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监测

2024-05-20

水土监测(精选十篇)

水土监测 篇1

1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新兴事业, 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技术性强的基础工作。水土保持工作内涵不断更新与完善, 其涉及领域已从农业、农村、农地, 逐步向非农领域、城市、矿山、交通、能源等一切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扩展;其内容也从预防监督、治理开发扩大到监测预报、行政管理和科研教育等整个水土保持工作。其中水土保持监测好比水土保持工作的先行官和监视器, 水土流失面积、分布、流失程度、危害、发展趋势, 以及水土流失防治和效益状况等都要靠监测手段来完成。因此, 加强新时期水土保持监测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水土保持监测已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行政主管部门重要职能之一

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对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 并予以公告, 《水土保持条例》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对监测、公告的主要内容、监测机构的职责等也作了明确规定。因此, 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

1.3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治理等宏观决策的基础

水土流失防治、规划的制定、执法部门的监督和依法行政、综合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和实施水土保持宏观决策, 均需要及时、准确和翔实全面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作为依据。如果缺少水土保持监测提供的监测信息, 就难以掌握水土流失状况、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 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就会存在盲目性, 影响宏观决策。

2 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简况和存在的问题

2.1 水土保持监测发展简况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始于20世纪30年代, 在福建长汀、重庆北碚、甘肃天水及陕西长安等地建立了水土保持试验站, 开展了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新中国成立后, 水利部先后三次组织了全国土壤侵蚀调查。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 全国已建成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7个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31个省 (区、市) 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和189个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开展了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定期发布水土保持公告。

2.2 水土保持监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2.2.1 社会对水土保持监测的认知不足

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少数领导、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水土保持监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 片面追求眼前效益, 不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重建设、重招商, 轻监测、轻保护, 致使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数量逐年上升, 很多地区出现了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严重水土流失呈加速发展趋势。

2.2.2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不够完善

监测站点是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重要基础性设施, 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已经结束, 正在开展二期工程建设, 现在全国只有1/3的省建立了水土保持监测分站, 已经建成的水土保持监测站, 有的没有建立水土保持监测小区,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还不完善。

2.2.3 水土保持监测体制不够科学

由于对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把水土保持监测管理职能看成是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事情, 导致指导和管理不力, 缺乏全面的工作安排, 法规制定和制度建设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和能力建设严重滞后。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与技术的关系未能被科学界定, 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定位、作用、职能等界定不清楚;对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的设计标准、数据获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水土流失量估算等等, 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数据采集、现场核查、样品分析、数据的填报汇总和监测制度建设等方面, 这些关系到水土保持监测质量和水平的技术工作还缺乏深入研究和有力指导。

2.2.4 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不够健全

水土流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尤其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更是千差万别。水利部虽然颁行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但对水土保持监测仍需不断作出探索, 如何规范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路径, 如何论证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 如何收集、认证水土保持监测数据, 这些都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健全, 以形成全国统一的水土保持监测标准质量体系。

2.2.5 水土保持监测能力不够强

主要有四方面问题:一是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监测水平不高;二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不落实;三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四是监测的手段落后。

3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些设想

3.1 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目标责任制

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抓住国家建设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机遇, 编制水土保持监测规划, 落实任务和目标, 并将其纳入本地区的水土保持综合规划中组织实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健全监测机构, 配备技术人才, 完善基础设施, 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3.2 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

加大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宣传的力度, 提高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监测的自觉性。重点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中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的条款规定, 使建设单位明白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义务。从而使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由消极、被动、敷衍的态度变为积极、主动、负责的自觉行动。

3.3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 明确机构定位和发展方向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坚定不移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定不移地服务于全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坚定不移地服务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坚定不移地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

3.4 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革新监测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 优化人才结构。二是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能力建设, 包括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数据共享机制、典型样区图标等, 提升说明水土流失状况的能力。三是应用新设备、新技术, 提升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应用研究能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分析了水土保持监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夏小林.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现状与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 2011 (9) :39-41.

[2]刘凤仙, 等.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点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 2011 (11) :54-55.

水土保持监测设备分析 篇2

北京方大天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6.10.10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长期的调查、观测和分析工作。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摸清水土流失类型、危害及其影响情况、发生发展规律、动态变化趋势,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以及科学、合理、系统地布设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土保持监测设备分析系统内容

测量要素包括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气压传感器,土壤温湿度,雨量传感器,日照时速,太阳总辐射等。测量数据的业务处理方式完全符合中国气象局气象业务观测的要求。该站型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和供电方式,用户可通过选配不同型号的传感器,快速实现数据采集处理方式和观测要素的变更和扩展。同时,根据用户安装环境的不同,可选择多种相关机械部件及安装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和站点维护工作。

二、水土保持监测设备分析系统指标

工作环境:-50 — +50℃、0 — 100%RH 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6000小时

防护等级:IP65,防雷击、防电磁干扰、防盐雾腐蚀 采集功能:采样存储可远程 数据存储:1.7M FLASH数据存储器,存储卡可扩充至256M 通数据输出:水文规范/用户定制 走时精度:实时时钟,准确度优于20秒

三、水土保持监测设备分析功能特点

多要素灵活组配 模块化装配结构,易安装

全自动,免维护,适合各种恶劣环境 可远程程序升级与参数设置 微功耗,支持交流/太阳能供电方式 支持多种加密方式,最密间隔为1分钟 采用了防雷、噪声抑制等多种抗干扰措施

四、水土保持监测设备分析典型应用

草原生态研究 土壤土质研究系统 森林生态保护及恢复研究 生态产业监测系统

五、水土保持监测设备分析系统组成

传感器: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气压传感器,土壤温湿度,雨量传感器,日照时速,太阳总辐射等 FANDA-CJ80综合数据采集器 GPRS/CDMA无线数据通讯服务器

浅谈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监测

一、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侵蚀类型多,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根据2002年水利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1%。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24亿t,其中中上游地区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沙化,沙尘暴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又是贫困的根源。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90%以上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例如美国在长期、大量的试验观测基础上,总结出了水土流失通用模型,欧洲一些国家建立的空间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可以定位、定量地反映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程度及其动态变化,有效地提高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其防治效果。因此,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如何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的地区分布以及产生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是涉及到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极其重要。

三、我国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是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今天我们要解决的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在15o以上,有的达30o;坡长一般100—200m甚至更长。每年每亩流失5-10吨,甚至15吨以上。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质地松软,遇水易蚀,抗蚀力很低的土壤,如黄土、粉沙壤土等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对象。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稀少,土壤疏松,暴雨较多,地形破碎,产生了强烈的土壤侵蚀。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特点

我国山丘区面积广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放牧垦殖历史久远,加之近年城市化和开发建设项目扩展,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水土流失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主要特点表现在:

①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据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在平原区和沿海地区也局部存在。

②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治理难度大。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相互交错,成因复杂。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蚀为主,局部伴随有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北风沙区和草原区以风蚀为主;西北半干旱的农牧交错带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冬春两季以风蚀为主,夏秋两季以水蚀为主。土壤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24亿吨,其中中上游地区达15.6亿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输入黄河泥沙16亿吨,特别是内蒙古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7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10000吨/平方公里,严重的高达3~5万吨/平方公里,该区输入黄河的泥沙约占黄河输沙量的一半以上。

四、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1) 水土保持工作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水土流失类型多样。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应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各地不宜脱离降水量和水土资源等自然状况,提出不切实际生态建设的口号,也不宜脱离当地实际情况“一刀切”式推广水土保持技术。要注意总结当地多年经验和群众的创造。

(2)加强基础研究。注意在流域的尺度上研究水土保持对于全流域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长远影响问题。比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环境效应评价研究;对于本区域和相毗邻地区水、土、气、生和经济的影响;区域水土保持与全球变化研究:水沙物质汇集运移对陆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生源要素迁移转换和近海水质的影响;全球或区域性大气降水增减、温度升降、季风环流变化等对区域土壤侵蚀影响;科学看待水土流失,做到适度治理,合理保护;开展水土保持的社会学研究等。

(3)加强专项技术研究。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应用“3S”等高新技术,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开发经济适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寻找有经济效益的水土流失治理办法;加强培训,搞好水土保持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工作。

(4)实施“中国水土保持科技行动计划”,组织全国水土保持科学考察,对全国主要水土流失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真实现状,明确关键问题,制定战略规划,提出相应对策。

五、水土保持的效益与评价

水土保持的效益与评价水土保持是一项面广量大、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全面测试分析评估其效益,确实不易。一般将水保效益分为经济、社会、生态三部分,对水少沙多的北方河流还增加一项拦泥效益。不同水保措施,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单项效益,以便为水保评价提供依据;从土壤流失至进入干流之间各河段的水沙变化及其对周边的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的影响,以便了解输移过程,可能产生的负效益或不利影响,如对大小水库、坑塘、涝池的运用寿命,对河岸的冲刷破坏,对农作物沙压减产等。效益计算:采用有无措施或增减措施后在时空方面的对比。为实现科学管理和国家决策要求,必须客观地、定量地认识和评价水土保持的全面和单项问题,揭示水土保持的基本情况与动态变化、水土保持的成效与进展,水土保持的潜力与展望。总效益是各项效益的融合,研究分类效益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应是主要内容。生态环境既是总效益的一部分,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与不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经济既是各类措施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构建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六、结论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水土保持包括多种措施,彼此之间如何组合,如何配置,过去一般多根据各地经验、上级意图和群众要求等拟定,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达到相对优化,是否取得较好效果,很少考虑,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与原则。治沟与治坡的争论、工程与生物措施的主次长期摇摆不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历来是前者压后者,在强调农业生产的时候可以毁林种地,毁牧开荒,任意占领河湖水域;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盲目造势引资,圈围良田沃土,凡此种种都曾对国土整治与水土保持造成损失,影响深远。

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配合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合理组合优化配置的原则应当提到水保规划与实施的议事日程上来,以争取主动性,避免盲目性。梯田坝地在不同地形地貌的条件下应当有不同的主次比例,水土保持与水土利用,兴利与除害都应根据不同时空条件研究确定。探索系统科学与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做好整体规划的基础。优化的最终目标,从经济要求讲,在任务确定后力争最小的代价,在投入明确后祈求最大的效益。从水保要求讲,既可以自动选择最佳的生态环境,也可以选择最佳的水沙配合比例。总的说来水土保持的合理组合优化配置,情况复杂,难度也大。当前似应认真调查测试各类小流域治理情况,找好典型,总结经验教训,摸着石头过河逐步向大范围推广

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浅析 篇4

1 水土保持监测

1.1 水土保持监测概念

水土保持监测就是将水土流失原因、水土流失保持和环境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检测。我国在1991年就颁布有关水土保持监测法律文件, 帮助我国可以顺利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象检测过程中就是对于数据进行采集, 在采集中一定要注重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检测是一项对于采集后的数据分析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需要工作人员在数据分析中更加关注水土流失过程中的转状态。对于对象检测就一定要将观察作为前提, 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原因。目前,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在实际工作中, 一定以地面水土流失情况作为检测前提。

从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角度分析, 水土保持监测可以两个角度分析。从广义角度而言, 水土保持监测就是对于水土流失及治理的全过程, 主要包括对于水土流失数据采集、传输、储存、分析处理、服务、治理, 广义角度必须以网络作为基础, 因为在监测中包含对于数据的传输。从狭义角度而言, 水土保持监测仅仅是将数据采集, 这种主要指的是某个监测站的检测工作, 更加侧重水土保持监测的合理性、操作性, 保证检测站采集数据的准确性[1]。

1.2 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水土保持监测最终目的就是对于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因素逐渐认识掌握, 帮助水土管理部门将水土资源科学使用, 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参考数据, 及时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向社会进行公布, 保证社会成员了解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信息。水土保持监测实施中的目标是让水土保持体系建设中具有数据支撑, 可以对于水土效益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监测最终的数据主要是为水土保持科研人员与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参考, 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水土保持管理部门的政策符合社会建设需求。

1.3 水土保持监测意义

1.3.1 为水土科研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会将社会现有先进技术在水土流失过程中使用, 这样可以对于水土流失原因、预防、规划和评价等水土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拓宽水土科研人员对于水土了解程度, 提升水土科研人员对于水土研究水平。水土保持监测将对于水土保持等工作的科学含量全面进行提升, 从最大程度上将原有水土科研人员研究中的问题解决, 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设。

1.3.2 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水土保持监测采集的数据将成为水土流失监测系统的基础性依据, 缺乏水土保持监测数据, 水土流失工作无法有效进行, 并会降低水土流失的治理效率, 水土保持方案工作的精准与操作将大幅度降低, 直接影响我国环境的质量。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可以将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时发现, 方便管理部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合适的水土保持规划, 保证水土管理部门在水土保持规划制定中更加具有针对性, 让水土管理部门可以在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确保水土管理部门工作效果, 增加社会群众对于水土管理部门的信任度。

1.3.3 提升水土保持决策水平

我国对于水土保持管理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 建立并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对于水土保持监测的数据及时预报与公布, 水土保持各部门必须承担相对应的工作责任, 可以更好地为社会进行服务。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通过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获得水土保持数据, 分析不同区域内水土保持情况的有效信息, 确保不同区域内的水土保持部门开展适合当地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的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提升了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对于该区域内生态环境监控水平, 促进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工作效率, 加快生态系统的建设工作[2]。

2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2.1 自动化地面检测

目前, 我国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工作人员较多, 但与我国的国土面积并不成正比。因此,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建设还有待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人员在工作中无法全面与及时地对于水土流失进行跟踪性监测, 对于不同地区的监测覆盖率较低, 监测频率与次数无法达到实际需求。根据这种情况, 水土管理部门将自动化地面监测方法认为是解决水土保持监测中的有效途径。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缺乏的是对于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等环节效率, 在这些环节中包含了对于不同地区内的水资源、土壤采集工作, 对于采集的水、土壤分析技术。现有的水土流失技术还有待开发, 技术中的经济性与稳定性存在较大问题, 对于技术中的自动化技术要尤为关注。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对于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尤为关注, 自动化检测技术不仅仅能够将水土监测工作效率提升, 还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已经成为经济成本不断上升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主要发展方向。现有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在对于风蚀监测、沟道侵蚀监测中较为薄弱。

2.2 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管理技术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将对于全国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 这就需要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开展网络式管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网络中, 可以在不同角度对于水土保持技术进行管理与分享, 这样水土保持监测站的数据就可以为不同级别的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精准与全面的数据信息。新型的网络水土保持管理系统可以将我国的水土数据采集, 集中性分析与处理, 保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率。

2.3 调查技术

调查技术是一种常规对于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 但水土调查技术并没有像地面监测技术那样成熟, 特别是询问调查与地面监测技术间存在较大差距。调查技术在使用中需要将经济水平与人文环境进行考虑, 这将影响调查数据的精准性, 最终影响水土管理部门对于水土流失的评估。国际中对于水土流失调查技术提供了标准化调查表, 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可以进行参考。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城市间的经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在设计调查表是一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3]。

3 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问题

3.1 基础性研究相对落后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所需求涉及的范围较广、专业性较强。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增长中, 人们对于环保越加重视, 对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要求越加严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人员仅仅将工作理解为简单的数据采集, 对于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性研究并不予以重视, 现有的基础性研究已经不能与水土保持监测的需求相吻合, 限制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数据共享程度较低

不同地区的水土保持监测部门对于数据共享程度较低,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 主要可以总结为:水土管理人员有缺乏数据共享理念, 国家并没有制定数据共享法律法规, 水土保持监测基础性单位经费投入量低。不同地区的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部门想要将数据共享, 但缺少快捷方便且具有权威性的共享平台, 严重限制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开放程度, 容易造成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部门对于不同地区内水土错误认识, 与人们正在增加的环保意识存在较大差距。

3.3 数据采集技术有待完善

水土保持监测在对于数据采集中, 由于受到资金上面的限制, 造成观测项目与国家规定将存在一定差距, 更是与人们对于生态系统建设、生态系统环境需求差距较大。现有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都是通过人工形式完成, 对于数据采集效率较低, 数据的准度性有待确定。想要从根本上将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就应该加快对于水土保持监测中数据采集技术的完善, 让数据采集技术真正达到人们的实际要求。

4 结语

城市快速建设中一定会带来更大的水土流失问题, 但我国对于水土流失问题关注时间相对较短, 生态环境已经破坏较为严重。加强对于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设, 注重对于水土保持监测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让基础水土保持监测站成为经济高效的工作部门。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建设中一定要将科技成果进行使用, 让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为管理部门更好地服务, 逐渐将水土数据向社会公开, 让人们对于水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保证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咏梅, 杨勤科, 王略.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述评[J].水土保持研究, 2008 (5) :221-225.

[2]许晓鸿, 常晓东, 刘艳军, 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 2007 (3) :57-58.

水土监测 篇5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成效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2.008

Effectiveness and Prospec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Work in Panzhihua Region

LI Yi, KONG Xiang-zhou

(Monitoring Subst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Panzhihua, Panzhihua, Sichuan 617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Panzhihua region much better, take the monitoring subst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Panzhihua as the research platform, by strengthening monitoring planning, strengthening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alent,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in monitoring equipment with the monitoring of surface and the development project monitoring, carrying out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o on, its not only make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work sustainable and developmental, but als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acilities acceptance.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efficiency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事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水土保持法赋予水土保持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治理等决策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了解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变化趋势,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供依据[1]。

1 研究背景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幅员面积7 440.4 km2,全市总人口121.99万,区域山高坡陡谷深,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气温高、温差大、雨旱季节分明、暴雨集中。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致使区域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2]。

攀枝花市水土保持监测分站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市水务局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在2006年,根据 水利部以水保[2006]186号印发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06—2015年)》的水土保持10年发展规划,攀枝花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编制完成了《攀枝花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点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06—2015年)》,为全面推进全市水土保持监测面上工作做出了全面规划。

攀枝花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分站在市水务局的领导和省总站的技术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赋予监测分站的职责,坚持“科学、创新、务实、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全面落实了监测工作的“六个到位”,即机构、人员、办公场所、配套经费、监测场地和监测点六个到位,在监测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 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成效

2.1 人才引进及培养

水土保持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与多门基础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紧密联系,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攀枝花分站抓住全市人才引进的特殊政策,引进了一批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涵盖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土壤、林学、计算机等[3]。

在人才培养上,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先后派出18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监测技术培训、20名参加水保方案编制上岗培训、15名参加水土保持类咨询师培训、9名参加水土保持规划培训,4名参加了水土保持监理员培训。并于2011年4月中下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雅安、乐山、资阳、遂宁、广安等市交流学习。

同时,先后邀请西南科技大学谭钦文教授到攀枝花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分站专题讲解“GIS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运用”,清华大学水利系王兴奎教授专程到攀指导水土保持试验工作。

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专业技术人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增进了友谊、提高了本领,为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4]。

2.2 监测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

2.2.1 红格坡面径流场红格坡面 径流场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攀枝花市干沟水利水保综合试验场内),包括径流场(10个径流小区)、自动气象站、配套仪器设备及实验室。该径流场于2007年9月通过了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行,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水土保持监测点(代码FB5120817150)[5]。

径流场由5组不同坡度、不同坡长、不同耕作方式、是否有地表覆盖物及是否坡改梯的10个对比监测小区组成,占地面积为1 913.5 m2。通过对降雨量、蒸发、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的观测,结合小区的坡度、坡长、地被物等特点,分析水土流失因子与水土流失强度、水土流失量的关系等数据,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试验研究,探求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原因、规律、防治途径和措施,监测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径流小区特性如表1。

2.2.2 母质监测 小区母质监测小区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占地面积150 m2,由两个监测小区组成,其中1#母质小区宽3 m,长12 m,平均坡度28.0 °;2#母质小区宽3 m,长12 m,平均坡度26.5 °。母质检测小区于2010年6月底建成投入运行,主要研究原始的、未扰动天然坡地水土流失状况,积累原地貌水土流失基础数据,为水土保持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及大面积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监测小区特性如表2。

2.2.3 大水沟小流域控制站 大水沟小流域控制站工程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发乡红旗村沙湾社,控制站以上流域面积10.22 km2,河道长3.822 km,河道平均纵比降81.46‰,查询水文手册相关参数,采用推理公示计算洪水,结合《堰槽测流规范》(SL24-91),确定采用喉道宽为2.4 m的标准巴歇尔槽,同时考虑排泄上游洪水,增加墙高至3 m。

巴歇尔槽量水建筑物,包括渐变段(上游)、进水段、喉道、出水段、渐变段(下游)5段组成。进口呈漏斗形,逐渐缩小后形成平行的喉道,然后再逐渐扩散。水流经水槽两壁和起伏的槽底,会在喉道以上产生水位降落和壅水。出喉道后水位降落,上下游形成明显水位差,于是观测上下游水尺水位,依据水位代入公式即可求出流量。控制站特性如表3。通过观测上下游水位,根据表4公式(水深与流量关系)求得通过控制站的洪水流量。

建设小流域控制站重点是观测全流域的降雨量以及沟口输出的径流量、泥沙量,探求小流域的径流泥沙来源,以及降雨、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综合因素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2.3 设备的投入

水土保持监测需要设施设备,水土保持监测离不开设施设备,为此,攀枝花分站在国家监测网络一期和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多方筹集资金,先后购买了全站仪、GPS联测、电子天平、烘箱、原装土样采集器、三头抗剪仪、土壤水分测定仪(TDR)、便携式气象监测仪、填土密实度检测仪、流速仪、火焰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泥沙采样仪、远红外测距仪等,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水平。

2.4 开展水土保持公益性监测

2007年10月,攀枝花分站启动了一期公益性监测,监测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市区视野区的瓜子坪至倮果段,其具体范围:东至太阳湾梁子、石家湾梁子,西至大岩子,南至金沙江,北至区域分水岭,区域总面积5 980.92 hm2。

在全面搜集区域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资料的基础上,建设简易径流小区4个、径流小区2个、母质监测区2个(面积分别为2.66 hm2、9.62 hm2)等监测设施,运用GIS技术,对监测区域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现场监测,同时采集土样进行分析测定,获取水土流失监测数据。在对数据汇总和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攀枝花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一期公益性监测专题报告》[6]。

2.5 开展水土保持试验研究

2010年,攀枝花分站启动了《攀枝花市干热河谷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课题,并列入了攀枝花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期限为2010—2015年,目前各项试验任务按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7-10]。

2.6 强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自2005年以来,攀枝花分站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程,已开展了辖区40余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监测过程中,结合项目实际,采取修建径流小区、简易径流小区、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等设施,采用全站仪、罗盘仪、GPS、皮尺、测距仪、游标卡尺、照相机等设备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按时完成了监测总结报告,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提供了依据[11]。

3 攀枝花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评价与展望

攀枝花分站监测设施初具规模、监测设备较为齐全、技术力量进一步充实、运行资金得到充分保障,以科研试验为技术支撑,提升了监测工作技术服务水平,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监测工作离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创新。为此,我们将以新《水土保持法》实施为契机,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科学务实,攻坚破难,努力开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俊.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杨凌示范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73-76.

[2] 秦静,贾凤伶.天津低碳农业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1):55-58.

[3] 冯璇,严俊霞,薛占金,等.临汾市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12,20(4):402-405.

[4] 张培,刘婧.资源与市场普通型县域的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四川省开江县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 2014,20(12):60-66.

[5]  刘福刚.县域统筹与统筹县域——中国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6] 李续峰,张兴义,高燕,等.东北水保工程项目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3,33(4):43-47.

[7]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东北黑土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 CHRISTINE A, ERVIN, DAVID E. Factors affecting the use of soil conservation practices: Hypotheses, evid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Land Economics, 1982, 58(3):277-292.

[9] 钟云飞.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1:26-27.

[10] 周航,袁洪州,张陆军等.江淮丘陵及下游平原区水保分区防治途径探讨[J].人民长江,2013,44(19):81-84.

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现状及对策 篇6

1 水土保持现状

伴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的提高, 水土保持作为水土保持行业一个新的发展分支, 经过10余年的发展, 取得了一些成绩, 促进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 也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在现阶段,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作为项目核准、立项和建设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 建设单位比较重视, 能够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单位进行编报。但是, 在对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过程中,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普遍存在的重主体工程轻水土保持方案落实现象;有的项目虽然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但实质效果欠佳, 水土保持监测委托单位实际工作状况较难规避施工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 这也就使得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的初衷和目标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从管理机制方面研究,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工程建设相关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赶进度, 常常忽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水土保持工作重视不够, 认为主体工程建设才是第一位的,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是次要的, 即使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 一般在工程结束后被工程区的某些表象掩盖, 难以查究。这种思想意识的存在, 导致水土保持监测现场工作很难充分开展, 得不到建设单位和各参建方的重视。这种景况往往使得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处于被动的状态,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直接导致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得不到及时、有效防治。

1.2 水土保持监督机制不健全、检查力度不够

截至目前, 与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导致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执法过程中缺乏法律依据;加之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 监督检查效果亦不明显。

1.3 水土保持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大多数水土保持监测, 业主未授予工程量审核职权, 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 水土保持监测直接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难以实现, 只能通过业主的协调和业主指令来实现, 但受具体工程的责任界定制约, 往往得不到业主方的强力支持;业主的关注点是工程进度和投资, 往往认为水土保持工作与主体工程比起来其应从属于工程需要, 这样则造成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被动, 所谓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程序化, 在水土保持监测方面就很难实现。

2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宣传教育不够, 水保意识不强。在一些部门, 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点还需进一步加强。重当前利益, 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 轻全局利益;重工程建设, 轻环境保护,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在织金县的全面贯彻实施。人为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弃土和生活垃圾壅塞河道, 对生态景观、防洪、水质和农田造成危害。二是部门联动缺位、协作配合不够。在乡镇检查时, 发现有的建设项目在没有得到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的情况下, 就已经办理了立项、征地、开工建设等手续, 不符合《水土保持法》的相关规定。三是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仍然不力。有部分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没有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有的部门有水土保持方案, 但没有按防护措施, 造成项目区内植被被破坏, 造成水土流失。四是水土保持部门监督执法力度较薄弱。在水土保持的机构队伍建设及预防、治理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监督执法力度不够, 通过调查了解, 生产建设项目申报“水土保持方案”及办证率低, 在翌年的工作中, 对未申报“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 要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工作的管理, 严格审查、办理许可证。

3 对策

3.1 加大学习宣传力度, 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保意识

要深入扎实地开展《水土保持法》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 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观念, 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水土保持意识, 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预防、治理水土流失。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水土保持法》的学习, 从织金县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预防、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增强防治水土流失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决纠正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得暂时经济利益的错误倾向, 扎扎实实抓好织金县的水土保持工作。

3.2 加强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执法体系建设, 做到机构健全、人员稳定、措施有力、效果显著。要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 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三同时”制度是《水土保持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 直接关系到对人为水土流失的控制。

3.3 制定有力措施, 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

要搞好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 制定有力措施, 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常抓不懈。并要因地制宜, 制定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规划, 做到宜农则农,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使粮食、林果和畜牧业全面发展。

3.4 增加水保投入, 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在增加生产建设投入的同时, 要相应增加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 搞好部门协调, 集中投资, 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共同联动, 依法履职, 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批作为建设项目的前期审批条件之一,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前置审批办法, 推进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4 结语

光照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探讨 篇7

光照水电站位于北盘江中游, 是北盘江干流最大的梯级水电站, 坝高200.50米, 装机容量1040MW, 保证出力180.2MW。水库正常蓄水位745.0m, 回水长69km, 总库容32.45亿m3, 水库调节性能为不完全多年调节。工程以发电为主要任务并兼有航运、灌溉和供水效益。2004年3月, 水利部审批了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其防治责任范围7454.24 hm2, 其中建设区面积426.9hm2, 水土保持总投资9482.3万元。

2 监测实施方法

2.1 监测范围

根据水电站工程项目制定的监测方案, 监测范围包括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水蓄渗工程、临时防护工程、植被建设。

2.2 监测内容

根据监测实施方案, 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 监测内容包括:地表扰动、弃土弃渣、水土流失防治及土壤流失量。

3 监测方法

目前采用的监测方法主要有调查、地面观测及遥感监测等3种方法。

3.1 调查

全面调查工作开展前, 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 明确调查重点及工作顺序。调查重点包括堆放在坡面或沟道的弃土弃渣场、开挖量大的山坡取料场、施工中周边有来水的陡立和破碎工作面、施工区河岸修建公路所造成的沿河道下弃的土石混合渣料、水土保持措施状况。

项目区全面调查以水土流失易发时段为重点, 合理的监测频次能较好地反映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真实状况。本项目全面调查每年进行五次, 其中第一、二、四季度分别一次, 第三季度为雨季, 降雨集中, 水土流失严重, 该季度将进行两次调查, 每次调查时间为10天。植被样地的观测放在每年第二季度的全面调查时进行。

制定调查计划顺序后, 按计划实施调查。通过在现场对项目施工建设区边界、施工总体布置图进行比较, 核对项目建设影响区域及扰动范围是否超越征地红线, 可获取准确的监测防治责任范围面积;调查弃渣堆放情况, 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分布情况, 并在施工总体布置图上作出标记。现场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抽样调查, 现场实地量测, 记录断面尺寸、运行情况、稳定性、植物措施存活率保存率及各单项措施防治面积等相关信息, 作为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依据。现场调查过程中注意多拍照, 而且对同一监测点的照片进行前后对比, 体现在监测报告中比文字更直观。

在完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还根据项目现场实际进行不定期的调查, 如对雨季前对弃渣堆放、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及临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巡查, 雨季中对松散堆积体水土流失、可能存在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进行巡查, 雨季后对水土保持措施损坏及恢复情况等进行巡查。

现场调查过程中, 采用现场勘察与GIS、GPS技术相结合的调查手段能较好地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状况。在监测过程中, 通过现场踏勘, 掌握项目建设区土地利用状况, 并利用高精度GPS测量技术现场测绘、收集相关地理信息数据, 再按照相关技术规程将历次调查数据集成到GIS系统, 分析出专题的土地利用信息, 为后期与植被覆盖度、坡度等专题叠加分析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状况提供基础。

3.2 地面观测

在各侵蚀类型单元 (一般包括原地貌区域、开挖区域、弃渣区域及其他加速侵蚀区域, 还可根据坡长、坡度及地面组成物质等进一步划分) 的典型坡面分别设置地面观测设施, 用于测定该侵蚀类型单元的侵蚀模数, 推算项目区各年度水土流失量。传统的水土流失观测主要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细沟侵蚀观测法、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及控制站观测法。

在光照水电站监测中对传统观测设施进行了改进, 包括:1、将部分径流小区改建为简易径流小区, 简易径流小区由集雨设施 (沉沙池) 、集流槽及两侧边埂挡墙组成, 不设置上边埂, 不截短坡长, 不影响坡面径流。集雨设施 (沉沙池) 按可能产生的年土壤流失总量设计容积, 径流经滤网、排水孔渗出, 不进行产流量观测, 每次观测沉沙池内泥沙淤积量即可计算出该观测时段内的流失量, 推算土壤侵蚀模数。泥沙清理频次视淤积情况而定, 通常每年清理一次即可, 观测方便, 观测成本较低。2、将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改进成为测钎观测法, 其主要部件为:测桩、测板、测钎。每次观测时记录各测板上各测孔中的测钎读数, 并与上次测量时读数比较, 其差值即为该时段的流失厚度。测钎观测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低成本、易读数、简计算、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准确性较高、适用范围较广、并减小了测量区域内因桩钉阻挡土壤流失而产生的误差。3、对于施工活动较频繁, 不利于布设地面观测设施的区域, 可以利用场区内已有的沉沙池或沉沙凼开展淤积量调查, 每次调查时记录淤积总量推算时段流失总量。该方法观测精度不高, 但可弥补某些无法布设设施区域的侵蚀模数, 在实际运用中较为重要。

3.3 遥感监测

以2000年TM为数据源, 通过建立解译标志, 提取库区土地利用信息和植被覆盖信息;在库区1:10000地形图和DEM基础上提取库区坡度信息,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96) 提取库区水土流失强度分布情况;以项目区施工布局和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 SPOT数据通过几何精校正和图像的增强等处理后, 结合施工布局图, 确定解译标志个数, 制定采集路线, 再通过室内处理, 从而获取各年度的地表扰动信息和弃渣占地面积;以SPOT为数据源, 通过建立解译标志, 提取项目区土地利用信息和植被覆盖信息;在项目区施工布局图和DEM基础上提取项目区坡度信息,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96) 提取项目区各年度水土流失强度分布情况。

遥感监测结果显示: (1) 本项目周边地区水土流失背景以轻度为主, 光照水电站库区微度侵蚀面积为1393.90hm2, 占库区总面积的49.00%;轻度侵蚀面积为707.34hm2, 占库区总面积的24.86%;强度侵蚀面积为574.52hm2, 占库区总面积的20.20%;极强度侵蚀面积为168.96 hm2, 占库区总面积的5.94%; (2) 本项目2004年地表扰动面积为238.1hm2, 2005年地表扰动面积为302.93hm2, 2006年地表扰动面积为310.58hm2, 2007年地表扰动面积为320.68hm2, 请细情况见图10。 (3) 本项目2004年弃渣占面积为22.8hm2, 2005年弃渣占面积为49.51hm2, 2006年弃渣占面积为53.78hm2, 2007年弃渣占面积为56.06hm2。

4 监测数据整理结果

监测数据整理可分数据整编、流失量推算及水土流失防治指标计算三个部分。

数据整编是将监测成果数据采用GIS系统统计并保存。将调查所得成果数据, 如:现场勾绘测量的土地利用、地表扰动分布、弃渣占地分布、水土保持措施及监测点分布等信息经矢量化后转入GIS系统, 并分别制作专题图层, 叠加已有的项目区DEM及遥感影像数据, 按照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制作项目区侵蚀类型单元划分图及水土流失现状图, 即可测算各侵蚀类型单元面积及各水土流失强度面积。

利用地面观测设施所得各侵蚀类型单元侵蚀模数, 结合已测算出的各侵蚀类型单元面积, 即可推算出项目区土壤流失总量及各水土流失强度的水土流失量。

综合上述监测结果, 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 的相关规定, 即可计算项目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水土流失防治指标, 在施工建设期主要对其中的土壤流失控制比及拦渣率两项指标进行计算, 并与方案报告书目标值进行对比评价。

自项目监测工作开展以来, 北盘江光照水电站工程已完成2004年至2007年各年度监测报告编制工作, 主要的监测成果数据见表1。

5 结语

从光照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来看, 水土保持监测对水土保持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起了很大作用。说明原设计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和方法是恰当的。通过监测, 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与教训, 在水利水电工程或其它工程领域中更好地推广应用。

摘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水土保持监测及时掌握建设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并通过政府监督和工程监理及时加以控制, 使水土流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以光照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为例, 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光照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探讨

参考文献

浅谈水土保持的动态监测管理问题 篇8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出发点是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内容就是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获取途径和处理手段, 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1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1 水土保持监测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

目前, 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 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 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 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 从现在抓起, 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 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1.2 水土保持监测是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 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

2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 为水土保持提供各类精确的数据信息, 有关部门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 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手段。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判断水土保持的治理是否有效,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而且是完善和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水平的基础;2) 为后期项目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数据。通过动态监测获得一套科学、完善的信息库, 为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的评价、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提供基本资料;3) 为了保证水土工程执法的公正性、公开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要提供尽可能完善和科学的数据;4) 通过动态监测可以为水土保持的宣传提供依据, 有利于科学地评价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

3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原则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目的不言而喻, 概括起来就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以及水土流失动态和发展趋势。考虑到动态监测的服务对象对参考数据的需求情况。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有效性。要避免监测方法、监测方式、指标等混乱和无规律可循, 要注意监测的描述和表达等应遵循全国统一标准, 监测的范围要划分明确, 手段方法有机结合起来。2) 综合性。主要体现在监测方法和监测对象的综合性。监测过程既要应用高科技又要应用常规监测方法, 二者相互补充, 各取所长, 努力使监测成本最低而结果最有效。3) 动态性。所谓水土监测的动态性就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测, 为水土保持状况提供静态和动态数据。4) 层次性。要注意监测层面的宏观性和微观性, 监测地点可以在全地区、重点地区或典型地区进行。

4 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的建议

由上可得, 全面提高水土保持动态监测预报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要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 必须坚持创新理念,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管理, 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 提高其自身素质。要求工作人员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娴熟的职业技能和耐心的敬业精神。2) 完善监测管理制度。要真实、全面地预测对象区域在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量和其危害。3) 提高监测手段, 实现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现代化。这点是做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的关键所在。

5 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的原因复杂、范围大、危害严重,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人民生产、生活影响极大。所有这些信息,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水土保持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 为水土保持部门提供各项准确的数据, 他们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 从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春生, 吕福才, 魏恒义."3S"技术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5 (05) :78-79.

水土监测 篇9

通过对开发建设项目过程中各项水土保持监测模式的应用, 实现日常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应用程序的协调, 从而避免其水土流失的加剧, 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与水土的自身强度、范围及其数量都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健全, 可以优化日常的监测环节、评估环节, 及时的控制好当前工程监测中的麻烦。实现生产环节中的水土流失情况的避免。当然上述工作的开展, 要进行一定的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 积极做好相关的监测及其评估工作, 实现日常水土施工环节、设计环节等的协调, 针对水土流失防治的相关措施展开协调。

1 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环节的分析

在开发建设施工项目水土保持过程中, 通过对监测队伍的健全, 可以实现其内部各个应用环节的协调。这需要进行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体系的健全, 实现各个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结构的协调。这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应用过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队伍的健全需要满足国家水利部的相关应用条件, 比如符合国家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建设需要, 进行全国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健全,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需要具备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所颁发的相关水土保持监测证件。持证单位是比较多的, 比如不同性质的企业、国家企业、私有制企业或者集体企业等, 要包括一些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 根据国家的相关行业技术法规规范, 展开不同行业的开发建设项目的开展, 积极做好日常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以满足现实工作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首先是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开始的。为规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水利部于2000年2月19日发布并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站, 对全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监测, 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水土监测方案的优化

2.1 为了满足现实水土监测应用的需要, 开发建设项目在应用过程中, 需要根据实际需要, 进行监测方式的优化。积极做好相关的施工准备工作, 确保其监测日期的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 应对一些意外的气候情况, 可以展开随时加测。在现实工作中, 监测频次的应用, 要满足现实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需要, 要满足国家的相关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方案的需要, 根据国家的相关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方案, 要求承担委托的监测机构必须实行驻点监测, 同一项目的驻点监测人员中至少要有1名取得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 建设单位自行监测的项目要指定专职人员定期监测。建设类项目在整个建设期 (含施工准备期) 内必须全程开展监测, 生产类项目要不间断监测。

在水土保持日常监测工作中, 要针对地面的相关水土保持状况, 展开一定模式的监测方法的协调, 比如调查检测模式、地面观测模式等, 进行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土壤侵蚀状况、水土流失情况的分析。也可以进行布设观测法进行应用, 实现其观测点的设定, 进行定时观测环节及其采样环节的应用, 实现对监测数据的有效控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也要进行项目区防治责任体系的健全。这可能要应用到一半的调查监测方法, 比如收集材料法、典型调查法、普查法、抽样调查法等。监测重点是堆放在坡面或沟道的弃土弃渣场、开挖量大的区域, 特别是周边有来水的陡立和破碎工作面。扰动土地面积、弃土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等内容以实地量测为主。线路长、取弃土量大的公路、铁路等大型建设项目, 可以结合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等手段调查扰动地表面积和水土保持措施情况, 有条件的项目可以布设监测样区、卡口监测站、测钎监测点等开展水土保持监测。

2.2 通过对水土保持工作过程中的区域地形及其地貌变化情况的了解, 进行其水土流失情况、林草覆盖情况、地表面积变化情况的分析, 从而满足这一阶段的周边地区的危害情况防治的需要。必要时, 我们也要展开相关调查监测法模式的应用, 通过对该区域的水土流失量变化程度, 展开相关的防治措施的应用, 确保其拦渣保土效果的提升, 在此应用过程中, 也要针对地面观测法的应用, 进行水土防治措施体系的健全, 针对其水土流失过程中的事物质量及其数量, 展开相关监测方法的应用, 实现对各个方法监测结构的协调, 以满足当下的工作需要。监测体制和模式不完善。从目前对开发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达到的效果看, 没有完全达到先前所期望的目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业主是建设单位, 业主对监测单位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但约束性不够, 很难保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能够客观、真实和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有些人认为, 既然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 那么水保监测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 由政府掏钱免费为开发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监测, 改进和完善现行的监测体制与模式。

2.3 在现实工作中, 针对监测实施效率低的问题, 可以展开相关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模式的开展, 进行各个水土保持试验所的健全, 可以针对水土流失的相关情况, 展开与之相关的监测模式的应用, 可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应用过程中, 也可以针对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 展开一定的开发建设项目的配合, 以符合国家的相关财政政策的需要, 保证基本建设项目体系的健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根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开展监测工作, 由于缺少实践经验, 所以监测设计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可操作性差。传统的水土流失的定义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 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亦称水土损失。监测队伍比较混乱。

通过对各个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的健全, 可以满足政府的日常应用需要, 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当然, 在应用过程中, 要确保各个结构的协调, 确保其自身部门功能的优化, 这样方便现实工作中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效率的提升, 通过对各个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的健全。当然, 上述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使有关各方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率;只有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才能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质量和效率;只有采取适当措施, 才能提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率, 同时也为水土保持监测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创造条件, 从而推动水土保持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模式的更新, 能够满足当下的开发建设项目的应用需要, 满足了当下的监测体系的健全需要。

摘要:文章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工保持环节展开分析, 以针对日常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过程中的麻烦, 展开分析, 进行良好的施工队伍的建设, 积极采取有效的监测方法实现开发建筑项目水土保持过程中各个问题的解决。就目前的施工现状来说, 其应用体制是不健全的, 无论是开发建设施工体系还是设备、技术应用规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施工模式的不切实际性、施工模式的理想化、施工效率的低下, 都影响了日常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开发建设项目,存在问题,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大林.关于水土保持法修改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 2008 (2) :1-2.

[2]孙厚才, 高强, 刘晓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历程回顾[J].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8, 25 (3) :93-96.

水土监测 篇10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监测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生产建设项目开始实施。卡拉贝利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建成以后对稳定边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施工建设期:对原生稳定地表结构造成扰动,产生大量弃土、石渣,在堆置中不仅占压土地、破坏区域生态环境,若开挖产生的部分堆渣进入河道或汇流水系,将造成工程区下游河段含沙量增大,严重者会淤积水道,对行洪不利,也会加大土壤侵蚀量,增加大风天气下的扬尘量等。水土保持监测不仅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与治理工作的基础。通过防治目标的监测,能够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指导施工;发现水土保持方案的不足,及时修正和增补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保证工程施工和运行安全,并为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做好准备。因此,做好工程区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最大程度地控制人为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对保护工程建设区生态质量及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卡拉贝利工程施工区扰动范围内布设监测点,采用调查监测和地面监测的方法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为工程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作出科学评价和竣工验收提供重要依据。

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卡拉贝利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境内,距乌恰县城70km、距喀什市165km、距阿图什市204km。主体工程项目由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溢洪道、泄洪排沙洞、发电引水系统及电站厂房等组成,2014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18年5月完工。建设该工程,对于稳定边疆、当地人民脱贫致富、民族团结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项目区位于克孜河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73°30'~ 77°30',北纬38°00' ~ 40°30'。该区地表土壤中夹杂大量砂砾石,土壤全部为棕漠土。由于受高温、干旱、风沙及荒漠气候的影响,自然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绝大部分地区小于5%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裸地,其次是低覆盖草地。其深居内陆腹地,远离海洋,三面环山,降水量小,蒸发强烈,气温日、年差较大,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 气候。年均气 温11. 7℃ ; 年均降水 量120mm,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2% 左右,易发生洪水;年平均大风日数23. 1天,大风天气主要发生于5—7月,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以风力侵蚀为主,伴有水力侵蚀。

2 监测范围及分区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 277—2002)的规定,该工程监测范围为该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面积和直接影响区面积,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1235. 29hm2。监测范围按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主体工程区、工程管理区、料场区、弃渣场区、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线路区、淹没区、移民安置区、专项设施改建区十个分区。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确定重点监测区域是主体工程区和料场区。

3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项目区背景值和重大水土流失事件的监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包括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建设项占地和扰动地表面积,挖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弃渣量及堆放面积,项目区林草植被覆盖率等。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包括水土流失面积、程度和总量的变化及其对下游和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与趋势。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包括各类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率,工程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以及各类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项目区背景值监测验证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需对工程区风蚀的背景值进行监测。项目区背景值监测,应在施工准备期进行。项目区背景值监测主要是对工程区潜在严重侵蚀灾害地段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包括可能发生洪水危害和大风的地段。

此外,自然恢复期还应对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植被等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的生长发育状况等级进行监测。

4 监测点、方法和时段、频次

4. 1 监测点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 277—2002)中监测点布设原则和选址要求,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针对项目区工程特点、施工布置、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特征,确定该研究项目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在重点监测区域主体工程区和料场区共布置8处监测点位:选择发电厂房、临时生活区、C3料场作为水蚀定点监测点;选择3号弃渣场进场道路末端作为风蚀定点观测点;选择工程管理区和发电厂房的绿化区作为林草成活率监测点。

4. 2 监测方法

建设期主要采用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包括定位观测法和调查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需要监测人员根据不同的监测内容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背景值监测,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水土流失量,防护工程数量、完好情况、效果,林草成活率情况等都需要采用定位观测法和调查法,其他监测内容大部分采用调查法。

a.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主要包括气象水文监测和水土流失因子监测。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主要是通过该方案预测的重点流失区的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获得现状监测成果、监测成果的对比分析,以及与原预测成果的对比。主要包括水蚀量监测和风蚀量监测。

b.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全面调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如:植物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及覆盖度,为项目的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检测结果应计算出工程的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水土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物恢复系数和植被覆盖率等六项防治指标值。

c. 项目区背景值监测。可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在工程施工前对项目区环境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前区域内影响水土流失因子的基本情况和水土流失背景状况。

d. 重大水土流失时间监测。基于该种侵蚀形式具有突发性和危害大的特点,在暴雨、大风后进行全线监测,监测方法以调查法为主。

4. 3 监测频次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 277—2002),结合该工程项目区的气象、地表组成、植被等自然条件,确定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频率为:施工前监测1次背景值;施工期内水土流失面积变化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每1个月监测1次;水蚀侵蚀量在施工期限每年的5—9月每月监测1次,20mm/d暴雨时增加1次;风蚀侵蚀量主要在施工期每年的3—8月每月监测1次,大风天气后增加1次,风蚀、水蚀各监测5年;林草成活率计划监测1年,选择在运行期第1年的春季和秋季。由于林草成活率的监测要相对滞后一个时期,如春季造林种草,秋季开始监测;秋季造林种草,第2年春季开始监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至少每3个月监测记录1次,自然恢复期对植被生长情况至少每季度监测1次。

5 监测设施典型设计

监测设施典型设计主要包括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典型设计、水蚀径流小区典型设计和风蚀监测小区典型设计。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主要适用于施工生产、生活区等分散堆积场及边坡。径流小区观测法适用于发电厂房、弃渣场等扰动面、弃土弃渣形成的水土流失坡面的监测,不适用于由纯弃石组成的堆积物的监测。风蚀监测每个固定监测点设有监测小区和对照小区。

此外,每个监测小区及对照小区周围都应用铁丝网进行围拦防护,并在监测小区及对照小区内树立写有汉、维两种文字的警示牌。

6 监测成果要求

每次监测结束后,需对监测结果和原始调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作出简要评价,编写监测阶段分析报告、数据记录册、附图附件等。每年年底编制水土流失监测年报,并报送工程建设单位、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上级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机构备案。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监测报告、有关监测表格和有关监测图件。

7 结 语

通过防治目标的监测,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正常发挥作用,为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做好准备。

施工期间由业主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 277—2002) 和该方案中的监测要求,由监测单位编制监测计划并实施,监测成果定期向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并及时提出有关水土保持措施的整改意见,在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时提交监测专项报告。

参考文献

[1]万彩兵,张歆.西气东输支干线工程水土保持监测[J].人民长江,2005(1).

[2]胡建民,谢颂华,等.线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探讨——以江西省长江干流江岸堤防加固整治工程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4(4).

上一篇:演讲稿的语篇功能分析下一篇:中小板成投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