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会建设的思考

2024-04-16

论学生会建设的思考(通用6篇)

篇1:论学生会建设的思考

论强化油田企业班组建设的思考

班组是企业最小的单元,也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具体实践者。班组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整体形象。为此,油田企业围绕建设和提升班组执行力、学习力和凝聚力,从“班、校、家”三个方面,全方位加强了班组建设。

一、严格制度执行,强化自我管理,推进班组执行力建设

1.强化班组管理制度建设

(1)建章立制,抓好组织落实。为确保班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油田企业制定了《岗位专责制》、《班组管理办法》、《班组长选拔聘任制度》、《班组长岗位职责》、《岗位练兵制度》、《巡回检查制度》、《日常学习制度》以及《班前会制度》等管理制度。为促进各类管理制度的落实,除了通过职工学习、班前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班组成员对各项管理制度的学习外,通过班组日常“三不”检查以及月度考核等方式,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地执行。

(2)责利并重,充分发挥班组长作用。班组长作为一个单位的兵头将尾,直接指导和参与一线生产,在单位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基层班组长的积极性,一是采取聘任制选拔班组长。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不提候选人,让班组成员直接从本班组中选出德才兼备的班组长;二是坚持责利并重原则,对班组长实施特别激励。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各班组长在参与全体员工绩效工资分配的基础上,增加0.05的分配系数,对班组长的辛苦付出,给予适当补助;三是坚持权力下放原则,由班组长全权负责班组成员的日常考勤以及班组成员的工作绩效考核,有利于进一步约束和管理班组成员。

(3)落实“三标”建立,推行“10S”班组现场管理法。根据班组岗位特点,提炼并推行“10S”班组现场管理法。即通过对安全、素养、整顿、服务、学习、效率、清扫、节约、整理、坚持,对仓储安全、职工素养、物资摆放、优质服务、环境卫生、节能降耗、团队意识等几个方面制订具体的工作标准,覆盖到日常工作的每个领域,确保无盲点、操作性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目标,操作有流程、活动有记录。

2.强化班组全员目标管理

每年年初,支部各项费用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班组,支部领导与各班组长签订责任目标承包书,班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将办公费、差旅费等能够落实到个人的,分解到每个人,实行个人考核,对不能分解到每个人的费用指标实行集体考核。通过指标分摊、强化考核,班班有指标,班组成员人人有担子,增强了班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管理自觉性,班组的各项费用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3.强化班组绩效考核

(1)制定了“10S”班组现场管理考核细则,以日常考核和月度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由班组长对每个班组成员进行全方位绩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与次月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另外,按照班组每个成员的综合分值进行全班组排名,班组内排名靠前的成员与排名靠后的成员结对子,以先进带后进的方式,促进班组共同提高。

(2)制定《班组考核办法》、《班组长考核标准》,由支部领导每月对各班组长以及班组整体进行考核,月底汇总后排名公示,考核结果在支部会议室的班组评比栏中进行挂星,100―90分贴红星,89―80分贴黄星,79分以下贴蓝星,同时班组考核结果将作为评选各种先进的直接依据。为更直观的了解班组整体情况,根据每月的考核结果绘制了班组整体绩效效果分析图,通过近一年“10S”现场管理法的考核实施,各项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二、搭建学习的平台,提升业务技能,推进学习型班组建设

在办公室一角设立了岗位练兵台,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创建“岗位课堂”,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成为职工的习惯。采取以考促学、以赛代练的方式,组织班组技术对抗赛,同时,还充分发挥保管状元、技术带头人等技能人才和老师傅的“传、帮、带”作用,促成“师徒对子”,签订了《名师带徒协议书》,有针对性地对青工进行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弥补了业务骨干力量的不足。实行岗位轮换制,着力培养熟悉多个岗位业务、能够及时补位的“业务多面手”,进一步提高了保管员的业务技能,实现了一个人能发全班组物资的目标。

三、营造团队文化,构建共同愿景,推进人文和谐班组建设

为全面打造家文化阵地,一是为班组配备了羽毛球拍、跳绳、扑克等体育娱乐用品,通过开展工间广场舞、跳绳比赛、休息日郊游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增进友谊,熔炼团队精神。二是建立班组基本信息档案,便于班组长了解掌握班组成员家庭及本人基本情况,同时,对班组成员实行情绪管理,建立EM情绪展示台,鼓励班组成员分担忧愁,传递快乐。班组长通过情绪展示台,可以提前了解班组成员的心理状态和遇到的困难,及时组织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爱心帮扶。三是实行班长谈心制度,日常工作中,班组长对情绪反常和受到批评的成员及时谈心,对班组全体成员采取每月集体谈话,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和遇到的难题,做好员工心理梳导,消除不良情绪。四是利用周末举办阳光心态培训班、快乐家庭墙面文化等形式,引导员工以班为家,坦诚相待、相互关爱。五是开展一日班长活动,使每一位班组成员充分体会到兵头将尾的艰辛,在工作中主动为其分忧解难,进一步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篇2:论学生会建设的思考

摘要: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及其关系利益人共同接受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一种准绳、一种信念、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凝聚力,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对加强物业企业管理,开拓市场,赢得用户,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物业管理企业应营造人事文化,培植诚信文化,倡导生态文化。

物业管理企业的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文化特征繁荣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即以价值观念的思维方式为核心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在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下,每一个物业管理企业都形成了自己的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但是文化的层次和深度,建设的快慢和好坏,却因企而宜。我国物业管理是从香港和国外传播到国内的,从8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大陆沿海城市,由深圳逐步发展到广东、上海、天津、北京、辽宁、山东、福建、江苏等省。不仅从地域上,管理而广,而且从管理对象上包括的范围也比较广,从服务对象上看,由于各种物业归属于不同的业主或各种各样的使用人使用,所以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也各不相同,十分广泛。物业管理企业已达12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但中小企业占90%以上,附加值低,无论是领导力量、决策水平、管理能力、技术程度都较低,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进入21世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都发生巨大变化。企业文化必然出现新的变化和趋势。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时期的知道原则。

一、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定位

物业管理,是指由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企业,根据业主或使用人的委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业主、使用人签订的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以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设备及场地,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以经营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房屋区域周围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化、道路养护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为业主、使用人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经济的服务,使物业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们要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发明创造、科学实验。要搞好学习,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离开工作岗位的离退休人员,一辈子操劳,现在更需要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以安度晚年。而物业管理正是围绕创造“安居乐业”这一中心开展各项工作的企业行为。

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属服务行业。物业管理企业的根本任务是突出“服务”二字,服务是物业管理企业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属性,离开服务物业管理就失去自身存在的意义。

物业管理企业,除了要为业主和使用人营造“整洁、文明、安全、方便”的工作、生活环境,还要根据业主和使用人的委托对物业进行经营管理、维护、保养、保护业主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物业管理企业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经营为手段、以效益为目的开展各项活动。什么是文化?对一个企业而言,文化就是企业及其关系利益人共同接受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一种准绳、一种信念、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凝聚力,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动力。麦当劳老总曾说:“麦当劳经营的不是快餐,而是一种文化”。西方企业界在企业运行中得出的经验是:光靠奖金和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职工队伍的价值观方面入手,寻求具有号召力、凝聚力的价值体系,以此把千万名员工凝聚为一体,使企业具备巨大的智慧和行动力量。

近年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表明,经济需求有着明显的文化导向,这种文化导向逐渐地由原来的以经济价值、经济消费为中心转为以心理、道德、社会及审美等精神性价值为中心。拿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话来说,就是由原来的只能满足少数基本物质需求的经济转变为力求满足永无止境的各种精神需求的经济。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给企业的是高度整合,文化互相补充,充分渗透和融合,可以使企业建立起更加雄厚、更加强劲的新文化,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我认为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应是员工的精神状态,道德准则,其目的是在企业员工内部,倡导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依据这一定位,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了解并识别员工的精神状态、道德水平入手。弄清企业的现状,在本地区和同行业所处的位置,发展战略以及职工队伍的状况和职工个人的需求,来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力的基础,选择合适的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渠道、手段和方式。建立清晰的企业文化评价标准,规范和约束企业和职工的行为,并加强监控,从而建立一种客户与企业之间无须言达的信任感,领导与员工之间无比信赖的亲切感。

二、物业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要想在强大如林的竞争中站稳脚,占领市场,促进企业的发展就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企业文化对加强企业管理,开拓市场,赢得用户,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有重要意义。

思考一营造人事文化。人是企业之本,企业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强调人的作用,特别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它强调从关心人、爱护人,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出发,重视企业的科学人才,尽可能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顺应知识经济的客观规律。作为一个企业家,若无知人之心,缺用人之道,少信人之诚,下属必会散而远之,甚至灰心丧气,长此以往。企业发展无从谈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人贵物贱”;三国时期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北宋苏洵著有《心术》一书。其开宗明义――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如把一个治兵之道运用于企业,则可说:“为厂之道,当先治心”。在现代有台湾塑料大王王永庆“五次登门,求才若渴”的例子。许多成功的企业都与领导者把员工当成企业的主人和事业的伙伴是分不开的。以认为本,尊重是前提,爱护是基础,信任是动力,善待是关键。

有人认为物业管理企业工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往往忽视人才的培养,有的甚至轻才妒才,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才就像走马灯似的流失,试想这样的企业怎么能有战斗力呢?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和其它企业一样,不在于工艺的繁简,技术的高低,而在于企业精神、行为规范和形象理念,要说不同,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因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宽泛而要求人员素质更高,更多的是需要人性化的管理。人本主义是对官僚主义的否定,企业额兴衰唯人才是依,而人才首先应从企业内部去寻找,天津市安华物业公司因公司发展创造性地建立了后备人才储备库,吸纳那些尚未走上管理岗位,但又有一定基础的员工进入人才库,在这一气氛中锻炼、培养先后有五名同志走上了管理处主任的管理岗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把生产服务精品与培养精品人才统一起来,把营造人本文化融合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

思考之二,培植诚信文化。诚信文化中国古来有之,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几乎把“诚”上升到了宇宙本体论的地步,“人无信不立”简直成了芸芸众生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中国古人的诚信自然是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其价值追求是人伦关系的和谐和奉行,道德规则的意志坚定性。而西方人重视诚信,既有道德意义,更有商品交换意义。他们着重强调诚信对人们商品交换活动的制约,要求人们在签订合同时不欺不诈,在履行合同时不折不扣。我们今天所讲的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是道德体系与商品交换范畴融会贯通的一种新时代的诚信观。诚信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基点,诚信是立业之道,兴业之本。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必须遵守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只有坚持诚信的企业,才会赢得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多的业主的满意,带来长远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物业管理企业,主要任务就是为业主或使用人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而且业主购买的房产有可能是倾其一辈子的积蓄,物业管理企业如何为业主提供保值增值服务,光有经济实力还不行,还必须重视开展“重合同,守信誉”的建设,做到诚实守信,企业生财要“取之有道,守法经营”,不能靠坑蒙拐骗,不能搞假冒伪劣,不能进行不正当竞争,树立诚实守信的实力形象,是企业发展、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思考之三:倡导生态文化。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一方面给企业、社会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物质财富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随着工业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生产过程及其产品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由此引起了周边环境的恶化和污染,其代价是巨大的,人们逐渐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决不能影响、破坏环境。物业管理企业的任务之一是通过保洁绿化服务等工作为业主提供优美的居住环境,生态文化作为新型的管理文化,既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又包括生态道德,它是解决人类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对此我认为物业管理企业营造生态文化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爱护家园的环保宣传活动的力度,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包括座谈会、演讲会、宣传板报、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和手段,持续开展环保意识教育。二是认真学习贯彻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条例,以及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条例,使广大员工树立环保、法律意识。三是积极完善环保制度规范员工环保行为,预防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若干要素,建立ISO14000认证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并以此为契机,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完善的统一。

篇3:论学生会建设的思考

引领作用即带动作用[1],是指人们带动事物跟随他或他们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的方式、方法或者效果。辅导员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色称谓,这一角色称谓与“教师”、“老师”等不同,有着其特定的内涵。《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可见,辅导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老师”,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可以带动学生向着教育既定的目标成长,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从相关文件的定义来看,高素质特指优良的职业素养,即优良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高超的职业技能。其中,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基本的部分,是学生的终身发展中一切成就的基础,也是从事职业教育的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基本领域。

可见,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职业道德引领、职业思想(意识)引领、职业行为习惯引领和职业技能引领这四个方面,引领作用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第一,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他们来组织实施、来引导;第二,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3],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第三,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第四,对于有技能专长的辅导员而言,还可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二、发挥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工作思路

辅导员引领作用的体现,必须依托于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实践。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来看,我们基本可以理出一个逻辑关系,即“做知心朋友,才能深刻了解学生,才能正确辅导学生,才能教学相长,才能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才能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工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可见,让辅导员主动有效的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发挥引领作用的关键,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深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具体环节,才能了解学生的疑难、困惑,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缺陷,才能真正的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辅导学生。

首先,应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载体让辅导员有机会融入学生

辅导员不应该机械的把学生当做管理对象来实施管理策略,丰富的活动设计应该是辅导员管理策略实施的载体,这些活动应该贯穿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辅导员通过适时地参与这些活动、必要时对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干预等方式,合理引导活动的开展,真正的融入学生,与学生交上“知心”朋友。

其次,应建立一套有效地激励机制让辅导员有意愿融入学生

辅导员融入学生不应该仅仅是形式上的融入。为什么很多时候辅导员花了时间做了工作却起到不到预想的工作效果?辅导员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是主要原因,简单的说就是没有思想和情感上的投入,没有观察和思考。相对于其他的教学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更为细致、琐碎,这也要求辅导员花费更多的心思和情感,而这些花费几乎是不可量化的。因此,从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来说,学校需要建立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让辅导员有意愿融入学生。

再次,应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助力辅导员深层次的融入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发生的大的变化,网络学习和生活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正如某句广告语所说“没有人上街不代表没有人逛街”,网络改变了人们上街购物的方式,同样也改变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诸如微信、QQ等通信软件,几乎成了学生网络通信的主流方式[4]。辅导员应充分发掘微信(wechat)等通信软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在虚拟空间中融入学生,引导学生。

三、“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中辅导员引领作用的体现

(一)“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总体设计

“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以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为目标的特色活动。活动围绕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就寝、起床、锻炼、整理、就餐、习读、自习”等七项主要活动内容,深入挖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与职业素养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主导,院系领导、助理、辅导员、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全员参与”的总体设计。在这一设计中,辅导员是活动开展的核心,既是整体框架下所有特色活动的内容设计者,更是活动标准及规范的督促者和践行者。按照活动的整体设计,辅导员既要设计班会、班报以及其他班级活动做好活动的宣贯工作,也要牵头落实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工作,更要深入学生宿舍及班级全程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还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活动表现开展记录、跟踪以及典型报道工作。可以说,“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为辅导员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具体环节,充分发挥其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引领作用,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二)“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育人成效

持续开展“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至少已取得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效:第一是健全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育人机制,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活动划分育人单元,构建了多元育人的格局,其中,尤其校准了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令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更有针对性;第二是理顺了学习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内在联系,明确了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对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形成有效地指导;第三是抓住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实现文化育人的关键,将军队、军企、企业文化中“严谨、规范”等精髓内容融入活动实践中,学生容易接受,给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减轻了难度;第四是拓展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内涵,借助微信等信息化手段,拉近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距离,打通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瓶颈,学校教育可以影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亦可以引入学校教育,辅导员是实现这一拓展的关键。

(三)辅导员在“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分析

从“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的整体设计和已取得的成效来看,辅导员至少起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第一是辅导员的职业习惯引领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辅导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习惯才能持之以恒的有效地推进“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第二是辅导员的职业作风引领学生的学习作风,辅导员必须在学院的规章制度面前严于律己才能以己律人引导学生;第三是辅导员的职业意识引领学生的学习意识,辅导员必须领会政策、政治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第四是辅导员的职业心理引领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员健康的职业心理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疏导学生的抵触心理很重要;第五是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引领学生的职业道德,辅导员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才能引导学生在活动开展中实现自我管理。

(四)“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对充分发挥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启示

“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基本上是围绕如何发挥辅导员的引领作用进行的整体设计,因此,活动设计之初,基本上就给优秀辅导员定了个考核标准,即“经验丰富,全身心投入;素质优良,各环节把控;成效显著,班风学风优良”。在总结活动成效的时候,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就是优秀的辅导员能带出更多的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工龄长的辅导员所带班级的班风成形快且发展稳定;对工作投入多的辅导员获得学生的认可度高、有很强的学生感召力;辅导员岗位变动、情绪变化的频率对班级的学风表现影响较大。从上述规律来看,“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职业归属感,维持辅导员人员的岗位稳定性,使辅导员由被动管理到主动治理”是充分发挥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前提保障。高职院校应当引起如下重视,即肯定辅导员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中的引领作用,并以有效地活动设计、良好的体制机制来确保这一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面提升育人效果。

摘要: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然而,良好职业素养并非朝夕可获,需要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加以培育。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把在新生班级中开展“六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作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第一课,从新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开始,落实、落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发挥不容忽视。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素养,引领作用,六早一晚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引领[DB/OL].http://baike.baidu.com/.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moe.edu.cn/.

[3]刘馨.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问题及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08.

篇4:论强化油田企业班组建设的思考

一、严格制度执行,强化自我管理,推进班组执行力建设

1.强化班组管理制度建设

(1)建章立制,抓好组织落实。为确保班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油田企业制定了《岗位专责制》、《班组管理办法》、《班组长选拔聘任制度》、《班组长岗位职责》、《岗位练兵制度》、《巡回检查制度》、《日常学习制度》以及《班前会制度》等管理制度。为促进各类管理制度的落实,除了通过职工学习、班前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班组成员对各项管理制度的学习外,通过班组日常“三不”检查以及月度考核等方式,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地执行。

(2)责利并重,充分发挥班组长作用。班组长作为一个单位的兵头将尾,直接指导和参与一线生产,在单位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基层班组长的积极性,一是采取聘任制选拔班组长。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不提候选人,让班组成员直接从本班组中选出德才兼备的班组长;二是坚持责利并重原则,对班组长实施特别激励。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各班组长在参与全体员工绩效工资分配的基础上,增加0.05的分配系数,对班组长的辛苦付出,给予适当补助;三是坚持权力下放原则,由班组长全权负责班组成员的日常考勤以及班组成员的工作绩效考核,有利于进一步约束和管理班组成员。

(3)落实“三标”建立,推行“10S”班组现场管理法。根据班组岗位特点,提炼并推行“10S”班组现场管理法。即通过对安全、素养、整顿、服务、学习、效率、清扫、节约、整理、坚持,对仓储安全、职工素养、物资摆放、优质服务、环境卫生、节能降耗、团队意识等几个方面制订具体的工作标准,覆盖到日常工作的每个领域,确保无盲点、操作性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目标,操作有流程、活动有记录。

2.强化班组全员目标管理

每年年初,支部各项费用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班组,支部领导与各班组长签订责任目标承包书,班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将办公费、差旅费等能够落实到个人的,分解到每个人,实行个人考核,对不能分解到每个人的费用指标实行集体考核。通过指标分摊、强化考核,班班有指标,班组成员人人有担子,增强了班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管理自觉性,班组的各项费用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3.强化班组绩效考核

(1)制定了“10S”班组现场管理考核细则,以日常考核和月度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由班组长对每个班组成员进行全方位绩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与次月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另外,按照班组每个成员的综合分值进行全班组排名,班组内排名靠前的成员与排名靠后的成员结对子,以先进带后进的方式,促进班组共同提高。

(2)制定《班组考核办法》、《班组长考核标准》,由支部领导每月对各班组长以及班组整体进行考核,月底汇总后排名公示,考核结果在支部会议室的班组评比栏中进行挂星,100—90分贴红星,89—80分贴黄星,79分以下贴蓝星,同时班组考核结果将作为评选各种先进的直接依据。为更直观的了解班组整体情况,根据每月的考核结果绘制了班组整体绩效效果分析图,通过近一年“10S”现场管理法的考核实施,各项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二、搭建学习平台,提升业务技能,推进学习型班组建设

在办公室一角设立了岗位练兵台,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创建“岗位课堂”,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成为职工的习惯。采取以考促学、以赛代练的方式,组织班组技术对抗赛,同时,还充分发挥保管状元、技术带头人等技能人才和老师傅的“传、帮、带”作用,促成“师徒对子”,签订了《名师带徒协议书》,有针对性地对青工进行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弥补了业务骨干力量的不足。实行岗位轮换制,着力培养熟悉多个岗位业务、能够及时补位的“业务多面手”,进一步提高了保管员的业务技能,实现了一个人能发全班组物资的目标。

三、营造团队文化,构建共同愿景,推进人文和谐班组建设

篇5:论学生会建设的思考

[论文摘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中提出,基层检察院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推进管理科学化建设、推进保障现代化建设”。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基本目标,必须加强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建设,提高基层检察人员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面完成各项检察工作任务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基层检察机关 执行力建设

基层检察机关是整个检察体系的基础,处于法律监督的最前沿,是国家法律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作为基层检察机关,只有切实提高执行力,才能使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各个部门、落实到每名检察人员之中。如何加强基层检察机关的执行力建设,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这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的内容

什么是基层检察机关的执行力?基层检察机关的执行力,具体而言就是基层检察机关及全体检察人员贯彻落实上级领导机关及本院自身的工作部署,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把决策转化为打击犯罪、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工作能力。包括对检察事业执着追求的理想信念,与时俱进、克难攻坚的工作能力,解放思想、赶超跨越的工作作风,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等。

二、加强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基层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检察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于基层检察机关而言,贯彻好《纲要》,主要通过依法履行职责,把科学发展的观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措施上,促进经济社会和自身实现科学发展。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的强弱,关系到科学发展观能不能在具体工作中“落地生根”,关系到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机制能不能构建,关系到制约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难题能不能破解。因此,提高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是促进检察机关依法正确履职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基层检察机关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检察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当前,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正在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

动,这对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基层检察机关应当立足检察职能,加强执行力建设,全面推进各项检察工作,找准法律监督工作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结合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点,执法想到稳定,办案考虑发展,监督促进和谐,为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三)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基层检察机关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执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不少基层检察机关在执行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执行意识不浓、执行速度不快、执行力度不大、执行办法不多、执行能力不强等方面,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否则就会影响到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影响到执法公信力。新形势的发展对基层检察机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基层检察机关必须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检察队伍,而加强执行力建设,则是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同时,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与其执法公信力是相辅相成、呈正比例发展的关系:基层检察机关对内具有执行力,对外才会有公信力,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口碑,执行力越强,公信力越高,群众口碑越好,这也要求基层检察机关将执行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三、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检察机关执行力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执行意识,端正执行态度

1.培育执行文化,树立执行理念。秉承“忠诚、为民、公正、连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引导基层检察人员树立“不找借口,善于执行,创新争先”的执行理念,培养专注执著、创先争优和雷厉风行的执行意识。将“要盯紧,不要松懈;要主动,不要等靠;要实干,不要虚浮;要克难,不要推诿;要创新,不要平庸;要结果不要借口。”等执行文化内化到基层检察人员的思想和工作之中,从而实现支配其日常行为,自觉养成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完美的观念。

2.务实效能作风,增强执行责性。工作无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要勇于担当。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都要有满怀热情,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做好。同时,强化工作作风、纪律作风、执法作风三个专项督查,重点围绕基层检察人员的“庸、懒、散、软”等方面开展专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对执行力低下的基层检察人员要限期整改和责任追究,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方式,强化基层检察机关效能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执行力。

(二)提高队伍素质,夯实执行基础

1.提高基层检察人员的整体素能。首先,领导班子的综合能力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核心。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一个单位的执行力,要围绕提高决策指挥、学习创新、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切实提高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在全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其次,中层干部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关键。各部门负责人处于上传下达的中间环节,中层干部要始终与党组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组作出的决定决议,带领本部门把各项工作贯彻好、落实好。第三,广大基层检察人员是执行力的主体和基础。每一名基层检察人员都要把自己溶入到检察工作大环境中,牢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把自己与基层院的荣辱和兴衰紧密结合在一

起,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2.着力培养基层检察人员四种能力。首先是岗位履职的能力。在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历史文化、行政管理等知识的学习,苦练岗位专业技能,努力成为本岗位、本部门的行家里手。其次是服务群众的能力。在讲究执行方法和艺术,走群众路线的同时,还需提高基层检察人员协调群众利益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凝聚人心的能力,想方设法为群众谋利益,做群众的贴心人。再次是攻坚克难的能力。基层检察人员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拥有敢于碰硬,敢于突破工作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第四是团队协作的能力。牢固树立团队精神和“一盘棋”思想,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相互协调配合,敢于承担各自责任,不推诿扯皮,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共同推动基层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注重执行方式,改进执行方法

1.工作谋划上要有预见性。首先应该从工作谋划入手,时刻关注检察事业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上级的工作部署,对可能安排的工作有较强的预判力和敏感性,做到早调研、早安排、早起步,做好前期准备,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避免打无准备之仗。

2.正确领会上级精神,寻求执行途径。充分理解上级决策和部署的基本意图,认真分析形势,将各项检察工作进一步量化、细化、具体化,分阶段、分部门、分岗位提出具体目标、工作要求、工作期限、工作措施、承办部门、责任人、奖惩措施等,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和操作方案,为正确执行提供指导,指引方向。

3.抓住工作关键,在执行过程中求突破。关键点的解决往往代表着主要问题的解决、代表着整体工作的突破。同时也要关注细节,一方面,日常工作往往是细节或小事影响着全局甚至决定一件事的成败。另一方面,关注细节是工作质量提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在执行力上的落脚点。工作执行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细节认真、再认真,对关键点跟进、再跟进的结果。

(四)健全运行机制,提升执行效率

1.推行“常态化评查”制度。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执法规范程度和队伍形象建设的经常性评查,适时监测影响执法公信力的问题,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塑造公正廉洁执法形象,推动基层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队伍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2.健全绩效考评机制。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量化分解各项检察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检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制定相应的目标奖惩机制,实行目标动态管理,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不力,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坚决问责,责令整改。

3.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在基层检察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警双向选择等制度,进一步将竞争机制引入职务的晋升中,从而逐步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功者奖,过者罚,劣者出”的竞争激励机制,让能干事的有想头,肯干事的有奔头,干成事的能出头,创造一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

篇6:论学生会建设的思考

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是目前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但什么是网络教学资源?如何建设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教育界对此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当前各高校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过程中,往往是重建设轻应用、重数量轻质量。各高校在建的各类网络教学资源无论是建设标准以及建设内容基本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无统一标准,缺乏整体规划与设计。这既不利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也不利于资源共享,造成人力与财力的浪费。

一、网络教学资源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目前,教育界对网络教学资源还没有明确的定义。而要界定网络教学资源,首先要了解网络教学资源的大致内容及类别。根据国内各高校在建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来看,网络教学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

从教学资源的内容上来分,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分为:服务于教学的课程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题库、案例库;服务于学科建设的特色资源,如专业素材库、站、实验教学平台等;服务于素质教育的各类教学素材资源。从教学资源的来源看,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分为:各校自建教学资源,包括课件、题库、网络课程等;外购教学资源,如雅信达外语学习素材资源库等;共享教学资源,由政府相关部门研发的共享教学资源、各高校间相互共享的教学资源、国外相关机构共享的教学资源等,如“全国精品课程网”、美国MIT等。从教学资源的文件格式来分,网络教学资源又可以分为:文档文件,包括WORD,PPT等;音频文件、视屏文件、HTML文件等。

因此,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应该是各高校通过自建、购置或共享等方式构建的服务于教学、学科建设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各类文本、网页、音频、视屏等格式的数字文件。目前,各高校建设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多是网络课程课件、素材资源,少本校特色专业素材资源;而且种类不全。因此,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立足于本校的资源与特色,对一些通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采用共享、购置等方法建设,不需再花费人力、财力建设;各高校应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力投人到反映本校特色的学科建设与资源的应用中去,如南通大学的“张赛研究”、“楚辞研究”,这样各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才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是千篇一律、重复建设。

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各高校需要有规划、有组织、有投人,有标准、有平台、能共享,重应用、重质量、有成效。

(一)有规划、有组织、有投入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做好整体规划与统一设计,需要有组织地建设、有计划地投人。只有做好规划和设计才能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明确目标、协作共建;只有有组织、有计划才能避免建设的无序和混乱;只有有规划的建设与投人,才能避免重复和无效建设,才能避免资源浪费;才能使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有效性得到保证。而且只有合理的规划才能通过学校审批,资源库的建设才能得到经费支持和执行。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规划需要立足本校人才培养定位、学科建设计划等具体校情,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建设主要内容及要求、建设原则、建设组织与制度保障、经费投人规划、建设成效与评判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项目需要一支专门的建设与维护队伍。一般来说,各校自建的网络教学资源是由一线的专职教师或学科负责人员担纲建设的,但有成效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奏效,必须围绕负责人组成一支专业建设团队,一方面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可以分工协作,形成集团攻坚优势。另外,各院系学科自建的课件等教学资源的整合、分类、维护、更新以及公共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购置等还需要专门的部门、专职人员负责。

网络教学资源需要学校持续投人经费。除自建、购置教学资源需要经费投人以外,网络教学资源的维护也需要经费支持。持续的经费投人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最终保障。有规划的经费投人,也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规划的主要目的之一。

(二)有标准、有平台、能共享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需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有关信息资源建设的建设标准,各省也推出了各自的建设标准。这些标准中规定的文件格式基本都是采用当前最通用的格式。所以只有按照标准建设本校的网络教学资源才能获得最广泛的应用,有利于资源的共享。网络教学资源需要有通用的统一资源平台,即需要一个统一的通用的构建框架和空间。资源平台的建设是高校资源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高校建设的就是一个较好的平台。如常熟理工学院,它可以将各类资源归类整理,分成各个栏目;再如将全校的网络课堂平台,包括毕博网络教学平台、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等在线学习系统统一链接在学习在线栏目之下;将全校的精品课程,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集中于精品课程栏目,这样有利于师生学习应用。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教学资源能够共享。这里说的共享不仅是校内师生共享,还应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共享社会上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如教育部委托高教出版社制作的国家精品课程网;共享其他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如校校合作的网络课程等;还应该包括本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能让其他高校共享、让社会共享。所以共享、开放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而这一切之可能就在于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能共享的资源平台。

此外,共享的另一层意义还在于协作互建。有统一的标准与平台,再加上整体规划、统一设计、有组织的落实,就能有效地促进各高校、各社会组织乃至个人之间的有效配合、协作共建,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以发挥最大的效能。目前,各高校在不同领域的教学研究存在差距,但如果能整合各高校的优势资源,不仅能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还能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节省人力物力。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在短期内共同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共享的教育资源库,则能在教育水平和质量方面得到极大的提高。我们相信随着政府推动和高校间的协作,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将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三)重应用、重质量、有成效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就是让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充分的应用。如何避免网络教学资源重建设轻应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这需要从建设原则以及制度上加以规范,如规定购置或自建的网络教学资源必须有明确的使用对象,并对资源质量及使用效能有科学的评估,确保资源能发挥最大的使用效能。为了保障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必须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进行定期检查、合理评价、以查促建,尤其要注重过程评价,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已购置或建设完成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也要进行适时评估,以确保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明确的评估指标不仅是资源建设质量的保证,也是建设方向与指挥棒。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还未形成较为科学完备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所以各高校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思考和建立较为完善的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只有在建设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建设规划和内容指标体系,只有在建设和使用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性高度,才能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因此,这既是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保证,也是重要的建设目标。

此外,网络教学资源有效应用还需要稳定运行的安全保障。只有稳定、安全的网络系统师生才能放心使用。学校需要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措施确保网络教学资源的稳定、安全运行,如制定规范规定数据备份周期、数据库维护方案及负责人等。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也是有效应用的有力保障。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管理队伍至少分为校、院两级。学校层面负责制定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管理、维护;通用教学应用平台的开发建设与管理维护、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环境以及安全建设;各院系负责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主要包括:题库、课件库、教学素材库、案例库以及站和网络课程建设与维护更新。校、院两级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才能将全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好、应用好。

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建

从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来看,笔者以为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1)资源建设组织方面:学校是否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是否具有专门的资源建设、维护队伍;每年是否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维护经费等。

(2)资源内容方面:所建教学资源种类是否齐全,考查内容不仅仅是量的大小,还必须考察质和种类;所建资源是否有本校特色资源;是否建设有网络教学资源整体应用平台;资源建设是否按照国家技术标准;所建资源能否共享等。

(3)资源运行方面:主要是考查所建资源能否正常运行、资源是否实时更新。

(4)资源应用效果方面:考查所建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应用效果等。

(5)网络安全方面:考查是否具备网络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措施。这五个方面涵盖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几个基本因素,以其为考核指标并加以不同的权重,基本能够考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水平。

上一篇:淄博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承诺书下一篇:云在青山月在天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