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就业

2024-05-08

财务管理就业(精选8篇)

篇1:财务管理就业

就业方向: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大多数都是从事会计类职业,一般要花大量实践工作才能得到运用,现在中国企业主很难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作用,还是一手抓,对于资金的`管理没有一整套管理来运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

篇2:财务管理就业

工资待遇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6984位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3921 元,其中0-2年工资3461元,应届毕业生工资4228元,3-5年工资4848元,10年以上工资5848元,6-7年工资7799元,8-10年工资8764元。

招聘要求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89%;3-5年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38%;大专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55%。

就业方向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1.进企业做会计或财务,选择这条路的话最好找个暑假的时间去企业实习,现在用人单位很看重这方面。2.进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选择这条路的话最好大学期间注会考出几门。3.进银行业也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个最好有关系。4.进专门的金融,货币,经济,调研机构;不过概率比较小。5.自己成立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会计事务所不会面对像做兼职会计的交际压力,且收入十分可观,但对专业所需水平要求很高。目前成立会计师事务所的大多具备注册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等级的人。6.进大学任教。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管类专业近年愈加的火爆的趋势,市场定需要大批的财务管理人才。

就业岗位

财务经理、会计、财务总监、财务主管、出纳、会计主管、出纳员、主办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部经理、主管会计等。

城市就业指数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珠海。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7714个]、上海[6086个]、广州[4685个]、深圳

[3515个]、武汉[2506个]、成都[2197个]、杭州[2027个]、重庆[1742个]、南京[1470个]、朝阳[1374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珠海[10749元]、江门[8999元]、沈阳[8749元]、苏州

[7856元]、中山[7665元]、台州[7399元]、北京[7163元]、惠州[7000元]、龙岩[6999元]、杭州[6332元]、乐山[5000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财务管理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工商管理类,其中工商管理类共17个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中排名第7,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10位。

篇3:财务管理就业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大学生就业能力归根结底是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个人综合素质与岗位有机结合的能力,即人们常说的就业胜任能力。将大学生的就业管理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非常必要,可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管理问题。本文以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胜任力为目的,从大学生自身、高校教育、就业指导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创新举措。

2 大学生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适应市场的策略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很多高校在办学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对招生工作投入较大,而对就业工作的投入不足,“重招生,轻就业”现象依然存在。从学校专业教育发展战略看,其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人才市场能力结构变化。教材陈旧,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代相脱节,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高校较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使许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心存疑虑,从而影响毕业生就业。

(2)就业服务模式依然是行政型的。目前,一些高校的就业服务职能不能及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要求,一些人员甚至还将就业机构的职位当作权力的象征,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上,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就业工作。

2.2 就业配置管理的配套制度问题

一些高校对当前相关就业政策体系的完善和落实不是很彻底,严重缩小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高校毕业生就业配置政策还不完善,学生利益保障体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另外,待就业毕业生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政策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使高校毕业生跨地区就业时,有些城市的落户政策严重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工作保障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一些相关政策不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亟待出台切实保障学生就业利益的政策。

2.3 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等组织问题

各个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有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和经验都不是很丰富,而且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很不充分。由于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高校的学生就业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学校、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据统计,目前全国取得职业指导教师资格的只有1万人,高级职业指导教师不足400人。“专业、有效、系统的职业指导”没有形成,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化、专业化的指导队伍在高校中也没有形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研究更是无从谈起。

2.4 企业、学校、政府、就业者相整合的就业配置供需系统问题

应用信息平台等技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包含着大量的技术创新内容,如网络化的应用、品牌、学生培养创新等,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可事实上,在就业工作中重视品牌宣传、多元能力培养等的学校并不多,甚至有部分学校在指导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未应用电子网络。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现代化手段运用还不完备,因此其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成本大,还没有与社会就业市场完全接轨。

总之,许多高校对树立品牌、多元培养、专业调整、教师素质、突出优势和心理辅导等措施运用不足,这些又是与就业胜任力相关的因素,所以它们是就业工作模式创新设计的关键元素。

3 提高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笔者在分析国内就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参考国外促进就业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高校就业管理的创新思路,现介绍如下。

3.1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就业价值观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考察除了面向反映专业知识的文凭与能力证明之外,主要把握2个关键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就业录用特质。就业录用特质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人才身上所具备的品性和习惯行为模式特性。特质是相对稳定的,它可以通过一定的行为反映出来。就业录用特质就是个体把就业能力转化为具体行为的一种方式,是就业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个体就业成功的外在关键因素。第二个因素是就业价值认知度,它是个体就业成功的内在关键因素。就业价值观是个体在选择工作时,用以判断有关工作事物、行为或目标的持久性信念与标准,是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它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除此以外,社会地位、概念化能力、时间管理及沟通力都会影响到就业能力,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就业价值认知度通过社会地位影响就业能力;就业价值认知度直接影响就业能力;就业价值认知度通过就业能力间接影响录用特质;概念化能力通过录用特质间接影响就业能力。所以,就业能力和就业成功率与就业价值认知度密切相关。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认知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很重要的工作。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倡导利他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利他第一,社会地位第二;兴趣爱好第一,物质环境第二”的就业观。由于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价值认知度各个因子的认识不一样,因此,在引导树立就业观时采用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3.2 推行人本职能教育理念,建立“企业—学生—老师”顾客需求供应链

人本教育与职能教育模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的就业胜任力,它们的功能是分别完成就业成功关键因素——职业价值认知度和录用特性的内容。这是学校为适应市场在就业力素质方面形成竞争力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对传统专业知识教育的革新。它是实现知识、素质、能力协调的教育模式,是对应多元化社会需求而存在的。就业过程就是学生职业价值深度选择的过程,也是每名学生人生价值提升的过程。因此,人本教育与职能教育的模块必须伴随专业领域的变化而成长、变动,它们是实现专业领域拓宽的翅膀。这2种教育功能的提出使得教师的素质水平遇到了新要求定位的挑战,也给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它们要求学校的管理程序和教育改革的组织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而进行创新。

应建立“企业—学生—教师”顾客需求供应链。在组织功能方面重点从创新和扩展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上进行突破,再造教学改革的管理流程体系,实现就业市场导向和顾客为本的教育与教学改革系统功能。为此,必须坚持“企业—学生—教师”顾客需求供应链观念,并重视企业人才能力结构需求与教师及学生核心胜任能力拥有的人才价值共生结构这个核心理念。以创造职业奉献的生涯价值为基石,树立每位教职员工和学生都是构成就业市场品牌一分子的责任感,形成教师与学生的生涯价值链(如图2所示)。

我们认为,只有全面推行精准人本职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真正受社会和行业欢迎的劳动者。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多元智慧素质为核心,以专业通才能力为本位,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培养模式下,高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等都应根据社会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及学生情况进行创新,同时高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并吸纳业内人士积极投入到人才培养事业中来。

参考文献

[1]黄文龙,高永惠,陈军义.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高校就业工作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

[2]张扬,应若平.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孙影.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

篇4:财务管理就业

关键词:中职;信息资源库;优化管理

一、中职生就业状况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革,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用工需求量日益增加。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659.0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636.40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56%。其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537.72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19.70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65%;虽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但就业稳定率非常低,这加剧了企业的用工荒和岗位空缺。

笔者以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就业的702名2008-2010级毕业生和78家相关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跟踪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从毕业生方面来看,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追求高薪、轻视后续发展;不能吃苦耐劳,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工作中人际关系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畏惧心理等问题。因此,做好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十分重要。

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试图通过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的改革尝试,来阐述它对中职生就业的作用,尤其是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目的。

二、中职学校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的内容

就业信息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信息,二是学校和学生信息。

企业信息是指用人信息,是推荐就业的前提。它包括企业用人数量、工作岗位、工资薪酬、工作时间、福利待遇、教育培训、企业背景、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等信息。

学校和学生信息是企业选择用人的依据。它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专业特点、学生整体素质等;学生信息,如学生个人基本情况、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等。

目前中职学校常规的就业信息管理,大都是将学校搜集到的企业用工信息直接张贴或是发布给学生即算完成,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就业率高,但稳定性低。

三、优化就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企业信息资源库。

1.广泛收集企业信息。

一是主动深入到用人单位去采集信息,与各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二是从各地的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中获取信息;三是学校全员行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四是通过新闻媒体以及信函、网络等方式获得就业信息。就业指导部门要将获取的就业信息即时进行发布,发布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情况介绍、用人条件、工资待遇等,让毕业生自主选择。

学校成立相关机构:①组成信息小组,收集、甄选就业信息,提高毕业生查找相关信息的效率;②成立就业信息分析、统计小组,成员由相关教师担任,负责对信息收集小组的就业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和甄别,然后有针对性地发布就业信息;③就业信息的跟踪小组,负责对本校、本班学生投递简历的情况做好登记,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④就业网站,加强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网上进行快速的“双向选择”创造条件,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2.分类整理信息。

在前述广泛搜集企业就业信息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这些信息,剔除对学生无用的信息,再进行科学地分类整理,如表1所示,可按招生企业的地域、性质类别、行业类别、所需的专业和岗位类别、工资薪酬情况进行分类,也可按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或特殊需求进行分类,以满足学生对地域、企业性质、行业、岗位和工资薪酬等的需求和企业的需要。

3.研究开发企业信息资源库。

在进行上述信息整理、分析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即时进行更新,及时和学生交流。因此将这些信息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开发信息资源库就是最好的选择,它利用校园网、多媒体、电子屏幕等形式能及时、快速地和学生交流,实现信息高效快速流动,甚至还可以实现与其它学校的信息资源共享。

(二)加强学校宣传、树立学校品牌。

学校品牌、知名度的建立与推广,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的效果与效率,因此在进行就业信息的管理时,也需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其流程可以与建立学生信息资源库同时合并进行。

(三)建立学生信息资源库。

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材料,记载着学生成长经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个人特长等各方面信息,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学生资料信息的收集可采用入学填报、定期修改、调查(如表2所示的调查表)等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籍贯等信息;学业情况;行为表现情况;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学生技能水平情况;社会活动情况及效果,学生在校任职情况及评价;信用情况以及企业的其它需求等。

(四)建立就业信息开放平台。

就业信息平台包含两方面工作,一是指导教师平台,二是资源信息化平台,即前面所建立的两个信息资源库。

1.就业指导教师平台。

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平台,能使这些就业信息经过指导教师的吸收、消化后转化为学生就业的有用信息。因此就业指导教师的平台建设,应包括了学生班主任、骨干课任教师、学生管理部门人员、就业管理部门人员、学生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相关计算机程序开发人员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等。

2.信息化平台的建立。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融合相应学生就业资源库,即将前述的企业信息资源库、学生信息资源库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库,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相关企业开放,真正实施快速、高效、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实现高就业率和高稳定就业的局面。

四、方案实施前后学生就业情况对比

通过优化管理学生就业信息方案的实施,学生在高就业率的背景下,成功实现了就业的高稳定性,表3列举了该方案实施前后跟踪调查某中职学校500多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五、结论与分析

(1)高的一次就业率既是市场的需求,也是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的优势所在,通过优化管理就业信息资源库后,高就业率一直保持,历年的一次就业率都在100%。

(2)从2008届和2010届毕业生的用工企业数来看,相差不大,企业类型和需求也基本一致,而学生入学时的基本条件是越来越差,但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却大幅度提升,这说明了学生和企业,通过全面、细致的信息资源库,都找到了双方满意的对象,都是自己所需要的和喜欢的,企业能留住学生,学生也愿意在企业工作,真正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

(3)一次工作年限和专业对口率的大幅度提高,也得益于就业之初学生、企业双方的深入了解,这正是通过学校的就业信息资源库才能实现的。

(作者单位:朱文生,安徽化工学校;储则中,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梅,陈宝森.浅论开展职业生涯指导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企业家天地,2008,(2).

[2]陈嵩.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8-2-14.

[3]郑桂年,贺湘辉.职业规划与成功就业[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

[4]王滨有.中职学生就业指导研究探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5]李东.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邝孔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篇5: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就业登记与失业登记工作,建立专门台帐,及时、准确地记录劳动者就业与失业变动情况,并做好相应统计工作。

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向劳动者免费发放,并注明可享受的相应扶持政策。

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的具体程序和登记证的样式,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第六十二条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的,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和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应当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应当于录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登记手续;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于15日内办理登记手续。

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由本人在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

就业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个人信息、就业类型、就业时间、就业单位以及订立、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情况等。就业登记的具体内容和所需材料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对用人单位办理就业登记及相关手续设立专门服务窗口,简化程序,方便用人单位办理。

第六十三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其中,没有就业经历的城镇户籍人员,在户籍所在地登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

第六十四条 劳动者进行失业登记时,须持本人身份证件和证明原身份的有关证明;有单位就业经历的,还须持与原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解聘的证明。

登记失业人员凭登记证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其中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申领失业保险金。

登记失业人员应当定期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就业失业状况,积极求职,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排的就业培训。

第六十五条 失业登记的范围包括下列失业人员:

(一)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的;

(二)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失业的;

(三)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业主停业、破产停止经营的;

(四)承包土地被征用,符合当地规定条件的;

(五)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

(六)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

(七)各地确定的其他失业人员。

第六十六条 登记失业人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注销其失业登记:

(一)被用人单位录用的;

(二)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

(三)已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并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四)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入学、服兵役、移居境外的;

(七)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八)终止就业要求或拒绝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

(九)连续6个月未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的;

(十)已进行就业登记的其他人员或各地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章 罚 则

第六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二)、(三)项规定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用人单位违反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的,按照国家禁止使用童工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用人单位违反第十四条第(一)、(五)、(六)项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原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外招用人员时,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事经营性职业中介活动向劳动者收取费用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将违法收取的费用退还劳动者,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主管部门按照就业促进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十一条 职业中介机构违反本规定第五十三条规定,未明示职业中介许可证、监督电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未明示收费标准的,提请价格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处罚;未明示营业执照的,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处罚。

第七十二条 职业中介机构违反本规定第五十四条规定,未建立服务台账,或虽建立服务台账但未记录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结果和收费情况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三条 职业中介机构违反本规定第五十五条规定,在职业中介服务不成功后未向劳动者退还所收取的中介服务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四条 职业中介机构违反本规定第五十八条第(一)、(三)、(四)、(八)项规定的,按照就业促进法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规定予以处罚。违反本规定第五十八条第(五)项规定的,按照国家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予以处罚。违反本规定第五十八条其他各项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不超过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情节严重的,提请工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六十二条规定,未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章 附 则

第七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篇6: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会计更侧重账务处理,财务管理则侧重成本、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包括财务分析等工作。我国企业财务系统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的看法还仅仅停留在“数豆子的人”的阶段——认为会计人员无趣,不能生产财富等等,甚至他们会将不懂财务的亲友来“记记账”。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慢慢铺开,这种局面必将改变。身受大学教育,并在工作中积累到金融、财务分析等经验的人才也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但财务工作中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它是一个“越老越值钱”的职业。刚毕业的我们不能要求很好的待遇和很高的职位,而是应该认真盘算自己的职业规划,为以后成为“CFO”、“CEO”积累本钱。

会计人才:低端的泛滥,优秀的缺乏

职业前景:本专业毕业以后做会计,是最保守也是最妥当的一条职业道路。很多同学放弃这条道路的原因是人才供应太多太多导致竞争激烈,而且职业前景有限。其实这种看法本身就错了。首先,现在的行情是基础人才太多,普通人才太多,优秀的财务人才需求还是很大。

职业通道:按我现在的体会,觉得如果想要在毕业时顺利找到一份会计工作,也就是说成为一名预备级优秀财务人员,在学校首先要把基本功练扎实,其次是尽量多参加实习,最后有条件的话再接受专业培训。

基本功:所谓基本功,指的就是专业知识,中高级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等。千万别以为会计是门“粗活”就不好好学,到大公司,那些合并报表真能让你看的眼花缭乱。学生的专业知识很容易停留在理论上,自以为全掌握了,在碰到实际问题却一头雾水。建议大家多做账务处理题,如果会计专业知识学得“心里虚”,那肯定是没学好。

最好能熟练掌握一种以上的财务管理软件例如用友、金蝶等的使用——一定要会用它处理实际问题。因为目前稍微有点规模的公司它们不一定能应用ERP,但用软件进行基本财务处理已经很普遍了。

实习:特别重要。它能改变同学们本身对会计的认识,从而使我们能有针对性的调整专业知识结构,也能帮助我们更加从容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考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财务工具,多看,多听,多学,多试——甚至你可以将带你的老师做的事情都重复一遍。所有工作程序不仅要记清时间、顺序,方便的话复印一份:税票的格式,电汇单的格式,货物合同的格式,一般纳税人申请表,年检时所填表格等等。时间一长,你就成专家了。这对你找工作是最大的优势——企业用新人不会让你去运作资本,而是让你做基本财务工作,对前者,你只需要有完整的概念和知识结构就可以了,而后者,则是实实在在必须会做的。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多注意学习的是,沟通能力,观察你的老师对工商税务的,对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揣摩心得。

尝试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实习,以便积累更多更全面的经验。我个人觉得,就本专业来说,实习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甚至可以从大一假期就开始;次数越多越好,每个假期都去最好。

职业培训:参加一些财务方面的培训对提高水平很有好处,但眼下名不副实的培训机构和项目太多,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谨慎,最好是能试听,或找参加过培训的人了解情况。这里推荐两个比较权威的培训网站:国家会计网()和中华会计网校)。另外,注册会

计师考试其成本相对低廉,社会认可程度高,各位可以去试一下,即使以后不从事事务所工作,它也能在提高你的专业水准的同时,帮助你谋取高层职位。

理财规划人才:眼下定位不准,前景广阔

职业前景:所谓“理财规划师”,即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财知识为个人提供理财规划服务的金融业专业人员。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理财规划师,从事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散见于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

据来自香港的高级财务策划师介绍,五六年前,香港和大陆一样没有专业的财务策划师,但现在以个人理财咨询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私人财务咨询公司已有3000多家。他还透露,在香港,一个刚入行的财务策划师每月就可赚到2万港元,而二三年后月薪就可升到5万港元,而且相对于已进入成熟期的保险业,财务策划师这一行业还处于成长期,一家理财网站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中,78%的人愿意接受专家顾问的理财意见,25%愿意委托理财,50%以上愿意支付顾问费。因此,它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职业通道:要想成为一名理财规划师,先得掌握9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分别是经济学、消费支出、保险学、投资学、货币金融学、实业投资学、税收、财务会计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必须在一些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毕业的时候进入保险、金融等领域去“淘金”——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基本上每年都有大型招聘会,通过笔试和面试的一般程序就能进去。

从事个人金融理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该是受过严格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理财规划是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是针对客户整个人生而不是某个阶段的规划,包括个人每个阶段的资产,现金流量的预算和管理,个人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投资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子女教育及教育规划、居住规划,退休计划,个人财务规划以及遗产规划等等各个方面。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理财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要熟悉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等金融业务领域。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理财规划师?1.良好的人品及职业操守。理财规划师应以客户的利益为服务中心,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此外,保守客户的个人秘密也是重要面方。2.丰富的金融、投资、经济、法律知识。理财规划师应是“全才+专才”。这就是说理财规划师应系统掌握经济、金融、投资、法律知识,同时在某些方面又是专才,如保险、证券等方面有特长。3.丰富的实践经验。只讲理论是不能帮助客户达成理财目标的,因此,实践经验是否丰富是客户选择理财规划师的一个重要标准。4.相对的独立性。在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工作的理财规划师,在为客户进行理财规划的同时,或多或少都会有推销产品的目的,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但推销产品应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不应是“为推销而理财”。今后社会上会出现很多“独立理财公司”,这些理财公司的独立性较好。5.良好的个人品牌。今后社会上一定会出现一批具有良好口碑的“名牌理财规划师”。客户选择这些名牌理财规划师应该会得到更优质的服务,“信誉”是理财规划师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6.良好的心理素质。

职业培训:保险、金融等领域的很多企业会给员工提供专业的理财咨询培训。财务管理人才:去外企能学到更多东西

职业前景:为了跟会计专业的同学有所区分,在此将管理会计单独列出来分析。很多大型企业特别是外企的成本会计和财务分析岗位都是重要岗位。有志于在管理方面有所成就的同学,最好能在毕业后进入外资企业——他们的财务管理体系

更成熟,让你学到的东西更多,对你以后的发展更有利。

职业通道:学好外语。这是进入外企的首要条件,也是参加ACCA考试的前提——考试所用语言就是英语。其次,关于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一定要完全掌握,最好能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财务成本管理》一科,既能提高你的水准,也能检验你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

关注并学会分析《21世纪经济报道》或《经济观察报》等财经媒体关于财务方面的报道,这有助于你完善自己的财务理念和管理思想,即使你现在觉得它离你很远。

利用实习机会分析实习单位的财务报表。也可以在网站和《中国证券报》上找来一些上市公司的公开报表或数据进行你自己的分析,然后再和那些财务专家的分析去比较,这样也能学得不少东西,可以帮助你在面试时与考官表达你的符合现实的财务管理思想。

职业培训:ACCA证书在全球影响力持续上升,被称为国际财会领域的通行证。最关键的是,它的考试课程全面而且专业,是提高能力的一个途径。

篇7: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怎样样?

方向一、外企或大型企业高级财务人员;方向二、专业财务公司;方向三、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财务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管理、经济、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运用与信息处理技术潜力,掌握中外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熟悉现代理财技巧、理财方略,具有较强的理财潜力,能在涉外企业、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管理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潜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

财务是十分有前途的一个职业,也是一个很容易规划自己发展路径的职业。现实生活中,许多学财务的朋友提起财务来大吐口水,认为财务没有什么意思,其实最主要原因是没有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对每一家企业来说,人、财、市场都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走向以财务控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而且财务和投资、资本运作、金融等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职业发展可谓是前途无限。

从职业分布来看,财务能够划入企业的主战场。这是因为在大的企业里财务能够创造十分大的价值。一个必须规模的企业财务总监能够拿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那时因为在那样的公司透过财务管理比如税务筹划、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等等能够创造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价值,某种程度上比业务部门的价值并不小。比如房地产公司而言,财务潜力甚至会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且随着管理的发展,财务会逐步的介入业务,大家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将来的高层管理者,谁在说自己不懂财务那就不就应了。公司里的三驾马车,无论如何是就应有财务的一席之地的。需要说明的是,财务在企业中的价值和地位跟企业规模关系很大。一些很小的公司,皮包公司老板或者老板娘就相当于财务经理,顶多设个出纳,规模再大一点的公司,如果要设副总,一般也是业务出身,财务就是中层,因为业务有限,财务能够创造的价值本身就有限。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潜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潜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潜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必须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潜力。

篇8:财务管理就业

一、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定义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是指完成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业任务离校时, 仍未落实就业岗位, 无收入保障的毕业生[2]。它包含两层含义, 一个是对象范畴, 特指大学毕业生; 一个是时间范畴, 即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状态为待就业。

二、福建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现状

( 一) 采取实名登记管理方式

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2013 年启动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服务管理系统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 依托信息平台, 全面掌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就业地意向、就业城市意向、就业意向、就业服务需求、求职岗位、期望月薪等内容。省内院校福建省生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主要由高校填报, 省外院校福建省生源毕业生则主要由学生自行登录系统填写。该系统目前只针对福建省生源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 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尚不在登记之列。

( 二)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已被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 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服务已由国家购买, 由下属的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或社会组织具体承接就业指导服务, 福建省主要是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人社局) 来实施该项工作, 服务内容包括就业岗位信息、就业指导、就业创业培训、人事代理等相关信息服务。相关部门主动联系实名登记服务管理系统的未就业毕业生, 根据其就业意向和服务需求, 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对

有求职意愿的, 及时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 对有创业意愿的, 纳入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组织参加创业培训, 提供创业服务, 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对有培训意愿的, 推荐参加相应的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 提升职业技能; 对有见习需求的, 组织参加就业见习, 积累经验、增强能力; 对就业困难毕业生, 实施“一对一”重点帮扶。跟踪服务未就业毕业生、落实扶持政策, 以及毕业生实现就业等情况, 做到实名信息的实时录入、更新和管理, 形成动态管理工作机制。

( 三) 实行通报监督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各地开展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工作进行监督, 要求各地上报进展情况及就业分析报告, 对于工作进展缓慢的地区, 适时进行通报。

( 四) 高校就业跟踪

目前, 高校对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服务还大多停留在就业跟踪服务上, 有的高校有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而专门的就业指导活动还开展得较少或尚未开展。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重点还主要是在校大学生。

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有效实施, 给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带来了福音, 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提供了强有利的后盾和支持,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笔者主要将其归纳为三个困境, 即心理困境、信息困境及人财困境。

( 一) 心理困境

中国俗话说: “人要脸, 树要皮”、“人怕没脸, 树怕没皮”。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人或多或少都爱面子。中国人的面子观念虽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3], 但中国人对“面子”的重视可以看出它在中国人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地位, 所以“面子”时常会支配和调节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3]。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服务之所以难以顺畅地开展, 很大程度上就与中国人的爱面子心理利害攸关。通过调查发现, 许多大学生认为, 找不到工作是一种耻辱, 强烈的自尊心驱使他们想方设法掩盖事实, 通过亲属朋友帮忙在就业证明或就业协议书上盖章, 许多人甚至拒绝填写离校未就业登记表, 拒绝去人社局进行失业登记,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获得人社局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某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是由学校根据学生以前在校填写的信息表来填写的, 而里面的联系方式很有可能早已经失效了, 这极大地降低了失业登记的准确性, 增加了失业登记的难度, 影响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

( 二) 信息困境

目前, 政府是通过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动联系实名登记服务管理系统的未就业毕业生来实施就业指导服务, 部分大学生由于不了解国家的失业登记优惠政策, 频繁更换联系方式, 因此错失了获得就业服务的良机。福建省对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一直以来都很重视, 通过会议、文件、网站、就业创业政策宣讲进校园活动等各种渠道广为宣传。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也相当重视, 不仅专门开设就业创业政策课程帮助学生解读就业政策, 还通过印发就业创业政策指南宣传小册子、精心设计宣传栏、利用晚点名时间宣传、开设就业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讲。然而综观宣传效果, 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政策意识薄弱, 茫然被动地接受就业政策, 缺乏主动性; 另一方面是由于就业政策解读方式单一, 解读过程乏味, 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难以点燃学生的兴趣。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大学生失业登记不作为现象多有发生, 毋庸置疑, 这与国家全面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是相悖的, 应尽早克服。

( 三) 人财困境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主要受众是在校大学生, 目前对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则力不从心。就目前高校的现状而言, 基本上都有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 也有专职的就业指导人员, 但专职人员的数量很有限, 有些高校仅有1 名专职人员, 有些高校甚至连仅有的1 名就业指导人员都是兼职的, 就业指导专职人员由于事务性工作繁多, 加之人员数量又不足, 因此工作上顾此失彼、本末倒置现象也时常发生。虽然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聘请专业教师和有实践经验的社会精英参与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工作, 但这部分人群参与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工作还较有限, 就业指导工作更多的还是需要依靠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来完成。由于专职人员事务冗杂, 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大部分是由高校辅导员兼任, 而高校辅导员由于身兼多职, 亦无法全身心投入就业指导工作, 因此更无暇顾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同时由于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普遍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 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另外, 高校由于就业指导经费有限, 客观上也影响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实施。高校的就业指导经费主要是用于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仅有较小比例的经费用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跟踪服务。由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稳定性较差, 变动频繁, 从现实情况来看,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后续跟踪也较难开展, 效果不理想。因此全面实施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对于高校而言, 是任重而道远的。

四、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路径

( 一) 加强思想教育, 转变传统观念

受传统因素的影响, 高校大学毕业生也或多或少具有面子情结, 这是一种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思想, 它从根本上导致了毕业生拒绝进行失业登记的行为。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阵地, 义不容辞地负有教育引领的重任, 应采取集体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多管齐下, 积极转变学生的狭隘思想, 引导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 享受国家的政策关怀, 保护大学生的权益。

( 二) 强化政策宣传, 普及政策知识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毕业生失业登记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 这将大大影响政策的施行效果, 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视。当务之急, 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 提高政策认知的覆盖面, 如走进校园开展就业政策宣讲活动或展览宣传展板, 或向大学生发放政策宣传手册, 或在毕业生离校前进驻高校设立失业登记点, 为毕业生提供直接且全面的就业咨询服务和登记服务, 或到人群集中的广场或闹市区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和咨询活动,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就业指导、就业创业培训、人事代理等相关信息服务。高校应创新宣传方式, 注重宣传效果, 积极运用新媒体, 不断推陈出新, 灵活运用多种宣传手法, 变消极为积极, 变乏味为有趣, 校院两级联动, 团结协作, 重点发挥院 ( 系) 的作用, 充分宣传, 真正把就业政策送到每位毕业生的心中。

( 三) 加强队伍建设, 提供全方位就业指导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且普遍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 就业指导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难以适应未来就业形势的发展, 这必将严重阻碍国家全面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进程。因此, 当务之急是要打造一支专兼结合高素质高水平的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队伍应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教师队伍, 另一部分是学生队伍。教师队伍主要由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专业教师、高校辅导员、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人士组成。高校应把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并将他们培养成就业指导专业人士, 强化对其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业务培训和职业培训, 就业指导人员最基本地应持有职业指导师等资质证书, 以防止就业指导的随意性。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和高校辅导员所进行的就业指导是综合性的专业指导。专业教师也应参与就业指导工作, 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者和缔造者, 应从学科的角度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实施就业指导。校外人士主要是从实践的角度来实施就业指导。学生队伍主要由有志于从事就业指导的学生干部或普通学生组成。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开设就业指导专业, 基于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有条件的高校是否可以考虑在全国率先创立就业指导专业, 为全国输送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才, 根本解决我国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欠缺的弊病。

( 四) 整合有效资源, 构建管理长效机制

目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服务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 高校由于经费不足, 在开展此项工作时也是步履维艰。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 对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服务都是不全面的, 不到位的。鉴于高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且与毕业生及其家庭之间积累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而政府财力雄厚且社会人脉资源丰富, 因此高校与政府部门可以相互合作, 共同构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机制, 共同推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对于政府主导型管理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地区也可以尝试开展由政府注入资金的高校主导型管理机制, 两种机制共存, 取长补短, 进一步推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N].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4-5-14 (004) .

[2]张瑞.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中政府的购买行为[J].广西师范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2) :107-110.

上一篇:营销工具-营销工作筹备下一篇:高一关于春的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