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期末综合试题

2024-05-25

小升初数学期末综合试题(精选12篇)

篇1:小升初数学期末综合试题

小升初数学期末综合试题精选

1、0.6=3U( )=( )÷15=( )成=( )%

2、圆的直径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 )。

3、袋子里有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黄球7个,篮球3个,闭上眼睛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 )。

4、一辆汽车外轮直径0.8米,每分钟转500转,这辆汽车的时速是( )千米。

5、一杯盐水中,盐的重量是水的119 ,这杯盐水的含盐率是( )。

6、地球水资源总量中淡水占2.7%,其中可使用淡水占淡水总量的25%,可使用淡水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 )%。

7、一天中,一般人生活与睡眠的时间比是2U1。照这样,睡眠时间一般为( )小时。

8、两个圆的`直径比是3U2,它们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9、百货公司大减价,电池买三送一,相当于是打( )折。

10、在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新华小学有师生945人,学生与教师的比是20U1,该校有学生( )人,有教师( )人。

12、一次数学考试中,全班40人参考,其中优秀的人数是28人,不及格3人。这次考试的班级优秀率是( )%,及格率是( )%。

13、一台电视机,原价5600元,商场搞促销,八折销售,现价比原价便宜( )元。

14、修一条路已经修了80米,还有20米没有修,已修的是没修的( )%,没修的比已修的少( )%

15、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各( )与( )之间的关系。

篇2:小升初数学期末综合试题

迎战考试,我们需要自信,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让学习始终充满动力,富有效率,直到最后征服考试,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小升初数学试题

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20分)

(1) 的倒数是( ),0.35的倒数是( )。

(2)在3:8中,把比的前项加上9,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 )。

(3)在2.5:0.5中,( )是比的前项,( )是比的后项,化简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 )∶( )=40( ) =80%=( )÷40

(5)一个圆的半径是5cm,直径是( )cm,周长是( )cm,面积是( )c㎡。

(6)六(1)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男生比女生多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

(7)小红15 小时行38 千米,她每小时行( )千米,行1千米要用( )小时。

(8)一件500元的皮衣,打折后卖425元,这是打( )折,比原价便宜了( )%。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错的打“×”)(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2)如果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5:1,面积和周长的比都是25:1。 ( )

(3)生产105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0%。 ( )

(4)甲数比乙数多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 ( )

(5)今年小麦喜获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增加10%万吨。 ( )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要想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应该选用 (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在 、66.78%和0.67这三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是 ( )

A. B.66.78% C.0.67

(3)画圆时,圆的周长为15.7cm,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 ( )

A.2.5cm B.5cm C.15.7cm

(4)王红的体重比李云的体重重 ,那么李云的体重比王红体重轻 ( )

A. B. C.

(5)一件20元的商品,先提价15%,再降价15%,这件商品 ( )

A.比原价贵 B.价钱不变 C.比原价便宜

篇3:小升初数学期末综合试题

一、这道小升初考试题暴露的问题

(一) 不适合考小学生

我们先来认识试题中的两个关键词:“知识”与“命运”。“‘知识’是:1.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2.指有关学术文化的。”“‘命运’是:1.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2.比喻发展变化的趋向。”这两

入社会, 从没品尝人生酸甜苦辣的小学生来说, 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尤其是对这两个词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理解与把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要想他们很好地作答此题, 是不现实的。不要说那些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学生, 就是成人, 或是饱经沧桑的耄耋老人, 对这个问题都难以做出较为科学而全面的回答。人们常说,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由此可见, 能够真正领会“命运”内涵的人, 必须是成人, 或具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 让一些乳臭未干的小学生来谈“知识”与“命运”的关系实在太离谱。将那些考大学生, 抑或考职业人群的内容拿来考不谙世事的小学生, 可想而知, 这样的试题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作为“思想品德”学科考试题, 就更显得荒谬了。

只要在网上键入“命运”一词, 网友们对“命运”的解释或理解五花八门, 各不相同。笔者想问一下这道题的命制者:你们能结合社会实践、现实生活、国家政治制度和教育方针政策等科学而全面地阐释那道题吗?如果作为已经经历社会风风雨雨的命题者 (成人) 都不能对那道题做出科学而全面的阐释, 甚至感到模模糊糊, 却将它拿来考那些乳臭未干的小学生, 岂不荒唐可笑?

所以, 这道题不适宜小学生作答, 是一道考错了对象的考试题。

(二) 缺乏思想性和科学性

命制试卷是一项神圣而严肃的工作, 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如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 既要体现试题的效度, 又要确保试题的信度, 尤其要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力避和远离消极、腐朽的试题内容。至于小学生试题, 更要注意思想性和科学性, 因为小学生的是非观念还未形成, 辨别良莠信息的能力差, 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信息的影响, 因此, 必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等。

笔者特意询问过几个考生, 问他们是怎样作答的, 有的说知识能改变命运, 理由还蛮多。——这些小考生大部分是平时聆听了一些心怀“知识能改变命运”思想观念的老师的说教而产生的一种“鹦鹉学舌”般的模仿行为, 并非对问题有了切身体悟和实质性的理解;有的说知识不能改变命运, 因为“命运”是上帝制定的, 人是无法改变的;有的说, 一个人仅有知识, 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身体等, 知识是无用的……真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这是因为试题内容远离了考生——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等缘故。可见, 让小学生来谈“命运”, 而且还是在神圣的升学考试题中谈“命运”, 难道不是有问题吗?尤其是“命运”一词带有一定的“消极”和“迷信”色彩, 试想, 这样“阴暗而灰色”的问题叫小学生来思辨, 难道不怕这些“阴暗而灰色”的因素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小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与其将这道题命名为“知识能改变命运吗?为什么?”, 还不如将其命名为“读书有用吗?为什么?”将“知识”改为“读书”, 贴近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 显得直白, 易于理解, 便于作答;将“能改变命运”改为“有用”, 题目意思显得更具体, 更大众化和口语化, 尤其是没有了迷信色彩。这样一改, 既有助于学生对试题第二问的“为什么”的作答, 还增强了该题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三) 传递的思想观点有碍教育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可是那道试题第一问的“标准答案”是“知识能改变命运”。很明显, 试题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种错误信息:“知识是万能的, 只要有了知识, 就万事大吉了, 人生就衣食无忧了。”所以, 该题的思想内涵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法规相悖。依照那道题和该题第一问的“标准答案”来推理, 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只要向学生灌输“知识”就行了, 没必要进行道德、情感、意志和个性等的教育, 也不必关注学生的身体;学生也不需要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丰富的情感、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等。

笔者斗胆地说, 我国教育经过了数十年的改革和发展, 各种各样、各类名目的改革此起彼伏, 耗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得不偿失, “穿新鞋, 走老路”, 是每次教育改革的最终“收获”, 甚至还有“今不如昔”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 《礼记·学记》要求教育活动“不陵节而施”等等) 之嫌。在“知识能改变命运”的思想观念指导下的教育, 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命运, 教育不讲“个性”, 漠视“差异”, 师生成了知识的奴隶, 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 成年累月被“知识”撕扯着灵魂和肉体, 久而久之, 学生的灵性被死记硬背的“知识”吞噬殆尽, 失去了创造力, 成了外国人眼中的“标准学生” (只会背标准答案的学生) 。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失去了自尊, 丧失了自信乃至生活的勇气和兴趣, 走向了沉溺网吧、早恋、酗酒、抢劫、杀人或自杀的道路, 使社会、家庭陷入痛苦的深渊。在教育的世界里, 科学、理性和人性已经渐行渐远。究其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 就是“知识能改变命运”这一原始的教育思想观念在捣鬼。。

“在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的刘道玉看来, 知识能力的过度开发会抑制人的能力和发展。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 状元不能代表什么。”“北大清华几乎招去了所有的状元, 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怎么样?如果继续争状元, 过去让我钦佩的北大清华就没有前途没有希望。”所以, 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

(四) 试题命制者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责任心存疑

由上可知, 这道试题的命制者, 要么是专业素养问题, 要么是工作随意性问题, 这是当今社会教育越来越变得“混乱”或“无视科学”的例证。

为验证当下教师的专业素养, 主要是教育思想观念和专业水平, 笔者特意咨询过二十几位中小学教师, 笔者问他们:“知识能改变命运吗?”绝大部分教师回答:“能”, 只有少数几个教师回答:“不能”, 都列举了一些实例加以证明, 在这里不复述, 我们可以想象到。由此可见, 我国教师队伍的教育思想观念停滞不前或倒退现象严重, 专业化水平低下, 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教育思想观念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模式, 具体包括教师对教育和学生的认识及态度、对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

二、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知识是死东西, 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符号系统, 需要人的智慧系统来激活, 只有激活了的知识系统才能与人的智慧系统一道活动 (工作) 起来, 知识才能转化成生产力, 才能成为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否则, 知识只能像那些堆在废品仓库里的破铜烂铁一样, 只有将破铜烂铁投入炼钢 (铁) 炉里冶炼之后, 才能变废为宝。可见, 缺少了人的智慧, 知识毫无用处。

每次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赛, 一等奖都是非我国中学生莫属, 为何我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钱学森生前多次向温家宝总理质疑:“我们的学校为何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的话可谓寓意深刻。难道是我国的地理位置风水不好、不吉利, 影响了贵人的诞生?绝对不是!原因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与管理体制制约了人才的发展, 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诞生和孕育杰出人才的环境和条件, 一是体制和制度的制约, 二是恶性循环的落后的经济条件的制约。

战国时期的赵括饱览兵书, 说起带兵打仗头头是道、满腹经纶, 可是他父亲死后, 赵王叫他带兵打的第一仗, 四十万将士全部被秦军活埋, “知识”最终带给赵括怎样的好“命运”?还如近些年高校频发研究生、博士生杀人或自杀事件, 能说这些人没知识吗?但他们为何自毁美好前程?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缺乏心理调控能力;二是私欲 (如虚荣心) 得不到满足;三是极端个人主义;四是漠视生命, 情感缺失等。所以, 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在自杀前留下遗言:“知识不能改变命运”, “男子研究生毕业未找到工作回家种田, 父亲气急服毒”。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李昌平早就说过, 农民的贫困是制度性贫困, 科技未必能够帮助农民致富, 反而会让农民更加贫穷;教育也未必能够让农民在未来致富, 却极有可能让农民在当下致贫……在社会底层的某个个人因为苦心读书, 龙门一跃, 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从而命运得以改变。这些故事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个人, 可能是成立的。但是, 一个山村的整体, 却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改变。正如一个打工妹, 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打工女皇, 居于跨国公司副总裁的高位, 但是打工妹这个阶层的整体, 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命运”。

由此可见, 知识是不能改变命运的。唯一能改变命运的, 是重视知识, 尊重人才, 不折不扣、一以贯之的国家政治体制和管理制度。

三三、规范教育行政决策和行为的设想

为了使教育行政部门真正起到监管、指导、引领教育的作用, 使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行为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教育规律, 提升教育行政部门自身形象, 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效能, 国家和有关部门务必着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提升教育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

命制中小学毕业或升学考试题的人一般是当地教育科研部门的教师或管理者, 要想各种考试的试题尽可能不出问题, 使每一个试题都具有价值和意义, 实现试题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激励性、有效性等和谐统一的目的, 党和政府必须建立教育科研人员学习考评制度, 促使教育科研人员边工作边学习, 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提升专业素养, 确保教育思想观念和专业能力等与时俱进, 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成为当地教育队伍中的领头羊, 具有引领所在地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水平提升、教育实践能力提高的本领, 不至于沦为一般教育工作者, 甚至落后于一般教育工作者。

(二) 进一步完善教育监管法规

时至今日, 我国仍然缺乏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行为的监管法规, 引发了诸多教育事故, 给教育带来了不少损失, 但由于追究责任人责任的法规缺失, 事故责任人即使有错, 甚至犯了罪, 也毫发无损, 助长了教育行政部门某些人的乱作为或不作为恶习, 扰乱了教育秩序, 本是维持和确保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的教育行政部门, 变成了扰乱“师心”、制造教育混乱、阻碍教育与师生共同发展的帮倒忙者。因此, 进一步建立健全针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法规, 对一些教育事故, 如前面谈及过的地方教育科研部门随意命制试题以及后面谈及的教育行政部门违法违规审批、兴办义务教育阶段重点中小学等, 要有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 以此严肃和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决策和行政行为, 促使其科学决策, 严谨办事, 最终促进教育的正常化和科学化。再就是国家要建立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监督举报机制, 赋予社会、家长、学生对教育行政部门的乱作为行为的监督、举报权利, 给社会、家长、学生提供监督、举报教育行政部门乱作为行为的平台及路径。

(三)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选拔性入学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依据上述法律规定, 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审批或默认兴办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 更不能带头或亲自操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选拔性入学考试, “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和民办中小学都必须均衡编班, 不得通过入学摸底考试、面试等手段, 对学生进行分等次编排所谓的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据笔者所知, 不少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提升自己所在地区的教育质量和升学率等, 置国家法规于不顾, 或亲自督办, 或睁只眼闭只眼, 大办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 主要是中学, 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前面说的那个试题就是出自该县小学毕业生升该县的重点初中 (这个县有两所重点初中。该县每年近两万名小学毕业生, 两所重点初中每年共招生五百余名新生, 升学率只有25%左右, 比当今考重点本科还难) 的文化测试题。初中阶段分重点学校 (班) 和非重点学校 (班) , 这样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好学生放在一起, 自然会更好;差学生放在一起, 只会越来越差, 因为他们失去了榜样和目标, 已经被学校和社会贴上了“差生”的标签, 自尊和自信失落, 加之缺乏优秀师资和应有的教育资源, 这些学生还能“优秀”起来吗?此等教育, 严重侵害了青少年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所以, 国家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和惩处那些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的审批部门的责任人, 迅速取缔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 (班) ”, 这是为学生减负, 实现教育公平,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摘要:今年我国南方某县的小升初考试“综合科“”小学品德”部分有这样一道题“:知识能改变命运吗?为什么?”该题第一问的“标准答案”是“:知识能改变命运。”一看题目和“标准答案”, 就觉得这是一道既不适合小学生作答, 又缺乏思想性和科学性的试题。“知识能改变命运”的传统思想观念, 长期以来制约着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及规格。制定和完善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行为的监管法规, 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 是实现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知识,命运,试题,问题,小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2006 (6) .

[3]中青在线.北大教授: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DB/OL].

[4]张淑玫.男子研究生毕业未找到工作回家种田, 父亲气急服毒[DB/OL].

[5]田松.什么知识, 改变谁的命运[J]领导文萃, 2009 (2) .

篇4:小学数学第九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1.10小时45分=( )小时6.5分顷=( )平方米

2.13÷14的商保留整数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0.35×O.99○0.35 4.28○4.282

4.做一套童装要用布2.3米,100米布可以做( )套;每只塑料油桶最多能装油4.7千克,要买25千克的油要准备( )只这样的油桶。

5.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分米,高是18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a,相邻的边是b,高是h,它的面积是( ),周长是( )。

7.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达40公顷,如果每个人占地0.4平方米,这个广场可容纳( )万人。

8.上海崇明岛的面积达1083平方千米,合( )公顷;我国台湾岛的面积达36000平方千米,台湾岛的面积大约是崇明岛的( )倍。

9.我国京杭大运河(北京——杭州)全长约1794千米,如果帆船用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每天行12小时,从北京到杭州最多要( )天。

10.我国有56个兄弟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933人是汉族兄弟,当全国人口为13亿时,汉族人口大约是( )亿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6分)

1.0.2565656是混循环小数。( )

2.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梯形。( )

3小数除以小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

4.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

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6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25×0.4与0.4×25的积相等,它们的意义( )。

A、相同B.不相同

2.解方程x×2.1=2.1,用( )。

A.因数×因数=积

B.商×除数=被除数

C.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3、解答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思路是( )

A、只能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B.一定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c.先看能否简便运算,能简便运算就简便运算,不能简便运算就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4.被除数扩大100倍,除数缩小1000倍,商就( )。

A、扩大10倍B.缩小10倍c、扩大100000倍

5.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1分米,下底是3米,高是200厘米,它的面积是( )。

A.2400平方分米B.5.1平方米C.10.2平方米

四、计算。(34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1)1-0.08=(2)0.1÷0.08=

(3)0.29×50=(4)0.99×0.78×0=

(5)0.32×0.5=(6)3.6×0.25=

(7)0.3+0.07=(8)8.2-2.75-1.25=

2.列式计算并验算。(6分)

(1)6.08×7.4=(2)7.102÷0.67=

3、列方程解。(6分)

(1)0.4×x=1(2)5x+3×0.7=4.6

(3)(x-20)÷25=0.8

4.脱式计算,能简便运算就简便运算。(18分)

(1)0.25×3.2×0.125(2)1.25×80.8

(3)4.2×[(1-0.3)÷0.02]

(4)125×2.5×31+125×2.5

(5)1.02×45(6)3.25-[(0.76+3.008)÷3.14]

五、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下列问题。(6分)

1.一个数的8.6倍比它的3.8倍多29.136,求这个数是多少?

2、从8.47里减去5个0.08。所得的差再除以0.5,商是多少?

六、操作计算。(5分)

量出图中的有关长度(精确到厘米),并算出梯形的面积。

七、应用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五年级同学举行打字比赛,王小林平均每分钟能打32个字,张小红平均每分钟能打28个字,一份稿件王小林先打16分钟,张小红接着打了14分钟,正好打完稿件。这份稿件一共有多少个字?

2.少先队大队部买了两种图书捐赠给山区小学.故事书有130本,比连环画的4倍少30本。少先队大队一共买来多少本图书?

3.南京到常州的铁路长138千米,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分别从南京、常州同时相对开出,已知快车每小时行88千米,经过1小时后相遇,相遇后慢车到达南京还要多少小时?

4.人民路小学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小植物园。面积是476.85平方米,有一个三角形的垒球场的面积与它相等。量出垒球场的底面是20米,这个垒球场的高是多少米?(得数保留整米数)

篇5:小升初数学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题。(第1、2题每格1分,其它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一袋大米的 是10千克,这袋大米的 是( )千克。

2、一个数由3个1和5个 组成,这个数写作( ),它的分数单位是( ),它的倒数是( )。

3、14:( )= = =( )%=( )填小数。

4、在○里填上或=。

× ○ ÷ ○

÷ ○1 а÷ ○ ×а(а≠0)

5、把4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 米的小段,可以截成( )段,每段是全长的( )。

6、在一块长10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 )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7、甲、乙两数的比是2:5,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8、修一条长20千米的路,若每天修它的 ,要( )天修完,若每天修 千米,要( )天修完。

9、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2:5,那么它既是一个( )三角形,又是一个( )三角形。

二、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如右图小强看小林在( ),小林看小强在( )。

A、东偏北50。 B、东偏北40。 C、西偏南40。

2、+ + + + + +...的结果( )1。

A、等于1 B、小于1 C、大于1

3、一堆煤用去 还剩下 t,用去的`和剩下的比较( )

A、用去的多 B、剩下的多 C、无法比较

4、一种商品,先降价 ,再提高 ,最后的售价( )原价。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5、某商场要表示到销售额的增长变化情况,应选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三、计算题。(24分)

1、直接定出得数。(6分)

÷6= 42× = + =

1÷0.25= 100× = × =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算。(12分)

10× - ( + )×6×7

÷( - × ) 2.8× +7.2×25%

3、解议程。(6分)

X- X= 1+ X=72×

四、操作实践。(共14分)

1、看图列式计算。(4分)

2、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6分)

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求圆环的面积。(4分)

五、解决问题。(6×3+8×2,共34分)

1、六年级同学为元旦晚会做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 ,是三班的 。三班做了多少朵?

2、一批书,第一天卖出180本,第二天卖出270本,这时卖出的书是总数的 。这批书一共有多少本?

3、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7:4,两车同时从甲地出发,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km处相遇,这时客车行了多少千米?

4、下面是某乡镇养殖场饲养家禽情况的统计图,其中养鸭1960只。

1)养鸡的只数比养鸭的只数多多少?

2)养鹅的只数比养鸡的只数少百分之几?

篇6:小升初数学综合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甲数比乙数少25%,甲数比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A.1:4B.4:1C.3:4D.4:3 2.把底面积是18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的圆柱形零件削成最大的圆锥,削成的面积是( )立方厘米

A.12B.18C.24D.36 3.一列数1,2,2,3,3,3,4,4,4,4,??中的第34个数为( )

A.6B.7C.8D.9 4.一件衣服打“七五折”出售,售价600元,这件西服原价是()元

A.150B.450C.800D.2400 5.如图,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三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的圆心,则图中阴 影部分的.面积是( )

A.π平方厘米B.9π平方厘米C.4.5π平方厘米D.3π平方厘米

二、填空题。

1. ( )/12=15÷( )=七五折

2.甲数的2/3等于乙数的3/2,乙数比甲数小( )

3.停车场有四轮车和两轮摩托车共13辆,轮子共有36个,摩托车共有( )辆。

4.在101克水中放进4克盐,然后又加进20克浓度为5%的盐水,搅匀后盐水的浓度为( )。

5.学校运来两捆苗,共240棵,准备分给四、五、六年级植树,六年级载总棵树的5/12,四五年级载的棵数比是3:4,四年级应栽树( )棵。

6.做一个圆柱形的笔筒,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做这个笔筒至少需要( )平方米的铁皮(保留整数)。

7.将一个绳子对折后在对折,然后在对折一次,最后从对折的中间剪断,绳子被剪成( )段。

8.甲乙二人完成同样的工作,甲耗的时间是乙的80%,则甲的工效比乙的工效高( )%。

篇7:小升初英语上册期末试卷试题

一、请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词组或句子。(听两遍)(10分)

( ) 1. A. older B. shorter C. smaller D. heavier

( ) 2. A. low B. slow C. show D. shoe

( ) 3. A. how B. here C. high D. hair

( ) 4. A. strong B. school C. street D. slower

( ) 5. A. far B. fine C. off D. for

( ) 6. A. run faster B. jump higher

C. swim slower D. skate better

( ) 7. A. put on B. put off

C. get on D. get off

( ) 8. A. a shopping centre B. a history museum

C. a primary school D. a train station

( ) 9. A. turn on B. turn off

C. turn left D. turn right

( ) 10. A. How many stops are there? B.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B. How many cows can you see? D. How far can he jump?

二、听录音,判断所听内容是否与图意相同,用“√”或“×”表示(听两遍)(5分)

( ) ( )

三、根据所听到的句子,选择合适的答句。(听两遍)(5分)

( )1. A. I like running . B. I like autumn . C.I like red.

( )2. A. Go Shan is. B. Mine is, I think. C. It’s my ruler.

( )3. A .Take bus No. 5. B. Yes, I do. C. OK.

( )4. A .It’s one kilometre away. B. Every five minutes.

C .In front of the station.

( )5. A . Yes, she does. B. Yes , she is . C. Yes ,it is.

四、听录音,判断下列各句是否与短文内容相符,用T或F表示(听两遍)(10分)

( )1. Mr Smith lives in Shanghai Street.

( )2. He wanted to go to the History Museum by car.

( )3. Mr Smith wanted to go to the cinema, too.

( )4. Mr Smith doesn’t know how to get to the post office.

( )5. The No.9 bus stop is behind the History Museum.

笔试部分 (70分)

五、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空1分)(10分)

1. David jump (far) than Mike? Yes.

2. Fangfang is not as (tall) as the other girls.

3. My eyes are (big) than (she).

4. I am (good) at long jump than Mike.

5. The ant (run) slower than the rabbit.

6. Would you like (pick) apples with us?

7. This scarf is (Jim). Please give it to (he).

六、选择填空。(15分)

( )1. Look! The dragonfly than the bee.

A. fly higher B. is flying higher C. flies high

( )2. You can turn left at the crossing.

A. four B. for C. forth D. fourth

( )3. The girls do well in and .

A. sing; dance B. singing; dance

C. singing; dancing D. sing; dancing

( )4.I’ll a policeman.

A. am B. is C. be

( )5.Helen was glad Yang Ling.

A.see B.to see C.of see

( )6.Tom is talking his parents his lessons.

A. about; to B. to; about C. to; with D. with; to

( )7. Which skirt do you like , the red one or the blue one?

A. well B. good C. better D. best

( )8. Whose school bag is heavier, _________?

A .she or you B. hers or yours C. her or you

( )9. Do you want ?

A. to read books B. reading books C. reading book

( )10. is it from here?

A. How far B. How long C. How many D. How much

( )11. Su Hai and Su Yang are _______.

A. twin B .twins C .twins’

( )12. John jumps as _______ as Mike.

A. farther B .far C .farer

( )13. Mike is than Jim, but he runs than Jim.

A. stronger, faster B. stronger , slower C. strong , lower D.thin, slower

( )14. Linda a twin brother, and she is than him.

A. is, taller B. has, tall C. has, taller

( )15. your twin sister get up earlier than you ?

A. Is B. Does C. Do D. Are

七、从B栏中找出与A栏相对应的答语,把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10分)

A B

( ) 1. How far is the bus stop from here? A. No, I didn’t.

( ) 2. Does Ben go to school earlier than you? B. About a kilometer away.

( ) 3. Can I play computer games now? C. No, he doesn’t.

( ) 4. Did you watch a film last Sunday? D Sorry, you can’t.

( ) 5. 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E. Some masks, please.

八、找出错误并在横线上订正。(10分)

( )1. Does Yang Ling older than you? _____________

A B C

( )2. His bag is heavier than Helen. _____________

A B C

( )3. Lucy and Lily are twin sister. _____________

A B C

( )4. He’s playing basketball and his classmates.

A B C

5. I can get to home by car.

A B C

九、根据图意,完成对话,每空一词。(5分)

A: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hospital?

B: Yes. Go this road and turn

at the _______crossing. The

hospital is on your ________.

A: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B: About one ____________.

十、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每题2分,共10分)

1. Which runs faster, the bus or the bike?

2.Is your mother as old as your father?

3. Who reads better than you in your class?

4. Are you the only child in your family?

5. How far is your home from school?

十一、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10分)

Hello, I’m Jack. I’m a student in Shanxi Road Primary School. At school I have a good friend. His name is Mike. He is American. He can sing a lot of English songs. I’m 150 cm. Mike is as tall as me. We are good at swimming and running. I swim faster than him. But he runs faster than me. Now we are going to school. There’s a basketball match this afternoon. Our school is four kilometres away. We often go to school by bus. There are only two stops. Sometimes we go to school by bike.

( ) 1、The boys aren’t in the same school.

( ) 2、Mike is also 150 cm.

( ) 3、Jack runs slower than Mike.

( ) 4、Now they are going to the football field.

( ) 5、They often go to school on foot. It’s a short walk.

18.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你们家有几口人?)

19.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grow up?(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篇8:小升初:七年级数学如何过渡

[关键词] 小升初;七年级数学;教学过渡

经过六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数学思维,获得了一定的数学能力,完成了数学学习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由于小升初的免试政策,使得进入七年级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问题解决能力较弱,背起定理等朗朗上口,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像蔫了的花儿,无精打采,手足无措. 而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较于小学阶段,有着质的飞跃,无论是内容的难度还是广度,都有着跨越性的发展,可以说,这一级“台阶”的坡度可谓是陡然上升. 因此,从小学过渡到七年级的这一阶段尤为关键,教师需从学生的心理引导、知识迁移、方法转变等多维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衔接,让学生平滑地从小学走进初中,迎来数学学习的新挑战. 在本文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正是对准“小升初”这一特殊阶段,就七年级数学如何过渡这个课题,分享了自己的几点见解,希望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如鱼得水地畅游于初中数学的新海域.

心理引导,尊重学生的成长变化

从小学进入初中,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上了初中之后成绩比小学差了一大截,也有学生反映初中的知识点难掌握,他们不感兴趣甚至不愿学习. 我们长期在岗位实践中发现,初一基本成为学生之间成绩的分水岭,特别是数学学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听课成效也有明显的差距,如果任由这样的现象发展下去,会让很多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信心进而“破罐子破摔”. 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成长中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情绪动向,及时做好引导指正. 学科老师应多与班主任、家长交流合作,遵循《七年级数学新课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要求,“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独立克服困难的过程,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是做好小升初过渡的重要阶段,在正式开始理论课程之前,我们通常会开设一门导入课,与学生共同探讨生活中的数学,安排丰富多彩的环节,内容设置贴近生活,与学生的日常息息相关. 尽管这一堂课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数学概念,没有提出明确的数学问题,但它的作用非常关键,不仅能够指引学生前行,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常进入七年级新学期,我们都会利用它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引导,让他们体会到随着知识的积累,数学带给我们生活更多的便利,也为我们生活带来更多不可思议的创造. 譬如,车票、身份证、商品条形码……这些常见事物上的数字代表了不同的意义,今后我们会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因此,在这节导入课中,笔者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寻找自己的小组搭档,并开设了“数学新航线”的探究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笔者鼓励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地图”,以生活为“新大陆”,再次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找生活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在这节课中,笔者将重点放在寻找问题、探寻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不是我们日常所聚焦的解决问题. 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小组成员还细心地翻阅了教材的目录,尝试从书中找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叩响了初中数学的大门,提前了解了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而且在他们的脑海里打了好几个问号. 相信带着这样的求知欲望,他们能够很快融入新生活、新学习. 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笔者会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困难需要我们帮忙疏导,并定期开展班会与数学活动以优化师生之间的沟通机制.

正面迁移,新旧知识相辅相成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包括习得经验对其他活动的影响,表现在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和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当原有知识对新知识产生积极作用时,我们称它为正迁移. 在小升初的过渡阶段,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学生发挥知识的正面迁移,用习得的知识或良好的学习方法促进新知识的摄取.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走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小学知识直观性和常识性强,学习方法也比较单一,担心学生升入初一后,将这样的定式延续下去,会影响新知识的接受度. 因此,他们忽略了正迁移的作用. 然而,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学生在新课中摸不着头脑,更容易因为畏难情绪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反之,趋利避害,正确运用正迁移作用,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彼此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学生更易接受,也更有求知的渴望.

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一课关于“比0小的数”的教学中,我们恰当利用了小学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在懂得比0大的数之后认识与之完全相反的“负数”. 在导入新课之前,笔者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全国12月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此时显示出广州17℃、福州15℃、北京0℃、乌鲁木齐-3℃、哈尔滨-13℃……对于经常接触电视与网络的学生而言,对于气温的表示方法他们并不陌生.

师:同学们,这些气温大家平时经常听天气预报员播报,那么每一个温度应该怎么读呢?

生:北京是零摄氏度,乌鲁木齐比零摄氏度还要少三摄氏度.

师:比0还大的数,我们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比如1,100,那么比0小的数有哪些呢?

随后,多媒体开始播放天气预报的语音片段,当天气预报员播报到“乌鲁木齐零下三摄氏度”时,马上就有学生举一反三,说出哈尔滨的温度为零下十三摄氏度.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小学所学的正数归类为“比0大的数”,而后在天气预报的真实情境下又得到“比0 小的数”是负数的概念,两者相辅相成,学生的记忆点很深刻. 可见,在小升初的衔接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学习的迁移作用,充分发挥迁移的“正能量”,让学生们自主发现知识,以“所学”的力量认识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方法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入初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迁移非常关键,而作为教师,更要从思想上做出转变,重点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让学生做记忆容器、做模仿者,要促进学习方法的更新,做思维的主人,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以小见大,告别小学时的一味“听话”,自己做学习的主宰者.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七年级正式进入几何模块学习的第一单元,第一节是阅读与思考几何图形. 在小学阶段及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因此在这堂课的导入阶段,笔者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让他们列举出日常中的立体图形并标注出他们认为的图形名称,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数量竞争. 我们还设立了裁判组,负责判定与计分,全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自己寻找答案、自己观察生活. 当学生将他们列举的立体图形集中展示后,我们又一同探讨这些图形的名称与彼此的共同点,还在小组讨论中总结这些图形的特点. 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者,不干预学生的思考与合作. 通过这样的教学互换,能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进入课堂活动中,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识记,特别是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有着鲜明的思想性,随着年级的不断上升,其逻辑性与抽象性也越来越明显. 而在小升初这一关键阶段,正确的引导将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作为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更加细心,仔细观察学生在思维模式上的点滴变化,挖掘他们数学学习中的内在潜能;更加耐心,循循善诱地启发并引导,静待他们的思维开花,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加富有创造力,以充满新意的教学智慧,当好学生的“摆渡人”,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小升初”这个新的数学挑战,踏上新的数学旅程.

篇9:小升初数学期末测试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太阳的直径约一百三十九万二千千米,写作( )千米,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千米。

(2)120平方分米=( )平方米 3.5吨=( )千克 。

(3)比a的3倍多1.8的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当a=2.4时,这个式子的值是( )。

(4)甲乙两地相距26千米,在地图上的距离是5.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少( )。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的,错的打)

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底与高成反比例。 ( )

⑵一个自然数,如果不是质数,就一定是合数。 ( )

⑶六年级同学春季植树91棵,其中9棵没活,成活率是91%。( )

⑷钟表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 ( )

⑸正方体的棱长扩大4倍,表面积就扩大16倍。 ( )

3、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⑴c/a 是一个最简分数,a和c一定是( )

A、质数 B、合数 C、互质数

⑵下面的`分数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2/13 B、17/21 C、5/16

⑶上半年有( )天

A、181 B、182 C、183

⑷用一张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纸,剪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A、3.14 B、12.56 C、6.28

⑸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锐角

二、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只列式不计算:

(1)27.2减去11.8与13的和,差是多少?

(2)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并在圆中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三、应用题:

1、中百超市运来黄瓜和西红柿350千克,其中黄瓜的重量占全部的 3/7,运来的黄瓜多少千克?

2、一桶油用去2/5 ,还剩下48千克,这桶油原来重多少千克?

3、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A、B两辆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4、永光农机厂计划8天生产384台小型收割机,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6台。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篇10:小升初北京市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某工厂,三月比二月产量高20%,二月比一月产量高20%,则三月比一月高______%.

3.算式:

(121+122++170)(41+42++98)的结果是______(填奇数或偶数).

4.两个桶里共盛水40斤,若把第一桶里的水倒7斤到第2个桶里,两个桶里的水就一样多,则第一桶

有______斤水.

5.20名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两两配对进行淘汰赛,要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______场.

6.一个六位数的各位数字都不相同,最左一位数字是3,且它能被11整除,这样的六位数中最小的是

______.

7.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大圆内有许多小圆,这些小圆的圆心都在大圆的一个直径

上.则小圆的周长之和为______厘米.

8.某次数学竞赛,试题共有10道,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5分.小宇最终得41分,他

做对______题.

一、填空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某工厂,三月比二月产量高20%,二月比一月产量高20%,则三月比一月高______%.

3.算式:

(121+122++170)(41+42++98)的结果是______(填奇数或偶数).

4.两个桶里共盛水40斤,若把第一桶里的水倒7斤到第2个桶里,两个桶里的水就一样多,则第一桶

有______斤水.

5.20名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两两配对进行淘汰赛,要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______场.

6.一个六位数的各位数字都不相同,最左一位数字是3,且它能被11整除,这样的六位数中最小的是

______.

7.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大圆内有许多小圆,这些小圆的.圆心都在大圆的一个直径

上.则小圆的周长之和为______厘米.

8.某次数学竞赛,试题共有10道,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5分.小宇最终得41分,他

做对______题.

9.在下面16个6之间添上+、、、,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二、解答题:

1.如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有多少?

2.某次大会安排代表住宿,若每间2人,则有12人没有床位;若每间3人,则多出2个空床位.问宿

舍共有几间?代表共有几人?

3.现有10吨货物,分装在若干箱内,每箱不超过一吨,现调来若干货车,每车至多装3吨,问至少派

出几辆车才能保证一次运走?

篇11:小升初数学面试试题

My little dog Potty is two years old. It is very lovely. I often teach him how to play games. It’s great fun playing with him. If I say “Dance for us!”, then he dances to the music. He carries a newspaper for me every day.

二、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1.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2. Are you good at English?

3. What fruit do you like best?

4. Do you have lessons every day?

5. Who is your Maths teacher?

三、根据所给内容要点介绍情况:

我的学校生活

要点: 1. 我们每天7:30分到校,早上8点到11点上课。

2. 中午我在学校吃午饭,然后跟同学聊聊天。

3. 我下午有三节课,课后在操场上打篮球。

4. 晚上我先完成我的回家作业,然后看电视。

篇12:浅谈小升初数学教学的衔接

一、认识中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坡度,并消除其影响。

中小学中有很多相同的数学概念。小学强调的是直观上的描述,初中强调的是深层的表述这些概念的表述。有些是一致的,也有一些在表述的角度和严密性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明显的知识坡度。在数学运算-亡的中小学数学存在着坡度:由非负有理数运算发展到有理数运算,不仅要计算绝对值,还要首先确定运算符号。运算结果在小学一个算式的运算结果是唯一的,而在初中一个算式的运算结果却不一定唯一,如:|x|的计算结果就应分三种情况讨论。代数式的运算,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公式的理解、记忆及运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都比数的运算复杂。在数与形到数形结合方面虽然在小学学过用数量表示图形的长度、面积等,但数与形仅为表示与被表示的关系,学习了数轴后,数与点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数轴上的数就是点,点即是数。从数与形到数形结合,有一个思想方法上的坡度。如何解决知识坡度问题,我认为首先要要充分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它蕴含在各个知识领域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地锻炼人的思维,有效地提高能力。而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则是关系到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其次要让学生知其不足,正确对待坡度。要让学生认识到,小学数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将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还需要加深、拓宽。学习中遇到知识坡度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从而激发他们跨越坡度的内动力。以旧引新,减缓坡度梯度另外我们还要及时归纳,消除坡度梯度。小学、初中数学知识,虽然存在差异,但其本质内涵是相同的,不应人为地造成割裂,而应及时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如学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后可相机指出:在小学所学的运算,只是零、正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是特殊有理数的运算。这一归纳,使小学、初中的有关运算浑然一体,消除了由小学升人初中在四则运算上的坡度梯度,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

二、高度关注教法上的改变,让学生适应老师的教学。

初中的数学教学要由讲解示范式教学逐步向自主探究式教学转变;要注意学法衔接,要从机械记忆、重复模仿逐步向理解记忆、变式训练转变;在讲授新课前要特别注意小学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小学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自制力较差。无论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老师。小学由于科目少,而且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也较中学少,所以课外课内的时间较充裕,教学方法上多数采用讲解法、谈话法,高年级有时采用讨论法、探究法。一般来说,小学老师教态较亲切,课内提问次数较多,有时一堂课内每位学生都可能有被问一次的机会,问题多半讲得较细,有时还可反复讲、反复练。尤其小学高年级教师的教学。经验普遍更丰富(有的教师长期在高年级“把关”),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是基本可以掌握好小学的有关知识的。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和每节课的授课内容都比小学多,课内外的时间都比较紧,课内提问、练习、辅导、讲解都不可能像小学那样频繁,那么多,那么细,但由于初一新生基本上还具有小学生的那种学习心理,所以初一教师教法一般来说,开始一段时间(前3个月)应顺应小学教师的教法,教学的内容少一些,进度慢一些,这种少与慢是为了今后的快。因此,初中老师应到小学高年级去听课,应虚心向小学老师学习,吸取小学教师教法的优点。在具体讲授每节课知识时,做到“八个字”,即形象、直观、对比、有趣等;做到“四个多”,即课堂上尽可能多提问(但要提到要害处,不要什么都问,也要反对满堂哄的提问方法)、多启发、多表扬、多练习。当然在初一上期中以后也可适当采用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甚至是单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但不能操之过急。

三、密切了解初一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培养引导。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不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作业认真、字迹工整,坐姿端正,回答老师提问大胆、踊跃,这些好习惯在进入初一后,就要求学生继续保持,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问题,应在入学后的一至二个月内达到要求。还应要求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要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探究的好匀惯。小学和初中应有所区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差异,小学生通常是老师课一讲完就可以动手做作业,即使有些课外作业遇到难题,大部分家长可以帮助解决。因此,学生往往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学习就是背书、做习题,从而养成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看书的不良习惯,这对学好初中课程是很不利的。作为初中一年级的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当告诉学生,必须改变小学的学习方法,而要养成课前(内)自觉预习(教师应给出提纲、指明预习的范围和任务要求),作业独立思考,学会小结归纳等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些习惯和方法一定要在初一新生入学时就开始抓。初中一年级老师应该了解小学生一般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在初一年级的上学期尽可能照顾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小学高年级教师也要了解初中学生的--般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逐步地靠拢初中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进入初中后,能较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上一篇:描写肖像的作文范文下一篇:学生会无领导小组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