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爱中差生

2024-04-30

厚爱中差生(精选6篇)

篇1:厚爱中差生

厚爱中差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读苏霍姆林斯基《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有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确是一本好书。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书中最令我佩服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多种具有现代教育气息的有效地教育方法和理论。

今天我就苏霍姆林斯基《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想。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提到“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得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的确,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首选要攻克的课题。是阻碍我们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后进生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 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学生本身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1、摸清班级学生素质结构,建立后进生档案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从外因上看,主要是家庭、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从内因上看,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经验少,是非能力差,意志薄弱,性格孤僻等,都很容易成为后进生接受消极影响的内部动因。因此转化后进生,首先要找出他们在思想品德及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原因,了解后进生的思想表现、个性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学习成绩、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等,为每个人建立个人档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转化过程中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2、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苏霍姆林斯基在“一个差生思维的觉醒”一文中提到的差生,巴普里克,教师发现了他在苹果树嫁接方面的专长,进而对其进行鼓励,使其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最终毕业于农学院成为一名出色的农艺师。的确,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欣赏每一个学生,细心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以此作为转化的突破口。

3、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后进生由于在思想和学习上的暂时落后,常受到父母的训斥,同学的瞧不起,老师的冷落,因此,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强。但他们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也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渴望融入集体之中。如果我们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对于后进生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在批评他们时尽量注意语言的技巧,批评要含蓄,尽量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能够有施展所长,取得成绩的天地。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做事的信心。

4、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目标。

在设立目标时要因人而异,设立多层次的目标。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应给予奖励,让他们感到成功并不困难,感到成就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要宽容对待,不能一下子就要求过高,否则欲速者不达,容易伤害其自信心,引起负面效应。在平时不要老是拿他们与班级的优秀生的成绩作对比,甚至在班上评头品足,讥笑讽刺,这只会加深后进生逆反心理;也不能专门表扬奖励优秀生,使得后进生可望不可及,产生自卑感。因此,在每次考试后我们除了表杨优秀学生,还应该表扬中差生,这样能使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有获得表扬的机会,这确实对后进生有推动作用,后进生只要自己与自己比较,有了一定进歩,就可以获得表扬,从而不断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感到成功的乐趣和存在的价值,激发他们不断向目标奋进。

后进生由于学习习惯和基础比较差,因此,在目标设立后,还要帮助其克服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障碍,平时对他们加强辅导,课堂上多提问后进生,调动他们积极思维。

5、寻求多方配合,共同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在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虽然学校占主导地位,但是单靠学校一方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我们要定期做学生的家访或通过电话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家中的表现,以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交流其他成功家长的教育方法。鼓励家长与孩子多交流,让孩子感到温情,消除家长和孩子的对立,减轻孩子的逆反心理的程度。当发现他们的一些不良做法,及时与我们学校取得联系。经过与家长的多次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使转化工作得以顺利和有序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具有长期性、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数后进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有些行为习惯在他们的脑子里早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彻底改掉那些毛病,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转化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恶习反复的现象。因此,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要有耐心,“反复抓,抓反复”,更要有爱心和信心,去包容后进生的错误和过失,相信后进生也是可教育好的对象。只要用了心思,抓住各个学生的特点,用最恰当的方法,就可以做得最好。我想用苏霍姆林斯基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中的一句话作为本次读书交流的结束语,“请你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吧”!

崔红旗

篇2:厚爱中差生

中江实验中学廖春艳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教育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所谓中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亲”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一个好的班主任,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勤”即工作要勤恳。班主任要带好几十个学生,就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主要应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家访、勤谈心。勤观察指的是不论上课或下课,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以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防范于未然。勤动脑指的是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你得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同学关系,家庭状况或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勤动手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工作中,不会或做得不好的时候,老师要亲自手把手的教学生,帮助他们干好每一项工作,让他们从不会到会。勤家访指的是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可以通过电话或亲自到学生家里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这要花去老师很多时间,但却能防止学生出现意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勤谈心指的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朋友,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话,谈谈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最后还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捕捉闪光点——鼓励上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这是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别人看来,后进生,不求上进,没有任何优点,我不那么认为。抓住契机,鼓励上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因此,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增强学习的信心,他们学习成绩虽然不很理想,但我相信,经过努力他们的学习成绩会赶上来,必将是班上的佼佼者。捕捉闪光点,抓住契机,鼓励上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这也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面作用或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二、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篇3: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他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教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篇4:严管就是厚爱范文

重庆市纪委:9月24日以来,市纪委通过下发通知、召开市纪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等在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系统迅速传达学习王岐山同志讲话精神。9月28日,市纪委召开专题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学习王岐山同志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徐松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把“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理念贯彻到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加强自身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制度设计、工作程序和纪律要求各方面,落实到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行动中,落实责任,强化担当,重点抓好落实系统内部“两个责任”、加强教育引导、严格监督管理、扎实开展专项督查、严格定期报告等方面工作,切实加强自我监督管理;要敢于“拿自己人开刀”,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违纪违规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情面,无私无畏、铁面执纪。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言传身教,从我做起,在坚定政治信念上做表率,在守纪律讲规矩上做表率,在践行“三严三实”上做表率,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层层示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带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重庆市纪委)

甘肃省纪委:9月28日,甘肃省纪委召开视频会议传达王岐山同志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纪委举办的干部监督工作业务培训班有关精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张晓兰在会议上指出,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坚强的决心,坚决克服“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对发现的问题既不能搞“鸵鸟政策”、假装不知道,也不能搞功过相抵;干部监督机构要克服畏难情绪,树立起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的意识。要突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的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引导和督促干部坚守“高线”、守住“底线”。要健全完善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各项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刚性约束力。要既加强对干部工作时间内履行职责的监督,又加强对干部工作之余8小时外的监督,既加强对从事执纪办案工作干部的重点监督,又加强对其他干部的日常监督。只要是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问题线索,必须做到件件核实、认真核查。对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责任范围内发生纪检监察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要进行倒查追究,倒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干部监督工作的责任真正扛起来。(甘肃省纪委)

青海省纪委:9月28日,青海省纪委召开委厅机关、派驻机构和巡视机构干部大会,传达贯彻王岐山同志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多杰热旦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诫勉、督促纠正,防止小错酿大祸。深刻理解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要强化不敢、不能、不想的思想。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突出监督重点,坚持严字当头,对胆敢破规、破纪、破法的人敢于亮剑,以严格的监督执纪问责,坚决清理门户,解决好“不敢”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用严密的制度约束纪检监察干部的执纪监督权,解决好“不能”的问题。要以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五条标准”培养选拔纪检监察干部,注重平时的思想教育,打牢思想道德根基,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不想”的问题。要研究制定《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违反规定怎么办的纪律要求。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领导不力、监管不严、甚至不抓不管而导致纪检监察干部屡屡出现问题的,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不及时报告,甚至藏着掖着、不采取措施予以查处的单位领导,严肃追究责任。(青海省纪委)

黑龙江省纪委:26日上午,黑龙江省纪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建盛传达了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并就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强调,要切实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六大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要求,头脑中绷紧纪律这根弦,纪律“红线”不可碰;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保持清醒头脑,怀有敬畏之心,使守纪律成为日常习惯和行动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促进干部交流,优化队伍的结构,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黑龙江省纪委)

驻环保部纪检组监察局:9月25日下午,驻环境保护部纪检组组长周英主持召开组局全体干部会议,传达学习王岐山同志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会议指出,要始终坚守责任担当,敢抓敢管、严抓严管、真抓真管,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和监督执纪问责的各项任务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在监督执纪问责方面,要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在全面履职中更加积极主动作为。要在督促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上更加有所作为。定期开展约谈,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在用纪律管住党员干部大多数上更加有所作为,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切实解决好“不想”的问题;进一步堵住违纪违法行为的漏洞,切实解决好有念头没机会、“不能”的问题。要在防止“四风”反弹、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上更加有所作为。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坚决同一切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等行为作斗争,决不手软、形成震慑,切实解决好“不敢”的问题。组局还研究制定了干部监督责任、防范办案廉政风险、加强问题线索管理、规范赃款赃物管理、进一步加强自身监督管理等六条具体措施。(驻环境保护部纪检组监察局)

驻国家旅游局纪检组监察局:9月28日,驻国家旅游局纪检组组长刘金平主持召开组局全体干部会议,传达学习王岐山同志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提出贯彻落实要求。会议要求,组局全体同志要从近年发生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吸取深刻教训,充分认识到“天涯无净土”,纪检监察干部同样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派驻机构领导班子必须明确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组局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组局内部监督管理措施,严格请示报告制度,严格按程序办事,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审查纪律、保密纪律等各项纪律规定,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查摆组局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驻国家旅游局纪检组监察局)

篇5:严管与厚爱剖析材料

网欢迎大家的到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用心搜集整理的严管与厚爱剖析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王岐山同志反复强调,“子不教父之过,严师出高徒”。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形象阐述。对纪检监察干部要时时刻刻既严管一层,又厚爱一分。严管是偏爱,厚爱是偏得,不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监督的“外因”作用,使每个纪检监察干部都“在频道”、“在状态”、“走正字”,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勇于担起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

强化信念不忘本,拧紧“总阀门”。党性修养不是浑然天成,也不是打了“疫苗”就终身免疫。“忠诚、干净、担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目标,更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牢记于心、认真遵循的座右铭和行动指南。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忠诚于纪检监察事业,把对纪检监察事业的热爱,为人民服务的热忱作为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要坚持问题导向,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经常开展交心谈心,自我剖析,使纪检监察干部从内心深处向“严”和“实”的方向努力,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严守制度不放松,筑牢“防火墙”。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必须以制度为抓手,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管”就成了一句空话。“严管”就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特殊的人,不能搞“下不为例”。要加强制度约束,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等各个方面严格管理,让制度无所不在,让“权力寻租”、腐化变质的“空间”与“土壤”无处遁形,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加强警示不妄为,念好“紧箍咒”。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切实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日常监督,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八小时之外”,要常打“预防针”、常敲“警醒钟”,关键时刻才能避免“动手术”、“伤筋骨”。今年以来,辽宁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对17起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进行了调查和处理,着力清除危害纪检事业肌体健康的“毒瘤”,充分发挥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一步增强了警示教育的效果。深化“三转”,聚焦主业。王岐山同志在全国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把握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还要把握咬耳朵、红红脸、出出汗等批评和自我批评方式的正常化、常态化;要让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严重违纪的重处分成为少数;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极少数。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业,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

落实“三敢”,认真履责。“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是总书记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全新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关键看行动,根本在担当。纪检监察机关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必须以“天降大任”、“舍我其谁”的胆量和魄力,在履行监督责任上不推让、不退缩、不懈怠,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风险面前勇于担当,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

解决“三不”,强化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聚焦中心任务,牢牢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机构的威力,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构建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党内监督网络,正确把握用人导向,建立并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坚持“治人先自治,严师出高徒”的原则,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篇二:

不讳疾忌医,才能祛除病患;不回避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承认纪委存在“灯下黑”,相比于某些部门机构回避问题、掩盖问题的做法,这种直面问题或许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纪委也不是净土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23日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因此,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谁来监督纪委?中纪委并不回避,并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正如王岐山书记所言,在系统机关内设立干部监督机构,回答了“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干部充分信任、寄予厚望。越是肩负重要使命,越要强化自我监督,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我个人认为,对党员干部来说,把“严管就是厚爱”作为的座右铭,时刻敲响“警钟”,这样才能守住廉洁的“红线”。从严管理,关键还得靠制度,靠自省、自觉、自律,靠关爱。“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是管,关键在严,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制度约束,才能让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有规可循、有距可蹈。严管的关键是党员干部胸怀敬畏之心,筑牢思想防线,自觉主动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断提高廉洁自律能力。严加管理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怀,实施干部关爱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力所能及的关心干部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篇三:

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主旨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监督管理干部的基本方针,因此,要把对干部的严管厚爱体现在抓早抓小上,体现在抓日常管理上,体现在区别对待上。

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体现抓早抓小。监督执纪之所以要运用“四种形态”,目的在于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这就要求纪律审查既要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严重违纪违规行为,通过强化震慑营造不敢腐的氛围,更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关口前移,在挺纪在前上下功夫,把“好同志”与“阶下囚”之间的“不管地带”改造成“带电”的缓冲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坚持抓早抓小原则,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及时约谈、函询、诫勉。仅XX年,全区各级纪委共进行谈话函询2485件,同比增长%;通过问题线索处置给予组织处理805人,同比增长%,更加注重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体现严管厚爱。

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狠抓日常管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求把管党治党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把功夫下在平时,随时了解干部情况,对干部多问多听多看,听到反映就及时提醒告诫;取得成绩的干部犯了错误,也不能迁就纵容,必须督促其立行立改;对出现苗头性问题的干部,要综合运用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多种方式,让他猛警醒、急刹车。严肃纪律是治病救人,而不是整人害人,既有严肃无情的刚性一面,也有关心爱护的温情一面,这才是严肃纪律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篇6:严管厚爱心得体会

在领导上下功夫

干部约谈的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各级党委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自上而下构建”大约谈”工作格局,突出责任导向、问题导向、舆论导向,把约谈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强化责任担当。牢牢扭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督促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将干部约谈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根据职能职责和约谈内容,分别确定具体牵头单位,使约谈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五人小组”领导同志要以上率下,主动靠前指挥,带头开展约谈,彰显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坚决破除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的现象。接受约谈的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组织的教育、提醒和批评,在红脸出汗、咬耳扯袖中感恩组织,在痛定思痛、触及灵魂中深刻反省,在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中提升形象。要强化统筹推进。紧扣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围绕“四种形态”的核心标准,将干部约谈与落实“两个责任”结合起来,与“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换届执纪工作结合起来,在全面分析把握本地区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基础上,聚焦突出问题,不断创新约谈的组织形式、工作模式、方法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警示震慑和教育提醒作用。要强化宣传引导。积极整合报刊、网络、电视、广播、手机客户端等媒体资源,及时准确宣传报道干部约谈的`政策导向以及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典型案例,营造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党员干部正确认识约谈、积极对待约谈、主动支持约谈,凝聚推动约谈工作的声势和合力。

在精准上下功夫

精准见实效,精准促常态。要善于将目的和手段统一起来,把握干部教育管理的规律,围绕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发生、发展的演化轨迹,在甄选对象、方式方法和成果运用上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实效。一是对象甄选要精准。对象甄选是约谈工作的第一道工序,既要严明纪律,把适宜约谈的党员干部甄选出来,又要注意保密,防止重要案源线索的流失。要在科学研判“树木”和“森林”的基础上,把各级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新提拔任职干部、廉政风险点较高的党员干部等作为提醒谈话的重点,防病于未萌;将巡视、信访和执纪审查中掌握的反映模糊、可查性不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为询问示警约谈的重点,核实情况,澄清事实;针对存在轻微违纪违规现象问题,免于纪律处分,给予适当处理的党员干部,开展纠错诫勉约谈,治病于初起;对履职不到位、存在违纪问题,给予责任追究或纪律处分的党员干部,开展问责处分约谈,引导干部深刻认识自身错误,正确对待组织的处理。二是方式方法要精准。干部约谈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养、政策水平的重大检验。开展约谈前,必须全面收集了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约谈方案和预案,细化谈话对象、时机和方式,拉出问题清单,做到一人一套约谈方案、一份约谈提纲、一份问题清单、一份“签字背书”承诺。要善用理想信念、政策纪律、事实证据,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心上、做到点上。既要有金刚怒目,一针见血地直戳痛处、点准穴位,又要有菩萨心肠,开诚布公地亮明政策、因势利导,让谈话对象深刻认识到,约谈是组织上给予的机会、政策和出路,心存侥幸、对抗组织是没有前途的,敦促其知纪明纪、幡然醒悟,如实向组织交代问题,自觉上交违纪所得,向组织作出深刻检查。三是成果运用要精准。成果运用是干部约谈的“后半篇文章”,必须用足用好。要区分时间节点、问题性质、认错态度等具体情况,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依纪依规进行恰当处理。对已经讲清问题,确属错告甚至诬告的要澄清是非、还人清白,使之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对态度诚恳、知错就改,主动交代自身违纪违规问题,主动上交违纪违规所得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理;对有问题不说清不说全,欺骗组织甚至对抗组织审查的,一经查实就要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党员领导干部受到询问示警约谈、纠错诫勉约谈和问责处分约谈的,应当在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上作出深刻检查。

在持续上下功夫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践行“四种形态”、开展干部约谈不是权宜之计,必须持续发力、抓常抓长,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真正使管党治党严起来、紧起来、硬起来。一要融入警示教育。约谈是净化灵魂、成风化人之举。

上一篇: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模板下一篇:井冈山博物馆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