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贝格面试问题

2024-04-30

罗兰贝格面试问题(精选5篇)

篇1:罗兰贝格面试问题

罗兰贝格面试问题汇总

为了帮大家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应届毕业生求职网为收集了很多关于罗兰贝格的面试问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罗兰贝格的校园招聘什么时候开始?将招聘多少咨询顾问?

我应该在什么时候递交申请比较合适?

申请罗兰贝格格的职位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要成为咨询顾问必须要有商科文凭吗?

我是北京的毕业生,可以申请到上海办公室工作吗?

罗兰贝格招聘行政职员吗?

罗兰贝格的校园招聘什么时候开始?将招聘多少咨询顾问?

我们会在每年的秋季到各大高校进行校园招聘。具体的招聘人数将根据当时的.业务需求来决定。详情请参阅校园招聘日期。

我应该在什么时候递交申请比较合适?

应届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前4至9个月内投递简历,有经验的工作人士需要为面试以及与原单位终止劳动关系预留足够的时间。而应聘暑期实习职位,需要提前3个月左右申请。

申请罗兰贝格的职位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要成为合格的咨询顾问,您应该具有出色的分析能力、抽象理解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您学什么专业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看重您的成绩。假如您有过相关工作、实习或海外经历,你被邀请参加面试的机率将相应增加。能在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中应付自如的人将使我们的理想人选。当然,我们的标准也是很灵活的。

要成为咨询顾问必须要有商科文凭吗?

答案当然是不。我们的咨询顾问只有50%左右毕业于商学院,另外的50%都毕业于理工科及文科专业。他们的想法经常能帮助整个项目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并发现可行的方案。当然,每个咨询顾问都应当具备基本的商务知识,在工作中,我们也会为没有商科背景的顾问提供进一步的商务知识培训。

我是北京的毕业生,可以申请到上海办公室工作吗?

我们在北京和上海设有两个办事处。工作地点取决于咨询顾问的个人选择和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

罗兰贝格招聘行政职员吗?

假如您想申请我们的行政职位,请留意相关的招聘广告。

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我公司人力资源部顾问将很愿意帮助您。请发电子邮件!

更多相关的面试问题文章推荐,大家敬请继续阅读:面试常见问题微软常见面试问题华夏银行面试问题

篇2:罗兰贝格面试问题

罗兰贝格实习英文填写: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onsulting companies in the world,I am always admiring your company.I am now majoring in finance in Chongqing University.During my outside-class time,I have tried many interships.I worked in Industrial Bank from February to March this year.Last year,I worked in Shenzhen Capital Group Co.Ltd for four months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All of these working experience helped me to know better of these industries,they also enriched my knowledge about finance and economics.As for students working,I have held the post of the vice-minister of Propaganda Department since September, 2012.This experience forstered my team-work spirit and improved my communicantion skills.Recently,I took part in a programme called “Cultural Finance” which was launched by Chongqing Bank.This programme aims at helping some minor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develop.Now we have three partners including me,there maybe other colleagues come to join us in the next coming process.W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arket researching,the questionnaire designing,information gathering,such as companies financial data and operation procedures, and we will also go out and interview the managers of the chosen companies.I have passed the CET-6 in my third year of my university life and I also had the BEC vantage(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 Vantage)in 2010.Now I am preparing the BEC higher, all of those experience help me be good at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During my spare time,I like reading,slow-running,climbing and playing badminton.I also like drawing,and I have won an award of “Excellent Drawing” in the competition of “Huashuo Chongda”.My personal characters are hard-working,persevering and patient.Thanks for providing us this chance!

篇3:罗兰贝格面试问题

1967年, 罗兰·贝格在慕尼黑建立了自己的——“罗兰·贝格国际营销咨询公司”。该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一流的战略咨询公司之在全世界23个国家设有33个办事处。2003司咨询费用收入达6亿美元, 全球共拥有5名雇员, 其中咨询顾问1, 200名。

罗兰·贝格是众多咨询协会和团体的成作为咨询行业的专业人士, 他被推选为管询公司协会 (AMCF) 副会长, 欧洲管理咨司协会 (FEACO) 会长, 以及德国管理咨询协会 (BDU) 会长。罗兰·贝格先生还是位伐利亚和图林根州的芬兰共和国的名誉总。

尽管已经70多岁, 罗兰·贝格先生仍然佩戴着时下年轻人最时髦的运动手环, 面对记者调侃他只会用非智能芬兰产手机时, 罗兰·贝格会很认真地辩解说, “不, 我还有苹果手机, 还有i Pad, 因为携带不方便都放房间里了。”

即使退出了经营业务多年, 他仍然关注并应用着最先进的科技, 同样也关注着中国的创业潮, 还亲自会见了马云。“创业型企业和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区别, 关键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业, 并且坚持下去。”他直率地说。

从1967年至今, 罗兰·贝格以单打独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将最初只有他一个人的营销咨询公司做成了世界四大战略咨询公司之一, 他本人也很“争气”, 是这些公司中唯一还健在的创始人。

自誉为“战火中成长的一代人”

罗兰·贝格1937年出生于德国柏林, 他将自己进入咨询行业的“本钱”归功于高等学府的教育——他曾在慕尼黑求学, 并最终获得慕尼黑大学工商管理学位。1962年, 罗兰·贝格还没毕业, 一个家里做洗衣生意的女老板问他毕业后要做什么工作, 他的回答是, 希望可以通过所学, 对企业产生一些影响。他至今忘不了这次对话, 觉得这是他踏上做企业咨询之路的起点。

罗兰·贝格自认是“战火中成长的一代人”, 因此在事业上更加渴望自由和独立, 也更加了解工作中情绪愉悦的重要。大学毕业后, 整个欧洲对咨询行业有所了解的人寥寥无几, 他也随着大流先后进入了几家公司就业, 但始终找不到他理想中的愉悦感, 他喜欢和人打交道, 由此决定把这一兴趣发展为自己的事业。

1967年, 罗兰·贝格在慕尼黑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罗兰·贝格国际营销咨询公司, 当时他的工作人员只有一人。他说, 之所以选择单干, 是因为那时已经有了一两个潜在客户, 且合同是挂在一家广告公司名下的, 所以基本上不存在什么成本, 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 这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重大决定, 但一想到无论如何是要独立的, 担心也就少了很多。

时至今日, 罗兰·贝格和他的公司完成了数以万计的咨询策划项目, 但当人们问起最让他骄傲的是哪一个项目时, 他每次都会说起当年的“第一桶金”。

就在罗兰·贝格国际营销咨询公司成立后不久, 他幸运地获得了一个大项目, 这也是公司成立后的第一笔重要生意——帮助一家名为Touropa的旅游公司解决营销问题。根据罗兰·贝格提供的方案, 促成了Touropa、Scharnow、Hummel、Dr.Tigges四家企业合并, 打造了巨型旅游业航母TUI集团。这个项目除了带来可观收入, 还给了他巨大启发, 帮助企业兼并重组是营销咨询公司的一大武器, 以后可以充分利用这次帮助四家企业合并的经验和名声。

罗兰·贝格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凭借这个项目, 他的公司名气一炮而响, 此后一些重要项目接踵而来, 包括为印染企业Hoechst的某种产品制定垂直市场战略, 以及为一家德国大银行的财务顾问业务提供创新的营销理念。公司的业务规模每年翻番, 仅三年后的1970年, 咨询业务收入就达到560万德国马克。到1973年, 罗兰·贝格已发展成为德国第三大咨询公司。

罗兰·贝格说, 在自己一生中不曾有过任何重大的专业失误, 因为一次失误足以毁掉之前辛苦完成的所有项目带来的荣誉, 所以他永远“把每一个项目当做最后一个项目来做”。但如同大部分成功人士一样, 他也承认作为个人而言确实犯过错误, 如果人生能够从头再来, 他会多花点时间陪家人, 但他也重申自己是“战火中成长的一代人”, 所以发掘自己的潜力, 做一些创造性的、有效率的工作还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曾两度婉拒出任德国经济部长之邀

20世纪70年代中期过后, 经过10年成长的罗兰·贝格公司员工已超过百人, 每年的咨询业务收入近2000万德国马克, 同时继续着国际化的征程:1977年, 与英、法、意、瑞、荷等国的企业组成国际咨询联盟TIG;1979年, 与日本最大的咨询企业之一“日本管理会”建立合资企业;1980年, 罗兰·贝格公司被美国历史最悠久和盛名卓著的咨询协会ACME吸纳为会员, 成为进入该协会的第一家欧洲企业……

在80年代中期以前, 罗兰·贝格公司超过半数的业务来自战略咨询业务。而从80年代中期开始, 它迅速发展成为服务多元化的顶级管理咨询公司, 并相继在圣保罗、巴塞罗那、马德里、东京、维也纳、里斯本、巴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建立了分支机构。进入90年代, 公司员工扩大至近500人, 年咨询收入达到1.75亿德国马克, 收入中的28%来自国外业务, 是少数几家可与美国著名咨询公司抗衡的欧洲公司之一。

如今的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已经是世界前五强的咨询公司, 由180名合伙人所共有, 在3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有办公室, 拥有超过2400名员工。罗兰·贝格说过, 只有优秀的人才才可以改变世界, 公司壮大的秘诀在于吸引了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员工加入, 并用一个又一个成功案例制造影响。他还认为, 做咨询工作不是简单地写分析报告, 除了企业, 还要将目光放到政府身上。

“我一向很喜欢为各国高层政治家提供咨询, 我的建议在不少政策中都有实践, 而帮助德国经济恢复活力是我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项目。”罗兰·贝格说自己是个“政治动物”, 赫尔穆特·科尔和格哈德·施罗德在任德国总理期间, 他活跃于多个政府委员会, 如精简政府专家委员会、德国联邦银行结构改革专家组、联邦总统创新顾问委员会、社会保障融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等, 他的政策建议被纳入多项关键改革措施中,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2010议程”。

自两德统一以来, 在经历了1990年至1991年的经济繁荣后, 德国经济从此疲软不振, 增速缓慢。近10年时间德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6%, 是欧盟成员国中最低的, 比其他成员国的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 和被认为“失去十年”的日本经济相比好不到哪去, 被认为是典型的“欧洲病人”。2003年3月14日, 施罗德在议会发表演说, 公布了著名的“2010议程”。该议程的核心内容是:改革劳动力市场、压缩社会福利、降低税率、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施罗德政府希望通过实施“2010议程”达到提高经济效率、强化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自2010年以来, 德国经济增长率每年都高于欧盟27国的平均增长率。国际媒体认为, 如果没有德国经济的出色表现, 欧盟经济会在债务危机的重压下跌入更深的泥潭。今天的德国在经济上被誉为“欧洲巨人”, 专家认为, 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10年前的这项经济改革。而作为幕后功臣的罗兰·贝格却两度婉拒了施罗德对其担任德国经济部长的邀请。

与中国结缘30年

罗兰·贝格和中国的缘分始于1985年, 到现在为止刚好30年时间。彼时, 适逢上海机床厂企业重组, 世界银行要对其发放贷款改造, 而罗兰·贝格公司恰好主持了这次贷款项目的可行性咨询工作, 这也使得罗兰·贝格看到了中国潜在的巨大商机。

作为欧洲咨询界踏入中国这一市场的开拓先锋, 罗兰·贝格初涉中国市场时正值改革开放进程的起步期。9年后他在上海和北京分别设立代表处, 1997年在上海成立中国总部。在势如破竹的扩张中, 罗兰·贝格在业务开展方面多采用本地人才, 公司中国总部80余员工中德籍员工仅4人, 而公司在中国设立的机构负责人始终是中国人。

回想这30年, 中国经济的各领域、各行业均经历了爆发式增长, 而咨询业也是其中之一。特别是近几年, 中国的管理咨询行业迅速繁荣起来。有关数据显示, 从2008年至2013年, 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达9.6%。罗兰·贝格中国公司也正是在这一阶段迎来迅猛增长, 年均增长率达行业平均值的四倍。现在, 罗兰·贝格公司已在中国境内开设上海、北京、香港、台北、广州五处办公室, 累计为数千客户提供过服务。

“中国人肯吃苦, 也有强烈实现目标的愿望, 所以过去已经实现了很多价值。”谈到有关中国、中国企业家, 罗兰·贝格习惯把好听话挂在嘴边, 赞誉不断。但在他眼中, 中国的企业和传统国际巨头相比还存在差距, 如企业创新、流程管理、战略技能、人力规划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而最急迫要提高的就是中国企业的营销水平。“很多中国企业是在帮国外企业代工, 销售和营销方面交给了国外企业做, 专注于生产方面。对企业来说, 把握销售和营销的经验, 掌握复杂渠道的建立, 实际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因为这是面对最终消费者的环节。”罗兰·贝格直言。

篇4:罗兰·贝格:关于德国的经济模式

道路自信的前提是对道路的比较、认知。“向新加坡学习”这样的命题重新得以重视。视角单一可能难以得出有效判断。德国在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以来的表现无疑可以提供新的参照。

3月21日,德国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了一场题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中国之鉴”的研讨会。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教授介绍了德国的经济模式。

我是德国人,今天讲的是我的祖国,当然觉得非常荣幸。我们探讨德国的经济、德国的模式,是不是说德国就是大家的榜样呢?我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它的模式很有意思,也许还是有一些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

我本人30年前第一次来中国,那是1983年。当时我们公司接到中国政府的一项任务,帮助中国制定机械机床工业发展的道路。今天中国的机床工业已经发展得很快,规模是世界第一。当年能够有机会给中国政府就机床工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是我们的幸运。从那以后我经常来中国,其实我一直非常欣赏,甚至非常佩服中国。我之所以反复来中国,也是因为我在中国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我很喜欢跟这些朋友之间的关系,每次来中国我都觉得非常高兴。当然还有一点,我之所以来中国还因为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有360到370名中国员工。我经常来看我的生意,跟我的中国团队探讨。

今天的主题是:从德国的模式当中可不可以借鉴一些经验?

成就

首先提醒大家的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GDP比美国要大,当然也比中国大得多。

为什么我要讲这一点呢?因为大家通常对欧洲的成长性有一些怀疑,当然这跟欧洲的人口结构老化有关系。但是你还要看一些相对的比较数字,比如,人均GDP跟美国、日本不相上下,而且人均GDP的增长比美国快,也比日本快。当然中国的人均GDP也增长得很快,但毕竟我们两个经济体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欧盟的经济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有欧债危机……你会看到欧洲内部的分化还是比较严重。只有少数欧盟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仍然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而且这几个国家当中只有一个国家是增长得好的,就是德国。

德国的GDP占欧盟GDP,总和的19%,占欧元区GDP的28%,而且德国经济还在增长,比重还在上升。

很多的指标能够告诉你德国真的很不错,很成功。比如我们的外贸有声有色,经常项目有盈余,而且财政和公共财政体系是稳定的,失业率是在下降的——你知道很多发达国家失业率在上升。我们的股票市场是比较繁荣的,而且很多人认为德国是安全的投资目的地。

你可以看到在全世界大的经济体当中,也只有两个国家是有持续的贸易盈余的,一个是德国,一个是中国。你看经常项目,同样又是中国、德国,再加上日本有强劲的盈余。这就意味着中国和德国可以相互比较,同时两国都很有竞争力。

由图1可见,最有力的是左上角的那些国家,他们的公债总量比较低,而且国家的赤字比较小,其实很少有大国能够处在左上角的位置。左边还有一些是新兴经济体。右边这些国家有大名鼎鼎的日本、美国等,这些国家的公共债务远远在德国之上,而且它们每年新增的债务数量也很高,所以它们的债务水平只能恶化,而德国的公共债务状况越来越好。

我们再看一些真正的差别。新兴经济体的公共债务在下降,而发达国家公共债务在上升。这就意味着发达国家处在不利的境地。比如说有人做过研究——世界银行的两个经济学家做的研究——发现哪个国家的公共债务是90%,那么它们的经济增长肯定是很慢的。可以这么说,德国的公共债务甚至还在下降,而且是在80%以下的水平。

我们看德国的联邦政府的预算,它会从2015年转正,有盈余。就德国的总体状况而言,仍然是正的。我们公共债务也好,家庭债务也好,都是积极向上的。再来看德国地方政府的预算情况,都是正的,就是有盈余,不是赤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德国人非常讲团结,非常讲求共识。如果你把德国和其他国家比,你会发现其他国家的公共财政状况往往很糟糕,或者至少不像德国这么稳健。

再来看德国的就业状况。很多发达国家失业率都是上升,只有德国,结构性失业率是在下降,就业人数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现有4100万全职员工,劳动力大军是空前的。这当然得益于强有力的政治改革,得益于国家经济绩效的提高,也得益于我们的社会共识体系或者社会共识的文化。

股票市场情况呢?德国怎么吸引外来投资?所有欧洲国家都能吸引很多的外来投资,这是很不错的。当然没有中国吸引得那么多,但是还不错。

功刀

讲了德国这么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可以总结为三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政治架构。德国的社会政治架构非常独特,在西方也都是独树一帜的。

第二个原因,我们有很好的工业政策或者说产业政策,而且我们有世界一流的企业,企业竞争力非常强。当然这些因素之间本身有密切的联系。这有事实作为证据,而且可以推断出来。

德国的政治社会架构可以总结为社会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是社会市场经济。所谓社会市场经济,它的理念就是我们应该充分享受自由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包括竞争的活力、自由的竞争。但与此同时,我们对自由市场有一定的限制,这个限制是为了造福整个社会,也是造福社会当中的每一个公民,尤其是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

德国的基尼系数(0.28),一方面表明我们的财富仍然是有分化的,收入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比大多数欧洲国家都要小,当然也比美国、中国要小。这意味着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是成功的,它一方面保证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有良好的绩效,与此同时又能够极大地减少社会动荡。

nlc202309012013

可以说德国的文化传统很讲求共识,尤其是在雇主和工会,雇主和员工之间,我们有一种四方决策的模式,这在全世界很少见。你会发现德国企业董事会的成员包括工会的代表。而且,你也会发现,每年德国的罢工很少,几乎不存在。而其他国家的社会动荡要严重得多。

所以,我们的工会成本在过去十年当中增长非常缓慢,或者说,劳动力成本增长缓慢,而其他国家劳动力成本增长了25%、30%。这意味着德国的竞争力非常强,产品价格很有竞争力。

如果德国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怎么办?你可以看到德国这种模式有自我改革的能力。也就是说问题出现了,就要去改革,改掉不合时宜的做法,改掉一些偏见和傲慢,比如,德国的福利制度改革,极大地改革了劳动力市场,增加了它的灵活性,也减少了保护主义的倾向。福利改革意味着德国人的福利水平有所下降,比如,推迟了领养老金的年龄,降低了养老金的水平。此外,德国也进行了税制改革,使企业税和直接税下降,同时间接税有一点上升。我们还进行了医改,把劳动力成本和医疗成本分割开,这很重要。以往人们会认为卫生费用、医疗费用成本雇主负担50%,这样医疗成本就成为了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其实这会降低德国企业的竞争力。但我们在1999年就开始进行了改革,2005年已经改革得非常成功。

所以你就知道德国经济有这种自我改革的动力和能力,而且每次改革都很成功。而且改革之后,整个社会更团结了。

第三个原因,德国人非常致力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德国人还非常尊重自然资源,敬畏大自然。世界上的“绿党”就是在德国诞生的。在德国,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这些观念深入人心,而且政党也都对此深信不疑。德国社会对走绿色发展道路早有共识,德国现在已经在逐渐淘汰放弃核电——当然这是不是聪明的举措,现在判断为时过早——不管怎么说,德国人已经下了决心,就是要逐渐放弃核电,转为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能源。德国对于绿色科技的发展制订了很多政策,从而使得德国的绿色科技在全世界市场上都非常有竞争力,进一步推高了德国的创新水平。垃圾回收、资源回收再利用在德国也有声有色,政党非常支持。还有清洁水的政策都执行得非常到位。

还有一点,德国的产业政策是健康的,是良好的。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起码在德国是这样。看看德国制造业的发展,加上建筑能源这些行业,你会发现其实在德国的总体经济当中,德国的制造业所占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几乎是最高的,其他的国家只有中国在GDP当中制造业占比是比较高的。这些实业对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制造业才能够带动创新,带动直接的投资,并且它能够带来高附加值的工作、高薪的工作。投资环境当中有扎实的制造业,就可以带动一些服务业的发展。过去十年,德国是唯一积极发展制造业的大国,其他的国家可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比如波兰,但德国有意识增加经济体当中制造业的占比。其他很多国家开始出现了去制造业,去工业化的现象。

另外,我们也有非常高竞争力的科研环境,我们研究的结果也独树一帜。大学占了所有科研的20%,企业占了所有科研的60%。而这些各式各样的研究机构——其中包括基础研究,像司马克、波斯朗科,还有一些做应用科学研究的弗兰霍福机构,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德国研究机构——与优秀的大学进行合作。这种通过研究机构带来的研发动力也是我们GDP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德国的学制是世界上最好的。不能够只看德国的基础学校,也不要只看德国的大学教育,要看整个德国总体的教育。你会发现,它整个教学体系当中所包含的职业教育,事实上为我们带来了世界上最高质量的生产力以及劳动力。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在工厂或者服务业的任何地方进行他/她的三年学徒计划,这样可以帮助年轻人在完成学业的时候能够迅速就业。这种双轨制的教育培训和教育体系是从1880年开始的。当然这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这个架构,但是我认为这个是我们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另外我们的基础建设也是竞争力的主要基石。大家可以看到德国在一些基础建设方面的排名,比方港口、机场方面我们是世界排名第一,基础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优秀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在德国,工业政策与企业、商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产业政策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扶植企业。比如,西南边有重要的、130年的汽车生产基地,还有在巴伐利亚地区,我们建立起不同的产业聚集区。在汽车工业基地,你可以看到有汽车工程设计与制造,还有各种零部件的供应商都集中在这里,德国的各州各省都希望能够建立起自己的集聚优势。巴伐利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仅仅关注新的行业,同时关注相关的研究、培训以及新企业、新业态的相关信息。还有新兴企业,比如先进材料、生物相关的行业,生计相关的行业。

讲到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并不等同于做互联网,因为工业以及制造业其实可以通过数字化带来很大的效益提升。地方政府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推动各地各州做各式各样的积极研究。所以我们看到西门子这样的企业也在与地方政府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政府的支持,包括贸易融资等等。

不管是商务部长或者是总理带团到中国的时候,我们都会组成商贸代表团,里面一定有三分之二都是来自于中小企业的代表,并不是说每一次进行国外的访问带的商贸代表团里面全都是知名大企业。因为政府认为,要塑造德国未来的商界,必须关注这些中小企业。

另外我们在80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120个德国的外贸中心,有220个德国驻外使馆和领馆。德国人非常重视这种商展的经验,汉诺威、法兰克福的商展都是大家非常重视的知名商展,这也是我们积极推行的,希望企业能够尽量参加各种各样的商展。

我们还成立了德国贸易及投资署,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办公室,因为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更多的是中小企业,它们占德国产值当中的70%,而它们其中有一些还是很有规模的企业,差不多有200多家在世界各自的领域中已经占有桥头堡的位置。它们平均出口达到60%的附加价值,而且总值已经达到3000亿欧元,它们不仅仅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也是德国出口的支柱。

nlc202309012013

由于商业不断推陈出新,我们也看到德国总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这个是以每100万人口当中所拥有的专利数来做出的统计,德国的确已经站在世界的前列(见图2)。

我们也强调劳资双方以及工会之间要有和谐的关系。刚才我说过,我们的工会是不鼓励罢工的。我们的工会并不是单方面去鼓励工资上涨,这就能让我们在工资上涨方面的控制工作做得特别良好,我们因此能够相比其他政府占有极为良好的工资优势。

另外德国的出口是非常分散的,分散到世界各国。75%的业务都来自海外销售。像林德、西门子,它们80%以上的业务都来自海外业务。可以看得出来,德国的企业业务组成非常分散,而且它所覆盖的行业也非常广,包括汽车、机床、机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科技领域,这个是我们走在前列的重要原因。

现在出口的行业当中,出口的产品都是新兴市场当中做基础建设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产品,可以看得出来,不仅仅是德国出口的占比非常高,还有我们出口面向的地区越来越广,2000年我们差不多63%是在欧盟以内的,但是现在在欧盟以内的出口已经降低到57%。我们不仅产品非常分散、多元化,而且我们出口的产业也非常分散、多元化。

还有一件事情,我们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非常好。顾问公司出版的一本书里面说到企业的三大支柱,一般说企业储蓄市场47%到48%,通常由大的德意志银行垄断,还有一些小银行更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中国没有类似德国的融资结构,但是中国的进出口银行或者中信银行也许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中信银行可能对中小企业有更好的了解,也可以更好地支持中国的企业。当然大型企业已经与四大行有很多的合作,就相当于它们已经与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合作。我们需要更多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商行。

异同

中德之间是不是有一些相似性呢?我们的确有差异处,但我们也找到了一些共性。

过去五年,中国政府多次强调社会的和谐,多次强调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对教育、基础设施以及各种行业、工业的附加价值的重视。中德两国都开始更加重视它们的产业政策,而且我觉得它们对产业政策的看重、提升是非常恰当的。

当然德国很多企业比中国企业更国际化,就是因为它们出口的历史比较久,可能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就开始出口。中国的出口可能只有过去二三十年的经验,但是再过二三十年我们会看到中国有更多跨国企业,甚至跨国企业的数字会超过德国和欧洲。

我们要向世界展现的就是,这两个国家都愿意进一步地坚持改革,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

(据《东方早报》)

篇5:罗兰贝格面试问题

[留学生求职] 一个gg的罗兰贝格暑期实习总结

写在总结之前: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说话直白的人,这份总结就是对我的第一份暑期实习进行一个条理尽量清晰的陈述。我想自己写这份总结有两个目的吧:一是帮助自己梳理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工作,再度挖掘自己所学到的一些东西,留作纪念;另一个目的就是和大家分享一点儿我的实习体会,也算作和大家的交流,希望对咨询行业感兴趣的人能够通过这份总结对咨询有个初步的了解(因为我也刚刚接触这个行业没有多久,所以大家通过这份总结最多也就是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还建立在我能够把思想表述清楚的前提下„„)

至于为什么我选择把这份东西整理好贴出来,我想主要是受MCA一些毕业离校的人的影响吧,希望感兴趣的人在看了之后有些感受和帮助就好了。我现在能做的微乎其微,但也算是做了,也尽力了。别的也就没什么说的了,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份总结的结构,算做一个目录吧: 申请实习2 实习过程 2.1 实习介绍 2.2 实习心得

2.2.1 Pyramid Thinking 2.2.2 Research 2.2.3 Data Analysis 2.2.4 Cold Call 1 申请实习

恩RB的实习申请大概是在三月中旬,挂在网上,要求是网上递交简历,经过筛选后大概有70多人进入面试(这个数字是我猜出来的,可信度待定吧)。面试就一轮,是一个大概2.5小时的群面(6人/组):半小时的个人介绍+open questions,一个小时的Case Analysis,半小时的Presentation,最后半小时就是和面试官闲聊了~这是我参加的最久的一次面试,面之前觉得会很难搞,不过真正开始了时间过得就很快了,没多想什么。当时的Case是关于XX行业的,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这个Team给出方案,具体就不说了~面完我的感觉很一般,心里根本不知道能不能进,最后结果出来了觉得就是自己撞了大运了,真的是这样。后来得知RB8月份的实习生选了7个,7月份的选了几个我就不知道了。这个比例我想在咨询行业算很高的了。这一部分其实我没有什么能说的,因为自己并没有什么准备经验,case去之前可能也就看了3、4个,最要感谢的是ZHR帮我做的Mock,让我心里有了些底儿,还有几个朋友给的建议也很有用,一并谢过哈。

这一次申请总结一下,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心态了吧,很多东西越想抓住往往越容易失去,反倒是一个平常心很有利于你展现真实的自我,很多人都说了很多关于面试的体会,我的体会概括一下就两句话: Be yourself & Trust yourself 2 机会总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这句话我其实没资格和大家说,是说给自己的,用来在不久的找工作日子里鞭策自己)实习过程 2.1 实习介绍

我不是很清楚别的公司是怎样安排实习生的,RB这边MS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直接上项目,没有项目就在office里边做些零活,因为实习期只有1个月,也就没有安排什么很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正规的training。我的实习生活一直没有在office里边,不知道那边的同胞们具体是怎样度过的,也没有体会到办公室生活,小小遗憾吧。反正我平常就是听PM的话,有活干活没活休息了。

我是在7月下旬接到公司电话问我是否可以提前开始实习,因为有一个项目需要人去support,我当时一口答应了,没过2个小时PM就联系上我跟我介绍了一下基本情况,然后就开始干活了。这里关于我做的这个项目我也只能简单说一下,是帮助某个地区的某个机构做类似于strategy planning的事情,需要我做的大部分工作是Research & Data Analysis & Cold Call。下面我就分点来说一下我对这些事情的感受吧:

2.2 实习心得

2.2.1 Pyramid Thinking 这一点并不是我做的事情,但却是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我通过自己做的事情总结出来的。这要感谢ZLY在实习开始之前就告诉我要做一个有心人,多总结多和PM沟通,收获会更多;还要感谢River & YYy 姐姐给我的实习建议。

好了不多废话谈正题,我个人理解所谓Pyramid Thinking 就是一种能够分清主次并有所取舍的逻辑思维。通常都说理工科学生逻辑思维比较强,这点我也这样认为(可以当作我自恋一下呵呵),但是我确实发现在分清主次并做出适当的取舍这一点上理工科学生做得并不是很好,恩,至少我发现自己是这样,我想是这个原因:通常理工科学生由于思维惯性倾向于严谨,希望什么事情都有个因果关系或者逻辑推导,往往这样子能够帮助你很好的理清逻辑,好一些的时候也能看出主次(这种大局观其实对任何人来讲都不好培养,可能多积累经验并辅以思考最重要了),但是在追求严谨的时候所谓的二八原则就会与此产生矛盾,即consulting里边常说的80%clear & 20%vague。你必须在恰当的时候放弃一些你已经拥有的东西,这样你才能切换视角去看别的东西,才有可能go deep 并有所发现。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道古人具体是怎么建造金字塔的,但我想顺序应该是先把第一层也就是面积最大的那层盖好再来盖第二层,依次往上建造。而对应到Pyramid Thinking 里边就是先从大范围着手思考问题的各个需要考虑的方面(这一步也很重要,也就是先要确定你的建造范围,千万不能从一开始就有所疏忽遗漏,否则后面的工作就没什么意义了),这一步主要是横向的思考不用go deep,这个“地基”建立好之后就要有一种大局观,选出你需要舍弃的一些东西,即缩小你考虑的范围,换句话说也就是更加focus到某些因素上面 准备go deep,即准备建第二层的金字塔。我想这是一个缩小与放大同时进行的工作,大家都玩过google earth,其实它虽然每一步都是在做放大的工作,同时它也在每一步都舍弃了很多区域(缩小),也只有这样你所看到的东西才越来越清楚,才会越来越接近你的Target。

恩,关于Pyramid Thinking我能说出来的也就这些了,因为我是通过case总结出来的,没办法结合实际的case来说这些东西,可能比较晦涩。个人想法,仅供参考吧呵呵。

2.2.2 Research 恩,从现在开始每一个内容都是我实实在在做过的事情,先说Research,好像大部分公司里边都喜欢这么叫,我其实更喜欢叫它google。通常做一个项目需要分析很多问题,而呈现你分析问题的结果的方式就是递交研究分析报告。做一个报告需要有很多信息,你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取你想要的信息,目前我接触的情况看来大部分信息要从网络获取,于是我称Research 为google。

但这绝对不等于说research就是从google上面找东西,最开始我曾经错误的这样认为也这样做,后来发现这样找到的东西实在比较2,效率也低的可以。慢慢地我发现其实做research它需要考验你的几个能力: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首先是一个规划能力或者叫做架构能力,比如说让你做一个地区某个产业的市场现状的分析报告,那么你首先要设计一下如何去做这个事情。好的设计方案确实能够事半功倍。我摸索出来的方法概括一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应该明确这个产业的“概念”,即对这个产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后根据你的了解判断出这份报告应该涵盖哪些内容。进而根据你想要的内容来想出获取这些内容的途径。

另外我觉得research 考察的就是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吧。毕竟很多信息你需要在google里边海搜,这就需要你能比较快的捕捉到想要的信息,那对你的阅读速度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个看似没什么,但真正感受一下可能就会明白了。

其实在做research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按照你想的途径是无法获取到你想要的信息的,这个时候我想是最考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情况下是你的approach 有问题,需要改进;一种情况就是这种信息真的是极不好搞,我通常采取的办法就是替代法,看看有没有什么相关的信息可以间接的推出我想要的东西,或者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give up,实在是找不到了,我也就没办法了,问PM看他有什么想法~ 恩,可能有人会问在research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捷径或者技巧,我觉得没有,最强大的技巧就是多练习,另外就是先了解这个产业真的对你高效有质量的完成任务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我总结了在google时的几点算是tips:如果找的东西专业性比较强或者需要数据来说明,通常行业专业性质网站和专业杂志期刊以及一些数据库是很好的source;而如果查找的东西是新闻性质或者概念性质或者你自己都不清楚的东西,那么google一下也很容易得到;如果查找的东西是一些你觉得不可能在网上搞到的,那么就leverage 你周围的资源吧,这点其实很重要,但我做的相当一般了„„

2.2.3 Data Analysis 恩,其实所谓的Data Analysis在我接触的方法里边大部分都是用Excel来处理数据,把这个软件玩熟了确实能大大地提高你的办事效率。而我接触到的分析方法通常都是用一些经济指标来衡量产业或企业的表现,也就是在X-Y平面图里边找找极值点或者拐点一类的东西,另外可能就是结合BCG矩阵来判断一些事情。通常上面说的判断方法和决策都是PM做的,我只需要把分析得到的数据呈现给他,我曾尝试着按照上面说的东西去看行业表现,和PM得出的最后结论是差不多的,跟他讨论过,他基本上是结合一些基础经典的分析方法来看这些数据的。不过这些都是相当基础的二维数据分析工作,更高级的我还没接触过。这部分就是这些,自己的Excel水平实在一般,还要多练习。

2.2.4 Cold Call 恩这个事情我接触的时间不长,我的理解就是以某种角色给你需要获取信息的对象打电话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通常在打这种电话前我会先设定清楚自己的角色,然后明确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再根据想要获取的信息设定几个问题准备发问。有点儿类似申请出国的向教授套词。恩,这个事情我也是觉得要多练习才有可能进步得快,技巧么,就是先理清楚你的发问结构,要逐渐deep;另外就是要有一定的敏感度,要善于从对方的口吻中捕捉信息了,我觉得这种敏感度是因人而异的,我总觉得记者可能更擅长这个;除此之外一定要尊重对方了。更多的体会我还没有,因为我打的次数也不多,而且问的东西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总听说这项技能在consulting里边很重要,我想自己可能出于超级初级水平,还要多练习。

上一篇:立案、破案、刑拘、释放、取保报告下一篇: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再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