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2024-04-26

无土栽培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通用11篇)

篇1:无土栽培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无土栽培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尼尔基一中高二生物组:沈晓丽

一、活动名称

无土栽培的校本课程

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先进教育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服务本地经济,多渠道培养有用人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校科技教育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二)思想情感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精神,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团结协作、友爱互助作风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三)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和写作知识。(五)效果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获得无土栽培技术。

三、活动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和需求分析(一)指导教师及组员

1、指导老师:

2、成员:(每个理科班两名学生共30 名)(二)需求分析:

1、试验设备分析:这次活动的设备大致需要:塑料育苗盘、废旧报纸数张、废旧矿泉水瓶、海绵块若干、培养液若干、高锰酸钾、萝卜种子、生菜种子等、温度计、湿度计、喷水壶、氧气泵,尺子,天平。

2、实验基地的选择与确定分析:无土栽培无需特定的场所,选用学校暂时闲置的教室作为催芽室及育苗室,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无土栽培优势分析:

(1)占地面积小,不占用农田可采用立体栽培。(2)生产周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3)无需特定的场所。

(4)不用农药无病虫污染,已达到绿色蔬菜的标准。(5)栽培方式新颖,生产效率高,设备简单,见效快.我们的学校是县城中学,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无土栽培特殊的栽培方式促使我们把学校作为推广这一清洁鲜嫩,高营养,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实践基地,带领学生本着废品利用节约资源的原则进行这一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能够丰富本地区蔬菜品种,提高农民的经济利益。

四、活动方案的主体部分(一)活动内容:

关于无土栽培的流程及学生观察、获取数据、分析、得出可行性实验报告(二)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栽培技术及掌握活动的整个过程。难点:实践工作中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和各种突发问题的处理;达到各项培养目标。(三)活动过程和步骤

1、组织、宣传、发动

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由指导老师组织、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科技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与欲望。

2、组建专题兴趣小组

在学校的具体安排下,本着自觉、自愿、自主的原则,由学生申报参加无土栽培兴趣小组,经专题筹备组审查,报教导处批准后组建“致富小帮手”兴趣小组确定以无土栽培为小组的活动内容,根据活动需要兴趣小组由六位辅导老师和30名学生组成。

3、收集材料:

在组织实施活动之前,由学校协调,专题兴趣小组亲自安排,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到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走向社会,到大自然中,到群众中,到农户中,到农药销售店、乡农业技术指导站,进行广泛的调查、访问,查阅图书、报刊资料,登阅网站,收集有关无土栽培的一些资料如:

(1)种植方法(传统种植和最新种植)

(2)日常管理。

(3)生产特点。

4、进一步完善“关于无土栽培的科技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种子的选择。

(2)试验基地:学校暂时闲置的教室

(3)试验设备:见需求分析

(4)活动时间

(5)试验实施 a、栽培技术的讲解。b、种子的选择。

c、塑料育苗盘的清洗、废旧报纸的消毒。d、浸种和催芽:

先用55度的温水浸种,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之后用清水浸种6-8小时;在塑料育苗盘铺上二层清洁的报纸,用水将纸床浸湿,将浸种后的种子均匀播撒在育苗盘内,覆盖2-3层润湿的报纸保湿,放入催芽室中催芽,每天浇水一次

e、芽苗生长期管理: ①光照的管理: 移入栽培室时,应先放在空气湿度较稳定的弱光区锻炼一天,然后移入栽培室,苗对光照要求高,生长期间应安排在光照较强的区间。②温度和通风管理:

温度保持在20-30度,中午炎热时关闭窗户,夜晚凉爽时打开窗户进行大通风。③水分管理:

萝卜芽在喷淋时采用喷雾方式进行,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做成自制的喷雾器进行喷淋,每天喷2-3次,喷雾的同时,将育苗盘放置的位置进行调换,让各方向接受光照相近,利于芽苗生长整齐一致。④绿化采收:

当萝卜苗长成10厘米左右,子叶微开时,移入光照较强的地方,进行光照栽培,每天浇水4-5次,经2天左右子叶翠绿时即可采收。(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芽苗菜生长期发生病变的对策。萝卜苗在生长期间常见的病害主要是麻点病,子叶表面出现黑色小斑点,影响萝卜苗的外观,降低质量。防止方法有以下几点: ⑴选择抗病品种—国光萝卜;

⑵彻底清洗育苗盘,对废旧报纸严格消毒; ⑶严格浇水次数和浇水量; ⑷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⑸芽苗进入栽培室后采用“浸盘补水法”,避免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淋湿子叶; ⑹避免播种量过大,造成芽苗拥挤。

2、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采取辅导老师负责制。

(2)每次活动辅导老师要进行安全专题讲话,并亲自带队,随时排查安全隐患。(3)活动期间要密切与医务室联系。(五)活动的具体结果及呈现方式 l、具体结果:

⑴学生观察记录。

⑵获取数据及相关分析。

⑶得出无土栽培萝卜苗的成品。⑷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增强了环保意识,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呈现方式:芽苗菜无土栽培科技实践活动的计划、萝卜苗的成品、学生观察记录、获取数据及相关分析、芽苗菜无土栽培科技实活动的报告、科技论文的形式呈现。(六)评价标准

本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本次活动大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对学生进行评价

(1)对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参与人数和学生的参与态度等。

(2)对学生在活动中地位的评价,如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等方面。

(3)培养目标达标评价,如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中的(二)(三)(四)具体目标,是否达到了预计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2、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1)整个过程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和服务性。--

(2)活动是否实现了预定的具体结果。

(3)活动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中的具体目标。

3、活动效应评价,活动是否具有普遍性、普及性和推广性。

4、安全工作评价,活动中是否出现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以及排查、处理情况。

5、学校领导重视程度评价,如资金、设备、师资、时间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情况。(七)预计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l、劳动观点劳动技能教育以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教育。

2、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3、团结协作教育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

4、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

5、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

五、开展本次活动的有利条件

我们的实践活动是我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大课题下的子课题,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六、活动反思

这次实践活动虽然前后只历时三周,从大体上看试验已经成功,为今后开展这类科技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现简要总结如下:

1、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对学习科学技术的极大的热情和渴望,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芽苗菜的栽培,将带动这一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让广大的农民从中得到实惠,这为今后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的开展,让所有同学都清楚认识绿色产品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科学技术,充分开发利用身边的资源,就能开发出受到人们欢迎的绿色产品,这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重要性,同时也能提高了当地农民这方面的认识水平;

3、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资源再利用的环保意识,对当地今后的农业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很好地教育意义。

4、从活动全过程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对资料的搜集整理的能力,这都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教育和培养。

篇2:无土栽培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参”,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鉴。上什么、怎么上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探讨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有如下阐述:“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我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索性”特点,立足乡村、城镇、学校的人文、环境等资源,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开发、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一、课程开设的需要:

1、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有些家庭,由于家长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实践能力、责任感的培养。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植物栽培的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生阶段开设植物栽培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参与欲、表现欲实现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从小了解一些植物栽培的知识,这不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而且可以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3、我校现状的需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教育应立足于现实生活。家庭、社会、学校都应是它的开放的大课堂。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乡镇

学校,现在正以崭新的步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们应该依托乡土地域环境和文化资源,以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的而开展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活动。另外,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校所在的龙山镇驻地,适合种植蔬菜瓜果,当地村民多为菜农和粮农。我们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美化生活环境的同时,培养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开设植物栽培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的情感、服务社会的热忱、以及在实践中探究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的目标: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出: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鉴赏力。乐于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进行表现美、创造美的尝试和实践。本门课程重在发展兴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课程的三维目标

总体

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指导学生与合作、交往,并在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提高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3、使学生学会一些植物栽培方法,并会种植、养护一些常见植物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

2、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心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3、热爱家乡及家乡人民,学习他们的创业精神。

4、愿与他人合作、交往,懂得要彼此尊重和宽容。

1、初步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每学期习得1~2个直接经验。

3、认识周围以及校园里的植物,知道它们的生长习性,扩展视野,丰富课外知识。

三、课程的内容

五年级的活动内容有:(1)认识和调查本地的蔬菜、粮油作物的栽培技术;(2)结合科学课认识蔬菜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形态及其作用;(3)学习蔬菜、瓜果及粮油植物的栽培技术。

六年级的活动内容有:(1)播种、栽培、锄草、捉虫等;(2)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及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3)写观察日记及科学小论文。

四、课程的实施:

我们初步设想本课程在课改实验年段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内容交叉进行。都以“植物栽培”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为突破口,突出动手实践,培养能力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利用平时的实践活动课和每周六的兴趣活动,有计划地进行操作,引导他们亲身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并掌握有关知识。

2、学科渗透。结合《劳动与技术》、《科学》教学渗透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教学。

3、课外实践:

(1)、调查观察:观察自己栽种的植物和观察周围的植物。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通过书籍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3)、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

4、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等。

五、适度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对《植物栽培》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同时,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六、设想与思考:

1、设想:

(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

(2)、全面开设植物栽培课程,促进我校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

(3)、逐步使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

(4)、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2、思考:

(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篇3:无土栽培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思想政治,原因,实施过程

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个持续的过程, 需要在实施阶段不断修正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和手段, 并及时汲取周边的资源。所以在课程实施阶段也不能放松。在开设了一节校本课程“以案说法”后, 我的反思如下:

一、主要问题

校本课程的本意是让老师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发挥自己的个性。照理说, 老师们应该欢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老师不愿意承担这一课程, 甚至抵触。归根结底, 除了个别老师缺乏课程意识以外, 很大程度归因于很多老师在实施过校本课程后都感觉与预设的结果相差很大, 学生的参与始终缺席。

笔者主讲过一节校本课程“以案说法———米兰达警告”, 其过程如下:

(导入) “香港电视剧中的警匪镜头剪辑”, 通常在逮捕犯人时会说“你有权保持沉默, 但你所说的一切将会成为呈堂证供!”对于这个程序, 你了解多少, 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

由于学生爱看香港警匪片, 譬如“刑事侦缉档案”等, 故而显得很有兴趣, 为了准备这节课, 笔者连着几天搜集和整理资料, 以比较简洁明了的语言把米兰达警告的来龙去脉阐释清楚。导入过后, 笔者进入正题:

亚利桑那州案→米兰达供认不讳→警察调查无其他直接证据→米兰达以刑讯逼供名义反诉→美国联邦最高法院5比4通过“米兰达规则”

笔者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学生看影片只是图个热闹, 但对于法理、程序一窍不通, 加上这个本身就很复杂, 所以, 这一部分完全由我讲授。但在讲课过程中, 有些学生偷偷地做其他事情甚至打瞌睡。笔者尝试用忽高忽低的语调, 下讲台在学生中讲课等方式, 试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们虽然抬起头, 眼神却明显在敷衍。

在介绍完“米兰达警告”的前因后果之后, 笔者开始提问:

“米兰达警告”对嫌疑犯、警察和被害者各有什么影响呢?试着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时总是重复之前PPT上的话, 说不出个所以然, 举例更是艰难。课堂顿时出现冷场, 无奈之下, 笔者只能“满堂灌”。

由此可见, 虽然校本课程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预设和生成反差很大, 学生参与度不高, 实施效果不佳。

二、主要原因

在中学阶段, 应试教育的主体地位无法撼动, 校本课程的内容并非高考内容, 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高。

另外, 新课改的理念要深入人心还需假以时日, 校本课程应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去设计课程,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不然学生参与不进来, 更会把校本课变成“自习课”“睡觉课”, 导致恶性循环。

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的实施还没几年, 前面路还很长, 有太多问题留待我们去发现、解决, 虽然辛苦, 但我相信,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 曙光就在前方。

参考文献

篇4: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

【关键词】校本课程实施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8-02

1999年,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制定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建立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的实际条件、学校和学生的需求编制和实施学校课程。

校本课程实施是指将学校依据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方案而制定的课程方案付诸于学校教育情境的过程。[1]校本课程实施是一种突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行动,它是一种策略,一种活动,一种动态的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2]

本篇文章以呼市十九中开设的校本课程为例来对校本课程实施进行评价。该校的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周五下午的后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来选择课程。该校校本课程的课程名称具体包括英语原声电影赏析、播音与主持、科技兴趣小组、国学(初一6班)、中国节中国结、时政与法律、习字、文学欣赏、地球奥秘、实验技能的培养、道德讲堂、历史时空、趣味数学竞赛、名著阅读与赏析、地球之谜、地道的英语口语等课程。不同的课程安排在不同的教室进行,并由不同的教师任教。

本文以开设的校本课程——国学为例。“国学”开设在初一(6)班。首先,学生选择什么类型的校本课程和选择该校本课程的原因是评价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在通过和教师谈话以及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大致了解到学生选择什么类型的校本课程,其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完全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学生认为国学是经典,自愿学习国学课程。二是基于家长对课程选择的建议。在和其中一个学生谈话中了解到,其父母强烈建议孩子选择国学课程。但其中以学生依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的方式为主。其次,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校本课程的主要手段,是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的依据。著名的教育学家迈克斯论述了教学中的13个过程。这13个过程又划分为“第一层次过程”和“高级层次过程”。[3]教师在教学时,教学过程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讨论法。在国学课堂中,教师首先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背诵上堂课学习的《百孝篇》。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讨论的形式多样,但是都取决于讨论的题目和有关材料。本节国学课程中学生讨论的题目都是和“孝”有关。教师事先布置讨论的题目,设计讨论过程,把握讨论的进度,引导讨论方向,鼓励学生人人参与讨论。如教师提问:“谈谈你们做过的关于孝的故事”,并鼓励大家踊跃发言。教学资源有国学材料、黑板、视听资料。国学材料包括打印版的《百孝篇》、《十跪父母》和二十四孝故事等;视听材料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放映国学视频及相关关于“孝道”的动画,在视觉和听觉上多方面唤起学生对于“孝”的感官反应。

“国学”校本课程在实施中倾向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场所、设施、等方面都有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如下问题:1.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缺少教师观念的有效转变。教师是教育实践的承担着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4]但是教师虽然在心理上支持和认同校本课程,认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本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教师在长期实施国家课程中,已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风格,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仍然是以传统的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为主,影响了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2.学校校本课程教材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学校虽开设校本课程,但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以教师为主,任课教师有足够的权利安排教学的内容,所以教学内容有时会存在枯燥,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况。因而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课时安排不合理。传统课堂教学的课时一般为40-45分钟,而校本课程开设的类型多种多样,课程类型和课程要求各不相同,课程时间的安排也应该长短不一。而且中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一般仅为20-30分钟。传统的课时安排也会导致校本课程实施出现问题,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

针对校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是校本课程的制定者、参与者,把校本课程实施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其次,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制定校本课程教学安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并与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社会化进程紧密相关。[5]应该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制定校本课程的实施,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需求。最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传统观念下被动的“要我学”到校本课程新观念下主动的“我要学”的自觉状态。

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而言,校本课程实施评价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性思维的能力。及时的调整校本课程实施,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学校而言,它可以促使学校培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创办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对于校本课程实施的及时评价,有助于学校更加合理的管理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汪杰鋒,姜军.当前我国校本课程实施的现状与挑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略论校本课程的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3]王赋华.《校本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4]王利. 我国中小学教师改革新课程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10,(6)

[5]张君.《校本课程论》. 辽宁人民出版林一刚.

篇5:中学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对各学科提出的各个校本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全面分析了学校现有资源,讨论后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框架: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基础上,框定我校校本课程分为四大类: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评定,确定本学年的校本课程。

一、课程设置:

1、人文类:

(1)时事开讲。

(2)生活中的经济学。

(3)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4)花卉与生活。

2、科学类:

(1)身边的化学。

(2)航天科技。

3、艺术类:

乐器、声乐、素描、动漫、硬笔书法、立体构成、服装设计、装饰画、绢花制作、风景画。

4、体育类:篮球、排球、足球、舞蹈。

二、校本课程纲要编写要求:

1、课程名称:(包括适合年级)。

2、主持教师:(待定)。

3、课程类型:(说明是人文类/科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

4、课时量:说明总课时量及课时安排。

5、日期:起止日期。

6、课程具体设计:

(1)课程目标:逐点陈述目标,要全面而具体。

(2)课程内容:知识内容、活动形式等相关方案;具体的组织等。

(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如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4)课程评价:评价的标准。注意: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如过程评价、评价角度要多元化。说明学分值计算方法。

篇6:初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案

校园安全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又将校园安全教育推上了一个高度。那所坚持进行安全演练的学校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孩子们如花的生命。反观我们的校园安全教育,5。12大地震为我们的校园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学生可以不必画手抄报,可以不必答安全教育知识问卷,但是他必须知道,当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应该怎么做。因此,安全教育不仅是活动教育,知识教育,更是习惯教育。安全教育不仅是校长后勤主任份内之事,更是每一个教职员工及相关部门的份内之事。基于此种认识,结合现在的校园安全教育误区,我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大的安全教育观,逐步提高全社会(学校、家长、社会各部门)对校园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把握校园安全教育的“三实性”——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结合,建立并落实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审视当代的中学生,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人格的闪光点,主要表现为: 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看到他们的缺陷: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 ,不能在人为侵害时从容应对,抵抗外部世界的侵害能力显得相当脆弱,面对来自自然和人为的侵害,往往会不知所措。 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旦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就乱了方寸,很难应付。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保护学生的生命及身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给每个家庭减少痛苦,对家长和学生负责,提出了本课程的研究。

二、课程名称:

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选修课)

三、课程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创建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防护知识,树立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课时安排

七年级课程(王秀华 王秀兰)

1、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常识(2课时)

2、地震逃生方法之我见(2课时)

3、培养青春期自我防卫能力(3课时)

4、注意饮食卫生安全(2课时)

八年级课程(张智慧)

1、怎样正确使用网络(2课时)

2、日常安全用电知识(2课时)

3、巧妙应对青少年敲诈现象(2课时)

4、学会防火灾侵害(2课时)

四、研究思路和步骤

(20xx年11月20日——20xx年3月15日)

(一)建立组织,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1、课程研究初期,我们组织课程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程做好记录和修改,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建立课程研究领导小组,实验研究小组,并确定相关制度。

2、研究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在课程研究阶段,组织例会,及时填写“课程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组织专题研讨,课程组成员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程研究进展情况。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客观准确地判断不利于的因素, 做好课程调研,通过参与活动、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课程研究的实施情况。

(二)搜集资料、汇总研究、制定《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目录草案

1、查阅网络资料:王秀华 张智慧 王秀兰 任立新

2、查阅文本资料:周晓芹 刘虎 王淑红 王春英

3、资料汇总、制定目录

(三)编写教材《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

1、《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编写研讨,确定教材编写分工。

2、编写教材。

3、审稿。

4、定稿。

(四)讨论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标准(20xx年3月15日——4月15日)

(五)校本课程研究资料整理、装订(20xx年4月15日——6月15日)

五、课程的研究优势和基础:

1、我校教师积累了许多课程研究的方法和经验,这必将对本课程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课程组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主持、参与完成过多项十五和十一五课程的研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

3、我校积累大量解决学生安全问题的方法,这些都保证了课程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和研究起点的合理性。

完成本课程的条件:

(1)人力保障:学校领导对本课程的研究高度重视,课程组成员具体开展的研究网络,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程研究顺利正常地运行。

(2)资源保障:学校已于20xx年建起了远程教育网,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电子备课室等,这些硬件设施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经费保障:学校支持本课程的研究工作,保障本课程研究所需经费(含购书、活动、培训学习等费用),确保这项课程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篇7:无土栽培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课程方案

1、主讲教师:

2、教学材料: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拓展)

3、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授课时间:一学期

5、授课对象:初二

具体内容

(一)需求评估随着学生的长大,他们越来越需要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但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容易被教师忽视,因此不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着重点都在“重、难点”的基础知识上,而忽视了计算能力的提高,这反映了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上的矛盾。说明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课程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使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及整体素质。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4、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形成教研组特色。

(三)课程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将研究内容分为三大块:

1、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概念的深化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习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四)课程实施建议

1、实施方法:

(1)模拟训练

(2)传授法

2、实施形式

(1)课堂集体训练。就是本班成员共同参与课堂训练。

(2)分组训练。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参加训练。这种方法在训练中比较实用,便于学生化整为零进行训练。

(3)教师设计、组织、主持。基于对课程的认识、设想、开发等原因,校本课程的设计应以教师为主。当然设计应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延伸、拓展。

(4)学生设计、组织、主持。校本课程是为学生发展开发的,学生对设计教学内容、步骤有较浓的兴趣,教师提供一定的目录、内容,让学生挑选擅长或感兴趣的项目设计活动、情景,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课程设计的权利,调动学生积极性。

采取哪一种形式或哪几种形式,没有固定的程式,应根据具体环境、场合、学生实际而定,不可拘泥于形式,形式应服从于内容、任务,服务于学生发展。

(五)课程要求

1、依照新课程理论对课例进行剖析。

2、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活动,在自己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3、开展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从细节做起。

5、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6、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7、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

8、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9、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10、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六)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

(1)学生参与课堂训练的态度。

(2)学生思维能力有无变化。

(3)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2、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思维能力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内容包括: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准确度等。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训练思维能力的态度(投入程度),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册、记分等方式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简单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3)学校评价:可以是学校了解本课程情况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某写活动中特长发挥,得到学校的认可、肯定。

(4)学生评价:学生根据被评价者思维能力的灵活性的变化,给予认为合适的评价。

篇8: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校本课程的内容取向

校本课程内容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手段和载体。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除了要考虑到与校本课程目标的关联性外,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意义,能否为学生所接受,以及是否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相一致等问题。

学校应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本身也应以学生的学习而存在,校本课程开设的意义就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最大收益。因此,“如何应学生的能力、性向、经验和现实生活的需要,设计符合学生利益的课程,应是校本课程设计的最大原则”。就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而言,要最大限度地选取与学生的现实需要、生活经验与文化背景相契合的知识经验,因为只有这种知识才能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效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就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而言,则应采用横向的课程组织类型,将所选择的各种课程内容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出彼此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校本课程内容的整合应集中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学科间不同知识经验的整合。众所周知,国家课程是根据学科领域的划分标准设计的,因此,国家课程通常采用以学科知识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作为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在本质上反对学科领域的严格划分,而采取以学生的发展或社会问题为取向的课程组织形式,主张根据需要把跨学科的内容组织成教学主题,以主题为轴心在所选择的各学科内容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其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融会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弥补分科课程相互割裂所造成的缺失的不足。因此,在整合校本课程内容时应强调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致力于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经验,而非零散破碎的事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着这种精神,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领域,诸如科学的、环保生态的、艺术的,或其他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有关的主题都可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源泉;其次,是知识经验和人格发展的整合。国家课程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的,专注于给学生传授系统全面的知识。与此相反,校本课程则应该根据主题的要求,将所选择的课程内容材料按照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因素组织起来,集认知、技能、情意为一体。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要点

要取得校本课程的成功实施,就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从我国成功实施校本课程的学校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育改革,教师的观念转变至关重要。教师如果没有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对校本课程意义的深入了解和积极贯彻,就不可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所以教师是实施校本课程的中心环节。首先要挖掘潜力,能者为师,因为校本课程主要是特色课程,需要有专长的教师来担当。其次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进修深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特色课程。

2. 培养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家长、学校都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校本课程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特色的课程,与升学关系似乎不直接,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校本课程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对某种事情普遍表现出兴趣,那么就应该考虑开设这门课程。另外,校本课程的制度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实施校本课程,不应该视为走形式,权宜之计,而应该看作是学校的长期必设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意识和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将校本课程设置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它的研究和提高,真正发挥作用,不能搞短期行为,要像国家规定课程一样重视,对教授校本课程的教师与教授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师一视同仁。

三、实施校本课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施校本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国内没有多少可借鉴的经验,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但许多问题也要靠自己探索解决。结合试行学校的经验,有以下几个问题需着力解决。

1. 要充分认识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都要认识到校本课程对素质教育的意义,只有做到这一点,才会有行动上的积极性、实施中的创造性,校本课程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必须破除校本课程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占用“主要课程”时间和精力的错误观念,给校本课程以应有的地位。

2. 学校应该正确运用课程设置的权利。

我国一直实行高度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基本课程都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基层学校只是被动的贯彻者。而校本课程则将设置权交给学校,要求校方自主设置课程,不仅如此,还要完成整个课程的设计、建设,但学校缺乏有关经验,这就要求学校运用科学的民主的决策方法,接受教育专家们的意见和指导,形成和加强课程开发的能力。

3. 建立科学的课程决策程序和课程督导机制。

校本课程的设置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草率行事有害无利,必须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最普通的要求就是看学生的普遍兴趣、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文化传统、教师的能力和条件、对素质教育的补强作用。在课程设置后,要有有效的督导机制和评价机制,从而使校本课程受到关注,最终结出硕果。

篇9:农村美术校本课程的方案与实施

关键词:校本课程;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40-01

广大学生进入社区来聆听社区老人讲解相应的民间艺术和农村的美术资源。组织广大的学生走进社区来听取社区老人讲述乡土美术资源的起源、发展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们对乡土美术资源的热爱。加强学生们对乡土美术资源的价值的认知和理解。学生们充分认知乡土美术资源的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组织学生进行乡土美术资源的社区之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们对乡土美术资源的实际认知和理解畅谈感想,实现学生们进行乡土美术“草根之美”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组成学习讨论小组,实现对乡土美术资源的认知的思想交流,加深学生们对乡土美术资源引入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的深刻的认知和把握。在学生们进行充分探讨和交流的基础上要求每位走进社区聆听社区老人讲“草根之美”的学生就当天的所闻、所见、所感以日记作业的形式来上交给老师,使得老师们对相关的乡土美术教育的社区之行的效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样就会使得乡土美术教育的效果及时得到反馈。

邀请家长上台讲解乡土艺术,基于乡土美术资源的本土性这就导致了对于乡土美术资源的教育运用和学习必然需要积极发动广大的家长们,让家长们充分参与进来乡土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来。实现家长与子女们在乡土美术引入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实现良性的互动与交流。家长们真正参与到乡土美术教育的校本课程中来,真正实现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式的教育,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的乡土美术资源的认知和体悟。培养学生对乡土美术资源的兴趣和爱好。

教师深入民间艺人家中学习本土的民间艺术。教师们若想真正获得民间艺术的精髓,必然需要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深的感悟和体会。因而进入乡土美术艺术真正发展和起源的乡土社会,进入民间艺人的家中来进行民间艺术的学习是老师们真正掌握艺术精髓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乡土美术资源引入校本课程之前,美术教师们必然需要在器物层面和精神内涵层面都掌握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内核,真正地深入到民间艺人的家中,来进行乡土美术资源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上就乡土美术资源的工艺和内核对学生进行传输,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本美术教育的真正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将校本美术教育流于形式,或者造成美术教师们对民间艺术一知半解的情况的发生。

只有教师们对民间艺术形成全面和认知和切实的工艺体验才能真正将其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真正地传输给学生们并且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真正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教师们深入到乡土美术资源真正发源和成长的地方来进行学习和研究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一系列的艺术价值和教学价值,是乡土美术资源引入校本课程的必然的选择。

校本课程的开展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当地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当地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因而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必然成为了校本美术课程开展的极为重要的内容。民间艺术是真正能够体现某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其独特的民间艺术价值是值得流传和学习的。其次是当地的乡土美术资源。乡土美术资源是一个地方独一无二的艺术宝库,这样的资源必然必然会成为发展极具特色的校本美术教育的庞大的素材来源。与此同时,必然需要真正进行乡土美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校本化。第三是当地的自热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极大的不同是我们真正实现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入校本课程的关键点所在。桂林地区的独有的喀斯特地貌,山东泰安的独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湖南安仁县的米塑艺术、根雕艺术等等都是这些地区发展校本美术教育的重要的资源,因而在校本美术教育的课程开展过程中重点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真正将校本美术教育发展成为一门文化教育课程,是“道”层面的教育,而非仅仅只是器物层面和技能层面的教育。

面对我国的纷繁复杂的农村美术资源,如何实现这些资源的整理与整合并进而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是广大的我国的美术教育者应当予以认真思考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教育者,教师们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们的学习特点以及未来的教学预期目标在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资料和资源的遴选与整理,并且在整理遴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素材。那么如何实现我国美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呢?农村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继往开来,地方性民间美术融入美术课堂

地方性民间美术融入美术课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在面对一些列的体系丰富、内涵充实的农村美术资源和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基层的一线教学人员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对全部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因而在长期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的过程中必然需要需要对农村美术资源和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美术资源首先进行开发和利用,将这些地方性的民间艺术融入到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当中。逐步实现地方性的民间美术资源和美术课堂的融合,实现农村美术资源和民间艺术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价值的全面的开发和整理,并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重点的集中的突破和整理,进而可以使学生们管中窥豹,对相应的农村美术资源和民间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自然人文景观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导致了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千差万别,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这是各地发掘校本美术课程,真正实现美术课程的校本化的关键之所在。所以在全国各地校本美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就自然人文景观与学校的美术教育相结合,实现美术教育的就地取材。实现当地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与传统的美术教育通便教材的整合。这样的美术教育一方面是对传统的美术教学的极好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校的美术教育内容。

三、就地取材,合理运用当地特色材料及生活材料

篇10: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学校发展现状

1.城阳城整合于20014年,由原苏楼小学、马营小学,王厂小学和邱庄小学四所学校合并而成,经过几年时间的磨合、打造,成为平桥区一所师资和办学条件均过硬的学校。

2.城阳城中心校本部现有教师47人,小学高级教师10人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有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学科带头人及教学标兵5人。教师平均年龄30岁,是全区最年轻的的教师队伍。研究生3人。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同时,这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群体。他们中有受过武术专业训练的骨干,有美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音乐方面的教师,更有爱好书法、剪纸、象棋、篮球、编织的人员,可以说,这些都为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了教师资源的基础。

3.我校现有18个教学班,有微机教室、音乐教室、实验教室、美术活动室、多功能室等一应俱全,这些硬件设施为我们开设校本课程提供了空间基础。

从学生情况和其家庭背景来看,我校学生841人,大多数来自周边的村庄,个别来自外地务工人员。农村家庭多以务农、个体私营为主,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没有注意对孩子多元智能的培养。孩子们有发展自身爱好的强烈需求。

二、办学特色与课程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管理者办学思想与办学实践的产物,是学校的灵魂之所在。我们城阳城中心校建校时间虽然不长,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明确提出了“发展特色教育,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以“修身、健体、乐学、上进”为校训。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充分发掘教师资源,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让学生喜爱上每位教师所教的学科。旨在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新世纪有用人才。这既是学校发展需要的文化积淀,也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坚持以“武术特色为主打,各特长班共进”的校本模式。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二)具体目标:

1、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做到修身养性;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学习,做到心灵手巧,手巧心灵;在美的艺体活动中,强健体魄,做到乐学上进。

2、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3、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四、课程设置

(一)授课时间:星期五下午第一二节课为全校统一活动时间。(二)课程内容: 本着“武术特色为主打,各特长班共进”的发展目标,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开设了两大门类的校本课程: 必修课:

1、经典诵读: 中华古代文化经典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进步,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是现代文明的母体与源泉。中国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为此,我校特开发适应6-12周岁儿童心身发展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具体内容如下: 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笠翁对韵》 四年级:《中华成语千句文》;

五、六年级:《论语》

2、写字训练: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从古至今一直使用的古老文字。其独特的魅力是我们华夏儿女世世代代文明的结晶。汉字凝结了几千年华夏的文化的精华。我们所有老祖宗的文化都体现在汉字上。汉字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而且我们以拥有它而感到自豪。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现在的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随着他们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小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除了国家课程中规定的汉字教学外,我们在校本课程中又专门开设了写字训练课,由各班语文教师授课,全校统一在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进行专项写字训练。

以基本笔画、独体字、偏旁、结构、书写原则、篇章练习的特点及书写原理等为教学内容。以“精讲要领、加强练习;激发兴趣、鼓励自学;故事引导、倡导勤学;结合语文、巩固识字;组织鉴赏、增进情感;组织竞赛、促进提高”等为授课活动方式。

3、快乐大课间与全员性的武术操运动: 从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拓展学生的体育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的思想出发,我校校本课程开展快乐大课间及全员性的武术操运动,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比较。分为以下几个系列(1)、广播操;(2)、校园集体舞;(3)、武术操;(4)、身体素质练习:长拳一组。

同时在大课间活动中有配合活动内容的伴奏音乐,使武、体相辅相成。具体安排: 类 别 必修课 方 式 全员参与

经典诵读 写字训练 大课间

每周1课时 每周1课时 每天上下午

选修课: 校园文化应是丰富的、多样的。不仅要保证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还要满足学生特长发展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的爱好,真正把学校办成学生心中的乐园。为此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1、全校选修课:任课教师在全校范围内针对学生的特长爱好,结合学生的自主意愿进行双项选择,成立以下课程小组。

美术小组;书法小组;合唱小组;舞蹈小组;体育小组;鼓号小组;朗诵小组;讲故事小组;编织小组;棋艺小组;英语小组

具体安排

武术教练及全体班主任

语文教师 梁兴力等

课程名称

周课时

任课教师 类 别 方 式

课程名称 美术小组 书法小组 合唱小组 舞蹈小组 体育小组

周课时 任课教师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孟志鑫 邹大雪

梁兴力 杨春

张慧慧 张林茹

赵辉 程向真

罗春玉(长跑训练)

体育小组 鼓号小组 朗诵小组 讲故事小组 棋艺小组 英语小组

柴阳(短、跳)

夏燕 罗春玉

樊冉 张诗奇

王秋茹 杨敏

侯泽友 李悦

张丽 骆芋竹等

2、年级选修课:开学初,每位班主任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在学校提供的艺术类校本课程(10项)和游戏运动类校本课程(11项)中各选择一项进行申报,科任教师在游戏运动类校本课程(11项)中选择一项进行申报,经学校批准后,教师可自主开发设计实施课程。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意愿在学校教师的调控下各选报一项。学校安排出详细活动安排表,室内室外活动交替进行,每周各活动两节。

具体安排: 类 方 课程名称 周课时

别 式

学生根

据各年年级级 教师开设选的艺 术和

艺术类 折纸

剪纸

小制作

橡皮泥塑

小制作

剪纸

折纸

橡皮泥塑

小制作

布贴画

运动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跳房子跳绳

玩弹珠跳皮筋丢沙包呼拉圈滚铁环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修运动 十字绣 类校课本课 泥塑 程自主选剪纸 报两项

中国结 十字绣 剪纸 中国结 剪纸 丝网花 十字绣 十字绣 丝网花 刻纸 跳绳 跳皮筋 踢毽子 丢沙包 羽毛球 乒乓球 跳绳 篮球 踢毽子 乒乓球 羽毛球 抖空竹 跳绳 篮球(女)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每周2课时

羽毛球 每周2课时

篮球(男)每周2课时

篮球 每周2课时

跳绳 每周2课时

丢沙包 每周2课时

跳绳 每周2课时

跳绳 每周2课时

跳绳 每周2课时

(三)开发原则

1、实效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严格遵循课程开发和发展规律,避免盲目性、力戒形式主义。

2、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应讲求价值与内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自主、灵活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让学生自行选择选修校本课程项目。1----2年级可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选择。在学习过程,允许学生调整选择,让学生、教师都有选择、创造的权利,不强行分派。

4、实践、创造性原则。要创造给老师学生实践、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玩乐中增加学习的体验、激励创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特长。

四、实施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成立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抓好教师培训,开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班,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价。

组长:邱军烈

组员:杨玉芬 张国营 陈祖刚 陈其梁

2、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安排实施、检查等工作。

3、建立分层分项管理、检查、评估制度,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工作。

4、成果留综。

五、课程评价(一)、评价内容:

1、课程的选编情况;

2、学生学习状态;

3、教师教学实施状况。(二)、评价的基本措施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考核的包括领导小组、教师、学生、家长四个层面。

2、确立评价内容后,根据课程内容和资料,评价创新性、操作性、实效性,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通过交流和问卷、调查、抽样等方式进行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将纳入年终考核。

3、经过评价的反馈,进一步决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成,完善管理策略,创设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良性循环。

六、课程保障

1、领导小组对课程开发始终进行指导督导,参与研究。

2、不断加强校本培训,集思广益,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达到驾驭校本课程的目的。

3、建立和制定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制度,做好制度管理。

4、根据学校的经济实力,逐步加校本课程的投入,对参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师给予相应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加强维护与完善,保障课程顺利实施。

篇11: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强健学生体魄、发展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结合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要求,从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并实施“海量阅读、书法、体育技能专项训练”等三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以校本课程实施为突破口,推动学校的教研教改,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二、实施目标

1、通过海量阅读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有计划、系统地广泛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科普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其中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技巧和策略;通过读书,让学生获得了广博的多元化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受益终生。

2、通过书法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铅笔、钢笔(圆珠笔、粉笔)、毛笔的正确执笔、运笔方法及书写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程的实施,逐步让学生掌握“跳绳、乒乓球、篮球”等几项常见、实用的体育技能;通过“队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姿、气质,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实施办法

(一)海量阅读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1)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交流)课”。

(2)每周一14:30—15:00为全校“自由阅读课”。

3、任课教师安排:

(1)“读书指导(交流)课”由本班班主任担任,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2)“自由阅读课”由本班第五节课的任课教师负责组织管理,不需备课,每节记一个课时的工作量。由教导处和值周行政人员负责督查教师到岗情况。

4、阅读内容:

(1)必读书目:以“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为主要内容。

(2)自选书目:筛选补充部分师生推荐的其它书目。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后勤处负责给每班教室统一制定挂壁书柜。

(2)各班制定班级阅读管理制度,推选阅读管理员。

(3)制定读书清单。教导处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活动,结合“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制定各年级读书清单。班级再结合本班“漂书”活动情况,制定出班级读书清单。(“漂书”,即班主任倡导学生按照“年级书目清单”认领书目,自带该书籍或其它有益书籍存放本班书柜供大家交换阅读,期末班级图书管理员再将书籍归还给本人。)

(4)建立学生阅读档案。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课外阅读“采蜜本”(即摘抄笔记本),首页附本班本学年阅读书目清单,及时记录读书日期和读书内容及感悟。小学六年,每年一本。

(5)开展读书评比活动:班级利用“读书指导课”开展“一周悦读”成果展:讲故事、谈体会、展笔记、好书推介等;教导处每月检查评比学生读书档案一次;每期举行一次全校性“海量阅读”成果展:读书档案展、讲故事比赛、童话剧表演、手抄报、好书推介会等。

(二)书法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1)每班每周开设一节“书法指导”课。

(2)每周星期五14:30—15:00为全校“书法练习课”。

3、任课教师安排:

(1)“书法指导课”由书法专职教师或本班语文教师担任,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2)“书法练习课”由本班语文教师担任,不需备课,每节记一个课时工作量。由教导处和值周行政人员负责督查教师到岗情况。

4、培训内容:

一、二年级学写铅笔字;

三、四年级学写钢笔(圆珠笔)、粉笔字;

五、六年级学写毛笔字。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学校统一选订教材、教具,学生自备学具。

(2)班级开辟书法作业展览专栏,每月开展一次优秀书法作业展。

(3)学校每期举办一次书法比赛和书法作品展。

(三)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程实施办法

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

2、课时安排:

每班每周从体育课中列出一节“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

3、任课教师安排:

由本班体育教师或专业教师担任教学,要求有教学计划,有备课,全期不少于15节。

4、培训内容:

一、二年级:跳绳

三年级:队列训练

四、五年级:乒乓球

六年级:篮球

5、实施准备及措施:

(1)学校建设好训练场地,订购教材教具,学生自备学具。

(2)每期举办一次体育技能专项训练成果比赛。

四、后续建设

1、学校教导处将各班读书清单、阅读管理制度以及其它课程实施成果及时整理归档。

2、期末开展优秀教学计划、优秀备课评比活动,将优秀教学计划和备课汇编成校本教材。

上一篇:秋雨过后的早上诗句下一篇:描写春天的范文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