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24-04-30

市司法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通用8篇)

篇1:市司法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2011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市委、市政府“市直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早计划、早安排,在村基础设施建设下功夫,在村民法制宣传上做文章,驻点村经济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发挥工作队主导作用。年初,市司法局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局长黄秀强同志担任组长,明确副局长周杰同志担任工作队队长主抓该项工作,在局里挑选了两名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工作队成员,为我局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工作队和村里4名村干部分包到村民小组,对主要工作明确到人。黄秀强局长先后6次深入彭家岭村进行调研和指导,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召开新农村建设专题会议,现场办公。并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局、村共同出谋划策,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帮村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树立信心。同时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外墙粉刷、地面硬化、环境整治、村办公楼改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迅速扎实推进。

二是加大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举全体村民的力量,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要号召村民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如果没有村民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因此,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调动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深入各村民小组,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等有利时机,灵活采取召开动员会议,发放宣传单,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不断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组组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统一全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典型引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农民群众的思想通了,但在“怎样建”的问题上,其态度往往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让村民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照着学的榜样,我局工作队考虑到户与户之间的情况不同,指导村两委先发展一批示范户,通过示范引路顺利推进整个工作,以筛选出来的农户为突破点,进行了重点建设,比如我们协调市水利局、林业局等有关单位对村里的水产、畜牧、苗圃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组织他们观看外地的成功经验录像片,发展成示范户,以此来带动全村农户参与学习乃至主动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农民代表、村干部到镇内和县内的示范村参观学习,一方面让其切身感受示范村的巨大变化,一方面把示范户建设的经验做法一五一十地教给农民。

三、彭家岭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

经过一年的努力,彭家岭村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我们感到,该村目前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突出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村集体经济薄弱。建设新农村,村集体经济是基础。彭家岭村基本上属于农业村,由于受土地资源(山多耕地少)、土质结构(严重碱性土壤)的制约,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据调查,该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仅为2.5万余元。除一个砖窑厂和一个养殖场承包给个人外,几乎谈不上有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村级经济,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撑。

(二)基础设施落后。由于集体经济差、底子薄,村内公益事业几乎没有,尽管这几年时有一些投入,但村内主干道至今仍有5公里没有硬化,村委会办公楼改造后,上级要求的党员、治安、计划生育、民兵等阵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泵站维修经费得不到落实。村提水泵站始建于80年代末期,承担村500余亩水田的浇灌任务。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管道和提水泵机已老化,每年水稻播种季节,都要进行检修,方能提水,据统计,近几年的检修费用,每年均需2万余元。为了解决这笔经费,村委会也进行过多次研究,曾希望通过个人承包经营来转移该项负担,但由于管道、泵机老化严重,至今无人问津,只能靠村委会借贷维持。

(四)村民法律法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彭家岭村青壮人员大部分外出务工,在家的村民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法律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即使外出务工的青状年,对法律法规知识也了解甚少,遇到涉法问题不知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对2011年彭家岭村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011年我们将继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运用去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彭家岭村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难,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建设新农村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将把村干部和村民思想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来抓,让全体村干部和村民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具体体现;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方法,切实引导村干部和村民立足本村实际创业发展,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外出的家人不一定都能赚到钱,在家只要依托石花镇,经营得好照样能够赚大钱的道理。而且工作队计划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与村委会干部一道动员外出务工的能人回家创业,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共建美好家园。

(二)因地制宜,促进村民种植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经济,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为此,我们将结合彭家岭村的现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村民增强种田种地就是种钱的效益意识,改变以往“种田糊口”的传统思想。引导村民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把效益低的粮食作物调整为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大力开发具有潜力的荒山,动员本村一些有经济基础的能人承包荒山,发展山地经济。同时,与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协调,邀请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地为村民传授种植、养殖知识和技能,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村经济健康发展。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依法办事意识。我们计划今年在彭家岭村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司法局的自身优势,结合我们的本职工作,开展送法进村入户活动。结合村民委员会选举、征兵工作、婚姻家庭等,广泛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兵役法》、《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村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村民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推动和促进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村民的矛盾化解和社会稳定。依法为村外出务工人员、特困户、残疾人、现役军人家属等困难村民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援助,促使村民切身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

一年来,我局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市直机关相比,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必须把我局新农村建设在2011推向新的高潮,全面按时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开创我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局面!2、2011年市直工作队情况统计表

篇2:市司法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市委、市政府“市直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早计划、早安排,在村基础设施建设下功夫,在村民法制宣传上做文章,驻点村经济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彭家岭村位于石花镇西部,紧邻石花镇,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372户,1280人。现有土地8534亩,其中旱地面积1071亩,水田面积506亩,山地面积5434亩,水面面积40亩,其它土地面积229亩(菜园、宅基地等)。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劳务输出,2011村民人均收入4100余元,比上增加300元。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仅有一个砖窑厂和一个养殖场,每年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砖窑厂和养殖场承包款,约2.5万余元。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状况,副局长周杰同志带领工作队人员坚持每月到驻点村住一周进行调研,书写调研报告2篇,与村两委干部共同研究新农村建设规划,具体参与项目建设,一年来走访农户372户,为群众排忧解难26件,培养发展新党员1人,提供有效工作信息7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17人次,办高效农业示范园面积200亩,帮助改善基础设施2项,修建农田水利设施3处,修建石子路面3公里,建文化活动场所1个,修水井20口,建沼气池4个,解决饮水困难179户,筹集资金8万余元,对村委会办公楼进行了改造。促进了驻点村新农村建设上新台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发挥工作队主导作用。年初,市司法局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局长黄秀强同志担任组长,明确副局长周杰同志担任工作队队长主抓该项工作,在局里挑选了两名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工作队成员,为我局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工作队和村里4名村干部分包到村民小组,对主要工作明确到人。黄秀强局长先后6次深入彭家岭村进行调研和指导,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召开新农村建设专题会议,现场办公。并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局、村共同出谋划策,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帮村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树立信心。同时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外墙粉刷、地面硬化、环境整治、村办公楼改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迅速扎实推进。

二是加大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举全体村民的力量,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要号召村民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如果没有村民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因此,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调动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深入各村民小组,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等有利时机,灵活采取召开动员会议,发放宣传单,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不断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组组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统一全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典型引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农民群众的思想通了,但在“怎样建”的问题上,其态度往往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让村民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照着学的榜样,我局工作队考虑到户与户之间的情况不同,指导村两委先发展一批示范户,通过示范引路顺利推进整个工作,以筛选出来的农户为突破点,进行了重点建设,比如我们协调市水利局、林业局等有关单位对村里的水产、畜牧、苗圃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组织他们观看外地的成功经验录像片,发展成示范户,以此来带动全村农户参与学习乃至主动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农民代表、村干部到镇内和县内的示范村参观学习,一方面让其切身感受示范村的巨大变化,一方面把示范户建设的经验做法一五一十地教给农民。

四是加大帮扶,推动新农村建设早出成效。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市司法局党组主动念好“服务经”。一方面,结合我们工作的职能,积极开展了 “送法进村”及走进农家、走下田坝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展出宣传图片20幅,张贴宣传标语25条,悬挂宣传横幅3条,向村文化活动中心赠送法律书籍100余册,为村农民上法制课1次,全村受教育人数达1200余人次。另一方面从资金上予以支持,我们在局金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2万元对村办公楼进行了改造,拿出1.5万元为村委会购置了办公桌椅。此外,还积极与市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1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了彭家岭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

三、彭家岭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

经过一年的努力,彭家岭村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我们感到,该村目前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突出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村集体经济薄弱。建设新农村,村集体经济是基础。彭家岭村基本上属于农业村,由于受土地资源(山多耕地少)、土质结构(严重碱性土壤)的制约,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据调查,该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仅为2.5万余元。除一个砖窑厂和一个养殖场承包给个人外,几乎谈不上有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村级经济,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撑。

(二)基础设施落后。由于集体经济差、底子薄,村内公益事业几乎没有,尽管这几年时有一些投入,但村内主干道至今仍有5公里没有硬化,村委会办公楼改造后,上级要求的党员、治安、计划生育、民兵等阵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泵站维修经费得不到落实。村提水泵站始建于80年代末期,承担村500余亩水田的浇灌任务。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管道和提水泵机已老化,每年水稻播种季节,都要进行检修,方能提水,据统计,近几年的检修费用,每年均需2万余元。为了解决这笔经费,村委会也进行过多次研究,曾希望通过个人承包经营来转移该项负担,但由于管道、泵机老化严重,至今无人问津,只能靠村委会借贷维持。

(四)村民法律法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彭家岭村青壮人员大部分外出务工,在家的村民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法律法规意识比较淡薄,即使外出务工的青状年,对法律法规知识也了解甚少,遇到涉法问题不知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对2011年彭家岭村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011年我们将继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运用去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彭家岭村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难,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建设新农村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将把村干部和村民思想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来抓,让全体村干部和村民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具体体现;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方法,切实引导村干部和村民立足本村实际创业发展,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外出的家人不一定都能赚到钱,在家只要依托石花镇,经营得好照样能够赚大钱的道理。而且工作队计划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与村委会干部一道动员外出务工的能人回家创业,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共建美好家园。

(二)因地制宜,促进村民种植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经济,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为此,我们将结合彭家岭村的现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村民增强种田种地就是种钱的效益意识,改变以往“种田糊口”的传统思想。引导村民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把效益低的粮食作物调整为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大力开发具有潜力的荒山,动员本村一些有经济基础的能人承包荒山,发展山地经济。同时,与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协调,邀请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地为村民传授种植、养殖知识和技能,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村经济健康发展。

(三)用足政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彭家岭村的5公里道路硬化和村提水泵站维修经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两件事。我们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积极主动地与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协调,以国家扶持政策为主、村民自愿捐款为辅、村委会筹措资金补缺的工作思路,争取在2011年为彭家岭村新农村建设办1-2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依法办事意识。我们计划今年在彭家岭村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司法局的自身优势,结合我们的本职工作,开展送法进村入户活动。结合村民委员会选举、征兵工作、婚姻家庭等,广泛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兵役法》、《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村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村民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推动和促进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村民的矛盾化解和社会稳定。依法为村外出务工人员、特困户、残疾人、现役军人家属等困难村民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援助,促使村民切身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

一年来,我局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市直机关相比,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必须把我局新农村建设在2011推向新的高潮,全面按时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开创我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局面!

附:

篇3:市司法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来宾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 是2002年12月28日新设立的地级市, 辖四县一市一区, 全市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260万人, 其中壮、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5%, 女性人口115万人。

从6个县 (市、区) 26个乡镇中随机对130名农村妇女进行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从事种植业的104人, 从事养殖业的55人, 从事加工业的9人;2011年家庭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的有42人, 5000~6000元的有52人, 6000元以上的有36人;近两年参加科技培训均达2次以上, 掌握2~3项实用技术的有105人, 占80%以上。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的有44人, 占33.8%, 绿色证书的有43人, 占33%;参加经济合作组织的有54人, 占41.5%;参加“美德在农家”活动的有66人, 占50.7%;知道六合彩危害的有118人, 占90%;参加民主选举等政治活动的有121人, 占93%。

二、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式

(一) 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

在发展生产中, 来宾市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加“双学双比”活动, 主动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在生态农业、畜牧养殖、庭院经济、特色经济和推广科技新品种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她们在各级妇女组织的带领下,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以独办、联办、合伙、租赁、承包等方式大力创建妇女科技示范基地, 创办各类实体及“妇”字号基地, 组建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等组织, 充分依托这些阵地, 广泛开展技术、信息传播, 组织营销等活动, 并在其中增加收入, 发家致富。

(二) 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来宾市各级妇联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美德在农家”、“五好文明家庭”、“不让毒品进我家”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 培育了一大批活跃在乡村的巾帼文明队、乡村歌舞“妈妈”队, 走村串巷用山歌、快板等形式宣传科学、法律知识, 宣传抵制六合彩、封建迷信和邪教组织,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精神文明活动, 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三) 主动参与民主政治建设

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的进程中, 农村妇女成为民主管理中最为活跃的重要力量。在2011年“两委”换届中, 来宾市共有1490名妇女进入了村级党组织、村民委领导班子, 全市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的比例达到85%以上。在村民民主选举等政治活动中, 广大农村妇女踊跃参与, 仅在这次调查的对象中有93%以上的农村妇女参与民主选举等政治活动, 广大农村妇女的民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

三、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一) 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大力加强实用新技术的培训, 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开展“三送” (即:送知识、送法律、送人才) 下乡活动, 组织各类农技、医学、法律等专家到镇、村开展下乡活动, 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婚育、禁毒防毒、反邪教反迷信、农村环保等知识, 使妇女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据统计, 目前来宾市累计有女农民技术员1643人, 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村妇女有10784人。

(二) 培育了一批“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妇女新型实用人才

通过加大对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 在农村成立各种种养协会, 培育了一批农村妇女新型实用人才。通过她们的带动, 广大农村妇女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大大提高, 形成“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的效应, 扩展妇女群众的致富面。目前, 来宾市农村以妇女为主经营农户, 年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有280户, 达30万元以上的有98户。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已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如:合山市陈国娟和武宣县覃兰英等女经济能人通过引进花边加工项目, 创办了花边加工基地, 采取设加工点、领料点, 帮助来料加工的形式, 并聘请花边加工技术员到各乡镇举办培训班, 带动了当地群众3万多人参与花边加工创业, 仅花边加工月增收近300元, 使广大妇女群众既学到技术, 又增加收入, 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涌现了全国十大女农民———卢玉泉、陈利新等一批农村致富女能手。

(三) 培育了一批巾帼科技示范基地

结合“党建带妇建”工作, 把创建“妇”字号经济实体和农业科技培训基地的建设, 纳入到党员联合体基地的建设中, 党妇基地同建设、同布置, 采取以独办、联办、合伙、股份、租赁、承包等方式大力创建妇女科技示范基地和经济实体, 培育了一批影响大、效果好的“妇”字号基地和妇女经济联合体、协会, 不断壮大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和实力, 做到县、乡、村都有示范基地,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目前, 来宾市共建立巾帼科技示范基地392个, 创办各类实体563个, 既为妇女发展生产、促进就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又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为农村妇女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 缺乏资金支持, 发展生产后劲不足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 农村妇女获得经济扶持较少, 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许多刚刚起步的农村致富女能人产业规模小, 往往由于资金缺乏而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此外, 小额信贷的数额较小难以满足农村妇女扩大生产的要求, 资金不足成为农村妇女扩大经营规模和经营领域的一大障碍。

(二) 缺乏技术帮助, 增产不增收

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对农业的种植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沿袭传统的种植方法和种植品种, 农村妇女虽然经过经验积累, 很多也是种植的好手、能手, 但由于缺乏新技术, 农产品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即使作物丰收了, 收入的增幅也很低。

(三) 信息闭塞, 缺乏致富门路

来宾市是一个在农业县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城市, 自然条件差, 各种自然灾害频繁, 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业人口多,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相当一部分村屯还没有通路、通水、广播电视, 宽带还没有村村通, 农村妇女只能通过会议传达、发放资料、宣传车等传统的方法获得信息, 信息量不足和信息传达的不及时,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发展。

五、加强来宾市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 加强培训, 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

要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教育培训, 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要创建基层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学校, 建立健全好市、县、乡、村四级科技培训网络, 加大对广大农村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的力度, 拓展培训方式和内容, 采取理论培训与实地操作相结合, 组织相关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等多种培训方式, 使培训更加生动、具有实用性。同时, 要注重培育一批女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更广泛地带动农村妇女共同致富。

(二) 健全服务机制, 营造有利于农村妇女发家致富的环境

一是要提供良好服务。有关部门要在项目资金安排、技术扶持、信息服务等方面对农村妇女发展予以大力支持, 引导农村妇女发展优势产业, 帮助女致富带头人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 引导广大妇女走自愿入会、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联合壮大之路。二是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对一些有地方特色, 有市场潜力的短、平、快, 且投资总量不大的项目, 应尽快立项扶持, 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农村妇女树立大市场、大农业、大发展意识, 重点培植规模户, 发展专业村, 带动二、三产业发展, 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继续深入开展妇女小额信贷工作, 为农村妇女发家致富提供资金保障。

(三) 创建新组织, 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随着经济的发展。要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市场的矛盾, 提高妇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就要推广标准化生产的新科技、新技术, 促进农村妇女转变传统生产方式, 走“出入自由、权利义务平等、民主管理、自治独立”的经济合作道路。积极推广“妇代会+协会”的模式, 扩大培育巾帼科技示范基地, 不断壮大农村妇女经济合作组织规模和实力, 在创建新组织的实践中, 实现多种目标的互动共赢。

(四) 弘扬新风尚, 丰富新农村文化建设

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 帮助农村妇女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移风易俗, 陶冶情趣, 通过“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欢乐在农家、和谐在农家”活动、“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姐妹手拉手, 致富路上一起走”等活动, 以促进和谐村镇的建设, 全面提升来宾市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摘要:文章基于来宾市丰富的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和她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历程, 通过调查研究对来宾市农村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方式、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和分析, 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对来宾市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发展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篇4:建湖县农村司法站建设探析

基于建湖县基层司法行政的新情况,2007年底,建湖县在全县246个村(社区)全面建立起集司法行政八项职能为一体的司法站。在司法站初建的过程中,建湖县采用以下做法:

广泛调研,上下合力。早在2005年江苏省司法厅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的意见》时,建湖县司法局就有了创建规范化司法站的想法,在广泛调研、比照规范化司法所的基础上拿出初步方案,从搭建维护稳定、服务和谐社会新平台,将司法行政触角延伸到城乡最基层的政治高度,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全系统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建村(社区)司法站涉及全县16个镇(区)、246个村(社区),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县委政法委下发文件,部署各镇(区)按照建湖县司法局提供的建站标准,统一开展工作,并就人员配备、办公场所和工作模式等相关工作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同时将各镇(区)成立司法站情况纳入平安创建和法治建设年度考核内容。

狠抓落实,确保可行。为了确保司法站建设不流于形式,建湖县司法局多方协调,确保人员、设施、经费在合适的限度内“三落实”。一是落实人员。明确村(社区)司法站由村民调主任、挂村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信息员3人组成,其中村民调主任兼任司法站站长。二是落实办公设施。各村(社区)司法站有一间办公用房,有一部电话,有一套工作制度和资料合帐。三是落实经费。司法站站牌及各种簿册由建湖县司法局统一制作下发,司法站兼职工作人员除享受原工资待遇外,每人每年或享受800-1000元的交通、通讯补贴,或工作费用实报实销。费用由各镇(区)承担。

评先促优,整体推进。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司法站组建工作,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建湖县司法局参与成立建立村(社区)司法站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工作的领导与督促。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各镇(区)督查司法站人员、场所和经费落实情况,对行动不力的镇或村责令限期整改。期间,召开了司法站建设推进会,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建湖县司法局相关职能科室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统一设计、印制法律服务工作记录簿、案件受理登记簿、矛盾纠纷排查登记簿、社区矫正活动记录簿、帮教安置活动记录簿等“五簿”,用专车将制作好的站牌和薄册送达全县16个镇(区),并督促各镇及时分发到每一个村(社区),迅速完成村(社区)司法站的挂牌组建工作。

司法站初建后,建湖县农村基层出现了“四少四多”的喜人变化:

越级上访的少了,遇事找司法站的多了。据统计,司法站成立后,大量的矛盾纠纷被及时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越级上访明显减少。全县16个镇(区)有7个镇成为无越级到县信访镇,246个村(社区),有156个村(社区)成为无越级到县信访村(社区)。

违法乱纪的少了,遵纪守法的多了。村(社区)司法站经常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例如,司法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利用冬季农闲对外出务工的家庭留守人员进行法制培训,利用务工人员返乡过春节机会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收到明显效果。

涉法事务出远门的少了,就近解决问题的多了。以前群众有了法律难题和法律事务就要到镇上或县城请“专业人士”,现在足不出村就能解决,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省了成本。

无事生非的少了,创业发展经济的多了。近年来,农村出现“凤还巢”,不少挣了钱的打工仔返乡创业。村(社区)司法站成立后,主动帮助协调化解企业创办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纠纷,帮助企业聘请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司法站还注重对刑释解教人员及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的帮教工作,帮助他们寻求发家致富门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建湖县村(社区)司法站成立时间虽不长,但由于工作抓得实,并适应了农村基层的需求,其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已初步显现。据统计,司法站成立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70起,提供法律咨询4000多人次,牵头提供法律援助81件,牵头提供公证服务230件,提供诉讼代理信息97条,走访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800多人次。《法制日报》、《新华日报》和新浪网等全国10多家媒体先后对建湖县建立村(社区)司法站的做法予以报道。

司法站虽刚起步不久,但由于其带来的效果比较显著,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和社会认可,其发展势头很好。经过将近2年的摸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司法站是国家司法资源和地方性资源整合的产物,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切实防止国家司法资源被滥用。司法站初建后,建湖县司法局在深入基层,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以统一模式、提高运作水平为重点,抓住四个环节,制订了符合全县农村基层实际情况的村(社区)司法站运作方案,并在全县推广。一是在组织机构上,村(社区)司法站为乡镇(街道)司法所的办事机构,统一由司法局指导与管理。村(社区)民调主任兼任站长,挂村法律服务工作者轮流驻点办公,村(社区)选派1名法律服务信息员。二是在工作机制上,司法站实行法律服务信息员与民政、公安、信访等部门相互配合,挂村法律工作者与村(社区)治保干事、民调主任、管片民警等人员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采取独立服务与综合会诊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及时收集、反馈社情民意,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三是在服务内容上,司法站具有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提供法律援助、协办公证、诉讼代理信息,协助司法鉴定,帮教安置与社区矫正等8项职能。四是在工作标准上,司法站有固定办公场所和电话,并坚持“六统一”,统一称谓、统一挂牌、统一工作内容和流程、统一印制簿册、统一制订规章制度。

篇5:市200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加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新农村办公室按照年初制定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引导相关部门将重点项目集中投向各试点村,通过项目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今年市政府确定的185个重点项目中,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共分九类,即:农牧业生产、涉农龙头企业扩能改造、旅游产业带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通村道路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以及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项目总数达54个,占全市重点项目的29%,是近几年来项目建设最集中、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致使各试点村既有高起点、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又有适合当地发展实际、前景广阔的产业支撑,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上新水平。

二、突出重点村建设,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市在全面推进30个试点村建设的同时,集中精力重点推进哈拉苏大兴村、雅尔根楚五道沟村等试点村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一是争取项目资金,培育主导产业。达斡尔乡满都村计划投资5200万元启动建设生态酱菜、脱水蔬菜系列产品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期申请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政策性补助资金500万元,银行贷款XX万元,引资1900万元,自筹投入资金800万元。现规划、选址等工作已完成。哈拉苏办事处大兴村计划投资45万元新建标准化挤奶大厅300平方米,立体式20头挤奶器一套,3吨制冷罐一个,以托牛所的形式提高奶牛业的规模化养殖水平。奶站建成后,农民售奶价格相对稳定提高,可以吸纳周边奶牛户370个,年增加纯收入340万元,户均增加纯收入9000元;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设豆制品加工厂,带动本村农民就业140余人。中和办事处福泉村手拍粉合作社股份制企业厂房扩建项目到位资金60万元,包装车间已经落成,2600平方米的晾晒场基础已完工,各种设备都购置到位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雅尔根楚五道沟村投资120万元建设冬暖式生猪养殖场,建设完工4栋生猪养殖场猪舍,让剩余劳动力能够就地转移就业。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雅尔根楚办事处五道沟村争取民政、扶贫危房改造、整村移民扩镇项目,投资150万元建设通村道路、自来水供应、无线通信等设施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预计9月末前有60户能够入住。关门山—浩饶山公路续建工程现已完成单幅15公里,完成投资800万元;通向西平台村的浩饶山大桥预计投资700余万元,将于10月份建成通车,结束夏季摆渡、冬季跑冰过河的历史。中和—碾子山公路已完成路基8公里,路面基层3公里,圆管涵3道,完成投资434.9万元,计划9月15日前建成通车。省际通道-扎博公路连接线已完成路基工程12公里,路面水稳层6公里,6道圆管涵,2处过水路面,完成投资600万元,计划10月1日前建成通车。推行村民“一事一议”建设通村公路的模式,达斡尔乡满都村5.1公里整村道路硬化工程已完成建设。中和办事处福泉村2.5公里整村道路硬化工程完成建设。雅尔根楚—新建—四道沟—五道沟—集体四级砂石路,路基完成34.1公里,年末建成通车。大河湾镇区1.1公里道路硬化工程现已完成。成吉思汗—红光村公路现已完成。省际通道—蘑菇气三合村公路计划9月中旬完工通车。关门山—苇莲河7公里村道,已完成路基工程。鄂伦春民族乡建设1横3纵全长2公里道路现已完成。卧牛河大坝—靠山—一心公路,已经开工建设。目前###市已经提前两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三、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创建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

为了创建承接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载体,为了实现工业农业的互补对接,为了寻求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我们坚持“政府扶持、农民自主、社会参与”的方针,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增强自我发展、逐步壮大的能力,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实体”、农村经济的“服务主体”、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载体”和统筹城乡的“联结体”。截至2009年5月末,全市共成立并注册了各类专业合作社199个,占呼伦贝尔市同期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42%。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1.3亿元,入社成员60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3万余户。雅尔根楚办事处五道沟村315户农户中268户加入凤鸣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占全村总户数的86.5%;现有耕地8048亩,其中7010亩土地入社,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7.1%。2009年,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前期考察调研,充分估计和准确应对市场行情,合理调整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种植高油大豆2500亩,单产220斤/亩;良饲兼用型玉米2800亩,单产800斤/亩;高淀粉马铃薯500亩,单产1.5吨/亩;桔杆单产数额大幅增加。经初步测算,每亩地获利300元,较XX年年亩产增收130元。合作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与分散经营相比增收近37%。合作社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浩饶山镇陇海农民种植合作社由21户农民中三分之一的农民集中经营8000余亩耕地,另外三分之一农民从事旅游、餐饮服务业,其他三分之一的农民轮班休息,2009年合作社纯收入近300万元。今年春耕前又投入150余万元购买大中型农机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极强。洼堤镇育林葵花种植合作社,以种植订单的形式将农户分散的土地相对集中起来,创造出了“五统一分”的生产经营模式,即:“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生产”,创建了一种经营内容方向固定、合作社的成员固定、基地的面积固定而生产基地的地块不固定的相对灵活而又能保证收益的合作社。分别在种养业、购销流通业、信息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已经产生了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显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为发展“新型合作农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资源要素”进行“规模组合”,以“联合舰队”的形式“下海”,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凸显了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合作社的发展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市场主体的身份行使与其他主体的平等协商与谈判,改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合作社通过“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措施,收到了“规模效应”。这样,既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增强了农业产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二是开拓了产业化新途径。合作社发展壮大后便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开始自办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等垂直一体化经营,延长了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战略性结构调整得到大力推进。在合作社把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后,实现了农村各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产品的销售网络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农业经济呈现出“块状”发展的鲜明特色。三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销售难的问题;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统一采购生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快了农业生产及增长方式转变,避免了农民间的无序恶性竞争;在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各入社成员通过盈利分配、股金分红、二次返利等形式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四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合作社发展促进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产生,带动了农民生产生活观念转变,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集中,推动着传统农业的深刻变革。这样就解放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可以彻底摆脱土地的束缚,转向城镇、市区从事二、三产业。合作社中提倡成员平等议事,推动了农村民主进程,促进了农村文化变革,提高了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利于形成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发展环境。

四、建设绿色农业基地,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

###市紧紧抓住国家现代农业建设试点县市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有利机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基础,努力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农产品基地。重点选择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大米和葵花等产品,集中连片建基地。全市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66万亩,创建了大豆、马铃薯、葵花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31.5万亩,基地规模位居全区第一,并在苇莲河建立全区首家“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在建好基地的同时,###市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和市场拉动效应,全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基地的认证工作,做到认证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围绕提升产业素质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重点产品、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的开发和认证。并通过开发和认证工作,解决千家万户的生产质量管理、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市场准入问题。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数量达到35个。绿色产品带动全市实现产值13.5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6%;带动9个乡镇4万农户,实现农民人均纯增收1320元。增强品牌意识,依托龙头企业,走特色产品产业化经营之路,将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变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目前已有“###大米”、“###葵花”、“###沙果”、“###黑木耳”四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全市拥有国家知名商标17个、驰名商标1个;“淳江牌”大豆色拉油等一批产品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成功承办了2009·内蒙古(###)第二届绿色食品交易会暨首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会展期间有俄罗斯、蒙古、日本3个国家,北京、广东、浙江等10个省市,自治区12个盟市及68个旗县的500多家企业参展。###市的16个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展出农畜产品山野产品7个系列100多个品种。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蒙古国东方省及北京等地企业签约项目127个,签约额达35亿元。这一会展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绿色、特色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特色经济优势,实现规模效益。

五、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确立巩固主导产业地位。指导各地瞄准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入以及产业扶持政策导向,指导各试点村立足经济发展基础优势,深入挖掘发展潜力,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力争使每个试点村都有一至三条带领农民持续、大幅增收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最终实现试点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的工作目标。

(二)培养培育新型农民。突出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实施好国家农村培训补贴和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继续深入挖掘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总结培育致富典型,为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聚集人才基础。同时充分发挥XX年公推公选的40名大学生和刚刚由自治区选派的60名大学生村官的聪明才智,通过他们把新的发展理念、创新的思维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带到农村去,进一步优化村级“两委”班子的结构,使人才兴市战略得到深入的实施。

(三)建立服务土地流转的平台。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规范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流出土地,加快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经营的过程。积极有效地拓展农业“产业功能”,优化农业“发展形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我市走出一条“设施完备、规模适度、特色鲜明、高产高效、生态良好、循环持续”的城乡统筹、协调一致、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供前提条件。

篇6:市司法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统一安排部署,市水利局党组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为勤政为民、躬亲为民的一件大实事来抓。局党组通过对水利系统帮建村逐一调查研究,确定了“依靠群众、示范带动、梯度推进”的工作思路,力争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推进,始终注意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以群众为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以“治穷、治滩、治乱”为重点,以“促进帮建村发展和农民纯收入明显提高”为目的的驻村帮建工作中。一年来,经过多方面努力,各项帮建资金基本到位,帮建项目逐步落实,群众得到了实惠,新农村工作成效明显,现汇报如下:

一、搞好调查研究,制定好帮建工作计划

按照市文明办统一安排部署,市水利局党组先后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专题会议3次,召集包村负责人安排包村帮建工作5次,认真研究安排我局新农村建设驻村帮建工作,成立了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部分科室和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驻村帮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驻村帮建规章制度和驻村帮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责任,形成帮建单位和受帮建村双向互动的结对共创机制。为开展好驻村帮建工作,市水利局一是抽调3名业务骨干成立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全市水利系统包村帮建工作,同时各县区局都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领

导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二是深入35个帮建村专项调查研究,逐个帮建村负责人就该村基本情况的介绍,实地查看了帮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掌握村民的所需所盼,准确掌握了35个帮建村的现状、发展潜力和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为开展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切实加强帮建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风尚

为抓好新农村建设包村帮建工作,我们严格按照市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局领导多次到村深入农户,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如今35个帮建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逐步实现“河边树绿、林中鸟鸣、水中鱼欢、村中歌飘”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景观。

(一)宣传先行,层层发动。由于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之中,帮建村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小农意识比较严重,对新生事物往往心存顾虑,多持等待观望态度。水利局党组充分认识到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帮建活动伊始,在派出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由驻村工作队干部组成的宣教工作组,采取印发宣传资料、编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到农村进行巡回宣传,将帮建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传达到家家户户。

(二)、加强文明建设,倡导农村新风尚。一是广泛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的文化素质得以提升,村风得以改善。在村民中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开展“五好家庭”、“和谐家庭”的评比活动,引导村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文明

向上的社会风貌,消除封建迷信,赌博等丑恶现象。二是组织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对农民进行各种教育,形成了团结互助、融合和谐的良好风气。三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在全体村民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村支部为载体建立村民文化、娱乐中心,购置图书,建村民阅览室,使村民农闲时活动有去处。先后建成了村图书室、娱乐室、敬老院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和文教卫生事业设施,真正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三、开展帮建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创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年来,我们帮助35个帮建村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农村的前列。

(一)、村容村貌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各帮建村居住区和耕作区分开,土地资源得以整合,保留了完好的自然村生态环境和传统风貌;二是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对私搭乱建的柴房及猪舍、旱厕,实现了清洁改造,改造了村内道路,实现了“五清五改”。三是对农民居住房屋的外墙统一进行粉刷,对入户道路进行整修,并在村内所有空地上栽植树木,村庄得了到靓化、美化。

(二)、村域经济稳定高速发展。一是建立完善了“岗位+协会”的运行方式,增强村“两委”班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细化完善了蔬菜协会、用水户协会等协会,形成了统一健全的协会网络,各项农业科技、市场信息得到了快捷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二是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各村平均每年每户新增收入3000元。

(三)、政策支持,干部帮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水利局主动念好“服务经”。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技术指导,采用“工作队常驻、专家组流动指导、专业技师辅导班培训”等形式,先后派出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等方面水利专业技术人员140余人次,对各帮建村在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水利工程建设、小型淤地坝等工程建设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市水资源勘察设计院驻村工作队无偿为新安县城关镇安乐村设计小淤地坝一座,免收设计费10万余元。今年上半年,我市遭遇特大旱情,驻村工作队克服困难,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村民抗旱浇麦保丰收累计500余人次;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各村的实际困难,2009年市水利系统累计安排新农村驻村帮建项目资金521.9万元,其中饮水安全项目资金248.7万元,解决6个村4974人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项目补助资金22万元,补助11个村用于改善群众吃水问题;村村通自来水项目资金162.2万元,使3个村4055群众吃上了方便洁净的自来水;中央、省、市2009年抗旱经费以及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经费资金80万元,涉及35个村,用于改造当地农田灌溉设施及改善群众吃水条件;移民扶持项目资金9万元,用于解决当地移民群众村组道路硬化问题。市水利局驻村工作队急群众所急,多方协调、沟通,以上项目资金均已到位,工程建设任务已完成,使帮建村群众真真正正得到了实惠。

在市委市政府及水利局党组的领导下,我局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驻村帮建工作,积极为农民想办法、出主意、办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与欢迎。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好市委市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为保持农村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市水利局

篇7:市司法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在“生产发展”中创佳绩

我们把组织广大农村妇

女“学文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科技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农村妇女掌握增收致富实用技术,特别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科技信息。树立和宣传妇女创业先进典型,“三八”节期间,评选表彰了20名“十佳创业女明星”和“优秀创业女明星”,3月7日,举行了xx市首届“十佳创业女明星”颁奖晚会,请市领导为女典型颁奖。大力开展示范基地建设,使其示范效应更加增强,巾帼示范基地——金福农业开发公司程香莲成绩突出,被评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5月10日,为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金鹄生态农业园举行揭碑仪式。该基地的王曼丽董事长多次被省报、省电视台报道,通过她的事迹宣传,带动了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入生产行列。

二、在“生活宽裕”中建新业

组织妇女参加来料加工,广辟妇女增收渠道。近年来,我市民间已陆续承接一些来料加工业务。接渡工艺品厂厂长xxx就是我市从事来料加工较早的经纪人之一。她组织接渡镇的农村妇女进行绗缝被加工,使她们在家中可以赚取手工费。全镇几乎每个家庭的妇女都参与绗缝被加工和虾笼编制中,每人年均收入为4000元左右。目前,我市承接来料加工的乡镇已扩展到镇桥、乐港、众埠、吾口等镇及城区的各个居委会,来料加工已成为妇女从事家庭型创业的主要方式。我们也认为来料加工这类业务对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强度较小,生产方式灵便,不受时间、天气、场地限制,非常适合妇女在家中就业创收,况且加工市场潜力非常大。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将来料加工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引导鼓励全市农村妇女在家中创业致富。4月中旬,市妇联领导带领全市各乡镇妇联干部到浙江义乌考察来料加工,并专门就农村妇女

劳动力转移、输出与来料加工等问题走访了相关人员。

三、在“乡风文明”中做贡献

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3月份xx等4户家庭被评为省“绿色家庭”,xx家庭更获xx省“学习型家庭”和全国“环保型家庭”的殊荣。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5月底组织41名小学生参加景德镇市“金色童年摄影杯”少儿绘画大赛,有29名同学获奖;6月2日举办了“明星之夜”爱心联欢会。基层妇女组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组建了女子腰鼓队、农民铜管乐队等,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妇女健身活动,丰富农村妇女和家庭的文化生活。

四、在“村容整洁”中显身手

篇8:市司法局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陇南市居甘肃省东南部, 是甘肃省惟一具有河谷亚热带气候及丰富生物资源的森林景观区。全市辖9个县区, 总面积2.79万km2, 总人口近280万人。有7县区为国家扶贫重点县, 是全国、全省最贫困地区之一。植被以森林为主, 土壤以褐土为主。山大沟深、山高坡陡及高差悬殊地形, 加上岩层破碎、石多土薄、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严重, 每当山洪暴发, 便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泻溜和崩塌等灾害, 造成巨大损失。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

2 陇南市地震灾情

2008年5月12日, 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受到强烈影响, 宁夏、青海等地普遍有震感。这次地震损失十分严重, 相邻的甘肃省陇南市遭受了1879年 (130年) 以来震级最高、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 是除四川主震区外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截止6月12日, 全市重灾乡镇63个, 占乡镇总数19%, 占受灾乡镇32.2%, 造成551个行政村、52809户、220115人房屋损坏严重, 成为地震灾害重点村, 其中需要异地重建200个, 就地重建351个。551个重点村, 涉及到自然村1092个。形成地质灾害6000多处。全市遇难人员328人, 受伤人员7121人;倒塌受损房屋估值196.13亿元;全市家庭财产受损4.4亿元, 集体设施受损4.43亿元, 农作物受损面积25.19万亩, 损失估值1.35亿元;全市农村受损估值总计206.6亿元。

陇南市城镇单位286人受伤, 13人死亡, 造成3.44万间、79.22万m2办公房倒塌, 7853户职工的58.53万m2住房倒塌。直接经济损失估值87.21亿元。全市1385所医院受灾, 155.96万m2医院房倒塌。直接经济损失6.72亿元, 其中房屋损失估值5.75亿元。全市2678所学校7.16万间158.74万m2校舍受损, 18.42万米学校围墙、784座大门、48.63万m2护坡等辅助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3.66亿元, 其中校舍估值17.27亿元, 辅助设施估值5.03亿元, 教学仪器估值1.19亿元, 课桌凳估值779.2万元, 教学图书估值956万元。全市农信社、统计工作站灾情见表1, [1]陇南市“5.12”地震中直接经济损失422.61亿元。[2]

由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带领11名专家和甘肃省22名专家共同组成的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灾害评估组, 5月27日开始在陇南地震灾区实地考察, 专家全面评估了甘肃省受汶川地震影响最严重的文县碧口镇、中庙乡和范坝乡灾情, 涉及地质灾害、工农业受损、学校受损等方面。5月29日在陇南市武都区召开的地震灾害评估汇报会上, 多名专家发表了对甘肃地震灾情的初步意见。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葛全胜研究员说, 陇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 灾后安置和重建时间可能因此被拉长, 可能会出现多种不确定因素。他提醒当地救灾部门尽早清除危险因素, 减少因次生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所长王得楷认为, 此次地震使省内受灾区域直接引发了地裂缝和山体滑坡等多种地质灾害。他建议当地的灾后重建一定要把地质灾害因素考虑在内。刘副部长则建议甘肃省尽快成立专家委员会, 对灾情作进一步详细评估, 为当地灾后重建提供依据。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灾害评估组专家直言, 甘肃陇南的地震“灾情比想象的严重”。[3]

3 震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灾情发生后,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胡总书记立即做出重要指示, 温总理亲赴灾区指挥, 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面负责, 要求各级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 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王义介绍灾后重建基本政策, 农村倒塌严重受损需要拆除重建的房屋, 每户补助2万元。即国家补助1万元, 省上补助1万元, 不足部分由群众自筹。对政府补助后, 建房仍有困难的受灾户, 按每户不超过3万元的额度, 给予3年的财政贴息贷款。对一般破坏需要维修的, 每户按3间补助, 每间最多补助1000元, 每户最多补助3000元。目标任务是:两年内必须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第三年进入发展提高阶段。具体目标是:一是在最短时间内, 使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群众生产生活井然有序, 能看上电视;入冬前确保每户都有御寒房。二是异地重建、就地重建、加固维修三种类型27个示范村和第一批175个重点村, 必须在11月底全面建成, 既要出成果, 又要积累灾后重建经验。三是第二批216个整村重建重点村将于9月底全面动工, 预计2009年5月底建成;第三批133个整村重建重点村在2009年6月动工, 11月建成。四是分散重建的现在立即动工, 明年5月底全面建成;维修加固工作现在起必须立即全面展开, 在入冬前全面完成。五是及早谋划公用设施、城镇居民住房和机关办公用房恢复、重建工作, 力争9月份全面启动, 两年内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重建过程中, 一是因地制宜, 形成多元化方案, 采取一村一户一策进行, 根据当地民俗实际, 充分体现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抗震要求。二是选址过程, 尽量选择稳定的基岩及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土质场地, 避开条状突出山嘴, 孤立山丘, 陡坡边缘和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场地以及地震时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山崩、地裂的危险地段。三是将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有机结合, 把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 把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 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整洁的生活习俗。具体应从下列方面着手。

3.1 全面考察, 摸清情况, 准确判断灾情走势

灾区各级部门应千方百计加强灾情调度, 切实做好灾害损失调查统计工作, 努力做到数据翔实、情况明了、判断准确, 为抗震救灾、防止次生灾害以及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提供决策依据。组织人员深入灾区第一线, 实地了解人们生活、农业生产包括温室大棚、畜禽圈舍、养殖塘坝、市场设施、农机具和加工企业受损情况, 科学评估损失程度, 在掌握第一手情况的同时, 认真研究和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建立应急值守制度, 实行24小时值班, 及时了解灾情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 并做好汇总分析, 保持信息畅通, 重大灾情随时上报。要采取专家会诊等形式, 客观分析灾情走势, 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努力降低灾害损失;做到对下有行动, 对上有声音, 对外有信息, 加强正面舆论宣传, 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抗震救灾。[4]

3.2 实时监测, 搞好预警, 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千方百计防止动物疫病爆发是抗震救灾工作的关键, 强化消毒、强化监测、强化无害化处理、强化灾后免疫、强化检疫监督, 力争灾后无大疫。加强消毒剂等药剂的储备调运, 通过发放挂图、明白纸等形式, 指导群众对生活场地、畜禽圈舍进行全面消毒, 及时消灭病源;加大疫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 及时排除疫情隐患;严格产地和屠宰检疫, 防止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重点做好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 从源头防治重大疫病发生。切实加强动物病源微生物菌 (毒) 种保藏和病料的实验室管理。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 果断处置, 努力争取使之控制在最小范围, 并做到不留死角。

3.3 全力投入, 抗震救灾, 着力发展农村经济

这次地震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不可低估。为了抓好抗震救灾工作, 农业部成立了孙政才部长为指挥长的农业抗震救灾指挥部, 立即启动救灾应急响应, 集中力量指导开展农业抗震救灾工作。灾区农业部门行动迅速, 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成立了救灾组织机构, 启动了应急预案, 主要负责同志前方指挥, 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 配合有关部门尽最大可能救助被困者和伤员;搞好市场监测预警, 千方百计组织菜篮子产品和短缺农产品调运, 确实保障灾区农产品供应的不脱销不断档, 切实稳定了民心;做好灾区农民思想工作, 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4 先行规划, 布局重建, 扎实推进农村建设

据2004~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先后对北京100个、中部地区34个、西部地区17个, 东部地区23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进行入村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区、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环境、生产与仓储、交通、防灾、供气与供暖、规划等11类105个项目。发现目前没有做规划的村庄占到总调查数99%;即使个别村庄有规划, 也是不完全符合《村庄规划标准》。[5]加上这次地震对陇南地区破坏;改变了地形地貌, 耗费大量土建工程, 以致基本上丧失了本区的地方风格。许多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下水设施、消防设施等很不完善。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建设新农村所必须考虑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资金, 还必须有一个合法、合理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划;当前应当解决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和农村安全隐患问题, 保护农村居民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灾后重建工程不急于求成, 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下一步灾后重建工作, 甘肃省已成立了以冯健身为组长的7个部门组成的恢复重建工作组, 正在确定省内对口帮扶单位。积极争取国家灾后重建项目支持, 优先支持受灾群众住房建设、灾情严重和财政困难区、修复学校医院、修复受损道路、桥梁、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将灾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优先安排。

总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新闻办公室.省府通报陇南地震灾情, 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EB/OL].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08-05/19/content_13303768.htm..

【2】陇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对“5.12”特大地震灾情核实统计结果的权威公告[EB/OL].http://www.fupin.gansu.gov.cn/zxzx/1213665782d11730.html.

【3】国家地震灾害评估组.甘肃陇南“灾情比想象的严重”[EB/OL].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08-05/30/content_13415790.htm.

【4】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全力做好农业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EB/OL].http://www.agri.gov.cn/XXLB/t20080513_1038592.htm

上一篇:听赵老师讲座之感悟下一篇:村街道2021年民生工程宣传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