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书笔记

2024-05-05

名著读书笔记(共11篇)

篇1:名著读书笔记

巴金在《家》的代序《文学生活五十年》中写到:“《家》是我自己喜欢的作品。我自己就是在那样的家庭里长大的,我如实地描写了我的祖父和我的大哥——一个“我说了算”的专制家长和一个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还有一些钩心斗角、互相倾轧、损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我的长辈们,还有那些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还有受苦、受压迫的“奴隶”们。我写这小说,仿佛挖开了我们家的坟墓。”正如巴金所说,《家》写出了高府中一代年轻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同时,也写出了在高府的底层,人们正在或先或后的觉醒。如果说大哥高觉新并未觉悟新生的话,那么二哥高觉民在抗婚上已有了由“民”自主的觉悟。三弟高觉慧更如一团火,为高府后院带入了光明。觉慧是高府中最早的觉醒者。他对高家旧秩序已不存任何幻想。他敢于宣传新思想,抨击旧道学、旧秩序。

在我看来,《家》是一部现代版的《红楼梦》。其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在书中,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是“五四”进步新青年。他的民主主义觉醒有一个发展过程。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全书用他的视角对书中的人物进行描述和品评,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因而,这个人物成为全书中著墨最多的人物,俨然是小说的中心。作者希望通过觉慧的思考给读者指出一条新生活的道路。《家》的另一个第三代代表觉新并不是作者要褒扬的人物,但他的命运悲剧却是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有力罪证,因此作者用在这个人物身上的笔墨仅次于觉慧。而从艺术角度来看,这个人物则堪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由于觉新是以巴金当时刚刚辞世的大哥李尧枚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自己最亲爱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划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长房长孙的觉新虽然令人有“怒其不争”的痛感,但却受到绝大多数读者及评论者的关注,成为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至于《家》中第三个重要人物高老太爷,则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为了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在作品中,高老太爷出场的次数并不多,而且大多是介绍他简单的行动,或以觉慧的眼光去评判他,潦潦几句的概括却从细微处刻划出高老太爷的形象。如年关敬神一节,几次提到“老太爷”,但只是这样一些句子:“老太爷一出现,全个堂屋立刻肃静了。”、“依旧是由老太爷开始向祖宗叩头。老太爷叩了头就进房去了。”“克明又进去请了老太爷出来……他笑容满面地受了礼,便走进自己的屋里去了。”再如作品写到老太爷为了觉民逃婚而大发雷霆时,有一段议论:“他只知道他的命令应该遵守,他的面子应该顾全。至于别人的幸福,他是不会顾到的。他只知道向觉新要人。他时常发脾气,骂了觉新,骂了克明;连周氏也挨了他的骂”。这段评论显然是把高老太爷作为一个批判的靶子在进行抨击了,在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觉慧式的愤慨,但更应该把它当作是作者对他所憎恨的封建制度的统治者的抨击。于是在这样的描写中,“高老太爷”成为一个“类”的符号;并且,在小说的大部分时候,他是处在这样的地位的。

《家》中的人物,在不同类型的社会中培育,不同色泽思想浇灌、照射下生长。他们不象现在的我们,有着一层温室的护罩,他们直接面对着变幻莫测的风雨。

今天的我,看到了他们弯延伸展的努力与永不妥协的精神。

篇2:名著读书笔记

据说这是“让哲学再次被重视起来的一本书”,所以拿来读了一遍。曾经有一位自杀者被救醒后,茫然地问一旁的护士:“天使,请告诉我,我这是到了天堂还是地狱?”护士很认真地回答:“现在还在三岔路口,也许你应该原路返回了。”理性之光照射到个体生命的尽头,都清晰地呈现一个不能重新来过的相同结局。“人生有限的事实揭露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很多真相”,但积极地人生中,“我们的确不知道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这是我们心中的疑问”,也是哲学始终关注的中心命题。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哲学,就像一座壮观的神庙没有神像,徒有其表,空空荡荡,因为没有可尊敬可信仰的东西。”本书被认为是:“关于190余位哲学家之死的精彩而又搞笑的奇闻轶事……”,“有太多好玩的段子”,“调侃地介绍了历史上那些最出色的思想家,并对人类幸福的意义及可能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学习死亡,我们学会了如何活著”……这些当然都有助于引起人们对于哲学的重视起来。

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本比较特别的哲学史,而“历史的唯一功能是充当了一面镜子,既照出我们自己,也照射出我们的世界”,可以使人明白某些世界、人生的本质,从而不至于过份“一无反顾地奔向健忘、愚蠢地陶醉于占有金钱财物所带来的肤浅享受”,或者那么容易地被那些似是而非的简单实用主义好听口号所诱惑。比如自由平等的前提,必须明白存在环境、知识、体质等诸多差异,有利因素少者追求与人平等必须付出代价,他们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作者希望的是,“当我们观察这些人的死亡时,所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些符合我们期望的东西,也能看到一些不符合我们期望的遥远而疏离的东西,更能看到那些我们有所教益的东西”。

伊壁鸠鲁是有名的病号,死于肾脏衰竭的极端痛苦,但是他说:“只要想起了我理性和研究成果,想起它们所带来的灵魂满足感,就足以抵消所有的病痛”。象克罗齐那样“我将在我的工作中死去”,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被莎士比亚称作没人性的马基雅维利则分析说:“如果君主仁慈地地对待人民,人民就会支持他,就会大言不惭地说他们会为他冒生命危险。但是,这仅仅在于危险还比较遥远的时候。当君主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人民就会转而反对他。这就是为何君主必须利用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来进行政治控制的原因。”不过卢梭对马基雅维利的评价却是:“一位诚实的人,一位好公民。”拉罗什富科的著名言论是:“死亡同太阳一样,让人无法正视。”他不回避说死亡的可怕,他说:“死亡能被接受,要么是靠死亡建立不朽的声望和身后名,要么是其人太蠢。”达尔文则认为墓地“如地球上最甜蜜的地方”,佛洛依德昏迷后醒来也说“死亡的感觉肯定是非常甜蜜的”,维特根斯坦说“死亡不是生命中的事情,我们不会活著体验死亡”,所以不必太关心。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就是拥有时间,“随者我们的死去,时间便结束了”,关键是要“从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挖掘出意义来。”

书中也没有忽视中国的哲人,他认为孔子重视服丧仪式,是因为“可以是生命的价值获得恰如其分的表达”,而墨子的“‘墨’是一些打上奴隶烙印的人的通用名字”,他们与孔子的看法必然大相径庭。庄子则认为“存在就是由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化而限定的”,不过是符合了物质不灭定理,重新开始新的组合而已。生命充满了偶然性,只不过偶然性有被动和主动之分,偶然来到了世上,是被动的偶然,在特定的偶然中有所选择便是主动的偶然。

篇3:以读书笔记深化名著阅读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集中表现在阅读主动性的缺失,不愿意阅读或者只是功利地为了应付考试;阅读收获的缺失,在阅读过程中缺少思考的过程,只是机械地记忆,无法呈现对内容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指导的缺失,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去看,却没有过程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于是,初中生名著阅读就变成了为考试而阅读的“假阅读”。

寻找对策 ,改变目前语文名著“假阅读”现状,让学生真正捧起经典阅读,沐浴名著芬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的良知和职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让学生对名著进行“真阅读”?笔者结合教育实践中指导学生所写的有关《骆驼祥子》这一名著的读书笔记案例,认为可以尝试用“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来解决。

一、以概述式读书笔记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

【示例】《骆驼祥子》概述式读书笔记

祥子的生活经历:祥子由农村来到北平,开始做苦工,进而转做拉人力车。祥子辛苦节用三年买了新车。由于战乱,他连人带车被拉走,逃出来时捡到三只骆驼。他卧病在床,却不停地叫骆驼,就得了“骆驼祥子”这个绰号。他到“人和厂”刘四爷处租车拉,非常想有自己的一辆车,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他,并引诱了他。他不情愿与虎妞好,到曹先生家替他拉包月的人力车,此时虎妞找来,骗他说她已经怀孕了,并把寄存在她父亲那里原三十多块钱还给他,还设计要让祥子娶她。由于曹先生被疑是社会主义者,受到监察,全家出走,祥子也受到他曾经救过的孙侦探的敲诈,三十多块钱没有了。刘四爷办寿,刘父女闹矛盾,虎妞说她已经怀有祥子的孩子,但刘四爷不承认,更不想让祥子得到他的财产。虎妞诱逼祥子结婚后,搬到贫民小院,但虎妞不愿意下苦力,想占有其父亲的财产,但刘四爷却处理了他的产业离开了,她的计划落空了。祥子坚持拉车,自食其力,虎妞替他买了车,其间小院来了小福子 (小福子被其父卖给军官,军官走后回娘家,照顾其父与两个小弟,祥子觉得她强过虎妞),在拉车时,祥子也病倒过,他开始注意到了自己身体的重要。虎妞难产,母婴双亡,祥子卖掉了车给虎妞安葬,钱财最终花得没有多少了。小福子欲与祥子亲近。他又继续租车拉,后来替夏先生拉包月,遇到与夏姨太的绯闻。再找到曹先生,谈起小福子。回到其原住处,小福子不见了,又到处打听小福子的消息。最后得知小福子被迫入妓院,不堪受辱上吊身亡。祥子自虎妞死后的恶习更浓了,渐渐堕落了,后来吃喝嫖赌样样都来,成了社会的一个蛀虫。

这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全面阅读基础上所要求完成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概述式读书笔记。当然,这也是笔者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稍加修改的结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读书笔记围绕祥子这一中心人物,将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加以完整的概述。

学生如果要完成这样一篇概述式读书笔记,前提必定是先认真阅读作品,了解与祥子相关的每一个故事情节,然后概括、提炼,最后才能下笔成文。

笔者认为:完成概述式读书笔记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首先需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又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情节内容有了思考、梳理、概述的过程,真正走进文本内容。

二、以感悟式读书笔记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涵

【示例】《骆驼祥子》感悟式读书笔记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我们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像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黑暗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完成对名著第一遍阅读、写好概述式读书笔记基础上,着手写作的一篇感悟式读书笔记。同样,笔者对学生的原始作品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完成这篇感悟式读书笔记时,对作品进行了第二次阅读,同时查阅了相关的评论性资料,完成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思考。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只有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与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达成对作品人物个性形象、思想主旨的理解,甚至是个性化解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感悟式读书笔记在笔者看来,就是让学生在对作品再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实现真阅读的具体物化。这应该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的核心方式。

三、以鉴赏式读书笔记为外延,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

【示例】《骆驼祥子》鉴赏式读书笔记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来反映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集中表现在通过祥子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车的态度来表现他对于车的感情:第一次买车时,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态写心理。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以后,他攥紧了拳头,说了一句话:“我招谁惹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而有时又通过作者直接的评价,指出心理的变化,他刚买新车不久,就被军阀的大兵连人带车都拉了去。这样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愤怒和悲哀:“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而在眼看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时候,作者又写道:“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这表现出对生活失望的心理。作品就是这样通过对祥子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真实地反映了祥子与环境奋斗而终于被环境所征服的全部过程。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的一篇鉴赏式读书笔记。它以人物描写的方法为切入口,结合原著内容对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揭示人物心理做出了具体的鉴赏和评价。要完成这样一篇读书笔记,学生首先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寻找到恰当的鉴赏角度,然后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最终形成文字。

在笔者看来,鉴赏式读书笔记是对名著写作特点的一次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名著内容又一次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借鉴某些写作技巧,为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服务。

我们经常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都应该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模板。那么,作为经典名著,我们又为何不充分利用,让其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服务呢?不可否认,鉴赏式读书笔记写作对初中学生来说似乎显得要求较高。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名著阅读指导学生选择与初中写作要求相符合的角度尝试撰写,笔者相信,这不但能实现学生多角度名著阅读,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篇4:以读书笔记深化名著阅读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集中表现在阅读主动性的缺失,不愿意阅读或者只是功利地为了应付考试;阅读收获的缺失,在阅读过程中缺少思考的过程,只是机械地记忆,无法呈现对内容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指导的缺失,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去看,却没有过程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于是,初中生名著阅读就变成了为考试而阅读的“假阅读”。

寻找对策,改变目前语文名著“假阅读”现状,让学生真正捧起经典阅读,沐浴名著芬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的良知和职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让学生对名著进行“真阅读”?笔者结合教育实践中指导学生所写的有关《骆驼祥子》这一名著的读书笔记案例,认为可以尝试用“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来解决。

一、以概述式读书笔记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

【示例】《骆驼祥子》概述式读书笔记

祥子的生活经历:祥子由农村来到北平,开始做苦工,进而转做拉人力车。祥子辛苦节用三年买了新车。由于战乱,他连人带车被拉走,逃出来时捡到三只骆驼。他卧病在床,却不停地叫骆驼,就得了“骆驼祥子”这个绰号。他到“人和厂”刘四爷处租车拉,非常想有自己的一辆车,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他,并引诱了他。他不情愿与虎妞好,到曹先生家替他拉包月的人力车,此时虎妞找来,骗他说她已经怀孕了,并把寄存在她父亲那里原三十多块钱还给他,还设计要让祥子娶她。由于曹先生被疑是社会主义者,受到监察,全家出走,祥子也受到他曾经救过的孙侦探的敲诈,三十多块钱没有了。刘四爷办寿,刘父女闹矛盾,虎妞说她已经怀有祥子的孩子,但刘四爷不承认,更不想让祥子得到他的财产。虎妞诱逼祥子结婚后,搬到贫民小院,但虎妞不愿意下苦力,想占有其父亲的财产,但刘四爷却处理了他的产业离开了,她的计划落空了。祥子坚持拉车,自食其力,虎妞替他买了车,其间小院来了小福子(小福子被其父卖给军官,军官走后回娘家,照顾其父与两个小弟,祥子觉得她强过虎妞),在拉车时,祥子也病倒过,他开始注意到了自己身体的重要。虎妞难产,母婴双亡,祥子卖掉了车给虎妞安葬,钱财最终花得没有多少了。小福子欲与祥子亲近。他又继续租车拉,后来替夏先生拉包月,遇到与夏姨太的绯闻。再找到曹先生,谈起小福子。回到其原住处,小福子不见了,又到处打听小福子的消息。最后得知小福子被迫入妓院,不堪受辱上吊身亡。祥子自虎妞死后的恶习更浓了,渐渐堕落了,后来吃喝嫖赌样样都来,成了社会的一个蛀虫。

这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全面阅读基础上所要求完成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概述式读书笔记。当然,这也是笔者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稍加修改的结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读书笔记围绕祥子这一中心人物,将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加以完整的概述。

学生如果要完成这样一篇概述式读书笔记,前提必定是先认真阅读作品,了解与祥子相关的每一个故事情节,然后概括、提炼,最后才能下笔成文。

笔者认为:完成概述式读书笔记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首先需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又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情节内容有了思考、梳理、概述的过程,真正走进文本内容。

二、以感悟式读书笔记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涵

【示例】《骆驼祥子》感悟式读书笔记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我们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像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黑暗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完成对名著第一遍阅读、写好概述式读书笔记基础上,着手写作的一篇感悟式读书笔记。同样,笔者对学生的原始作品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完成这篇感悟式读书笔记时,对作品进行了第二次阅读,同时查阅了相关的评论性资料,完成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思考。endprint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只有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与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达成对作品人物个性形象、思想主旨的理解,甚至是个性化解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感悟式读书笔记在笔者看来,就是让学生在对作品再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实现真阅读的具体物化。这应该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的核心方式。

三、以鉴赏式读书笔记为外延,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

【示例】《骆驼祥子》鉴赏式读书笔记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来反映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集中表现在通过祥子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车的态度来表现他对于车的感情:第一次买车时,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态写心理。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以后,他攥紧了拳头,说了一句话:“我招谁惹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而有时又通过作者直接的评价,指出心理的变化,他刚买新车不久,就被军阀的大兵连人带车都拉了去。这样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愤怒和悲哀:“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而在眼看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时候,作者又写道:“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这表现出对生活失望的心理。作品就是这样通过对祥子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真实地反映了祥子与环境奋斗而终于被环境所征服的全部过程。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的一篇鉴赏式读书笔记。它以人物描写的方法为切入口,结合原著内容对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揭示人物心理做出了具体的鉴赏和评价。要完成这样一篇读书笔记,学生首先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寻找到恰当的鉴赏角度,然后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最终形成文字。

在笔者看来,鉴赏式读书笔记是对名著写作特点的一次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名著内容又一次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借鉴某些写作技巧,为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服务。

我们经常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都应该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模板。那么,作为经典名著,我们又为何不充分利用,让其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服务呢?不可否认,鉴赏式读书笔记写作对初中学生来说似乎显得要求较高。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名著阅读指导学生选择与初中写作要求相符合的角度尝试撰写,笔者相信,这不但能实现学生多角度名著阅读,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阅读与写作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读书笔记能够促使学生真正走进名著阅读,而名著阅读同样可以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笔者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方式,以期实现学生对名著的真阅读。

篇5:名著读书笔记

虽然对于现代人而言,旅行已经变得同吃饭睡觉一样容易,稍有点经济基础的人,只要念头一起,马上就可以说走就走。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旅行的目的,你是喜欢一群人热闹的放松压力,还是一家人休闲团聚,或者是背包客式的独自精神旅行,不同的方式会带给你不同感受。

一个人背着几十斤的背包在异国他乡旅行十几年,每天接触新鲜的人和事,通过旅行了解世界,认识自己,独立思考,治愈心灵,这样有情怀的事虽然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却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去实现的梦想。幸运的我通过阅读发现了这样一个已实现梦想的人—小鹏,他去过的地方多的连他自己都数不清,读他的《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就像自己身临其境南美旅行一般。

就像大冰在本书的推荐序言中所说,”或许当下的旅行文学有一千种一万种,但这一本和其他的皆不相同。“

本书于我之前看过的其它旅行文学确实有所区别,以前在我的印象里各色游记中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旅行图片,而作者的文字只如同小小点缀般在其中穿插。而本书能看到的图片并不多,幅面也很小,阅读时我关注的重点是他的文字所表达的意境与图片的呼应效果。

另一个与众不同是作者描写的旅行内容表现出许多精神层面的力量。全书记述了作者小鹏在南美大陆游历的全过程。他的这次旅行没有走人们熟知的常规路线,而是选择了格瓦拉在《摩托日记》中走的从阿根廷到智利再到秘鲁的摩托日记之路。这既是他致敬自己的精神领袖格瓦拉,也是为了学习格瓦拉在旅行中解答一些关于人生信仰的疑惑。

从旅途开始申请签证的一波三折到遇贵人相助,再到行程意外改变之后的所见所闻和惊喜惊讶。这一路所行作者小鹏带给我更重要的是他对旅行途中各种挫折与众不同的积极态度。

”我们的生活都不是童话故事,总会有无风而起的波澜,现状虽然不能尽如人意,但也还要继续,凡事只要不死心就还有希望。“——当他被秘鲁大使馆拒发签证时他说。

”我始终相信旅行中的阴差阳错永远都未必是坏事,说不定转个弯儿就邂逅了新的惊喜。″——当他长途车坐过站之后他说。

“看来所谓的平常心往往都是在遭遇了挫折后磨砺出来的,那些声称看淡风云的人不知道吃过了多少苦。″——当他遭遇抢劫未遂事件之后他说。

”所谓贵人并不是给你金银的人,而是给你机会的人,往往机会的价值永远超过金银。″——当他遇到能重新为他办理签证的人时他说。

“眼前的风景永远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刻,也永远有比现在更坏的时刻,但那些都不是我们的。跟我们有关的只是当下,是用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看到的,听到的,呼吸到的,也只有这一刻才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当他被旅行中的恶劣天气折磨时他说。

”我们用旅行认识自己,这与具体的目的地无关,而与过程有关。在旅行中我们经常要独自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这时我们就能观察自己在第一时间的本能反应,是勇敢还是懦弱,是善良还是冷漠,是敏感还是麻木,这也是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我非常认同他所说的这些话。

当我们通过一次次的旅行,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解决问题,我们自身也会不断的成长,对自己的认识也会日益清晰。

旅行真正的意义在于帮我们和世界建立了一种联系,通过我们走的路,遇到的人,感受到的存在,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慢慢发生改变。它既可以让人们忘却曾经的烦恼,也可以让我们和未来的自己无限接近。

马克吐温说过,20年后你不会为你做过的事后悔,会让你后悔的都是你没来得及做的事情。

篇6:名著《猎人笔记》读书笔记

暑假期间,我读了《猎人笔记》这本像日记格式一样的经典名著。

《猎人笔记》中描写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人物形象。真实的表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揭露了一些地主的残暴、狠毒、虚伪、空虚、无耻等。其次作者也揭示了农民的悲惨命运,从一些角度表现农民的善良、勤劳、诚恳、纯朴,以及他们的才干和无穷的创造力。

农民的生活真是“生不如死”啊!以前的俄国,只能用“不公平”这三个字来形容,地主们身上穿着漂亮的衣服,农民们则要每天穿着补丁无数的破烂衣服,为的是给主人争面子。地主们衣食无忧,而农民们则要起早贪黑为挣得一口饭而拼命的干活。地主们的餐桌上都是山珍海味,而农奴们则是有了上顿没下顿,只有到过节才能吃好吃的。地主们常为一点小事打骂农民,农民们却只能接受批评,不敢还嘴……

篇7: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村上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人,用他的心感受生命本不该感受到的孤独,幻化为文字和语言的表述,传达给读者关于他感受到的东西的,情绪。

村上的笔法是高明的,他不是在写故事,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传递故事。所谓写故事,是只有文字的记载,各种情绪掩埋于心;所谓讲故事,是把借助语言把一个故事描述给别人;所谓传递,是用心的各种悲欢,把一个故事带着自己的情绪,带着自己的感触交给别人。被他传递了故事的人,不是看到白纸黑字,而是看到血脉流动,灵魂游动的形形色色的人的生命与生活,把它们从头看到尾,就是村上给你的故事,是这本《挪威的森林》。

在传递故事的时候,村上是如此与众不同。他写爱情,通过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的大段落来铺垫,为触觉铺垫,也许他笔下的爱情就是这样一种要用身体和生命去触摸去感受的情绪。他用比喻,不再捕捉事物与事物的相关性,没有美得像花这样的句子,有的是像全世界的森林都倒下,像全世界倒下的森林都融化成黄油的爱情。这种在五感上并无相关性的比喻,为什么不让人觉得不协调?

答案很简单,他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说出了这样的话,那是一种基于五感超越五感的第六感的交流。他用象征,是奥妙和传神的,当渡边还在为绿子和直子纠结时,村上用象征写出了渡边心中也许是无意识的选择。渡边一直记得直子给他的触感,却在和玲子纪念直子的死亡时,因为抚摸到玲子的被这种触觉感受而沉醉,在前文,绿子告诉渡边,她对背部的抚摸最敏感。男主人公的心情在开篇和结尾各有一个象征,开篇写悲哀,“因为直子从来不曾爱过我”,结尾写茫然,“我不知道自己站在哪里”。

当你阅读《挪威的森林》的时候,你不仅在接受着村上给你的故事,也在接受着他给你的情绪、思想。因为你被传递了。这个故事讲了孤独,书中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孤独的,却没有一种孤独的形态是一样的。书中形形色色的人,都在尝试远离孤独,但方式却一样,通过爱,尽管爱的形态不一样,珍爱、情爱、恋爱、怜爱。各种形态的爱却都只是让他们走了一段旅程,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同行的旅程,然而,他们发现终究逃不过别离,这段旅程终究会结束。然后,他们才明白不可能逃离孤独,因为孤独停留在他们每一个人身上。也许他们学会品味孤独,赏玩孤独,那又能怎样呢?

徒劳罢了,对于孤独,人类除了承受之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因为建立在孤独之上的一切都是悲哀的。在悲哀中找到的快乐,又该是怎样一种悲哀? 以前看一部动漫,上边有一句话这样说,一个人一生只能背负一个人的死,如果他背负了别人的死,到他死的时候,他甚至不能好好背负自己的死了。当时不很懂,看挪威的森林后我感觉,直子背负了木月的死,渡边背负了直子的死。

篇8:阅读经典名著体验读书乐趣

一、感受经典, 大量阅读

阅读经典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这在现行课本中有所体现。学生在阅读中外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获得创造的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 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关注现实文化生活。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并注意加强对学生日常诵读的评价, 鼓励学生多诵读,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 加深体验与领悟。

一个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 才能吸收成长中所需要的营养。因此作为教师, 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要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 因为“杂读”吸收的营养比较全面。例如读文学作品, 能丰富学生的情感, 丰富学生的想象;读科技类作品, 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严谨, 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 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以古鉴今。

二、优化环境, 方便阅读

学校在注重学生常规学习的同时, 强调学生读经典、诵经典。为了方便学生阅读, 学校图书室专门购进了一批好书、新书, 尤其增加了大批中外经典名著。学生每星期可自由借阅, 按时归还。另外各班专门设立读书角, 学生可自带喜好的书籍, 放于班级读书角, 由专人看管, 互相借阅。学生人手一份“拓展阅读卡”, 用于记录借阅图书的时间、书名、作者、阅读收获及感想, 按每周两次阅读量, 做好记录, 落实检查, 督导阅读质量。让学生怀着平和独立的心情, 随处都能看到自己喜爱的图书, 随手就能翻阅图书, 在阅读收获中, 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书籍的魅力, 感受书香的陶冶。同时做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让班上的墙壁、黑板、书橱充溢着浓烈的书香;举行“漂书”活动, 同学与同学之间, 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图书交流, 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在开展读书实践活动中, 班级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 如故事会、书签制作、手抄报、读书征文等。通过这些阅读活动, 孩子们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家, 在学校都能够随手翻阅手中的书, 令我欣喜。我坚信:多读书, 读经典书!与孩子们一起在书海中扬帆!

三、深入实践, 生活阅读

课外阅读, 必须贯彻“大语文教育”思想, 以课内阅读教学为核心, 开辟课外阅读的阵地。深入社会生活, 捕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走“大阅读教学”之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 积极参与网上冲浪, 获取有益信息。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社会, 品味人生, 跳出书堆, 即“生活阅读”, 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将阅读融入生活, 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就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为了更好的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 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此外, 还组织了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 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 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每个人都有一种收获感。

得法于课内, 发展于课外。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促进了课堂教学更好的进行。很多学生由原来的不爱读书变成喜欢读书, 一些以前学习较差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开始爱学习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浓, 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四、积累收获, 展示成果

在课外大量阅读的同时, 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 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经典读本》中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 都是记录的有关内容。指导学生循序渐进, 要根据不同的年级, 逐步提高要求。如中年级可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段;高年级可先学列提纲, 后写读后感等。这样一来, 学生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积累方法, 还鼓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 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总而言之,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和补充, 博览群书, 反过来又得益于语文教学实践。让我们一起努力, 从自身做起, 让经典映照童心, 让书香陪伴我们师生同行。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优秀读物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学生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现就自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经验, 谈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篇9:感受经典名著 体验读书乐趣

【关键词】经典阅读 积累收获 体验乐趣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外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补充。优秀读物既能给学生以精神食粮,又能滋润学生的成长,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概括与组织等能力,为学生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自己多年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做法。

一、感受经典,大量阅读

“经典”是人类精神的浓缩,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阅读经典已是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在现行课本中有所体现。学生在阅读中外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注意加强对学生日常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体验与领悟”。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四大名著之前,先列举了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几个典故或成语中的人物,不介绍人物背景及事件内容,但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你们要的全在我国的古典名著里,只要你们细心品读,答案不言而喻!这样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就引入学生的阅读之列。另外,故事会上学生总会把比较感兴趣的《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365夜故事》搬上演讲台,绘声绘色,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一个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收成长中所需要的营养。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要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收的营养比较全面。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读科技类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严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

二、优化环境,方便阅读

学校在注重学生常规学习的同时,强调学生读经典、诵经典。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图书室专门购进了一批好书、新书,尤其增加了大批中外经典名著。学生每星期可自由借阅,按时归还。另外各班专门设立读书角,学生可自带喜好的书籍,放于班级读书角,由专人看管,互相借阅。学生人手一份“拓展阅读卡”,用于记录借阅图书的时间、书名、作者、阅读收获及感想,按每周两次阅读量,做好记录,落实检查,督导阅读质量。让学生怀着平和独立的心情,随处都能看到自己喜爱的图书,随手就能翻阅图书,在阅读收获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书籍的魅力,感受书香的陶冶。同时做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让班上的墙壁、黑板、书橱充溢着浓烈的书香;举行“漂书”活动,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图书交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在开展读书实践活动中,班级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书签制作、手抄报、读书征文等。通过这些阅读活动,孩子们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家,在学校都能够随手翻阅手中的书,令我欣喜。我坚信:多读书,读经典书!与孩子们一起在书海中扬帆!

三、深入实践,生活阅读

课外阅读,必须贯彻“大语文教育”思想,以课内阅读教学为核心,开辟课外阅读的阵地。深入社会生活,捕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走“大阅读教学”之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积极参与网上冲浪,获取有益信息。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社会,品味人生,跳出书堆,即“生活阅读”,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将阅读融入生活,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此外,还组织了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个人都有一种收获感。

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促进了课堂教学更好的进行。很多学生由原来的不爱读书变成喜欢读书,一些以前学习较差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开始爱学习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四、积累收获,展示成果

在课外大量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经典读本》中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都是记录的有关内容。指导学生循序渐进,要根据不同的年级,逐步提高要求。如中年级可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段;高年级可先学列提纲,后写读后感等。这样一来,学生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积累方法,还鼓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通过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班级内形成了学习良好知识的班风与学风。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不仅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篇10:经典名著读书笔记

今天,我无意中在书柜里发现了一本旧书,书的名称《唐吉诃德》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以是我就开始看这本书。

故事中的“唐、吉诃德”住在曼查,虽然是位贵族,可是他却并不富有,吃饭就用去了四分之三的收入。他没别的爱好,就爱读骑士小说。他白天没黑夜地读,他甚至想入非非,打斗,战争,挑战,负伤,爱情,暴风雨等等。一天,他突然产生了一个怪念头,要是我也能像书上描写的骑士就好了。于是他拿出了曾祖父留下的盔甲,他又有了一匹马叫驽西难得,这是他的好伙伴。七月的一天,他踏上了征程,可是,走到一半,他被一位商人打了一顿。老天真有眼,走过一个农夫是他的邻居,农夫发现了他并带他回家了。在治疗好伤势后,那天深夜,他又骑上驽西难得去探险了……

我们要学习“唐、吉诃德”永不放弃的精神。

篇11:名著《飘》读书笔记

斯佳丽并不是我喜欢的女人。虽然她是故事的主人公,但我们之间没有共鸣,因为斯佳丽做事太也不择手段,但她坚强勇敢、永远向前的性格是我所羡佩的,这是斯佳丽性格特征中最为明显的成分,因为有这种性格和精神,斯佳丽才在战争这座死坟中打开口子,坚强的活了下去。

白瑞德是个成熟的、聪明的、狡猾的、桀骜不驯的男人,我喜欢白瑞德,喜欢他高大潇洒、风度翩翩,喜欢他文质彬彬、斯文有礼,喜欢他桀骜不驯、富有个性,喜欢他身上男子汉的刚强和坚毅,喜欢它独有的狡猾和叛逆个性,喜欢他为人夫、为人父的慈爱心肠,更喜欢他他身上那种成熟男人的味道。虽然在书中他似乎是个 “坏”角色,但我仍喜欢他。

卫希理是这样一个人,他高大威猛,有着金黄|色的头发,迷人的微笑,高尚的品德,所作所为有男子汉气概,是人们心目中(至少是斯佳丽心目中)的好男人。但他耽于幻想,沉湎与过去,对现实缺乏了解,没有实战经验,这是他的致命伤。当生活稳定是,这些缺点并没有什么,但当生活艰难,处于困境时,就能致他于死命。小说中的卫希理始终没有摆脱对斯佳丽的依赖,主要是由这些性格原因造成的。

本书中最不能不提的人物是那个瘦小病弱,没有美貌的媚兰,表面上她是最不起眼的,但是是最伟大的女性,她身上具备一个女人所能具备的一切优点,她是骨子里最坚强、最坚韧又最勇敢无畏的,她一直是斯佳丽和卫希理没有察觉得依靠!她又是白瑞德尊敬、信任并且愿意给予赞美的女性。这也是一个强悍的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女性。

上一篇:《与村党组织书记面对面》采访提纲下一篇:专卖店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