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承诺书

2024-05-13

监测承诺书(通用10篇)

篇1:监测承诺书

承 诺 书

致:

有限公司

我公司非常荣幸地接受贵公司对

项目施工监测任务的安排,并就有关事项承诺如下: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有关轨道交通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全面响应贵公司的管理要求。

二、对我公司承担的全部施工监测任务,不以任何形式进行转包。

三、组建专门的施工监测项目部驻成都集中办公,配齐能胜任工作的管理、技术人员,配足监控量测设备,高质量地完成施工监测任务,确保现场的施工生产安全、可控。接受甲方的管理,为甲方提供符合国家规范和合同要求的监测成果。

四、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主要监测管理人员,未经贵公司同意,不擅自离开成都,不随意更换。

五、服从贵公司统一协调,认真做好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全过程密切配合,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

六、在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前或项目融资出现短期困难时,愿与贵公司共同努力,解决暂时困难,确保施工监测工作正常进行,满足现场施工生产需要。

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响应贵公司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施工监测任务的合理调整。

八、我公司郑重作出以上承诺,如有背诺,愿意接受股份公司和贵公司的处罚。

承诺人:

总经理: 日 期: 年 月 日

第一条

工程范围及乙方的工作内容

本合同范围为成都地铁7号线BT项目土建工程

站、盾构区间、站、矿山区间及

明挖区间的施工监测。乙方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⑴监测范围: 车站和区间结构外缘两侧30米范围内的地下、地面建(构)筑物、管线、地面及道路以及施工期间的支护结构和支撑结构的变形、内力、位移、地下水位高度,以及对地铁运营线实施自动化监控等。

⑵监测项目:

①设计图要求的所有必测项目;

②选测项目工作量视工地情况而定,原则上控制在20%以内; ③对开裂建(构)筑物和甲方指定的其他项目进行监测。

⑶及时向甲方提供监测信息(日报、周报、月报)和各种计划、方案、总结(含电子文件)。

⑷当监测范围内的监测对象被破坏时,需要根据监测数据作出科学的分析,向甲方提出专题报告,为界定责任提供科学的依据。

⑸甲方要求编写监测技术工作总结。第二条

工程目的与要求

1、工程目的

在地铁施工期间对地铁施工沿线周围重要的地下、地面建(构)筑物、管线、地面及道路的位移沉降实施监测,为甲方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以评定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对可能发生的危及环境安全的隐患或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让有关各方有时间作出反应,避免事故的发生。

2、工程要求

成都地铁11号线BT项目土建工程施工监测工作的具体要求: 详见附件《施工监测管理办法》 第三条

工期

1、工期

2012年 11 月至成都地铁7号BT项目土建工程完工。2、开工时间

在本合同签订后一周内,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技术人员、测量仪器必须到位,并开展相关工作。

第四条

质量要求

工程测量质量必须严格执行《施工监测管理细则》、《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城市测量规范》CJJ13-87等有关规定。

第五条

双方的责任

一、甲方责任

1.批准或认可乙方的监测工作计划和工程量,开具本合同工作所需的证明文件,以利乙方开展工作。

2.提供开展监测工作所必须的批准测量文书、技术要求、地形图、线路资料。3.对工期、质量、人员、设备、仪器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作,有权要求责任方自费进行返工。

4.有权根据设计、施工的需要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计划,乙方不得对此有异议,因此而发生的费用按合同规定办理。

5.根据本合同约定支付合同价款。6.组织监测成果的审查和验收。

7.本项目成果归甲、乙方共同所有,乙方不得向与地铁工程无关的第三方提供本项目技术成果。

二、乙方责任

1.工程技术人员按技术要求进行现场踏勘,按监测工作计划、实施大纲与实施方案实施监测工作,并执行甲方制定的《施工监测管理办法》。2.按照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技术要求进行测量,按规定的进度交付成果资料。

3.在监测过程中,如因场地条件、设计方案的变更,需增减工作量或改变测量手段,应及时报请甲方进行审核,并取得甲方批准后,方可办理变更手续。

4.接受甲方对工期、质量、人员组成、设备、仪器的监督。5.乙方对监测的质量和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6.乙方在测试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过路行人、车辆的安全,对自身的人员、设施及施工现场的安全负责,保持环境卫生,处理好与沿线单位和个人的关系,确保野外测量按期进行。

7.按时提交监测报告,负责文整、打印、复印、装订、装箱等工作。资料装订规格必须符合档案归档要求。

8.应甲方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提供中间资料,以满足设计、施工工作的需要。

9.配合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如监测成果的解释、现场监测技术、现场实际问题的处理、施工过程的回访等,承诺随叫随到。

10.本工程完工后2年内,乙方公开发表或出版本合同项目检测数据,应事前取得甲方同意。

11.乙方对于监测数据等技术资料必须保密。除非甲方书面通知,不得解密。乙方不得向第三方提供本项目监测数据等技术资料。如乙方违反此项规定,须赔偿由此而导致对甲方的损失及损害,并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条、关于工作量变更

1.如果甲方认为有必要变更合同范围内的工程或部分工程的形式、质量或数量,或出于其他理由,有权指示乙方进行下列工作,而乙方也应执行:

(a)增加合同的工作量;

(b)完成监测工作需要的附加工作;(c)改变工程施测的顺序或时间。这种变更不应使合同无效,如果由于甲方原因引起变更的工作量增减超过合同价的20%(不含20%)时,则超过的部分可经双方协商调整合同总价。如果发出变更指示是由于乙方的过失或违约所致、或者乙方应对此负责时,则此违约引起的费用应由乙方承担。

2.没有甲方的事先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做出任何变更。

3.在发生合同变更时,乙方应有当时记录,并在14天内向甲方递交发生费用依据等清单,说明变更原因和费用增减情况,经甲方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七条

成果的提交和验收

1.成果的提交:提交测量成果报告一式六份,光盘电子文件六份。2.验收程序

(1)自审:乙方自审(预审意见作为进度款申请附件)。(2)验收:甲方验收(验收意见作为合同结算证明文件)。第八条

合同价款

1.地铁7号线BT项目土建工程施工监测第标段实行总价包干。在整个合同执行期间,除了因甲方要求而引起的规模、标准变化引起变更的工作量增减超过合同总价的20%(不含20%)时可进行费用调整外,其余原因(包括国家、省、市法律、政策等的变化)造成价格、费用的变化等均不进行调整。

2.如发生合同变更,则由双方协商确定。第九条

支付与结算

1.本合同生效后14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价的5%作为预付款;在本合同拨款达到合同总价的30%时逐步扣回预付款。

2.施工监测进度款每6个月拟按合同总价的15%计价拨付,第一次计价在2012年12月末,以后每年在6月末、12月末办理计价。若工程工期延期,则本项目的支付条款相应调整。

3.乙方每次申请计价时要填报当期完成监测数量表,并经施工单位签认后报中铁南方公司工程部审核签认,计划合同部根据签认报表审核计价费用。4.在支付至合同总价的95%时,暂停支付。

5.乙方监测工作完成,所提交的测量成果资料经甲方验收通过后,可进行合同的结算,经甲方有关部门审核结算费用后28个工作日内支付剩余的费用。

6.支付方式按银行转帐。

7.所有款项的支付应由乙方提出申请,经甲方审批后办理支付手续。第十条

报告制度

乙方应按时向甲方提供测量情况及技术报告,特殊情况(例如施工单位测量成果有误、建构筑物形体误差较大等)应及时专题报告。报告的具体格式、内容、份数等必须符合甲方的要求,并同时提交电子文件。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1.合同生效后,若甲方不按合同履行职责,已支付的费用不得收回;若乙方不按合同履行职责,甲方有权撤消同乙方合同关系;若乙方不按合同履行职责须补偿甲方的损失,包括延误工期损失;同时甲方可扣除乙方应收取的费用作为处罚。

2.合同生效后,由于工程停建或因甲方原因而终止合同,甲方应向乙方支付已完成工作量的测量费用。

3.由于设计变更等原因造成乙方返工、停工、误工,甲方应顺延工期。4.由于乙方提供的测量成果质量不合要求,乙方应自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地弥补过失,保证成果质量能够达到合同要求。

5.甲方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项目工作进展,当项目不能正常运作时,甲方可提出口头及书面警告,如仍无实质性改进,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6.如乙方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缺位且经甲方发出通知后3天内仍未到位的,乙方按以下标准支付违约金:项目负责人每次5万元,主要工程技术人员每人次3仟元。若造成甲方损失的,由乙方负责赔偿相关损失。

7.乙方未按技术要求进行测量而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甲方有权扣减测量费用或终止合同。

8.乙方应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测量资料,违反规定作假者,每次扣减合同总价2%作为违约金,若乙方不改正,甲方可终止合同关系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二条

不可抗力因素下的合同履行

如果发生了双方都无法控制的意外情况(如战争、自然灾荒等),致使本合同不能如期履行时,本合同应自动顺延履行,且双方不被视为违约,但双方应尽一切努力终止或减少上述因素的影响。上述因素一旦消失,双方应立即采取措施继续履行本合同,否则作违约论。

第十三条

未尽事宜与争议

1. 对本合同未尽事宜,本着以工程利益为重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由当事人及时协商签署补充协议。合同双方签署的有关协议、技术讨论纪要等文件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2.在本合同执行过程中若发生分歧或争议,按合同约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的有关规定通过协商及时解决。

第十四条

其他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测量成果报告经终审验收通过并结清合同价款时合同结束。

篇2:监测承诺书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工作条例》、《环境监测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了维护环境监测工作的公正性和诚实性,保证监测活动的独立性,遵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有关规定,作为鹿寨县环境保护监测站的检验人员,本人特做如下承诺: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违法、无违纪,做一个合格的检验人员;本人无违法、违纪的不良记录。

2.在监测工作中全面贯彻质量方针,把公正服务作为行为准则,保持独立性和诚实性,不受来自行政、商务和委托方等方面的干扰和压力影响,保证监测数据的公正性、客观性、准确性。

3.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在本站工作期间,只为本站从事环境监测,不在其他单位执业。

4.严格执行监测合同,按规定的标准或方法监测,依据监测结果按时提交监测报告。

5.严格遵守科学、规范、准确、有效的工作原则,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泄露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监测结果。

6.对所有检验任务一视同仁,并接受业务管理部门的监督与帮助,维护检验工作的客观性。

7.不以任何理由阻挠客户就本站监测工作质量和服务向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反映和申诉。

8.认真执行行勤政廉政有关规定,树立良好形象,坚决做到不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报”,履行法律义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9.在监测工作中全面贯彻“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数据准确、服务规范”的质量方针,把公正服务作为行为准则,保持判断的独立性和工作的诚实性。

10.严格遵守《环境监测人员行为规范》秉公办事、廉洁自律,对所有的监测工作提供相同的服务质量。

承诺人:

篇3:症状监测之药店监测模式初探

关键词:症状监测,药店,药品监测

症状监测是根据应对生物恐怖的要求而发展起来一类新的公共卫生监测方法, 通过连续、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特定疾病临床症候群的发生频率, 及时发现疾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异常聚集, 以期对疾病 (生物恐怖袭击、新发传染病、原因不明疾病及其他聚集性不良公共健康事件) 暴发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和快速反应以达到降低患病率、死亡率和促进健康目的的监测方法[1,2,3,4,5]。2006年对部分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相当多的居民在疾病早期出现症状后一般首选自行购买非处方药进行自我治疗。居民的此种行为往往会导致药物销售量的增长, 因此对药品销售量进行监测可能会比传统的监测系统较早发现疾病的存在。国外文献也有相关报道[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地理位置和药品的销售情况从26家嘉士堂连锁药店中选取13家作为监测对象, 它们分别为古城、石景山星座、八角、八角北路、金西口、八大处、鲁谷、北新安、五里坨、永乐、苹果园、杨庄, 并与所选取的药店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书。2005年11月开始, 预试验3个月之后根据药店上报质量和药品销售情况保留了7家, 分别为古城、八角北路、金西口、八大处、鲁谷、北新安、永乐作为合作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在选取的13家药店中每日开展药品监测, 监测药品为感冒退热药、止咳药、止泻药、抗炎药4类34种, 药品有中药和西药, 成人用药和儿童用药。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药店每日以传真形式将药品销售种类和数量上报, 整个监测工作历时1年。 (2) 每日专人负责数据的收集、整理、输入与分析工作, 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点及时进行电话追访或现场调查。

1.3 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 课题设计阶段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 邀请国内相关方面知名专家对课题设计进行论证。监测工作开始之前对药店经理及数据上报人员统一进行严格培训, 统一标准。在监测工作中每季度不定期派课题组人员对所监测的药店进行现场质量控制, 将上报数据和药店计算机中储存的数据进行核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与所拨付的资金挂钩。

1.4 统计学分析 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1) 在所监测的药品中, 感冒退热药销量最高, 均数为103.75, 标准差也最大, 为43.05, 其他药均值和标准差依次为止泻药17.6和8.56, 抗菌药13.58和7.64, 止咳药2.53和2.32。 (2) 本次监测选取了每日销售人次这个指标, 每日销量结合销售人次, 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情况, 更有利于发现问题。 (3) 通过本次监测, 获取了一些基础数据, 将每种药销量的10日移动平均线作为基线, 加上10日移动平均线的1倍或者2倍标准差作为预警值, 超过此数值, 即预警, 便启动电话追访或者流掉程序。 (图略)

3 讨论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 严重影响城市及国家安全, 开展症状监测的可行性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本项目开展症状监测中药店药品销售监测, 历时一年, 为今后跨部门开展症状监测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1) 跨部门合作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不确定因素太多。本次监测比原计划推迟了半年多的时间, 原因就在于药店方面要价太高。药品监测最好能有政府文件或者部门联合文件, 再辅以一定量的经费支持, 这样工作才好开展。在药店监测方面, 选取大规模连锁药店比较容易开展工作, 连锁药店在人员设备、药品种类、管理等诸多方面比较统一, 容易选取统一的指标进行监测。另外, 本次监测采用的是同连锁店的各家分店分别签订合同, 今后开展此项工作也可以考虑和总店签订合同, 数据统一从总店调取。 (2) 症状监测的及时性非常重要, 每日监测工作较为繁琐, 应考虑采用自动化技术。从数据的生成、传输到预警都要尽可能做到自动化, 减少人工劳动。另外, 还要设置专人、专机, 保证监测到的问题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如果不能保证数据被及时处理及发现问题, 症状监测就没有优势可言。 (3) 本项目没有同步开展医院流感样病人数量的监测工作。症状监测不能独立于传统监测之外, 而应该是结合传统监测, 协同分析数据, 资源共享。2006年元旦前后, 由各种原因导致全北京市流感上升, 引起各级领导高度关注。本项目监测数据在此时间段感冒退热药销量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药店监测结果从侧面印证了元旦前后感冒发烧病人增多的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说明了药店监测的意义。 (4) 本项目对药品销量监测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探讨性分析, 比如探讨是否可以以每日销量的10日移动平均线作为基线, 以10日移动平均线的1倍或者2倍标准差作为一个数值, 基线加上1倍或者2倍标准差作为预警值, 超过此值, 启动电话追访或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2008年奥运会在即, 目前北京各项准备和保障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症状监测也应该纳入其列, 应调动各行业的力量, 利用各行业的信息, 全方位立体化开展疾病监测工作, 确保2008年奥运会工作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Reingold A.If syndromic surveillance is the answer, what is thequestion[J]?Biosecur Bioterror, 2003, 1:77-81.

[2]Kelly J Henning.What is Syndremic Surveillance[R].Morbidity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2004, 53:5-7.

[3]任贝斌静, 黄建始, 马少俊, 等.症状监测及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39:56-58.

[4]江震, 杨正夫.美国预防突发传染疾病建立快速预警监测系统[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2004, 21:44-47.

[5]Labrie J.Self-care in the new millenium:American attitudes to-wards maintaining personal health[R].Washington, DC:ConsumerHealthcare Products Association, 2001.

[6]Michael Wagner.National Retail Data Monitor a public healthsurveillance tool.Real-ti me Outbreak and Disease Surveillance (RODS)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http://rods.health.pitt.edu

篇4:监测承诺书

孔铭:目前理工监测股价接近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参与三年期定增价格,应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我认为公司在水质监测方面大有可为,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我目前掌握的数据是,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未来五年测算市场空间约为10亿元,对应运维费用约6.7亿元/年。

另外,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面临替换升级和运营维护的需求。根据《2015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目前国家重点监控排放废水企业2937家,污水处理厂3788家,这些排污单位大部分都配备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随着国家对排污企业和污水厂监管的趋严,未来市场空间在于监测设备的替换升级和运营维护。假设未来5年30%的单位需要替换升级在线水质监测设备,按照每个单位50万的监测设备预算采购需求计算,未来污染源监测市场空间约为10亿元。运营方面,假设单套系统的运营维护费用为10万元/年,则对应运营市场空间将达到6.7亿元/年。

《动态》:也就是说,您认为收购尚洋环科是一笔不错的生意。但从财务数据看,尚洋环科2014年的收入并不十分理想,是否应该关注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或者说,它具备怎样的发展基础?

孔铭:对于投资来说,更多的着眼点应当集中在未来发展。尚洋环科为水质监测龙头企业,具较高市场份额。目前,我国省级以上水质断面监测站和饮用水监测站点共计约1500个,公司覆盖700多个,市场占有率高达50%。我认为,公司具备较高市场份额以及较完善的技术及相关项目经验,有望受益于水质监测市场高速增长。尚洋环科2014年营业收入仅为1.19亿元,假设“十三五”末,即5年之后,水质监测市场达到所预期的规模,公司业绩将具极大的提升空间。

具体的发展路径上,可以从地表水监测和地下水监测两个角度来考虑。

全国地表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站(系统)保有量约为1440个(包括环保、水利、市政系统的各级自动在线监测站),而同期全国省控以上水质监测网(包括1868条河流、182个湖泊和440个水库)共设置地表水质监测断面9000多个,水质在线监测占比不到20%。假设到2020年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的比例提高到50%,全国新增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站(系统)需要至少3000台,如果再加上原有在线监测站(系统)的升级替换,市场容量将达到4000台;按照单价50万元计算,市场空间将达到20亿元。同时,单套系统的运营维护费用假设为10万元/年,则对应运营市场空间将达到5亿元/年。

《动态》:地下水监测方面的市场情况是怎样的?

孔铭:根据《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要求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系统包括区域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国控网)(覆盖面积约440万平方公里)、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省控网)(覆盖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以及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我国目前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网密度较低,约为0.01个/100km2,发达国家站网密度一般为0.26-1.6个/100km2,假设提高到0.8个/100km2的水平,则需43600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网,按照目前地下水监测系统50万元/套的价格计算,市场空间超过200亿元。

同时,单套系统的运营维护费用假设为10万元/年,则对应运营市场空间将达到44亿元/年。基于以上假设,考虑到污染源监测、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及地下水水质监测市场存量替换、新增市场,可以预计水质监测系统未来五年对设备市场需求空间约为230亿元,对应市场运维规模约55.7亿元/年。

《动态》:水质监测毕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股价下,公司的传统业务能否提供安全边际?

孔铭:理工监测传统主营业务包括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SF6气体绝缘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电网生产调度系统等。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国网、南网、五大发电集团,以及电力大用户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

公司客户之一国网由于改造类项目招标部分工作暂停,目前有小批量产品在招标,但并未大规模恢复,公司业绩受到一定影响,2015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29%,我认为,公司传统业务恢复增长将很大程度上依赖国网恢复招标,而2016年底之前,国网恢复招标可能性较大。

《动态》:尚洋环科的收购存在业绩承诺,如果按这个业绩承诺测算,这项收购有没有形成对股东价值的提升?

孔铭:尚洋环科收购业绩承诺2015-2017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800万元、4680万元、6000万元;博微新技术收购业绩承诺:2015-2017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08亿元、1.30亿元和1.56亿元。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测算,理工监测新股发行完成后,总股本为40637万股,发行完成后对应当前股价总市值约为54亿元,而2016年仅新收购尚洋环科与博微新技术业绩承诺之和已达到1.768亿元。即使不考虑传统业务盈利能力,当前股价拟合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市值,对应两家被并购公司2016业绩承诺的PE仅为30.5倍。如果考虑传统业务影响,公司股价对应当前股价PE约为26.18倍,具备较高安全边际。

另一方面,与其它环境监测类上市公司对比,公司当前估值也处于行业低位,且公司市值较小具较高弹性,而水质监测市场成长空间高于较饱和的烟气监测市场,公司当前股价具估值优势。

篇5: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承诺书

为进一步完善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不断扩大监测覆盖面,了解和掌握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线索,提高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能力,我院作为承担辽宁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做出如下承诺:

一、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规定,切实依法履行公立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做好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报告及监测工作。

二、院内指定分管院领导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明确院内具体科室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根据2016年监测任务建立并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制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分配监测任务。

三、原则上全年完成100例以上食源性疾病病例个案信息;由于门急诊人次少等特殊情况不能完成任务的向辖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四、食源性疾病病例就诊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报送监测信息,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饮食暴露史及标本采集信息等填写完整准确。

五、坚决杜绝不报、漏报、迟报和零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

六、发现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及时上报。

七、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以下事项由承担病原学检测的哨点医院承诺:

八、完成全年120例以上的生物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和诺如病毒,医院确无检测条件向同级疾控中心提出申请。

九、保证采集的生物标本24小时内送实验室完成细菌检测,病毒保存时间不超过1个月,尽量采集用药前生物标本。

十、加强院内检测科室技术能力,提高阳性检出率。

十一、按时报送食源性疾病标本(阳性菌株)。

十二、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监测工作需要须由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承诺的未尽事项:

此承诺书由哨点医院主管院长签署,一式2份,一份于2016年4月15日前报所在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相关处(科、室)备案,一份由哨点医院留存。

哨点医院主管 哨点医院(盖章): 院长(签字):

2016年 月 日

篇6:监测承诺书

广告审查监测系统助力违法广告监测 工商食药监的利器:自动违法广告监测系统 利用自动广告识别系统做好违法广告监测工作 不妨利用广告自动技术监查城市台违法广告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广告媒体日益丰富,广告样式花样繁多、新型广告层出不穷,广告监管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加大,仅靠工商食药监部门人力监测难以面面俱到、实现有效监管。

《新广告法》对原有广告法的修订幅度非常大,原有的广告法内容49条里面只保留了8条,其他要么修改要么增删,且从2015年9月1日开始实施,这对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商食药监在广告监管工作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首先监测设备不足,无法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测,特别是缺乏对网络、广播电台、楼宇电视等广告的监测设备;其次广告监管人员不足,对户外广告监管停留在登记方面,无法及时对登记发布的户外广告进行实地勘察。

再次县市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负责本地区广告监管“主力军”,担负着对辖区内各类媒体和广告公司的日常监管责任。在日常监管中,对一些特殊媒体(如:电视台、报刊杂志等)发布的违法广告监管难度较大,对监测到的播发、刊登违法广告因种种原因导致查处困难;二是下放部分领域广告监管权限,县市局普遍反映希望下放部分广告监管职能,以便更好开展工作。

最后基层工商所是广告监管工作的落脚点,也是监管和查处各类违法广告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基层工商所加大了对各类广告的检查力度,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基层工商所人少事多、监管任务繁重,监管工作难以到位;二是商家擅自发布广告的面广,数量多,被处理对象抵触情绪大,执法力度难以到位;三是部分工商监管人员对广告监管法律法规不熟悉,在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需要借助最新的科技技术来解决:

Dolphin自动广告监测系统是一个软件和硬件一体化应用解决方案,提供灵活的、可扩展、可伸缩的实时广告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系统能满足对N套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的违法广告监测监播,并且随着今后监测监播任务的需要,可以通过增加相关设备随时再扩展N路。建成后的系统将成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广告监测监播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对广播、电视、网络广告播出的自动采样、24小时自动识别监测监播播出的违法广告,并能智能导出识别出的广告视频条目备查,对原有广告支持样本导入功能,方便采样人员对其采样。随时能通WEB浏览器查阅各个广播电视频道的广告播出记录,可查询和自动统计各广告播出的时段、时长,次数,违法内容、违法频次等。自动根据监测监播数据形成统计报表,以达到用最少的人员做好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监播工作,以符合当前广播电视广告监测监播的迫切需求。

Dolphin X3自动广告监测系统包含以下设计创新点和功能:

自动识别功能:广告自动识别的准确率是广告监测系统的最重要的指标,本系统对广告监测的自动识别率超过99%,完全可以满足工商行政管理各部门用户的商用需求,极大地减轻了监测人员的压力。

该系统以广告监测识别服务器一体机作为核心设备,以WEB技术作为访问协议,这种设计思想,能够让系统更加稳定,更加易于维护,且不受操作端PC系统升级或者病毒感染的影响,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全程鼠标操作,结构明晰,导引明显,降低了系统的使用门槛,适合广告工商食药监人员使用,完全匹配《新广告法》对违法广告的条文。

对录像广播电视节目连续浏览,可定时定点查询任意一天24小时内任意时刻,点击即可立即播放。支持多种各种查询方式:如拖拽进度条播放,指定时间播放,单帧播放,1/2/4/8倍播放。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截取下载新的违法广告视音频证据。

监控人员也可通过频道名称、广告类型、广告名称、播出时间段等条件设定查询。并且能够直接查看对应的广告录像。查询结果生成违法广告播出单,允许自定义方式查询数据,可以直接生成各种报表并且进行打印,也可以导出成MS-Excel格式,轻松获取各类违法广告汇总监测报告和数据。

篇7:监测承诺书

(2)监测资料分析的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分析巡视检查结果、观测量的过程变化、效应量的影响因素,应用数学模型分析,分析异常问题,进行安全评价。

篇8:监测承诺书

市环保局:

根据庆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合水县城南区集中供热工程申请试运行的批复》(庆环监察发【2014】48号)以及《关于合水县城南区集中供热工程烟气自动监控设备施工申请的复函》(庆环函【2015】164号)要求,我公司现已完成烟气在线监测设施的安装,经人员培训,监控设施调校,于2015年10月21日向贵局上报了《关于申请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测设施试运行的报告》(合西供热发【2015】63号),设施运行正常,现请求将我公司安装的烟气在线监测设施与贵局监控中心联网运行。

特此报告,请批示!

篇9: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以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分析生物监测基本原理以及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合理应用程序,期待能够不断优化生物监测整体应用程序,从而有效提升环境监测效率,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土壤污染状况;水资源;大气污染状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8-010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8.055

概述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有效提升,对于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标准也随之升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环境监测中先后引进了各种先进性科学技术,这些技术的合理利用已经提升了国内环境监测整体效率。生物监测即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检测技术之一。生物监测本身在综合性强、敏感性佳、经济性高以及连续性好等方面存在着绝对性优势,在环境污染预警、环境监测、风险评估以及总量控制等方面得到了有效利用。生物监测的基本原理以及特征

2.1 生物监测的基本原理

生物监测将生态系统相关理论视作其基础,且生物与之日常生存环境间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以及相互制约的联系。生物和附近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能量交换以及物质交换,在生物生存环境被污染以后,生物体内会出现大量有毒物质,且这些有毒物质会不断累积、不断迁移,以至于生态系统内部的生物环境、生物分布环境、生物生长状况、生物发育状况以及生理化指标等随之发生巨大改变。譬如,在水资源被污染的条件下,水中藻类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密度等都会受到一定影响。由此可见,生物对于客观环境存在着各种反应,在对这些反应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即可实现对环境污染基本状况、整体强度的有效呈现,而这个研究的过程即为生物监测。

2.2 生物监测的相关特征

生物监测本身具备分散性、综合性、繁杂性以及长期性特征,不仅涉及到较多的学科,还涉及到许多目标、许多部门和许多角度,因此生物监测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以环境作为主要对象,生物不仅可以从中提取出各种污染物,同时还可以全程记录环境污染基本情况,同时微生物群、植物以及动物等还能够连续性监测环境,因此生物又被称作监测哨。一般说来,大多生物在生命周期方面都表现出有限性特征,是人们获取各种监测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必须强调的是,生物监测同样存在着许多缺点,不但费用较高、专业性较强,而且涉及面较广,所以见效相对较慢,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因此受到一定限制。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合理应用程序

3.1 土壤污染环境中生物监测具体应用程序

在对生物监测相关技术进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即可实现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在实践程序中不难发现,能够选择的检测方案十分多样。

3.1.1 动物监测方案。动物监测方案属于生物监测程序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土壤污染环境中通过对动物监测方案进行合理利用,即可有效提升其监测效率。在检测对象方面,通常以蚯蚓为首要选择,这是由于蚯蚓整体敏感性偏高,对于土壤内的各种有害物质会产生较强敏感性,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察觉出土壤中的重金属以及农药。除此以外,在对蚯蚓体重的镉含量变化状况进行准确测定的基础上,还可以直接反映出蚯蚓所处土壤环境中的镉含量基本情况。

3.1.2 植物监测方案。土壤污染环境中植物监测方案同样具有较高使用价值。如果植物所处土壤环境出现严重性污染状况,其新陈代谢就会出现异常状况,并以不同现象直接反映出来。

3.1.3 微生物监测方案。微生物本身属于生物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功能要素,在有效监测土壤内为生物群菌类状况以及数量等情况的基础上,同样能够实现对土壤状况的直接反映。土壤污染环境当中,其主要污染源包括人类粪便以及尿液等,同时灌溉污水同样会直接污染土壤生物,因此在深入研究微生物实际监测状况的条件下,即可准确评估土壤污染实际状况和污染程度等信息。

3.1.4 酶活性监测方案。一般而言,植物根系、动物微生物、植物根系残体以及动物遗骸等都深埋于土壤中,并分泌出大量土壤酶,包括磷酸酶、脱氢酶等,这些土壤酶都具有较强生物活性,可以对土壤内相关生化程序的方向以及强度进行直接反应,因此同样可用作土壤污染基本状况的监测程序中。

3.2 水资源监测中生物监测具体应用程序

在对水资源环境进行监测时,生物监测同样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践性。水资源监测中,生物监测同样表现出不同监测方案,具体如下:

3.2.1 PFU法。对指示物种进行选择时,通常以运动范围相对偏大的物质为首选对象,用以对水环境基本状况进行准确评价。一般而言,水体系统内包含着各种微生物群,当水资源被污染以后,这些微生物群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敏感性。因此水资源监测中生物监测具体应用环节,建议以PFU法为重点监测方案。PFU法强调在水体内放入大量泡沫塑料,且这些泡沫塑料中包含着聚氨酯,采取这样的方式收集水中微生物。PFU法在速度、精准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还可用作对工业废水的实时监测。

3.2.2 指示生物方法。指示生物方法能够对水资源中敏感性污染物类型进行准确判断,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现状的有效分析。一般而言,指示生物方法特征十分突出,除了活动地点具有固定性之外,其生命周期也普遍偏长,因此能够直接反映出水资源内污染物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基于生物分类状况来说,生物监测实践程序中指示动物通常选择无脊椎类动物,在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指示物种往往选择蚊幼虫、小颤藻或者是颤蚓类等。

3.3 大气污染环境中生物监测具体应用程序

以生物监测为主要方案对国内大气污染环境进行监测的时候,通常以大气环境整体质量水平为重点监测对象。基于生物体系来说,因为植物生长本身具有固定特性,受此特性的直接影响,致使植物长时间处于大气污染环境中,而其生长特征同样决定了植物难以脱离污染物。会对大气造成直接污染的物质包括氯化氢、硫酸雾、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氟化氢、臭氧以及氨等。大气污染环境中生物监测通常具有较为灵敏的反应,具体监测方案涉及到微生物方案、植物方案以及动物方案等。

3.3.1 植物方案。就目前而言,大气监测程序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指示生物即为高等植物,面对大气污染,许多植物都表现出较强灵敏度。譬如,氯气会使绿色的叶尖逐渐变黄,而一氧化氮会使叶正面生成坏死带,且该坏死带贯穿于全叶。

3.3.2 指示植物方案。基于大气污染环境而言,其生物监测所涉及到的指示植物一般包括下面三种类型:(1)二氧化氮类指示植物。烟草、向日葵、柑橘、西红柿以及秋海棠等都属于二氧化氮类指示植物。二氧化氮类指示植物的叶脉间都存在着不规则性伤斑,并以黄褐色、白色或者是棕色呈现出来,部分二氧化氮类指示植物还存在着全叶点状的伤斑;(2)二氧化硫类指示植物。水杉、地木耳、石思仙、落叶松以及苔藓等都属于二氧化硫类指示植物。二氧化硫类指示植物的叶脉间都存在着块状的伤斑,部分植物的伤斑在叶缘位置,并以土黄色是红棕色呈现出来;(3)氟化物类指示植物。梅、十三太保、杏、金线莲、葡萄苔藓、郁金香以及大蒜等都属于氟化物类指示植物。氟化物类指示植物的叶尖都存在伤斑,仅有少部分植物的伤斑在叶脉间,且伤斑多以红褐色或者是浅褐色等颜色呈现出来,同时氟化物类指示植物的健康部分以及坏死部分之间还具有条理分明的界线。结语

分析与研究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程序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国家经济发展、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监测本身发展前景十分光明,除了会在宏观领域为相关人士提供各种环境信息之外,在微观领域、推动生态环境朝着可持续发方面不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十分突出。为了优化生物监测整体应用程序,除了需要把握土壤污染环境中、水资源监测中生物监测具体应用程序之外,还要求相关人士严格把握大气污染环境中生物监测具体应用程序,从源头上提升其应用效率,从而为国家环境发展创造更多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琼.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2] 程清清.运用生物监测技术对水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研究及进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1).[3] 阴琨,吕怡兵,滕恩江.美国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及对我国生物监测的建议(续)[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24(6).作者简介:杨宏对(1985-),女,广东普宁人,揭西县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篇10:监测承诺书

$1环境监测的定义与发展

一、授课题目:环境监测的定义与发展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定义以及它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明确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特点及作用,了解环境监测的发展以及常用的监测技术。

三、教学意义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掌握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特点,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这对学生今后学习各种环境要素的监测技术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

四、教学重点 环境监测的定义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五、教学难点

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的区别 环境优先监测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环境与环境污染 ①环境与环境质量 ②环境污染与污染源 ③环境污染的类型

(二)环境监测的定义

(三)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①环境监测的目的 ②环境监测的分类

(四)环境监测特点与技术概述 ①环境监测的发展 ②环境污染的特点 ③环境监测的特点 ④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⑤环境优先污染物与优先监测

八、讲授方法

(一)环境与环境污染 1.关于环境污染与污染源

联系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及环境污染等热点问题提出当前环境面临的状况,比如:松花江污染事件、太湖流域污染事件

2.环境污染的类型

阐述不同环境污染分类方法,阐明该分类方法对于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意义,分类方法如:按环境要素分类、按污染源分类、按污染物性质分类、按污染物生成过程分类、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按污染方式。重点要学生理解分类方法对后续教学中环境监测的取样,保存及分析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环境监测的定义

通过不同环境监测相关教材对环境监测的定义的确定来理解环境监测的实质。从讲解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的区别让学生理解环境监测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从讲解环境监测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1.环境监测的目的

从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到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逐步讲解环境监测的目的。

2.环境监测的分类

对环境监测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分别举例阐述,如监视性监测(对某一河域长期的质量监测)、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松花江流域污染事故监测)、研究性监测(污染排放标准制定的监测)等。

(四)环境监测特点与技术概述 1.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通过介绍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特点,使学生更为了解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环境监测技术概述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今后的趋势,举例说明当今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动态和研究热点,如:生物监测技术。

2.环境优先污染物与优先监测

重点讲解环境优先污染物与优先监测,指出环境优先监测在国外的发展及其重要性,进而讲解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监测的发展。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环境与环境污染:用时20分钟,其中环境与环境质量5分钟,环境污染与污染源6分钟,环境污染的类型9分钟。

②环境监测的定义:用时10分钟

③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用时25分钟,其中环境监测的目的10分钟,环境监测的分类15分钟

④环境监测特点与技术概述:用时35分钟,其中环境监测的发展5分钟,环境污染的特点5分钟,环境监测的特点5分钟,环境监测技术概述10分钟,环境优先污染物与优先监测用时10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9-1)(2)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P29-3)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 环境标准及水污染监测概述

一、授课题目:环境标准及水污染监测概述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标准的作用以及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并了解部分环境标准。了解我国水质污染状况及水质监测方法,掌握有关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法和原则。

三、教学意义

环境标准是政策、法规的具体体现。掌握环境标准,使学生理解环境标准既是环境保护和有关工作的目标,又是环境保护的手段。掌握水质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对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开展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四、教学重点 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水质监测项目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五、教学难点 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环境标准 ①环境标准的作用 ②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③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④部分环境标准

(二)水质污染与监测 ①水资源与水质污染 ②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③监测项目 ④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⑤污染物形态分析

(三)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①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②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③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

八、讲授方法

(一)环境标准 1.环境标准的作用

从实际工作中环境标准对环保工作的指导为切入点,介绍环境标准的作用,使学生了解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

2.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从目前国家积极制定与修正各项环境标准的工作展开讲述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使学生了解环境标准的制订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和现实性相统一,才能既保护环境质量的良好状况,又促进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

(二)水质污染与监测

针对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水污染问题,让学生了解当前水质污染面临的严峻形式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以不同水体为例介绍各类水体的常规监测项目和非常规监测项目;介绍水体监测中常用的监测方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水质监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理解在选择分析方法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三)水质监测方案制定

以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为例,介绍水质监测方案制定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制订时须首先明确监测目的,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提出监测报告要求,制定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及实施计划等。

在讲解河流监测断面设置和采样点的确定时,用生动的Flash动画介绍各种监测断面的设置和采样点的确定原则。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环境标准:用时40分钟,其中环境标准的作用10分钟,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5分钟,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15分钟,部分环境标准10分钟。②水质污染与监测:用时25分钟,其中水资源与水质污染5分钟,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3分钟,监测项目5分钟,水质监测分析方法10分钟,污染物形态分析2分钟。

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用时25分钟,其中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18分钟,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4分钟,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3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P29-8)(2)怎样制订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P141-2)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一、授课题目: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水样的采集保存方法及水样预处理方法,包括水样的消解和富集与分离(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共沉淀法)。

三、教学意义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是取得准确监测结果的前提,而且环境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往往需要进行预处理。通过学习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掌握常规的水样保存和预处理方法,对于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四、教学重点 水样的保存 水样的富集与分离

五、教学难点 水样的保存 萃取法 离子交换法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①水样的类型 ②水样的采集 ③流量的测定 ④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二)水样的预处理 ①水样的消解 ②水样的富集与分离

八、讲授方法

(一)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1.水样的类型

介绍三种不同的水样类型,重点突出个水样类型在什么情况下适用。2.水样的采集

从地表水的采集出发,介绍采样前的准备及采样方法、采样容器,进而推广到地下水、废水样的采集,并根据各种采集分析项目提出采集水样的注意事项。

3.流量的测定

分别介绍地表水和废水的流量测定方法与仪器,并介绍部分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流量计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4.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重点突出水样运输中注意的事项以及常规监测项目的保存方法。并举水样保存的具体实例,分析保存的重要性以及方法选择的原理。

(二)水样的预处理 1.水样的消解

首先介绍水样预处理的重要性,重点介绍水样的湿式消解,以及如何选择酸来消解水样,并强调适用湿式消解时的注意事项;简单介绍干灰化法。

2.水样的富集与分离 介绍各种富集分离方法,(气提、顶空、蒸馏、萃取、吸附、离子交换和共沉淀法),着重讲解原理以及适用的情况;重点介绍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水样的采集和保存35分钟,其中水样的类型6分钟,水样的采集6分钟,流量的测定8分钟,水样的运输和保存15分钟。

②水样的预处理55分钟,其中水样的消解15分钟,水样的富集与分离40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P141-4)

(2)25℃时,Br2在CCl4和水中的分配比为29.0,试问:(1)水溶液中的Br2用等体积的CCl4萃取;(2)水溶液中的Br2用1/2体积CCl4萃取;其萃取率各为多少?(P141-7)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水质物理指标检验及部分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一、授课题目:水质物理指标检验及部分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水质物理指标(水温、色度、浊度、残渣、电导率等)和金属化合物(铝、汞、镉等)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意义

水质物理指标与水质污染的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另外,受“三废”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害金属化合物的含量明显增加,掌握水质物理指标和金属化合物的测定对保护水质污染及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冷原子荧光法 原子吸收法

五、教学难点 原子吸收法 极谱法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水质物理指标检验 ①水温 ②臭和味 ③色度 ④浊度 ⑤透明度 ⑥残渣 ⑦矿化度 ⑧电导率 ⑨氧化还原电位

(二)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①铝 ②汞 ③镉

八、讲授方法

(一)水质污染指标

本节水质污染指标主要从其所反映出的水体污染状况的意义出发,介绍各种指标监测的方法。

(二)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本节是水质污染监测的重点,首先用污染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监测项目的监测意义,我们将重点讲解汞污染监测中的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以及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镉污染监测的原子吸收法和阳极溶出伏安法,重点突出其在金属化合物监测的适用性,进而推广到所有金属化合物的测定,从方法的原理到监测仪器的构造原理逐步展开讲解。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水质物理指标检验30分钟,其中,色度、电导率、残渣各4分钟,水温、臭和味、浊度、透明度、矿化度、氧化还原电位各3分钟。

②金属化合物的测定60分钟,其中铝10分钟,汞20分钟,镉30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p141-12)

(2)说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p141-13)(3)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某水样中的镉,取四份等量水样,分别加入不同量镉溶液(加入量见下表),稀释至50mL,依次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测得吸光度列于下表,求该水样中镉的含量。(p141-14)

编号

水样量(mL)

加入镉标准溶液(10μg/mL)mL数

吸光度 1 2 3 4 20 20 20 20 0 1 2 4 0.042 0.080 0.116 0.190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水质其他金属化合物及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一、授课题目:水质其他金属化合物及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其它金属化合物(铬、锌、铅等)和非金属无机物(酸度和碱度、pH、DO、氰化物、氟化物、含氮化合物、硫化物等)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意义

非金属无机物测定项目往往是水体监测中的必测项目,掌握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对于环境水体污染程度的确定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重点 铬的测定 溶解氧的测定 含氮化合物的测定

五、教学难点 氧电极法测定溶解氧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其它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①铅 ②铜 ③锌 ④铬 ⑤砷

⑥其它金属化合物

(二)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①酸度和碱度 ②pH值 ③溶解氧(DO)④氰化物 ⑤氟化物 ⑥含氮化合物 ⑦硫化物 ⑧磷

八、讲授方法

(一)其它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首先用各类金属污染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监测项目的监测意义,由上节讲到的各类测定金属化合物的普遍应用方法推广到其它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二)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同样由各类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的意义出发,重点讲解各类指标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以及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涉及到的仪器方法重点讲解原理及仪器组成、工作原理。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其它金属化合物的测定30分钟,其中铅4分钟,铜4分钟,锌4分钟,铬8分钟,砷8分钟,其它金属化合物2分钟。

②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60分钟,其中酸度和碱度5分钟,pH值5分钟,溶解氧(DO)10分钟,氰化物6分钟,氟化物10分钟,含氮化合物15分钟,硫化物6分钟,磷3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P141-17)(2)怎样采集测定溶解氧的水样?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怎样消除干扰?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P142-22)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6水质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的测定

一、授课题目:水质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水体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有哪些,掌握水质有机污染物(COD、BOD、TOC、挥发酚)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意义 水体中除含有无机污染物外,更大量的是有机污染物,它们以毒性和使水中溶解氧减少的形式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危害人体健康。已经查明,绝大多数致癌物质是有毒有机物,所以,掌握有机污染物指标的监测对水质状况了解和污染物治理非常重要。

四、教学重点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五、教学难点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化学需氧量 ①重铬酸钾法 ②库仑滴定法

③快速密闭消解滴定法或光度法 ④氯气校正法

(二)高锰酸盐指数

(三)生化需氧量 ①五天培养法 ②微生物电极法 ③其它方法

(四)总有机碳

(五)挥发酚

①4-氨基安替吡林分光光度法 ②溴化滴定法

(六)硝基苯类 ①还原-偶氮分光光度法 ②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

(七)石油类 ①重量法

②红外分光光度法 ③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八、讲授方法

本节重点讲解各类综合指标所代表的意义以及测定方法,对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运用Flash动画和实验视频录像,深入讲解各自的测定过程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对测定操作的每一步都能做到掌握和深刻理解。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化学需氧量25分钟,高锰酸盐指数5分钟,生化需氧量30分钟,总有机碳8分钟,挥发酚8分钟,硝基苯类6分钟,石油类8分钟。

十、作业

(1)简述COD、BOD、TOD、TOC的含意;对一种水来说,它们之间在数量上是否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P142-28)

(2)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有何区别?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为什么?(P142-30)

(3)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BOD5测定结果,试计算每种稀释倍数水样的BOD5值。(P142-32)

编号

稀释倍数

取水样体积(mL)

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mol/L)

Na2S2O3标液用量(mL)

当天 五天 A B 空白 50 40 0 100 100 100 0.0125 0.0125 0.0125 9.16 9.12 9.25

4.33 3.10 8.76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7特定有机污染物、水质底质监测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一、授课题目:特定有机污染物、水质底质监测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的意义和主要方法,了解水质底质的意义和目的,掌握水体底质监测样品采集及制备、分解和提取方法。另外,掌握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的意义、原理和方法。通过整章节总结使学生使学生了解水体监测的主要监测项目和方法。

三、教学意义

特定有机污染物是指那些毒性大、蓄积性强、难降解、被列为优先污染物的有机化合物,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引起的更多关注。

水、底质和生物组成了完整的水环境体系。通过底质监测,可以了解水环境污染现状,追溯水环境污染历史,研究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律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的影响,并对评价水体质量,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和沉积污染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提供依据。通过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可以掌握水体净化和污水处理的运行状况,对环境水污染治理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四、教学重点

底质监测样品的分解和提取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五、教学难点

底质监测样品的分解和提取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①苯系物 ②挥发性卤代烃 ③氯苯类化合物 ④挥发性有机物

(二)底质监测 ①底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②样品采集

③样品的制备、分解和提取 ④污染物质的测定

(三)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①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②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八、讲授方法

(一)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通过介绍特定有机污染物,如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污染及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使学生了解这些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和意义,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

(二)底质监测

通过对底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底质监测的重要性,联系水体中的布点方法介绍底质监测布点的方法,重点讲解有机污染物的提取,与后面固体废物样品和生物样品的制备提取有一定相关性,从而有助于理解后续章节的理解。

(三)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图文并茂介绍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例子讲解,并与水污染控制课程中的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及测定的意义。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15分钟。

②底质监测50分钟,其中底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10分钟,样品采集5分钟,样品的制备5分钟,样品的分解5分钟,有机污染物的提取20分钟,污染物质的测定5分钟。

③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25分钟,其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10分钟,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15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测定它们对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有何意义?(P143-38)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8大气污染基本知识和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一、授课题目:大气污染基本知识和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及时空分布特点,掌握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包括采样点的布设,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的确定原则与方法。

三、教学意义

大气污染污染监测基本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开展大气污染监测工作,比如根据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确定采样仪器与方法。掌握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有助于实际工作中空气污染监测的开展。

四、教学重点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监测站(点)的布设

五、教学难点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①大气、空气和空气污染 ②空气污染的危害 ③空气污染源 ④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⑤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⑥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表示方法

(二)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①监测目的 ②调研及资料收集 ③监测项目

④监测站(点)的布设 ⑤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⑥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

八、讲授方法

(一)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1.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运用图片及实例说明当前大气污染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一系列环境大气污染事件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

2.空气中污染物存在状态及时空分布特点

结合环境化学知识,针对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及不同存在状态展开讲述,使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时空分布特点,并且与后续采样布点的原则相结合讲解。

3.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表示方法

举计算实例讲解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表示方法。

(二)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通过与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相比较,展开讲述环境监测方案制定的程序,并根据空气污染自身特点,讲解空气污染相比于其它环境介质所采取的不同的监测方案,特别是布点原则的确定。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空气污染基本知识45分钟,其中大气、空气和空气污染5分钟,空气污染的危害10分钟,空气污染源5分钟,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10分钟,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5分钟,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表示方法10分钟。②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45分钟,其中监测目的5分钟,调研及资料收集8分钟,监测项目6分钟,监测站(点)的布设20分钟,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3分钟,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3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空气中的污染物以哪几种形态存在?了解它们的存在形况对监测工作有何意义?(P228-1)

(2)已知某采样点的气温为27℃,大气压力为100.00 KPa。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空气中SO2日平均浓度,每隔4h采样一次,共采集6次,每次采集30min,采样流量0.5L/min。将6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50.00mL,取10mL测知含SO22.5μg,求该采样点空气在标准状况下SO2日平均浓度。(P228-8)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9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一、授课题目: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以及浓缩富集法(溶液吸收法、填充柱阻留法、滤料阻留法、静电沉降法等),了解采样仪器的组成及专用采样仪器(空气采样器、颗粒物采样器等)的原理及使用。

三、教学意义

掌握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以及浓缩富集法以及采样仪器的组成及专用采样仪器的原理及使用对开展大气采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原理也能有较好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 空气样品富集采样法 颗粒物采样器

五、教学难点 颗粒物采样器的原理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直接采样法 ①注射器采样 ②塑料袋采样 ③采样管采样 ④真空瓶采样

(二)富集采样法 ①溶液吸收法 ②填充柱阻留法 ③滤料阻留法 ④低温冷凝法 ⑤静电沉降法 ⑥扩散法 ⑦自然积聚法 ⑧综合采样法

(二)采样仪器 ①组成部分

②专用采样器(空气采样器、颗粒物采样器等)

(三)采样效率

(四)采样记录

八、讲授方法

(一)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展开讲述各种采样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并且结合大气污染控制中的知识进行讲解(如静电沉降法),重点讲解其在大气采样中的使用范围,比较各种采样方法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对各种采样方法做到较好的理解与掌握。

(二)采样仪器

结合大气采样实际应用的试验装置进行讲解采样仪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原理,在颗粒物采样器讲解时,结合大气污染中的除尘原理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既理解采样原理,又能够对今后学习大气污染除尘的原理做到较好的理解。

(三)采样效率和采样记录

针对大气存在状态的特殊形式,讲解不同存在形式的采样效率表示和评价方法,强调大气采样中的记录,使学生对实验记录的严谨性有充分的理解。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55分钟,其中直接采样法10分钟,富集采样法中溶液吸收法10分钟,填充柱阻留法10分钟,滤料阻留法5分钟,低温冷凝法5分钟,静电沉降法5分钟,其它方法10分钟。②采样仪器27分钟,其中组成部分8分钟,专用采样器空气采样器4分钟,颗粒物采样器15分钟。

③采样效率6分钟 ④采样记录2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P228-6)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0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一、授课题目: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特别是对大气常规监测中SO2和NOX的测定原理和过程有很好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意义

本节是大气污染监测的重点,也是关于在大气常规监测中的一些必测项目的内容,掌握本节内容,特别是SO2和NOX的测定原理和过程对进行常规大气环境监测的开展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四、教学重点

SO2的测定原理和过程 NOX的测定原理和过程

五、教学难点

定电位电解法测定SO2 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SO2的测定

(二)NOX的测定

(三)CO的测定

(四)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

(五)臭氧的测定

(六)氟化物的测定

(七)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

(八)汞的测定

(九)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

(十)VOCS和甲醛的测定

(十一)其它有机污染物质的测定

八、讲授方法

大气SO2、NOX的测定,结合在实际环境监测工作中进行该项目监测的图片与录像进行讲解,重点让学生掌握方法的原理,仪器的操作及应注意的相关事项。有关监测项目结合水质监测中的部分相关性进行讲授,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大气监测方法的同时,再次掌握水体污染监测的原理。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SO2的测定15分钟,NOX的测定20分钟,CO的测定6分钟,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5分钟,臭氧的测定5分钟,氟化物的测定7分钟,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6分钟,汞的测定7分钟,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8分钟,VOCS和甲醛的测定6分钟,其它有机污染物质的测定5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简述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与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原理的异同之处。影响方法测定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P228-9)

(2)简述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NOx的原理。用简图示意怎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测定NO2、NO和NOx?(P228-10)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1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及颗粒物的测定、降水监测

一、授课题目: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及颗粒物的测定、降水监测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掌握颗粒物的测定原理与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了解大气降水监测的采样点布设及降水组分的测定。

三、教学意义

通过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怎样去判断主要环境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的测定原理与方法及大气降水监测的采样点布设及降水组分的测定的掌握使学生在今后常规大气颗粒物监测中更好的去开展工作。

四、教学重点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 颗粒物的测定

五、教学难点 TSP中污染组分的测定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

(二)颗粒物的测定 ①TSP的测定 ②PM10的测定

③灰尘自然沉降量及其组分的测定 ④TSP中污染组分的测定

(三)降水监测 ①采样点的布设 ②样品的采集 ③降水组分的测定

八、讲授方法

(一)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 通过实例计算使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空气污染指数,并判断主要的环境大气污染物。

(二)颗粒物的测定

重点讲解TSP和PM10的测定的意义与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结合水质污染监测讲解TSP中污染组分的测定,使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同时,加深对水质监测原理的掌握,特别是对其中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进行重点讲解。

(三)降水监测

从样品的采集到测定逐步展开讲解,使学生了解降水监测的意义与方法。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15分钟。

②颗粒物的测定60分钟,其中TSP的测定10分钟,PM10的测定15分钟,灰尘自然沉降量及其组分的测定10分钟,TSP中污染组分的测定25分钟。

③降水监测15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假定某地区的TSP日均值为0.35毫克/立方米,SO2日均值为0.155毫克/立方米,NO2日均值为0.060毫克/立方米,计算其空气污染指数,并判断主要污染物。

(2)怎样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P229-15)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2污染源监测和标准气体的配制

一、授课题目:污染源监测和标准气体的配制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固体污染源监测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如何进行采样点的布设和基本状态参数的测量,重点掌握烟气浓度和烟气黑度的测定;掌握流动污染源监测中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意义

掌握固体污染源监测有助于今后开展大型工矿企业的大气污染的监测工作。掌握流动污染源,特别是汽车尾气的监测,有助于了解城市汽车尾气的污染状况,对推进城市汽车污染源的排放具有指导意义。掌握大气标准气体的配制,有助于今后研制大气标准物质,为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控制的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四、教学重点 固体污染源监测 流动污染源监测

五、教学难点 烟气浓度的测定 动态配气法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固定污染源排气监测 ①监测目的和要求 ②采样点的布设 ③基本状态参数的测定 ④含湿量的测定 ⑤烟气浓度的测定 ⑥烟尘排放速率的计算 ⑦烟气黑度的测定 ⑧烟气组分的测定

(二)流动污染源监测 ①汽油车尾气监测 ②柴油车排气烟度的测定

(三)标准气体的配制 ①静态配气法 ②动态配气法

八、讲授方法

(一)固定污染源排气监测

从监测目的和要求到采样点的布设,再到参数的测定逐步展开讲授,与实际工作中这些参数的测定相结合进行原理到方法的讲解,特别是对于烟气浓度的测定,我们用实际工作中该监测的视频进行讲解,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怎样在实际工作中开展该项测定及注意事项。

(二)流动污染源监测

对实际工作中的汽车尾气监测的开展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其原理与操作方法。

(三)标准气体的配制

主要深入讲解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各自的原理及适用情况。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固定污染源排气监测53分钟,其中监测目的和要求2分钟,采样点的布设5分钟,基本状态参数的测定13分钟,含湿量的测定5分钟,烟气浓度的测定18分钟,烟尘(或气态污染物)排放速率的计算2分钟,烟气黑度的测定4分钟,烟气组分的测定4分钟。

②流动污染源监测12分钟,其中汽油车尾气监测6分钟,柴油车排气烟度的测定6分钟。

③标准气体的配制25分钟,其中静态配气法10分钟,动态配气法15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简要说明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各有什么优缺点?(P229-24)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3固体废物监测

一、授课题目:固体废物监测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

三、教学意义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引起更多重视,其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掌握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对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非常关键。

四、教学重点 危险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五、教学难点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①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②危险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二)固体废物样品的采样和制备 ①样品的采集 ②样品的制备 ③样品水分的测定 ④样品pH值的测定 ⑤样品的保存

(三)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四)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 ①生活垃圾及其分类 ②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③热值的测定方法 ④渗沥水分析 ⑤渗沥实验 ⑥垃圾堆场蝇类滋生密度测定

⑦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和处理

(五)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①试验动物的选择及毒性试验分类 ②吸入毒性试验 ③口服毒性实验 ④鱼类毒性试验

八、讲授方法

(一)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引用固体废物污染的实例,结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以及环境控制标准进行详细讲解。

(二)固体废物样品的采样和制备

结合固体废物自身特点,讲解其具体的采样与制备过程。

(三)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结合固体废物的有害性指标进行讲解其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四)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

结合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特点、危害性及其处理与处置进行讲解其监测过程及监测项目。

(五)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结合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环境毒理学的知识及研究方法,进行讲解。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 ②固体废物样品的采样和制备10分钟 ③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15分钟

④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30分钟,其中生活垃圾及其分类3分钟,生活垃圾特性分析10分钟,热值的测定方法5分钟,渗沥水分析15分钟,渗沥实验5分钟,垃圾堆场蝇类滋生密度测定5分钟,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和处理5分钟。

⑤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25分钟,其中试验动物的选择及毒性试验分类13分钟,吸入毒性试验5分钟,口服毒性实验5分钟,鱼类毒性试验2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判断有害固体废物的指标有哪些?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4土壤污染监测

一、授课题目:土壤污染监测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本底值,掌握土壤污染样品预处理及监测的方法。

三、教学意义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地,是动物、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土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土壤污染监测对土壤污染的了解、控制与治理非常关键。

四、教学重点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五、教学难点

土壤样品采集与加工管理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土壤基本知识 ①土壤组成 ②土壤的基本知识 ③土壤背景值 ④土壤污染 ⑤土壤质量标准

(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三)土壤样品采集与加工管理 ①土壤样品采集 ②土壤样品的加工与管理

(四)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①土壤样品分解方法 ②土壤样品提取方法 ③净化与浓缩

(五)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八、讲授方法

(一)土壤基本知识 结合环境科学及环境化学中所涉及到的土壤的基本知识讲解,举实例使学生了解当前土壤污染的现状以及所造成的危害。

(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结合土壤自身特点,讲解其具体的监测项目、布点的过程。

(三)土壤样品采集与加工管理

结合土壤的类型及土层结构讲解其样品采集的时间、频率及注意事项和样品的加工处理过程。

(四)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根据预欲测组分的不同,分别讲解其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及提取、净化、浓缩方法。

(五)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结合水质污染中有关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讲解其监测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土壤基本知识25分钟,其中土壤组成6分钟,土壤的基本知识6分钟,土壤背景值5分钟,土壤污染6分钟,土壤质量标准2分钟。

②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15分钟。③土壤样品采集与加工管理10分钟 ④土壤样品的预处理20分钟。⑤土壤污染物的测定20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P289-4)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土壤学》陈怀满主编 2005科学出版社

$15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一、授课题目: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解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意义

生物监测结果能够反映污染因素对人和生物的危害及对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生物监测方法是理化监测方法的重要补充,二者相结合即构成了综合环境监测手段。掌握生物监测方法,可以更全面了解环境污染对生态及人类的危害。

四、教学重点 生物污染监测 生态监测

五、教学难点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①监测的目的、样品的采集和监测项目 ②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③生物测试法 ④细菌学检验法

(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①利用植物监测 ②利用动物监测 ③利用微生物监测

(三)生物污染监测

①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分布 ②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③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④污染物的测定

(四)生态监测 ①生态监测的概念 ②生态监测的类型和内容 ③生物监测方案

④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监测指标 ⑤生态监测方法

八、讲授方法

(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结合水污染监测及环境微生物知识讲解,使学生了解生物监测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二)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结合大气污染监测,举大气环境生物监测实例来说明空气生物监测相比于理化监测的优越性。

(三)生物污染监测

结合生物样品的独特性,讲解其监测采样、制备及预处理和测定过程。

(四)生态监测

运用环境生态学知识,结合当前生态监测发展的新动向讲解生态监测方案的制定及监测方法。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27分钟,其中监测的目的、样品的采集和监测项目5分钟,生物群落监测方法10分钟,生物测试法10分钟,细菌学检验法2分钟。②空气污染生物监测13分钟,其中利用植物监测10分钟,利用动物监测2分钟,利用微生物监测1分钟。

③生物污染监测30分钟,其中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分布8分钟,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5分钟,生物样品的预处理15分钟,污染物的测定2分钟。

④生态监测20分钟,其中,生态监测的概念5分钟,生态监测的类型和内容3分钟,生物监测方案3分钟,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监测指标3分钟,生态监测方法6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常用哪些方法提取生物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脂肪提取器提取法有何优点?(P328-10)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生物技术》马放等编著 2003年化学工业出版社

$16噪声污染监测

一、授课题目:噪声污染监测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噪声,掌握声音的物理特性及其量度,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噪声测量仪器及噪声监测方法。

三、教学意义

噪声污染和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一样是当代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但噪声是物理污染,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较难集中处理。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觉到它的干扰,所以噪声污染监测再生活中十分重要。

四、教学重点 噪声的叠加与相减

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噪声仪

五、教学难点

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声音与噪声

(二)噪声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①声音的发生、频率、波长和声速 ②声功率、声强和声压

③分贝、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 ④噪声的叠加与相减

(三)噪声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①响度和响度级 ②计权声级

③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 ④噪声的频谱分析

(四)噪声测量仪器 ①声级计

②其它噪声测量仪器

(五)噪声标准

(六)噪声监测 ①城市环境噪声监测方法 ②工业企业噪声监测方法

八、讲授方法

(一)声音与噪声

主要通过介绍噪声带来的危害来讲解噪声监测的意义。

(二)噪声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详细讲解噪声的一些物理量的概念及表达方式,通过计算实例来讲述噪声的叠加与相减。

(三)噪声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重点讲述响度、响度级及等响曲线以及计权声级;通过实例计算使学生了解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的意义与表达方式。

(四)噪声测量仪器

从噪声仪原理出发,结合噪声仪器使学生掌握噪声仪的使用。

(五)噪声标准

(六)噪声监测

通过实例来讲解噪声监测方法及如何进行噪声数据处理、结果表达。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声音与噪声5分钟。

②噪声的物理特性和量度20分钟,其中声音的发生、频率、波长和声速3分钟;声功率、声强和声压3分钟;分贝、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4分钟;噪声的叠加与相减10分钟。

③噪声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25分钟,其中响度和响度级10分钟;计权声级4分钟;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8分钟;噪声的频谱分析3分钟。

④噪声测量仪器10分钟,其中声级计8分钟;其它噪声测量仪器2分钟。⑤噪声标准10分钟。

⑥噪声监测20分钟,其中城市环境噪声监测方法18分钟;工业企业噪声监测方法2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什么叫等效连续声级Leq?什么叫噪声污染级LNP?(P366-12)(2)三个声源作用于某一点的声压级分别为65dB、68dB和71dB,求同时作用于这一点的总声压级为多少?

(3)P367-28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7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内容及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授课题目: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内容及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定义和内容以及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三、教学意义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四、教学重点 质量保证的定义和内容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五、教学难点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二)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 ①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 ②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③实验室认可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关系及其发展 ④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与考核要求

(三)监测实验室基础 ①实验用水 ②试剂与试液 ③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④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

(四)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①基本概念

②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③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 ④直线相关和回归

八、讲授方法

(一)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重点强调质量保证的意义,从而引申出其具体的内容。

(二)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

从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出发,重点讲解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与考核要求。

(三)监测实验室基础

从基本的实验室用水到实验室环境和管理,讲解合格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基本条件与要求。

(四)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从误差、偏差等的概念开始,举计算实例来使学生掌握数据统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重点在于可疑数据的取舍以及直线相关和回归。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10分钟。

②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20分钟,其中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4分钟;计量认证/审查认可3分钟;实验室认可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关系及其发展3分钟;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与考核要求10分钟。

③监测实验室基础12分钟,其中实验用水3分钟;试剂与试液2分钟;实验室的环境条件2分钟;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5分钟。

④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48分钟,其中基本概念18分钟;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16分钟;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6分钟;直线相关和回归8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P479-1)

(2)P480-19

十二、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吴忠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陈玲,赵建夫主编?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等编著 2004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编著 2005年(第二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8实验室质量保证及标准分析方法

一、授课题目:实验室质量保证及标准分析方法

二、教学目的

通过9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室质量保证以及标准分析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重点掌握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

三、教学意义

实验室质量保证是测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分为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目的是保证测量结果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学习质量控制图的使用可以实现实验室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可以用于检查各实验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从而提高监测水平。

四、教学重点

准确度、灵敏度等基本概念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五、教学难点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

六、教学方式 电子课件

七、讲授内容:

(一)实验室质量保证 ①名词解释 ②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A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 B 其他质量控制方法 ③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A 实验室质量考核 B 实验室误差测验

(二)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①标准分析方法 ②分析方法标准化 ③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实验

八、讲授方法

(一)实验室质量保证

讲解强调准确度、灵敏度、检测限等的定义概念及表示方法。举实例重点讲解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重点是均数控制图及均数-极差控制图),并使学生了解其他质量控制方法。

(二)标准分析方法

从标准分析方法引申出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工作,突出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方案的制定注意因素。

九、时间分配

本堂课全部用时90分钟,分配如下:

①实验室质量保证75分钟,其中名词解释(如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等)20分钟;实验室内质量控制40分钟(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35分钟,其他质量控制5分钟);实验室间质量控制15分钟(实验室质量考核5分钟,实验室误差测验10分钟)。

②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15分钟,其中标准分析方法5分钟;分析方法标准化3分钟;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实验7分钟。

十、课件演示:(略)

十一、作业

(1)灵敏度、检测度和测定限有何不同?(P480-12)(2)何谓监测质量控制图?它起什么作用?(P480-14)

十二、参考资料

上一篇:保密资料管理制度下一篇:孕妇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