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发市场调研报告

2022-10-20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产品研发市场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产品研发市场调研报告

公司产品研发及质量管理现状分析报告

一、技术研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不足,视野不够开阔,没有新产品贮备,产品创新以及超前意识远远不够。建议多为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参观、交流的机会,提供深入市场接触外界的机会,以开阔视野,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设计能力,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2、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技术力量非常薄弱,目前技术质量部共有13人,从事设计研发的6人(能承担设计任务的不到3人,其他4名设计人员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理论以及经验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质量管理2人,全液压钻机售后服务3人,计量管理人员1人,档案管理人员1人。具有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其余为初级职称,真正能胜任技术研发工作的人员仅仅只有4人,有用之才奇缺,急需引进和培养。

3、技术研发试制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新产品的研发及试制进度,公司每年给技术部门全年出差调研费用为5000元,试问这些费用能出去几回,建议加大对研发和新产品试制方面的投入。

4、技术办公软件及硬件方面很落后,设计办公软件全部是盗版,绘图仪、打印机以及半数以上的微机使用10年以上年限,经常出现问题,建议予以更新,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5、技术人员的待遇问题有待于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与职称没有挂钩,建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用待遇吸引人才,以调动全体技术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公司质量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质量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行为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

目前我们缺少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好多员工从根本上不关心、不重视产品质量,认为质量不关我的事,能干完活保证按期完工都已经很不错了,干好干坏一个样,活就干成这样了,爱要不要,本位主义这种现象很普遍,大家好像都没有信心了,包括部分领导干部也有这样的思想,试想一下这种意识形态如何能保证质量。

2、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到产品质量

多年来缺少对职工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培训,导致技术能力水平跟不上市场步伐,管理粗放以及工人的整体业务能力素质普遍不高,就目前公司现状,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奇缺,现在已经到了快青黄不接的时候了,尤其是技术研发这一块,人员构成大家都知道,不客气的说,现在技术研发部内试问真正能读懂图的有几个,搞新产品研发谈何容易,因此必须要认清目前形势的严峻性。

3、设备的陈旧落后导致产品加工精度达不到产品技术质量要求,工装多年磨损失修,模具、刀具多年来的使用磨损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以至于质量不稳定。

4、市场的预测和分析不到位,导致计划的严谨性以及严肃性不够,再加之资金问题的制约,外购外协厂家的选择问题等种种原因,不但影响生产进度,更严重地影响到产品质量。

5、制度的执行问题,尤其是公司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

况,认证的目的不是为了很好的贯彻执行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而是为了买证而认证,认证工作好像就是技术质量部的事情,复核审查检查时做做假,只要检查通过了就行,实际运行两张皮,这样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有何意义,谈何产品质量。

(二)、质量管理方面措施及建议:

1、首先全体员工必须重树信心,目前公司这种情况,我们已没有退路,虽然百废待兴,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我们必须要树立信心,公司的发展与壮大与大家息息相关,现在必须要靠我们大家自己,通过抓质量,扩市场使公司摆脱不利的处境和局面。只要大家能够认为别人能做好的事我们也一定能做好,我们就有希望。

2、其次必须提升质量态度意识与责任心,态度决定一切,首先领导要重视,领导对产品质量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各级人员对质量的态度与执行力,也就是说领导对质量的态度决定着最终的产品质量。因此产品质量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领导必须将质量上升到一定高度,才能改变员工的质量态度意识与责任心。另外必须将公司及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内,与绩效考核挂钩,要有罚也有奖,奖罚分明,坚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

3、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全员业务及综合素质,执行力的好坏体现在综合素质上,只有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质量才可能有保证。但专业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过长时间不断地培训学习,亲身实干以及经验总结来提高,道德修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教育和警示来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再教育培训,并要形成长效机制。(另

外建议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目前急缺的是技术人员)

4、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质量方针,把所有的不合格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万事溯源,首先要从设计源头开始,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组织相关专家对设计方案论证,对设计进行评审(图纸及工艺文件的审查)、再进行试制,开展工业性实验,最终对设计进行确认定型,严格按照新产品开发程序开展设计工作,层层严格把关,这样才能基本上保证产品不会从胎里带来不可救药的质量问题和缺陷。

5、加强外购件、外协件及原材料的采购控制管理,必须进行定点采购以便实行质量倒追索赔制,坚持货比三家,质量第一的宗旨,严格执行采购管理质量控制程序。必须坚持不合格的原材料以及外购外协件不许进厂,未经检验的原材料以及外购外协件绝对不允许入库,从材料源头控制产品质量。

6、加强产品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工艺技术文件,除技术人员,任何人无权修改图纸及工艺技术文件,但有建议权,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以便修改完善图纸及工艺文件。严格执行双三检制度,加强首检及巡检完工检,自检与互检专职检,把事后把关向前移,重点做好事先预防,以防止产生不合格品。加强不合格品的控制和管理,不合格产品未经处置不允许留在生产现场,对不合格产品要进行标识和登记,以防流入下一道工序,人人树立上一道工序为下一道工序服务,下一道工序是用户,用户就是我自己的思想,不接收不传递不合格品,彻底杜绝不合格品传播路径(建议实行零件部件工序卡制度,使每一个零部件都有档案,便于追溯)。加强设备、工装、刀具

的管理,定期对设备工装刀具进行维保和修理、修缮,通过设备及工装刀具来保证产品加工质量。(建议对部分落后设备进行淘汰并更新一些设备)

7、加强整机检验,整机检验是产品最后一道关口,必须严格认真对待,装配总检应按照产品标准从严检验,并做好记录,在总装及试车过程中,发现异常,操作者必须无条件服从总检指令,查出问题,并分析原因,确保各项检验指标达到质量要求,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8、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任何产品用户都可以挑剔,找出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以解用户的不满意。因此必须要完善售后服务制度,另外还要有严明的组织纪律以及解决问题的时效性,重大问题必须要有解决方案,问题处理完毕要有报告以便于总结。

9、做好调研与市场预测分析,要形成报告,不但要有年度预测分析,还要做好季度和月份的市场预测分析,并及时修正,这样才能指导产品的研发,保证生产进度,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

总之,技术研发与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从设计源头开始把关,人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开展工作,我们的质量工作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我们的产品一定会得到市场认可。(由于时间仓促,仅对研发和质量方面做以分析,不到之处见谅)

技术质量部张琳2013年3月5日

第二篇:戴尔公司战略运作和产品研发分析报告

摘要戴尔公司的成功绝非偶然,企业在战略运作和产品研发方面都颇有建树,本文从竞争、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角度全面分析了戴尔公司的战略,并通过SWOT分析了整体战略布局,并简要介绍了戴尔公司的产品研发情况。

关键字戴尔公司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战略核心竞争力供应链分析SWOT产品开发程序

戴尔公司简介

戴尔计算机公司于1984年由企业家迈克尔·戴尔创立,他的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更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地作出回应。目前戴尔是全球名列第

一、增长最快的计算机公司。在美国,戴尔是商业用户、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消费者市场名列第一的主要个人计算机供应商及最大的服务器供应商。戴尔公司设计、开发、生产、营销、维修和支持一系列从笔记本电脑到工作站的个人计算机系统。戴尔公司透过首创的革命性"直线订购模式",与各类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戴尔公司的客户服务形式现在已成为全行业的标准。直线订购模式使戴尔公司能够提供最佳价值的技术方案:系统配置强大而丰富,性能表现绝对是物超所值。同时,也使戴尔公司能以更富竞争力的价格推出最新的相关技术。 戴尔公司提供广泛的增值服务。通过戴尔集成项目,戴尔公司设计并订制产品及服务,销售包括外围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等在内的广泛产品系列。

简单地说介绍完戴尔公司的情况之后,具体分析下戴尔公司的企业战略。

作为一家典型的美国企业,戴尔公司充分体现了美国式的质量战略

美国式的质量战略核心是技术领先,通过技术的超前性领先竞争对手。美国的企业往往能够在全球率先进行质量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这种质量领先的的质量策略与美国企业的整个竞争导向是联系在一起的,美国的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上,因此,其质量策略也一样体现在其质量技术的领先水平上。

竞争分析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电脑行业如今竞争无比激励,无论是戴尔,惠普,苹果,联想,华硕等品牌电脑都在“争抢”这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惠普,联想和宏基等竞争对手通过对戴尔直销模式的模仿,采取了更灵活的销售模式,以及将供应链周期缩短至两周,从而使得戴尔在库存方

面的优势遭到了威胁。可见,现有电脑企业间的竞争实在是太激励了。

2、潜在替代品的开发

现在电脑行业(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为主)的潜在替代品主要是平板电脑。比之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除了拥有其所有功能外,移动性和便携性都更胜一筹。据说戴尔也在秘密研制自己的平板电脑来应对这一冲击。

3、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最早戴尔通过开拓性的“直线订购模式”,戴尔公司和大型跨国公司,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建立了直接联系。对于戴尔直销的模式,很大的潜在竞争者莫过于组装机营销,特别是在各大卖场的组装机商铺,给消费者提供各种详尽的电脑配件指导,这无疑对戴尔的网络直销产生一定的威胁。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戴尔最受瞩目的是其网络直销模式,之所以采取网络直销模式,直销抛弃了中间渠道,采取点对点的销售方式,因而大大加速了周转,降低了成本。直销是厂家直接面对客户,从而获得对供应商的控制,与供应商的谈判中达成较多的有利条款。

5、与顾客的友好关系

由于在中国PC行业有着太多的电脑品牌,因而顾客也有着众多的选择,有着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戴尔选择较好的售后服务和亲民的价格等方式赢得顾客。

外部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进入新世纪后,我们从全球总体和未来发展趋势上来看,国际和平稳定。这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戴尔公司的发展。各种保护合理竞争及正规产品的法律在全球各国及国际贸易中发挥巨大作用,对戴尔进行全球销售有着巨大的保证。

2、经济环境分析

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发展势头趋好,对戴尔这般国际企业稳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创造了条件。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随着全球化的大势所在,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有利于这样的国际戴尔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观念等。

4、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电脑等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高,技术周期越来越短。 总之,戴尔公司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主动把握趋势,使企业战略顺应趋势;积极寻找商机,准确判断经营风险,为企业制定战略目标和措施提供依据。

内部分析

管理部分:

1、计划

(1)戴尔的目标是为企业服务树立黄金标准,即使在紧急情况下,戴尔企业服务指挥中心强大的运作效率也将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缩短宕机时间,节省成本,进而获得最大化的投资回报——追求满意度、利益相关者投资回报

(2)贴近客户的办法是把电脑直接售到消费者手中,去除零售商的利润,把这些钱省下来回报给消费者。

(3)高质量的服务就是要量身定做。订单制直销模式只有一级销售人员,得以把重心完全放在顾客身上。

2、组织

DELL公司的组织结构:戴尔公司总部位于公司发源地——美国德克萨斯州。此外,戴尔公司还在以下地点设有地区总部:英格兰,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业务;新加坡,负责亚太区业务。

3、控制

制造工厂覆盖全球,物流模型也成为了行业标准,因此也就能够让我们的产品比以往更加接近其最终目的地--客户。

供应链分析部分:

这种模式也使得分销商、零售商的作用不断减弱甚至消失,导致供应链的结构逐渐转变为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主体企业和客户组成的开放式的网络结构。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取代了分销商和零售商成为“戴尔”和客户联系的桥梁。

生产作业部分:

1、生产能力:2006年戴尔新厂在厦门建立,这是戴尔公司在中国建设的第二家工厂,厂房占地面积约5万5千平方米,新工厂的建立将使戴尔在中国的生产能力扩大一倍。戴尔这次在厦门再建新厂来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证明了戴尔致力于与中国共同发展的承诺。

2、库存:戴尔以物料的低库存与成品的零库存而声名远播,其平均物料库存只有约5天。戴尔的库存管理通过双向管理其供应链,通盘考虑用户的需求与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使二者的配合达到最佳平衡点。

戴尔成功的库存管理模式:

第一、注重物料管理,提高物料的利用效率。

戴尔的物料管理水平是全行业最高的,而他的物料管理成本却是最低的,提高物料的生产和利用效率,为企业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第二、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戴尔在生产过程中慎重选择供应商,使各供应商为戴尔的销售提供良好的支持。 第

三、注重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戴尔非常注重产品的品质,以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

第四、提高技术,为行业技术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戴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但是戴尔并没用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向同行业提供支持,不断壮大大家的综合实力。

戴尔的SWOT分析

1、优势(S)

(1)大规模定制。戴尔通过电话或互联网向客户直接销售电脑而去除了中间商,并根据用户的要求定制电脑。

(2)直销。按照客户要求制造产品,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

(3)零库存管理。戴尔发现管理存货流动的速度可以成为赢利的战略,这种战略的一部分是去建立强大的零售关系,并且不管产品在哪里进行生产都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全部合格。

(4)价格优势。由于而直销模式摒弃了中间渠道,按照客户需求制造电脑,“以信息代替库存”,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价格优势。

(5)以客户为中心。忠诚地执行最好的“客户体验”的企业口号,从市场、销售到后勤、客户服务部门都以统一的面貌出现在客户面前,客户找到任何一个部门,都能得到统一的答复。

2、劣势(W)

(1)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缺少缓冲环节,容易形成矛盾冲突。戴尔的直销模式既可能因其高效率低成本实现与消费者的双赢,也可能会在双方直接面对不可避免的利益分歧。

(2)直销模式遭遇发展瓶颈,很难再维持其成本优势,惠普、联想和Acer等竞争对手已将供应链缩短至两周,从而削弱了戴尔的优势。

(3)中国的本土化战略不彻底,造成营销体制的混乱。虽然戴尔一直坚持直销模式,但是在中国戴尔通过代理商来销售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一些代理商以大客户的名义从戴尔拿货。

(4)戴尔笔记本产品价格战线失衡较为突出.其产品价格策略的重点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上,树立品牌形象的中高端产品较少。

(5)新兴市场无力突围 。对于采用直销模式的戴尔来说,大部分增长来自于美国市场,而个人消费市场和新兴市场成为其两大软肋。戴尔的直销优势在这些新兴市场上似乎难以发挥出来。

3、机会(O)

(1)进军零售市场带来发展机会。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戴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在全球大力推广体验中心、在美国市场把戴尔的电脑摆在沃尔玛的超市销售,改变以往单一的直销模式。

(2)13.3英寸市场棋高一着。在笔记本市场中,13.3英寸兼容了12.1英寸机型的轻便,以及14.1英寸机型的性能。另外,对于面板厂商来说,13.3英寸的经济效益正在逐步显现。戴尔看见了13.3英寸笔记本市场的发展潜力,更凸现戴尔笔记本在市场细分和满足消费需求上的快人一步。

4、威胁(T)

(1)从全球市场上看,戴尔前方面临着惠普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戴尔从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痛失了全球PC市场的龙头宝座。

(2)从在中国市场上看,戴尔最大的竞争对手联想拥有强大的代理销售渠道,而比起联想,戴尔在中国市场上没有价格和市场占有率的优势。

(3)从消费类市场上看,下一轮的电脑销售高潮会出现在二三级城市,这对戴尔的影响较大,因为消费类电脑是戴尔的软肋。

(4)从渠道上看,戴尔进军零售市场,但零售模式与直销模式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在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上存在一定区别,两种模式同时运营,对于戴尔来说是一个挑战。

(5)从竞争对手上看,惠普、联想等拥有更好的分销渠道,另外,竞争对手通过对戴尔直

销模式的模仿。

(6)从业务上看,当戴尔充分发挥并依靠全球直销网络的优势时,开始销售几乎所有的IT产品,以至于原有的此类转销产品供货商纷纷终止了戴尔的转销合作。

(7)从价格上看,戴尔的直销模式使得其成本降低,从而价格降低,是吸引顾客购买的一大因素。但是现在一些其它公司也可以通过其它渠道来降低成本,这就使其失去了竞争优势。

(8)从直销模式上看, 顾客在网上下订单之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配置并寄送,这就延长了产品到达顾客手中的时间,影响顾客购买戴尔的考虑。

戴尔电脑的产品开发

与商业化的策略一致,戴尔电脑的研发预算少于其它大型电脑公司。在这种环境下,90年代初期,戴尔电脑的产品开发保持着非正式的程序,通常由以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为核心的自发团队进行。尽管这种方式带来了几款成功的产品,但是这样的结果既无法保持,也无法预测。程序的非正式性意味着在产品投资决策时无法进行严格的评估,也无法建立起具体的项目范围。根据负责的项目主管不同,项目的执行会有巨大的变化。在许多项目中,团队成员对项目的目标看法不尽相同。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往往直接丢给生产部门,在某些例子中,在开发过程的晚期才发现存在质量问题。

一些有经验的经理人开始提倡更结构化的方式。但是工程师们已习惯于随心所欲的方式,他们反对正规化,认为那样会扼杀创造力。戴尔电脑的高层管理人员意识到有必要采用更结构化的方式,以适应电脑行业不断缩短的产品开发周期。戴尔的管理层开始围绕着由开发专业人员组成的“核心团队”组织产品开发,这些人员都来自数个职能部门。通过两个核心团队成员的日常接触,以及通过阶段审阅,核心团队可以避免之前的风险。

新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预先研究阶段):产品开发团队提供产品和市场定义

第二阶段(设计性试制阶段):1.产品团队的成员为产品开发详细的商业计划;2.产品开发团队设计、建立并测试所建议产品的功能原型

第三阶段(生产性试制阶段):产品开发团队建造出所建议产品的生产原型。

第四阶段(是生产阶段):1.从打开包装到运行各种应用软件对客户购买体验进行测试;2.在发布后的3个月内,团队要收集客户关于产品的反馈

总结

可以说在企业生产战略上,戴尔公司独树一帜,它将竞争力重点放在了直销模式以及获取顾客的支持上,基于时间、成本以及质量来获得企业生产运作竞争力,通过直销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运输时间,压缩成本预算,并且能保证顾客定制化的上乘质量;在产品研发和产品设计上,面向环境,使产品跟上时代引领时代,另外还不断规范研发的步骤做到精细的地步,整体来说企业战略目标明确,各方面支持也很

到位。

第三篇:生猪屠宰场有机肥产品研发立项申请报告

一、 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生猪屠宰场废弃物加工有机肥产品研发项目申请报告

2.承办单位概况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 企业类型:

项目主要负责人: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3.企业基本情况

二、研发项目立项的理由与目的

猪肉是我国绝大多数居民的主要肉品来源,生猪屠宰是我国实行严格市场准入的行业之一,承担着满足广大居民猪肉消费需求、保障肉品卫生和质量安全的产业功能和社会责任。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2205家,约占全国定点屠宰企业总数的10%,年屠宰量已占全部定点屠宰量的68%。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实施,政府发挥职能作用及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体制的转型,大量私屠滥宰的个体畜禽屠宰点相继灭绝,高密度的工厂化畜禽屠宰加工厂迅速产生,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粪便、污水、有害气体、恶臭、胃内容物及病害肉处理问题。屠宰工厂内及周围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及发生疫病的大问题。

根据**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有8家;按屠宰1头生猪有废弃物8千克,污水100千克的数字来计算,一个定点屠宰场每天屠宰生猪800头,每天的废弃物排放就达6吨左右。

随着我区生猪养殖场和屠宰厂规模的扩大,大量的养殖废弃物排放给周边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养殖场合屠宰场的防疫条件,粪污等废弃物的处理,废水外排等问题,对周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此,我们以减轻规模化养猪和规模化生猪屠宰废弃物污染为目标,以解决污染源有效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积极筹资开发了猪粪和生猪屠宰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的生产线这个项目。

本项目将规模屠宰厂猪粪进行集中处理,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技术,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将屠宰生猪的废弃物回收作为生产高效有机肥的原料,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向周边环境的排放,也可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项目完成后,将屠宰厂的废弃物作为有机肥的生产原料,全部综合利用,废水得到达标治理和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对于我镇、我区规模化生猪屠宰厂和生猪养殖场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将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三、项目研发的核心技术及创新点

1.本项目的产品系绿色农作物专用肥料。它以生猪规模屠宰场产生的粪便和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技术处理,使其快速腐熟、除臭、脱水,有效地杀灭其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卵及杂草种子、生产出优质的生物发酵有机肥。该产品是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花卉、中草药、果树等经济作物的优质肥料。根据不同作物对养分的特殊需求,配以一定的无机速效营养元素,研制出具有多功能的优质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这种肥料速缓兼之,施用后可以克服土壤因长期偏化肥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微量元素的短缺,土壤肥力退化,农作物产量与品质下降等问题。 2.政策优势

本项目属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符合国家扶持循环利用资源、“零”排放的政策走向,生产出的产品全部符合农产品用肥的要求,是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

四、市场预测 1. 国内市场现状

据全国农技中心肥料处统计,目前我国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约有500多家,大致可分三种模式:一是精制有机肥料类,以提供有机质和少量养分为主,是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等的主要肥料,生产企业占31%;二是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类,既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机质,又含有较高的养分,生产企业占58%;三是生物有机肥料类,产品除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外,还含有改善肥料或土壤中养分释放能力的功能菌,生产企业只占11%,但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必将推动生物有机肥料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我国畜禽粪便资源大量增加,但利用率相对较低,畜禽粪便利用传统堆沤方式只占50%左右,工厂化利用方式不足1%,并引发畜禽粪便污染饮用水,严重破坏了城乡环境。 因此,合理利用有机肥料资源,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2. 市场预测

从肥料使用上来看,我国农田一方面缺乏有机肥料,土壤养分失衡,地力下降; 另一方面大量有机肥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污染环境。究其原因,一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笨重费力、污秽脏臭的传统有机肥投入方式已难以实施。二是经济效益较低,粪便的产出集中,要均匀分散到广阔的农田,必然要远距离运输,这在劳动力价值上升的今天是不易办到的。发展有机肥料产业化,实行工厂化生产、无害化处理,即通过就地收集、发酵、脱水、除臭、复混造粒等工序,生产有机肥料,解决有机肥积、制、运输和施用过程中的“脏臭、苦累、效低”等问题。采用“先处理、后使用、效益好”的现代有机肥投入新途径,可以大大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已从温饱型转向质量型。对无污染、安全、卫生的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肥料是绿色食品的基础,只有配制绿色肥料才能达到这一目的。“生物肥”、“活性有机肥”、“生化复混肥”等无污染绿色生态系列肥料就是这一领域最先进的肥种。国际上部分国家的绿色肥料使用比例已高达45%-60%。目前,我国已出台各种优惠、鼓励政策,开始大力发展有机肥料与绿色农业,倡导有机食品与绿色消费。 3.市场价格现状及预测

本项目产品为活性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规模化生产的生物有机肥价格一般是1400-1600元,主要还是和产品质量挂钩。质量最普通的每吨500左右;中等的1000左右;好的1500左右。也有的精制生物有机肥或智能生物有机肥可达2100元/吨。

4.市场优势 生物有机肥是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点推荐的新型肥料,肥力强,成本低,无公害,是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必备生产资料,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按我县基本农田约16.3 万亩计算,平均每亩施用有机肥50公斤计,市场容量即达8000吨;据有关资料介绍,以**省为例,全省每年施用化肥超过650万吨,如果按照1:3的合理配比,有机肥的施用量将超过1800万吨,但实际用量不足其10%。如果争取进入省内市场,市场容量将达万吨以上。因此,生物有机肥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5.原材料优势

本项目有机肥的主要原料来源于生猪规模屠宰场和养殖场粪便等废弃物,添加专用配方经多重工艺制成,原材料来源有保证,成本极低,不会发生原材料危机和枯竭。

五、研发项目的技术工艺与原理 1.研发产品工艺流程

废品收集—上机压榨—高温蒸熟—烘干—粉碎—分拣—成品 2.产品研发原理

①油水分离 ②二次高温消毒

③气味引排到水池过滤,实现无味加工。

六、研发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1.研发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燃烧炉烟气。经过采用有效的措施处理后排放,完全能达到环保要求。

2. 污染分析及处理措施:

(1)废气:研发过程产生废气拟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周围环境空气符合二类功能区的二级环境标准要求; (2)研发过程的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用于附近农作物灌溉。 (3)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综合利用。

(4)研发过程机器设备产生的环境噪声经降噪措施处理后,符合本镇区域的环保要求。

在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降到最低。

七、研发项目实施进度

预计研发总过程时间为个月,其中: 研发: 个月, 试制运行: 个月, 研发项目于201年月完成。

八、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1.拟建的有机肥工程,年处理屠宰场固废物吨,将极大地改善屠宰场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对于促进屠宰场所在地的工农业、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特别是对下游集中饮用水源有效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机肥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项目建设直接受益者为广大有机肥使用的农户,有利于地区改善土质、减少环境污染、增肥增效等。

总体来看,该项目建设对我县社会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正面效应,没有负面影响。利益群体为受益群体,不会对利益群体产在损害。

十二、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建设符合环境保护资金投向,生产的产品市场前景较好,经研究该项目建设条件好,方案基本成熟,可靠,投资期短,各项技术指标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是一个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可行的项目。

第四篇: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1. 调研报告提要

1.1. 调研范围及目的:

说明本次调研所涉及到的对象和范围,如产品线客户的需求,主要竞争对手等,并陈述各部分调研的具体目的。

1.2. 调研概况描述:

对调研过程作出简要说明,包括:

调研小组及分工;

调研计划安排及执行情况及搜集到的主要信息;

调研费用预算及执行情况等。

2. 客户需求调研

2.1. 客户的需要与欲望(Needs & Wants)分析

按$AppEALS 8个维度,总结市场上客户的需要与欲望,即购买标准:

$AppEALS分类要素及描述需求分类(B、S、A)价格可获性包装性能易用性保证生命周期成本社会影响2.2. 客户需求数据解释

对于客户需要及欲望的描述作出必要的解释:

根据产品必须做什么,而不是可能做什么来表达需求;

表达原始数据的具体需求;

用肯定句,而不是否定句;

将需求当作产品的属性表达。

2.3. 客户购买行为分析

2.3.1. 决策者分析

描述是如何进行决策的。是谁来做决策的(个人还是团体)?谁/什么影响着决策?客户决策的方式是什么?客户进行决策所用的流程是什么?

决策部门(DMU);

典型购买者;

影响者(职位顺序);

决策流程。

2.3.2. 购买行为分析

描述客户从产生类别需求(即考虑采购哪类的产品包/服务)开始,到做出采购决策为止的购买过程及影响因素:

客户何时产生类别需求?谁影响?

客户通过何种渠道了解供应商及其产品包/服务?

影响客户购买的驱动力是什么?

影响客户购买的障碍是什么?

客户认为的出局标准是什么?

2.4. 客户价值转移分析

描述客户关注的价值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变化(含优先级):

在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包/服务的所有要素中,客户最关注什么(质量/价格/服务/品牌/交货期/付款方式……)?

客户关注的首要(2~3项)的偏好是什么?

不同类型客户的偏好有何不同?

客户偏好有何变化?

3. 客户情报调研

3.1. 客户分类

说明一般以哪几个维度对客户分类,分为哪些类型,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什么维度可以作为战略性细分的维度?还有没有更利于对市场有效细分的维度?

3.2. 客户情报分析

分析客户的使命愿景、业务战略、业务模式、面临的业务问题、购买趋势等。

说明当前客户数据库的状况,增加客户数据库有哪些渠道或来源?这些渠道的有效性、成本如何?需要重点补充哪些重要的客户信息?

3.3. 重要客户分析

说明市场上哪些客户是非常重要的,如大客户、战略性客户,对这些客户分类或分别作出分析。

4. 竞争情报调研报告

4.1. 主要竞争对手概况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及调研获得的信息列出竞争对手的概况:

竞争对手 1竞争对手 2竞争对手 3竞争对手 4竞争对手 5总的销售规模利润水平XX产品线销售收入XX产品线利润水平主要细分市场及排序主要产品及销售状况主要销售渠道及

销售状况主要技术及水平组织形式及人员状况4.2. 竞争对手的业务分析

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业务战略定位/目标、业务发展趋势、竞争优/劣势、赢利模型、品牌形象、业务问题等作出分析

4.2.1. 竞争对手1的业务分析

......4.2.2. 竞争对手2的业务分析

......

4.2.3. 竞争对手3的业务分析

......

4.3. 不同细分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初步识别本公司已经进入和将来准备进入的细分市场,明确在这些市场中的两家主要竞争对手,分析本公司两家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和本公司在不同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力排名。

一般建议按照国内和海外两个区域作出分析:

国 内细分市场

1细分市场2细分市场3……本公司

优、劣势优势:

劣势:竞争对手

1优、劣势竞争对手1竞争对手

2优、劣势竞争对手2本公司

竞争力排名5. 渠道/价格调研

5.1. 中间渠道概况

描述中间渠道的类型、层次和结构:

本公司使用的渠道类型、层次和结构;

竞争对手使用的渠道类型、层次和结构;

哪种中间渠道(可能)很重要?为什么?;

哪些渠道注定会成为或继续作为竞争对手?。

5.2. 渠道分析

描述市场上不同的渠道模式,对本公司目前渠道及将来可能选择的渠道作出对比

分析:

市场上具有哪些渠道模式?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本公司目前及将来可能的渠道有哪些?各渠道的优劣势如何?投入产出比如何?

5.3. 价格分析

分析本公司主要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价格分布、客户的价格期望及敏感性分析:

本公司的定价策略是什么?价格是如何分布的?

主要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是什么?价格是如何分布的?

客户对不同供应商的价格预期是怎样的?如何排名?

如果提价或降价,客户是否增加或减少采购?

6. 产品/技术调研

6.1. 竞争产品包分析

描述本公司产品包与主要竞争产品包在功能/性能等方面的对比:

6.1.1. 产品包1分析

本公司产品包

1竞争产品包

A竞争产品包

B竞争产品包

C性能类别1特性11特性21特性31……性能类别2特性21特性22特性23…………6.1.2. 产品包2分析

本公司产品包

2竞争产品包

A竞争产品包

B竞争产品包

C性能类别1特性11特性21特性31……性能类别2特性21特性22特性23…………6.1.3. 产品包3分析

......6.2. 技术分析

对于产品线现有的技术、新技术发展进行系统分析。

6.2.1. 关键技术分析

技术描述应用领域本公司掌握情况所处生命

周期阶段发展趋势技术类别1关键技术112010201120122013关键技术12关键技术13……技术类别2关键技术21关键技术22…………6.2.2. 核心技术分析

描述哪些关键技术属于本公司的核心技术,并作出分析:

这些核心技术为本公司产品带来哪些优势或战略控制点?

对于这些核心技术,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或加强才能给客户带来体验上的明显差别?

何种核心技术可能在将来不成为核心技术?

何种关键技术可能成为本公司的核心技术?如何获取?

是否存在体积破坏性技术将根本改变产品/技术状况?这种技术何时可能推出产品?何时可能高用?

6.2.3. 技术发展对客户需求、市场容量的影响

说明哪种技术的发展将对客户需求、市场容量产生的影响。

7. 总体分析及建议

7.1. 产品包策略分析及建议

7.2. 渠道策略分析及建议

7.3. 价格策略分析及建议

7.4. 集成营销宣传(IMC)策略及建议

第五篇:产品研发管理制度

研发中心管理文件

产 品 研 发 管 理 制 度

1. 总则与目的

1.1. 产品研发是企业在同行业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以后发展的重要性,是实现“生产、试制、研究开发”的重要性阶段,它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技术能力,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产品改良善的管理,加快技术积累和提升产品档次,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着“技术领先,产品专业化”的原则,对国内外行业发展与最新科技动态深刻理解与把握,确保公司产品的先进性。 2. 实施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新产品的要求。本制度中所指的产品研发包括新产品开发。 3. 相关部门职责

3.1 公司模具主管(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本产品的研发,组织其它成员按排研发项目的任务。并负责协调处理研发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其项目进行监督。负责研发项目的批准,对实施方案、生产准备、试制试验等进行鉴定等工作。 3.2 技术部(研发中心):负责制定产品研发项目的实施方案,负责开展产品研发项目的设计、试验、试制,对项目承担人员的任务分工,并参与项目的评审。 3.3 销售部:负责收集和提供市场需求产品的信息,并提出产品研发项目建议。

3.4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产品研发人员的配置进行备案,对设计开发的技术文档的归档。 3.5 生产部:负责对研发产品的试制提供协助,产品试制所涉及到的工艺装备和设备的调试。 3.6 采购部:负责对研发产品的试制所涉及的原材料进行采购,及新增设备的采购工作。 3.7 品质部:负责对研发产品试制过程的质量检测和跟踪记录,并反馈质量信息。

第 1 页 共 4 页

研发中心管理文件

4. 产品研发管理

4.1. 研发项目的立项与实施研发:

4.1.1. 公司部门对新项目建议或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满足客户要求的建议,经总经理批准后,确定立项并下达任务给研发部门,研发部门按本制度规定程序进行开发。

4.1.2. 研发中心确定项目须填写《研发项目立项书》,报批准后实施。

4.1.3. 研发中心按公司相关财务制度《研发资金管理管理办法》的规定,提交项目投入预算申请报告,申请研发经费,以确保项目研发工作的进展和时效。

4.1.4. 研发中心按照《研发项目立项书》要求,由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负责编制《产品研发项目进度表》,并由总经理负责对进度表内容进行检查,确认后才可以由研发中心负责实施全过程管理。

4.2. 开发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4.2.1. 研发部门根据《研发项目立项书》组织实施项目的研发,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按《研发项目立项书》组织完成。

4.2.2. 根据研发进度,应提前编制产品试制流程大纲,试制流程大纲是样品及小批试制用必备技术文件,要求大纲具备:

1) 试样样品(或小批产品)技术性能的可靠性、安全性,规定各种测试性能的标准方法及产品试验的要求和方法。

2) 试样样品在规定的极限情况下使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4.2.3. 技术文件资料的验收及存档:

3) 文件目录(项目研发批准文件、技术文件、材料明细、标准汇总,技术条件、产品功能及使用说明书、包装说明等)。

4) 标准化文件(对新设计产品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作出总的评价)。 5) 研发中心负责将全部文件收齐归档,交人事行政人员进行验证齐全后存档。

第 2 页 共 4 页

研发中心管理文件

4.3. 项目试制过程的管理

4.3.1. 试制是研发部门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工艺文件及试验结果的要求进行试验,以考验研发产品的性能和工艺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质量的重要性。

4.3.2. 试制完成后,研发部门须及时完成《项目结题报告》,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记录报告,以及必要的工艺文件交人事行政部存档。

4.3.3. 产品研发完成后,确定投入大批量生产,报总经理批准。

4.3.4. 对研发成果显著的技术或产品,公司确定申请外部机构鉴定或认证的,由研发部门完成相关文件的编制,总经理负责协调与接待联络工作。

4.4. 知识产权登记与管理

4.4.1. 在不泄露公司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公司认为有必要申请国家知识产权的研发技术或产品,由研发部门负责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4.4.2. 人事行政部应完整保管知识申报的文档和批准文件以及相关证书的原件等档案,对外使用一律采用扫描件或复印件。

5. 产品研发经费的核算与管理

5.1. 公司对研发项目实行经费进行审批,研发专项经费包括以下内容:

5.1.1. 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外委试验费、产品鉴定费、知识产权申请费、项目所必需的国内调研、差旅费、业务资料、对外技术合作费。

5.1.2. 仪器设备费:专用仪器设备的购置费,运杂包装费和安装费,自制专用仪器设备的材料、配件和外协加工费。如特殊需要,应说明情况,报总经理批准。

5.1.3. 管理费:按每个项目提取项目总经费的5%作为管理费用,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用于充抵项目应分摊的水、电、气等费用和其它费用。

5.1.4. 项目承担人员的生活补贴费:项目承担人员可根据实际参与项目工作天数和工作量提取生活补贴,生活补贴总额最高不得超过项目总经费的15%。

5.2. 产品研发经费由公司财务部按单项预算拨给项目承担部门,由项目组按计划支配使用,

第 3 页 共 4 页

研发中心管理文件

不得挪作它用。财务部将列帐单进行核算。

5.3. 研发专项经费的使用审批,按公司《经费审批管理办法》执行。 6. 加快技术研发和提升技术水平的措施

6.1. 公司将定期对研发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对考试不及格和在今后工作中不能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的人员,公司将给予转岗或淘汰。

6.2. 研发部门可根据开发项目的数量,以及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的情况,提出引进人才的需求,经总经理批准后,由人事行政部负责实施招聘。

6.3. 公司在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中对研发人员设立了专门的考核奖励制度,以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 本制度的施行

7.1. 本制度自总经理签发批准之日起正式施行。

作成/日期:

确认/日期:

承认/日期:

第 4 页 共 4 页

上一篇:产品发布会邀请函模板下一篇:城南工业园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