业防疫)组和教师组组成的志愿者,开始投入紧张的救援了!

作为副领队,李超群除了组织部署工作外,每天还要背着四五十公斤重的消毒液,走好几公里的山路,将消毒水洒遍镇上每一处居民区。等把消毒液全部喷洒完,他常常头晕,药水刺激的反应很厉害。

这批志愿者还建立了当地第一所希望小学。

心理咨询组和教师组工作时,每天都接待很多小孩。经历过灾难,他们很茫然、很孤独。“见他们这样无助,又没有书读,那时候就想,能不能搞个小学?”

很快,江西青年志愿者帐篷希望小学建立起来。这个临时学校极其简陋。“就是在当地借了黑板、粉笔,搬来一些小马扎,在驻地旁边的水泥地上组成的临时小学。”学生们从学前班到高中,年龄跨度很大。志愿者陪他们唱歌、聊天、做游戏,就是为了让他们开心起来。

临时小学成立的消息发布出去后,第一天来了12个孩子,而到第一批志愿者返回江西时,那里的学生已有200多人。“这是当地第一所希望小学,影响很好。”

从驻地到镇上有两公里左右,学生们人多,路很难走。怕有危险,李超群和志愿者们每天上下课拉起了一根长长的绳子,让所有学生都抓住绳子。前面、中间和后面各安排一个老师,带领学生慢慢走过去。那些画面,李超群一直无法忘怀。

“这些小孩都很无辜,也很让人心疼。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抗灾期间、孩子们无法上学这个空白期,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让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找到一种归宿感。只要没接到命令,我们会一直做下去,会有一批批的志愿者接上来。”

归来,唯有珍惜

5月25日,李超群从灾区回到南昌。回来后,他只想睡觉。

“在灾区,每天都有很多余震,地震来临时那种感觉很可怕。人躺在水泥地上,就像地底下有什么东西在不停地打你,很可怕,根本不敢睡觉。”

这些天,李超群一直在紧张部署下一步的志愿赈灾计划。“现在灾区很多孩子仍然上不了学,所以我们的希望小学工程还要加紧一步,目前正在与当地政府商议,规划让更多的孩子上学。我们准备派更多的教师过去,同时心理治疗和干预工作也很紧迫。”

采访这天,李超群病倒了,正在医院输液。曾经的军旅生涯,让他已经习惯于冲锋在救灾一线的生活。所以,对于这次勇赴汶川灾区救灾,他认为“很正常,没什么好说的”。

但他却热情地赞颂那些在抗震救灾中英勇冲锋的年轻人。“说真的,他们的热情让我很受感动。他们中很多都是‘80后’,以前我一直看不惯他们,觉得他们的生活方式很怪,我无法认同。但这次,他们的热情和对家国命运的关心,是我真的没想到的……”

同时,灾难也让李超群感受到了更多的力量。

“14亿中国人民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实在是太大了,太可贵了,有什么战胜不了?我相信,经过心灵的洗礼,人们会回归到一种很本真、很善良的状态。会变得平静,变得和谐,变得坚强。经历这种残酷和感动,就换来两个字——珍惜。我们一定会珍惜现在的生活,不管情形是好是坏。”

篇10:心灵的洗礼

在此之前,我曾阅读过丁老师的《等待绽放》一书,从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来看,丁老师很会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为人也十分风趣,所以我十分敬佩丁老师的文笔,更钦佩与丁老师的人格。

昨天,学校在大门左侧支起了丁老师的个人简介与代表作品,我心里猛地一震,心想:“不会这么巧吧,昨天刚看完她的书,明天她就要来了,难道她和这本书有心灵感应?”

高兴了好一会儿,我才渐渐缓了过来,投入到新的一天学习中,但我的心里仍是满满的企盼。

在这短短的几十个小时里,我显得格外亢奋,想让这时间抓紧过去,好早些一睹丁老师的尊容。但时间好像与我作对一样,流逝的是格外慢,一节课的时间也像延长了许多。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熬到了下午,我内心也变得十分轻松,如释重负。

只见丁老师缓步走上了主席台,她讲述了自己儿时的成长过程:她从小生活在一个一贫如洗的乡村里,与我们当今社会完全不同,所以当时的梦想是能够吃饱饭,后来她发现乡下除了一位裁缝,其它都吃不饱,于是她再一次立下志向――当一名裁缝!

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她从小就喜欢阅读,她阅读不仅局限于书本,更多的是生活。她说:“阅读生活,阅读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如果没有大自然,文学就将会消失……”

她又说了一句话,令我恍然大悟:“写文章并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得到某些人的认可,而是自己喜欢,就没有理由停下来!”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见面会就结束了,虽然时间不长,但我像是受到了心灵的洗礼,获得了取之不尽的财富。

篇11:心灵的洗礼

生活中的感动,无处不在。“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让我们潸然泪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诚让我们感动不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让我们热泪盈眶……有一种舍生取义的感动不仅存在于人类世界,也存在于牺牲自我的弓背蚁的世界。

在沈石溪《感人的动物之爱》中就描述了这么一个牺牲小我,成就集体的感人故事:在日本福冈县的深山丛林里,突然有一小簇灌木着了火。火势虽然不大,但这片灌木烧得还是很旺。虽然不会引发深林大火,但足以毁灭周围的一切。就在此时,有一团黑色的小球从浓烟滚滚的着火处滚了出来,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紧接着,又一团同样大小的黑色小球滚了出来。之后是第三个、第四个……原来,那是一团团抱成球的蚂蚁。这是一种在日本乃至东亚都十分常见的弓背蚁。火灾发生时,如果这群弓背蚁三五成群或一只一只地逃出来,很可能造成相互挤压踩踏,出现不必要的伤亡;也可能被大火全部烧死,没有一只幸存下来,全军覆没。我感叹弓背蚁在紧急关头的冷静与智慧,他们以抱成团形成球的方式逃滚出去,这是效率最高、速度最快、逃生几率最大的逃生方式。“蚁球”外层的弓背蚁几乎被烤焦了,尸体掉落下来,而里面包裹的是没有受到烟熏火烤的弓背蚁。最后能幸存的,只有处在“蚁球”最中心部分的弓背蚁。我敬佩在危机关头,他们团结一致,舍我一人,成全大家的牺牲精神;我感动于他们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的舍生忘死的英雄大无畏精神!

熊熊烈焰中,那一只只被烤焦的弓背蚁,向我们昭示着牺牲自我,保护同胞的伟大。小小的弓背蚁在危险面前表现出来的义无反顾,让我由衷地敬佩,更被他们的手足情谊深深地打动!我不禁问自己:当我们面临危险的时候,我们能像弓背蚁一样无私无畏吗?读完这个故事,我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和洗礼!

篇12:心灵的洗礼

----------记井冈山之行

二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就像乡间的一条小河,舒缓而恬淡。工作虽不很出色,但凭着老黄牛的精神,终于获得了优秀班主任的荣誉,也便有了这次参加《2013年全省中学优秀班主任培训》的机会。平缓的小河激起一点波浪,荡起了一丝涟漪。

漫长的旅途

目的地是井冈山教师培训基地。对于一个很少出行的教师来说,井冈山之旅绝对是诱人的。只在教科书上了解到革命摇篮井冈山,现在要亲临圣地,心情无比激动兴奋。七月十五日一大早,怀着麦加朝圣者般的心情,登上景德镇开往南昌的高客。窗外天色昏暗,烟雨朦胧,受今年第七号超强台风“苏力”的影响,江西境内全是雨天。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朝圣的心情。上午十点到达南昌,售票处一打听,没有直达井冈山的客车,只好转乘南昌至吉安的车,再上井冈山。进入井冈山地区,公路渐变崎岖,大巴穿行环绕于大山之中。五百里井冈,绵绵翠竹,云雾缭绕,各个景点的标志,标语,广告在窗外一晃而过。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省教育厅的教师培训基地——八角楼山庄。

精彩的讲座

十六日上午,简短的开班仪式后,便进行了题为《教育心理与教师发展》的讲座。主讲为赣南师范学院副院长陈勃教授,陈院长讲座内容翔实,题材新颖,此处不须赘述。只谈个人受益:一:教授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学习;二:教师要注重赏识教学,懂得欣赏每一位学生;三:教师要有爱心,爱每一位学生。陈院长讲座给人的感觉:学识渊博,语言幽默,联系实际,妙趣横生。

下午安排的是井冈山干部学院的赖宏教授讲座,题为《井冈山精神与师德修养》。赖教授温文尔雅,谈吐风趣,硬是把枯燥的理论讲得娓娓动听。加上纯正的普通话,使学员们都沉浸其中。如果不是亲临现场,真感受不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许这正是井底之蛙的感觉。通过赖教授生动的叙述,我才知道:一:什么是井冈山精神;(以前只有一个抽象,笼统,模糊的概念。)二:师德师风建设与井冈山的联系。七月十七日晚,我们聆听了郑显亮博士关于《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受益匪浅,对今后班主任工作将会有不少帮助。

行红军路吃红军餐

十七日上午安排的是实践教育:重走红军路,体验革命先辈当年血与火洗礼的生活。定于上午七点半行军出发。学员们早早穿上红军服,来到八角楼前拍照留念,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我们被分成四个团: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

一团,三十二团。每个团都有一面旗帜。我隶属二十九团三连,团长就是班主任,连长由南丰的一位年长的老师担任。当地的一位老红军模样的总指挥命令我们集合队伍,进行了简短的宣誓,然后就向山里进发。伴着总指挥身上背着的小音箱里播放的红歌,我们一个个兴高采烈,斗志昂扬。每个团还配备了一名当地的指导员——也就是我们的向导,我们都得听他的。整个队伍还配备的一名队医。我原以为队医是多余的,其实还真有必要。后来有人轻微中暑,皮肤划伤,脚红肿,擦伤都证明这是非常必要。因为头天晚上下过雨,山路湿滑,不时有人摔倒。我和一位来自吉安农村的老师还嘲笑那些摔倒的人身体素质差,弱不禁风,结果下山时我们俩下山时也“晚节不保”相继摔倒。他摔得更重些,衣服上脏兮兮的,我是拄着拐杖的,只擦破点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群来自江西各县市的中学优秀班主任在蜿蜒的山路上,求索当年红军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缔造新中国不屈的意志。山间幽静,几声鸟鸣,哪里有当年隆隆枪炮声?丛林茂密,天然氧吧,怎见当年硝烟弥漫?此处景色只给身处繁华喧嚣中的人带来些许心灵的安宁。这难道就是当年红军转战的根据地?击退敌人五次围剿的血雨腥风的战场?革命先烈长眠于大山深处,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这也许就是后辈们欢歌笑语追寻先辈足迹意义所在。

上山我们有两个歇脚点,在第一个歇脚点,我们进行了走梅花桩,过独木桥的游戏。另有女学员扮演伤病员,男学员用担架抬着走。我们二十九团三连的战士过独木桥时,纷纷掉下去,团队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最终完成任务。但还是被罚唱一首红歌,我们连合唱了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个个卖力,赢得一片掌声。其实每个连都罚唱歌,因为独木桥都不能顺利通过。

第二个歇脚点就是上山的终点。经过了封锁线,最后到达终点。有两块人头高的巨石,其中一块是用来做跳崖游戏的:女战士背向地面倒下,男战士面对面手挽手排好,在底下接住。第一位女战士勇敢地壮着鼠胆(呵呵)上去了,在大家的鼓励下,轰然倒下。男战士接住后,兴奋地把她抛了起来,开心极了,以致差点把女战士摔到地上。轮到第二个女战士尝试时,她连忙说:“你们不要抛啊!”男战士风趣地异口同声说:“我们不抛你,我们接吻(稳)!”大家都笑疼肚子了。当年红军也许就这样以苦为乐!

上山容易下山难,由于山路湿滑,我们都折断树枝当拐杖,三条腿总比两条腿强。因为有了交流,大家慢慢熟悉起来,话题也渐丰富,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已下山来。来到指定的农家小院,享受红军餐。说成享受是道理的,虽说主打是红米饭,南瓜汤;但现在的红米饭南瓜汤是精致的,美味的。五菜一汤,红米饭也是象征性的点缀在白米饭中间,木甑蒸

饭,分外飘香。上午行军劳累,这顿饭个个吃得有滋有味。“当红军的感觉真好啊!”不禁有人发出感慨。也是调侃之语,不知是否亵渎了红军精神?

他山之石

篇13:心灵的震撼 灵魂的洗礼

一、整体感知,着重理解责任的含义。

首先,我让学生用优雅而抒情的语调齐读全文,然后提了两个简单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给这个家庭以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在以上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地方,并简要阐述你的心理感受。”由于个体阅读的差异,他们几乎把文中感人的地方都找到了,我顺势引导同学们进行了语言品析和朗读训练。在探究过程中,许多同学都提到了文章的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是,同学们并不能透彻地理解其含义。我首先通过形象的板书(老人在上,中年人居中,小孩在下)告诉他们这里包括了三代人的传承关系,然后我问:中年人上背老、下背小靠的是什么?学生这时明白了,靠的是责任。我又问:三代人跟责任有什么关联呢?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老师的引导,我让他们明白:老年人已经承担过责任,中年人正在承担责任,小孩子将来也要承担责任,只有责任感代代相传,“世界”才会被扛起来!中年人(“我”和妻子)的举动,不仅仅是一种责任的承接,还是给下一代的示范。

二、深入研究,努力挖掘尊老的内涵。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已经充分感知到了洋溢于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亲情,我便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浓浓亲情的奥秘。他们很快就总结出:尊老爱幼。我紧接着问:“尊老”和“爱幼”哪一个更可贵?这个问题一下子又将他们激活了。有说“爱幼”更可贵的,有说“尊老”更可贵的,也有说二者都可贵的。我没有马上作出评价,而是用幻灯片打出了两段话。第一段是: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第二段是:“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简要诠释了这两段话的含义之后,我作了一个小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三、家长合作,共同接受灵魂的洗礼。

在本文的预习中,我布置了一道独特的作业题,是要家长完成的。题目设计如下:尊敬的家长:您好!《散步》是一篇语言优美、寄意深远的散文。为使教学效果更佳,我真诚地邀请您加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请您在饭后品茶的时候,读读这篇课文,并写下您真挚的见解。①您认为本文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②您有类似感人的经历吗?(有则单一例,没有则罢。)

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理由有两点:中年人读这篇文章最能引起共鸣;通过家长的参与,拓宽合作学习的领域,并期望达到家长、学生、老师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使这篇文章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事实证明,这个环节非常成功,并成了这堂课的一个亮点和高潮。

在完成上面两个教学环节后,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听听你们的家长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吗?”同学们非常乐意,并把家长的作业拿了出来(家长的作业由于女代读),在课堂上交流。在同学们的诵读声中,可以知道,多数家长不但认真完成了,而且质量很高。在我布置的第二个题目的回答中,有一位家长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的家乡扬州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江南名城。记得有一年的中秋夜晚,吃过团圆饭后,在我爱人的鼓动下,全家人一起去瘦西湖赏月。当时女儿年幼,父母亲也不经常出来玩。那晚,母亲想到莲花桥上去看传说中的十五个月亮。依照母亲的心愿,我们来到了莲花桥。正在上桥的时候,女儿忽然看见了桥面漂来的一只只小龙船,这时女儿就是不要上桥看月亮,一定要去划船。我当时也很犹豫很为难,去划船确实很好玩。可当时虽然明月当空,毕竟是晚上,而且我母亲本身晕船,看见水就头晕。我知道我父母不会去划船,我就只能劝女儿改日再去。我的话才说完,父母亲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去划船。听到指令,我爱人立刻去租了大龙船。祖孙三代在水波粼粼的夜色中欣赏着美景。我紧紧抓着母亲,母亲抱着我的!UL,父亲和我爱人用力划着桨。我想我们当时一定是二十四桥明月中最美的一幅画。”这哪里是一份普通的作业,分明又是一篇精美的“散步”!

还有一份家长的作业,是回答第一题的。因家长字迹有点潦草,便由我当堂代读。诵读中,我不禁热泪盈眶,许多同学的眼中也砭着晶莹的泪光。这位家长的作业全文如下:

震撼

——《散步》读后感

拖着一天工作和夜晚“读研”的疲惫,我回到家中,看贝桌上儿子留给我的“作业”:写出课文《散步》读后感和摘录其中的语句等,不禁苦笑!我已困得眼睛直打架,哪有精神再爬格子?

当我随意,翻开课文《散步》,眼睛已经无法合上,心灵随着字里行间不断地震动,我的世界已被震撼!记忆所及,我们一家三代似乎从未散过步,然而,文中作为儿子和父亲的“我”,和我身份一样,都是上有母亲下有儿子。尽管我未似“我”那样散步,但对于“我”的责任和亲情,我感觉得到,理解得到,可是我却没有做到,更遑论亲情世界的细心和孝心!大学及毕业以来,我既未与父亲碰过杯,也未与父亲超过一小时的交流;虽说同住特区,平常却很少在一块儿,更不用说散步了!我是从未体恤到父辈。而今,父亲离我而去已经八年叮,我已经没有“我”的福分了;随着岁月的流逝,留给我的却是日益浓厚的怀念和日趋沉重的愧疚!我也已经许久没有和儿子一起活动了,彼此的交流无外乎就是几句话。现在想来,心中油然而生愧意。市场经济20年,自己总以工作、前途为由,以商海为伍,家庭、亲情观念在日渐式微。各自为政,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亲情也淡了,隔阂也深了。其实,生活的本质仍然是亲情至上。

震撼之余,扪心自责,深感作为儿子和父亲的自己责任重大。在顾及小孩身体和学习的基础上,必须全面加强与小孩的感情交流——这就是读罢《散步》强烈涌现的体会。

另:囿于工作和精力,久疏此类文章。记忆所及,罕遇《散步》这样能引起自己强烈共鸣的文章。感谢老师,也感谢儿子,使我明白了父亲的责任和不足。

读罢此文,我作了最后的小结:有人说,体验爱,体验幸福,体验光明,体验温暖,这是我们生命的一种能力,一种状态,甚至这就是生命本身。而我认为,给予爱和幸福,给予光明和温暖,则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学会肩负责任,让生命以最美好的方式延续。

在这次《散步》的教学活动中,我和学生以及家长在欣赏这篇美文时,不仅仅得到心灵的震撼,而且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上一篇:《劝学》读书笔记下一篇:“评议意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