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品的市场调研报告

2024-04-17

“蔬菜”产品的市场调研报告(共11篇)

篇1:“蔬菜”产品的市场调研报告

银行信贷支持蔬菜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阜阳监管分局:

我行收到贵局的关于开展银行信贷支持蔬菜生产情况调研的通知后,行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调研,并亲自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联系走访,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阜阳当地蔬菜生产基本情况和特点

1、阜阳当地蔬菜生产种植面积、总产量、销售收入等。

截至2010年8月末,阜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218万亩,比上年增长3%,蔬菜总产量35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40个亿,蔬菜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种菜收入达到480元;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具体生产情况如下表:

截至2010年8月末阜阳市蔬菜生产基本情况表

2、阜阳当地蔬菜生产呈现的特点

蔬菜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市特色农业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主导产业之一。但是,近年来我市蔬菜生产的传统优势出现萎缩,蔬菜生产呈下滑趋势。蔬菜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产业化程度不高,已不能满足广大城乡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发展蔬菜生产对我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阜阳中行支持情况

中国银行今年以来响应国家政策,对蔬菜生产基地及企业首次进行了贷款支持,截至8月底已对蔬菜收购企业发放贷款400万,在整个阜阳中行贷款规模中占比4%,贷款企业户数为2户,分别是安徽省临泉县金源食品有限公司、临泉县正伟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这2家企业从事大蒜收购和加工行业,原材料大蒜产地来自山东金乡。今后随着国家政策的倾向,我行将继续关注蔬菜生产及销售企业,加大对这些企业的资金支持。详情如下表:

阜阳中行信贷支持蔬菜生产情况表

三、银行业支持蔬菜生产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1、加强城市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项目贷款、以此改善蔬菜流通交易设施条件。

2、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贷款。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完善蔬菜保险产品,积极引导菜农投保。

3、加强对从事蔬菜收购买卖的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力度。以此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大力扶持蔬菜生产合作社发展。引导大型零售流通企业和学校、酒店等最终用户与产地蔬菜生产合作社、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直接对接,促进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各方面调研和实地对农村蔬菜种植农户的考察,调研人员普遍认为阜阳蔬菜行业存在以下问题

1、种植规模仍然偏小且发展不平衡。各乡镇、各村对发展蔬菜生产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蔬菜总面积不到2000亩,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技术力量薄弱。个别县市蔬菜局只有2名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对全市蔬菜栽培、病虫害预防进行全面指导。

3、土地资金成为制约瓶颈。发展蔬菜生产尤其是种植效益相对较高的大棚蔬菜,单棚占地2亩以上,而目前我市农村地块普遍较小,达不到生产要求。同时,建大棚投入比较大,农民个人难以承担。

4、农产品检测不到位。蔬菜局没有检查职能,蔬菜检查室空白,无法对产品进行无公害认证,直接影响蔬菜产品市场销售。

5、蔬菜种子市场混乱。

6、企业及生产基地投保意识不强,无法抵抗自然灾害及蔬菜生产的最底收益。

五、政策建议

1、加强领导,加大选产。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蔬菜生产,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增强各级发展蔬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大力宣传蔬菜的增收作用,适时召开现场交流会,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热情。

2、科技服务,助农增收。一是举办各类科技讲座,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让菜农成为种植能手、蔬菜科技明白人。二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创新大棚蔬菜种植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尝试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使科技推广工作更加形象、直观。

3、破解难题、改进生产方式。加大旧棚改造、新棚建设力度。采取联户调整、户间对换、租赁承包等调地方式,增加大棚蔬菜用地。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科技培训等措施,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4、加强引导,提高产业化水平。完善市场的管理运作体系,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形成新的集中经济区。建立蔬菜协会,成立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注册蔬菜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5、多措并举,扩大生产规模。(1)是老基地完善提高。对已形成的集中生产区,进一步膨胀规模,完善提高,培植形成蔬菜亮点。

(2)是新基地膨胀扩展。对已初步形成规模的蔬菜基地,进一步膨胀扩展,辐射带动,力争形成新的蔬菜发展区。(3)是大面积连为一体。打破乡镇、村庄界限,延伸蔬菜长廊,打造蔬菜发展制高点。

6、银行与保险公司针对蔬菜种植农户共同研发新的金融产品,与政府部门人员共同下乡宣传,加强农户的金融和保险意识。

六、我行支持农业蔬菜生产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难点

一是绝大部分农业小企业处于个体商户的状态,无财务人员和报表,内部管理松散,因此我行难以把握对农业小企业的评级和授信。

二是授信客户提供担保的担保人的质资难以满足我行的对其要有一定的注册资金,信用评级等资质的要求。三是农业小企业贷款时难以提供符合我行要求的抵押或质押物。

综述所上调研,我行调研人员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从事农业蔬菜种植生产的农户应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下,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组织形式为企业,方便于统一管理,统一产销,这样在形式上符合我行的授信要求。二是农户分散广,我行网点在农村乡镇的设臵的少,难以对农户进行授信跟踪,建议其他农村网点多的商业银行如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对从事农业蔬菜种植生产的企业和农户加强信贷力度。总之,通过这次调研,我行在今后将会和其他金融机构共同为阜阳蔬菜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阜阳分行中小企业业务中心2010-9-26

撰稿人:徐锦球电话:0558-2150700

篇2:“蔬菜”产品的市场调研报告

目前国内有机蔬菜市场的现状及特点:

1.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组成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中教师、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国家公务员和私企职员占了86%,证明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对有机食品的认同呈正比关系。

2.对“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种安全食品的区别的了解很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各占五分之一左右,而比较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各占约三分 之一。说明盲目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很少,这与一年前报道的在北京和上海的有机蔬菜市场调研中大部分购买者都不太了解,甚至根本不了解的结果相比,已经有了极为明显的进步。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即使在这些认为自己很了解和比较了解三种安全食品区别的消费者中,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并不能真正说出三者的区别来。他们最通常的回答是:有机食品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对于有机食品关于转基因、转换期、缓冲带、轮作、跟踪体系、加工、储存、运输、认证、销售证等等方面的知识几乎还是空白。

3.购买有机蔬菜的频率

只要消费者有需求,价格能接受,产品信得过,有机蔬菜是很容易形成一个固定的消费人群的。

4.对品种的选择和对品种多样性的需求

虽然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只关心价格和需要,并没有对某些品种提出特别的要求,但对品种的多样性方面则要求比较高。他们的心理是,凡是普通菜场上供应的蔬菜品种,有机蔬菜也应该有,这样的反应应该说是有机蔬菜市场发展初期的特定情况。

二 发展趋势

根据调查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在国内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的初期,采取专卖店的形式销售有机食品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这样做可以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有机食品的成本,提高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兴趣和购买力。

2.有机食品的专卖店应当首先开设在知识层次和消费层次相对较高的居民区,这样做有利于对有机食品的宣传,也有利于吸引消费者。但有机食品不是“贵族食品”,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消费者也对有机食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有机食品发展到一定程度,价格渐趋合理,有机食品专卖店就可以逐渐向其他居民区扩展,吸引和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3.目前对有机食品的宣传力度相当弱,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在看到专卖店或看到货架上的有机产品后才知道有这样安全的食品。而且多数人并不了解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区别。因此有机食品的从业者应当努力做好广告和宣传工作,各级政府也应当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机食品的发展,为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和贸易者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4.从消费者对有机蔬菜品种的需求上看,消费者普遍反映品种不够,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者和贸易者应当尽量扩大他们的生产和贸易品种,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消费者的需求。

5.各类有机食品专卖店(包括有机食品的其他类型的销售单位)都应当配备具有一定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知识,可以向顾客解释和宣传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营业员和经理。有机食品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很多消费者需要在了解了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后才会购买。

6.多数消费者表示,有机蔬菜的口感明显比常规蔬菜好,这对有机蔬菜的生产者和贸易者来说是一种很积极的鼓励因素,建议有机农业的专家就此现象展开研究,找-全球品牌网-出口感变好的理论基础,使有机蔬菜的生产更具目的性,从而生产出更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有机蔬菜来。而且有机蔬菜口感的改善,对其他有机食品也有借鉴意义,只要掌握了原理,积极实践,其他有机食品也同样应该能够比常规食品的口感好。

7.获得适当的利润应该只是从事有机食品事业的目的之一,而不是唯一。有机食品的生产者,尤其是贸易者一定要处理好生产、消费与价格的关系,从消费者的实际结构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考虑,结合生产和运行成本,合理定价。还要对有机食品价格在本地区的长期发展趋势和最终定位有正确的估计和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确保有机食品市场持久、稳定和健康地发展。达到经营者和消费者“双赢”的效果。

篇3:“蔬菜”产品的市场调研报告

1 背景现状

2011年10月25日, 在“中国生姜之乡”莱芜市莱城区的寨里镇生姜批发市场上, 鲜姜收购价格已跌至0.2元/斤。11月底又曝出, 胶州菜价贱, 3万棵“胶白”砸地里, 菜农求买家保本就卖。年底, 作为大白菜的主要供应地的河北省玉田县, 每天向定点超市供应大白菜超过6万斤, 每斤大白菜的零售价格也不过2毛钱。据调查了解, 以每斤零售价0.18元计算, 每斤大白菜纯利润约0.01元。

“民以食为天”, 自然菜价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两伤难题, 左右维艰:“伤民”, 老百姓的“菜篮子”似乎越拎越沉了, 菜价的急剧上涨, 加大了老百姓的生活负担。从宏观层面看, 若任由菜价上涨, 全年CPI涨幅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将很难达到, 从民生层面看, 菜价大涨, 尤其是中低收入的居民生活压力大增;“伤农”, 市场上蔬菜价格如此之高, 但蔬菜收购价格过低使单位面积蔬菜的市场收益等于或小于单位面积蔬菜的投入, 令农民“白忙活”或“血本无归”, 严重伤害到菜农的利益。如今, 因为产销脱节、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等原因, 菜贱伤农的事情时有发生。问题痼疾在于菜农与消费者都没有太大的论价权, 结果是菜价上涨, 消费者买单, 菜价下跌, 大部分损失由菜农最终承受, 形成菜贵伤民, 菜贱伤农的怪圈。

2 原因分析

如何破解蔬菜供求尖锐的矛盾“怪圈”, 成为关系国家民生的重要问题。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绝对反差的价格现象呢?从理论上说“农产品价格主要受供求影响”, 对于价格波动原因, 各方观点较多且不尽一致。经济增长、人口、美元价格、油价、世界农业政策、气候变化等均是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USDA, 2008) 。本文结合我国市场发展情况, 从产量的变化决定供求量的变化, 菜农种植是否形成规模效应, 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2.1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蔬菜等农副产品因供求关系营销, 其生产能力和价格始终处于周期波动中, 蔬菜价格的上涨虽能提高菜农生产的积极性, 扩大蔬菜种植面积, 但因主要蔬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 如按食用部位主要分为:叶菜如小白菜、菠菜、韭菜等生产周期30~50天左右;根菜如胡萝卜、萝卜、土豆等生产周期在2~4个月左右;果菜类如番茄、青辣椒等一般在4~5个月。蔬菜从种植到收获、增加市场供应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此看来不同周期的蔬菜价格在不同的时期以及其价格幅度的变动自然会有差异。正是由于蔬菜的生产具有周期性, 一年之中菜价当然会有所变动。

蔬菜价格大跳水般的大转变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当前市场效率的不完善, 有关部门相关信息不及时地发布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市场失灵, 同样对蔬菜价格的剧烈波动有一定的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 而且是指在无数个买者与卖者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商品交易机制。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供大于求, 价格下降, 库存增加, 生产低迷;求大于供, 价格上涨, 库存减少, 生产增长;通过价格和产量不断地波动, 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但是,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 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蔬菜价格剧烈波动就是市场失灵。

2.2 农产品的规模效应

通过实地调研, 河南省主要蔬菜农户生产模式主要为两种形式。分散生产农户, 即农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市场的判断选择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 由于抗蔬菜价格波动主观能动性较弱, 所以比例在逐步缩小;集约生产农户, 其已经比较深入地参与到蔬菜产业链分工当中, 例如河南中牟等地很多村子的农户都只种植一种到几种蔬菜, 由批发商统一、大量收购, 农户不考虑运输、销售等问题。这部分农户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 采用温室大棚等较为先进的种植技术, 具有一定的质量标准, 但是对于市场价格并没有多少发言权, 往往批发商带来价格信息, 农户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报价进行选择, 基本没有议价能力。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 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条件下, 信息构成商品生产、消费和营销的最敏感的神经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 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 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2.3 其他外部因素

2.3.1 政府的政策导向

Forum学术论坛

2010年下半年以来, 食品特别是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的“国十六条”, 在稳定农副产品供应方面, 提出落实省长“米袋子”和市长“菜篮子”负责制。随后, 一些地方在干预食品价格的同时, 也对蔬菜种植进行补贴。经过三个月至半年的生长周期, 这些蔬菜陆续开始上市。部分蔬菜价格低迷、出现滞销, 主要由于蔬菜价格走高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经过一定的生产周期, 扎堆种植的蔬菜集中上市导致。这本是正常的市场波动, 但是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增加种植面积, 加剧了这种波动。

2.3.2 隐性成本的显著提高

“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表象是农民种菜太多积压而菜价下跌, 收购、运输、批发、零售等中间环节过多和过长, 导致菜价上涨, 这些是显性成本。此外还有些隐性成本, 即在运输过程中耗费的油价和菜店租金太贵, 这也是导致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田间地头收购的卷心菜8分一斤, 到市区菜市场卖价就达到8~9毛一斤, 近10倍差距主要来自运输上的各种成本、人工成本、天气影响下的蔬菜自身消耗成本、菜市场的摊位成本等各种因素。流通环节过多, 每道加价10%至15%以上, 价格必然翻番, 有的甚至上涨数倍。

2.3.3 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 实际就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害怕作用。2011年叶菜类蔬菜大幅下跌, 有人揣测与日本核爆炸, 我国部分蔬菜检测出放射性碘-131有关, 这类蔬菜价格就急转直下。消费者过度的恐慌心理, 反映到市场上就消费人群同时拒绝购买某种或某类产品, 形成了极具市场效应的心理预期——即滞销, 滞销的产品就要跌价。

3 对策建议

作为一项市场化发展的系统工程, 转变传统蔬菜产业发展方式要寻求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必须一方面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干预蔬菜价格, 影响市场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农户自身也要调整发展策略, 形成规模经济, 农产品深加工再升级, 并完善救助机制等, 从而确保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3.1 政府的干预措施

3.1.1 准确定位产业发展思路

突破“重工轻农”发展理念的制约, 转变发展方式, 把设施蔬菜作为由“吃饭农业”向富民产业转变,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使设施蔬菜成为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用发展工业理念带动设施蔬菜的发展, 要把企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融资等工业理念融入到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 用工业成果技术不断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升。这既是农业发展思路的一次大调整, 也是指导农业发展方式的一次大提升。

3.1.2 加大“三农”财政投入

将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及坝系工程等项目与设施蔬菜产业紧密结合, 统一规划设计, 资金集中捆绑, 综合配套实施, 有效解决设施蔬菜发展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的问题。建设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 引领种植户高起点起步, 高标准实施, 规模化运作。展示当前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 做给农民看, 领着农民干, 引导农民变, 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

3.1.3 完善农产品产需信息服务体系

商务和农业等部门要密切协作, 充分发挥在现阶段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责, 深入研究和动态把握蔬菜供需情况, 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组织体系, 即全国农产品产需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密切关注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和市场关系, 更有效地指导其生产和流通。及时反馈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信息。通过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 使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做到及时沟通和衔接。

3.2 农户的保护措施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 还要充分发挥农户的积极性, 通过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 确保自身利益的实现。

3.2.1 形成农村合作组织模式

农民合作组织是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 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根据欧美、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 形成专业的农业协会或者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通过专业的组织或人才来指导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 延长农产品蔬菜等的产业链, 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系列的蔬菜产业组织模式。依据合作社的特色进行相应的特色种植, 建立和发展农户自有品牌, 为农户的增收提供新的发展道路。

3.2.2 走规模经营的道路

只有达到了一定规模, 才有利于产品外销, 如果规模小, 产品在本地不能完全售出, 外销量又不够, 这样很难增加农民收入。因此, 必须搞规模化经营。调整目前以农户分散经营生产为主体的生产模式, 采取公司+农户, 合作庄+农户的生产方式, 组织农民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提高生产者在市场中的话语权, 提高农民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缩短产销链条, 促进农超对接, 社超对接, 或农民市场逐步取缔一级批发和二级批发这些中间环节, 建立地方蔬菜基地, 保障供给。

4 结语

要正确对待蔬菜的价格波动问题, 因为蔬菜生产周期充分体现了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 客观分析导致价格波动的原因, 政府和农户既不能放手不管, 也不能盲目跟风干预市场, 各地各部门同时采取鼓励生产或限制生产的措施, 都会事与愿违。只有政府的宏观调控与菜农的微观调整相结合, 两方共同努力破解菜价“怪圈”问题, 防止市场价格大起大落才具有明显效果。

摘要:蔬菜作为农产品中重要的一部分, 其价格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菜价的波动直接影响整个市场的波动。本文从我国现在蔬菜市场现状入手, 剖析“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从经济学原理中的供求关系、生产周期以及生产规模等多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 理清影响蔬菜价格因素, 并针对政府和菜农两主体提出改善措施, 对于促进我国蔬菜市场健康地发展,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蔬菜价格,市场需求,政府干预

参考文献

[1]庞胜.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淮南市蔬菜市场价格情况调查[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1 (06) .

[2]钱智, 康芳华.上海市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的成因及对策[J].科学发展, 2011 (01) .

[3]XIAO M.Discussion on way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rural areas of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cooperative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9, 1 (6) .

篇4:金华农产品市场:蔬菜交易平稳

一、进场车辆运载方式趋于重载化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零点,中秋旺季期间进场车辆同比减少了10.5%,但运载货物的总吨数却上涨了18.6%,进场车辆的运载货物的方式逐步趋向于重载化。往年此时间段入场车辆多以核载重量20-30吨左右的为主,而今年以核载30-40吨的车辆居多。此现象可看出三点情况:(一)市场对于产地直发农产品的消化能力有所提高,作为中心点向外辐射的能力日益增强,轻载化的车辆已不能够满足运输需要;(二)长三角地区物流网络建设日趋完善,有效地避免了重载车辆“跑空车”现象;(三)道路交通运输费用在农产品的附加成本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驱使经纪人们不得不通过增加运载量来降低相关运输费用。

二、本地蔬菜交易平稳,叶菜类蔬菜降幅明显

基本情况为:旺季期间本地蔬菜供应充足,交易平稳,并不受中秋旺季影响,出现上下波动。日均交易量约为100吨/天,以豇豆、茄子、苦瓜、西葫芦等爬藤类蔬菜为主。整体成交均价同比上浮约20%,但叶菜类蔬菜整体降价明显,降幅超过了15%,主要原因是今年9月下旬,日照时间充足,温度适宜,加速了叶菜类蔬菜的生长。

三、外地蔬菜精品蔬菜小增,干货价格稳中有升

虽称旺季,但中秋旺季还是与春节旺季有着本质区别,时间短,天气良好,农产品流通业者基本不歇业的特点,使得对外地蔬菜的成交情况影响甚微,依然保持着正常的交易过程。精品蔬菜如荷兰豆、蘑菇、小尖椒成交量的小增顺应了消费者对于节假日一家团聚、改善餐桌伙食的需求,纵然价格小贵亦能接受。入秋后干货品种蔬菜进入了旺销期,其耐保存的特点促使进货的小商小贩乐于少量囤积,购销两旺使得成交均价稳中有涨,综合土豆、大蒜、洋葱三类大宗干货的均价计算,涨幅为21.3%。

四、水果成交同比相近,价稳量减满足需要

中秋国庆期间,举家团圆,孝敬长辈,馈赠亲友,水果相对于保健品无疑是更多人的心头所好,所以市场的中秋旺季主要体现在水果交易方面。今年水果整体成交情况与去年相近,此消彼涨,如苹果成交量相比去年同期缩减了50%,原因有两点:一是为赶旺季,今年新苹果提早采摘,口感还有些偏涩;二是苹果价格逐年上涨,年增幅超过了30%,近期均价已达到50元/箱,不再是实惠型水果的代表,一般单位发放福利更乐于选择其他以往没有发放过的品种,故冷落了苹果。香梨亦是如此,新果未下树,旧果接着卖。进场车辆不少,但生意寥寥,光顾人群稀少。而作为中秋水果代表的石榴、冬枣、猕猴桃这“老三样”,销售势头依旧火爆,日成交量不低于500吨。

今年水果成交均价相对于去年同期而言,除个别品种外,如早橘上涨了28.4%,大部分没有出现上涨情况,有些品种甚至逆势跌价,如冬枣,各品种成交均价同比下滑了14.3%。不过需要关注的是,虽然成交均价没变化,但净重却有所减少,如同一规格的石榴,去年净重18斤/箱,而今年基本减少1斤,为17斤/箱;同一规格冬枣,去年净重为5斤/箱,今年为4.8斤/箱。

篇5:蔬菜市场调研报告

除县城的4个菜市场外,我县其余的菜市场全部分布在各乡镇,我们统称为农村市场,这些农村市场中规模较大的有型市场有洋溪、槎溪、水车、孟公、白溪、圳上等6个中心市场,他们的营业面积在到5000平方米之间,摊位个数在100到300之间;都是每天营业的日日场。除此之外,其余的农村市场都是4至5天才赶场营业一次的墟场,并且一般都是没有固定地点的马路市场,每逢赶场日便人流拥挤,交通阻塞,脏、乱、差现象相当严重。

二、菜市场管理体制

我县80来个菜市场当中,属国有所有制的只有城区的城南、永兴两个城区市场以及26个农村墟场,其余的都是一些私人股份市场或村办市场。国有所有制市场由县市场服务中心管理,按理说县市场服务中心应是管理全县市场的公益事业单位,但当初却定性为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这种体制对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一是由于市场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性质,到银行贷不到一分钱,而无法搞市场建设;二是市场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而没纳入财政执行收支两条线,财政无任何拨款,但税费却五花八六,负担重,职工工资毫无保障;三是由于市场服务中心只有服务职责,没有管理职能,导致平时的收费工作和市场规范管理工作难度很大,就连自己管辖市场的周边冒市也无法规范整顿,而更何况对其余市场进行规范管理。

因此,目前市场服务中心只能在自己管辖市场内履行服务职责,无法进行市场的规范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也不到位,至于那些私人股份市场与村办市场,则在管理体制上没有统一模式,各作其主,随心所欲,从而导致我县农贸市场的管理体制混乱不堪。

三、摊位租金收取情况

我县城区各菜市场对摊位租金的收取一般是采取年收的方式,就是先定好摊位的年租金,然后由经营户一次性交清,而在农村市场,由于收费难度更大,加之都是墟场,因此也采取月收或季收的方式收取摊位租金。从收取的数目来看,由于受单位体制的限制,县市场服务中心对摊位租金的收取一般很难按政策及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足额收取到位,农村市场更是廖廖无几。

四、菜市场经营的财务情况分析

五、县政府在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投入

近几年来,县委、政府在加强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去年我县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城市以来,对农贸市场的建设管理更加重视。

1、加强马路市场的整顿。

马路市场是我县普遍存在的一大现象,90%的农村市场都是马路市场,五里一市、十里一场,各个乡镇都有。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历史根源造成的,这些市场一般都是解放前选址开业的,人们在这里经营购物已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习惯。马路市场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这些市场很多都选在省道、国道两边经营,每逢赶场日便人山人海,菜担子、流动车辆、地摊到处都是,加上吆喝声、叫喊声,杂七杂八,交通严重受阻,市场的脏、乱、差特别严重,过往人群与当地群众都怨声载道。这些马路市场严重损害了我县的城市品位,曾经在人大、政协两会上许多委员代表纷纷提出整顿马路市场的建议提案。近几年,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每年组织交通、工商、商务、公安、城管、公路、建设、规划等职能部门,对全县马路市场进行专门整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历史习惯根深蒂固和市场建设的硬件设施难以跟上,我县马路市场仍然存在还是难以根除。

2、加强市场投入。

自我县开展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以来,县政府对农贸市场的建设投入加大了力度,近两年,先后对永兴市场和城南市场的农改超改造工程投入220余万元。经过改造后的永兴与城南两市场,从下水沟到地面、从墙面到顶面都装修一新,市场摊位都是标准化净菜市场摊位,活禽区与水产区都是相对独立的销售区域,市场设置了监控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及农药残留检验检测用房,整个市场的硬件设施完全符合标准化净菜市场的要求,场内布局规范合理,商品摆放整齐美观,完全改变了改造前那种乱拉乱扯、乱堆乱放、乱吐乱丢的现象。可以说,通过政府投资改造后的永兴与城南两市场是一个完全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的农贸市场,既整洁美观、方便适用,又显档次品位,是我县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对市场的规范管理。

在这次双创工作中,县政府将县市场服务中心列入创建单位,要求对全县农贸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并且针对市场的布局、商品的摆放、卫生保洁、健康教育、经营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按理说这确实是有利于各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但由于实施主体是县市场服务中心,而市场服务中心受自身体制的制约,没有职能去管理其余的私办市场,所以只能在自管市场中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和标准去规范管理市场,其余的私办市场却仍然我行我素。为此,目前县政府正在研究准备成立新化县市场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全县各类市场的规范管理。

六、我县在创新农产品零售方式方面所做的工作

自从对城南、永兴两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后,我们将农产品的价格行情在信息发布屏上予以宣传,同时对市场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以便消费者明白市场行情,买得称心、吃得放心。此外,农户和商家实行农超对接,直接从菜农基地进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这些举措都大大也加快推动了农产品的营销。

七、对进一步加强菜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络的建议

1、尽快成立全县市场的专门管理机构,赋予其管理职能。以便规范管理各类市场,搞好我县菜篮子工程,提高我县城市品位。

篇6:有机蔬菜市场调研报告

一、行业状况

1、消费群组:

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中教师、科研人员、单位干部、国家公务员和私企职员以及高端人士占了90%,证明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对有机食品的认同呈正比关系。

2、认识程度:

对于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种安全食品的区别,了解的人不多。从而盲目购买有机蔬菜的人很少,但这与一年前北京和上海的有机蔬菜市场调研中大部分购买者都不太了解,甚至根本不了解的结果相比,已经有了极为明显的进步。

然而在这些认为自己很了解和比较了解三种安全食品区别的消费者中,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并不能真正说出三者的区别来。他们最通常的回答是:有机食品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对于有机食品关于转基因、转换期、缓冲带、轮作、跟踪体系、加工、储存、运输、认证、销售证等等方面的知识根本就不知道。

3、用户需求:

虽然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只关心价格和需要,并没有对某些品种提出特别的要求,但对品种的多样性方面则要求比较高。他们的心理是,凡是普通菜场上供应的蔬菜品种,有机蔬菜也应该有,这样的反应应该说是有机蔬菜市场发展初期的特定情况。

4、购买频率:

只要消费者有需求,知识普及市场宣传做的好,价格能接受,产品信得过,有机蔬菜是很容易被更多的高端人士以及对食品安全比较注重的人群接受(孕妇、婴幼儿等)。

二、发展趋势

1、在国内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的初期,采取专卖店的形式销售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这样做可以降低有机食品的成本,提高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兴趣、认识和购买力。专卖店应当首先开设在知识层次和消费层次相对较高的居民区,有利于对有机食品的宣传,也有利于吸引消费者。当有机食品发展到一定程度,价格合理,就会慢慢的普及,吸引和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2、目前对有机食品的宣传及知识普及不广泛。因此从事有机食品的工作者和政府要做好宣传工作和推广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机食品的发展,为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和贸易者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有机食品专卖店都应当配备具有一定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知识,可以向顾客宣传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知识。很多消费者需要在了解了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后才会购买。

3、从需求上看消费者反映品种不够,对此生产者和贸易者应当增加他们的生产和贸易

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多数消费者表示,有机蔬菜的口感明显比常规蔬菜好,这对生产者和贸易者来说是一种好的市场反馈意见,建议有机农业的专家就此现象展开研究,找出口感变好的理论基础,使有机蔬菜的生产更具目的性,从而生产出更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有机蔬菜来。

4、在国民经济不断向上发展,国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形势下,有机食品是

篇7:怀化城区蔬菜市场调研报告

2011-06-10 16:17 文章来源: 商务局市工商局 物价局 蔬菜办 作者: 专题调研组

为全面了解怀化城区蔬菜市场现状,查找蔬菜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探求抑制蔬菜价格上涨过快的对策,根据鹏飞市长的批示要求,市工商局联合物价局、蔬菜办、商务局,于4月11日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农贸市场、超市、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生产基地及行政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走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期蔬菜市场价格运行情况

进入四月份以来,持续走高的蔬菜价格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上涨的势头趋缓,市场价格更加理性,消费者心理预期相对平稳,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蔬菜生产旺季的到来,有效缓解了市场供需矛盾。每年的四、五月份是蔬菜生产的旺季。随着旺季的到来,本地生产的各类蔬菜大量上市,再加上外埠蔬菜源源不断的运进,极大的缓解了市场的供需矛盾,由此平抑了城区蔬菜市场价格。据市蔬菜办提供的信息,怀化城区周边本地菜生产在旺季时可以满足城区60%—70%的需求。怀化城区唯一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在此期间一改前期的冷清状态,交易日趋活跃,正变得相对繁荣。

2.持续走高的蔬菜价格开始回落,市场运行趋于平稳。确定大白菜、油菜、黄瓜、茄子、西红柿、土豆、胡萝卜、青椒、尖椒、圆白菜、豆角、蒜苔、韭菜、萝卜14个主要蔬菜品种作为价格调查样本,对蔬菜批发市场、中心市场、佳惠超市及步步高超市等主要流通场所实时蔬菜批零价格数据进行采集比对,3月21日数据显示,蔬菜批发市场当日11种蔬菜批发均价为每斤2.48元,而4月12日数据显示,当日11种蔬菜批发均价为1.62元,环比降幅为53%;中心市场上报的3月份10种蔬菜零售均价为2.12元,至4月14日,10种蔬菜零售均价为1.84元,环比降幅为15%;同样,佳惠超市、步步高超市4月12日10种蔬菜零售均价分别为1.89元和1.69元,较上月相比,价格有所回落。从城区各大农贸市场销售的主要蔬菜品种的价格显示,较上月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总体来看,市场运行趋于平稳。

3.蔬菜市场经营秩序相对平稳,受人为干扰的因素较少。调查显示,城区各大农贸市场蔬菜经营门店、摊位及临时摊位的数量和经营者人数保持稳定,市场内经营者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欺行霸市等违法现象未有发现或被职能部门查处,城区蔬菜市场经营秩序平稳正常。

二、城区蔬菜价格涨价背后的深层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从去年底以来怀化城区蔬菜价格连连上涨?根据调查分析,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1.自然灾害,产量大幅减产。一是今年元月份以来,受雨雪低温及阴雨天气的持续影响,我市因本地蔬菜基地有大棚等保护设施的面积较少,导致本地存园菜大面积受损,本地蔬菜上市量减产;二是我市蔬菜主要调入地区——海南、广东、广西,因去年水灾,辣椒、茄子等蔬菜大幅减产,供应吃紧,直接导致外地菜批发价格走高。

2.成本增加,拉动菜价上涨。单从近几年蔬菜种植人工费上升的趋势来看,目前人工费已由07年50—70元/天增加到了今年的80—100元/天,上涨幅度较大,预计今后还会继续上扬走高;近年来农药、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相应增加了蔬菜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的增加,同样拉动菜价的不断上涨。据蔬菜批发市场经销商袁久福介绍,去年从广东、广西等地调运蔬菜到怀化,租用18吨的货车费用在6800—7000元左右,今年此费用已增加到8800元,运价上涨了25%,由此菜价在运输环节就由去年每斤增加0.19元上涨到每斤增加0.24元,另外外埠蔬菜价格的上涨,也大大增加了蔬菜经销商的经营成本及经营风险,为抵御风险,目前市场内一部分批发大户迫不得已调整经营策略,抱团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此外流通环节过多,助推了菜价上涨,比如,鹤城区杨村乡杨村村辰溪籍蔬菜种植户谢开福种植的西红柿,他从大棚送到蔬菜批发市场的批发价为每斤1.3元,经销商的卖价已上涨到每斤3元,从批发到零售市场的加价,幅度高达130%,可想而知,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就会越拎越“沉”。由此可见,人工、农资、运输、流通等各环节成本的不断上涨是导致蔬菜价格上涨过快的重要推手。

3.城市扩张,菜地逐年减少。一方面,城市扩建导致郊区土地减少,城市郊区原本种植蔬菜的土地被征用,导致市场本地菜数量减少,本地菜市场占有份额减少,自给能力减弱。另一方面,城市化让以前周边的菜农从蔬菜的供应者,转变成蔬菜的需求者,双重因素的叠加效应,必然引发市场供需矛盾,助推菜价上涨.据调查,城区固定人口加上流动人口每天蔬菜的消费量约为290吨,年消费量达105850吨,城区蔬菜市场本地菜市场自给率在旺季时才能达到70%,而在淡季时仅能达到30%。

4.投入不足,基地建设滞后。据调查,怀化城区周边现有成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20个,总面积10000亩,年产蔬菜 50000 吨,产值12500万元,仅占城区人口年消费量的47%。基地建设投入不足,产出不高,与近些年城区人口的迅速增加及消费量的增长不相适应。

5.网点不够,销售渠道不畅。一是近年来,怀化城区农贸市场的建设与城市扩容、改造、提质、升级的速度明显滞后,城区原有的8个农贸市场的蔬菜经营区面积不增反降,市场设施陈旧老化,市场“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城区唯一的蔬菜批发市场运行多年,场内设施陈旧老化,布局不合理,车辆进出不畅,市场的辐射功能受到制约,不利于农产品的物畅其流;三是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蔬菜配送中心建设和蔬菜直销网点建设相对滞后。6.费用上涨,带动价格上涨。随着各大农贸市场蔬菜交易区门店、摊位租金等费用的逐年上涨,经销商经营成本增加,经销商必然将增加的费用转嫁给消费者,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三、抑制蔬菜价格过快上涨的对策

菜篮子工程建设,是政府主导的重大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议市政府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确保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1.稳定和扩大蔬菜种植。丰富“菜篮子”关键在于抓好“菜园子”。发展本地蔬菜基地建设,就会减少中间环节,稳定老百姓的 “菜篮子”。市政府要高度重视蔬菜基地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之中,使蔬菜基地建设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加强新菜地开发基金征收力度,建立占补平衡制度,对确需征用的菜地,在交纳土地出让金的同时一并交纳新菜地开发基金,全部用于扶持新菜地建设,稳定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完善蔬菜生产补贴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改善对蔬菜生产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鼓励和扶持蔬菜生产,还要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提早蔬菜上市时间,增加蔬菜复种指数,发展反季节蔬菜,增加市场蔬菜品种和市场供应量。

2.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市政府应继续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加强蔬菜基地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蔬菜生产条件,逐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尽快形成涉农区(市)县有蔬菜技术推广中心,乡(镇)有蔬菜技术服务站点,村有蔬菜技术示范大户的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组织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蔬菜基地对菜农进行技术培训,向菜农传授蔬菜科学种植知识,推广优良蔬菜种植品种和新型栽培技术,及时为菜农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全面提升蔬菜生产技术和科技含量。建立蔬菜“绿色通道”和采取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降低蔬菜运输和经营成本,缩小蔬菜市场批零差价。

3.改革完善流通方式。商务、蔬菜办等职能部门应依据城市化进程,合理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布局合理、良性竞争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格局。加快发展和完善农副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尽快培育一批农副产品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则在居民社区开设连锁超市,由农副产品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管理,通过“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场店对接”,设立社区直营菜店、社区“直投菜柜”、社区菜市场公司化经营等多种新模式,让更多的新鲜蔬菜以最短的运输时间、最少的流通环节、最实惠的价格从产地直供到百姓餐桌。探索建立包括基地建设、收购、储藏、运输在内的蔬菜储备和应急调运制度,在蔬菜旺季时对蔬菜以保护价进行收购、储藏,等到蔬菜淡季时将库内储藏蔬菜投放市场,平抑蔬菜市场供求和价格,确保菜农和城镇居民的利益。

4.编制蔬菜价格指数。各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研究编制蔬菜价格指数,准确反映蔬菜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尤其是对低收入家庭生活造成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完善蔬菜价格指数与价格补贴的联动机制。随着蔬菜价格指数上涨对城镇居民生活负担影响的加重,不仅要给蔬菜批发市场一定补贴用于减免蔬菜经营业户管理费用,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补贴方式,对城镇居民给予一定价格补贴,当蔬菜价格指数回落后,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立刻停止实施。这既可为政府实施价格补贴政策提供依据,激发蔬菜经营业户组织外地蔬菜货源进入本地蔬菜市场的积极性,增加蔬菜市场供应量,稳定蔬菜市场价格,又可减轻城镇居民的生活成本和经济负担,使价调基金发挥更大的效用。

篇8:高山蔬菜市场调研报告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物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温饱程度,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和安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高山蔬菜作为夏季无公害蔬菜逐渐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高山蔬菜是最近几十年诞生的一种新产物, 因其种植在高山顶端而出名。高山顶端与平原地区存在着天然的温度差, 而且高山顶端土壤肥沃, 植物害虫少, 因此高山蔬菜具有反季节、安全无害、营养成分高等特性, 在全球暖化背景下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湖北高山蔬菜的产业发展早, 成熟快, 市场好, 基本可以满足夏季无公害蔬菜的供应, 同时对于致富山区百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针对湖北高山蔬菜的市场效益情况, 笔者做出了进一步的调研工作, 并根据所调查的实际情况, 撰写本调研报告。

2 调研内容和基本技术路线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湖北高山蔬菜的示范实施情况, 深入了解高山蔬菜的市场经济效益, 笔者制订了实地调研思想线路。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如上图。 (1)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 (2) 拜访高山蔬菜专家组; (3) 调研相关科技部门, 从而进一步分析评价。

3 高山蔬菜市场分析

高山蔬菜, 顾名思义是种植在高山山顶的蔬菜, 由于夏季高山区域天然的冷凉气候条件, 使得蔬菜在适宜季节生产反季节蔬菜产品, 这种环境下生产出的蔬菜, 无需温控大棚, 无需催化农药, 植株无公害, 营养丰富, 口感绝佳, 因此高山蔬菜生产属于天然反季节蔬菜生产, 其成本低, 收益好, 产品市场竞争力强。

湖北是最早探索高山蔬菜种植技术并成熟的地区, 目前为止全国的高山蔬菜还是主要集中在湖北, 湖北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湖北西部多个市区是高山地区, 如恩施、宜昌、十堰等地区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 而且基本保持着原始的未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其夏季天然冰冷气候, 土壤积累丰富的养分, 天然缺少病虫害等特性最适合高山蔬菜的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高山蔬菜产业已逐渐成为鄂西山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目前湖北高山蔬菜产量不仅能够满足湖北全省的蔬菜需求, 而且80%以上的产品销往外省, 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城市对湖北高山蔬菜的认可度相当高。由于高山蔬菜营养价值高, 安全无公害, 天然反季节, 逐渐成为市民的首选。高山蔬菜因成本低、产量高、销售市场广阔, 其生产规模仍继续扩大, 成为全国夏秋季节蔬菜产品大流通中的新亮点。

随着高山天然反季节蔬菜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市场对其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目前为止, 全国比较成熟的成规模的高山蔬菜只有湖北长阳的高山蔬菜基地, 长阳有二十多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 但是这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根据1986年至2006年的市场销售统计数据, 每年长阳销售高山反季节蔬菜40万吨, 这只能满足湖北部分城市的需求, 根本满足不了上海、南京、南昌、长沙、广州、深圳、香港、海口等城市大量的高山反季节蔬菜的需要。根据信息统计, 仅长江以南方部分城市每年需要秋淡蔬菜高达500-600万吨, 即使湖北省高山蔬菜开发到25万亩后, 也只能投入市场商品量50万吨, 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4 高山蔬菜效益评价

在高山区域设立蔬菜试验站, 进行不同海拔的系列新品种种植试验, 因地制宜地熟化和完善高山蔬菜种植技术;建立代表性的高山范基田5000亩, 在高山蔬菜试验田建立之前, 高山蔬菜平均亩产值几乎为零, 因为山地高远, 交通不便, 过去人们不会浪费过多的劳动成本和时间成本去高山山顶种植蔬菜, 自从高山试验田建立以来, 第一年的平均亩产两就达到2000-3000斤, 经过技术熟化和完善, 计划平均亩产量达6000公斤, 在一个季节内, 亩产值从0元到两千多元, 计划一个季度的产值达到3000-4000元, 一年的平均收入预计达到10000元。目前为止, 基本上高山蔬菜在市场上的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在五年内, 价格的增长空间大概在两到三倍。

5 结语

湖北省一直致力于高山蔬菜技术公关和高山蔬菜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 经过几年的努力, 目前建立代表性的高山范基田5000亩, 在高山蔬菜试验田建立之前, 高山蔬菜平均亩产值几乎为零, 因为山地高远, 交通不便, 过去人们不会浪费过多的劳动成本和时间成本去高山山顶种植蔬菜, 自从高山试验田建立以来, 第一年的平均亩产两就达到2000~3000斤, 经过技术熟化和完善, 计划平均亩产量达6000公斤, 在一个季节内, 亩产值从0元到两千多元, 计划一个季度的产值达到3000~4000元, 一年的平均收入预计达到10000元

参考文献

篇9:“蔬菜”产品的市场调研报告

受禽流感影响,苏州活禽暂停交易,市场需求转移到水产品和蔬菜上,短短一周的时间,水产品的销量日益上升,蔬菜的行情也是一路看好。

从监测数据上显示,本周蔬菜的总体行情是量足价涨,水产品的总体行情走势是量足价稳,猪肉的整体走势是量足价跌,鸡蛋的整体走势是量价齐跌。

本周蔬菜销量小幅增加,价格稳中略涨,其中抗菌类蔬菜明显热销,如球葱、大葱、大蒜等,与上周价格环比,平均上涨了25%。另外,绿叶类蔬菜的行情也很是看好,价格全线上扬,如青菜、韭菜、生菜、鸡毛菜等,平均比上周价格上扬了20%。

在禽流感的波及之下,本周水产区也是行情看涨,特别是草鱼、鲫鱼、鳊鱼等当家水产品,俨然成了鸡鸭肉的最好替代品,需求量大增,日上市量平均比上周增加15%。价格方面前半周受需求量增加,价格大幅上扬,后半周随着供应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步趋缓,如草鱼、鲫鱼、鳊鱼等淡水鱼,整体与上周价格环比,小幅上涨3%。

近一周以来,猪肉价格是先下跌后上涨,目前猪肉批发价每公斤14.4元,与上周价格环比,小幅下跌3%。价格波动主要是受供应量变化引起。

受禽流感影响,本周鸡蛋的销量是一路下滑,日供应量只有10吨,批发价格也是一路走跌,由上周8.6元/公斤下跌至现在7.2元/公斤,跌幅是16%。

篇10:蔬菜市场调查报告

受社会农副厂品价格浮动的影响,近段时间以来,一直有同学反映食堂菜价过高的问题,而食堂问题也是一个与学生群体息息相关的话题。一方面同学认为食堂菜价过高对此存在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食堂工作人员也因市场菜价上涨,而自己的劳动成果无法得到认可而困惑。本着从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满意就餐。为此我们学生会生活部的成员,到玉溪市中心彩虹桥批发市场,葫芦集贸市场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得出以下调查报告:

1.调查目的:通过对市场价格的了解,使我们更多的接触社会,以及能以此为尺度,与食堂价格进行比对,更好的维护同学及食堂双方的合法权益;

2.调查对象极其一般情况:彩虹批发市场的菜农,以及各类商贩,有些人积极配合,也存在少数的人不太热心对于我们的走访,人们大多都反映菜价有所上调的问题,但幅度并不大,总体情况良好;

3.调查内容:对彩虹批发市场的各种蔬菜进行了价格调查;

4.调查方式:走访型、询问型;

5.调查时间:-10-24

6.调查结果:近期蔬菜价格有所上涨,但与前期相比上调幅度有所下降,如果进行大批量购买,上涨的幅度将会更少,且不同时段的价格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7.调查体会:真理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长远发长,而我们的生活也只有在一步步脚踏实地中,才能愈加精彩,不同的体验也才能越发的丰富我们的人生!

8.调查的总体概述:本校食堂价格过高,首先,本校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家庭状况不好,学校食堂的价格不在学生承受的范围之内,很多学生只能是每天食用素菜的方式度日;其次,通过本校食堂的价格和玉溪本地消费水平(包括其它本地学校的饭菜价格)的比较,本校食堂价格也是属于偏高的,比如玉溪农校素菜0.5元一份,荤菜1.0元一份,都是相当于我校的0.5倍。还有在沃尔玛超市的一个饭盒仅用2.5—3元(一荤两素),等于本校一个肉菜价格。虽然这个时期处于秋冬换季、菜种交替期间,及运输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造成短期内蔬菜供应量减小。但根据菜农们以往的经验,等换季结束,气候好转后,蔬菜价格就会有所回落。最后,因为食堂进行的是大批量采购蔬菜,因此价格比单价应有所回落。

“人间有味是清欢”,因此希望学校能与食堂部门进行协商适

当降低菜价,使同学们能真正享受到实惠,只有保证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才能更好的学习,也才谈得上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附录1:

红塔区农场品(当地产品)价格调查表

备注:由于菜价的不稳定性,以上值为中间折算值,以及在询问过程中存在人为的价格定位偏差,所以表中数据仅供参考。

附录2:

篇11:“蔬菜”产品的市场调研报告

--南康市蔬菜市场保供稳价调研报告

近期,南康市物价局根据赣市价字[2011]3号文件精神,召开专门会议,组织调研队伍,对我市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市场、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经营户进行座谈,掌握了解我市当前蔬菜生产、销售、供应及价格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蔬菜生产情况

1、全市蔬菜生产情况

2010年,全市春夏季蔬菜播种面积4.66万亩,总产量5.13万吨,总产值6156万元,其中商品蔬菜2.25万亩,总产量2.475万吨,按中心城区人口(含流动)25万,人均每天消费0.5公斤计算,城区蔬菜需求量为2.62万吨,供需缺口1550吨。

2、商品蔬菜基地情况

全市现有规模10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9个,总面积2066亩,总产量8834吨。主要是:

1、唐江镇唐西村蔬菜基地300亩,年产量1800吨,以黄瓜、茄子、包菜等为主;

2、唐江镇横江、平田村蔬菜基地400亩,年产量2400吨,以豆角、萝卜、荞头等为主;

3、唐江镇九驳桥村蔬菜基地150亩,年产量900吨,以丝瓜、瓠瓜、茄子等为主;

4、唐江镇油树村蔬菜基地200亩,产量600吨,主要种植冬季萝卜、包菜等;

5、蓉江街道桥口村大棚蔬菜基地120亩,年产量720吨,以番茄、茄子、西葫芦、大白菜、花菜等为主;

6、农科所大棚蔬菜基地100亩,年产量600吨,以番茄、包菜、大白菜等为主;

17、太窝乡南瓜基地300亩,产量1200吨;

8、三江乡新江村蔬菜基地200亩,产量260吨;

9、龙岭镇下坝村蔬菜基地236亩,产量354吨。

3、常规蔬菜种植成本分析

现以南康市龙岭镇下坝村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包菜和茄子为例进行剖析。包菜生长周期为70—90天,一年可种植3季。茄子生长期为5个月,一年可种植2季。每季生产成本、产量、损耗、收益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亩)

【每亩纯收益=亩产值×(1-10%)-种子费用-人工费用-土地费用-肥料费用-农药费用-地膜费用】

(二)蔬菜流通销售情况

1、蔬菜批发市场情况

南康市蔬菜批发市场尚未完全建立,目前政府正筹划建立市蔬菜批发市场,以促进我市农产品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市农产品批发主要集中在中心农贸市场和东山农贸市场。现以中心农贸市场为例进行剖

析。中心农贸市场位于我市中心地段,占地面积为4718㎡,平均日吞吐量23吨,其中大众蔬菜以自产为主,特色蔬菜以外调为主,主要品种有:大白菜、黄瓜、萝卜、茄子、豆角、西红柿、胡萝卜、青椒。

2、蔬菜销售网点情况

我市城区目前固定和临时农贸市场共有8个,分别为:

1、中心农贸市场,占地面积4718㎡,蔬菜摊位50个;

2、南门综合市场,占地面积2200㎡,蔬菜摊位50个;

3、城西农贸市场,占地面积690㎡,蔬菜摊位14个;

4、东山农贸市场,占地面积3600㎡,蔬菜摊位43个;

5、家具城临时农贸市场,占地面积2500㎡,蔬菜摊位30个;

6、教育成临时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300㎡,蔬菜摊位12个;

7、北门临时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200㎡,蔬菜摊位12个;

8、南水临时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200㎡,蔬菜摊位9个; 以上各销售网点均有流动摊点,并且流动摊点随季节和蔬菜成熟期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为春季流动摊点多,大众蔬菜成熟期时流动网点多。流动网点越多时,自产蔬菜也就越多,外调蔬菜也就越少。

(三)扶持蔬菜生产情况

1、南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蔬菜产业列为我市四大区域特色产业之一,编制了2009-2013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每年都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相关文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市里2009年安排120万元,2010年又增加了6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蔬菜产业,专项用于扶持土地流转、基地建设和补助基地种植大户。

2、重点扶持规模商品蔬菜和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奖励措施。(1)对年内新建大棚连片种着蔬菜100亩(钢架棚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按钢架结构大棚补助3000元/亩;水泥预制件大棚补助1200元/亩;竹木结构大棚补助800元/亩。(2)对年内新增连片露地商品蔬菜2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补助200元/亩。(3)优惠用地政策,扶持土地流转。对年内新增连片种植蔬菜100亩以上的乡(镇、街道),给予200元/亩的土地流转及基地建设补助;对种植的大户因生产需

要搭建的临时建筑物,可以先建后批,免缴有关规费,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3、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千方百计引进市外企业和个人投资规模开发,拉动产业发展。对在我市投资兴办蔬菜基地的客商,可以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

二、存在的问题

1、技术指导力量薄弱、服务滞后。市农业局经作站只有1人;乡(镇、街道)懂蔬菜技术人员缺乏,难于为全市大规模发展蔬菜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2、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从现状看,完全钢架结构、水泥架结构大棚基本没有,反季节蔬菜生产极少。从事蔬菜生产的种植户大多为小老板。

3、规模小且品种单一。从调研情况看,单一种植户100亩以上的还没有,连片种植500亩以上的没有。从种植结构上看品种单一,而且缺乏主打产品。因此,难以形成强势竞争力。

4、蔬菜生产量小,销售市场萎缩。从调研情况看,全市蔬菜无法自给,昔日销往四大矿山及赣州市场和比邻县市市场火爆,如今,城区部分蔬菜需要从外地调入。

5、成本高、且准入门槛过高,招商引资难。我市土地资源紧缺,交通便利的城镇附近,土地租金普遍较高,土地流转困难。加上我市家具、成衣产业发达,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动力价格偏高,农民种菜热情不高,因此,成本相对较高。市里的扶持政策要求过高,且难以兑现。

6、没有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目前,我市大部分蔬菜处于自产自销状态,加工企业少,及时大规模发展生产,也无法适应市场。

7、蔬菜流通环节加价过高。从蔬菜种植户出产到市场销售,由于市场经营户摊位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批零差价率达60—100%。

综上所述,是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三、几点建议

1、搭建政府平台,强化蔬菜信息体系建设

搭建政府平台,建立覆盖主要蔬菜品种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严肃查处捏造、散步虚假信息行为。

2、通过政府引导,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

通过政策扶持,发展蔬菜生产合作社。引导大型零售流通企业和学校、酒店等最终用户与产地蔬菜生产合作社、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直接对接,促进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3、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给蔬菜产品上保险,积极引导菜农投保。但是,蔬菜产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蔬菜“丰产不丰收”。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大量蔬菜足够供应市场需求,导致质优价廉,没有价格优势,形成“丰产不丰收”;其次,自然风险影响大。遇到灾害天气不说,即便大雨多个两三天,就会引起减产。最后,蔬菜质量安全难以保证。蔬菜植株脆嫩,抗性差,病虫害的放生和危害不但频繁,而且严重,防治极为困难,安全用药的问题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市财政对蔬菜基地建设的反哺难以面面俱到。

4、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为调动业主的投资热情,推动蔬菜基地的顺利建设和蔬菜产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对示范基地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蔬菜育苗大棚建设、无公害蔬菜规范化、生产化建设及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的补助。财政扶持资金应突出重点,切勿撒胡椒面。

5、健全服务体系,搞好产销衔接

(1)农业部门要广泛推广应用病虫综合防治,平衡配方施肥和深沟高厢规范化栽培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要定期发布蔬菜虫情监测报和印发防治工作简报。在各基地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和农资专供点,并对新品种、新农药的使用可在基地免费尝试;(2)建立蔬菜生产营销协会,安排适当的协会工作经费;加强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交流服务;(3)抓好

蔬菜交易市场建设,在南康范围选择适当的地点建设一至二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4)营销队伍要立足南康,面向全国,队伍建设要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做到产销结合。

总之,促进蔬菜生产、保障价格稳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蔬菜市场供应紧张、价格畸高的格局,既有政策性的因素,也有市场导向的因素。破解这类难题一是扩大生产,二是搞活流通,三是加强市场监管。确保蔬菜价格平稳有序,有效控制通胀预期。

上一篇:《西游记》-孙悟空作文下一篇:溪口镇中学优化“推门听课”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