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扶贫的申请书

2024-05-08

村级扶贫的申请书(共6篇)

篇1:村级扶贫的申请书

一、村简介(道路建设——公里——资金、产业发展规划,脱贫计划)

二、驻村工作制度;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

四、帮扶工作职责

六、精准扶贫工作流程图及村简介

二、精准扶贫战地指挥部:领导小组(绘图)总指挥(书记、第一书记、扶贫队长)副总指挥(村主任、副书记)、成员(其他干部指定到村民组,村民组——户——人贫困人口):

三大块:室内两块;

1、精准扶贫工作流程图及村简介

2、制度、指挥部、室外一块:小涧镇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镇精准扶贫战地指挥部

“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严格落实省、市“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部署,全面实施精准脱贫“1126”攻坚计划,即:围绕“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一个目标;大力实施十大工程;突出抓好20项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六项保障机制。

小涧镇驻村工作职责

一、深入宣传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扶贫开发精神,引导干部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二、深入开展扶贫专项调研,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找准制约因素,协调帮扶资源,监督帮扶项目实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好脱贫任务。

三、配合村(社区)完成贫困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工作,协调落实贫困户结对帮扶责任,做到家底清、情况明,集中力量解决好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按照“一村一策一部门、一户一法一个人”的原则,科学制订并实施帮扶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引导贫困村群众大力发展符合自身资源的富民增收产业;协调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稳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

五、协助所驻村抓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动员和组织贫困村群众积极参与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村容村貌整治,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六、发动贫困群众广泛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事业,协调落实教育、卫生、交通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七、积极协调落实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解决融资难题。

八、协助做好村 “两委会”班子建设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社会管理工作,积极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九、全面总结驻村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注重培育示范典型,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努力提升扶贫攻坚整体水平。小涧镇村级扶贫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负责本村扶贫开发项目、社会帮扶项目、外资帮扶项目中长期规划、工作计划,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检查指导。

二、组织开展扶贫开发调查研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不断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三、协助上级有关单位及本村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工作联系,协助实施好各类社会扶贫项目。

四、负责全村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管理和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的衔接工作,完成扶贫工作统计,各类扶贫开发材料和表册上报、扶贫开发信息发布及宣传报道工作。

五、加强本村村支柱产业开发工作,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

六、承办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和交办的其他事项。

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选准扶贫开发项目,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经济的路子,制定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有关部门制订驻村帮扶计划。

八、指导帮助贫困户,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增加贫困户收入,努力解决剩余贫困人口温饱,加快脱贫步伐。

九、认真执行上级机关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根据上级定扶贫标准,确定扶持范围,明确扶贫对象,落实扶贫措施,做好扶贫监测,统计、宣传、信息交流等工作。

十、认真完成好镇党委、镇政府交给的其它工作。

村简介

村干部包队情况:

每个村民组贫困户_______户______人;

篇2:村级扶贫的申请书

一、村级互助金试点的基本情况

建始县、宣恩县村级互助金试点工作于2008年3月开始实施, 试点乡 (镇) 有5个共6个村, 其中:建始县试点乡 (镇) 有2个共3个试点村, 宣恩县村级互助金试点乡 (镇) 有3个共3个试点村。6个试点村级互助金合作社共筹措村级互助金93.56万元, 其中:财政扶贫互助金70.02万元, 农户交纳互助金23.3万元, 社会捐赠0.05万元。累计发放互助金326笔 (次) , 金额36.74万元;到2009年2月底已经回收互助金贷款4.6万元, 回收占用费4320元。

二、村级互助金试点的主要做法

村级互助金是一项新生事物。在村级互助金试点工作中, 两个县采取广泛宣传、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加强引导、检查督办, 村级互助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精心编制方案。建始县、宣恩县制定符合县情的村级互助金试点实施方案。在方案中, 他们突出了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要求群众认购股份后, 财政扶贫资金才能配股, 只有群众入了股、交了钱, 才会真正将扶贫互助合作社当回事, 也只有这样, 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管理意识才能真正调动起来, 群众的诚信观念才能培养起来;第二个重点是充分体现“扶贫互助”理念, 让贫困群众通过互助资金能够得到发展, 收入得到增加, 对贫困户实行优先配股和赠股, 让贫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三个重点是最大限度地保障资金安全, 扶贫互助金主要由群众投资和财政出资两部分构成, 无论是哪一部分都不能出现问题。为了规避风险, 建始县还坚持采取股份等额担保贷款制度, 规定最高限额, 实行按月还款, 试点乡 (镇) 财经所的“村级财务代理会计”兼任试点村的村级互助金合作社会计, 待合作社的会计业务熟悉以后不再兼任, 有效地保证了互助金的安全, 规范了村级互助金的财务管理。

(2) 认真选择试点村。在试点村的选择上, 建始县、宣恩县将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民风纯朴、农户信誉好、治安状况好, 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高但农户资金又比较困难的村作为试点的首选。经过层层推荐和筛选, 两个县选择了5个乡镇共6个村作为村级互助金试点。

(3) 广泛宣传发动。为了让广大的村民充分了解扶贫互助合作社的性质、作用及意义, 充分调动村民参加互助金合作社的积极性。建始县、宣恩县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将《村级互助金合作社章程》及财务管理制度交由村民讨论、修改、完善, 广泛征求民意民愿。建始县财政局、扶贫办发放村级互助金宣传单600余份、张贴标语横幅100多幅、召开大小会议100多场 (次) 、举办大型文艺宣传活动2次, 通过这些办法大力宣传村级互助金有关政策, 得到了试点村农户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

(4) 强化检查督办。试点单位的县财政局、县扶贫办不定期地到试点村对村级互助金试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重点在入股资金的收缴、理事会和监事会人员的产生、财政扶贫资金的配股、农户入股等关键环节把关;在协助做好村级互助金合作社财务收支管理工作的同时, 不定期对互助金合作社财务状况进行张榜公示, 接受会员的监督, 解答会员提出的疑难问题。

三、村级互助会的工作成效

村级互助金的建立, 对于解决山区贫困户临时资金短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缓解了贫困户资金周转困难。目前, 有一部分农村贫困户发展生产急需用钱, 到农村信用社贷款, 不仅手续复杂, 而且还需要找人担保和财产抵押, 即便如此, 有的不一定能够得到农村信用社的支持。村级互助金是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借、民还、滚动发展”的原则来运作, 不需要任何财产抵押, 只要是村级互助金合作社成员, 有1—2个社员担保, 随来随贷, 最少可贷500元, 最高可贷3000元, 切实解决了一部分贫困户急需小额资金的燃眉之急。宣恩县万寨乡伍台村九组村民叶立华, 先后去了当地信用社3次, 均没有得到信用社的支持。2008年4月, 他向村互助金合作社贷款3000元后, 发展苗圃4亩, 育苗30多万株, 当年纯收入就达到了1万元以上, 他高兴地说:“村级互助金合作社, 是我们穷人的银行啊!”

(2) 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建始县、宣恩县的6个试点村有326户 (次) 在当地村互助金合作社贷款36.74万元, 重点用于养殖业和种植业, 其中养猪、养羊有128户、规模达到5364头, 办茶园的有32户、68亩, 发展白柚、黄金梨、柑橘种植的有56户、面积212亩, 其他的110户。这些项目的实施, 从实际上发展了生产, 培植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建始县三里乡擦擦坡村六组村民刘金良自筹资金1万元, 向村互助金合作社贷款3000元, 购买山羊60只、饲料6吨, 当年纯收入达到了2.5万元。在他的示范和引导下, 2009年2月该村有12户农民自筹资金7万元, 在村互助金合作社贷款2.8万元, 栽植葡萄2100株, 购回山羊1100只、饲料10吨, 并对山羊实行圈养, 预计当年每户平均可实现收入1.1万元。

(3) 促进了社会和谐。村级互助金是以村为单位, 农户只要入了合作社, 社员需要贷款时, 只需1―2名社员担保就可以贷款, 从而增强了村与村之间、社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同时, 村级互助金合作社的社员、理事、董事经常召开会议, 对合作社的活动情况进行通报, 公开了互助金合作社的收支情况, 增强了团结, 融洽了关系, 促进了和谐。

四、村级互助金试点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村级互助金的建立, 对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农民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村级互助金规模小、起步晚, 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 融资渠道不够宽。从调查情况来看, 6个试点村互助金规模只有93.56万元, 其中财政扶贫互助金70.02万元, 占总额的76.97%;农户交纳互助金23.3万元, 占总额的24.9%;社会捐赠0.05万元, 占总额的0.0534%。财政扶贫资金, 成为村级互助金的主要来源。

(2) 贷款规模有一定的局限性。按照有关政策和调查的试点村《村级扶贫互助金合作社章程》有关规定, 互助金最高限额贷款是3000元, 最低是500元。以3000元贷款标准来讲, 可以为一个比较贫困、急需用钱的农户解决困难;但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 却起不了多大作用, 他们宁愿向亲朋好友借钱也不愿向村互助金合作社贷款。此外, 互助金贷款时间也有局限性, 一般3至6个月, 特殊情况的最多可延期1年, 互助金贷款期限比较短, 贷款社员很难在规定的时期内还款。

(3) 互助金贷款也有局限性。我们调查的建始县、宣恩县的6个试点村《村级扶贫互助金合作社章程》有关规定:农户没有入社的不得向互助金合作社申请贷款, 入社的资金额度是50—200元, 其中特困户入社资金50元, 低收入户100元, 其他的200元。如果农户没有入社, 那是贷不到款的;同时入社的农户在贷款时, 需1至2名社员提供担保, 且担保社员在担保期间内不得向村级互助金合作社申请贷款。

(4) 农户入社率比较低。由于村级互助金是新生事物, 人们对此认识还不够, 一部分人对此项工作持观望态度, 没有加入合作社;同时, 由于入社是需要交钱的, 有钱人不需要贷款, 没钱人又交不起入社钱。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 6个试点村入村级扶贫互助金合作社户数不到总户数的55%。

五、几点建议

为了规范村级互助金和村级互助金合作社的发展, 使之成为促进山区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远措施, 必须拓宽互助金的筹集渠道, 放宽互助金贷款政策, 使之真正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1) 拓宽互助金的筹集渠道。建立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以社会投入为主体的村级互助金合作社运行机制, 允许社会闲余资金进入村级互助金合作社, 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款,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村级互助金合作社, 不断增加村级互助金总量;要创新机制, 放宽配股条件, 对富裕户可采取“以奖代配”或“多入多配”的方式进行配股融资, 以激发其入股热情, 增加村级互助金合作社资金总量, 满足山区经济发展需要。

(2) 不以盈利为目的。村级互助金合作社与乡 (镇) 农村信用社最大区别, 就是具有互助性和合作性的特点, 这使得农民能更加方便、实在、快捷地得到贷款。作为由农民自己入股、自己出资、完全为农民服务的民间组织, 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是它最基本的使命。为此, 村级互助金合作社在贷款时, 利率要低于信用社、银行贷款同等利率, 不得以盈利为目的。

(3) 要放宽互助金发放门槛。农村互助金最大的特点是“民有、民管、民享”, 在发放互助金时, 要简化一些互助金借贷手续;同时要提高贷款总量, 因为贷款额度小不能满足现实农村发展生产需要, 导致会员借款积极性不高, 资金积压而放不出去, 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 可以采取社员联保或抵押借贷方式, 增加放贷量, 延长还款周期, 激发社员贷款积极性, 切实解决社员发展生产“无本钱”的难题。

(4) 要建立信贷信用资源共享制度。在信贷方面, 要广泛建立基础信用制度, 扩大、改进和完善社员信用记录, 要加强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 将会员 (农户) 的信用记录档案录入互联网, 实现资源共享, 共同净化农村信贷环境, 这有利于增强农户的整体信用意识, 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村级互助金风险, 促进村级互助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篇3:村级扶贫的申请书

2006年年底,国家把河南省叶县确定为“农村社区滚动发展资金运作模式研究与试点项目”( 以下简称为“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县,由国家扶贫办、财政部拿出资金,世界银行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合作开展村级互助资金扶贫项目试点。该项目的主要做法是:国家为每个村拨付10万~15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作为“种子”资金,农户每户自愿缴纳50~400元的互助金,建立资金互助社,为贫困农户提供缴纳款十倍的小额借款,用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叶县被国家确定为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县后,全县共安排70个村实施互助资金项目,其中试点村10个,推广村60个,这70个村都成立了扶贫资金互助社。国家财政共为70个村投入扶贫资金1000万元作为“种子”资金,其中10个试点村每村10万元,60个推广村每村15万元。

该县试点村分两批进行,推广村也分两批进行。首批2个试点村于2007年5月开始由互助社发放借款,第二批8个试点村于2008年4月开始放款。第一批30个推广村于2008年12月放款,第二批30个推广村于2009年8月开始放款。目前全县70个互助社均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

截至2010年7月底,70个互助社入社农户总计达到7674户,占常住户的69%。其中入社贫困户5947户,占入社户数的72%。社员缴纳互助金144.5万元,社均2万余元。70个放款互助社累计发放借款1364万元,回收907万元。收取占用费45万余元,社均6000多元。有4900多户农户从互助社借款,其中借款的贫困户有3810户。

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实施,叶县的互助资金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互助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三是增强了农民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诚信意识。四是改善了干群关系。干部为群众办了好事,得到了群众拥护,干部也有了成就感。五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贫困户借了钱,找到了创收项目,增加了收入,不再无所事事,村治安状况明显改善。据了解,10个项目试点村近两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六是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改善了村风民风。

通过对叶县互助资金项目的调研,笔者认为这种由农民亲自参与管理的互助资金项目扶贫新模式科学高效,是一种值得在更大范围内大力推广的扶贫新模式。同时,在推广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要自始至终坚持按《指南》办事,这是搞好互助资金项目的前提。按《指南》办事项目进展就顺利,脱离《指南》就容易走向偏差。

第二,要广泛深入宣传群众,目的在于增加农民的知情度,提高入社率。只有让群众了解,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配合、参与和支持,这是搞好项目的基础性工作。

第三,村干部参与理事会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有利于项目长期、正常运转,也符合目前农村工作实际。引导干部参与,原因在于:一是村干部素质相对比较高;二是村干部都是经群众选举产生的,群众拥护;三是村干部的责任就是为群众服务,互助资金项目就是一个为群众服务的很好的平台;四是目前互助社占用费收入一般不高,理事会成员报酬低,时间一长势必影响积极性。干部兼任理事会成员,其原有待遇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群众的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理事会选举,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重大问题决定,运作过程的监督等方面。两者结合,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不能一人说了算,又不能一百和尚乱当家。

第四,互助资金项目运作要始终坚持面向贫困群体不动摇,这是项目的宗旨,也是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五,“小额度、高利率、分期还款”三原则应当坚持。原因在于:一是分期还款社员压力小,风险小,种子资金安全系数高。二是分期还款使用效率高。三是小额度、高利率引不起富裕户的借款热情,能为贫困户多创造借款机会。四是小额度适合贫困户发展小项目需要,能帮助解决燃眉之急。

第六,培训工作要经常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是提高管理水平,保证项目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第七,公示制度必须坚持,这一制度既是宣传群众的平台,又是群众监督的平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这一平台实现的。目前,叶县70个互助社全部建了公示栏,每月将放、还款情况及时准确地公示,让项目实施全过程置于群众广泛监督之下。

第八,县、乡(镇)项目办的管理和监督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推广村的增加,乡(鎮)项目办的力量应当加强。管理和监督必须经常化,一日不可缺失。管得紧,运行就正常,否则问题就会动态性地出现。现在该县70个村已经全部放款,这70个村分布在7个乡(镇),如果单靠县项目办管理,面宽量大,管理容易缺位。加强乡(镇)管理,则村数少、距离近,比较便捷。

篇4: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思考

近年来, 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和各项惠农政策,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随着这些文件精神和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经济活动、经济往来频繁发生, 这就对村级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以保证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在贯彻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上, 有的乡镇存在“重管理、轻监督”的现象, 总认为只要抓好代理记账工作, 把村里的账目管好就行了, 而忽视了各项监督制度的落实。如, 通过对部分村的财务审计中发现, 许多村的收支预决算制度没有实行, 没有按照“依法依规、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留有节余”的原则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又如资金审批制度, 重大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不经集体讨论等。

2.2 农村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

在调研中发现, 各乡镇的农经人员就是村级财务委托代理会计人员, 根据农经站的工作性质和职能规定, 他们又是村级财务的审计人员, 镇办农经人员就具有了身兼村级财务日常记账和审计监督的双重职能, 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 可想而知, 审计结果也就没有了权威性和说服力, 很难取信于民。农村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 从法律的角度上说也是行不通的。

2.3 监督作用发挥不大

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监督作用发挥不大。调研中发现很多村民主理财小组, 没有按照规定程序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代表) 大会推选民主理财小组成员, 而是由村干部直接任命, 理财小组成员易受村干部制约或碍于情面, 只会做“老好人”, 签字时根本不看单据;甚至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专用章是由村书记、主任或报账员保管, 直接在票据上盖民主理财小组专用章, 就更难以真正发挥民主理财、民主监督作用。导致民主理财小组不理财、难理财, 形同虚设。

2.4 村级财务公开不及时、不到位

村级财务收支应每月公布一次, 但在抽查中发现个别村不公开或不及时, 敷衍了事。公示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只是贴在墙上, 很容易风吹雨淋;有的甚至贴在村委办公室内墙上, 村民不易看到。

2.5 村集体账务清理核对不及时, 导致账实不符

村干部普遍存在注重货币资金管理, 轻视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识, 农村集体资产仍然存在随意处置、流失严重等问题。村集体的固定资产因保管不善而导致流失的、已变卖或毁损的资产、已消耗的低值易耗品等, 村报账员不及时报乡镇会计服务中心核销;部分固定资产没有登账或漏登, 致使许多村集体资产账外运行;村集体也不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清理、盘存、核对, 从而导致账实不符的情况, 易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2.6 村级财务人员队伍不稳定, 业务素质偏低

村委会是每三年换届选举一次, 有的村只要成立新村委会班子就会更换财务人员, 造成村级财务人员不稳定。同时, 财务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专业知识薄弱, 会计知识不具备。

3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建议

3.1 完善民主理财制度

村集体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 完善民主理财办法。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代表) 大会选举5~7人组成, 现任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享有对本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活动的民主监督权利, 参与制定本组织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 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 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民主理财小组应每月定期开展理财活动。对上月发生的所有财务收支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对合理的原始凭证加盖民主理财小组印章。

3.2 完善财务公开制度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定期公布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 接受群众监督。村级财务收支每月公布一次, 涉及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 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各业发包、资产出让、项目工程建设、惠农补贴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做到随时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普遍关心的财务活动, 要及时逐项逐笔公开, 消除群众疑虑。公开要有固定的公开栏。

3.3 强化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机制

县、乡镇经管部门应要按照有关规定, 建立完善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机制, 定期对农村财务活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要严格账前审计, 每期账前, 先由代理会计对村报送的财务收支票据进行初审, 分门别类整理后, 交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专职审计员终审。对手续不全的单据, 退回村补办手续;对违纪违规条据予以注销;对合规的票据加盖“准予入账”印章。要重点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村级债务、农民负担、土地补偿费分配使用、村级补助经费等专项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要进行专题审计。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审计中查出的经济问题, 要依纪依规依法进行处理, 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3.4 完善集体资产处置和管理制度

村集体要建立集体资产管理台账, 完善集体资产的监管办法, 防止集体资产流失。集体土地、房屋设施、设备等发生产权转移时, 必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代表) 大会讨论同意, 并经经管部门和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照程序科学评估确定价格;集体的土地、房屋设施、设备等发包、出租时, 发包、出租方案必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代表) 大会讨论通过;村级集体建设项目、购置大型或大批设备, 必须公开招标。村集体的在用财产和闲置资产, 必须落实专人负责管理, 签订保管条约, 明确财产丢失、损坏的赔偿责任。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平调、侵占、私分和无偿借用村集体财产, 村集体财产报废、变卖, 必须按规定履行程序, 报镇级经管部门审查备案。

村集体要建立健全财产清查制度, 定期对各项资产、负债组织清查, 年终进行一次全面清查。通过对实物资产、现金、债权债务实地盘点和定期清查, 加强财产物资管理, 确保村集体资产账实相符。

3.5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培养稳定的村级财务会计队伍

各级农经部门要定期对农村会计代理中心的代理会计和村报账员进行业务培训, 学习农村经济政策法规和财会知识, 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要通培训、考试、年检等手段, 取得上岗资格, 实行持证上岗。村级财务人员, 在一定的时期内要保持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无批报手续,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换农村财会人员。

3.6 落实各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保驾护航

为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必须按照农业部、财政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的相关要求, 完善各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并实行领导问责制, 切实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对因组织不力、操作失当、把关不严、不执行财务制度、处置不当等而引发的财务问题, 必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加强违规查处。县、乡镇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介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对农村基层干部和财务人员实施有效监督。对于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以及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严重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 从快予以立案检查, 依纪依规作出组织处理, 触犯法律的, 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建立工作奖惩制, 要将农村财务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列入农村工作主要指标进行考核, 直接与村组干部的工资补贴挂钩结账。对在农村财务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 为规范农村财务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摘要:农村财务管理状况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农村推行财务委托代理制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需要及时解决。

关键词: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篇5:村级债务的成因及化解对策

1 村级债务的现状与特点

1.1 覆盖面广, 数额较大

截至2012年底, 徐州市贾汪区大泉办事处10个行政村负债率为100%, 负债总额为3 147.8万元, 最高1 627万元, 最低22.5万元, 村均314.78万元。其中1 000万元以上的村1个, 占10%, 100万~1 000万元的村5个, 占50%, 100万元以下的村4个, 占40%。

1.2 结构复杂

从债务的来源看, 有银行、信用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金融机构的有息债务, 有单位和个人的无息债务。从债务的用途看, 有兴办企业、兴办公益事业、垫交税费、欠干部报酬、债务利息和其他形式的债务。

1.3 逾期严重

从债务的偿还期限看, 有偿还期限在3年以上的长期债务, 有偿还期限在1年以下的短期债务, 而这些债务87.7%已逾期, 变成了长期债务。

1.4 新债务不断增加

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太少, 仅靠上级转移支付无法正常运转, 另外, 还要支付大额的借款利息和一些硬性的非生产性支出, 只有靠举债来维持。因此, 负债有增无减, 旧债还没有化解, 又增添了许多新债[1]。

2 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

2.1 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形成的债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村集体通过群众集资、村干部垫付、金融机构贷款、民间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对农村公路、农村电网、自来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 还出现了拖欠单位工程款等现象[2]。这些都造成了村级债务增加, 农民负担加重。现有村组债务中, 因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达1 221.2万元, 占38.8%。

2.2 兴办企业形成的债务

一些地方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 盲目兴办村组企业,因为选择项目不准, 又没有专业的管理人才, 导致大多数企业纷纷倒闭, 这些债务就落在村集体身上, 成为自身债务。村除了要偿还办企业时的集资、借款外, 还要偿还拖欠工人工资、拖欠材料款等应付款项。因兴办企业形成的债务达1 006万元, 占32%。

2.3 垫交税费形成的债务

由于农民收入低, 部分农民与集体有矛盾, 再加上基层工作人员不讲究工作方法, 工作没有得到村民的认可, 导致部分农户不愿意缴纳各项相关费用。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税费征收任务, 村干部只能采取“垫、借、贷”等手段, 这种上清下不清的实际状况无形中增加了村级的债务。由垫交税费形成的债务达166万元, 占5.3%。

2.4 欠村干部报酬及村干部垫支形成的债务

农村税费改革前, 村干部报酬由村自筹为主, 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为辅的办法兑现, 集体收入高的村干部除了正常工资外, 还有补助、保险、福利等, 而经济贫困村的村干部非但工资难以保障, 还要垫支因修桥、修路、吃水等公益性支出未按规定筹集到的资金。因欠村干部报酬及村干部垫支形成的债务为479.6万元, 占15.3%。

2.5 收不抵支形成的债务

除国家转移支付收入和各级政府扶持的项目资金外,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少, 不足以维持村级正常运转, 而村级脱离实际, 举债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靠借款和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进行, 这些债务使村集体连年收不抵支。

2.6 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形成的债务

监督机制不健全, 缺乏约束, 财务长期不公开、不透明。民主理财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对开支把关不严, 不合理开支过大, 管理混乱, 没有钱就垫支。协调费用、招商引资、办公费用等管理费用随意性大, 有的甚至虚列支出、侵占公款, 导致村级入不敷出, 只有靠举债来维持运转。

3 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

村级债务的形成, 既有政策性因素, 也有人为因素;既有历史原因, 也有现实因素, 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找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 认真清理

按照“过程透明、结果公开”的原则, 对债权债务进行完整、详细和全面的清查, 逐笔核实, 彻底摸清家底。对过去形成的债权、债务, 不管是账内的, 还是账外的, 都要认真分析成因, 查清每一笔债务发生的时间、用途、经手人、审批人,做到债务详实, 主题明确, 关系明晰, 实行动态管理。然后,张榜公示, 设立意见箱, 接受群众监督, 群众提出异议的, 经办人及时给予解释。

3.2 加强制度建设, 阻止新增债务

3.2.1 要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办事原则。

各村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制止一切不切实际的行为, 对政府扶持的生产建设项目和农村福利、公益事业投资建设等必须要有财力保障, 不得以借款、拖欠工程款、拖欠工人工资等方式完成上级交办的项目。

3.2.2 规范村级组织行为,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实行5个严禁:严禁举债兴办公益事业, 严禁举债用于村级支出, 严禁超标准发放奖金、补助, 严禁施工单位垫支工程款, 严禁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任何名义从金融机构贷款或为他人担保,对于违反规定发生新债的村, 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 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健全完善村级债务动态监测机制和长效的审计机制, 有效预防新债的产生[3,4]。

3.3 采取有效措施, 逐步化解旧债

3.3.1 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增加财力。

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是化解村级债务、防止新债发生的治本之策。政府要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资金扶持力度, 提供税收优惠, 各村要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种植、养殖业, 积极发展投入少、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 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通过经营和服务, 增加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 建立长效增收机制。

3.3.2 清收各种债权。

对各种应收款项要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清收。一是由村干部个人擅自借出的款项或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要追究个人责任, 并限期追回。二是对公职人员的欠款, 限期逐笔逐人清收, 对有还款能力而拒不还款的单位或个人, 可申请法院依法清收。三是对长期以来承包集体荒山、荒地、鱼塘等集体资源而又不上交承包金的, 责令其限期一次或分期上交已欠承包金, 对拒不交付的, 要收回承包权。

3.3.3 盘活集体资产。

对经营不善的村组集体企业和闲置的固定资产, 通过公开拍卖变现, 对“四荒”、果园、鱼塘等经营权可采取产权转让、承包、租赁和拍卖方式来盘活集体资源性资产, 提高化债能力。

3.3.4 结对抵充消债。

对村集体与单位或个人之间形成的三角债或多角债, 在自愿协商的前提下, 鼓励债权债务人自愿结对, 协商互抵, 相互置换, 冲销集体债务。

3.3.5 强化村级财务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严把支出关, 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 对违规违法票据予以否定。另外, 农经中心会计人员不仅要记好账,更要发挥监督和管理的职能, 明确责任, 切实做好入账票据的审核工作, 尤其对兴办企业、公益事业、大额开支等增加村级债务的票据要重点进行审核。因程序不规范、手续不齐全、票据不合法等而增加村级债务的, 要拒绝入账。

3.3.6 建立政府奖励基金。

为了促进村级债务的解决, 可以由政府出资设立村级债务化解奖励基金, 根据各地负债额度, 对化解债务进行适当补偿, 充分调动化解债务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好村级债务。

摘要:阐述了村级债务的现状和特点, 分析了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化解的对策。

关键词:村级债务,成因,现状,特点,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海阳, 宋洪远.村级组织债务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 2004 (9) :97-107.

[2]王习明, 贺雪峰, 陈涛.村级债务和农村税费改革:兼论县乡村财税体制改革[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 :58-63.

[3]杨守贵.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思考[J].财会研究, 2005 (12) :71-72.

篇6:村级扶贫的申请书

一、村级财务管理新机制的基本内容

1.建立健全严密的村级财务制度防控体系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健全制度。新昌县村级财务管理主要建立和完善了以下“三项制度”。

(1) 村集体财务双代理制度。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遵循所有权与管理权“两权分离”原则, 推行“双代理”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在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 其账务处理和货币资金管理由镇 (乡) 农经站代理。其核心内容是“五权不变”和“六项统一”。“五权不变”是指:坚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 做到不平调、不垫付、不无偿借调;坚持村集体资金使用权不变, 保证各村自主使用支配资金的权利;坚持村集体资金得益权不变, 保证各村结算账户上的资金与银行结算资金同档次计息, 全额返还归村所有;坚持集体财务审批权不变, 实行村集体财务支出联审联签制度;坚持村集体财务监督权不变, 定期进行民主理财和审计监督。所谓“六项统一”, 即指统一委托程序、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财务制度、统一财务公开、统一档案管理。村级财务“双代理”实施后, 会计核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大大提高, 是会计管理全面实现信息化的标志。

(2) 村务公约制度。

亦称“乡村典章”, 其主要内容是权力公授、村务公决、群众公信、结果公评。以“乡村典章”来规范村民对村务 (财务) 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是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新昌县石磁村制订的“典章”, 被誉为全国首部“村民自治特别法”。①《典章》规范了财务决策机制。根据村务 (财务) 重要程度, 分为重大村务 (财务) 、重要村务 (财务) 和一般村务 (财务) , 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重大村务 (财务) , 村级班子会议研究决定重要村务 (财务) , 村级各套组织在职权范围内研究决定一般村务 (财务) 。村级组织在职责范围内管理村务 (财务) , 必须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典章》规定村委会有权决定5万元以下村集体资产的拍卖与出售、15万元以下的村集体资产投资项目、50万元以下集体资产的出租承包、50亩以下集体土地和200亩以下的集体山林的出租承包。而超过以上权限必须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②《典章》规范了村级财务审批机制。1万元以下的村集体日常经费支出由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审批;1万元至5万元的经费支出由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后, 授权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审批;5万元以上的经费使用和支出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后, 授权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审批。③《典章》规范了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典章》就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村务监督小组的职责、人员构成等作了规定。

(3) 村重大项目交易招投标制度。

村工程建设项目、集体产权交易、集体货物采购, 必须按《新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镇乡投标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县里设立招投标中心, 各镇乡设立招投标分中心, 数额较小的由各镇乡招投标分中心组织实施, 较大的必须由县投标中心负责招投标。应纳入乡镇招投标分中心的项目包括:①工程建设项目, 包括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文化等公用事业项目, 土地整理、造田造地、农业水利、退宅还耕等项目。具体标准是:施工、勘察、设计单项估算价格在3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大额设备、材料采购, 单项估算价在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②集体产权交易, 包括集体资产处置、集体土地使用权租赁承包和山塘水库、沙场、林木、果园、茶园、农业开发等承包经营。具体标准是: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村级集体不动产转让项目和金额在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其它村级集体产权交易项目。③集体货物采购。村集体货物采购单项或一次性采购总额预计在1000元以上的, 须向分中心提出申请, 经分中心核准后进行公开采购。

2.建立健全民主审核和政府审计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的内部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是村级财务管理的常设监督机构, 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是村级财务的一种内部监督, 因此, 一方面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 选举那些公道正派、敢于和善于“挑刺”、具备一定财会知识、有一定公信力的村民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 从而确保了民主监督的有效性;另一方面, 强化了民主理财小组的权威性, 规范监督程序, 真正赋予民主理财小组在村级财务监督中的应有职权。新昌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村级财务监督的独立性 (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 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 和权威性 (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 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 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 问题。全县已有96%的行政村民主选举产生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或民主理财小组, 专门负责审核本村的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 把好村级财务监督的第一道关。二是强化村级财务的业务监督。实施财务双代理的乡镇, 代理中心加强了对村级财务的业务监督, 通过乡镇代理中心的监督把好村级财务监督的第二道关。具体来说, 代理中心对村财务人员交来的票据, 要严格“三审”, 即票据审核员审核——代理出纳复核——代理会计重新审核。对经票据审核员和代理出纳审核不符合结报手续要求的票据, 应退回村出纳重新补办手续;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票据作清退账处理;代理会计对传递过来的票据应按财务制度的要求进行重新审核, 审核合格后才能作账务处理。三是强化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县农经总站建立了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制度, 对村集体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同时, 对村工程项目建设、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使用分配管理、大额库存现金以及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组织专项审计, 结合村干部换届工作, 组织对村干部离任责任审计监督。

3.建设培育会管理、善经营的人员保障体系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说到底是要靠人去做、去实施。没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敬业、务实、肯奉献、遵纪守法的基层干部队伍和财会人员队伍, 是无法完成的。因此, 在人员的安排上, 通过村换届选举, 一批政治素质较高、严于自律、懂农村经营管理、乐于为发展农村经济作贡献的高素质人才被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对农村财务人员实行公开选聘制度, 特别是对新配备的财会人员 (包括村级财务人员和农村经营站或代理记账中心人员) , 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考试, 择优录用, 让一大批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扎实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到农村财会人员队伍中来, 从根本上改善农村财会人员的素质结构。同时, 对村财会人员实行回避制度, 村主要干部的直系亲属或近亲属 (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配偶亲关系) 不得担任村财会人员;村会计、出纳、保管员之间不得是直系亲属或近亲属关系。村财会人员无正当理由不能随意调换, 确需变动时, 应由村两委会讨论提出, 报乡镇农经站审批同意, 从而保持了村财会人员的相对稳定。

完善培训机制。结合村干部换届选举, 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主职干部及财务人员进行了大规模、封闭式的培训;针对目前农经干部知识老化、非专业人员调入过多、难以适应新工作的现状, 分别举办乡镇农经站站长培训、财管中心代理会计软件升级培训和代理出纳软件使用培训, 确保了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双代理工作的全面规范。同时, 对全县民主理财小组组长进行了系统培训, 使村民理财小组人员更加明确自已的权力与职责, 提高参与理财和监督的能力。

4.深化完善村务 (财务) 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 是进一步强化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由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 组织成员单位一年分四次, 对全县各镇乡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并将检查情况及时予以通报。检查内容为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内容是否统一完整、公开形式是否科学合理、公开程序是否规范。同时, 把村务 (财务) 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镇乡、村社干部目标责任制度考核,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对分管领导、相关职能科室、联系村干部、村主职干部实行捆绑式考核, 考核分与经济挂钩。此外,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示范村”创建和“不合格村”整治活动, 通过“抓两头, 促中间”, 进一步推进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5.创新财务管理的技术手段, 整体推进农村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监管网络化

各乡镇建立村财务代管中心后, 配备了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 如今财务代管中心记账、算账、结账、报表编制等一系列会计工作全部实现了电算化, 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推进了财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现在, 县农经总站正致力于实现会计电算化微机联网, 建立县、镇乡 (街道) 、村三级财务计算机监管网络, 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优势, 高效有序地完成双代理及村务公开各项业务处理工作, 并有效提供财务数据安全保障、集体资金安全保障和信息资源共享保障。

二、新机制运行的绩效

经过近几年的运行, 新昌县农村财务管理新机制取得了明显的绩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了财务运行程序, 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后, 村级财务支出需经村报账员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 并经乡镇财管中心审核同意后方可入账。财务监督由原来的事后监督, 变为现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 增加了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2.确保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 使集体资产的运作有章可循, 有制可依, 严格杜绝了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据统计, 在村务公开期间, 全县累计退回补办手续的凭证26407张, 涉及金额12732万元;审出违反财务制度而不准报销的凭证4408张, 涉及金额454万元;挽回集体经济损失122万元。

3.降低了行政成本, 减少了村级支出

实行双代理后, 由于对群众关心的村级招待费用、村干部报酬、通讯补贴等公务费用作出了明确而清晰的规定, 使各村有了一个执行的依据。目前, 全县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比原来减少约15%, “有钱办事”的能力逐步增强, 改变村容村貌、争创跨跃式发展示范村大量增加。

4.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遏制了腐败现象

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后, 村会计和民主理财人员能充分行使职权, 乡镇政府又能及时对各村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监督, 有效地控制了公款私存、白条抵库、库存超额及贪占挪用公款等现象, 从源头上控制了农村腐败问题的产生。

5.调动了群众谋事的积极性, 融洽了干群关系, 促进了各项工作

新机制运行后, 进一步落实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村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工作责任感日益增强, 谋事、干事的干劲和热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村民对干部的信任度增加, 村级财务信访几乎为“零信访”, 干群关系更为融洽,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几点启示

1.村级财务管理机制或模式的选择一定要因地制宜, 不可盲目地“一刀切”

众所周知, 从我国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的现实来看, 村级财务管理出现了几种模式。一是“独立财务管理”模式, 即以村民委员会自设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村级财务管理的一种村级财务管理模式;二是“农村财务双代管”模式, 即在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 乡镇政府委托经管站对村级集体资金和财务帐目实行统一管理, 即统一记账、代管资金;三是“村帐乡 (镇) 代管”模式, 即在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 由经管站对村级财务统一管理, 即代理记帐, 但不代管资金;四是“村帐站审”或“村帐站管”模式, 即村级财务由乡镇管理审查, 在保证集体资产所有权和资金管理所有权、独立使用权、独立核算权以及债权债务处置权和经营自主权不变以及所有权与审查权分离的前提下, 统一设置帐表, 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 由乡镇农经站与村合作经济组织共同管理农村财务;五是“农村会计委派制”模式, 即农村会计由乡镇统一委派, 被委派的会计实行乡镇统一管理;六是“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模式, 即以乡镇为单位, 建立农村会计代理中心, 由村组织与乡镇会计代理中心签订村级财务代理书面委托协议书, 代理中心代理村级会计、出纳业务。

浙江省农村是全面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制的省份 (截至2006年底, 全省共有1430个乡镇 (街道) 、33156个村实行了会计委托代理制, 分别占全省乡镇、街道和村总数的98.3%和98.9%) , 而新昌县实施的财务双代理模式在全省独树一帜。起初, 省里怕村集体资金被平调、移用, 对财务双代理并不认可和提倡, 后来省农业厅实地调研后, 认为新昌县的财务双代理符合本地的实际, 且运作规范, 实效明显,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因此, 我们有理由认为, 在新农村建设的同一阶段的不同地区, 其财务管理是允许多种模式并存的, 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责权利明晰、民主科学、规则完备、运作高效”的农村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村级财务管理机制或模式的创新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推动

在村级财务管理新机制和新模式的创建过程中, 必须重视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 新昌县作为村财管理新机制重要内容之一的村务公约 (乡村典章) 制度的建立正是村民群众、乡镇政府和县级政府共同参与和推动的结果。

(1) 村民群众是机制创新的最初主体, 是机制创新的全程参与者。

村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担忧和参与村级财务运作的强烈愿望, 是催生“村务公约”的第一推动力, 在新昌县第一个村务公约——《石磁村典章》的制订过程中, 村民群众广泛参与其中, 经过七易其稿, 最后以公决的形式通过《典章》 (全村1190名选民, 参加投票的980人, 公决的参与率超过90%;同意的829票, 原则同意的114票) 。

(2) 乡镇政府和县政府是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创新的另一重要主体。

上一篇: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在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下一篇:描写茶文化的说明文