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花女有关的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与茶花女有关的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论文通过对不同歌唱版本的比较分析,从声音概念、舞台表现、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索相应的演唱方法与艺术处理在具体作品与具体人物中的运用。并通过对新版《茶花女》的详细介绍探讨歌剧表演形式的开拓与创新,阐明新时期经典歌剧需要伴随时代的脚步向前推进的观点。希望能对我国当代歌剧事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第一篇:与茶花女有关的论文

不同贮藏方法对金花茶花品质的影响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方法对金花茶花品质的影响,为金花茶花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冷冻干燥的金花茶花为材料研究低温避光、室温曝光和室温避光3种贮藏方法对金花茶花品质的影响。每间隔3个月测定其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和茶多酚4种生理活性成分及氨基酸、蛋白质和粗脂肪3种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生理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含量及其表面色泽的变化与贮藏方法及时间有关。相同贮藏条件下各贮藏方法的金花茶花总皂苷、茶多酚、蛋白质含量均下降,粗脂肪和总多糖含量升高;低温避光贮藏的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均较其他两种贮藏法的高,粗脂肪则较之低,花色保持不变;室温曝光下总黄酮和总皂苷较贮藏前降低,粗脂肪较贮藏前升高,花朵表面色泽加深变暗。【结论】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氨基酸总量可作为综合评价金花茶花品质的可选指标。低温和避光利于金花茶花贮藏。从金花茶花品质稳定、外观色泽变化及提高金花茶花等级和售价等方面综合考虑,金花茶花以室温避光贮藏不超过6个月、低温(5℃)避光贮藏不超过12 个月为宜。

关键词: 金花茶花;贮藏;质量评价;主成分分析

Key words: Camellia nitidissima flower; storage; quantitative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0 引言

【研究意義】金花茶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金花茶组植物Camellia nitidissima Chi,是茶花家族中唯一花瓣金黄色的珍稀物种,其花金黄色,蜡质光泽,享有“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猫”的美誉,其花量少难求,被视为尊贵珍品,具有极高的观赏、食用及药用价值[1-3]。金花茶为广西传统壮药,收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1],用于咽喉炎、肾炎、痢疾、高血压、预防肿瘤和月经不调等症[4-5]。现代研究表明,金花茶含有黄酮、皂苷、多糖、植物多酚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和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5-6],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新资源食品[7],目前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引种并规模化种植。【前人研究进展】迄今,国内外学者开展了金花茶种质资源、栽培技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和开发利用等方面[8-12]的研究。【本研究切入点】如何有效贮藏金花茶花、最大程度保障金花茶花的品质稳定的技术,尚未见深入的研究报道。因此,研究贮藏时间和储藏条件对金花茶花的品质变化的影响,可为金花茶花的贮藏提供科学指导。【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比较3种不同贮藏条件(低温避光、室温避光、室温曝光)金花茶花中总黄酮、粗多糖、总皂苷、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的冷冻干燥金花茶花由福建世纪金花茶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经黄连冬高级工程师鉴定为山茶科防城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 var. phaeopubisperma S.Y.Liang et Z.H.Tang。

1.2 仪器与试剂

KQ-400DE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UV1600紫外可见分光系统(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R-210旋转蒸发仪,B-491水浴锅(瑞士BUCHI公司);予华SHZ-D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厂);BP210十万分之一天平(Sartorius公司);JSP-200高速多功能粉碎机(浙江省永康市金穗机械制造厂);种子低温低湿储藏柜(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涡旋机(IKA)。

芦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纯度:92.4%,批号100080-201409);人参皂苷Rg1(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纯度:93.6%,批号110703-201530);没食子酸(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纯度:90.8%,批号110831-201605);葡萄糖、乙醇、甲醇、正丁醇、福林酚、苯酚、冰醋酸、香草醛、无水碳酸钠、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浓硫酸、高氯酸均为国药分析纯;试验用水均为蒸馏水。

1.3 贮藏方法

将冷冻干燥的金花茶花分成3组,分别置于低温避光(4~6℃避光)、室温曝光、室温避光贮藏9个月,每隔3个月随机取样用于检测,样品检测前经干燥后粉碎,过40目筛,备用。

1.4 茶多酚、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含量测定

1.4.1 茶多酚 参照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8313-2008 [13],得到茶多酚待测液(Ⅰ),按福林酚氧化法测定。

1.4.2 总黄酮 参考黄兴贤等[14]、韦秀芝等[15] 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得提取流程:称取0.5 g 样品粉末于50 mL锥形瓶中,加75%乙醇40 mL,20℃下超声提取0.5 h,过滤,用75%乙醇洗涤残渣,合并滤液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得总黄酮待测液(Ⅱ),按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15]测定。

1.4.3 总多糖 参考韦璐等[16]的方法,稍作修改,在总多糖的提取基础上,将提取总多糖后的残渣加45 mL水于75℃超声提取1 h,过滤,用水洗涤滤渣,合并滤液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得多糖待测液(Ⅲ),按苯酚-硫酸法[17]测定。

1.4.4 总皂苷 参考高丽萍等[18] 的方法,并优化提取方法,称取样品粉末0.5 g 于锥形瓶中,加入50 mL 75%乙醇,20℃下超声0.5 h,过滤,滤液旋蒸至無醇味,转移至分液漏斗,加入适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两次,合并正丁醇层,旋蒸至干,加入甲醇复溶并定容至10 mL容量瓶中,摇匀,作为皂苷待测液(Ⅳ)。按唐昭领等[19]优化的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法测定。

1.5 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含量测定

分别采用食品国家安全标准GB5009.124-2016氨基酸测定法、GB 5009.5-2016蛋白质测定法、GB 5009.6-2016脂肪测定法,测定不同贮藏方法处理金花茶花在不同贮藏期的氨基酸、蛋白质、粗脂肪含量。

1.6 数据分析

每组样品平行测定3次,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和 DPS 14.5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方法与贮藏时间对金花茶花主要生理活性成分的影响

金花茶花在低温避光、室温曝光、室温避光3种贮藏条件下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表1、图1)表明,贮藏方法及贮藏时间不同,生理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幅度及样品的色泽不同。低温避光贮藏的总黄酮含量变化为先降后升的趋势,3个月时降至最低值后逐渐升高并保持较高的水平,可能原因是金花茶花总黄酮包括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20],而黄酮苷类化合物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可能发生水解转化为更稳定的黄酮化合物并保持一定水平,使总黄酮含量呈现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室温下曝光和避光贮藏的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降、升再缓降的趋势,9个月时总黄酮含量均低于贮藏前和低温避光贮藏的样品。3种贮藏条件下的总皂苷、总多糖和茶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相同,总皂苷表现为先升后降,以低温避光的降幅最小,表明低温利于总皂苷保存,已有对西洋参的贮藏期皂苷含量变化研究表明,其酸性皂苷在贮藏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21],与金花茶花总皂苷含量变化结果相似,而西洋参碱性皂苷含量不断下降,说明总皂苷贮藏期间酸性和碱性皂苷可能发生转化[21];总多糖与茶多酚含量的变化均表现为降、升、降的趋势,低温避光、室温曝光和室温避光3种贮藏法的总多糖含量均较藏前分别增加了21.0%、27.9%、29.3%,可能与金花茶花自由水的减少有关,与甜高粱茎秆贮存期内糖分随着样品水分和汁液含量的降低而逐渐升高的研究结果一致[22];茶多酚含量均较藏前略有下降,可能与茶多酚发生氧化有关。由表1和图1可知,低温避光贮藏下的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均较其他两种贮藏方法的高,且花色保持亮黄色不变;室温曝光下总黄酮和总皂苷较贮藏前分别下降11.43%和6.04%,花朵表面颜色加深变暗为棕色,室温避光贮藏的总黄酮和总皂苷分别下降10.29%和6.67%,花朵表面颜色加深变为黄棕色,光照强度可能影响花朵的抗氧化能力[23],避光保存有助于金花茶花维持原有的色泽。此外,温度和光照对金花茶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影响较大,低温和避光利于金花茶贮藏。

2.2 贮藏方法与贮藏时间对金花茶花营养成分的影响

贮藏方法与贮藏时间不同金花茶花各营养成分变化趋势不同。本研究共检测了金花茶花中17种氨基酸(表2),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9种药效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药效氨基酸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均在0.4%以上;必需氨基酸含量大小为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金花茶花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40%。氨基酸总量与药效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图2-A、B),均表现为先缓升后下降再汇聚的趋势,贮藏9个月时3种贮藏法的总氨基酸与药效氨基酸含量变化均呈汇聚趋势,含量分别相近。3种贮藏法的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变化趋势分别一致,蛋白质含量在贮藏前6个月变化不明显,6个月后迅速下降,至9个月时3种贮藏法的含量接近,下降幅度达30%以上,说明贮藏时间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大,蛋白质在贮藏期发生降解,与贮藏时间呈正相关。粗脂肪含量的变化均表现为前6个月快速下降,后升高,贮藏至9个月时室温下曝光和避光两种贮藏法的含量接近,分别高于低温避光贮藏的15.7%和21.1%,其可能原因是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使粗脂肪含量在贮藏6个月前缓慢下降,而低温条件下,粗脂肪含量下降较室温少,可能与低温抑制脂肪酶活性有关;随着贮藏期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逐渐转化为更稳定的饱和脂肪酸[24],并在贮藏9个月达到高值。此外,贮藏期间花朵表面颜色均加深变暗,可能与金花茶花脂肪酸等化合物的氧化酸败有关。

2.3 贮藏期金花茶花生理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含量的主成分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金花茶以其花色金黄、具蜡质光泽著称,可见花朵表面颜色是评价金花茶商品品相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26]。现代研究表明,金花茶花含有黄酮、皂苷、多糖、茶多酚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和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6-7],故本试验选择黄酮、皂苷、多糖、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花朵表面颜色为指标,用于评价贮藏方法对金花茶品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方法及贮藏时间不同,生理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幅度及金花茶花朵表面的色泽不同。低温避光贮藏的黄酮和皂苷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均高于其他两种贮藏法,且花色保持不变;室温曝光下黄酮和皂苷较藏前分别下降11.43%和6.04%,脂肪含量则升高明显,涨幅15.7%,花朵表面颜色加深变暗,室温避光贮藏的黄酮和皂苷分别下降10.29%和6.67%,脂肪含量升高21.1%,花朵表面颜色变为棕色。可见,金花茶花的变色程度与光线、温度及黄酮、脂肪等成分变化有关,避光组温度越低,成分变化幅度小颜色变化小,这与马鹏等[27]、唐梅等[28]的研究结果相似;相同温度下光线越强成分变化幅度越大变色现象越严重,与周燕等[29]报道“金银花贮久色渐深”的现象类似。金银花、白菊[27,29-30]等花类中药材贮藏过程出现的变色现象均探讨其与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未见分析脂肪含量的变化报道,本试验中脂肪含量升高与金花茶花色变深是否存在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贮藏期金花茶花生理与营养成分指标综合质量存在差异,同一贮藏期内不同贮藏法贮藏的金花茶样品间综合质量存在差异;总黄酮、皂苷、多糖、氨基酸总量等成分含量能全面反应金花茶花的品质,可作为金花茶花品质的综合评价指标。贮藏法与贮藏时间对金花茶花的内在质量(生理活性和营养成分含量) 和外观色泽(变黄、变暗、生霉、生虫等) 均有显著影响。从金花茶活性成分稳定性、外观色泽变化、节约贮藏成本及提高质量等级和售价等方面综合考虑,金花茶花以室温避光密封贮藏不超过6个月、低温避光密封贮藏不超过12个月为宜。

参考文献:

[1]牛广俊,邢建宏,朱思,等.金花茶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测定[J].森林與环境学报,2015,35(2):165-168.NIU G J,XING J H, ZHU S,et al. Determina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Camellia sect.Chrysantha by QAMS [J].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2015, 35(2):165-168. (in Chinese)

[2]林国轩,刘玉芳,罗小梅,等.不同干燥工艺对金花茶花朵品质影响的研究[J].广西农学报,2016,31(6):30-33.LIN G X,LIU Y F,LUO X M,et al.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golden camellia quality by different drying technology[J]. 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2016, 31(6): 30-33. (in Chinese)

[3]唐健民,史艳财,廖玉琼,等.金花茶茶花的营养成分分析[J].广西植物,2017,37(9):1176-1181.TANG J M, SHI Y C, LIAO Y Q,et al.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in flowers of Camellia nitidissima[J]. Guihaia, 2017, 37(9): 1176-1181. (in Chinese)

[4]林华娟,秦小明,曾秋文,等.金花茶茶花的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成分分析[J].食品科技,2010, 35(10):88-91.LIN H J,QIN X M, ZENG Q W,et al. Analysis on chemical and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flower of Camellia chrysantha(Hu) Tuyama[J].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35(10):88-91. (in Chinese)

[5]贺栋业,李晓宇,王丽丽,等.金花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3):231-234.HE D Y, LI X Y, WANG L L,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amellia nitidissima[J].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2016, 22(3): 231-234. (in Chinese)

[6]牛广俊,朱思,危琴珠,等.基于多指标质量评价技术研究蒸青对金花茶品质的影响[J].中药材,2015,38(5):948-951.NIU G J,ZHU S, WEI Q Z,et al. Influence of Steam Killenzyme Torrefaction on Quality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Based on Multi-index Evaluation[J].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2015, 38(5): 948-951. (in Chinese)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批准金花茶、显脉旋覆花(小黑药)等5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2010年第9号).http://www.nhfpc.gov.cn/mohbgt/s10788/201005/47563.shtml.2010.05.20[EB/OL]. (2010-05-20) [2018-08-20].http://www.nhfpc.gov.cn/mohbgt/s10788/201005/47563.shtml.2010.05.20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approval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 Inula nervosa Wall. (small black medicine) and other 5 kinds of goods for the new food resource announcement(No. 9, 2010). [EB/OL]. (2010-05-20) [2018-08-20]. ttp://www.nhfpc.gov.cn/mohbgt/s10788/201005/47563.shtml.2010.05.20(in Chinese)

[8]韋霄,蒋水元,蒋运生,等.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研究进展[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169-174.WEI X, JANG S Y, JIANG Y S,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Camellia nitidssiam,a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J]. Journal of Fuji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33(3): 169-174. (in Chinese)

[9]戚静. 金花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评价[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6.QI J. The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ntion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 and their potential activity evaluation[D].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in Chinese)

[10]邹登峰,张伟,梁臣艳,等.金花茶叶中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5,30(4):462-464.ZOU D F, ZHANG W,LIANG C Y,et al. HPLC fingerprint of flavonoids from Camellia chrysantha leaves[J]. 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5, 30(4): 462-464. (in Chinese)

[11]程金生,韦卓恒,陈信炎,等.金花茶花朵总皂苷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0):27-30.CHENG J S, WEI Z H, CHEN X Y,et al. In vitro Antioxidant Experiment Research of Total Saponins in the Flower of Camellia nitidissima Chi[J].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2016, 25(10): 27-30. (in Chinese)

[12]牛广俊,朱思,王维华,等.基于抗氧化活性优化金花茶花超声提取工艺[J].福建林业科技,2015,42(4):13-17.NIU G J, ZHU S, WANG W H,et al. Optimization of Ultrasound Extraction Process of Camellia chrysantha Chi based on Antioxidant Activity[J]. Journal of Fuji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42(4):13-17. (in Chinese)

[13]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8313-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5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olyphenols and Catechins Content in Tea GBT 8313-2008[S].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08:1-5. (in Chinese)

[14]黄兴贤,邹蓉,胡兴华,等.十四种金花茶组植物叶总黄酮含量比较[J].广西植物,2011,31(2):281-284.HUANG X X,ZOU R, HU X H,et al. Comparison of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14 species of Camellia sect.Chrysantha[J]. Guihaia, 2011, 31(2): 281-284. (in Chinese)

[15]韦秀芝,张可锋,段小群.不同品种金花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69,5872.WEI X Z,ZHNG K F,DUN X Q. Determination on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in Different Species of Camellia chrysantha(Hu) Tuyama[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2, 40(10): 5869,5872. (in Chinese)

[16]韦璐,秦小明,黄日秋,等.超声波提取金花茶多糖的工艺研究 [C]//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中部地区農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2007.WEI L, QIN X M, HUANG R Q,et al.Study on tea polysaccharide from the leave of 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 by the ultrasonic extraction process [C]// Proceedings of 2007 Annual Academic Confere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Storage Engineering Branch of China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ociety and Seminar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Central China.2007. (in Chinese)

[17]王丹,吕永磊,徐丽媛,等.人参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774-776.WANG D,LV Y L,XU L Y,er al.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 in the root of Panax ginseng[J].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en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2011, 26(4): 774-776. (in Chinese)

[18]高丽萍,刘华,封云芳.人参总皂苷的含量测定[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2,19(3):171-174.GAO L P,LIU H, FENG Y F.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aponin Content in Panax Ginseng[J].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19(3): 171-174. (in Chinese)

[19]唐昭领,莫建光,黄艳.响应面优化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法测定金花茶叶中总皂甙含量[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3):99-103.TANG Z l, MO J G, HUANG Y. Optimization of total saponins determination in Camellia chrysantha by spectrophotometry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 41(13): 99-103. (in Chinese)

[20]梁香,程金生,陈信炎,等.金花茶中黄酮类活性成分的GC-MS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20):84-88.LIANG X, CHENG J S, CHEN X Y,et al. Application of GC-MS Technique to Analyze Active Ingredients of Flavonoids in Camellia chrysantha Flos[J].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2018, 24(20):84-88. (in Chinese)

[21]孟祥才,颜丙鹏,杨国辉,等.不同贮藏条件的五味子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25(1):25-27.MENG X C,YAN B P,YANG G H,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ffective Constituent Contents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in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J].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hinese Medicines, 2011, 25(1): 25-27. (in Chinese)

[22]陆亮,再吐尼古丽·库尔班,叶凯,等.贮藏期甜高粱形状与总糖含量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2,37(6):215-218.LU L, ZAITUNIGULI K, YE K, et al. The shape and total sugar content of sweet sorghum in storage period[J].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37(6):215-218. (in Chinese)

[23]周伟. 低温下单色LED和短波UV照射对上海青贮藏品质调控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ZHOU W. Study on the regulation of monochromatic LED and short wave UV irradiation on storage quality in Brassica chinensis L. at low temperature[D]. Guzhou: Hua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 (in Chinese)

[24]蒲成伟,阚欢,刘云.不同贮藏条件下核桃及其油脂品质的变化分析[J].中国油脂,2018,43(2):46-50.PU C W, KAN H, LIU Y. Analysis of quality changes of walnut and walnut oil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J]. China Oils and Fats, 2018, 43(2): 46-50. (in Chinese)

[25]唐启义. DPS数据处理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490-490.TANG Q Y. DPS Data Processing System[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3: 490-490. (in Chinese)

[26]张培华.常见中药材变色因素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5):84-85.ZHANG P H. Discussions on the factors of discoloration of common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J].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2011, 9(5): 84-85. (in Chinese)

[27]馬鹏,李隆云,张应. 贮藏条件和时间对灰毡毛忍冬药材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6):981-991.MA P, LI L Y, ZHANG Y. Impact of storage conditions and time on herb of Lonicera macranthoides[J].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14, 39(6): 981-991. (in Chinese)

[28]唐梅、 孙雪梅、张丽娟. 不同贮藏条件对易变色药材黄柏质量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4):55-57,60.TANG M,SUN X M,ZHANG L J. Quality of Allochromat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in Different Store Conditions[J].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2, 35(4): 55-57,60. (in Chinese)

[29]周燕,单云岗.金银花的外观色泽变化对其绿原酸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5):1156-1157.ZHOU Y,SHANG Y G.The Influence of Appearance Color of Flos Lonicerae on its Chlorogenic Acid Content[J].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1,29(5):1156-1157. (in Chinese)

[30]陈志莲.不同贮藏期、不同品种菊花中总黄酮的含量变化[J].基层中药杂志,2011,15(5):19-21.CHEN Z L. Comparison of the totalflavonoid content of chrysanthemum for diferent species in storage period[J].Primary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11,15(5):19-21. (in Chinese)

(责任编辑:林海清)

作者:陈菁瑛 张武君 黄颖桢 刘保财 赵云青 邹福贤 陈莹 吴婷婷

第二篇:通过《茶花女》不同版本之比较探索未来歌剧发展之路

摘要:论文通过对不同歌唱版本的比较分析,从声音概念、舞台表现、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索相应的演唱方法与艺术处理在具体作品与具体人物中的运用。并通过对新版《茶花女》的详细介绍探讨歌剧表演形式的开拓与创新,阐明新时期经典歌剧需要伴随时代的脚步向前推进的观点。希望能对我国当代歌剧事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茶花女》 版本比较 歌剧创新

“茶花女”这一角色要求演员具备演唱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展现出威尔第笔下的这一善良崇高的女性形象。下面,我们就卡拉斯、科特鲁巴斯、安吉拉·乔治乌与安娜·涅特不科对薇奥列塔人物形象的演绎做出一些比较、分析。

一、卡拉斯

玛利亚·卡拉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被誉为歌剧女神,是迄今为止扮演“茶花女”最为出色的女高音之一。她的演唱将女主人公强烈的戏剧性演绎得出神入化。其舞台表演风格独特,对比强烈。在歌剧中她着力于刻画薇奥列塔情感的起伏跌宕与悲剧性命运。她所演绎的“茶花女”在舞台造型方面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①

卡拉斯那如夜空般深邃的音色,幽暗而凄凉。演唱的每一个音符都如同磁石一般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位观众。

她的演唱非常注重声音的灵活性,高音呈现出轻盈的头腔共鸣,复杂的装饰音也能表现得清晰且富有弹性。第一幕中的花腔旋律充满着无奈与放纵。同时,卡拉斯的音色具有某种天然的悲剧色彩,这又为她全方位地表现女主人公的愤怒、屈服以及悲惨命运创造了条件。在卡拉斯的歌剧理念中,声音永远是为戏剧服务的,②所以,她注重歌唱本身,但更注重歌唱的艺术表现。她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道:“首先,美声是表情,而单有一个美丽的声音是不够的,你必须将你的声音粉碎成千上百块,使它为音乐的需要服务。作曲家为你写下了音符,而歌唱家必须把音乐和表情放进这些音符中,我们一定要将作曲家原来希望的千种色彩和千种表情添加上去。”③

如果问及卡拉斯所饰演的“茶花女”最大的成功之处在哪里。答案莫过于她能深入角色的内在,挖掘薇奥列塔人物形象的戏剧性与艺术性。她全面且深刻地表达了人物的性格及命运。她的表演中渗透着活生生的情感。看了她的表演我们不禁感叹,这个为舞台,为歌剧而生的女人,与其说她是在演绎茶花女,不如说是在演绎她自己。

二、安吉拉·乔治乌

歌剧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90年代真正能胜任‘茶花女’的女高音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安吉拉·乔治乌。”乔治乌是一个集美貌与精湛的演唱技巧于一身的女高音歌唱家。很多人将她与卡拉斯一并看作歌剧界的传奇,称她为“卡拉斯第二”。

1994年,她在伦敦的亮相征服了挑剔的英国观众与乐评人,震惊了整个歌剧界。演出结束后,德高望重的指挥家索尔蒂爵士被其所塑造的茶花女形象深深打动,对她的精彩演绎赞不绝口。

她的表演将女主公的华美、放荡、善良、奉献与最终的圣洁、崇高汇集一身。第一幕终场的咏叹调,她用绚丽的花腔技巧点燃了每一位观众心底的热情。第二幕中与老亚芒的对唱,乔治乌的演唱真实感人。为了体现对人物戏剧性的准确把握有时甚至不惜牺牲声音的完美,仿佛不是在唱在演。老亚芒走后与阿尔弗莱德告别时的演唱,乔治乌那戏剧性浓郁的音色瞬间从胸中爆发,穿过庞大的乐队贯满全场。每每看到此处都不禁热泪盈眶。

乔治乌的声音整体而通畅,没有过多声区之间调整的痕迹。她的表演真实细腻、情感丰富。完美的花腔技巧、宽广的抒情音色与深沉的戏剧爆发力都让观看这个版本的人赞不绝口。也正是因为这部歌剧的成功演出,从此奠定了她在歌剧界首席女伶的地位。

三、安娜·涅特不科

安娜·涅特不科主演的新版《茶花女》在2005年夏季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参展并大获成功。她的演出极具现代感。简洁性感的装扮以及她那纯正的俄罗斯式美声唱法轰动了整个歌剧界,掀起了乐界的“安娜·涅特不科热”。她的精彩演出被评论家们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赏心悦目的‘茶花女’”,“外貌最出众的薇奥列塔”。

安娜拥有美声唱法所推崇的理想音色,声音丰满而明亮,圆润且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她在演绎大段高难度花腔的时候,凸显出音乐内在的圆舞曲风格,使声音的律动与舞台体感完美结合。舞台表现生动自然,大大加强了歌剧的观赏性。

安娜是典型的“俄式美声唱法”。母音变圆使声音适度靠后,其歌唱呈现出又明又暗的理想音色,气息深厚扎实,高、中、低音极为统一,声音线条在偌大的歌剧舞台上收放自如,令人听后兴奋不已。④

为何一部经典歌剧可以在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常演不衰?是因为歌剧脚本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性;还是作曲家完美的的艺术创作;亦或是因为一代代表演艺术家的精彩演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经典歌剧能在其不断演绎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向前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继承传统的艺术精华,同时更要注重在表演形式上的不断创新。

由俄罗斯女高音歌唱家安娜·涅特不科主演的新版《茶花女》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契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使威尔第的这部经典歌剧散发出迷人的现代气息,使观众眼前一亮。

新版《茶花女》是经典歌剧“现代版本”的一个成功典范。下面,笔者就舞台设计、表演风格等方面的创新谈谈自己的看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审美需求促使舞台设计要紧跟当下的潮流,通过新颖别致的、富有寓意的舞台布景,以及前卫的美学视角,去培养并调动观众的欣赏欲望。

在舞台布景方面,新版《茶花女》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它一改表现18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华丽繁冗的舞台布景,取而代之的是简约到极致的现代家居风格。黑白色的巨型时钟象征着薇奥列塔的年华早逝。在第三幕的宴会场面里又被用作赌博的牌桌。这些道具的配置,深究起来很有意思。认识阿尔弗莱德之前,薇奥列塔不是在用她的青春做赌注吗?表面上风光无限,内心却孤苦无依。而与阿尔弗莱德相识后,爱情又成为她生命中唯一的依靠与筹码。资产阶级社会传统与道德设下这个赌局,让薇奥列塔输的一无所有。几个白色的布艺沙发在第二幕表现温馨甜蜜的乡村生活时被蒙上几块色彩明丽的花布。这与之前舞台上那一片空旷的灰形成强烈的反差。那斑斓明艳的色彩表明真挚的爱情给薇奥列塔的生活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几件简单的道具给我们带来的内心的反省与冲击是无比强烈的,使我们不禁对该版本巧妙的构思与创意拍案叫绝。

在表演的艺术风格上,新版《茶花女》中演员的舞台表现非常具有现代感。在表现男女主人公幸福的隐居生活的那场戏中,男女主角身着简单的家居服,吊带睡裙、睡袍、沙滩短裤等。这样的服装道具若放在传统歌剧舞台上是不可想象的。他们甜蜜的嬉闹着,仿佛舞台已经不复存在。男主角在动态的戏剧性发展中激情演唱,咏叹调结束后,他们二人拥吻在沙发上。这种鲜活生动的演出形式融入了现代人的情感表达,两性之间爱意的自然流露,直接而不做作,更加令人信服。

此外歌剧的传统演绎方式都是把序曲和幕间曲交给乐队。新版《茶花女》中,前奏曲和幕间曲都融入了戏剧情节。如歌剧一开始,安娜便身着一袭红裙出现在舞台中央。随着音乐中悲剧性主题的展开,安娜吃力的挪动着脚步,使人一看便知,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女主人公时日无多,等待她的只有死亡。歌剧的幕间曲运用具有象征性的人物形象衔接起整部戏的情节发展,使戏剧结构紧凑连贯、浑然一体。

这些巧妙的安排,无疑使歌剧这种高雅的综合艺术形式变得更亲民更具时代感,拉近了它与非专业欣赏者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专业艺术体裁的受众面。

同时,表现形式的创新也对从事高雅艺术的专业演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音乐学院张前教授说的好:“一个好的音乐家必须考虑听众的需要,善于倾听来自观众的呼声,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表演,使之更好的为听众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的迁就和迎合观众,相反音乐表演者既然是美的创造者,听众是通过音乐表演来欣赏音乐的,那么,音乐表演者理所当然地应该担负起培养听众的艺术鉴赏力、提高他们音乐审美水平的使命。”⑤

当今中国的歌剧舞台,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演出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如何能用较少的物质投入通过创意的润色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培养并引导观众的审美,这是一个需要各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挖掘能被现代人广泛接受并认可的表现形式,使之与时代接轨必将成为古典歌剧继续向前发展并永葆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

注释:

①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页。

②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7页。

③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年,第32页。

④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7页。

⑤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页。

作者:陈珺

第三篇:我国山茶花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摘   要   表型性状是对资源表观形态特征的描述,表型多样性是基因多样性与所处生态环境多样性的综合体现。分析山茶花表型性状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概述我国山茶花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山茶花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山茶花;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包括了原种、变种、栽培品种等种质。我国素有山茶属植物原始物种起源和分布中心之称,山茶种质资源丰富,已知的全世界山茶属原种资源280种中,我国有238种,占比85%。目前在植物学上比较公认的是将我国山茶花分为3大种群:1)云南山茶花(C. reticulata L.)与金花茶(C. chrysanma)品种群;2)主要产于川、桂、闽、赣、浙、皖等地的山茶花(俗称红山茶)(C. japonica L.)品种群;3)茶梅(C. sasanqua Thunb.)品种群。

1 山茶花的表型性状

表型性状是植物表观形态特征,是简单直观的外在表现,不同的原种、变种、栽培品种等种质的表型性状有所不同,它也是山茶花品种分类最根本、最重要的依据。山茶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通过长期的自然变异和人工选择,种质交流频繁,产生了丰富的表型性状,从而形成了大量高观赏价值的栽培品种。山茶花表型性状丰富,目前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两种:1)根据花型、花色、叶片特征及其他性状分为四大类,每一大类又分了很多小类。例如,花型按花瓣数量多少就分为单瓣、不完全重瓣、完全重瓣等,按花瓣排列形状有托桂型、牡丹型、玫瑰型等,还有按花冠直径、花瓣顶端形状、花瓣边缘状态、花瓣厚度、卷曲情况、皱褶情况、花瓣脉纹等分类。2)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如花型、花色、花瓣顶端形状、边缘状态、卷曲情况、皱褶情况等,是单基因控制性状;数量性状如花冠直径、花瓣厚度、雄蕊数量、叶长、叶宽、叶脉数等,是由多基因决定的。近年来,大多数的表型性状研究采用质量性状、数量性状来分类。2011年发布的国家标准《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山茶属》(GBT26911—2011)中列出了49个主要表型性状作为山茶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测试标准。

2 表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山茶花通过自然演变和人工选择,种质资源数量众多,国际茶花协会现已登录了3万多个品种,但其中大量品种存在亲缘关系不清楚、谱系不明的问题,导致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嚴重。山茶种质资源如此丰富,但具体的品种名称、谱系溯源、品种统计数据都未能十分明确,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定和管理[1-3]。

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应用是山茶花新品种选育、遗传谱系溯源研究等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加强山茶花种质资源研究,促进新品种选育,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形态学(表型性状)、细胞学、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相对来说,表型形态学方法简单直观、更经济高效,特别适用于品种数量大、供试材料多的情况。表型性状是种质资源的表观形态特征,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理解物种适应机制的重要方法。山茶花表型研究是开展其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山茶花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是通过观测山茶花、叶、果实等表型性状,因为这些性状在遗传学上是相对稳定的,在植物遗传分类上具有重要价值,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学统计方法,综合分析表型变异程度与变异规律,为山茶花遗传谱系溯源、新品种选育中亲本选择等提供理论基础。

3 山茶花表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遗传多样性研究多集中在分子层面,表型形态学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报道不多,已有的也集中在农作物和果树种质资源方面,观赏类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报道比较少见,尤其是山茶属植物表型研究报道很少,仅集中在对金花茶[4]、茶树[5-6]等的研究。

山茶原种资源和野生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研究有:陈睿等对保存的51份山茶原种资源的11个质量性状与11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山茶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谢云对我国华东地区武夷山系和怀玉山系间的浙江红山茶野生资源进行了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红山茶种内存在丰富的居群间、居群内个体间表型变异,叶、花、果、种子等22个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较大;其中变异程度最高的是柱裂深度,变异程度最低的是叶片厚度;组群与地理来源有明显的相关性[8]。李芳等对贵州省西南红山茶野生种质资源36个单株花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西南红山茶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51.88%,其中花色的变异系数最大,萼片色、子房绒毛和花朵香味最稳定;经度、纬度、海拔与多数花表型性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9]。

山茶花栽培品种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张晓庆对我国华东、四川、广西、云南等种植区域的山茶花品种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调查,根据比较形态学研究方法,结合数量分类方法探讨了山茶花品种分类标准;制订山茶花DUS测试指南,其中包括51个表型性状、94个标准参照种或品种,并对23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图文解释[10]。徐斌等对37个杜鹃红山茶无性系的14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不同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叶片的主要数量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11]。尹晓蛟等对麻城五脑山茶花苗圃的35份山茶花种质材料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11个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花瓣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子房高,叶片长的变异系数最小[12]。

4 展望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高度重视山茶花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而山茶花表型形态学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表型性状是植物的表观形态特征,是山茶花品种分类最根本、最重要的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表型研究和基因组学研究基础上,开始寻找表型性状(特别是优良性状)与基因的关联性,有利于促进新品种的定向选育。关联分析是将目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与基因(位点)的多态性结合起来分析,可直接鉴定出与表型变异密切相关且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位点或标记位点。目前大麦、桑树、葛根、菊花、烟草等植物已有表现型与基因型关联分析的报道[13-17],但山茶属植物尚无相关报道。开展山茶花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表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可揭示山茶品种间遗传变异大小,理解种内个体所表现出的形态差异,揭示其种质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寻找与表型相关的优良基因,从分子水平解释山茶花品种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而为山茶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为山茶品种定向育种寻求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欣文.茶花育种及命名问题值得关注[J].中国花卉园艺,2008(7):19-20.

[2] Schaal B A, Hayworth D A, Olsen K M, et al. Phylogeographic studies in plants: problems and prospects[J]. Mol Ecol, 1998,7(4):465-474.

[3] 郭丽芬,徐宁生,张跃,等.云南红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2):219-225.

[4] 伍思宇,梁晓静,韦小娟,等.中国金花茶与越南金花茶叶表型差异性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19,48(3):336-341.

[5] 丁帅涛,程晓梅,张亚,等.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9,28(4):607-619.

[6] 姜晓辉,李红建,李崇兴,等.云南白莺山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4):68-76.

[7] 陈睿,鲜小林,秦帆,等.山茶种质资源主要表型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5,28(6):2706-2713.

[8] 谢云.浙江红山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观赏价值评价[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

[9] 李芳,霍达,王进,等.西南红山茶花表型性状的变异[J].贵州农业科学, 2019,47(4):84-88.

[10] 张晓庆.中国茶花品种分类测试指南及已知品种数据库构建[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

[11] 徐斌,彭莉霞,杨会肖,等.杜鹃红山茶叶片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研究,2015,35(5):730-734.

[12] 尹晓蛟,万志能,袁伟,等.麻城山茶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7,29(3):62-65.

[13] 赖勇,王鹏喜,范贵强,等.大麦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农艺性状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233-242.

[14] 张林,高敏,倪红梅,等.96份桑树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關联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3):125-131.

[15] 袁灿,钟文娟,龚一耘,等.葛根资源遗传多样性和性状关联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18(2):233-241.

[16] 李仁伟,王晨,载思兰,等.菊花品种表型性状与SRAP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7):1355-1364.

[17] 赖瑞强,李荣华,夏岩石,等.烟草种质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青枯病抗性的关联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8,24(6):67-77.

(责任编辑:易  婧)

作者:魏云华

上一篇:本科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下一篇:浅谈道德与法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