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茶花女的读书笔记

2024-04-24

名著茶花女的读书笔记(精选8篇)

篇1:名著茶花女的读书笔记

今天我又了解了一部带有理性色彩的悲剧名著。

爱始终是一个比较敏感并被世人颂扬的话题之一。而正因其敏感性,痴情和误解随处可见,所以里面有了很多令人为之洒泪的故事。有些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头偕老。而有些人最终无缘在一起,甚至要为爱牺牲。而活下来的人最终要活下去,不仅仅是为自己,也是为剩下的那些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

据作者称,《茶花女》是一部真实性作品。也有很多人说这是小仲马描写得其真实生活。只不过在作品中他是以第三者来讲述这个故事的,但在讲述过程中,他又借用了阿尔芒的口吻。所以故事情节仍然清晰感人。

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原是一名不该有真实爱情的风尘女子。但因感于男主人公阿尔芒对自己所做的事而对其产生了真挚的爱情。爱情的开始,由于经济的缘故玛格丽特不得不拥有其他的情夫。后来随着两人情感的发展,他们更加相爱。由于阿尔芒偶尔会因自己在家中接待其他男士而焦躁不安,所以玛格丽特便尽量不接待其他男士,甚至后来与其搬到乡村居住不久又和公爵断绝了来往。这样两人便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玛格丽特在此之前过着灯红酒绿的日子。但她为了阿尔芒放弃了那种繁华的生活。这是一个巨大的牺牲。但她以后还将会有一个更巨大的牺牲。阿尔芒则想尽一切办法来弄的金钱以补偿玛格丽特为自己所做的牺牲。后来甚至不惜将母亲留给自己的年金转到玛格丽特的身上。但人料不如天料,就在两个人想在巴黎从新生活时,杜瓦尔先生这个理性的代表出现了。在和杜瓦尔先生的一番谈话后,玛格丽特不得已离开了阿尔芒。而阿尔芒则误以为玛格丽特背叛了自己而打击挑剔玛格丽特。最终身心疲惫的玛格丽特因肺病而亡,阿尔芒则从新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自从杜瓦尔先生到达巴黎,悲剧便开始了。不过,悲剧的酿造者是杜瓦尔先生吗?与其说是杜瓦尔先生的不得已挑拨,不如说是现实的无奈和两人的真爱。前者指的是人的一生中不仅仅需要爱情,还需要财富地位等等。另外,玛格丽特是一个风尘女子,和她生活在一起是侮辱杜瓦尔这个姓氏的行为。后者则指玛格丽特太爱阿尔芒了,以至于她不得以他的前途为重,甚至要独自一人忍受阿尔芒的侮辱,而阿尔芒又太爱玛格丽特了,以至于爱极生恨,最终使自己遗憾终生。

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作品,他们的爱应该不逊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只不过他们的爱比较现实,而少了许多无知与任性。阿尔芒最终回到了父亲的身边。玛格丽特在信中说了,她是为了阿尔芒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才离开的他。他要努力的生活,不能辜负了玛格丽特对自己的期待。

“人一旦有了真正的爱,便没有了虚荣心”是是玛格丽特的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是呀,如果你真心喜欢一个人,会顾及她的身份外貌吗,你还有什么不值得为她割舍的呢?

有一点我觉得应该指出,玛格丽特因现时的无奈离开了阿尔芒,我们不应认为爱情是脆弱的,而应从中知道在恋爱时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只顾一时之欢,应该考虑自己的前途以及给周围的人带来的影响。

一群白鸽从天空飞过,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无论发生什么,带有理性的人们都要生活下去……

篇2:名著茶花女的读书笔记

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放弃了那么多的东西,最终,却还是没有和爱人在一起白头,含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记得中国有句话说:“生死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曾经以为能够得到的东西,玛格丽特却不能得到。甚至到死都没有和自己的爱人解释,化解误会,遗憾终生。

玛格丽特就像是在阴暗的角落长出的一朵茶花,坚强,向往阳光,努力的走向阳光,在将要碰到阳光的那一刻,狂风却将她折断,从此,灾难席卷了她,她再也没有站起来,但,上帝是眷顾她的,让她在最美丽的时候死去,留给世人的是美丽的她,在她生的时候如夏花般绚烂,死的时候亦如秋叶般唯美。

她是美丽的,即使生活在糜烂不堪的环境中,她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是善良的,在老公爵的女儿死去老公爵让玛格丽特做他的`干女儿时候,玛格丽塔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玛格丽塔改变她的生活,公爵会担负她的日常开销,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但是她诚实的说出来了,不欺骗老公爵,可以看出她的内心是善良的。

她是遵守诺言的,在她答应阿尔芒的父亲离开阿尔芒,并发誓不再会与阿尔芒在一起以后,她恪守诺言,即使阿尔芒再次找到玛格丽特,让她与他一起离开巴黎,去其他地方生活一辈子,但是玛格丽特还是忍着痛,劝阿尔芒忘了她,永远不要见面。因为,她已起誓,不能和他一起去。但是阿尔芒误会了,以为玛格丽特与她的新情人起誓,不能和他一起离开。

最终阿尔芒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信和一沓钞票,信里全是羞辱玛格丽特的话语,最终,玛格丽特心力交瘁,从此一病不起,她在病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阿尔芒来看看她,并且阿尔芒的父亲也向阿尔芒说出了实情,但是,玛格丽特却没能等到阿尔芒来看她,早早的去世了。她在世欠了许多外债,债主决定在玛格丽特死后将她的所有物品全部拍卖,用来抵债,她在重病中呼唤阿尔芒,看着债主查封她的所有东西,但她没有能力去阻止这一切,只能看着,最终死去。

如果人们对玛格丽特有一点点理解,对玛格丽特少一些偏见,嘲笑,讥讽,那么玛格丽特也不会是凄凉的死去这样的结局吧。“为什么我们要比基督更加严厉呢?这个世界表现的严厉是为了让人相信他的强大,我们也就执着的坚持者它的见解。为什么我们要同它一起抛弃伤口流血的灵魂呢?从这些伤口里,像病人流出污血一样,他们过去的罪恶满溢而出。这些灵魂就等待一只友好的手来包扎他们的伤口,治愈他们心灵的创伤。”

这是小仲马说的,如果世人对他们好一点,善待玛格丽特,不抛弃伤口流血的灵魂,去拯救一个希望被拯救的灵魂不是更好吗?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那么世间是不是就不是那么冷漠,而多了一丝温暖呢?世间的笑脸会不会更多呢?

篇3:以读书笔记深化名著阅读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集中表现在阅读主动性的缺失,不愿意阅读或者只是功利地为了应付考试;阅读收获的缺失,在阅读过程中缺少思考的过程,只是机械地记忆,无法呈现对内容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指导的缺失,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去看,却没有过程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于是,初中生名著阅读就变成了为考试而阅读的“假阅读”。

寻找对策 ,改变目前语文名著“假阅读”现状,让学生真正捧起经典阅读,沐浴名著芬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的良知和职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让学生对名著进行“真阅读”?笔者结合教育实践中指导学生所写的有关《骆驼祥子》这一名著的读书笔记案例,认为可以尝试用“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来解决。

一、以概述式读书笔记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

【示例】《骆驼祥子》概述式读书笔记

祥子的生活经历:祥子由农村来到北平,开始做苦工,进而转做拉人力车。祥子辛苦节用三年买了新车。由于战乱,他连人带车被拉走,逃出来时捡到三只骆驼。他卧病在床,却不停地叫骆驼,就得了“骆驼祥子”这个绰号。他到“人和厂”刘四爷处租车拉,非常想有自己的一辆车,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他,并引诱了他。他不情愿与虎妞好,到曹先生家替他拉包月的人力车,此时虎妞找来,骗他说她已经怀孕了,并把寄存在她父亲那里原三十多块钱还给他,还设计要让祥子娶她。由于曹先生被疑是社会主义者,受到监察,全家出走,祥子也受到他曾经救过的孙侦探的敲诈,三十多块钱没有了。刘四爷办寿,刘父女闹矛盾,虎妞说她已经怀有祥子的孩子,但刘四爷不承认,更不想让祥子得到他的财产。虎妞诱逼祥子结婚后,搬到贫民小院,但虎妞不愿意下苦力,想占有其父亲的财产,但刘四爷却处理了他的产业离开了,她的计划落空了。祥子坚持拉车,自食其力,虎妞替他买了车,其间小院来了小福子 (小福子被其父卖给军官,军官走后回娘家,照顾其父与两个小弟,祥子觉得她强过虎妞),在拉车时,祥子也病倒过,他开始注意到了自己身体的重要。虎妞难产,母婴双亡,祥子卖掉了车给虎妞安葬,钱财最终花得没有多少了。小福子欲与祥子亲近。他又继续租车拉,后来替夏先生拉包月,遇到与夏姨太的绯闻。再找到曹先生,谈起小福子。回到其原住处,小福子不见了,又到处打听小福子的消息。最后得知小福子被迫入妓院,不堪受辱上吊身亡。祥子自虎妞死后的恶习更浓了,渐渐堕落了,后来吃喝嫖赌样样都来,成了社会的一个蛀虫。

这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全面阅读基础上所要求完成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概述式读书笔记。当然,这也是笔者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稍加修改的结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读书笔记围绕祥子这一中心人物,将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加以完整的概述。

学生如果要完成这样一篇概述式读书笔记,前提必定是先认真阅读作品,了解与祥子相关的每一个故事情节,然后概括、提炼,最后才能下笔成文。

笔者认为:完成概述式读书笔记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首先需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又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情节内容有了思考、梳理、概述的过程,真正走进文本内容。

二、以感悟式读书笔记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涵

【示例】《骆驼祥子》感悟式读书笔记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我们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像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黑暗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完成对名著第一遍阅读、写好概述式读书笔记基础上,着手写作的一篇感悟式读书笔记。同样,笔者对学生的原始作品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完成这篇感悟式读书笔记时,对作品进行了第二次阅读,同时查阅了相关的评论性资料,完成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思考。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只有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与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达成对作品人物个性形象、思想主旨的理解,甚至是个性化解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感悟式读书笔记在笔者看来,就是让学生在对作品再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实现真阅读的具体物化。这应该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的核心方式。

三、以鉴赏式读书笔记为外延,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

【示例】《骆驼祥子》鉴赏式读书笔记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来反映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集中表现在通过祥子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车的态度来表现他对于车的感情:第一次买车时,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态写心理。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以后,他攥紧了拳头,说了一句话:“我招谁惹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而有时又通过作者直接的评价,指出心理的变化,他刚买新车不久,就被军阀的大兵连人带车都拉了去。这样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愤怒和悲哀:“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而在眼看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时候,作者又写道:“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这表现出对生活失望的心理。作品就是这样通过对祥子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真实地反映了祥子与环境奋斗而终于被环境所征服的全部过程。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的一篇鉴赏式读书笔记。它以人物描写的方法为切入口,结合原著内容对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揭示人物心理做出了具体的鉴赏和评价。要完成这样一篇读书笔记,学生首先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寻找到恰当的鉴赏角度,然后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最终形成文字。

在笔者看来,鉴赏式读书笔记是对名著写作特点的一次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名著内容又一次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借鉴某些写作技巧,为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服务。

我们经常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都应该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模板。那么,作为经典名著,我们又为何不充分利用,让其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服务呢?不可否认,鉴赏式读书笔记写作对初中学生来说似乎显得要求较高。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名著阅读指导学生选择与初中写作要求相符合的角度尝试撰写,笔者相信,这不但能实现学生多角度名著阅读,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篇4:以读书笔记深化名著阅读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集中表现在阅读主动性的缺失,不愿意阅读或者只是功利地为了应付考试;阅读收获的缺失,在阅读过程中缺少思考的过程,只是机械地记忆,无法呈现对内容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指导的缺失,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去看,却没有过程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于是,初中生名著阅读就变成了为考试而阅读的“假阅读”。

寻找对策,改变目前语文名著“假阅读”现状,让学生真正捧起经典阅读,沐浴名著芬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的良知和职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让学生对名著进行“真阅读”?笔者结合教育实践中指导学生所写的有关《骆驼祥子》这一名著的读书笔记案例,认为可以尝试用“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来解决。

一、以概述式读书笔记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

【示例】《骆驼祥子》概述式读书笔记

祥子的生活经历:祥子由农村来到北平,开始做苦工,进而转做拉人力车。祥子辛苦节用三年买了新车。由于战乱,他连人带车被拉走,逃出来时捡到三只骆驼。他卧病在床,却不停地叫骆驼,就得了“骆驼祥子”这个绰号。他到“人和厂”刘四爷处租车拉,非常想有自己的一辆车,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他,并引诱了他。他不情愿与虎妞好,到曹先生家替他拉包月的人力车,此时虎妞找来,骗他说她已经怀孕了,并把寄存在她父亲那里原三十多块钱还给他,还设计要让祥子娶她。由于曹先生被疑是社会主义者,受到监察,全家出走,祥子也受到他曾经救过的孙侦探的敲诈,三十多块钱没有了。刘四爷办寿,刘父女闹矛盾,虎妞说她已经怀有祥子的孩子,但刘四爷不承认,更不想让祥子得到他的财产。虎妞诱逼祥子结婚后,搬到贫民小院,但虎妞不愿意下苦力,想占有其父亲的财产,但刘四爷却处理了他的产业离开了,她的计划落空了。祥子坚持拉车,自食其力,虎妞替他买了车,其间小院来了小福子(小福子被其父卖给军官,军官走后回娘家,照顾其父与两个小弟,祥子觉得她强过虎妞),在拉车时,祥子也病倒过,他开始注意到了自己身体的重要。虎妞难产,母婴双亡,祥子卖掉了车给虎妞安葬,钱财最终花得没有多少了。小福子欲与祥子亲近。他又继续租车拉,后来替夏先生拉包月,遇到与夏姨太的绯闻。再找到曹先生,谈起小福子。回到其原住处,小福子不见了,又到处打听小福子的消息。最后得知小福子被迫入妓院,不堪受辱上吊身亡。祥子自虎妞死后的恶习更浓了,渐渐堕落了,后来吃喝嫖赌样样都来,成了社会的一个蛀虫。

这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全面阅读基础上所要求完成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概述式读书笔记。当然,这也是笔者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稍加修改的结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读书笔记围绕祥子这一中心人物,将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加以完整的概述。

学生如果要完成这样一篇概述式读书笔记,前提必定是先认真阅读作品,了解与祥子相关的每一个故事情节,然后概括、提炼,最后才能下笔成文。

笔者认为:完成概述式读书笔记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首先需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又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情节内容有了思考、梳理、概述的过程,真正走进文本内容。

二、以感悟式读书笔记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涵

【示例】《骆驼祥子》感悟式读书笔记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我们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像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黑暗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完成对名著第一遍阅读、写好概述式读书笔记基础上,着手写作的一篇感悟式读书笔记。同样,笔者对学生的原始作品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完成这篇感悟式读书笔记时,对作品进行了第二次阅读,同时查阅了相关的评论性资料,完成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思考。endprint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只有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与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达成对作品人物个性形象、思想主旨的理解,甚至是个性化解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感悟式读书笔记在笔者看来,就是让学生在对作品再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实现真阅读的具体物化。这应该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的核心方式。

三、以鉴赏式读书笔记为外延,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

【示例】《骆驼祥子》鉴赏式读书笔记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来反映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集中表现在通过祥子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车的态度来表现他对于车的感情:第一次买车时,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态写心理。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以后,他攥紧了拳头,说了一句话:“我招谁惹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而有时又通过作者直接的评价,指出心理的变化,他刚买新车不久,就被军阀的大兵连人带车都拉了去。这样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愤怒和悲哀:“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而在眼看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时候,作者又写道:“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这表现出对生活失望的心理。作品就是这样通过对祥子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真实地反映了祥子与环境奋斗而终于被环境所征服的全部过程。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的一篇鉴赏式读书笔记。它以人物描写的方法为切入口,结合原著内容对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揭示人物心理做出了具体的鉴赏和评价。要完成这样一篇读书笔记,学生首先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寻找到恰当的鉴赏角度,然后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最终形成文字。

在笔者看来,鉴赏式读书笔记是对名著写作特点的一次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名著内容又一次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借鉴某些写作技巧,为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服务。

我们经常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都应该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模板。那么,作为经典名著,我们又为何不充分利用,让其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服务呢?不可否认,鉴赏式读书笔记写作对初中学生来说似乎显得要求较高。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名著阅读指导学生选择与初中写作要求相符合的角度尝试撰写,笔者相信,这不但能实现学生多角度名著阅读,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阅读与写作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读书笔记能够促使学生真正走进名著阅读,而名著阅读同样可以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笔者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方式,以期实现学生对名著的真阅读。

篇5:茶花女读书笔记

不久前,我读完这本书,终于明白它之所以会带给人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学盛宴。我的心颤动不已。我不知道这本书在几百年来带给多少人感动,带走多少人同情的泪水,带给多少人心灵的震撼,灵魂的启迪……这部书所讲述的是女主人公马格丽特的爱情悲剧。马格丽特原本是一个贫困的乡下姑娘,生的是花容月貌。为了谋生而来到巴黎这个繁华的都市,却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不良习惯,终日靠着饮酒作乐来刺激自己麻木的神经。

偶然间,邂逅了男主人公阿尔芒・杜瓦尔先生。两人倾心相爱,坠入爱河,向往在一起过平静的淡泊生活。于是,马格丽特便舍弃了以往的奢华生活,放弃了自己衣食无忧的日子,与阿尔芒一起到乡下过起了安宁的田园生活,享受着爱情带给她甜蜜的滋润,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可惜天公不作美,美好的事物终归是短暂的。事与违愿,正当他们在乡下过着纯朴的生活,阿尔芒的父亲杜瓦尔先生察觉到了一切。他找到了马格丽特,再三请求她为了阿尔芒的前途,为了他们全家人的幸福离开阿尔芒。“小爱缠绵,大爱割舍”。正是因为她和阿尔芒彼此之间拥有浓浓的真爱,马格丽特获得了独自承受悲伤的力量。也正是因为有了真爱,所以她坚信,等阿尔芒发现真相的那一刻,她会在阿尔芒眼中更加高尚纯洁。

篇6:《茶花女》读书笔记

阿尔芒・迪瓦尔对玛格丽特一见钟情,他对玛格丽特的爱是纯粹的,与其他男人对她的带有炫耀的爱完全不同。正因为这一点,玛格丽特这个从小受尽苦难,长大后又混迹于风尘的青楼女子――一个把爱情与交易等同,为金钱出卖肉体的女人,开始感受到了爱的滋润。于是,玛格丽特疯狂地爱上了迪瓦尔,甚至不惜和保养自己自己的老公爵分手,公布自己的恋情,变卖自己的财产。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最重要的是阿尔芒的父亲的干涉,这对恋人不得不分开。

舍弃阿尔芒以后,玛格丽特又过回了以前纸醉金迷的生活。而这一次,为了找寻失去爱人的空虚生活的替代品,玛格丽特的作息变得更加糟糕。最后的她,死于肺病。

而不明就里的阿尔芒以为玛格丽特离开他是因为无法忘记以前的生活。在返回巴黎后对玛格丽特进行了报复――对一个女人来说,最残酷的事莫过于自己爱的人在自己面前和另一个女人恩爱,更何况是玛格丽特这种这么渴望得到爱情的人。只可惜,她选择了把一切都写在日记里,却没有胆量对阿尔芒言明。

她死后,记录她心扉的日记被交到了阿尔芒的手里。至此,一颗长久渴望滋润却一直受太阳煎熬的心显露在阿尔芒面前。

整本书以“我”为倾听者,以阿尔芒为倾诉者进行。结尾附以玛格丽特的日记。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我觉得有一句话概括得非常好:一个为了一段严肃的爱情而献身的妓女的悲剧。

妓女这个词,在我们眼中总归带着卑贱意味。但在看这本书,我没有看到茶花女如何出卖肉体,而是她为了一段不被认可的爱情而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代价。

玛格丽特说,和阿尔芒在乡下住的那段时间是她今生最快乐的日子。而我猜,大概阿尔芒也是她今生唯一真心爱过的男人了,以致于在她病危的日子里,声声念念,始终是阿尔芒。

小仲马在《茶花女》的结尾中说:“有一位姑娘,在她的一生中曾经产生过一种严肃的爱情,她为了这爱情遭受痛苦,直至死去。”

篇7:《茶花女》读书笔记

小仲马,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她爱好文学,音乐,谈吐不俗。一次在剧院门口咳血时被小仲马看见,小仲马甚是心痛。玛丽也非常感动,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后来小仲马和玛丽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一次小仲马回到巴黎时听说了玛丽的离去,异常后悔,愧疚,于是写出了这部文学史上的经典。在一些版本里,您会看到这本书的第一页就是小仲马为玛丽·杜普莱西写的一首诗,名叫《献给玛丽·杜普莱西》。此外,由于小仲马的母亲并不是大仲马的妻子,大仲马曾不肯相认。小仲马也借此为当时所有母亲是这样的女人说话。

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有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玛格丽特受到创伤的心灵也开始愈合,并决心彻底改掉过去的习惯,永远和阿尔芒在一起,享受一个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可惜,这时,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家庭的声誉恳请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一再给玛格丽特种种侮辱,难堪.面对生活的沉重打击,她对人

生更加心灰意冷.当阿尔芒得知真情赶到玛格丽特身边时,她因贫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里.这段爱情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似乎注定了他们的悲剧。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玛格丽特最后已经放弃那每年十多万法郎的生活,而跟随阿尔芒去过那田园的平民的生活。而此时,经济已不再是问题了。还是阿尔芒不果断地去强迫她,离开巴黎,去另外一个环境去忘记过去。而实际上,他有很多机会可以这样做。码格丽特是一个坚强的姑娘,她一个人面临着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愿让他看到自己死亡前的痛苦.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是阿尔芒给予的,但她一生最痛苦的时光同样也是阿尔芒给予的.面临死前要永远的诀别是最痛苦的,阿尔芒的出现,是使她走向命运终点的催化剂.使她的悲惨命运更加深化.或许没有阿尔芒出现即使没有了闪耀点,也不会有深切的痛.或许正是因为阿尔芒,她的生命才有了光彩.她才能够从这个悲惨的世界里完全的解脱。

不妨看看茶花女的最终归宿,纵然是尸骨腐烂至尽,阿尔芒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生虽不能相守,死也要用你最爱的茶花铺满你的墓地,让你贞洁的灵魂得以慰藉。花虽已凋谢,而那份真爱却能使茶花日日更新,得以长存,而这份真情将会带进另一个相会的时空。

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一部不朽之作。在里面阿尔芒和茶花女的爱情是主题。他们相爱,但是得不到世人的同情,反而受到了许多不平的待遇。这是很正常的,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娶一个妓女,茶花女是妓女,她靠出卖她的青春来换得饭吃。这一点她与其它于这

行的女子没什么分别,但是她不同与其它风尘女子的是,她有着聪明的脑子,她看许多书,知道了许多东西,她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女子,而不是那种只懂得用外貌来吸引男人的普通妓女,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得到这么多的上流社会的男人的喜欢与宠爱的原因了。

篇8:名著茶花女的读书笔记

一.遇到阿尔芒之前的自我迷失与无奈之举。

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位混杂在上流社会的“名妓”。她天生丽质, 妩媚超群, 一张艳若桃花的鹅蛋脸上, 嵌着两只黑眼睛, 黛眉弯弯活像画一般;虽然她的身材稍偏高挑, 但她有非凡的才能, 衣饰稍加调整就恰到好处……无论你有多么挑剔的眼光都无懈可击。正因为如此, 她拥有了可以放纵自己的资本, 成为了上流社会人士垂涎欲滴的尤物。在这种糜烂的生活中, 她迷失了自我, 开始挥霍, 出入舞会狂喝烂饮, 性情也变得轻浮而放荡。她自我嘲笑地说:“如果我自我保重, 我就得死。支撑我活下来的就是现在这种狂热的生活……一旦不能满足情人的虚荣心, 不能供他们寻欢作乐, 就会被他们抛弃。”

她的生活里到处都是虚情假意, 充满着肉欲和金钱的交易。从其死后华丽的陈设中就可以看出, 她的挥霍已经发展到顶点。世界上似乎已经没有值得珍惜的事物和情感, 眼前的这些不过是浮光掠影, 如果不抓紧享受, 一切都会转瞬即逝。所以, 她周旋于不同的男子之间—伯爵、公爵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男性名流, 赢取可供挥霍的资本;她花钱如流水, 总是有最时髦的装扮和最铺张的生活;她毫不爱惜自己, 夜夜笙歌, 即使吐血住院也依然买醉, 通宵醉酒。总之, 她用一切最下贱的方式来糟践自己, 让自己变得麻木, 也就感觉不到痛苦和悲哀。

身处这样一个杂乱污浊的环境, 除了“享乐”, 身体健康大概早就被人忘却了, 那种没有人情味的生活让她变得不再相信人, 只有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她曾经说:“我们不再属于我们自己, 我们不再是人, 我们成了物品。在他们的自尊心中我们站在第一位;而在他们所尊重的人之中, 我们排在最末一位。”玛格丽特看清这种关系了。她的寻欢作乐就是一种忘却现实的需要。当命运不再被自己所掌控时, 她只有麻痹自己。她的所作所为实在出于无奈。

二、与真爱相遇, 变得感情专一、性格率真。

爱情拥有神奇的魔力, 她不管你地位的贵贱、人格的高低, 她会用真情与假意来评判这个人的高尚与卑贱。

与阿尔芒相遇之前的玛格丽特整天灯红酒绿。可以试想, 这样一个女子, 在享受了人间一切繁华, 油尽灯枯之后, 最终还是在人们的鄙弃中黯然逝去。可是自从遇见阿尔芒之后, 她人性中最纯真的东西就慢慢表现出来了:感情专一、性格率真、人格独立和对爱情的完美追求。这使得她的生命历程变得一波三折, 致使百多年来, 无数人为她一掬同情之泪。

已完全相信男人的感情一文不值、也压根不存在的名妓玛格丽特, 是怎样从空虚、寂寞和绝望中解脱的?这里有男主人公阿尔芒的一如既往、坚定不移。阿尔芒对玛格丽特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他愿意为这个女人而吃苦受累。他宁可经过长期等待, 即使作出巨大的牺牲, 才获得她的爱情。在玛格丽特生病的一个多月里, 他会每天打探她的病情却从不上楼拜访。阿尔芒看到了玛格丽特身上一种纯洁的东西:她虽然过着放纵的生活, 但仍然保持纯真, 心地善良。面对同一个女人———玛格丽特, 阿尔芒与其他伯爵、公爵等贵族公子最大的不同, 是他认为感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不能掺杂任何交易的色彩。就像玛格丽特曾经说过公爵:“把他给我的礼物和他对我说的话放在天平两端衡量一下, 我觉得接受他来访的代价太便宜了。”身处污渍的她其实有着高尚的品德。她认为越是用高价或高档物品来换取感情的人就越卑鄙、自私、虚荣。她和阿尔芒对感情有着同样的价值观。

妓女一般是不会轻易产生爱情的, 一旦产生会更加浓烈、深沉、执著。这在茶花女身上表现得似乎更加明显。阿尔芒的到来, 给茶花女带来了希望, 冰冻的爱情之火在她身上熊熊燃烧起来。她深深地爱上了阿尔芒。为此, 她想改变自身, 想与过去划清界限。她开始拒绝了一切人的骚扰, “她断绝了朋友的来往, 改变了过去的习惯, 也不像过去那样挥金如土了”。

她开始想尽一切办法争取与阿尔芒在一起。对于伯爵, 她选择了彻底地决裂, 对爱的忠贞由此可见。为了支付他们爱情的高昂花销, 玛格丽特瞒着阿尔芒变卖她的家产。她变卖了首饰、珠宝、马车和一切奢侈品, 割断了一切对自己有利的关系。她想跳出苦海, “丝毫不留下我过去的痕迹”。她放弃豪华的住宅, 租住偏僻之地的小房子, 准备过俭朴的家庭生活……对于未来, 玛格丽特满怀信心与憧憬, “我们一定会很幸福, 我们将永远平平静静地生活, 我将永远告别那种我现在感到羞愧的生活”。

是的, 当一个妓女萌生爱情的时候, 这种爱情起初似乎是一种宽恕让她享受, 后来几乎总是变成对她的惩罚, 让她的生活坎坷曲折、受尽磨难。对爱情忠贞不二、坚忍执著、决心从良的妓女, 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不乏先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 杜十娘若不沉百宝箱, 这笔财宝足够她以后的挥霍, 但是如果她真去享用这些财宝, 这个故事也就不会成为千古绝唱;《红磨坊》女主人只要欺骗一下公爵, 和他逢场作戏, 她生活就会更加养尊处优, 可她辱没不了自己的良心……这些女子虽为妓女但都是身不由己的。她们的品行是高尚的, 内心是渴望爱情的, 对感情是热烈执著的。和玛格丽特一样, 她们渴望爱情的同时又被爱情所困, 她们是无助的。所以, 替她们赎身的男人只要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 有一颗不被金钱地位蒙蔽了的心, 愿意接受她, 不计较她的往昔;只要他投身于爱情之中, 如玛格丽特这般地去爱, 那么他将得到比他想象的更精彩的生活、更热烈纯真的感情。人间又将多了一对幸福人, 文学上又将多了一个爱情佳话。可惜有的男人对感情不能持久, 利欲熏心, 经不住金钱地位的诱惑, 辜负了这些痴情女。但阿尔芒不是这样的人。经历了这次爱情, 他的心扉便对别人合闭上了。由于两人地位悬殊, 相爱时遇到了很多阻碍。阿尔芒是一个敏感易怒的人, 面对这个女人他也会滑稽可笑地争风吃醋, 跟踪、埋怨、争吵……他几次鲁莽、冲动误解了玛格丽特, 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不过也是这些经历让两人更加坚定了她们的爱情。如果一个人受到伤害, 那么两个人会得到同样的痛苦。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意相通, 他们才会殊途同归。阿尔芒终于对玛格丽特百依百顺, 玛格丽特也只愿意同阿尔芒一起生活。

三、面对真爱, 无私奉献, 甘于平淡。

爱情改变了玛格丽特。先是肉体上的变化。她几乎放弃了老习惯以恢复健康。取消了夜宵和熬夜, 代之以合乎健康的饮食和有规律的睡眠;傍晚会在香榭丽舍大街阴暗的小径上漫步, 回来时稍许吃一点点心, 弹会儿琴, 或者看会儿书, 便睡了。玛格丽特很快感受到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有益健康的效果。六个星期后, 玛格丽特再也不提伯爵了, 他被彻底放弃。只有对公爵她才隐瞒与阿尔芒的关系。不过当阿尔芒在玛格丽特房里的时候, 公爵还是经常被打发走。

她格外珍惜这次爱的机会, 对爱全身心投入, 与过去一刀两断, 放弃和公爵在一起的奢华生活, 甘愿过普通平淡的生活。当阿尔芒反对她变卖东西时, 玛格丽特说:“你不愿意让我了解你的处境, 却要保持我的虚荣心来满足你的虚荣心。是你, 你要保持我过去的奢华生活, 以维持把我们分隔开来的思想、距离;是你, 总之, 你不相信我的爱情是无私的, 足以跟你同甘共苦。我们本来可以用你的钱过得很幸福, 你却甘愿受到可笑的偏见的束缚, 宁愿倾家荡产。你以为我会把一部马车和首饰跟你的爱情并列吗?你以为我会把虚荣当幸福吗?一个人毫无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 但是有了爱情, 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你替我偿还我的债务, 你指望你有钱, 最后由你来供养我!这样能维持多长时间呢?两三个月。那时候再按照我的办法去生活就太晚了, 因为到时候你的一切都得听我的, 而堂堂一个男子汉不会这样做。眼下你有八千到一万法郎的年收入, 有了这笔钱, 我们便可以过日子。我卖掉我手里多余的东西, 仅仅用这笔钱, 我每年就可以收入两千里弗尔, 我们去租一套漂亮的小公寓, 两个人住在里面……”这段话可以看出她完全摆脱了妓女的庸俗、贪婪、虚荣和奢侈。

在她心里, 她爱上这个男人, 就不会再和他有金钱的瓜葛。她不希望这次的相识又演变成一场新的交易, 所以她宁愿自己一人承担所有的压力。已经受够了钱色交易的玛格丽特, 对于爱情的纯洁性的渴望强烈得令人感动。她的独立与坚强也足以产生强大的力量, 使阿尔芒改变了原来错误的想法。在她看来, 一辆马车, 几件首饰, 甚至更贵重的东西都是远不能和阿尔芒相提并论的。她单纯的希望爱情可以不使阿尔芒产生经济上的压力。她只要简简单单地和阿尔芒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作者在文中评论玛格丽特有这样一句话:“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 别人有多么贪婪, 她就有多么无私。”是的, 心灵的高尚是玛格丽特形象的一个闪光点。她为了爱情甘愿放弃了自己豪华的生活, 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职业低贱而品质高尚, 生活放纵但却为爱付出, 对爱执著而又甘于牺牲。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四、为成全爱人及家人的幸福, 饱受屈辱, 勇于牺牲。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百般的曲折磨难, 彼此的身心饱受了考验, 可阿尔芒父亲的出现又一次打破了他们爱情的平静, 突如其来的巨浪将玛格丽特重重地打在礁石上, 而阿尔芒被巨浪冲离了岸边又蒙蔽了双眼, 留下玛格丽特默默忍受着牺牲着。

他们的爱情冲破了重重困扰, 但“家庭”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关卡。两人地位悬殊太大:玛格丽特是当时社会的名妓, 一个被人供养的女性, 一个被世俗所唾弃的女性;阿尔芒呢, 他处在社会的中流, 没有威望的权势, 也没有万贯的家财。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是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娶一个妓女玷污他体面的门楣、耽误儿子前程的, 于是对儿子软硬兼施。好不容易得到这份爱的阿尔芒怎么会放弃呢?他尝试说服父亲, 但没用, 他只好反抗。这时的玛格丽特, 她是那么通情达理:“我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让人以为是我怂恿你和你的家庭闹翻的, 今天就这样过去, 明天你回到巴黎……不要冒犯他的原则, 装出对他的愿望作出些让步, 别显得那么依恋我, 他就会让事情顺顺当当地过去。”她是在乞求一个和平美好更是完美的爱情, 这份爱一定要融于家庭。终于迪瓦尔也意识到儿子的固执, 再执意下去只会僵化父子感情而于事无补, 所以他改变了方法, 找到了玛格丽特。

迪瓦尔开始以为他能成功地阻止这场没成婚姻的爱情, 所以初次见到玛格丽特时严词喝令。但在和玛格丽特的接触中他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改变了原来对妓女的看法。他认为玛格丽特是善良的, 品德是高尚的, 是许多女人所缺乏的。他终于向事实屈服了, 转变了态度。他向玛格丽特倾诉了自己的无奈和担心:怕儿子迷恋这样的女子会误了自己的前途, 也怕影响到自己女儿的幸福;他的女儿就要嫁给她所爱的男人, 踏入一个体面的家庭, 这个家庭希望女方家庭也是体体面面的, 如果知道阿尔芒在巴黎过的是这样的生活, 就会收回婚约。玛格丽特听后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一个女孩子的幸福掌握在她手中。迪瓦尔先生慈父般的话语, 激起了玛格丽特身上圣洁的感情, 她希望赢得这个正直老人对她的尊敬。她也确信以后会因此得到阿尔芒的尊敬。这一切在她心中唤起了崇高的思想。这些思想使玛格丽特感到自己的价值, 并且产生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所以她决定离开阿尔芒, 成全他和他家人的幸福, 并且不认为这是一种牺牲。

对于玛格丽特的离开, 阿尔芒由极度的伤心很快转变为仇恨与报复。他出入任何玛格丽特出入的场所, 找了一个很漂亮的情妇去刺激和侮辱玛格丽特, 并用最侮辱和刻薄的话写信打击这个只剩下半条命的女人。面对阿尔芒的怨恨、蔑视, 玛格丽特是那么的惶惶然!她几乎想要和盘托出自己所受到的侮辱以及精神上的压力与矛盾, 而这些都是为了成全迪瓦尔说的他全家的幸福。可是她忍住了。她牺牲了爱情, 其实也就失去了人生的一切:心爱的人, 精神的寄托, 生活的动力, 憧憬的未来。这使她比认识阿尔芒之前更无视自己的生命, 更变本加厉地糟蹋自己的身体。她用一切伤害来消磨时间, 逃避现实。但她没有怨言, 而且她近乎快乐地接受阿尔芒对她的侮辱。因为除了这种侮辱证明了阿尔芒还爱她以外, 她觉得阿尔芒越是折磨她, 在他知道真相的那一天, 她在阿尔芒的眼里就越是崇高, 阿尔芒就更加爱她。这个可怜的女人是在被折磨伤害和等待希望中死去的。为心爱的人付出自己的幸福、爱情, 剩下的只有片片回忆和等待……

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从遇到她的爱情后就开始付出和牺牲, 一直延续到她生命结束。故事结尾在读者的心底呈现出了一个高尚、无私、善良的玛格丽特。她的一生证明她就是这样一个女性。因此作品结尾小仲马阐述道:“天主几乎总是敞开两条通向善良的道路:一是痛苦, 二是爱情。这两条路很难跋涉:踏上这两条路的女人, 往往双脚鲜血淋漓, 双手撕开裂口, 但她们同时也在路旁的荆棘上留下了恶行败德的华丽饰物, 赤条条地到达目的地;在天主面前, 赤身裸体用不着脸红耳赤。耶稣对那些深受情欲之害的人充满了爱, 他致力于包扎她们的伤口, 同时从伤口本身挤出治疗伤口的香膏。因为她将得到宽恕, 因为她付出的爱更多!”

为什么我们要比天主更加严厉呢?这个世界有时表现得太严厉, 是为了让人相信它强大, 但为什么我们还要执著地坚持它的见解?为什么我们要同它一起抛弃伤口流血的灵魂呢?这些灵魂就等待一只友好的手来包扎她们的伤口, 治愈她们心灵的创伤。她已被天主宽恕, 我们也应该敞开胸怀去接纳和原谅她……

命运悲惨的玛格丽特生命已逝去, 我们在对她给予同情的同时应更多地发掘她身上的闪光点, 去发掘她身上被埋没的优秀品格:她对爱情的忠贞、专一, 她被爱情激发出的纯真、朴实, 以及为爱情而抛弃一切的无私奉献、甘于平淡, 为爱情而舍弃自己的幸福的大爱。玛格丽特对爱情的态度值得人们去琢磨品味借鉴!

古今中外, 文学作品以妓女为主人公的不算太少, 较为有名的有杜十娘、焦桂英、陈白露, 有羊脂球、娜娜, 等等。这些可悲的妇女, 用她们的生和死控诉了她们所遭遇的时代之后, 便像流星般的陨落了, 同时, 带走了人们对她们的轻蔑, 留下了人们对她们的怜悯和惋惜, 还有对她们的品质中的闪光点的尊敬。

摘要:玛格丽特是小仲马在其代表作《茶花女》中描写的一位因生计而不得不出卖肉身的女性。她的性格经历了以下变化:遇到阿尔芒之前的自我迷失与无奈之举;与阿尔芒相遇, 变得感情专一、性格率真;面对真爱, 无私奉献, 甘于平淡;为成全爱人及其家人的幸福, 饱受屈辱, 勇于牺牲。

关键词:无奈之举,坚贞爱情,率真性格,平淡生活

参考文献

[1]赵彩云.矛盾中的道德悲剧.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4.

[2]苏屺峰.论〈茶花女〉悲剧的成因.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 9.

[3]柴欣.谈〈雪国〉驹子与〈茶花女〉老公明天任务形象比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6, 3.

上一篇:爱辉区森林防火应急通信保障方案下一篇:预防艾滋病主题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