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员监测协议书(审核后)

2024-04-21

监测员监测协议书(审核后)(共10篇)

篇1:监测员监测协议书(审核后)

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监测协议书

甲方: 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己方: 监测员(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根据省、市、区有关政策规定及实际工作需要,聘用满足一定条件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职监测员(以下简称“监测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日常监测预警。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甲方聘用乙方监测 乡镇 村 组 地质灾害隐患点,该隐患点威胁 户 人。

二、甲方的权利义务

(一)甲方权利

1、监测员聘用的决定。

2、监测员的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发放专职监测员监测补助经费。

3、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危险时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

(二)甲方义务

1、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相关区级部门协助提供)。

2、提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相关区级部门协助提 供)。

3、按照要求规范使用专职监测员监测补助经费。

4、对监测员进行上岗业务培训。

5、为监测员配备必要的监测工作装备和防护装备。

6、为监测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三、乙方的权利义务

(一)乙方权利

1、接受上岗业务培训。

2、接受配备必要的监测工作装备和防护装备。

3、在职期间享受乡镇人民政府为监测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4、按照考核结果获得群测群防专职监测员补贴经费。

5、考核合格后,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下优先续聘权。

6、作出重大贡献时获得相关奖励。

(二)乙方义务

监测员应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1、学习掌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基本知识,熟知所负责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置、类型、规模、危险区范围、威胁对象、发展趋势、监测内容、监测方法、预警方式、安全撤离路线、临时避难场所等基本情况;

2、按要求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和地质灾害 隐患巡查排查。遇有极端天气和汛期应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遇有强降雨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做到雨前检查、雨中巡查、雨后排查,及时掌握隐患点的变化发展情况。当强降雨来临前或出现险情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

3、遵守汛期和地质灾害高风险期值班值守制度,认真做好值班记录,按时如实完整填写监测记录,定期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基层国土资源所报告监测情况;

4、妥善保管好配发的器具物品,协助维护好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标识牌和监测设施设备等;

5、协助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主动积极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常识,及时劝阻和上报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不当人为活动,协助开展防灾应急演练工作;

6、参加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举办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做好其他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临时外出时要委托专人进行监测。

四、奖惩办法

(一)奖励。监测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部、省、市或区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

1、及时发现并上报地质灾害前兆信息,避免了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2、及时通知群众撤离、协助政府部门组织群众避让,使受威胁的人员和财产得到及时转移,避免了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3、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连续五年没有因发生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

(二)惩罚。监测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乡镇政府通报批评,扣减补助经费,情节严重的取消监测员资格,并视情节追究责任。

1、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或隐患点出现加剧征兆后,不上报、无故拖延或故意隐瞒的;

2、监测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或疏忽大意,未能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变形变化迹象和险情,发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

3、未按照要求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和隐患点监测,切实履行巡查、监测职责的;

4、连续三次(或主汛期连续两次)日常考核不合格且无正当理由的,或考核不合格的,应解除聘用合同并取消监测资格。

五、补助金额。甲方以 元/年的标准为乙方发放监测补贴。

六、本协议书(聘用合同)不作为乡镇人民政府聘用有关工作人员的依据。

七、本协议书一式四份,监测员、乡镇、区国土资源分 局、区财政局各执一份。本协议书一年一签。

甲方: 乡镇人民政府 甲方代表:

乙方:

201 年月 日

篇2:监测员监测协议书(审核后)

信令监测系统的建设

无线3G勘察设计院 王菊英

摘要:随着电信行业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信令网作为电信支撑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地位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介绍信令网系统及信令监测系统的作用、信令监测系统的体系架构、信令监测系统数据采集方式分析,另外对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与电路交换网络监测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其信令监测系统的不同之处,并对信令监测系统实际部署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七号信令、SIGTRAN信令、信令监测 1.引言

信令网是通信网的神经中枢,在电话网、移动网、智能网等通信网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信令网已成为现代通信网的重要支撑网。因此,通过对信令这一通信网的“神经元”的监测分析,就能判定电信网运行质量的高低。

“信令集中监测系统”是通过采集信令链路数据,对采集的信令协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信令网的运行状态、运行性能以及信令网支撑的电信业务的运行质量、跟踪呼叫信令的过程等,及时发现信令网和电信业务网(如电话网、智能网、移动网等)的故障隐患,查找故障点,为故障的解决提供有利的工具。在网络资源、网络质量、通信业务等各类统计分析方面,信令监测系统作为专业网管系统和经营分析系统的补充,统计网络运行的详细指标,对故障进行定位分析,实现全网的实时呼叫跟踪,监测运营商QoS(服务质量)、网间SQA(服务质量协议)等。

信令监测系统主要是对No.7信令系统和软交换信令系统的监测。2.信令系统特点

2.1 NO.7信令系统的特点

No.7信令是一种局间信令系统,一般不负责用户终端和端局之间用户线上面 信令网监测系统的建设

信令的传输和处理,只负责交换机之间、局交换机和其他电信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和其他信令系统一样,No.7信令系统不负责进行具体语音信号的传输,但是它负责协调各种电信设备,使各种电信设备能够准确地建立语音链路,为用户提供服务。

从信令的传输方式来看,NO.7信令采用的是共路信令方式。共路信令方式是指信令的传输不像随路信令方式一样占据话路进行传输,而是把所有的信令信号都集中到一条专用信道进行传输。

从软件层次区分,NO.7信令系统可以分成包含三个功能级消息传递部份(MTP)和作为第四个功能级的业务分系统。三个功能级分别对应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作为第四个功能级的业务分系统建立在网络功能级消息传递部份的基础上面,实现了各种和业务有关的协议和功能,包括电话用户部份(TUP)、ISDN用户部份ISUP)、信令连接控制部份(SCCP)、事务处理应用部份(TCAP)、移动应用部份(MAP)和操作维护应用部份(OMAP)等,这些协议和功能对应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还有网络层的一部份(比如信令连接控制部份就属于网络层)。

No.7信令系统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负责将交换机的查询信号转换成No.7信令的业务交换点(SSP)、负责转发信令的信令传输点(STP)、负责业务逻辑的业务控制点(SCP)。到目前为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已经建成了由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和信令点(SP)组成的3级No.7信令网。

No.7信令系统不仅可以用来传送电话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电路接续所需的局间信令,而且能在移动通信网中的移动交换中心(MSC)、访问位置登记器(VLR)、归属位置登记器(HLR)之间传送与用户漫游有关的各种位置信息;在智能网中的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和智能外设(IP)之间传送各种信息,支持完成各种智能业务;还可以在No.7信令网中传送各种操作、维护和管理消息。2.2 软交换信令系统的特点

软交换网络与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软交换网络将 信令网监测系统的建设

呼叫控制功能与语音媒体流传送功能分开,由不同的网元实现。而不是像传统电话网中均由交换机实现:其次软交换网络内部信令消息及媒体消息均承载在分组网络中传送。

软交换网络中的信令系统与传统交换网络不同。软交换网络内部的信令不再承载在传统的No.7信令系统中,而是采用IP数据网络传送;其次软交换信令系统中引入了很多新的协议,软交换系统中信令系统及协议如图1所示。

图1 软交换网络信令系统

从图1中可以看出,软交换网络中软交换设备(soft switch,SS)负责呼叫控制及处理所有的呼控协议,是软交换网络的核心设备。软交换设备将ISUP(ISDN用户部分)信令打包在SIGTRAN(信令传输)协议中,通过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SG)与传统PSTN实现信令互通。软交换设备间采用SIP-I 进行交互;软交换设备与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GW)间采用H.248协议进行交互,实现软交换设备对媒体网关的控制;SIP智能终端与软交换设备间采用SIP信令进行呼控。传统 PSTN网元与SG间采用ISUP协议,可以采用传统的No.7信令监测系统对其进行监测。SIGTRAN、SIP-I、H.248、SIP(会话初始协议)承载在IP数据网中,这些协议在可传统的No.7信令监测系统上引入软交换信令监测系统实现监测功能。

3.信令监测系统的建设

3.1 信令监测系统的功能

软交换网络和传统电路交换网No.7信令监测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下:  实时告警功能:可以对涉及信令的网络网元发生故障进行实时告警。信令网监测系统的建设

 实时监测功能:可以对网络运行质量进行分析及为故障定位提供实时监测工具,包括呼叫跟踪、在线协议测试、实时接通率查询等。

 网络性能分析功能:可以提供对网络质量、业务流量流向的综合统计分析。 用户行为分析功能:通过对主被叫用户号段的细化分析,可以了解各类用户的具体通话情况,并可根据通话方的分布情况及话务量的变化,对用户离网倾向、大客户业务倾向等指标做出分析及预测。

 互联互通监测功能:对于关口局,可借助信令监测系统对互联互通的通信质量做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定位产生问题的原因。

软交换网络的信令监测系统除了继承传统电路交换网信令监测系统的功能外,还有其特有的功能:

 语音质量分析:软交换网络的语音媒体流承载在IP数据网中,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应实时监控分组数据网是否可以实现电信级语音质量。 IP承载网质量分析:软交换系统的IP数据承载网与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相比较在数据传送过程中会出现丢包、时延、抖动等问题。信令监测系统应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并快速定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 IP承载网安全监控:IP数据承载网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受到恶意攻击。信令监测系统应可以对软交换网络中的信令进行全程跟踪及分析,为分析恶意的网络攻击提供数据。3.2 信令监测系统的体系架构

No.7信令监测系统与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的体系架构是一致的,如图2所示,分为接入层、采集层、处理层、存储层及呈现层。信令网监测系统的建设

图2 信令监测系统体系结构

接入和采集层的功能主要是在不影响信令传输的前提下,依据所采集信号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将所监测的信令接入信令监测系统。

处理层主要设备为前端机,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监测告警判断,信令链路负荷统计信令解析、合成,信令数据存储,即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去掉所采集信令消息中的填充单元等无效数据,进行CDR/TDR合成处理。由网络通信模块将合成好的CDR/TDR记录数据传送到其他服务器处理设备中。

存储层一般被称作中心站,中心站由数据库服务器、图形工作站等组成,设备之间组成局域网,实现对前端机输出的基本数据的综合分析与处理、存储、维护功能以及按照业务、协议、数据类型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和合理组织,实现系统的各种应用。

呈现层主要是指客户终端或者反牵终端。为客户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用户进行在线监测、告警分析、生成各种报表或者进行网络性能分析等,提供强大的分析应用。

在信令监测系统网络组织中,接入采集层及前端机一般设置在各本地网,而中心站通常集中设置。

3.3 软交换网络与电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的比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软交换网络的信令监测系统与电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 信令网监测系统的建设

系统相比较,其系统架构基本相同,都分为信息接入采集层、处理层及存储层等。但由于软交换网络不同于电路交换网络,其信令承载在IP数据网络中,所以其信令监测系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监测的信令范围

传统电路交换网的信令监测系统只监测ISUP、TUP、MAP、INAP等信令,一般对E1端口进行信号采集,而软交换网络中除了需要监控传统电路交换网络中的信令外,还需要监控SIP、H.248、SIGTRAN、SCTP、RTP等信令,信号采集端口包括E1、FE及GE。软交换网络信令端口及协议的复杂性为软交换信令监测系统的实现带来新的挑战。

(2)信令采集方式

软交换信令监测系统与传统No.7信令监测系统相比较,不同之处主要是信令信息的采集方式不同。传统No.7信令监测系统一般采用高阻跨接的方式采集信令,而软交换网络中不同设备、不同类型的端口所采用的信令采集方式不同。

★ 传统交换网络NO.7信令的采集方式

对于传统交换网络,即基于NO.7信令网络主要通过对STP(信令转接点)、SP(信令点)信令链路所在的E1系统的监测来实现的。数据采集模块通过测试线连接到DDF配线架,以高阻不可逆隔离方式接入到信令链路,保证系统在采集数据的同时,不会将信号回送给信令链路。实时采集信令信息.通过和应用系统之间的连接把信息实时传递给应用系统。同时,支持时隙自动配置和物理状态测试功能。★ 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数据采集方式

在软交换网络中,采集信令的方式依据所采集信令接口不同,分为交换机镜像、以太网分路器(TAP)或者分光(光纤分路器)等多种接入方式。

软交换网络中信令系统包括PSTN侧信令及软交换网络内部信令。从图1中可以看到,软交换网络通过SG设备与PSTN实现信令互通,SG设备PSTN侧为E1端口,与传统No.7信令监测系统相同,可以采用高阻跨接的方式进行信令采集。

软交换内部信令包括SS、SG、TG、AG、IAD间承载在IP数据网络中的信 信令网监测系统的建设

令,其接口类型为FE接口或者GE接口。对于FE接口,有两种信令采集方式,即TAP及交换机镜像的方式;对于GE接口,一般采用分光(光纤分路器)接入的方式进行信令采集。

以下主要介绍软交换网络数据采集中特有的TAP方式及交换机镜像方式。(1)TAP方式

如图3所示,软交换设备与媒体网关(TG)等设备间信令串连接入TAP设备。经过TAP设备后,信令分两个方向,一个分支接入网关设备,另一分支接入前端机进行信令的初步分析。将TAP设备串连入网络后,不影响信令的联通性。在将TAP设备接入系统时,采用TAP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需要短时间中断业务。

图3 TAP采集方式

(2)交换机镜像方式

软交换网络中另一种信令监测的数据采集方式是通过在信令经过的以太网交换机上配置数据镜像对信令进行监测。这种方式没有其他设备的介入,对信令系统影响最小,操作实现比较简单,不需要中断软交换网络的业务,但是在以太网交换机上做数据镜像对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有所要求,当被镜像的端口流量较高,对于低端交换机,端口流量超过30 Mbit/s,对于高端交换机,端口流量超过50 Mbit/s时,不太适合采用这种方式。

软交换网络由于有多种信令端口,其信令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方式与传统的电路信令监测系统相比较,增加了TAP数据采集方式及以太网交换机数据镜像的方式。

传统电路交换网络中,高阻跨接的信令采集方式比较成熟,可以保证对信令 信令网监测系统的建设

系统不产生影响。软交换信令监测系统中TAP采集方式及数据镜像的方式各有优势及缺点,还需要完善,以保障在信令监测中对现网不造成影响,尽量不中断业务。

(3)信令监测系统的功能

软交换信令监测系统除了完成传统电路交换网信令监测系统的功能外,还可以进行软交换网络语音质量分析,进行IP承载质量分析,并对IP承载网进行安全监测。

3.4 信令监测系统的实际部署情况

目前各运营商对传统电路域的NO.7信令监测系统的建设都比较完善,随着软交换网络的部署,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开始商用。但鉴于软交换网络部署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软交换信令监测系统标准的制订工作相对比较滞后。只是软交换网络部署较早的运营商制订了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标准,如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制订的《软交换网络维护用测试仪表技术要求》等。

虽然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的标准制订工作还需要加强,但主流的测试仪表厂家已经能够提供软交换网络分析仪,对软交换网络的信令进行监测。

目前国内主流厂商,如中兴公司的软交换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建立在原有No.7信令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软交换网络监测系统只有数据采集和前端机有所不同,其他如中心集中处理系统、数据存储系统等都可以与原No.7信令监测系统共用。

比较几种商用系统,各有独到之处。采用监测仪表,信令监测设备部署灵活,而建立在No.7信令监测系统基础之上的软交换信令信令监测系统更便于管理。不同的需求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软交换网络监测方案。

在实际部署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重点考虑。

首先需要确定软交换网络中信令采集方式,目前串联信号采集设备的方式需要暂时中断软交换网络中被监测的信令或者媒体流通路,会暂时中断业务。数据镜像的方式虽然不需要中断业务,但会加重以太网交换机的处理负荷,不适合监测大量数据的场景。建议在监测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采用数据镜像的方式,而监测数据量较大时采用串联采集设备的方式,并选择业务量较小的时段实施。信令网监测系统的建设

在实际部署中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软交换网络监测系统与原No.7信令监测系统是否需要统一建设的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TDM电路交换网与软交换网络将并存。如果需要全程监控呼叫,需要中心处理层可以同时处理软交换网络及电路交换网络采集的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在部署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软交换监测系统对软交换网络协议的支持程度。一般厂家对软交换网络协议的支持都是分期、分步骤的,所以部署软交换网络监测系统选型时需要结合网络需要、厂家协议的支持能力及时间表进行确定。

总的来说,软交换网络的监测仪表或者平台在技术层面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已经可以进行实际部署及商用。

6、结束语

篇3:浅谈环境监测数据审核

1数据审核的条件

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是数据审核的前提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 才能真实反映环境质量状况或污染源排放情况。代表性是指在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并按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的有效样品的特性。这就要求负责数据审核的人员在审核数据的过程中, 要把好第一道关“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 采样是关键环节, 只有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样品, 才能得到有使用价值和代表性的数据。因此, 在现场采样过程中, 采样人员应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采样, 审核人员应把好采样的质量关。数据的代表性还表现在“时空”代表性上, 审核人员应着重审核采样原始记录是否全面完整, 采样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规范认真做好记录, 采样点位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的记录等。对于污染源采样还应审核是否记录生产工况、排污状况、采样位置、采样方法、废水表观特征描述、流速等。如发现数据异常, 应先从采样记录着手分析原因, 确保数据具有代表性。

2数据审核的内容

经审核确认为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 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2.1监测方法的规范性

不同的监测目的有不同的监测方法、规范要求, 应优先选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指定方法。监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 其测试精度应符合监测方法的要求, 并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参加监测活动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2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

精密性和准确性是监测分析结果的固有属性, 数据的准确性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以监测数据的准确度来表征;而精密性则表现为测定值有无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以监测数据的精密度表征。精密度和准确度是衡量实验室内测定结果质量的重要指标, 是通过在分析过程中实施有效地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来实现的。因此, 在审核这两项指标时, 要注意样品的平行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密码样及密码样平行分析等。核查样品平行测量值是否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其精密度是否达到方法给定的室内标准差的要求;样品加标回收率的测量值是否尽可能地与真值接近, 回收率是否达到技术规范要求。此外, 除了审核分析过程的精密性、准确性之外, 还应审核如校准曲线、检出限和空白实验值等相应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内容。只有全面审核环境监测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内容, 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准确性。

2.3数据的整理与修约

按照有效数字的规定, 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数字的修约和数值计算。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样品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不仅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值大小, 而且表示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监测数据有效数字位数是环境监测中测试记录、运算和测量结果报告的一个最基本内容。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未按统一、正确的方法对数据的有效位数进行修约, 将使监测结果发生偏差, 没有可比性。

3数据审核的方法

3.1利用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由于物质本身的特性及各组分相互关系和实际情况存在必然联系, 某些要素之间有很紧密的相关性, 对一定的样品, 各监测指标之间客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同一水样的COD和BOD较高, DO肯定很低;如果水样BOD很高, COD肯定也高, DO肯定较低;如果水样的COD很高, DO肯定很低, 但BOD难以判断;总氮的浓度大于硝酸盐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之和, 反之则异常等。了解并充分利用这些关系有助于审核人员分析和判断数据的合理性。

3.2利用现有监测资料

审核数据时, 审核人员可根据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和历年环境监测资料的研究, 掌握客观环境变化的规律, 利用这些规律对实际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从而及时发现异常数据, 并对异常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实际。我们就曾通过对某一企业厂界噪声监测值中的可疑数据的分析研究, 得出同一测点在有稳态噪声存在的情况下, 夜间测得的噪声值比白天高这种实事是存在的。

4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环境决策都离不开环境监测基础数据的支持, 每一项环境管理措施的优劣成败都要依靠环境监测来验证, 人们常说“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 加强监测数据审核, 保证数据审核的质量, 才能取得合乎质量要求的监测结果, 才能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摘要: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产品, 对监测数据记录的审核, 是环境监测过程中各环节的最终环节, 也是质量保证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工作实际, 提出了数据审核的条件, 并指出应从监测方法的规范性、数据的精密性和准确性、数据的整理与修约等方面对数据进行审核, 同时提出了数据审核的方法。

关键词:数据,审核,条件,内容,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编写组编.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221-449.

[2]齐文启, 孙宗光, 石金宝.环境监测实用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51-55.

篇4:浅谈环境监测数据审核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审核;内容;重要性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每一项管理措施的成效都要依靠环境监测来验证,任何环境决策都离不开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持,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环境监测权威性的根本保证。要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就必须对数据记录进行审核,监测数据的审核是环境监测过程中各环节的最终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所谓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是指对环境监测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分析测试过程中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和报告的出具正确与否的核查,使监测数据获取有效监控。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审核往往流于形式,很多时候,数据虽经审核,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或错误,以致监测工作出现偏差,甚至造成监测站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重要性,了解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内容,加强对监测数据审核,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1.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重要性

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些年来环境的不断恶化,解决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监测数据则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准确、可靠、可比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依据。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监测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受监测环境、监测分析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以及各种干扰因素作用,导致错误数据的出现,错报、漏报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果环境监测数据不够准确,将直接影响环境执法、环境管理等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且对环境评价、环境污染治理也不可能得出准确结论。因此,要加强对环境监测数据记录的审核,从大量环境监测数据中,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审核,剔除异常数据,对其进行合理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报出科学、合理准确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环境监测质量关。在目前全面开展质量保证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数据的审核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水平高低,代表着监测站技术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监测站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全面、严格、规范的数据审核,可以及时发现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存在的错误及不足得到及时纠正和解决。

2.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内容

环境监测工作要求监测数据应达到的质量指标是: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原始性、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在一般的监测数据审核时,应该围绕着这“五性”对监测过程中前后制约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核,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1代表性

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是指具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并按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的有效样品的特性。数据审核人员应着重审核监测样品的采样原始记录是否全面、采样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规范认真作好记录、采样点位有无其他偶然和人為因素影响的记录等,特别是监测人员使用的监测分析方法与标准规范、评价方法是否现行有效、方法的检出限、仪器设备的测试精度是否符合监测对象的要求。如果发现监测数据有异常,应首先通过采样记录详细分析原因,确保数据具有代表性。

2.2原始性

数据记录是监测活动的凭证,是所有监测工作的基础。监测数据应由监测人员在现场将所有观测值直接记入原始记录表中,如果监测信息(噪声、烟尘等)是由监测仪器打印的,应将打印记录附在原始记录表中。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如在记录中发生错误,只允许检测人员采取划改的方式进行更正,并且在更改处签名以示负责。

2.3 完整性

样品的完整性是指按预期或计划取得有系统的和连续有效样品的特性。在审核样品的完整性时应着重审核各个不同监测对象的采样频次是否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必测项目是否齐全;采样时其他辅助参数的监测项目等是否完整。除记录实测数据外,还应记录检测方法、环境条件、监测使用主要仪器及样品编号等相关信息,以便在可能的情况下找出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必要时监测工作能存最接近原来的条件重复进行。

2.4 准确性

准确性是衡量实验室内测定结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审核这项指标时除要确保所用仪器的精度外,还应特别注意每批样品的测试是否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是否有一定比例的样品平行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密码样及密码样平行分析等。检查样品平行测量值是否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其精密度是否达到方法给定的室内标准差的要求;样品加标回收率的测量值是否尽可能地与真值接近,回收率达到技术规范要求。除了审核分析过程的准确性之外,还应审核相应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内容,如校准曲线、检出限和空白实验值等。只有全面审核环境监测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内容,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5 可比性

监测数据可比性审核的范围很广且专业性很强,除了要掌握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国家颁布的监测分析标准之外,还应该广泛掌握各种污染物的特性及其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形式和浓度范围;掌握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了解各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和排污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异常监测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只有从各个角度对每个监测数据进行认真细致的对比审核,才能发现问题,保证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3.结语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加强监测数据审核是确保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审核人员要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熟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监测分析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特点,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的监测数据审核,保证数据审核的质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更好地为环境规划及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编写组.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8.

[2]楼燕.加强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12.

[3]杨驰宇,陈艳杰.浅论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在监测数据审核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09,3(25).

篇5:监测数据审核的质量及意义

监测数据审核的质量及意义

摘要: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最直接的反映,对数据记录的审核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中重要环节.从原始数据、监测方法的`规范、待检样品时效性、数据精密性、数据审核方法等介绍了数据审核的质量及意义.作 者:张志强 作者单位:唐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北,唐山,063000期 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Journal: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7)分类号:X8关键词:数据审核 规范 方法

篇6:监测员监测协议书(审核后)

根据厅领导的指示,自2008年1月起,省环境监测中心配合省环保厅开发处、咨询中心建立了省管建设项目环评现状监测审核制度,迄今执行该制度已逾两年,共完成审核环评报告书597份。监测部门参与环评审核是我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工作的一个创新,对于保障环评中基础数据的公正科学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实施环评监测审核制度以前,环评监测质量问题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环评机构这个环节。通过质量审核,环评机构对待环评监测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大部分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监测方案不完善,点位、因子、频次缺漏;选择不具备资质或能力的监测单位;历史数据引用混乱;监测数据统计评价时弄虚作假等。由于环评机构的质量问题明显减少,监测机构存在的质量问题就凸现出来。

去年以来,由于厅领导的重视,环评机构在送审环评报告书时必须附原始监测报告。通过检查大量的环评监测报告,我们发现:大多数环评监测报告编制比较规范,尤其是省辖市站总体情况较好,但极少数县区站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少数环评监测报告编制不太规范,如:报告中监测方法不列或者使用过期的监测方法;未检出不注明方法检出限或者检出限错误;环境空气监测不提供气象参数;监测点位标示不清楚;部分监测内容分包却不在报告中注明(或者分包给社会检测机构);极个别报告只是监测数据表盖个公章,缺乏应有的报告信息;质量保证单格式不符合要求(不能反映充分的监测信息);TSP、PM10日均值的采样时间达不到12小时以上。

2、个别监测站计量认证资质未通过复评审,出具的数据其实不具备法律效力,仍在承接环评监测业务。

3、极少数监测站并不具备一些监测因子的监测能力,仍在出具监测数据。

4、不和客户(环评单位)充分沟通,不了解环评项目的评价要求,所用监测方法的精度达不到要求(如:环评中HCl常用的评价标准值为0.015mg/m3,而一些县级站只有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的能力,其检出限就达到0.05Lmg/m3)。

5、提供历史数据来源过于混乱,有的项目的环评数据引自五六个其他报告,数据有裁剪拼凑的嫌疑。

6、不排除个别监测报告中数据可信度不高,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环评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性工作,环评监测数据是否客观反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环保可行性。2010年,省中心将结合全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开展环评监测专项抽查,发现严重质量问题将上报省环保厅进行处理。希望我省各级环境监测站高度重视环评监测工作,严把监测质量关,存在以上问题的,要采取纠正措施,提升我省环评现状监测质量,为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做好服务和技术支撑工作。

篇7:监测员监测协议书(审核后)

2009-05-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下简称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使用和管理,规范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是指通过国控企业安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获取的监测数据。

国控企业名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公布。

第三条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安装的自动监控设施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二)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考核合格。

第四条 验收合格、日常运行定期考核合格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获取的自动监测数据,认定为通过有效性审核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

第五条 通过有效性审核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排放总量核算、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环境执法等环境管理行为的依据。

第六条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由市(地)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级责任环保部门)负责。

其中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厂(包括热电联产电厂)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责任环保部门)负责。

第二章 责任

第七条 国控企业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第八条 国控企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应当严格执行《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353-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和《污染源监控现场端建设规范》。

第九条 国控企业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必须与责任环保部门的污染源监控机构(指环保部门的监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或设在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或环境信息机构的监控平台等)联网。

第十条 国控企业应当依据《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2007》和《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要求,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进行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台帐信息,储存足够的备品备件。

第十一条 国控企业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进行巡检、维护保养、定期校准和校验,对异常和缺失数据进行标识和补充。

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缺失,国控企业均应在8小时内报告责任环保部门。

在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期间,国控企业要采取人工采样监测的方式向责任环保部门污染源监控机构报送数据,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进行人工监测的检测机构需具有相应的监测资质。

第十二条 国控企业应当配合责任环保部门开展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工作。

第十三条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由责任环保部门组织验收,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已通过地市级以上环保部门验收的,经省级环保部门认定,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责任环保部门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验收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验收规程》。

第十五条 责任环保部门依据《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考核规程》,对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 责任环保部门的污染源监控机构在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中承担以下职责:

(一)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正常传输进行监控;

(二)向责任环保部门提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考核方案;

(三)发现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异常情况时,要迅速通知国控企业,同时通知当地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四)将通过有效性审核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提供给环保业务部门;

(五)结合季度考核报告和企业自检报告,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处理缺失和异常数据,形成完整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库。

第三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验收

第十七条 国控企业安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中的相关仪器应当选用经环境监测仪器检测机构适用性检测合格的产品;

(二)数据采集和传输符合《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等技术规范的要求;

(三)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安装应当符合第八条的要求;

(四)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与监控机构能够稳定联网,并保持数据一致。

第十八条 国控企业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设,并主动向责任环保部门申请验收。

第十九条 责任环保部门在接到验收申请后,应当组织规划财务、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信息、污染源监控等部门在60日内完成验收或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第二十条 验收合格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由责任环保部门颁发验收合格证,合格证由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式样,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作。

第二十一条 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按照规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经与环保部门的监测机构联网,并经责任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四章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考核

第二十二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应当每小时传输自动监控数据。连续排放污染物的国控企业,每天保证有24个监测数据;间歇排放污染物的国控企业,监测时间由责任环保部门确定。

第二十三条 国控企业每季度第一个月前10个工作日内应当向责任环保部门提交上个季度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自检报告。

自检报告包括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分析、数据缺失和异常情况说明以及企业生产情况等。

第二十四条 责任环保部门对国控企业使用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组织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信息、污染源监控等部门每季度至少考核一次,考核内容包括比对监测、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设施运行情况检查等。

第二十五条 国控企业应当严格按责任环保部门的考核结果要求按时整改。

第二十六条 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权对责任环保部门的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进行检查,必要时也可以直接对国控企业进行监督考核。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对国控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造假、违规设定仪器参数、违规运行或其它影响正常运行的严重违规行为,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考核不合格,责任环保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八条 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责任环保部门在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通报,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责任环保部门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补充条款,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篇8:环境监测中数据的审核方法

1 监测计划设计的审核

监测计划设计是明确监测目的, 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监测项目, 布设监测网 (点) , 合理安排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选择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 提出监测报告要求, 制定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及实施计划等。对监测计划设计的审核是审核工作的前提, 目的是要把误差消灭在源头, 使质量保证工作与监测工作同步进行。

1.1 监测项目的审核

首先根据不同水体和不同监测目的查看设计的监测项目是否全面、合理。例如, 地表水的监测项目,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基本项目应包括水温、pH值、DO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氨氮、总氮 (湖、库) 、总磷、铜、锌、硒、砷、汞、镉、铅、六价铬、氟化物等24项, 也可视污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 例如在污水排放口增加色度、悬浮物的测定等。

1.2 监测分析方法的审核

正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每一种监测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要能满足要求, 方法成熟, 抗干扰能力强, 操作简便。在常规监测中, 分光光度法用得较多, 可测定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离子或化合物;原子吸收法主要用于多种微量、痕量金属元素的测定;容量法主要用于DO、COD、BOD5等的测定。审核时主要关注一些新监测标准和方法有没有进行及时更新。

1.3 监测网点布设的审核

监测点的布设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基础环节, 决定了样品的代表性。大气监测样点在污染源分散的情况下, 采用网格布点法、功能区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或扇形布点法等。在实际工作中, 为达到因地制宜, 往往采取以一种布点方法为主, 兼用其他方法的综合布点法。对于某一河段的监测, 一般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消解三种断面, 再根据水面的深度和宽度确定具体的采样点。例如, 当水面宽度不大于50 m时, 只设一个中泓垂线;在一条垂线上, 当水深不大于5 m时, 只在水面下0.5 m处设一个采样点。

2 样品采集的审核

样品的采集是全部分析工作的基础, 实践证明, 采样误差常常大于分析误差。选择适当方法采集样品, 并进行科学处理和保存, 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环节。

2.1 采样记录的审核

现场采样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选择正确的采样方法, 然后正式取样。采样时要现场填写采样记录。对水质的物理特性, 如颜色、气味、浑浊度等进行现场描述, 记录采样时间、点位、天气、气温、采样量、采样仪器和现场测定项目等。详细核查采样记录的完整性, 必要时可以重复相似条件采样。另外, 采集的水样量应满足化验和复验的需要, 全分析水样应不少于5 L, 单项分析用水样应不少于0.3 L。

2.2 样品处理和保管的审核

为始终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必须在采样后做好管理工作。水样在4 ℃左右保存, 可置于暗处或冰箱中, 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减缓物理和化学作用的速度。也可按监测项目的要求加入固定剂。填写好容器上的标签, 标签内容包括样品编号、采样时间、采样点位、加入固定剂种类及数量、检测项目、采样者等。标签要与采样记录核对一致, 并填写样品登记表。

3 分析测试的审核

3.1 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法是环境监测分析中最常用的定量方法之一, 分为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两种。标准曲线是省去部分样品的处理程序得到的数据, 工作曲线是与分析样品的方法同步得到的测定结果。校准曲线的制作直接影响到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标准曲线应随水样每月测一次, 以控制标准曲线的波动范围, 其测点不得少于6个, 相关系数必须达到0.9990以上, 例如:在分光光度法中, r值必须不小于0.9999, 测量值与吸光值之间才会有很好的相关性。截距、斜率取小数点后4位。使用标准曲线时, 应选用曲线的直线部分和最佳测量范围, 不得任意外延。不同项目标准曲线斜率要逐次进行比对, 若相差较大, 应分析原因及时更正。

3.2 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是指除用纯水代替样品外, 其他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空白值的大小及其分散程度, 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度都有很大影响,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实验室及其分析人员的水平, 如纯水质量、试剂纯度、量器及容器的洁净度、仪器的性能、滴定终点误差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所以空白实验值应符合质控要求, 否则就要从上述各方面查找原因。

3.3 平行样与加入标准物回收率

平行样的测定有助于减小随机误差, 是对测定进行最低限度的精密度检查。平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应大于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所列标准偏差的2.83倍。进行回收率的测定时, 加入标准物质的量与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水平相等或接近。一般情况下要求加入标准物质的量不大于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的0.5~2倍。

3.4 数据记录和计算的审核

经过实验室的分析测试, 记录的数据要真实、完整、准确、可靠, 在技术上要经得起推敲。在记录数据时, 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与测量时所使用仪器的精确度和方法一致, 按统一规定的方法进行取舍和运算。样品分析结果不仅表示数值的大小, 而且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数据的单位一律使用国际标准单位, 同时审核计算过程, 以免发生数据失真现象。

4 数据处理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内在质量的外在体现, 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稳定性。在审核时, 要根据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和对历年环境监测资料的研究, 利用客观环境的变化规律对实际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从而及时发现明显有异于常识的离群数据。例如常规监测中污染物浓度明显异于常年同期水平, 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出现反常现象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 应该深入分析数据, 以确定数据是否符合实际, 并进一步找到深层次的原因。

同一次监测中同一点位不同项目的监测结果之间应符合其理论上的逻辑相关性。熟知掌握这些关系, 对于审核大量监测数据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CODcr和BOD5之间, BOD5是在已测得CODcr含量基础上, 围绕BOD5预期值进行稀释的, 所以CODcr含量大于BOD5含量;由于环境中的氮循环, 一般DO含量高的水体, NO3-N高于NH3-N, 硝氮、氨氮、亚硝氮之和不应大于总氮浓度;Cr6+不能大于总铬浓度;一般情况下, 水中DO不应大于相应水温下饱和DO值, CODcr高, 则DO必低。这些关系在审核中要格外留意。

通过对以上四方面的审核, 可以有效避免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或问题, 并及时发现异常数据, 采取补救措施, 把好监测数据质量关, 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潘景浩.环境监测与实验[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3.

[2]呈鹏鸣, 刘培哲, 等.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4.

[3]李才广, 于所亭, 李国育.分析测试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

[4]宋业林.水质化验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3.

篇9:用药后的自我监测

首先,药物的治疗效果一般从两方面可以反映出来。一是自我感觉的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二是通过仪器检查或化验的方法来判断。比如。痢疾病人服用氯霉素或复方新诺明等抗菌消炎药物后,腹痛、腹泻、发烧、恶心的症状减轻或消失,大便中的红、白冻减少或消失。说明药效良好,要继续使用。同时还要化验大便,看看脓细胞是否减少,最后还要看大便中的痢疾杆菌是否也消失了。口服药需经胃吸收后才会发挥作用,一般需0.5~1小时。注射药物发挥作用快,一般10~15分钟即可。硝酸甘油类药物治疗心绞痛,鼻吸入或舌下含服,会立即发挥效果。

另外,对药物有效与否的判断,还要结合具体病情。比如,感冒发烧,服用退热药会很快降下来。而癫痫病,常常是服1~2个月的药,仍不能完全控制症状,但这并不能说明药物无效,更不能据此随便停药、换药。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伴随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发生的有害反应。如。阿托品可治疗肠痉挛引起的剧烈腹痛,但同时可引起口干,视力模糊,眼压升高等副作用。毒性反应是药物引起身体功能和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常由用药量过大引起。后遗反应是停药后出现的反应,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旦停药,由于肾上腺皮质萎缩,数周内难以恢复,而出现功能低下现象。特异质反应是指少数人出现的与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反应,主要由体内缺乏某种酶引起。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可使病人及胎儿发生畸形或癌症,这一点要进行长时间的自我监测。成瘾是长期服药而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便发生戒断反应。

篇10:监测员监测协议书(审核后)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及省“两会”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坚持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构建责任体系,创新管理制度,强化监管能力,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切实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和权威性,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河北。

(二)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相关部门环境监测数据不一致、重点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监测机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等制约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和环境管理水平的突出问题。——坚持依法依规。进一步健全法规规章制度,改革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坚持依规管理,依法打击。——坚持综合防范。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立足系统治理,预防不当干预,规范监测行为,防范环境风险,加强部门协作,推进信息公开,形成政策措施合力。——坚持严格监管。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排污单位和环境监测机构的责任,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追责问责,形成高压震慑态势。——坚持数据共享。建立独立、权威、高效的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共享,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三)主要目标2018年,完善大气、水环境监测网,初步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和企业的五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乡镇空气质量监测站、秸秆禁烧红外线监测点全覆盖,入境河流、出境河流、重点湖库、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全覆盖,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危废管理实现全流程监管;构建全省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大气监控指挥系统投入使用;建立全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2019年,全面建成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固定污染源VOCs和土壤环境监测网,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平稳运行,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和污染源信息纳入管理指挥系统,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纳入大数据平台。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有效运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通过深化改革,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完备,全省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作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权威高效运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全面建成,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二、主要任务

(一)坚决防范地方和部门不当干预1.明确领导责任。各市县党委和政府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并负领导责任。建立对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通报提醒、预警整改机制,对不能保障环境监测体系正常运行、影响监测质量的行为提出批评并发布预警通知,督促当地政府从速整改。建立约谈问责机制,对人为干扰环境监测数据和质量、弄虚作假问题突出的市县,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公开约谈其政府负责人,责成当地政府查处和整改。省环境保护厅依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分建议,交由所在市党委和政府依纪依法予以处理,处理结果书面报送省环境保护厅。省环境保护厅将处理结果报告省委、省政府。对地方党委、政府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发现行政区域内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较为严重的,追究领导责任。将防范和惩治领导干部违法违规干预环境监测活动有关内容纳入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在国家或省级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对发生或出现弄虚作假、干扰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量化问责。2.明确监管责任。各级环保、质监部门依法对环境监测机构负监管责任,制定《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建立联合监管和检查通报机制。其他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数据质量管理。发现对弄虚作假行为包庇纵容、监管不力以及有其他未依法履职行为的,依照规定向有关部门移送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违规线索,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3.强化防范和惩治。依据《防范和惩治领导干部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办法》,明确情形认定,规范查处程序,细化处理规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务影响,指使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限制、阻挠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管执法,影响、干扰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查处和责任追究,给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下达环境质量改善考核目标任务等。环境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督政职责,发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存在干预环境监测活动行为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有关违纪违法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依规依纪依法作出处理。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或涉嫌刑事犯罪的,交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报纪检监察机关。4.实行干预留痕和记录。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对党政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干预环境监测批示、函文、口头意见或暗示等信息进行记录,规范记录事项和方式,保证做到全程留痕、依法提取、介质存档、归档备查。对不如实记录或隐瞒不报不当干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和警告,情节严重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追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大力推进部门环境监测协作5.理顺全省环境监测体制和机制。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全省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调查评价和考核工作,实行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统一布点、统一监测、统一标准、统一考核。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省环境监测中心、各驻市环境监测中心按照统一要求,加强对市县大气、水、土壤监测工作,及时通报、公布结果。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环境监控中心负责本行政区域污染源的监测管理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调查评价,接受省环境监测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形成监测合力。6.执行全国统一的监测标准规范。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布局,建设覆盖全省的大气、水(含海洋)、土壤、辐射、生态的省级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污染源排放监控网络。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机构和排污单位要按照生态环境部制定和实施的统一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开展监测活动,切实解决不同部门同类环境监测数据不一致、不可比问题。7.依法统一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定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清单,建立全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和信息发布协调机制,规范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出口、内容、频次和媒介,由环保部门统一发布环境质量结果和其他重大环境信息。其他相关部门发布信息中涉及环境质量内容的,应与同级环保部门协商一致或采用环保部门依法公开发布的环境质量信息。8.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环保部门查实的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案件,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要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对涉嫌犯罪的,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调查报告、现场勘查笔录、涉案物品清单及环保部门出具的监测、检验报告或认定意见等证据材料,及时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并将案件移送书抄送同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接受,并在规定期限内书面通知环保部门是否立案。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及检察机关对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情况通报、环境执法督察报告、环保部门对企业行政处罚的信息、重点排污企业名录等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三)严格规范排污单位监测行为9.落实自行监测数据质量主体责任。排污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监测标准规范开展自行监测,制定监测方案,保存完整的原始记录、监测报告,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并按规定公开相关监测信息。对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方式逃避监管违法排放污染物的,环保部门严格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并将有关责任人移交公安机关追究责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10.明确污染源自动监测要求。实行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与环境质量监测原始数据全面直传上报制度。重点排污单位应依法安装使用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保证正常运行,并公开自动监测结果。自动监测数据要实现全省联网。逐步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站房、排放口等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取消环保部门负责的有效性审核。重点排污单位自行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测手工比对,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监测数据完整有效。自动监测数据可作为环境行政处罚等监管执法的依据。

(四)准确界定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责任11.建立责任追溯制度。遵循“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原则,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出具的监测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分别对样品、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真实性终身负责。对违法违规操作或直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12.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建立覆盖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流转、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评价和综合分析报告编制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专门用于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的仪器设备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使用的标准物质应当是有证或具有溯源性的标准物质。环境监测机构管理者要履行其对质量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环境监测全过程。严格执行原始记录和监测报告审核制度,作为监测全程留痕和监测数据终身负责的依据。13.强化社会监测机构事中事后监管。省质监局要严格把好准入关,对符合相关规定的环境监测机构颁发资质认定证书。省环境保护厅、省质监局联合制定《河北省加强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环境监测活动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进行监测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建立环境监测机构“黑名单”制度,对发现违规行为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列入“黑名单”。

(五)严厉惩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14.严肃查处环境监测机构和监测人员弄虚作假行为。环保、质监部门对环境监测机构开展“双随机”检查。环境监测机构和监测人员弄虚作假或参与弄虚作假的,环保、质监部门及公安机关要依法对其给予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从事环境监测设施维护、运营的人员有实施或参与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等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环境监测机构在提供环境监测服务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法处罚外,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或者省政府授权的行政机关依法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时,可以要求环境监测机构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15.严厉打击排污单位弄虚作假行为。对排污单位存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环保部门、公安机关要依法对其予以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强令、指使、授意、默许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16.开展打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专项行动。全省各级环保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围绕环境质量监测、机动车尾气监测、社会化服务监测、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利益、影响环境管理决策的监测领域,自2018年起,连续3年开展打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专项行动,加大对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和弄虚作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监测设施不正常使用弄虚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执法,严肃问责,形成高压震慑态势,确保监测设施安全稳定运行。17.推进联合惩戒。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将依法处罚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企业、机构和个人信息向社会公开,并依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河北),同时将企业违法信息依法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18.加强社会监督。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完善举报制度,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监督举报纳入全省“12369”环境保护举报和“12365”质量技术监督举报受理范围。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行业协会作用,推动行业自律。

(六)建设全省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19.构建全省生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省市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监控指挥,省市县乡监管执法四级联动。各市统一建设涵盖自然生态环境各要素信息、环境管理需求,并涵盖环保、公安、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气象、水利、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矿山、海洋、卫生、城市管理、排污单位环境监测数据及质量保证等有关信息的大数据监控指挥平台,发布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动员全社会参与并监督。

上一篇:谈谈做人的道理下一篇:干活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